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中期研究阶段小结)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中期阶段研究小结
江西高安灰埠中学
2012年1月——2012年5月,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选修2-1)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初步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学资源库,不断充实内容,收集整理工作稳步进行;不断在课堂实践中进行验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资源共享,提高应用价值。
各小组及成员撰写小结报告及相关论文。兰炳根撰稿
1、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①、把网络作为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搜索引擎(如:搜狐、网易等)、专业网站、主题网站、教学资源库挖掘学习内容,丰富自己的学习资源,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信息的搜集和开发能力。
②、利用网络的情境创设功能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
创设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并受到最真挚的情感熏陶。
③、利用网络的通讯功能作为协商学习和讨论学习的工具。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通讯、交流,培养信息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利用网络通讯技术,组织各类协商、讨论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④、利用网络中的信息平台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的工具。
结合自己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感受和学习内容,充分利用网络中的文字处理工具、作图作曲制表工具、信息集成工具(如PowerPoint)、制作网站工具,敢于创作实践,积极建构自己的学习体系。
⑤、利用网络中的测评系统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工具。
引导学生通过利用网络环境中的各种类型的试题库、各种形式的学习评测系统,有效地、及时地取得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实现自身学习水平的自我评价,有效地完成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选修2-1)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2、对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指导借鉴作用
资源库的搭建与应用过程,提高大家的理论水平,信息素养,调动了全体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培养了一批人、锻炼了一批人,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有多篇论文与教学案例获奖与发表。有力地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
实践证明,校本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如此大规模的行动必须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校本资源库的建设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作用是看似隐性的,实质上是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它凝聚每届教师智慧的校本资源,是学校的巨大的财 1
富。而且建设资源库的过程完全可以变成全面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过程、变成改变教学观念、方法的过程,甚至是培养各种创新人才的过程。学校领导在充分认识到校本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重要性后,不但要选派专人负责(校级领导),作出专门部署,还有必要制定相关的激励与监督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全员发动,打破陈规,让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过程带动人的发展、教学方式的发展、学校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到资源库的建设中,让资源库拥有更多来自学生层面的素材。但由于学生群体在时间、上网条件上都受到限制,采取以下策略能保证学生一定的参与度。
通过信息学科教学,完成基本技能学习。信息学科是与电脑、网络联系最紧密的学科,网络应用也是学科教学内容之一,因此可以利用信息学科完成基本技能的学习,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博客,完成基本设置,学会基本操作。
以班级电脑能手为骨干建立班级博客群。班主任、班级成员也加入其中,每个班形成以班级群为中心的博客体系。学生通过博客展示自我,相互间交流,收集资料,推荐精品到班级博客。班主任作为重要成员,起引导、激励等作用,在增加相互了解的同时收集精品素材。
还采用多管齐下措施,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建设与应用资源库中来。
各学科课任教师是本体系最重要的“源头”之一,他们是资料最重要的收集者、筛选者、整合者、设计者、管理者、应用者,校本资源库不仅可以共享与传承他们的劳动成果,博客与主题站点还能直接应用于教学。只有让他们通过应用体验到资源库的作用,切身感受到网络教学对常规教学方式的拓展与补充,产生强烈的建设与应用校本资源库的意愿,再通过参加培训获得基本操作技能,他们才能把建设资源库变成自觉行为。
资源应用的深度与广度是校本资源库高效运作的动力,校本资源库建设的目的就是应用,可以说应用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到资源库运作的有效性。
在整个校本资源库的体系中,师生博客在提供底层活水来源的同时,也被最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是资源库应用的基本方式之一。资源库主库作为教师备课资源第一首选地,为大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体现教师智慧的共享与传承。
