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5 11:1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

第一篇: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

1、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

15世纪到17世纪: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缓慢转变时期,西方福利思想开始出现(背景: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出现,为社会福利思想奠定基础;宗教改革加速西方社会世俗化进程,有利于福利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思想是西方近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基础)

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强调个人责任为核心内容与基本特征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形成,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快速兴起(古典政治经济学、功利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福利思想也走向顶峰,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出现。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快速发展时期(德国新历史学派、英国激进自由主义和费边社会主义、德法瑞典等国的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20世纪前期:西方资本主义面临新选择,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思想也发生明显变化(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的国家干预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改革,社会福利思想得以表现。(第三条道路)

2、不同阶段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主流派别

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强调个人责任为核心的内容与基本特征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体现国家干预为核心的激进自由主义和新历史学派为主流)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强调政府宏观政策为核心的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为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初(以强调充分国家责任和福利为核心的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强调市场机制和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

3、中世纪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首先是不系统性。没有发展成相对独立的思想内容体系,更多的隐含在主要思想家的政治思想、社会思想和哲学思想中

其次,深受基督教影响。不以人为中心,反映人的意识和主张,带有宗教性而非社会性(被称为宗教社会福利社想)

4、中国古代早期的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a.系统性和全面性(全面论述灾害救助,养老,鳏寡孤独的社会救助思想)b.世俗性和政治性(为维护统治者政治利益)

c.预防与救助并重(关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各种灾害发生)d.明显的理论性(在家庭内部、国家内部强调一定的伦理思想)

5、文艺复兴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结束欧洲长期封建宗教神学统治,文艺复兴确立了人文主义的地位,确立资产阶级社会价值观念,使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解放,为社会福利制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6、启蒙运动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

a.启蒙运动真正完成了人文主义的确立,为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奠定了基础。b.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思想主张构成了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基础内容。c.启蒙运动时期政治思想主张成为近代以来社会福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d.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确立人文主义地位和政治思想基础,标志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

7、如何理解空想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历史地位?

8、斯密的社会福利思想

(1)、劳动价值与工资理论。(劳动价值学说构成斯密经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关工资的理论构成斯密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工资不仅与劳动者生活资料所需直接相关,更与国民财富的不断增加有关。)

(2)、社会财富与社会福利。(社会财富的增长必须服务与人类繁荣与幸福的需要,社会尤其应该关注普通劳动者生活状况的改善;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社会财富的增长保持协调,必须与对劳动者需求的状况保持一致;以发展的眼光认识社会财富和收入的增长与人类幸福之间的关系。)

(3)、自由放任政治主张。(主张实行自由放任政策。个人自己做主较之政府干预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政府管制的结果减少了社会收入,社会资本不能增加。)

9、社会财富与社会福利以及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大题!!必考!

10、边沁的社会福利思想

(1)、功利主义思想的产生。(任何行动中导向幸福的趋向性我们称之为它的功利,而其中的背离的倾向则称之为祸害。即人们趋利避害的倾向。)

(2)、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事正确与错误的衡量标准;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存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全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为了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应该协调好个人利益和全体利益;国家政府和法律的干预必须尽可能限制在最低限度,不能妨碍个人最大限度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11、穆勒的有限救济思想

(1)有限自由思想(个人拥有充分自由,同时自由是有限性的)。

(2)有限干预思想(反对政府干预)。

(3)有限救济思想(帮助过多或没有帮助同样损害人的干劲和自立精神,提供帮助是必须的,但无论如何不能取代个人的劳动、技能和节俭,不应丧失自助能力。)

补充:穆勒对英国济贫法的评价:使人丧失勤奋努力、刻苦自立的精神,若要真正实施这种制度,就应该实行强制劳动制度,迫使没有自立动机的人接受劳动。同时对英国实行的以工资补贴为主的“斯宾汉姆制度”表示坚决反对,其使得事业人口贫民化。

12、斯宾塞的社会福利思想

(1)社会有机体学说和公共福利思想(斯宾塞社会思想基础)

要得到最大数量的幸福,一方面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另一方面,每个人必须有机会做他的欲望激励他去做的事情。个人的幸福和所有人的幸福是不可分的。(2)自由观和幸福观

