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架构设计之如何写架构设计说明书
架构设计之如何写架构设计说明书
架构设计是需求分析到软件实现的桥梁,也是决定软件质量的关键。编制架构设计说明书是开发人员向架构师转变必定会经历的过程。在架构师整个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经历编制架构设计说明书、评审架构设计说明书以及根据业务需求分析设计系统架构的三个过程。作为一个架构师,我想尝试一下根据这三个过程对不同能力需要,写一次系列文章,包括《架构设计三部曲之如何写架构设计说明书》、《架构设计三部曲之如何评审架构设计说明书》以及《架构设计三部曲之如何做架构设计》,一来可以帮助自己整理思路,重新审视架构设计,二来也可以与大家分享心得,听取大家的意见,共同进步。本篇属于系列中的第一篇。
那么到底如何编写架构设计说明书?该说明书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我们知道,架构设计说明书是阐述系统架构具体内容的,根据我之前的文章《我的架构观-架构未来的发展》我们明白架构的本质是呈现三大能力:即系统如何面向最终用户提供支撑能力、如何面向外部系统提供交互能力、如何面向企业数据提供处理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对架构设计说明书的章节的设置及章节内容安排应该要能说明清楚系统架构到底是如何呈现这三种能力的,让我们逐个分析:
系统如何面向最终用户提供支撑能力:这一点是要从系统自身的能力来看,即本系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功能,各功能间如何协作以满足支撑最终用户的使用,其实就是要讲系统的功能架构或逻辑架构,回答系统从功能粒度上划分了几个功能模块或子系统,各模块或子系统之间的内部接口关系如何等问题。当然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纵向维度上,随着架构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逻辑架构模型从最初的展示-数据两层模型,到展示-逻辑-数据(所谓的MVC)三层模型,甚至到展示-调用接口-逻辑-数据接口-数据五层模型,不同层次表明系统内部设计的精细程度,因此在逻辑架构设计中也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加上这种分层设计的内容。尤其是对于powser/Server架构模式的MIS类系统,这种层次更为常见。另外,用户相对于机器来说对系统提供的能力是有个人喜好要求的,不仅要求系统能提供支撑,而且还要更加稳定的、更方便的、灵活的、快速的等提供,这就需要在架构设计说明书中增加所谓非功能性的设计,即需要描述系统的性能、高可用、可扩展性、可维护、安全性、可移植性等。系统如何面向外部系统提供交互能力:这一点是要把系统当成一个完整的整体,阐述它如何与外部的系统发生调用关系,外部系统为它提供了哪些开放接口,它又为外部系统提供了哪些外部接口和能力,同时,在这种相互的调用关系中它处于整个IT架构的何种位置,这其实就是在说系统的整体架构。另外,如果我们把操作系统和硬件服务器也当成一类特殊的外部系统的话,就需要说明系统如何基于操作系统利用硬件服务器来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能力,系统如何把自己拆分成不同的部分以便部署在服务器上,这其实说的是部署架构。如何面向企业数据提供处理能力:信息系统的原始驱动力就是人们需要借助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来辅助处理大量数据,从而形成可理解的信息,并最终形成可掌握的知识。因此数据处理是系统的根本目的,至关重要,在架构设计说明书中需要单独描述系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即我们所谓的系统数据架构。这还是可以从对外和对内两个角度来看,对外即需要说明本系统处理的数据在整个企业数据流中所处的位置,与相关的上下游数据之间的关系,本系统需要从数据上游的外部系统获取哪些数据?又需要为数据下游的系统提供哪些数据;对内需要说明本系统根据业务需求设计了哪些关键数据表,它们之间是何种主外键关系,是否需要从外部导入数据为系统做数据初始化等。当然还有对数据管理的描述,包括如何做数据冗余设计,备份机制,数据安全管理机制等。
好,分析完这三种能力,我们几乎就找出了架构设计说明书中应该包括的内容,包括整体架构、逻辑架构、数据架构、部署架构、内外部接口、非功能性设计等,如果纯把架构设计作为理论研究,有这些也就够了。但是现实中我们编制架构设计说明书毕竟是用来指导我们后续系统开发的,是需要真正落地实施的,因此就会涉及使用何种技术实现?有哪些关键技术?用到了何种成熟或开源技术组件?复用了哪些之前的技术成果?等等,同时也包括对技术风险的考虑与预防措施。所有这些就是技术架构的内容。综上,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份完整的架构设计说明书的结构及应该包含的内容,其大致章节应该是这样的:
文档概述:包含项目背景、项目目标、文档版本信息、目标读者、参考文档、名词解释之类的一般文档都会有的章节;
整体架构:主要从整个IT层描述系统所处的位置,与周边关联系统之间的调用关系; 逻辑架构:系统内部功能模块的划分以及各模块功能介绍、相互之间的关系表述; 接口设计:包括系统间的接口设计以及内部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设计;
数据架构:本系统与上下游系统间的数据流关系,以及本系统关键数据表设计、数据管理策略等;
技术架构:实施此架构需要用到哪些技术能力,有哪些复用能力及风险;
部署架构:系统如何部署,网络拓扑上有何要求,对硬件服务器有何要求,需要几台,是否需要优化服务器参数;
非功能性设计:性能、高可用、可扩展性、可维护、安全性、可移植性等。其他说明:如特别约束条件、风险考虑、进度要求、政策限制、环境影响等; 以上,便是我认为一份较为完整的架构设计说明书应该包括的内容了。
第二篇:游戏架构设计
浅谈游戏策划的前期工作
班级:09数字媒体技术姓名:廖伟民学号:090804006
摘要:游戏制作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极其广泛,其中就单其游戏策划这一块就涉及到三大内容: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期的制作工作、后期的宣传工作。因此作为个人没时间也不可能对每一区域都了解。在这篇文章当中我将针对游戏策划当中的前期准备进行说明,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可行性、调研、工作计划、草案
引言:不少人认为游戏策划就是写个精彩的故事出几个好点子,如果事情如此简单那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策划?由于国内的游戏制作业刚刚起步,既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指导,又缺乏实战经验,以至大多数玩家甚至一些游戏制作公司在对待策划这个问题上都明显存在不少误区[1]。其实每一个游戏的策划都要经历很多步骤和过程,就游戏策划的前期准备工作当中就包含了对技术、经济、人力资源这三点的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确定工作计划以及撰写策划草案这四个步骤,下面我将对其一一经行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
一个游戏从一个想法到成为产品需要经历太多的磨难,合格的策划应该在一开始就知道这个想法能否行的通,在经过了严格的论证并初步产生了产品的轮廓后,才能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这也是一个游戏能否可行的一个自我论证过程,这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技术可行性分析:
从技术上来考虑,你的想法是否能够实现呢?一个想法产生后,你就要知道你要把它做成什么样的游戏,大概需要哪些技术支持。这一般都会受项目组或者游戏开发公司自身的技术实力的影响,因为一个新的创意往往会牵扯到大量的技术性创新,如果你的想法按照现有的技术能力根本就无法达到或者会超出项目预算,那肯定会被枪毙的。只有那些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升级和发展,或者在现有条件下能够进行技术突破而达到要求的创意才是符合要求的。比如,做一个网络游戏,你要让200个人能够在一个屏幕内同时PK就算是程序上能够实现,现有的网络条件也不支持,所以这种想法就属于技术上不可行的[2]。因为策划受到技术本身的影响,所以要求游戏策划对游戏中可能使用到的技术有个大致的了解。策划必须及时和主程序沟通,并多接触一些前沿的技术,这样才可以跟上时代的潮流,并不断提出符合拮术要求的创意来!
