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河北
胡雄英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中国近代史上,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是()A、雅克萨之战 B、虎门销烟 C、鸦片战争 D、黄海海战 2.初二(3)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对一个历史课题进行研究,他们搜集了以下一些历史资料:①林则徐生平史迹 ②英国军队侵华暴行 ③割让香港岛示意图。根据这些历史资料,他们研究的课题应该是关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鸦片战争 D、甲午战争 3.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师大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去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如果该结论正确,那么此处的“土地”应指()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5.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A、赔款2100万银元 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6.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7.如图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8.马克思称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的是()
A.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B.以战争作为主要侵略手段 C.迫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9.某同学参加“开心辞典”的答题活动,他要回答的题目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10.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 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12.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政权的标志是()A.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
C.永安建制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3.下列选项对如图的解读错误的是()
A.缺乏条件没有实施
B.由洪仁玕制定的建国方案 C.探索中国独立道路
D.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4.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①运动规模空前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 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5.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16.阅读下列材料(9分)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它”趁火打劫,北方那么多的大好河山开始沦丧。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2分)
(2)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哪次惨痛的遭遇?造成这一惨痛遭遇的侵略者是谁?(2分)
(3)材料三中的“它”指哪个国家?(2分)
(4)综上所述三则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3分)
17.阅读下列材料:(11分)材料一: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西征军攻占长江中下游许多地方。
材料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太平军)。”
材料三 盘踞在上海的英法侵略者,勾结地方官绅,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的“洋枪队”,抵抗太平军的进攻。
(1)材料一、二反映了太平军在哪方面的优势,他们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4分)
(2)太平军的主要领袖是谁?当时面对的敌人是谁?什么事件后由盛转衰?(3分)
(3)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和外国侵略者之间的关系。(2分)
(4)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是哪两个?(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C【解析】A项雅克萨之战是古代史上的战役,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战役;B项 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不是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 C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近代史上,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D项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役,日本不是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2.C 【解析】林则徐生平史迹重要的就是虎门销烟,而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中英《南京条约》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等。再加上英军等关键词,可得出相关历史事件是鸦片战争。
3.A 【解析】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B 【解析】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所以此处的“土地”应指香港岛。
5.【解析】C 所学知识可知该条约是《南京条约》,上海超过广州则是与条约内容五口通商有关;赔款与贸易无关,故A项排除;列强在华投资设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且不涉及进出口贸易,故B项排除;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且也与上海无关,故D项排除。
6.B 【解析】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7.B 【解析】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先后攻占大沽、天津,随后攻占北京,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并放火烧园。结合图中“大沽”“天津”“圆明园”等信息可知图示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的入侵路线.
8.A 【解析】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抢夺珍宝,最后放火焚烧,暴露了侵略者的残暴性和侵略性。
9.C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俄国是从清王朝手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0.D 【解析】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根本原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结果都是列强迫中国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并且两次战争的主要侵略者都有英国。
11.A 【解析】两次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A。
12.A 【解析】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B是太平天国兴起的标志;C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D是太平天国的纲领。
13.D【解析】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探索中国独立道路,得到洪秀全的赞赏。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14.B【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代正是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除具备其他农民运动反封建的性质外,它还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新任务。从世界形势来看,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思潮,《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也就符合了时代的新特点。
15.B 【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阻碍近代化的是腐朽的清政府的统治,而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所以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所以B项正确,CDA不符合题意。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16.(1)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市场;《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分)(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2分)(3)俄国。(2分)(4)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立志振兴中华;西方殖民者的凶残、野蛮;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等。(3分)17.(1)作战勇猛,战斗力强。体现了坚决反对封建主义压迫,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精神。(4分)(2)洪秀全;面对的敌人是清政府和西方侵略者(或中外反动势力);天京变乱后由盛转衰。(3分)(3)既斗争又勾结。(2分)(4)《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2分)
第二篇:-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05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鸦片战争
1.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向中国运来呢绒、布匹,但遭到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排斥,严重滞销。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2)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3)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3)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朝政府向侵略者屈服,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3.《南京条约》的签订
(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3)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4)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通过条约,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5)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3)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随后,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2.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天津条约》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0月初,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奕䜣被迫与俄、英、法、美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3.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太平天国运动
