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6个对与错帮你避免管教孩子的误区
16个对与错帮你避免管教孩子的误区
导读:如今的家长已经开始注意到一味的溺爱只能让孩子越来越不守规矩,然后开始采用一些传统方式管教孩子。但是往往,传统的管教孩子方式不但效果不大,反而会破坏亲子之间的感情,同时可能让孩子的心理产生抗拒和逆反。其实,家长管教孩子也需讲求方法,下面这16个对与错说不定能帮您避免管教孩子的误区呢。
√ 与你的配偶合作
主要是针对那些你想要孩子完全改掉的毛病。你要与你的配偶事先对下次孩子做出这些行为后你们该如何反应达成共识。你也许会选择在孩子哭闹时不予理睬,或者在他顶嘴的时候不让他玩电脑。计划好处理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有原则,因为在事情发生的那一刻你可能会一时不知所措。ⅹ 放弃得太快
不耐烦的家长总是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来实施他们的策略。但是你必须坚持你的计划直到看到了提高。有专家认为,不良的行为至少需要21天才能有所改善。使用一个日程表记录下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这样你就可以知道改正的进程。√ 解释如何去做
孩子不是天生就知道该如何适当的表现。你必须教他如何去做。如果你希望你的儿子不再欺负小狗,就应该给他演示如何温柔地抚摸小动物的后背,然后观看他正确的表现。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惩罚他,而不教给他正确的方法,会引发孩子的怨恨情绪而导致更加错误的行为。ⅹ 长篇说教
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明确告诉孩子你希望他做什么:“请把球放在外面。”或“把你的碗放到水槽里。”一位母亲说当她停止用问句来表达要求后,她的女儿表现得更加顺从听话了。现在,她不再询问女儿“你准备好可以走了吗”,而是直接命令“该走了。说再见吧。”你应该直接提出要求,而不是用商量的口气。√ 深入地了解问题
当你的孩子摔打玩具或者大叫“我恨你!”时,找出他不开心的真正原因。如果他因为猜不出谜语而生气,告诉他“亲爱的,班车就要来了,回家以后你可以继续猜这个谜语。”,你需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感受,然后就可以帮他快速转移注意力来绕过死角。ⅹ 陷入争论 回避你的孩子想要挑起争论的企图。当女儿莎莎不停缠着妈妈闹的时候,这位母亲让女儿独自在房间里坐下来想想。“这就给了她一个机会去面对没办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这个现实。也让我可以保持冷静。大部分情况这种方法都能奏效,然后我通常会在几分种后听到她说‘对不起,妈妈’。” √ 这样对孩子说
当孩子拒绝做你要求的事时,提醒他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后果,然后郑重地告诉他:“这是你的选择。”很多孩子习惯于被告知该做什么,而没有意识到他们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孩子说“这是你的选择”可以让他们学会自己承担大部分的责任,而不是完全依赖家长。ⅹ 投降于他的哭声
因为孩子的不开心而收回惩罚就无法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如果你的孩子做了错事,他应该感到难过,这将会帮助他以后不再做这件事。”一位美国妈妈立场十分坚定的不让她5岁和8岁的两个孩子玩电子游戏,无论他们怎样抱怨,她说“我也感觉自己好像是世界上最吝啬的妈妈,但是短暂的痛苦可以换来长期的收获。”
√ 给他一个限制
在情况容易恶化之前让你的孩子知道你对他的期望。在他去朋友家的路上就对他说,“记住,你应该和小朋友轮流玩,不然我们就得离开。”孩子希望知道你对他们的要求,以免他们超过了限制或者情绪上过于投入而无法克制自己。ⅹ 害怕抬高标准
如果你以前制定的对孩子不良行为的惩罚措施(比如不让他看电视)没有效果,你应该考虑换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想出一种你的孩子讨厌做的家务,例如洗碗,把这个作为对他的惩罚措施。或者禁止一项他喜欢的活动,例如骑脚踏车。这也许听起来很苛刻,但是结果是十分有效的。√ 跟他达成共识
