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典诗歌鉴赏模式补充题(系统的简单训练-略解版)要点
古诗鉴赏高考考点专项训练(教师略)
目 录
一、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反衬 拟人 炼字(邀、纳)
二、王庭珪《移居东村作》
反衬 思想感情的分析
三、周密 《野步》
画面的描绘 景情关系的探讨
四、曾巩 《西楼》
五、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六、李清照《行香子 七夕》
七、柳永《满江红 暮雨初歇》
八、张孝祥《浣溪沙洞庭》
九、梅尧臣《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十、陆游《秋波媚》
十一、雷震《村晚》贺铸《茅塘马上》
十二、薛媛《写真寄外》
十三、秦观《千秋岁》
十四、吴融《途中见杏花》
十五、葛胜仲《江神子。初至休宁冬夜作》
十六、苏轼《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十七、辛弃疾《阮郎归》
十八、曹组《青玉案》
十九、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二十、王维《辋川闲居》
景象的描绘 借景抒情、视听结合 景象的描绘 感情的分析 炼字(长、畏)思想感情的分析 虚实结合 双关借景抒情
思想感情的分析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比喻、对比、想象 比喻 思想感情分析
景物及画面的特点 相像 拟人
思想感情的分析 意境
思想感情的分析 对比 映衬
景象的描绘及其作用 双关 借代 比喻 夸张 反衬手法 或(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
景象的描绘及其作用 尾句表情达意的妙处
意境的分析 拟人 反衬 寓情于景 相像
意境 对比用典形象 感情的抒发
感情的变化 某一诗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
感情的变化以情取景情景交融(拟人手法)景象的描绘 对比映衬 动静结合
考点专项训练
一、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反衬 拟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
夏日三首(其一)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8.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8.答:这首诗运用的是反衬的艺术手法表现环境的“清”的。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1分);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1分);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1分)。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1分)、清闲的心境(1分)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1分)。】
9.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5分)
【9.“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2分)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1分);“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2分)。】
二、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反衬】
(二)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移居东村作① 王庭珪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注:①作者原注:“山中有阳泉寺故基。”
8.本诗“呜不住啼大更静”一句与干籍的“呜呜山更幽”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5分)
【都是反衬(以声衬静)(1分),以鸟的鸣叫(1分)反衬环境的幽静(1分)。观点一:更喜欢“鸟不住啼天更静”。1)语言平易,明白如话。2)以天为背景,比王籍的诗意境更为开阔。
观点二:更喜欢“鸟鸣山更幽”。1)语言更加凝练。2)幽雅含蓄,意蕴深远。】 9.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东村山景的爱赏,对远离尘世的移居生活的喜爱。
1)首联写避地东村,“避”字点明了作者对尘世生活的远离,对田园生活的主动回归。2)颔联表现作者不汲汲于物质追求,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仍感满足。3)颔联表现対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
4)尾联写远望所见,表现作者安于农耕、怡然自得的心情。】
三、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景情关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8.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做简要的分析。(5分)
【8.这首诗描摹了一幅春日郊外麦浪葱葱、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动人画面。(2分)诗人在诗中写了和煦的春风,麦陇的新稻,草丛中不停的小青蛙,无忧无虑飞舞的蝴蝶,遍地的花田草甸,(2分)借以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惬意喜悦的心境。(1分)】
9.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结尾两句。(6分)
【9.诗的结尾两句运用了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手法。(2分)诗人赋予笔下的蝴蝶以人的感情,彩蝶翩跹,为和煦的春风所陶醉,为野草花的芬芳所吸引,以至沉醉花丛,流连不去。(2 分)“烂醉”二字,语新意丰,既传达出春天的芳馨氛围与醉人魅力,描绘出蝴蝶追逐春色的如醉情态,也将诗人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2分)】
四、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景象的描绘 借景抒情、视听结合】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8—9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借景抒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五、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炼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8—9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8.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
【.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意思对即可,2分)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3分)】 9.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长、畏(2分)“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2分)“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六、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双关、借景抒情、叠词】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行香子 ? 七夕 李清照(此首未讲)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注】蛩:这里指蟋蟀。槎: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8.上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5分)
