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符号对产品设计的启发

时间:2019-05-15 10:3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符号对产品设计的启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符号对产品设计的启发》。

第一篇:关于符号对产品设计的启发

(一)关于符号对产品设计的启发

大人给孩子取名字,曾听说过一个笑话,说一个父亲不好给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取名,就应了那句老话,用出门第一个人与他说的第一个词来取。他出门后,见一个捡粪的,他问那人在忙什么,那人说:找臭粪。于是,这位父亲就给自己的儿子取名臭粪。

中国传统上说歪名好养。这家人取的名字在中国很平常,一点没有贬低之意。人的名字,就是一个符号。而且一听“臭粪”这个词,就让人联想到很多,例如在家很受宠爱,很调皮可爱等等,这也许就是符号的语意学吧!

后来孩子长大了,要上学的时候,父亲又要挖空心思为自己未来的希望取个学名,好让他光宗耀祖。而我就有一个同学叫耀宗。他的父亲一定是有这个意思的。在中国,有不少历史典故、农谚等,都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这些传统文化是我们设计师取之不竭的源泉。而由西方人抽象为《符号学》的,其实在我们中国有很多寓意深长的图案,就是很好的符号。龙凤是皇家的符号,甲骨文是记载事件的符号。现在回来到产品设计上,你只要在手机上看到一个LOGO,就认识了它的家族,是Nokia还MOTO,你只要在手机上看到一个带孔的形态,就知道这是可以悬挂吊饰的。举了这么多例子,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人们通过文化去认

第1页 识符号,相对的,我们也是透过符号的形式如语言、建筑、产品等表达自己的文化。事实上,传统文化是整合符号形式与符号意义的两者之间背后关系的潜在力量。

当代法国思想界的先锋人物罗兰.巴特认为:符号的用途(很可能)具有一种人类学上的价值,因为他的确是工艺和意义被编织在一起的那种组织单位。[1]我们从狭义的设计符号来 说,设计师从符号学及造型的隐喻中寻找设计的灵感,以表达产品符号背后传达的的内涵,以此来达到与消费者的相互沟通。在中国历史上各种文献及现象也说明,人间万物有了指示他们的名称(符号)之后才能够将它们区分开来。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美国电影,名字我忘记了,说有一个叫美人谷的地方,只要女人在那里洗个脸,就会变得非常漂亮,大家听说后,就不畏艰难地去洗脸,后来这个城市里的美女如云,毫无个性,大家便都不认识了,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这说明什么呢?符号,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只要在规则的符号社会里,大家才能正常的生活。那就不得不提如今很响亮的个性化了,没有个性的物品,便是一群美女,全是双眼皮,高鼻梁。这样人们就会对社会茫然不知所措。只有不同,产生矛盾,然后消除矛盾,社会才会进步,人类才会发展。这可能说得有点大了,说到产品设计上,也就是没有个性的设计,没有将你的设计独立出来成为区别于其他的符号,那你的设计注定是个失败的设计。所以产品设计首先要有符号观念,才谈到审美。

第2页 只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一个声色喧哗的产品世界里,不要让个人被符号、外表和空间的费解的洪流所淹没了。不是把传统符号和现代形式的简单相加,而是要理解隐藏在这些形式背后多传达出的观念、思想和长期积淀的文化背景。www.xiexiebang.com

(二)从产品趋向“小型化,薄型化,盒状化,板状化”谈到产品设计方法

每件产品都是在用形式背后的语意,即符号来向人们传达一种思想观念,从而使它看起来不是那么浅薄,而能够在人们使用时心情愉悦。

从我个人来讲,早就想拥有一款数码产品了,它包括几个适合我用的功能,有电话、电脑、MP3,这几个组合的功能足够了。那么在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的梦想不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目前微型的电子处理器为产品的外观形式设计提供了更为宽泛的可能性,产品趋向“小型化,薄型化,盒状化,板状化”,出现了“黑箱”现象。由此并带来“造型失落”、“人机疏远”等问题,形态与功能合一原理不再必然。设计师也能够在产品的外形上施展出更多的创造余地了。产品设计,没有功能来束缚的形态,那是否对于产品设计师就更高兴,更轻松了呢?我的答案是“不!”。不错,设计师的想象可以跨越时代和时空,创造力在此

第3页 时得到了充分发挥。而消费者的选择也更趋多样化,市场上一片繁荣景象。那么这种含混的折中的设计特点,真的能够代表未来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向吗?

试想,从古到今,没有哪个朝代不佩带首饰,而当下,没有哪个人不用一件电子产品的,为什么首饰会从远古到今天都没有在历史中衰亡?为什么产品设计总在推陈出新,却极少可以留住的身影呢?这有许多原因,我认为产品作为一种符号,背后的语意传达和设计方法是很关键的。

设计一种产品,也就是设计一种符号。那么符号是什么呢?www.xiexiebang.com 奥古斯丁说:符号是一个能让我们想起另外一个事物的事物。罗兰·巴特在结构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符号是“一个像看门户的两面神一样的有两方面的存在物。”

而从心理分析学角度看,弗洛姆认为:“符号是人的内心世界即灵魂与精神的一种象征。

弗洛伊德提出了“符号是用来掩盖某种不便暴露的内容”的睡梦符号说。

荣格认为:符号不是对信息的掩盖而恰恰是对信息的揭示。[2]

读到这么多人对符号不同的理解,我想起刚刚获得第78届奥

第4页 斯卡奖的李安导演说的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座断臂山。不错,符号,也应有不同的解释。符号是表达的产物。任何能够表达人们情感的,都可以叫做符号。符号含盖了化学,数学,物理,文学等所有领域。世界万物,无一不是符号构成的。而我们毕竟只研究狭义的符号学,从我们工业设计来讲,只研究设计符号里的产品符号学。从产品设计来看,一辆汽车,汽车上一个螺钉,螺钉上的LOGO,都是从不同范围上表达了一个内涵的符号。设计者根据设计的需要,有意识的,在产品中注入一些情感因素,使其接近人们心目中想象的有某种标识意义的事物,这种符号就是我们将要设计的产品。

具体的产品设计的方法很多,我只谈两个。首先,在学习产品设计的课程中,我们曾学过头脑风暴法。这其实运用了一种动作语言的瞬时性特征。动作语言有三个基本特征:[3](1)是一种瞬时传播的意义符号;

(2)由于和所表达的意义之间没有中介性的联系环节,所以动作符号是一种表意极强的符号。动作符号与它所要传达的意义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

(3)动作语言又是原初意义存在的表征。[3]

瞬时的反应是真实的,这就是女人的直觉往往是对的原因之一。作为工业设计来讲,头脑风暴正是运用这一原理,在几分钟

第5页 内,画出上百个方案。如果不这样,却在那里推敲,就会把原初的想法变味。所以,在拿到设计要求后,就利用头脑风暴法来画方案,是非常有效和有意义的设计方法。

其次,当人们看到一件物品,为了记忆的方便,习惯性的把它进行归类,就产生了抽象的物品在大脑中,下次再见到这种物品时就能根据抽象了的观念认出它。产品设计中,设计者就是要留给人们可以抽象化的东西,例如塑料的红色的外壳。但并不是抽象出来的物品,让人们从中无法把自己的情感溶入进去,而是一种可以抽象化。这是一个“度”的问题,即让人与物品产生共鸣,又不能太具体。用中国画的语言就是:似与不似之间。www.xiexiebang.com

(三)我们从何而来,身处何方

前几天我们去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时候,看到在第二个展馆门口有很大一幅简介。同行的一位同学说:为什么不用竖式的排字法呢,那样与博物馆更协调。听了他的话,我才发现,与整个古朴的展馆设计风格相比,这个一墙高的横式排字的现代简介确实不协调。