下次你让女儿关掉电脑时,确认她会回答,“好的,妈妈。”如果她也赞同你的要求,孩子会更愿意按你的要求去做。跟你的孩子握手达成协议或者让她在你打印的“不要在屋内奔跑”或其它规定的卡片上签名。就算你的孩子还不识字,但写出来的文字比较具有威慑力。ⅹ 大声吼叫
虽然对孩子大声吼叫会让他很快安静下来,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让他听话,请降低你的声音。一位爸爸教导他四岁儿子的时候总是蹲下来面对面的跟他轻声说话,“这样的教导每次都很奏效。”他说。√ 评价你的措施
如果你的惩罚没能奏效,反思一下这些惩罚是否无意中助长了孩子的错误行为。ⅹ 忽略孩子的情绪表现
无论是噘嘴、握拳、还是瞪眼,孩子习惯用某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试着了解孩子的这些表达行为,对他指出他的行为,建议他用其他方式帮助自己转移情绪,先思后行。对他说,“我看到你在踢自己的脚,你一定在生气吧,为什么不去跳跳高呢?” √ 从小的成功开始
注意你的孩子正在努力表现得越来越好,让他知道他正在往好的方向进步。对他说,“喔,你不用我说就自己把弹珠收拾好了啊!”或者“谢谢你在超市里一直乖乖呆在咱们的购物车旁边。”一些鼓励的语言会激励孩子坚持不懈的改正自己的坏习惯。
ⅹ 纠正每个小错误
经常挑错会让孩子感到沮丧,反而无法改进他们的行为。有时候应该让孩子认识到什么是他们应该自己承担的事情。在最近的假期中,一位父亲换了个角度看待女儿不听话地把玩具狗扔出了车窗的事情,他说:“失去玩具狗后她非常伤心,但是她也学会了要好好对待自己东西。”
(本文由http://miaofa5u.com编辑整理自芳草育发水)
第二篇:家长如何避免陷入鼓励孩子的误区
如何鼓励孩子,是一门精深的艺术。赞美并非花言巧语,只是花言巧语的赞美,往往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真诚,认为父母虚伪,从而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反感甚至厌恶,自然也就难以接受父母的教育了。来看下面两个例子:
【例1】
那一天,这个学生因为一道数学题做不出来而苦恼,最后她去问有本科学历的妈妈。
“妈妈,这道题怎么做?”女儿把数学课本递给妈妈。
妈妈看了看题目,皱着眉头想了很久,或许也做不出来。但碍于面子,她没有直说不会做,而是把球踢给女儿。
“这道题嘛,你再仔细想想,这一节课中学的哪些定理、公式可以用上?”妈妈启发女儿说。
学生想了一会儿,说:“我想不出来。”
“你很聪明、很优秀的,一定能想得出来。我女儿是谁啊?是一个天才啊!你瞧你物理、英语学得那么棒,唱歌也很好,数字就更不在话下了,什么题目都难不住你的。”
妈妈的夸奖,让女儿感觉有些不自在,因为她虽然觉得自己的数学成绩还可以,但也不是最好的,而且她觉得自己也绝不是什么天才。
“你再给我提示一下。”女儿要求妈妈。
“我就不给你提示了。你很聪明,我觉得你很有数学天赋,只要动脑筋好好想想,就会很容易解出来的。”妈妈继续一边点头,一边看着女儿说。
这时,女儿已经不耐烦了,妈妈的赞美让她觉得别扭。
女儿生气地伸手夺过了书:“你不帮我解题就算了,真虚伪。”转身就进了自己的房间。
赞美就像糖,适度地吃,孩子会觉得甜,会留给他美好的回味,但是吃多了,孩子就会觉得腻。
赞美并非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赞美,往往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真诚,认为父母虚伪,从而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反感甚至厌恶,自然也就难以接受父母的教育了。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赞美要适度,而不要用花言巧语一味地赞美。
小松12岁的时候,曾和爸爸有过一次失败的对话。
【例2】
那一天,丈夫下班回到家后就倒在了沙发上,也许是累了。
“小松,过来帮我捶一下腿。”爸爸懒洋洋地吩咐正在看电视的小松。
小松已经是大孩子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只要父母一吩咐,就会屁颠屁颠地为父母跑前跑后,那时他会觉得帮父母做事很有成就感。而现在,小松已经没有了这种感觉。
爸爸抬起头,发现小松一动不动。
“小松是个孝顺孩子,是个懂事的孩子,也是我喜欢的男子汉„„”爸爸的嘴上像是抹了蜜。
没等爸爸说完,小松就说:“爸爸,你是把你的甜言蜜语当钱花,买我的服务吧?”