主题站点的应用,是校本资源的高级应用模式。此处所谓的静态主题站点是以一门课、某册课本、某部分为内容,一般以教科书知识体系为主线建构的,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最精华的资源,目的是服务于教师网络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可以直接利用主题站点进行课堂教学。主题站点的应用可以延伸到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竞赛等多种学习形式上去。
校本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是一个不断探索和丰富的发展的过程,我们有必要把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与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资源库建设与应用过程变成人才队伍培养过程,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过程。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资源库网址是
http://wenku.baidu.com/album/view/5b3e75a7f524ccbff1218422?pn=10#albumDocs
:
第二篇: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
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
论文关键词:云计算 网络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建设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云计算的概念、特点和功能,并且总结了当前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现状及问题,进而讨论了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一、云计算概念、特点及其功能
进人21世纪以来,网络技术不断深入发展,作为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最新发展,云计算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1.关于云计算的表述
学术界和不同的企业对云计算的表述各有不同,但大多基于充分利用网络化计算和存储资源、达成高效率低成本计算目标的考量,希望能更好地整合互联网和不同设备上的信息和应用,把所有的计算、存储资源连结在一起,实现最大范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而云计算对广大用户来说,更大程度上是在建立一种服务未来的具有无限能量的、便捷高效的云计算环境。
2.云计算的特点
(1)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云计算采用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人侵等麻烦。
(2)按需服务、及时方便、费用低廉。“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它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云可以像自来水、电、煤气那样按需购买和计费,使用十分方便。
(3)通用性强,具有高可扩展性和很强大的数据共享。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满足不同应用和不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4)超大规模,无限可能。“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 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Amazon , 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几乎无限多的可能。
3.云计算的功能
令人捉摸不定的“云计算”,其实就是要把所有的计算应用和信息资源都用互联网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云计算的虚拟环境,供个人和企业用户随时访问、分享、管理和使用—相关的应用和资源可以通过全球任何一个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来获取。在这样的云计算环境中,可以实现的功能主要有:(1)提供资源,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与现有软硬件技术无限缝合,云服务提供商为用户架设出规模巨大的全球化的数据库及存储中心,能够实现海量云存储、出色的安全性、高度的隐私性和可靠性,而且还应是高效、低价和节省能源的。
(2)提供动态的数据服务。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经过处理的结构化数据。在未来以数据为王的时代,一个好的云计算架构一定要有提供大规模数据存储、分享、管理、挖掘、搜索、分析和服务的智能。能最大程度上解决并发访问的瓶颈问题。
(3)提供计算平台,包括软件开发API、环境和工具。只有如此,云计算才能真正形成一个有生命力、有吸引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4.当前典型的云计算环境
(1)微软公司的“蓝天服务平台”—Windows Azure Windows Azure是微软基于云计算的操作系统,和Azure Services Platform一样,是微软软件和服务技术的名称。Windows Azure的主要目标是为开发者提供一个平台,帮助开发可运行在云服务器、数据中心、Web和PC上的应用程序。Azure服务平台包括了以下主要组件:Windows Azure;Microsoft SQL数据库服务,Microsoft.Net服务;用于分享、储存和同步文件的Live服务;针对商业的Microsoft SharePoint和Microsoft Dynamics CRM服务。“蓝天”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继Windows取代DOS之后,微软的又一次颠覆性转型—通过在互联网架构上打造新的计算平台,Windows真正由PC延伸到“蓝天”上。(2)1BM的“蓝云”计划
