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论文相关通知

时间:2019-05-15 10:4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史论文相关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史论文相关通知》。

第一篇:教育史论文相关通知

教育史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

从科举制度的名额分配看当前异地高考制度改革

论文要求:

1.结论正确,观点鲜明。2.论据充分且能说明观点。3.论证过程有逻辑性,层次分明。4.文通字顺,表达清晰。

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与拼作,如有抄袭现象全文记为零分;抄袭的定义为:超过100字以上与他人作品雷同,或者论文主体结构与观点和他人雷同。6.字数在两千字左右。

论文审阅表的填写要求:

只填自己的个人信息(三个单元格),课程名称,论文题目,论点,论据,论证以上共七个单元格的内容。其余的不要填写。那是李老师的评分和相关项目的评语要填的地方。论据和论证的填写时要求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论点填写要明确。

第二篇:教育史论文(最终版)

浅谈古希腊的三位教育家

摘要古希腊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摇篮,也是现代西方教育的发源地,对全世界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发。要谈古希腊的教育,就绕不开“古希腊三贤”的教育思想。三圣对古希腊的教育,哲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到今天我们的许多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还都能在希腊三圣的思想里找到影子和源头

关键词: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是西方思想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他提出了

一、“自知其无知”

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认为那些所谓有智慧的人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

“自知其无知”这一思想也恰恰成为苏格拉底教学方法的基础,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德即知识”

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由此苏提出“德行可教”的主张,这种主张不仅否定了当时盛行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而且赋予道德一一种普遍的基础,由于强调只是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肯定了指示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之间的直接相关。同时,由于认识到道德的只是基础,也就是为道德教育进行找到了一条重要途径。

三、“苏格拉底法”———用谈话法进行教学

“苏格拉底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这种方法包括:讥讽、“助产术”、归纳、下定义。

在苏格拉底时代,他并未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但他的教育主张直接影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通过他们,对西方文化发展和研究方向以及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现在,他所倡导的“苏格拉底法”仍为现代的教育家所推崇。

柏拉图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是继苏格拉底之后,古希腊又一著名的教育家。柏拉图认为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造就合格的哲学家和军人,才能实现理想国的目的,因此,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造就哲学家和军人,培养奴隶主国家的统治者和保卫者,使社会达到他的理念世界的境界。

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他认为人之优劣,除了决定于他的遗传,决定于他是否有优秀的父母外,还决定于良好的教育和环境。《理想国》一书就很好地体现了他重视教育的思想。柏拉图还提倡早期教育,认为教育应从幼年开始,甚至提出胎教问题。他主张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讲故事,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品质,使他们长大成人时知道孝敬父母、相互友爱。对儿童教育的内容也应有所选择,要选取那些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内容去教育他们。

总之,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系尽管总体上是保守的,是建立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认识论基础上的,是为其社会政治观服务的,但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早期教育,强调多方面发展,重视女子教育等,对于西方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前322年)除了在哲学领域外,他在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伦理学、逻辑学、生物学、美学、物理学等诸多领域都具有独到的见解。他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是《政治学》《伦理学》。他知识广泛,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主要教育思想:

一论三种灵魂与三种教育。以其哲学观为基础,亚里士多德构建了他的灵魂论。他认为人有三种灵魂:理性灵魂、非理性灵魂和植物性灵魂。在教育上,亚里士多德根据他的灵魂论把教育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体育、德育、智育。其中体育是基础、智育是最终的目的。他认为,要使人的灵魂得到健康的完善的发展,必须施于人不同阶段十分恰当的教育和训练。

二.论儿童的年龄分期。亚里士多德不仅最早明确地提出了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划分,而且也是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他把一个人的教育阶段按每七年为一个阶段来划分。0—7岁为第一阶段,以体育训练为主;7—14岁为第二个阶段,以德育为主;14—21岁为第三个阶段,以理智培养为主。

三.3.论音乐与文雅教育。音乐教育是其和谐发展教育的核心,也是他所划分的情感教育阶段的主要内容。他认为音乐是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更是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亚里士多德主张“文雅教育”。他把学科分为实用和文雅两种,实用学科为实际生活服务,具有功利性,是不高尚的;文雅学科没有功利性,是专供闲暇和享受用的,是高尚的。亚里士多德重视后者

四.

