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6:0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结题报告

执笔人:龚剑

本实验研究时间为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

1、成立课题小组,进行具体分工。

2、收集文献、资料、研究确定具体研究目标。

3、学习课题方案和相关资料,开展课题研究培训。

4、设计拟订实施的《开题报告》,召开开题报告会。第二阶段:实验实施阶段(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

1、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积累、诵读。

阶段成果:调查报告;建立:①文本资源库,提供一些典范的古典诗歌。②音频资源库,提供一部分诗词的诵读材料,以供学生在欣赏、感受中提高对诗歌感悟的能力。③影像资源库。提供古典诗歌的有关图片、视频文件,以更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2、类型划分和方法教授

阶段成果:检测报告;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库,收集、整理、创作介绍诗歌鉴赏方法的文章和演示文稿等材料,让学生自我学习,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学生鉴赏与创作

阶段成果:形成可操作的结构;诗歌的创作。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12年5月至2012年8月)

1、系统整理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和理论认识提升,汇编研究论文集。

2、撰写实验报告和结题鉴定相关的材料,整理实验全程的音视频材料。具体过程: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了一系列古典诗歌鉴赏学习实验, 在古典诗歌传统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建构了网络环境背景下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框架,建立一个丰富多彩的古典诗歌学习资源库,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古典诗歌教与学的平台。现在看来,这个课题促进了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为增加其文学素养提供了丰厚的文学积淀。具体表现为:

(一)开座谈会,调查学生,鉴赏选修,研讨学习,资源共享。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课题组成员分别在自己任教的班上按考试中诗歌鉴赏得分的多少的层次选取一些学生进行座谈,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喜好程度、对诗歌鉴赏方法掌握的程度、平时是否会进行诗歌创作等内容;同时平时在办公室采用零散的方式,向其他老师了解有关古典诗歌的掌握、鉴赏等知识。课题组的老师把相关的知识收集起来,主要放在QQ空间里,实现资源共享。

(二)设备建设,经费投入,硬件配置,软件支撑。校园网络建设――保障课题研究的基础设施

由于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很早就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计算机的软件、硬件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共建成的软硬件设施有:

① 校园网、互联网:校园网覆盖全部教学区;互联网分有线无线两部分,每个办公室均有不同IP地址,可以同时有线访问互联网;学校在部分办公室安置了路由器,可供各办公室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

② 多媒体教室:1个大型多功能多媒体报告厅;

③ 计算机网络教室:8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同时容纳500多人进行网络活动;

④笔记本电脑: 2009年学校给学校每位在岗教师配发了笔记本电脑。⑤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投影仪,方便教学; ⑥图书馆购买了近10万册电子图书,方便教师查询;

⑦学校还非常重视软件建设:先后购买若干教学科研及课题研究的大型软件,同时组织教师团结协作开发制作课堂教学软件。并在高考资源网,金太阳网站江西教育资源网等网站登录注册,资金投入,可供教师资源下载与上传,实现资源共享。

(三)专业培训,方法借鉴。

1、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学校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的培训工作所采取的措施是:培训与自学相结合,从2010年开始,我校针对此课题,每学期组织3~4次校内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进行CAI课件制作和网络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专题培训;同时规定课题组4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参加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计算机操作长期培训活动。

学校先后进行的培训活动有: ① 计算机基本操作培训;

② Powerpoint课堂教学软件制作的培训; ③ Flash多媒体制作软件的培训; ④ Authorware多媒体制作软件的培训; ⑤ 校园局域网的操作培训; ⑥ 因特网的操作培训;

⑦ 计算机教室教师应用软件的操作培训。

2、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目前,我校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有的经常使用,计算机有的很少使用,有的刚刚学会,有的运用自如等等,为此,我们确定了科学的培训原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措施。

我们的培训原则是:①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原则,②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原则,③发展与创新性原则,④独立与协作性原则。

我们所采取的培训措施是: ①上好信息技术课

到目前为止,信息技术课仍然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阵地。为此,我们带领学生上好信息技术课的最基本的目标是:把每一个不会使用计算机及其不会利用网络信息的学生,培养成为能熟练应用、具有一定信息知识、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学生。其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对信息的工具使用能力、搜集获取能力、分析识别能力、加工处理能力、发展创造能力等。

②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信息工具使用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要求在完成教材上的任务的同时,收集并整理更多的与此相关的信息,以便日后发展创新。

③培养学生发展与创新、独立与协作能力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注意学习、借鉴好的网络环境下古典诗歌鉴赏方法、思路。

我们确定了研究思路,明确提出网络环境下古诗鉴赏的方法,就是在网络平台下紧紧抓住三个环节——搜集、探讨、表达。我们课题组围绕着这三个环节搜集、整理资料,开展研究工作,而我们最终的研究成果也将会为学生的古典诗歌阅读、鉴赏提供全面而详细的资料,包括简明易行的方法、思路,从而大大拉近古典诗歌和当代中学生的距离,并且大幅度地提高中学生的古诗鉴赏水平。