【上片从人间写到天上,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织女被千重关锁阻隔,只有在如浩渺星河中的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2分)借感叹牛郎、织女离愁之浓重,来抒发自己与之同病相怜的浓重的离愁。(2分)也有对牛郎织女因阻隔极深不得团聚的深切同情。(1分)】
9.本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试举其中主要的两种加以赏析。(6分)
【①虚实结合/想象。词作从人间的鸣蛩和落叶梧桐写到天上分离的牛郎织女,开拓了意境,丰富了词的意蕴/使境界更加奇丽。(3分)
②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如“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句,寒蛩哀鸣,梧桐叶落,借这凄凉之景,奠定了感伤的基调。又如,借描写天上牛郎、织女分离之景,抒发自己的离愁。(3分)③一语双关。上下片的后三句都语意双关。上片三句表面写天上的分别,实则写人间有情男女的离别。下片三句表面写天气阴晴变化,实则写人的悲喜交集,由喜而悲。构思新颖别致。(3分)
④语句叠用/反复。上片,叠用三个“浮槎”,写有情人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将离别的幽怨表现的淋漓尽致。下片,叠用三个“霎儿”,写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大概牛郎织女还在分离吧。将离别的幽怨表现的淋漓尽致。(任举其中一片作为例子即可)(2分)⑤以动衬静。如“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句,词人清晰地听到草丛中蟋蟀的叫声和梧桐叶子掉落的声音,极写静夜,在如此静寂凄清的七夕之夜,词人愈加生发出一种与织女牛郎同病相怜的离愁。(2分)(任举其中一片作为例子即可)(2分)(技法,分析,情感/效果。各1分。1、2、3点每点3分;4-5点每点2分。)】
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动静结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满江红① 柳永(此首讲了)
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况有云泉约④。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⑤。
〔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②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③成底事:一事无成。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8.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5分)
【(5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2分)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然后写了动景:江上渔船飞快的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做到了动静结合。(2分)“飞短艇”,“载”“归村落”,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1分)】
9.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6分)
【(6分)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2分)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作者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2分)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地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2分)】
八、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以下未讲】 【动静结合、比喻、对比、想象】
(二)古诗文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 ~9 题。
浣溪沙 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 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8.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5 分)【上片写了辽阔的楚天、青涩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显示出流连自然肌肉的心态。】
9.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6 分)【1)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
2)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3)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九、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比喻 思想感情分析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8—9题。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8.本诗前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比喻。(2分)把欧阳秀才的出游念头比作草木,一经产生九不断滋长,变得愈来愈强烈的出游念头就像一经萌芽就不断生长的花草树木。(1分)把游历生活比作梦。欧阳秀才去江西后,行踪不定、丰富多样、难以预测的生活就像一场变幻莫测、飘忽无定的梦。(1分)这两个比喻新颖贴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欧阳秀才对未来游离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过去的深长怀念,体现了作者的才思和艺术创造力。(1分)】
9.本诗的送别对象不是一般送别诗中常出现的亲人或朋友,而是门人。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6分)
【①“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表达了对门人才华出众的赞赏,也是对门人的勉励,愿他振翅高飞,奋力进取。(2分)②“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表达了作为老师对门人的谆谆嘱咐,希望门人去江西后,善自择居,慎于交友,不要同卑俗之人居处和往来。(2分)③“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是希望门人不要放弃科举,并祝愿门人他日科举及第,不负所学,施展平生的抱负。(2分)
(围绕“赞赏”、“嘱托”“期望”三点并结合具体诗句展开论述即可得分)】
十、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11分)
秋波媚 陆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这是陆游48岁在南郑担任军务时所作。此时他助川陕宜抚使王炎为“干办公事”,身着戒装,往返前线,前方有利的形势和军队壮阔的生活,使他触景生情,作者于是写下这首词。