众所周知,人们是通过“传统文化”去认识“符号”的,事

第6页 实上没有传统文化,我们将不知道过去,也不会有未来。因为我们失去了一种叫做传承的东西。

我们说现代设计属于后现代主义,是针对现代主义而言的。现代主义设计强调物品的功能性,强调标准化的大批量生产。这种标准化在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讲,在尽快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方面,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但后现代主义者们并没有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发现他们期待的用以代表当代文化和生活的主要特征的东西。通俗点讲就是没有流派。看来历史要研究,但历史关注的重点会改变,所以今天的流派仍然是未来对历史的总结,我们下一个定义,无非是想总结一下,所以属于哪个流派也不是特别重要,更重要的是从古代中汲取有利于现代设计的元素.看到一件作品,能看出它蕴藏的语意,并说出有某某设计的影子,那么才可以称你了解设计史。从设计史看,建筑总是成为设计界的先行者,那么为何不从建筑里寻找灵感和趋势呢?来指导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向.从建筑设计引领设计界可以推断出,在制造业,制造得复杂的,庞大的往往引领制造业的潮流,由于其不断产生新材料、新能源、新结构等来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小商品设计公司不会动用这

第7页 么多财力物力去创新,大公司就可以。

了解了后现代产生的背景的基础上,正确地理解后现代设计的思想和观念,我们再回头来看我们的产品设计,好象没有流派,没有特点可遵循,其实不然。在历史和现实中,在家居产品中,无不透出文化的影子,因为我们现在处于多元化的文化发展中,没有哪一种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主旨。在我们日益形成的观念中,已经在预示着,我们的时代就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了。www.xiexiebang.com

(四)地方与国际共生互补

读了那么多文章,走了那么多城市,我想,应该对自己身处的这个地方有一定深度的认识了。

自己从小生长在手工业家族,是木匠和泥瓦匠的后代。不知道外公家是不是晋商乔家从山西出来的一支,但我的外公一家祖籍是山西,外婆姓乔。外公从年轻时就给人做家具,盖房子。记得我小时候,常常和外公一起砍杖棍。杖棍是做房子时用的辅助材料。姨夫是外公的徒弟,跟外公学了一手好手艺,把家具上的雕花做得惟妙惟肖。我家里的陈设几乎全是手工的。大到房子,第8页 小到鞋垫。房子从脱坯到每一根椽子都是用手一个个做成的。所以我对传统手工制作和本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

一向用惯手工制品反对机械化的我,今天从事的竟然是工业设计,看到现代设计单调冷漠,缺乏人情味的产品,我就有种抵触感。我想,何不把冷漠的工业化世界变成温和友好的产品设计呢?例如丹麦设计师Erik Bagger的作品,以不锈钢,橡胶及塑胶作为他一生创作的材质,Erik Bagger将其独特的幽默感注入在这三种独具北欧特性的材质中,帶领起一波新材质的探索风潮。这种运用北欧特性的材质,体现幽默感就是一种利用当地文化对人文关怀的探索。再者,为何不把时尚的国际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但要以传统文化为主来发展工业设计呢?传统文化是我们人类情感的依托和慰籍,在日用品中保留着一个民族的审美特征的痕迹,在工业化的冷漠中加上这种情感的因素,不但给人温暖感,还保留了传统美好的东西。也还有这么一批消费者喜欢手工制品,或对传统文化眷恋着,这也是由于手工制品太有魅力了,但再有魅力也抵不过时代的变迁,人总是有喜新厌旧的本性,所以如何使传统发扬,跟上时代的变迁,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是我们设计师要着重考虑的。

比如用吉祥图案来做手机外壳设计,或者用手工制作玻璃制品等,这些传统的本土的图形和材料,可以唤起我们对过去的回

第9页 忆,在信息时代人们看惯了电子产品的标准化、工业化形态,人们渴望这种图形可以不断出现。自动化设备和手工艺在生产上合作是当今设计行业在实现消费趋向的一个切入点,当然,这需要设计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时尚感。

国际化是由于商业的发展,商业繁荣带来的不只是思想的活跃,更是各国本土文化通过交流共生互补,对各地区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吸收和借鉴,综合传统和现代文化的精华,才会使产品设计更加丰富多彩

第10页

第二篇:对产品设计课程感想

对产品设计课程感想

转眼间便到了选修课结课时......虽说选修课课程有限,但这并不能阻碍我对产品设计课程狂热的兴趣.....对新事物充满无限的我从小就幻想着能开发出让世界惊叹的产品,虽说这有些白日做梦,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梦越做越遥远.....但产品设计课的出现让本以淡化的梦想从新燃起...课程老师生动激情的讲解让我完全被该门课程所吸引....产品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综合信息处理过程,通过线条、符号、数字、色彩等把产品显现人们面前。它将人的某种目的或需要转换为一个具体的物理形式或工具的过程,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具体的载体,以美好的形式表达出来。

它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产品设计的重要性 由于产品设计阶段要全面确定整个产品策略、外观、结构、功能,从而确定整个生产系统的布局,因而,产品设计的意义重大,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重要意义。如果一个产品的设计缺乏生产观点,那么生产时就将耗费大量费用来调整和更换设备、物料和劳动力。相反,好的产品设计,不仅表现在功能上的优越性,而且便于制造,生产成本低,从而使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得以增强。许多在市场竞争中占优势的企业都十分注意产品设计的细节,以便设计出造价低而又具有独特功能的产品。许多发达国家的公司都把设计看作热门的战略工具,认为好的设计是赢得顾客的关键。

做为一项成功的设计,应满足多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有社会发展方面的,有产品功能、质量、效益方面的,也有使用要求或制造工艺要求。一些人认为,产品要实用,因此,设计产品首先是功能,其次才是形状;而另一些人认为,设计应是丰富多彩的、异想天开的和使人感到有趣的。设计人员要综合地考虑这些方面的要求。

一个产品设计程序大体有三大部分:(1)技术任务书 ;(2)技术设计;(3)工作图设计。

技术任务书是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设计部门向上级对计划任务书提出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荐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设计的依据。

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在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的基础上,完成产品的主要计算和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工作图设计的目的,是在技术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供试制(生产)及随机出厂用的全部工作图样和设计文件。设计者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标准规程和指导性文件的规定,设计绘制各项产品工作图。

一个优秀的作品的诞生必然有一个完整的设计步骤。其产品设计的步骤如下:

1.项目前期沟通

前期沟通是项目立项的前提和资料输入来源,必须和客户就设计方向、设计内容、设计风格等进行深入地探讨和沟通。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前期细致的工作才能保证日后项目的顺利运行。

2.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是产品日后能与市场相融合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抱着从零开始的态度,认真地分析市场上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才能取长补短,做出既有新的创意又迎合市场的设计来。3.产品策划

产品分析,产品定位,产品决策,产品策划是产品实现产业化的核心。无法实现产业化的设计,纯粹废品。4.概念设计

此阶段工作的核心是创意,设计公司将前一阶段调查所得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提出概念,创意和设想,进行工作者环境,效率以及使用界面方面的调查,从而进一步完善改进创意 5.外观设计

设计公司对其创意的可行性加以论证,并通过优化,协调该产品在外观、颜色、细节、特性以及功能等方面的复杂关系,从而使该创意更具可操作性。然后完成外观模型以及概念设计原型的制作,最后运用三维辅助设计完成具体的设计工作,制做出样品 6.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就是通过3D软件设计好产品的内部结构,并确定零件的材质、表面状态、结构强度以及模具优化等等工作,并确定生产中所需的规格和技术,测算材料和制造成本,配合好相关供应商进行下一步的生产工作。7.电路设计

电子电路设计通常面对的是电路系统没有标准化的比较简单的电器设计,这类产品一般的用量不会特别大,但是如果能把电子电路设计做好做完善,那么对产品的实用性和产品价值方面就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了。8.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主要指的是人机交互界面和产品控制软件。而通常不包括增值类的软件,例如:工具软件,游戏等等。软件设计在产品中的价值我们只需要对照NOKIA和APPLE的产品就能明显的感觉出来,NOKIA的产品偏实用,而APPLE的产品有着无与伦比的娱乐性和人机交互体验,而这些都跟庞大的软件设计团队有着直接的关系。9.试产跟踪

跟产的目的是在结构件的第一次试装配中能更快速、更全面的发现并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加快整个项目运行的速度,确定产品加工工艺。10.市场反馈

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总结和分析永远是有效而必须的。工业设计的反馈可以通过客户的销售部门和售后部门来获取,也可以通过小范围的市场调查来获取,具体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则取决于项目的重要性,以及当时具体的情况。以上便是我对该课程的收获以及对产品设计的大体理解,虽说接受与学习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所学到的或许在以后的生活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特别是老师的逆向思维法让我们惊叹原来反向思维可以产生如此多的神奇......最后我想说,谢谢老师....如果有机会,真的想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这门课程......