2、经济可行性分析:
一个游戏的实现,如果不考虑到要花多少费用,多少时间和多少人,不计算能够回收多少资金就不是一个好的项目负责人。一个新想法如果不经过项目负责人的决策是不可能立项的。所以,在进行游戏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把项目的规模和市场效果考虑进去,否则也是会很容易被枪毙的。游戏再好,不适合市场的需要也是白搭,而且公司也有自己的市场战略,所以大多数的策划被枪毙都是这些原因所造成的。
什么样的游戏可以引起玩家的兴趣,哪些游戏可以挣到钱,这是所有的游戏制作者都在努力寻找的。也只有市场才可以决定那些游戏是成功的,对于策划人
员来讲,经常注意游戏市场的动向和海内外游戏的发展趋势才是正确的道路[3]。如何选择一个适合潮流的游戏点来展开想象是获得一个有价值创意的关键[4]!
3、人力资源分析:
在进行了技术和经济上的考虑后,还要看你自己周围的人力情况是否允许你这样设计。因为资源并不是你想获得就可以得到的,而资源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有经验的开发者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你有一些很棒的同志一起来做开发,那么你的设计就可以很快被别人所接受,他们也可以给你很多建议来完善你的想法。甚至于你在产生了这个想法之后,马上就要考虑谁可以完成这个工作,你有多少人可以完成这个工作。如果只有几个刚毕业的有志青年,希望你开始不要去设计那些过于复杂的东西,就算你设计的再完善,最后因为人的原因而做不出来也是不管用的。
上面的三种情况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因素,还不是要考虑的全部。其实一个有经验的策划在刚开始有想法的时候就应该把大部分可能发生的问题都预测到,这样才可以保证这个项目有存在下去的必要和价值。而一个刚入门或者准备入门的新手,也最容易忽略上面三个因素。可能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你对技术并不是很熟悉甚至是门外汉,那么你就一定要找一个做程序或者有经验的策划询问一下你的想法是否可行。如果有了一个念头就一头扎进去,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浪费了精力和时间,却一无所获。
你可以把自己的可行性分析过程记录并整理出来,这就是你的可行性设计文档,也是整个策划中一个很重要步骤。有了这份文档,程序就知道这个东西要实现什么,自己要做什么样的技术准备;部门负责人就可以估算大概需要多少费用来开发,开发周期大概有多长;人事部门就知道还要招聘什么样的人才能满足项目的需要。如果这些文档根本经不起推敲或者你自己都认为不可行,那就最好换个想法或者继续修改。越早发现问题就能够避免更大的损失,想成为一个策划就要从全局的角度来看问题。如果只是想做一个执行策划或者脚本设计就可以忽略这部分,因为你要干的事情就只是听从主策划的任务分配并按时完成工作就可以了。而你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主策划或者项目管理者,那么可行性分析就是你要掌握的第一个重要步骤。
二、市场调研
如果将市场调研细分的话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1对现有游戏作品的调研
2对用户需求的调研
3对游戏产品时效性的调研
1、对现有游戏作品的调研
对现有作品的调研可避免新策划的作品有”跟风”之嫌,特别是国内的游戏产业,由于技术水准和国外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如果一味地跟着别人跑,没有什么新的突破,那么这种作品想获得玩家的认可是相当困难的,2、对用户需求的调研
对游戏玩家的需求以及其游戏心理的分析使策划人员可以了解当前游戏作品的流行趋势,游戏玩家的兴趣指向和游戏动机以避免策划的盲目性.3、游戏产品时效性的调研
有一个很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这就是游戏产品的时效性。一个游戏作品的制作周期比较长,短则一年半载,长则一年两年。但一个游戏的销售期却
非常短,特别是在国内,国内一个游戏作品的销售时间通常只有两个月时间,很难突破三个月。也就是说,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你就可以得知你的人力、时间和资金的投入是否得到了回报。
所以,在开发一个新产品进行市场调研时一定要考虑一个提前量。首先确定自己的产品上市时间,然后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判断自己的产品上市时是否会受到其它作品的冲击,用户群是否会因为技术的更新、新作品的上市而转移,等等。
三、确定工作计划
在看完上面的市场调研报告后,估计对游戏策划有兴趣的朋友对市场调研所要做的工作和涉及内容应该有一定了解和认识。
策划人员通过市场调研对当前游戏市场有一个充分认识后就要开始确定工作计划的安排。工作计划中的主要内容是人员配备和工作日程表[5]。
根据游戏容量的大小确定参与制作的人员结构,既要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又要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没有人员闲置,安排是否得当取决于策划的经验和预测。
在不同的游戏种类中,制作组的各部门人员比例是不一样的。如RPG游戏,美工工作量较大,文字工作量较大,那么就应该在美术方面多加人手,可以专门安排一个人做文字方面的工作;战略类游戏美术工作量相对较小,但数据量大,结构复杂,调整困难,靠策划一个人难以胜任,那么就应该安排人员协助策划做数据设定方面的工作。
由于在游戏制作的后期就要开始做宣传、销售方面的工作,所以工作日日程表一定要比较准确,误差不能太大。日程安排过松,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从而增加开发成本;日程安排过紧,在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制作,将使宣传和销售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直接影响回报率。
工作计划中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游戏的主要指标;
2各部门工作量预算;
3制作时间预算;
4资金预算;
5进度表。
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后并确定了工作计划的同时策划人员就可以开始撰写策划草案。
四、撰写策划草案
策划草案相当于工程师的蓝图,实际上就是策划将大脑中的游戏雏形用文字表达出来,以书面形式转告制作组的其它部门,作为其它部门在制作过程中的指导书。
策划草案不要求很详细,基本上不考虑细节方面的东西,但要求它很稳定,一旦生成不得随意修改,所以撰写策划书时一定要和其它部门沟通,以确保策划案草案切实可行。特别是关于技术方面的,不能脱离技术人员的能力范围之外,如果到时候技术方面不能达到策划草案中的要求,后果很可能是整个制作组的人员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都白干了。
不同的游戏种类的策划草案的撰写会有一些差异,但下列项目是每一份策划
草案中都必须明确规定的:
1、类型(结构);
2、解析度;
3、操作系统;
4、故事背景;
5,容量(关数);
6、游戏进程
7、预定发行的时间
8、适合什么样的年龄层
9、游戏主要构成画面草图.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游戏的容量越来越大,内涵越来越多,以至某些游戏己经很难用某一种类型来定义它。如有些战略游戏,却包含有许多角色扮演的成分;许多角色扮演类游戏,却又包含有养成的成分,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要给一个尚未诞生的游戏确定一种现成的类型是比较困难的。通常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大致方案,然后在这个方案之上构思新的创意,最后形成一种新的模式,这种模式和现有的作品相比应该有所突破。所谓的游戏类型,可以看作是诸多模式的组合。
五、结束语
总之,游戏制作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极其广泛,其中就单其游戏策划这一块就涉及到三大内容: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期的制作工作、后期的宣传工作。因此,游戏策划并不是不少人认为的写个精彩的故事出几个好点子如此简单,一个游戏从一个想法到成为产品需要经历太多的磨难,合格的策划应该在一开始就知道这个想法能否行的通,在经过了严格的论证并初步产生了产品的轮廓后,才能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所以,游戏策划的前期准备工作对于一个好的游戏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参考文献
[l]《游戏的剧情系统》作者:李兰云西山居游戏工作室