(四)文献查新,材料收集。

课题组从相关书籍和相关专业网站中摘录整理、搜索下载了近十年国内对相关课题研究的资料。在2009学年下学期始,课题组购买了一定数量的相关书籍,利用课余时间从相关书籍以及 相关网站中搜索、下载了有关文章资料三十多篇;从国内著名语文网站上下载了二十多个关于诗歌鉴赏的课件、教案,然后我们进行了分类整理,为课题组开展研究作了较为充分的资料准备,为课题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浏览过的网站有: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江西基础教育资源网(http:// www.xiexiebang.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http:// wx.jtyjy.com /)

(五)整合信息,诗歌鉴赏。

为使学生始终保持古典诗歌鉴赏的积极性,使课题方案的内容向着纵深的方向拓展,培养学生过人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我们进行了以下活动:

(1)各年级每月保证用多媒体教室上一节诗歌欣赏情境探究课。(2)各年级每两周利用多媒体教室上一节诗歌鉴赏情境协作课。(3)各年级每学期利用多媒体教室上二节诗歌鉴赏情境想象课和情境体验课。

(4)学校每月创办一期古代诗歌网络论坛。(5)课题组每周进行一次总结与交流。

(6)利用网络平台在高2009级学生中开展诗歌原创及欣赏讲析活动。具体表现为:

1.网络环境下的古典诗歌鉴赏选修课

高一高二我们开设的选修课有龚剑老师的“李杜作品选读”;漆娜老师的“古典诗歌五步鉴赏法”;简建龙老师的“网络信息与诗歌鉴赏”,并制成一批网络课件。这些课程的开设都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或创设情景;或整合信息;或交流学习心得;或展现学习成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利用网络环境设置语文课的背景。

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从网上下载了许多配乐诗朗诵的文件,在课堂上给学生欣赏,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氛围。然后,在读和背基础上整体理解诗歌的内容。通过网络播放诗歌朗诵表演、课文背景的图片,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例如由漆娜老师主持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网络环境下婉约词家及其作品学习活动等。

3.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前五分钟古诗欣赏演讲。结合课题研究,总结以往课前演讲的一些做法,加入信息技术的新元素,我们开展了网络环境下五分钟演讲系列,两年时间完成了四个循环,从高一开始一直坚持到高三。演讲内容是:诗词欣赏,要求上网查阅资料,做简单的电脑课件辅助演讲。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诗词欣赏演讲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阅读及上网查阅资料认真地读懂一首诗,通过课件制作加深印象,在课件演示演讲中又让其他同学分享欣赏的心得,一个学期下来,在演讲和听演讲的互动中,学生学习的诗词60篇左右。既保证了学生阅读的量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语文课前五分钟诗词演讲活动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从被动到主动,从不喜欢到喜欢的过程。因为学生对作业是被动接受的,但学生在解读诗词的过程中发现了阅读诗词的乐趣,在上网查资料的过程中又感到了在知识海洋游弋的快乐,在制作电脑课件及准备演讲的过程中还尝到了创作的甘甜。因此,学生们对待这个作业的态度是比较主动的。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学生不完成这项作业,而且,许多学生对演讲材料准备非常充分,课件制作相当精美,常有学生要求演讲加时。借助于网络,学生在诗词鉴赏方面涉猎的范围非常广。

这样的演讲由学生自主选题,自主查找资料,自主制作多媒体课件,自主赏析,一轮下来,学生所选的诗词很少有相同的,风格呈多样性,大大满足了个体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由此看来,网络是构建自主性的语文学习情境的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这一举措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各年级“诗声琅琅,诗意飞扬”,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诗意被激发出来,对古典诗歌鉴赏的兴趣明显提高,形成了一种读诗的热潮。可见,多媒体与文学鉴赏的整合是大有可为的,不好好利用网络环境是对资源极大的一种浪费。

4.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我们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古代诗词鉴赏研究”活动。开展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课例,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开展语文学习。

具体表现为:在网络环境中,把学生分成十五个小组,以合作探究的形式,每组自主地学习,学生上网,围绕自己的主题下载有关资料并加以保存,通过网络讨论,鉴赏教材中的一首诗词;各组组长收集、整理组员下载的有关信息,利用Powerpoint将其制成系列专题幻灯片,并根据选题和收集的资料利用学过的信息工具写出一篇小论文,向全班发布。学生在网上浏览其他学校学生、教师或专家写的相关研究报告,并且通过电子邮件与其交流信息。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向学生整体介绍唐宋词的发展脉络,介绍有关诗歌鉴赏的方法;然后把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的诗词鉴赏内容,做成课件,上课时向全班同学讲解,并进行答辩。教师在其中起一个穿针引线及指导的作用。

这种研究性学习还通过电子邮件(邮箱是gazxgdsgjs@126.com)等方式得到了加强,通过电子邮件可以实时或非实时地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让不在同一地点的学生可以真正地和远距离的学生实现在线讨论和交流,问答系统即可以真正实现在线的问答,同时,实现了学生与教师在线讨论,网络的交互性真正使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建立多种的交流方式,构建协作性的语文学习情境,有助于克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真正实现学生的各种交互。

建立诗歌鉴赏网络论坛与QQ群(gazxgdscjs(274226436)),利用网络快速交互功能,实现诗歌鉴赏网上交流。

这种作法利用互联网络作为资源共享平台,通讯交流平台,信息发布平台,充分发挥了网络的作用,充分调动其搜集信息、网上交流以及问题解决的网上学习活动类型,实现了网上信息收集与课堂诗歌鉴赏学习的整合,建构开放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收集、分析,真正地实现自己学习与探究,构建研究性的学习情境。

