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人权高于主权(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5 11:5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认识人权高于主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认识人权高于主权》。

第一篇:如何认识人权高于主权

如何认识人权高于主权

政治与行政学院1002班10502101

龙昱廷

对于主权和人权之间的关系,我所持的观点是人权高于主权。因为,人,是组成国家的最基本的要素,如果一国连人民的最基本的权利和利益都保障不了,维护主权、维护国家人格又从何谈起?

英文中的主权(sovereignty)一词,因其拉丁文的本意即最高权力,16世纪法国人博丹在《论共和国》一书中把主权定义为“国内绝对的和永久的权力”,不受法律限制的统治公民和臣民的最高权力。博丹的主权学说属中央集权国家主权学说,主权者是君主,被称为国际法奠基者的荷兰法学家格老秀斯也认为主权属于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卢梭等提出人民主权的思想,这是与国家主权相对立的。作为一个历史性的概念,主权一词在数百年间获得众多内涵,但不论是作为思想,或是作为制度,都同一种强制性力量有关。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国家至少代表了私有财产作为政治和精神的最高现实,不管它如何将自己扮作公众的“公共权力”的代表,主权的代表,说是保障社会的普遍利益,实际上是带有欺骗性的。在他的理论中,国家主权是与人民主权相对立的,国家高踞于社会之上,以它的特殊利益、官僚化的机制和运作过程成为社会的寄生虫。20世纪初,政治多元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流派开始形成。这一理论认为,民族国家其实也是众多社会团体之一,并不具有权力的独立性,而其他团体,自然也不是由国家授权产生的,它们完全以独立于国家的地位而存在。国家能否超越其他团体而获得优先的地位,则应决定于它对于国民的在实质上而不是形式上是否具有代表性。30年代广有影响的英国社会主义者拉斯基坚决反对使用“国家主权”的概念,他认为,国家主权仅仅是其命令被国民接受的可能性,与其他如教会、工会等的权力无异。国家对公民的制约力,并非服从政府的法律义务,而是遵守社会正义的道德义务。在他看来,个人是人类行为的最高仲裁者;主权属于个人,而不是国家。与这样的政治哲学密切相关的现代宪法学说,无一不将所有秩序、法律和法令的道德渊源推向个人公民,而不是社会结构的某一个极点;它们强调的是,所有国家行为都不能违反基本人权。罗尔斯在设计他著名的“万民法”时,声称首要的步骤是为国内社会制订正义原则。这一原则,包括“军队不得用于对付自己的人民”,“有序的法治”等等,总之是为了限制国家的漫无限制的国内自主,即对国内人民随心所欲的权利。他说:“主权权力也为国家授予了一种自主权以对付自己的人民。按我的观点,这种自主权纯属谬误。”他同时指出,“人权的作用更其明显地联系着国家国内主权权利的变化,这乃是适当确定及限制政府国内主权势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一致主张对国家主权加以限制,不同的在于如何确定限制的主体。从卢梭到马克思,强调的是人民主体,是大众的权力,革命的权力,以人民的共同体代替国家的共同体。另一类是洛克以来的自由主义者,虽然在其内部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都同样强调公民个体的自由权利,即普遍人权。正义与自由,革命与人权,都是鲁迅所渴望争取的。“奴隶”这个词,在他那里,既是人民也是个人。在这两者之间,他始终表现出了一种内在的紧张,但是有一个交叉点是确定无疑的,就是否定国家主权。

当然,我们说看待任何问题都不能过于绝对,说人权高于主权并不就是否定主权,历史上一些强调人权重要性的学者也许过于偏激和极端,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人权的重要性。

维护人权的主张,最早产生于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的思想。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格老秀斯在《战争与和平》一书中专章论述了“人的普遍权利”。他主张个人有权拒绝参加非正义的战争,并倡导公民有迁徙权、经济自由权和为转移部分领土而进行投票的权利。人权作为一项道德原则被普遍接受,始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以提倡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研究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人们开始对人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文艺复新标志着人们的思想冲破封建主义和神权的束缚,从盲目信仰到理性思考的转变,它对人权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伴随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出现,人权进入到权利化、法律化的时代。斯宾诺莎在《神权政治论》中明确提出“天赋人权”的概念,认为这种天赋人权就是自然权利。而“天赋人权”理论的系统化得力于以英国人洛克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的自然权利学说。洛克既反对君权神授理论,也不同意霍布斯的君主专制论,他的全部政治法律思想富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色彩。洛克是坚定的自然法理论的倡导者,他的自然法理论的特点在于把自然状态、自然法同资产阶级的理想和利益联系起来,发展了人的“自然权利”理论学说。他把自然权利的具体内容概括为:

1、平等权;

2、自由权;

3、生存权;

4、财产权。他特别强调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与生存权同样重要。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人权的内涵作了较为详细的阐释。后来,法国的孟德斯鸠和卢梭以及美国的潘恩和杰弗逊等人权的崇信者,都继承和发展了洛克的自然权利学说,并开始进行人权的规范化和法律化工作。

人权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解释。早期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权是每个公民“基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被马克思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人权宣言---美国的《独立宣言》把人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列为被造物主赋予的、不可转让的权利。法国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将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的权利列为“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概念明显受了自然法理论的影响,把人权视为单纯的个人权利,限制了权利主体的范围,忽略了与权利相对应的法律义务和权利主体行使权利时应顾及的历史、文化、习惯、道德、传统等条件。因此,一些人权法学者将此划分为第一代人权观。随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风起云涌,国际社会出现了主张包括就业权、同工同酬权、社会保障权在内的第二代人权观。第二代人权观除了强调人的生命权和自由权以外,还突出了人的生存权利。第三代人权观出现于二战后的反殖民化运动中,其内容包括民族自决权、发展权、和平权、继承人类共同遗产权等,它反映了二战以后人们开始追求国家独立与民族平等的理念。三代人权观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折射出的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不同的传统理念,反映了人权的概念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发生变化。

60多年前,德、日、意法西斯侵略者为了实现重新瓜分世界的野心,悍然发动侵略战争,引发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空前地残踏了世界人权。全球60多个国家、近20亿人被卷入这场有史以来最野蛮、最残酷的战争。据估计,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经济损失约达15万亿美元。在那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中,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同仇敌忾,并肩战斗,终于夺取了最后胜利,为捍卫世界人权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并为战后世界人权事业的进展奠定了牢固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日法西斯进行了大规模的灭绝人性的集体屠杀。纳粹在德国执政期间,600多万犹太人惨遭杀害,仅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死亡人数就达150万。苏联因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而付出了军民死亡2700万人的代价。据朱可夫回忆,战争结束时斯大林曾对他叹息说,“很难找到我们哪一个家庭没有丧失亲人!”这里就包括最高统帅的长子惨死在德军战俘营中。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苏联成年男子约一半死亡或致残。在东方,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长达6周的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被枪杀与活埋。二战期间,全中国军民总计死伤3700多万,财产损失6000亿美元。世界所有被侵略的国家和人民都付出了沉重的血的代价。

