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卢旺达饭店--人性与制度的双重拷问》

时间:2019-05-15 10:5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评《卢旺达饭店--人性与制度的双重拷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评《卢旺达饭店--人性与制度的双重拷问》》。

第一篇:影评《卢旺达饭店--人性与制度的双重拷问》

卢旺达饭店--人性与制度的双重拷问

冯和山

摘要:让人性从创伤中复苏,让社会在悲剧中强大,靠的不是冠冕堂皇的为死难者祈福,而是铭记尊重,以史为鉴,摘除人性和制度的双重毒瘤。

宗教和种族问题一直是世界恐怖主义者兴风作浪的武器,他们总是打着追求宗教信仰和种族自由的幌子挑起各种战火,而无论如何,以残害无辜民众为目的的恐怖行为都必须被予以坚定的还击。除此之外,我们也必须认清几千年的儒家教育养就的人人自保的恶性和我们这个国家制度的不完善。

先回到影片,整部影片开门见山,一气呵成,没有精巧 花哨的剪辑技巧,有的只是质朴之中最撼 动人心的——真实。

片中一个高潮出现在外国人撤离的时候,满怀希望的主人公本以为联合国是来接走 难民们的,却没想到只是来接走外国人,接走白人,等待难民们的恐怕是凶多吉少,在滂沱的大雨中,主人公看着联合国的 车队离开,想着上校酒后的真话:你们是 黑人,非洲人,连黑鬼都不是。这个时候,突然驶来一辆红十字的车,车上都是从 孤儿院带来的孤儿,一双双纯真中带着悲 伤的眼睛,不解的看着联合国车队离开,同样不解的看着这个血腥的世界,此时,童声非洲民谣响起,大家都流下了眼泪。

八面玲珑的保罗运用着 一切关系尽心地保护着饭店的顾客们。保 罗是胡图族人,而他的妻子塔莎娜(苏菲· 奥康尼多 饰)却是图西族的,对他而言,在动荡的时局中,保护他的图西族的亲戚 与朋友成为了一生中面临的最大使命与挑 战。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无所作为和与世界 媒体的隔绝迫使保罗夫妇二人和在饭店中 避难的1268名当地居民更加坚定了活下去 的信心与勇气,“我们一定让全世界都无地 自容地去采取应有的行动”。事态越来越严 重,百日之内竟有约100万人死于非命,但米勒·科林斯饭店却成为了嗜血荒漠中的 一片生命绿洲。

影片有效的将卢旺达发生的悲惨**和全 世界对此的反响分割开来,在影片中,保 罗对难民说:“我们必须要让世界感到羞愧 而采取应有的行动。”卢旺达对于外界而言 似乎只是牟利和旅游之地,**发生之后,欧洲游客纷纷逃离卢旺达,远远的抛弃了这个获取快乐的地方。观众会因此而扪心自问,如果当年世界的反应不是如此冷淡,还会有那么多无辜的生命葬身种族清 洗的漩涡吗? 回到现实看吧,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一个饭店庇护的两百多人,你们不感到羞愧吗?你们面对的只是 手持长刀的十个歹徒,你们之中难道就没有男人,只要三十名男子拿着凳子砸过去,就能制止这场灾难,我不知道当你们躲在饭店瑟瑟发抖时,你们的血性都哪里去了!我只知道如果我在场,就算是被砍死,我也绝不会袖手旁观!

保罗说,不会有人来救援我们、来干涉我们 的事儿。我们只能靠自己。我知道我们 之中的很多人认识在海外有势力的人,你 们必须联系他们,必须告诉他们我们的处 境,跟他们道别。但当你说再见的时候,就好像通过电话能抓住他们的手。让他们 感觉到:如果他们放手,你们就将死去。我们必须使他们感到羞愧,以至于这样他们就会帮助我们了。

羞愧?然而昆明火车站的恐怖袭击并没有让我们感到羞愧。杰克说,我想如果人们看到这段录像,他们 只会说:“哦,上帝,这真是太恐怖了”,然 后继续他们的晚餐。我想,面对灾难,我们的媒体和民众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当真正冒着生命危险对阵暴 徒时,我们的血性消失了。一群人整天叫 嚣着“宁可中华满地坟也要收复钓鱼岛”,可真正面对上战场时,又有几人会挺身而 出,慷慨赴国难?热爱国家,热爱人民是 需要实际行动的,不是将九一八过成口号,将国庆节过成购物狂欢节的!“生者安好,逝者安息”、“昆明不哭”、“为昆明祈祷!愿逝者安息,伤者平安”......这些祈福有个屁用,我们不去反思事件背后的种种原因,只做饭后谈资一起咬牙切齿,试问我们的民族如何强大!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还不够?难道还要来一场南京大屠杀才能唤醒我们民族人性的觉醒?