8.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色?(5分)
【上片分别描写了瑟瑟秋风,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作者抓住了边陲景物的特点来描绘,使整个画面具有苍凉悲壮的色彩。】 9.从下片看,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6分)
【从下片看,作者主要运用相像和拟人的手法,将南山月灞桥柳、曲江馆进行丰富
想象并赋予人的多情与期待,很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决心恢复中原,报国立功的壮志 豪情。】
十一、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思想感情的分析 意境的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8-9题。
村 晚 茅塘马上 雷震 贺铸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壮图忽忽负当年,回羡农儿过我贤。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
8.两首诗均有“落日”意象,你认为这一意象在哪首诗中呈现得更有意境?结合相关诗句简要赏析。(5分)
【8.第一首更好,作者勾勒出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山村晚景图:火红的夕阳好象被山口衔住一样,日影倒映在尚有凉意的池水涟漪中。诗人把池塘、远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呈现出宁谧安适的意境;第二首更好,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了池塘边秋日黄昏颜色浅淡的太阳即将落下的场景,一个“薄”字,突出略现寒意的季节特征,营造了一种清凉宁静恬淡的意境氛围。(答案不必统一,言之有理即可。能结合诗句分析意象3分,点出意境特点1分,语言表达1分)】
9.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概括说明。(6分)
【第一首诗人表达了作者对山村自然风光,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第二首侧重表达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慨,因而向往羡慕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流露出隐退田园之意。(第一首感情分析2分;第二首两点各2分)】
十二、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思想感情的分析 对比映衬手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写真寄外 薛媛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注:薛嫒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书等物。“善书面,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嫒,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
8.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5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痛苦,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应忠于爱情的提醒。】
9.赏析颈联的写法和内涵。(6分)
【“泪眼”指代是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在矛盾对比中,刻画了怀念丈夫的深情。】
十三、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景象的描绘及其作用 双关借代 比喻 夸张】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千秋岁①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8.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2分)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1分)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2分)以乐景衬哀情:春色虽美,但词人远谪他乡,孑然一身,形容憔悴,哪有对酒赏花的心情?
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
9.“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6分)
【双关、借代、比喻、夸张(手法2分)
双关:“春去也”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2分)
借代、比喻、夸张:“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2分)“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
“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
十四、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反衬手法(乐景衬哀情)或(借景抒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8.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
【
8、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或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2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3分)】
【9.(1)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
(2)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
(3)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情怀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每点2分,其中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1分】
十五、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景象的描绘 开篇的作用 尾句表情达意的妙处(对写法的好处)】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神子?初至休宁冬夜作①
葛胜仲
昏昏雪意惨云容。猎霜风。岁将穷。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清夜小窗围兽火②,倾酒绿,借颜红。
官梅疏艳小壶中。暗香浓。玉玲珑。对景忽惊,身在大江东。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
[注]①此词是词人刚被贬官休宁(今安徽休宁县)时所作。②“兽火”指炉火。⑴本词开篇三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⑵请鉴赏结尾“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的妙处。
【12.(1)本词开篇三句描写了这样的情景:一年将尽的严冬夜晚,雪意昏昏,云容惨淡,霜风猎猎,天地之间显得如此寒冷凄清、昏暗寂寥。(2分)开头三句,以景开篇,为抒情主人公勾勒出了一个严冬凄清寂寥的环境,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2分)】