鉴于整个世界面临着由战争、法西斯、种族屠杀等等带来的种种悲剧,各国人民事实上联合起来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为人权而战的战争。” 人权成为世界各国战胜法西斯的共同口号和目标。英国首相丘吉尔把这场战争的目标宣布为“在盘石上确立个人权利”,斯大林明确表示这是一场“保卫祖国的自由”,保卫各国“独立、民主自由的战争”,毛泽东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宣布“目前共产党人在全世界的任务是保卫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独立”;美国罗斯福总统在美国参战前就提出著名的“四大自由”主张,即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共同的人权宗旨和愿望奠定了人权国际化的基础。在战争中,一股以各种方式保障国际人权的世界性潮流兴起了。保障人权不再仅仅是各国国内政治问题,而被引入国际政治和国际法领域。“1945年前后,一群卓有远见的领导人决心让这个世纪的后半叶完全不同于头50年。”由此产生了“全球治理和建立联合国”思想的起源。人们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地球,除非更谨慎地管理其事务,否则,整个人类将在劫难逃。” 1945年6月被称之为“战后国际和平大厦”的联合国诞生,50多个创始会员国代表参加。大会通过的《联合国宪章》,突出地将人权保障规定为本组织的宗旨。其中提到人权或人权保障问题的达7次之多。

《联合国宪章》虽然“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将“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列为联合国的宗旨,并规定为实现这一宗旨,会员国负有与联合国合作的义务。但是,宪章对什么是“人权及基本自由”这一基本概念没有具体阐明,故而使得会员国所负的相应义务也变得非常笼统和抽象,因此,有必要对人权的基本概念进行梳理和完善。《世界人权宣言》首次以普遍性国际文件的形式对《联合国宪章》提到的“人权及基本自由”作了系统而详细的阐述,其目的是确定一种“所有人民和所有国家努力实现的共同标准”。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宣言在思想体系上仍属于“天赋人权”论,并明显的带有重公民、政治权利、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倾向,通篇阐述的只是个人权利而没有涉及集体人权,更没有对认得义务和责任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宣言》在当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必须予以充分肯定。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宣言》在沿袭西方国家传统的人权概念后,还吸收了国际人权运动发展中出现的新的主张和观点,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权利。第22条至第27条规定的权利包括社会保障权、同工同酬权、休息权、受教育权、参加社会文化活动的权利。这是对传统人权概念的突破。这些内容的制定为后来联大通过的《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这两个文件奠定了基础。它的出台也成为国际人权运动的助推器。

《世界人权宣言》 人权的倡导者从一开始就主张“人人生而平等”。但是,平等的权利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从英国《大宪章》的制定到法国的资产阶级大革命;从十九世纪美洲大陆兴起的废除奴隶制运动到二十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战争;从二战后的反殖民化运动到当今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消除贫困,缩短贫富差距,这一切都说明整个人类的发展过程就是一部求生存、立人格、争平等的历史。可见人权并不是天赋的,而是靠权利主体自己的奋斗争取来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留给世人的警示之一就是:要消除独裁与专制,捍卫人类的基本权利和尊严,必须依靠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关于人的权利的基本理念,它既是当代人类的普遍价值观,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权状况的基本准则。《宣言》的制定遏制了一些国家以人权产生的社会基础不同为理由拒绝接受人权保护的基本标准,标志着人权保护从此由国内转向国际。

其实在我看来,人权和主权的关系就如鸡和鸡蛋的关系,说人权高于主权,那么主权不完整主权得不到保障,甚至连领土都无法由本国控制,又如何来保障本国人权?而反过来,说主权高于人权呢,就像一开始我所提到的,如果一国连人民的最基本的权利和利益都保障不了,维护主权、维护国家人格又从何谈起?我觉得这就像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其实我也做出了这样的设想,国内主张人权高于主权,而国际或一国相对于他国而言则主张主权高于人权。否则的话,若是全世界都坚持人权高于主权,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为了人权事业的发展而联合起来打击美国呢?因为美国对黑人的不平等的待遇,即美国的种族歧视本身就是对人权的侵犯。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很幼稚的想法。所以也正如我前面所说,对于任何问题的讨论都是不能过于绝对的。

以上就是我对“人权高于主权”的简单而粗略的看法。我们中国向来提倡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我们不也说,世界人民是一家吗,我希望全世界都能正确看待人权和主权的关系,尊重人权,让世界和谐发展。

第二篇:哈维尔关于主权与人权的演讲

人权高于国家主权——哈维尔

发信站: 小百合BBS(Sun Oct 30 23:33:26 2005)

1999年4月29日 在加拿大国会的演说

尊敬的总理、参议长、众议长、参议员、众议员,各位来宾:

能在这里演说,我的确感到非常荣幸。我愿借此机会就国家及其可能在未来的地位说 一些看法。

所有迹象表明,作为每个民族共同体的发展顶峰与人类的最高价值----事实上这是可 以为其杀人或值得为它而死的唯一价值----的民族国家,已经越过了其最高顶点而开始走 下坡路。

若干代追求民主人士所从事的启蒙事业,两次世界大战的可怕经历,对於制订世界人 权宣言以及人类文明的全面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似乎正逐渐使人类认识到,人 比某一国家更为重要。

在当今世界,国家主权的偶像一定会逐渐消解。当今这个世界透过在商业、金融、财 产,直到信息方面的数以百万计的整合性联系,将各国人民联为一体;这种联系还提供了 各种普遍观念和文化模式。而且,在当今的世界,对一些人的危险会立即影响到其他所有 人;由於许多原因,特别是由於科学技术的巨大进展,我们各自的命运已融合为一种单一 的命运;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我们都要对发生的一切承担责任。

显然,在这样一个世界里,盲目热爱自己的国家,把爱国置於至高无上地位,仅仅因 为它是自己国家而为它的任何行动寻找借口,仅仅是因为不是自己国家而反对其他国家的 任何行动,这种爱国必然变成一种危险的时代颠倒,一种产生冲突的温床,最终会成为无 数人类苦难的源泉。

我认为,在下一个世纪,大多数国家将开始从那种类似邪教团体的、诉诸情感的实体,转变为更为简单的、公民享有更多管理权力的单位。这种单位将拥有较小的权力,但它 更富於理性,它仅仅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社会自我管理的全球组织的层次之一。这 种转变,要求我们逐渐抛弃那种互不干预的观念,即那种认为其他国家发生的事,其他国 家对人权尊重与否,与己无关的观念。

谁来承担现在由国家行使的多种功能呢?