第三篇:乌合之众对个人启发

乌合之众对个人启发6篇

乌合之众对个人启发():

何为乌合之众?勒庞在全书最终写道:“它仅仅是一群独立的个人,因回到了自我的原始状态——而成为一群乌合之众。”这种原始状态下的群体野蛮、组织结构松散。群体理性缺乏是勒庞在本书中用反复强调的群体特征,而群体理性的缺乏又恰恰发生在群体力量崛起的时代,由此引出这一不得不予以关注的重要问题——乌合之众。

一、框架、资料与理论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时代特征,群体的精神结构与思维方式,群体意见和信念的构成与影响因素以及不一样类型群体的具体特点来阐述。

(一)时代特征

《乌合之众》出版于1895年,勒庞生活的年代在法国大革命结束后不久,人们从攻占巴士底狱到发动热月政变,经历了法国大革命法国历史进入了维护大革命成果的时期,群众的声音开始取得优势,民众得有机会进入政治生活。在百年之后的今日,勒庞所描述的时代背景仍然适用且发展更甚。

勒庞在书中所描述的群体并非我们日常所说的群体,而是一种组织化的心理群体,即群体有必须的共同目的。在这个群体中个性消失并构成作为个体时所不具备的新的特征。个体受群体精神统必须律的支配而表现出无意识从众,趋于平庸,狂热且易受暗示。

(二)精神结构与思维方式

首先是群体情感特点。群体情感特点的变化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群体冲动、多变又急躁。所有的刺激因素对群体都会产生作用,受情感的影响也会加剧,数量上的优势使他们充满热情与自信。第二,群体易受暗示又易于轻信。期待注意而又时常处于无意识状态之中,正所谓三人成虎,群体往往轻易将幻觉当做现实。第三,群体的夸张与单纯。群体会受到感染而放大自我的感情,使自我轻易陷入极端并轻易被极端的感情所感染。第四,群体的偏执、专横与保守。因为群体的极端,他们难以忍受怀疑与不确定,人多势众而专横与偏执,对强权低声下气而保守与缺乏革命精神。

其次群体的道德观也会发生变化。作为个体,人能够坚持理性尊重习俗,作为群体,群体的行为则代表了多数的习惯。群体冲动又多变不可能代表道德,正如情感的极端一般,群体的道德也会极端。人们不再为私人利益行动而情愿为信仰献身,无论这信仰是要他杀人放火还是慷慨赴死。

第三是群体观念、理性与想象力的特点。

群体的观念有长期稳定的基本观念和一时环境影响下构成的次要观念,基本观念和次要观念即便矛盾也能够共存,勒庞对此的解释是因为群体缺乏批判与推理本事。之所以观念仅有简单明了才能为群体所理解,而与其是否是真理无关也正是因为如此。群体并非毫无理性但其推理本事十分低下,群体的推理只是表面有相似形与连续性的事物,所理解的确定也只是不经推理的直接确定。群体的想象力因推理本事的缺乏而强大活跃又敏感,它是权力和权威的基础,越是来源秘不示人的神秘事物,越是形象鲜明引人注目,越能够撼动群体的想象力。

最终是群体宗教形式的信仰。宗教具有崇拜想象事物,畏惧其力量并盲目服从于该事物的特点。信仰之所以强大是因为采取宗教形式,激发群体的想象力才能在群体中扎根,无论是对于无神论者还是有神论者。这种宗教形式的感情才是大事件发生的根源而非个人意志。

(三)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产生影响的因素

影响因素分为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两类。

1、间接因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种族因素。勒庞所说的种族不一样于人类学所严格定义的种族,更多的是民族。种族的影响作用于信仰、制度和艺术等并经过它们表现出来,这种影响与一时的环境影响相比是长久的并能够世代继承。

第二,传统因素。传统是种族的产物,人们能够轻易对传统造成的变化可是是名称和形式上的变化。因为群体的保守主义精神,改变一个民族的梦想方式是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且这种改变很难真正实现。

第三,时间因素。在这一因素的解读上,勒庞颇有顺其自然意味,在时间之中意见与信念将获得力量也会失去力量,制度与社会组织也终将从无序走向有序乃至消亡。

第四,政治与社会制度。勒庞说:“各种制度是观念、感情和习俗的产物,而观念、感情和习俗并不会随着改写法典而一并被改写。”所以,整体而言勒庞认为制度是无用的而真正起作用的是群体的想象力。

第五,教育因素。简而言之,教育让人掌握了派不上用场的知识,信仰教师而贬低自我导致丧失确定力与主动性是造成群体意见与信念反叛的原因。

2、影响群体意见和信念的直接因素有四个:

第一,形象、词语和套话。意义不明确的词语越是神秘的词语越力量强大。它的含义是暂时的,随时代与民族变动的,政治家就是给旧事物换上新名词。

第二,幻觉。它与形象、词语和套话的共同之处在于其影响力来源于群体的想象力,与幻觉的影响相比,真理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第三,经验。真理要想产生影响需要在大范围反复出现的经验来验证,仅有这样观念才能在群众头脑中扎根。

第四,理性。勒庞认为群体是缺乏理性的,群体受无意识情感支配且能够轻易被调动。少数哲人的理性足矣,礼貌的动力不是理性而是感情。

群体有跟随头领的需要,群体的意志往往跟随着群体领袖的意志。群体总是倾向于服从,他们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被领导、被统治。领袖要动员群众主要经过三种手段:断言、重复与传染。前两种手段得以发挥作用的原因在前文中基本已经提到了,而第三种手段传染则是往往被归因于模仿的头脑中的倾向,终将从下层蔓延至上层。我认为在《乌合之众》一书中,勒庞本人也很好运用了这写手段,断言式地提出自我的观点以及在不一样章节中反复强调。

观念或人获得权力都要经过名望,名望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它是说服群众的一个基本因素。因为成功人们获得名望,缺少成功人们也将失去名望。正如今年因里约奥运会而被旧事重提的刘翔,人们能够因为两次奥运会的退赛轻易忽视他取得的所有成绩而破口大骂。这也正如勒庞在叙述群体的想象力时所说:“上千次小罪或小事件,丝毫不会触动群众的想象力,而一个大罪或大事件却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总而言之,群体有重要而持久的信仰与短暂而易变的意见,他们反复无常。

