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人教版新课标
研究表明,3-12岁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小学正好处在学习习惯形成期,即使有不好的习惯也不要紧,仍然可以改正,这是因为小学生具有可塑性。“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叶圣陶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关于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我想从两方面阐述。
(一)从教师角度
从教师角度讲,教师首先要有一个意识,即“师生平等”,这是一个大前提。教师首先得尊重学生,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产生情感基础,教师才有机会使小学生拥有良好习惯。
关于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著名教育家楚图南认为要遵循四个原则,我深以为然:培养自信,先易后难;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鼓励成功,慎用奖惩;因材施教,善待特殊儿童。显然,这四个原则很容易理解。以下就是具体好习惯的培养。
1.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创造性”指的是学生面临问题,在思维方面的创造性。教师自身需要不断学习理论,开展创造性教学的研究,更新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练习,给学生做的练习要以变式练习为主,注重层次与难度。上课时注意创设情境,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质疑问难,提倡一题多解、一问多答;注重自身的一举一动,调节好课堂气氛,关注全体学生;学生的发现与精彩回答给予适时评价,以鼓励为主。
有些小学生喜欢追求标准答案,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答案是唯一的,显然课堂上的“一问多答”没有很好地落实到实处。深究一下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老师群体们那种追求学生个性、追求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还不到位,这样的话,培养小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事了。
2.认真听讲习惯的培养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上课前要求学生把这节课要用的东西放在规定的地方。上课时要求学生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认真听老师讲,认真听同学讲,能对同学的回答作出评价和补充。
3.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体现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从课前预习到上课,再到课后复习,学生的种种阅读实践教师都要进行指导,因为阅读实践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根本途径。在一系列的阅读实践中,教师要随时向学生提出要求,或读准字音,或读通句子,或读明意思,或读清要求,或读出感情,或读出体会;要告诉学生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提醒他们如何改正。
鼓励学生阅读优秀的书籍、杂志。在学生读之前,注意提醒学生要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圈划好习惯。读的过程中对于不认识的字词提醒学生查字典,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卡,写上读书时间、书名、作者,摘录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读完后要求学生写读后感,鼓励学生将阅读心得与老师、同学、家长交流,从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这种交流的要求也是对教师自身的一种提醒:博览群书,丰富自身知识。当然在这个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爱护书籍。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不放松每一个提出的要求,尤其在良好阅读习惯尚未形成之际。严格训练应当以正面诱导为主,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阅读习惯,要给予积极评价,这样还可以对其他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在良好阅读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能体会到三个字——“我能学”,从而有进一步的想法“我要学”。
4.正确写字姿势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的骨骼正处于骨化逐渐完成的过程,比较柔软,容易弯曲变形。如果不注重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学生会有歪头、斜肩、驼背的现象,时间长了就会造成脊柱侧弯和眼睛近视。因此,从低年级起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打”持久战”,随时提醒,及时纠正,这样有利于学生健康,也为写好字创造基本条件。
教师要把“提笔就是练字时”当做口头禅时刻要求学生。光说不练假把式,教师在平时上课时板书要认真,批改作业、特别是作文评语更要认真,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己做到了,再要求学生先把字写好,然后提高写字速度,学生才会听。
5.及时订正和认真写作业的好习惯的培养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给我们展示了人类遗忘的规律,前几个小时遗忘特别快,接下来遗忘较慢,而这两个好习惯正是为了巩固知识,防止遗忘。因此,作为教师,千万不可放过一条“漏网之鱼”。这里,梅岭小学的家校通就比较好,为防止学生遗忘,教师在学校提醒,通过家校通让家长再一次提醒、督促、指导。
当然这里的“认真”两字是非常必要的,既是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又是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这样新课程要求的独立性也就包含了进去。
6.坚持写日记、自主修改作文的好习惯的培养
坚持写日记、自主修改作文是一个表达思想,锻炼思维的过程,是一个认真阅读的过程,是一个隐含写好字的过程,更是一个体现学生自主与独立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还可以为学生找些榜样,或者是一些名人,或者是班级中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充分利用他们的易模仿性,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从家庭角度
小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场所是学校和家庭。那么在家中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呢? 1.创造氛围,注重言行 创造氛围就是创造一个爱学习、求上进的氛围,注重言行就是一个榜样示范作用。
小孩子嘛,模仿性强,家长如果在家懒懒散散、不学无术,那小孩子也就有样学样,不会有想学习的心思。小学生独立性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有一个依赖的过程,这段期间,哪怕家长在小孩学习时拿份报纸陪在他身边也是好的,最怕的就是不闻不问,更好的就是在一旁鼓励小孩再”试一试”,再“想一想”,尝试引导小孩,从而培养小孩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2.与学校密切配合
家长与学校配合,特别是与小孩各任课教师的配合,产生合力。
在学校里,老师会教授给学生较为合理的阅读习惯、写作业习惯等,那么家长就要清楚,在小孩学习时,让小孩在家里也保持和在学校里一样的习惯。
家长与各个任课教师多联系,了解学生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提供固定学习地点
