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2单元备课二次备课(共10课时)

时间:2019-05-15 10:5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语文第2单元备课二次备课(共10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语文第2单元备课二次备课(共10课时)》。

第一篇:五年级语文第2单元备课二次备课(共10课时)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共计10课时)

王舍人中心小学 任海燕

单元备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

2、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3、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教材分析:

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香茗,飘着悠悠的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越浓烈。学情分析: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学生策划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和写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的想象作文。教学方法措施:

1、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作者叙述顺序、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5、古诗词三首

2课时

6、梅花魂

2课时

7、*桂花雨

1课时

8*、小桥流水人家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3课时

回顾拓展二

2课时

合计 11课时

5古诗词三首

教学内容: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之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也不能寐。学习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柱石,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学情分析:

学生曾学过很多诗与词,对诗意或词意大都能模模糊糊的说出来,通过教师引导的关键性的词语,能够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是不善于归纳总结。课前准备:

1、王安石的资料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数1 课前经典诵读:《上善若水》——《谓川田家》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5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泊船瓜洲》

2、学生齐读课题

3、解题。重点引导泊在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它是多音字,另一个音读po,并分别组词。

4介绍当时历史背景

5、介绍王安石

列宁曾高度评价王安石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使学生侧面了解王安石,直到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改革家、哲学家、文学家}

二、整体感知:

1、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读。

2、教师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正音,特别强调 “间、数、重、还”的读音。

3、你读懂了那一句? 4、学生进行交流

{通过正音,使学生知道诗的大体意思,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感悟诗境

1、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那些诗句中你能感受到作者对家乡那种牵肠挂肚的情感呢?

2、小组进行交流

3、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何时照我还”理解。

4、一起朗读这首诗,你能够体会到作者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简单的绿字,让我感受到春的生机

满目春色,处处生机盎然,瞧,6、出示近处()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的树林()的高山

7、绿字写出了什么?

{ 学生通过理解绿字的含义,使教师理解学生对此事的感悟能力} 8、小结:是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安石曾因这个字修改了十多次,最终用了这个字,可见作者在用词时是非常严谨的,我们今后写作中也要多修改,达到自己最满意。

四、回归整体 1、练习背诵 2、互相检查

五、布置作业

1、将诗与诗意写一遍

六、板书设计

5、古诗三首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随堂测试一

一、填空。

1.《泊船瓜洲》的作者是代,《秋思》的作者是代。2.春风又绿江南岸。3.,行人临发又开封。

二、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意:

表达的感情: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做家书意万重。

诗意:

表达的感情:

第二课时 课时数2 课前经典诵读:《上善若水》——《渭川田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泊船瓜洲通过满目春色,写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答。

3、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诗:秋思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步学习,理解诗意

1、介绍张籍

2、学生自读诗,你从中知道了什么,重点指导重的读音chong

3、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4、穿插张翰的思故乡的事

5、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说出 欲、家书、意万重的意思

6、指名说。

7、秋风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呢(萧杀、凄凉、孤寂){学生也许并不明白秋在古代人眼中的意思,在孩子们的眼中,秋是火红的,秋是收获的季节,通过引导秋风的感觉,使学生了解此时此刻秋风带给作者的是什么感觉,体会此时作者的思想感情}

8、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说一说复、恐、尽、行人、开封的意思。

9、指名说诗意

10、齐读,自读,你能感悟到作者此时此刻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11、反复朗读,指导背诵。

三、学习第三首诗

1、自读词。

2、简要介绍作者纳兰性德

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根据下面的提示,理解上阙的意思。

4、小组进行交流

5、汇报。

6、从上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军队声势浩大,跋山涉水,旅途艰难)

7、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学生理解下阕的意思

8、小组进行交流

9、故园无此声,无有什么声音?在作者的心里,故园是什么样的?(安静的,祥和的,温暖的)

10、此情此景,更激发了将士们的思乡思家之情。让我们在深情地读这首诗。

四、比较异同

1、两首诗和一首词的相同点是什么,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思亲的感情。

2、两首诗和一首词的不相同点是什么? ①写作方法不同 ②时令不同 ③特定景物不同

{通过比较,了解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把握每首诗的各自不同的特点}

五、拓展延伸

1、背诵诗。

2、搜集表达思想情感的诗句,拓展阅读。

六、板书设计

秋思 长相思 {唐}张籍 {清}纳兰性德

思乡怀亲

随堂测试二

一、填空。

1.《长相思》的作者是代。2.山一程,水一程。

二、连线。

长相思

宋代

张籍 秋思

清代

王安石 泊船瓜洲

唐代

纳兰性德

三、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诗意:

表达的感情:

5、梅花魂

课前经典诵读:《上善若水》——《渭川田家》

教学内容:梅花魂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这篇课文,讲述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文章在其平实的语言中饱蘸作者对深爱梅花实为爱国的外祖父的深深怀念与敬仰。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几年的学习理解、分析课文,在阅读中通过“听、说、读、写”等方法的运用,能够体会人物情感,品味人物高尚品格。《梅花魂》这课把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作为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情感的升华之处有一些难度,但现在毕竟是21世纪了,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很多,他们可能在课外书上读过,听别人介绍过或在电视上见到那些古今中外的爱国人士的感人事迹。因此,凭借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文章内容的有机结合,相信学生会有柳暗花明的感受的。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腮边、白杭稠、甚至、无所谓、输理、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抄写让你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3.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感受情感的熏陶。

4.继续进行默读的训练,并从中找到疑难问题,尝试自行解决或者合作解决。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教学方法措施: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情感,继续开展“浓农乡情”的活动。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课前准备:

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数3 课前经典诵读:《上善若水》——《渭川田家》

一、看图,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看梅花图,说梅花特点:别的花大多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越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

2、板书课题,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带着“?”让我们走进课文,来解答心中的困惑。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悟

1、自由轻声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的哪几件事?

(2)找出文中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在旁边注上自己的感受。

2、读后小组讨论:(1)讨论思考题

(课文写了外公的五件事:

1、读诗落泪

2、爱梅责孙

3、别亲伤怀

4、赠墨梅图

5、送绣梅绢)

(2)哪几件事和梅花有密切的关系?(3)交流各自的感受

(4)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跟大家研究。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读书、感悟、小组交流、研讨,实践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寻求合作伙伴的帮助,较好地照顾了个体间的差异。

三、品读诗句,感悟“爱梅”。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a“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不甚留意──分外爱惜)◆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相机指导朗读。

b“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用“▲”标出句子中外祖父动作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这是反问句,如果改成陈述句怎么改?他为什么不直接说:“不要弄脏梅花。”而说:“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相机指导朗读。

2、转入第13段,直接感悟“梅花魂”。

a、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他欣赏梅花的秉性)b、相机引出第13段,从相应的句子中总结出梅花的秉性。(不畏严寒、傲骨凛凛、坚忍不拔、顶天立地……)(板书)

c、第13段除了讲梅花的秉性外,还讲了哪几层意思?(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的人物;作为中国人应该具有梅花的秉性。)

d、举例说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岳飞、戚继光、江姐……)e、外祖父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向梅花学习,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f、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引导背诵,积累内化

随堂测试一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

()()

()

()颇负盛名

玷污

秉性

衰老

眷恋 .....