2007年11月15日,IBM公司在上海推出了“蓝云(Blue Cloud)”计划。它包括一系列的云计算产品,使计算不仅仅局限在本地机器或远程Server Farms,而是通过架 构一个分布的、可全球访问的资源结构,使数据中心在类似互联网的环境下运行计算。“蓝云”基于IBM Almaden研究中心(Almaden Research Center)的云基础架构,包括Xen和PowerVM虚拟Linux操作系统映像以及Hadoop并行工作负载安排。“蓝云”由IBM Tivoli软件支持,通过管理服务器来确保基于需求的最佳性能。这包括通过能够跨越多服务器实时分配资源的软件,为客户带来一种无缝体验,加速性能并确保在最苛刻环境下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云计算无疑会引领IT行业走上划时代的转折,成为驱动未来科技的重要力量。而在教育领域,云计算也为网络学习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云计算将是未来网络教学的基本环境和平台,并通过“云服务”支持并推动网络教学和网络教学资源的发展。
二、当前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教学资源库是指基于计算机网络运行的,依据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将多种媒体素材进行收集和整合形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用以为教学提供支持性服务的多媒体材料和教学系统。目前,许多教育软件机构、企业、学校在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上进行着大量有益的探索,已有一些成效,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教育教学的需求。主要问题表现在:(I)资源数据的生产不标准、不规范。数据不标准、不规范导致了“数据孤岛”、“数据坟墓”的产生,这样一方面给数据的共享、交换与更新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性建设,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参与面不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很好地调动。由于种种原因,学校资源库的建设仍主要以网络中心的管理工作人员为主,这就导致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程度低,效率不高。(3)缺乏规范统一的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适用的资源库不多,给资源库的共享和使用带来很大的限制。基于传统的集中存储和集中管理模式建设的资源库只能满足局部或少量用户的使用,当有大量用户并发访问时,就会出现资源访问的瓶颈,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资源发展的需求。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4)用户参与方式不灵活,交流性、交互性差。这是目前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5)持续性建设得不到保障,创新不够。资源库建设并非“一次性”工程,要不断更新和补充,做到健康、持续发展。
三、云计算环境下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
云计算的提出,给现代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在未来的云计算环境下如何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成了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资源库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必须有长远规划,使之能健康、持续发展。教学资源库应以支持教学科研为最终目标,建设过程中要遵循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重在应用、机制创新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分类、整理并吸收最新的、外来的优秀成果,结合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IT架构思想和服务,不断创新,建构科学优质、高效适用的教学资源库。云计算环境中的教学资源库应该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稳定、快速。运行稳定,具有强大、方便、快捷的搜索和查询功能;二是数据资料存储规范、门类清晰。标准统一,分类规范,方便用户编辑和使用,利于资源库的持续性建设。三是资源在安全的云端。所有信息数据均在云端,本地无需保留和备份。四是资源库操作平台具有友好的操作界面。各级各类用户可以很快捷地找到需要的资源和相应功能,并能在云端很容易地进行控制和处理。为此,提出以下建议:(1)2008年,IBM提出会制定更多的相关流程和标准来保证客户的数据安全,并提供云计算方案与终端,为企业建立属于自己的云计算模型的数据中心。如此,各教学机构和单位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库及云计算的思想和服务,构建自己单位或区域的“私有资源云”并积极地与外部的“公共资源云”相连接。
(2)建立科学、严密、精细的教学资源库的资源技术标准。SUN公司提出,未来的数据中心,不必再花巨资建设庞大的机房,而只需要花费很小即可拥有。在对用户终端最小要求的前提下,云计算环境具有同时也要求有很强的数据通用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数据孤岛”的产生。所以资源库的建设规范和标准是必须要考虑的。可以从四个方面规范:一是从资源的技术开发角度,提出一些最低的技术要求。二是从用户的角度,为方便地使用这些素材,需要对素材属性进行标注,并从可操作性考虑,规范属性的数据类型及编写类型。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参考国内颁布的元数据模型,从制作素材简便性、使用素材方便性出发选取一些最为普通的元素。资源的属性可以作为资源库管理系统数据结构的直接依据。三是从资源评审者的角度,提出教育资源的评价标准,作为用户筛选资源的直接依据。四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提出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所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3)与现有互联网紧密缝合,实现最大范围的共享。利用云计算环境中的动态数据服务,各类教学人员可以自主、方便地参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整理活动中,从而解决了教学资源库建设和维护中参与面窄的问题。运用微软的“蓝天”计算平台,用户可以很容易地共享教学资源,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利用提供的工具在“云”中对数据资源(结构化的或半结构化的,甚至是元数据)进行编辑和整理,使之适合自己或他用,而无需考虑自己机器的容量、运算能力及软件环境,从而使资源库不断增添能适用的鲜活的教学资源。(4)建立综合的强大的资源库管理平台,实现统一管理,提供用户多种终端的“透明”检索和多向的交流机制,增强交互性。充分利用云计算带来的技术和服务,建设开放的有透明度的资源库,使用户能很容易地检索各种资料信息。设置资源入库、编辑、调用、查询、下载等服务,提供个人用户、单位用户、管理员用户以及超级管理员用户和评价检验等的不同权限,提高资源库建设中的一系列管理问题,使用户可以使用能运行浏览器的最简单的终端设备(使用开源系统的个人电脑,OLPC,甚至支持无线局域网的掌上设备)和网络,就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资料处理和实验。而且在平台上,用户便可很方便地搜索、浏览所需的信息。充分利用已充分发展的Web2.0技术,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实现最大范围的交流和交互。
