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材P45~46 - 宝教信息网
给彩色图形片做标记卡
指导:宝山教师进修学院
刘霞萍 执教:宝山罗南中心小学
蔡
怡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45~46 设计意图
《给彩色图形片做标记卡》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 动,其内容都是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活动素材。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说一说、分一分、摆一摆、数一数、猜一猜、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动,并以方方和圆圆兄弟俩的各种表现串起,既富有童趣,又将目标落到实处。教学目标
1、从颜色、形状、大小上来认识与描述24片彩色图形片的特征。
2、通过游戏、操作等活动,认识、掌握24片彩色图形片的3个特征。
3、为每一张图形片建立一张标记卡。
4、根据标记卡正确找到相应的图形片。
5、给学生以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索,培养推理、探究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24片图形片的3个特征;为每一张图形片建立一张标记卡。教学关键
通过分一分、数一数、猜一猜等活动,理解每张图形片有3个特征。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色图形片、小盒子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1、引入方方和圆圆兄弟俩:
师:今天,老师请来方方和圆圆兄弟俩同我们一起学习。看,他们来了!
画外音(兄弟俩):小朋友,你们好!(哥哥):我是哥哥,叫方方。(弟弟):我是弟弟,叫圆圆。(哥哥)你们能说出我们俩脸的区别吗? 生说出兄弟俩脸的区别;师出示各种标记(大小、颜色、形状标记)。【通过引入方方和圆圆兄弟俩,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让学生找方方和圆圆脸的区别,来复习了上节课的颜色、形状、大小的标记,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2、出示彩色图形片:
画外音(哥哥):今天,我还带来了许多好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们?出示图1。画外音(弟弟):哇,这么多彩色图形片,太乱了!你们能帮我们分一分,理一理吗?
师:谁愿意?噢,这么多小朋友。那好,先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分?(生思考)请你把塑料盘中的图形片分一分、理一理。
3、生动手操作,分彩色图形片。
二、认识与描述24片彩色图形片:
1、师:谁来汇报,你是怎样分的?
生汇报,师分别出示各种情况(颜色、形状、大小等)。
2、小结:刚才我们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给彩色图形片分了分、理了理。按不同的标准,我们就有不同的分法,结果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彩色图形片。出示课题:彩色图形片(齐读)
【先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再让全体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通过分一分、理一理,自己发现,自己探索,感受到按不同标准分类,就会分出不同的结果。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践、动手中,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能力。】
3、师:书上也给我们分好了,看一看书上是怎样分的?(颜色)请你选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把自己的图形片放到书上相同的图形片上,边放边说说每一片图形片的特征。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动手放一放,既巩固彩色图形片的特征,有又让学生初步感知和体验一一对应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体现。】
4、(1)、数一数,你摆的颜色的图形片有多少片?
一共有多少片?请你数一数或算一算。
(2)、这是按什么来分的?(形状)每种形状各有多少片?看谁数得又对又快?(汇报)你是怎样数的?
5、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数一数,认识了24片彩色图形片。【数一数,算一算,让学生感受不管怎样数,总数是不变的,同时又蕴含了4个6是24,3个8是24乘法思想。】
6、游戏:捉迷藏(找出藏起来的图形)
画外音(哥哥):我们来做个捉迷藏的游戏吧!
(1)、师:这里有6片绿色图形片,看,它们动起来了,藏了一片,哪一片?(生猜)
(2)、师:看,又来8片正方形。(转动)又藏了一片,哪一片?(生猜)(3)、画外音(弟弟):这个游戏太简单了,来个难一点的!
【游戏,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培养观察、推理能力。通过游戏,巩固了每片图形片的三个特征,为做标记卡作铺垫。同时,猜的过程也调节了学生身心,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给彩色图形片做标记卡:
2、出示表格:
(1)、师:这是一张图形特征表。这些都是图形的特征,有哪些特征标记?(有大小标记、颜色标记,形状标记。)出示:大红圆、小绿三角形
这两个图形分别有哪些特征?同桌互说。汇报,师用“√”表示。
(2)、师:看着你们玩得这么高兴,方方和圆圆兄弟俩也熬不住了,他俩可真调皮,站在表格中不肯走了,他们说:“只要你们猜对我们身后藏的图形,我们就走。” 请你根据特征猜一猜。(师打“√”)师:哥哥身体后面是什么图形?