【(2)结尾处情景交融,(1分)在远山阻隔、暮雪重重的意象中,既有词人对自已被贬官后,友人疏远,人情淡薄的感叹,也有知己虽念旧,但关山重重,路途遥远,难相安慰的无奈。(2分)这结尾实则是词人对至交的怀念,然而却从对方入笔,更见情之深切。(1分)】
十六、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意境的分析 拟人 反衬 寓情于景 想象】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桓伊三弄,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筝、笛,曾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8.这首词的上阕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5分)9.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飞絮送行舟,水东流”的妙处。(6分)
【8.营造了一个孤寂凄迷、浩淼清幽的意境。夜深人静之时,不知是谁吹奏起优美的古曲,将人从梦中惊醒。一弯孤单的新月,弥漫江天的愁烟,使即将与友人分别的词人愁绪满怀。(5分)】
【9.此句运用了拟人、反衬、寓情于景和想象的手法。这是想象次日分别的情景。在想象中,词人赋予柳絮和流水以人的情感,借多情的柳絮追逐行舟代人送行,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意。而江水不解人的心情依旧东流入海,又以流水的无情反衬人之有情。景物描写寄托情感,含蓄隽永。(6分)】
十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意境 对比 用典 形象的概括 感情的抒发】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冠多误身③。
[注] ①耒阳:地名;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招魂:《楚辞》的篇名。③借用杜甫的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8.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5分)
【
8、上阕营造了昏暗、萧瑟、凄冷的意境。(2分)“山前灯火欲黄昏”写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山头来去云”写出了作者飘然不定的凄苦,“鹧鸪声里数家村”以“鹧鸪”,写出了意境凄冷,(2分)表明作者对前途的忧虑。(1分)】 9.下阕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9、运用对比或用典的手法,(2分)写出了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现在漂沦憔悴、落魄江湖的诗人形象。(2分)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与郁愤。(2分)】
十八、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感情变化 诗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青玉案 曹 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 ①谩:徒然、空自。
8.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5分)
9.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6分)
【8.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5分,三种情感3分,结合诗句2分。)】
【9.这一句既点明了题旨(2分),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片写景,点出旅愁乡思的主题,领起下文,抒写独宿孤馆,乡思盈怀的惆怅之情(4分)。】
十九、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感情的变化 以情取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移情手法 拟人手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8.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9.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8.(5分)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2分)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3分)(写出感情2分,具体分析3分。)】
【9.(6分)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2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2分)】
二十、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景象的描绘 对比映衬 动静结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辋川闲居 王维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寂莫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注]①青菰:俗称茭白,生于水中,叶如蒲苇。②於陵子:齐国高士陈仲子的号。据《高士传》载:陈仲子认为其做官的史长不义,就带着妻子到了楚国,住在於陵,自号於陵子。楚王听说他很贤德,派人聘请他做宰相,他就又逃到别处替人浇灌园子。③桔槔: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
8.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5分)【8.这两句诗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辋川风景图:青翠的茭白掩映在清冽的水中,白鸟殿翅翻飞于苍茫的山间。(2分)运用了对比映衬、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青菰、绿水与白鸟相互映衬,色彩鲜明;前一句写静景,后一句写动景,动静结合。(答出“动静结合”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除了“对比映衬、动静结合”以外,答对偶的也给1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二、四联作简要分析。(6分)【9.本诗表达了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之情。(2分)第二联的“时倚”、“远看”再现了诗从安逸洒脱、怡然自乐的心情。(2分)尾联以於陵子自况,暗示了自己隐居的原因。(2分)】
第二篇:诗歌鉴赏训练题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①分宁:今江西修水县,诗人的家乡。杜涧叟是他的友人。此诗写于诗人早年离开家乡去外地做官之时。②阳关:古曲《阳关三迭》的省称。亦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③旌阳:山名,在分宁以东。
8.首句“水东流”三字在本诗中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5分)
9.有人认为“满川风月替人愁”写的真好,那么好在哪些地方呢?请你说说(6分)
登原州城①呈张贲从事
宋·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注①: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
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雨夜读书 [宋]陆游
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天何悭?