四、展望
作为新兴的概念,云计算还处在研究和实施的初级阶段,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实现方式,对现有资源、资源网站等如何进行规划、调整和分类,在云计算环境建设科学、高效的教学资源库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有理由相信,作为服务下一代网络的有力武器,云计算必然会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小结
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小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我校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我校网络环境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也拉开了帷幕,网络应用于教育领域,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便捷的学习机会,丰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使学习活动更加自主化,个性化,使美术学习的适应性大大加强.作为一名实验老师,我以极大的兴趣投身于该课题研究,并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有了一定的收获.一, 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我总结了几个步骤:分析教材——搜集资料——筛选资料—— 制作课件(制作交互平台)1,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很重要,也是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先要思考什么样的材料对学生的学习有利.《会走的小人》中,学生要学习的是做一个纸小人,用手指头代替小人的脚来走路.这课完全是一种制作类课程.几乎没有现成的图片可以利用,这就需要教师制作很多范品,以及其他一些制作步骤等.《摇滚小精灵》一课,学生在学习中,要接触到生活中能摇动和滚动的物品,这样,我就可以到网上或者生活中来拍一些照片来利用.总之,学生需要什么方面的辅助,教师就应该倾向于哪方面.每一课都面面俱到是不现实的.2,搜集资料.资料搜集来源有很多,比如:通过自己手绘或者制作范品,通过数码相机和扫描仪采集入电脑.比如:通过互联网,在网上找到各种图片以及文字资料.比如,找到其他书或者照片进行扫描,或者直接利用别人已经有的课件或者材料等.还可以找到vcd,dvd碟片中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3,筛选资料,有时候,一课的资料很多,应该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接触到对于学习最有用的资料.因此,我们应该对资料进行筛选.最有用的资料,制作在课件中,有些资料,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的时间通过互联网来浏览.4,制作课件(制作交互平台).有了一定的资料,就需要有效的将这些资料呈现出来,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时机.课件制作的软件很多.我用得最多的是:powerpoint和flash,前者适合一些简单的动画和图片展示,例如:<>一课中,可以用powerpoint展示很多图片.而《会走的小人》,光展示图片不够,最好还需要一些有趣的动画.交互平台的制作比课件的制作要复杂一些,不但要编辑教师端课件,还有专供学生使用的学生端课件,以及讨论的平台和资源链接的平台等.学生在线学习的同时可以查询,提问,讨论.利用网上教学和教学管理平台,还可以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非实时交互,用来答疑,辅导,讨论,选课,提交作业等.虽然制作复杂,但是学生学起来自主性更强,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引导,指导,督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直至顺利学习.二, 课程资源利用的体会和成绩
如果说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授人以鱼”,那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就是“授人以渔”.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提高了知识的摄入,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果.影音媒体的运用以及动画的使用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件和交互平台的使用,也能更好的解决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学生也表现出对于交互式学习的浓厚兴趣,他们对于去网络教室上课,有着极大的兴趣.对于老师的课件,也很感兴趣.我本人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中,也收获颇多,对于一堂课有了更深的思考,制作课件的水平也逐步提高.在美术出版社的课件比赛中《摇滚小精灵》.《会走的小人》《恐龙世界》获得了一,二等奖.论文《人机交互式美术课堂教学研究》也获得了中南六省二等奖.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最重要的是,制作的时间仿佛不够,好多想法来不及实现.但是,我们作为先行者,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希望以后有更多的老师参与到其中来,让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成为所有老师共同的义务和权利.