(生猜)。
弟弟身体后面呢?
(生猜)。
【表格的学习是为做标记卡做准备,巩固了“三个特征”,用游戏的形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参与其中。】
3、做标记卡:
(1)、师:这是大的黄的正方形,它有3个特征,我们可以给它做一张标记卡。(完整课题:给
做标记卡)师做,生看。
师:刚才老师是怎样做的?你也会做吗?出示小蓝圆;大红三角形。(生说,师演示)。
(2)、师: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做。拿出盒子,盒子里有图形片,请你根据盒子里的图形片,在盒子上面的标记卡上做好标记。
(3)、反馈
【通过表格中的三个特征的确认,自然地引出标记卡。由于上面的层层铺垫,学生在这里的学习很轻松。本课的重点也迎刃而解,可谓水到渠成。】
4、游戏:猜图形,争五星(四人一组)
(1)、师出示学生的作品,根据标记猜出盒子里的图形片,生从自己的图形片中找出,并举起,四人全对可以得一颗星。
(2)、组长交流得到几颗星,表扬得到五颗星的小组。
【用学生做的作品来猜一猜,举一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这正是二期课改理念中情感价值观的真正体现。】
四、联系生活,课堂总结:
1、平时生活中,你有没有看到过哪些东西上也有标记?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宝教[2008]71号 - 宝教信息网
宝教[2008]71号
关于赵群光等同志的任免职通知
各有关单位:
经研究决定:
赵群光同志任上海市淞浦中学副校长,不再担任上海市罗店中学副校长;
殷德兵同志不再担任上海市淞浦中学副校长; 许清同志任上海市吴淞初级中学副校长(挂职一年); 姚伟良同志任上海市行知初级中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刘平同志任上海市虎林中学副校长,不再担任上海市行知初级中学副校长; 吴惠萍同志任上海市泗塘中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张敏荣同志任上海市吴淞二中副校长; 赵海英同志任上海市宝山区托幼一学区副主任; 乔宝和同志不再担任上海市吴淞二中副校长; 胡淼新同志不再担任上海市吴淞二中副校长。特此通知
二○○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教育 人事 任免 通知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办公室 2008年4月28日印发 拟稿人:王志平核稿人:沈威
(共印15份)
第三篇:《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实录 - 宝教信息网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实录
执教者:宝山区行知二中密青青
一、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小标题的含义及其作用,并从中找出它和文章主旨的关系;品读文中用来表现维吾尔人的优美准确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维吾尔人乐观豁达精神的由衷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品读文中用来表现维吾尔人的优美准确的语言。
2. 难点:把握小标题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说明:
新疆的和田地区和维吾尔少数民族对于我们常年生活在上海的学生在感性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空白,因此很有必要使用一些感性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很好地进入教学情境中。对于文中关键性的词句的品读、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小标题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用小标题的方式来组织文章的众多材料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因此理解小标题的内涵与文章主旨的关系及其在材料组织上的作用是在教学中解决“长文短教”的有效突破点。
四、教学准备:
1. 维吾尔风情图片和民歌
2. 学生朗读课文两遍。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品读、体悟、讨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预备铃时间播放维吾尔风情图片和维吾尔民歌《我们新疆好地方》渲染气
氛,创设学习情境。)
师:从刚才大家观看大屏幕专注的眼神,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你们对新疆地区、新疆的维吾尔人浓厚的好奇心,你们想不想看看真正意义上的维吾尔?
生:(齐声回答)想!
师:那么让我们赶快进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翻到127页,《和田的维吾尔》。(ppt展示课题与沙漠背景)
二、初步感知::
师:民间流行一种说法:真正的维吾尔在南疆,南疆的维吾尔在喀什与和田。喀什有维吾尔城市,和田有维吾尔乡村。在工业化进程加剧的今天,浑身披满塔克拉玛干大漠沙尘的和田
维吾尔人给人展示的无疑是原装的“西域货”。你们同意这种说法么?
