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妇女乳腺知识普查
大鳌镇妇女乳腺知识普查及其危险因素思考
谢彩欢
谭文立
冼康明
摘要:目的,普查大鳌镇妇女乳腺疾病的现状,分析乳腺疾病的高危因素、高危人群,做好乳癌的二级预防工作。方法,采用乳腺临床触诊检查、红外线乳透检查、乳腺彩超、乳腺X线检查和肿块活检等方法,对大鳌镇政府在职职工、农村妇女、教师、合资企业的2595各妇女进行乳腺疾病普查,对受检者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普查出各种乳腺疾病1220例,各种乳腺疾病中,乳腺增生的患病率居首位。年龄、母乳喂养时间、初产年龄、饮食以脂肪含量高等是乳腺增生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疾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开展乳腺疾病普查对预防乳腺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乳腺疾病 普查 危险因素 防治
英文摘要
近年来,乳腺疾病成为困扰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乳腺ca更是严重的威胁着女性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1)。据统计在我国城市的发病率约为26%左右。其平均恶变率约在万分之二左右,但随着年龄的上升其恶变率也逐步上升。尤其是40岁以上女性,应提前进行预防以降低损害后果。国家“两癌”项目免费为35-59岁的农村妇女进行乳腺ca普查。现将我镇2010年元月至2013年元月对2595各20-68岁妇女进行乳腺疾病普查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元月至2013年元月大鳌镇农村妇女,镇府工作人员,学校老师,合资企业及私人企业共2595各妇女,年龄20-68岁,平均34.5岁,已婚妇女2510各,未婚85各。
二、普查方法
由从事妇女病普查工作多年的妇幼保健医师、外科乳腺医师、超声诊断医师和病理医师,常规体格检查,按常规方法检查双侧乳房及腋下淋巴结,结合病史,进行红外线乳腺扫描,高频乳腺B超,乳腺X线钼靶,穿刺病理活检等方法协助诊断。
三、问卷调查方法
根据国内外调查方法,自制问卷调查表格,由专门经过培训的妇幼医师作为调查员,在普查时完成调查问卷,其内容大概包括个人一般情况,结婚生育史,哺乳史,家族中肿瘤史,劳动、工作、家庭现状,饮食嗜好,体重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并统一收回,进行资料整理分析。
结果
一、普查与患病情况
普查我镇2595各妇女患乳腺疾病者1220例,患病率达47.01%,其中乳腺增生1154例,占94.54%,居患病率的首位,其次为乳腺囊肿30例占2.45%,乳腺纤维瘤18例,占1.47%,乳腺ca3例,其他乳腺疾病15例,包括副乳、双乳溢液、乳腺炎等。
二、乳腺疾病与多危因素
普查妇女发现母乳喂养时间长,患乳腺增生的危险性降低。初产年龄越大,乳腺疾病的患病率越高,女性年龄40岁以上发生乳腺增生危险性显著高于30岁以下女性人群,荤食为主是乳腺疾病一个危险因素,本次普查中发现,大鳌镇毗邻沿海,饮食以贝壳、海鲜类为主,脂肪含量高,再次印证了高脂饮食与乳腺疾病的关系密切。从事职业因素,外资企业、政府工作人员,老师患病率高于农村妇女,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社会竞争,给职业女性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心理冲击等等导致内分泌失调(2),使乳腺疾病患病
率增加。本文结果提示,发生乳腺疾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讨论
乳腺增生作为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乳腺增生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一般于月经前疼痛加剧,停经后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3)。据调查我国约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且发病人群以30岁-50岁的女性为主,因此也被称为妇女的“现代病”(4)。对每一位乳腺增生病变都应警惕与乳腺癌并存的可能(5)。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各种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乳腺癌已占妇女疾病死亡的第一位,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威胁妇女生命。
在这次普查中发现,初产年龄与乳腺增生具有显著地相关性,是引起乳腺增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初产年龄越大,乳腺增生的趋势越大,这可能与体内雌激素分泌水平有关,生于雌激素水平受年龄影响,在20-30岁之间分泌较为稳定且相对较高,而妊娠过于的激素平衡可以使乳腺细胞成熟分化,细胞周期延长,有利于DNA损伤修复。尽管我国提倡晚婚晚育,但是初产年龄不应超过30岁,以减少乳腺疾病发生的危险。
本文分析发现哺乳时间延长,患乳腺增生的危险降低。此次普查发现,母乳喂养小于3个月发生乳腺增生的危险低于非母乳喂养,但无统计学意义,哺乳对乳腺是一种生理调节,可推迟排卵和月经的来潮,对乳腺有保护作用(6)。未哺乳者乳汁在乳腺管内积聚贮留,堵塞乳腺管,容易致使乳腺疾病的发生。因此,大力提倡和鼓励母乳喂养,既有利于婴儿本身健康发育,对女性乳腺的生理调节也具有积极保护作用。
本次普查中足发现,40岁以上妇女发生乳腺增生的危险性显著高于30岁以下的女性人群。提示女性乳腺增生防治年龄段应放在40岁以下,3例乳腺癌患者年龄分布在42-58岁,符合相关文献的发病年龄高峰,这可能与该年龄段激素水平变化较大有关系(7)。因此坚持科学的乳房保健,乳腺自我和定期体格检查是十分重要的。
饮食与乳腺增生关系,本次普查中发现,荤食为主是乳腺增生的一个影响因素,大鳌镇毗邻沿海,人们饮食习惯以海鲜、贝壳类为主,脂肪含量丰富,有学者提出荤食及海鲜类食物脂肪较高,容易导致催乳激素增加,通过丘脑-垂体轴使雌激素分泌增加,而素食中的各种蔬菜含有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可抑制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反应,防止乳腺靶细胞过度增生。另外,荤食为主的女性一般肥胖,体内蓄积较多脂肪细胞,而脂肪细胞能够分泌雌激素,同时,肥胖使得脂肪来源的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增加,使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引起乳腺增生的危险性增加。
文献报道教师和机关人员乳腺疾病发病率较高,文化程度越高,乳腺增生症患病率越高。本次普查中发现政府机关人员,教师,外企职员患乳腺疾病发生率高于农村女性,与文献报道相符,职业的差别与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一般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结婚较迟,初产年龄较大,而从事职业的承受精神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心理负担增大,长期紧张超负荷工作压力,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导致乳腺增生发病率上升。
综上所诉,对于乳腺疾病这一现代女性难以彻底回避的综合征,应注意日常生活中预防措施,主要包括自我心理放松,健康合理的饮食指导,自行检查和定期体格检查等方式,一般年龄在30岁以上的女性应每6个月行一次常规乳腺体查,若发现有肿块、疼痛等症状必须及时去专科检查,如发现乳腺增生持续时间较长且增生结节明显,年龄又处在40岁以上的癌症高发期或有乳腺癌家族史,则应尽早进行活体组织切片检查,以确定增生的程度,从而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力争最佳治疗时机,降低恶变率,改善和提高农村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
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卫生院 邮编
5291444 邮箱
shoumm1980@163.com
参考资料
1.杨兴华,刘芬,鞠丽荣
北京市低收入群体妇女乳腺疾病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1):4471.2.李洪英
深圳市南山区妇女乳腺疾病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性科学,2008,17(6):46-48.3.赵科,刘艳
乳腺增生病相关因素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1.13(7):515.4.朱晓梅
浅谈乳腺增生[J],中外医疗,2009,28(5),160.5.吴在德,吴肇汉
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7.6.曾颖,何文山,王唯等
75490例妇女乳腺疾病筛查及流行病学因素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1):1465-1467.7.黄成风,张静萍,刘铭
荆州市沙市区2100例妇女乳腺普查结果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2):D2-D3.
