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

时间:2019-05-13 02:5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结题报告,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结题报告,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

第一篇:结题报告,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

篇一: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申请评审书 青州市“十二五”教育信息技术 研究课题

申请·评审书

课 题 类 别:

研 究类 型 : 课 题 名 称: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邱家运

负责人所在单位: 青州经济开发区小学

填 表 日 期:2011 年 10 月 26 日

青州市电教中心 制

填 表 说 明

一、请以计算机文本格式,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

二、本表报送一式两份。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三、封面右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需要填写,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申请人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四、请按“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的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各栏内容。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青州市电教中心联系咨询。

六、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诺信誉保证,加盖公章后上报。

七、青州市电教中心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青州市电教中心 邮政编码:262500 联系电话:3235391 数 据 表 填 写 注 意 事 项

课题名称 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要界定具体清楚、完整。例如:农村初中“班班通”工程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类别 暂不填写。

学科分类 系指课题研究所属学科范围。分为机器人教育、数字化学校建设、主题资源建设。研究类型 请选项填写,限填写1项。例如: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d.其他研究

工作单位 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全称填写。联系电话须填写课题负责人的电话号码。

主要参加者 必须真实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不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单位领导、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研究专长填写研究者的任教学科,例如:小学语文、初中数学。不超过10人。

预期成果 系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请选项填写,最多限选报3项,其中必须包含研究报告。例如:

a.专著 b.译著 c.论文集 d.研究报告 e.工具书 f.电脑软件 g.其他

一、数据表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九五”规划以来承担的研究课题篇二:《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实验方案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课题实验方案

青州经济开发区小学课题组 2011年10月26日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课 题 实 施 方 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纵观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一些发达国家从1994年开始,就利用因特网进行教育活动。1995年,日本开始实施著名的“百校计划”。我国虽然在20世纪末开始进行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研究,但关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研究至今还相对匮乏。

国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早已深入人心,以皮亚杰等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并在理论和方法上,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国内,以蒋鸣和教授为代表的北师大网络教育实验室的“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已初步取得成效。但目前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仍局限于教学表演和比赛层面,新课改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一种共识,使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常态教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在二十一世纪中,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而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单纯的接受学习式为体验式的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信息技术优势,实现我校新时期办学目标,是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首要任务。那么,在网络环境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会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自信地、高效率地学习、工作,是我们当前必须思考并解决的教学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并确立了《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既是信息化条件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办学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充分发挥信息装备效益,促进教育观念更新,创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

3、完成课题的条件

首先,我校有一支高素质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人,中级职称教师32人。我校教师自“九五”开始至“十一五”已承担了多个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研究,并结题。学校先后获得“省级电教示范校”和“市级电教示范校”荣誉称号。本次课题研究队伍是在整合了以往课题组的骨于力量的基础上成立的是一只教学工作棒、研究能力强、善打硬仗的队伍。其次,我校开通了宽带,接入了青州市“校校通”城域教育网,有两个高标准的微机室,学校老师“人手一机”,并实现了“班班通”。为实验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三、实验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快乐学习方式。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探究“1+5”小学数学快乐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四、研究对象:

1、小学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五、研究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1——12册

六、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的方法,同时辅之以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教育调查法、观察法、统计法。实验过程注意纵向跟横向比较结合,综合研究与个案分析研究相结合、实验前要对与本课题有关的初始资料、数据加以收集、整理实验中要注意观察、记载实验对象的各种变化情况。对收集整理的数据资料要注意综合分析和反复验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调查、观察、问卷等测试手卷,综合分析实验研究对象的发展状态,积累较为科学的资料、数据等,以此调控实验进程,争取最佳实验效果。

七、研究目标检测体系

1、检测项目和手段:

①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定性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方式。②通过个别跟踪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水平和状况。

③通过专家认定的方式对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实用性进行评定。

2、检测体系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该阶段主要是制定课题方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成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聘请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领导和数学教学的权威、现代教育技术的专家担任课题指导,挑选我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建树的一线教师,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出谋划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确保课题实验的正确方向,使课堂模式真正体现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主要分工如下图所示:

图一:课题研究人员及其主要分工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2)、实施阶段(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①初步探索阶段(2012.1 ——2013.1)对实验进行初步探索,搞好专题研究与理论学习。初步研究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学科资源建设模式,进行教与学的活动设计,以此促进师生 的信息素养、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②整体深入阶段(2013.1——2013.12)该阶段与其它子课题进行交流、研讨,在课题研究上要有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教科研一体化格局,取得一批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教科研成果深化研究,构建数学新课程教学资源网站,合理利用的模式。培养一支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队伍,接受总课题组评估与指导。(3)、总结阶段(2014年1月至2014 年2月)该阶段主要是做好实验的总结、实验报告和论文的撰写和自检等工作。具体的开发步骤有分析、设计、制作、合成、调试评价、应用和修改几个阶段。

九、预期研究成果

1、撰写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2、小学数学“1+5”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

3、编订课题研究论文集

4、录制优秀教学课例集锦。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课题指导小组:王军 杨国峰 庄明科 田志杰 负责:实验课题的指导

2、课题领导小组:尹守森 胡春江 李广进 徐显胜 王振华 负责:课题实验的领导

3、研究小组

组长(课题研究负责人):邱家运 负责:课题总体调度 副组长:阚德胜 负责:课题网络资源的保障

成员:赵传芬 王志香 田永梅 冀秀娟 侯凤花 冷学武 李世健 田翠冬 刘德刚 邵艳红 扈玉娟 李金莲 刘翠芬 滕 磊 董爱娟 李有艳 负责: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论文的撰写、实验课例的研究、实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等。

十一、保障措施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牵头的实验领导小组和专项课题实验小组,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纳入了学校“十二五”规划,并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和奖惩条例,做为考核教职工的重要内容,保证了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并且做到领导、教师同心同德,共同搞研究。校长带头学习研究,从课题方案的撰写、课程教案设计、课程课例设计、实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抓起,到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说课等网络课程资源应用,形成了在课题研究中上下一心的实验研究局面,对学校研究风气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为保证实验教师在实验课题上任务得到落实,学校极力提倡互助研究,让研究水平较高的教师带徒弟,确保研究能力较低的教师有机会参加到教学研究活动中。为确保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的实施,学校实验组建立了各年级数学实验小组,做到全方位研究。

学校在做到实验人员到位的同时,为确保实验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每学年都根据实验工作规划作为开展教学实验研究的依据,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任务具体,步骤安排科学,责任分明,使整个实验能环环相扣,紧张有序进地开展起来。课题都能严格按程序操作,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方案,按阶段进行认真小结,形成阶段实验报告,论文等材料。

抓配备,为开展课题实验奠定基础。硬件是实施现代教育的基础,软件是篇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附件: 河 南 省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 课题立项·审批书

学 科 分 类小学数学

课 题 名 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申 请 单 位 禹州市钧台办事处北街小学 填 表 日 期