5、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诗歌创作活动。

在鉴赏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利用网络平台,介绍诗歌创作方法,提供创作示范,进行评价修改,从而指导学生进行了诗歌创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一定的创作热情,不少诗歌已经具有一定的功力和美感。

第二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研究报告

执笔人:龚剑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一)理论依据

李克东教授的信息网络环境下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模式,代表了这一命题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也为本课题信息与网络技术下的学习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而皮朝纲教授的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研究理论在古典诗歌鉴赏方法上的系统理论体系,则在诗歌审美理论方面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准备,如建立资源库、设计教学网页,提供丰富的诗作与有关鉴赏方法的材料。

创造性教学理论:要为学生近提供近距离、面对面的学习环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形象、人际关系等学习要素得以充分发挥。要重视发展“教师—小组”、“学生—学生”、“小组—小组”这样三种交往关系,以实现交往的全面性,在交往中构造新知识,相互学习。网络快捷地提供了这种环境。

自我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我教育包括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学生相互的教育和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三个方面。网络更方便地提供了自我教育的多种渠道,使三个方面同步进行成为可能。

以上教育理论都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更好地提供符合上述要求的操作平台。

(二)现实依据: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不知不觉中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领域中,对各学科的教学起了极大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的诗歌学习中,传统的教学常常重在分析和理性讲解,往往致使诗词的文化底蕴流失严重,最具感染力、想像力,最具文学味的文学欣赏课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方式下变成了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知识灌输课。而多媒体却能利用计算机传递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影视信息,形声并茂、音画同步地传授知识,使知识形象化。

诗歌学习具有开放性、动态性、自主性的特点,而计算机互联网为这种开放、动态与自主的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实施环境。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遍布全球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古典诗歌学习方法的研究,有了新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平台,因此,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古典诗歌学习方法的研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前瞻性的课题。

二、实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及实验研究中教师的主要活动 本课题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

(一)调查研究法

(二)经验总结法

(三)文献研究法

(四)教育实验研究法

(一)调查研究法

(1)调查表法——调查者以编制好的表格作为收集资料的工具发给调查对象,让他们依照表上的项目一一填写。

(2)问卷调查法——调查者运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书面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

(3)测量法——研究者以测验量表或一定的测试题对研究对象施加测验,获得研究对象的资料。

(二)经验总结法

(1)具体经验总结。以具体实践事实为基础,总结一次教育或教学活动的经验。

(2)一般经验总结。在具体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从中概括经验的一般形式。这种经验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可以成为一类教育活动的参考与借鉴。

(三)文献研究法

第一步,分析和准备阶段。包括分析研究课题,明确自己准备检索的课题要求与范围,确定课题检索标志,以确定所需文献的作者,文献类号,表达主题内容的词语和所属类目,进而选定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第二步,搜索阶段。搜索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资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并以文章摘录、资料卡片、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搜集材料。

第三步,加工阶段。要从搜集到的大量文献中摄取有用的情报资料,就必须对文献作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工作。

在操作过程中借助网络、书籍、期刊搜集、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其他专家在这方面已取得研究成果,进行一定的借鉴,让这些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有效地推进课题研究的开展,提高研究的效率。

(四)教育实验研究法

(1)在理论假设的引导下,有目的、有预见地操纵实验条件,进行教育变革。

(2)从检验假设的需要出发,根据研究的性质任务,适度控制实验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与实验目的无关因素的干扰。

(3)坚持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公开实验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实事求是地报告实验结果,让不同的研究者进行重复验证,确保假设检验的客观性。

在具体操作时还可以采用:

(一)、用多媒体创造教学情境美 文学是“美”的同义词,而诗词则是文学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因而诗词教学首先应有一个“美”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很快地融入诗情画意中。而运用多媒体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像来显示情境,用文字来诠释情境。利用多媒体声像文集合的特点选取许多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画面和音乐并配以文字解释,积极地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视觉美、听觉美,为学习诗词奠定感情基调。1.声音创造美

音乐是生命的节秦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结活动,更是融合着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2.画面创造美

诗人用语言绘形绘色,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融诗情画意于一体。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诗内容有关的画面,使学生不仅感受到音乐美,同时还感受到画面。

(二)、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在鉴赏中感知意境美

多媒体教学对创造教学情境很有帮助,但对诗词的赏析重点还是在揣摩它们的意境。因此,在教学诗词时,可结合多媒体特别是网络平台,采用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意境美。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知识的获取和诗词评论乃至自主创作

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等于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1%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计算机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到,还能用手操作,这种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他还做了一个关于知识保持记忆持久性的实验: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和交流乃至自主创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那么多媒体教学就具有这方面的优势。本实验研究时间及教师在实验中开展的活动有:

本实验研究时间为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

1、成立课题小组,进行具体分工。

2、收集文献、资料、研究确定具体研究目标。

3、学习课题方案和相关资料,开展课题研究培训。

4、设计拟订实施的《开题报告》,召开开题报告会。第二阶段:实验实施阶段(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