“你怎么能这么说话呢?我是真心夸你啊,你真的是个懂事的、孝顺的,也是让我们喜欢的孩子啊。”爸爸急忙说。
小松没有理会爸爸。
“小松捶腿可舒服了,我现在还记得你小时候给我捶腿的感觉,真是比
按摩师的按摩都管用。来,再让爸爸享受一下你的超级服务!”爸爸继续“引
诱”小松。
小松被说动了,开始靠过去给爸爸捶腿。
过了一会儿,小松小心翼翼地向爸爸求证说:“你真觉得我很懂事,你真的很喜欢我?我捶腿真的很舒服吗?”孩子都喜欢听好话,希望听真诚的好话。
“还行吧。”这一次,爸爸慵懒地回答小松,不知是不是真累了。
小松停下手,嗔怪地对爸爸说:“原来你那些都是假话啊。真没劲!”
爸爸也有些不高兴,说:“你不愿意给我捶腿就算了。看你的电视去吧。”
小松真的生气了,不再管爸爸,看自己的电视去了。
我也曾在一个电视节目中看到过类似的例子。
节目中的女主人公正在准备做饭,洗菜、择菜、炒菜,忙得不可开交。12岁的女儿在书房里看一本小说《花季雨季》。妈妈想让女儿帮助摘菜,就招呼她说:“闺女,过来帮个忙,帮我摘一下这些韭菜。”
听说是摘韭菜,女儿很不乐意,她最不愿意摘韭菜了,觉得很费工夫。于是,她回答妈妈说:“不要。”
这位妈妈像是讨好女儿似地说:“闺女是个劳动能手,摘菜摘得也很干净,我最喜欢你帮我干活了。快点吧。”
女儿知道妈妈说得并不是真心话,于是继续看她的小说。
见女儿没有动静,妈妈又说:“我闺女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父母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话让女儿反感,她心里对妈妈说:还拿我当小孩子呢,你不就是要让我干活吗?嘴上说的却是:“妈,我在看书呢,活儿你自己干吧,反正我们吃饭晚一点也没关系。”
见“请”不动女儿,妈妈无奈地叹了口气,自己动手摘起了韭菜。
以上这些赞美,可以说是带有某种目的的赞美,是一种花言巧语式的赞美。
如果仅为了讨好孩子,或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才去赞美孩子,就容易变成不真诚的花言巧语,这种赞美对孩子一般也起不到作用。
只有客观、真实,没有任何目的的赞美,才会让孩子觉得是真诚的,也才能真正触动孩子的内心,激励他做得更好。
如何鼓励孩子,确实是一门精深的艺术。其实,夸孩子可以从如下的四步做起:
1.说结果,“我发现你今天已经整理了房间,现在房间焕然一新。”
2.说原因(具体细节),“你把衣服和书都收拾好了。”说得越具体,孩子下次越知道该重复哪个行为。
3.说内在人格特质,“看得出来,你是个很负责任的人”在批评时,就该谈行为而避谈人格特质。
4.说正面影响,“有你这样的孩子,爸妈觉得很高兴。”最后把这4项一气呵成说出来就可以了。
然而,在“说正面影响”的一项,建议父母不要针对学习成绩或表现。当父母如是说:“你这次数学考了满分,爸妈真以你为荣。”孩子会有个感觉,只有满分,爸妈才会“以他为荣”,那万一下次没考好,就可能“以他为耻”。其实可以改成强调人格特质“这次你考了满分,你的努力,爸爸、妈妈很引以为荣。”
第三篇:标准答案对与错
昨日,浙江大学在武汉二中举行鄂豫湘三省考生个性化面试,共有100多名来自三省的考生参加。
记者在考场外看到,考生被分成9~11人一组,按顺序依次进入考场,每组学生面试时间约为80分钟。
据考生介绍,面试大致分为4个部分:作2分钟的自我介绍;话题讨论,英语面试;随机提问。话题讨论的题目有“谈谈宗教信仰的认识”、“深海探测工程需要克服哪些技术难题”等,英语面试题有“请你说说自己的弱点”。
