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战略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战略
摘要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看似不同的概念,但其间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企业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企业文化对战略的支持程度。文章探讨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以使企业文化服务于企业战略。以及企业文化与经营战略的关系,我们也不应该讨论文化与战略谁先谁后,谁重谁轻?我们应该看到文化与战略的相互作用,应该以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眼光看问题。优秀的企业要想发展,就必然有优秀人才做出睿智而正确的经营战略,只有这样才能有优秀的业绩。但是怎么样才能吸纳优秀的人才?只靠金钱和权力是无法获得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保证优秀人才聚集到企业麾下,从而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关键词
企业文化
经营战略
原动力
双赢
一.相关概念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企业文化特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确立的,被企业全体员工普遍认可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经营战略又称“经营单位战略”。经营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它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经营范围的科学规定,同时又是制定规划(计划)的基础。更具体地说,经营战略是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的条件下,在充分利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和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从其制定要求看,经营战略就是用机会和威胁评价现在和未来的环境,用优势和劣势评价企业现状,进而选择和确定企业的总体、长远目标,制定和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是一个企业所特有的哲学思想和性格特征,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决策与经营政策的内驱因素,是企业一切制度有效运作的基础。因此,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和前途,并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它承载着企业发展导向、规范企业运作、凝聚员工合力、激发员工积极性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承载着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总书记曾经指出:“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主导文化,他通过建立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企业统一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达成建立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动力。
二)、企业文化承载着企业目标的执行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承载和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策略是可以改变的,而企业文化是基本不变的,并将延续到未来。企业文化的长期发展形成了企业的道德准则,这个道德准则有效地补充了企业制度的盲点,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辅助工具,他能有效地统一人的思想,消除人对于制度约束的抵触性,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
三)、企业文化承载着企业职工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理论把个人目标同化于企业目标,把建立共享的价值观当作管理的首要任务,从而坚持对职工的价值观追求进行引导,企业文化的这种同化作用,使企业不再是一个相互利用而聚集起来的群体,而是一个具有共同的价值观、精神状态、理想追求的人聚集起来的组织,这个团队组织有着极强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来源于企业文化的影响和感召。
企业文化形成的共有价值观念,一旦发育成长到习俗化的程度,就会像其他文化形式一样产生强制性的规范作用。这种企业文化的规范作用是一种间接文化强制,因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它对于异质文化的“入侵”,能够产生极强的文化作用。企业文化的规范调控作用,大大加强了一个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同时,企业文化利用其强大的环境氛围和自我调节机制把来自各种文化背景、具有不同人格特征和行为习惯的成员有机地统合在一起,使之自然地与文化所要求的行为和思想模式保持一致,能够相互合作、共同为企业的目标而奋斗。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引导着企业的战略选择
企业文化代表组织成员所共享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企业使命属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企业使命为企业战略的选择提供基础性依据。
世界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指出,有效的企业管理必须回答“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业务是什么?业务应该是什么?”这三个基本问题。这些听上去似乎很简单的问题,正是企业必须时时作出明确答复的最大难题。有时在企业刚成立时这些问题还比较清晰,但经营一段时间后,企业逐渐扩大,增加了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时,这些问题就会变得模糊起来。特别是随着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需要面对各种新的变化,如转产、多元化经营、并购、合营等。在新时代、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等全新的环境中,企业如何选择自身存在的基础,如何树立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何确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信念,是当今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
企业制定战略以后,就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地贯彻实施。企业文化正是激发人们热情,统一群体成员意志的重要手段。
1、企业文化为战略实施提供行为导向
这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在企业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能在同一时间对企业新的发展战略、经营思路做到完全领悟,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如何齐心协力往前走,这就需要企业文化的引导。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它对企业行为方向所起的显示、诱导和坚定作用。首先,企业文化能显示企业发展方向。企业文化以概括、精粹、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明示着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这些语言经过长期的教育、潜移默化,已经铭刻在广大员工心中,成为其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其次,企业文化能诱导企业行为方向。企业文化建立的价值目标是企业员工的共同目标,它对员工有巨大的吸引力,是员工共同行为的巨大诱因,使员工自觉地把行为统一到企业所期望的方向上去。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地弥补人的有限理性的不足,将广大员工的行为引导到共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上来。
2、企业文化具有独特的激励功能
这也是根据人的本性所决定。从传统经济学看,人是经济人,人人都惟利是图,希望财富最大化。但这与现实并不完全吻合,例如现实生活中,私营企业包括个体户也有不少支持社会公益方面的活动。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追求物质利益,另一方面又追求非财富的最大化,那么文化管理就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两个方面的需求。企业文化搞得好的企业很注重对员工的物质激励,如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高级管理人员的股票期权制度等,这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财富最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文化管理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注重一种精神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共同使命的认定,通过团队的建设,情感的管理等来满足人们在非财富最大化方面的追求,使大家能认识到在企业工作的价值所在。因此,企业文化可以很好地全方位地达到一种激励的作用。
3、企业文化具有良好的约束功能
企业精神文化构成企业的主要非正式约束。其约束功能主要是从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上对员工进行软的约束。它通过将企业共同价值观、道德观向员工个人价值观、道德观的内化,使员工在观念上确立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的行为标准。一旦员工的某项行为违背了企业的信念,其本人心理上会感到内疚,并受到共同意识的压力和公共舆论的谴责,促使其自动纠正错误行为。因此优秀的企业精神文化可以降低企业运行的费用,达到最佳的约束功能。
三)、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战略相互适应和协调
由于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相对稳定的,不易变革,有一定持续性。因而,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必须适应已有的企业文化,不能过分脱离企业文化现状。从战略实施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既要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又会制约企业战略的实施。当企业新的战略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配合时,企业的原有文化变革速度却非常慢,很难马上对新战略作出反应,这时企业原有文化就可能成为实施企业新战略的阻力,因此在战略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新旧文化更替和协调是战略实施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四)、企业文化建设要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