二、连线。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浣溪沙》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山中送别》

第二课时 课时数4 课前经典诵读:《上善若水》——《渭川田家》

一、复习,听写词语盘点“读读写写”里面的词语。

二、品位“三哭”,感悟真情。小组合作,体会游子之情

1、教念古诗,悲伤落泪。◆理解古诗的含义。

◆“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说:‘莺儿,你小呢,不懂!’” 为什么外祖父说作者不懂?在外祖父眼里年幼的作者不懂什么?(不能理解外祖父强烈的思乡之情;不能切身感受到一个身在异乡、远离故土的海外赤子的眷恋祖国的心情。)

2、无法回国,失声痛哭。

“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这句话把外公比作什么?(小孩子)

◆外祖父和小孩子应该说在年龄上相差甚远,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外祖父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之情,从他的失态中体会到外祖父思归难归的悲痛心情。)

3、送别亲人,思归难归。

“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仅仅是因为风撩乱了老人的头发吗?(思归难归,愁苦变老)

◆当你读到这句,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华侨望着远去的亲人,想到自己再也无法回到祖国,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愁苦使他愈加的衰老。)

三、回顾整体,畅谈收获

1、(指课题)什么叫“魂”?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领会中心

1、写作方法(1)读最后一小节

(作者看到了梅花图和梅花手绢就等于看到了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2)读课文第一小节 作者看到梅花就想起了外祖父。

(3)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有什么关系?(前后照应,首尾相连)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欣赏优美词句,进一步体会感情(找出写得好的词句,读一读)

3、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明白了梅花的秉性:感受到海外赤子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积累了好词佳句……)

4、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学后的质疑问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以及思维的深刻性和求异性,照顾了个体的差异。

五、练习:(任选一题)

(1)构思一幅梅花图,表达你的爱国之心。(2)写下你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3)搜集、吟诵梅花诗。

设计意图:由学生任选一道练习,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题型的设计,体现了语文与美术学科之间的整合,以及语文课内学习向课外的拓展。

板书:

6* 梅花魂 读诗落泪

爱梅责孙 爱梅

别亲伤怀 三哭 思乡爱国

赠墨梅图 送绣梅绢

资料袋: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雪梅之二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词句:

⑴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⑵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⑶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⑷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⑸造物作梅花,毫毛无遗恨。

随堂测试二

一、看拼音写词语。

yōu fāng

sāi biān

diàn wū

huá

qiáo

líng hún()()

()()()

二、比一比,再组词。

衰()

娟()

桥()

玷()

哀()

绢()

侨()

站()

三、题目“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

7、桂花雨

教学内容: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材分析: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读着这篇文章,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之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且溢满字里行间。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要在这些方面有所侧重。学情分析: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师可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首先,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大意,知道桂花给作者带来哪些快乐;然后,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时数5 课前经典诵读:《上善若水》——《溪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了解作者。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3.指名简介桂花。

[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学生谈谈对桂花的了解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桂花的名句。

[除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外,还注重了对学生进行积累语言的教育。] 2.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重点指导书写:“魂”

学生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三、自读自悟 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

(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2)交流。2.细读悟情 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学生边读边勾出有关的词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小组内讨论有关问题,体会课文内容。品读、讨论、交流。[再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感情,并领悟表达。]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自由发言。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芳香四溢 香

摇花似雨 乐

爱花思乡 情

随堂测试

一、读文回答。

1.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从“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无论……都……

只要……就……

如果……就…… 1.不来台风,我可以收几大箩。2.小时候,对什么花,不懂得欣赏。

3.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 差多了。

9、小桥流水人家

课前经典诵读:《上善若水》——《溪居》 教学内容: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目标:

1、能主动认识6个生字,识记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教材分析:

本课是略读课文。课文的作者开篇如诗的几句话,勾勒出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画。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对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所领悟;二是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语言的清新、流畅,积累语言。学情分析:

因为本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结合课文前的新闻记者提示,边阅读边思考。所以要求学生只粗知文章大意即可,但要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时数6 课前经典诵读:《上善若水》——《溪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下面这篇课文的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致又久久不能忘怀呢?(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教师引导: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书写;潺字。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

[使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反复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根据文中的描写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景致。学生边读边画。

2.互相交流:作者故乡的这些景致给你怎样的感受?你从这些景致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请你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多种形式朗读。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家乡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方法。]

四、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交流: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感悟交流。

教师点拨: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8、小桥流水人家 那么美,那么自然 “我”热爱,“我”思念

随堂测试

一、看拼音写词语。

ē

nuó

diǎn zhuì

gān hé

páng xiè

chán chán()()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小桥

()的清风

柔软的()

()的舞姿

()的声音

粼粼的()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材分析:

本次回顾•拓展包括“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这三个部分。安排“交流平台”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书法感情的方法;安排“日积月累”的目的是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安排“趣味语文”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读故事,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学情分析:

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但作者不是空泛地抒情,而是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来表达。学生已对本组课文主题有了体会,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积累有关的诗文、佳句,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仪。

学生:1.查找有关故乡情诗文。

2.布置学生留心观察自己家乡的变化,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记下自己的所见。课时安排:

1课时(课时数7)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交流平台

1、谈话:

(1)“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学生自由交流。(2)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交流平台。

[通过谈话,使学生从整体上回顾本组课文的主要特点。]

2、赏读片段悟乡情

(1)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会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老师指名读句子。

(2)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读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本组学过的内容,再次感受客居他乡的游子思念家乡的感情。温故而知新。] 教师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3、学生们各抒己见

(1)教师提问: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读到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批注。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然后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学交流平台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话题进行讨论。](2)教师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能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教师提问: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学生回答。

二、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1、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交流平台,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2、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

3、你还读过哪些这样的诗文?也能把它们记下来吗?

[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意图是使学生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

三、学习趣味语文,激发学生兴趣

1、先自读趣味语文内容。

2、小组交流读后体会。

3、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使学生通过读故事,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

四、作品展示家乡美

爱家乡,是每个公民应有的一种感情。读着美文,看看我们的家乡,热爱之情定会油然而生。我们的家乡美不美,拿出我们的作品,以小组为单位,尽情展示。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口 语 交 际 二 课时数8

学情分析: 本单元中文章都是围绕着思乡、爱乡展开的,学生对于其中的写作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积累,因此,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尝试,围绕着自己的家乡来进行活动安排。教学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能围绕着活动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自主参与商讨。课前准备: 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得好:水是故乡美,也是故乡明……自古以来,有很多的文人志士,都用诗句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之情,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今天,就让我们也畅所欲言.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二、活动策划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自己家乡的美丽风景,并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明确活动目的:

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小组交流讨论,制定讨论的内容: A、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

B、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4、教师相机小结,表扬与鼓励相结合,然后请学生展示活动方案。A、各小组为介绍自己的活动方案.B、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C、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制定班级活动方案.三、总结