强调个人自由必须不伤害其他人的同等自由,提倡尽可能的自由放任,对国家指责范围进行严格限制。要获得完全的幸福,就要把所有机能按其各自发展的比例加以使用。(3)反济贫法思想

政府实施救济工作不利于人们正常同情心的发展;政府济贫计划与自然和社会进化规律相违背;不利于培养人们摄影社会性状态的能力;对正常劳动者的收入状况带来不利影响。

13、讲坛社会主义

利用大学讲坛宣传社会改良,主张通过社会改良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德国的新历史学派又称为“讲坛社会主义学派”。

14、凯恩斯的经济社会主张:

(1)充分就业的概念:充分就业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充分就业包含两种情况;不存在非自愿性事业、社会就业量达到一种饱和状态。

(2)充分就业的实现:难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在于社会需求和新投资量不足。实现充分就业的措施:重新分配所得,提高消费倾向、把利率降低、放弃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政策,依靠和实行政府干预。

15、贝弗里奇(1879~1963)报告内容

(1)社会保障基本范畴:首先是对最低生活标准的一种收入保障,但它必须与那些能够尽快恢复劳动收入的措施密切相连。(2)社会保障基本方式:保障基本需求——社会保险、保证特殊需求——国民救济、基本需求以外的需求——志愿保险。

(3)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原则:社会保险津贴统一标准原则;社会保险缴费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原则;社会保险金要贴发放时间和数量应该合理的原则;综合性原则;分类原则。

16、蒂特马斯社会福利思想

(1)国家福利制度五大职能与目标:社会福利服务对社会收入实施分配再分配,这是市场制度难以做到的;国家福利能够促进社会紧密结合与协调;社会福利服务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具有重要的作用;促进个人和社会福利的发展;是一种投资方式。

(2)社会福利划分: 公共福利、财政福利、职业福利

17、新古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1)对国家福利的反对

保护人们获得机会的最大自由,提倡私人保险。(2)社会福利的基本理念

主张将社会福利定义为个人从其行为特别是市场交换中获得的满足,为了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不应该采取任何集体行为。国家对社会福利的干预,只有这种干预促进个人满足的机会的增长时才是合理的。(3)社会保障与道德危机

把道德危机看作是日益扩大的集体福利制度所带来的结果。

18、艾哈德社会福利思想(德国社会市场经济)(1)社会经济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社会经济发展是社会福利发展的基础,通过发展经济来增加福利是最为有效的。

(2)有限的集体福利

集体性社会福利必须有一定的限度,批评强制性社会保险制度。(3)社会保障中的个人责任

集体福利不利于个人自立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发展,极力提倡个人自助的作用与地位。

(4)社会福利与道德

社会福利可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主张政府应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合理发展。

19、第三条道路理论基本特点

a.打破传统左右两极化政治思维方式,确立团结各种政治力量的政治理念 b.建立合作包容型社会关系

c.建立新型“混合经济”模式,谋求生态平衡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d.改革福利制度,建立积极福利国家 e.由管理型政府向治理型政府转变。20、旧福利经济学的出现

效用(英国 杰文斯):一种物品作为一种商品能够为人们提供的服务,即效用是某种依某种方法服务于人类的能力。

消费者剩余(英国 马歇尔):一个人对一物所付出的价格,绝不会超过,而且也很少达到他宁愿支付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因此他从购买此物所得到的满足,通常超过他因付出此物的代价而放弃的满足;这样,他就从购买中得到一种满足的剩余。

21、帕累托最优(新福利经济学)

(1)、探讨从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来实现福利最大化。最优状态标准假定: 社会福利与个人福利正相关;个人福利依赖于他所消费的商品和劳务;个人是自己福利最好的判断者,并依据自己的偏好做出决策。

(2)、资源配置最优状态取决于:

产品在消费者之间的最优分配;资源的最优技术配置;生产数量的最优化。

22、卡尔多-希克斯的补偿原则(新福利经济学)

经济政策的改变意味着价格体系的改变,而任何价格体系的改变都会影响人们的福利状况,一些人得益的同时一些人受损,如果通过税收政策或价格政策,使得益者补偿受损者后仍有剩余,那么,从全社会的角度看,总得益超过总损失,这表明社会福利增加了,这项经济政策也就是适当的。

第二篇:社会福利思想

社会福利思想知识点

第二章、宗教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和作用 第三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