在1994年之后的10年时间里,世界各地的 政客都曾前往卢旺达表达对当初事件的忏 悔,并发誓决不让惨剧第二次发生,而在 苏丹、刚果等地,这种视生命如草芥的屠 杀从来没有停止过。历史的伤痛仍在继续,非洲大陆泥泞的和平之路还很遥远。

另一方面,民族问题是老问题了。听新疆“七五”当事人陈述当年景象,其 暴力血腥远甚报章披露,而此后接连不 断的局部暴力事件大多被和谐,只有少 数藏掖不住才被外界知晓,宽松的民族政策、人力物力的极大投 入,却没有换来边疆的安宁。面对如此 频发的暴力事件,难道不值得认真思考 么?前三十年的 大力弹压,造就了西北边陲的和平。而 此后的有意偏袒和区别对待,却是使某 些人视违法如无物,有关部门也是能不 抓就不抓,重罪轻判,纵容了他们嚣张 的气焰。而法治,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基础不稳,怎能不地动山摇?

新疆问题频发,折射出的其实是一个国家的悲哀。法制和民主领域的“一国两制”,政府为了维系所谓的民族大团结,对一些少数民族采取了无穷无尽的溺爱,不断的把一部分少数民族人带入深渊,犯罪也变得有恃无恐。正统媒体对待少数民族人犯罪总是避而不谈,网络上不断传出切糕门以及看到少数民族人偷盗甚至抢劫也只能默默接受等等。法律的权威荡然无存,结果就是两个极端:一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盛行,对少数民族人的一味排斥;一是对更多的发生在身边的惨案的漠视,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哼,多聪明的人啊。看看这种制度纵容和民众漠视的双重弊端会引发何种更大的悲剧吧。

影片提醒人们不忘历史的目的达到了,但昆明惨案是否能帮助我们的民族成长呢,我不知道;但我相信会有更多人正视宗教和民族冲突给世界给我们的国家带来的伤痛。愿多灾的国家能够兴邦,愿多难的民族可以长存!愿我们共同努力创造出更加祥和的家园!

第二篇:《卢旺达饭店》影评

简析《卢旺达饭店》

《卢旺达饭店》大致讲述了一位卢旺达胡图族饭店经理保罗〃路斯沙巴吉那在种族仇杀中设法挽救1268位图西族难民的故事。饭店的名字其实叫米勒.科林斯饭店,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在这个饭店里发生的事情,是整个卢旺达大屠杀的缩影。根据真实人和真实的事改编的电影,没有采用手持摄影跟拍,而是用冷静的第三人称镜头叙事;没有采用太多的长镜头,相反短镜头和升格镜头倒是占有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有意地将血腥画面过滤掉,同时在一些场景特意增加烟雾效果。这些明显人工斧凿的痕迹又使影片看上去不伦不类。对于电影来说这些是硬伤,不过这倒是增加了影片的纪实感。不过演员真挚的演绎以及导演对镜头的把握又使的电影没有像纪录片一样令人觉得像是在看一部沉重的教科书。这使得影片的反战的主题能够很好的被观众接受。通过影片,其实很容易让人得出这样的结论:爱能够带来和平,疯狂的人带来的残酷的战争是不能够被理智的、充满爱的人所接受的。

主人公保罗〃路斯沙巴吉那,一开始出场的时候伴随着他的是非洲风格的欢快音乐,他和朋友的谈论可以看出他是一名精明的商人,而这一点也可以从他对龙虾造假也可以看出来。一个精明的商人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是不会为了别人的性命让自己牺牲这么多。而他这么做则是因为爱。最初是因为要保护自己图西族的妻子。在卢旺达饭店外他用钱交换他的妻儿和邻居的性命,这个桥段让我想起同样是商人的辛德勒用钱交换犹太人。保罗和辛德勒的区别则是,辛德勒是同情犹太人,而保罗则是爱他的妻儿。