希望同学们课下多加修改完善我们的活动方案,并抽时间进行一下排练.习作 课时数9、10 学情分析: 本单元中文章都是围绕着思乡、爱乡展开的,学生对于其中的写作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积累,因此,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尝试,围绕着自己的家乡来进行活动安排。教学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能围绕着活动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自主参与商讨。课前准备:

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2、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得好:水是故乡美,也是故乡明……自古以来,有很多的文人志士,都用诗句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之情,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今天,就让我们也畅所欲言.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二、活动策划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自己家乡的美丽风景,并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明确活动目的:

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小组交流讨论,制定讨论的内容:

A、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

B、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4、教师相机小结,表扬与鼓励相结合,然后请学生展示活动方案。A、各小组为介绍自己的活动方案.B、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C、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制定班级活动方案.三、总结

希望同学们课下多加修改完善我们的活动方案,并抽时间进行一下排练,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板书:随机

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共10课时)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共计 课时)

王舍人中心小学

任海燕

单元备

教学内容:

教材120—141页。教学目标: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有关的段落。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学情分析:

学生对名人的故事了解相对较少,因此教学前一定要先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内容作准备。方法措施:

1、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2、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进行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把了解到的故事和想到的问题,课时安排: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课时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课时 乌塔

1课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课时 语文园地七

2-3课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内容:

教材121—125页。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学情分析:

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20世纪初,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的生平了解比较少,教师可

以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准备。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准备:

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20世纪初,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的生平了解比较少,教师可

以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准备。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

二、观看录像,感受情景。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

看有关周总理小时候的录像资料,特别是讲他在修身课上回答校长的情景。

【设计意图:使学生养成搜集整理的习惯。切身感受当时的情景,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三、检查预习,反馈交流。教师强调要求:

(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四、反馈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词语方面重点检查“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的意思。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使学生在读中悟,在悟后有感情的朗读。

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课时数:2)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尊重学生自身的体会,不要强求学生所有的体会都一样。教师相机的作出指导。如:从“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的第一部分。思考:你从这部分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体会到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

[设计意图:在读中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二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2.学生读完课文后,想象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演习当时情景。

3.学生演完后,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这样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 .学生想一想当时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沉思什么呢?写一写当时他沉思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演结合。]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四、课外延伸。

1.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步了解伟人。

作业

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体会到周恩来是一个善于观察周边的事情。全班朗读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演结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内容:

教材126—130页。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学情分析:

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阅读他们的作品。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作品,初步了解这两位作家。

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特别是在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收获。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的资料

学生: 做生字卡片,收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数:3)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2、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3、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学生认真听以旧课文引入,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为学习课文做准备。] 二,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三,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四,默读课文

五,学习生字新词。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 ① 划出生字新新。

② 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总体把握文章内容。

[设计意图: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复习运用过去学习生字的学法,学以致用 ] 六,学习小组交流:

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七,作业

朗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读后谈收获。

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总体把握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课时数:4)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运用过去学习生字的学法,学以致用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2读感悟课文。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从复习入手,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人物评价:

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②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四、教学总结。

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设计意图: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五、语文活动: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

1、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2、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3、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设计意图: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理解能力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六、作业布置:

1、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2、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从兴趣入手布置作业,学生乐于做。]

27* 乌塔(课时数:5)

教学内容:

教材131—133页。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学情分析:

 课前师生可以一起观察欧洲地图,了解欧洲的主要国家、著名城市,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应侧重指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就课文的内容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资料。

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做生字卡片。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回忆。

二、创设条件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乌塔的?

三、组织研究

1、根据同学们的看法不同,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特别赞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组,其余的在一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想法?

2、学生回顾自己读书,叙述故事,展示自学成果。

3、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4、展开辩论。

分组,交流想法。两组之间展开辩论。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与余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是具有灵性的人,其灵魂不是被“塑造”,并不是老师要求他喜欢乌

5、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四、引导创新

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条件。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反思小结

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六、巩固提高

1、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画,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发表自己的演讲:谈谈我们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学生完成作业。塔,而是使他的灵魂被“唤醒”,激发和“升华”,喜不喜欢由他自己来决定。

[设计意图:学生很容易从学校外部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在此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课外拓展延伸,训练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

板书设计:

27* 乌塔

我眼看乌塔:热情、执着、有爱心、独立、有理想„„ 长出独立的翅膀 正确地认识自己

2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课时数:6)

教学内容:

教材134—137页。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两封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他认为同学们嫉妒他获奖,因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写信向柯岩老师讨教,希望得到柯岩老师的帮助。一封是柯岩的回信,她在信中通过合理的推断,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才能飞快地进步。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提出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问题;二是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学情分析:

可以建议学生之间互通书信,内容可以是互相沟通、消除误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对成长中遇到问题的一些看法,在实践中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资料。

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做生字卡片。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

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学生讨论。

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感受来理解。[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二、指导阅读

1、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2、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2、引导从两方面谈。

3.重点学习书信格式。(教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练习布置作业。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畅所欲言。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学生完成作业:

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也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书信的格式。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运用书信。] 板书设计:

2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书信的格式、写法

语文园地七

教学内容:

教材138—141页。教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是整合在一起编排的,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活动角度: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这次“我的发现”,通过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揭示了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这次“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一些古代名句这次展示、交流的主要是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以来的学习收获。学情分析:

引导全班学生共同交流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学生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要求之后,商量一下对哪个话题最感兴趣,然后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深入的交流。教学目标

1、△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2、体会发现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

3、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的习惯。

4、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教学目标:

1、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2、体会发现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

3、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的习惯。

4、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

1、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资料

学生: 准备资料进行展示和交际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数:7)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回忆本组课文,围绕“成长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2.谈话: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

学生回忆本组课文,围绕“成长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谈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板书题目: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要求

自读题目,勾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

三、口语交际

1.认真阅读书中提示,以及《乌塔》、书信,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按要求独立准备,并说给自己听一听。

3.根据选定话题进行分组。小组交流:

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 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

选同一话题的人过多,则可再分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4.分组交流,要求每人都有机会交流自己的看法。

5.指名在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6.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谈话内容,说给同桌听,注意两人间的交流。

[设计意图:让能说会道的学生畅所欲言,让跃跃欲试的学生有机会表达。]

四、引导总结

1.请你来总结这次口语交际活动。

2.请你为下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提建议。

五、作业

和小伙伴进行一次口语交际。

可从同学表现、老师表现、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进行总结。小结本次口语交际的目的。

第二课时(课时数:8)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归纳小结阅读方法:一边读一边想。

2.交流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自己读书时是怎样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以及发现问题后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二、日积月累

1.自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学习的潜能。] 2 默读,从中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也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体会。

5.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成长的名言?交流。

三、展示台

1.谈话: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回忆了自己成长的经历,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了别人的成长故事。你打算怎样展示这些成果呢?