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本人认可所填写的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立项〃审批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审批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同意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使用课题立项〃审批书所有数据和资料。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遵守《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的规定。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4.恪守学术道德。在研究过程中,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在成果发表时,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在成果分享时,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在成果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在成果署名时,不侵占他人研究成果,不在未参与研究的成果中挂名,不为未参与研究工作的人员挂名。

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循科研规范。课题研究名称、课题研究组织、研究主体内容、研究成果形式与课题申请书和立项通知书相一致。若有重要变更,向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并征得同意。

7.明确课题研究的性质。遵守研究成果先鉴定后发表的要求。发表时在成果文本封面显著位置标明“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字样,课题名称和类别层级应与课题通知书相一致。涉及政治、宗教、军事、民族等问题的研究成果,经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方可公开发表。8.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9.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或主要承担者,本人完全了解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申请单位负责人(签章):_______年 月 日 填 表 说 明

一、请按《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以计算机文本格式,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

二、本表报送一式三份,其中一份原件,两份复印件。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本表所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每份单独装订,报送一式三份。

三、封面右上方编号框申请人不需要填写,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申请人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四、本表所附活页,供隐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

五、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本市课题办(部门)或省课题办联系咨询。

六、本表须经申请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诺信誉保证,加盖公章后上报。

七、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郑州市顺河路11号 邮政编码:450004 联系电话:0371-66324285

一、数据表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十五”规划以来承担的研究课题

第二篇:结题报告,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61探究61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篇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附件: 河 南 省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 课题立项·审批书

学 科 分 类小学数学

课 题 名 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申 请 单 位 禹州市钧台办事处北街小学 填 表 日 期

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本人认可所填写的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立项〃审批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审批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同意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使用课题立项〃审批书所有数据和资料。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遵守《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的规定。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4.恪守学术道德。在研究过程中,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在成果发表时,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在成果分享时,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在成果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在成果署名时,不侵占他人研究成果,不在未参与研究的成果中挂名,不为未参与研究工作的人员挂名。

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循科研规范。课题研究名称、课题研究组织、研究主体内容、研究成果形式与课题申请书和立项通知书相一致。若有重要变更,向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并征得同意。

7.明确课题研究的性质。遵守研究成果先鉴定后发表的要求。发表时在成果文本封面显著位置标明“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字样,课题名称和类别层级应与课题通知书相一致。涉及政治、宗教、军事、民族等问题的研究成果,经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方可公开发表。8.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9.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或主要承担者,本人完全了解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申请单位负责人(签章):_______年 月 日 填 表 说 明

一、请按《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以计算机文本格式,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

二、本表报送一式三份,其中一份原件,两份复印件。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本表所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每份单独装订,报送一式三份。

三、封面右上方编号框申请人不需要填写,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申请人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四、本表所附活页,供隐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

五、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本市课题办(部门)或省课题办联系咨询。

六、本表须经申请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诺信誉保证,加盖公章后上报。

七、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郑州市顺河路11号 邮政编码:450004 联系电话:0371-66324285

一、数据表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十五”规划以来承担的研究课题篇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阶段总结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工作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个性化、网络化发展,同时伴随着学校班班通的实现和“学生自主性学习方法的指导”课题的结题,我校组织了部分骨干教师用了近两个月时间查阅资料、联系实际进行调研,申报了安徽省十二五信息技术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并于10月通过省级立项,编号为ad-110168,该课题实施方案在安徽省六项电教作品评选中获省二等奖。现将开展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1、宣传动员,统一思想。学校为了巩固和应用“学生自主性学习方法的指导”的陶研课题成果,结合班班通等现代教育技术认真选题,确立了适合我校校情的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成立了以唐斌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组,并利用教工例会动员广大教师积极报名参加。经过领导组认真选拔,最后确定了来自各个教研组、老中青相结合有骨干教师带领下的24名研究人员。

2、优化实施方案,申报省级课题。课题组将成员分成两组,组织教师查阅各种资料,联系实际进行调研,形成了以鲁燕、后宗新两位老师执笔的两套实施方案,最后研讨后,取长补短,形成了最终芜湖县实验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实施方案,申报省级信息技术课题一举成功,该方案在安徽省六项电教作品评选中获省二等奖。

3、举办开题报告会,得到专家点拨。2011年11月在芜湖市举办的“十二五教育技术课题开题会”上得到了专家承孝敏老师的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和学校领导的重视下,课题组经过精心准备,2011年12月7日下午在芜湖县实验学校五楼会议室召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课题开题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副主任章晓胜主持,与会人员有唐斌校长、课题第一负责人方佩凤副校长、课题组第二负责人宋业坤主任、小学部何基凤主任及24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特邀了芜湖县课题研究专家县教研室副主任汪全收教授、教研室范金豹教授、电教馆王永贵教授亲临会场进行指导与点评。

4、制定研究计划,搭建研究平台,培训计算机使用技术。群和博客群。

(3)建“芜湖县实验学校教科研网站”,各栏目有专人负责更新,为研究 搭建平台。

(4)设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教学设计、教师观课议课等电子模板,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积累原始资料。

芜湖县实验学校

2012-3-19篇三:中期报告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是我校2014届数学组承担的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规划2012立项课题。一年来,在省、市、县各级教研室、教科所、电教馆等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在我校课题组成员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实验活动,研究工作进展顺利,给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我校进一步实施课改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现总结课题中期研究工作如下:

一、课题开题以来的研究情况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和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以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目的,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是我国面向21 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的特点的教学类型。一年来,我们以教师的观念转变为突破口,为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思想、观念培训,引导教师加强学习,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方法,学习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相关理论,促使教师具有整合的思想,掌握了新的教学艺术与方法,为更好的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奠定理念基础。懂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独特的交互性和智能性,创设教学情境,将枯燥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思维过程,以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感染、吸引着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完善设备,提供保障。学校主要从两个方面上建设《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实验环境。一方面是学校在信息化硬件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两间学生电脑室;学校还具有校园网,每班均有一台sct一体机,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这些设备为我们的研究创造了非常有力的研究条件,使我们能充分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利用网上的信息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改变了以前的传统教育技术和手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是在学校信息化软件资源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学校建立了校园内网络学习的平台、教师博客、教研交流平台等,校内的办公、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都已经形成了气候,通过购买和下载以及教师自制课件等方式获得了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初步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数量质量支撑的素材库,基本能满足全校76个班级进行教学和实验的需要。

