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物理课堂中创新素养浅谈
中学物理课堂中创新素养浅谈 文/刘飞张建民
摘要:根据新课改理念,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国家对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中学物理教学对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现阶段下物理教学对老师能力的要求,并通过实例说明怎样实现创新素养教育和教师能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育;创新素养;教师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0-0023-02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把科学教育和创新素养教育融合起来,目的是培养出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不仅要“专”而且要“博”,“专”是精湛的专业技能,“博”是广阔的视野及开阔的思维,培养出的文理相通的创新型人才。今年国家出台了高考改革方案,高中学生将不在进行严格的文理科区分,而是在在以前的综合科目中进行选考。这一切说明我国现有的教育教学现状不能满足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才需求。爱因斯坦说:“单纯的专业知识灌输只能产生机器,而不能造就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才。”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吧的自然科学,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把物理科学规律教学和创新素质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熏陶,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和对国家有用的真正人才。
一、中学物理教学与创新素养教育融合途径
1.用物理学史在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介绍我国物理学史,了解我国古代物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步,使学生感觉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以及在物理科学研究中伟大成就,在世界文明发展长河中中华民族的贡献,学生会感觉到身为中华民族有自豪感、有自信,面对未来显示出的是坚强和无所畏惧。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规律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在人类的历史潮流中,经过不断发现和总结,反复验证,最终得到了公认的物理规律和概念,在此过程中科学家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所以在我们现阶段的教学中,物理概念和规律绝不是简单的文字表述和公式,每个概念和规律都有自己的“前世”和“今生”。要让学生知道一个概念和规律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和西方认识物理概念、规律的不同方式。在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加深理解。这样让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以及发现,而且通过了解西方对力认识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对比中西方不同文明的差异,以及人类对真理追求过程中永不停滞和勇敢斗争的勇气。《相互作用》一章的教学中,老师上课如果直接提出各种力的概念、单位、要素、计算方法等,这样虽然让学生知道或掌握了力的概念、要素等,但学生只是知道一些生僻的概念,并没有对力这个大家族有整体的把握,而且学生也感觉不到学物理的兴趣。如果在“力的概念”的教学中首先介绍我国对力的认识以及成就,列举我国的科学家对其贡献。中国古代力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静力学的应用,如斜面、轮轴、杠杆等简单机械以及重心和平衡知识的应用[1]。在《墨经》、《考工记》中对力有些精辟的论述如:《墨经》中有“力,重之谓,下举,重奋也”,这里把物体重力划归到力的范畴;《考工记》中有“力,刑之所以奋也”,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然后再把西方对力的认识介绍给学生,从亚里士多德论力的作用,到伽利略的理论,然后到牛顿理论。学《天体运动》这章是,给学生介绍我国古对天文学认识。
2.生活中的物理讲座对学生的物理创新素养的培育 从科学走向世界的回归,是当代社会与人类理性的普遍性趋势[2]。中学生由于年龄和智力发展限制,他们对一些新奇的实物很感兴趣,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现阶段中学生所学物理知识大多是比较陈旧的基础知识,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物理前沿概论或综述,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我身边,并不遥远。
学校组织教师开展“生活中的物理”讲座,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到物理是来源于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的能力。例如可以开展:在学习静电场一章时可以开展一次“从电学角度来解释避雷针”的讲座,天体运动这一章时,可以介绍一下宇宙以及现阶段人们认识宇宙的情况,开展“宇宙大爆炸理论和黑洞”讲座,以及我国对宇宙探索和航天科技成就,可以用多媒体来播放王亚平的太空授课视频。3.用生活常见材料和学生一起制作教具、实验器材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那么在教学中就离不开实验,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是所有的实验在学校实验室可以找到器材,此时对老师提出了要求,老师要从生活材料制作教具和实验器材。自制教具,作为一个过程是师生动手动脑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有助于提高师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一种器具,则成为教具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既能为直观教学提供条件又能开拓、更新和丰富教具,填补现行教学仪器的不足,推进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3]。
在高中物理楞次定律的教学中用铜丝、条形磁铁简易的制作实验让学生观察感应电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的阻碍作用,用一条铜丝做成一两匝的线圈,然后用细线吊在空中,当我们用条型磁铁穿过线圈时可以观察到线圈的运动情况而间接反映出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和原磁场的阻碍作用。本实现用的材料的很常见,但可以通过它把抽象难懂的楞次定理给学生呈现在眼前。
二、新课改理念下创新素养教育对物理老师的要求
在新课改理念的倡导下,能否顺利的展开教育教学改革,其中最大因素就是教师驾驭新课改的能力,在这一理念的倡导下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融入创新素养教育,相对传统教育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1.老师要求有从生活现象迁移到抽象物理情景的能力
在新课改理念下的老师不仅有扎实的物理学科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物理学史知识,而且要有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只有物理知识的老师讲课会感觉很“干瘪”,而优秀的物理课应该是有血有肉的,要求教师从生活中举出具体的实例来给学生呈现抽象的物理实例,是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掌握物理规律。