2.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3.总结,评奖。

四、作业

抄写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1.自由阅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2.指名读,纠正读音。3.背名句竞赛。(自由说)

4.个人或分组汇报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根据不同形式安排展示程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竞争能力。通过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让学生感到快乐。]

第三、四课时(课时数:

9、10)

作文

教学过程:

一、认真审题,写出特点。

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来。

1、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要求写得既有趣又能给人以启发。写时还要把事情交待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趣和给人以启发处要写具体。

2、“从《乌塔》想起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

(1)“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地读懂《乌塔》一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读得精,才能想得深。

(2)“想”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来。把《乌塔》所反映的成长中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用事实说话,不能空发议论。

(3)“想”从丰富的联想中来。《乌塔》揭示了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由这些问题延伸出去,谈一谈在成长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3、写回信应注意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五个部分。回信的特点要表现在写正文时先要回答来信中的问题,再写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回答问题时要情真意切,要用事实说话,少谈或不谈大道理 【设计意图:做好充分的习作准备。】

二、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三、放声朗读,进行修改。

引导学生运用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学到的修改方法。

四、教师点评

1、教师在巡视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A 内容充实具体。

B、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C 运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语句通畅。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设计意图:使学生取长补短,开阔思路。】

五、学生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六、抄写修改后的文章。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备课

备课人:箭口小学 李树娥2014、9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道理。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专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本组所选的四篇课文,情节性强──孩子爱读;语言质朴简洁──孩子能读;而含义深刻──也许会影响孩子一辈子,可他们不一定能真正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我们可以凭借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教学本组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字的阳光里,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又要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无私处事、诚实做人的重要,师生共同努力,一起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美好的篇章。最后,还得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句,能够熟读背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社会的人――这是课文编写者和我们,对学生的共同的精神期待。

除课文之外,本组教材还在“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中安排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读写结合学习内容。“口语交际·习作”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件让自己获得启发的事(或凭借课文提供的漫画故事),以及给自己留下印象特别深的名言警句,联系具体事例,写清事情的经过和从中受到的启示;“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既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了本组课文的重点语句,又补充提供了富有警戒意义的名言佳句,为学生积累感悟进一步打开了思路,丰富了材料。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检查预习

(一)检查生字词

1、指名读、齐读、小组读生字词。

2、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读得怎样?同桌互读一下,纠正字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二)初读课文,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小组合作探究,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的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3、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什么。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

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钓到大鱼时的心情怎样?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出示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中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语句:“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4、父亲的情感

(1)、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板书:不容争辩)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

(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5、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6、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划上横线。)

7、齐读带横线的句子。

8、“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9、“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指导:刚满11岁那年,“我”在鲈鱼捕捞开禁之前2小时钓到一条大鲈鱼,是留下来还是放回湖里,是道德问题吗?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10、“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指导:“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四、小结。

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件显示)拓展: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采,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六、课堂总结,学生谈收获。

七、课外作业

1、写会生字词。

2、朗读课文。

3、摘录本文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写在摘记上。附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钓鱼

得意

放鱼

急切

乞求

无奈

获得启示

第2课时

一、复习

(一)听写生字词。

捕捞 鱼饵 鱼钩 小心翼翼 操纵 皎洁 沮丧 诱惑 告诫 实践

(二)检查学习“钓鱼”部分的体会。

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从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你体会到什么?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二、学生交流思考。

1、课件出示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启示的句子,读一读:“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多读几遍。)

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还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地遇到哪些诱惑,作者会怎样选择?举例说明。

三、议课文,谈感想。

三十四年前,他不理解父亲,不理解父亲那严格的要求;三十四年后,他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是充满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之所以感谢,是因为父亲教会了他做人的道理。同学们,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件小事都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严格要求自己,你必将走向成功!(学生互谈学习课文的感想)

四、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附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成语词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

2.教师制作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学习第14课,让我们在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己认读生字词语,相互纠正字音。

三、自主学习,感悟内容。

1.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3、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四、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交流体会:(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联系实际生活,想想通往学校的路止不止一条?试讨论讨论。又有什么收获?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作者为什么而懊恼?用心读读作者的心情。

(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与一家大商场一下订购了40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的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⑤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六、拓展实践

(1)二十年后,同学们已经30岁左右。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假如你是成功人士,在同学聚会上,将怎样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七、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八、作业:小练笔。

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

板书设计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希望

努力 战胜困难 走向成功

顽强意志 落花生

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用“居然”“成熟”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 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教具学具

1、自制幻灯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2、今天学习《落花生》。板书:落花生。

谁知到什么是落花生?落花生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二、检查预习。

1、指明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音和破句的地方。

2、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情?(学生自由发言,认识可深可浅。)

三、初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1、提出要求: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小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播种花生、收获花生;第二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其余部分是第三段,讲过收获节时吃花生、议花生。)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

我们姐弟几个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

父亲却认为花生“有一样最可贵”,这个最可贵之处是什么?找出课文理的话说一说。

父亲将花生与桃子、石榴和苹果这几种植物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说明了花生的什么品格?(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实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说明了花生默默奉献自己的果实,从不夸耀自己的品格。)

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父亲的希望是什么?找出课文理的话说一说。再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课后思考练习3中的两句话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希望,指导学生讨论、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要着重使学生在了解花生品格的基础上,体会到这样一层意思:做人要做有花生品格的人。)

为什么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因为这几句话虽然浅显明白,却富有哲理,其中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所以对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都产生了影响。)

父亲的话对你有什么影响吗?你觉得应该怎样做一个有花生品格的人?(学生练习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加以引导。)

五、布置作业:在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学生的读音。(显示幻灯片)

2、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3、学习新词。

“居然”是什么意思?找出课文中有“居然”一词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个词的意思和用法。(“居然”就是出乎意料、没有想到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讨论总结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做人要像花生那样,作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二、给课文编写简要提纲。

1、围绕这个中心思想,课文先说了什么,最后说了什么?

2、编写课文提纲。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

三、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1、根据课文提纲,想一想,在这些材料里面,哪些内容是主要的?

哪些内容是次要的?(学生讨论回答。如果学生不易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要经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在学生回顾课文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种花生、收花生是次要内容,课文中略写,一笔带过;过收获节时谈花生是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

2、联系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主次分明的好处。(阅读的时候,抓住谈花生、论人生这个主要内容,就能加深对中心思想的体会。)

四、完成思考练习3。

1、出示两句话指名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3、学生在作业本上抄写这两句话。

五、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六、布置作业。

背熟课文。

板书设计:

种花生--收花生 准备过收获节

过收获节落花生

吃花生 谈花生 论人生

味美、榨油 价格 便宜 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珍珠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挂图。投影、磁带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鸟语》这一课,懂得了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人和鸟儿友好相处的乐趣。

2、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珍珠鸟的样子。

(2)师小结:珍珠鸟体形小,因它后背有珍珠似的白点而得名,是一种观赏鸟。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读顺句子和课文

(3)给课文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

(1)抽读生字,读准下列字句的字音。

蔓 茏 瞅 框 嚓 蜡 嗒 睑 眸 咂 泻 腻 蔓 雏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拨开 雏儿 细腻 淘气 扭动 不由自主 信赖 索性 居然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住处:舒适温暖安全

3、引导学生体会:

(1)开头用“真好”反映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巢”指什么?舒适而温暖的巢是谁安排的?这反映了“我”对珍珠鸟什么样的感情?

(3)“我”喜欢珍珠鸟还有哪些表现?