第二篇:妇女两癌普查通知
喜讯
各位妇女同志们:
为了提高我县广大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保障妇女生活质量,根据2015年自治区卫生厅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我院于2015年06月01日至06月30日对**镇所有育龄妇女进行 “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检查项目有妇科检查、液基细胞防癌检查(TCT)、乳腺视诊、触诊、乳腺B超。希望广大育龄妇女携带 身份证或户口本、新农合卡 踊跃前往参加检查。如以上检查有异常,可带农合卡、医保卡刷卡检查相关项目:如白带常规检查、子宫附件B超、电子阴道镜、组织病理检查、乳腺X线检查等。
检查地点:**医院门诊二楼。联系电话:0771-******
**县**院
2015年5月29日
第三篇:普查知识温故而知新
人人都是国的宝,普查一个不能少
--普查知识温故
1、什么是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通过人口普查,可以查清我国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等基本情况,还可以查清人口的社会特征、家庭特征、教育特征、经济特征、居住状况以及普查标准时点前一年人口的出生死亡状况等。
2、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
世界各国都把掌握准确的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情况,作为科学治国和宏观决策的基础。
准确的人口普查数据是制定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的基础,也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依据,最终使每个参与普查的人受益。
3、我国进行过几次全国人口普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成功进行过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有关规定,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经***批准,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4、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什么时候?
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 1日零时。也就是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反映的是 2020年 11月 1日零时的人口状况。
5、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对象都是谁?
普查对象是指被普查登记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什么样的人将被普查登记。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对象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2)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
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根据这一规定,只要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国境内的自然人,无论是大陆(内地)居民、港澳台居民还是外籍人员,原则上都属于人口普查对象;在中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包括驻外使领馆人员、出国留学人员、外派劳务人员等,也属于人口普查对象。
已经在境外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属于人口普查对象;因出差、旅游等在中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也不属于人口普查对象。
6、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登记哪些内容?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
不同种类的普查表,普查项目有所不同。
(1)普查短表由全部住户(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填报,内容包括住户及居住人口的基本状况;
(2)普查长表在全部住户(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中抽取10%的户填报,内容包括所有普查短表项目和人口的经济活动、婚姻生育和住房等情况;
(3)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普查表由在境内居住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填报,内容包括人口基本状况以及来内地(大陆)或来华目的、居住时间、身份或国籍、就业情况等;
(4)死亡人口调查表由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有死亡人口的户填报,内容包括死亡人口的基本信息。
7、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采取什么方式?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普查数据采集原则上采用电子化方式。
主要采取两种方式:
一是普查员使用电子采集设备(PAD 或智能手机)入户登记普查对象信息并联网实时上报;二是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进行自主填报。
8、如何保护人口普查对象的合法权利?
为了充分保护每个普查对象的合法权利,取得普查对象对人口普查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在保护人口普查对象权利方面作了严格规定。
(1)普查员对在人口普查中所知悉的普查对象及家庭情况,不得扩散;对普查对象提供的资料,要严格依法予以保密。
(2)普查所得到的单个普查对象数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也不能用于普查以外的目的。
(3)对任何泄露或者向他人提供单个普查对象资料的行为,普查机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人口普查机构与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签订保密承诺书,要求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9、如何配合人口普查登记工作?
人口普查的摸底和登记两个阶段普查员需要入户。摸底从10 月11日开始,10月31日结束,这个阶段普查员要走街入巷、逐门逐户进行实地勘察,摸清每个区域住房的数量和具体位置,也要进入住户家中,进行普查告知,询问登记方式,了解户内人口的大致情况。
登记从11 月1日开始,持续到12月10日结束。普查员要进入住户家中,逐人逐项登记普查信息,这期间还将随机抽取10%的住户填报普查长表,获取更为详细的人口结构信息。
10、对入户人员身份存疑怎么办?
可以查询核实其信息。
据要求,在登记期间,社区居(村)委会将在明显的位置公示本区域普查人员的信息,普查人员在入户时将身着印有人口普查标志的服装,佩戴统一的普查人员证件。
11、为什么有时候会多次入户?
需要见到所有居住成员。
由于一些住户人口较多,往往一次登门时无法见到全部居住成员,因此只能多次入户。
12、为何你家填报信息与别人家不一样?