[2]《脚本语言浅介》来源:标点工作室http://bj.netease.com.[3]《游戏引擎演化史》来源:http://
[4]《游戏引擎剖析》作者:Jake Simpson译者:向海
[5]《游戏引擎基础原理》作者:Dave Astle译者:sunlxy
第三篇:股权架构设计案例
民营企业的股权架构设计
文/张金宝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企业需要做股权架构的重新梳理,否则就会存在诸多的问题,如造成多交个人所得税、资金转移通道难以打通等问题。
一、走一步看一步的股权结构模式
股权方面,民营企业最常见的情况就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公司、注册新公司。并且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用自然人(如老板、老板娘或者老板的亲戚熟人)当股东,很少用法人企业当股东。
案例-某企业集团的扩张路线图
广东某企业成立了21周年,主营业务为家具生产制造与商业地产。下属有GH家居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年营业额1亿左右的家具制造公司、年营业额2000-3000万木工制板等,共21家企业。
最早90年代一直是生产家具的企业,从2006年开始自营进行木材贸易(可以取得发票,降低成本,并可供应兄弟厂家),其中苏州办事处年营业额5000万左右。后又单独成立销售公司(广东HZ家具有限公司)。
2003年,某州家具市场要倒闭,应政府的建议老板就买了过来,企业开始介入了商业地产板块。
2009年,进入广西,拿了200亩地用来建设家具市场,但实际用不完200亩,于是成立了城市综合体,SHOPPINGMALL、汽车城、酒店、GXGH集团有限公司。并派生出:房地产、酒店、物业、KY国际大酒店等(2个酒店)。
2013年,收购广东FT,塑料包装公司,这两家公司约5000万左右营业额(主要看重其公司的土地,在某市中心唯一核心的工业用地)。
2013年在某州,又用董事长个人名义投资收购MDJ百货商场……
在上述案例中,导致的结果是董事长、董事长夫人以及董事长的弟弟三人,累计持有了21家公司股份,并且大多数情况下是董事长及夫人持有公司95%的股份,董事长弟弟持有5%的股份。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企业的扩张发展过程中,未能形成关联,每一家企业就像是一叶小舟,众多企业很难形成战斗力。如果能把这些企业通过股权改造,形成合力,建立一个航母舰队。
企业原始形态
股权改造以后
二、股权改造给企业带来的好处
l
节省个人所得税:大约为每年企业所得税后利润的20%,如企业一年的税后利润是1000万,则可以节省200万的个人所得税。
l
便于股权转让或家族继承:当有N家公司时,董事长需要把股份转给其下一代时,只需要转让最上面的一家投资公司,即把所有产业传承给了下一代。
l
容易保证控股权不旁落其他股东:当某实业公司有多位股东时,把家族企业成员的股份转移到“投资公司”,然后让投资公司控股实业企业,可以排除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走得过近导致企业控制权旁落。
l
产业清晰,便于企业扩张发展:扩张时直接使用投资公司进行投资,产业清晰,企业多元化时,不同行业企业之间互不影响。
l
资金调配方便:各家子公司,给投资公司分红,然后资金聚集在投资公司,投资公司再根据需要给子公司投资、增资、借款等,形成集团资金池。
三、股权改造的步骤
当老板看到本教材时,其企业可能已经成立了多家,如浙江某企业老板,下面有三家公司,一家建材公司、一家工程公司、一家节能环保材料公司。三家公司均由董事长持股,分别是100%、100%、70%,如下图所示。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股权改造呢?
股权改造前
第一步:老板找一笔过桥资金(如借入1000万),投资成立“X投资公司”(1000万资金进了X投资公司的银行账户)。
第二步:X投资公司(谈判主体A)拿1000万中的部分资金(如500万),购买老板个人(谈判主体B)在甲公司的股权——X投资公司给老板个人500万,老板个人把其在甲公司的股权转让给X投资公司。依次购买乙公司、丙公司。
注意:这里很多老板容易逻辑理解出错,以为购买股权的资金给了甲公司。那么这么理解就容易了:投资公司要买老板的手机,那么投资公司是把钱给老板本人?还是把钱给老板的手机?肯定不是给老板的手机对吧?那么投资公司要买老板的企业,肯定是把钱给老板(企业的股东、所有者)。
第三步:老板再把股权转让所得的1000万资金(过桥资金),还掉。公司股权架构已经完成了,这时股权架构图就成了下图样式。
股权改造后
四、股权改造的注意事项
1)股权变更前,要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给税务局的),所有者权益中是否有股东增值,如未分配利润等。如果注册资本金是100万,企业经营多年以后,现在要进行股权改造,目前所有者权益是2000万,那么这增值的1900万,在股权变更前是需要交20%个人所得税的,约380万元——这就是没有及时进行股权改造的“代价”。该个人所得税在目前不交,积累到以后会越来越多,俗话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2)X投资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到底多少为宜?建议为下属几家公司注册资本金的总和,也可以少一些,但最好不要差得太远,否则变成了“小马拉大车”。
3)建议考虑X投资公司设立在外省,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与主业企业不在一个省份为好。
五、股权改造的案例
某产品制造与出口贸易企业,原股权架构图如下所示。该股权架构已经是进行了集团化设计的,并且为了满足成立集团公司的要求,特意在AA集团下面增设了几家公司,如AA艺术品、AA电子科技等。但是,在资金、税收、管理以及企业长久发展方面,未能完全梳理清晰和考虑周全。一方面,两大家庭之间在同一个集团公司占有股份,并且集团公司是实业项目、主要产业,这时如果产生的利润需要分红时,会产生大量的个人所得税,即使当前不分红,形成大量的未分配利润,在后期股权变更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个人所得税或者股东借款的税务风险。
公司
法人代表
股东
出资比例
出资额
总资本
AA集团
老板
老板
50%
1554
5180
老板娘
30%
2590
老板娘弟弟
20%
1036
AB实业
老板娘
弟弟
老板
80%
4000
5000
老板娘弟弟
20%
1000
AA贸易
老板
老板
80%
2400
3000
老板娘弟弟
20%
600
AA门业
老板娘
AA集团
10%
2000
2000
AA科技
老板
AA集团
100%
2000
2000
AA电子科技
老板娘
AA集团
100%
AA进出口
老板娘弟弟
AA集团
100%
AA艺术品
老板
AA集团
100%
AA塑胶
老板
AA集团
30%
6个自然人
70%
210
210
经过财务咨询顾问与企业董事长、老板娘、财务总监共同探讨之后,进行股权重新改造并形成了新的股权架构图。股权架构图变革后的带来诸多变化:
1.老板李氏家族与张氏家族,两个家族之间产权清晰,有利于家族财富传承,事实上两代人。
2.未来两个李、张家族的投资可以自由组合,即可独立投资,又可合资,合资时股份比例可以自由协商。
3.两个家族的投资收益可以沉淀在各自的投资控股公司(李氏控股和张氏控股),不用分配回各自私人家庭,从而避免交纳个人所得税。减少个人所得税的金额大约为除两家控股公司之外其他公司每年所得税后利润的20%。
4.后期公司间股权交易操作方便,公司的买卖或股权的变更,均可以在控股公司之下做操作,所得收益不用交纳个人所得税。
5.股权变更后,由于公司相互独立,各家公司可以各自向融资贷款,并且可以合并融资贷款。进一步增强各家公司的融资能力,融资时也便于相互担保。
6.企业在发展一段时间后,为了吸纳家庭企业以外的成员加入公司核心层,两个家族之外的股东需要参股,那么这种情况下也更容易加入进来,家庭控股公司保持绝对控股,拿出一部分股份给新进入的股东,操作容易,股权清晰。【完】
案例:某集团企业股权架构重新改造后的设计图
第四篇:系统架构设计典型案例
系统架构典型案例
一、共享平台逻辑架构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二、一般性技术架构设计案例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三、整体架构设计案例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应用层级说明
整体应用系统架构设计分为五个基础层级,通过有效的层级结构的划分可以全面展现整体应用系统的设计思路。
基础层
基础层建设是项目搭建的基础保障,具体内容包含了网络系统的建设、机房建设、多媒体设备建设、存储设备建设以及安全设备建设等,通过全面的基础设置的搭建,为整体应用系统的全面建设良好的基础。
应用数据层