1、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积累、诵读。

建立:①文本资源库,提供一些典范的古典诗歌。②音频资源库,提供一部分诗词的诵读材料,以供学生在欣赏、感受中提高对诗歌感悟的能力。③影像资源库。提供古典诗歌的有关图片、视频文件,以更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2、类型划分和方法教授 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库,收集、整理、创作介绍诗歌鉴赏方法的文章和演示文稿等材料,让学生自我学习,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12年5月至2012年8月)

1、系统整理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和理论认识提升,汇编研究论文集。

2、撰写实验报告和结题鉴定相关的材料,整理实验全程的音视频材料。

三、实验研究的主要发现或解决的主要问题与效果

研以致用,资料整理,资源库存。经过课题实验研究,成效得以显现:

1.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水平,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与探索创新能力。

进行课题研究以来,实验班和平行班的学生情况较试验研究之前有了巨大改观,主要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古典诗歌积累数量增多,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表现出浓厚兴趣,参与古典诗词赏析的同学越来越多,呈普及趋势;

2、利用现代技术、网络资源收集古典诗歌资料的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利用QQ群和QQ空间探讨诗歌的同学数量相应增加;

3、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增强,学生在各种考试中诗词鉴赏题的平均得分都有所上升,效果明显。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运用于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空间发生了改变――教室、教材、图书馆变成了无限网络;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继承式学习变成了自主、探索、创新式学习。学习方式的改变是网络教育的最大的教育功效,它使得学生的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实现了学生学习的研究性、探索性、交互性、自主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中的自我管理和调节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会话、沟通、合作能力的提高,发展了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

经过课题研究活动,我校高中学生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基本都能通过网络单独完成古典诗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课件基本基本也能单独制作。通过定期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古典诗歌欣赏、古代诗歌网络论坛、古代诗歌短剧表演、情景鉴赏课等活动,学生的文学水平和鉴赏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为广大学生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新课程改革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的古典诗歌方法研究改变了学生在这个领域的学习方式,具有前瞻性,并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实践依据,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有利于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

2.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古典诗歌学习资源库。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注意到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同时也注意到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培养;不仅学会提取、运用网络资源,同时学会丰富、添加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或网络课件。

3.撰写了大量有价值的论文。课题开展研究以来,我校实验教师不仅能积极投入研究,同时还能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并撰写成论文或教学案例以促进课题经验的推广和应用。

4.校园网建设得到加强,大大充实了教育教学资源,并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较为广阔的平台。

校园网建设的加强,教育教学资源的充实,不仅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学结构的改变提供了宽广的应用舞台,同时也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学习、讨论学习提供了及时的、开放的学习空间。

同时,古典诗歌鉴赏中对字词的斟酌,对词语音韵的推敲,对网络信息的收集整合,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支持与帮助。

5.初步构建了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古典诗歌教学模式 主要体现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网络环境的特点,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在网络环境下的能有效组织并开展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导下,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网络环境的特点,我们经过研究、分析、总结,初步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网络环境下的古典诗歌教学模式。

但同时,我们在课题实验中发现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1)学生学习时间太紧,学习任务重,传统的学习方式对师生的影响很大,对创新型的利用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活动,有怕麻烦的惰性心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学生基础较弱,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较弱,有些学生还不会自主学习。

(3)古典诗歌积累数量偏少,对古典诗歌感兴趣的不多;(4)利用现代技术、网络资源收集古典诗歌资料的极少,学习积极性不强;

(5)古典诗词鉴赏能力较弱。

(6)受一些硬件、技术条件限制,服务器网络空间不足,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教学的新方式还不够方便。

解决的方法主要是老师采用多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但学生只关注和高考有关的部分,通过学习,学生反映高考中关于诗词鉴赏的分数较高;而其他的诸如积累古典诗词,利用网络收集古典诗词的学生极少。所以,总体来说,和高考挂钩的内容效果还可以,否则就不好。

四、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1、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资源库,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资源库,利用学校强大的网站、动画、软件的开发设计团队,将自主设计开发校本课程知识、相关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校本课程资源库、学习途径、教学评价等模块。

2、要求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材与内容的不稳定是资源库建设困难的根本所在。我们利用各位教师的现有的资源,结合本校所选用的教材,进行资源库建设,来保持资源库的体系完整。更重要在于“二次开发”,通过筛选、评价、重组,融入课程经验,实现资源的增值。

3、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使用都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他们在教学中总结整理教学资源,通过归纳提炼,放入资源库,在教学中利用这些资源来帮助教学。因此,本课题将动员相关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他们既是教学资源的研究者开发者,也是教学资源的使用者、完善者,这样可以保证教学资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网络搜集资料,并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传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也能积极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了比较活跃的古典诗歌教学模式。

五、对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指导借鉴作用

1、实验证明《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一定的创新性和较普遍的实用推广性,与同类研究成果相比,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同时,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古典诗歌鉴赏教学资源库等作法,在中学教育领域内,应当是一种适应新课程实施需要和适应时代需要的创举。

2、通过近三年来的研究实验,我们认为本课题的认知与实践特征体现为以下两点:

(1)以学习实况调查领先。必须对学生的古典诗歌学习背景、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学习动因、学习心态、学习成绩、学习需求和学习方法展开广泛全面的调查,并筛选分析相关的制约因素。学习调查是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2)以体验化的学习案例为主体。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古典诗歌的优秀案例在实验教学中具有强烈的导向性、情趣性和参照性。案例的成功运用与生动拓展,实际上启动了现代教育技术下古典诗歌教学向学生学习自控这一目标发展的进程。

六、参与实验研究的教师感想和存在问题的反思

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发现一些问题值得反思:(1)网络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古典诗歌的同时,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值得进一步探索。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其产物逐渐进入了家庭和校园。国家教委提出: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今天,“上网”已成为很多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如有害信息的传播、沉迷于网络世界等又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因此,我们有必要考察学生与网络遇合的心理动因,寻求教育引导对策,并从技术和管理上实施防护,进行必要的约束,以指导学生用好网络。(2)在“诵读”这一诗歌学习的重要环节上,尚不能完全依靠多媒体教学,而需要教师范读与学生吟诵相结合。

“诵读”是诗歌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在课题研究中,曾一度出现课件展示、网络查询与讨论、创作展示开展得热热闹闹,但诵读却被冷落的情况,这是与古典诗歌的学习规律相违背的,这一点引起了课题组的高度重视并及时纠正。但同时也值得我们思考:如何不让“现代化”掩盖了古典诗歌的“古典”韵味。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学生感兴趣的都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如对网络的运用,关于诗歌的创作等。不过,也要看到高考给学生的压力,高考是根指挥棒,无论老师怎么宣传,学生都不会过分投入时间与精力,更不会让这种兴趣左右自己做习题的步伐,甚至不会让自己的兴趣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所以,通过这个课题,我们实验教师最大的感触就是无论多么好的课题,如果和高考没有实实在在的关系,学生就不会全力地参与。

七、今后的研究设想

在取得以上研究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认识到,要切实展开本课题的研究,需要课题组成员要有过硬的理论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因此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将进一步的注重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包括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能力,撰写研究笔记、论文的能力,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充分使课题研究为高考服务,使课题实验既能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也能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教师的素质;还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尤其重要的是提高热爱古典诗歌、热爱中华文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加强爱国精神等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积累古典诗歌可以可以激发学生对的了解,可以可以,只要不能为学生带来试卷上的实实在在的分数,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参与其中。

第三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实

施方案

发布人:沈银大/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发布时间:2008-10-28 点击/评论:1920/0 内

容来源:原创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实施方案

武进区古方小学英语教研组 执笔:陆小红

关键词: 小学英语 学科资源 应用

一、课题的提出

进入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日新月异,国家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小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令人激动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创设一种崭新的教学情境,在教师的组织、帮助和促进下,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协作、对话与交流,自主地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形成自己新的知识结构体系。正因如此,多媒体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在教育领域中全面推开。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网络教学,需要大量的多媒体网络资源,而目前缺乏新课程标准的网络教学资源,给教学应用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我们提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这一课题进行实验研究。

二、理论依据

教育改革的历史表明,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改革得以成功的基本保障。要开展本课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就必须广泛学习借鉴当代各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这样,课题研究才能在立足于先进理论制高点的情况下顺利开展,并获得预期成果。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从建构主义思想出发,不难发现,建构的过程具体的表现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讨——研究——创新”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学科教学的主体,是资源开发与应用的主体。

2、现代生本教育理念。现代生本教育理念是在人本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提出“在教育中必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认为除了反映学生的利益、学生在学校社会中独立和自主的存在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生本教育”方法重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为指导思想,特别是教师应为此指导思想精心设计教法。在资源的建设应用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主体。

3、小学英语课程纲要。新的课程纲要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的学科资源内容充分包含新的课程理论,为学生全面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研究假设

我们目前进行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如果能将现有的资源库和多年来的教学资源内容与学校实际的情况结合起来,同时考虑新的课程的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必将会在新的教学条件下,影响原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从而变原先只能被动的使用做好的资源为主动的建设与应用学科教学资源。从而让教师从繁重的备资源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进而全面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让教师乐于运用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资源,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四、研究变量

1、自变量:网络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资源建设应用的整合。

2、因变量:改变原有的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不同教师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能力。

3、干扰变量:教师的教学方法与风格,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教师学生运用网络技术能力的不同,外部对学科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些都会对课题的研究与结论产生干扰。研究过程中要尽可能排除和回避干扰变量。

五、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校3——6年级的全体学生。

六、学科范围 小学英语学科

七、研究目标

本课题总的研究目标是:以服务小学各年级英语教学为宗旨,围绕英语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有效教学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探索小学英语学科资源建设应用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方法与途径。

2、建设校园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科资源专题网站,实现学科资源的共享。

3、提高教师的备课与上课效率,全面实现有效教学。

4、建设适合我校校情、学情单元过关试题专题网站,每单元试卷一个BBS,把大家的试卷分析、改更建议、迁移练习等内容发布到网上,积累资料,形成特色。

八、研究内容

1、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专题研究。开展学科内的调查,了解各位参与教师的教学风格,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情况,学生对学科资源使用的接受情况及意见建议,新的教材对资源建设的要求,讨论研究确定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模式方法,组织步骤等。

2、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课的案例研究。组织开展新的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实践课,定期组织研讨,开设研究课,形成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方法和模式。

