2014年南京大学图书馆学考研总结

时间:2019-05-15 10:0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南京大学图书馆学考研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南京大学图书馆学考研总结》。

第一篇:2014年南京大学图书馆学考研总结

2014年南京大学图书馆学考研总结

其实拟录取结果已经公布整整一个月了,只不过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在各种放松,早就计划要写的考研总结也迟迟没有动笔。前几天处理了调档函和政审表的事,接下来就只剩下等录取通知书了。今天翻了一下备忘录,才发现写总结这件事已经不能再拖了。

南京大学的图书馆学专业比较特殊,从2012年开始,它的研究方向分成了A、B两组。其中A组是比较传统的方向,B组是专门的“数字图书馆技术”。A、B两组的考研初试和复试内容是不太一样的,并且B组方向的考生单独排名,过去三年都是3个名额。

我考的是B组数图方向,初试分数是政治64+英语75+专业课一124+专业课二131=总分394。之所以选择数图方向,是因为我本科是工科专业,而数图方向比较偏技术。2012年和2013年的初试目录中,B组需要考数学三,且复试会考高级编程语言(C语言或Java语言)。不过2014年的初试目录改成了考两门专业课,且复试改成了考数图综合,在考试难度上有所降低。

不过由于2014年A、B两组的四本参考书目中只有一本不同,所以虽然我考的是B组,但有些东西考A组方向的同学也可以参考一下。A、B两组的具体不同可以参见今年最新的招生目录。

另外,鉴于图书馆学有很多都是跨专业的考生,所以我只想写写专业课的复习。对于英语和政治,网上有很多很多复习经验,我也没有更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南大是自主划线的,图书馆学属于管理学大类,近三年的复试线都是60,60,90,90,360。所以英语和政治无论如何要保证在60分以上,否则单科不过线的话就太不值了。

接下来就具体说说专业课复习。虽然今年目录里已经不再称A、B组,为了方便起见,下面还是会写A、B。其中A代表非数图方向,B代表数图方向。

南大图书馆学给定的参考书目是四本,分别如下:

A组:

《信息检索(多媒体)教程》(1-5章)沈固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文献学引论》张志强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图书馆学基础》吴慰慈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信息组织》马张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7章)。

B组:

《信息检索(多媒体)教程》(1-5章)沈固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文献学引论》张志强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信息组织》马张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7章);

《信息技术导论》(第1章、4-7章)杨建林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在每一组中,专业课一考前两本书的内容,专业课二考后两本书的内容。

可见A、B参考书目有三本是完全一样的,通常简称为信息检索、文献学、信息组织。这三本书近几年所占的分值依次是50分、100分、50分左右。A组专门考的《图书馆学基础》占大约100分,B组专门考的《信息技术导论》大约也占到100分左右。

所以四本书孰轻孰重,根据分值也可判断。需要注意的是:《文献学引论》是2012年开始使用的参考书目,它不同于之前的《文献学导论》,在买参考书的时候不要买错了。当然如果可能的话,两本书都看看也有好处。不过据说后者已经绝版了,很难买到。

考试题型:近几年已经不再考名词解释了,通常只有简单题和论述题。简答题分值在6到10分不等,论述题在12到20分不等。2013年的668甚至直接是15个10分的题目。但是不考名词解释不等于一些名词的定义就不用记了,在回答简答和论述题的时候,通常还是需要先稍微解释一下涉及到的相关名词,再去回答涉及到的其他内容。也就是名词解释其实融合到了大题当中。具体的题型可以结合历年真题自己分析。

专业课一:668文献信息管理基础。专业课一涉及信息检索和文献学两本书。这两本书看起来都挺厚的,其实真正看书的时候,很多内容都是了解性的,初试要考查的内容近些年来也比较固定,只不过部分知识考查得越来越灵活,需要多多思考和总结。

信息检索并没有像它听起来的那么高深,也不用担心它会考多么偏技术的东西。这本书考查的内容已经越来越灵活,而且偏向于结合实际应用。比如考查如何利用可能的检索工具去查找某一领域的某种文献,或者像2014年考的谈谈你对网络百科的使用心得等等。这种题目标准的答案在书上是没有现成的,需要自己在看书过程中结合真题专门地总结整理一下。当然信息检索这本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还是会考查的,但内容会非常有限,比如我信息检索的笔记最后只有13页(Word,5号宋体字),而这其中大概只有七八页是书上的内容,剩下的都是结合真题自己整理和总结的知识点。

文献学参考书挺厚的,但我认为这本书是最简单的,因为可考查的知识点非常固定,有的题目甚至就是历年真题中出现过的,比如“文献交流的障碍及其克服”考了很多次,2014年又考了。书中涉及到的知识点也很容易总结成考试题的形式。由于占的分值比较多,可能考查的知识点也是比较多的,这本书我最后的笔记有19页。需要注意的是,指定参考书中有些内容可能写得并不好,遇到时不妨去网上补充一下相关的知识。还有一部分内容考试会考,但书里没有。比如文献规律里的一些东西,比如2014年考的文献链。这个可以找一下南大《文献学》这门课的课件,把里面涉及到的一些内容补充到复习笔记里。

专业课二:A组988图书馆学、信息组织基础理论与方法;B组990信息组织与处理。专业课二涉及信息组织和图书馆学基础/信息技术。专业课二我感觉稍微要难一些,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尤其是信息组织,内容比较专业,如果是跨专业的话看书的时候会比较痛苦。给的建议是,如果有些内容一时不能理解,那就暂时死记硬背。有时间对一些不理解的知识点多在网上查查,或者请教这个专业的同学。其实即使不理解一样东西,只要你把内容背下来,对考试的影响也不会很大。不像是数学这样的科目,不理解可能就不会做题。

信息组织我认为是四本书里面最难的一本了,跨专业看第一遍的时候非常痛苦,感觉所有内容都是考点(因为都没听说过)。幸运的是这本书只考50分的题,而且有一两个题目几乎是必考的,比如给定书目按中图法归类,比如近几年对MARC考查比较频繁。不幸的是这本书的知识点非常多而且琐碎,背诵起来也比较痛苦。所以这本书我建议最后看,如果你不是四本书同时在看的话。需要提到的是,文献学中有部分讲近现代分类法的内容,这个会在信息组织里考,两本书可以结合着看,并把内容都整合到信息组织这边。这本书看的时候没有比较好的办法,就是一点一点慢慢啃书吧。

A组的图书馆学基础,我不是很了解,这本书是A组专业课二的重点。这本书我也没有仔细看过,从历年真题来看,考的内容还是挺多的。参考书密密麻麻全是字,在理解上应该问题不大。具体可咨询考A组的其他学长学姐。