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大风暴即将来临。
(2)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和同学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他们发展了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骨干分子。学科.网
(3)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4)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2.定都天京
(1)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3)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则取得重大胜利。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控制了从湖北武昌到江苏镇江的长江沿岸城镇,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3.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
①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者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②经过:1856年,杨秀清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
③影响: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重振国威
①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②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但由于受
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③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①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安庆陷落。后来,陈玉成被俘就义。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②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回师救援,最终未能解除威胁。
③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天京。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4)评价:
①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②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③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考向一
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典例引领】关税收入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失去关税自主权开始于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A
考向二
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从西方列强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上看: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鸦片战争后,列强虽然通过《南京条约》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益,但他们仍不满足。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侵略者无理地提出“修约”要求,遭拒绝后,悍然发动侵略战争。
(2)从侵略力量上看:有所扩大。鸦片战争的侵略者只有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是英法两国直接出兵,美俄两国居中“调停”。
(3)从侵略区域看:呈现扩大之势。鸦片战争时,英国的侵略区域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学科*网
(4)从战争的结果看:清政府都被打败并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种种主权。
【典例引领】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战争目的和战争性质相同
B.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C.都给中国带来危害和灾难
D.都是因为鸦片贸易而引发的【答案】A
考向三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影响及认识
1.失败原因
(1)主观方面: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是迫于生计,希望改变贫穷的经济地位;在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②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犯了兵家之大忌。
(2)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
2.影响
(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2)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3)同中国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在思想上、组织上都高出一筹,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深远影响。
(4)太平天国后期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19世纪中叶,亚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太平天国运动同其他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影响、推动,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学科*网
3.认识: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典例引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拜上帝教不符合中国国情
C.在军事策略上的失败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答案】A
1.1839年,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A.国家主权不断丧失
B.鸦片泛滥成灾
C.西方传教士活动猖獗
D.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2.某学者评价鸦片战争:“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志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封建时代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这个观点强调的是鸦片战争的A.原因
B.目的C.过程
D.影响
3.《南京条约》的条款中,对中华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
A.割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C.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D.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
4.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英国挑起战争的借口是什么?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亚罗号事件”
C.“马神甫事件”
D.义和团运动
5.法国大作家雨果怒斥下图所示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文中的“文明人”指的是
A.英法联军
B.八国联军
C.美日联军
D.美俄联军
6.在中国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瑷珲条约》
7.在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8.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不包括
A.封建统治者的腐朽
B.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自然灾害严重
D.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9.史学家蔣延黻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中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他所说的“旧式的民间运动”的领导阶级是
A.农民阶级
B.地主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10.在一次校内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关键词:“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参赛选手根据这些提示,可以判断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A.杨秀清
B.洪仁玕
C.洪秀全
D.石达开
11.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中先后颁布的两部文献,这两部文献都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颁布于太平天国后期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恩格斯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国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绝灭战的性质……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
材料三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图一中“沉迷的帝国”和“堕落的帝国”分别指哪个国家?导致该帝国沉迷的根源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你如何理解?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4)你认为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1.(2018年福建)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他的主要功绩是
A.领导虎门销烟
B.拟定《海国图志》
C.抗击沙俄入侵
D.指挥黄海海战
2.(2018年新疆)中国近代史上英雄辈出,与下图信息点内容有关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李秀成C.左宗棠
D.邓世昌
3.(2018年湖南娄底)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在英国人起草的《南京条约》上签字画押,这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根本原因是
A.协议关税使外国商品入侵
B.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统一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4.(2018年广西玉林)下列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红军长征
5.(2018年湖北孝感)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A.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