应用数据层是整体项目的数据资源的保障,本次项目建设要求实现全面的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所以对于应用数据层的有效设计规划对于本次项目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整体结构上划分,我们将本次项目建设数据资源分为基础的结构型资源和非结构型资源,对于非结构型资源我们将通过基础内容管理平台进行有效的管理维护,从而供用户有效的查询浏览;对于结构型数据,我们进行了有效的分类,具体包括政务公开资源库、办公资源库、业务经办资源库、分析决策资源库、内部管理资源库以及公共服务资源库。通过对资源库的有效分类,建立完善的元数据管理规范,从而更加合理有效的实现资源的共享机制。
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是整体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保障,根据本次招标文件相关需求,我们进行了相关面向服务体系架构的设计,通过统一的企业级总线服务实现相关引用组件包括工作流、表单、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等应用组件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管理,各个应用系统的建设可以右下基于基础支撑组件的应用,快速搭建相关功能模块。
由此可见,应用支撑层的建设是整体架构设计的核心部分,其关系到本次项目的顺利搭建以及今后区劳动局信息化的发展。
应用管理层
在3.3.3图中的设计中,应用管理层有效的承接了我局原有应用系统分类标准,将实际应用系统分成了八个应用体系,在实际应用系统的建设中,我们将全面传承原有应用分类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多维的应用资源分类方法,不仅如此,整体应用系统也可以通过多维的管理模式进行相关操作管理,如按照业务将应用系统进行划分,包括劳动管理和保险管理等。
应用管理层是实际应用系统的建设层,通过应用支撑层相关整合机制的建立,我们将实现应用管理层相关应用系统的有效整合,通过统一化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我局应用系统管理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展现层 整体应用功能将通过门户方式进行展现,架构分别设计了内网门户和外网门户,不同的应用人员通过登录可以实现相关系统的应用和资源的浏览查询操作。
2.标准体系规范说明
大型的应用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遵照严格的标准体系建设规范,根据本次项目实际需求,我们通过三个规范体系对项目进行合理的保障,具体包括了安全标准管理系统、标准规范体系以及运行管理体系。
通过相关标准的制定、安全架构的保障以及管理规范的建设可以保障整体应用系统的设计、搭建、运维等全流程性工作。
3.应用用户设计
通过分析,我们将整体应用系统面向人群分为四类,具体包括广大公众、区内委办局、局内相关部门以及用人单位,不同对象通过访问不同门户可以进行全面的服务保障。
4.系统建设总结
在3.3.3图中对本次项目整体应用系统建设需求同样也进行了归纳,项目整体分为三个主体建设,即:共享信息平台的搭建、原有应用系统的改造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搭建。
共享信息平台的建设旨在全面整合相关应用系统资源,实现有效的浏览、查询检索机制,整体数据通过规范化的元数据管理机制,实现有效的梳理存储,为今后资源的整合奠定基础。不仅如此,在实际项目建设中还将引入商业智能应用模块,实现对共享资源的智能化分析,从而为决策预警等提供有力依据。
原有业务系统改造则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相关流程等的优化配置,并通过有效的数据梳理改造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次项目中需要改造系统包括:政务公开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公众服务系统以及综合管理系统。
新的业务系统的建设则是要全面提升现阶段我局整体办公效率,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更加全面合理的应用系统的建设,提升我局整体服务水平。本次项目需要建设系统包括:业务经办系统、社会保险系统、土地储备系统、企业监督系统、劳动监察系统、劳动关系与仲裁系统、就业和失业管理系统以及综合管理系统。5.应用接口管理
本次项目建设还涉及到整体应用系统与外部相关系统接口的管理,实际应用接口包括与税务接口、与财政部门接口、与民政部门接口、与基层单位接口与公安部门接口以及与其他部门的接口。
通过有效的接口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从而更加有效的提升我局无纸化办公机制,全面加强我局整体工作效率。
四、系统整体逻辑架构案例
规划一个成熟先进的XX市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网站平台系统框架是一切技术工作的先决条件,是奠定系统性能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本项目建设应首先考虑设计和建立一个统一的XX市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门户网站系统技术体系,能够支持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及门户网站群的建设,提供统一的内容管理、资源整合、安全管理构架,并提供对应用服务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同时,系统体系结构应分层组织,系统功能模块化,系统集成松耦合,方便业务应用的修改、重用和部署,满足系统未来弹性扩展的要求。
系统逻辑框架如下图所示。
整体系统包括三个体系一个平台进行全面保障,其中三个体系包括: 运行管理体系; 标准规范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
具体平台根据新闻局实际需求建设网站群支撑管理平台,平台保障了相关招标文件中的采集管理、内容管理、统计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需求,对于整体应用平台的支撑则通过中科软多年门户建设经验总结完成的相关应用组件包括工作流管理、元数据管理、电子表单等进行保障。
1.各主要组成部分概要描述
数据层
对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调度和存储。结构化数据包括:XML 和DBMS。非结构化数据包括:文本文件、音视频文件、office 系列文件、图形图像文件及ZIP、PDF、SWF等其他格式文件等,在数据接口上支持WebService 模块化组件。
支撑层
支撑层通过应用服务器,提供对系统应用层强大的支持,包括:电子表单、工作流、元数据管理、安全审计等功能。并通过WEBSERVICE接口服务支持外部资源对内容管理基础数据以及内容管理对外部数据资源的应用数据集成。
应用层
应用层是政府门户网站群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信息处理的重要环节,按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信息发布管理、网站群管理、系统管理、外挂组件管理、交互功能、多媒体信息管理、内容聚合:RSS等。
展现层
政府门户网站群的最终表现是一组具有相同标准和相同规范体系的网站群体系。它涵盖主站、各级子网站、各类专题子网站等,同时系统为应用层的不同应用提供信息资源的不同表现形式,包括有Web、RSS等。
接入层
实现客户通过浏览器来访问表现层以获取信息资源。
五、系统技术架构案例
系统技术架构框架如图所示。
六、总体架构设计案例
应用支撑平台ETL工具统一应用支撑环境外汇局应用支撑平台门户BI展现、发布BI展现、发布 外汇局用户决策支持系统核查“一站式”网上服务平台ASL规则引擎内容管理统计分析系统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数据仓库ETL工具ETL工具接口国际收支共享数据库申报、审核 申报主体(银行、企业、个人)数据整合与信息共享环境数据整合与交换系统总局整合库镜像网上申报数据库数据传输通道WebService 接入HTTP接入应用客户端接入DB AgentWebService 接入HTTP接入应用客户端接入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银行端)导入银行业务系统分支局汇总数据现有业务系统/业务数据金宏门户网站金宏信息共享平台应用接口信息资源目录共享平台存储系统 共建部委用户银行业务人员 应用系统总体架构图
如上图所示,本项目将采用数据与应用大集中的架构,即国际收支平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只部署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数据也集中存储在总局的国际收支平衡整合库中。整个系统采用B/S的结构,在进行数据清洗、转换,即ETL的时候会采用C/S结构,整个架构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构建应用支撑平台,提供统一的人员、组织机构和权限管理,提供支持各种复杂业务系统的开发和组装框架,实现单点登录和目录服务,并提供对应用系统的运行监控,数据的备份恢复等功能。