首先,企业理念文化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离开了战略发展的理念,是盲目的、是短视的。企业理念中的基本理念,如企业目标、经营理念等,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所规定的产业结构、未来目标、经营方向直接相关。例如企业若采用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则企业理念应突出强调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若企业实施一种人力资源的职能战略,则企业理念应突出人才理念和人本精神。
其次,企业制度和行为文化也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制度建设要服务于发展战略的实施。
再次,企业物质文化同样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物质文化是企业理念文化的载体,也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条件。如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减缓,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新的环境里维护和加强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对各个企业来说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于是,许多企业纷纷调整竞争战略,收缩或者扩展业务,企业的经营理念也相应随之发生变化。为了在新的竞争环境中重新定位企业形象,展示企业新的文化理念,获取新的竞争力,许多企业纷纷进行企业品牌标识的创新和切换。
四.企业文化与经营战略那个更重要
其实我们对企业文化和经营战略仔细分析、科学研究、合理界定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企业文化与经营战略同样重要,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冲突。企业文化和经营战略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提升的关系,这就像人的两只脚一样,只有靠着两只脚走路,人才能走的安全和快捷。那么,笔者就以上观点浅谈文化与战略之间的关系。
一)、战略经营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跨越腾飞的基础。
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就离不开经营,没有业绩和利润的企业永远没有市场,也没有生存的权力。作为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首先要考虑到的是企业的生存。如果企业连生存条件都达不到,那么你还让他谈什么企业文化,这无疑是痴人说梦。
要想真正了解企业文化与经营战略关系,我们必须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入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研究组织激励时应用得最广泛的理论。亚伯拉罕.H.马斯洛Abraham.h.maslow提出,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按其优先次序可以排成梯式的层次,其中包括四点基本假设:
*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
*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
*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
*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二)、经营战略由“实”就“虚”,企业文化由“虚”就“实”。
企业的经营战略是很实在的,是很容易理解和执行的。但是执行起来在不同的企业却有不同的效果。企业文化是“虚”的,但是绝对不是虚无缥缈的,企业文化虽然很难理解,但是企业文化的确存在于企业的员工一言一行和企业的角角落落。
事实证明一个完美无缺的经营战略,如果执行不力,最后也会变得一文不名;而一个先天偏差的经营战略,无论企业领袖多么卓而不凡,执行过程无可挑剔,最后也难逃失败厄运。而确定了恰如其分的经营战略,再辅之于完满的贯彻实施,就可以走向成功。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企业文化是由“虚”就“实”。企业文化主要是涵盖思想意识方面,没有具体的表现形式,我们不能简单说任何一个事物就是企业文化,这样往往是让人难以琢磨的。但是企业文化绝对不能因为这些就不搞了,而是应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这些“虚”的思想意识的理论落到实处,作为企业文化工作人员最大责任就是使企业文化落地,而不是让企业文化悬浮在半空当中。
但是企业文化最终体现在什么方面呢?我觉得还是体现在细节方面。到一个企业最先感受的是什么?应该是一种文化的氛围,比如企业员工的面貌精神,言谈举止,乃至一个企业角落,都在无形的反映着一个企业文化,“显微知著”就是这个道理。
无论企业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企业保持健康、持续、稳健的发展。“发展就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同志最著名的格言,我们的企业只有发展才能生存,才能壮大,否则任何作为都是空谈。
三)、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战略必须坚持两只脚走路。
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战略究竟应该怎么看,两者的关系到底是什么?笔者阅历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的发展史,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战略是两只脚走路,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提升。
企业利润就像人体需要氧气、食物和水一样,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但是这些不是生命的目的和意义,而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是获得企业利润的唯一途径。但是物质资源终会枯竭,只有精神的力量生生不息。企业文化是一种致力于物质生产的精神气质,是一种企业经营哲学和自我超越的生活态度。
作为企业而言,选择正确的经营战略和建设适合自身优秀的企业文化就象选择对了前进的道路。但是只是选择正确了并不等于成功,成功的先决条件在于不懈地努力。我们的企业要想发展成为百年企业,跻身世界百强之列,那么我们就必须扎实走好自己的路,任何想抄捷径的投机思想是不可取的。
我们也不应该讨论文化与战略谁先谁后,谁重谁轻?我们应该看到文化与战略的相互作用,应该以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眼光看问题。优秀的企业要想发展,就必然有优秀人才做出睿智而正确的经营战略,只有这样才能有优秀的业绩。但是怎么样才能吸纳优秀的人才?只靠金钱和权力是无法获得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保证优秀人才聚集到企业麾下,从而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结束语
企业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虽然不能达到100%的完美,但是我们可以强调持续改进。企业文化提倡增强执行力,提倡在积极行动中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正是实施企业发展战略所必需的。企业文化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一旦形成便很难变革,因此它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引导和制约的作用。另外,企业战略也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适应、相协调。如果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制定了新战略,但原有文化的变革速度却非常慢,很难马上对新战略作出反应时,那么原有的企业文化就可能成为实施新战略的阻碍力量。因此,在战略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新旧文化的协调和更替是战略实施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总之,企业只有生存过来,才能发展,也才能谈文化;而企业要想树立自己的文化,就必须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保证。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战略绝对不能割裂开来,两者的先决条件是保证企业实现“双赢”唯一途径。
第二篇:论企业文化与战略组织关系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和战略对于处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们二者之间的某种联系,对二者关系的探讨既有助于企业文化和战略准确迅速地在企业实施,也有助于企业组织结构能更好地为企业文化和战略服务,对企业来讲,意义相当深远。
一、企业文化和战略及组织结构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内部创造为主,外部输入为辅而形成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形式的总和,它是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观念、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行为规范、企业形象的体现。企业文化反映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决定着企业内在凝聚力的大小,是企业进行管理的一种内在基础。现代企业文化的整体概念由三个层次构成:即由企业中凝聚着本企业精神文化的生产经营过程和产品的总和构成的物质层,具有本企业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总和所构成的制度层,以及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价值观念、管理思维等的精神层共同构成。其中,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其它两个层次,制度层构成物质层和精神层的中介,物质层和制度层是精神层的体现。企业文化具有群体性、民族性、可塑性等特点,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信任人,把人放在企业管理的主体地位上,强调文化认同和群体意识的作用,反对单纯地强调管理,注重在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和先进管理思想的基础上,为企业建立明确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以此实现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有机结合,实现企业内部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的最佳组合和动态平衡。