亚里士多德主张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使学生养成“中庸”适度的道德品质。他认为道德的形成有三个因素:天性、习惯、理智。其中习惯的养成起关键的作用。因此,进行道德习惯和道德活动的培养,是形成优良品质所不可缺少的。

以上列举了古希腊教育思想中重要的三个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都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特色理念,但他们都对希腊及世界的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三杰的教育思想是古希腊教育繁荣发展的主导思想;为后来欧洲各国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现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思想的丰富源泉。

参考文献:《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作者: 余纪元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理想国柏拉图商务印书馆《外国教育史张赋贤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三篇:中国教育史论文

浅谈儒家教育思想

摘要: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四大古国之一,在其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中国式文明,能使中国文明历经千年流传至今,不可否认,教育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国的教育活动,可追溯到四五千年以前,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经济政治的改革,在思想意识上和文化教育上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有儒家、墨家、到家等,但对中国影响根深蒂固的,当数儒家。

关键词:教育思想 孔子 孟子 荀子 董仲舒 朱熹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伟大奠基者。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的观念体现了历代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他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一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孔子思想的核心,体现在一个字上面——“仁”。孔子一生中有大半的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其整个思想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孔子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卫灵公》),类,应作种类、族类、类别解。孔子此语的本义是:教育的对象不分贵贱,不论种类、族类孔子在其一生的教育中都实践着他的这一主张,他的弟子中有富贵子弟、商人、贫农、偷盗者等等。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由于孔子在教育方针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招收学生时也做到来者不拒,这样,学生之间在年龄、性格、爱好、智力、能力、品德、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以及意志力等方面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孔子因材施教,所以弟子各有所长。他划分专业,分科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有首创之功。

孔子的这些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有教无类”的思想要求学校的教育要引导一切学生的和谐发展。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是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品质,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会赢得学生们的信赖和尊重。“因材施教”的思想要求学校工作者贯彻因材施教,但前提是充分而全面的了解学生基础、求学目标等,以此为依据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服务,真正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既要从培养可靠接班人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又要从培养合格建设者的角度,着眼于社会的发展和学生未来的职业要求,为学生的素质拓展、技能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为学生的择业、创业及心理健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孔子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一直影响着当代的学生们。在学习态度上,孔子认为做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是乐学的积极倡导者。他深知,要博学,必须愉快地学,要学得好,必须心情舒畅,所以启发学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指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他还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论语》),他以“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学习态度相比较,一层一层地深入,说明乐学的效果最佳。孔子在和弟子交流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善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最著名的论述莫过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孟子,继孔子之后,战国时期的又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之后儒家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他的人性论认为人的本性天生是善的,每个人生来就有怜悯同情之心、羞耻憎恶之心、恭敬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四种心事仁义礼智四种道德的萌芽。孟子在教育原则和方法上,孟子提出了:

1、自求自得。

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离娄下》)。也就是君子沿着正确的路子来得到高深的造诣,就是要求他自觉地得到学问。自觉地得到学问就能牢固地掌握它而不动摇,牢固的掌握它而不动摇,就能积蓄深广,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所以君子要自觉地有所得。

2、循序渐进。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自然的

程,有自己的规律,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他说:“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尽心上》)学习也应该像奔涌的原水一样,注意到每一个知识环节的掌握,注意学习知识的连续性,知道学有所成。因此,不能违背学习规律,否则欲速则不达。

3、专心有恒。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集中精力并专心致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证。孟子用下棋的例子,将专心与不专心分析得很深入。

4、因材施教。

孟子是第一个提出人才教育思想的人,他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五种因材施教的方法。有的如同及时雨滋润万物一般,让他尽量吸收,有的方法着重培养品德,有的方法着重培养人的才能,有的仅在于回答问题,有的则不作具体指导,让他明白道理,自己去努力进取。人虽然有善性,但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不同,就产生了才能的差异,教育者要根据个体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区别对待。