高中物理学习中力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在学生遇到一概念之后,只是从字面去理解,是很难理解透彻的。例如: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阻碍它滑动的力叫摩擦力。”当学生学习这个概念时根本不理解“阻碍”的意思,那么这时候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的去理解摩擦力,这是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感受一下摩擦力。老师可以让学生伸出自己的一只手,然后放在桌面上,用力压在桌面上,然后用力向前推,学生就会自己感觉到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在此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力往回拉自己的手,学生也会感觉到有个阻碍,这是学生对阻碍有了深刻体会,也知道了阻碍的这种力,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种阻碍的方向和运动的方向相反,从而很容易是学生理解了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摩擦力的方向是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就这个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用在摩擦力的物理教学中就会是学生很容易的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方向。2.教师要求要做教育教学研究
纵观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我们的绝大多数老师只沦落为教育研究的对象,而非参与教学研究的人[4]。中学一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本学科教育教学研究,使教师在实践中积累,在研究中进步。教育研究是老师教学反思的一部分,经过反思才能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使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螺旋式的上升,而不是简单的重复。
中学物理老师在一线和学生亲密接触,更容易发现我中学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教学中某一模块知识学生的难点和疑惑。这时老师可以进行教学研究来解决自己在教学实际中遇到的困难,例如老师教力学时发现学生对“力的动态分析”理解起来困难,老师可以就“力的动态中图像解决问题的妙用”为主题研究,怎样利用图像是学生解决这一类问题,以及这类问题有哪几种常见的模型。3.教师要有个人魅力和个性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任何一名教师都希望学生喜欢听自己讲的课,那么,如何使学生对教师所受课程产生兴趣呢?有的学生就可以喜欢老师某个方面而对这门课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我修养,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去影响学生[5]。学生对一个老师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个人魅力,一个有魅力的老师表现在各个方面,丰富的阅历和知识面、幽默流利的表达、精力充沛、意志坚强、声音洪亮而有磁性、严慈并济、平易近人、高尚的情操等等。学生由经历和自我认识的水平有限,老师就成为使学生心目中的完美者,这时老师角色不仅是一个教书匠,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成长树立一个榜样。
人格魅力是可以塑造的,例如老师爱打篮球和乒乓球,可以和学生一起打球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老师在开班级联欢会时可以唱歌、跳舞展现老师的多才多艺。老师学校诗歌比赛时可以朗诵诗歌彰显老师的文化素养。所以老师平时就要培养这方面的爱好和能力,来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魅力。
第二篇: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
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优化教学目标,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创新个性,把具体的教学任务细化到各个教学目标中去。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创新。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以大量小”的实验方法、测量微小量的“叠加法”“替代法”和“比较法”等。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从教育教学的全局来考虑,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须经过这样三个阶段:课堂创新教学环境的构建、学校创新教学环境的构建、开放的创新教学大环境的创设。因此,我们还必须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物理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物理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如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等,这类内容极易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并能转化成为他们创新活动的动力。物理教学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将一些关系密切的学科内容加以融会贯通,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合理安排课程,为学生创新才能的发挥留有余地;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等;要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等。
总之,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让我们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中学物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材料
中学物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材料
物理作为中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创新创造意识的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强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明确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多个层面的发展。对此,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视域之下,对中学物理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一、物理核心素养的构成
物理是自然科学下设的一门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计算为手段得出相应的客观科学理论[1]。其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即物理观念形成、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第一,物理观念形成。学生在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持有浓厚兴趣,根据自然界的现象明确其中所反映的概念、原理及规律,从而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
第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在明确相关概念、规律、原理的基础上,要探索出可以生成该物理结果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对所得出的结论加以论证,从而掌握相应的科学探究方法。第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要形成尊重事实、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将求知的思想观念深入落实在实际的学习中,对科研工作保持高度的热忱。
第四,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在物理知识点的学习之后,学生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客观情况合理应用所学习的物理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二、核心素养下的物理教学方法
