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电图 期末 总结
大多数人只知道心电图是一张有着密密麻麻格子的纸,纸上面有着一些不规则的曲线。除了少数医生专家,很少有人能看懂心电图的,下面就教教大家怎么看心电图。
(二)阅读前须懂的几个基本问题:
1、各波形的意义
(1)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故P波的异常常是代表心房的问题,例如一个COPD患者II导联P波振幅>0.25mv,诊断右房肥大。
(2)PR间期:不等于PR段,而=P波+PR段。代表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开始除极,故其时间延长可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3)QRS波群:心室除极全过程。正常的QRS波群大家有目共赌,若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常代表心室出问题。如室早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而作为房早,只要不伴室内差传,QRS形态是正常的。心脏泵血靠的就是心室,而QRS波就是心室活动的表现,心房出问题不会马上出人命,但心室会,一份ECG若连异常的QRS波都找不到,说明心跳已经停止了。
(4)ST-T:心室复极全过程:故其异常亦多为心室的问题。其临床地位极高,但其改变特异性欠佳。
(5)QT间期:整个心室活动过程。主要看QTc间期,即校正后的QT间期,因心率慢QT间期必长,为使各种心率下的QT间期具有可比性,故产生QTc间期[=QT间期/(根号R-R)],其中R-R单位为S,一般只能由看电脑打出或查表获得,或靠感觉),QTc间期才是有意义的值。
2、作为非心电图专科医生,若从生理学的原理上去研究心电图,结果定是痛不欲生,一无所获。临床医生只要能看懂这是一个什么图,危不危重,就够了。
3、心电图诊断的二个注意点:
(1)一份ECG有几个诊断时,顺序是有一定讲究的,未查到明确标准,但肯定的是心律一定写第一位,如窦性心律、房性心律、房颤,而电轴左右偏写第二位,其他标准不详。
(2)ECG诊断内容分为三类:
①A类:多指解剖、病理生理诊断:主要有各房室肥大、心肌梗死、缺血、冠脉供血不足、各电解质紊乱等,必须依赖临床资料。例如对一个异常Q波+ST段弓背型抬高+T波改变的典型心梗ECG,患者无胸痛胸闷等病史,一般是不能诊断心梗的,心电图报告完全可以卑鄙地写:异常Q波、ST-T改变,请结合临床,但这种报告外科医生看得懂吗?若负责任一点,可以写考虑急性心梗可能,请结合临床;单靠ECG一般是不够资格直接认为心梗(病理生理诊断)。再例如对于一份左室高电压的ECG,若有高血压或其他可致左室大的病史,可直接诊断“左室肥大”(解剖诊断),但若无,只能诊断“左室高电压”(无临床意义)。如此等等。
②B类:单看心电图不须病史就能直接诊断的,各类心律失常是主力,例如房颤、预激综合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只看图便可,不须任何病史。
③除上述二者外的其他情形,例如ST-T改变,如心脏顺钟向转位,如电轴左偏。
4、看图的方法:
对于危重的病人,肯定是要求看一眼马上看出主要问题,其他小问题先不理;而一般情况下看图,要求从头到尾,从P波到T波一个个看,看时间、振幅、形态有无异常,从I导联到V6导联一个不漏地看。故必须牢背常用的正常值才能谈看图。
其实须牢背的最主要其实就几个:P波时间应<120ms,若延长和或成双峰,要注意有无左房肥大,II导振幅应<0.25mg,若增高,注意有无右房肥大或肺动脉高压;PR间期应120-200ms,若>200,注意是否各类房室传导阻滞,若<120,看看有无预激综合征;QRS波应<200ms:若宽大畸形,看看是干扰还是室早还是房早伴室内差传;若>200ms常用以判断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束支阻滞。还有QTc间期,正常是<430ms的,若明显延长,>500ms,要看是否QT间期延长综合征、电解质紊乱等
要想知道心电图怎么看,首先要了解心电图的组成部分和每部分的意义。
1、电图记录纸。心电图是被记录在布满大小方格的纸上,所以想要知道心电图怎么看,首要的是知道这些格子代表的意义。这些方格中每一条细竖线相隔1mm,每一条细横线也是相隔1mm,它们围成了1mm见方的小格。粗线是每五个小格一条,每条粗线之间相隔就是5mm,横竖粗线又构成了大方格。心电图记录纸是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速度移动的,移动速度为25mm/s,也就是说横向的每个小细格代表0.04s;每两条粗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代表0.2s。国际上对记录心电图时的外加电压也是有规定的,即外加1mV电压时,基线就应该准确地抬高10个小格,也就是说,每个小横格表示0.1mV,而每个大格就表示0.5mV,每两个大格就代表了这1mV。
2、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一次心动周期就会在新电图上记录出一系列地高低宽窄不同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无)u波。了解这些波形及其所代表的意义,是教你怎么看心电图的第二步。
P波,最先出现的一个振幅不高的圆钝波形,它记录的是窦房结激动的右、左心房的激动。因为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心房的激动先由它开始,所以P波的前半部分记录的是右心房的激动,中间部分记录的是左、右心房的共同激动而后部则代表左心房的激动。除了aVR导联外,P波基本都是直立的,肢体导联中P波的高度多不超过0.25mV,胸前导联中直立的P波高度不应超过0.15mV。正常的P波的宽度也不应超过0.11s。
QRS波群,继P波之后出现的一个狭窄但振幅高的波群。由q波(有或无)、R波和S波组成。它代表着兴奋从房室结发出先后通过房室束、左右束支和纤细的浦肯野纤维进入心肌细胞,刺激心室的收缩,因此可以将其看作是心室收缩的开始的心电图表现。
Q波,是在出现向上的波之前出现的明确的向下的波形。如果它很小,宽度不到0.04s,深度不足0.15mV,我们将它记做q波;若它高且宽,才被称作Q波;当然有时它是缺无的。无论有无Q波,第一个出现的向上的高尖的波就是R波;紧随其后的向下的波就是S波,它也可以根据深度分别命名为S波和s波。之后出现的向上的波被称作R’(r’)波,向下的波则称作S’(s’)波。因为波的高低不同,所以可以组合成很多形态,但它也是有限制的,最主要的就是时间限制,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QRS波群的时间0.08s,可以在0.06~0.10s范围内波动。只要超过这个时限,就应引起注意,特别是超过0.12s便有病理意义了。
T波,上个波群暂停之后出现的波,代表着心室的复极(心室的舒张),以备下一次心室的除极。观测T波我们要注意它的方向、形态和(高度)深度。(1)方向,正常情况下,在Ⅰ、Ⅱ导联中T波是直立的;Ⅲ导联中则可以出现直立、平坦、双向甚至是倒置的T波;T波在aVR导联中是肯定倒置的,而在aVL和aVF导联中则是和QRS波群的主方向一致的。胸前导联的T波通常是直立的,当然,V1和V3有时也会出现T波倒置的情况,但它们的深度通常都不会超过0.25mV,当V3导联中出现倒置的T波时,前面两个导连的T波也应该是倒置的,否则就是不正常的表现。(2)形态,通常T波的波形是圆滑而有个很自然的顶端。T波一般是不对称的,缓和的上升而略显陡峭地下降至等位线。(3)高度(深度),各个导联并不完全相同,不过综合看来,在肢体导联中很少超过0.5mV,而在胸前导联中也很少会超过1.0mV。异常高尖的T波往往出现在心肌梗死的早期或高钾血症。
u波,T波后的一个很微小的波,正常的u波并不是在每一个导联中都显而易见,它究竟代表什么尚无定论。
3、各个波形之间的等电位线。每个波形之间都有一定时间的记录是在等电位线上的,分别被称作P-R间期、S-T段和Q-T间期,它们也都有着各自存在的意义。熟悉了解这些间期代表的意义是知道怎么看心电图的第三步。
P-R间期,笼统的可以表示为P波开始至下一组QRS波群开始的时间。它包括了心房内、房室结以及希氏束-浦肯野纤维的传导时间。正常的窦性心律时,它的范围是在0.12s~0.20s,当然在心率加快时,它也可以相应地略为缩短。不过如果传导系统出了问题,它的时间就会延长或缩短。
ST段,指的是QRS波群终止到T波开始之间的一段时间。正常的ST段是与T波相连的基本位于等位线上的微微上扬的线。观察ST段主要是看它是抬高还是压低,以及他的形态是上斜、水平还是下斜。正常情况下,肢体导联中的ST段可以较等位线抬高0.1mV,也可以略压低不超过0.05mV;在胸前导联V1~V3中ST段也可以抬高最多达0.3mV,在V4、V5导联中ST段的抬高不超过0.1mV,但所有的胸前导联的ST段压低都不应超过0.05mV。ST段抬高或压低超过上述范围,应该引起大家地注意。正常地ST段是上斜型的;如果出现水平或下斜型的ST段,也是异常的。
Q-T间期,测定的是QRS波群的起始至T波的终结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除极和复极的时间。它的长短是随心率的快慢而变化的,我们常用Bazett氏来进行校正,即Q-Tc=k?(k为一常数),Q-Tc的上限男性为0.39s,女性为0.44s。
初步完成心肺听诊的辅导后,医学教育网将逐期制做关于心电图的辅导。配合图形说明,对名词概念逐一进行解释。希望在练习中提高学员对心电图的阅读判断能力。本期中讲解了心电图产生原理和基本测量方法。预祝广大医学生在实践技能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
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曲线图形。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分为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起自结间束,称Bachmann束)、房间交界区(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分为左、右束支,左束支又分为前分支和后分支)以及普肯耶纤维(Pukinje fiber)构成。心脏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顺序出现的心电变化密切相关。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房结,兴奋心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激动传,然后循希氏束-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顺序传导,最后兴奋心室。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的传播,引起一系列电位改变,形成了心电图上相应的波段。