B.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C.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D.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6.(2018年广西贵港)历史遗迹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与如图遗迹有关的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2018年海南)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中写道:“到咸丰……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从中可知,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是
A.英美盟军
B.反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8.(2018年湖南邵阳)2018年4月11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将一件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的珍贵文物“青铜虎蓥”(见下图)进行拍卖,并将当年参与______联军“火烧圆明园”、劫走该文物的一名英国海军上校的家信公之于众。材料中的“参与______联军”中的空格处应该填写
A.德意
B.俄奥
C.英法
D.美日
9.(2018年湖北咸宁)1841年林则徐有言:“终为中国忠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最能证明林则徐预言的是
A.逼迫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D.割占辽东半岛,索银二亿两
考点冲关
1.【答案】B
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作为中国近代与封建时代的分界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成为“中国近代与封建时代的分界线”。故题干观点强调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选D。学科#网
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的进口税成为世界上最低的,西方国家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关税的保障,举步维艰。答案选D。
4.【答案】B
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图片为圆明园废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对皇家园林圆明园
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故选A。
6.【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故选A。
7.【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答案为D。学科@网
8.【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A、B、C都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排除。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56年。因此D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故选D。
9.【答案】A
【解析】题文“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中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说明太平天国是中国旧式的民间运动,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农民阶级领导的,A符合题意,当选。
10.【答案】C
【解析】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又封洪仁玕为干王。故选C。
1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太平天国初期,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资政新篇》颁布于太平天国后期,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资政新篇》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A、C、D不是二者的相同点,排除,答案选B。
12.【答案】(1)英国;中国。根源:工业革命后,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
(2)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近代化。
(4)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
直通中考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林则徐的主要功绩是领导虎门销烟,A符合题意。《海国图志》是魏源的作品,B不符合题意;抗击沙俄入侵的是康熙帝,C不符合题意;黄海海战与林则徐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2.【答案】A
【解析】依据图片所给信息“1839年”“虎门销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海外市场,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在正常贸易入超的情况下,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面对这种情况,以林则徐为代表有识之士主张严禁鸦片,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化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无关。故选A。学科/网
3.【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根本在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B、D均不全面,答案选C。
4.【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A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失败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B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C不符合题意;红军长征是战略转移,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答案】C
6.【答案】B
【解析】依据图片可知是圆明园的断壁残垣。结合课本所学,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B。
7.【答案】C
8.【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公开抢劫圆明园的珍贵文物,最后火烧圆明园,C符合题意;德意、俄奥、美日与火烧圆明园无关,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C项符合题意;1901年,清政府同英、法、美、俄等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A项不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抢夺了里面的奇珍异宝,并放火烧圆明园,B项不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D项不合题意。故选C。
第三篇:部编历史八下第一单元测试题(复习)
第一单元课堂小测(复习)
1、现在通用公元纪年,在我国正式采用公元纪年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中华民国成立后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D、五四爱国运动后
2、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3.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完成最后准备工作的是()
A.三大战役
B.解放南京
C.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4、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的事件是()
A、渡江战役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5、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后一个“天安门”和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平和平解放
D、开国大典
6、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是()
A、北平和平解放
B、解放军占领南京
C、新中国的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7、下列发生在北京的历史事件中揭示了中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是
()
A、圆明园浩劫
B、五四运动
C、卢沟桥事变
D、开国大典8、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是()
A、黄继光
B、邱少云
C、杨根思
D、罗盛教
10.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下图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1952年,中国的农民由于获得土地而喜悦,主要是因为实行了
()
A、土地改革
B、土地革命
C、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合作化12、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乐队凑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
A.当时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B.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
D.有28个团体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3、你升过国旗吗?那么把五星红旗定为我们的国旗,是在()上
A.中共“七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重要的意义是()
A、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B、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C、鼓舞了世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D、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15、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那首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那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A、抗日战争胜利
B、解放战争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16、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改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7、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结束的标志是
()
A.清朝统治被推翻
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18、1949年——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而取得的成就有
()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④和平解放西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19、阅读图文材料:
图一:人民英雄纪念碑
图二:丹东抗美援朝纪念塔
请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括号里画“√”,否则画“×”。
(1)图一中的建筑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决定修建的。()
(2)修建图一建筑物的目的是为了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3)参加图二战争的中国军队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4)台儿庄战役是图二战争中著名战役。()
(5)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都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20、识图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建国初期什么运动?