第四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实
施方案
发布人:沈银大/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发布时间:2008-10-28 点击/评论:1920/0 内
容来源:原创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实施方案
武进区古方小学英语教研组 执笔:陆小红
关键词: 小学英语 学科资源 应用
一、课题的提出
进入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日新月异,国家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小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令人激动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创设一种崭新的教学情境,在教师的组织、帮助和促进下,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协作、对话与交流,自主地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形成自己新的知识结构体系。正因如此,多媒体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在教育领域中全面推开。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网络教学,需要大量的多媒体网络资源,而目前缺乏新课程标准的网络教学资源,给教学应用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我们提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这一课题进行实验研究。
二、理论依据
教育改革的历史表明,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改革得以成功的基本保障。要开展本课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就必须广泛学习借鉴当代各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这样,课题研究才能在立足于先进理论制高点的情况下顺利开展,并获得预期成果。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从建构主义思想出发,不难发现,建构的过程具体的表现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讨——研究——创新”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学科教学的主体,是资源开发与应用的主体。
2、现代生本教育理念。现代生本教育理念是在人本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提出“在教育中必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认为除了反映学生的利益、学生在学校社会中独立和自主的存在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生本教育”方法重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为指导思想,特别是教师应为此指导思想精心设计教法。在资源的建设应用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主体。
3、小学英语课程纲要。新的课程纲要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的学科资源内容充分包含新的课程理论,为学生全面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研究假设
我们目前进行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如果能将现有的资源库和多年来的教学资源内容与学校实际的情况结合起来,同时考虑新的课程的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必将会在新的教学条件下,影响原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从而变原先只能被动的使用做好的资源为主动的建设与应用学科教学资源。从而让教师从繁重的备资源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进而全面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让教师乐于运用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资源,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四、研究变量
1、自变量:网络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资源建设应用的整合。
2、因变量:改变原有的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不同教师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能力。
3、干扰变量:教师的教学方法与风格,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教师学生运用网络技术能力的不同,外部对学科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些都会对课题的研究与结论产生干扰。研究过程中要尽可能排除和回避干扰变量。
五、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校3——6年级的全体学生。
六、学科范围 小学英语学科
七、研究目标
本课题总的研究目标是:以服务小学各年级英语教学为宗旨,围绕英语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有效教学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探索小学英语学科资源建设应用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方法与途径。
2、建设校园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科资源专题网站,实现学科资源的共享。
3、提高教师的备课与上课效率,全面实现有效教学。
4、建设适合我校校情、学情单元过关试题专题网站,每单元试卷一个BBS,把大家的试卷分析、改更建议、迁移练习等内容发布到网上,积累资料,形成特色。
八、研究内容
1、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专题研究。开展学科内的调查,了解各位参与教师的教学风格,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情况,学生对学科资源使用的接受情况及意见建议,新的教材对资源建设的要求,讨论研究确定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模式方法,组织步骤等。
2、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课的案例研究。组织开展新的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实践课,定期组织研讨,开设研究课,形成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方法和模式。
3、网络技术与学科资源建设应用的整合。剖析典型案例,研究网络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一般方法,形成符合我校英语教师进行操作的指导意见,建设与应用符合学校环境下的学科资源。
九、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学科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网络条件下的实践课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不断提出改进的方案与意见,再进行计划和下一步的研究,同时提出新的目标,不断完善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方法,同时加强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程度。
2、调查法:通过问卷、座谈会、网络交流等形式,了解教师的特长,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学生的感受、要求,了解学生教师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效果的评价。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的过程中,定期开展研讨,观摩课,通过反思与总结,逐步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方法与途径。