(四)同质性群体与异质性群体

在最终一部分,勒庞将群体以同质性群体与异质性群体分类,并对异质性群体中的犯罪群体、陪审团群体、选民群体与议会的特点一一进行了分析。

二、贡献、不足与启发

勒庞全书几乎只是在叙述自我的观点,缺乏量化的、系统的研究。罗伯特·墨顿说:“它们全是他头脑的产物,所以他显然对它们一概厚爱有加。”相较于有系统分析论证的著作而言,勒庞更近于观点的提出。正如弗洛伊德对本书所做评价,勒庞作为问题的发现者,指出了群体生活的重要方面,但并没有对它们做出解释。群体的心理特征及思维方式,个体与群体的差异以及影响群体的种种因素是研究群体必不可少的基本问题,勒庞贡献正是在于他发现了这些问题并对它们进行了阐释,这也是《乌合之众》一书即便存在已被证实有误导作用或错误的观点却仍然是长盛不衰的经典。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强调民众的作用。从国家层面来看,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将人民民主权利概括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总统制共和制的美国大选全民投票,君主立宪的英国也会举行全民公投,无关政治体制与意识形态,群众的发声是必然的趋势。从社会生活层面来看,网络通讯技术、社交软件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事件发生的同时信息已经能够即时传播到各处,人们经过网络能够匿名发表各种意见,舆论的压力能够影响到方方面面,控制群众的思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经过对群体心理的分析,能够了解影响群体心理和舆论的机制,了解如何利用群体的心理以不令人生厌的方式到达目的,在舆论的洪流中坚持有限理性也远远好过随波逐流的非理性。

通篇来看,勒庞最主要的观点即群体理性的缺乏。勒庞描述的群体是愚昧冲动且善变的,这种说法未免有些尖锐却也不无道理。从众有主动的从众,也有被动的从众。很多时候人们的观点往往无意识地害怕与多数作对,无意识地趋于平庸,但群体是否无法眼光长远,是否如野蛮人与孩童一般,我认为不能轻易断言。

勒庞对真相与历史持有坚定的怀疑态度,因为群体的想象力,一件事能够被数千个目击者证实,目击者越多的事件,受到的怀疑也越多,由此,勒庞得出结论史学著作是纯粹想象的产物。事实上,勒庞在实践中却有些自相矛盾,即便他认为历史材料基于想象缺乏可信度,全书使用最多的论述方式仍然是借助于历史事件,经过论述法国大革命,开凿苏伊士、巴拿马运河的组织者等历史事件来论证自我的观点。

还有其他一些观点,如制度是修辞学家毫无用处的劳动,政治家的基本任务是将旧事物变换新说法,政府由于甘心被问责而削弱力量,群体不要求自由仅有当奴才的欲望等,我认为这些观点不能简单断言,但不可否认的是,《乌合之众》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经典。

乌合之众对个人启发(二):

《乌合之众》以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分析研究社会历史运动中作为主题参与的群众,他们的行为、心理的诸般特征。作者勒庞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同时他也是典型的精英主义者,他反对团体主义,最早阐明了“个体在群体影响下思想与行为的转变”。在勒庞看来这“乌合之众”就是群体,一群人聚合在一齐构成了一个“心理的群体”,他们并非简单的人数累加,而是“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活力,它们失去了一切批判本事,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这就是勒庞的“乌合之众”。显然“乌合之众”不仅仅适乎18世纪的法国,更似乎暗合当下的网络社会。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在全媒体的环境下,新兴的很多互联网信息平台,是否也是凝聚着“乌合之众”?

正如勒庞所说“群众等同于无意识团体。因为无意识,所以力量强大。”那里的“无意识”指缺乏理性、推理本事低下、少有深思熟虑。无意识主宰着有机体的生活,并且在有机体的智力活动中,这种力量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如今的网络时代,群体隐藏自我的真实身份,缺乏理性思考的言论四处滋生,群体跟风的很多转发使得各种网络平台充斥着垃圾信息,也使得处于群体中的人更难以辨别各种信息。如2011年3月份因日本核辐射事件从温州等地刮起的“抢盐**”透过微博、信息的匿名转发迅速传播,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市的盐价瞬间飙升,超市络绎不绝的抢盐人,货架之上食盐的颗粒残存,团体无意识透过网络平台演化成了一场社会危机。仔细揣度,发现抢购者往往抱着这样几种心态:有的担心日本核电站爆炸对人体有影响,买点碘盐回去吃防辐射;有的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无法提炼盐;有的是看到微博这么传、别人这么抢生怕落后而跟着抢。如此简单的逻辑经过微博的转发摧毁了大众的理性。对于“微博心理群体”中的个体而言,他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自我已然成为了某一特定“心理群体”中的一份子。

网络平台的各种网红在信息传播中成为了广大粉丝们的“领袖”。勒庞认为群体行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崇尚威势,迷信权威人物。他认为:“群体的轻信、极端与情绪化反应等弱点,显然既为领袖的品质划定了上限,也给他动员自我的信众供给了许多可乘之机。这些领袖往往精通巧言令色之道,他们一味追求私利,善于用取悦于无耻的本能来说服众人。”在如今的很多直播平台,网红会利用自我的知名度,宣传各种产品来获取自我的利益,而粉丝往往会盲目跟风,使得此刻的网络风气十分浮躁。

网络平台中“乌合之众”的行为往往会表现为一种情绪化、少理性的低智商,群体的暗示常常会轻易地“征服群体的理解力,并窒息一切的确定力”从而使得群体产生团体幻觉。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谈到“正像缺乏推理本事的人一样,群体形象化的想象力不但强大并且活跃,并且十分之敏感”。群体的智力并不见得就比个体的智力高明,相反,他们很容易受到一些形象化词语、事物的影响。也正因如此,影响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之一就是利用某些吸引眼球的热点来巧妙地引导群体的想象力,从而制造出团体的幻觉。网络上无数个体组成的网络群体,他们所向披靡,所到之处不能听到任何反对意见和质疑,他们的感情激烈丰富,遇到逆他们者道德不再是束缚他们的工具,轻者围攻言语攻击,重者人肉搜索祖宗八代骂尽,群体里的个体享受到了群体的巨大影响力,正因人多势众,最终的结局就是反对者被骂的落荒而逃,而他们躲在电脑屏幕后面沾沾自喜最终能够一泄私愤痛痛快快的发泄了。在中国这种网络愤青网络暴民甚至是现实中的愤青,也正因如勒庞所说的某些共同的、偏激的、具有煽动性质的观点而自觉地走到一齐,从这一点上我们能够看到勒庞的这本名著的强大的现实好处。勒庞认为:同理性相比,是幻觉引发的活力和疯狂刺激着人们走

向礼貌之路。尽管存在理性,可是推动一切礼貌提高的却不是理性。倒不如说,推动礼貌提高的依然还是各种情感诸如尊严、民族主义、宗教信仰、爱国主义以及对荣誉的向往。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网络自媒体时代,各种声音、观点、思潮,如井喷般涌现,让人目不暇接。由各种网络平台而聚拢起的群众在瞬时间构成了所谓的“乌合之众”,但正如勒庞在《乌合之众》导言中所说:“群众尽管有诸多在外人看起来很值得鄙夷和恐惧,但仍然是一股无法阻挡的力量,仍然是世界潮流的引航者,谁冒犯了群体就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而崩溃。我们就要进入的时代,千真万确将是一个群体的时代。”

乌合之众对个人启发(三):

孟子说,“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生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翻译过来即为做了仁义的事,却不明白为什么要做;天天习以为常却又不明白所以然;一天都按着“道”去做,却不想想什么是“道”,这就是大众。2000多年前的孟子就已经洞悉群众的本质,而在其之后的法国人勒庞也用几乎同样悲观的论调分析了群体的心理。被美国社会心理学大师奥尔波特断言为心理学领域已经写出著作中最有影响的这本《乌合之众》,经过数百年争辩与审阅,多棱镜札记式的阐释依然在今日给予我深深启发。

其实在读这本书前,我对于马克思关于“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这句话是比较相信的。也许我这种相信恰恰是如乌合之众中所说的那种身处于“无知的群众”中的一种无理性的被绑架的相信。因为从历史的大趋势来讲,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确实是在向着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方向发展,这不正好说明了“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么