马丁·路德认为,宗教权力应该服务于世俗权力而不是凌驾于世俗权力。马丁·路德提出了“因信称义”的观点,反对传统的“行为主义”说教。“因信称义”的基本内容是:灵魂能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这个义不在于本人自己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人对上帝的笃诚信仰。也就是说,在马丁·路德看来,个人不必再拘泥于各种善功戒律,可以通过个人信仰直接与上帝交流,从而摆脱传统宗教生活的繁文缛节,更多地从事有益的工作和活动。他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指出,教士不是人与上帝之间的中介,教徒只要凭着信仰和灵魂就可以得救,而不必借助于由教师主持的各种宗教仪式,从而实际上宣布了宗教力量对世俗生活全面和广泛干预的不合理。第四章、1.圣西门社会福利思想主张:

1)社会发展的思想:a.圣西门的社会观是一种发展的社会观。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成长一样,有一个从童年到成年的过程,新的社会体系不断代替旧的社会体系,社会就是这样进步的。b.圣西门提出社会进步的四条标准.c.圣西门提倡通过社会改革实现人类精神福利和物质福利的改善。最重要的应当是改进我们的精神福利和物质福利。

2)为民造福的思想主张: a.圣西门认为,为民造福应是国家、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唯一的目的。道德家们的任务主要应当是探索组织社会的方法。圣西门由此得出新的结论:在新的政治制度下,社会组织的卫衣而长远的目的,应当是尽善尽美地运用科学、艺术和工艺的现有知识来满足人们的需要。b.圣西门指出,为了实现社会造福的目标,必须解决所有制问题,同时,还应实行平等制度。圣西门还指出,为了实现造福社会的目标,必须尊重生产劳动者。3)“实业体系”的社会蓝图。所谓实业制度是由实业家和学者,而不是由新旧贵族和军人掌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公益事业等方面权力的一种社会制度.实现社会平等;实行有计划的协作制经济.保障所有人的劳动权并按劳分配.保留私有制,存在资产阶级思想.a.圣西门对法国的现实社会进行尖锐批判,圣西门提出的著名的“实业体系”计划作为改造社会的理想蓝图。他指出,一切思想和努力所应该追求的唯一目标,就是最合理地组织实业。b.他提出,在实业体系中,实业家阶级占有首要地位,是最重要的阶级,没有其他阶级,实业家阶级可能生存下去,而没有实业家阶级,其他阶级就难以生存。c.圣西门提出的实业体系计划具有空想性。他反对用暴力推翻现实社会制度,主张用社会改革的办法建立实业体系,从而使建立实业体系的计划沦为空谈。2.傅立叶的社会福利思想主张:

1)社会发展理论与工业社会的弊端:a.傅立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所提出的有关宇宙运动的观点。他认为,宇宙运动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种类,这就是社会运动、动物运动、有机运动和物质运动。b.傅立叶除出了有关社会运动的阶段理论。第一个阶段是童年或者分散的上升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成长期或者协调的上升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衰退期或者协调的下降阶段;第四个阶段时没落期或者下降的分散阶段。c.傅立叶认为,自有史可考以来,人类社会就一直处于不幸时期,总是从苦难走向苦难。d.傅立叶指出,近代工业制度的确立带来诸多弊端:首先,工业制度导致贫困人口的大量出现。其次,工业制度造成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再次,工业制度加剧分配的不合理。2)劳动协作与“法郎吉”:a.傅立叶根据自己的社会运动理论,提出了建立劳动协作组织的基本主张,这种劳动协作组织称之为“法郎吉”,其原则是“劳动引力,比例分配,人口平衡”。b.傅立叶认为,人类社会要想摆脱贫困与灾难的状态,必须实现两个条件:第一,要创造大规模的生产与高度发展的科学和艺术,这些事建立与贫困和愚昧水火不容的协作制度所必须的,这个条件已经做到;第二,发明与分散经营相反的协作结构,即经济的新世界。c.傅立叶指出,劳动“法郎吉”具有更方面的优点。

3)社会福利主张:a.傅立叶将文明制度分为六个阶段:童年期、青少年期、壮年期、衰老时期、过渡期和保障制度时期。b.傅立叶提出一种综合性保障观点。C.傅立叶指出保障制度具有明显的政治性。d.傅立叶还主张实行一些具体的社会保障制度项目。3.欧文的社会福利思想主张:

1)社会问题及解决办法:a.剖析现行社会制度,探讨社会问题加剧的原因是欧文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内容。b.贫困问题是欧文首先关注的社会问题。c.欧文认为,社会问题的真正原因在于私有制度存在。d.欧文呼吁社会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问题。e.欧文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针对贫困问题,欧文认为,国家应该采取措施通过对失业者提供工作的方法,帮助他们走出失业和贫困。同时,欧文还要求政府通过立法,依法收集有关劳动力价值与需求的信息。针对英国当时严重存在的童工问题、女工问题、劳动时间问题、欧文提出颁布工厂法加以解决的建议。f.欧文还对当时英国的济贫法制度提出批评。欧文提出了改革济贫法制度的具体建议。

2)社会改革计划与理想社会制度:a.全面系统地提出一种新的社会改革计划是欧文空想社会主义福利思想的核心内容。1816年,欧文已经提出建立一种新的“公社”制度的思想。1817年,欧文进一步出了“新村”的制度,并详尽描述了这种新村的空间布局以及各种建筑设施的功能、各种人员的职责与生活条件、新村建设所需费用及其来源以及举办方式。b.在理性的社会制度中,社会是一种有机统一体,其中整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在理性的社会制度中,生活中的主要事情将是生产财富与享用财富,培养合乎理性的性格。在理性的社会制度中,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将不复存在。在理性的社会制度中,社会成员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欧文进一步指出,理性的社会制度需要一种有理性的政府。

3)社会福利思想的空想性:欧文提出了有关新的社会制度的系统的思想主张和计划,并进行过各种各样的实验和尝试,这使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学说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实践性,但这并没有从实践上改变他的学说的空想性质。与此同时,欧文还把建设新的社会制度的希望寄托于雇主的合作方面,并处处考虑如何使雇主的利益不受损害。第五章、1.亚当·斯密的社会福利思想

1)劳动价值与工资理论:劳动价值学说构成斯密经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他认为劳动是社会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斯密将社会贫困不均归因为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合理。斯密指出,依靠劳动生活者的工资必须维持其生活所需,他还指出,粽子不金鱼劳动者生活资料所需直接相关,更与国民财富的不断增加直接相关。对英国工资情况进行了分析。

2)社会财富与社会福利:斯密指出,社会财富的增长必须服务于人类繁荣与幸福的需要,社会尤其应该关注普通劳动者生活状况的改善。他还指出,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社会财富的增长保持协调,必须与对劳动者需求的状况保持一致。斯密以发展的眼光认识社会财富和收入的增长与人类幸福之间的关系。

3)自由放任政策主张:斯密坚决主张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政府少一些经济管制。他还指出,由于政府所实行的经济管制,一些特定行业有时能够比没有这种管制时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

2.马尔萨斯的社会福利思想

1)人口增长与贫困理论:马尔萨斯指出,人口增殖力与土地生产力天然地不相等,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所能允许的范围时,就必然出现贫困。马尔萨斯认为,按照上述人口原理,贫困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是有用的。

2)现行济贫法制度的弊端及其解决建议:第一,济贫法往往使人口趋于增长,而养活人口的食物却不见增加。第二,济贫院的人一般都不是最有价值的社会成员,但是,他们所消费的食物将会减少更为勤劳者、更有价值的社会成员本应享有的份额,因而同样会迫使更多的人依赖救济为生。第三,济贫法制度影响人们自立意识的发挥。第四,济贫法制度助长了一些人的浪费行为,不利于勤俭节约意识的发展。第五,济贫法制度对民众自由构成影响。马尔萨斯提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三种措施:首先,完全废除现有的济贫法制度:其次,鼓励人们开垦新地,尽最大可能鼓励农业而不是制造业,鼓励耕种而不是畜牧:最后,各郡可以为极端贫困者建立济贫院,由全国统一征收的济贫税提供经费,收容各郡贫民。3.边沁的社会福利思想