4、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学科资源库建设的文章,从中学会资源库建设的路子,提出资源库建设的方案。
十、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本课题研究周期为2007年至2009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1、研究酝酿阶段(2007年5月─2008年5月)
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研究组织,培训课题组教师,做好相关调查,邀请专家领导进行研究前期论证,建立实验检测评价指标。负责人:
2、课题实施阶段(2008年5月─2009年5月)
配制硬件软件条件,做好实验前测,推进课题实验。对参与课题的教师做好网络前沿技术培训,构建专题性交流网站、BLOG等交流平台,建设学科资源,开展有效运用学科资源的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进行中期检测和中期评估。
全面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在学校范围内开设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观摩课,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讨有效教学的途径。负责人:
3、课题总结阶段(2009年5月─2009年7月)
做好实验终结性检测,对检测数据、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规律,撰写实验报告,进行课题研究成果鉴定。负责人: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综合报告; 2008年6月。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相关的教学软件资源,包括各种素材库、案例库、网络课件等。2008年12月。
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若干课堂教学案例及信息技术整合课录像汇编。2009年2月。
4、学科教学资源专题网站与BLOG网站及论文集、教案集。2009年5月
5、课题结题报告。2009年5月
十二、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1、利用校园网络中多家资源库内容,比较选取有用的内容。
2、利用互联网络资源,寻找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专题、方法等,结合学校的特点有所取舍形成一套研究的方法。
3、教师利用学科资源制作工具,自制相关的学科资源内容。
4、利用本课题专题网站和BLOG等交流平台,进行交流讨论,开设研究课程。
5、形成一定研究模式,共建学科资源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十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及成员分工
1、理论指导组
成员:武进区教科室及电教馆有关专家
分工:对课题的论证、实施和成果总结进行理论指导,保证研究的开展沿着科学的方向进行。
2、课题实施组 组长:
分工:撰写课题方案、统筹课题组工作 组员:
分工: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组员:
分工:课题研究实验课、及音视频资源整理。组员:
分工:进行教学试验。
(二)加强课题管理
1、学校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主研人员学习和研讨等方式,在全校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并通过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使课题研究落在实处,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2、建立、完善、执行学习研讨制度和资料管理制度
(1)为保证本课题按计划正常地开展,使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课题组成员要定期进行研讨、交流(至少每月一次)。
(2)课题主研人员每周保证两课时到图书室的理论学习时间,并做好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读书笔记。
(3)邀请学校教科室、图书室等机构负责本研究相关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图书室管理人员与教科室工作人员配合,推荐课题学习资料,形成打印的课题研究推荐书目,方便教师查阅。
3、建设校园网,做到人人会操作。现在我校已具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校园网络系统,实现了网络备课和网络管理。硬件设施的到位,为课题研究工作创设了良好的实验环境。
十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1)实践意义:
克服单
一、刻板的教学形式,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因此,如何实行多样化的教学,保持教学系统的最大活力,就从实践上提出了研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目前,全国各地许多学校和教师正在探索和试验着各种新的具体教学模式,可以说,教学改革实验的真谛就在于对旧有教学模式的改造和新的教学模式的寻求,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学模式论又是教学改革的方法论,从整体上对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的性质、特点和功能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切实掌握教学改革的主动权。
(2)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这对于改变长期以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只重视对教学各个部分的研究而忽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有一定作用的。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作用,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得以相互沟通的桥梁。因而,对教与学模式的研究,堪称找到了解决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矛盾的机制。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能更好地实践和丰富终身教育的理论。传统教育所给予的恰恰是与学习对立的东西,不是让孩子自己构筑意义,而是将意义强加给他们,使得有效的教育过程成了在生产线上安装零件般的知识灌输。而在信息技术下,有条件加强学习者的亲身体验和独立求索。
附录
课题研究参考文献:
1、《主题资源建设思路》 祝智庭
2、《教育信息理论》 孙绍荣著
3、《教学模式论》 高文著
4、《新课标教学资源开发策略》 李克东
5、《基于信息化的学习模式》 余胜泉
6、《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 刘儒德
7、《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比较》 张新民
8、《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思考》 师书恩
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马宁、余用泉
1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何克康
11、《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 主编【美】 Beverly abbey 丁兴富等译
12、《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之探索》 黄秉刚《人民教育》
13、《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柴西琴《课程•教材•教法》
14、《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分析及其引导》 陈昌灵
15、《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