无论家庭经济状况、住房状况如何,家长应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地点。学生在学校有一个固定的座位,那么当他看到或坐到他的座位上时都会想到学习。当他回到家后,看到自己的书桌就会产生条件反射,想到应该主动学习,这就是一个稳定的固定化了的学习方式,即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意家里物品摆放
家长要注意家里的物品井然有序,用完东西放回原处,这也是一个榜样作用,以培养小孩用完东西放回原处的好习惯。当小孩在学习时,他可以很顺利地拿到他想要的东西,从而保证了一个优良的学习情绪,促使他学习效率提升。
如果有可能的话,家里尽可能多订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报刊,最好家长自己也看,那么趁孩子闲暇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交流,这样能促使小孩形成勤于思考,乐于表达的好习惯,亦可防止“代沟”产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伴随人一生,在小学这个启蒙阶段,将它带给学生,他们离成功就不远了,获益终身。
第二篇:小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王来绪尹月田
我们经常说:“习惯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成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由此,可以看出好习惯的培养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何等的重要。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好习惯可以使学生树立信心增强自信,帮助他们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有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铸就成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还会使孩子们终生受益,帮助孩子们成就辉煌的人生。
一、语文学习中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我是小学一线的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近三十年了,我在认真教书的同时,也在致力于小学生语文阅读对于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研究和实验。坚持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和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在我进行的多个实验班的教学中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表现明显优于非实验班学生很多。我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时注重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使学生逐步喜欢上阅读。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在班级内经常举办朗读比赛、普通话演讲比赛、讲故
事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寿光市每年暑假和寒假举行“寿光市新华书店杯读书征文”活动,到现在已经举办了九届。每一次读书征文活动,教育局都是与新华书联合进行,新华书店开设专门的读书专柜,鼓励学生、家长到新华书店购书,让家长督促学生利用假期时间积极阅读,在阅读的基础上认真撰写读书心得体会,教育局和新华书店联合对优秀学生征文进行评选,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奖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在学生中形成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热潮。读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不仅喜欢上了读书,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的语文知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劲头高涨,语文课的学习显得轻松而又愉快,语文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这显然有益于我们的读书活动的开展。
二、语文学习中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听讲习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在众多语文学习的好习惯中认真听讲习惯无疑显得尤为重要。以前我们简单的把听讲作为对学生上课的基本要求,但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单纯的认真听讲已经远远不够,听讲如果不融入兴趣、思维、感情等主动性因素,即使认真到一字不落的程度,也只是被动听课,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还会出现“左耳听右耳冒”的现象,使听讲成为一种形式。
美国语文教学研究会主张用一个更大的社会概念“倾听”来代替简单的“听课”一词。会长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语文教师首先教给学生的学习技巧应该是课堂“倾听”,即“如何听讲”。我们提倡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不仅要做到认真听课,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真正会听课。我们要求的“倾听”首先是建立在认真听的基础之上,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这样的听讲不仅
完成了识记,还通过学生的思维达到创新的目的,使听讲由死变活。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它还包含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这才是我们真正希望的“听讲”。
在课堂上要养成专注听话的习惯,也就是我们倡导的“倾听”。要使学生抱着积极主动的态度,边听边记边思考。首先教师要把课堂设计好,不光要有完美的教学设计,教师还要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素养也是不可缺少的,让学生真正喜欢你的课,让学生的情绪融入课堂;其次,教师要不断的制造悬念,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向更深层次迈进,这样学生“倾听”的习惯才会逐步得以形成,并持续发展。
三、语文学习中良好交流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新课标在阐述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时是这样描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语文是重要的是交际工具,使学生利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也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语文学习作为知识储备,而交流则是一种技能,培养学生善于交流的能力就是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进行社会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1、充分利用课堂为学生交流打造良好的平台。在语文课堂上我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如:我们采用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课堂上的问题放在学习小组内,让小组内学生展开充分的探索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小组内学生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既便于问题的解决,又锻炼了学生交流的能力;课堂上针对某一问题,我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展示给大家,有时我还会把它变成一种答辩的形式,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也不失为锻炼学生交流能力的好方法。