首先来看国家在诉诸情感方面的功能。我认为,这些功能将被更平等地分配给组成人 类同一性的多层次的领域,即人类活动於其中的多层次领域,也就是我们看作自己家园或 自然界的各种领域,家庭、公司、村庄、城镇、地区、专业、教会、协会,以及我们所在 的大陆和我们居住的行星----地球。所有这些组成我们的自我认同的多种环境。而且,迄 今已膨胀过度的我们与自己国家间的连系如果受到削弱,这必定有利於其他领域。

至於国家的实际职责与法律制度,可以向上和向下转移。向下转移是指国家应该把其 现行的许多职权,逐步转移给公民社会的各种组织和机构。向上转移是指国家把其许多职 权,转移给各种地区性的、跨国的和全球性的团体和组织。这种职权转移现已开始进行。在某些地区,这种转移已走得相当远;在另一些地区则进展较小。

然而,由於许多原因,这种发展趋势必须沿著这条道路继续发展下去。如果界定现代 民主国家的特徵,通常包括尊重人权和自由、公民平等、法治和公民社会,那麽作为人类 未来目标的这种生存方式,或者人类为自己的生存而应该朝著它前进的生存方式,也许可 以被界定为一种以世界性或全球性的尊重人权、世界性的公民平等、世界性的法治和全球 性的公民社会为基础的生存方式。

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伴随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国家的地理边界,即其疆界的确定。无数 的因素,包括种族的、历史的、文化的因素,地理因素,权力利益,以及整个文明状态,都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

建立地区性或跨国性的更大共同体,有时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种问 题可能从加入共同体的民族国家那里继承而来。我们应该用一切力量来保护这一自我界定 的过程不会像民族国家的建立过程那麽痛苦。

例如,加拿大和捷克现在是同一防御性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这是一个具 有历史重要意义的发展过程,即北约扩展到中欧和东欧国家的结果。这一过程的重要性在 於,它是为了打破铁幕、在真实上而不仅在口头上废除雅尔塔协议,所迈出的真正严肃的、历史上不可逆转的第一步。

众所周知,这一扩展过程远非容易,而且是在两极对立的世界结束十年後才成为现实。进展如此困难的原因之一,是由於俄罗斯联邦的反对。他们对此不理解而且十分担心: 为何西方要向俄罗斯附近国家扩展,而不接纳俄罗斯?如果我在此刻撇开所有其他动机,俄罗斯的这种态度暴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即俄罗斯世界或东方世界对自己的地理疆 界不清楚。北约与俄罗斯结成夥伴的前提条件是:地球上存在著两个对等的强大实体,即 欧洲-大西洋实体和广袤的欧洲-亚洲实体。这两个实体可以而且必须相互携手合作,这对 全世界有利。但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双方都意识到自己的身份,都知道自己的范围在何 处。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就遇到某些困难,并把这些困难带到现今 世界,而在现今世界,地理边界不再涉及民族国家,而是涉及文化和文明的地区和区域。的确,俄罗斯有许多与欧洲--大西洋或西方相联系的东西,但如同拉丁美洲、非洲、远东、其他地区或大陆,俄罗斯也有许多与西方不同的东西。世界的各地区存在著差别,这一 事实并不意味著有些地区比另一些地区更有价值。它们是互相平等的。它们仅仅在某些方 面有所不同。但不相同□不意味著可耻。俄罗斯在一方面认为自己是一个实体,是一个应 该受到特殊对待的全球强国;另一方面,它又因为自己被看成是一个独立实体,一个很难 成为另一实体之组成部分的实体,而感到不舒服。

俄罗斯正在逐渐习惯北约的扩展,有一天它会完全习惯这种扩展。我们希望,这将不 仅是恩格斯所谓的被认识到的必然性的一种表现,而且是新的更深刻的自我理解的一种表 现。在这个多元文化、多极化的新环境里,正如其他国家必须学会重新界定自己,俄罗斯 也必须这样作。这不仅意味著,它不能永远以自大狂或自恋来代替自然的自信心,而且意 味著它必须认识到何处是自己的疆界。例如,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广袤无边的西伯利亚,属於俄罗斯;而小小的爱沙尼亚就不属於并永远不属於俄罗斯。而且,如果爱沙尼亚属於 北约或欧盟所代表的世界,俄罗斯必须理解和尊重这一点,而不应把这看成是一种敌意的 表现。

只要人类能经受人类为自己准备备的所有危险的考验,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将是一个以平等为基础的,人类在范围更大的、有时甚至覆盖整个大陆的跨国组织内更密切合作的世 界。为了使这个世界变成现实,人类文明的各种实体、文化或领域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自己 的身份,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所在,认识到这种差异性不是一种障碍,而是对人类全球 财富的一种贡献。当然,那些对自己的差异性抱优越感的人也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联合国是所有国家和跨国实体能坐在一起平等讨论、并做出决定影响整个世界的最重 要组织之一。联合国如果要成功地完成廿一世纪赋予它的任务,必须做重大改革。

联合国的最重要机构安理会,不能继续维持它刚开始成立时的状况。相反,它必须公 正合理地反映今日的多极化世界。我们必须思考,某一个国家是否一定有权否决其他各国 的共同决定。我们必须考虑,许多重要而强大的国家在安理会内没有代表权这个问题。我 们必须探索轮流性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等制度问题。我们还必须减少整个联合国庞大机 构的官僚主义,提高其工作效率。我们必须讨论如何才能使联合国机构,特别是其全体大 会的决策过程具有真正的弹性。

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使地球上所有居民确实将联合国看成是自己的组织,而不只是 一个由各国政府组成的俱乐部。最关键一点是,联合国应该是为地球上全体人类而不是为 了个别国家谋利益。因而,联合国的财务程序,会员国申请程序和审批程序,也许应该加 以改革。这并不是要剥夺国家的权力并以某种庞大的全球之国取而代之,而是不能让一切 事务都一定要而且只能通过国家及其政府来处理。正是为了人类的利益,为了人权、自由 以及一般意义上的生命的利益,应该存在多种渠道,使世界领袖的决策到达公民,并使公 民达到世界领袖。多种渠道意味著更多的平衡和更广阔的相互监督。

显然,我不是在反对国家机构。一国的首脑在另一国的国会演讲时宣传国家应该废除,这是相当荒谬的。但我讲的是其他问题。我讲的是,事实上存在著一种高於国家的价值。这种价值就是人。众所周知,国家要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与此相反。公民服务於自己国 家的唯一理由,是因为对於国家为所有公民提供良好服务而言,公民的服务非常必要。人 权高於国家权利。人类自由是一种高於国家主权的价值。就国际法体系而言,保护单个人 的国际法律优先於保护国家的国际法律。