1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改善学习》 李克东
17、《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改善学习》 解月光等
18、《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李克东
19、《有效教学论》 高慎英著
20、《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 祝智庭
2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何克抗
22、《理解与教育》 金生鋐
23、《国际教育新理念》 顾明远
24、《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何克抗
25、《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 内蒙古自治区电化教育馆
26、《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27、《基于专题学习的资源建设》 李克东主讲
28、《教育技术教学应用模式研究》 张迪梅编著
29、《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指导》 张迪梅编著 30、《网络教学结构与网络教学模式探讨》 何克抗
31、《信息技术与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美】Cathy Ringstaff David C.Dwyer 著 宋融冰译
32、《信息技术引领教育发展-网络环境下的交互与学习》 蒋鸣和
33、《信息技术应用的校本教研》 蒋鸣和
第五篇: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支持平台和校本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支持平台和校本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作者:im386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07
更新时间:2005-2-20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1、随着Internet
技术向宽带、高速、多媒体方向的发展,它以更具人性化的应用方式推动着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其中,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观念的现代化和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理应以“观念变革”为基本内核,以技术手段和教学手段现代化为其表象,而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又主要表现为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教学过程的介入及其对传统技术手段的整合、改造、优化上。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已经转向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中心的第二代“电化教育”上,具体表现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大部分教师的自觉行为,网络教育、网络学习、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正成为教育理论探讨的热点问题和实践方向。
2、现今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的发挥的,一是硬件建设和软件资源发展的严重失衡而造成现代教学设备闲置和浪费,进而从“无路无车“转为“有路有车无货”的问题;二是网络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应用未能从系统方法的角度,因此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操作模式与之配套。
3、多媒体技术及手段介入教学过程,我国直到七十年代末,才获得迅猛的发展,八、九十年代由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推广,多媒介被整合到计算机及软件的综合应用中,才真正突显了其重要战略地位。
4、我省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推进和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浙江省教委《2000年全省电化教育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中进一步提出要“以教材、课堂改革为重点,做好音像电子教材的编制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软件。要制定措施,加强音像电子教材的推广使用,并逐步在学校中建立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并成为申报省一级、二级重点学校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必备条件之一,从而把软件建设和推广真正落到了实处。
5、在“校园网”尤其是“宽带网”走入校园的今天,信息尤其是教学资料与文字资料多元整合的超文本“网上查询”和“网上交流”,已经成为现实。学校有必要对网络时代的学习特点、资源利用形式、学习组织形式等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教学充满创造性,学生的情况更是千变万化,因此,构建以校为本的“校本资源库”显得尤其必要。必须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新的学习辅助系统,将网络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课题意义
1、教学资源库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它的建立将为学科教学提供系统的、快捷的服务,彻底改变过去硬件和软件发展失衡、现代教学设备利用率低的现象。
2、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必将有力地推进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创新各学科教学模式,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前瞻性研究,促进教学的人文化、个性化特征,全面推进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实施。
3、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必将有力地推进基于宽带网的“校园网”的应用水平,使资源库“资源共享”成为可能。教师通过校园网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不仅促进老师自身知识构建、知识创新、教学革新,也为促进师生互动作用上起作用;学生通过网上查询和对话增强对课程的理解,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协作意识。
4、针对本校青年教师多的特点,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共享新老教师的智慧,使他们能更快的成长。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1、按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黎加厚教授对积件库的分类,即:
“积件思想”解决了教学素材的通用性与教师个性化处理的矛盾,教育的独特个性与大规模产业开发的矛盾,还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学习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本课题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和操作意义。
但是,“积件”开发一般基于教学大纲和全局,而面对充满变化的、灵活的教学实际,商业化的大而全的软件系统难以保证其足够的应变能力,而“校本积件”的开发,能灵活地适应学校的特殊需要,补充“大纲积件”的不足,值得积极探索。
“积件”理论还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学生可以借助以教师为主体开发的配合教学过程的教学软件或“小课件”,自主完成学习的导入、领悟、分析、归纳、评价等过程,实现“自助式”学习模式,从而使资源库的应用层面得到扩大。