10%的住户填报普查长表
第四篇:乳腺外科知识总结
乳腺外科
一、本章基本概念:
①Cooper韧带:乳腺腺叶间有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称Cooper韧带.②酒窝征:当乳腺癌侵及Cooper韧带时,纤维组织增生,韧带缩短,牵引皮肤向内凹陷,称为酒窝征,是乳腺癌早期常有的一个体征。
③炎性乳腺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rcinoma):炎性乳腺癌并不多见,特点是发展迅速、预后差。局部皮肤可呈炎症样表现,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展到乳房大部分皮肤,皮肤发红、水肿、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
④乳头湿疹样乳腺癌(Paget's carcinoma of the breast):少见,恶性程度低,发展慢。乳头有痰痒、烧灼感,以后出现乳头和乳晕的皮肤变粗糙、糜烂如湿疹样,进而形成溃疡,有时覆盖黄褐色鳞屑样痴皮。部分病例于乳晕区可们及肿块。较晚发生腋淋巴结转移。
⑤橘皮样变: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毛囊处与皮下组织紧密连接,皮肤水肿时毛囊处形成许多点状小孔,使皮肤呈“桔皮样”改变。⑥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炎性细胞中以浆细胞为主。临床上60%呈急性炎症表现,肿块大时皮肤可呈桔皮样改变。40%病人开始即为慢性炎症,表现为乳晕旁肿块,边界不清,可有皮肤粘连和乳头凹陷。
⑦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实际上肿瘤向远处转移总是有一个淋巴结首先受到癌细胞的转移,称之为前哨淋巴结。乳腺癌时该淋巴结已有转移表明腋淋巴结也有转移,在该淋巴结阴性时,那么其他淋巴结又转移的可能性小于3%。前哨淋巴结活检时证明该淋巴结有转移时则进一步做腋淋巴结清扫,如该淋巴结无转移则可不必施行淋巴结清扫术。⑧隐性乳腺癌:隐性乳腺癌是指乳房内未扪及肿块,而已有腋淋巴结转移或其他部位远处转移的乳腺癌。原发癌病灶常很小,往往位于乳腺外上方及尾部,临床不易察觉。腋淋巴结病理检查、激素受体测定、乳腺摄片有助于明确诊断。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指接受乳腺癌引流的第一枚淋巴结,可采用示踪剂显示后切除活检。根据前哨淋巴结的病理结果预测腋淋巴结是否有肿瘤转移,对腋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病人可不作腋淋巴结清扫。
⑩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在家族性乳腺癌发生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突变基因可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给子代,目前研究最多的是BRCA1和BRCA2基因。BRCA1和BRCA2是与家族性乳腺癌发病密切相关的两个基因,研究认为,两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家族性、早发性、双侧性乳腺癌的发生。
11.乳腺癌根治术(radical mastectomy)手术应包括整个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的整块切除。
12.乳腺癌扩大根治术(extensive radical mastectomy)即在上述清除腋下、腋中、腋下三组淋巴结的基础上,同时切除胸廓内动、静脉及其周围的淋巴结(即胸骨旁淋巴结)。
13.全乳房切除术(total mastectomy)手术范围必须切除整个乳腺,包括腋尾部及胸大肌筋膜。该术式适宜于原位癌、微小癌及年迈体弱不宜作根治术者。
14.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lumpectomy and axillary dissection)手术包括完整切除肿块及腋淋巴结清扫。适合于临床I期、II期的乳腺癌患者,且乳房有适当体积,术后能保持外观效果者。原发灶切除范围应包括肿瘤、肿瘤周围1-2 cm的组织及胸大肌筋膜。确保标本的边缘无肿瘤细胞浸润。术后必须辅以放疗、化疗等
二、基本知识点(略)
三、主要简答及问答 隐性乳腺癌的诊治
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和适应证 乳腺癌化疗方案的选择和适应证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5.保乳手术的适应证
第一章:乳腺的临床解剖(了解)【乳腺的基本解剖】
成年妇女乳房位于胸大肌浅面,约在第2和第6肋骨水平之间,内侧近胸骨缘,外侧达腋前线。腺体有向腋窝角状突出称为乳腺尾部。除乳晕周围外,整个乳腺周围有一层脂肪组织包绕,乳腺及周围组织又位于浅筋膜内,浅筋膜分成前后两叶将其包裹,浅筋膜前层与皮肤紧密相连,深层则大部附于胸肌筋膜的浅面,在乳腺基底与胸肌筋膜间有一潜在间隙。乳房腺体具有15-20个腺叶,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在腺叶间垂直行走的纤维束.称cooper韧带或称为乳房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s of breast。对乳房起支持和固定作用。当乳腺癌侵及此韧带时,纤维组织增生,韧带缩短,牵引皮肤向内凹陷,称为酒窝征,是乳腺癌早期常有的一个体征。【乳腺外科的局部和邻近解剖】
1.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 muscle:为全身最大的扁肌,位于背的下半部及胸的后外侧,以腱膜起自6个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的棘突、骶正中嵴及髂嵴后部等处,肌束向外上方集中,以扁腱止于肱骨小结节嵴。作用是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主要受胸背神经支配。
2.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 muscle:为一宽大的扁肌,位于胸廓侧壁,以数个肌齿起自上八个或九个肋骨,肌束斜向后上内,经肩胛骨的前方,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和下角。主要作用是拉肩胛骨向前。当此肌瘫痪,肩胛骨下角离开胸廓而突出于皮下时称为翼状肩。此时不能完全上举臂或作向前推的动作。前锯肌主要受胸长神经支配。
3.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覆盖于胸廓前壁的大部,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等处,各部肌束集合向外,以扁腱止于肱骨大结节嵴,作用是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4.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起自第3-5肋软骨,止于肩胛骨的喙突。作用是拉肩胛骨向前下方。
5.胸大肌前面的深筋膜与乳腺体后面的包膜之间为乳腺后间隙,内有一层疏松的结缔组织,但无大血管存在,有利于隆胸术时将假体(如硅胶等)植入,使乳房隆起。有时也可将假体植入胸大肌后面的深筋膜与胸小肌之间的胸大肌后间隙。6.乳房的动脉供应:
①乳房内侧部的动脉来自胸廓内动脉穿经第3-6肋间隙的穿支。