影片并未向大家展现血腥屠杀的场面,通过影片前小半部分的平静和温馨的生活同后半部分的动荡的鲜明对比。这种用美好反衬血腥的手法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心理的变化,以致电影和观众脱节。在影片前面的那一部分,战争还没开始,卢旺达饭店是做为一个高档的酒店,能够进出的都是有钱人。在当地人心中感觉是神圣的地方。这里居住的以外国的游客和记者居多,跟着影片前后的剧情对比一下,这些人是受害者们的所有希望。这也是在大屠杀开始时为什么几乎所有人都想往卢旺达饭店里涌。影片中的几个外国人角色也很具有代表性。

那几个记者,象征的是西方媒体。当大屠杀发生时,他们想着的并不是怎样帮助当地人,而是想挖一些有价值的新闻,并且一直希望着离开卢旺达,保证自身的安全。一个记者杰克说的一句话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我认为人们看到这些影像,他们会说:’噢,上帝,太恐怖了。’然后继续享受他们的晚餐。”可以这么说,导演借着他的口,说出了那些臵身事外的人对这些没有人道的事情的主要看法。酒店的董事会主席提伦斯象征着的是西方的资本家和政治家,对于资本家来说,利益至上,而政治家则是选票,例如法国人卖武器给叛军,他们就像影片刚开始的时候的保罗一样,不过他们做为局外人,并不像保罗一样,肯为当地人作出牺牲。当然做为为数不多的资本家的代表,他还是有感情的,当有董事决定关闭酒店,他还是让酒店开着作为当地人的避难所。当民兵要占领酒店时,他能够让政府帮忙帮保罗一个忙。发放签证的时候有保罗一家人的名字,虽然影片没有明确指出是他帮的忙,不过仔细想想也应该只有他了。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指挥官奥利弗上校象征的是当时联合国对当地事务的态度。联合国并不是建立在世界政权上的的一个机构,可以说它是几个大国所承认并共同管理的一个维护当前格局的机构,上校有一句话,“我来这里不是创造和平,而是维持和平”。不过面对当地的民兵,他们不允许开枪,面对记者又不能抱怨,当得知增援部队不会让当地人一起撤离时,上校这样更是表现出一种无奈。所以在影片的后半部分,看的出来上校为饭店里的人还是跑了不少路,费了不少心思的。而作为这些外国人中从头到尾都扮演着好人的就是红十字会的代表阿彻夫人,虽然她一直帮助保罗和其他图西族人,不过在整个影片中的出场次数不多,而且并没有对局势有多少的帮助,是否暗示着这些国际慈善机构对类似事件的有心无力呢?这些我无从得知。不过最后,在阿彻夫人的帮助下,保罗找到了自己的两个侄女。可以说,虽然她们能做到的贡献很小,但她们能够给水深火热中的人带来希望。

我上网了解了一下当时的背景,19世纪中叶以来,卢旺达相继沦为英、德比、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卢旺达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但仍然由比利时统治。自殖民统治以来,占15%的图西族人便被殖民者刻意树立成管理者,而胡图族人则成为被统治者,挣扎在生存线上。两族的贫富分化在1959年酿成了两族之间的大冲突,胡图族农民奋起反抗,将当时的卢旺达政府赶下了台。1990年侨居在乌干达的图西族难民组织与胡图族政府军发生内战,在周边国家的压力之下,两国在1994年签订了和平协定。但就在4月6日,卢旺达总统的座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从而拉开了长达100天的人类灾难的帷幕。屠杀开始后,国由于在索马里“黑鹰坠落”计划的受挫而选择臵身事外,比利时宣称为了保护自己维和士兵的安全,撤出了全部的部队,联合国也仅仅保留了二百余名士兵负责调停。直到屠杀的事实在西方形成了巨大的政治压力的数月以后,联合国才重新增加了维和士兵。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得出这样的信息,图西族和胡图族和平共处很多年,因为国际上的一些势力才使得他们有了矛盾,而这些势力并没有解决这些遗留问题,这才有了这样的悲剧发生,这部电影还有西方向当年问题的忏悔,有一个部分很说明事实,各国开始行动撤走全部外国人和侨民。看到联合国的大巴士开来,神父激动地带着孩子们赶来。然而维和部队的士兵们说,对不起神父,只有外国人可以上去。天下着大雨,英国记者对服务员说别给我撑伞,我觉得可耻。以及之后奥利弗上校做的是都可以看出来,不过忏悔并不能让时光逆转。