可是事实是我们在历史上几乎看不到人民群众对历史的方向有什么明确的利己性倾向。群体能够在某一个时段将一个有利于自我的政府扶植上台,同时又可能因为一些根本无法确定的谣言立刻将这个政府踢下台去。而在历史上起着决定性的把握历史方向的关键因素并非群众的意见,而是那些能够引导群众力量的个人或至少一小群坚持头脑冷静和清醒的人。

《乌合之众》这本书出版于1895年,是一部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全书的语言生动流畅,分析鞭辟入里且入木三分,一经问世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此书颠覆了人们对群众的通常认识,在阅读该书时我同样触碰到了一个全然不一样的视角。作者以十分简约的方式,极为精细的考察了个人聚集成群体时的心理变化,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个性就会被湮灭,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的统治地位。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义,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的特点。

在罗伯特·莫顿的《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中,他指出这本书确实对人们理解团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勒庞生逢一个群众重新崛起的时代,他敏感地意识到了这种现象中所包含的危险,并且以他所掌握的心理学语言,坦率地把它说了出来。勒庞的思想是超意识形态的,他在此书的那里或那里,以十分简约甚至时代错置的方式,触及到了一些今日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如社会服从和过度服从、趣味单一、群众的反叛、大众文化、受别人支配的自我、群众运动、人的自我异化、官僚化过程、逃避自由投向领袖的怀抱,以及无意识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等等。也就是勒庞考察了一大堆现代人面临的社会问题和观念,这使这本《乌合之众》具有持久的意义。

众,乌合之众。群体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但不是任何几个人就能构成群体。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到达共同的目标,以必须的方式联系在一齐进行活动的人群。可见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成员有共同的目标;成员对群体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群体内有结构,有共同的价值观等。群体具有生产性功能和维持性功能。群体的价值和力量在于其成员思想和行为上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取决于群体规范的特殊性和标准化的程度。群体中的个体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这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刺激。个体对这个刺激必然要做出反应,于是表现出与个人独处时不一样的行为方式。在勒庞看来,当人们变成了一个群体后,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变得与他们单独一人时颇为不一样,而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群体没有本事做任何长远的打算或思考,而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我的反应行为的本事(“当人们聚集成一个群体时,一种降低他们智力水平的机制就会发生作用”,“从他们成为群体一员之日始,博学之士便和白痴一齐失去了观察本事”)。

群体总是受着无意识因素的支配,它的行为主要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所以群体是刺激因素的奴隶,群体具有冲动、急躁、缺乏理性、没有确定力和批评精神、易受暗示和轻信的特点。书中列举了1792年法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屠杀事件。当时,在大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巴黎成千上万市民几天之内虐杀尽关在监狱里的僧侣贵族一千五百多人,连十二三岁的孩子也不放过。更不可思议的是,在极刑现场,妇女们以一睹贵族受刑为荣。这些平时里的店员伙计、家庭主妇,都相信自我的正义行为是在消灭“共和国的敌人”。所以,“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可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出乎意料地障碍会被狂暴地摧毁。”同样,这也能够解释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的疯狂行径,他们失去作为个体时的理智,只明白和理解极端的感情和观念,还对使自我失去人格意识的暗示者惟命是从,一经煽动鼓舞,便构成了一股极为疯狂可怕的力量,这时理性完全被压倒。

《乌合之众》里面还谈到教育是群体意见和信念中的间接因素之一。“教育既不会使人变得更道德,也不会使人幸福;它既不能改变他的本能,也不恩能够改变他天生的热情,并且有时——只要进行不良引导即可——害处远大于好处。”那里的教育是学校教育还是广义上的教育。我觉得那里应当是学校的教育吧。此刻学校教育主要研究的是升学率、就业率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思想认知、为人处世并没有多在意。此刻很大部分难以破解的犯罪案件都是高科技犯罪,都是有高学历的人的行为。掌握以偶写派不上用场的知识,是让人造反的不二法门。“能够找到社会主义者的地方,正是教室;为拉丁民族走向衰败铺平道路的,也是教室。”

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群体,思考团体,群体是上帝或是撒旦,在虔诚的时候不要忘记警惕(倘若你信仰群体),切勿把自我交给群体,因为群体流向的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狱!

乌合之众对个人启发(四):

《乌合之众》是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于1895年首次出版的一部研究群众心理的著作。

开篇就是一个定义:许多人凑在一齐,就叫群体。群体是个活的生物,有自我的感情,有自我的思想,即群体心理。

接下来,陈述群体的特征:冲动,易变,急躁,易受暗示与轻信。

本书语言简单通俗直接,一路读下来的感受,能够用惊心动魄来形容,看着书上总结的群体特性,联想着现代中国发生的红卫兵破“四旧”、以及文革中的种种恶行,还有近期新闻中的各种群体事件:例如砸“日系”车辆、各种传销组织等。对于勒庞的总结,我内心是频频点头。几乎认同群体就是野蛮的原始人。

可是合上书,再仔细推敲,如果许多人凑在一齐就是群体,那么学校,是一个群体。公司是一个群体。一个读书会,也是一个群体。一支保护国家,抵抗外族侵略的军队也是一个群体。难不成,我们都生存在野蛮的原始社会中。

我想,一些群体表现出来的野蛮个性,并不是因为群体的特性使然,而是组成群体的个体或者群体“领袖”的个性与野心决定的。

不一样的群体会有不一样的特性,把群体统称为乌合之众,显得简单粗暴。书中列举的各种例子,只选取贴合书中描述群体特性的历史事件,更多不贴合特性的历史事件就未被提及。

尽管书中的观点显得偏颇,但依然是值得认真读的一本书,其中很多观点更是为我们敲响警钟。

比如,书中谈到“仅有靠形象思维得来的简单观念,才会让群体盲目轻信。仅有简单而明了的观念是被群体理解的。”进而书中提到“在渴望梦想的心灵里,科学是有所欠缺的,因为它既不敢做出过于慷慨的承诺,也做不到像幻想一样撒谎。”为什么谣言能够漫天飞舞,传销的领导者能让加入者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因为他们加工、描述的景象仿佛触手可及。而我们自我也确实是很容易理解那些清晰的图景,对科学深邃的逻辑缺少一种耐心的探索和理解。

正如一面双刃剑,《乌合之众》能让人警醒,也能让野心家找到掌控群众的方法。它提到“只要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书中谈到如何让群众理解自我观念,”改造,改造的方向必须是低俗化和简单化。”

我们总是生活在群体之中,本书提醒我们跳出群体之外,冷静的观察我们所处的群体,冷静的分析群体中的领袖,若“领袖”的动员手段,只是“断言、重复、传染”,那我们可能就要逃离这样的群体,这样的群体可能就会有野蛮的特性。

读完此书,我更清晰的理解潮流、谣言及恐慌。

《乌合之众》,从初读时的惊心动魄,到合上书时的冷静。坚持独立思考,不论何时何地,如此重要。这就算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

乌合之众对个人启发(五):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庞,以研究大众心理学著称。他认为现代生活逐渐以群体聚合为特征。在《乌合之众》中他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灭,群体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行动。它们目前的组织赋予它们巨大的力量。我们目睹其诞生的那些教条,很快也会具有旧式教条的威力,也就是说,不容讨论的专横武断的力量。群众的神权就要代替国王的神权了。”“一些能够轻易在群体中流传的神话所以能够产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极端轻信,也是事件在人群的想像中经过了奇妙曲解之后造成的后果。在群体众目睽睽之下发生的最简单的事情,不久就会变得面目全非。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而形象本身又会立刻引起与它毫无逻辑关系的一系列形象。我们只要想一下,有时我们会因为在头脑中想到的任何事实而产生一连串幻觉,就很容易理解这种状态。我们的理性告诉我们,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可是群体对这个事实却视若无睹,把歪曲性的想像力所引起的幻觉和真实事件混为一谈。”暴民是缺乏理性经验的群体,当对发生的种种事件缺乏有效的理性思考,就只能经过自身的感知经验和道听途说进行联想,并为之找到联系。比如“西方媒体批评”——“反华势力”——“八国联军”——“保家卫国”一样。