3、网络技术与学科资源建设应用的整合。剖析典型案例,研究网络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一般方法,形成符合我校英语教师进行操作的指导意见,建设与应用符合学校环境下的学科资源。

九、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学科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网络条件下的实践课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不断提出改进的方案与意见,再进行计划和下一步的研究,同时提出新的目标,不断完善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方法,同时加强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程度。

2、调查法:通过问卷、座谈会、网络交流等形式,了解教师的特长,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学生的感受、要求,了解学生教师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效果的评价。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的过程中,定期开展研讨,观摩课,通过反思与总结,逐步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方法与途径。

4、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学科资源库建设的文章,从中学会资源库建设的路子,提出资源库建设的方案。

十、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本课题研究周期为2007年至2009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1、研究酝酿阶段(2007年5月─2008年5月)

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研究组织,培训课题组教师,做好相关调查,邀请专家领导进行研究前期论证,建立实验检测评价指标。负责人:

2、课题实施阶段(2008年5月─2009年5月)

配制硬件软件条件,做好实验前测,推进课题实验。对参与课题的教师做好网络前沿技术培训,构建专题性交流网站、BLOG等交流平台,建设学科资源,开展有效运用学科资源的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进行中期检测和中期评估。

全面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在学校范围内开设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观摩课,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讨有效教学的途径。负责人:

3、课题总结阶段(2009年5月─2009年7月)

做好实验终结性检测,对检测数据、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规律,撰写实验报告,进行课题研究成果鉴定。负责人: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综合报告; 2008年6月。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相关的教学软件资源,包括各种素材库、案例库、网络课件等。2008年12月。

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若干课堂教学案例及信息技术整合课录像汇编。2009年2月。

4、学科教学资源专题网站与BLOG网站及论文集、教案集。2009年5月

5、课题结题报告。2009年5月

十二、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1、利用校园网络中多家资源库内容,比较选取有用的内容。

2、利用互联网络资源,寻找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专题、方法等,结合学校的特点有所取舍形成一套研究的方法。

3、教师利用学科资源制作工具,自制相关的学科资源内容。

4、利用本课题专题网站和BLOG等交流平台,进行交流讨论,开设研究课程。

5、形成一定研究模式,共建学科资源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十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及成员分工

1、理论指导组

成员:武进区教科室及电教馆有关专家

分工:对课题的论证、实施和成果总结进行理论指导,保证研究的开展沿着科学的方向进行。

2、课题实施组 组长:

分工:撰写课题方案、统筹课题组工作 组员:

分工: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组员:

分工:课题研究实验课、及音视频资源整理。组员:

分工:进行教学试验。

(二)加强课题管理

1、学校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主研人员学习和研讨等方式,在全校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并通过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使课题研究落在实处,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2、建立、完善、执行学习研讨制度和资料管理制度

(1)为保证本课题按计划正常地开展,使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课题组成员要定期进行研讨、交流(至少每月一次)。

(2)课题主研人员每周保证两课时到图书室的理论学习时间,并做好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读书笔记。

(3)邀请学校教科室、图书室等机构负责本研究相关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图书室管理人员与教科室工作人员配合,推荐课题学习资料,形成打印的课题研究推荐书目,方便教师查阅。

3、建设校园网,做到人人会操作。现在我校已具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校园网络系统,实现了网络备课和网络管理。硬件设施的到位,为课题研究工作创设了良好的实验环境。

十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1)实践意义:

克服单

一、刻板的教学形式,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因此,如何实行多样化的教学,保持教学系统的最大活力,就从实践上提出了研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目前,全国各地许多学校和教师正在探索和试验着各种新的具体教学模式,可以说,教学改革实验的真谛就在于对旧有教学模式的改造和新的教学模式的寻求,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学模式论又是教学改革的方法论,从整体上对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的性质、特点和功能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切实掌握教学改革的主动权。

(2)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这对于改变长期以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只重视对教学各个部分的研究而忽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有一定作用的。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作用,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得以相互沟通的桥梁。因而,对教与学模式的研究,堪称找到了解决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矛盾的机制。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能更好地实践和丰富终身教育的理论。传统教育所给予的恰恰是与学习对立的东西,不是让孩子自己构筑意义,而是将意义强加给他们,使得有效的教育过程成了在生产线上安装零件般的知识灌输。而在信息技术下,有条件加强学习者的亲身体验和独立求索。

附录

课题研究参考文献:

1、《主题资源建设思路》 祝智庭

2、《教育信息理论》 孙绍荣著

3、《教学模式论》 高文著

4、《新课标教学资源开发策略》 李克东

5、《基于信息化的学习模式》 余胜泉

6、《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 刘儒德

7、《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比较》 张新民

8、《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思考》 师书恩

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马宁、余用泉

1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何克康

11、《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 主编【美】 Beverly abbey 丁兴富等译

12、《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之探索》 黄秉刚《人民教育》

13、《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柴西琴《课程•教材•教法》

14、《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分析及其引导》 陈昌灵

15、《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

1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改善学习》 李克东

17、《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改善学习》 解月光等

18、《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李克东

19、《有效教学论》 高慎英著

20、《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 祝智庭

2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何克抗

22、《理解与教育》 金生鋐

23、《国际教育新理念》 顾明远

24、《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何克抗

25、《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 内蒙古自治区电化教育馆

26、《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27、《基于专题学习的资源建设》 李克东主讲

28、《教育技术教学应用模式研究》 张迪梅编著

29、《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指导》 张迪梅编著 30、《网络教学结构与网络教学模式探讨》 何克抗