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思天山。
【注】①蹭蹬:比喻失意潦倒。②仗下:借指朝堂。
8.首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简要说明。(5分)
9.诗歌里蕴含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酒楼秋望 华岳【注】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花摇舞帽枝犹软,酒入诗肠句不寒。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8.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分三点简要分析。(6分)
9.本诗尾联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抒情方式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分)
送王汶宰江阴
包何
郡北乘流去,花间竟日行。海鱼朝满市,江鸟夜喧城。止酒非关病,援琴不在声。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
8.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效果如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9.本诗一反送别诗的伤感惆怅,语带调侃却愈显情真意切。请结合诗的后两联简析这种特色。(6分)
裴迪书斋玩月之作
钱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①谢公楼:谢公,指曾作《月赋》的南朝诗人谢庄;谢公楼,在此借指裴迪书斋。8.与李煌《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相比,两首诗词描写的月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5分)
9.这首诗的领联和颈联在写景上主要有哪些特色?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晚次鄂州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估客:贩货的行商。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
8.严羽认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试分析这首行旅诗中的颔联“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好在哪里?(5分)
9.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第三篇:诗歌对比鉴赏训练题
诗歌对比鉴赏训练题
(一)比较阅读描写庐山瀑布的两首诗和苏轼评价它们的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虚云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徐凝 帝遣银河一律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苏轼
1.根据诗歌意象填空。(3分)
李白诗中的“紫烟”,即徐凝诗中的“ ”。徐凝诗中的“落泉”,即李白诗中的“ ” 李白诗中的“银河”,即徐凝诗中的“ ” 2.苏轼诗对李徐二诗作了评价,试指出苏轼对二诗的看法,并说说你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菱,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1.两首诗分别描写了什么季节?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2分)
2.两首诗分别突出了一个“等”字和一个“惜”字。请分别说明它们是怎样突出这个字的。
(三)读下面两首诗和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两首诗寻觅春天的方式有所不同,请在诗中找出相关诗句来。(2分)
2.说说二诗反映的作者的感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4分)
(四)阅读两首《相见欢》,按要求答题。
相 见 欢
李煜
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春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 见
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剪不断,理还乱”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簪缨”指代什么?“几时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差异。(3分)
(五)阅读王维《杂诗》二首,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抒写了怀乡思亲之情。请从抒情主人公身份的角度作简要说明。(2分)
2.诗
(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抒情主人公只问“花”而不问“人”,和其他,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3.这两首诗在语言风格和句式运用上有什么作用? 答:语言风格上:
句式运用上:
(六)阅读王冕咏梅的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
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
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1.白梅诗中“不与桃李混芳尘”中“混”是“混同”的意思,是说白梅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墨梅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什么特点?(2分)
2.墨梅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两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未眠。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这两首诗在写作内容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2分)
2.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两首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写出其中一个方面。(4分)
(八)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转千匝绕郡城。
注:崖州,今海南岛海口市。李德裕,唐武宗时的宰相,唐宣宗时被贬到崖州。
1.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2.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3分)
(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如杜甫《春夜喜雨》,“喜”字就是“诗眼”。“诗眼”可在诗题中,也可在诗句中,《过三闾庙》一诗的“诗眼”是 字。(1分)
2.“沅湘流不尽”这种写法,与《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3.从写作技巧方面简要点评“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这两句诗。(2分)
(十)阅读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苏轼《赠刘景文》,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表达感情?