2、让学生产生交流的欲望。每周我会拿出一节活动课,让学生举行讲故事比赛、普通话比赛、主题演讲比赛,有时我会让学生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书或者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庭,介绍自己听到的新闻轶事,介绍“我的星期天”;我还规定学生每天回家都要与自己的家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进行有目的的一段对话,并把自己的对话介绍给大家听。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交流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使班级学生形成一种人人想说,人人善说,人人会说的局面。
3、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交流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及社会重大活动,一是鼓励学生积极使用礼貌用语,见到老师、长辈要主动问好,主动和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一些想法、做法,主动和长辈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等;二是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为孩子交流能力的提高创造机会和条件。如:家庭、朋友聚会,生日聚会等,让孩子展示自己;三是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动笔的好习惯
观察是一种高层面的“看”,是一种包含了思维、辨析、甄别的“看”。观察对于一个人而言亦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能力,既然是能力就得从小培养。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苏霍姆林斯基“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史迈尔告诫人们“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巴浦洛夫要求人们要“观察,观察,再观察”。由此可见,观察对于人的一生是何等的重要。观察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交流和写作的源泉。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要从观察开始,因此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的兴趣是首要的。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还要让学生逐步掌握观察的方法。比如:带学生去春游,教师带领学生漫无目的的转悠一圈,回到学校让学生汇报,学生可能感觉茫然,无从说起。如果在出发前教师告诉学生出游的目的,让学生注意观察的重点,要求回校后每个同学把自己观察到的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汇报,其结果就会截然不同。因此,让学生有的放矢的去观察,学生才能从观察中真正受益。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在让学生进行观察前,要使学生做好充分观察的准备,老师或者父母要让孩子从自己熟悉的喜欢的事物开始观察,让学生对观察充满欲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观察上循序渐进,使学生保持持续观察的兴趣。
观察是作文的基础,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素质。在学生的观察习惯逐步养成后,要把观察和习作良好的结合起来。在语文学习中只观察不练笔或者练笔不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都不可取。比如:前边我们说的带领学生春游,出发前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回校后让学生把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还要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写作。观察应做到无处不有无时不有,要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在班级中经常开展日记展评,把学生的优秀日记编成小册子,供全班学生欣赏,在班级学生中形成写日记的浓厚氛围,如此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
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福克兰林说:“人类一生的工作,精巧还是粗劣,都由他每个习惯所养成。”可见好习惯对于一个人是何等重要。小学生正是养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引导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倾听、主动阅读、善于交流、认真观察和积极练笔的好习惯,使学生热爱语文,乐于交流,喜欢写作,特别是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助学生走向成功。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指导策略
培养阅读习惯
搭建张扬个性的舞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指导策略
一、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目标和意义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和说话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还要求小学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00万字以上。因此,加强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课内阅读更重要。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指导策略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与能力就尤为重要,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
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指导策略 激发兴趣 教给方法 丰富活动
张扬个性 评优促读
体验成功
(一)培养兴趣
教给方法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不断提高学
生的自学能力和读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操作方法:
1.培养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教学内容通过“故事点拨法”“情境感受法”“谈感受激趣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抓住小学生心理,及时发现并树立有阅读收获的学生为榜样,进一步激发阅读积极性, 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教给方法: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还得教给科学的阅读方法。教师要上好各类课外阅读指导课,并指导好学生读书前做到二选,即“选健康书籍”“选阅读方法”;三明确:即“明确阅读的目的”“明确阅读的步骤”“明确阅读重点”;四做到:即“读思结合”“摘录批注”“个性见解”“读练结合”。
(二)丰富活动
张扬个性
教学目标:丰富读书活动,用各种读书活动的效果评价,张显个性化阅读成果,鼓励阅读体验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并达到“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写”的目的,收到“阅读”、“思考”、“表达”交叉应用的效果。