“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在这方面,就像许多其他方面一样,群体中的个人类似于原始人,因为他不能作出细致的区分,他把事情视为一个整体,看不到它们的中间过渡状态。群体情绪的夸张也受到另一事实的强化,即不管什么感情,一旦它表现出来,经过暗示和传染过程而十分迅速传播,它所明确赞扬的目标就会力量大增。”群体表现出的感情是无法复杂和具有深度的,因为他在集合个体时必须选取明确的,具有共性的情感指向,比如仇恨,热爱等等。这样才能在简单和宏大的群体活动中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任何能够深入解析的可能都不会被允许存在,因为暴民个体的狂热无法接纳这种可能,并且它将给群体内部带来争议,从而引起分歧。

人有模仿他人的倾向,心理学上称之为“同步”。由于人天生都是自恋的,所以爱屋及乌,会喜欢与自我相似的人,即“认同”。为了让其他人喜欢自我,以便搞好关系实现合作,人会模仿其他人,即“求同”。“认同”与“求同”合并在一齐,就是一种“同步”。商家就很懂得利用“同步”赚钱,超市里那些免费品尝的甜点,在“同步”作用的帮忙下,总是能让消费者乖乖地买下自我本不必买的东西。此外,销售人员千方百计地与消费者套近乎,也正是为了博取一种“同步”。乌合之众的盲从,正是“催眠”与“同步”共同作用的结果,催眠使我们变成了盲目之辈,而极端强化了“同步”效应,使得我们不受理性与道德的约束,做出不可理解的事情来。“自信”是抑制“催眠”的良方,“谨慎”是把握“同步”分寸的要领。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件都能够证实庞德的观点。新闻媒体或者说新闻媒体背后的利益集团利用舆论为博取自我更多眼球,骗取点击率等不顾事实按照自身需要,或按照社会普片关心方向片面报道的行为。例如最近发生的辱母杀人案,关于案件的报道都集中于法律不如道德,司法腐败,司法不独立等敏感的、当下热点的问题。舆论风向把群众关注的焦点完全带偏,而群众也自然而然的朝着这条线走下去,群众一边倒的为于欢感到不公,支持杀人行为,要道德不要法律。显然这样的舆论是片面的,群众应对这样的事件就显得情绪化,对大家认同的事情无异议。可是群众喜欢关注谈论他们想要的新闻事件,媒体也喜欢按照这样的方式报道新闻。

可是《乌合之众》也有其局限性,如作者因群体的非理性性质和表现而对它持鄙视和恐惧的态度。他说:“个人在群体影响下,思想和感觉中道德约束与礼貌方式突然消失,原始冲动、幼稚行为和犯罪倾向的突然爆发。”但同时他又认为群体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因而是世界潮流的引领者。但这种内在矛盾并未减损其思想学术价值,而是为之后者开启了更深入研究的空间。

乌合之众对个人启发(六):

从古希腊古罗马以来,西方礼貌的“公共领域”就是一个被极富煽动性、十分鲁莽的群众所占领的场所。象征着民主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都是经过集群的方式产生运行的,民主导致的结果就是参与这些重大会议的人素质参差不齐,著名的“苏格拉底之死”事件就发生在民主如此发达的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被控告“腐蚀青年人的心灵”,而拥有几千人的陪审法庭中又有多少人了解事情的真相,大部分人处于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中,个体的独立性早已经消失,只是一味附和,最终导致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群众的民主权力就像一切个人权力一样,当它没有恰当的宪政制约时,也很容易转变为它的反面,成为一种暴虐的权力。这就是我们此刻所说的“多数人的暴政”。而我们此刻看到从古希腊罗马的广场政治,延续到中世纪的宗教迫害,再到近代的法国大革命,直至墨索里尼、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煽动,这种“群众性鲁莽”的文化特征一向留在西方礼貌的血液中。如果说“群众性鲁莽”是欧洲种族的一种共性,那么勒庞的《乌合之众》表现出来的就是对法国人这种特性的揭示与研究。

一、压倒理性的群体

勒庞指出“是幻觉引起的活力和愚顽,激励着人类走上了礼貌之路,在这方面人类的理性没有多大用处”,是群众那种荒谬的狂热,偏执的态度,“多数的力量”推动了历史的提高,“它不准备承认,在自我的愿望和这种愿望的实现之间会出现任何障碍,因为数量上的强大使它感到自我势不可挡”,能够说《乌合之众》一书最大的闪光点就在于它摘掉了群体头上那顶天然的理性帽子,在必须程度上恢复了群体的本来面目,让我们从群体(团体)迷信的迷雾中走出,重新审视作为社会历史推动力的群体的作用。它让我们认识到,一个未经启蒙的群体对权威与谎言有着多么深切的迷恋与盲从,而多数人的暴力——即使在民主政体之下——是多么地容易生成。一旦群体走向一条不归路那将是十分可怕的事情,在人们对唯一神教失去信仰的时代,最有可能对组成群体的个人发挥巨大作用的就是“民族的荣誉感,前途或者爱国主义”,在应对这些信仰时,群体很容易表现出极崇高的献身精神和不计名利的举动,这是孤立的个人望尘莫及的,这时理性往往占下风。

我们在此能够联想起发生在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数次血腥的群众运动,以往善良卑微的普通人为捍卫那些似是而非的真理所采取的恐怖手段。他们往往怀着某种神圣的使命感去奔赴一场巨大的灾难,但他们的心态却如同奔赴一场狂欢和盛宴,由此历史上一些一向令我们困惑的行为得到了某种解释。

二、意志力强大的领袖

“民主化使得各种偶像与建立在血统基础上的世俗王权已逐渐被平等人权和参与扩大的主张所消解,由此使权威合法性的来源产生了一个重大的转移——血统身份也罢,君权神授也罢,奉天承运也罢,此时都已不再可能。”的确,民主社会的到来,使得血缘和神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降低,成为合法的统治者的标准不再是唯一的,更加不是经过世袭的方式获得,统治者来自于民间,来自于民意,所谓的群体的领袖如何利用群众心理,把群众作为实现自我政治目标的工具呢?勒庞指出有三种方法:断言、重复、传染。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群体缺乏理性,所以”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而拿破仑,这个发动雾月政变,被流放之后卷土重来的伟大领袖强调了重复的重要性——最有效地修辞法仅有一个——那就是不断地重复。在一个断言被有效、无争议地重复之后,所谓的流行观点就会构成。与此同时,强大的感染过程就开始了。而领袖所要做的就是具备一种持久的意志力,这是一种极为罕见,极为强大的品质,它足以征服一切,仅有当领袖自我对于一种口号,观念坚信不疑的时候,他们才能够在自我信众的灵魂里唤起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领袖凭借坚不可摧的意志力,运用断言、重复、传染的把戏说服了群体,而群体的灵魂中占上风的,并不是对自由的要求,而是当奴才的欲望。于是在急于想得到一个领袖统治的奴性的驱使下,在疯狂的非理性的思维充斥头脑时,群体热烈地拥护充分他们这种缺点的领袖统治自我,一往无前地堕落着。缺乏理性的群体再加上极富煽动性的领袖,这就成了爆发群体行为的“完美”组合。