在当今世界,如果我们各自的命运已融合成单一的一种命运,如果任何人都应对全人 类的未来负责,那麽,任何人,任何国家,都不应拥有限制人民履行自己职责的权利。各 国的外交政策应该逐渐脱离那种常见的构成其核心的东西,即自己国家的利益,自己国家 外交政策的利益,因为这类利益倾向於分裂而不是团结人类。确实,人人都有某种利益,这是完全自然的,没有理由认为我们应该抛弃自己的合法权利。但有一种东西高於我们的 利益,这就是我们信奉的原则。这些原则能团结我们而不是分裂我们。而且,这些原则是 衡量我们的利益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标尺。许多国家的教义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坚持某原 则,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原则必须为了其自身而被尊重或坚持。就原则而言,利益应该来 源於原则。例如,如果我说,为了捷克的利益才需要有公平合理的世界和平,这是不对的。我应该说,必须有公平合理的世界和平,而捷克的利益必须服从於它。

北约正在进行一场反对米洛谢维奇的种族灭绝统治的战争。这既非一场可以轻易获胜 的战争,也非一场人人拥护的战争。对於北约的战略战术,人们可能存在著不同观点。但 任何具有正常判断力的人都不能否认一点:这可能是人类并非为了利益、而是为了坚持某 种原则和价值所进行的第一场战争。如果可以这样评价战争的话,那麽这确实是一场合乎 道德的战争,一场为了道德原因而打的战争。科索伏没有可以使某些人感兴趣的油田,任 何北约成员国对科索伏没有任何领土要求,米洛谢维奇也没有威胁任何北约成员国或其他 国家的领土主权。尽管如此,北约却在打仗,正在打一场代表人类利益、为了拯救他人命 运的战争,因为正派的人不能对国家领导下的系统性地屠杀他人坐视不管。正直的人绝不 能容忍这种事,而且,绝不能在能够救援的情况下而不施援手。

这场战争将人权置於优先於国家权利的地位。北约对南斯拉夫的攻击没有获得联合国 的直接授权。但北约的行动并非出於肆无忌惮、侵略性或不尊重国际法。恰恰相反,北约 的行动是出於对国际法的尊重,出於对其地位高於保护国家主权的国际法的尊重,出於对 人权的尊重,因为人权是我们的良心及其他国际法律所明确阐明的。

我认为,这场战争为未来立下了一个重要的先例,它已明确宣告,不允许屠杀人民,不允许将人民驱离家园,不允许虐待人民,不允许剥夺人民的财产。它还表明,人权不可 分割,对一些人不公正也就是对所有人的不公正。……

过去我曾经多次思索,为何人拥有的某种权利高於其他任何权利。我得到的结论是,人权、人的自由和人的尊严深深地置根於地球世界之外。它之所以得到这种地位是因为在 某些环境下,人类自觉地而不是被迫地把它看成是一种重於自己生命的价值。因而,这些 观念只有以无限空间和永恒时间为背景才有意义。我坚信,我们的所有行动,无论它们是 否与我们的良心相和谐,其真实价值最终将在某个超出我们视线的地方接受检验。如果我 们感觉不到这一点,或者下意识地怀疑这一点,我们将一事无成。

对於国家及其在未来可能扮演的角色,我的结论是:国家是人的产物,而人是上帝的 产物。

第三篇:人权法学教案

人权法学教案

2011年 人的定位

1、逻辑定位:全 分 灭,人不是全,是分,既有可能接近全,也有可能变成灭。

2、数字定位:0 1 10000(万)

3、时空定位:人有可能永生,也有可能永灭,永生则超越天地,达到宇宙,永灭则随地球灭亡,不只是根,种都不留

4、宗教定位:神 人 物 魔鬼

5.、国家定位(社会定位):天国、天体国、地域国、地狱国、灭国

美国独立宣言 5 法国人权宣言 6 7 绪论

一、人权与人权教育回顾

二、本课程教育安排

三、参考书目

一、人权与人权教育回顾1 人权在21世纪将受到空前尊重 古代:人权在东方古老而模糊,在西方古老而浪漫 天地万物人为贵,一人为大

神照自己的形象和样式造人,让他管理全地近代:三阶段 宣言与法案 宪法 现代与当代 尊重和保障 执行与发展

一、人权与人权教育回顾2 人权法在法律体系中的作用 人权法与宪法、约法

人权法与行政法、民法和刑法 人权法的应然法与实然法 个人与国家(组织)的分工 人格权先于身份权基本原理

一、人权与人权教育回顾3 人权法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要象神一样生活 人权法学与哲学、宗教学、社会学 4 人权法的研究方法 唯物辩证法 自然玄同法 恩典传递法 5 本书架构 本课程教育安排

一、教育环节3+1 研习计划 期中作业 期末考核 +临时抽查

二、主要教育内容 人权概念的提出和产生 中国的人权观与人权法 人权的内容

人权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

三、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3 阅读书目1 夏勇 :人权概念的起源 2 沈宗灵:西方人权学说 唐纳利:普遍人权的理论与实践 4 亨金:自然权利与历史 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 6 道德经 圣经 《富国律——三十年内国家成王称富之规律法律》 8《货币战争123》

资料下载QQ:453869408,QQ群:东兴信徒会(1)109820585 人的定位图 第一编 人权一般原理第一章 人权的概念

一般认为人权是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享有或应当享有权利。

它包括二层含义,一是指其法律权利,一是指其道德权利。“它涉及如下四个方面...” 17 第一节 人权的主体

一、个人

人人有资格享受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世界人权宣言》

二、社会群体

一般指在社会上受到歧视或不公正对待的人群。如老人、儿童、妇女、残疾人、同性恋者19 “

三、民族、一国人民、全人类” 20 “

四、人权主体的历史性” 21 第二节 人权的内容

一、人权内容的含义

即人权的客体,是指人享有和应享有的权利。不是所有的权利都是人权。人权中的权利有其特有的含义,第一,权利的主体泛指一般人,即只要是人就可以享有人权。第二,人权是一种人应当享有的权利,而不是一个道德问题。第三,人权具有不可转让性。第四,人权还受到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主要是指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二、权利的社会文化制约性 第三节 人权的三种存在形态

一、应有权利

是人权的最初形态,它是特定社会的人们基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文化传统而产生出来的需要和权利要求。是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二、法定权利

法定权利是通过法律明确规定或通过立法纲领,法律原则以宣布的,以规范和观念形态存在的权利。(无罢工自由的规定,54宪法后无居住与迁徙自由的规定)22日,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的英航罢工人员打手势 24 “3月23日,人们手持...” 25 “

三、实有权利” 26 第二章 人权的本原第一节 西方学者的人权本原论

一、古代的“自然权利”说

自然权利乃是正当理性的命令,它依据行为是否与合理的自然相谐和,而断定其为道德上的卑鄙,或道德上的必要。

二、近代的“天赋人权”说

三、西方的“法律权利”说和“社会权利”观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 28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29 第二节 当代中国学者的若干观点