2、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现代化技术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专业公司开发的教学软件主要供学生学习用,而不是辅助教师教学。现代技术主要用于保障网络及远程教育,其教学素材资源主要应用于网页制作、网络教程上。例如美国发展最快的是网上远程教育,通过学习网站进行学习的人数正以每年300%的速度增长,美国的大部分学校已经接入互联网。目前中国现代教育技术与外国教育的差异,除历史文化背景外,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导致的现代化程度上差异,我国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从媒体技术应用到网络学习模式的转变。目前仅北京市就有2万多中小学生参加网校学习。我国在网络学习模式的研究上也有了长足进展,例如“惟存教育网”针对网络学习开展的研究已有相当的基础,他们关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网络时代的课程理念及课程改革、网络德育、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青少年安全、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组织等问题论述,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属性。多媒体技术与Internet网络的特性与功能最有利于四大属性的充分体现:
“情境”——建构主义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多媒体技术正好是模拟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
“协作”与“会话”——协作与会话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基于Internet的网络环境,为超越时空和地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意义建构”——多媒体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的刺激,还能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是其它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四、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1、本课题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担任学校主要岗位的领导职务,有推行课题的优势,主要成员为校骨干教师和具有丰富教科研经验的学科带头人,具有相当强的研究能力。本作为本课题的研究成员都是计算机本科生,并且有一位教师具有计算机软件中级程序员资格证书。
2、课题得到了学校财力上的有力支持:学校已经有步骤地推进网络进教室、进办公室、进教师学生家庭的“三进工程”。目前学校拥有64个多媒体教室,拥有4个学生计算机房;2个电子阅览室。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有一台电脑,在校学生每8人有一台电脑,并在学校中已建立一个高速校园网,并联入Internet。
3、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条件:
(1)韩国梁老师的“基于‘研究’学习环境下教学资源的构建”省级课题已经开始研究,我们作为它的一个子课题,以硬件、软件和潜件建设需求和实现作为研究重点。
(2)教师的上网率在100%以上。本校年青教师占全校教师为60%,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较好,能熟练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手段进行教学。
(3)学校配备了摄像机、录相机、VCD影碟机、大型投影机、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施,已备了申报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所要求的硬件条件,已经建设好的“校园网”的硬件工程,为教学资源库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天地,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的开展。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校本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1、教学资源库信息收集渠道:①学校三年来的学生研究性课题成果 ②教学部门征订的音像教材 ③学校自主开发的课件、积件
④相关网站、网址。⑤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互换。⑥自拍自摄录像、图片。
2、教学资源储存形式:①各种类型光盘 ②网络主服务器
③录像带
3、建立资源库流程:收集→分类→登录→储存→检索→使用→反馈→收集
(二)校本教学资源应用模式研究
教学资源库根据其应用方向可大致分成以下几个层次:
1、通过校园网直接播放或查询的、能独立完成某一特定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
2、以面向教师为主的各类教学素材,主要适用于教师制作教学课件之用。
3、以面向学习为主的各类教学资源,它主要包括教师为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程而设计的各种“小课件”和经过优化处理的资源。
(三)需要解决大量的现实课题:
(1)虚拟教学网络学习系统的建设
(2)网上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
(3)网络教学成果的评价
(4)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和应用
(6)虚拟班级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四)网上教学支持平台的建设
“网上教学支持平台”指的是:以学生知识自主建构为出发点,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评价、研究、探索的网络学习支持平台,包括以下子系统:
1、课程学习库:主要包括由教师创设的具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的积件系统,含课程进程、重点要点提示及分析、练习及检测系统等。
2、辅助资源库:主要包括与课程相关的各种有效资源如背景资料、扩展资料、个性化辅导资料等。
3、关于网络学习的组织、考核、评价策略体系。
(五)课题预期目标 1、1年内建立一个以重点学科为基础的,针对高中基础教育的的教学资源库,为学科教学提供丰富的、形态多样的、富于针对性的教学资源。2、2年内建立一个基于校园宽带网的,可以实际应用的“网上教学支持平台”,使学生可以迅速地获取可与学科学习相配合的资源,在班级中实现“网络入班”和网络学习日常化,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成为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常用的课外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1、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根据实验总体框架分学科制定教学资源库收集计划及学科应用模式研究计划,以学科知识点来领起教学资源收集工作。2、1年内完成教学资源库收集和应用模式研究工作。
A、各学科根据计划,2个月内形成针对本学科特点的教学资源框架,基本能满足主要的、重要的课目的需求。
B、3个月内将现在各种媒介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并统一组织到校园网站上。以便各学科通过查询开始简单的使用现有教学资源。
C、半年内建成能满足校园网需求的“网上教学资源库”,信息存储量达到能满足重点学科课目需要的目标。开始着手“网上教学支持平台”的组建工作。
D、实验启动之后,指导教师加大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课时比例,通过对音像媒介介入教学过程的应用模式的研究形成评估和结论,力争一批课题论文发表或获奖。
E、实验后半期致力于建立“网上教学支持平台”,教学资源将按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进行细化整理,使资源库能与学生学习产生互动,加强学生“网上学习”的能力。
F、组织学生建立虚拟班级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的研究。
3、课题分前期准备、中期攻坚、后期总结三阶段进行。
七、课题成果形式
1.课题成果形式
①实验课题结题总报告 ②实验课题结题分科报告 ③教学资源库检索目录及管理规章 ④教学资源库应用实例一览表 ⑤教案典型个例 ⑥相关录像带、光盘等实物
⑦教学支持平台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