31、《信息技术与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美】Cathy Ringstaff David C.Dwyer 著 宋融冰译

32、《信息技术引领教育发展-网络环境下的交互与学习》 蒋鸣和

33、《信息技术应用的校本教研》 蒋鸣和

第四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工作报告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工作

报告(张华威)

上传: 张华威

更新时间:2012-5-8 22:22:09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工作报告 阳峰中学 张华威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日新月异,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更使中小学校信息化进入了高潮,网络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和焦点。教育需要优质的资源,如何优化网络教育资源并使之与优秀的传统教育资源有机结合、合理应用已将成为迫切的时代要求。

正因如此,多媒体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在教育领域中全面推开。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网络教学,需要大量的多媒体网络资源,而目前缺乏新课程标准的网络教学资源,给教学应用带来诸多不便。我校已建成比较先进的校园网络,学校网站已颇有水准,也充分体现了我校在相关教育科研上求得突破的决心。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标准的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的推出给我们一个契机,使我们看到了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所以,我们提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这一课题进行实验研究。

二、理论依据

教育改革的历史表明,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改革得以成功的基本保障。要开展本课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就必须广泛学习借鉴当代各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这样,课题研究才能在立足于先进理论制高点的情况下顺利开展,并获得预期成果。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从建构主义思想出发,不难发现,建构的过程具体的表现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讨——研究——创新”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学科教学的主体,是资源开发与应用的主体。

2、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理念是在人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提出“在教育中必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认为除了反映学生的利益、学生在学校社会中独立和自主的存在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生本教育”方法重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为指导思想,特别是教师应为此指导思想精心设计教法。在资源的建设应用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主体。

3、小学英语课程纲要。新的课程纲要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的学科资源内容充分包含新的课程理论,为学生全面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研究假设

我们目前进行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如果能将现有的资源库和多年来的教学资源内容与学校实际的情况结合起来,同时考虑新的课程的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必将会在新的教学条件下,影响原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从而变原先只能被动的使用做好的资源为主动的建设与应用学科教学资源。从而让教师从繁重的备资源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进而全面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让教师乐于运用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资源,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四、研究变量

1、自变量:网络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资源建设应用的整合。

2、因变量:改变原有的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不同教师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能力。

3、干扰变量:教师的教学方法与风格,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教师学生运用网络技术能力的不同,外部对学科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些都会对课题的研究与结论产生干扰。研究过程中要尽可能排除和回避干扰变量。

五、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校3年级的全体学生。

六、学科范围

外研版小学三年级起点第一册、第二册教材。

七、研究目标

本课题总的研究目标是:以服务小学各年级英语教学为宗旨,围绕英语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有效教学目标。

1、探索小学英语学科资源建设应用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方法与途径。

2、建设校园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科资源专题网站,实现学科资源的共享。

3、提高教师的备课与上课效率,全面实现有效教学。

4、建设适合我校校情、学情的专题网站,每单元试卷一个bbs,把大家的试卷分析、改更建议、迁移练习等内容发布到网上,广泛积累资料,形成特色。

八、研究内容

1、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专题研究。开展学科内的调查,了解各位参与教师的教学风格,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情况,学生对学科资源使用的接受情况及意见建议,新的教材对资源建设的要求,讨论研究确定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模式方法,组织步骤等。

2、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课的案例研究。组织开展新的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实践课,定期组织研讨,开设研究课,形成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方法和模式。

3、网络技术与学科资源建设应用的整合。剖析典型案例,研究网络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一般方法,形成符合我校英语教师进行操作的指导意见,建设与应用符合学校环境下的学科资源。

九、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学科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网络条件下的实践课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不断提出改进的方案与意见,再进行计划和下一步的研究,同时提出新的目标,不断完善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方法,同时加强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程度。

2、调查法:通过问卷、座谈会、网络交流等形式,了解教师的特长,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学生的感受、要求,了解学生教师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效果的评价。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的过程中,定期开展研讨,观摩课,通过反思与总结,逐步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方法与途径。

4、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学科资源库建设的文章,从中学会资源库建设的路子,提出资源库建设的方案。

第五篇:结题报告--网络环境下生物学科教学机制探究

校级课题结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生物学科教学机制探究

一、课题提出的缘由及设想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我们设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具体的课堂实践操作中摸索课堂教学中如何把网络资源和课堂教学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找到一条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的教学机制和教学模式。在“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上前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让我们的学生在网络资源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为日后能成为一名适用于信息社会的综合型人地打下坚实的基础。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从资源的使用方面加快学科间的整合进度,对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探索“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2、研究利用网络课前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养成相应的能力和习惯。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网络环境下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三、本课题的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进行这一课题研究,可使整个教学过程逐步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以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进行这一课题研究,将进一步丰富生物教学的理论,满足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实施是一种教育革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因此要在文献研究中学习相关的理论并要借鉴他人的经验。通过查询有关的报刊杂志、光盘、及网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掌握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动态、前沿进展及已取得的相应成果等。