三、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启示

虽然《乌合之众》的写作早于我们几百年,它的产生有其社会背景,它所针对的也是法国大革命这个特殊的历史事件,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勒庞的这个预言是正确的,因为团体心理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存在的,只是在强调团体精神的社会,这种反团体的思想总不会受到关注,而在现代社会中群体现象有越来越凸显的趋势,在现代社会群体的表现不再是像勒庞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有着明显的冲突与对抗,现代社会的群体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渗入很多人的行为语言中,成为一种公众情绪,经过更多渠道,主要是媒体表现出来。“躲猫猫”、“打酱油”这类事件如今已成为热门甚至是流行词汇。在这些词汇的背后,积蓄着巨大的公众情绪的力量。公众情绪古已有之,只要有群体存在,就会有这样的情绪力量在民间不停流淌。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惊世界,危难时刻中国社会各界掀起赈灾热潮。身处国外的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得知汶川地震的事情之后,在地震当日当即做出万科捐款220万的决定。而此举被认为是“抠门”,引来网络上一片骂声。5月15日王石在博客中为自我辩护,反而是被看做越辩越黑,加之媒体的断章取义的报道,遭来公众的漫骂谴责,万科遭遇了企业内的8级地震。最终王石不得不向公众道歉,“捐款

门”事件才告一段落。在公众情绪处于高度敏感时,当感性成为公众情感主流时,企业家,这些理性逻辑的信徒刺痛了公众敏感脆弱的心。他对自我财富的捍卫,在公众眼中显得是那么可恶。

这种公众情绪的高涨与泛滥,并非是“中国特色”,任何一个社会在转型时期,都会面临这样的过程。随着中国的不断纳入世界,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人的身份敏感性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这与中国人由历史原因所导致的过分自卑有着密切联系。应对公众情绪的高涨,我们应当理性应对,一方面这是民众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中国人在封建社会的体制下压抑太久,以至于大部分人没有自由自主意识,一种愿意被统治,被决定的“奴性”意识还是根深蒂固的,此刻民众对于自身权益的维护,对于社会发展的关注意识都在增强,这是一种好的现象,可是在此基础之上也要避免以“民主”之名引发的过分情绪发泄。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篇:七一讲话对大学生的启发

当代大学生如何学习“七一”讲话精神

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中国人不懈奋斗,将人民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在挫折与机遇中总结出了属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并领导着中国向世界强国迈进。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把精神懈怠作为党面临的“四大危险”之一,在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前辈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为国为民的精神,我们应正视新时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刻,“七一”讲话是灯塔也是警钟。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用专门篇幅语重心长地论述了青年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和建设祖国美好未来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提出了当代中国青年应自觉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的期待和要求。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民族必须兼备优秀的思想文化意识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时代呼吁英才,希望在与青年。漫漫人生,唯有奋力拼搏,才能抵达光明的彼岸。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为大学生点亮了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为实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大学生成才的现实需要。

当代大学生要认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核心的要素、内涵,努力内化为思想自觉,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要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树立合理的发展预期和坚定的奋斗精神;要正确看待当前的社会矛盾,从历史的跨度和合理的历史比较中分析认识问题,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要认识理解情感问题,努力锤炼自身的道德品质;要树立正确的信仰,既尊重物质财富创造,又始终保持精神追求,真正热爱祖国和人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理想是灵魂,是前路奋斗的灯塔,而持之以恒的信心和毅力亦不可或缺。

大学生应当对中国历史,党领导下的拼搏奋斗史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客观地认识前人在探索中国发展道路时的曲折艰辛以及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并汲取经验和教训,扬长避短,开创未来,坚定信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三件大事”,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并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共产党有很强的领导能力,可以领导中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我们可以坚定信心。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走出课堂,开阔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应深刻认识党的先进性。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终走在时代前列,是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党的理论要反映时代要求,必须坚持机房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党的实践活动要具有时代的意义,必须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紧贴基本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站在民主复兴的起点,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能不能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是对党的先进性的时代要求。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任何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具生命力的群体。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经历90年风衣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需要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当代大学生只有满怀对祖国、对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主动融入人民群众之中,深入基层一线,向人民学习,亲身实践,经风雨才能长才干。只有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与时俱进,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创造出无悔于青春、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第五篇:对新手室内设计的启发

中国式一个盛产设计师的国度 有科班出身的设计师 有半路出家的设计师 中国的设计师也非常高产 一夜就可以做出一套方案 第二天给客户来看 这就是中国设计的现状 大部分设计师或者说从事设计工作的人都还挣扎在生死线上 在忙着解决温饱 忙着画图 在忙着拿回扣 安安心心做设计的人也不多 但是大凡安安心心做设计的人都做好了 中国经常说的高文安 黄志达 于公等等很多人 于是很多人崇拜 很多人学习手绘以为手绘就是一切 很多人学习电脑 于是没有电脑基本就没有办法做设计 认为电脑是设计的全部 最后把人脑忽略了 电脑天下第一 其实无论是电脑还是手绘无外乎是设计的一种工具 不能过于依赖 学习手绘的 每天画手绘 根本与电脑无缘 认为手绘是电脑的全部 学习电脑的 基本就不再拿铅笔 认为那玩意是老祖宗的劳什子 费心费力 不出效果

有人教手绘 于是很多人执着于手绘 不断话啊画 有人教电脑不断电啊点

但是我要说的是:无论是教手绘的还是教电脑的 都没有教一个做设计工作的人如何做设计 如何谈设计 如何实施设计 我想这个就是中国设计界的空白点 是中国设计师的知名弱点

很多刚入行的/刚毕业的设计师,开始画图做表现 表现做的很好 但是一谈设计就完了 面对客户就无话可说 于是就只能画图于是越画越糊涂 根本不知道设计从何做起

有的人学习手绘,光纸去了一汽车 出来了不过是个画匠 就是会

画,一谈为客户亲手设计方案吧 连透视都拉不好了 于是就是画匠 成了苦行僧 失去了手绘设计的根本,中国的设计现状就是初学设计的人是非常迷茫

手绘也不错 只会临摹

电脑表现不错 只会画效果图 谈施工图色变 于是很多图片很漂亮 做出来就很尴尬

所以我认为如何让中国的设计师做设计师的工作 这个很重要 结果很严重

有教电脑的 有教手绘的 没有人教如何做设计 都是在搞一些如何表达设计 会表达了 不知道怎么设计了 没上岗岗就先谈下岗那是不可能滴

其实很多设计师从开始就是畸形的现在很多培训机构 先叫你如何用电脑画线 于是很多人培训出来以后就是这个线可以做什么呢 于是画出来的就是线 很多线学习设计的 想画一个矩形于是就找电脑商的工具 用什么工具可以画这个矩形了?我这段文字要说的是:半路出家先学习电脑的人和刻板学习设计的人在使用电脑的时候的思维是相反的,其实设计师没有必要自卑 没有必要骄傲 老老实实做设计是最好的一件事 不要谈什么设计师创业啊 从装饰公司里走出来啊 什么设计师你不要自卑啊 我认为根本没有抓住设计师最需要解决的根本 他为什么自卑 为什么骄傲啊 为什么不低调啊