操作方法:此环节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部分,教师应进一步发挥好指导、帮扶作用。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阅读氛围,如创建班级图书角,开辟宣传园地,并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读书笔记交流”“美文推介”“编辑手抄报”“师生、家长共读”“读书卡评比”“读书会”“同步比较阅读”“速读竞赛”“知识竞赛”等,低年级还可开展“绘本创编”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交流课外阅读个性化成果的舞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营造阅读氛围,提高课外阅读效率,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三)评优促读
体验成功
教学目标:以课外读书活动为载体,定期开展评优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确保课外阅读收到实效。
操作方法:教师可依据本班实际,建立一套完整的课外阅读评价方案,定期开展课外阅读星级评定。评价主要兼顾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只要达到相应的目标,就及时定级或升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定期推荐 “读书之星”、“ 读书优秀个人”、“读书优秀小组”等人选,以评促读,重在激励,让学生喜爱读,从而养成阅读习惯。
第四篇: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培养目标
1、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要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使学生做到: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2、教会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让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独立思考,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的过程中,掌握思考的方法。学生只有体味到思考的乐趣后,才会用心的去思考。
3、教会学生阅读,养成自学的习惯。
指导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自学的习惯。
4、教会学生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要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布置家庭作业要少而精,对学生解题训练要求要高。
培养措施
1、身教重于言教
习惯的培养更多的要靠潜教育。父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更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和行为楷模。父母要学会利用模仿的心理机制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父母良好的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地接受。教师: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注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教给方法,反复练习
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的养成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动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多多实践。
3、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还召开主题系列班会活动。
总之,学习习惯和学习的能力,只能在教学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加快教改步伐,选择最能发挥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重要的是学会了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广西桂平市南木镇和社小学 赖杰燕
(电话:***邮编:537226)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农村小学的老师,我深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以下是我对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下认识。
一、兴趣、训练促习惯养成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所以抓学生不良习惯的转化、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来说,都是一个艰苦甚至是痛苦的过程。我的做法是:反复训练、严格把关、激发兴趣、养成习惯,在对学生进行排队出操训练时,我要求学生集合站队做到“静、快、齐”,听到口令,老师数三下,“声落、动止、队形成”。慢了,解散重做,做好了表扬,反复训练,直到达到要求,形成习惯为止。
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并持之以恒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将要求转化为学生可具体操作的行为方式和程序,这对低年级儿童和初始训练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例如,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可设计成下面这样四方面的要求:①看——全神贯注地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②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③想——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和同学的回答,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④做——认真动手操作实践和进行练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三、情感带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至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低年级的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作为班主任要创设更多教育机会,使学生在入情入理的教育中体验到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为此,我每天都会利用好晨会课时间,及时把班中出现的情况和发生的事情,和孩子们一起分析,引导他们学会辨别好坏。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对做了错事的学生提出要求,寄予希望,使孩子们体会到,老师是爱他们的。何振明是我们班的皮大王,一开学我就让他做领读的小老师,带领大家早
读。站在讲台上的他站得规规矩矩,领读的声音非常的响亮,做好了同学的榜样。但好景不长,不久他的坏习惯就暴露出来了,上课插嘴,做小动作。我就跟他谈心,了解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他说:“老师,我知道这样做不对,我想改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就耐心地教育他说:“老师知道一个人的坏习惯是不可能一下子改掉的,可是不能以这个作为挡箭牌,老师建议你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每天要改掉一点,自己督促自己,老师也随时提醒帮助你,好吗?”他听了非常开心,一下课就写了个纸条给我,表示了自己的决心,就这样,他每天都会来问我今天表现得好不好?如果我说好,他就会一蹦老高,如果我说你表现得还不够,他就会悄悄地做一些好事,现在他上课总是积极发言,课余还主动去督促帮助班里的后进生呢!,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
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