(4)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导朗读(用喜欢、亲切的语气读)

5、师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我”给珍珠鸟安排了一个舒适、温暖和安全的住处。

三、学习第3——6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圈出有关词句。

(1)出示句子;

三个月后,那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背后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A学生自由读,体会并找出描写鸟特点的词语。

B学生交流,师板书:雏儿外形:红嘴红脚

毛灰蓝色蓬松球儿

(2)齐读第3自然段

(3)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按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写了雏儿的外形特点。

2、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生交流(板书:活动)

(3)同桌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珍珠鸟雏儿的活动的?圈出有关词语

(4)根据学生交流,板书:飞落站撞 挨近蹦 到 喝 瞧啄笔尖 啄手指

(5)“渐渐地它胆子大了”“它完全放心了”这是用什么手法写雏儿的?这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学习5、6自然段

(1)师引读,第5自然段,用一句话来写雏儿的活动情况。

白天,生接读„„„傍晚„„„

(2)板书:飞到扭动挤开钻进

(3)指名读第6自然段

A出示图,观察图上“我”“雏儿”在干什么?展开想象

B指名看图说说(板书:落到趴睡咂嘴)

C这一自然段里哪些句子写到了“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D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

4、师小结:第3—6自然段讲了珍珠鸟雏儿的外形特点。

活动范围以及与“我”的亲密相处,想想该用什么语气读?

5、指导朗读

6、齐读第3—6自然段

四、作业

1、试背4、5、6自然段

2、想想珍珠鸟是怎样信赖“我”的。

板书设计:

住处:舒适温暖安全

外形:红嘴红脚毛灰蓝色蓬松的球儿

珍珠鸟

雏儿:飞落站撞信赖能创造美好境界

挨近蹦到 喝 瞧

活动:啄笔尖 啄手指

飞到 扭动 挤开 钻进

落到 趴 睡 咂 嘴

口语交际·习作四

学习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课前准备

1.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

2.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让我们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请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

◆明确要求

说一说生活中让你受到启发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交流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说说是什么,再说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

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带来启发的事情;给你带来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课时习作

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

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的是什么。

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

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巧妙的构思,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教师从优点和不足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宣读比较优秀的习作,让学生欣赏。小组合作,自己修改

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再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帮着评改,自己进行修改。

回顾拓展四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给人启迪的事情、格言及漫画等,在交流中得到启示。

2.引导完成词语盘点的内容,学生朗读并积累格言。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教学重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启示,在交流中学习作人、做事的准则。教学难点

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准备一些富有哲理的作品,格言、座右铭以供交流。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1、读准词语的字音。

2、记清词语的字型,注意易写错的字,用笔画出,全班交流,加深记忆。

二、交流平台

◆回顾本组四篇课文的课题。选择一篇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或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容和所得到的启示。(1)独立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2)选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3)拓展。说说学了这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例如:对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联想,对课文表达上的感悟等)。

三、日积月累 方法:(1)自读自悟。

(2)组织交流。可选择其中的一两句,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例子,谈谈感受。形式A:小组内,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选代表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是一句汉族谚语,意思是说,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意思相近的谚语还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不怕无能,只怕无恒”“有志者,事竟成”等。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欲:想,究竟:结果,原委;留心:注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把事情(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仔细观察。这句话点明了平时养成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的要性。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虚心: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自满: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这句话的意思是:虚心能帮助你把许许多多的事办成功;而自以为是,骄傲自满,那十件事中可能会有九件办不成,也就是说事情办成的可能性就很小了。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虚心学习的重要。◆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滴水:一滴一滴往下落的水,功:功夫和力量,自然:理所当然。这句话说的是:滴水可以穿石,只要有恒心,不怕花时间和力气,坚持努力下去,事情就一定能做成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锋:锋利,磨砺:摩擦使其锐利,比喻磨练;苦寒:极端寒冷,严寒。这句话的意思是:宝剑的锋利,需要经过反复磨练才能形成,梅花的清香是经历了严冬的考验才换得的。人要成材,事要成功,都得付出代价,经历考验。和这句话谚语相似的说法还有:“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等。在理解、诵读之后,可联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谚语的运用语境。如,讲述相关故事:大书法家王羲之七岁时就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他每次练完字都要到水池里洗毛笔,坚持练了两三年,结果水池变成了墨池,他写字的技巧也日渐娴熟,但他还是坚持不懈的练习写,最后终于成了颇负盛名的大书法家。这个事例说明什么?这与哪一句谚语的意思是一致的?让学生比较、体会,用“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这一句比较恰当;如若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亦可。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请学生创设情景,让大家来选择对应的谚语,以促进理解和运用。(3)背诵,摘抄自己感兴趣的格言。

(4)拓展。补充交流课文积累的名言佳句或警句等。

(5)延伸。建议学生课外继续收集警句名言,有条件的,鼓励他们分类摘抄,以方便查找引用,或者做成卡片,作为座右铭置于书桌、床头,用来经常提醒、激励自己。

四、成语故事

本单元安排的成语故事是“水滴石穿”的典故。故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显易懂,理解的重点是故事的原意和现今引用意的转换。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成语的寓意何处? 2.交流:

(1)让学生自读故事,然后同桌交流:“水滴石穿”是谁在什么时候对谁说的话?它的意思是什么?

(2)“水滴石穿”这一成语现在一般用在什么方面?(3)从故事中画出与“水滴石穿”意思相近的成语。(4)再读故事,说说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6)复述成语故事“水滴石穿”。如有可能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习这一成语故事的体会,并练习用上“水滴石穿”来说几句话。课外拓展

1.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成语故事。2.全班交流收集到的成语故事。

第四篇:一单元课时备课

识字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过程与方法:

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带人入境,感悟秋天的美好;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描绘秋天的景色,逐渐养成收集词语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2、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正确识字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词语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词语卡片

课前指导学生把课本翻到第一页,反扣在桌子上。把文具摆放整齐,做好上课的准备。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11个生字。

一、揭示课题。

炎热的夏天刚刚过去,凉爽的秋天就来到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欣赏秋天的美丽景色。

二、欣赏图片。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秋天的图片展示给同学看。

2、班内欣赏。把收集到的图片用几个词语或一句话介绍给小朋友。

3、老师结合课文出示几幅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中的词语。老师板书。

三、学习生字。

1、初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词语。把自己认识的字读给同学听,要求读得通顺。

3、三读词语。请同学说说读了这些词语后的感悟。

4、出示全文,引导认读。

四、导读课文,引导感悟。

1、师范读,学生模仿读,读出秋天的美。

2、指名读,及时进行鼓励指导。

3、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展现出了哪些美丽的秋景?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

2、学习写字。

3、积累词语。

一、巩固练习。

1、我会认。

(1)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2)每组在生字中挑一个生字进行词语接龙比赛。例如:层次—次要—要紧—紧张

2、我会读。

用多种方法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二、积累词语

1、说说你收集到的跟秋天有关的词语,并板书。

2、选择描写秋天的词语。

秋高气爽 烈日炎炎 鸟语花香 泉水丁冬

秋色宜人 天寒地冻 秋风习习果实累累 柳绿花红

3、出示图片,让学生把与图片相配的词语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并朗读。

三、指导写字

1、引导观察,发现规律。上下结构的字较多:“宜、实、色、华、谷、金、尽”