②乳房外侧部的动脉有以下来源:胸肩峰动脉穿胸小肌、胸大肌的分支,分布于乳腺深部;第3-7肋间后动脉的外侧皮支,分布到乳房外侧。供应乳房的动脉皆来自上方和两侧,切开乳房时应尽可能低于乳头做切口。乳房内外侧的动脉分支,在乳房内形成3-4层吻合,在乳头周围形成动脉环,这种血管分布方式有利于哺乳期血液循环的通畅。
胸廓内动脉internal thoracic artery:为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分支,沿胸骨外侧缘下行。
7.乳房浅静脉大部分向内侧汇集至胸骨两侧,穿过胸壁注入本侧胸廓内静脉,少部分浅静脉与对侧浅静脉吻合,或向上方汇入颈前静脉。乳房深部静脉与同名动脉动脉伴行,分别回流至胸廓内静脉、腋静脉、肋间后静脉。乳房的静脉经肋间后静脉与椎外侧静脉丛形成吻合,由于椎外侧静脉丛的静脉压较低,又无瓣膜,一旦乳腺癌细胞侵入肋间后静脉,就有可能经椎外侧静脉丛扩散到椎骨及附近组织。
胸廓内静脉internal thoracic veins:通常每侧为两条,在第三肋间隙汇合后,右侧注入右头臂静脉与上腔静脉交角处,左侧汇入左头臂静脉。
8.乳房的淋巴网非常丰富。腺体内各小叶间有着稠密微纫的淋巴网。除乳头、乳晕和腺体中部的小部分淋巴管汇集形成乳晕下淋巴丛外,极大部分的腺体内淋巴管部汇集到胸大肌筋膜,形成深筋膜淋巴丛。
乳腺癌主要经淋巴途径扩散转移。乳房的淋巴输出有四个途径:
①腋窝途径:约75%的乳腺淋巴回流沿胸大肌外缘流向腋淋巴结,(亦可分为胸小肌外缘以下为下群,胸小肌后方外中群,胸小肌内侧缘以上为上群),继而达锁骨下淋巴结,这是其主要的途径。在这外侧的途径上有20-30个淋巴结存在。再从锁骨下淋巴结流向锁骨上淋巴结。但亦有少量淋巴(多来自乳房上部)流向胸大、小肌间淋巴结(Rotter淋巴结).直接到达锁骨下淋巴结。
②内乳途径:约25%淋巴(多来自乳房中央区和内侧)沿肋间隙流向胸骨旁淋巴结(内乳淋巴结,内乳淋巴结分布在第1-6肋间隙乳内动静脉周围,以第1-3肋间隙多见).继而直接或经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静脉。
③乳房深部淋巴网还沿腹直肌鞘和镰状韧带通向横膈和肝脏
④乳房皮肤淋巴网可沿皮下淋巴管到对侧乳房、腋窝及两侧腹股沟淋巴结。第二章: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少数为链球菌感染所致。多见于产后哺乳的初产妇。【病因】
①乳汁淤积;②细菌入侵:乳头有破损或皲裂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沿管蔓延到腺叶或小叶间的脂肪、纤维组织引起蜂窝织炎,是急性乳腺炎的主要感染途径;致病菌直接侵入乳管,上行到腺小叶。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常引起深部脓肿,而链球菌感染往往引起弥漫性蜂窝织炎。【诊断依据】
1.病史:产后哺乳的初产妇。
2.临床表现:①症状:病人感乳房疼痛,可有寒战、高热、脉快。②体征:患侧乳房体积增大,局部变硬,乳房局部红肿发热;有压痛及搏动性疼痛,如短期内局部变软,说明已有脓肿形成,需要切开引流;常有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③辅助检查:WBC明显增高 【治疗原则】基本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①早期乳腺炎时患侧乳腺停止哺乳,同时用吸乳器吸出乳汁,用乳罩托起乳房,局部用热敷或鱼石脂油膏外敷。②全身应用抗生素:早期成蜂窝织炎表现而脓肿未形成时应用抗菌药治疗。抗生素治疗应持续5-7天。未停止哺乳者以青霉素或头孢类为首选,病人对青霉素过敏时选用红霉素(应用青霉素、头孢类,红霉素比较安全)。
炎症早期注射含有100万u青霉素的等渗盐水10-20ml于炎症灶四周,每6小时一次能促使炎症灶消退。
③治疗后病情无改善则应反复穿刺以证明脓肿是否形成,脓肿形成后主要治疗措施是脓肿切开引流。应作放射状切口,避免乳管损伤引起乳瘘,在乳晕下脓肿应沿乳晕边缘做弧形切口。深部脓肿或乳房后脓肿也可沿乳房下缘做弧形切口,在乳腺后间隙与胸肌筋膜间分离,直达脓腔,此种切口便于引流,不易损伤乳管。脓腔较大时可在脓腔最低部位另作切口做对口引流。脓腔引流用乳胶片效果最好。
④一般健侧不停止哺乳,患侧用吸乳器排空乳汁,局部热敷。若感染较严重或并发乳瘘应停止哺乳。退奶可选用苯甲酸雌二醇4mg im Bid 2-3天(肝功能正常时使用),当肝功能异常时,可选用生麦芽100g 水煎服。溴隐亭 1.25mg PO q12h 服7-14天或乙烯雌酚1mg Q8h 共2-3天(用于退乳两者择一)
注意:新生儿脐带脱落后,乳房稍肿大质较硬,并有少量略呈黄色的乳样液体自乳头流出,一般不需处理,切忌强行挤出乳汁。【预防】
①哺乳前期及哺乳期保持双侧乳头清洁,如有乳头内缩者,应将乳头轻轻挤出后清洗干净。在哺乳前后可用3%硼酸水洗净乳头。②定时哺乳,每次哺乳后将乳汁吸净。③如有乳头破损或皲裂应暂停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待伤口愈合后再行哺乳。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切排术)【手术指征】
①乳头或乳腺组织的急性炎症已形成脓肿并出现波动感。②乳房的深部脓肿,经超声证实或穿刺抽出脓液.③乳房血肿或结核继发混合感染 第三章:乳腺结核breast tuberculosis 【病因】大多数继发于肺结核或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血源性播散。或由邻近结核病灶经淋巴管逆行播散或直接蔓延而来。【诊断】早期乳腺结核的诊断比较困难,常需经活检明确;形成瘘管或窦道后诊断并不困难。【治疗】①全身抗结核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②如病灶较局限可切除病灶,一般应避免切除乳房。如果病灶较大时才可做全乳房切除术。第四章:乳腺囊性增生病breast cystic hyperplasia 本病也称慢性囊性乳腺病,简称乳腺病(mastopathy)本病的特点为乳腺组成成分的增生,在结构、数量及组织形态上表现出异常,故称为乳腺囊性增生病或乳腺结构不良症。
【病因】本病常见于30-50岁妇女,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本病系内分泌障碍性增生病。①体内女性激素代谢障碍,雌孕激素比例失调,孕酮分泌减少,雌激素分泌量相对增多,是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复旧不全②部分乳腺组织实质成分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量异常。【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①多见中年妇女;②症状:一侧或两侧乳房胀痛,可累及到肩部、上肢或胸背部,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往往在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③体征:一侧或双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肿块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质韧而不硬,增厚区与周围乳腺分界不明显。腋淋巴结不肿大,病灶位于乳房外上方较多。少数病人有乳头溢液(棕色、浆液性或血性)。④本病与乳腺癌可同时存在。单纯性的囊性增生病很少恶变,如果伴有上皮的不典型增生,特别是重度者,则恶变的可能性较大,属于癌前期病变。【治疗原则】
①绝大部分可用非手术治疗:乳房疼痛较剧烈时可用乳罩托起乳房。对症治疗可用中药调理。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如诊断明确,症状轻微的患者可无需特殊治疗,密切观察即可,内分泌治疗不宜常规使用,仅在疼痛较重而影响工作和生活时才考虑应用。