B组的信息技术,参考书指定的是1、4~7章,其实第8章的内容反而会考不少,这是因为数字图书馆技术方向的导师研究的内容会涉及到第8章的一些东西,比如语义、本体、机器学习等等,所以第8章一定也要看。这本书虽然比较偏技术,但是初试时也不没有考查太技术的东西。即使今年考了关于Java的一个题,也是让说说Java语言及其特点。比较技术一些的例如用XML描述一个书目,稍微学习一下的话也很容易掌握。大多数内容还是考查某个知识点的概念、特点、方法、应用等等。所以个人认为这本书初试考查的内容也并不难,不要被书的名字给吓到了。

我的复习过程是这样的:

我把四本参考书一共看了三遍,同时把笔记也整理了三遍。第一遍看书的时候把所有指定章节的内容都仔细看了一遍,目的是对涉及到的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尽管很多内容其实是不考的,但是看过之后有利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理解。第一遍做笔记其实就是在抄书,顺便说一下,我做笔记全部是在电脑上打字的,觉得这样做笔记比较快,而且后期比较方便删改整合。第一遍笔记摘抄了165页word,约18万字。这一遍花的时间还是挺多的,将近一个月,平均每天看40页左右的书。看完第一遍之后,如果提到某个知识点,你能回想起它在哪本书的哪个地方,并且所做的笔记也没有遗漏,这一遍就很成功了。

第二遍基本是个过渡,同时开始结合历年真题,最好有之前考过的学长学姐指点下每本书的重点。也就是第二遍的时候开始有意识地分析重点,同时删减第一遍笔记中几乎不可能考的知识点。如果有人帮忙画一下重点是最好的,如果没有,那就从历年真题的出题思路中把握一下,同时不妨这么去分析:有些内容很明显不可能当作一个有意义的点去考查,不能出成考题的形式,那这些内容就可以认为非重点,也就不会考。第二遍的笔记就在这个过程中删减处理,最好还能把每本书中相关的知识点都集中在一块,而不必局限于按照章节的顺序。这一遍下来,如果你看到一个知识点,能够在心里默默地评判出它被考的可能性大小,这一遍也就算OK了。

第三遍是最重要的一遍了。在这一遍的时候,我把可能考查的知识点开始整理成标准答案的形式。因为180分钟的时间考150分的题目,按照1分钟写30字-40字的标准,除去冗余的时间,1分的题目大概也就是写30-40字。例如一个知识点顶多会出个简答题,我就会把答案整理成200字左右的笔记。可能出论述题的,那就多整理一些比如400字左右。有时候答案就在书里,但是写得太多,就必须压缩一下,否则考场上根本也写不完。有时候书里的内容太少,那就去网上查一下做点补充,把答案丰富起来。这个过程就不仅仅是看书了,很多内容都需要额外地查一下其他资料,同时自己多多思考多多总结,把笔记完善起来。最后我第三遍的笔记是79页,有8万多字。

第二遍和第三遍总共花了大概一个半月的时间。整理完之后最重要的就是第三遍的笔记了,我在考试前的12月份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来背诵这8万多字的笔记,这期间基本就不再去看书了,然后背完之后就直接去考试了。

专业课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参考书目和历年真题,再比较重要的我认为是个人的总结和整理。你可能会拿到以前考过的人的笔记或是什么什么资料,但是最好有一个自己看书和自己做笔记的过程。每个人看书的思路是不一样的,所把握的重点也不会一样,别人的东西可以拿来参考,也会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如果不去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也很难保证能够取得别人当时的成绩。

至于学院导师的相关论文,有时间最好还是看一下。参考书之外的资料,能多看看自然是有好处的,但没时间看的话也不要太担心,因为不看影响也没有那么大。这涉及到一个效益和时间比的问题,花很多时间看课外的资料,考试可能只用到一点点,有时候也是得不偿失的。但是还是那句话,多看点东西,总是没坏处的,只要有好时间和精力。

关于联系导师的问题,可以联系,最好先是邮件,联系方式从学院网站上去找。初试前也可以不联系,比如我是初试成绩出来那天才联系的导师,因为我自己都不确定初试成绩就一定能过复试线,更不用说导师了。所以初试前不联系导师,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不用在这个上面纠结。

关于跨学校跨专业问题,图书馆学有很多是跨专业的考生,而且图书馆学还是比较偏文的,很难理解的知识点不会很多。退一步讲,即使有的知识因为跨专业而理解不了,你只要能背过它考试就能写上。极端一点说,如果一个人把四本参考书都背了下来,那专业课至少也能考到平均水平以上。说到这个同时我想说,请不要太计较自己的本科出身,不要问“我是二本的某某学校,考南大是不是不现实”之类的问题。考研最重要的是一个人自己的努力,如果你有决心一定考上,那你敢不敢把四本书都背下来?何况初试并不会让你把四本书一字不差地背下来,我也只不过背了79页的笔记而已。理工类考数学的专业我不敢说,但是对于多背点就能多考点的专业,我实在想不出来考高分跟学校出身有什么关系,都是考研的人谁也不会聪明到不用背就能考好,也没有谁会认为自己笨到什么都背不过吧。另外也不要提“本科学校不好会不会被歧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拿不出更多的努力去改变这种可能的偏见(比如初试考更高的分,比如本科有非常优秀的经历),就不要抱怨学校和导师在面对差不多的学生时会优先考虑了985和211等等。南大一定会提供给你一个相对公平的考研过程,但如果你还是不能出彩,换做是你,你有足够的理由去选择自己吗?

想到了什么就写了什么,也没有按条按目地梳理一下,不过还是希望对将来考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的同学有点帮助。

如果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加我QQ:123三二三381(Simon)。另外我这里有2003年-2013年的历年真题,以及我对2014年考研真题的回忆版(668+990),以及我自己整理的三遍笔记。需要的同学加我QQ后可以跟我要,全部免费赠送。

祝各位好运!

备注:本文属个人原创,所提到的观点和内容仅供参考。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未经本人同意,请勿随意更改,谢谢!