2、重点讲解:“宜、实、色、华”四个字。

3、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四、相关练习

1、组词

谷()()()()金()()()()实()()()()丰()()()()

2、填一填

秋天的景色真美啊,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盛开的花有: 成熟的水果有: 丰收的蔬菜有:

3、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秋收 立秋 中秋节 板书设计

识字一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化秋实 秋收冬藏 作业设计:

一、给下面汉子组词

宜()实()色()华()谷()金()尽()层()丰()壮()

二、填填记记

1、______时节 ______宜人 ______尽染 ______流金 ______云淡 _____南飞 ______气爽 ______壮美 ______丰登 ______飘香 ______秋实 ______冬藏

2、过了______的夏天,我们走进了______的秋天。秋天的景色真美呀,就像一幅幅______的图画。(学习提示)

三、品味探究

1、下面哪些特点是秋天具有的?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天空高、蓝。②天气冷。③天气凉。④燕子从南方飞回来。⑤燕子飞到南方去。⑥枫叶红了。⑦苹果熟了。⑧树叶黄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1、秋天的图画 知识与能力: 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看图,想象表达,说句型:我走进秋天的果园,看到(),闻到(),听到()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 基本功训练点(锻炼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激励学生努力提高朗读能力的热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看图和朗读,体会秋天的美丽和丰硕,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性形象准确。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朗读基础较差的情况,把指导自能读书作为重点。难点是背诵,要指导学生掌握按条理背诵的方法。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的识字

(一)是讲述了秋天的知识,今天让我们继续认识秋天吧。

二、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思: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2、翻书,自读课文。

3、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

4、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注意轻声音节:灯笼高粱)

5、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重点字音:梨笼颊浪勤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甚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

六、作业

1、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课文中要求认的生字

2、背诵课文

二、新授

(一)认记生字字音

出示要求写的生字,认读。重点字音:浪灯作字苹丽劳

(二)识记字形

采用自己最喜欢的识字方法:

提示:编字谜

加偏旁

换偏旁

做动作

(三)组词语理解字义

(四)范写指导

重点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三、作业

1、我会画:画秋天的果园

2、我会做:

(1)用落叶做书签(2)用自己的画做贺卡(3)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展示台做准备)板书设计

秋天的图画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人们:辛勤劳动,创造美丽的图画

秋天的图画习题 读一读

1.我是一个勤劳的孩子。

2.我家住在翠湖公园边的五号楼十二层。

3.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凉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4.远山层层叠叠,山上翠绿的树林被秋风染成了黄色。连一连

苹果露出 金黄的 火把 梨树挂起 红红的 灯笼 稻海翻起 燃烧的 脸颊 高粱举起 金色的 波浪 答案: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写一写

捡几片漂亮的树叶做成书签,再写上

一、两句话,送给别人或送给自己。把想写的话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方框里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1.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2.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3.秋风吹□树叶摇□红叶黄叶往下掉□ 答案:

1.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2.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3.秋风吹,树叶摇,红叶黄叶往下掉。教学反思:

2、黄山奇石 过程与方法:

以一段为范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阅读和观察,使学生产生对黄山美景的向往 2 自然美、语言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重点之一是识字写字;其次重在通过阅读感受黄山的美,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传神。难点是搜集整理资料。对二年级的住校生来说这需要老师的有力指导。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案)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去过黄山吗?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烟云,峨眉之清凉,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乃黄山“四绝”。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下黄山的四绝之一,板书:黄山奇石。请齐读一遍课题。

二、运用课件欣赏黄山奇石课文插图,生观察图说像什么?

三、观察完图,初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

四、认读生字词。

五、接读课文,生评价。

六、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七、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意思。配乐读出情。

八、小组练读课文。第二课时(详案)

一、导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记住了生字的字音,了解了黄山上有哪些奇石,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一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新授: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黄山石怎么样?生答。

老师用“奇特、有趣”两个词来概括大家的发言,好不好?(板书:奇特、有趣)

2、那么你觉得哪块黄山石最奇特、最有趣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块奇石,边读边把描写它奇特、有趣的地方画下来。当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标出来,待会儿一起解决,好吗?

3、生画。然后问:你有哪些词不理解?请提出来!

4、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愿意结合刚才画的词句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讲;如果你愿意读,就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表示出它的奇特,你就画。下面自己抓紧想一想,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5、下面谁先来介绍?(顺序依学生回答的为准。)

(1)仙桃石:生说自己的理解。谁愿意来读读?(一生读)老师把其中一个句子改写成这样,你看看哪句好?为什么?(这说明作者用词非常准确。)好,谁还想来读读?别看就一句话,想读好也不太容易。谁再试试?(生读)还是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2)猴子观海: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理解。下面,谁能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一生读)谁认为自己能比他读得还好,读得更有趣?试一试(一生读)老师帮你一把,给你配上音乐来读,一定会更棒,谁想来试试?(一生读)齐读。试背一遍。

(3)仙人指路:生说。多么奇特、有趣呀!谁能读好?试一试!找个同学比一比。配乐读。试背一遍。

(4)金鸡叫天都:生说。课文没有插图,谁能想象出他的样子?它好象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谁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读出来?找生读。配乐读。齐读一遍。

6、课文是不是就写了这几块奇石?在哪一自然段还写了?找生读最后一段.7、又写了什么奇石?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什么样的?

8、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黄山上的石头可真奇特有趣呀!并且还有许多石头等着咱们去给它起名字呢!现在,你心里在想什么?

9、你喜欢黄山吗?那老师现在就带你去游览一下黄山好吗?这次咱们就不单单看奇石了,还记得老师上节课讲的黄山四绝吗?除了“怪石”,还有什么?(生答)好,同学们等不及了吧!请看录象。

10、美不美?请你们带着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再来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

11、下面用你喜欢的方式选两段你认为最好的课文背诵一下。

12、检查背诵。

13、同学们,黄山石奇特、有趣,黄山更美!其实,祖国大地上还有许多这么著名的风景区,课下同学们可以读读有关的课外书。另外,告诉大家,下一单元就有一篇介绍宝岛台湾风景秀丽迷人的日月潭的文章,课下同学们可以先睹为快!

好!这节课就学到这儿,下课!