生:同意。
师: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
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维吾尔人的民族特色也在渐渐消失,只有在最边远的南疆农村和田地区,还保持着浓郁的西域特色和维吾尔民族风情!
师:说得很好。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西域特色”、“维吾尔风情”,这是和田的维吾尔人的标志!假如现在让我们为和田的维吾尔人设计一张有浓郁的西域特色,维吾尔风情的明信片,你将选择哪些事物作为背景呢?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热烈讨论,教师参与个别组讨论,有的同学拿起笔来画)
师: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我看到这位同学已经拿起笔来画了,你来谈谈你的设计方案好么? 生1:我要以广漠无边的沙漠作为背景,然后画上一两株盛开在沙土之中的迎风挺立的野花。师:能不能说说你的设计意图?
生1:沙漠是和田的维吾尔人的生活环境,他们的生活离不开沙土,然而他们又像这野花一样乐观坚强!
师:(带头鼓掌)说得真棒!其他同学还有别的设想么?
生2:我想把维吾尔人载歌载舞的情景作为明信片的背景,因为维吾尔人能走路就能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
师:这位同学把文中的维吾尔谚语已经熟记在心了,真不错!还有人有别的创意么? 生3:我打算把像花一样漂亮,像谜一样神秘的维族姑娘作为背景。
师:这位男同学对维族姑娘果然是情有独钟啊,能说说你的理由么?(全班哄堂大笑)生3:这样能吸引更多人来和田旅游!(又一阵笑声)
师:大家的设计和老师的不谋而合(ppt展示教师设计的明信片)我们都捕捉到了沙土、花朵、谜、歌舞等事物,你们是在文章的什么地方很快发现这些事物的?
生全体:小标题。
师:谁能来为我们说说小标题的知识?
生4:行文中的小标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横式结构与纵式结构。本文属于前者。它的作用是:1)便于将材料分门别类地组织,多角度展示材料,表达主题,使行文条理清楚。
2)吸引读者,在通读之前对全文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更加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意图。
师:说得很好,你在哪里找到这些知识的?
生4:课后的学习建议。
师:这位同学预习得非常到位!不仅熟读了课文连课后的学习建议也看得很仔细。刚才这位同学说小标题是对全文概括性的了解,那它必然具有简洁凝炼的特点。下面老师要求你们按照“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着一样的”的句式来扩写标题。老师先拿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来给你们做一下示范。
三、研读文本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小标题中的这个“土”字。这里的“土”指的是那种土啊? 生全体:沙漠的尘土。
师:这些尘土和维吾尔人有什么联系么?
生5:维吾尔人每天都要清扫沙土,出门都要带防尘的面纱和花帽。
师:嗯,这是沙土给维吾尔人带来的麻烦,那沙土有没有给维吾尔人带来什么好处啊? 生6:文章第六第七节写道„„
师:你能不能为大家朗读一下这两段?
生6:(朗读)
师:维吾尔人的吃离不开沙土,穿也离不开沙土。可有一样和沙土有关的东西他们是不喜欢的,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生全体:沙尘暴。
师:在座的同学中有谁亲身经历过沙尘暴么?
生全体:没有。
师:对于我们这些生长在江南地区的人而言,沙尘暴的确难得一见,那大家想不想体验一下沙尘暴的威力?
生全体:想!
(播放沙尘暴视频录像)
师:沙尘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7:震撼,恐惧。
师:那维吾尔人面对沙尘暴时是怎样的呢?
生8:文中写道“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叮咚,车上一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荡„„当时虽然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但在这样可怕的夜中竟能听到这汉子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真令我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奇进而肃然起敬。”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现一下这位维族汉子特有的豪气和乐观,试着迎风引吭一下? 生9:(仰身做出驾马车抽动皮鞭的姿势)驾!
师:吼两声吧?热烈激昂一点!
生9:啊!„„(全班大笑)
师:看来他不知道该喊什么,大家来为他设计一句台词吧?