3.开展研讨,构建模式。教是根,研是本。一年来,我们年级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所倡导的教学模式,所提供的教学理念有序地开展各种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们就如何创设教学情景、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有效性等作专题研究与探讨;利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教学沙龙等形式,引导教师共同探究教学中的困惑,就不同知识类型设计出不同的课型,并每周组织一次观摩课。这些课,科目课型丰富,教学内容不同,在每节课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积极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互动、情感的融合和正确价值观的主动发展。4.以赛促练,共同提高。为了促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化,把点辐射到面,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研究当中,让更广大的教师研有所得、研有所获,并服务于教学,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充分挖掘潜能、张扬个性,实现课题所提倡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一年来,课题组成员教师积极参加说课比赛、片段教学竞赛、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现场案例设计点评等活动,以竞赛促研究,以竞赛促发展,促进了课题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5.加强总结,不断提升。课题实验的开展给我校数学组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年多来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专题实验,使我们觉得该课题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能有效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标所提倡的理念、所设置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均能得到较充分体现,学生在民主、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研究,激发教师课堂教学智慧,使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

二、阶段性主要研究成果(待填写)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课题组成员理论研究水平和教学能力大为提高,撰写了10余篇有一定价值的教学论文及案例,其中有★篇在省、市级获奖或刊物上发表。在校园网上开辟成长博客,建立教师博客群组,开辟《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专题讨论及校际公开课精彩教案专栏,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听课前交流看法,提宝贵意见,听课后谈所感所悟,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逐渐向“名师型”和“专家型”教师转变。

三、存在及有待进一步研究问题

一是如何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突破传统模式,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其自主探索、实践创新的精神,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完美的统一,经过组合、重构,相互整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二是如何进一步引导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在全校推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式,使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开发适合于课堂教学课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如何建立更合理、更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使之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特征,有利于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个性发展,为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式,为增效减负建立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四、下一阶段研究工作安排

1.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设施,丰富课件资源库的储备,继续为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物质保障。

2.加强学习与积累,努力寻求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通道。通过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继续尝试构建具有“以立人为宗旨的价值观、以民主为基础的师生观、以自主为手段的方法观”为特征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求真务实地上好每一堂实验课。

3.不定期召开教学沙龙,举办教学论坛,组织教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的构建进行专题讨论。

4.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收集整理,以供教师反思,对研究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析、总结,从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5.收集“整合”课堂教学案例,组织教师对案例进行学习、剖析,以案例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6.在研究后期,敢于争先,积极稳妥地推广实验成果,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再次进行评估,以做比较。

第三篇:《高中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高级中学

校长:康云龙

一、标题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提高课堂自主学习的研究》

二、署名

辽阳市第三高级中学:康云龙

三、摘要与关键词

多元智能、课堂、自主学习

四、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果低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导致了教育的“少、慢、差、费”,久而久之影响了人才的培养。怎样“多、快、好、省”地提高教育效益呢?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具有趣味性、直观性、多维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它可以使传统的课堂由无形到有形、由无声到有声、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态到动态,它极大地拓宽了教学空间,增加了教学信息,能以多种形式沟通学生大脑中的感觉区、语言区,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速新世纪人才的培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查阅了许多资料,借鉴了专家们的理论、观点,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结合自身实际,结合现代教育要求,认真贯彻新课标理念,努力使课堂教学向新理念靠拢,使课堂教学回归到生机勃勃,情境互动,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蕴含着体现生命价值的课堂文化上来。我们将探索一条更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途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更新教育观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可以为实现有效教学和推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提供一个积极的参考。通过研究,也可以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联系。

2.实践价值:

(1)转变教育观念。研究实施多元化课堂活动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观念转变。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行为转变的前提。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新课程,正确认识教学,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改善课堂环境。研究实施多元化课堂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通过有效教学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造就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课堂学习能充分满足师生的生活需要,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3)提高教学效率。本课题研究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三)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1、课题的界定

所谓课堂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

新课程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指在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支撑性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加德纳指出,所有正常人都拥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视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每个人在八种智能方面所拥有的量各不相同,组合与操作方式各有特色。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校和教师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不同的选择机会;该理论认为,如果学生缺少开发智能的机会,不管其具有多大的生理潜能,都不可能发展出相应的智能。基于这一观点,我认为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元的学习空间,提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机会,会使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传统智商理论(Intelligence Quotient)认为人的智商高低天生注定无法改变;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发展的。传统教育只重视课堂学习,忽视了社会实践; 单纯依靠用标准化考试来区分学生,标准化考试过分强调了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否定了其它同样为社会需要的智能,使学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造成相当数量的人虽然考试成绩很好,走上社会后却不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人才的极大浪费。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出来成绩,其他方面的特长,同样都是高智商的标志。用这种理论去看待学习成绩较差但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就会感到,他们很了不起,而不是什么“差生”。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多种智能,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的优势智能水平,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

(四)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目标:

(1)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探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

(2)认识学生的多元智能,贯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认真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其在愉快、自然的环境中,用适合自己的方式习得知识。

(3)探索“多元智能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确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均衡的发展机会。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该课题组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从而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

(五)研究内容:

1、研究制定多元化的三维课堂教学目标。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和课堂教学中的要求,对课堂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研究,从而制定教学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2、研究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策略。多元智能理论为课堂教学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对发现教学优势和改进教学方法有很大帮助。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多元智能一视同仁,把多种智能领域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利用学生的智能强项,以智能强项为突破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研究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学习的兴趣、方法、习惯的评价。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运用学习的档案袋评价方式,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坚持全面评价,注重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不断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六)研究的主要对象:

针对我校的2012----2015在校学生进行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探究。

五、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方案准备阶段(2013年5月——2014年1月)

1、拟定课题名称,查找相关资料,制定课题申报工作;

2、在调查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深入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新课程标准等有关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增强研究的自觉性、紧迫感。制定研究的方法,思路和组内分工。第二阶段:方案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4年9月)

1、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围绕研究内容,收集原始材料;

2、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4、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的中期检测工作。

第三阶段:专家论证评价,反思、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2014年9月——2015年9月)

1、做好资料分类归档,对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的案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总结成果,整理出完整、规范的实验资料;

2、把相关有推广价值的课题资料和专题研究论文整理编册。撰写“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与结题报告;

3、写课题结题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申请课题结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广泛收集、查阅、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筛选和借鉴关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和学习方法的现状,通过分析,找出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能针对性地开展研究。3.行动研究法:通过实施不同教学策略、多元评价学生,不断反思、修正,以取得最佳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法:研究个案,分析原因,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

5.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分析与研讨,撰写总结和经验报告,使研究更具系统化、理论化。

6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个案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六、结果与结论

本课题研究所达成的成果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

(一)依据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编写了一套针对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有效性的学案。

作为本课题重点研究的方向,我们结合现有的各地、各校已有的学案,努力分析其所包含的教学理念,探究这些学案所展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侧重点,引领我们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我们在对于已有学案的基础之上,又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究新课程下课堂有效性的具体体现。我们总结出一套针对提高高中课堂教学各种课型的学案,并积极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通过课堂实践的检验,不断予以修正,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二)通过对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改变了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学定教,分组教学”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于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我们不断转变高中课堂地教学方式,得出了一个新的高中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定教、分组教学”。这个教学模式分为四个阶段:

1.课前预习——教师实行集体备课,探讨预习案,定预习目标、定自我检测目标;课前提前一至两天发放预习案。

2.课堂检查——在课前收上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在课上针对课前预习案的检查情况进行解疑。

3.课堂探究——教师提点,学生分组讨论,从感性到理性,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同学一起研究问题,以固化知识,教师做适当指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4.当堂训练——在知识内容已能较好解决之后,针对所学内容进行训练,以强化知识的应用。

我们以“以学定教”的预习案的设计为载体;使学生提前进入知识准备、思维意境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发展知识潜能;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向课前、课后延伸。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积极性增强,探究意识强烈,耐挫能力提高,合作意识、互助氛围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习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通过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1.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让学生从自己设计问题入手,引发学生去思、去疑、去设计、去探索,同时以教学素材为载体,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得出结论的猜想,然后让学生通过逻辑论证,证明猜想的正确性,进而得到结论及性质;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得性质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用结论及性质解决问题上来,在这过程中,通过师生合作讨论研究,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共同分析解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问题的变式延伸,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化归,紧紧抓住思想方法这条主线将建构知识、能力、情感系统;并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学法,创设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创新的平台,开放式的课堂兼之分层评价的激励,能够及时反馈与调节本节课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掌握情况。

2.自觉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过程,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

在现代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和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等诸多方面的需求,提高综合素质和信息素养。由于信息技术自身具有传输的网络化,信息呈现的多样化,信息存储的物质化等特点,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使得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得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许多美好愿望能够得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也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有机会寻找到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变成了学生的认知工具。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协作探究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3.“以学定教、小组教学”模式,使分层教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分层次教学按常规应对教学各环节分层,例如:教学目标分层、课前预习分层、课堂提问分层、问题探索分层、作业布置分层、单元考评分层、课外辅导分层等;我们研究认为分层次教学可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4.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科研能力、专业素质明显提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操作上都需要教师以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的目标、新课改的手段方法进行;这无形中给教师注入了动力,他们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丰富充实“以学定教、小组教学”模式的内涵;不断地实践,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实施方案和计划,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习惯得到改进,学习方法得到改善,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生具有较强的持久的学习动力。由于新的教学理念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自主参与、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获得亲身体验,激发了探索和创新的强烈欲望,逐步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加之教师以导学案为载体,加强学习习惯培养、进行学法指导,逐渐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2.学生具有较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能激活和维持良好的注意、情绪和动机状态;能分析学习情景,提出有关的学习问题,能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能监控学习的过程,维持和修正学习行为;能正确评价学习效果。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策略的培养和形成。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明显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3.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课题研究促使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我内化;逐步使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学会”成为“我会学”;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实践研究,教师逐步自觉把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意志品质;这三个“教师可控制变量”融合在“以学定教、小组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使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得到初步提高。从某种程度说,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加强了理论学习,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增强了实施新课改的信心和能力,提升了专业素质;同时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讨论与建议

该课题的提出是为了转变教师观念,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习惯,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自觉改变自我教学定位还比较困难,不能很好的突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满足于教师的讲授,缺乏自觉的思考,被动接受较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需要继续探索和努力。

八、参考资料和附录

1、霍德华•加德纳.《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2、吴志宏.《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3、《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灵活多多样的学生评价观》

5、《多元智能理论下高中课堂教学的研究》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学习能力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网络课题结题报告

依托网络教育,提高学习能力,促进素质发展 ——“网络环境下学习能力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昌黎县周庆恩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缘起:网络对教育的巨大冲击

我校承担的《网络环境下学习能力研究》课题,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总课题下的一个子课题,课题研究任务书编号为4-06-25-162。我们选择并开展了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1、从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看,我们已步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类最重要的工具了,它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而且深远的,有人在对教育发展史进行了深入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教育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带来教育方法和学习方式的革命性的变革。这启示我们,21世纪的教育是一种五彩缤纷的信息化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主动适应这一趋势,就必须研究网络这一工具对教育和学习的影响机制。

2、从学校的发展角度看,我校是浙江省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近年来我校一直在积极推动和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工作中的应用和开发,确立了创建e校园并以此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早就开始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高效益地造就出一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现代化人才的探索。确立这一课题是我们实践的深化,它构成了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学校文化价值的重要因素。

3、从广大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实际看,在我校,运用网络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已深入广大教师的人心,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广泛使用网络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网络在教学中应用已从辅助教学开始走向学科教学的整合阶段,这对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同时也为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天地。网络运用于教育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化的学习已成为一种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是广大教师实践的需要。

总之,网络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全面而且深刻的,学校必须认真应对这一冲击。由于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对交往关系,所以,网络教育对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的影响,是教育实践中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交往关系中,学生的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的目的是为了学。因此,研究网络教育对学生学习的作用,研究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的规律,研究网络环境下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的现状:网络引发了教育行为、观念的深刻变革

随着网络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的扩展和加深,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者对网络教育也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起至今,每年国内报刊上发表的有关网络与教育的研究论文都在200篇以上,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专著,如《网络教育应用教程》、《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空中校园:网络传播与教育》、《逃出束缚:“赛博教育”的社会学解读》等。

综观国内目前已有的研究(由于条件限制,对国外网络教学研究情况,我们没有进行研读和分析),在网络对教与学的影响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形成了一些共识: 网络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既有教育方式的意义,又有教育观念的意义。

在教育观念方面,网络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过程,学习过程成为了信息获取、选择,进而进行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样的情景下,教学过程无论在内容上、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应当从以教师为核心转为以学生为核心,由继承式教育转向创新式教育。

在教育方式方面,有论者认为,当网络教学可能向学习者提供大量信息的背景下,学习者的主体建构必然成为学习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建构主义突显了它的意义,它将成为网络教学模式转换的理论根据。

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的特点,教学时间、层次更灵活,教学手段、资源更丰富,教学反馈、知识更新更及时,教学管理、互动与协作更高效。指导性自主学习、师生合作学习、个别教学将成为教学的主要模式,教学模式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教学目标由维持走向创新,教学时空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内容由间接走向直观,教学方法走向个性化、多样化。

网络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的巨大的改变,促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具有主动性、互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的特征,基于网络的“协作式”和“发现式”学习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便利,自主学习、问题解决学习、互动学习、资源型学习等全新的学习方式将取代传统的接受式学习。

但在现实中,网络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远没有达到理论研究者所期望的水平,据《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2]的调查结果,“互联网使用基本上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用户与非用户在学习成绩、是否担任社会工作、做作业时间长短、上特长班课外学习时间长短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用户比非用户更有学习压力。”但是,“互联网通常可以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使他们了解时代潮流等,这也会对学习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互联网需求研究说明,青少年用户与非用户在提高课程学习效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用户(均值=3.77,N=738)比非用户(均值=3.61,N=1377)更喜欢使用互联网进行课外学习或研究感兴趣的问题(P=.004)。这不能不说是对青少年学习活动的积极影响。”