一、“斗争得来”说

二、“商赋人权”说

三、“国赋人权”说

四、“生赋人权”说第三节 人权源自人的本性

一、人的社会属性

二、国际人权文书的观点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世界人权宣言》

人的“权利源于人身的固有尊严”

——《公民和政治权利公约》、《经社文公约》

“人权和基本自由是全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一切人权都源于人与生俱来的尊严和价值” ——《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

三、自然属性(人性):...” 32 第三章 人权的分类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 “消极权利”与“积极权利” 基本人权与“非”基本人权 “三代”人权理论

第一节 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

一、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含义

个人人权是基于个人基础之上的,每一个人都应享有的人权,其权利主体是个人。集体人权是相对于个人人权而言的,是指某一类人所应享有的人权,其权利主体是某一类特殊社会群体或某一民族与某一国家。

二、有关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争论

三、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相互关系

“第二” 35 “三代人权的争论” 36 第三节 “消极权利”与“积极权利”

一、积极权利与消极权利的含义及其区别

所谓积极权利是个人要求国家加以积极所为的权利,这类权利主要是指各种社会福利权利或各种收益权利,如公民的工作权、受教育权、社会救济权、保健权、休假权、娱乐权等

消极权利是指一种自由状态,这种自由只要不受国家的干涉即可实现,是一种免于他人干预的权利。

“二者的区别” 38 “

二、自由权与社会权不对应...” 39 “私权、非经正当程序...” 40 “也是有成本的,为了...” 41 “家有尊重公民受教育的自由...” 42 “第四” 43 “

二、明示权利和默示权利” 44 第四章 人权的属性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人权的政治性与超政治性

第一节 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一、国际人权文书与中国政府的立场

世界人权会议重申所有国家庄严承诺依照《联合国宪章》、有关人权的其他国际文书和国际法履行其促进普遍尊重、遵守和保护所有人的一切人权和基本自由的义务。这些权利和自由的普遍性是不容置疑的。

在国家级和国际级促进和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应当是普遍性的 ——维也纳宣言

人权有共性,即普遍性,联合国通过了几十个关于人权的国际文书,就是普遍性的一种体现 ——田进

二、人权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基本...” 47 “

三、人权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理论依据” 48 “

四、人权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理论...” 49 50 “民主这个旗帜,我们一定...” 51 “要大力揭露西方宣传...” 52 “宪法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 53 第二节 人权的政治性与超政治性

一、人权的政治性

1、何谓政治?“政者,事也”,“治者,理也”,指统治者如何治理国家的意思。“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是众人的事,治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孙文)。

““如何理解政治呢?...” 55 “

2、从应然的角度来看...” 56 “故人权的政治性是指人权...” 57 “

二、人权的超政治性” 58 “

2、某些人权内容的超...” 59 “非洲难民儿童” 60 61 62 第五章 人权的实现第一节 人权实现的义务主体

一、国家

人权实现的义务主体首先是国家。国家具有尊重、促进和保障人权实现的作用和义务。

1、社会契约说

2、天赋人权说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独立宣言》

“杰弗逊;独立宣言纪念馆...” 64 “

3、国际人权宪章” 65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66 “

三、本公约每一缔约国...” 67 “第三” 68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69 “

三、发展中国家,在适当顾到...” 70 “

二、国际组织” 71 “

3、同大规模粗暴侵犯...” 72 “联合国大厦、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 73 “

三、非政府组织” 74 “秦刚表示大赦国际的报告...” 75 “《大赦国际说,美国把世界当作“大战场”》” 76 “

四、个人” 77 第二节 人权实现的司法保障机制

一、司法独立 司法是正义的守护神,是维护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据人民网报道,***日前代表重庆市委市政府看望干警时,说了番值得深思的话:“过去的一年,政法战线的同志们在„扫黑除恶‟斗争中,一身正气,依法办案,心系百姓,勇往直前,„敢同恶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寸分‟,为民除害,大快人心!这场斗争不仅打击了黑恶势力,清除了腐败分子,也改善了重庆的发展环境,提振了全市人民的精气神。”

重庆审李庄的二审法官在最近立一等功后获奖感言时说,“敢与恶魔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半分”。

正义女神 79 “正义女神” 80 “

二、无罪推定” 81 “12月30日上午,北京律师...” 82 “

三、法律平等” 83 第三节人权实现的社会条件

一、市场经济(计划经济,螺丝钉)

二、民主政治(专制、独裁)

三、法治国家” 85 第六章 人身人格权

人身人格权是指人对其人身人格所享有的与人身人格不可分离的权利。主要包括生存权、生命权、人身安全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等。

第一节 生存权原理

一、生存权的提出

门格尔 1886 《全部劳动权史论》《魏玛宪法》

二、生存权的理论依据” 89 “

3、享有劳动并获得报酬...” 90 “中国提高贫困标准线,...” 91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去年就贫穷问题...” 92 93 第二节 生命权 94 “

一、生命权的含义” 95 第三节 人身安全权

一、人身安全权的含义

是指人人享有生命、健康和身体完整性不受侵犯的权利。

二、人身不受侵犯(屈臣氏非法搜查案、罗德尼·金诉洛杉矶警察局案)

三、健康不受侵害

健康权是公民享有的身体健康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包括健康维护权;劳动能力保持权;健康利益支配权。

第四节 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权,即身体活动的自由,是指公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作为和不作为的权利以及人身不受他人约束、妨碍、强迫和控制的权利。

一、不受非法拘禁

二、住所不受侵犯

三、通信自由

第五节 人格尊严权

一、基本含义

人格尊严,是指公民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内在价值和尊严。

二、姓名权、肖像权

姓名权包括姓名决定权、姓名使用权和姓名变动权 肖像权是以自己的肖像所体现的利益为内容的权利。

三、名誉权、荣誉权

名誉权是公民享有的就其社会价值而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

荣誉权是公民保有自己正当取得的荣誉并从中获得物质和精神利益而不受他人非法剥夺的权利。

四、隐私权

隐私,即私人生活的秘密,包括个人的人体秘密、性关系秘密以及其他生活情报秘密。隐私权就是公民对其个人的人体秘密、性关系秘密以及其他生活情报秘密的自由决定权。

第七章 自由权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人权宣言》 法的理念是自由 ——黑格尔

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具有这个权利 ——孟德斯鸠

任何人的行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须对社会负责。在仅只涉及本人的那部分,他的独立性在权利上则是绝对的。对于本人自己,对于他自己的身和心,本人乃是最高主权者。——密尔