企业战略是企业根据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制约因素、有利条件等方面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的较长时期内企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的总体部署,它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涉及企业经营业务和使命的确定,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从战略态势上来看,战略有稳定型战略、增长型战略和紧缩型战略;从战略层次上,企业战略可分为公司战略、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
企业组织结构是指在协同工作、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联结企业成员的方式以及这种方式所构成的形态,是企业内部各个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组合。从内容上看,企业组织结构有集权式组织结构和分权式组织结构。集权结构一般是指最高管理层集中较多权限,上级对下级控制较多的组织结构,集权结构可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参谋制、直线职能参谋制几种类型。分权结构则是指最高管理层授权下属有较多的决策权和一定的财务支配权,使其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组织结构,现代企业典型的分权结构是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及模拟分权组织结构。
二、企业文化和战略决定企业的组织结构
企业文化和战略在起源阶段对组织结构具有先导性影响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兴起并发展的,往往与企业创始人的品格、创业意识、经营思想、工作作风有直接关系。企业战略是在企业文化逐渐形成并发展后兴起的,它以企业文化为依托,全方位的营造一种企业环境,使之能适应业务运营,并且比竞争对手更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经营哲学决定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和经营模式的选择,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激励和凝聚作用把员工统一到企业的战略目标上,它是战略实施的保证,企业文化适应并服务于新制定的战略,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会形成有效的企业战略,并且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驱动力与重要支柱。企业战略反映着企业宗旨和价值观念、有着企业文化的烙印,企业战略的实施过程又会促进和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二者之间是相互约束、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有效的战略和优秀的文化将成为未来企业成功模式和基础。由企业文化和战略的缘起不难看出,企业文化和战略是全局性的,它们一经形成,必将对企业的各个层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企业为了能对内外部环境做出快速反应及决策,以一定的战略思维的形式对企业业务运营、企业结构、人事、领导体制进行重新组合,使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企业文化也从精神上、物质上对企业各部门进行渗透,形成核心的准则和价值观。因此,组织结构作为企业文化的传播载体和企业战略实施的客体,在起源期势必受到文化和战略的先导性影响。
企业文化和战略在积累发展阶段对组织结构具有调适性影响 企业文化和战略经历了起源阶段形成大体方向和内容时,就形成与之适应的企业组织结构的最初体系,企业的运营体系也就基本建立。但是,由于外部环境及企业内部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企业文化也会随之而进行变革,企业创始人的认识和知识也不断变动,他们凭借自己崇高的威望和创造力不断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完善,进而影响企业的战略,并且促使处于初始形态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和更新,使之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从很多知名企业实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每个企业的文化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文化总要经过不断发展和积累才能形成一段较稳定时期,也只有积累稳定之后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渗透到企业各个部门,对企业政策制定、机构的确定和调整具有先导性的决定作用。组织结构与此同时也将经过调整和适应达到一个与文化和战略相和谐的体系。
企业文化和战略在稳定阶段对组织结构具有决定性影响 企业文化和战略经历了起源和积累之后,便进入了稳定期,适应发展的企业文化的战略同时优化调整确定,由此决定了组织结构的最终形成。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文化结构,各个企业因其文化结构的差异,企业文化借以存在、表现、传播的具体形式不同,企业就形成了适应本企业的组织结构。在企业稳定文化形成之后,企业的战略也具有了确定性,企业的战略管理也就形成了自己的系统。组织结构中的一些要素,如部门的特点和职能、部门外部的运营环境、部门和
部门之间的关系、员工之间的融洽关系都渗入了企业文化的影响和战略管理的约束。
三、企业的组织结构对企业文化和战略的适应性及反作用
企业文化和战略虽然会对组织结构具有影响,但是也受到组织结构的影响,组织结构也会对企业文化和战略进行调整,以达到三者之间的融洽关系。
企业从整体运营及文化角度和战略意图考虑出发,确定其经营目标和任务,进而设计出有利于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的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目标和任务的手段,组织结构中人事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等每一部分都是为保证实现企业目标而设置的,组织结构是体现企业文化、实施企业战略的体系。企业文化和战略会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内部运营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企业的结构类型也会进行相应地调整和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新的企业文化和战略。调整了以后的组织结构才能对战略的实施起到坚固的载体作用,使战略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使企业文化更加广泛地传播。此外,企业文化是在特定的结构关系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组织结构也会影响到企业文化;战略经常是在组织当前的结构中制定的,当前的组织结构设计约束或限制着目标和战略,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目标和政策是如何建立的,制定目标与政策组织的结构方式会对所有战略实施活动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组织结构在传导文化及实施战略过程中,根据实际和企业需求及时对文化和战略进行调整,使企业能够最大化发展。
企业文化和战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具有先导性,它确定了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及确立方式。而企业的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文化和战略的要求,随企业文化和战略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并对文化和战略具有反作用。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逐渐发展壮大,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是首要前提,一个理顺了文化和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的企业势必会有一个具备凝聚力、激发力和运转良好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整体战略适应市场,在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中真正贯彻实施。当文化、战略、组织结构能够融洽、适宜地为企业发展服务时,企业就会成为一个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内部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
第三篇:企业经营与战略管理
1、简述企业管理的基本要素构成及内容。
答:要素一:管理主体—管理者及其管理机构具有主动、支配和影响作用的因素
1、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指导自身的管理活动;
2、如何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获得组织成员的必要服务;
3、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成为学习型组织的教练。
要素二:管理客体—管理对象物。人员、资金、技术、物资、组织、信息
1、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匹配与整合,使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动态系统;
2、组织内部与外部环境的良性循环;
3、组织利益与个人目标的有效结合;
4、人力资源管理;
5、生产过程管理。
要素三:管理目的—管理活动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包括组织目的与个人目的。
1、组织目标的先进性与现实性;
2、组织目标的科学性与灵活性;
3、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有机结合。
要素四:管理环境—管理活动所涉及的空间要素,对内指组织的状态、结构与气氛,对外表现为该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市场状况和公共关系。
1、组织内部良好的文化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2、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
3、组织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
要素五:管理方法与艺术—管理的一般原理、原则、程序与方法及其创造性运用
1、管理者如何借鉴前人的经验与教训,遵循科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管理;
2、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原理、原则,并加以创新。
2、结合《美国通用汽车案例》从企业特征的角度分析,破产前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失去了那些性质?