一、心率的测量
测量心率时,只需测量一个RR(或PP)间期的秒数,然后被60除即可求出。例如RR间距为0.8S,则心率为60/0.8=75次/分。还可采用查表法或使用专门的心率尺直接读出相应的心率数。心律明显不齐时,一般采取数个心动周期的平均数值进行测算。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P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应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浅为准。测量QRS波群、J点、ST段、T波和U波振幅,统一采用QRS超始部水平作为参考水平。如果QRS起始部为一斜段(例如受心房复极波影响,预激等情况),应以QRS波起点作为测量参考点。,应以参考水平线上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顶端;测量负向波形的深度时,应以参考水平线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
三、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记录心电图测量规定:测量P波和QRS波时间,应分别从12导联同步记录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P波终点以及从最早QRS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QRS波终点 医学教育网;PR间期应从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早的QRS波起点;QT间期应是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QRS波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的间距。
单导联心电图仪记录测量:P波及QRS波时间应选择12个导联中最宽的P波及QRS波进行测量;PR间期应选择12导联中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进行测量;QT间期测量应取12导联中最长的QT间期。
一般规定,测量各波时间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测至波形终点的内缘。
怎样看异常心电图
一,如何看心率 看r-r或p-p间距
3-5大格:正常心率(60-100)
小于3大格:心率过快
大于5大格:心率过慢 二,如何看心律 a:有p波:窦性心律 无p波:异位心律
b:整齐(pp或rr间差值小于0.12s):规律心律 不整齐(pp或rr间差值大于0.12s):
早博(房,室,交界性)
逸搏 阻滞(房,室,交界性)c:房性的p波形态不一样 交界性前无p波或逆传 室性宽大qrs波,大于0.12 阻滞:测pr间期,p 后有无qrs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率:160-250次/分字串4 p波存在,p-r>0.12---房性
无p波或逆行p波,p-r<0.12s---交界性 p波与t波融合---通称室上性 f波:350-600次/分(房颤)房室传导阻滞
2型1:pr逐渐延长,直至p波不能下传 2型2:pr间距不变,p波有脱落不能下传 3型:p波与qrs波无关,pp与rr间距相等 三,看电轴
看1.avf,的主波方向,确定电轴
1下3上:右偏(提示可能右室肥大:v1电压大于1.0mv)1上3下:左偏(提示是否有左室传导阻滞)四,看肥大
v1v5 r波和p波,看是否有房室肥大证据 左室肥厚:v5r波大于2.5mv 右室肥厚:v1r波大于1.0mv伴有心电轴右偏 五,看梗塞
找大q波,q>0.04, 或>主波1/3? 如有,表明梗塞,再区分新的,陈旧的?(看st段有无抬高)再看是哪个壁?(前v1-v6,后v1,侧1,2,avl,下3,avf), 有一个特殊的是后壁,是大r波,v1,v2 心肌梗死
早期:高尖t波,或st段抬高与t波融合 急性:q波
冠状t波 亚急性:q波
冠状t波变浅 陈旧性: q波 或消失 关于心肌梗死的定位 前间壁:v1-v3 前壁:v3-v5 侧壁:1 ,avl v5-v6 广泛前壁:v1-v6,1,avl 下壁:2,3,avf字串3 后壁:v7-v9
有 v1,v2r波增高及t波高耸 六,看m样波 6,看有无m样波 室内阻滞:
v1v2右
v5v6左 七,看t波 冠状t波的特点:
波形窄,顶尖,两侧对称,倒置 通常出现在1,2,3,avf ,v3,v5 当合并有st段下移时,可以明确心肌缺血
二、危重心电图
临床医生懂看危重ECG是当务之急!不是每个科都自己做心电图,但每个科都可以有心电监护机,特别是外科医生一定要注意了!当没文化的医生面对一个危重病人的心电监护上的持续性室速而不懂,还假装表情凝重地分析着心电监护的内容,请你马上脱下白狼衣,弃医从演,以免危害人间!但你看懂本文后,就可以继续做医生了。
临床所见,笔者认为,危重ECG主要以下五大类: A:[急性心梗]
对于有高危因素(如老年人、冠心病、高血压、DM、高血脂等)的患者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胸闷/胸痛/心悸/上腹痛/甚至左肩背痛均应查ECG以鉴别急性心梗。
临床诊断急性心梗主要依靠三个标准:(1)上述症状持续,特别是持续剧烈胸痛的(2)ECG有心梗表现且动态变化(3)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
废话一下:心肌坏死标志物其实主要指肌钙蛋白(+肌红查一个¥300左右),特异性极高,只要高,基本确定有心肌坏死(但并非100%是心梗所致坏死,可以是其他原因所致心肌损伤如心脏介入手术损伤,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微量升高,>正常3倍心梗意义较确定),肌红、CKMB也很有价值,但特异性不如肌钙;其他的心肌酶如CK、LDH特异性欠佳,仅参考。另外,标志物出现需要时间,2小时以上不等,有时肌钙不高可能是未出现,注意复查。
上述三个条件只要符合二个,临床基本诊断急性心梗了。临床医生要知道,实际上ECG诊断心梗的价值是毕竟有限的,因为一些仅有(1)+(3)的表现而ECG无很明显改变的病人,CAG(冠脉造影)表明他是严重冠脉病变甚至某支完全闭塞,心梗很严重的。故,不要以ECG轻易诊断或排除急性心梗。
临床还将心梗分为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因临床最常见的,致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死亡的心梗主要是ECG很典型的STEMI,这里只讲它。
典型急性心梗ECG:(1)病理性Q波(2)ST段明显抬高特别是弓背型(3)T波改变(倒置或与ST融合成单向曲线)。若出现如此典型ECG,且是相邻二个以上导联出现,心里(仅是心里)便可想:这个病人急性心梗跑不掉了。而若仅有ST段很明显抬高,亦要注意心梗可能,可能较早期病理Q未出现,须动态查ECG。但若只有相邻二个以上的病理Q而ST-T无改变,一般认为是陈旧心梗。
废话一下:病理性Q波(异常Q波),不是很多人都懂的:(1)时间>=0.04S(2)振幅>=同导1/4R波。除了aVR和III导,以后你只要看到符合其中一项,你就可以当众大声说:它是病理Q!须注意的是:(1)III、aVR和V1正常亦可如此,而且实际上的aVR常常就是QS。(2)临床常见一些rS图与QS波有点难分辨,特别是干扰较大时,一般前面只有有一点点尖尖的r波,我们就说它是有小r的,暂不认为它是病理Q,难以分辨时,主要看ST段,若无抬高,不属危重ECG,最多陈旧心梗。(3)另有标准(并非诊断学)认为:时间>=0.03S、振幅>=1mm、Q波上有切迹,符合之一即为病理Q。
心梗的定位有重要临床意义:(1)不同部位、范围的心梗危重程度及愈后不同(2)我们平时诊断心梗不可能只写“急性心肌梗死”,这样显得很没水平,正确的应该是“急性广泛前壁心梗”等。
但是莘莘学子看了什么“前间壁”、什么“高侧壁”可能很反感,实际上《解剖学》也没有这些概念。没有关系,现在就能懂了。
若看《内科学》的表就死定了,要看的是下面这二张图。
实际上临床最常的心梗部位是:(1)广泛前壁(前降支供血)(2)下壁(右冠或回旋支供血)(3)前壁(前降支供血)(4)前间壁(前降支供血)。其他XX壁就先不管了。
左上图涉及六轴系统,嫩娃不需知道为什么这样画,只要看了就行了。图示:II、III、aVF最靠下面,因此当上述三导有表现时,为下壁心梗。
左下图涉及我们做心电图的部位。只要根据各导在体表的位置就可判断了。如图:V1-V5都出现在胸廓的前面,故其有表现时,是广泛前壁心梗;若只有V3-V5就是前壁;相应的,若V7-V9(做心电图时部位在背后),则是正后壁心梗;V1若再靠右一些,就是18导联里的右室了,因此V1、V2、V3是间隔在左右室之间的,若其有表现,则是前间壁心梗。我们将18导联里的V7-V9称为后壁,将V3R-V6R称为右室,故若V3R-V6R有表现(右室正常可有Q波,主要看ST段有无明显抬高)时,就是右室心梗。
临床上最容易出现心源性休克、死亡的是广泛前壁心梗。临床还常见下壁+广泛前壁一起梗,这种常可发生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衰最严重类型)。
此外,只要有心梗均应常规查18导。与血管解剖有关,单纯右室或后壁梗死少见,多是般是有了其他壁的梗死的同时才会出现右壁或后壁梗死,当然也有单纯右室、右壁梗的。若发现多壁梗,可能愈后更差。
遇到急性心梗明确的,外科医生自然请心内急会诊;而内科医生除请会诊还应该懂得,无论要急诊PCI还是溶栓还是保守,都应该立即给予拜阿司匹灵300mg+波立维300mg口服。不少急性心梗若没处理,必是心源性休克或恶性心律失常而死。
上图为典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的心电图;下图为陈旧性下壁心梗。B:[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