5、启发思维。

他主张:“尽信书,则 不如无书”(《尽心下》)。他要学生有存疑精神。他主张教师要启发和诱导学生,采取“引而不发”的方法,激发学生有进无退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6、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孟子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面的活动。作为老师,其表率作用非常重要。他继承了孔子“正人先正己”的教学原则。教育者首先要自己受教育,自己明白的道理才能讲给别人听,如果自己还一知半解就讲给别人听,就是误人子弟。

7、进取精神。

孟子的进取精神首先表现在不怕吃苦的顽强精神和自我改造精神。他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其次,他的进取精神表现为为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兼得,舍身而取义者也。”他的进取精神还表现于锲而不舍,坚持到底。

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慎重、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学说和儒家教育遗产,对于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教育体系和教育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孟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知识财富。

荀子,战国末期的儒家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他的教育观不是无源之水,其理论基础是以“性恶论”为基础的人性论学说。他认为人生而有欲,有欲必有求,有求就会有争夺,如果顺从人的本性发展,就一定会行恶。人之所以能为善全靠后天的努力,端正人性,“化性起伪”。他认为只有通过后天的教育,人性才能由恶变善。荀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可以通过积累而提高的,学习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十分倡导学以致用,非常重视实践的作用,强调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因此在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身体力行,教育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实践,知行一致,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荀子认为,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主张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依靠学生学习的内驱,循循善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独立思考,这和现代教学论中强调的课堂教学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一致的;他主张通过具体形象来晓喻一些道理和事物,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探索,以锻炼才能,启发智慧;他主张教师尊重学生的独创精神,慎重对待学生的提问,掌握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点拨。作为孔孟的继承人,荀子在教育目的上与先哲保持着一致,即通过教育来培养“士”、“君子”和“圣人”,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所需要的人才。他说:“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由此可见,荀子的教育目的是以教人以礼为出发点的,或者说,他是把礼作为立教的目的。“始乎为士,终乎圣人。”荀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人培养成“士”、“君子”和“圣人”的,虽然说这种以给统治阶级培养所需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具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是从客观上来说,它确实起到了促进教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董仲舒的主要教育思想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注意“中品之人”的教化作用,选用“德育之官”兴办太学。他总结了秦王朝灭亡的教训,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为汉王朝的文化教育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他适应当时政治统一的需要,把战国以来的各家学说以及儒家各派在《公羊春秋》的名义下融会起来,建立了一套“天人感应”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他从“天人相与”出发,论证“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时又提倡“礼乐教化”,主张兴办太学,求贤养士,实行“量材而授官”,建议“州郡举茂材孝廉”。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文化教育政策,并加以实施。他主张以儒家思想作为统一思想学术的准绳。他认为“天”是主宰一切的有意志的神。帝王“受命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但他指出,政令的统一必须以思想学术的统一为前提。因为儒家最重视正名定分,最适合于封建中央政体的需要,所以董仲舒主张儒家思想作为统一思想学术的准绳,他说:“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董仲舒这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就开了中国封建社会以儒术为“正统”的先河。他从“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提出“性三品”说,把人分为三等:“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他认为圣人之性为上品,这种人生来就是善的,他们制定的标准和内容,且生而知之,不必受教育。斗筲之性为下品,没有善资,只能采用刑法对待他们,不必进行教育。万民之性为中品,中品之人必须接受教育。因为中品之人既有性善的一面,又有性恶的一面,因此董仲舒尤其重视中品之人的教育董仲舒治学时非常重视独立思考,注意排除外界干扰,专心致志地探究学问。他曾提出学习要“善一”“常一”和“专一”。所谓“善一”,就是要有所专长,专精于一;所谓“常一”,就是要始终如一地努力学习一种学问;所谓“专一”,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他曾形象地举例说:“是以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一手不能二事。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由于他一心一意地钻研儒家经典,学识渊博,被时人誉为“群儒之冠”,有“汉代孔子”之称。董仲舒认为帝王要按“天道”的法则来统治人民,应当以德教为主,刑罚为辅。他认为,教育不是只要求教育者履行责任和义务,更不是扩张自己的价值与权力,而是要从尊重他人的价值与权力出发,以“仁者之爱”的情怀去关心爱护他人。他要求教育者必须“躬自厚而薄责于外”,多功自己的恶,少功他人的恶,要自责而不要责人。他说:“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予为人;人不被其爱,不予为仁。”董仲舒的道德教育不是教育别人,而是“治我”。“治我”要严,待人要宽,否则不是道德教育。董仲舒认为吏为“民之师帅”,教化的统治术能否推行,关键在各级官吏。他要求选用“德教之官”,而不可“独任执法之吏”。他反对当时“任子”和“訾选”的入仕制度。他认为选用官吏应以“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为原则。只有贤能的官吏才能担当起教化人民的职责。于是他又提出了察举和兴办太学这两项政策建议董仲舒认为,朝廷求得贤才最根本、最可靠的方法是兴办太学,通过教育培养贤士。太学设在国都,在朝廷的直接管辖下,聘请高明的教师培养天下的士人,经常的考问他们,以发展他们的才能,这样,英俊的人才就可以得到了。由于太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受过系统的儒家经典的教育,选派他们担任各级官吏,便可以按照儒家的一套统治术去教化万民。所以董仲舒认为,太学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也是推行教化统治术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董仲舒的思想,是西汉皇朝总结历史经验,经历了十几年的选择而定下来的官方哲学,对巩固其统治秩序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起了积极地作用。董仲舒由教化提出改革吏治,由改革吏治建议兴办太学,培养既忠君又善于治民的官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制。他把春秋战国以来所形成的私家养士风气,发展成由封建国家统一的养士制度,对中国古代教育是有贡献的。此后,太学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学府之一。