答:2008年,通用成立101年华诞,通用一直是美国工业的象征和荣耀。从1927年以来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然而从2005年开始,几乎一直在亏损。2007年通用公司亏损额达到387亿美元,创下该公司成立100年来最大亏损额。
2008年6月1日,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总资产为823亿美元,总债务为1728亿美元,资产负债率高达210%。
3、简要说明管理标准的内涵及其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答:是指对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与工作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工作。
管理标准: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具有科学依据并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内容、管理流程、管理责权、管理办法、管理凭证等制定的标准。
工作标准:衡量有关工作质量的准则,即用来衡量企业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好坏的标准。
4、简述企业制度的内涵与构成。
答: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产权制度:界定和保护参与企业的个人或组织财产权利的法律和规范;
企业组织制度:企业组织形式的制度安排,规定企业内部的分工协调/权责分配;
企业管理制度: 管理思想/组织/人才/方法/手段.5、从资产所有者形式出发,简述自然人企业与法人企业的主要区别。
答:自然人企业又称独资企业,个人企业、是指由个人出资兴办,完全归个人所有和控制的企业,这类企业在法律上是自然人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
法人企业是指公司制企业,是由两人以上依法集资联合组成,有独立的注册资金,自主
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企业。
自然人企业是最早产生也是最简单的企业形式,流行于小规模生产时期。由于其具有经营规模小,管理简单,经营灵活等特点,在小型加工、零售商业、服务业等领域较为活跃。
与自然人企业不同的是,法人企业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人格,是被法律承担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6、企业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1)、专业化与劳动分工。适度分工,提高效率,团队式工作小组。
(2)、职权与职责。权责对等;适当授权,职权下授,责任不下授。
(3)、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直线指挥人员,职能参谋人员。一个船长原则。
(4)、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高、中、低层次的管理幅度,5-8-15人。
7、结合《华为流程再造案例》,试述职能导向管理与流程导向管理的主要区别。
答:职能导向、按照垂直职能的不同划分部门,建立层层的行政管理控制体系,企业管理体就是一个层级的控制命令体系,依法行事是其主要的行为准则,职能部门之间经常出现职能重叠、职能空缺的现象,各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经常出现缺少共同目标,导致目标不一致的现象,重叠、交叉的层级体系导致信息流通发生阻碍,管理层面以控制、协调性的工作为主。
流程导向、以流程为导向的组织模式重组,以追求企业组织的简单化和高效化,反向、既从结果入手,倒推其过程,关注结果和产生这个结果的过程,注重过程效率,流程是以时间为尺度来运行的,全流程的绩效表现取代个别部门或个别活动的绩效,重新思考流程的目的,使各流程的方向和经营策略方向更密切配合,强调运用信息工具的重要性,以自动化、电子化体现信息流增加效率、鼓励各部门的成员共同追求流程的绩效,重视客户需求的价值。
8、为什么今天文化力成为竞争的显性要素。
答:生产领域:全球市场供过于求,资源、技术、工资要素退居其次,品牌文化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的首选策略.消费领域:服务消费、旅游、教育、“吃文化”趋强,世界品牌的示范效应拉动我国消费水平快速国际化.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顶尖级企业跨国竞争,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比较、融合,本土企业必须借鉴国际企业的文化管理才能与之争锋.知识经济显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生产文化、消费文化、管理文化渐成气候。
9、企业文化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答:精神层:企业文化的本体,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导向。企业发展愿景、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如何发展、企业精神、如何行动
制度层:企业文化的激励约束机制。达成共识的精神层文化的结晶。法律,法规,程序。产品层:企业文化的映象和物化。
10、我国企业文化管理的提升途径。
答:(1)、理念更新、精神重塑,辐射制度变革、物质革新;
(2)、企业家理念更新,带动引导员工改变行为;
(3)、把握时代脉搏,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4)、以标杆企业为榜样,模仿创新企业文化;
(5)、在企业重组兼并中变革企业文化。
11、公司战略与经营战略的联系与区别。
答:公司战略、事业部战略、经营战略、职能层战略共同构成了企业战略体系。在实际工作中,这三个层次的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过程是各级管理者相互协商、紧密配合的结果。应该做什么业务—经营领域?如何配置资源及发展业务;
怎样在特定产品市场上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
怎样具体操作以实现公司战略、经营战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12、多元化战略的四种形式及内容。
答:(1)、复合多元化 多种产品或劳务没有任何共同主线和核心平台的多元化,即多项业务领域不存在任何技术关联、经济关联。
(2)、同心多元化 以市场或技术为核心的多元化。包括市场同心多元化、技术同心多元化两种形式。
(3)、垂直多元化 在一个完整产品价值链中,企业在原先承担生产阶段的基础上向前向或后向发展经营。包括前向垂直多元化、后向垂直多元化。
(4)、水平多元化 企业利用原有市场,在同一领域内进行多品种生产经营,实质上是技术-市场同心多元化。
13、集中化战略的特点与实施途径。
答:集中化战略: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者集团、产品线或某一地域市场。
实施途径:成本领先集中战略,差异化集中战略。
集中化战略的特点
--集中资源服务于特定目标。如果顾客需求变化、技术进步或替代品出现,会弱化企业差异化优势。
--战略目标集中明确,便于管理。但如果销量下降,生产费用增加,成本优势就会削弱。
15、企业、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五种方式及特点比较。
答:(1)、间接出口 通过中间商或其他国内代理机构来经营产品的出口业务。投资少,风险小,但不能直接掌控国际市场。
(2)、直接出口 企业直接销售产品给国外客户,建立国际营销渠道,树立国际形象。
(3)、进口贸易 获得廉价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16、合资经营企业与独资经营企业的特点比较。
答:合资经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共同投资组成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易取得东道国政府的支持与合作。
独资经营: 设立海外独资子公司。
可以摆脱合资企业在经营目标、企业文化方面的冲突,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完全纳入总公司的整体战略框架之中。缺点是难以得到东道国的合作与扶持。
17、物流概念的内涵及环节。
答:物流(Logistics)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全部或部分环节均可)。
物流包括空间位移、时间变动和形状、性质变动,从而创造物品的时间和形态效用,但不包括物品所有权的转移。
18、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差异。
答;现代物流(Modern logistics)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
(1)、服务功能上的差异。一般传统物流的服务功能是相对独立的,因此不具备控制整个供应链的功能;而现代物流强调的是对供应链的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
(2)、与客户关系的差异。传统物流与客户的关系是建立短期合约,以价格竞争和标准服务赢得客户;而现代物流与客户通常是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通常以降低成本、提供增值和定制物流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3)、信息系统建设的差异。传统物流无外部整合系统,有限的或没有 EDI 联系,更没