浙大副校长来茂德说,考生在面试中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面试有参考题库,考官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深入互动,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表达能力和潜在素质。“我们的重点并不在答案的„对‟与„错‟,面试官会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讨论式提问,每个问题也不会设置标准答案。”据介绍,面试官都有丰富的面试经验,每组6位考官来自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不但有来自文、理、工、农、医的教授,还有长期从事学生工作,拥有心理咨询资质的老师。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所有面试官在面试开始之前才进行分组,每个考场都有摄录机对考场情况进行记录答案不在对与错 摸底素质和潜质
第四篇:对与错杂文随笔
人生没有如果,
只有结果与后果。
此一时,彼一时,人生对与错,因时间会有改变。
出身农门的我,初中毕业时,拒绝了班主任,三次夜访规劝,固执选择了中师,跳出龙门,成为国家人,长大后我真的成为你,如今站在讲台,三十二年如一日,不变的身份孩子王。
有的跳出教育,从向行政,有的上了高中,考入高校,从事高职高薪,一句话让我汗颜:
“学生时代不如你”,显而易见,背后的潜台词:
“现在不如我”。
我哥哥从多次问我:
“后悔吗?”
后悔有用吗?
我只有说:现在就好!
谈婚论嫁的年龄,我以为找到自己的知己,托付终身的伴侣,实践证明确实这样:
爱妻聪明贤惠,如今像我平平谈谈,一般职员,靠薪水生活。
我的同学,同事,有的找到经商人,赚了不少钱。
有的找到文化人,教育孩子有了成就:
孩子考入名校,定居都市,获得高新,可以扬名。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考入县城,能够家人团聚,省却终日乡下,县城之间奔波,工资有了保障。
可如今,职称明显困扰着我,评高级的条件,可望不可攀,只有望洋兴叹。
让我工资远不如,年轻人可观。
在乡下,我的学生,竟然年纪轻轻晋级高级。
总以为教语数外辛苦,远不如小科自在,苍天公平,班主任主课教师承担,评先平模班主任优先,物质待遇让人眼馋,事到如今,难以找到心平,心安。
平时工作,我尽心尽力,单位作了不少贡献,心理咨询,综合实践,家庭教育,极大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可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严重受损,成绩不尽然。
领导心知肚明,可是,涉及关键加分,都不肯添言,唯恐添加麻烦。
我的业绩,只能悲哀。
有的一位傻人才干。
路走向哪里?
犹豫,徘徊。
职称解决了,才了却我的心愿。
我就可以放心做,我想做的事情来!
第五篇:对与错现代诗歌
翅膀硬了
总要出去飞总要飞出去
不再是需要监护的孩子
翅膀剪了
你们却总说飞呀去飞呀
是多么的希望又嫌弃着
独裁不是好事
只是一种无形的道德的约束
只是你们当成为我做主
只是早已超越了界限
需要独立的时候被独裁
不是废物一个
就是一个废物
显然生活没有做主的权利
显然主见大部分已死
显然一切都很无所谓
显然是无能无为的错
我沉默了
你会因此听不到
我的心里话
生活是我的不是你的不要执意主宰
请不要执意的去主宰
我的生活
需要沟通的时候被训斥
不会有所收益和有好改变的最初用意失效
面子容易让人是非颠倒
没有鼓励的为你好
它只是一把刀
一把刻着为你好的刀
爱着谁也伤着谁
使用的人
大多觉得自己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