第一节 自由权原理

一、自由与自由人权 哲学上的自由、人权上的自由、法律上的自由

二、法律上的自由权

(一)法律与自由

1、法的本质是自由,自由是法律的灵魂

2、无法律亦很难保障自由

(二)自由的整体性与自由的不等价

1、自由的一种形式制约着另一种形式

2、自由的不等价

3、自由的不可自弃

(三)自由的限制” 101 第二节 信息自由

一、知情权与信息自由的含义 知情权,是指有关主体有获知与他有关的情报信息的权利。

信息自由,是指公民有权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公开信息,不受他人干涉的权利

二、知情权的历史发展

三、信息公开制度

第三节 表达自由表达自由,是指有将自己的思想表达于外,不受任意干涉的权利。表达的载体不仅有语言、文字、图象,而且还有动作、各种行为。故表达自由主要是指言论自由,但它比“言论”自由涵盖面更广,不限于由语言、文字形成的言论,还包括象征性的语言,如形体动作、图象、音乐,也包括一些组织、团体使用的标识

一、表达自由是所有政治自由的前提

遏阻思想、希望和想象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畏惧加剧压迫,压迫滋生仇恨,仇恨威胁一个稳定的政府。只有自由讨论人们的苦难陈述、救助吁请,才能引导我们走向真正的安全。……坚信理性的力量会贯穿公共讨论,他们竭力避免法律强制之下的沉默——那是以力量压服的最坏形式。看到多数统治可能造成的暴政,先贤们增补了美国宪法,使言论和集会的自由得到保障。——BLACK

“象我们这样的自由政府...” 104 “

二、言论自由” 105 “

(二)言论自由的要义” 106 “

(三)言论自由的限制” 107 “

三、新闻自由” 108 109 第五节 宗教自由

一、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

指按照自己的意愿,不受外力干涉而自由决定个人宗教信仰和参与宗教仪式的权利。

二、宗教信仰自由的历史

三、对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护 各国宪法一般规定:

1、宗教与国家分离

2、宗教与政治法律分离

3、宗教与教育分离

4、国家对任何宗教结社的宗教团体一视同仁,禁止赋予某宗教团体以特权

5、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

6、宗教团体与宗教事物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四、我国宗教自由的概况

第六节 创作自由与学术自由

一、创作自由

是指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表达和完成科学与文学艺术作品,不受非法干预的权利

二、学术自由

是指公民有按自己的志趣,从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不受国家或他人的非法支配和控制的自由

“反向歧视?加州大学董事会...” 112 113 第九章 民主权 114 115 “通常我们指民主即人民主权...” 116 “民主的基本特征就是允许...” 117 第一节 民主权概述

一、民主权利

民主权利简称民权,是人民主权的具体体现,是相对于公权力而言的公权利,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国家意志的形成和实现的支配权

二、民主权利的内容

选举权;参政议政权;监督权;自治权

三、服从多数与保护少数原则

第二节 选举权和参政议政权

一、选举权 选举权、被选举权、罢免权

选举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或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被选举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被选举为国家代议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选举的基本原则:普遍、自由、平等、秘密投票、直接

二、参政议政” 120 第三节 自治权

一、自治和自治权

自治即自我管理、自我统治。是指人们自己管理自身事务,并对其负责的一种状态。自治权,是指人们享有的管理其所属社区或行政区域内部事务的权利

二、自治权的实践” 122 “(4)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 123 第四节 人民自决权

一、概念:是指所有人民都有自决的权利,他们凭这种权利自由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并自由谋求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二、历史发展

列宁。各民族均有权建立国家,只有民族统一的国家才是合法的。威尔逊。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选择他们愿意接受其统治的主权者的权利。非殖民化运动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

三、国际人权宪章对人民...” 125 “

四、人民的定义” 126 第十章 国际人权保护

罗斯福四大自由的演说言论和发表意见的自由 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

崇拜上帝的自由 不虞匮乏的自由 免受恐惧的自由

朝鲜战争 131 南京大屠杀

第一节 人权国际保护概述人权国际保护是指由国际社会通过一定的机制对人权进行保护,即国际社会按照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根据国家自愿承担的条约义务和国际法所赋予的普遍国际义务,对基本人权的某些方面进行合作与保证,并对侵犯人权的行为加以防止和惩治。人权国际保护的方式:一是强制性的监督和制裁;二是非强制性的指导和协助方式。

“人权国际保护的特征” 134 “人权国际保护的历史发展” 135 “二)有限发展时期” 136 “2.废奴运动:奴隶贸易...” 137 “1815年一些欧洲国家在维也纳...” 138 “3.人道主义规则” 139 “约》)。该公约是国家...” 140 “(2)规定战俘地位...” 141 “4.劳工保护。1886年5...” 142 第二节 国际人权法的概念和渊源

一、国际人权法的产生与发展

1920年《国际联盟条约》、1945年《联合国宪章》“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1966年《公民和政治权利公约》、《经社文公约》标志国际人权法体系的形成。

二、国际人权法的含义

是指国家之间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具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称。

三、国际人权法的体系” 144 “1943年10月30日,中、美、英、苏...” 145 “

2、国际人权宪章” 146 “

(二)区域性国际人权...” 147 “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 148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 149 “第三” 150 “

一、人权理事会(Human Rights...” 151 “改选后的2009-2012人权...” 152 “主要职责” 153 “

二、人权理事会咨询委员会...” 154 “

三、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 155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 156 “

四、人权公约监督机构...” 157 “

五、非政府组织委员会...” 158 第四节 世界人权宣言

一、世界人权宣言的产生

《世界人权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1948年12月10日第三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是有组织的国际社会第一次就人权和基本自由作出的世界性宣言。《宣言》由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起草,并由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正式提交联合国大会,在一系列修正案的基础上,大会经过认真讨论、审议后予以通过。

《宣言》是国际人权宪章体系的第一个文件。它明确提出了联合国系统人权活动的基本原则。《宣言》在序言中称:鉴于“对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权利的承认,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及“各会员国业已誓愿同联合国合作以促进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和遵行”,因此制定这一宣言。序言中还说,宣言作为所有人民和国家努力实现的共同标准,期望每一个人和社会机构努力促进权利和自由的实现,并通过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措施,使这些权利和自由得到普遍和有效的承认与尊重。

159 “

二、世界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 160 “

(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161 “

三、《世界人权宣言》的...” 162 第五节 国际人权“两公约”

一、“两公约”的产生

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通过了以联合国国际人权委员会起草的国际人权法案为基础的《世界人权宣言》;1949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召开第5次会议讨论制定经社文权利公约;1950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6次会议上决定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规定在不同的公约当中。其实对于此,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是有不同观点的:发展中国家认为两类权利应该规定在一个统一的公约中,而西方国家则认为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应该优先于经社文权利,所以应该分开规定,最终采纳了后者的意见。1951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7次会议上开始起草经社文权利公约;1954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10次会议正式完成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经社文权利公约》的起草;1966年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21次会议正式通过了这两项公约,163 “1976年1月3日《经社...” 164 “