Simon

2014年5月4日

第二篇:武汉大学图书馆学考研图书馆学复习资料

《图书馆学概论》-备考复习资料

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是研究图书馆事业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书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现代图书馆学融入了多种属性的科学内容。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类对信息、文献交流的需要日益增强,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应用的前景更加广阔。

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它植根于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实践,探讨其学术渊源,离不开对图书馆活动演变的考察。

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图书馆

图书馆的起源 文字的产生和文献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当人类意识到需要将经验和知识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供利用时,最古老的文献便产生了。当人们认识到需要对已产生的文献进行连续不断的收集,并将收集到的、有一定数量的文献有序地存放在一起以便长久保存和利用时,最早的图书馆便诞生了。

考古发现,约公元前3000年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朝的一座寺庙废墟附近,就有大批泥板文献被集中在一起,成为已知最早的图书馆。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国王在尼尼微建立了藏有大约2.5万块泥板文献的皇宫图书馆。古埃及最迟在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8~前23世纪)就有了王室图书馆和寺院图书馆。古代希腊、罗马时期也都有为奴隶主阶级及其贵族知识分子保存资料的图书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前1世纪)托勒密王朝曾建立了规模宏大的亚历山大图书馆。

中国最早的文献形态,是公元前14~前11世纪商代后期的甲骨文献和金文文献。商代设有史官,掌管记录统治者的言行及重大事件的图书档案。周代除王室有收藏文献的库室外,各诸侯国也有本国的文献库室,因为最晚在春秋战国时已流行以竹木和缣帛为载体的文献,记录文字较前便利得多。在以上这段时期,图书和档案工作是结合在一起的。

图书馆的发展 世界进入中世纪以后,拜占廷帝国皇家图书馆曾一度繁荣。到了公元8世纪,随着中国造纸术的传入,阿拉伯文化进入繁荣昌盛时期,那里的图书馆分布广泛,仅巴格达城就有30多所。而在欧洲,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酷的封建等级制度,使学术思想窒息,文化萎缩,近千年间图书馆处于衰落状态。在中国,秦汉以后,图书馆工作逐渐与档案管理和史官职责相分离,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为纸质文献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三国魏晋南北朝由于战争频仍,无论是各国的官府藏书,还是私人藏书,都历经几度积累、破坏和恢复,但图书馆总的仍呈现曲折上升的趋势。

隋唐写本书盛行,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唐代发明的雕版印刷术,至宋代得到普遍推广,文献的生产更加方便,五代十国曾一度凋敝的图书馆事业又迅速复兴起来,并且出现了新的图书馆类型—书院藏书。金、元两代图书馆没有重大发展。明代又掀起高潮,以私人藏书成绩最为可观,成了图书馆事业的主流。

清代无论是官府藏书还是私家藏书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大大超越了前代。鸦片战争以后,封建时代的图书馆事业逐渐向近代公共图书馆事业过渡。

中国封建社会图书馆经过漫长演进而兴盛、发达,成为一种成熟的精神文化形态,为人类积有累世不断的、浩如烟海的文献。除甲骨文献、简牍文献、缣帛文献等仍在陆续出土外,中国现在保存在各大图书馆里的唐末以来的纸质古籍,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0万种以上。这是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文明所做的特殊的、卓越的贡献。

西方近代图书馆事业 西方近代图书馆起源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时期,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大机器生产需要有文化的工人,教育开始普及到平民,文献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从而促使一些全国性的图书馆开始向社会开放。

19世纪初,在资本主义社会兴起的公共图书馆得到了确立和发展。它具有向所有居民免费开放,经费来源于各级行政机构的税收,设立和管理具有法律保证等特征。公共图书馆的普及,是近代图书馆事业的突出成就。与此同时,近代大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类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图书馆事业开始进入世界先进的行列。欧洲,特别是英国、法国、瑞士、德国和俄国等国的图书馆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图书馆界在国际上的活动越来越活跃,国际文献联合会、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都相继成立。

中国近代的图书馆 19世纪末叶,在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下,一些较开明的维新派人士请求开设公共性的藏书楼。初期的公共图书馆,多由藏书楼演变而来。1902年,浙江绍兴的徐树兰以一己之力筹建古越藏书楼,于1904年正式开放。湖南图书馆核湖北图书馆也先后成立。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的前身京师图书馆于1910年开始筹建,1912年正式开放。

近代大学图书馆的产生,在时间上要早于近代公共图书馆。1902年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图书馆为最早;由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教会大学图书馆,以1894年成立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图书馆为最早。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给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20—30年代,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快。据统计,1930年全国有各类型图书馆2935所,到1936年达5196所。前身为京师图书馆的国立北平图书馆1929年与北海图书馆合并,藏书50余万册。这一时期的通俗图书馆改为民众教育馆,据1935年统计,多达1225所。1937年日本开始大规模侵略中国,在战火中有无数座图书馆遭到破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出现了一些具有进步倾向的图书馆。在李大钊影响下,北京的进步学生建立了“亢慕义斋”图书馆,收藏有许多马克思主义书籍。1921年,上海出现了“通信图书馆”。在邓中夏、李立三等人关怀下,工人图书馆、工人阅报室,也在各地相继成立。在以后的苏区和解放区,革命政府建立了中山图书馆、鲁迅图书馆、中共中央图书馆以及其他各类型专业图书馆。在国统区建立的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上海中华业余图书馆等革命和进步的图书馆,对唤起民众的觉悟起了一定的作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图书馆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古代图书馆发端于奴隶社会,成熟于封建社会,当时文献流通量小,比较封闭,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近代图书馆则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其宗旨是对文献藏用并重,而以用为主;管理上逐渐形成了从采集、分类、编目、典藏到阅览、宣传、外借流通、参考咨询、情报服务等一整套科学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政治、经济和技术力量的推动下,出版物数量激增,促使图书馆之间加强采购工作的分工协作和实行图书馆的图书贮存制度;日益增长的读者需求,使图书馆推广了馆际互借、参考咨询工作和开架制度;缩微复制技术、复印技术、声像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在工作中的应用与普及,促使图书馆事业发生巨大变化。各国政府为了有效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功能纷纷采取措施,修订图书馆法,推行文献工作标准化,加强图书馆员的培训和教育,扩大图书馆资源共享的范围。

现代图书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已由单纯的收集整理文献和利用文献的相对比较封闭的系统,发展到以传递文献信息为主的、全面开放的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和数据通讯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这三者的相互结合,正有力地改变着图书馆工作的面貌,甚至在影响着它的历史进程。

图书馆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图书馆依赖社会赋予它的条件,为人类文明、为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概括起来有: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交流思想、知识、情报、信息;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水平;提高社会的科学能力;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是社会的第一生产力,图书馆为解决科技攻关、产品创新、试验设计乃至企业规划、管理等提供文献和情报,将精神产品转化为生产力。随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需求日益迫切,图书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直接贡献将日益增大。

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贡献是巨大的。早在17世纪德国的莱布尼茨就将它归结为人类的“百科全书”,甚至称誉它是“人类灵魂的宝库”。从柏拉图到马克思、列宁,从孔子到毛泽.东,凡历史上为各个学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某种新思想,做出某种创造性的贡献的人,无一不是利用图书馆博览群书,而成为知识渊博的一代伟人的。图书馆无论在历史上、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中,都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书馆学的萌芽时期

人们将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科学去独立研究是从近代开始的。由于图书馆学是在图书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当图书馆学自立于近代科学之林以前,历史上已有关于文献收集、整理、存储和利用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为图书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世界:古代至中世纪 无论中外,图书馆学的知识都是在文献整理,尤其是在文献编目的基础上首先积累起来的。