有卫星跟踪系统;而现代物流实施信息系统,广泛运用 EDI 以及卫星跟踪系统。
(4)代物流企业采用的是现代化、信息化、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管理。
19、强化供应链管理能力的途径。
答:(1)、从交易到关系管理。传统的上下游企业关系是交易导向的,存在大量的短期行为。要变到长期的、双赢的、高度融合的关系管理形式的供需关系。
(2)、从利润管理到盈利管理。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缺乏系统的思想,局限于企业自身的利润指标。盈余管理的思想更注重资产的使用效率,将资产集中在企业的核心能力,而将其他非核心的职能外包给联盟内的其他成员。
(3)、从库存管理到信息管理。“虚拟库存”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核心思想就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实时共享实现快速反应以尽可能的降低库存,用信息库代替商品库存。
(4)、从产品管理到顾客管理。传统企业由于过度关注产品而患了“营销近视症”,现代供应链理理论是以顾客为导向,需求驱动的供应链网。这种企业关注焦点的改变是供应链变革的根本。
20、试举例分析,技术创新过程的技术推动型与需求拉动型的辩证关系。
答:在技术创新过程的各环节之间,以及技术创新推动与市场需求拉动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大多数工业品的技术创新实践中,技术创新过程是由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因素共同引发的,区别在于技术或市场的作用先后顺序不同。在有市场需求的地方,必然会拉动技术创新发展;在有技术突破的领域,迟早会萌发市场需求。
第四篇:企业经营战略
浅谈企业经营战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着眼未来,树立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战略。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企业的经营战略,分别是诚信经营战略,品牌创意战略,市场营销战略和人才战略。每个战略都研究了其实施的重要性及具体的实施策略。可以说这四点对于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并不断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经营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它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经营范围的科学规定,同时又是制定规划的基础。
一、诚信经营战略
诚信是一种诚实守约的行为,经济学分析表明,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否选择诚信,主要是看诚实守约成本的高低,当诚实守约预期的效用超过了将时间及另外资源用于从事其它的活动所带来的效用时,就会选择诚信守约,反之亦然。企业根本的使命是创造价值,企业诚信联系着价值的创造,既是因,也是果,它既可以凭借对顾客行为的考察衡量一家企业是否己经提供了良好的价值,而且可以引发一系列经济效应,使得其总成本达到最小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保证销售成本最低。业务量的不断增长。吸引并且留住了更多的忠诚顾客,有利于企业形成更多的销售,多次销售和顾客之间的口碑相传,增加企业的业务量并且扩大其市场份额,同样,企业还可以利用获得的更多利润更好的服务顾客,保证企业业务的不断发展。其次,保证人力资本成本最低。人力资本的稳定和增值,企业拥有可持续的业务增长,就能更容易吸引并留住优秀的雇员,为企业营造人力资本,这些诚信雇员一方面从顾客身上体验到成就,学会更好的为顾客服务;另一方面雇员提供优质服务反过来强化了顾客的忠诚度,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最后,保证生产成本最低。诚信的长期雇员能了解企业的产品及工作流程,也熟悉企业的顾客及他们的需求,从而能在工作中学会降低成本;而忠诚的顾客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清楚,这就容易促成双方交易成功,从而丰富顾客的价值内涵并产生卓越的生产力形成其他企业难以匹敌的竞争优势。
二、品牌战略
公司经营涉及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品牌战略的问题。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结果导致产业的全球整合,企业的战略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品牌战略的实施,而品牌不仅仅是市场识别的标志,更是企业战略实施成果的文化标志。就国内市场而言,消费结构变化与市场供需的逆转同步进行,也客观上要求企业加速
构建基于价值导向的品牌战略体系。严格讲,价值导向的品牌战略是在国际品牌成功运作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套竞争与发展理论,要求经营者充分分析品牌核心价值、品牌定位、品牌性格、品牌传播之间内在的关系,为品牌操作中的品牌识别、品牌竞争、品牌延伸等元素提出系统的操作手段。如我公司经营项目是文化传媒一系列的活动,旗下有《环球生活》&《环球宝贝》两大月刊,《环球生活》杂志定位高端人群,关注主流生活,聚汇高尔夫、名车、雅宅、时尚服饰、珠宝、理财、健康、旅游、收藏、教育等各行业高端品牌产品及服务,为高端名流群体创造一个聚合多种时尚元素,整合全方位高尚生活资讯的品质生活媒体和高端平台。在制作和完成的过程当中,要求我们:一是要有渊博的知识;二是要善于观察思考和归纳总结;三是要具有创造性思维,树立本公司独立的品牌和创意思想。创意的产生过程是积累、思考到飞跃的过程。美国的广告专家詹姆斯〃韦伯〃杨(James webb young)提出了产生创意的五个步骤:
1、收集原始资料、数数据。包括所面对问题的全部资料、数据和平时积累的一般性知识。
2、认真研究分析资料、数据,找出这些资料、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开始产生不完整的构思。
3、深思熟虑,让知识、信息和经验在你的脑海里融汇贯通,不要急于求成,要有一个意外创造的过程。
4、实际产生创意,有可能是突然出现的,也可能是经过再思考后慢慢形成。
5、听取不同意见,发展和完善创意方案以使其能够实际应用。有些广告作品投入运营前,虽然经过文案测验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作品,但是在实际广告活动中作用如何呢?艺术魅力体现在营销效果上,实际上是广告对受众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对受众的认知、兴趣、偏好、欲望、行为等各心理层面的影响。
三、市场营销战略
企业营销是一门指导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取得良好效益的科学,具有科学完整的体系和丰富的内涵,只有全面把握其内容和互相联系,才能保证企业市场营销的顺利进行,当然建立一个好的营销机制,不单纯是一句话,一个理论能够解决的问题,市场经济是错综复杂而又千变万化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尤其是当前大多数的企业基本上脱离计划经济的体制,而且相当大数量的产品处在中低档次上,而供求买卖关系上已经变化,况且我们企业也会存在一些诸如:企业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和长期的战略规划;企业只重视外部营销,而忽视内部管理;缺失诚信意识;企业对产品促销存在的误区等等问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
1、加强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不竭的动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市
场竞争,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产品创新已成为企业能否在现代经济大潮中破浪前进,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基础。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注意随时调查市场,研究市场需求,了解用户需求,及时与用户沟通,听取他们对产品形式、功能、性能等方面的新要求,及时更新换代,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越来越多地转向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创新,尤其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新。因此企业要站在变革的潮头树立创新意识,为自己创造未来,创造明天的市场,创造出全新的技术。要求企业找准市场空隙,寻找市场空白点,抢占市场制高点,有效地结合各项生产经营要素,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进行周密的谋划和实践,以达到最大的经营效果,不断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创造出能满足消费者未来需求的产品,理性地引导消费潮流。