今天的卢旺达已经恢复了和平,而且我们也希望他们的人民能一直这样和平地生活,但愿这样的惨剧不要在任何一个地方再次发生,让这些永远成为历史。

龚敏茜

第三篇:卢旺达饭店影评

太阳何时照常升起--《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12中加一班 谢作翔 120101150132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发生在卢旺达,于1994年4月6日至1994年6月中旬,胡图族对图西族及胡图族温和派进行了一场有组织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大屠杀共造成80万至100万人死亡。

有时候,生命总是以如此一种卑微渺小的形式刺痛人的心灵。100万的生命,本是如此沉重的数量,但是就这么被历史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人性的光芒,在彻底的恶意前面显得太过弱不禁风。希望在哪里,卢旺达人们的未来该何去何从?外界援助的毫无作为,民族极端主义的丧心病狂不断摧残着卢旺达人的希望,但他们却没有等待到他们想要的和平。

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觉得,这个世界需要奇迹,需要英雄站出来,需要救世主的降临。但可惜的是现实总归是现实,现实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我想在这整个故事中,保罗的心情始终是无助无奈的。援助迟迟不来,维和部队毫无作为,民族极端主义的阴影不断的逼近,而他唯有些许靠钱贿赂来的薄弱关系,却要保护卢旺达饭店里1268条生命。而他,最后却依靠自己的机智聪明以及博爱之心,周旋于漩涡之间,不断的拯救周围的生命。他最终没有等到拯救他们的救世主,但却将微弱的自己,普通的自己,化作他人的绿洲。

看《卢旺达饭店》,深深的为主角在大背景下的顽强挣扎所感动。从刚开始的为个体、家庭的存活,到庇护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难民于卢旺达饭店,一路坎坷,历尽艰辛。说到底保罗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市井小民,在卢旺达饭店担任经理。但就是他在敌人的荷枪实弹下庇护了一干人等。正是这种由普通人在苦难下不断展现的人性普世价值,才是卢旺达饭店最美丽的风景。

相同的主题还有《辛德勒名单》。在大的时代主题面前一个人的力量显的太过渺小。保罗和辛德勒的成就就难度以人性方面考虑即使被称为奇迹也不为过。犹记得第一次看辛德勒名单时直接开始看最后的犹太人告别辛德勒的场景,并没有给我太大的震撼,但是当我回过头来再次从头开始欣赏电影时,我才意识到那幕的分量。被疯狂屠杀的犹太人,丧心病狂的纳粹分子,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辛德勒凭借个体之力冒着生命危险助如此数量的犹太人脱离苦海,这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智慧和爱心,才是最催人泪下之所在。相同的还有《卢旺达饭店》的结局,尤其是当保罗被孩子们环绕走向象征着安全和平的大巴时,夕阳背景下的他宛若英雄凯旋。但是不同的是,辛德勒的名单终究成为了过去,但是卢旺达的惨剧依然发生在现在非洲的每一个角落。

《卢旺达饭店》中有一句对白出自西方记者的口中:“你以为拍下的东西就会有人看,如此就有人关心这儿的情况?我想不,他们会一边看着电视一边说,天那这太可怕了!然后继续吃晚饭。”我们习惯了对一切于己无关的血腥冷漠,看惯了这种事不关己的杀戮然后觉得所有的流血事件都无关痛痒。然后世界上就多了那么多的伊拉克饭店黎巴嫩饭店利比亚饭店叙利亚饭店。当然在这里我不想争论所谓的人权主权的优先与否。我只是觉得,倘若真的可以助一方生灵过的更加舒适,活的更加尊严,那么任何的啥权都可以后置考虑。很多时候,当我目睹战乱区生灵涂炭之时,我只会考虑谁可以来救救他们,而从来没有只要国家的主权还在他们就还有希望这种那么高尚的想法。请原谅我的肤浅,我只是纯粹的同情那些难民啊。