国际收支平衡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以及外汇局应用支撑平台门户都是基于应用支撑平台开发、组装和运行的。
2、数据整合与交换系统是整个国际收支平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负责将从外汇局内部(主要是现有的业务系统或者业务数据)和外汇局外部(主要是共建部委的共享数据)的相关外汇数据采集、清洗、转换,并通过数据传输通道汇总至统一的国际收支信息的整合数据库中。
各分支局数据通过数据传输通道上传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由数据整合和交换系统接收并处理数据,最终也汇总至总局的整合数据库中。
数据交换将以成熟、稳定的第三方产品为基础进行设计和开发。
3、开发新版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实现涉外收入申报业务网上受理,方便企业申报业务;建立与银行系统的接口,满足与银行的数据交换;方便银行的查询和审核操作。
网上申报数据将统一存储至网上申报数据库,并通过数据整合与交换系统与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进行数据集成,同时申报数据最终汇总至总局的整合数据库中。
网上申报系统将与外汇局的“一站式”网上服务平台集成,申报主体和银行将通过服务平台登录系统,进行申报、审核、查询统计等操作。
外汇局人员也可通过服务平台或者外汇局的应用支撑平台门户登录系统,进行对申报数据的核查、查询统计操作。
4、在数据整合与交换系统上建设统计分析系统,根据基础指标和统计分析指标将整合数据库中的信息动态生成各类统计分析报表(如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投资头寸表、结售汇统计报表等)。
统计分析系统将利用数据仓库和多维联机在线分析技术,在对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供面向主题的多种分析模型和分析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国际收支平衡的状况和存在问题。统计分析结果将存储至外汇局数据仓库系统,为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并可以通过BI工具在外汇局应用支撑平台门户进行展现。此外,统计报表信息通过数据整合与交换平台与金宏工程其他共建部委进行“共享”。
5、在统计分析系统和总局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建设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基础指标,统计分析指标和统计分析系统产生的结果,借助OLAP分析模型工具,产生决策支持信息和预警信息,进行经济分析和预警,辅助外汇管理政策的制定。
各类统计分析模型、预警模型将统一存放到“模型库”中,方便分析人员使用。此外还提供一套机制建设“知识库”,存储有关外汇管理的各类信息。
(2)-(4)这几个系统在支撑平台的数据整合与交换基础上提供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同时支持以XML作为统一的数据接口格式。
6、建设外汇局应用支撑平台门户,通过门户对所有的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并且将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的结果和其他应用软件的功能模块通过信息集成门户提供给外汇局的领导、业务人员使用。
外汇局应用支撑平台门户就是建设在应用支撑平台门户基础上。
7、国际收支平衡管理系统与金宏共享平台、国际收支平衡共享数据库物理隔离,国际收支平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通过涉密网和业务网之间的数据交换系统交换到金宏内网上的国际收支平衡共享数据库中,向共建部委提供数据服务。从共建部委获得的数据也通过涉密网和业务网交换系统,进入数据整合与交换系统中。
七、系统架构案例一
“一站式”信息服务门户统计查询跨境资金流入查询跨境资金流出查询单位基本情况表查银行基本情况表查审核信息查询询询结果打印访问企业用户跨境资金流出入统单位基本情况表统银行基本情况表跨境资金流入统计跨境资金流出统计到款信息统计计计统计 申报主体管理申报单位密码自动生成申报单位信息查询申报单位账户信息管理申报单位账户标记停用银行自身信息变更涉外收入申报涉外收入申报状态查询/修改涉外收入申报信息的录入/修改涉外收入到款信息状态的查询涉外收入到款信息的修改/删除数据管理申报数据下发数据接口银行用户涉外收入申跨境资金报单流入/流出申报数据下企业基本资发料审核数据上审核信息表传数据交换审核信息导入数据导入/导出国际收支统计银行监测系业务统(银系统行版)应用支撑平台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技术架构图
企业用户可以通过“一站式”信息服务门户访问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完成涉外收支业务的申报,申报信息由数据管理模块通过特定的数据接口交换到银行业务系统,在银行业务系统进行审核。审核过后的结果信息再经过数据管理模块交换到网上申报系统供企业用户查询。
企业用户需要在银行业务系统完成账户开户,定时由银行业务系统交换到网上申报系统供企业用户登录。
八、系统架构案例二
外汇局应用支撑平台门户数据模型国际收支模型共(11个)国际投资模型共(3个)外债模型共(2个)经常项目分析净头寸分析债务类型分析经常项目占比分析国际投资资产分析服务项目分析债务人分析国际投资负债分析收益项目分析结售汇模型共(6个)银行结售汇项目分析利率与汇率相关分析汇率与物价相关分析功能层分析方法对外净头债务外汇依存寸分人分储备度分析析分析析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工具报表定制国际结售外债投资汇统简报头寸计表表表数据模型管理数据模型定义分析方法定义模型参数定义模型管理统计分析指标国际投资头寸指标共(201个)国际收支指标共(28个)结售汇指标共(93个)外债指标共(42个)应用支撑平台R1 FrameworkR1 DataExchangeDB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库国际投资头寸表数据库外债余额简表数据库银行结售汇表数据库Cognos Olap Server/BICube
统计分析系统技术架构图
1、统计分析系统的数据来源于数据仓库,通过条件查询模块从数据仓库得到满足用户的基础数据,由数据统计模块来对这部分基础数据进行汇总统计;
2、汇总统计的数据根据外汇局用户的需要可以由报表定制模块利用原有的报表工具实现对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投资头寸表、结售汇统计报表、外债余额简表的设计以及利用Cognos的BI工具完成展现以及经过OLAP分析转化成多维数据;
3、针对预先设计好的数据模型以及辅助模型管理模块来产生分析结果,供外汇局用户制定决策。
九、系统架构案例三
外汇局应用支撑平台门户综合分析功能层知识库管理知识分类管理知识查询知识维护常用知识模型经济分析政策模拟经济预测预警模型库(预警检测)监测预警指标结售汇率汇特相关点原性分因分析析进出口差增幅额变聚类化分分析析汇率变动率外汇储备变化率出口增长率分析结果管理分析结果维护分析结果查询分析结果保存分析结果导出ASL规则模型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双边清算应用支撑平台DBASL规则引擎R1 DataExchange专有算法工具R1 FrameworkCognos Olap Server/BI基础数据宏观经济数据指标数据CubeCubeCubeCubeCube决策信息库
决策支持系统技术架构图
1、决策支持系统利用从数据仓库获得的基础数据完成报表和查询,生成日、月、季报表供外汇局用户查询浏览;
2、通过ASL规则引擎对基础数据进行分析,以风险模型为依据生成分析报告;
3、利用数据挖掘模型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模型数据,与ASL分析信息共同生成分析报告,供外汇局用户来进行营运监管的管理;
4、“知识库”的信息同时也提供给营运监管模块来进行运作。
十、总体架构案例
国资委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总体架构图 国资委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主要包含六个层次,即基础平台层、数据资源管理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实现层、门户展现层、终端接入层。