2、教学案例研究法

3、观察法对学生的发展作动态的观察,包括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方法、合作意识、参与程度等为主要内容。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4.3—2014.4)工作目标: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开题论证,修定课题方案。

(2)课题组成员进行责任分工

(3)开展调查研究

(4)课题组成员对该课题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学习,并交流心得。

2、实施阶段(2014.4—2014.5)工作目标:

(1)教学案例实验

(2)根据实验和调查,撰写相关的课题论文。(3)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收集工作。(4)课题研究评估。

(5)发现研究中的问题,有针对地制定下阶段课题研究规划。

3、总结阶段(2014.5——2014.6)工作目标:

(1)搜集实验中积累的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反思得失,着手撰写本课题研究报告。

(2)结题汇报活动。(2014.6)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本课题在学校的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全体课题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半年多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下面介绍一下本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和取得的一些成果。

一、建设本学科的学科网站,其中包括:

1、就某一节实际课例,教师从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筛选与本节课相关的资源,制作一个资源库,提供给学生,使学生根据本节

课自己所提的问题从资源库中搜寻有效信息参与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这个利用网络建立资源库进而形成本学科学科网站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的做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我们经过具体实施发现这样做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和传统的方法的很大的区别就是让学生真正的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要进行解决,他就要从老师给他提供的有效且有限的网络资源库中去提取信息,并要对其进行分析加工方可得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结论,然后进一步去参与和其他小组成员的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既锻炼了他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他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就某一节课例全体课题组成员各自根据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从网上甄选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能真正起到锻炼作用的资源,然后再集体讨论再进行深层次选择,汇总,加工,分类,形成一个具有可操作性,内容翔实的资源库,其中包括文字库、图片库、视频库等,最后我们设想把这种方法推广,争取对每一节课例都形成这样一个资源库。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2、就某一节实际课例,建立课例的讨论区。在这里,学生在浏览了某一课例的资源库之后就先前设计的问题肯定有自己的一些观点,设立讨论区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的观点发表出来。这较之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来说确实有很大的优点。首先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平等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信心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其次,学生在讨论区发

表,表述自己观点的时候,会锻炼到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关于这一点,我们在随后的调查当中也发现了这一点,学生普遍认为这种方法对自己的能力提升有很好的效果。最后,没有一个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可以说真正的实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目的。

3、就某一节实际课例,建立课例探究区。探究区是以小组为单位的研讨空间,记录小组探究的过程与结果,反映了本小组成员的思想动态变化过程,更重要的是最后各个小组还要把自己讨论探究的结果公布于众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检测。在这一过程当中,肯定会出现一部分小组的结论是错误的这一现象,这个时候,本小组的成员就可以回过头来再仔细的查看本组成员的探究过程,看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以便进行修正,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对于学生养成时刻反思的好习惯很有效果。

4、就某一节实际课例,建立系统管理和个人空间,可进行作业的发布,疑难问题的解答,撰写教后感、学后感、反馈信息。

二、通过反复的实际课例教学实践活动,初步摸索出了网络技术和生物学科教学高效结合的模式及具体的操作步骤的。

第一步: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或情景使学生从中搜寻,发现问题,并分组讨论确定探究的对象。也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最终确定本节课探究的关键主题,比如“决定果蝇眼色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哪个区段?”

第二步:针对上述主题分组讨论进行假设,并就自己的假设相互探讨,制定证明这一假设的推断过程。比如在本节课中利用前面已有的知识去书写整个实验过程的遗传图解,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且在

这一阶段,学习小组还可以邀请老师进入本组的讨论区,由老师引导小组成员合理提问,学习在对话中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他人的观点,对获得的数据和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最终形成小组探究结论。

第三步:成果展示,学生评价反思。此时,教师要求小组将其探究过程和最终结论进行总结,并附上本小组成员在探究中的观点和步骤,心得,形成一个短小的报告,上传到网上探究室,接受老师和其他小组成员的评议。最后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反思,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七、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与自我评价

1、构建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网络平台,有望进一步形成本学科的教学网站。目前的这个网络平台由资源库主要包含素材室,讨论区,探究区,个人空间区等部分组成,在随后的教学中,我们设想对这一网络平台进步扩充完善,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生物学科的三本必修和一本选修全部囊括进去,形成校本网络资源,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2、教师经过具体课例的实际操作,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加快了教师的成长,尤其是本课题组的成员,改变了传统的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我们在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真正地感受到了传统教学的弊端,真是不改不知道,一改吓一跳,原来在国家提倡教学改革的时候,我们很多教师对于这一举措是颇有微词的,不愿改,觉得传统的我讲你学就很好,殊不知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所暴露的问题是愈来愈多,最大的弊病就是学生很被动,教师很主动,整个一个关系的颠倒。但是现在采取了这一模式之后,对于教师来说,真的是从

传统的一讲到底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当中解脱了出来,教师真正起到了高屋建瓴的作用。

3、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各方面的能力,优化了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实践证明,在课堂中引入网络平台以后,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运用网络建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情境,优化了教学结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自主探索,勤于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受时空限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探索研究,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3)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培养了信息时代的自学能力,优了其学习方式,为学生将来投身信息化时代进行终身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下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