回过头来想想,倘若不是因为这部电影,我根本就不会去接触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这个历史悲剧。当悲剧只能通过电影警示后人,是幸运还是不幸?所幸的是终究还是有真正的艺术家愿为这个巨大的坟墓埋下流传万世的墓志铭,由得后人去祭奠。但反过来想想,又有多少哀伤事埋在了历史厚重的尘埃之下。英雄的价值远远不止带领难免走出困境,否则也就没有了我们歌颂他们的理由。英雄的价值更多的体现于人性高尚情怀的传播,他们使得我们更加勇敢,更加高尚,更加善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百度一下罗密欧•达莱尔这个人。他是卢旺达惨剧中的另外一个英雄。在亲眼目睹了胡图族武装导演了卢旺达惨剧之后,达莱尔发出这样的疑问:“是所有的人都是人,还是有些人会比其他人更像人一些?” 我们很难判断人性的初始到底是善恶与否,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后期的教育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善恶。而这也是英雄与电影的真正价值所在。他们所传递的人类的普世价值才是人类的真正瑰宝。

最后想向大家推荐一首歌,也是《卢旺达饭店》的结尾曲million voice,是wyclef jean唱的,略带伤感的非洲童谣背景,混着歌手沙哑的声音。卢旺达啊卢旺达,你的太阳何时能够正常升起。

第四篇:卢旺达饭店影评

正沉浸在小崔几年前写的那本家常里短,轻松幽默又不乏认真严肃的《不过如此》时候,看了今年奥斯卡获奖影片《卢旺达饭店》,再也笑不起来了。小崔在书中谈到的关于日本的那一章节中提到:当人进入到一个群体时代之后,个人在“集体潜意识机制下,在心理上回产生一种本质性的变化,就像”动物痴呆、低能儿和原始人一样,这样的个体会不由自主地失去自我意识完全变成另一种理智水平十分底下的生物。他还提到,勒庞在他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说,因为我们从原始时代继承了野蛮和破坏性的本能,它蛰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孤立的个人在生活满足这种本能是很危险的,但是当他加入一个不负责人的群体时,因为很清楚不会受到惩罚,他便会彻底放纵这种本能。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向自己的同胞发泄这种破坏本能,便把它发泄到动物身上。与群体狩猎的热情和破坏的本能发泄在他们认为猪狗不如的人的身上。

原来人都是一样的。卢旺达的种族仇恨由来已旧,大致是由西方殖民者所造成。政治利益掩盖下的经济利益驱使野心家要用极端的手段来得到他们认为应该属于他们的东西。媒体成了他的帮凶,被激起热情的民众成了丧失理性的野兽。这个时候,他们平时的邻居、朋友甚至亲人在一夜之间都成了四处乱窜让人讨厌的蟑螂。在这个时候,最无辜就是惨死在反叛者刀下的众多亡魂。他们手无寸铁,无力反抗,他们只有东躲西藏,被人逼成了蟑螂,心中虽然有一丝生的渴望(他们很多人都是被杀害在卢旺达和扎伊尔的边界的湖边)。可是谁来救他们?上帝似乎太忙,屠杀者眼中没有一丝仁慈的光芒,西方的救世主们,依然是高高在上,在他们眼中,卢旺达不过又一次成了奴隶们的竞技场。保罗最终安全地同他极力保护的人们离开了这个恐怖的家乡,希望、喜悦和哀伤都在他的脸上。我不禁想,上帝的天平永远在倾斜,当今天倾向到保罗身上,那些仍然如惊弓之鸟般逃难的人们呢,谁又来帮他们的忙?保罗的生命并不比其他人的坚强。但他有利用在外国饭店工作机会所学习到的“国际交往惯例”;他会熟练地使用利益交易中换得将军一次又一次的手下留情,他懂得如何让自己和同伴脆弱的生命去博取国外友人的同情从而再让它转成生的希望,他苦苦地抵住这个沙漠绿洲那破烂不堪的,快被暴徒踢破了的大门不让风卷进沙尘。而那些被当作蟑螂给“踩”死的人们呢?那些象动物一样关在笼子里的“图西族妓女”呢?那些成为蜗牛一样的背着行李行走的难民呢?他们什么都没有,只有求生的本能在驱使他们到处流走。