1.基础平台层:国资委IT基础平台主要包括网络系统、主机、存储系统、安全系统、配套的软件等。网络系统分为业务内网、业务外网和互联网。业务内网与业务外网物理隔离,互联网与业务外网通过防火墙配置实现逻辑隔离。
2.数据资源管理层:数据资源管理层主要由数据库组成,其中结构化数据库主要包括管人、管事、管资产、纪检监督业务数据库、共享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原有系统数据库及其它信息资源库等。非结构数据库主要是由一些文件型的数据构成。信息资源库主要是应用系统的数据库,它是业务应用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数据中心的基础。
3.应用支撑层:应用支撑层主要包括应用开发平台(基础数据管理、报表管理、工作流管理、表单工具、门户引擎、规则引擎、工作流引擎、用户权限管理、目录服务、内容管理、接口管理、预警平台)和中间件(应用服务器、消息中间件、WEB服务器)。通过建设应用支撑平台,实现界面集成、应用集成、数据集成及流程集成,通过四个集成来达到国资委所有系统的集成效果。
4.业务实现层:主要包括四大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中心。国资监管应用系统主要包括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子系统、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子系统、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子系统、企业财务状况监督子系统设计、中央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子系统、中央企业财务预决算管理子系统、企业国有资产统计评价子系统、企业财务信息查询分析子系统、中央企业人员管理子系统、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子系统、中央企业重大投资管理子系统、中央企业经济运行监督子系统、纪检监察管理子系统等。
国有资产数据中心:主要包括元数据注册器、信息资源数据库、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等。国有资产信息资源库是数据中心的基础,为国资委业务监管提供数据支持,包括企业基本信息数据、企业绩效评价数据、企业人员管理数据、企业财务数据、国有产权数据、资产统计数据、企业重组与规划投资数据、纪检监察数据、政策法规文献数据和其他业务数据十大类。作为统一信息资源平台,国有资产信息资源库对国资委各类共享数据提供统一的存储和管理,是国资委委内各厅局之间以及与其它政府机关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基础平台,为各类业务的开展提供完整、统一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5.门户展现层:门户展现层主要由国资委数据采集门户构成、互联网门户、业务内网门户、业务外网门户组成。
6.终端接入层: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上市企业(含国有股)、其它部门及公众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权限管理登录数据采集门户、国资委业务外网门户、国资委互联网,并实现统一的入口、出口和单点登录。
其中,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上市企业(含国有股)通过在线填报或离线填报(利用数据采集终端)的方式在数据采集门户上进行数据填报,数据采集门户及业务外网与内网物理隔离,通过应用支撑平台提供的数据交换组件实现内、外网的数据传输和交换。其它部门(包括金宏工程相关部门)也是通过应用支撑平台提供的数据交换组件实现内、外网的数据传输和交换。社会公众登录国资委互联网网站进行国资监管信息查询和交互。
除此之外,贯穿着六个层次的还有国资委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项目实施与运维管理,和相关的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
十一、系统逻辑结构案例
国资监管信息系统主要作用体现为国资监管业务服务。一期工程建设6大应用系统,形成10个信息资源库。其总体逻辑结构图如下:
图5-1总体逻辑结构图
通过四大业务系统(共计13个子系统)覆盖国资委管资产、管人、管事、资产监督的四大业务。
其业务核心就是实现国有经济布局以及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
实现国有经济布局,具体是通过产权登记系统,掌握所有国有股权的分布情况。通过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交易监督和其他企业国有股权交易监督系统,对国有股权的交易进行监控,随时了解国有经济的布局情况,并加以控制。通过资产统计、企业财务监督、中央企业预决算管理,等3个系统,全面获得企业的实际财务资产情况。
另外通过中央企业经济运行管理系统,掌握中央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以及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从而对中央企业重大投资进行管理和监控,确保了解国有经济布局的运行情况和进行调整。
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具体措施是通过管人来实现,通过中央企业人员管理系统,后备、任命、管理企业管理者。通过企业绩效考核系统来评价、更换人员,来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但不是简单的通过管人来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任命、考核,需要从资产管理、资产监督、企业运行情况等三个方面不断地获取信息,对管理者进行监督和引导,即使发现问题,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
通过13个业务应用系统覆盖四大业务职能,为解决目前监管业务中信息采集的问题、信息沟通的问题,需要建设13个业务应用系统统一的数据采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
针对13个业务应用,形成了10大国有资产信息资源库,包括监管企业方面获得的6种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产权信息 企业财务信息 企业人员信息
企业重组与规划投资信息 其他业务信息
以及国资委监管产生的4种信息: 政策法规信息 国有资产统计信息 企业业绩考核信息
纪检监察信息
十二、系统体系结构案例
本项目总体技术框架建立要遵循“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统一架构,业务协同”的原则,应用系统采用多层架构,以信息资源库和公共服务为基础进行开发,实现资源和服务的共享,实现业务层和展现层的分离。总体技术框架如下图所示:
图5-2 国资委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总体技术框架
总体框架主要包含六个层次:
国资委IT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系统、配套的系统软件、数据库和机房等。网络系统为内、外网物理隔离的双网结构。IT基础设施是国资委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的基础平台。
国有资产数据中心:主要包括元数据注册器、信息资源数据库、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等。国有资产信息资源库是数据中心的基础,为国资委业务监管提供数据支持,包括企业基本信息数据、企业绩效评价数据、企业人员管理数据、企业财务数据、国有产权数据、资产统计数据、企业重组与规划投资数据、纪检监察数据、政策法规文献数据和其他业务数据十大类。作为统一信息资源平台,国有资产信息资源库对国资委各类共享数据提供统一的存储和管理,是国资委委内各厅局之间以及与其它政府机关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基础平台,为各类业务的开展提供完整、统一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国资委应用系统支撑平台:主要包括由表单工具、系统集成组件、内容管理工具、工作流组件、消息交换工具、应用中间件、统一用户管理和其他组件工具构成的应用支撑平台,从整合、协同、管理和服务四个方面对业务系统的开发、部署和运行进行支持。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业务应用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搭建在应用支撑平台上的基础应用组件、通过基础应用组件组合成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子系统、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子系统、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子系统、企业财务状况监督子系统设计、中央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子系统、中央企业财务预决算管理子系统、企业国有资产统计评价子系统、企业财务信息查询分析子系统、中央企业人员管理子系统、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子系统、中央企业重大投资管理子系统、中央企业经济运行监督子系统、纪检监察管理子系统。