第三课时

一、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

三、处理课后题。

四、出示一幅怪石图训练学生想象力,先说话,再写话。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奇特 仙桃石

猴子观海

有趣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 作业设计

一、根据课文组词

尤()其()区()巨()它()安()块()站()

二、填填记记

1、黄山的景色___________,尤其是那些_______,有趣极了。

2、黄山的奇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黄山奇石“天狗望月”是怎样子的? “狮子抢球”是怎样子的? “仙女弹琴”又是怎样子的?(仿照课文具体介绍的那三块奇石)

4、___________的黄山风景区 ______的山峰 ______的云海 ___________的雄鸡 ______地啼叫 ___________的岩石 教学反思:

3植物妈妈有办法 课前透视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教学中应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课文是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学生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一定词语积累。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2、识字写字。信息资料

1、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引入: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课件演示: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引导学生观看动画,整体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对话平台 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这只是初读,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读书所得就要加以表扬,不能要求过高。)

(尝试朗读,整体感知,交流收获,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体验读书的快乐。)识字

1、自己练读生字。引导学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方法,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相互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效果。)赏读

1、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3、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整体感知课文,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与体验。)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如、已、娃、纷、好。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在重视学生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挑苹果游戏:(将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写上编号)你选择第几号苹果,读出上 面的生字,再组词造句。诵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语气。引导学生评一评老师哪读得好,哪读得不好。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朗读比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模仿,要引导学生的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演读

1、教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2、学生自由练背。

3、课文表演。边背边加上动作。也可让学生进行想象发挥,进行小型课本剧表演。(以鼓励为主,参与为主。)

(加强学生的诵读练习,加深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发展语感,丰富学生的积累。)讨论

1、“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2、“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的体验和领悟,开阔视野,培养综合素养。)练习

1、出示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多方式读词。

2、扩展仿说词语。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快来与同学交流。(创设多样的练习方式,巩固所学,达到学用结合。)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把你课外搜集了解到展示出来吧!(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甲、洼、豆、识、经。学生认读。

2、自己练写,小组评议。

3、教师小结,指导重点。

4、学生再练写。

(写字是学生的重要技能,尝试之后,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增强写字效果。)伴教锦囊

种子传播的奥秘

种子的传播方式大致有四种:风传播、动物传播、弹射传播、水传播。

如:春天,柳絮四处飞扬。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板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

植物妈妈的 她会传播很多种子 蒲公英妈妈 降落伞 风

办法有 苍耳妈妈 铠甲 动物 很多很多 豌豆妈妈 豆荚 太阳

她还会?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

zhǔn bâi wá wa lǚ xínɡ wān dòu ɡuān chá

()()()()()

cū xīn cānɡ ěr jiànɡ luò sǎn shān wā

()()()()二.数一数再填空

旅 共()笔,第八笔是()降 共()笔,第七笔是()乘 共()笔,第八笔是()3.填空,再读一读

蒲公英妈妈给孩子准备了(),苍耳妈妈给孩子穿上()铠甲,豌豆妈妈让豆荚晒在()底下,豆荚炸开,孩子就()离开妈妈。教学反思:

4、古诗两首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

(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

(一)。

(活泼多样的复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细读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质量。)诵读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学生认读,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观察、交流能帮助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将积累的成果展示出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他人也是个促进。)伴教锦囊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阅读在线

描写秋景诗两首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寇凖)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板书设计:

山 行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作业设计

一、按课文组词

于()首()枝()枫()记()刘()

二、填填记记

1、默写古诗

赠刘景文 山 行 苏 轼 杜 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词填空:橘子 橙子 荷花 荷叶 菊花 花枝

秋末时节,虽然______凋谢,______枯萎; ______开败,只剩下那傲寒斗霜的______。但是,这时节却正是______金黄和______青绿的时候。

3、深秋时节,虽已百花凋零,然而______却比二月花更红,更好看!

三、品味探究

1、“擎雨盖”指的是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橙黄菊绿时”是什么时候?________(秋末)

3、这两首古诗,都是赞美______季节的。读了这两首古诗,你会沉醉于深秋的______景色之中。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认字,写字,积累词句;以秋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3、学习自主策划秋游活动。

4、乐于学习,乐于展示。课前准备:

1、引时学生收集一些风景区的图片、资料。

2、秋游计划表。

一、我的发现

这一项安排了两组汉字,每组的前一个字都是学过的熟字,后一个字都是要学习的生字,而后一个字都是前一个字表示读音的部分。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辨一辨,从中发现规律——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在“我会读”中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巩固,记住生字。在“我会写”中引导学生写出带有“木、月、艹、宀”偏旁的字,从中加以巩固和运用识字方法。过程建议: 我会认

1、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2、辩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3、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4、书中的学习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5、出示“我会认”中生字,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翘舌音“支”,后鼻韵“龙”。

6、扩词练习。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扩词。

7、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交朋友交通支招一支笔九龙坡龙头巨龙龙舟 要求请求凡人凡是平凡利用利益有利 我会写: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回忆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头代表的意思。

3、书中的学习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草、花、蓝、苗、苹、苦、荷 宝盖头:宝、它、安、完、家、定

二、日积月累

这部分是由“我会读”和“读读背背”组成。“我会读”是本组教材中所学生字的复现,帮助学生加以巩固。“读读背背”是一首表现秋天丰收景象的儿歌,与“我会读”共同起到促进学生对语言积累的作用。过程建议

我会读:

1、学生分小组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后全班进行读词训练。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交流词语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记住词语的好方法,全班交流,互相促进。读读背背:

1、教师示范读。

2、轻声读儿歌,不认识的字,看看音节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品读,比一比谁读得有味道。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

2、拓展

将收集的秋天的儿歌读给同学听或自己写一写儿歌展示给同学。(朗读时需注意:轻声:庄稼高粱葡萄一声:黄澄澄红彤彤)

三、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进行秋游的前期准备,主要是讨论去哪,要做些什么,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做事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想说的热情,能说清自己的计划和理由,并能用商量的口吻与别人交流。在交际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交际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路线的资料。组织过程:

1、创设情境、走进秋天。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秋天的美丽景色。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秋妈妈已来到了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美景,带来丰收,带来乐趣。我们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去秋游那有多好呀!可不去什么地方,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2、小组汇报,组内讨论。

引导学生出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的路线资料,结合资料向小组的伙伴说说自己的打算,其他人要进行评价。

小组讨论谁的计划好,达成共识,进行补充完善本组的秋游计划。

3、全班交流,统一计划。

各组陈述本组的计划和理由,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用商量的语气进行讨论,集中大家的意见,确定秋天计划。

4、讨论具体事宜。

引导学生讨论秋天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秋游的分工。

5、总结评议,提出建议。

教师总结秋天的计划研究情况,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是在本组教学开始就引导学生平时进行动手、动脑,创作关于秋天的作品,积累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的内容是学生自制的书签、贺卡、图画、诗歌等都是有关秋天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可让学生尽情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我眼中的秋天”活动:布置一个展示角或课上展出并交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我表现的意识。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我的发现

郊——交(立交桥)球——求(要求)枝——支(一支歌)帆——凡(平凡)笼——龙(龙灯)梨——利(顺利)熟字去偏旁,成为新字。

我会写:植橘橙_______ 脖胳膊 _______ 苍菊著_______ 字宜察 _______ 我会读:娃娃 胳膊 光盘 名片 旅游团

山峰 巨石 枫树 菊花 风景区

翠鸟 甲鱼 高粱 橘子 降落伞 勤劳 观察 认识 尤其 奇形怪状 教学反思: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二次备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二次备课

第三单元 心中的秋天

一、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

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 它季节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1、会认20个字,会写34个字。正确读写两篇精读课文中30组词语,积 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2、积累好词佳句。

四、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 2课时 风 筝 2课时 秋天的雨 2课时 听听,秋的声音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1+习作2+其他1=4课时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单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当时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学情分析