(一)加强引导启发,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在中学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生成有针对性的物理课堂教学方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客观现象入手,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从而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目的,为学生接下来物理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2]。
例如,在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液体的压强》这一节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永恒》,在音乐的伴奏下为学生呈现泰坦尼克号、奥林匹克号、哈克号巡洋舰等船只在海上发生撞击的视频。通过视频的观看学生会在思想认知中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是何种力量使得船只发生撞击?在此基础之下,学生将会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液体的压强》学习之中,从而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
(二)应用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在中学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对物理教学方法加以创新,迎合当前“互联网+教育”的背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方案,构建“微课”物理课程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展示自我能力的充足空间,引导学生形成物理认知概念,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例如,在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摩擦力》这一届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微课自主创作,形成《生活中的摩擦力》这一微课,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并通过段视频的呈现学生可以更好的明确“摩擦力”的概念。在讲解之后,学生可以于课后就这一微课的视频内容进行重复观看,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注重实验探究,发展学生动手能力 在中学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注重对学生理论能力培养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与强化给予高度关注。以中学物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为蓝本,引导学生就教材中所提及的概念、原理、规律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中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3]。或者,学生可以就某一个物理知识点开展自主实验活动,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创新,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苏科版物理“摩擦起电”这一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摩擦起点的实际例子带入到课堂之上,引导学生形成“摩擦力”物理概念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借助事先带好的不同材料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即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物质的材料进行相互摩擦,观察其摩擦后所生成的现象。同时,学生之间可以就所带的材料进行交换,尝试不同的材料之间的摩擦,通过对比观察的方式得出具体的物理结论。这样的物理教学方式在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发展。
总结:综上所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即物理观念形成、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明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延伸学生思维深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把握当前“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发展机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锐意创新,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的开 分享:
第四篇:试论中学物理课堂中有效教学的实施
研究随记:物理课堂“六多六少”
——同江三中 韩丽玉
当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六多六少”问题。教师关注的认知目标多, 关注学生多方面发展少;关注知识点多, 关注知识结构少;教师占有课堂教学时间多, 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时间少;师生一问一答活动多, 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少;教师关注预设教案多, 关注课堂上动态生成少;教师关注学生知识掌握多, 关注学生探究发现少。怎样克服这些问题是当前课程改革所急需解决的难题。
纠正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六多六少”现象,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以下是本人结合对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和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基于学生发展的基础, 做好有效的课堂设计, 来克服“关注的认知目标多, 关注学生多方面发展少;关注知识点多, 关注知识结构少;教师关注学生知识掌握多, 关注学生探究发现少”
《标准》就物理课程课堂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的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中, 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师要重视帮助学生, 使他们在独立获取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获得成果,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享受成功的愉悦, 激发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
1.在新课程实施下的课堂引入设计, 重视三维目标的作用, 教师要以恰当的事例和语言十分巧妙地把学习者引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切人。教师课堂用语—般为征求性的、服务性的,而不是生硬的或命令性的。对问题的阐述也是研究性的, 一般并不直接给出问题的结果。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整体上从互相联系上掌握学科内容, 理解所教学科的现代结构。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根据这一结构, 理解和掌握每一章节的结构, 进而能根据学生的实际,为每一课的教案设计一个好的结构, 做到重点突出、联系紧密、前后呼应、条理分明。教学中注重学生前后知识的联系, 最后才能较系统地理解学科的完整结构, 这样更便于记忆、便于应用。总之, 物理课堂教学必须回归物理新课程内容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联系实际, 在生活中寻找与物理学相关的内容。由于社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 必然会有一些科技前沿知识、环境教育有关知识, 也会随机地闯进我们的课堂, 这又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不断补充与更新, 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开放。