1)功利主义思想的产生:边沁生活的时代特点对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具有直接影响。工业资产阶级需要一种新的社会理论来诠释其基本社会价值观念与政治权利要求。作为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边沁需要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找到确认其经济地位、政治权利和社会价值观念的理论。边沁认为,主宰整个人类社会的是痛苦和快乐。边沁的功利主义:凡是能够减轻痛苦,增加快乐的,道德上就是善,在政治上就是优越,在法律上就是权利。2)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即福利最大化:边沁把幸福分为四个具体的目标:生存、充裕、平等和安全。他认为,人类应该努力做好自己的各种事情,并积极探求实现幸福的方法。他还认为应该对现存事物进行不断的批判,同时进行社会改革。边沁指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存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全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为了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就应该注意协调好个人利益与全体利益,社会要关心个人利益,个人要服从社会利益。4.西斯蒙第的社会福利思想

1)政治经济学的贡献:政治经济学应该以收入或分配为研究的中心问题。西斯蒙第揭示了资本主义矛盾和经济危机的根源:一方面是生产力的自由快速发展和财富的无限增加,另一方面是劳动大众通过工资形式所得的生活资料越来越少。

2)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强调增加财富的目的是为增进民众的幸福,财富的增长应该为全体社会成员谋利益。经济发展是一个因果相连的过程。国民财富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循环的路线。社会的发展更是一个各种因素相互制约的过程

3)财富、幸福与人口:在财富同人口的关系问题上,财富的增长必须能够给民众带来幸福,同时财富增长跟人口的增加必须保持适度的比例关系。资本主义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积累所固有的矛盾,是“机器排挤人”的现象,属于相对人口过剩。

4)政府干预主张:在国家的作用与职能方面,主张实行政府干预。政府应采取措施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使个人利益与公共福利保持一致,使收入增长与人口发展保持合理比例。强调帮助穷人获得幸福。穷人生活富裕了,全体国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也就愈能兴旺发达。5)劳动立法:主张国家采取劳动立法,来保护占社会最大多数的工人阶级,保证他们的福利也就是使国家大多数人得到了幸福。在工人和雇主的劳动争议中,工人特别需要保护,因为他们是社会弱者,他们在为生活而工作。但他不主张工人组织成工会,更不赞成工人罢工运动。

6)实行劳动保险:国家应该强迫企业家实行劳动保险,并对劳动者遇到灾祸、疾病、年老和失业等风险时的生活负责。他的思想始终没有越出小资产者的利益圈,是一种既要保存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又要消灭资本主义生产矛盾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心理和经济要求。第六章、新历史学派的内容、影响和代表人物的观点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内容:(1)强调精神、伦理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2)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干预。(3)资本主义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可以避免其经济发展中的某些弊端,使资本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4)提倡社会改良主义,主张实施社会立法,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代表人物主张: 施穆勒的主要经济观点:(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国民经济发展论(3)价值论(4)经济发展阶段论 桑巴特的主要思想:(1)强调宗教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决定性作用。(2)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3)纳粹独裁统治的拥护者。新历史学派的影响 书P104

(1)讲坛社会主义:为了推行社会改良主义的主张,德国新历史学派于1872年建立了一个“社会政策协会”。新历史学派思想家主张通过社会改良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德国的新历史学派往往又被称为“讲坛社会主义学派”。

(2)国家职能认识的转变:俾斯麦认为应该通过采取积极措施,实行有效社会政策来应付社会问题乃至社会主义运动。新历史学派的思想主张还对19世纪末德国皇帝威廉一世产生了影响。新历史学派对国家干预的强烈要求和呼吁,通过影响德国资产阶级政府,从而影响了德国社会福利实践,使得德国成为最早通过社会立法并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西方国家。第七章、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社会主张

1)就业一般理论:充分就业包含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不存在非自愿性失业;第二种情况指社会就业量达到一种饱和状态。难以实现充分就业的根本原因是社会需求与新投资量的不足。首先应该通过收入再分配政策措施提高消费倾向。其次应该降低利率,刺激消费。2)有效需求理论:社会就业水平取决于社会有效需求的水平;失业源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又源于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3).经济危机理论:必须扩大政府职能,加强国家的干预和调节。在经济危机病因方面主张从内在结构上分析经济不稳定原因。

4)政府干预理论:采取各种措施,增加社会货币总支出,扩大全社会对消费和生产资料的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更重要是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政策,依靠和实行政府干预。凯恩斯对国家干预的主张是有限度的。国家干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本主义的更好发展,而不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他的经济危机理论对解决现实经济环境有什么借鉴作用? 1)凯恩斯政策在西方国家的应用