2、对市场外部营销环境进行正确的定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地变化,企业要保证自己的产品适销对路,就必须正确的选择目标市场,分析市场机会,这就首先要求对市场的细分,细分市场的规模与发展潜力,细分市场的吸引力,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为对付竞争者的战略进行较为正确的市场定位。进一步为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作出准确的、行之有效的战略和决策。在决策中要明确自己的产品的潜在竞争优势,并发展竞争优势,在市场上示意出自己产品的竞争优势。自己的产品一旦放在哪个市场,选定好了以后,就要拼命去争市场,争市场并不是压低价格倾销,也不是有要的就卖,不给钱也先付货,这样势必造成企业资金紧张,这不是市场营销的策略。营销策略不能像老百姓卖菜的一样,谁买的都不知道,而是要分析市场,分析用户,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市场,消费者的今天和明天,要干别人都没干的事,跟踪市场,跟踪用户,以准确的营销战略作出灵活而有效的营销策略。
3、建立反应灵敏,运作高效的营销机制。市场经济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市场动态千瞬万变,一个企业要想应付这些变化,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反应灵敏、运作高效的组织机制,现在大多数企业反应不灵敏,市场信息不灵,本来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企业内部还是老样子,这就是企业没有建立起一个营销管理的组织系统,机制的建立要形成程序化,从信息收集,到产品销售,建立起管理的模型或软件,使各部门纳入有效管理系统之中。综合市场建立先进的电脑信息系统,把产品在市场上的情况,纳入到信息处理中心,进行专门研究,取其夫舍,各部门应该怎么办,做什么,经理应该怎么办,做什么?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针对市场的信息,企业内部逐一研究,企业内部形成一条线,企业外部形成一个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使产品在生产、销售、用户、信息反馈的循环中运行下去,只有这样企业的领导才会得到正确的信息,做到市场的需求要求企业,让用户帮助企业。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确保企业经久不衰。
四、人才战略
倡导“知识、思想、能力不创造财富,劳动才创造财富”的理念,以员工的劳动和贡献论人才;公司针对员工的个人情况做职业发展规划,看重员工的成功经历。一切战略的成功实施都得依靠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我最后谈一下我公司的人才战略。首先,我们公司特别重视的是人才对公司的贡献,而不是人才本身。有些自我感觉良好、自认为是人才的人对我们公司没有做出贡献,他就不是我们公司认同的人才。人才只存在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比如今天的世界百米赛跑的冠军,只能在百米跑道上才能展现飒爽英姿,如果你不给他百米赛跑的赛场,而叫他去做财务、做销售,那他肯定不是人才。所以人才不是绝对的概念。我们公司认同的人才就是认同我们的文化、为公司创造了价值的人。其次,知识、能力是没有价值的,只有通过劳动把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对公司的贡献才有价值。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都不是最重要的,这些都只是你们成功的重要条件,最根本、真正创造价值的是什么?是劳动!劳动创造财富,不是知识、能力和思想创造财富。我认为只有勤奋的劳动,不断的学习进步,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才能成为对我们公司有用的人才。还有一点,我们重视人才以往的成功经历,成功者成功更容易,而失败往往只能带来更多的失败。如果一个人一直没有取得过成功,他未来成功的概率会减少。许多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难道我们去挑选那些老是失败的人?事实证明成功经历很重要,只有成功才能带来更多的成功。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要努力培养下属争取成功、敢于成功的精神,给员工制定的目标要适当,要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经历,不要轻易让他们遭受失败,老是达不到工作目标。另外,人力资源部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多些思考,对进公司的每位员工都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现代社会需要分工,需要专才。各个不同的人由于成长经历不同,有各自不同的个体特征:有些人与人交往的能力强,那就适合从事需要与人沟通的工作,比如做秘书、销售人员;有些人耐心细致,就安排他去做细致的工作,比如财务;思想、情感丰富的人就适合做有创造性的、充满想象的事情。所以分配人员要建立在对他们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一个人不是去哪里都可以的。
综上所述,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问题是一个非常重大,十分复杂的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战略观、指导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战略目标以实现。做到以人为本,合理规划、协调发展,企业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前进。就我们公司的情况而讲,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应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以低成本赢得竞争力,实现高效益;以高效益支撑企业的高速发展。
第五篇:企业经营战略
对企业概念的基本理解:1 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存在的,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产物。2 企业是从事生产 流通与服务等基本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3 虽然企业的基本职能是为社会提供产品与服务,但究其本质而言,它属于追求盈利的营利性组织。
按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划分,企业可分为四种基本的类型:独资企业 合伙制企业 合作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
组织结构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组织成员分工协作所组成的组织架构与相应的职责权关系体系
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者直接管理下级的人数管理层次是指组织内部从最高一级管理组织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组织等级两者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直线职能制 优点是既保证组织的统一指挥又加强了专业化管理 缺点是 直线人员与参谋人员关系难以协调
事业部制 含义是在直线职能制框架基础上,设置独立核算 自主经营的事业部,在总公司领导下,统一政策,分散经营 它是一种分权化体制优点是有利于发挥事业部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适应市场。公司高从集中思考战略问题 有利于培养综合管理人才 缺点是存在分权带来的不足,即指挥不灵,机构重叠,对管理者要求高
企业管理,就是通过计划 组织 领导和控制,协调企业中以人为中心的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活动。
计划职能是管理者的首位职能。
管理者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 1 社会与文化素质 2基本业务素质 3 身心素质
管理者的技能 包括 1 技术技能 2 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 4 行政技能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作用 1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所有管理行为与措施实施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好的企业基础工作再好的创意与决策,再好的管理措施与手段,都将成为空中楼阁,是不可能取得经营管理的成效的,只有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做的扎扎实实,管理的手段才能奏效,才能取得更大的的管理绩效。2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实现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障,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只有建立科学可行的标准化,制度化,信息化等标准与制度体系,是实际经营管理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才能提高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的水平。3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企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所创造或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作风 和团体氛围的总和。企业文化的机构 主要包括 1 精神文化层,2 制度文化层 3物质文化层 这三层的关系是:精神文化决定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又决定行为文化。