在学校,我们进行的学生访谈中,也发现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的影响不如理论推测的那样有效。我们仔细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一是互联网上提供的学习资源还不够丰富,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二是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所需要的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传统条件下的接受学习的方式方法和能力,是不足以应付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的;三是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还没有对网络教学、网络学习给予足够的重视,网络在教学过程中的利用还仅仅停留在辅教的阶段,还没有成为辅学、助学的工具,这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力的发展。

针对这一情况,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在学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展开了网络环境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三、我们的研究与实践:通过网络促进教学与学习行为的改变

学习行为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能力的提高,其本身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对这一过程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力,是一个在网络环境下,在教师引导与帮助下,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为此,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把研究的重点确定在:利用网络这一工具和载体,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模式,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目的。

在研究与实践中,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思想基础,采取了行动研究法和反思性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进行研究工作,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

在研究中,我们认识到,网络的最大的优势在于拓展了教学、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使得教学与学习不再局限于有限的学校课堂之中,教育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教师和学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可以自主地确定学习进度的方式,可以利用最优的教育资源开展学习活动。但是要发挥这些网络的教育优势,学生必须掌握相应的网络学习技术,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甄别、选择、批判能力。而这些学习能力是需要学校、教师培养的。对此,我们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找到了三条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学习能力的基本途径:

1、通过信息技术科学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技术素养。要让学生把网络的教育优势转化为自己的学习优势,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技术,信息搜索、选择的技术。网络化教育中,师资和软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是学生要能适应计算机和网络,只有这样,网络化教育才能成为现实。这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信息学科担负着主要的任务。而不同学科所需要的有自己特点的信息提取技能,则是学科教学中应当加以培养的,这就应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我们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学生在网络教育中所需要的基本信息素养是:

(1)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熟练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的能力,利用计算机及相关应用软件完成实际学习任务的能力。

(2)利用资源的能力:能够在网上搜寻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进行自学,可以熟练地运用标题搜索、主题搜索和关键词搜索技术。

(3)信息利用的素养:确定、提取、评价和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

(4)主动学习的能力: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的自我管理和评价。具备了以上素养,学生才可能从接受学习转向建构学习,从维持性学习转向创新学习。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培养。

第一,通过信息学科的教学,对学生实施系统的信息教育,培养学生基本信息素养。其内容应该包括:一是掌握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如计算机原理、网络原理、多媒体技术原理、信息传递及接收与控制的原理;二是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硬件,掌握信息技术常识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网络上学习资源的搜集方法,熟悉计算机和网络以外的其它信息科学技术知识;三是了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了解信息技术发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电脑、网络等信息设备的能力,掌握有关信息化社会的有关知识,能熟练运用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专用搜索工具进行信息搜寻;培养学生广泛地理解、甄别、选择、整理、创造、传递信息的基本能力,正确对待网络对学习影响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第二,通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培养学生学科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在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除常规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外,还应该关注学生信息素养和网络使用技能的养成教育。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利用专业网站,利用专业术语、关键词进行信息搜索;教会学生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迅速、准确地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方法的技能。

在我们的实践中,在以网络为依托的课堂教学中,各学科教师都意识地应将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养理念及意图整合到各学科课程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让学生以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来学习各学科课程知识。比如在语文课中网络搜索学习材料、用计算机写作文与修改作文、用多媒体CAI课件进行情景教学;在数学课中用计算机学习算数、用多媒体技术绘几何图形、用计算机解题;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中用计算机动画表现大千世界微观或宏观物理现象、借助网络进行虚拟实验;在政治、历史等社会课中,利用网络搜寻社会材料,历史资料,开展课堂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网络开展调查研究,搜寻研究素材,向专家讨教,与同伴进行讨论和互动学习等等。

第三,重视网络使用中的伦理道德修养问题。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必须强调对学生责任心、自尊心、社会责任感、自我管理、诚实等品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同时也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必须使学生具备信息时代的正确的道德感,面对各种各样价值观的信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够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积极、健康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活动。

实施网络教育,我们必须重视迅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关注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培养学生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交流和创造各种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拓展学生对信息本质的认识。同时,我们还应该高度关注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的媒体素养、计算机素养、视觉素养、艺术素养、数字素养等的培养,以期造就适应网络时代需要的人的整体信息素质。

以上这些基本信息素养的形成,是进行网络教学,开展在线学习的重要的基础条件。[1] 课题组组成:组长:赵碧野,主要成员:张永谊、倪望跃、黄津成、虞国强、余慧珠、叶素梅、金建伟、李毅、卢华、李建江

结题报告执笔:黄津成

[2] 《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http://ec.cycnet.com/ce/itre/index1_.htm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导、学、评、构”互动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深入的应用,它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也向传统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推动着一场新的教育革命。而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的今天,我们的学科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与新课程理念极不相衬的地方,教师还是在课堂中主宰一切,凌空指挥,肆意的权威控制,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虽然有一些教师已经带着新课标的理念走入自己的课堂,会用些生动活泼、色彩艳丽,又能吸引学生的音像材料或课件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调节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但在教学中还不能准确把握课堂中的角色,不能轻松调动和利用课程资源信息,尽管也能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但这只是在教师操纵下进行的“皮影游戏”,让学生“带上镣铐跳舞”其实这还是背叛了新课标,忽视学生的真实感受,学生个性体验。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教学过程”也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营造自主、合作、探索的空间,实现师生间互动,生生间互动,人机(计算机)间互动,显得尤其重要。

信息技术及其网络环境是实现互动过程的载体,是展示个性教学的舞台。我们只有很好地,恰如其分地发挥其媒介的作用,我们才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学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手段,而采用适合时代特点、学生学习特点的现代化教育方式。以其时空上的超越性构成了一个生态式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开放环境。信息技术渗透整合学科课程,打破各种学习空间的封闭性,可以实现在各种环境下更为广泛的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直接信息交换。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教师和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依存”关系,建立平等、互促、互助、对话、交叉与融合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人机关系、学科关系甚至异地远程关系。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环境,实现高中课程改革的新课程蓝图,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事情。因此,我们申报“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导、学、评、构”互动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的实验课题。以期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创设和谐互动

整合创新的教学模式,优化学科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指导思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结合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课程改革与深化的实际,探索并总结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形成我校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2、课题界定:

本课题所说的“信息技术”指在我校已建成的多媒体电教平台和校园网的基础上,通过 10M带宽的宽带网和卫星接收系统共享INTERNET资源的教学网络环境。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导、学、评、构”互动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是指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研究教学新手段和新模式以及研制、开发多媒体及网络环境下课程资源的研究。