前述古巴比伦王国的寺庙废墟附近所收藏的大批泥板文献是按主题排列的,亚述巴尼拔皇宫图书馆的泥板文献上也刻有主题的标记,其目录被刻在收藏室的门旁和墙壁上。这可视为是在一种明确思想指导下的文献编目的起源。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图书馆第三任馆长卡利马科斯编成了该馆的名为《皮纳克斯》(又名《各科著名学者及其著作目录》)的解题目录,这说明当时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著录方法。

中世纪前期,图书馆学思想大多带有宗教色彩。公元529年,圣·本尼狄克特在罗马附近建立修道院并为其制定法规时,把读书当成使人信教修行的一种手段。同时代的卡西奥多鲁斯在自撰的《宗教文献和世俗文献指南》中编了一份解题书目,这份目录在后来若干世纪一直被作为修道院图书馆的藏书标准,他是第一个强调世俗文献对基督教的重要性的人。

中世纪后期,出现了一批私人藏书家撰写的著作。13世纪法国福奈维尔的《藏书家》,描述了一座“书苑”的藏书情况。英国著名藏书家伯里的《爱书》,1344年完稿,1473年出版于德意志的科隆,作者企图扭转当时僧院学术衰退的局面,从多方面提出建设图书馆的建议。15世纪意大利藏书家费德里戈对图书馆馆长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也发表了精辟的意见。

欧洲文艺复兴至18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抱着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崇敬的心情广泛搜集图书和歌颂图书馆的价值。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之父”的波特拉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当西方历史从中世纪进入近代之际,图书馆学的理论与方法结束了零星的不系统的状况,进而为近代图书馆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这是西方图书馆学孕育时期的重要阶段,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诺德、英国的杜里和德国的莱布尼茨等人。

诺德于1627年撰写的《关于图书馆建设的意见》一书,被誉为第一部具有理论意义的图书馆学著作,他的图书馆学思想的核心是:图书馆不应该专为特权阶级服务,必须向一切研究人员开放。他设想了一个完美的科学研究图书馆的雏形,其中的某些论点,至今尚富有启迪意义。

曾任英国皇家图书馆馆长的杜里,1650年撰著的《新式图书馆的管理者》一书,揭示了图书馆在读者与藏书之间所起的“中间人”的作用。

德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是近代图书馆学的先驱,在他的大量建议中包含着许许多多关于图书馆学的理论,其精辟和深刻为后世所称赞。

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概述 中国古代不仅创造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图书馆管理制度,也相应地出现了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思想。

据考古发现,殷墟甲骨的入藏、排列都有一定的次序和方法。《周礼》一书记载有周人分官守书的情况。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给《易经》一书和《尚书》、《诗经》中的各篇做了必要的说明,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大序和小序,它们为编目工作中提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许多官府藏书工作者和私人藏书家的实践经验,为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的校书编目工作,建立了中国封建时代图书馆工作的一个基本模式。《七略》作为一部系统目录,开创了一个典籍以六经为首,诸子以儒家为尊的分类体系。自汉“六分”,晋“四部”,几经变化,到了唐代确定为“经史子集”四类,成为后世图书分类体系的主流。

从隋唐开始,关于藏书聚散的情况和原因已经引起关注。隋秘书监牛弘撰写《请开献书之路表》,此后,“开献书之路”成为政府图书馆从民间征集图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该表还第一次总结了春秋以来图书馆史上的“五厄”及其发生的原因。

宋代是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一大批学者开展了这方面的学术活动。南宋的程俱、郑樵和金代的孔天监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程俱在南宋首任秘书少监时,将北宋时期国家图书馆的沿革、职能、人员,藏书的征集、整理、典藏和利用等基本工作,总结成《麟台故事》一书,进呈朝廷。这是现存最早的有关国家图书馆事业的资料。

郑樵在其《通志》的《艺文略》、《校雠略》和《图谱略》等几部分中系统地提出了以藏书整理为核心、以流通利用为目的的思想。他还根据前人和自己的经验,提出搜集图书的八种方法。

金代的孔天监,在其《藏书记》中记述了建立公共藏书楼的创举,反映出公开藏书的思想。

在私人藏书极盛的明代和清代,一些藏书家开始总结自己的经验,一批论述藏书工作的著作相继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封建社会图书馆工作的内容,其中科学价值较大的有邱睿的《论图籍之储》和《访求遗书疏》、祁承璞的《澹生堂藏书约》和《庚申整书小记》、曹溶的《流通古书约》、孙从添的《藏书纪要》、周永年的《儒藏说》等。

明清两代藏书工作理论和方法研究的丰硕成果大大超越了前朝,是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高潮和总结,又为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图书馆学的产生、确立和发展

图书馆学的产生和确立时期 作为一门近代科学的图书馆学产生于19世纪初,确立于19世纪80年代。

1807年,德国的施雷廷格提出了“图书馆学”(bibliothekswissenschaft)这个专门名词;1808~1829年,他出版了《图书馆学综合性试用教科书》,在图书馆学史上第一次全面地探讨了图书馆目录的编制原理。他还非常重视对图书馆员进行专门教育。他认为图书馆管理是一门专门的、独特的学科。此后,围绕着这门近代新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持续不断,代表人物有德国的艾伯特、丹麦的莫尔贝希、英国的帕尼齐和爱德华兹等。艾伯特撰写了《论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员的教育》和《普通目录学词典》等著作,他主张图书馆的分类编目工作必须符合科学性,同时强调图书馆员必须接受严格的专门教育。

帕尼齐曾任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馆长,对图书馆藏书建设、经费筹措、人员待遇、馆舍建筑、目录组织和阅览服务等方面部进行了改革。他与同事制订的91条著录规则,即《不列颠博物院图书编目条例》于1841年出版,长期以来成为欧美一些国家图书馆的编目规范。

爱德华兹1859年出版《图书馆回顾》一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图书馆史》,叙述了中世纪以前和19世纪各国图书馆概况;第二部分为《图书馆管理》,讨论了各项业务工作的组织管理问题。该书不仅对19世纪图书馆的建设以及图书馆人员的修养起到了广泛的指导作用,而且一直影响到当今的西方图书馆界。

1886年,齐亚茨科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开设了历史上最早的图书馆学课程,次年美国杜威创设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管理学院,这些都标志着图书馆学这门科学正式地得到教育界、科学界的承认,从而真正确立起来。

图书馆学的发展时期 19世纪下半叶,图书馆学在美国得到巨大发展,涌现出一批卓越的图书馆学家,卡特和杜威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卡特的主要贡献是编制了第一部字典式目录并制定《字典式目录规则》(1876),创制著者号码表(1887)和发表《展开式分类法》(1891~1893)。

杜威是图书馆事业的组织者、图书馆学教育家和理论家。他编制了《杜威十进分类法》,热心倡导图书馆用品设备标准化、在版编目、流动书车以及储存图书馆等等,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20世纪,在各国人民大众要求发展图书馆事业的愿望和热情的推动下,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内容不断深化,进入了冲破技术方法局限的新时期。