有心血管、呼吸系统基础病的,不管任何心律失常,只要平静状态心室率很快(160啊170啊、180啊或以上)的,都应考虑为危重的ECG,若有心悸(明显快速心率一般都有)、胸痛、气促等症状,则更严重,须紧急处理,控制心室率。可达龙(胺碘酮)是治快速心律失常的王牌,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但没事不要乱用,其并非非常安全。
(一)室性心动过速
看室速前须先懂室早,懂得室早后再谈室速,因为室速就连续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室早。再说白一点,就是连续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室速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有恶化为室扑、室颤的趋势。特别是持续性室速(持续超过30S)。
上图上宽大畸形QRS前无P波,故诊断短阵室速,若有P波(或与前的T波融合令其增高),应考虑房速伴室内差传。
室速时常要跟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后者常不危重)鉴别。有时难以鉴别,则宁愿当是室速从而积极处理。
无症状短阵室速者不须紧急处理,可予口服可达龙0.2Tid,主要是寻找病因(常是冠心病)治疗。
持续性室速若无症状,可以可达龙300mg+5%GS50ml微泵,若有心绞痛、肿水肿、低血压者,应该100J同步电复律。无脉室速同室颤,直接360J电除颤。
(二)室上性心动过速
ECG说的“室上性”实际就是包括房性和交界性,因有时难以区分,直接称室上性,治疗一样。室上,即心室以上的传导冲动,这里的室上速不包括窦性。因此,室上速就是房速或交界速之一。
若心室率绝对整齐,心室率>160均应考虑室上速可能,若无法找到明显窦性P波,基本可以诊断;若还找到房性P波,那房速应该是很能够明确了。室上速心室率有时可达180甚至200以上,患者多会有心悸表现。
其跟2:1传导(?)的房扑常常难以鉴别,但没有关系,紧急处理就是用可达龙微泵控制心室率,其他的病因治疗啊,导管消融啊是后话。有时还要跟窦速鉴别,但窦速很心率少达160以上。
(三)房颤伴快速心室率
房颤的诊断太简单,不用做心电图,按脉或心听诊就可以诊断绝大部分房颤了。具体诊断标准及典型房颤初级篇已述。有形态各异的f波的房颤是人就会看。
但临床常见无明显f波的,基线基本是平的房颤,嫩鸟未必懂看。(下图)
教一个简单的办法,实际上,只要碰到心室率绝不规则的,而且各RR间期差别较大的,基本上80%以可认为是房颤了,若找不到窦性P波,基本可以诊断房颤,不须管有没所谓的形态各异的f波。
另,一般认为:房颤的心室率是绝对不规则的;即一般:心室率规则的就不是房颤。(但例如房颤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某些其他心律失常时心室率可规则)
房颤常常伴快速心室率,若>150,应该视为危重,其危害在于:(1)房室收缩不同步,排血减少及后负荷增大,甚至可出现心绞痛、充血性心衰;(2)易形成血栓致动脉栓塞。
若有心衰又无禁忌,西地兰0.3mg+NS20ml慢推是首选,若不够还加可达龙静滴或微泵,满意心室率是80以下。防血栓方面无禁忌首选用华法林,但早一天迟一天用没影响,不属紧急处理范围。C:[可迅速死亡的恶性心电图]
(一)室颤和室扑
本来不想说,但当问了一临床实习医生竟不懂时,觉得有必要提一下最严重最容易看的心律失常。
室颤=心脏骤停。出现室颤/室扑时,一般病人已呼吸心跳停止。
在心电监护机看到这种情况,直接就给予300J电除颤;若无条件或不懂,立即心脏按压、抢救。
我觉得,除了那种一般情况尚好,突发室颤的可能救得回(以心内科病人多,心内科时有救回的),其他病人一般是救不回的了。
(二)尖端扭转型室速
注意一定要有QTc间期延长的像上图一样畸形的室速才算是尖端扭转型室速。
其极易变为室颤。
硫酸镁2g+5%GS40ml 慢iv再8mg/min ivdrip。
(三)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伴快速心室率
预激综合征对嫩鸟听起来很遥不可及,但临床并非少见,主要是说一下就懂了。
(1)PR期间<120ms(正常是120-200)(2)QRS起始部粗钝(专业点叫delta波)。
符合这二个基本可诊断预激综合征了;若有继发ST-T改变,更肯定。如上图,实际上看过一二次就懂了。懂分型更显水平:V1的QRS主波向上为A型,向下为B型。
若无症状,无心动过速发作,不需治疗;但其可发作心动过速,可合并房颤,一旦发作,后果可能非常严重,例如合并房颤,图形很吓人(下图),且除非有之前无症状时的ECG对比,否则可能较难诊断。像下图,若无预激综合征病史,非专科水平我想无法正确诊断这个看起来像室速的图。
一旦合并心动过速,症状可以很严重甚至心源性休克,请马上Call二线。
2、本文适用于有一定心电图基础的实习医生或非心内科临床医生,若完全不懂心电图,请先阅读敝作《看了它就能看懂心电图室大部分心电图》
3、看懂本文后临床医生可达到的水平:能迅速诊断心内科绝大部分心电图的主要问题,并做出相应处理;能看一眼心电监护机上的图形就大概判断ECG危重程度。
第二篇:心电图总结
心电图总结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P波:代表左右两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大部分导联呈钝圆形; 导联I、II、aVF、V4-6直立,aVR倒置;其余导联双向; 时间:<0.12秒;振幅:肢导<0.25mV;胸导<0.2mV。P-R间期:从P波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 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时间:0.12-0.20秒。QRS波群为心室除 极波。时间:0.06-0.10秒;
波形:(1)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I、II、III导联的QRS 波群其主波一般向上;aVR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下;(2)正常人胸导R波自V1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振幅:左心导联I、II、V4下壁 II、III、aVF
前壁 V3、V4(V5)
广泛前壁 V1-4(5)
高侧壁 I、aVL、V5、V6
后壁 V7 – 9
临床心电图学基本知识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分为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起自前结间束,称Bachmann束)、房室交界区(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分为左、右束支,左束支又分为前分支和后分支)以及普肯耶纤维(Pukinje fiber)构成。心脏的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顺序出现的心电变化密切相关。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房结,兴奋心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激动传导在此处延迟0.05~0.07s),然后循希氏束-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顺序传导,最后兴奋心室。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的传播,引起一系列电位改变,形成了心电图上的相
应的波段。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1.P波: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1)形态:P波的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一般呈钝圆形,有时可能有轻度切迹。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因此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是指向左、前、下的,所以P波方向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
(2)时间:正常人P波时间一般小于0.12s。
(3)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
2.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 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在幼儿及心动过速的情况下,PR间期相应缩短。在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s。
3.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1)时间:正常成年人QRS时间小于0.12s,多数在0.06~0.10s。
(2)波形和振幅: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型,V1的R波一般不超过1.0mV。V5、V6导联QRS波群可呈qR、qRs、Rs或R型,且R波一般不超过2.5mV。正常人胸导联的R波自V1至V6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V1的R/S小于1,V5的R/S大于1。在V3或V4导联,R波和S波的振幅大体相等。在肢体导联,Ⅰ、Ⅱ、Ⅲ导联的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其主波一般向上。aVR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或Qr型。aVL与aVF导联的QRS波群可呈qR、Rs或R型,也可呈rS型。正常人aVR导联的R波一般小于0.5mV,I导联的R波小于1.5mV,aVL导联的R波小于1.2mV,aVF导联的R波小于2.0mV。6个肢体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5mV,6个胸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8mV,否则称为低电压。