朱熹是南宋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宋代集理之大成者;也是宋以后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家。从学术成就上看,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宋明理学最突出的代表。从他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上看,朱熹在中国古代学者之中,可算是屈指可数的几位伟人之一。

朱熹重视教育对于改变人性的重要作用。他从“理”一元论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出发来解释人性论,提出了人性就是“理”,就是“仁,义,礼,智”封建道德规范的观点。朱熹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人的心理特征的初步认识,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并分别提出了两者不同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8岁至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朱熹十分重视这个阶段的教育,认为小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以下三点:首先,主张先入为主,及早施教。其次,要求形氛生动,能激发兴趣。

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大学教育是在“小学已成之功”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与小学教育重在“教事”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研究“事物之所以然”。大学教育任务也与小学教育不同。小学教育史培养“圣贤坯璞”,大学教育则是在坯璞的基础上“加光饰”,再进一步精雕细琢,把他们培养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在朱熹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史理学教育的核心,也是朱熹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朱熹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主张将道德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他认为德行对人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修身,而且还可以推而广之去治人、治国。因此,古代的教育者都把道德教育置之于优先地位。反之,如果缺乏德行而单纯追求知识,人就会像离群的“游骑”,迷失方向,而找不到归宿。

以上列举了儒家教育思想中重要的几个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都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特色理念。但无论是谁,都逃离不了儒家的中心思想,都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各个思想中都一些联系,不可分割,因为他们始终是属于儒家这一大思想流派。

参考文献:

《论语通释》

袁庆德

《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

陈伟鸿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创新教育的启示》 杨柱 《论语集注》

朱熹 《论语解说》

罗炳良 《孟子现代读》

东方桥

《孔孟名言录》

张念宏

《荀子研究》 杨筠如 《荀子·劝学》 荀子

《先秦七子思想研究》

童书业

《董学探微》

周桂钿

第四篇:中外学前教育史论文

论《中外学前教育史》

这学期学习了邵晓芙老师的《中外学前教育史》,收获颇多。使我对中国学前教育史以及外国学前教育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中外教育史的结合有利于我们全面理解,把握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律。同时此书对学前教育有关的杰出人物也做了非常详细的论述,对这些人物的思想进行了总结,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吸收历史杰出人物的好的教育思想,对今后的工作实践有很大的帮助,所谓有了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更好的实践。邵晓芙老师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她的教学方法也使我们更好的吸收了《中外学前教育史》的精华。

此次,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这学期上的《中外学前教育史》做一个总结: 一.中外学前教育史的发展