师:能不能引用高尔基在《海燕》这首诗中的一句诗啊?
生全体: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师:再有气势一点!
生全体: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师:很好,那这位同学你能不能稍作改动把这句话热烈激昂地嘶一遍啊!
生9:让沙尘暴来的更猛烈一些吧!
(师生全体为其出色的表现而鼓掌)
师:维吾尔人吃土馕,在沙土上晒衣服,对着沙尘暴迎风引吭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生10:我觉得他们很豪迈,很粗犷,非常热爱大自然。
师:能不能从文中圈划出表达这个意思的词句?旁边这位同学你来试一试好么?
生11:我找到了第三小节的“豪气与乐观”和最后一节的“热爱大漠,崇拜大地,眷恋沙土”。
师:由此我们已经可以完成第一个小标题的扩写:维吾尔人有着土一样的豪气、乐观、质朴、粗犷„„
师:接下来大家能不能按照刚才老师教大家的思路在下面三个小标题的内容中圈划一些词语,这些词语既可以形容小标题中“花”、“迷”、“歌”的特点,同时也能形容维吾尔人的特点呢?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来圈划这些词语,然后我们交流讨论。
(学生圈划词语,教师随机指导)
师:大家都放下了手中的笔,看来都已经胸有成竹了,这位同学你来扩写一下“花一样的维吾尔”这个标题。
生12:我在文中圈划了“美丽、幽香、情调、自信”这些词语,所以我将小标题扩写为:维吾尔人有着花一样的美丽、幽香、情调、自信。
师:大家说他扩写得好不好啊?
全体生:好!
师:我们为她鼓掌吧!
(掌声)
师:下面谁来扩写“谜一样的维吾尔”这个标题?
生13:我在文中圈划了“不可思议、耐看”这些词语,所以我将小标题扩写为:维吾尔人有着谜一样的不可思议,耐看。
师:看来大家已经驾轻就熟了,最后一个小标题谁来扩写?
生14:我在文中圈划了“潇洒、豁达乐观”这些词语,所以我将小标题扩写为:维吾尔人有着歌一样的潇洒、豁达乐观。
四、深化主旨:
师:刚才我们通过扩写小标题从四个方面来概括了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下面哪位同学能不能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呢?
生15: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出现了一对反义词,是什么?
生全体:苦和甜。
师:这样使用矛盾么?
生16:不矛盾。因为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在沙土弥漫的自然环境中的确是苦的,然而他们凭着乐观豁达的精神,不仅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更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着美,用歌声和舞蹈来表现着美,所以,心里感觉是甜的,生活是美好的。
师: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段充满浓郁西部特色维吾尔风情的歌舞表演啊?
全体生:想!
(播放维吾尔歌舞视频录像)
五、布置作业:
师:在这载歌载舞的欢乐中,我们今天的这节语文课就要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带着维吾尔人一样的豪气与乐观去拥抱你们的生活!今天回家作业请大家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随笔,题目是《维吾尔印象》。
六、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风俗世情”,要求学生要了解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感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域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田的维吾尔》一文在这些方面能和很好地凸现这一落实“生命教育”的情感价值目标。因此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将情感价值目标明确地锁定为“了解新疆和田的地域特色和维吾尔人的风俗习惯,体会作者对维吾尔人
乐观豁达精神的由衷赞美之情。”
为了很好地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我在备课环节上花了很大的工夫。首先我把课型确定为多媒体课。为了让学生对和田维吾尔人“土”和“歌”的特点有一个更为直观强烈的印象,我在互联网上下载了沙尘暴和维族歌舞的视频资料,在教学实践中也证明了学生面对这样强烈的视觉冲击很准确地把握了和田维吾尔人“土”和“歌”的特点,并由此能感悟到和田人虽然生活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却仍然能保持豁达乐观的精神的可贵。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效地创设了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填补了学生对新疆这一陌生的异域地区的感性认识的空白。在预备铃的时间我播放《咱们新疆好地方》的音乐渲染氛围,并且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一组反映新疆和田地区风土人情的照片,力求让学生走进教室就融入今天的教学情景。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也运用体悟的方法,让学生表演维族汉子面对沙尘暴引吭高歌的情景,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很好地达成了生命教育的目的。最后,我通过随笔《维吾尔印象》让课上未畅所欲言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做到了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一个都不能少”的结果,让每一个学生再次强化、升华对和田维吾尔人以苦为乐,苦中作乐的豁达乐观的精神的感悟。