2.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苏轼诗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十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比较两首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2)比较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十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湖北卷)
登
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诗歌比较鉴赏参考答案]
(一)1.虚云
飞流
白练
2.从苏轼诗可以看出,苏轼先肯定了李诗,后否定徐诗,一句“古来惟有谪仙词”可看出苏轼对徐诗的全盘否定。(2分)整体来讲,李诗想象奇特,意境飞动,气势磅礴;徐诗虽有夸张,却无奇思妙想,气势不如李诗充足,但也不是如苏轼所评价的那样一无是处。(2分)
(二)1.《约客》所涉及的是黄梅时节(夏季),描写的景物有雨、蛙等;《雨晴》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主要景物有花间菱、叶、蜂、蝶等。
2.《约客》主要通过交待时间“过夜半”和描写细节“闲敲棋子落灯花”,突出一个“等”字;《雨晴》则主要通过“雨前”“雨后”的对比和“蜂蝶纷纷过墙去”的描写,突出一个“惜”字。
(三)1.白诗是“长恨春归无觅处”。黄诗是“除非问取黄鹂”。
2.惋惜春光流逝的深情是二诗作者感情的共同点。不同点是白居易最终找到了春,充满惊讶和喜悦;黄庭坚没有找到春天,感到无限怅惘和苦闷。
(四)1.六朝民歌中常用“丝”谐音“思”,李煜也用丝来比喻愁思。“剪不断,理还乱”,表现了愁思纷繁和难以排解。“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收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偏安苟且的愤懑和斥责。
2.虽然两首词的词牌都是“相见欢”,格律一样,但各自所表现的感情却完全不一样,风格也有很大差异。“离愁”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抽象的感情,李后主却把它写得很形象,写出其滋味,写出了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无言”又加上“独上”,仿佛使人看到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西楼见月,夜已深沉,孤影徘徊,不能入寐,其人浓重的愁绪跃然纸上。全词表现得哀婉动人。朱词则通过“夕阳”“大江”“悲风”等意象,寄托了词人的国破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感情激越,语尽而情意悠悠不尽,有豪放之风。(能回答“婉约”“豪放”可给2分,能运用词中句子分析,得3分)
(五)1.诗
(一)是在家人(或女方)询问船家有无离家人(或男方)的来信;诗
(二)是离家人(或男方)向来客询问自己家中的情况。
2.诗人选取典型细节,用借代手法,以“花”代指亲人和家中的一切,问“花”是表达思亲还乡之情,这样写,感情含蓄、真切,富有情趣。
3.语言风格上,质朴清新,口语入诗,平淡而隽永。句式运用上,以文句结尾,可见对亲人急切的思念之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六)1.白梅具有不与桃李争高低,更不愿与其为伍的清高品格。墨梅具有高洁、清秀、淡雅、朴素的特点。
2.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3.都是借梅花抒怀写志,袒露了自己的襟怀,表达了自己的节操与抱负。
(七)1.都写了春天的早晨的景色,如夜雨、啼鸟、落花等,以及人们在春天早上迟起的情景。(景和事各1分)
2.如王诗以动写静,着力于视觉形象;孟诗由静入动,诉之于听觉感受。王诗绘彩着色,以形写意;孟诗纯用白描,重在写意。王诗着眼于空间景物的抒写;孟诗则着眼于时间过程的描写。(只要写出一处,意思对即可。仅写出一首诗的特点不给分)
(八)1.《山房春事》表达了作者对战乱带来的萧条衰败及昔盛今衰的慨叹。《登崖州城作》表达了作者对帝京的怀念及有家归不得的痛苦与绝望的心情。2.《山房春事》是借景抒情——作者通过乱鸦夕照与春花怒放不调和的画面表达思想感情。《登崖州城作》是即景抒情——通过登城所见抒发内心的感受。虽然两者抒情手法略有差别,但抒情方式都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委婉含蓄。
(九)1.“怨”。
2.相同。(1分)都运用了“起兴”(或“比兴”、“兴中带比”、“兴”)的手法。(2分)3.这两句诗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写眼前之景,其实,言外自有一种悲凉之气。(或:后两句写眼前日暮风起,枫林萧萧,情寓景中,为屈子传哀怨之声,空际传神,不着迹象,言外自有一种悲凉慷慨之气。)
(十)1.韩愈写的是早春,能摄春之魂,“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雨后春草远望和近看的传奇景色,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苏轼诗写的是初冬,“荷尽”、“菊残”“傲霜”,既写景,又咏物喻人。
2.“残菊犹有傲霜枝”与“荷尽已无擎雨盖”相对,内容相近,构成“流水对”。这里菊花残了,枝干尚能傲霜独立的描写,既写了景,咏了物,也借物喻人,赞颂了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最后一句,既是实写,也是借代,作者把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机和诗意,表现出诗人旷达明朗的性情和胸襟。语浅情遥,耐人寻味。
(十一)(1)高诗通过“雪净”、“月明”等景,表现将士归来、胡马北去的和平宁谧;写笛声,表现盛唐豪情和些许怀乡之情。
李诗通过“似雪沙”“如霜月”,表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寒;写笛声,表现怀乡的迷惘和悲凉。
(2)高诗妙用通感,将《梅花落》笛曲的听觉转化为梅花飘落的视觉,边地无梅引发故乡梅联想。
李诗恰切比喻,“沙似雪”、“月如霜”,写出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
(十二)(1)和风细雨
(2)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3)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 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 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第四篇: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教案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
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
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总结】