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1 以全员学习为基础2 以愿景激励为基本动力 3以持续创新为核心理念。这样的组织正是在持续的学习中,不断的抛弃传统观念,打破思维定势,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敢于否定自我,以实现自我超越,紧密跟踪不断变化的环境,持续的标新立异,大胆创新,与外部环境形成一个动态平衡,要从理念,体质 机制,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
目标管理的涵义 是以制定和实现目标为中心的,被管理者自主控制达标过程,管理者实行最终成果控制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
主观决策法,是指凭决策者的知识 经验 智慧 和能力 根据客观条件和掌握的信息,做出的决策方法叫做主观决策法。
按决策的作用的 范围可分为 1 战略决策 2 战术决策3业务决策
人员考核的方法 1 实测法 即通过各种项目实际测量进行考核的方法 2 成绩记录法即将取得的各项成绩记录下来,以最后累积的结果进行评价的方法。3 书面考试法 即通过各种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的方法,4 直观评估法即根据被考核者的一些表现,有考核者直接作出评估的方法 5 情景模拟法 既设计特定情景,考核被考核者现场随机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6 民主测评法既有企业的人员集体打分评估的考核方法7因素评分法即分别评估各项考核因素,为各因素评分,然后汇总确定考核结果的一种考核方法。
领导的实质是一种对他人的影响力,即管理者对下属及组织行为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能影响部下的思想,改变部下和组织的行为,这种影响力可泛称为权力。
公共关系是由三大要素构成的的系统,即公关主体,公关对象,和公关媒介。公关主体是社会组织,公关对象是公众,公关媒介是双向信息传播。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所具有的 能使企业在若干经营业务领域形成长期稳定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形态上是由价值观 知识 技能 三部分 组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是 1 整体性 2 核心性 3整合性 4 独特性 5 长期性
SWOT分析,SWOT分析是企业经营环境分析的的基本架构,分析内部环境主要找出企业经营的优势和隐忧,分析外部环境主要找出经营的机会和威胁,将这四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就简称SWOT分析,这是企业经营环境分析的最基本思路与架构。
一般环境分析 :1 经济环境的影响 经济环境与企业经营的关系是最为直接的,对企业经营影响也是最大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物质资源 国家的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社会的经济规模与发展水平利率 与通货膨胀率 国民收入与消费水平。2技术环境的影响 社会组织的技术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技术进步状况,以及相应的技术条件,技术政策,和技术发展的动向与潜力等。3 政治与法律环境的影响 政治环境包括国际 国内的环境 政治形势 政策法规等 特别是表现为国家与政府的干预。4 社会与心理环境的影响 社会与心理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在地人口 教育 生活习俗 风气 道德 价值观念以及成员的各种心理状况等。
企业战略结构与类型 企业战略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就一个现代企业而言,企业的战略结构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1 总体战略也称公司战略 2 竞争战略 也称事业部战略 3 职能战略 总体战略是企业最高层次的战略,是一种价值取向的 概念性的战略,总体战略是从公司全局出发,结合内部环境,对企业重大 长远经营问题所做出的总体筹划与安排。竞争战略属于第二层次的战略,是在企业内部某一个事业部或事业领域的战略,竞争战略是在既定行业内,决定如何构建竞争优势的战略,其重点要解决的是,在分析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在选定业务或产品 市场内,如何构建超过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职能战略属第三层次的战略,是一种作业性的 操作性强的策略,职能战略是为了实现竞争战略,结合事业部内部的各个职能,分只能制定的短期性策略。职能策略一般包括:科技与产品开发策略,市场营销策略,生产与运作策略,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等。
总体经营战略的基本类型 主要包括 成长战略 稳定战略 和紧缩战略
成长战略也称扩张战略 它是指企业依据内外环境与目标需要 实行扩张与发展的一种战略,他主要包括以下具体战略 1 单一产品增长战略 是指不扩展新的产品,而集中和力量增加现有产品的产量与市场份额的一种战略。2 同心多元化战略 是指利用现有技术和优势,增加与现有产品相类似的新产品的一种战略。3 纵向一体化战略 是指企业通过纵向延伸的方式拓展业务领域的一种战略。它包括前向一体化战略与后向一体化战略,前者是指企业对其产品做进一步的深加工,或对相关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或从生产延伸到销售或服务,从而扩展业务的范围。例如 生产汽车的公司,自己开设汽车出租公司,是经营范围扩大。后者是指企业自己公用其生产用原材料,或自己生产其制造机器所用的零部件。例如:组装汽车的公司,自己生产过去由别的企业生产的零部件,以扩大本企业的业务领域。4 多角化战略 是指企业增加与现有产品,技术和市场都没有联系的全新产品,已建立多种产品领域的复合经营结构的战略。当企业扩张到一定规模,在管理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要想长期发展时,常采取多角化战略。
稳定战略 是指企业继续生产经营原有的产品,维持原有经营目标的一种战略。紧缩战略 是指一种在特定环境下,调整缩减经营规模的战略。
竞争战略的基本类型有 1 成本领先战略 是指企业通过降低成本,使本企业的总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达到全行业最低,以构建竞争优势的战略。2 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形成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的特殊品质与功能,以构建竞争优势的战略。由于本企业的产品具有顾客所需要的特殊的品质与功能,从而使本企业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构建他人不具备的竞争优势。3 专一化战略是指企业的经营集中在某一特定市场面,以提供比竞争对手更为有效的服务并获得更高收益的一种战略。
顾客让渡价值 : 1 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顾客总价值是指顾客购买某一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利益总和 2 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是顾客与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3 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的途径,实现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认真研究顾客需求,开发与改进更适应顾客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千方百计的使顾客在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二是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进而降低产品售价,减少顾客的货币支出,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顾客购买商品的时间 精神和体力消耗。
市场细分化的含义市场细分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购买行为的差异性,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过程。这些被细分了的具有某种相思特征的消费者群,被称为细分市场或子市场。例如 把整个服装市场细分为儿童 女装 男装市场 和老年装市场。
市场细分化的必要性 市场细分化是企业实行特色经营,构建竞争优势的需要。1 市场细分化是顾客需求异质性的客观要求。2 受资源限制与面对竞争的压力,实行市场细分化与目标市场营销,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不实行细分战略,就无法构建竞争优势。3 市场细分有利于发掘和利用新的市场机会,提高市场占有率,并有利于合理使用企业资源,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市场细分化的可行性 1 异质性2可衡量性3 可进入性4盈利性5稳定性产品的整体概念认为 产品是由核心产品实体产品 和附加产品 三个层次组成的一个整体。