整个影片都让我都叹息着生命的脆弱,平时以为稳固的家其实随时都可以被人轻而易举的冲破,优美柔软的脖子比不过寒刀上坚硬的线条,外力的倚靠突然之间就化得虚无飘渺。红十字工作人员谈到她眼睁睁看着被杀害的图西族孤儿说,要是她能活着她再也不做图西族人了。天真的孩子并不知道,错不在她的民族身份。她甚至不知道一切都已经注定。要想改变也许只有等到来生。千百年来,人类社会上演着剧情雷同的戏码,就连是在号称文明社会的现在。现代?除了通讯工具的进步,逃跑方式的多样和所能寻求的帮助力量的限制增多以外,事件的本质仍然还是人性的退化和人伦的流放。难道这就是人的宿命?在影片中,我们可以责怪贪婪阴险的胡图族人,可以抱怨冷漠势利的西方国家,甚至怪罪曾经是殖民者帮凶的图西族人。可悲的是,当我试图要超越这些,从人性中来反思的时候,才发现,人逃不开利益的争夺。无论是殖民者曾经对卢旺达以及整个非洲,拉美和亚洲的奴役,还是二战中与此相似的种族清洗,起因无非是都是人性的黑暗面所投下的阴影。不否认,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我感动于辛德勒倾家当产去拯救那些在由于他的同胞的威胁下只有微弱气息的犹太人所表现出的清醒无私;也感动于保罗用他并不宽大的肩膀来帮助信赖他的异族时让我们看到的人性的坚强高尚;同时还为在抗日战争时期,自己的家园都丢失的情况下还有人愿意去帮助远到而来的客人所表现出的勇敢力量。但是,所有这些都象是天边乌云的阳光那样渺小,仿佛随时都会给黑色吞没。难道没办法让黑暗永远都离开我们的生活,没有哭泣,没有逃亡更没有杀戮?当然这不再是电影的任务。

第五篇:《卢旺达饭店》影评

《卢旺达饭店》影评

一、历史背景:

卢旺达地处非洲中部,有“千丘之国”之称,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胡图族和图西族两个民族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99%,其中胡图族人口占85%,图西族占14%。

16世纪,图西族人在卢旺达建立了封建王国。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德国、比利时等西方殖民势力相继入侵。20世纪60年代以前,仅占人口10%—15%的图西族在卢旺达占据统治地位,88%的政府官员都是图西族人,并拥有绝大部分可耕地。1959年,卢旺达南部的胡图族农民开始反抗图西族贵族的统治并掌握政权,把土地重新分配给无地的人,许多图西族贵族逃到了邻近国家。1962年,卢旺达宣布独立后,图西族和胡图族多次发生冲突,战事持续不断。

1994年4月6日,载着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西普里安〃恩塔利亚米拉的飞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两位总统同时罹难。该事件立即在卢旺达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胡图族人针对图西族人的血腥报复。7日,由胡图族士兵组成的总统卫队杀害了卢旺达女总理、图西族人乌维林吉伊姆扎纳和3名部长。在当地媒体和电台的煽动下,此后3个月里,先后约有80万至100万人惨死在胡图族士兵、民兵、平民的枪支、弯

刀和削尖的木棒之下,绝大部分受害者是图西族人,也包括一些同情图西族的胡图族人,卢旺达全国1/8的人口消失,另外还有25万至50万卢旺达妇女和女孩遭到强奸。同年7月,卢旺达爱国阵线与邻国乌干达的军队反攻进入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击败了胡图族政府。200万胡图族人,其中一些屠杀参与者,由于害怕遭到图西族报复,逃到邻国布隆迪、坦桑尼亚、乌干达和扎伊尔(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数千人由于霍乱和痢疾死于难民营。

二、影片赏析:

1、剧情介绍:该片由真人真事所改编,以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卢旺达胡图族饭店经理保罗〃路斯沙巴吉那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中设法挽救1268位图西族难民的故事。

2、人物分析:

1影片中的保罗是一个处事圆滑、社交手段高超的饭店 ○经理。他八面玲珑、机智幽默,但是他作为一个商人的同时,他还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出于丈夫与父亲的责任他必须用商人的身份来为家庭营造更好的环境。可是保罗的家庭有些特殊,因为作为胡图族的他却娶了一位被称为“蟑螂”的图西族女子作为妻子,特殊的背景注定了不平凡的事情的发生。但是影片中的保罗毕竟只是