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了解并不多,教师可适当介绍。诗作本身富有生活气息,学习时可让学生主动去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解“书”的意思。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检查预习】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多种形式读,进一步熟悉古诗】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要发散学生的思维)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根据课堂情况可让学生写一写)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培养多读多想的习惯】

四、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2)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

方法: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五、识字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促、深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作业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检查所学情况】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学法】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五、趣味活动

1、生字连词背诵。

方法: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

方法:(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

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六、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书写生字

七、作业: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推荐相关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风筝

一、教材分析

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欣赏五彩斑斓、千姿百态的风筝;放飞自己的风筝,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情。本课顺应学生的需求,通过让学生了解风筝的故事,并亲手制作一个风筝玩一玩,可以使学生明白在小小的风筝里还真大有学问,深刻体味到探究和成功的乐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学情分析

文章层次清晰,内容明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重点是在引导孩子们理解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b、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培养学生个性化理解感悟能力】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心情】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做风筝 憧憬 快活 放风筝 快活 找风筝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再次感情朗读,体会心情】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体会心情的变化】

2、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板书设计

找风筝 大惊失色 哭 垂头丧气

秋天的雨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上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发展得趋于成熟,但抽象思维却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学生对秋雨、秋天,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但对于文章中艺术化、抽象化的语言理解还不够深刻。

学习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文朗读录音磁带,《秋日私语》音乐录音带。

3.根据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绘制成各色秋景图,如枫叶图、菊花图等。

第一课时

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调动生活积累,引发对课文的学习热情】

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 【激发学生自己美读的兴趣】

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a、自由朗读: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d、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e、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2自然段。

a、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b、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c、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d、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e、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学生各抒己见,跃跃欲试】

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习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

2.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引述: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好吗?

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表象。【激起学生读文的兴趣】

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总结感受,拓展活动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

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a、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

b、然后集体交流。

3.引导学生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生字:梨、菠萝、粮、紧、杨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己创作诗歌。

教学难点:

创作诗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5.加动作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六、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

七、作业

自编一首诗。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发现,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和其他的字搭配可以组成新词,意思更加丰富。进行词语的积累,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2、积累与秋天有关的对子。

3、训练词语的搭配,进行词语积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先让学生感知字词,在读的基础上,引导从中可以发现什么。

2、交流发现。要不拘形式,学生不一定都能完整地把这个设计意图说出来,只要有可取之处就应给予肯定,老师要对学生的发言作评价,最后还要把要发现的内容明确完整小结出来,为后面的扩展作准备。

3、词语扩展。这里的扩展有两个方面,一是就课本里提供的几种颜色来进行扩展,看能不能说出更多的表示黄、红、绿、蓝颜色,且含有这个字的词。如,浅黄、黑红、深绿、靛蓝。一是除了这四种颜色外,还可以围绕其他颜色进行词语的扩展和积累。如“紫”、“黑”

二、日积月累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也可以说说读后感受到的画面(2)、鼓励学生自己编类似的对子。可以仿照课本中的样子写一写,如能押韵更好,但不可要求过高。(3)、互相交流自己编的对子,并评一评,看谁编得好。

2、我会填

“我会填”的目的是。短语前面的词是状语,要求补充动词。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词语搭配的多样性,每处不只一个正确答案。2.注意积累,填完以后再读一读,进行巩固。3.可以做些扩展,比如可以用竞赛的形式,在本组或本册学过的课文中或课外找类似的词语说一说,看谁说得多。匆匆地(离开)快活地(唱歌)悄悄地(说话)拼命地(工作)轻轻地(飘落)好奇地(盯着)甜甜地(笑了)认真地(思考)

三、趣味语文

1、指名让学生朗读,要读准字音。

2、然后自由读,同时展开想象,感受文中美好的景象。

3、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读出速度;再指导背诵。

2、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进行绕口令比赛。比赛可分组来进行。

3、从每组选一至两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

4、赛完以后做出评价。

5、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交流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这些事情可以是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们一起做的,也可以是自己做的,如摘果子、看红叶、放风筝、捉蛐蛐、收花生、挖泥鳅、赏菊花、秋游等活动。

2、要选那些自己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

3、讲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最好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小朋友们在这美丽的秋天里我们可以放风筝、摘果子、看红叶、捉蛐蛐、收花生、挖泥鳅、赏菊花、秋游等等,这些有趣的事会成为我们永久的回忆,老师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在地里摘花生的趣事,相信你们也在发生着一些趣事吧,在你的印象中记得最深、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呢?

二、互相交流

1、让学生整理一下想说的内容,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交流方式,安排相互交流。

2、可以同桌互相交流,可以自由组合交流,还可以男女生分组交流,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充分表达的机会。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听,一个同学讲完后,同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同学可以提问。

3、老师巡视,掌握各组的情况,适时给以引导。

4、推选代表,准备到班上交流。

班级交流时,老师应当根据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示一些要求,好让后续的交流更加高效。

如有可能,还可以选大家感兴趣的或普遍性强的几件事,再一次展开交流,让更多的人来说相对集中的几件事,把事情说得更清楚,让秋天的快乐表达得更充分。

5、在班级交流以后,老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评价,小结收获,指出不足。

第三课时:“秋天的画”习作

教学目标:

看图写一幅秋天的图画。这幅画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自己画的图画。所选的图画一定要和秋天有关,可以是秋大的景物,也可以是人在秋季里活动的场面。习作的要求:

1.写之前要先向同学介绍自己所选图画的内容; 2.写的时候要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3.写好后和同桌交流,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4.展示和欣赏。教学流程:

一、展示画面,介绍画面内容

1、注意引导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画面的内容说清楚。

2、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打开思路。

二、写画面。

注意提醒学生把内容写清楚,把句子写通顺。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三、互相交流修改

完成习作后,引导学生同桌进行交流。可以采用一人读,一人听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同桌细心听,另外自己在读的时候也会觉察到写得不好的地方。交流时,互相提意见,之后根据所提的意见各自进行修改。

四、展示、评价。

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评论。学生观看后,各自说说自己所喜欢的图画和习作。

下载五年级语文第2单元备课二次备课(共10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语文第2单元备课二次备课(共10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次根式单元备课(推荐)

    第一章 二次根式 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在学习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以及实数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二次根式是最基本、最常用......

    五年级课时备课五

    小学五年级语文遨游汉字王国 有趣的汉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今后进行综合性专题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

    第一二周二次备课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2.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 3.......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 董家镇中心小学 贾韦 《第三组》教学计划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是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组织教材,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这......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备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中国古典文化之旅 教材分析: 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王舍人中心小学 高云霞 单元备:第一组 教学内容:走进西部 教材分析:本单元选取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备课

    教学 第一单元备课 一、单元概述 单元概述:第一单元主要由5篇讲读课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暖流》《只拣儿童多处行》《早》《古诗两首》)和习作一、练习一组成。本单元的......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备课 一、单元概述 单元概述:第一单元主要由5篇讲读课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暖流》《只拣儿童多处行》《早》《古诗两首》)和习作一、练习一组成。本单元的主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