应该说,这堂课我比较成功地完成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手段也比较丰富,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宝葫芦的秘密》教材分析
《宝葫芦的秘密》教材分析
双华小学谭鸿鹆
《宝葫芦的秘密》是中国童话大师张天翼笔下的一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小学生王葆在河边钓鱼时遇到了一个什么都能变出来的宝葫芦。只要王葆一想,就能马上得到。而王葆却觉得日子并未过得幸福起来,相反越来越糟,因为他害怕别人问他那些东西是怎么来的,老是躲着同学与亲人,还不得不一次次说谎,甚至被人怀疑做了小偷——而宝葫芦“变”出来的东西,确实都是它偷来的。最后,烦恼不已的王葆向大家说出了他有一个宝葫芦的秘密,宝葫芦也因此失去了法力。故事的最后,王葆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不过是做了一个跟宝葫芦有关的梦。故事告诉孩子们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来争取,用自己的智慧来克服困难,而这才是宝葫芦真正的秘密。
儿童文学作品本身是一种艺术,它教育儿童绝非以谆谆教诲为能事,而是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宝葫芦的秘密》紧紧地抓住儿童的心理,以谈笑自若的方式去譬喻、劝告或讽刺,让小读者在兴趣得到满足的前提下,通过故事本身来辨明是非美丑。故事中丰富的幻想和离奇的情节极具童趣。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精选了该书中的精典故事情节和插图,引导学生读封面、猜故事情节、读故事片断,不停地设置悬念,吊足学生的胃口,并在课堂中渗透阅读方法,让学生想读、能够读、有方法、有收获,已达到推荐阅读的目的。
第五篇:“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摘 要:早期阅读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则是强调“以儿童为本”的价值观,注重帮助儿童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学会阅读,掌握自主阅读的基本技能。与此相一致,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领域中也明确提出了与阅读直接相关的两个发展目标――“喜欢听故事,看图书”(阅读兴趣)和“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其本质强调的也是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即帮助幼儿在看书中对阅读感兴趣,并通过听故事、看图书(独自阅读或分享阅读),逐渐掌握细致观察、前后联系、猜想、推理、质疑、解释、讲述等自主阅读的方法,逐渐成为有阅读理解能力的人。
关键词:教材;发展;幼儿
长期以来,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仍然受到“以教材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并产生了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重教材的本意,轻幼儿自身的想法;二是重教师教的过程和结果,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整个课程组织突出表现为“教教材”,即教学过程中注重幼儿能否按照图画书的本意去理解图画,能否遵从教材本身的逻辑讲出故事的大意,能否按着教师预期的答案回答问题,能否模仿故事中的一些词汇、语句、语言结构等完整地复述出故事,等等。
然而,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课程模式,就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幼儿是否喜欢阅读图画书,是否能通过观察、想象和思考建构起自己对于图画书的理解,并基于自己的情感和经验,讲出自己想象的故事和思考,乃至自己提出问题再去寻找答案,进而建构起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等等。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在这方面我也做了有益的尝试,?o紧围绕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这一核心目标,实践了“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一、阅读始于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不断延伸兴趣,喜欢上阅读
活动初始,幼儿对院子里的蜘蛛产生了兴趣,从此蜘蛛成为他们日常观察和谈论的对象。在教师的鼓励下,孩子们带着好奇心,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开启了了解蜘蛛的探寻之路。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努力解释着小灰的行为,表达着自己对于蜘蛛的认识。“小灰”这一名字的诞生,使得蜘蛛真正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员。在孩子们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尊重、认可和鼓励的方式支持幼儿按着自己的兴趣展开学习,并适时提供了图画书《蜘蛛先生要搬家》,将孩子们的兴趣自然引到了图画书的阅读中。在教师的支持下,幼儿的兴趣不断得以延伸,经历了从发现蜘蛛――观察蜘蛛――进一步了解蜘蛛――阅读图画书――讲自己的故事――进一步发现蜘蛛等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也经历了由短暂、表面、外部激发的兴趣向持久、深层、内部驱动的兴趣发展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幼儿逐渐感受到阅读带给他们的乐趣,体会到阅读的意义,进而喜欢上阅读。