研究重点:信息技术条件下“导、学、评、构”互动模式的建构。

研究难点:我校教师的观念更新、对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水平;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及现代信息技术与我校教育改革的整合。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新的研究方法,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文献法、经验总结法,倡导应用教学叙事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中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立足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资源共享和教学手段上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体现课程的“即时性”和“双向交流性”;与我校综合教改和课程改革相结合,在课改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理论实际相结合,总结提炼、形成试验结果,以课例、论文集、课件库、教学资源库等形式结题。

四、研究条件:

早在90年代初期,我校就把电化教育引入课堂教学,站在教育的前沿,确立了“以现代信息技术引领教学改革”的教学理念。首批进入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行列,相继参与国家“八五”、“九五”和“十五”规划课题的实验项目。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作为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点研究工作内容之一。正是我们正确的选择,走出一条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的学校发展之路,才有了我校近十几年来的跨越式发展,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几年来,通过“九五”、“十五”电教课题的行动研究,我们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去,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本课题以陈相泉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的石深敏校长为本课题副组长,参加研究的老师均具有丰富或较丰富的本学科教育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现代教学思想和理论,同时能较熟练的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工作,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制作课件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并已在此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果。

我校作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成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本课题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朱国斌同志专职负责。近年来,我校相继投入了100余万元,建成了使用方便、功能较完善的信息化网络环境,三台高端服务器,内联各办公室、教室,外用光纤高速接入Interner网;现拥有电脑教室三间,配备了电脑180台;电教中心还购置有摄像机2台、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一台、高档多媒体计算机还随机配备了刻录机、专业级视频采集卡、DVD、扫描仪、打印等专用设备,为教师制作课件、录制课例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建成的两个多媒体教室一次最多可容纳学生200余人。为保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需要,我们还购置了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库。主要包括以《中教育星资源》和《数理平台》、《理、化仿真实验室》、《几何画板》、《风暴》等应用软件,拥有教学录像带、VCD片、多媒体光盘、录音带等2333余件。所有这些均为我校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五、实施步骤: 1、2001年11月-2002年7月

①、学校总课题组成立,申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高中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课题。

②、校内各学科子课题组的成立和子课题申报。

③、结合2001-2002年的青年教师创优课、特色课和示范课三次公开教学、评课和说课活动开展学科的课题开题研究活动。

④、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校际参观、访问和交流。2、2002年7月--2003年6月

①、开展课题组相关培训和交流以及全校性的教师技能培训,②、完善自2000年以来形成的常规管理制度,对全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研究提出新的要求。

③、建构成果框架(教学资源库、课件库等)和基本内容。

④、结合2003-2004学年的青年教师创优课、特色课和示范课三次公开教学、评课和说课活动开展学科的课题研究。3、2003年7月---2004年6月

①、在我国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为了适应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使本校课题实验研究工作良性运作,经我校相关学科教师的反复酝酿,校十五科研课题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决定:原《现代教育技术促进高中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项目更改《信息技术条件下”导、学、评、构”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报省课题组批准于2004年5月对现课题方案进行实践与研究。

②、各学科子课题课题第一阶段总结工作,进行优秀子课题的评选和表彰。评选本总课题的重点子课题,以2-4个学科子课题为龙头,带动其他学科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③、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开展各学科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经验交流,体现和总结各学科的教研成果,汇编教育教学论文集。

④、完成教育教学资源库(含教育教学公共素材库和各学科课件库、课例库、学科素材库、教案库、学科论文库等)的初步建构。

4、2004年7月--2005年6月

①、《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导、学、评、构”互动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课题中期评估工作,拟邀请省课题组的姜新华等课题研究专家、领导莅临指导。②、第二阶段总课题和子课题的开题工作。③、继续完善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④、汇集各学科相关的课例集(含课程设计、教案、脚本及教学录像等),完成视频数字化和系统化。5、2005年7月--2006年6月

①、《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导、学、评、构”互动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课题各学科子课题的结题工作。

②、初步完成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初步建构。

③、结合本学年的青年教师创优课、特色课和示范课三次公开教学、评课和说课活动,评选出本课题优秀课例。校内优秀学科子课题的评选和表彰工作。汇编《咸宁高中(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导、学、评、构”互动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教案、论文集》。

④、总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并做好总课题结题工作,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召开结题现场

五、组织与管理:

长:陈相泉

副组长:石深敏

主管课题研究承担专项研究实验

朱国斌:中心课题研究的策划、各项目实验的指导以及研究实验的管理 毛文子

协调课题研究,承担专项研究实验

问:姜新华

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课题研究专家 金

钢:负责课题实验理论研究和实验活动的指导

研究小组成员:

晓:课件制作指导、信息技术培训、项目研究实验 黄庭发:课件制作指导、信息技术培训、项目研究实验 叶

艳: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分析。实验教师:

1、语文学科

潘龙友

昌立文

2、数学学科

石深敏

曾晓琴

谢余波

毛文子

郭建斌

3、物理学科

吴汉城

4、生物学科

5、政治学科

叶 专项研究实验成员

1、基于几何画板数学实验模式的研究 石深敏,毛文子,郭建斌,曾晓琴

2、博客平台下高中语文读写训练模式的研究 钱

虹,潘龙友

六、预期成果

1、咸宁高中教育教学资源库(含教育教学公共素材库和各学科课件库、课例库、学科素材库、教案库、学科论文库等)的建构。

2、完成《咸宁高中(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导、学、评、构”互动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教案、论文集》的汇编,总体上体现和总结各学科的教研成果,其中推荐部分论文参加全国和省市相关论文评选。

3、部分重点研究学科子课题推出的观摩课及相关的课件、课程说明、脚本、数字化视频成果。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结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

结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问题的提出

小学德育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但德育工作常常给人一种落伍的感觉,德育的观念、内容、方法往往跟不一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德育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这句话被印在有关国际互联网络书籍上的封面上,固然有明显的商业广告意味,但是随着“网络”及其有关概念愈来愈深地进入寻常百姓生活,谁能无

视计算机网络所带来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巨大变革呢?当然,现在我们还不能说:“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但是我们可以说世界正在走进“网络时代”。今天的教育如果不从这样一个时代特征出发,我们就不能指望获得什么积极的成果。

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进入千家万户,被广大家长和学生广泛并熟悉。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又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了传统信息德育教育的一元化的框架。为此,有必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与传统德育活动的交互关系,形成优势互补,构成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是以网络为背景,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活动。“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成人”是我们课题的观点。

传统的一元化德育活动有其本身的优势和局限,其优势表现在,通过德育活

动,进行人与人之间最亲密最直接的接触,尤其是周围的人的以身示范起到教育功能,这是任何先进教育都无法取代的。但这种传统的德育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以说教形式呈现,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难以激活,加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教育效果大大地打了折扣。网络的出现,造就了新的教育环境。抛弃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研究,是一种教育缺乏,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铁定是教育的一大败笔。资料显示,已有的网络德育研究在我国凤毛麟角,且大多数重理论说教,轻实践行为,难以诱发儿童入情入境的兴趣。而本课题融入网络的德育活动研究,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了教育的最大享用,全方位、新视觉调动了活动者参与的积极性。因此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活动作为新的德育活动载体,是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必然,同时促进了德育跨越式发展。