二、《公民和政治权利公约” 165 “1.自决权” 166 “本公约缔约各国,包括...” 167 “2.生命权:” 168 “3.不受奴役和强制劳动...” 169 “4.人身自由” 170 “5.迁徙自由权” 171 “6.公正审判权” 172 “(3)在判定对他提出...” 173 “(4)对少年的案件,在...” 174 “7.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 175 “8.言论自由” 176 “9.集会、结社自由” 177 “10.住宅、家庭、婚姻权、...” 178 “11.儿童权利” 179 “12.政治权利” 180 “13.平等” 181 “《公约》对某些权利的享有...” 182 “人权事务委员会” 183 “选举” 184 “任期:委员任期4年,但...” 185 “职责或职权” 186 “

三、《经社文公约” 187 “适足食物权主要指:(1...” 188 “

3、健康” 189 “监督机构:人权委员会” 190 “人权委员会通常于每年

3、...” 191 “人权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192 第十一章 国家主权与人权

一、国家的概念

是指定居在特定的领土之上,并结合在一个独立自主的权力之下的人的集合体。构成国家的四要素:固定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政府;主权。

二、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193 “二)基本义务” 194 “

三、主权概念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95 “强制性限制是指如果一国...” 196 “

四、不干涉内政原则...” 197 “

五、国际社会可以干预...” 198 “本课程到此结束” 199 200

第四篇:利剑出鞘 捍卫主权(南海主权)演讲稿

利剑出鞘

捍卫主权

南海这片曾经平静的海域,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并开发的,我国在长达两千年时间的跨度里对南海实施主权管辖的客观事实不容质疑,我们不仅有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依据,对南海的主权还符合传统国际法“发现”与“无主地先占”原则,中国对南海群岛拥有完全的主权。但是,南海周边国家不顾上述证据,竟然公开宣称对南海拥有主权,这些国家公然侵犯我国主权和领土,使南海问题复杂化,这到底是为什么?我想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丰富的油气资源使周边各国疯狂。第二,南海的战略地位使相关国家垂涎。第三,有关国家借南海争端扩军,妄想做地区大国。第四,霸权帝国在背后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

我们需要和平的发展环境,不想也不忍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人为敌、交手。我们只想“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我们长期奉行“外倡和平共赢,内举和谐发展”的政策和理念。然而,一些人,一些国家,居然以小犯大,以弱凌强,把我们的退让当做软弱。毛泽东同志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邓小平同志讲过,“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江泽民同志曾坚决地指出,“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胡锦涛同志面对汶川大地震气壮山河地宣布:“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位卑不敢忘忧国!结合现实乱局,要想在短时期内彻底解决南海问题实属不易,但绝不能隐忍不发,现在要紧的是早作打算,积极争取主动权,做好一切充分准备。

第一,坚持双边谈判,抵制多边解决,寸土必争。1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第六届东亚峰会上再次阐明中方关于南海问题的立场,他说,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主张是明确的、一贯的。2002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确定推动务实合作,并为最终达成“南海行为准则”而努力。这是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共同意愿。以协商和谈的方式解决,这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共识。

但是,南海各方并没有完全遵守宣言达成的共识,越南积极拉拢印度这个不沾边的国家参与国际开发,菲律宾仗着美国盟友撑腰声称诉诸联合国讨说法。他们不仅通过立法强行瓜分我南海领土,划分所谓专属经济区,还广邀跨国石油公司参与盗采我南海油气资源。我们要正告相关国家:妄图把南海争端推向国际化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解决南海问题必须坚持双边谈判,我们拒绝多边解决,关于主权问题不能商量,南海主权在我,南海领土寸土必争。

第二,纵横捭阖,保持外交努力,争取国际支持。在南海问题上我国拥有绝对的法理依据,欠缺的是国际支持,在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前国际上都默认南海是我国领土,随着石油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南海周边国家纷纷提出划分专属经济区,其目的就是要盗采我南海油气资源发展壮大自己。他们无视我外交部的抗议和谴责,依然我行我素,继续放肆地在我南海岛礁上殖民,设置非法的地方行政机关,盗采油气资源,扩充军备。我们要适时调整外交策略,要更多地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同时要利用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之间存在的所谓专属经济区重叠的矛盾,纵横捭阖,各个击破。加快经济开发,利用南海资源,为我所用。我们要加大南海开发力度,不断壮大海洋经济和海洋技术水平。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蓝色圈地运动”激烈展开。中国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争夺更多的海洋利益,分享应得的利益份额。

第三,加强国防建设,提升海空军战力,捍卫南海。建国61周年以来,我们逐渐强大起来,不再是那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我们有震慑敌人的核武器,有精度高、射程远的东风-31洲际导弹,歼20很快就能形成战斗力,我们不能再做一个老实的巨人。随着我国最大渔政船311号在南海中巡航护渔行动深入开展,周边国家逐渐明白了,表面上是为了维护好南海渔业权益,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正告有关国家:南海是我国神圣领土,绝不允许出现任何非法行动,严禁盗采南海资源。

我们爱好和平,我们珍视和平,我们需要和平,中国的复兴与繁荣离不开和平的发展环境。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我们也要争取和平解决。对待南海争议我们可以搁置,但并不是有关国家要挟我们的筹码,这是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做出的积极让步,但并不等于对各方非法侵占的漠视;这是中国和平崛起的理性选择,但并不是区域外国家搅局的话柄。

第五篇:认识实习心得体会优秀

认识实习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实习作为整个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功能不仅仅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教学成果,也是给学生一个了解社会的机会,并且为不久后的就业做好准备。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认识实习心得体会优秀范文,希望你能喜欢!欢迎参考借鉴。

认识实习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一

实习单位简介

中国农业银行是四大国有银行之一,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业银行网点遍布城乡,资金实力雄厚,服务功能齐全。中国农业银行五角场支行是坐落在五角场商业区的一个支行,领导杨浦区的各个营业网点。

经过在农行的1个半月的实习,我从客观上对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使自己更加充分地理解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我这次实习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第三方存管业务,其他一般了解的有储蓄业务、信用卡业务、贷款业务。工作包括最先简单的录入、统计和后来的前台营销、接待工作。

实习心得

在实习的前两个星期,我在五角场支行的电子产品部学习银行的最基本工作,如录入、统计、制表、复核等。通过这些简单的工作,我了解了银行卡业务的基本操作流程,未接触银行工作前看似简单的一张信用卡,是必须经过评估、审核、录入、复核、存档、编制、打印等一系列完整严密的手续才能完成的。当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带来繁琐的纠正工作。刚开始认为对于简单的电脑操作完全可以胜任的我,慢慢明白,最重要的不是快,而是准。除了银行卡的操作流程,在做一些杂事,如电话联络各所业务人员、大堂经理等工作时,我也深刻体会到银行不是简单的存款取款的渠道,而是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完整的金融机构。银行的后台业务也包罗万象,每个部门都有自己工作的操作流程,而我这次接触的是电子产品部,主要学习的是第三方存管业务。