应用数据库:主要是应用系统的数据库,是业务应用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国资委信息发布系统:主要包括国资委内网消息发布、外网消息发布和互联网消息发布。
除此之外,贯穿着六个层次的还有国资委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技术支持与运行维护体系。同时,国资委信息化相关的标准、规范、政策、法规也将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项目建设中必须加以重视,并积极推进。
第五篇: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特点及架构设计
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特点及架构设计
一、建设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此后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各项社会保障行政法规的陆续出台,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迅猛,信息量急剧增加。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与支出也在急剧增长。到2004年底,我市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已达120万人,当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7.7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资金量和信息量,仅靠手工操作和低水平的单机管理已经难以为继。无论是对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跨地区转移,还是对养老金异地领取和社会化发放,以及对参保人员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的全过程管理与服务,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支撑,这些工作根本无法完成。特别是养老保险资金财政补贴逐年上升,传统的管理手段和常规统计制度已不能满足需要测算对数据的需要,社会保险工作的管理手段和水平亟待提高。同时,随着济南市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必须建立一套与定点医院、药店互联的电子化医疗保险系统。
济南市全市由7个城区、5个县组成,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7个。旧系统中数据库分布在各个经办机构,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因此建立一套统一标准的集中式资源数据库的系统势在必行。为此,市劳动保障局领导决定加速建立《济南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
二、系统的建设特点
1.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指导、统一资源、分步实施、分级管理、网络互联、信息共享。
按照全国总体规划要求和设计方案开展本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执行全国统一标准,严格遵循了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各项规范和标准。建设统一的信息系统--济南市劳动和社会保险电子政务系统,建立了统一的集中式资源数据库,实现了济南市市属范围内的社会保险业务数据共享,解决了征集数据与养老、工伤、失业、生育等支付数据的共享和一致性问题;同时,也为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网络互联、系统共享、信息共享打下坚实基础。
2.遵循层次化、构件化、标准化开发原则
该系统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设计了不同的业务功能,部署在不同的业务层面,实现了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业务需要,不同层次上的构件既可以位于相同的节点上,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上,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分布式事务处理,保证系统负载均衡、高效运行。由于该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对不同的业务进行了模块化的划分,对程序进行了构件化的设计,增强了程序的可复用性,提高了系统稳定性,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该系统采用标准化的分析方法、标准化的开发规范、标准化的对外接口规范、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的安全标准、统一的网络接口标准,这些都保证了系统的质量,降低了软件的开发和维护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的维护和运营成本。
3.一体化应用总体架构设计
采用一体化的应用平台实现劳动保障核心业务(劳动业务、社会保险业务、社区业务)、社会保障卡交易、公共服务、综合管理业务(含局机关政务)、宏观决策与监测的一体化;以劳动保障部社保核心平台二版的应用平台为基础,并与劳动保障部社保核心平台二版的应用平台完全兼容;严格遵循国际典型电子政务系统的架构模型,实现了外部系统、外部设备、服务渠道的统一接入;全面支撑劳动业务、社会保险业务、社区业务一体化、核心经办业务与综合管理业务一体化、整体业务与服务一体化的业务运作需求;支持“业务柜台办理模式与通过电子化服务渠道办理”两种不同渠道的业务处理模式;支持“市局--区县局--街道与社区”的多级柜台业务办理模式。
4.经济性与适用性
避免重复建设和力争节约,对现有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要充分利用、发挥效益,对新建
系统要科学论证,硬件设备通过政府采购形式购置。按照经济实用、成熟先进、持续稳定的要求,确定信息系统建设的规模和软硬件档次。
5.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
设计时充分考虑劳动保障业务在未来若干年内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充分考虑系统升级、扩容、扩充和维护的可行性;针对该系统涉及用户多、数据量大的特点,充分考虑如何大幅度提高业务处理的响应速度以及统计汇总的速度和精度。
6.安全性和保密性
系统设计把安全性放在首位,既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也考虑信息的保护和隔离系;在各个层次对访问进行控制,设置严格的操作权限并充分利用日志系统、健全的备份和恢复策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三、系统的体系结构
1.一体化的业务体系结构
该系统是以建立在对参保单位、参保人基本信息以及定点机构管理的基础上搭建起来的基于组件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业务管理系统、宏观决策系统和公共服务系统。其中,业务管理系统为整个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总体的基础服务,实现了对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劝过程,包括:社会保险登记、参保人员登记/变更、基金征集、养老待遇审核支付、医疗待遇审核支付、工伤待遇审核支付、失业待遇审核支付、生育待遇审核支付以及财务接口等。