当然,问题千差万别,总结的这几种情况不可能完全概括诗歌的鉴赏,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样式。我们解答题目的时候,必须活学活用,切忌机械照搬。诗歌鉴赏不像数理化那样有公式可循,它是见仁见智的再创造,是一种知识与思维、理解与感悟、情感与语言的综合能力的运用。
第五篇:古典诗歌鉴赏题分析
古典诗歌鉴赏题
一.要点
1.题型:填空 简答
2.内容:概括内容 筛选信息 理解内涵 把握情感
3.开放性试题:文意把握 内容探究 感悟评价 鉴赏评析 延伸拓展 二.重点:
(一)品味语言特色:
1.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 对比 设问 反问 排比 对偶 夸张 通感 双关 衬托等)2.多样的表达方式(描写 记叙 抒情 议论)
3.准确、精炼、生动、形象、鲜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颜色词 典型动词)4.丰富的感情色彩
5.多彩的语言风格(整首诗的语言特点)(直露与含蓄 活泼与凝重 富丽与淳朴
清新自然
真挚感人 雄浑壮阔 细腻动人 具体形象 通俗易懂)6.形式多样的表达技巧
(二)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描写(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抒情(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2.结构形式
首尾照应 开门见山 层层深入 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 过渡 铺垫 伏笔
3.修辞手法
4.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 用典 铺垫 象征 对比
映衬烘托 欲扬先抑 先声夺人 以小见大 动静结合 以动写静 虚实相生 必行 直抒胸臆等
三.常见考点: 1.诗意理解
2.意境描绘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主旨把握(某种感情 某种哲理)4.名句赏析
5.技巧分析
怎样的表现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6.品味炼字
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四.附:诗歌中所表现思想感情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人民生活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等。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等。
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志趣高洁;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五.练习题
1.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问题:诗的三四句语带双关,明说天气阴晴不定,暗指什么?
2.张旭《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问题:①指出此诗的韵脚。
②第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你觉得它好在哪里?
③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色图。如果要给这首诗配一幅画,你认为画面重点描绘的应该是哪一句?
4.王昌龄《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问题:①用现代汉语再现一、二两句诗的内容。
②如果把这首诗看作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是什么?作者在构思上有何特点?
③第四句好在哪里?
5.宋·徐俯《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问题:①“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②第四句表现了诗人什么心情? 看见小船撑出时的惊喜之情。6.武元衡《春兴》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萤。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问题:①诗的后两句语言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其中最具表现力的是______、_____两个字。
②这是一首写暮春之景的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龚自珍《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问题:①此诗的前两句_____,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后两句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_____。(两空均填表达方式)②你从三四句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言外之意?
8.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问题:①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具体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色?有何作用?
②送别诗大多凄婉缠绵,而这首诗则别开生面。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后两句诗的特别之处。
9.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题:从一“独”字中,你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10.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问题:①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②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③此诗最别出心裁之处是巧妙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加以分析。
11.王安石《题湖阴先生璧》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问题:①前两句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人勤。请你也用两个字概括后两句诗的内容:______ ②古代高雅之士常在诗文中表现他们对居室环境之美的追求,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句子。
12.欧阳修《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人间自在啼。问题:说说诗中的“及”是什么意思?