经过两个星期的学习,我有幸有机会被分配到黄兴所营业网点进行前台的第三方存管业务处理。每天我和一名银行操作人员还有三名实习生一组人来到营口路上的中心建投证券所,推广第三方存管业务。第三方存管是指证券公司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交由银行存管,由存管银行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负责客户资金的存取与资金交收,证券交易操作保持不变。对于这个国家刚出台的新型业务,我们要做好介绍和营销工作。在证券所,接触到的大部分人都是退休离职人员,年长的不在少数。我们除了需要耐心讲解外,还会根据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帮助他们申

请和使用。介绍、答疑、填表、复印、装订、跑上跑下这些看似简单的活拼凑在一起,比起在办公室里的电脑录入工作可是辛苦多了。不过这样的亲民实习让我学习到了很多,收获颇丰:要做好一份工作甚至一个业务,要从顾客的角度切实为他们着想,要用诚心感动他们,尤其是银行这样一个公立的角色,更要时时以认真严谨的态度要求自己服务大众。

第三方存管作为一个新出台的业务,不仅给了证券市场一股新的气象,也给了我全新的力量,让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业务操作方法,且是工作背后那份深刻的认知体会该如何做好一个银行人员。

认识实习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二

这一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只要在学校,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后,教师随时都要准备着给学生正确的归因引导,在教师的耐心教导中强化学生的归因思维,进而实现人的内外兼修。

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把从学习中积累起来的方法和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来,把从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境中,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准确、有效的提取有关经验来理解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迁移的问题。

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的问题解决是通过迁移来实现的,迁移是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一种具体体现。要将校内所学的知识技能用于解决校外的现实问题,这同样也依赖于迁移。要培养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迁移能力的培养入手,否则问题解决也就成为空谈。

经与学生交流发现,很多学生不好学是因为他们觉得书本上的东西对以后走上社会工作没什么用,与其那么辛苦的学一些用不着的东西还不如轻轻松松的过日子。从这点可以看出,学生其

实是爱学习的,成绩不好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学,而是他们没有发现学习的好处,不懂得迁移。因此教师必须时刻谨记要把书本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和迁移能力,使学生在课堂、生活和自己思想三者中形成自我同一性,从而成为自主学习、热爱学习的一个人。

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讲到汽车刹车问题时,首先是要把汽车刹车当成匀减速直线运动来处理,进而把匀变速规律迁移过来解决问题,再进一步迁移,说明平时***在交通事故中测量路面上的车痕以检查是否超速应用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汽车作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也可以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反向思维解决问题,进而把这样一种思维意识引用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中去。学生往往对这样的讲授比较感兴趣,因为他们觉得有用。其实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因素,但由于它有特殊的功能,故单独成

一版块。

实习中很喜欢与学生泡在一起,跟他们分享学习经验讨论生活讨论大学,这些带着真诚带着信任的交流是双赢的,但最终是学生收益最值。做老师就是要做到学生愿意跟你谈,这样才能够名副其实的了解学生,进而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人首先是大自然的动物,其次才是人类社会成员。因此人首先关注的应该是自身基本需要的满足与否,只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了,才会想要得到更高层次的满足。中国有句古话仓廪实而知礼节,就明确的反映了这个现象。

国外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经过研究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按低级到高级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按照这个理论,教师在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动机的时候,首先要观察学生生活的基本需要,应该从了解他们的

基本需要和愿望出发,如家庭条件、住宿情况、人际关系以及教师尽快叫出每一位同学的名字等等。

对于学生的努力程度来说,学生内心对教师和教学环境的接受度是一个很重要又经常被忽略的指标,要想提升他们的接受度,就必须让他们觉得老师们是真的在关注他们,让他们觉得很温暖,不愿意辜负老师们的期望。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接近成年,但生理上的成熟并不等于心理上的成熟,很多事情仍依赖于得到别人的充分肯定,社会关系的依恋性是很强的,只要让他们依恋老师,教育就可以顺利展开。

这次实习我们开展了放飞青春主题班会,班干部积极张罗,全班同学热情参与,不论是激发学生的***上还是师生感情纽带的构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很喜欢这种氛围,有朝一日我真的成为班主任了,我一定会乐此不疲的。

不过,实习中发现实习学校很不重视班会课,也打听到其他学校也一样。

班会课基本上用于纪律强调或者用于练英语听力或者乱成一锅粥。笔者认为,班会课更多的应该用于开展主题班会,在不一样的没有成绩差别的氛围中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优点,在班主任的指点升华中获得内心的强大。主题班会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是关于生涯的,也可以是关于集体精神的,也可以是关于付出态度的关于人际交往的等等,每一周都可以享受轻松一刻,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对于高一的学生,我十分不赞成那么多的考试,因为这种方式只对成绩较好的同学有效,而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基本上每一次都是打击,根本起不了激励作用。为了让学生熟悉高考模式,笔者认为高一每一学期可以进行四次考试,期中期末以及中间再插进两次阶段考。相比每周五六次的早练晚练,这样的做法将使教师平时更有时间更详细的讲解练习,也使得成绩

原本一般的学生有较长的时间努力补上来。每一过程都有目标,但每一过程都不会压力太大。

总结到这里,基本上宣告实习落幕。经历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但刚刚起步,经验尚缺,还有待继续努力继续探索。最后,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们和各位实习伙伴以及高一四班的全体同学,谢谢楚秦老师、立宣老师的耐心指导和支持,谢谢实习伙伴们的指正和支持,谢谢104班68位弟妹的鼓励和支持,我相信这一段日子的相处必会是我们共同的美好回忆!

下载如何认识人权高于主权(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认识人权高于主权(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实习报告--优秀

    机械工程学院 认识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联系电话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班级 指导教师 一、 实习目的 通过动员会讲座、参观等多种形式,建立对本专业的初步认识,了解本......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和要求是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所谓直观认识,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和简单操作,初步了解这些几何形体的形状,并把它们的整体形状保留在大脑的记忆里......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能辨认和区别出这两种图形. 2.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分类统计思......

    认识时间优秀教案

    认识时间 黄彩连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3.德育目标:教......

    《认识人民币》优秀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优秀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优秀说课稿1 【说教材】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0-51页例5例6例7教材分析: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是认识人......

    认识实习报告优秀

    导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实习报告优秀模板,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一、实习目的终于等到了实习的时候了,很早以......

    倒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佴家湾小学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4页例1、例2及练习六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认识左右(优秀范文五篇)

    认识左右 第二实验学校:连翠霞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