运动
(2)
进行这一运动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3)
农民拔除地界碑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
》
第四篇:人教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A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huǎng hū
fèng xì
yì lì
qí tóu bìng jìn
()()()()
zhèn jìng
zhào yào
huī fù
ruò yǐn ruò xiàn()()()()
二、辨字组词。(12分)
卉()涛()梢()
奔()滔()稍()
崩()茫()张()绷()芒()涨()
三、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昂()东()焦()不()久()()雨
神()莫()()()飞瀑()()细流
四、选词填空。(9分)
横贯 横卧
1.青藏铁路()羌塘草原,游客可以在火车上领略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
2.长城像一条巨龙()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
继续 连续 持续 3.我们班()三周获得流动红旗。4.大雨整整()了三个小时。5.下雨了,球赛仍在()进行。
注意 保护 遵守 爱护 保持
6.()交通秩序,()公共安全,()公共财产,()环境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五、句子加工厂。(6分)
1.火烧云的形状变换无穷。(改为带感叹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2.爸爸终于答应给我买电脑了,我非常高兴。(改为带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扩句)
六、选择正确的答案。(6分)1.下面句子没有错别字的是()A.他的作文提纲写得很好。B.我们要刻服困难,努力学习。
C.既使遇到困难,他也能想方设法解决。2.下列句子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件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B.我们要发挥成绩,改正缺点。
C.他在赛场上非常冷静,发扬了正常水平。
3.“你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不能把它作为骄傲自大的资本”。给这句话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是()A.因为„„所以„„ B.即使„„也„„ C.无论„„也„„
七、古诗人留下了许多有关钱塘江潮的著名诗句,如范仲淹的“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把你收集的这一类有名的诗句写下来吧!(至少两句)(6分)
八、课内阅读与练习。(10分)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这句话中“犹如”和“如同”都是 的意思。“浩浩荡荡”是形容浪潮。“山崩地裂”是形容浪潮。
2.这句话有 层意思。前半句是写大潮涌来时的,后半句是写大潮涌来时的。
九、课外阅读与练习。(17分)
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
三峡的山好奇啊。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山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漂。有时像要碰着山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涛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一块岩石。从此,她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多美的神女峰,多善良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1.“山巅”的“巅”是()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除部首外还有()画。
2.这篇文章第2、3、4段的结构相同,都采用了 的结构方式,写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三是,(用两个字概括)。全文通过对 的描绘,反映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3.文中的过渡句是第 自然段,它所起的作用是。
4.作者把山比作、、,把水比作,还用、来比喻船。
十、习作。(20分)
假如你是生活在“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请你写一段话来赞美南国风光或感谢当地农民。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huǎng hū
fèng xì
yì lì
qí tóu bìng jìn
(恍 惚)(缝 隙)(屹 立)(齐 头 并 进)
zhèn jìng
zhào yào
huī
fù
ruò yǐn ruò xiàn(镇 静)(照 耀)(恢 复)(若 隐 若 现)
二、辨字组词。
卉(花卉)涛(波涛)梢(树梢)
奔(奔跑)滔(滔滔江水)稍(稍微)
崩(山崩地裂)茫(苍茫)张(开张)绷(绷带)芒(光芒)涨(涨水)
三、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昂(首)东(望)焦(灼)不(安)久(旱)(逢)雨
神(秘)莫(测)(帘)(帘)飞瀑(涓)(涓)细流
四、选词填空。
1.青藏铁路(横贯)羌塘草原,游客可以在火车上领略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
2.长城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3.我们班(连续)三周获得流动红旗。4.大雨整整(持续)了三个小时。5.下雨了,球赛仍在(继续)进行。
6.(遵守)交通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爱护)公共财产,(保护)环境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五、句子加工厂。
1.火烧云的形状可真是变换无穷!