一个小人物,因此他有小市民的自私、怕事、怯懦,这些表现在当妻子希望他帮助被带走的图西族邻居时选择拒绝;当**扩大邻居躲到他家避难时所表现出的不满;一开始难民逃至饭店时尽力选择避免卷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保罗的内心是善良的,因为当警察来他家搜查时,他谎称那些邻居是他的亲戚,在邻居图西族身份被揭穿时愿意倾其所有去赎回他们,屠杀疯狂进行时奋力保护难民。保罗的心还是柔软的,当他从湖边经过,下车看见千千万万的尸体时,整个人近乎崩溃。。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见了一个有有血有肉、情感丰富、性格多样化的真男人。说道保罗就不能不提他的妻子—塔莎娜,一个成熟、○有魅力的图西族女人。影片中的塔莎娜并不是一个花瓶,而且也并不是只有温柔的一面,她除了作为保罗的妻子还是保罗走向成熟、担当的动力与引导者。为了得到并保护她,保罗努力工作;在她的大义与善良的感化下,保罗同意并竭尽全力去保护图西族难民;救援失败重新回到饭店后对保罗发火。。这些事件使得塔莎娜这个人物也比较丰富。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上校奥利弗,一开始时还是会打官

○腔,但后来他因为没能更好的帮助这些难民而在雨中淋湿的一幕确实让人动容。后来他积极参与救援工作,火

急火燎地前来告知有难民可以签到别处的机会时的场景让观众的心中一阵欣喜。再后来,他带领着士兵们保护难民们向机场行进的路途中遇到那些胡图族**分子时,表相出一种正义与勇敢。

4比齐蒙戈将军,一个唯利是图的将军,爱慕虚荣,热

○爱奢侈品尤其是名贵的酒,除此以外还易受激将法的控制,可是也恰恰是这一激将法让人们看到其实他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与荣誉感。

5乔治—米勒〃科林斯饭店物资的供应商,同时还从事

○非法交易。

3、和《辛德勒名单》比较:

(1)相同点:

1都体现了英雄主义思想,树立了榜样作用; ○2都以一定历史事实作为依据;

○3屠杀后尸横遍野的惨状让人心惊

○(2)不同点:

1《卢》中的人物更为丰富,现代气息更浓 ○2《辛》中的主角的地位更高,其个人魅力也更高

○3《卢》中的描述更加的质朴、一气呵成、传奇的成分少一些

○4《卢》的结尾让人回味,○“座位总会有的”给人以希望

《辛》结尾的现实想让人不禁感到遗憾

5《卢》体现出浓浓的生活气息,亲情由始至终的存在○

4、经典台词:

(1)杰克:我想如果人们看到这段录像,他们只会说:“哦,上帝,这真是太恐怖了”,然后继续他们的晚餐。(2)就好像通过电话能抓住他们的手。让他们感觉到:如果他们放手,你们就将死去。我们必须使他们感到羞愧。

5、社会评价:这部电影,以最朴实的语言,最写实的手法,赞美了人道主义者,观众们在看到翻倒在路边的那辆熟悉的,红十字的面包车的时候,一定都阵阵揪心:那个无私无畏的志愿者呢?她是不是也被杀害了呢?让观众关心影片中的人物,从而从人物中告诉观众影片想要表达的理念。

三、历史反思

1、大屠杀的影响:1994年的卢旺达内战和种族大屠杀给卢旺达带来了巨大灾难,使这个原本贫困的国家雪上加霜,大批劳动力丧失,国家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大屠杀还使这个国家的人口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国14岁以下的儿童约占总人口的40%,许多妇女成为寡妇,大量逃亡邻国的胡图族极端主义分子渗入邻近国家,给这些国家的安定带来负面影响。

2、个人看法:

1民族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民族问题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牵扯的方面也很多,比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

2民族问题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有些时候,民族问○题可能就会动摇一个国家的政权,使社会动荡甚至解体。

3民族问题的爆发是积累产生的,一些零星的暴动可○能就是大爆发的前奏;还有一些民族问题是隐藏着的、不易被察觉或不易联想到的,比如英国骚乱。

4民族问题愈演愈烈,有的甚者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国际问题,比如黎以冲突、巴勒斯坦僵局、伊朗危机、伊拉克乱象等。

5要解决民族问题就要从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着手,○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本 着和平的原则,不能使问题严重化。

6有些民族问题是国内之间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此○时一些其他国家应尊重其他主权国家的权利,不应一个 人利益使问题严重,更不能从中获利。一些需要依靠国际 力量才能解决的民族问题出现时,国际社会中的其他成员应积极参与其中,使国际社会早日达成和平愿望。

下载影评《卢旺达饭店--人性与制度的双重拷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评《卢旺达饭店--人性与制度的双重拷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