此书阐述了从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到当代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以及思想,其历史发展的轨迹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的学前教育,像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属于萌芽和开创阶段,对中国的学前教育史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原始社会一直以社会公育形式进行儿童教育,在后期,产生了最原始的教育机构,成为学校的萌芽。奴隶社会逐渐产生了学校教育,也意味着与之相对应的学前教育也开始出现。奴隶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奠基阶段。接着又经历了好几个时期,到了1903年,在湖北武昌,中国第一个公共学前教育机构产生,蒙养院。蒙养院产生以来,中国学前教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出现一批学前教育专家,陶行知,张雪门,陈鹤琴,张宗麟等是教育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好的教育思想一直沿用至今,为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在1958—1965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非常曲折,出现了盲目发展,教育质量大幅度下降,但随着一些教育家的坚持,对幼教事业的忠诚,学前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回升。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前教育进入稳步快速发展的阶段,接下来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在不断上升整改,使幼儿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外国的学前教育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世界文明古国产生的,外国的学前教育也在一步一步的发展中,期间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教育家,为学前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蒙台梭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福禄贝尔,夸美纽斯,洛克,卢梭,杜威等都是杰出代表人物。同时中国的一些教育家会学习国外教育家好的学前教育思想,取其之精华,将思想应用到中国的教育身上,如杜威曾经就在中国进行游历讲学,他选择五四时期最有利的时机来华讲学,使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产生了信奉其思想和学术的胡适、陶行知、张伯苓等一批有作力、有号召力的名家。所以国外的学前教育思想对中国也是有深远的影响。近代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卢梭的近代儿童观为学前教育找到了出发点,同时,他关于生来具有学习能力的婴幼儿不是通过语言和文字,而是通过经验并利用自己尚未成熟的器官进行学习的主张,对后世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福禄贝尔继承和发展了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等主张,系统的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在使学前教育学成为教育学中的一个独立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初,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杜威和蒙台梭利提出了现代派学前教育理论,重视儿童的活动过程和自我教育,对学前教育思想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当代西方的学前教育发展处于领先水平,很好的运用了之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让学前教育思想与方法在不断的进步中。我们应该将中外学前教育的思想融会贯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各个伟大教育家的好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实践中去。二.幼儿园实践中感受到的学前教育思想理念(主要从幼儿一日教学以游戏的教学形式展开)

现在的幼儿园大多是以幼儿为主,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教育内容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其实,在之前,陈鹤琴先生就有指出,幼儿园课程结构以“五指活动课程”为基本成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文”

这学期我去了仙岩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见习,就充分感受到了教师设的教育内容包括了五大领域,并且很好的融会贯通。我见习的班级是小班,他们的一天都是在游戏中学习的,福禄贝尔认为,随着幼儿期的到来,儿童进一步的运用他们的身体,感官,和四肢,并力求寻找内部和外部两者的统一,这一点特别应当通过游戏来实现。因此,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生活的一个要素。早晨入园,可以自主选择各区域中的玩具,如建构区的积木,这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个玩具,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接下来就是晨间锻炼和自由活动,晨间锻炼一周中每天都是不一样的,在游戏中使幼儿的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就像福禄贝尔把游戏分为三类,一就他是身体的游戏,主要就是为了锻炼幼儿的身体。二是感官的游戏,既可以是听觉的练习,也可以是视觉的练习。三是精神的游戏,主要为了训练幼儿的思考与判断。晨间锻炼教师会带领着小朋友去玩平衡板钻山洞呼啦圈等游戏,自由活动时间教师和幼儿一起搬器材搭建活动区域,团结合作,小班的小朋友由于年龄比较小,所以大部分的器材还是由老师们来搭建,小朋友们可以帮助老师拿一些小的器材,搭建的器材可以锻炼到小朋友身体的各个部位,还可以锻炼到平衡能力,胆量等,接下来就是做早操时间,小中大班的操都是不一样的,根据其年龄特点定制一系列的早操,是身体能得到很好的锻炼,陈鹤琴也主张课程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儿童的健康,幼儿园应该注意幼儿的身体健康,这也是3-6岁幼儿发展的关键。早操结束后,小朋友们就回到教师进行主题活动,这时,你会发现,教师大多数都是以游戏的形式给幼儿传授知识,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这次见习,我印象最深的主题活动就是语言活动“小熊醒来吧”教师就是通过轻声叫醒小熊的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课堂也不会枯燥乏味,小朋友也会感到非常有趣。接下来还会有一个户外自由游戏活动时间,教师主要还是带领小朋友在游戏中锻炼身体以及各种能力。下午的时候,小朋友睡醒,吃好点心,又会有一个户外自由活动时间,接下来就是区域活动,主要也是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习,比如娃娃家,小朋友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了解一家中爸爸妈妈的职责与责任,体会爸爸妈妈带小孩儿的辛苦,医院则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体会医生们的伟大与辛苦,所以说,通过游戏活动,还可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辛苦与各职业的责任与辛苦。为什么一日教学中户外活动时间会这么多呢?陈鹤琴发展幼儿园的主张中有一条写道幼儿的户外活动要多。因为户外活动是保证和促进幼儿健康的有利措施。