②对于局限性乳腺囊性增生病应在月经后一周至10天内复查。疑有恶变者手术治疗,局部区段切除并行病检,如发现上皮细胞显著增生成异型化则以乳房单纯切除术为妥,如发现恶变应按乳腺癌处理。第五章:乳管扩张症
其基本病变是导管扩张,常合并有乳管炎,常见30-50岁妇女 诊断要点①症状乳头溢液多为浆液性或水性溢出液,也可为浓性或血性溢出液,少数患者可合并肿块,多位于乳晕深部或乳晕周围②体征溢出液和肿块③辅助检查,乳管镜,乳腺导管造影术 治疗:
1.一般治疗,症状轻微或乳头溢出液较少的患者无需特殊治疗,密切观察 2药物治疗,主要针对乳管扩张症合并乳管炎的患者可于溢出液乳管内注药消炎治疗(庆大霉素8万U 地塞米松10mg 乳管内注射,可与多次重复注入)
3手术治疗(1反复治疗无明显好转者(2乳头溢液合并有乳晕处肿块者(3血性溢液者 第六章: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ular mastitis 由于乳晕下导管阻塞,引起导管扩张,管壁上皮萎缩,管内积聚的类脂质及上皮细胞碎屑腐蚀管壁后,在管壁周围的脂肪组织内可见有片状的浆细胞浸润。浆细胞性乳腺炎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还有不同的命名,如乳腺导管扩张症、粉刺性乳腺炎、化学性乳腺炎。本病常见于绝经前后,病程较长,可反复发作。早期可有一侧或双侧乳头浆液性排液,有时在乳头及乳晕下形成边界不清的小结节。病变发展时局部可出现红肿、痛等症状,并在乳晕周围及乳腺实质内出现肿块,亦可出现皮肤粘连、乳头回缩、局部水肿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征象,易误诊为乳腺癌。有时逐步软化形成脓肿,穿破后形成久不愈合的瘘管。在乳头排液时可以做手术切除扩张的导管。局部炎症明显时可以应用抗生素治疗,避免切开引流。脓肿形成后常自行穿破形成瘘管,可经久不愈。此时应作手术治疗,切除瘘管及周围组织。第七章:男子乳房发育症 病因:
1多发生在青春期,与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有关 2肝功能障碍(肝硬化或肝炎),由于自睾丸肾上腺皮质产生的雌激素在肝内的失活过程发生障碍,雌激素的量相对的增多,因而引起乳房发育。
3继发于炎症外伤后睾丸萎缩,睾丸恶性肿瘤,肾上腺皮质肿瘤。4长期用安体舒通,异烟肼,洋地黄等,尤其在前列腺癌的老年病人长期应用雌激素治疗后,也常见有乳房肥大。第八章:乳腺肿瘤
第一节:乳房纤维腺瘤fibroadenoma 【病因】小叶内纤维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升高。纤维腺瘤发生于卵巢功能期,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纤维腺瘤直径超过7cm为巨纤维腺瘤giant fibroadenoma。纤维腺瘤很少发生恶变。但巨纤维腺瘤可恶变成分叶状肿瘤。纤维腺瘤虽为良性肿瘤,但还应手术切除,并进行病检。
【诊断】①临床表现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的肿块,75%为单发,除肿块外无明显自觉症状,肿块增大缓慢,质韧(似硬橡皮球的弹性感),表面光滑易于推动,触之无压痛。肿块大小不受月经周期影响。高发年龄20-25岁;②辅助检查;③注意40岁以后妇女不要轻易诊断为纤维腺瘤,必需排出恶性可能;④纤维腺瘤癌变可能性很小,但有肉瘤变的可能,唯一有效地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治疗原则】手术切除。应将肿瘤连同包膜整块切除以周围包裹少量正常乳腺组织为宜,肿块必须常规做病理检查。(若切开包膜后肿瘤脱壳而出则不必切除包膜。否则连包膜一起切除)。肿瘤切除后一般不主张缝合乳腺组织,因为缝合所形成的包块日后很难与肿瘤鉴别。注意肿瘤较小而应用局麻注射后常使肿瘤不易扪及,因此最好在肋间神经阻滞下手术。在妊娠前或妊娠后发现的纤维腺瘤一般都应手术切除。第二节:乳管内乳头状瘤
①乳管内乳头状瘤多见于经产妇。②75%病例发生在大乳管近乳头的壶腹部,瘤体很小,带蒂而有绒毛,且有很多壁薄的血管,故易出血。发生于中小乳管的乳头状瘤常位于乳房周围区域。③临床特点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因乳头溢液污染内衣而引起注意。
治疗:以手术为主,对单发的乳管内乳头状瘤应切除病变的乳管系统。对年龄较大、乳管上皮增生活跃或间变者,可行单纯乳房切除术。乳管内乳头状瘤一般属良性,恶变率为6%-8%。尤其对起源于小乳管的乳头状瘤应警惕其恶变的可能。第三节:乳房肉瘤(breast sarcoma)乳房肉瘤(breast sarcoma)是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包括中胚叶结缔组织来源的间质肉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和淋巴肉瘤等。另外还有一种不同于一般肉瘤的肿瘤,是以良性上皮成分和富于细胞的间质成分组成,因其个体标本上常出现裂隙而称作分叶状肿瘤,可分为良性及恶性。良性者称为分叶状纤维腺瘤(phylloides fibroadenoma);恶性者称作叶状囊肉瘤(cystosarcoma phylloides),其上皮成分可表现为良胜增生,而间质成分则有明显核分裂及异形性。腋淋巴结转移很少见,而以肺、纵隔和骨转移为主。
治疗以单纯乳房切除即可,但如有胸肌筋膜侵犯时,也应一并切除。放疗或化疗的效果尚难评价。
第四节:乳腺癌综述(考试重点章节)
1.乳房的淋巴网甚为丰富,其淋巴液输出有四个途径:①乳房大部分淋巴液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流至腋窝淋巴结,再流向锁骨下淋巴结。部分乳房上部淋巴液可流向胸大、小肌间淋巴结,直接到达锁骨下淋巴结。通过锁骨下淋巴结后,淋巴液继续流向锁骨上淋巴结。②部分乳房内侧的淋巴液通过肋间淋巴管流向胸骨旁淋巴结(在第1, 2, 3肋间比较恒定存在,沿胸廓内血管分布)。③两侧乳房间皮下有交通淋巴管,一侧乳房的淋巴液可流向另一侧。④乳房深部淋巴网可沿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通向肝。
2.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尽管绝大多数乳腺癌的病因尚未明确,但该病的许多危险因素已被确认。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女性性别、年龄增大、家族中有年轻时患乳腺癌的情况、月经初潮早、绝经晚、生育第一胎的年龄过大、长期的激素替代治疗、既往接受过胸壁放疗、良性增生性乳腺疾病和诸如BRCA1/2等基因的突变。不过,除了性别和年龄增大以外,其余危险因素只与少数乳腺癌有关。
乳腺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如雌激素、孕激素及泌乳素等,其中雌酮及雌二醇对乳腺癌的发病有直接关系。
乳腺的增生异常限于小叶和导管上皮。小叶或导管上皮的增生性病变包括多种形式,包括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癌。大约85%-90%的浸润性癌起源于导管。浸润性导管癌中包括几类不常见的乳腺癌类型,例如胶样或粘液癌、腺样囊性癌和小管癌,这些癌症具有较好的自然病程。3.【乳腺癌的分期】(重点内容,掌握)
临床分期:现多数采用国际抗癌协会建议的T(原发癌瘤)、N(区域淋巴结)、M(远处转移)分期法。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没有原发肿瘤证据;
Tis:原位癌(非浸润性癌及未查到肿块的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① Tis(DCIS);导管原位癌 ② Tis(LCIS);小叶原位癌
③ Tis(Paget's): 乳头Paget's病,不伴有肿块。(注:伴有肿块的Paget's病按肿瘤大小分类。)