附加产品是指顾客购买产品所获得的各种附加利益,附加产品包括售中 售后的各种服务,由于购买产品获得的社会尊重与心理满足等。
产品组合的概念产品组合是指一个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产品的范围和结构,这是一种产品搭配,它有不同的产品线与产品项目组成。产品组合的深度 产品组合的宽度 产品组合的相关性
产品组合策略 是指在产品组合的宽度 深度和相关性等方面做出的筹划与安排。产品组合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种: 1 扩大产品组合策略 2 缩减产品组合策略 3 产品延伸策略
扩大产品组合策略 具有三种不同的策略:1 垂直多样化策略,既不增加产品线宽度,只增加产品线深度,增加新品种。2 相关系列多样化策略 即按照产品组合相关性原则,增加新的产品线。3 无关联多样化策略,即扩展与元产品线不相关的新产品线。
缩减产品组合策略 是指减少产品组合宽度和深度的策略,具体包括 有限产品线策略和合并产品项目策略。
产品延伸策略是指全部或部分的改变企业原有产品的市场定位。具体包括向下延伸 向上延伸和双向延伸三种策略。
多品牌策略 是指同一企业在同一种产品上设立两个或多个品牌,甚至设立相互竞争的品牌,目的在于吸引消费者,开拓不同市场,鼓励内部竞争等。差别定价策略,这是同种产品在不同情况下制定不同的价格的一种策略,它主要包括 1 顾客差别定价 2 产品形式差别定价 3 产品部位差别定价 4 销售时间差别定价 5 区域差别定价
消费品的分销渠道形式 主要有以下形式 1 直接分销渠道,属令层次渠道,既没有中间商,由生产企业把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2 经过零售商的分销渠道,属一层次渠道,只有一个中间商。3 经过批发商一零售的分销渠道,属两层次渠道,生产企业通过经销批发商组织分销。4 经过代理商一批发商一零售商的分销渠道,属三层次渠道,在生产企业与批发商之间多了一代理商,我国企业产品的外贸出口,常采用这种渠道。
分销渠道宽度策略 主要由三种策略可供选择:1 密集分销渠道策略 2 选择分销渠道策略 3 独家分销渠道策略
营业推广的概念 营业推广是指为刺激和唤起顾客需求而采取的各种促销措施。这包括商品展销 附赠 使用样品 有奖销售 减让折价销售等 营业推广的主要特点 1 以刺激和唤起顾客购买需求为基本功能 2 以直观商品展示和使顾客获得实惠为基本途径 3 以迅速取得促销的短期效果为优势。
资金筹集的原则 1 满足需要原则 2 低成本原则 3合法性原则 4 稳定性原则负债资本的措施 1 发放债券 2 银行存款 3 商业信用 4融资租赁发放债券是指企业为筹资长期资金,向社会 个人及其他经济组织发售按约定方式支付本金及利息的债券的一种筹资方式。
短期偿债能力状况指标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是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流动比率也称营运资金比率,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比率是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计算公式:流动比率等于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速动比率等于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流动比率在2:1以上 速动比率在1:1以上 一般说明企业偿债能力状况不错,其中的速动资产为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后的余额。
成本费用的作用 成本费用是指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变量与指标。是加强管理的重要领域。其主要作用表现在:1 成本费用是生产消耗及其补偿的尺度。成本费用能较为真实的衡量出产品的消耗,并反映出相应补偿的数量。2 成本费用是制定价格的基础。产品价格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产品定价总是要以成本作为基础,结合市场供求来决定的。3 成本费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领域,企业要提高效益,一是扩大销售 二是降低成本。只有降低成本费用,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4 成本费用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无不涉及决策对象的投入产出效益对比,这样,成本费用则成为评价投入产出效益的重要指标。从而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生产运作管理的涵义生产运作管理是指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 组织和控制,促进生产运作效率化 效益化 以保证企业生产运作目标实现的过程。
新产品的类型可以将新产品划分为以下四类:1 全新产品 2 换代新产品 3 改进新产品 4 纺织新产品
新产品开发的观念企业必须树立如下观念 1 市场观念 新产品开发,必须瞄准市场,紧密适应顾客的需要,保证新产品在市场上畅销是新产品开发的生命线。2 创造消费观念 新产品的开发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但决不能只是被动的跟着需求跑,而应该树立创造需求的观念,用企业所开发的新产品去引导的需求,并创造顾客心的需求。3 整体产品观念企业开发新产品,不只是核心产品的开发,而且要注意形式产品与附加产品的全面开发。4 产品价值观念 应按照价值工程的思分析设计成本最低,功能最全的新产品,以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
生产现场管理的几种典型方法 1 定置管理 2 目视管理 3 5S管理
由于整理 整顿 清扫 清洁 素养这五项在日文罗马拼音中均已 S 为开头,故简称“5S”。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在全社会的推动下,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通过对产品质量产生 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的有效管理,已达到让顾客满意和企业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目的的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 全方位质量的管理 2 全过程质量的管理 3 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 4 全社会推动的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就是PDCA循环管理法。
PDCA循环管理法的步骤 这一方法是由四个阶段 八个步骤组成。第一阶段是P—计划阶段 这一阶段有四个步骤:步骤一,分析现状,找出所存在的质量问题。步骤二,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或影响因素。步骤三,从中找出主要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步骤四,针对主要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与计划。第二阶段 D—实施阶段,这一阶段包括步骤五,就是将制定的质量计划和措施,具体组织实施。第三阶段 C—检查阶段,这一阶段包括步骤六,就是把实施结果与预定的目标对比,分别找出成功 不足或失败的经验教训 问题等。第四阶段 A-处理阶段,这一阶段包括步骤七 步骤八。步骤七是对实施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使之制度化 标准化 作为今后的标准或准则,以巩固提高。步骤八是对本工作循环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新出现的问题,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准时化生产方式基本思想:1 准时化生产方式以不断消除浪费为出发点 2 准时化生产方式以准时生产为核心 3 准时化生产方式以再造生产方式 合理配备资源为主要途径 4 准时化生产方式以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更紧密适应市场为目的。
看板管理基本原理“看板”就是一些记载有前道工序应生产的零部件号,名称 数量及运送时间地点等事项的卡片,或其他信息载体,用以指挥生产,控制加工的数量和流向。看板管理是指以流水线作业为基础,将生产过程中传统的送料制改为取料制,以看板作为取货,运输和生产指令,进行现场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与技术。看板管理是一种反顺序管理,他不是传统方式的由前道工序向后道工序送货的程序,而是由后道工序依据总装配需要向前道工序取货,以严格控制零部件的生产和储备。
看板使用的规则 看板在使用中要坚持以下规则:1 不合格的产品不挂看板,按看板在生产线上传送的必须是百分百合格品,不合格的不能流到后道工序。2 后道工序必须凭看板像前道工序取货,所领取的数量不能超过看板规定的数量,看板要随他所代表的零部件一起流动。3 前道工序只生产后道工序按看板取走的数量,必须按看板规定的顺序与时间生产。4 盛装与运送零部件要使用标准容器,并按标准数量放入,5 要严格按着看板要求的数量 时间和运送路线运输零部件。
物料需求计划与制造资源计划,是现代生产条件下,信息化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方式,他特别适应现代市场条件下多品种 中小批量的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