(3)R峰时间(R peak time):过去称为类本位曲折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指Q列s起点至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如有R'波,则应测量至R'峰;如R峰呈切迹,应测量至切迹第二峰。正常成人R峰时间在V1、V2导联不超过0.04s,在V5、V6导联不超过0.05s。
(4)Q波:除aVR导联外,正常人的Q波时间小于0.04s.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但偶尔可呈QS波。
4.J点: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称为J点。
J点大多在等电位线上,通常随ST段的偏移而发生移位。有时可因心室除极尚未完全结束,部分心肌已开始复极致使J点上移。还可由于心动过速等原因,使心室除极与心房复极并存,导致心房复极波(Ta波)重叠于QRS波群的后段,从而发生J点下移。
5.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正常的ST段多为一等电位线,有时亦可有轻微的偏移,但在任一导联,ST段下移一般不超过0.05mV;ST段上抬在V1~V2导联一般不超过0.3mV,V3不超过0.5mV,在V4~V6导联及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
6.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1)方向:在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大多与QRS主波的方向一致。T波方向在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Ⅲ、aVL、aVF、V1~V3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若V1的T波方向向上,则V2~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
(2)振幅:除Ⅱ、aVL、aVF、V1~V3导联外,其他导联T波振幅一般不应低刊同导联R波的1/10。T波在胸导联有时可高达1.2~1.5mV尚属正常。
7.QT间期:指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QT间期长短与心率的快慢密切相关,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32~0.44s。由于QT间期受心率的影响很大,所以常用校正的QT间期(QTc)。传统的QTc的正常上限值设定为0.44s,超过此时限即认为延长。一般女性的QTc间期较男性略长。
8.U波:在T波之后0.02-0.04s出现的振幅很低小的波称为u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其产生机制目前仍尚未完全清楚。U波方向大体与T波相一致。U波在胸导联较易见到以V3~V4导联较为明显。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
心房、心室肥大
一、心房肥大
心房肥大多表现为心房的扩大而较少表现心房肌肥厚。心房扩大引起心房肌纤维增长变粗以及房间传导束牵拉和损伤,导致整个心房肌除极综合向量的振幅和方向发生变化。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P波振幅、除极时间及形态改变。
(一)右房肥大
正常情况下右心房先除极,左心房后除极。当右房肥大(right atrial enlargement)时,除极时间延长,往往与稍后除极的左房时间重叠,故总的心房除极时间并未延长;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房除极波振幅增高:
1.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又称 “肺型P波”。
2.V1导联P波直立时,振幅≥0.15mV,如P波呈双向时,其振幅的算术和≥0.20mV。
(二)左房肥大
由于左房最后除极,当左房肥大(left atrial enlargement)时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房除极时间延长:
1.Ⅱ、Ⅲ、aVF P波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0.04s,导联P波增宽,其时限≥0.12s,又称“二尖瓣型P波”。
2.V1导联上P波常呈先正而后出现深宽的负向波。将V1负向P波的时间乘以负向P波振幅,称为P波终末电势(P-wave terminal force,Ptf)。左房肥大时,PtfV1(绝对值)≥0.04mm·S。
除左房肥大外,心房内传导阻滞亦可出现P波双峰和P波时间≥0.12s,应注意鉴别。
(三)双心房肥大
双心房肥大(biatrial enlargement)时心电图表现为: 1.P波增宽≥0.12s,其振幅≥0.25mV。
2.V1导联P波高大双相,上下振幅均超过正常范围。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所谓“肺型P波”及“二尖瓣型P波”,并非慢性肺心病及二尖瓣疾病所特有,故不能称为具有特异性的病因学诊断意义的心电图改变。
二、心室肥大
(一)左室肥大
正常左心室的位置位于心脏的左后方,且左心室壁明显厚于右心室,故正常时心璧除极综合向量表现左心室占优势的特征。左室肥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时,可使左室优势的情况显得更为突出,引起面向左室的导联(Ⅰ、aVL、V5和V6)其R波振幅增加,而面向右室的导联(V1和V2)则出现较深的S波。左室肥大时,心电图上可出现如下改变:
1.QRS波群电压增高,常用的左室肥大电压标准如下:
胸导联:Rv5或Rv6>2.5mV;Rv5+SV1>4.0mV(男性)或>3.5mV(女性)。
肢体导联:RI>1.5mV;RaVL>1.2mV;RavF>2.0mV;RI+SⅢ>2.5mV。
Cornell标准:RaVL+Sv3>2.8mV(男性)或>2.0mV(女性)。
2.可出现额面QRS心电轴左偏。
3.QRS波群时间延长到0.10~0.11s,但一般仍<0.12s。
4.在R波为主的导联,其ST段可呈下斜型压低达0.05mV以上,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在以S波为主的导联(如V1导联)则反而可见直立的T波。当QRS波群电压增高同时伴有ST-T改变者,称左室肥大伴劳损。
在符合一项或几项QRS电压增高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其他阳性指标之一,一般可以成立左室肥大的诊断。符合条件越多,诊断可靠性越大。如仅有QRS电压增高,而无其他任何阳性指标者,诊断左室肥大应慎重。
(二)右室肥大
右心室壁厚度仅有左心室壁的1/3,只有当右心室壁的厚度达到相当程度时,才会使综合向量由左心室优势转向为右心室优势,并导致位于右室面导联(V1、aVR)的R波增高,而位于左室面导联(Ⅰ、aVL、V5)的S波变深。右室肥大(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可具有如下心电图表现: 1.V1导联R/S≥1,呈R型或Rs型,重度右室肥大可使V,导联呈qR型(除外心肌梗死);V5导联R/S≤1或S波比正常 加深;aVR导联以R波为主,R/q或R/S≥1。
2.RVI+Sv5>1.05mV(重症>1.2mV);RaVR>0.5mV。3.心电轴右偏≥+90度(重症可>+110度)。
4.以上心电图改变常同时伴有右胸导联(V1、V2)ST段压低及T波倒置,称右室肥大伴劳损。
某些右室肥大的病例(例如慢性肺心病),主要为右室流出道肥厚,心电图表现为:V1~V6导联呈rS型(R/S <1),即所谓极度顺钟向转位;Ⅰ导联QRS低电压;心电轴右偏;常伴有P波电压增高。此类心电图改变应结合临床资料分析。
诊断右室肥大,有时定性诊断(依据V1导联QRS形态及电轴右偏等)比定量诊断更有价值。一般来说,阳性指标愈多,则诊断的可靠性越高。虽然心电图对诊断明显的右心室肥大准确性 较高,但敏感性较低。
(三)双侧心室肥大 与诊断双心房肥大不同,双侧心室肥大(biventricular hypertrophy)的心电图表现并不是简单地把左、右心室异常表现相加,心电图可出现下列情况:
1.大致正常心电图 由于双侧心室电压同时增高,增加的除极向量方向相反互相抵消。
2.单侧心室肥大心电图 只表现出一侧心室肥大,而另一侧心室肥大的图形被掩盖。
3.双侧心室肥大心电图 既表现右室肥大的心电图特征,又存在左室肥大的某些征象(如Vs导联R/S>1,R波振幅增高等)。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sinus rhythm)窦性心律属于正常节律。
1.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一般心电图机描记不出窦房结激动电位,都是以窦性激动发出后引起的心房激动波P波特点来推测窦房结的活动。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为: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即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正常人窦性心律的频率呈生理性波动,静息心率的正常范围一般定义为60~100次/分。
2.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时,PR间期及QT间期相应缩短,有时可伴有继发性ST段轻度压低和T波振幅降低。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失血、心肌炎和拟肾上腺素类药物作用等情况。
3.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