T1肿瘤长径≤2cm;T2肿瘤长径大于2小于等于5;T3肿瘤长径大于5cm; T4不计大小,但侵及皮肤或胸壁(肋骨、肋间肌、前锯肌),炎性乳癌亦属之。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例如曾经切除)。
N0:同侧腋窝无肿大淋巴结。N1: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尚可推动。
N2: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彼此融合,或与周围组织粘连。(NCCN2010指南中“或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但临床上发现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
N2b:仅临床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 N3:有同侧胸骨旁淋巴结转移,有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①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②或有临床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③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NCCN2010)
N3a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N3b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 N3c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临床上发现”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淋巴结闪烁扫描除外)、临床体检或肉眼可见的病理异常。
Mx远处转移无法评估;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根据以上情况进行组合,可把乳腺癌分为以下各期: 0期:Tis N0 M0;
I期:T1 N0 M0;肿瘤最大直径≤2cm Tlmic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1 cm(注意直径大小是一考点)Tla肿瘤最大直径>0.1 cm,但≤0.5 cm Tlb肿瘤最大直径>0.5 cm,但≤1 cm Tlc肿瘤最大直径>l cm,但≤2 cm II期:T0-1N1M0,T2N0-1M0,T3N0M0,(注意II期中淋巴结转移局限在N0-N1;T0-T3)IIA期:T0N1M0;T1N1M0;T2N0MO;IIB期;T2N1M0;T3N0M0.Ⅲ期: T0-2N2M0,T3N1-2M0,T4任何N M0,任何T N3 M0;ⅢA期:T0N2M0;T1N2M0;T2N2MO;T3N1,2M0;ⅢB期:T4 N0 M0;T4N1M0;T4N2M0;IIIC期:任何T N3M0;(新版分期的变化)IV期:包括M1的任何TN 以上分期以临床检查为依据,实际并不精确,还应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校正。同时注意乳头Paget病乳房内扪及肿瘤者按肿瘤大小分类;胸壁侵犯是指肋骨、肋间肌、前锯肌,不包括胸肌的侵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002年UICC分期时将其列为N3。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参考NCCN指南2010中国版)
外科学第七版教材中N3:定义为“有同侧胸骨旁淋巴结转移,有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而NCCN2010存在三种情况。(考试中常考点为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为N3期。)【乳腺癌病理学分期】(了解内容)病理学分期(pN)a 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例如过去已切除,或未进行病理学检查)
pN0 无组织学上区域淋巴结转移,没对孤立肿瘤细胞(isolated tumor cell , ITC)行进一步检查
pN1
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通过前哨淋巴结切除发现内乳淋巴结微小转移,但临床上未发现(即影像学检查(淋巴结闪烁扫描除外)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pN2
4-9个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pN3
≥10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同时有1个或更多腋窝淋巴结阳性;或多于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同时临床上未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镜下有微小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病理分型】
1.非浸润性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①导管内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未突破管壁基底膜;②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内,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③乳头Paget病:乳头或乳晕区表皮内散在或成巢的癌细胞(不伴浸润性的乳头湿疹样乳腺癌)2.早期浸润癌: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
①导管癌早期浸润(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②小叶癌早期浸润(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
3.浸润性特殊癌:①乳头状癌;②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③小管癌(高分化腺癌);④腺样囊性癌;⑤黏液腺癌;⑥大汗腺癌⑦鳞状细胞癌⑧乳头湿疹样癌。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分化低,预后差,且是乳腺癌中的最常见类型占80%)①浸润性小叶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易发生双侧癌。
②浸润性导管癌:导管癌明显向实质浸润,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
③硬癌:癌细胞排列成细条索,很少形成腺样结构,纤维间质成分占2/3以上,致密。④单纯癌:介于硬癌与髓样癌之间,癌实质与纤维间质的比例接近。⑤髓样癌:⑥腺癌 5.其他罕见癌
【组织病理学分级(G)】
所有浸润性乳腺癌(髓样癌除外)都应分级,推荐使用Nottingham联合组织学分级(Nottingham Combined Histology Grade,Scarff-Bloom-Richardson分级系统的Elston-Ellis修正版)。肿瘤的分级由形态学特点决定(包括腺管形成的程度、细胞核的多形性以及核分裂计数)。每项评分从1分(良好)至3分(差),然后将3类分数相加,评出3个等级:3-5分为l级,6-7分为2级,8-9分为3级。