20~30年代,是世界图书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1931年,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出版《图书馆学五定律》,探讨了图书馆工作的基本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1933年他出版的《冒号分类法》,与其说是分类法上的技术成就,不如说是一项分类理论上的卓越建树。

美国的巴特勒1933年出版的《图书馆学导论》开拓了图书馆学研究的新领域。后来,象巴特勒一样重视理论的谢拉,进而把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他所设想的“社会认识论”的基础之上。列宁一生与图书馆事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他将图书馆事业视为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他的关于建立图书馆网和图书馆事业集中管理、统一领导的思想,几十年间对苏联和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图书馆事业一直起着重大指导作用。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为在苏联贯彻执行列宁关于图书馆事业的指示,作出了许多重大的贡献。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就仿效欧美模式发展图书馆事业,介绍欧美图书馆学理论。1926年,今泽慈海以其《图书馆的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书在日本图书馆学界赢得了一定的声誉。后来日本又陆续涌现了加藤宗厚、弥吉光长、天野敬太郎等著名图书馆学家和目录学家。

在世界范围内图书馆学研究不断发展的同时,各国的图书馆学学术组织和教育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美国图书馆协会于1876年成立,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国家也相应地建立了图书馆学学术团体。20世纪以来,国际文献联合会、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等国际性的组织,对图书馆学研究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初具规模,为图书馆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也加强了理论研究的队伍。

正当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更加系统和更加深入的时候,与图书馆学极为密切的文献学和情报学发展起来了。但文献学和情报学的范围,至今尚不十分稳定,它们与图书馆学的内容多有交叉,各种概念互相渗透,这就意味着图书馆学的发展,从此进入了与文献学、情报学携手共进的新时代。

中国图书馆学的形成和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西方图书馆学思想也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图书馆学传统内容相结合,使中国图书馆学开始向近代新领域过渡。

辛亥革命以后,一批图书馆学者的理论论著与实践对中国图书馆学的建设作出了贡献。1925年,中.书馆协会成立,次年创办了《中.书馆协会会报》和《图书馆学季刊》,掀起了新图书馆运动。

在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方面,1920年武昌文华大学创办了图书科(后改为武昌文.书馆学专科学校),1925年上海中国国民大学设立了图书馆学系,1927年南京金陵大学设立了图书馆学系,1947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开设了图书馆学课程,成立了图书馆学专科。这些都对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30年代在中国出现了图书馆学研究的高峰。这一时期出版了一批颇有份量的学术专著,例如刘国钧的《图书馆学要旨》(1934)等,并有大批图书馆学学术论文见诸各种报刊。这些论著对图书馆立法、管理、建筑、设备和技术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但这种研究仍旧偏重于图书馆工作的技术与方法。

西方图书馆学关于图书分类编目的技术知识,也在20世纪初被介绍到中国。中国陆续出现了一批图书分类法专著。1917年胡庆生和沈祖荣编制出版的《仿杜威书目十类法》为中国近代第一部图书分类法;此后20年代有杜定友、王云

五、刘国钧等的《图书分类法》;30年代有皮高品的《中国十进分类法及索引》(1934)等。

50年代中期,图书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以1956年在南京举行的首次图书馆学讨论会为开端,掀起了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热潮,一直延续到60年代。学术界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图书馆事业组织原理等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图书馆的基本矛盾,图书馆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图书馆工作的规律,图书馆员业务基本功的训练等问题,都成为当时图书馆学研究的焦点。

跨入70年代后,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1979年7月,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在此前后,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相继成立了地方性图书馆学会。在全国和各地方学会的组织领导下,图书馆学专业刊物纷纷恢复和创办。到 1990年底已达60余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国图书馆学会创办的《中国图书馆学报》、中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图书情报工作》等。根据初步统计,1949—1979年发表的论文总数为4600多篇,而1980~1988年发表论文总数为2万多篇图书馆学主要的专门著作也大多集中在这一时期。图书馆学学校教育,建国初期只有两所大学设有图书馆学专修科,到80年代末已经增加到40多所高等学校设有图书情报学院、图书馆学系和图书馆学专业.在校学生约4000余人,初步形成了一个多规格、多层次、多学制的学校专业教育体系。

如果说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西方图书馆学开始引入中国,那么从7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相当的规模;中西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发展格局。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近二百年来,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探讨,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1808年,施雷廷格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概括为藏书的整理,其内容是图书的配备和目录的编制。当时,图书馆主要业务工作是整理图书,他的学术观点自然离不开对自身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

这种以图书馆技术操作、工作方法为研究核心的观点,后来有了新的发展,艾伯特、莫尔贝希、爱德华兹等对藏书建设、分类编目、典藏保护和读者服务等在理论与方法上都进行了比较完整的经验总结,并用图书馆管理的概念加以涵盖。

以图书馆管理为研究对象的集大成者是杜威。他于 1887年创办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管理学院,其教学体系的核心是探求图书馆管理的“实际的效用和经营”。他的这一观点受到普遍重视,并具有广泛的影响。

进入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巴特勒和后来的谢拉等人,认为图书馆的管理和技术方法问题,不应成为图书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图书馆学应研究其理论基础和科学原理以建立图书馆哲学,从而揭示图书馆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以巴特勒、谢拉为代表的观点,扩大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范围,有助于人们在更广大的实践范围内,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进一步去科学地总结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图书馆工作的规律。

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的探讨中,占主流的是有关图书馆管理的观点。

80年代,人们又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科学的揭示,产生了许多新的观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情报交流”、“文献交流”和“知识交流”。这三种不同的提法虽各有特点,其实是互为表里,三位一体的。情报和知识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们借助于文献得以广泛传播;作为交流工具的文献,其内容蕴藏着情报和知识,图书馆利用文献为社会服务,实际上也就是进行着广泛的情报交流和知识交流。

上述各种论点出现在认识科学真理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从而也丰富了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

图书馆学的学科体系以其主体理论为基础构架,将各分支学科及相关学科与主体部分相互联结,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助于加强图书馆理论整体功能的学科系统。

图书馆学的体系和分支学科

当代图书馆学的主体部分是由理论图书馆学、实用图书馆学和专门图书馆学组成的,这三大门类下又有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

理论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学一般原理的学科,它为整个图书馆学提供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描述整个图书馆发展的概貌,对图书馆学的其他组成部分和相关部分起着指导作用。理论图书馆学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领域,从历史的和现实的研究成果看,它又有以下几个分支学科。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探索图书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体系和结构,图书馆学的分支学科与相关科学,图书馆学方法论以及图书馆的性质、社会职能和作用,图书馆与社会进步等内容。

图书馆建设研究 包括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律经验教训、组织原理、体制及图书馆网的类型和建立原则、图书馆立法、图书馆员培养、图书馆学学术研究的组织工作、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战略研究等等。