2.爸爸终于答应给我买电脑了,我能不高兴吗?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六、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面句子没有错别字的是(A)2.下列句子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3.“你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不能把它作为骄傲自大的资本”。给这句话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是(B)
七、古诗人留下了许多有关钱塘江潮的著名诗句,如范仲淹的“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把你收集的这一类有名的诗句写下来吧!(至少两句)
苏东坡: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李白: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杜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倾堆琉璃。
八、课内阅读与练习。
1.这句话中“犹如”和“如同”都是好像的意思。“浩浩荡荡”是形容浪潮规模大,气势壮。“山崩地裂”是形容浪潮声势浩大。
2.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前半句是写大潮涌来时的形状,后半句是写大潮涌来时的声音。
九、课外阅读与练习。
1.“山巅”的“巅”是(上下)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查(山)部,除部首外还有(16)画。
2.这篇文章第2、3、4段的结构相同,都采用了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写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山奇,二是水急,三是船险,(用两个字概括)。全文通过对三峡景物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喜爱三峡、赞美三峡的思想感情。3.文中的过渡句是第5自然段,它所起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4.作者把山比作蘑菇、骆驼、仙女,把水比作野马,还用摇篮、竹叶来比喻船。
十、不提供答案。
第五篇: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三单元测试
一、基础知识
1、读音打假,请用你的火眼金睛挑出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A.水皆缥碧(piǎo)
天山共色(sè)横柯上蔽(kē)
鸢飞戾天(lì)B.泠泠作响(líng)
急湍甚箭(shèn)
夹岸高山(jiā)窥谷忘反(kuī)C.急湍甚箭(tuān)
一百许里(xǔ)猛浪若奔(bèn)泉水激石(jī)D.互相轩邈(miǎo)任意东西(rèn)鸢飞戾天(yuān)好鸟相鸣(xiāng)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锐不可挡
针砭时弊
晶莹剔透
出类拔萃 B.顶力相助
带罪立功
以逸代劳
变本加利 C.一枕黄梁
鞠躬尽瘁
别出心裁
挺而走险
D.立竿见影
名声鹊起
销声匿迹
通宵达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疏条交映
B.望峰息心
C.任意东西
D.乘奔御风
5、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B.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C.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D.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
B.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指导三农工作,犹如“金牌”照亮了中国三农巨变之路。
C.河的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蜿蜒起伏,连接着苍苍茫茫的远山。
D.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天小学同学相聚,我看到了张明,真想不到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他,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得刮目相看了。B.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C.到上海参观世博园的游客,虽然来自世界各地,萍水相逢,但在进馆排队的漫长等待中,他们互相攀谈,一下子成了朋友。
D.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二、阅读理解
(一)对比阅读以下两篇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9、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4分)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10、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4分)
11、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二)对比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列题目: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①沿溯阻绝。绝: ②或王命急宣。或: ③不以疾也。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4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14、[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15、[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阅读《与朱元思书》和《与施从事书》,完成16——20题。《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 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施从事书》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①;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
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②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④。【注释】
①汉:银河。②企水:口渴求饮。企:祈求,盼望得到。③春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
④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意思是,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信足,的确,确实。荡累,消除烦恼。颐物,留连物态以怡情养性。悟衷,启发性情。散赏,随便欣赏。
16、解释加点字。4分
①猛浪若奔
②互相轩邈 ③横柯上蔽
④千翼竞来
17、翻译句子。4分
①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8、《与朱元思书》写作者坐船游览富春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看似没有固定的方向,实际上作者的游览是有固定方向的,证据是“
”(1分)
19、作者是如何有层次地描绘“异水”的?(2分)
20、从感官系统看,上面两文都从
角度写景,从写作目的看,两文都抒发了
之情,《与施从事书》中能证明这一点的句子是
。(4分)
(四)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题目:
21、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C.“千百”,“千”“百”等词在文中都是虚指,言其多。
D.第三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
22、下列句中未用对偶这一手法的是()A.泉水激石„„成韵 B.蝉则„„无绝 C.鸢飞„„忘返 D.夹岸„„寒树
2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
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
D.“鸢„„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24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C.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
D.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