组织学分级(推荐使用Nottingham联合组织学分级)Gx
不能判断分化程度
G1
综合评分为低分数(预后好)G2
综合评分为中度分数(预后良)G3
综合评分为高分数(预后不良)【转移途径】
1.局部扩散:沿导管和筋膜间隙蔓延继而侵及皮肤和cooper韧带。
2.淋巴转移:其主要途径有:①癌细胞沿胸大肌外缘淋巴管侵入同侧腋窝淋巴结,然后侵入锁骨下淋巴结以至锁骨上淋巴结进而经胸导管(左侧)或右淋巴导管侵入静脉血流而像远处转移。②癌细胞向内侧淋巴管,沿着乳内血管的肋间穿支引流到胸骨旁淋巴结,继而达锁骨上淋巴结(此转移途径的原发灶多在乳房内侧和中央区;③经交通淋巴管转移到对侧。3.血行转移。可以早期发生,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是肺、骨、肝。【乳腺癌钼靶片】2010年协和外科考察了乳腺癌毛刺征的病理基础 目前一般认为乳房钥靶摄片是乳腺癌最有效的检出方法。
乳腺钼靶X线检查包括毛刺征、分叶、透亮环、边缘模糊、钙化、异常血管征、大导管征等影像学特点。毛刺征是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重要指征之一。据文献报道毛刺征伴有钙化是乳腺癌的重要X线征象。毛刺征的病理基础:①癌组织浸润形成毛刺,镜下观察毛刺由癌组织向外扩散形成,毛刺的根部主要以癌细胞为主;②周围导管浸润形成毛刺,镜下观察与病变相邻的导管内可见癌细胞,受累导管增粗。在钼靶片上呈大导管征象;③淋巴管浸润形成毛刺:镜下见病灶周围淋巴管扩张,淋巴管内见淋巴细胞及癌细胞,在钼靶片上呈细小且较多的毛刺征象。钙化也为乳腺癌的重要特征,有时是乳腺癌的唯一征象。镜下观察乳腺癌钙化多发生在乳腺导管内,因而为细小或分支状钙化。良性病变的钙化多发生在间质内,故钙化较大且呈点片状。钙化的形成对早期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形成毛刺的原因是由于癌周的间质反应,癌瘤直接向外浸润扩展,或是癌周小梁结构向肿瘤方向牵拉等所致。它与恶性程度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议,毛刺征象意味着乳腺癌的侵袭力强,一般预后不佳。但也有学者认为,钼靶X线表现中有毛刺的乳腺癌易见于组织学级别较低者,侵袭性更低。
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①纤维腺瘤:常见于青年妇女。40岁以后的妇女不要轻易诊断为纤维腺瘤,必须排除恶性肿瘤。
②乳腺囊性增生病:多见于中年妇女,特点是乳房胀痛,肿块可呈周期性,与月经周期有关。③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炎性细胞中以浆细胞为主。临床上60%呈急性炎症表现,肿块大时皮肤可呈桔皮样改变。40%病人开始即为慢性炎症,表现为乳晕旁肿块,边界不清,可有皮肤粘连和乳头凹陷。急性期应予抗炎治疗,炎症消退后若肿块仍存在,则需手术切除,作包括周围部分正常乳腺组织的肿块切除术。④乳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所致乳腺组织的慢性炎症。乳腺癌的治疗:(乳腺专科医生应该在临床实践中掌握的基本知识,考试重点内容)
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对局部病灶进行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或两者联合,以及对全身性疾病进行细胞毒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或联合应用以上手段。
影响乳腺癌治疗方法选择的因素:①肿瘤组织学特征、②原发肿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③腋窝淋巴结状况、④肿瘤激素受体水平;⑤HER-2状态、⑥有无可检测到的转移病灶、⑦合并症情况、⑧患者的年龄以及绝经状态。⑨男性也会患乳腺癌,男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如未同时抑制睾丸类固醇激素的合成,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是无效的;⑩患者的意愿也是治疗决策中的主要决定因素。从临床治疗角度乳腺癌可分为:
①单纯的非浸润性癌,包括小叶原位癌(LCIS)和导管原位癌(DCIS)(0期); ②可手术的局部浸润性癌,伴或不伴相应的非浸润性癌(临床I期、II期和部分IIIA期肿瘤); ③无法手术的局部浸润性癌,伴或不伴相应的非浸润性癌(临床IIIB期、IIIC期和部分IIIA期肿瘤);
④转移或复发性乳腺癌(IV期)。单纯非浸润性癌(0期)
LCIS和DCIS两种类型可能都很难与非典型增生或早期浸润性癌相鉴别。因而,建议对所有病例进行病理学检查。应进行双侧乳腺钼靶X线摄片以鉴别是否存在多发原发肿瘤并评估非浸润性病灶的范围。小叶原位癌(LCIS):
对于诊断为LCIS的患者,推荐的治疗选择是随访观察,因为这类患者出现浸润性癌的风险很低(15年内约为21%)。由其发展为的浸润性癌组织学特点良好,在适当监测下很少出现死于继发浸润性癌的情况。在特殊情况下,如BRCA1/2突变、或有明确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可考虑双侧全乳切除联合或不联合乳房重建术。专家组一致认为,对没有其他危险因素的LCIS患者,考虑行旨在降低风险的全乳切除术也是治疗选择之一,但对大多数这类患者并不建议如此。LCIS诊断后,双侧乳腺发生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相等。如果考虑将全乳切除术作为降低风险的策略,那么需要切除双侧乳腺以使风险降到最低。患有LCIS的妇女无论接受随访观察还是双侧全乳切除治疗,其预后都非常好。对于选择随访观察的LCIS患者,绝经前妇女可考虑选用他莫昔芬、绝经后妇女可考虑选用他莫昔芬/雷洛昔芬以降低发生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
对LCIS患者的随访包括每6-12个月1次的体格检查,持续5年,然后每年1次。对接受临床观察的患者建议每年接受1次乳腺钼靶X线摄片。导管原位癌(DCIS):
对于DCIS以及经乳腺钼靶X线摄片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体检或活检发现有广泛病变证据(即病灶涉及≥2个象限)的患者,应接受全乳切除,但不需要淋巴结清扫。对于绝大多数病灶局限、初次切除或再次切除时获得切缘阴性的患者,保乳手术或全乳切除都是恰当的治疗选择。不推荐单纯DCIS患者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因为DCIS累及腋窝淋巴结的情况非常罕见。对DCIS患者的初始治疗选择及其共识等级:①肿块切除+放疗(1类);②全乳切除术±乳房重建(2A类);
对于初次治疗为保乳手术加放疗的DCIS患者,如出现复发常需要行全乳切除术。全乳切除术后的局部复发DCIS患者则需行广泛的局部切除并考虑胸壁放疗。I 期、IIA 期、IIB 期或IIIA(仅T3N1M0)的浸润性乳腺癌:
磁共振(MRI)对考虑进行保乳手术的女性属于可选检查。乳腺MRI的局限性在于假阳性率高。因此,乳腺MRI检查一般考虑用于乳腺钼靶X线摄片和超声检查无法充分评估疾病之时(如乳腺组织特别致密,腋窝淋巴结阳性但原发灶不明且怀疑源于乳腺,或需要评估胸壁的情况)。
如果乳腺肿瘤经FISH证实HER-2基因扩增或IHC评分为+++,则定义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①临床上0期、I期、II期及部分III期的乳腺癌②无其他内科禁忌证。对于I、II期乳腺癌病人可以考虑选则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