2、理论依据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课

题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活动的观点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1、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人对于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对待方式,是个体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特别方式。正是由于活动,个体和社会化与个人才属真正实现,而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殊意义上的人类活动,它属于主体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塑造主体为目的的活动,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

2、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的事业有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

氛围和社会环境,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1、坚持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

2、重自学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遵循道德规范。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

德育:“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现行“德育”诸概念形成了一套金字塔形的概念层级:

①顶层,称为“德育”,为总称。②第二层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③第三层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十余种教育。④底层:即学校中实施的“德育”。

德育活动:在课题研究中是指学校通过

不同途径和方法达到德育的目的。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在课题研究中是指通过网络的环境达到德育的升华。

2、课题研究的目的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是研究小学德育活动在网络环境下的开展。在网络环境下研究小学德育活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形式多样,小学生乐于接受,是德育活动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现行德育活动模式的挑战,是德育活动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网络是一个战略高地,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抢先占领这个高地,以来,开明出版社和广州教育出版社相继分别出版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时代的中小学德育》两本书。这些文章和书籍从不同侧面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问题和网络德育如何开展的问题,提出了学校德育必须由传统封闭的限制性的德育,转变为以实现美好人性为目的、开放的发展性德育等新理念、新见解、新对策。

我们课题组就是研究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德育活动。使学生从空洞的说教进入到儿童的实践体验活动,诱发儿童入情入境的兴趣。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促进学生中与人合作与交流,在人格中得到熏陶。学会如何做事,怎样做事,学会在小环境和大环境中与人合作与交流,学会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让自己健康成长,积极向上。

3、课题研究的内容

①网络环境下校园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

a、校园文化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拓展同学们的文化视野,展示学校学子的丰富文化的生活,我校每年举办为期一周的文化节。传统的德育活动中我校编印的校报《雏鹰》、校刊《学习·探索·创新》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青眯。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利用资源共享,为校报、校刊提供更为便捷、更能陶冶学生

情操、增长学生知识的窗口,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3209名学生中有2137名学生订阅了校刊。实践证明网络环境下的校园文化活动更能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b、学科活动

人类进入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国际竞争日益强烈,这样就形成了教育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大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而各类人才的形成,最主要的取决于基础教育。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基础教育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任。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得到充分的体现。我校六年级教师张艳华在教授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一课时,将语文和信息技术充分地整合。在教学中,不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学,而是给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的学习手段,学生自己决定怎样学,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

与者。学生在网络中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感受到美,觉得祖国山水的美,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大自然。爱国主义热情在美中得到升华。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自己组织、自己完成。在活动中成长,成为活动的主人。得到了学的知识和受到了德育的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能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网络环境下,我校教师王惠在教授《小花猫找汗》一课,首先用投影机出示“一只小花猫四处寻找……,”然后揭示课题后,同学们一起与小花猫过桥找生字,读正确就能过桥,在花园里找出生字读正确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时同学们不仅对知识感兴趣,同时对新的手段和新的方法兴趣盎然,觉得我们国家了不趣,更加勤奋读书,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在课件的运用上,我们的研究方向除了学到新知识外,另外真正地投入到我们的学生身上来,我们的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班队会活动

祖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像爱自己母亲一样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古往今来,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之魂,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引导我们走向繁荣昌盛、勇往直前的火炬。爱国,就意味着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就意味着无条件地服从祖国的召唤。在班队会上我校五年级老师召开主题班队会:“爱国主义”专题。在传统的教育中是空洞的说教。在网络环境下,让学生在网络中搜集“捍卫祖国尊严”和“反法轮功”的材料进行演讲,学生从网络中得到新知,从演讲中体会情感。我校举行的班队会中,“儿童读诗”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倡导的一项活动,其理念是利用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期,引导他们背诵

古代经典诗文。“儿童读诗”可以了解传统文化,造就文字功底,陶冶情操。在网络环境下,我们搜索古代经典的诗文,让学生诵读、体验、感悟文学的功底。d、特色活动

兴趣小组活动旨在通过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一起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到田径乒乓球、微机、篮球、书法、绘画、小发明、无线电制作、手工制作等方面的知识。近两年学生有26人在市田径比赛中获奖,有135人在微机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书法在市、区、校有67人获奖,小发明有72人获奖,无线电制作在市有6人获奖,手工制作在校有125人获奖,演讲有9人获奖,征文有27人获奖,兴趣小组的同学网络下尝到了甜头。他们的活动与网络密不可分,同时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

②网络环境下家庭中的小学德育活动

研究

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于93年参加第三届《北京——东京城市问题》学术讨论会时发言:“德育必须从学龄前由家庭抓起”。家庭中的德育活动是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的一种形式。父母是儿童最早的教育者,也是第一任教师。家庭小学德育活动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艺术,需要家长在认识其重要性的前提下,坚持理性、坚持说教与行为操作相结合,坚持说教与陶冶情感相结合,才能收到高效。

1979年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目前我校独生子女所占学生数的比例占: 学生总数3229 男1837 女1392 独生子女2906 占比例约90 独生子女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其智力发展速度要快一些,知识面要广一些,但行为习惯、合作意识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缺点则要多一些。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使得许多家长把时间花费在自我深造和事业上,无暇顾及孩子,家长在生活上管得多,教育管得少。由于缺乏教子经验,在教育方法上过于简单,存在着溺爱型、放任型、粗暴型等各种教育不当的问题,班主任除了做好学生的老师,还要当好学生的家长,除了教学生,还要教给一部分家长有关教育方面的知识。网络环境下家庭中的小学德育活动是教师与家长的连心桥,我校自开展研究以来,开通了“家校通”。学校对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进行了为期2月的信息技术培训。对家长学校的家长62人进行信息技术的轮训。目前,在网络环境下,学校知道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家长知道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老师,家长对学生通过网络上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诱导。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的关系;处于“先知先觉”绝对权威的班主任开始与学生建立平等 的朋友关系,与家长建立了你的儿子你的女儿就是我的儿子或女儿的亲密关系。家长与孩子通过网络形成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与学徒的关系。心理学指出: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方面的紧密配合是取得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其中教育应起主要作用。教育学中强调学校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强调重视家庭下教育作用。家庭作为学校德育的特殊环境,对学校德育的补充往往要具主动性和自觉性。教育学指出:为教育好下一代,仅靠学校教育是不行的,还应搞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社会、学校任何一个方面失控,都会导致整个教育出现漏洞,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无论是心理学,还是教育学都把家庭的德育活动列为孩子民长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家长、学生把网络作为一个纽带紧紧地连在一起。我校原来评选的“五好”学生。3229人中有23人为“五好学生”,通过网络环境下的