(五)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列题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5、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6、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27、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魄和浪漫的情怀。
B.上片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情感波澜起伏,含蓄地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C.下片“无眠”指的是因欣赏中秋明月而不想入睡的人。
D.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28、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4分)
三、综合运用
29、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4 写“山”的:
写“水”的:
30、明代才子徐文长外出访友,在友人家居留多日,毫无辞归之意。友人在客厅写了个纸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明知是逐客令,但徐文长却把纸条高声念了一遍,友人听后哭笑不得,只好又留他多住几日。请用恰当的标点符号把徐文长的意思表现出来。4 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
31、《与朱元思书》语言清新流畅,精于锤炼。如用“奇”和“异”总括富春江山水特色;用“箭”和“奔”来比喻水流之迅急;用“竞”和“争” 来形容山峰争先恐后向上崛起的形状,字字动人,颇见功力。请学习本文的写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两句描写秋天的话。4
四、课外阅读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①夕阳老去,西风渐紧。
②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
③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的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
④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来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
⑤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为游子的归来而晃动。对于远走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的路,而起点只有一个,终点也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了一片绿叶,却留下一条根。
⑥我看到了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
⑦我看到了我的屋檐,冬天结满冰凌,夏天蓄满鸟鸣,一串红辣椒常常被看作是穷日子里的火种。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麻雀,总是那么和谐地与庄户人家好好地过日子。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在路上的心的,就是这个屋檐。
⑧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坑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⑨远行的人,是什么声音使你隐姓埋名?是什么风将你吹往他乡?秋天就是这样,把叶子纷纷抖落,把人的思念纷纷挂上枝头。是该回去了,去看看那棵生下我、让我因成长而绿又让我因成熟而黄的大树,还有落叶里 沉睡着的母亲。母亲,我匆匆的脚步就是你密密缝合的针脚。母亲,背着破烂行李的我要归来,找到了天堂的我也要归来。
⑩一层层落叶铺在回家的路上,我要踩着温暖的地毯去看望母亲。母亲也像这落叶,从灿烂的枝头缓缓地落下来,只是,她没有再醒来。
⑾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母亲,我要去拾取你的笑容、脚步和风,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
⑿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来,树离我很近。我似乎听见了它们在缓缓凝固。
⒀天冷了,它们一排一排地站着,心中坚守着的秘密一阵阵地疼痛起来。但叶子落下来,掩盖了一切。
⒁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每到秋天,叶子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一朵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选自 2007年第 1期《读者》,作者朱成玉。有删节。)
32、显然,作者把落叶比喻成“疲倦了的蝴蝶”不仅仅是写落叶,你认为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表达?(4分)
33、请你写出⑧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请你从文中选取一个富有修辞特色的语句进行赏析。(不少于 6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⑨段中画线句与我们传统观念里的“事业不成誓不回”有较大出入,请你就这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7
CDBADCB
7、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8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评分:共2分。
9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
10.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
11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 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
12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13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
14[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4分,各2分)15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
16①奔,奔马。②轩,向高处伸展。③柯,树枝。④竞,争。17略 18.自富阳至桐庐 先用写江水的静态,突出其清澈的特点(1分);再写江水的动态,突出其湍急奔腾的气势(1分)。
20视觉(1分)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2分)“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1分)《与施从事书》翻译
在故鄣县东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直耸云霄,绿树 浓密,山路崎岖。鸟儿竞相飞来,千翼相连;口渴了来喝水的猿猴,成群结队,磨肩擦踵,百臂相接。秋天清晨的露水成了霜花,女萝铺成了小路。即使风雨交加,前程艰难,也不更改自己的气节。在这么优美的环境里,的确可以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21——27
DDAAABC 28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29示例: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0.示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32、作者借落叶像“疲倦了的蝴蝶”来比喻“我”是一只在外飞倦了想要飞回家去的“蝴蝶”。文章试图通过落叶这一环境的烘托和“疲倦了的蝴蝶”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念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33、母亲的辛勤劳动使家里越来越殷实(富有),但岁月(年纪)和劳累却压弯了母亲的背,使母亲变得“越来越矮”。(意近即可。)
34、示例:“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句子运用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方法,将人的情感赋予落叶,以“呻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疲倦”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我”在外漂泊的疲惫,与文章开头形成对比和呼应,深化了文章主题。(摘抄出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得 1分,能写出表达效果得 3分。)
35、示例:无论我们在外面闯荡世界成功与否,心里都要永远装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如果为的是“大家”的利益而舍家忘身是值得提倡的,如果仅仅是为“衣锦还乡”而“不破楼兰终不回”则不宜大加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