一般规定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分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近年大样本人群调查发现:约15%正常人静息心率可<60次/分,尤其是男性。另外,老年人及运动员心率可以相对较缓。窦房结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低下、服用某些药物(例如β-受体阻滞剂)等亦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4.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
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s。窦性心律不齐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较常见的一类心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有关,称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青少年,一般无临床意义。另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例如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以及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不齐等。
5.窦性停搏(sinus arrest)
亦称窦性静止。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或窦房结功能障碍,在一段时间内窦房结停止发放激动,心电图上见规则的PP间距中突然出现P波脱落,形成长PP间距,且长PP间距与正常PP间距不成倍数关系。窦性停搏后常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
期前收缩
1.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
心电图表现:
①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波或无相关的P波;
②期前出现的QRS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s,T波方向多与QRS的主波方向相反;
③往往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间距等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2.房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atrial complex)
心电图表现: ①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②P'R间期>0.12s;
③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某些房性期前收缩的P 'R间期可以延长;如异位P '后无QRS-T波,则称为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有时P'下传心室引起QRS波群增宽变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称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异位性心动过速
异位性心动过速是指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或折返激动引起的快速异位心律(期前收缩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根据异位节律点发生的部位,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及室性心动过速。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理应分为房性以及与房室交界区相关的心动过速,但常因P'不易辨别,故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该类心动过速发作时有突发、突止的特点,频率一般在160~250次/分,节律快而规则,QRS形态一般正常(伴有束支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时,可呈宽QRS波心动过速)。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为 预激旁路引发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 reentry tachycardia,AVRT)以及房室结双径路(dual A-V nodal pathways)引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AVNRT)。心动过速通常可由一个房性期前收缩诱发。这两类心动过速患者多不具有器质性心脏病,由于解剖学定位比较明确,可通过导管射频消融术根治。房性心动过速包括自律性和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两种类型,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
2.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心电图表现:
①频率多在140~200次/分,节律可稍不齐;
②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s;
③如能发现P波,并且P波频率慢于QRS频率,关系(房室分离),则可明确诊断;
PR无固定 ④偶尔心房激动夺获心室或发生室性融合波,也支持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4.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
此类心动过速是一种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可见一系列增宽变形的QRS波群,以每3~10个心搏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方向,每次发作持续数秒到数十秒而白行终止,但极易复发或转为心室颤动。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心源性晕厥或称为阿-斯综合征。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可由不同病因引起,临床上常见的原因有:
①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
②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逸搏心律伴有巨大的T波;
③低钾、低镁伴有异常的T波及U波;
④某些药物(例如奎尼丁、胺碘酮等)所致。
扑动与颤动
扑动、颤动可出现于心房或心室。主要的电生理基础为心肌的兴奋性增高,不应期缩短,同时伴有一定的传导障碍,形成环
形激动及多发微折返。
1.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L)
关于典型房扑的发生机制已比较清楚,属于房内大折返环路激动。与心房颤动不同,房扑大多为短阵发性。心电图特点是正常P波消失,代之连续的大锯齿状扑动波(F波),多数在Ⅱ、Ⅲ、aVF导联中清晰可见;F波间无等电位线,波幅大小一致,间隔规则,频率多为250-350次/分,大多不能全部下传,而以固定房室比例(2:1或4:1)下传,故心室律规则。如果房室传导比例不恒定或伴有文氏传导现象,则心室律可以不规则。房扑时QRS波时间一般不增宽。如果F波的大小和间距有差异,且频率>350次/分,称不纯性心房扑动。
近年,对于典型房扑通过射频消融三尖瓣环到下腔静脉口之间的峡部区域,可以阻断折返环,从而达到根治房扑的目的。
2.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很常见的心律失常。许多心脏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都有出现心房颤动的可能,多与心房扩大和心房肌受损有关。但也有部分房颤患者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确切机制至今仍然不十分清楚,多数人认为是多阶小折返激动所致。近年的研究发现:一部分房颤可能是局灶触发机制(起源于肺静脉)。房颤时整个心房失去协调一致的收缩,心排血量降低,久之易形成附壁血栓。心电图特点是:正常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颤动波(f波),通常以V1导联为最明显;房颤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心室律绝对不规则,QRS波一般不增宽;若是前一个RR间距偏长而与下一个QRS波相距较近时,易出现一个增宽变形的QRS波,此可能是房颤伴有室内差异传导,并非室性期前收缩,应注意进行鉴别。
3.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目前多数人认为心室扑动(ventricular flutter)是心室肌产生环形激动的结果。出现心室扑动一般具有两个条件:
①心肌明显受损、缺氧或代谢失常;
②异位激动落在易颤期。
心电图特点是无正常QRS-T波,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频率达200-250次/分,心脏失去排血功能。室扑常不能持久,不是很快恢复,便会转为室颤而导致死亡。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往往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由于心脏出现多灶性局部兴奋,以致完全失去排血功能。心电图上QRS-T波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频率200~500次/分。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均是极严重的致死性心律失常。