为什么自卑 还不是因为每天被客户叼 为什么骄傲啊还不是每天搞的定客户 为什么自己创业啊还不是因为搞定客户了自我膨胀 其实自己做也没有什么好多少 也许钱是赚到了 人气赚到了 其实我个人感觉更累了 很多东西很多人都是站着说的 有人说站着说话不腰疼 永远是这样的 他没有身临其境 即使身临其境了也还没有悟透,于是就拿来说教 完全是成了误导 为什么很多人自卑啊 和这个就有一定的因素 当然不是全部因素 是吧 每个设计师遇到的问题都不一样 那是必须得 因为现实的情况不同平台不同 肯定面临的问题就不一样 就和做设计是的 一个房子一百个设计师来设计有一百样 一个房子一百个业主来装修如果可任意拆了重来的话可以装修出一千样,是吧,平台好了好签单 有的人设计不怎么样但是平台号啊 也可以做单子 有的人经验不怎么样 但是有师兄弟姐妹来带 来帮到谈也可以做单子 有的人不会画图 不会设计但是就会谈 就凭一张嘴也可以做单子 有的人设计业不怎么样 谈单也不怎么样平台也不怎么样 但是人家形象好 也可以做单子 男设计师签的全是女客户 女设计师签的全是男客户 是吧 男的是少妇杀手 女的是别夫(别人的丈夫)杀手,都不一样 当然这个和一猪生九子还有所不同 但是也有共同点

其实很多设计师遇到的问题大不相同 但是我认为 设计师的成是 几年的问题 如果你字感觉水平不错但是你设计出来的东西还不行那说明你缺少感悟,如果一个设计师三年左右的时间还没

有做到很厉害的话 我感觉他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设计师了 那么每天过的还是每个月签个几万块的单子来混日子,也许日后会推出这个行业,其实一个设计师的设计提高是很快的,比如第一年积累第二年积累给别人做个助理什么的 那么第三年你一定要开始做设计师应该做的工作,通过几个像样的 有重量级的客户 用心去做几个方案然后得到实施 经常去工地 不断感悟什么样的尺度好看什么样的尺度不好看 那么,用心做几个下来我相信你的设计肯定有长足的提高 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要做穷忙族光忙到画图签单 不去工地 那么你提高的肯定很慢,看一个工地就知道这个设计师的水平怎么样 很多工程上面无法解决的败笔 很多都是因为设计造成的 但是到投来施工的当了替罪羊 其实他们不知道这个设计哪个做都做不好

可以做好 但是整个城市可以做到这种工艺的只有一个人 我不认为这是最好的设计 也不能说你懂设计 好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这个可以做好 但是要花很大的代价 用很大的代价做出来很好的效果其实事没有意义的 浪费的当然不是自己的钱 那么你注定在这个行业里你还没有悟透 设计是做什么的其实很多设计在平面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最终效果好还是不好 不要说看什么效果图那是扯淡平面的尺度完全可以体现一个设计的好坏和一个设计师对尺度把握的好坏 设计师基础怎么样好的设计其实事从平面结构开始的关于平面结构在设计中的重要性的阐述(比较适合家装设计师):

最近好多客户,来了公司以后就说要效果图看,而对平面结构根本没有关心,谈了半天方案,还只是停留在电视背景墙怎么做,餐厅背景墙怎么做,其实这个是错误的,居家生活 更重要的我认为不再这里,设计的根源也不再这里,设计的根源在于平面结构的前期拆改,如果一个设计只有里面造型的烘托而没有一个 正确的结构设计做依据那简直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一个人精心设计的平面图而做的立面设计,是不纯粹的,完全没有找到设计的根本所在,生活的根本所在,而且就居家生活来讲,平面布局的合理,平面布局的合理与否又会影响建筑自身通风和采光,就好比一个 设计师毫不犹豫的把主卧室改成次卧室,其实是非常错误的,至少从采光方面就是错误的,大家都 知道,在建筑防线的时候对于主卧室的 朝向是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从朝向上讲主卧室的窗子不是朝东就是朝南,通常都是偏东南方向,那么次卧室通常在西北方向,有的小部分有点西晒,那么吧 主卧室改成次卧室的后果就是你的改动后的卧室在你以后礼拜天睡懒觉的时候永远看不见太阳,这个问题通常是业主入住以后的很长时间后才能意识到,但是已经晚了,精心准备的新家就 成了这样,好比奥运会中国人 准备了好多年,18天就开完了,所有的 准备工作都扎然而止,好与坏只有 评说的份,因为 装修这个 消费太特殊了,完全由不得你后悔,我们经常设计到生活居住主题,大家都 知道居住主题就是通常

所说的别墅,那在结构上的设计就更要求严格了,没有一个 很好的平面可能噢乖见把握水平,整个设计如果 不从平面结构着手,不把平面结构作为重点而空谈立面的设计,那是非常可怕的,设计的根源在于平面布局的合理:

很多 朋友 都不是第一次或者第二次装修,那么设计师是否关心你以前的结构上面有没有什么这样 或 那样的问题呢,因为很多朋友装了几次,存在的问题 依然 存在,我感觉这个是设上的失败,新家装好了,我们就应该先拿什么垂手可得,想放什么想怎么放就怎么放,想睡一楼就睡一楼,想 睡二楼就谁二楼,生活要 自由随意 品味自然那才是家,平面设计完全可以体现一个设计的合理与否,没有一个 设计他的平面看起来很丑,立面设计好后很好看的,非常少,因为平面结构已经决定了里面的设计形态,平面结构体现了人的生活习惯,习性,喜好,偏好,有人天生左撇子,或者有人天生喜欢很多比较特殊的 东西,孩子很小 是以玩为主还是学习为主?长大了怎么办,有客人来怎么办?客人是什么性质的 客人。自己的 父母还是姐妹还是朋友,有 没有 必要留一个 长期空着的客房,等等一 系列东西,都是平面布置所能体现的内容,平面结构设计体现了整个设计的骨感,平面设计的 不合理 就好比一个人 穿了 很多件衣服或者是两件羽绒服,是相当的难受 你 家 装修,平面结构做好了吗

其实设计师你没有必要崇拜别人 你平庸是因为没有激发你的潜能

设计的过程就是一场定位的过程 有一句笑话叫:二八的车子上二六的胎 裤衩穿在裤子外 淡然后者已经实现了 你看大街上很多女士是羊毛裤外面套一个很短的短裤 淡然这个是时代的产物 开宝马的人你和买冰棍的人肯定有所不同 你认识卖冰棍的充其量就是吃冰棍不花钱 你认识开宝马的你做宝马车肯定不花钱 二者虽然不一样 但是有共同点 设计定位好了 设计就做好了 甲方就高兴了 也别管你是什么大师还是得很么取名小卒 听哥的 没错

下载关于符号对产品设计的启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符号对产品设计的启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学对我的启发

    文学对我的启发我自幼酷爱文学,素喜历史,然而“文学对我的启发”却着实是一个难题目,因为自懂事起,品读文学这么多年,品读诗词这么多年,感受颇多,启发倒少,也许是因为生命的经历并不......

    对孙中山符号的消费研究

    对孙中山符号的消费研究 摘要 符号化生存是历史的必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符号消费是后消费时代的核心。它是指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以外,而且消费这些产品所......

    《朗读者》对写作的启发

    作文预测之《朗读者》特辑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

    浅谈乔布斯对我的启发

    浅谈乔布斯对我的启发 2011年10月5日,乔布斯离世。对于他,大多数都会从他对苹果的创造以及这又如何改变世人生活入手去怀念他。因为我在这方面了解甚少,所以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发......

    NBA的全球化对CBA的启发

    NBA的全球化推广对CBA的启发 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NBA大联盟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完善,已由最初的单纯体育赛事发展成为NBA产业,它的影响可以说是遍及世界。以下通过对NBA的分......

    总有一句对你有启发

    每日名言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每日自励我做出自己的选择,决定自己的体验每日短文:总有一句对你有启发我珍惜生命,它是我所......

    孙子兵法对商道的启发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有十分力决不出九分——孙子兵法对商道的启发林清专家评语:[作者比较全面地描述了《孙子兵法》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对全书的内容作出解释。对兵法中的......

    诺贝尔获奖者对我们的启发

    诺贝尔奖获得者对我们生活的启发 诺贝尔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由于提倡小额贷款, 解决贫困妇女的生计问题方面作出了卓越的成就,而被称为"穷人的银行家”,因此获得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