宏观图书馆学是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进行宏观探索、逐渐形成的分支学科。它研究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与文献信息系统的关系以及图书馆事业中的同族关系(包括图书馆之间的关系)等等。

比较图书馆学是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国别、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图书馆问题进行的研究。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分析原因,作出解释,并从中得出能够揭示客观规律的结论。

实用图书馆学是在理论图书馆学所提供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图书馆具体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而形成的一大门类,包括图书馆工作规律、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现代化等实际工作领域。

图书馆管理学是图书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图书馆管理活动及其客观规律,包括图书馆管理的原则、功能、方法,各项工作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图书馆领导人员配备、机构设置、工作组织、工作计划、岗位职责、工作定额、工作统计、建筑设备、效益评估等等。

馆藏建设和文献资源建设研究 研究图书馆对文献的收集和贮存等方面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多将藏书建设等同于藏书补充;70年代,研究范围扩大到从藏书补充到藏书组织的整个过程;80年代,人们对文献资源的审视角度放在全社会范围内,对藏书建设的研究扩展到研究文献资源建设。馆藏建设和文献资源建设研究这一分支学科,主要探讨为符合图书馆任务和读者要求,系统地建立、发展、规划、组织馆藏体系以及文献保存、保护的理论与方法,进而研究系统、地区、全国文献资源的布局和文献资源的共享等。

文献分类与主题标引研究 文献分类是文献整理的重要方面。对文献分类的原理、规律和科学方法以及分类表编制的研究有悠久历史并逐渐发展成为图书馆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主题法是文献标引和检索方法适应现代文献发展而产生的主题检索语言,主题标引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字顺检索语言的原理以及主题词表的编制和利用方法等。

70年代末,中国学者从情报检索角度对分类法和主题法以及代码检索语言、自然检索语言等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探索它们影响情报检索效率的规律和提高检索效率的途径,并以此建立情报语言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

文献编目学 是研究文献著录和目录组织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的实用学科。由于文献编目是图书馆进行文献整理的一项主要工作,历史悠久,基础深厚,已发展成为图书馆学中较为成熟的分支学科。其中编目规则的制定、编目标准化、现代化是该学科中主要的研究课题。

图书馆服务理论 研究图书馆服务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服务对象、读者心理、图书馆服务方式、服务效果评价、服务过程中的社会因素等问题。

文献检索研究 文献检索是指从一个文献集合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出所需信息的活动、程序和方法。它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深化和扩展,是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延伸和方法之一。文献检索研究的重点是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研究内容包括:文献及其内部信息构成(贮存)方式、文献检索理论、检索系统和检索工具、检索语言和检索方法等等。此外,它还研究各学科文献的检索问题。

图书馆现代新技术研究 我们可以把文献和图书馆都看成是一种技术进步的成果。特别是当代的图书馆,它是许多新技术综合应用的产物。图书馆现代新技术研究,内容包括探索图书馆由手工操作过渡到机械化、自动化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实现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图书馆工作的自动化。

专业图书馆学 是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分别进行专门研究而形成的图书馆学分支学科。它以某一类型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不仅要根据理论图书馆学所提供的基本理论来研究该类型图书馆各方面的特点,也要按着实用图书馆学所提供的一般方法与技术来具体研究该类型图书馆的工作和管理问题,从而形成专门图书馆学的众多学科分支,诸如公共图书馆学、大学图书馆学、儿童图书馆学等等。

其它图书馆学分支 图书馆学与其他科学相交叉的部分,陆续产生了一系列图书馆学分支,诸如图书馆系统工程、图书馆社会学、图书馆教育学、图书馆统计学等等。这是图书馆学中范围广泛的新兴的研究领域,其共同特点是引进其他学科或科学中的基本原理、方法或技术来研究图书馆的有关问题。这类分支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们既扩大了图书馆学研究的领域,也丰富了各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

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和研究方法

图书馆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方面与一些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交叉重复,在历史渊源、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中,都有着同族的关系;另一方面,图书馆学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自身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相互之间存在着应用的关系。

和图书馆学有同族关系的学科主要是档案学、情报学、文献学和目录学等。

如前文所述,中国早期的图书馆工作和档案工作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档案学和图书馆学一样,它的思想渊源可以上溯到殷商时期。这种历史发展上的血缘关系,决定了图书馆学与档案学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联系更加明显,诸如图书和档案的积累、整理、组织和利用、保管等重要环节,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上都有很多共同之处。

情报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大约在20世纪30~40年代才开始出现专门探讨情报工作的论文。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密切关系,首先表现为图书馆学,甚至还包括档案学和目录学,都是情报学的先导科学。它们为情报学准备和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材料、理论原则和工作方法,对情报工作的许多领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总结,从而成为情报学得以迅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其次,在学科内容上反映出两者的交叉与重复。这主要是由于情报学和图书馆学在理论上都必须研究文献情报源,在实际工作中都必须利用文献情报的缘故。

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都是文献,作为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之一的文献工作,实际上是图书馆、档案馆、情报中心等的基本工作内容,因为这些机构工作的主要对象都是文献。虽然它们在工作程序、工作手段与方法上有各自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性质和对象的一致性,故而文献学的原理、方法对图书馆学,乃至对档案学、情报学、目录学都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在图书馆业务中,最先发展和逐步完善起来的一部分内容是目录工作,从文献收集、整理加工,一直到宣传推荐、检索和利用,每一个环节都要应用目录和目录学知识。中国近代以来,目录学始终作为图书馆学最亲密的姐妹学科之一同步发展。

图书馆学要研究如何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图书馆在借阅书刊、宣传推荐、指导阅读、解答咨询以及其他各项服务工作过程中,对读者施以教育影响,甚至图书馆的环境,对读者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借助于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图书馆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学的关系也密不可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活动的变化,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图书馆员的工作,都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研究图书馆及其活动,就要将它们置于整个社会之中来考察。早在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就被借鉴和吸取到图书馆学中。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倡导图书馆学与社会学相结合,开拓“图书馆社会学”、“阅读社会学”等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图书馆学研究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读者阅读需求和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有助于图书馆更有成效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读者心理学这门图书馆学的分支科学也将会在此基础上发展、成熟起来。

图书馆的现代化,以实现图书馆工作计算机化为中心。当代图书馆学中任何重大的研究课题,都需要将传统的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与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除上述学科以外,经济学、统计学、传播学、历史学、语言学、逻辑学等,也都是与图书馆学相关的学科。

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 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取决于每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一定社会制度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新科学的理论也对图书馆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它们从各个侧面揭示了图书馆的属性,并为图书馆学在信息科学、文献科学领域找到了应有的位置。这些方法丰富了图书馆学的内容,也拓宽了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

一些在多学科研究中都通用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模拟法以及逻辑思维中的分析、比较、分类、类比、综合、抽象、假设、归纳、演绎等等方法都在图书馆学研究中得到了应用。其中调查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读者研究、文献资源调查等很多方面。图书馆学研究中最常采用的是对图书馆实践经验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以及目录学方法。