传导异常
心脏传导异常包括传导障碍、意外传导和捷径传导。传导障碍又可分为病理性传导阻滞与生理性干扰脱节。
(一)心脏传导阻滞
病因可以是传导系统的器质性损害,也可能是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起的功能性抑制或是药物作用及位相性影响。心脏传导阻滞(heart block)按发生的部位分为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阻滞。按阻滞程度可分为一度(传导延缓)、二度(部分激动传导发生中断)和三度(传导完全中断)。按传导阻滞发生情况,可分为永久性、暂时性、交替性及渐进性。
1.窦房阻滞(sinoatrial block)
常规心电图不能直接描记出窦房结电位,故一度窦房阻滞不能观察到。三度窦房阻滞难与窦性停搏相鉴别。只有二度窦房阻滞出现心房和心室漏搏(P-QRS-T均脱漏)时才能诊断。窦房传导逐渐延长,直至一次窦性激动不能传入心房,心电图表现为PP间距逐渐缩短,于出现漏搏后PP间距又突然延长呈文氏现象,称为二度Ⅰ型窦房阻滞,此应与窦性心律不齐相鉴别。在规律的窦性PP间距中突然出现一个长间歇,这一长间歇恰等于正常窦性PP间距的倍数,此称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2.房内阻滞(intra-atrial block)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主要表现为PR间期延长。在成人若PR间期0.20s(老年人PR间期>0.22s),或对两次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心率没有明显改变而PR间期延长超过0.04s,可诊断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可随年龄、心率而变化,故诊断标准需相适应。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主要表现为部分P波后QRS波脱漏,分两种类型:
①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称Morbiz Ⅰ型):表现为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通常每次延长的绝对增加值多呈递减),直到1个P波后脱漏1个QRS波群,漏搏后房室传导阻滞得到一定改善,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称为文氏现象(Wencke-bach phenomenon)。通常以P波数与P波下传数的比例来表示房室阻滞的程度,例如4:3传导表示4个P波中有3个P波下传心室,而只有1个P波不能下传;
②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称Morbiz Ⅱ型):表现为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一般认为,绝对不应期延长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主要电生理改变,且发生阻滞部位偏低。凡连续出现2次或2次以上的QRS波群脱漏者,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例如呈3:
1、4:1传导的房室传导 阻滞等。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较Ⅱ型常见。前者多为功能性或病变位于房室结或希氏束的近端,预后较好。后者多属器质性损害,病变大多位于希氏束远端或束支部位,易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预后较差。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当来自房室交界区以上的激动完全不能通过阻滞部位时,在阻滞部位以下的潜在起搏点就会发放激动,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QRS形态正常,频率一般为40~60次/分)或室性逸搏心律(QRS形态宽大畸形,频率一般为20~40次/分),以交界性逸搏心律为多见。如出现室性逸搏心律,往往提示发生阻滞的部位较低。由于心房与心室分别由两个不同的起搏点激动,各保持自身的节律,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与QRS波毫无关系(PR间期不固定),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如果偶尔出现P波下传心室者,称为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时,如果出现心室律慢而绝对规则,则为心房颤动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2.束支与分支阻滞
(1)右束支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
右束支细长,由单侧冠状动脉分支供血,其不应期比左束支长,故传导阻滞比较多见。右束支阻滞可以发生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健康人。右束支阻滞时,心室除极仍始于室间隔中部,自左向右方向除极,接着通过普肯耶纤维正常快速激动左室,最后通过缓慢的心室肌传导激动右室。因此QRS波群前半部接近正常,主要表现在后半部QRS时间延迟、形态发生改变。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①QRS波群时间≥0.12s;
②V1或V2导联QRS呈rsR′型或M形,此为最具特征性的改变;Ⅰ、Ⅵ、V6导联S波增宽而有切迹,其时限≥0.04s;aVR导联呈QR型,其R波宽而有切迹; ③V1导联R峰时间>0.05s;
④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Ⅰ、V5、V6导联T波方向一般与终末S波方向相反,仍为直立。
右束支阻滞时,在不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或左后分支阻滞的情况下,QRS电轴一般仍在正常范围。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时,QRS形态和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相似,仅QRS波群时间<0.12s。
右束支阻滞合并有心肌梗死时,梗死的特征性改变出现在0.04s之前,而右束支阻滞的特征性改变出现在0.06s之后,一般不影响二者的诊断。右束支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大时,心电图可表现为心电轴右偏,V5、V6导联的S波明显加深(>0.5mV),V1导联R'波明显增高(>1.5mV),但有时诊断并不完全可靠。
(2)左束支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
左束支粗而短,由双侧冠状动脉分支供血,不易发生传导阻滞。如有发生,大多为器质性病变所致。左束支阻滞时,激动沿右束支下传至右室前乳头肌根部才开始向不同方面扩布,引起心室除极顺序从开始就发生一系列改变。由于初始室间隔除极变为右向左方向除极,导致Ⅰ、V5、V6导联正常室间隔除极波(q波)消失;左室除极不是通过普肯耶纤维激动,而是通过心室肌缓慢传导激动,故心室除极时间明显延长;心室除极向量主要向左后,其QRS向量中部及终末部除极过程缓慢,使QRS主波(R或S波)增宽、粗钝或有切迹。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①QRS波群时间≥0.12s;
②V1、V2导联呈rS波(其r波极小,S波明显加深增宽)或呈宽而深的QS波;Ⅰ、aVL、V5、V6导联R波增宽、顶峰粗钝或有切迹;
③Ⅰ、V5、V6导联q波一般消失;
④V5、V6导联R峰时间>0.06s;
⑤ST-T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左束支阻滞时,QRS心电轴可有不同程度的左偏。
如QRS波群时间<0.12s,为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其图形有时与左室肥大心电图表现十分相似,需要鉴别诊断。当左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死时,常掩盖梗死的图形特征,给诊断带来困难。若发现左侧胸导联均呈QS波,或Ⅰ、V5、V6导联出现Q波,或V1、V2导联出现R波等,应考虑合并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是指在正常的房室结传导途径之外,沿房室环周围还存在附加的房室传导束(旁 路)。
预激综合征有以下类型:
1.WPW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le syndrome)
又称经典型预激综合征,属显性房室旁路。其解剖学基础为房室环存在直接连接心房与心室的一束纤维(Kent束)。窦房结激动或心房激动可经传导很快的旁路下传预先激动部分心室肌,同时经正常房室结途径下传激动其他部分心室肌,形成特殊的心电图特征: ①PR间期缩短<0.12s;
②QRS增宽≥0.12s;
③QRS起始部有预激波(delta波);
④P-J间期正常;
⑤出现继发性ST-T改变。
需要注意:预激程度的不同,可导致delta波和QRS波时间的不同,少数患者QRS波的时间可<0.12s。根据V1导联delta波极性及QRS主波方向可对旁路进行初步定位。如V1导联delta波正向且以R波为主,则一般为左侧旁路;如V1导联delta波负向或QRS主波以负向波为主,则大多为右侧旁路。
部分患者的房室旁路没有前向传导功能,仅有逆向传导功能,心电图上PR间期正常,QRS起始部无预激波,但可反复发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此类旁路称之为隐匿性旁路。
2.LGL综合征(Lown-Ganong-Levine syndrome)
又称短PR综合征。目前LGL综合征的解剖生理有两种观点:
①存在绕过房室结传导的旁路纤维James束; ②房室结较小发育不全,或房室结内存在一条传导异常快的通道引起房室结加速传导。