通过这次以及之前的见习,我都充分感受到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体会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同时,《中外学前教育史》书中的许多教育家福禄贝尔,陈鹤琴,皮亚杰等也主张幼儿园应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方法。玩中学,学中玩。通过学习《中外学前教育史》让我们了解中国与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看到学前教育在不断的进步中,就像前言中写道的“学习中外学前教育史,通过对两种发展史的比较,批判与反思,就 更能帮助我们全面把握学前教育现象,正确认识学前教育规律,有利于我们探寻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健康和谐发展的学前教育之路,使我们的教育实践少些波折”同时,中外各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理念也能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去,借鉴教育家的思想,通过自己的热爱与努力,让幼儿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14学前大专4班 45号

林敏敏

第五篇: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

题型: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一、基础概念

1、行为课程

2、《幼稚园课程标准》(时间、起草人、三个部分、两个基本点,我国第一个„„)

3、恩物

4、儿童之家

5、艺友制

6、活教育(时间、人、三大纲领、总结)

7、五指运动

8、颜氏家训

9、“编织学校”10、11、12、13、14、15、16、17、18、湖北幼稚园 南京传播幼稚园 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江西省立(成都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怀德幼稚师范学校 亚里士多德 杜威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开端计划

政策法规(时间、起草人

二、理解应用题

1、近代中国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

2、苏区托儿所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及意义

3、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4、陈鹤琴的幼儿园课程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5、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6、陶行知先生机房儿童创造力的理论挤兑当今幼教的启示

7、陶行知先生关于普及学前教育的提法及对当今学前教育史发展的启示

8、张雪门的行为课程与陈鹤琴的单元教学的共同点

9、张雪门的改造民族的幼儿教育目标及其现实意义

10、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11、12、13、14、15、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乌索娃的学前教育思想 欧文幼儿学校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下载教育史论文相关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史论文相关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史名词解释

    1.教学相长 语出《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认为教与学可以相互促进。后人常用“教学相长”来表述师生......

    中国教育史

    经济高飞 文化崩溃 ——我的祖国 你的价值何在 摘要:面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2011年GDP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然突飞经济泡影的背后,中国人的道德意识、价值观念面临崩溃,传统文......

    学前教育史

    一、填空题 1.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公养公育)。 1.2.古代学前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1.3.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是("庠"),是学校的萌芽,是原始社会养老......

    教育史1

    1989年6月,国家教育委员会第2号令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1990年2月1日施行。供10章60条,《章程>明确规定:幼儿园时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有和教育的机构,属学校教育......

    学前教育史

    1835年,颁布发《关于在各县没立禄初等教育的特别视学官的规定》,指出视学官县有视察和监督日间看护中心的权力。这是法国政府正式管理这种机构的开端。1836年,教育大臣布雷发出......

    外国教育史

    名词解释1 师又是自由知识分子,这种双重智者:早期的智者既是职业教的身份赋予智者能够脱离体制束缚,以一种自由理性现实的视角对教育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其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

    中外教育史

    “五经”,指的是:«诗»、«书»、«礼» 、«易»、«春秋»。 3.老子的道德教育的内容有:虚静无为、柔弱处下、 知足不争。 4. 一般认为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 5.王......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纲要 导言  教育史的两条主线:教育制度史和人物思想史  以史为鉴,古今对照  外国教育史也是一部西方文化史,涉及西方哲学、历史、政治、宗教、文化等多种因素。 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