13.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问题:①全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请简要回答。
②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14.郑思肖《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问题:①“花开不并百花丛”一句写出了菊花开放的时间独特,其中的“并”怎么理解?
②三四句歌颂了菊花怎样的精神品质?
③“独立疏篱”写出了菊花洁身自好、清新脱俗的神态,“疏篱”指稀疏的篱笆墙,由此你会联想到陶渊明《饮酒》中的哪句诗?
15.卢梅坡《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问题: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16.陆游《梅花绝句》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问题:①诗中的“放翁”是宋代诗人_____的号。
②此诗的第二句是在写雪后漫山皆白的景象吗?为什么?
③这首诗表达感情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④默写两句能体现陆游爱国精神的诗句。
17.王冕《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问题:①此诗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梅花品格的?
②在这首诗中,诗人借梅花抒发自己的情怀,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18.郑燮(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问题:①三四句写出了竹子怎样的精神?人们往往用这句话来形容革命者的什么精神?
②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的特点,诗人在炼字上是很有讲究的,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一处进行赏析。
19.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题:①诗中表现送别是季节是___季,能体现这一时令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②表达诗人对友人别后牵挂与关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③请你写出另外两句关于离别的诗句:
20.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问题:①一、二句的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的胸怀有什么作用?
②第三句是一句概括力极强的诗句。请作具体分析。
21.苏轼《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问题:①此诗写出了夏雨怎样的特点?
②此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显著特色?
2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问题: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是()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提”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23.柳宗元《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问题:①诗中的“渔翁”有诗人自况的意味,这一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②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即此二句删去也可以),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
③现代诗人姜耕玉的诗歌《渔舟唱晚》中“欸乃一声绿不了山水”化用了此诗中的“欸乃一声山水绿”,从而表达了对于_____与_____的深邃沉思。
24.林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问题:诗人开启多种感官,从_____、_____两个角度来赞扬梅花。“疏影”写的是___________,“暗香”写的是___________。
25.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问题:①诗中哪一句写得最富诗情画意? ②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辞官归隐之后的劳动生活。
B三、四句写作者从早到晚在田间劳动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愉快的心情。C“但使愿无违”的意思是,只希望不要动摇重返仕途的志愿和决心。
D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景物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出来的却是醇美的意境。
26.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问题:①写出这首诗的韵脚。
②解释:历历
萋萋 ③你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联?为什么? ④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A传说李白登黄鹤楼,见了此诗,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一传说从侧面说明了此诗的不同凡响。B此诗前两联写登临抒怀,一气呵成;后两联就眼前的明丽景色,引出乡关之思,情景交融。
C和所有的律诗一样,此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工整。
D读最后两句,我们会自然联想起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诗句。
27.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问题:对于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推想远在鄜州的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美景,而是在望月怀人。B颔联写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念曾经繁华的都城长安。
C颈联写妻子月下伫立痴想已久,“湿”“寒”二字,既写思念之久,又合思念之深。
D尾联表达了作者盼望战乱尽快结束、夫妻团圆、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的深切愿望。此诗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28.王维《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问题:①从尾联的______二字,我们可知诗人的这次出游是乘兴而至,“行到水穷处”也是无心的遇合。唯此无心与随兴,方可见出诗人淡逸出尘、超然物外的闲适情趣。
②颈联深为后人所赞赏,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29.颜真卿《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陆九渊《读书》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注释】五更鸡:天快亮,鸡鸣叫时。涵泳:沉浸,深入体会。问题:①这两首诗内容都与“读书”有关,但着眼点不同,《劝学》重在劝人 ____________,《读书》重在强调_______________。
②从写作方法、主旨理解的角度谈谈你对“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联的品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