心电图上表现为PR间期<0.12s,但QRS起始部无预激波。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要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当心肌某一部分缺血时,将影响到心室复极的正常进行,并可在与缺血区相关导联上发生ST-T异常改变。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类型取决于缺血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缺血发生部位。
心肌梗死
绝大多数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系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除了临床表现外,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及其演变规律是确定心肌梗死诊断和判断病
情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图形及机制
冠状动脉发生闭塞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心电图上可先后出现缺血、损伤和坏死3种类型的图形。各部分心肌接受不同冠状动脉分支的血液供应,因此图形改变常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心电图显示的电位变化是梗死后心肌多种心电变化综合的结果。
1.“缺血型”改变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后,最早出现的变化是缺血性T波改变。通常缺血最早出现在心内膜下肌层,使对向缺血区的导联出现T波高而直立。若缺血发生在心外膜下肌层,侧面向缺血区的导联出现T波倒置。缺血使心肌复极时间延长,特别是3位相延缓,引起QT间期延长。
2.“损伤型”改变:
随着缺血时间延长,缺血程度进一步加重,就会出现 '损伤型'图形改变,主要表现为面向损伤心肌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
3.“坏死型”改变:
更进一步的缺血导致细胞变性、坏死。坏死的心肌细胞丧失了电活动,该部位心肌不再产生心电向量,而正常健康心肌仍照常除极,致使产生一个与梗死部位相反的综合向量。由于心肌梗死主要发生于室间隔或左室壁心肌,往往引起起始0.03~0.04s除极向量背离坏死区,所以“坏死型”图形改变主要表现为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时间≥0.04s,振幅≥l/4R)或者
呈QS波。
临床上,当冠状动脉某一分支发生闭塞,则受损伤部位的心肌发生坏死,直接置于坏死区的电极记录到异常Q波或QS波;靠近坏死区周围受损心肌呈损伤型改变,记录到ST段抬高;而外边受损较轻的心肌呈缺血型改变,记录到T波倒置。体表心电图导联可同时记录到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的图形改变。因此,若上述3种改变同时存在,则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基本确立。
第三篇:心电图总结
开始学习心电图离现在已很长时间了,期间偶尔有复习过,但总感觉不能得心应手,依然有学习时的不知所措,学习的时候就一直有疑问“那么多导联我该从哪里开始阅读?”“阅读心电图应按照什么步骤?”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纠结,貌似当时在课堂上有很多同学也是存在这样的问题,老师有解答过,但很遗憾他讲得内容没能让我记忆深刻。慢慢醒悟是从准备考研时听了贺银成二十分钟左右的视频讲座后,那时听完后确实佩服贺银成,反正当时是信心满满,以为已经掌握了诀窍。不过几个月前转心血管内科的时候,似乎又模模糊糊,直到值班那一晚花两小时将电子版《心电图图解速成讲授》看完后。也是机缘巧合,闲来无事在电脑上找东西看,碰巧看到了这本书,图文并茂,一下不知不觉就将整本书看完了。此书是翻译过来的,有时不得不感叹,还是人家写得好,通俗易通。距现在已是四五个月了,那些知识点仍然是历历在目,所以我准备记下这些实用的东西。既然是速成,那就别想达到某种高度,只是阅读常规的心电图是绰绰有余的。
贺银成的解析可以用以下七张幻灯片概括:
阅读心电图的步骤是什么
这几张图解决的是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的考试要点。总结起来可以找到这个问题“阅读心电图的步骤是什么?”的答案。贺银成给出的步骤是:
1、心率,2、看p波方向,3、看QRS波形态,4、看st-t形态,5、看p波时限。而下面将记录的《心电图图解速成讲授》给出的步骤是:
1、心率,2、心律,3、电轴,4、有无房室肥大,5、有无梗塞,6、其他要点。其实这两种步骤是有共同点的,但是贺银成提出的步骤直接明了,所以我偏向于他,心电图看多了以后基本上可以一眼看出问题在哪里,所以现在我也没刻意按照这个步骤了,但开始的时候还是依照的它。其实仔细一看医院里心电图的报告是按照《心电图图解速成讲授》的步骤报告的。
如此多的导联先看哪个导联
贺银成在视频中提到过:如果考试中试题里面心电图包含所有的导联,那就是心肌梗塞;如果给出的是一个导联,那就排除心肌梗塞。这句话我还没找到具体的实例反驳,虽然话可能是不对,但毕竟对于初步阅读心电图是足够的。所有我现在都还有个习惯就是先看st-t段是否异常,如果正常我就选个Ⅱ导联或者胸导联阅读,一方面将最严重的情况先判断了,另一方面不受其他导联诱惑。
其实后来结合临床后,也没那么死板,将阅读心电图简单化了。因为内科书上将心律失常分为:
1、窦性心律失常;
2、房性心律失常;
3、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4、室性心律失常;
5、心脏传导阻滞。所以很多时候关注的是:“到底是窦性还是房性或者室性”,“是快还是慢”。虽然当时对阅读心电图信心很足,但是还是没把“病态性窦房结综合征”认出来,所以还是要结合临床。
下面我将把《心电图图解速成讲授》这本书的图解部分记录下来,附加我的解释。
1、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我一般只看两个R-R波之间是不是在3格大格和5个大格之间,如果间距小于3格大格就是心动过速,大于5个大格就是过缓。若间距1大格300次/分,2大格150次/分,3大格100次/分,4大格75次/分,5大格60次/分,6大格50次/分,1大格是0.04*5小格=0.2s。
2、胸导联对应的心脏位置
知道这个后对以后判断右房和左房传导阻滞、心肌梗塞有好处。
3、各个部位的起搏点及速率
有时不容易判断是房性还是室性的时候可以参考他们各自的固有速率。
4、病窦综合征
有时也直接叫快慢综合征。
5、窦房结内游走性心率
6、心房纤颤
7、心房扑动
那到底是心房颤动严重还是心房扑动严重呢?单从异位起搏点来看,房颤异位起搏点有很多个,而房扑异位起搏点只有一个;而我们更关注的是心室率和血流动力学有没有改变,房扑方式比例是(2:1或者4:1)所以心室率一般有70次以上,而房颤就不好判定,因为有心室率快的也有心室率慢得。而房扑是短暂的,一般不持续,所以可能单去比较哪一个严重没什么意义。
8、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早搏)
9、结性期前收缩(交界性期前收缩、交界性早搏)
10、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
11、房性逸搏
12、结性逸搏
13、室性逸搏
14、窦性停搏
15、窦房传导阻滞
常规心电图不能直接描记出窦房结电位,故一度窦房阻滞不能观察到。三度窦房阻滞难与窦性停搏相鉴别。只有二度窦房阻滞出现心房和心室漏搏(P-QRS-T均脱漏)时才诊断。
文氏现象(窦房传导逐渐延长,直至一次窦性激动不能传入心房,心电图表现为PR间距逐渐延长,于出现漏搏后PR间距又突然缩短)
长间歇恰等于正常窦性RR间距的倍数
16、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
伴随阻滞的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结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交界性均称为室上性)
室性心动过速
17、扑动与颤动
18、窦房阻滞
19、房室阻滞
三度房室阻滞就是“各跳各的”(心房跳心房的,心室跳心室的);窦房阻滞与房室阻滞区别:房室阻滞是P波后会脱落QRS波,而窦房阻滞不会。20、束支阻滞
“PR”大于5小格,QRS大于3小格。
21、预激综合征
22、电轴
23、房室肥厚
24、缺血与梗塞
t波对称的倒置与上述左室肥厚引起的t波导致相鉴别
25、梗塞部位判断
用点解剖知识可以更精确的诊断
前壁梗塞考虑前降支梗塞;后壁梗塞考虑有关装动脉梗塞;下壁梗塞考虑左冠状动脉或右冠状动脉梗塞;侧壁梗塞考虑右冠状动脉梗塞。
26、束支阻滞与梗塞的探讨
27、高钾血症与低钾血症
28、高钙血症与低钙血症
29、心室劳损
30、起搏器的心电图
31、心包炎
32、洋地黄中毒
全书总结
第四篇:心电图医生个人总结
心电图医生个人总结
心电图医生个人总结1
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组织纪律观念强,遵纪守法。敬业爱岗,廉洁行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求真务实,医教研工作均取得较好的成绩。
医疗工作方面: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诊疗技术较全面,主要致力于心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担任诊疗组组长,认真履行职责,带领和指导下级医师完成各项医疗工作,诊疗工作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科室病人的医疗质量和病人满意率均较高,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承担科间会诊、专家义诊等工作,经常有院内外点名会诊,主持中医心脑血管病专家门诊,每周两个上午出诊,门诊量较大,经常晚下班,是中医科门诊加班最多的医生,先后被评为xx医院“医术精、服务好、质量优”的月“门诊医师之星”。