总之,图书馆学研究是在不断吸取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发展的。新的科学研究方法还会不断出现,图书馆学研究也将随之更加深入。

图书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未来充满希望。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图书馆事业定将得到空前的发展,图书馆工作在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服务方面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和知识,将永远是人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力式。历史将会证明,图书馆学最终将不完全属于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工作者,它将更充分深入地揭示有关收集、组织、检索和利用文献信息和知识的规律.成为人人都必须掌握的具有方法性质的科学。

第三篇:南京大学计算机系考研个人见解

南京大学计算机系考研个人见解

——05年南大计算机系考生:戴福年

我是05年考上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现研究方向是网络信息安全,我主要就我考研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其实考研复习每个人的方法都不太一样,我的方法你觉得有用就采纳,没用就听听一笑了之。

选择学校和专业阶段:

我是跨校跨专业的典型,以前本科就读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运输管理专业。之所以报考这边的理由是对计算机的比较感兴趣,另外我不想考外地,因为这对我收集前期的信息不利,再说江苏高校也不错啊,没必要考外地。考研要考就考个好的,因为读研是要成本的,比你读本科的成本要高的多的多(我这里主要说的是机会成本)。仔细研究了一下南京各个高校,可以称得上是名校的也就只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说实话,东南大学的考试科目什么的,我都没有仔细研究就决定考南京大学了,现在想想其实有点仓促了,只是凭借南大的名气比东大大就报了。其实就计算机专业水平来说,南京大学注重理论,东南大学注重应用,综合水平来说,应该是南大好一点。

收集专业课信息阶段:

目标确定以后就是要如何多了解这边的专业信息了,记住这个环节同样重要,如果前期准备不足,会走许多弯路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手段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官方网站;主要是了解考试科目和推荐数目以及历年的录取情况

2.考研论坛;会有些过来人和大家分享考研心得,如果恰好是和你一个系的,那你一定记

得binding 他哦:)

3.本校上届的师兄或师姐的亲身经历

4.如果你没有这种人缘关系,也不认识系里的任何人,最后一个办法肯定可以,就是到南

大直接打听计算机系研一的宿舍楼,然后随便找个宿舍,客气的和别人说明来由,然后人家一般也都会乐意和你交流本系的一些情况的。

资料准备阶段:

下面该收集考研的资料了,这个可以有许多途径,网上现在卖资料的很多,但是联系的时候多个心眼,不要心切,以免受骗上当。最后找学生买比较好,学生虽然也是为了挣钱,但起码的道德还是有的,这种通常是win-win deal,价格也不会太高的。这些资料主要有历年真题、笔记、其他相关辅导资料等等。但是不要迷恋任何资料,书本始终是根本,要多看书。在看书的基础上,我觉得以下一些辅导书可以考虑用一下。

C++:仔细做做那本陈家俊的《程序设计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可能很快就要出版了,我同学有帮陈老师做答案的,已经结束了,书可能也快出来了吧,如果出来记得淘一本过来。另外可以到图书馆找些习题书拿来做做,练习写程序,以及程序运行结果类似的题型。

《程序设计教程—用C++语言编程》陈家骏、郑滔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DS:这个总结下来,只要看书本和课后习题就足以,课后习题答案已经有出版了

《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方法以C++描述)》殷人昆、陶永雷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据结构习题解析》 清华大学出版社 殷人昆等编著

当然你时间比较充裕的话可以考虑多看点别的关于数据结构填空选择方面的习题集也对考试有一定的帮助。

OS:这个部分用我给的那些资料就足以了,这个你可以放心,那些资料既有深度也有一定的广度,还有模拟题。各种题型都朗扩其中了,够你看得呢。这个不推荐别的资料,当然时间充足另当别论。

《操作系统教程》(第三版)孙钟秀、费翔林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DB:这个数据库是最简单的部分,只占总分150分中的30分,大家可以想想,首先肯定考SQL,关系代数。然后就是画E-R图、范式分析什么,这样算下来也盛不了多少分了,自己准备下名次解释和问答就OK了,我最后大概就看了一个月就没看了。(当然之前我学过这门课的)。

个人觉得学校推荐的书目不好,现在也比较难买,不过最好还是弄一本比较好。资料书嘛,我觉得把真题弄弄,然后找些练习SQL和关系代数、E-R图的习题书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了,不必要化太多的时间。

《现代数据库系统教程》徐洁磐编著,希望电子出版社;

万事具备,只欠努力阶段:

其实前面工作做的再好,没有自己的努力一切都是屁话。复习阶段,我觉得可以先进行单科的复习,第一遍先过一遍书,然后第二遍开始一边看书一边做上面列出来的习题。这样可以巩固自己所学。然后根据自己情况多看几遍书,平时可以带着看看真题,最后考前一定要专门抽出时间来好好研究真题哦。

考前心态调整阶段:

如果经历了上面那么多努力都坚持下来了,就要对自己有信心,如果你觉得你还有好多东西也没弄懂,那也要对自己有信心,毕竟你是人,不是神,怎么可能什么都懂呢。最后复习阶段把握整体,看多少是多少,能理解多少是多少。说实话,我最后其实也满慌的,觉得自己有好多东西仍然没有看,其实最后看来,其实大家都差不多,强人毕竟不多,最后就看谁信心足,谁考场能好好发挥。如果运气好,考试题比较合自己的口味,那就可能取得不错的分数。

最后南大专业课复习要以基础知识为重点,包括考试和面试的过程中,基础知识都非常重要,虽然现在强调动手能力,但个人觉得南大这边,你动手能力即使强,也体现不了多少考试的优势,只能说对你以后进来的个人发展比较有帮助。所以奉劝那些自以为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不要浮躁,踏踏实实复习乃是考上的根本保证。

祝大家考研成功。最后把我的话总结成一个数学公式:

决心+信心+恒心=考研成功

第四篇:南京大学考研相关网站

考研会用到的常见的网站:

1.南京大学中文系主页:

http://chin.nju.edu.cn/

南大文学院官方网页,考研信息——如考试安排、录取名单等——多在此发布,要经常留意。

2.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页:

http://gra/

南大研究生院官方网页,针对全校研究生和考研者发布信息,要经常留意。

3.文学院招生信息:

http://gra/content/zs/ssjz.asp?depno=008

4.文学院载梦之舟论坛:

http://chin.nju.edu.cn/smf/

5.考研论坛:

这个论坛是网友建立的,在考研界历史较久,会员较多,名声也较大。常常有热心的研友会上传考研资料,若能善加利用,必有裨益,不妨经常观览,结交研友。

老明整理,版權所有。

第五篇:南京大学MPACC 考研心得

南京大学MPACC考研心得

首先,是管理类综合联考,它分为逻辑、数学、作文三部分。刚开始翻书的时候觉得很简单,有点小儿科,满心的欢喜,以为把数学换成了联考,真是太划算了。但真正开始做题的时候,正确率始终没有变化,做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提高。复习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这一复习的效果让我有些急躁,有时候做了几道题目就不想做下去了。后来跟其他人交流,大家做联考练习时都有这么一个瓶颈期,只要每天坚持下去,都会有所突破的。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我只买了两套书,一套是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还有一套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的。市面上还有好多,但书不在多,要看的精。每套书我都做了3遍。到第三遍的时候只做错题,有时候错题还是会做错。逻辑这块有些题目还是有争议的,同样一道题在两本不同的书上选择的答案会不同,在复习过程中,遇到这样的事还是挺头疼的,我的建议是选择你自己一开始就认为正确的,同属也属于正确答案的那个选项。管理类联考的复习我坚持每天练习,因为考试的时候就是注重你的速度,要有熟练感。到了后期,每天就只做几道题,其他的时间留给了另外几门。最后,作文的练习我是从11月份开始的,一开始还到新华书店买了本高中生议论文大全,用于第二篇作文的复习。后来考试的时候发现,根本就用不上。第二篇作文最关键的不是你的辞藻多么华丽,而是你的议论深度,优美辞藻并不需要多少,积累一些摆事实讲道理的例子就足够了。第一篇作文只要练习几篇,背诵固定模块,就基本上是篇标准的论证了。因此,作文复习的时间实际上用不了多少。

其次,谈到英语。专业型硕士的英语都是考的英语二,但是我的英语复习还是以英语一的难度来复习的。因为市面上的英语二的书,有的不是简单到不可思议,就是难到不可思议。英语一的书已经很纯熟了,难度波动不大,所以我买的书都是英语一的。只有到了12月份冲刺阶段,才买了本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模拟卷子来做。英语复习一直是一个受打击的过程,阅读理解正确率低一直延续到12月份。后来问了几个研友的经验,总结一下就是,阅读选项只要在文中有同样的词汇出现的,一般都是不选的,因为考研英语注重一个逻辑的过程,没有直接就能选出来的,还要经过一道思考的工序,选一个意思一样,表达方法不一样的选项。其实12月份还是挺难熬的,毕竟快要考试了,正确率还是那么低。但每天还是要坚持做,不停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吸取教训。在考试前两个星期,我突然发现,正确率一下提高了。虽然,来的太晚,但也够及时。这时,整个人轻松了很多,因为以前一直担心英语会不过线。当时考研教室的很多人都担心这个。所以在看我这篇文章的大三的同学们,一定要在前期就把英语好好复习,不能看着正确率得过且过,到了后期的时候,心理的波动会很大,那个时候再强化训练,压力太大了。

另外,谈一下政治。我政治考的不太理想,最后总结一下是前紧后松的原因。暑假上了个辅导班,送的辅导资料一点都没看。9月份出政治大纲,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大纲过了一遍,然后就开始做题。每天都是能剩多少时间,就留给政治,有时候其他几门复习计划完成不了,就挪用了政治的,就这样到了最后15天,买了人手一本的小册子开始背题目,做模拟卷,完全没有复习其他几门的时候上心,因此,也是考的不理想的一门课。考研教室的一些一起复习的研友,到了11月份的时候才开始看政治,因为政治就是一个突击强化的课程,他们是在后期花了一部分时间给政治,最后考的都不错。因此,我的建议是考研的后期还是多留些时间给政治,这样的效果会比较好。

最后,谈一下专业课的复习。刚开始复习专业课的时候无从下手,因为只有一年的真题能够买到,第一年的真题果真很简单,完全都是大纲上的内容,我不用复习都能做到90分以上。也正是这样,才误导了我的复习思路。在考试的时候,看到了好多超纲的,没复习到的。专业课是4门中最后一门考的,当时的心情是可以想象到的,只能凭借大二大三的专业课基础,在那里慢慢地做。后来到了复试的时候,我买了南大学术型会计的历年真题,才发现,初试的很多内容都是历年真题上的,后来复试的时候也一样,出现了很多历年真题的内容。在准备复试的时候,才发现初试的题型跟去年复试的题型、难度是一样的。所以建议大家在复习初试的时候,把历年的复试卷子也拿出来看看,因为专业型硕士刚开始,每所学校的出卷子的老师能参考到的东西还不是很多,自己学校的历年试卷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依据。我们是摸索的一届,在这过程中还是总结出一些规律,希望对大家能够有帮助。南大的会计专业硕士考试的内容偏学术方面,所以如果想考这个的同学一定要买一下学术会计的指定参考书,很多理论的题目都是书上的,语言组织还是以南大的官方用书为依据比较好。在计算题实务部分,大家可以多做一些CPA的题目,不是要把CPA的书看完,而是挑选与大纲有关的范围来看,把题目的难度挖深,这样考试的时候也能应付。

本人扣扣号:2270547019 整理了些资料,希望能帮到大家,有兴趣请联系我。

下载2014年南京大学图书馆学考研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南京大学图书馆学考研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南京大学985-考研参考

    1 南京大学 (985、211):典型的文理科牛校,理学国内顶尖(物理、天文、大气、化学、地质等排名靠前),工科、医学中规中矩;文史类均强,中文、外文、社会学等最强,经济学也不错,其实力是c9......

    南京大学434国际商务考研名词解释总结

    名词解释 欧洲美元:Eurodollar,是指储蓄在美国境外的银行而不受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监管的美元。因此,此种储蓄比相似的美国境内的储蓄受到更少的限制而有更高的收益。 米德冲突:一......

    南京大学402分得主考研感言

    南京大学402分得主考研感言 {一} 感言, 南京, 大学, 考研 当听说让我们写点考研成功的感言时,我还真有点手足无措的感觉,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如果纯粹听我发感慨,我想那可能就......

    南京大学考研高等数学甲2010

    南京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三小时)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8分,共64分) ⒈令......

    考研经验:南京大学日语翻译硕士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考研经验:南京大学日语翻译硕士 先报一下成绩:总分386 ,政治67 ,翻译硕士日语82,日语翻译基础134,百科知识与汉语写作103。这里要先说一下,......

    2018南京大学商学院考研全攻略

    2018南京大学商学院考研全攻略 感谢凯程郑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一:考生来源分析:考南大必然要有雄厚的实力,或者在经过一年的学习之后有着强劲的实力,否则怎么能在高手如......

    南京大学经济学考研就业怎么样

    南京大学经济学考研就业怎么样 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师资力量强、人脉资源广,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据南京大学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南京大学硕......

    图书馆学参考书

    1. 西方图书馆史杨威理商务印书馆1988 2.中国图书馆发展史:自清末至抗战胜利严文郁枫城出版社(台湾) 1983 3.外国图书馆学名著选读袁咏秋,李家乔北京大学1988 4.晚清图书馆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