二、阅读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上,能支持幼儿产生阅读的需要和内在动力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有意义的学习条件之~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1)给幼儿创造自主阅读的环境和机会,让他们按着自己的想法去理解图书,不对幼儿提出任何要求,只要他们喜欢看、有想法就给予鼓励。
(2)让幼儿的情感、想法与图画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充分地互动。
(3)为了避免文字对于幼儿的影响,教师还将文字遮挡,给幼儿充分感知画面的空间,培养幼儿的读图能力。
三、阅读在幼儿的发现、思考、和表达中深入,支持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当幼儿把自己的情感和经验放在图画书的情境中,去理解书中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时,他们已经踏上了自主阅读的旅程,只是更多的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怎样让幼儿的无意识行为变成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需要教师进一步创造条件,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和思考逐步建构自己的理解。这一过程正是幼儿经历自主阅读并形成初步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
(1)为幼儿创造了在集体中阅读的环境和机会,增强了阅读的氛围和目的性。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阅读时更有目的,不仅可以获得阅读的愉悦感和满足感,而且能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会在这种氛围中得以强化。
(2)为幼儿设计了独自阅读和同伴、师幼共读的不同方式,既给了幼儿独立思考的空间,又给了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的机会。幼儿在独自阅读时静静地翻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发现,放松地想象;在同伴、师幼共读中专注地倾听、积极地思考、大胆地表达,勇敢地提问,主动地解答……充分地体验着思维碰撞和相互学习的快乐。
对比这两种不同价值观推动下的教学过程(课程模式),可以发现,“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所产生的效果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标准答案”与“多元表达” 在“教教材”时,教师更多关注自己的提问,很少给幼儿提问的机会。而当教师提问时,通常带着自己预期的标准答案或明显的暗示,所以提出的多是封闭性问题,致使幼儿或者不假思索地说出答案,或者因为害怕说错而不敢表达。
而在“用教材教”时,鼓励幼儿在表达自己喜欢画面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即使提出问题,也是诸如“谁想来帮他讲一讲”、“听完××的讲述你有什么想法”、“你怎么知道这是蜘蛛先生的新家”、“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不高兴了”此类的开放性问题。这种提问没有标准答案和明显暗示,所以给了幼儿更多想象、思考和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才会让孩子们生出内容丰富、生动鲜活的多元表达。
2.“图画书的本意”与“幼儿自己的理解” 在“教教材”时,由于教师更多关注图画书本身的内涵,习惯于以成人的理解看待幼儿的想法,不仅扼杀了幼儿独特的想象,而且致使其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更不能提出问题。所以,教学的最终效果往往是幼儿说出符合图书本意的理解,而失去了主动建构的阅读理解能力。
3.形式化的完整讲述与遵循幼儿学习节奏的开放式阅读 在“教教材”时,教师比较关注形式上的完整性,在活动结束时通常要给幼儿完整地讲述一遍图画书,目的是让幼儿获得一个完整的认识。这种做法表面上似乎毋庸置疑,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定要在一次活动中急于给幼儿一个完整、明确的故事。因为如果是这样,幼儿很可能就不会再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进一步阅读了。所以,这种貌似完整的讲述得到的是“完满”的结果,失去的却是幼儿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深入思考的空间。
总而言之,当下幼教中,教师正在经历着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是转变价值观,注重通过早期阅读教育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努力实现教材思想与幼儿经验之间的互动;二是转变视角,明确“以学定教”的原则,由关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转向关注以幼儿为主体的学,努力实现教与学之间的平衡。这是值得老师们学习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教育部网站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光明网
(作者单位:山西省山阴县玉井镇中心学校 036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