教学工作方面:承担中医本科和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中医内科学》的理论大课教学,以及见习课、实验课、西医诊断学中的问病查体等理论课的讲授;承担本科生的临床带教等实践性教学工作,共带教实习生共41人,指导硕士研究生3人(导师组成员)。重视教学工作,把“教书育人”,“言传身教”视为师德中最重要的品德,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讲课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效果好。在临床带教工作中,能针对不同学员的特点,因人施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受到学员好评,教学评估优秀。
科研工作方面:积极参加科研工作,主持xx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省级基金课题3项;参加国家课题分题、xx国际合作课题等课题的研究;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作组工作,为高脂血症协作组成员,完成了血浊(高脂血症)的中医诊疗规范的制定,开展主攻病种临床诊疗方案验证等相关研究工作。
存在问题: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工作中有时还不够大胆。
心电图医生个人总结2
一年来,在院长的领导下,在同事的关怀、支持和帮助下,本人注重提高政治修养,加强世界观改造,能够遵纪守法、强化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努力钻研、扎实工作,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在医疗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坚定政治信念
认清形式、与时俱进,在思想上、行动上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坚持从自身做起,从严要求自己,从端正思想认识入手,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关系,积极参加组织各种政治活动,做到:不缺课、不早退、认真学、认真记、写体会、谈感受、说想法,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为做好临床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遵守规章制度,强化作风纪律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本人平时注重强化作风纪律观念,严于律己,能够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为依据,用正规有序的工作环境来促进个人行为素质养成和捉高,坚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持之以恒的把强制性的规定、被动式的服从转变为自觉行为,坚决避免和克服工作中拖拉疲沓、浮躁松垮和差错误漏现象,做到工作之前有请示、完成工作有汇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提高自控能力,做到坚持原则,按规章制度办事。
三、强化业务学习,增强服务意识
医学是门博大精深的科学,深知自己的不足,为此,我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一方面从其他途径了解和学习医学知识,积极参加院内和院外组织的多种学术活动,不断吸取医学的新知识和新进展;在工作学习期间,积极参与科室的业务学习并讨论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科室主任、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外科病人的诊治工作。在各种手术操作中,严格遵循医疗常规,认真仔细,从不违规操作。
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科主任及老师们悉心教导,我更加熟练掌握了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术中应急处理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案。参加了医院组织的“三基”考试并顺利过关,多次参加医院组织的“心肺复苏’’考核并取得成绩。参加了腹腔镜学术会议,拓宽了视野。参加了医院组织的短期培训,收获颇丰,熟悉了急诊科的工作流程、人员配置以及各类急性病的抢救拮施和流程,认识并熟练操作了新的急诊设备。通过不断学习,我健全了自己理论水平,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增强了自己的服务意识。
四、崇尚新技术,发展新业务
在外科主任的领导下,积极尝试新的腹腔镜技术,三孔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等等,提高了手术质量,缩短了手术时间和病人的住院时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然,我在工作和学习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向各位领导、老师和同事们学习,注重细节,加以改正和提高,告别对于自己的骄傲自满一面,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坚决改正,争取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心电图医生个人总结3
半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半年里,我在院领导、科室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的`工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
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医院及部门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
能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刻苦严谨,视病人为上帝,始终把他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能及时准确的完成病历、病程录的书写,对一些常见疾病能独立诊断、治疗。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遇到问题能在查阅相关书籍仍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虚心的向上级医生请教,自觉的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从而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全年没有请假现象,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总结半年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新的一年里,我将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这些基本工作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进步,虽然质变还是没有发生,不过相信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我就会迎来自己的质变和升华。我在不断的提升我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我相信只要我做到了这一切,我就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执业医师考试心电图考试总结
执业医师考试心电图考试总结
一,如何看心率看r-r或p-p间距3-5大格:正常心率(60-100)
小于3大格:心率过慢大于5大格:心率过快
二,如何看心律a:有p波:窦性心律无p波:异位心律b:整齐(pp或rr间差值小于0.12s):规律心律不整齐(pp或rr间差值大于0.12s):
早博(房,室,交界性)
逸搏阻滞(房,室,交界性)
c:房性的p波形态不一样交界性前无p波或逆传室性宽大qrs波,大于0.12阻滞:测pr间期,p后有无qrs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60-250次/分p波存在,p-r>0.12——房性无p波或逆行p波,p-r<0.12s——交界性p波与t波融合——通称室上性f波:350-600次/分(房颤)
房室传导阻滞2型1:pr逐渐延长,直至p波不能下传2型2:pr间距不变,p波有脱落不能下传3型:p波与qrs波无关,pp与rr间距相等
三,看电轴看1.avf,的主波方向,确定电轴1下3上:右偏(提示可能右室肥大:v1电压大于1.0mv)
1上3下:左偏(提示是否有左室传导阻滞)
四,看肥大v1v5r波和p波,看是否有房室肥大证据左室肥厚:v5r波大于2.5mv右室肥厚:v1r波大于1.0mv伴有心电轴右偏五,看梗塞找大q波,q>0.04,或>主波1/3?医学全在线
如有,表明梗塞,再区分新的,陈旧的?(看st段有无抬高)
再看是哪个壁?(前v1-v6,后v1,侧1,2,avl,下3,avf),有一个特殊的是后壁,是大r波,v1,v2心肌梗死早期:高尖t波,或st段抬高与t波融合急性:q波
冠状t波亚急性:q波冠状t波变浅陈旧性:q波或消失关于心肌梗死的定位前间壁:v1-v3前壁:v3-v5侧壁:1,avlv5-v6广泛前壁:v1-v6,1,avl下壁:2,3,avf后壁:v7-v9有v1,v2r波增高及t波高耸
六,看m样波6,看有无m样波室内阻滞:
v1v2右v5v6左
七,看t波冠状t波的特点:
波形窄,顶尖,两侧对称,倒置通常出现在1,2,3,avf,v3,v5当合并有st段下移时,可以明确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