家庭中的德育活动的研究开展后,省优秀大队部干部1名,市百名好少年3名,市优秀学生9名,区三好学生15名,校十佳少年10名,校新三好生67名。具体的数据中,改善了师生关系。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家校通”的开展,教师与家长、家长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在网络的留言板上的次数增多,实质性的问题沟通较多,解决问题也与日俱增,通过网络这一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③网络环境下社区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

国家正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对儿童青少年思想品质产生影响的因素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单一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儿童青少年思想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组织形态的逐步变化,社区的作用越来越大,社区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社会组织功能。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指导青少年教育实践,加强学

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社区中的小学德育活动是以学校为核心,以社区为主体开展的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就是充分挖掘、融合和利用各种社区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提高学校德育实效,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区是小学生接触最直接、最能具体感知的生动形象的“社会”,社区生活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土壤,社区内蕴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社区中的小学德育活动是建立在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基础上。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为辅助,以社区和网络为纽带形成一股合力,真正把党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方针落到千家万户,落实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实际行动中。我校开展活动以来,通过在网上学习有关《千手观音》剧组的报道,以及网上身残志坚的人物事迹的报道,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心。我校教师刘保群教授了《您好“千手观音”》一课,知道邵丽华、张海迪、桑兰等面

对困境,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并了解我国的残疾人,武汉市的残疾人的数量。然后组织同学们到社区慰问残疾人,并把他们带到社区中,在网络中了解残疾人的事迹,鼓励他们同病魔作斗争。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中语重心长地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为了发挥社区德育教育资源,动员社区热心关心教育下一代的单位和个人都来关心和支持新一代少年成长,我校以社区德育资源为依托,开展“我能行,我是社区小主人”德育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与社区共建活动为德育活动载体,把德育特色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挖掘社区德育功能。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实质上就是抓住社区这个领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真正让学生在校是好学生,在家是好孩子,在社

区是好公民。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教师、家长、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一些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在社区开展了一些活动。类型人数社区 环保32红旗小区

扶贫帮困14南街社区 安全138章南社区 环保21新建社区 安全46凤凰小区 安全56东安社区

扶贫帮困21黄茂社区 环保31文化社区

学生体验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德育活动在社区这个大课堂中开展得有声有色。并在校刊、校报上作全方位的报道。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是以12个实验班为重点研究对象,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和理论综合法。

1、课题研究的方法

网络环境下校园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中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行为研究法;学科活动是理论综合法;班队会活动是行为研究法;特色活动是行为研究法和调查法。网络环境下家庭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是调查法和理论综合法。网络环境下社区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是行为研究法和调查法。

2、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拟定课题研究方案,成立了课题研究核心小组 课题研究组核心小组名单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工作单位

组长范从喜男1963.10小高德育本科邾城街中心小学 主要参加者 华少锋男1955.3中高教育理论本科邾城街中心小学 张红兵男1966.8小高教育理论本科邾城街中心小学 张伟男1968.1小高网络本科邾城街中

心小学

程旭东男1968.10小高德育本科邾城街中心小学

洪凤翔女1966.6小高德育本科邾城街中心小学

柯红珍女1969.8小高德育本科邾城街中心小学

范文喜男1964.8小高网络本科邾城街中心小学

陈红梅女1969.7小高教育心理本科邾城街中心小学

还聘请了武汉市教科院丁军、吕军等课题专家进行讲座,参加人是核心小组的成员及学校教师中的骨干成员,一行32人参加听讲。11月派教科室主任程旭东到无锡参加总课题组的年会。组织数名老师分四期在本校进行了知识的培训。第二阶段是研究阶段,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方案、理论培训,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网络德育活动和传统德育活动各自的利弊。各子课题负责人搜集整理撰写论文材料,并拟定论文的雏形,开展

阶段性成果汇报,聘请专家指导,整理集结论,打印成册。

第三阶段是校内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接受专家评审,完善总结。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是我校全体人员参加,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同时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二年来,我校一直坚持认真贯彻执行《小学德育纲要》并以此为依据,运用网络的优势,寓德育于学校的全部工作中。

1、夯实品德课,明理导行时,加强网络的建设

在开齐开足思想品德课的前提下,我校电教设备投入也加大了,固定资产逾72万元;电教配套用房、软硬件设备日趋完善,教育手段现代化工程正在启动。拥有投影仪、幻灯机57台,录音机2台,摄影机1台,液晶投影仪3台,视频展示台3台,彩电15台,586型计算机60

台,并配备有多功能教室2间,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各一间,cai课件光盘35张。学校“校校通”为课题科研人员储备了丰富的理论资料,同时也为我校实验提供了实践的场所,保证了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

2、参加人员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就是学生的各种能力的提高,而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活动中,教师培养了学生的学会合作、与人交往、创造思维、敢于质疑、获取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为了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我们在网络上放手让学生去搜寻新知。

3、校园德育活动的主人的变换,通过课题的研究,同学们已经成为了校园德育活动的主人,不再是服从者,他们打开网络后给学校政教处提建议:绿化怎样搞,把《守则》、《规范》编在一起,易记,使之成为君子学校的校规。评比制度的人性化使同学们乐于接受。兴趣

小组的兴起,学生自己在网上找到合适自己爱好的项目,兴趣小组在我校蓬勃兴起。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和讨论的问题 传统的德育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严重制约了活动的开展,加上较单一的活动形式,满足不了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管理到位,人力、财力全方位支持,有力保障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率,我校以“科学性、激励性、实效性”为原则,学校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针对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四个一”的学习活动。本课题融入网络后的德育活动研究,无论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最大享用,全方位、新视角调动了活动者以与的积极性。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作为新的德育活动载体,是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必然,同时促进了德育工作的跨越式发展。需要讨论的问题: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他们在网络环境下无法完成小学德育活动,所以老师是只能向学生灌知识,而不是学生在知识中探究,从而变成了老师教,学生学的格局,这与新的课程理念是不相符的。那么,只有打破传统的德育活动方式,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新路,完成德育目标。

下载结题报告,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结题报告,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自主学习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结题总结 小学课题组 201 年4月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组 一、 课题的提出 现代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复......

    低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低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小学数学作为义......

    农村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结 题 报 告 **市**区祥福中学校课题组一、课题的研究背景。1、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 四十年风雨,四十个春秋。毗河之畔的祥福中学,立足农村,......

    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探究

    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探究 新世纪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的人必须具备四项基本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高校课堂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彰武二中课题组 执笔人:孟岚 一、问题的提出 早在2000多年前,孟子就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2012年1月课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研究”被山阳小学确立为校级课题,两年多来,本课题的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紧密结合,有效促......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小课题结题报告 张留小学课题组 执笔人: 史巧云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小课题结题报告 张留小学课题组 执笔人: 史巧云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结题报告(合集)

    篇一: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二: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课题调查报告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课题 调查报告 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