2.禁忌证:①乳房皮肤有广泛水肿,范围超过乳房面积的一半以上;②肿块与胸壁固定,③腋淋巴结显著肿大且与深部组织紧密粘连;④患者有上肢水肿或有明显的肩部胀痛;⑤乳房及周围皮肤有卫星结节;⑥锁骨上淋巴结有转移⑦炎性乳腺癌⑧已有远处转移,⑨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大手术者
【乳腺癌手术分类及适应证】
第五篇:妇女常见病普查结果分析(精)
妇女常见病普查结果分析
作者:骆桂英,李光会
作者单位: 1 617023 四川攀枝花,十九冶金建设公司职工医院妇幼保健站四川攀枝花,十九冶金建设公司职工医院妇产科
[摘要] 目的 为做好妇女工作,对妇女疾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并及时分析普查结果,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986例女职工进行常规乳房、妇科检查,宫颈刮片,B超及乳房红外线扫描检查。诊断标准及分类按全国统一标准。结果 整个公司女职工普查率达91.5%,患病率42.0%,以宫颈糜烂居首位,其次为乳腺疾病,其中乳腺增生占98.9%。结论 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年龄在31~50岁年龄段,处于此年龄段的女性除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有节制、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外,还应定期做乳房的自我检查及每年至少1次的妇科检查。
[关键词] 女职工;常见病;检查
妇女的健康状况不仅直接影响自身的生存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她们的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为做好本公司妇女保健工作,对常见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及时分析和研究妇检结果,为今后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多年来,我站一直坚持定期对公司女职工进行妇科普查,取得较好效果,现将2005年普查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公司在职、返聘女职工共986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0岁。30岁以下152例,31~40岁554例,41~50岁257例,51~60岁23例。
1.2 方法 妇科检查受检者填写妇科普查表,询问病史。嘱受检者排尿后取膀胱截石位做宫颈刮片,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并行双合诊,必要时行三合诊,盆腔包块行B超检查。
乳房外科检查受检者直立,观察乳房皮肤颜色,有无凹陷,橘皮征或溃疡,乳头有无血液渗出,乳房触诊,检查有无肿块,并检查腋窝及锁骨淋巴结有无肿大,再于暗室用红外线扫描仪检查。
结果
本次参加体检986例,普查率达91.5%,患病414例,患病率为42.0%,查出主要疾病10类,见表1。宫颈糜烂217例,居首位,其次是乳腺疾病90例,其中乳腺增生占乳腺疾病98.9%,见表2、3。普查结果表明,乳腺疾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1~50岁,而宫颈糜烂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见表2、3。子宫肌瘤、阴道炎与年龄的关系见表4、5。986例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结果与年龄的关系见表6。表1 妇女常见病患病情况表2 217例宫颈糜烂与年龄的关系表3 90例乳腺疾病与年龄的关系表4 48例子宫肌瘤与年龄的关系表5 19例阴道炎与年龄的关系 表6 986例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结果与 年龄的关系
讨论
3.1 妇科常见病的患病情况 本次普查表明,986例已婚妇女中常见病414例,患病率为42.0%,患病率最高的为宫颈糜烂(22.0%),其他依次为乳腺疾病(9.1%)、子宫肌瘤(4.8%)、阴道炎(2.8%)。公司妇科常见病的患病率较两年前(40.9%)有所上升,尤其是此次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发现巴氏Ⅲ级1例,经临床确诊为宫颈癌。希望公司下属二级单位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各级领导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
3.2 宫颈炎、阴道炎、宫颈刮片结果与年龄的关系 宫颈炎、阴道炎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病,慢性宫颈炎中又以宫颈糜烂最常见。从表
2、表
5、表6中可以看出此两种疾病在24~40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这与青年女性雌激素水平高,阴道分泌物多,以及年轻夫妇性生活频繁或不洁或人流等刮宫次数多有关。
3.3 子宫肌瘤与年龄的关系 本次体检查出子宫肌瘤患者48例,发病率为4.8%,以31~50岁年龄发病最高,这也与此年龄段女性雌激素水平有关。
3.4 乳腺疾病与年龄的关系 从表3可看出乳腺增生症的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98.9%,是31~50岁妇女的高发病。主要原因可能是生育少,哺乳期短,甚至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不给婴儿哺乳,从而使正常生理过程紊乱。其次因避孕失败或其他原因需要终止妊娠或用雌激素药物治疗内分泌疾病等,使丘脑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本次普查发现乳腺纤维瘤1例占乳腺疾病的1.1%。由于乳腺恶性肿瘤潜伏期长,缺乏全身和局部症状,极易错过早期诊断的时间,失去治疗良机[1,2]。因此教会妇女乳房自我检查的方法,并养成定期自检的习惯,这对早期发现乳癌和增加乳癌的成活率有积极的意义。
从本次体检结果可见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年龄在30~50岁,此阶段是女性生理、心理上的黄金时期,也是事业、家庭负担较重的时期,处于此期的女性除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有节制、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外,还要定期做乳房自我检查,珍惜每一次的健康普查,克服心理障碍,保持乐观情绪[3]。这些对于防止或早期发现妇女病,提高女性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石美鑫,熊汝成,李鸿儒.实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05-519.严仁英.妇女卫生保健学.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259-264.温晟姝.珠海市34686例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2,17(9):54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