宏观决策系统方面,通过常规统计分析、深层决策支持、精算支持等方式,为领导提供劳动保障的各项指标分析数据,并为社会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进行测算。公共服务系统将为广大参保人提供更多、更好、更贴近生活的服务功能,目前公共服务系统的建设工作在筹划中。
在该系统的研究中,深入分析和把握
社会保险关系产生、变动、转换、续存、中断、终止及其条件内在的联系,形成公共业务与专项业务相结合、征集与支付相隔离、待遇与缴费挂钩、公平与效率结合的机制。直接管理社会保险关系的业务系统,同时又与基金财务信息系统相衔接;建立了以社保关系管理系统为中心,并与财务系统(从资金上制约社保关系的管理)、多媒体系统(从原始合法依据制约社保关系的管理)即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的管理框架。使社保关系、社保基金管理的准确、安全、完整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2.网络系统体系结构
劳动保障系统业务专网的安全支撑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遵循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技术标准规范,并结合业务应用实际情况进行建设。
实现了与省级数据中心的社会保险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与省广域网进行连接,与定点医疗机构互联,建成与21个社保经办机构、72个定点医院和36个药店的市域网。以太网技术的网络拓扑结构有多种,目前多采用星型拓扑结构。从本质上来说,以太网包括两种基本元素:交换设备(如交换机或集线器)和终端设备(如服务器和用户机)。终端设备和交换设备的连接采用双绞线。
局域网络采用分层结构,以高性能以太交换机作为网络主干节点,下联二级网络节点。并对网络进行VLAN划分,不同VLAN间的通信通过支持第三层交换的交换机和路由器完成,方便了网络管理。
3.数据系统体系结构
按照中央—省—市三级、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本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数据分布。为了保障系统的效率和安全,各级系统的业务数据、交换数据与宏观分析数据应分区设立,分别设立在生产区、交换区、宏观决策区几个逻辑工作区中。通过对社会保险的业务
进行分析,理清数据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映社会保险业务数据全貌的数据模型,然后按照合理的分布策略将这些数据分布到不同的物理地点上去,并且保证数据之间的一致性。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数据的物理存在形式主要有数据库和数据文件两种。数据库存放支持社会保险管理和服务的日常事务共服务的数据;数据文件主要存放与相关业务部门间的接口数据。
4.安全系统体系结构
应用安全方面采用安全的应用体系结构(B/S/S):所有客户机只能访问虚拟服务器安全的应用架构,即统一接入的方式
Action Servlet/SOAP Servlet),统一的组件调用方式(Command交易容器)。采用安全的A2A实现方式:采用Web Services实现与定点机构之间的电子化业务协作。采用身份认证技术:登录认证、功能操作认证、组件使用认证。采用数据加密(RSA算法):用户登录口令加密,IC卡数据加密,传输数据加密。访问时间控制:除DBA、SA之外,非作业时间禁止所有客户机访问。网络安全方面采用防火墙(地址转换、入侵检测、IP过滤、端口限制、协议限制)用以防病毒(病毒扫描、病毒隔离、病毒防火墙、VPN、划分VLAN、拨号访问控制)。数据库安全方面:安全的访问方式(所有客户机只能通过应用流量控制器、Web应用服务器才能访问数据库)、安全的访问用户(除DBA、SA之外,数据库的访问用户仅为Web应用服务器)。
四、系统的主要功能
主要包括基金征集子系统、养老待遇支付子系统、医疗保险结算子系统、失业待遇支付子系统、工伤支付子系统、生育支付子系统、辅助查询子系统、财务接口数查询子系统以及系统运行子系统等。
征集子系统分为核心端部分和单位端部分。核心端部分是由社保经办机构负责按照单位申报的社会保险登记表在系统中建立缴费单位的档案信息并进行审核,同时打印相应的单据。具体模块有社会保险登记管理、缴费申报管理、基金征集、退休人员管理、养老个人帐户管理和医疗帐户管理等。单位端部分为各参保单位使用的上报软件。分为缴费申报、增员处理、减员处理、个人资料维护、破产清算处理、身份证修改、批量导入人员、数据查询及系统管理等。通过该系统可生成保险经办机构所需的五个险种的申报情况、增减员情况以及单位分立和破产等情况。
医疗保险结算子系统该分为核心端部分和医院端部分。核心端部分分为就医信息采集、医疗消费审定、医疗消费结算、医保支付核计、定点机构管理、三大目录管理和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统。医院端部分为各定点医院和药店进行医疗费用结算的软件。分为挂号、门诊消费、门规消费、住院管理、药店收费管理和辅助管理。
养老待遇支付子系统基本养老保险业
务管理子系统主要处理以下业务:
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审核;养老保险待遇金额计算;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的养老金。进行复核;根据政策规定进行养老金调整;养老金和其他养老保险待遇的支付、补支。付或减支付;确定养老保险待遇的支付方式和时间;委托社会服务机构发放养老金。
失业待遇支付子系统失业保险业务管理子系统主要处理以下业务:失业保险登记;失业保险待遇资格审核;失业保险待遇期限及金额计算;医疗补助金、失业人员家属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审核与计算、职业介绍补助金和职业培训补助金计算;一次性生活补助金的计算;失业保险待遇的支付、补支付或减支付。
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子系统工伤保险业务管理子系统主要处理以下业务:工伤保险登记;工伤行业费率与浮动费率计算;工伤等级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护理依赖程度鉴定;工伤保险待遇资格审核;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医疗补助费、因工致残退休易地安家待遇、工伤保险医疗待遇、定期伤残护理费审核与计算;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费、供养亲属定期抚
恤金审核与计算;工伤待遇调整;工伤保险待遇的支付、补支付或减支付。
生育保险待遇支付子系统生育保险业务管理子系统主要处理以下业务:生育保险登记;生育保险待遇资格审核;生育津贴、医疗待遇、补助和其他费用审核与计算;生育保险待遇调整;生育保险待遇的支付、补支付或减支付。
辅助查询子系统主要完成以下功能:对各子系统处理的业务提供综合和专项查询;按不同业务、不同处理条件、不同统计要求进行分组统计和查询。
财务数据查询提供了五个险种的相关财务数据包括基金收入、支出等数据的查询。系统运行管理包括对部门、用户、权限、密码等的设置维护等。
五、系统的组织实施和应用效果
该系统执行规范的项目管理方法,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的控制,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项目中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和各分项目经理对项目中的各项任务和子任务进行严格的考核。在开发的各个阶段制定周密详细的开发计划,按照规范化的开发流程进行管理;使用先进的配置管理工具,对软件执行严格的版本控制和变更控制;并聘请相关的监理单位开发的过程进行全过程监控。
该系统经过两年多的应用,实现了业务经办的全程信息化,实现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个险种)登记、缴费、审核、支付等业务的计算机处理和规范化管理,实现本地业务处理全过程的电子化、自动化,并为异地领取养老金、社会保险关系异地转移、异地就医等社会保险业务异地办理创造条件。该系统实现了与省级数据中心的社会保险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与省广域网进行连接,与定点医疗机构互联,建成与21个社保经办机构、78个定点医院和30个药店的市域网,建立了多媒体查询系统,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非现场监督,为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
1万多家参保单位、108家定点医疗医院和药店使用该系统,处理参保人数70余万人,发放IC卡50万张,处理社保收支金额50余亿元,过户基金2亿多元/月,日易5000多条,日访问5万多次,系统响应小于5秒,承受了200个并发用户,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