二、在学生的发展上, 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思想, 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克服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有课堂教学时间多, 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时间少;师生一问一答活动多, 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少”
1.在课堂教学上, 我们要从“还”字上做起,现实要求做到还学生主动学习的“事件”“、空
间”“、工具”“、提问权”和“评议权”等“五还”。
2.在课堂教学组织上要多一点“民主”, 少一点“纪律”, 多一点“活跃”, 少一点“沉闷”, 只有大胆地“放”, 才能让每个学生去“练”, 只有大胆的“放”, 才能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可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三、实施个性化有效教学, 注重因材施教,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建立正确的学生观、新课程目标观、课堂评价观。克服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的认知目标多, 关注学生多方面发展少;教师关注预设教案多, 关注课堂上动态生成少”。
1.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学校教育和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不同, 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呈现出差异。教师关注预设教案执行多, 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 按统一的速度学习统一的内容, 用同样的标准来考察, 这似乎是不合现实的, 因为一样的施教, 对多少个不同的学习者, 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影响,学习者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基础、学习背景来建构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课堂上动态生成必然少, 这必然导致忽视学生的发展。
2.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 能独立思考, 敢于有根据的怀疑, 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好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主题教育思想为核心, 适应学生终生学习与发展要求的现代教学观。
当我们的教学目标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教学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教学目的由“完成教学任务”到“促进学生发展”,在课堂上能多给学生些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机会, 使他们更多的体验成功的喜悦时, 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 我们的课堂就能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第五篇: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课堂管理策略(推荐)
【摘 要】中学物理教师必须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对教学过程和物理的学科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加强课堂管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课堂管理策略;物理教学;方法
物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物理课堂应以是否落实系统的物理知识,是否培养学生物理修养为唯一目标。因此,教师只有在课堂上下工夫,精心谋划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管理策略。
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上好一堂物理课,首先是课堂管理,其次是教学方法。“三分教学,七分管理”,离开了管理或管理错位,都会降低教学效率。物理教学必须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付出的劳动和精力是很充分的,但教学的效果是低效或无效的;还有些教师是物理解题的高手,但所教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实在太差。然而我们也有很多教师课堂教学朴实无华,教学成绩却能名列前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是课堂教学效率问题与课堂管理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学管理能力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
约翰逊(johnson,美国)认为“课堂管理”是“建立和维持班级团体,以达成教育目标的过程”。古德(good,美国)将“课堂管理”定义为“处理或指导班级活动所特别涉及的问题,如纪律、民主方式、补充和参考资料的使用与保、教室的物理特色、一般班务处理及学生社会关系”。台湾学者李祖寿认为:“课堂管理是安排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以使学生能有效地利用其学习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与希望之下,从事其应有的及可能的学习。”我国大陆学者近年来对课堂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目标和课堂纪律两个方面,如“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是鼓励课堂学习的教师行为和活动”。
课堂纪律是所有教师共同头疼的问题,好的课堂纪律,教师和学生的心情都是愉悦的。教师乐教,学生爱学,能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较差的课堂纪律,教师和学生的心情是烦躁的。课堂纪律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保证。要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就要有好的课堂纪律。教师如何管理好课堂纪律呢?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创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作为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事半功倍。
二、教师要让学生树立“我们的课堂是属于每个人”的观念
让学生感受到违反课堂纪律行为不仅是对教师权威的挑战,更是对集体利益的侵犯,是对全班学生学习时间、学习利益的侵害。要知道青春期的学生最在意的不是教师,而是同伴对他的看法。
三、分层次提问
对尖子生提些疑难的问,开发他们的潜力,给他们展示才能的机会。同时对后进生和问题生,提些他们能解答的问题,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不给他们分散精力的空间,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课堂纪律就会变好,而且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应用多媒体教学,自制教具等工具,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活泼,富有吸引力。例如:学习“位移时间图像”,体会物理图像反映运动过程。在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一位老师在多媒体室讲授了“位移时间图像”一节,最有创意的是让学生站到讲台上示范一个走路过程,让其他同学把这个过程用图像表示出来。又让一个同学按照一幅位移时间图像所指示的,还原运动过程。这样的课堂连旁观者都兴致盎然,何况参与者――学生们呢!
最后特别要指出,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根据学科内容、要求和学科特点,结合 自身的性格和教学艺术,树立自己的管理特色,提高管理能力。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在管理自己的授课内容和方法上,要特别注意到物理的学科特点。
总之,课堂管理得当,组织有力,为学生创造和保持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将促使学生养成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