在次贷危机真正形成前西方国家采取的反危机措施包括金融救助和稳定政策、货币扩张政策、财政刺激政策以及产业促进和保护政策等一系列凯恩斯主义式的干预政策,预示着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实践的回潮。

金融救助和稳定政策。危机发生以后,金融机构损失惨重,不得不低价抛售金融资产,紧缩信贷。为挽救金融机构日益恶化的资产负债表,恢复市场信心,西方国家采取了救助金融机构、稳定金融市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1)政府出资购买不良资产的金融机构,防范金融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2)中央银行通过各种形式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缓解信贷危机的压力。(3)政府直接注入资本问题金融机构国有化,实施“暂时”。(4)改革金融体系,加强财政监督。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为了降低成本,促进企业融资信用,缓解流动性紧缩的压力,西方主要国家采取了更低的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措施。(1)大幅削减利率。(2)通过金融工具创新和购买金融资产等方式对市场流动性。

扩张性财政政策。危机发生以后,为了稳定的劳动,防止经济复苏,激发严重下滑的主要西方国家,包括减税政策的实施,增加政府投入、财政补贴的消费系列的内容,如财政刺激政策措施。1)大规模减税来刺激消费和投资。(2)从加大政府投资拉动市场需求。(3)财政补贴和支出,以扩大国内需求。

产业促进和保护政策。(1)加大研发投入的努力。(2)加强新能源、环保投资。(3)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部门的投资。根据西方主要国家基础设施的特点,相应加大木制本体的一般的基建投资。4)支持中小企业,保护国内市场。2)凯恩斯政策在中国的应用

尽管此次西方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但是我国并没有陷入此轮危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向好趋势也没有改变。正确认识中国没合陷入此轮危机的原因,无疑有助于我们有效防范和科学应对各类金融和经济危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使中国避免陷入危机的根本原因。首先,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我国抵御此轮危机的冲击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可以大大降低生产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有效抵御各类外来危机的冲击。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抵御本次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冲击,公有制经济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民族区域自治制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拥有灵活高效的决策执行体系,可以高效调配资源、合力解决重大问题。可以说,没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我国难以避免陷入此次西方国家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泥潭。第八章、蒂特马斯的社会福利思想

1)国家福利的职能与目标:社会福利服务可以对社会收入实施分配与再分配;国家福利促进社会的紧密结合与协调;社会福利服务在解决社会问题有重要作用;国家福利可以促进个人与社会福利的发展;社会福利服务是一种投资方式

2)普遍福利主张:蒂特马斯主张实施普遍的社会保障制度。蒂特马斯对普遍性社会福利的主张是与他对社会问题的原因的认识密不可分的。蒂特马斯认为,私人福利不利于促进社会平等,反而造成社会不平等范围的扩大与程度的加深,英国现行的私人福利制度削弱和威海了公共福利,这种福利制度对人们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意识的危害更大。3)社会福利的划分:财政福利、职业福利 蒂特马斯还指出,对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不能离开它发生与发展所赖以存在的特殊社会和文化背景,最好的理解办法是对一些特殊的社会保障措施进行详细的解释,而不是仅仅从宏观理论上去把握。蒂特马斯的社会福利理论具有重要影响。第十章、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

1)左派与右派关于社会福利的分歧:左派社会福利理论十分强调国家的责任与作用,相对忽略个人的责任,社会福利的目标是追求最大的平等。右派则主张尽可能限制国家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推行市场经济原则。

2)“无责任即无权利”:作为一项伦理原则,无责任即无权利必须不仅仅适用于福利制度的受益者,也应该适用于每一个人。只有造福于大多数人的福利制度才能产生出一种公民的共同道德。如果福利只具有一种消极内涵,并主要面向穷人,它就必然导致社会分化。

3)积极福利:福利制度一经建立,便形成一套具有自身逻辑的自主系统,而不管是否能达到设计者所期望的目标。吉登斯指出,福利改革应该注意的是:有效的风险管理并不意味着减少风险或者提供保护人们免收风险影响,它还意味着利用风险的积极的一面。4)“社会投资国家”:

首先,在社会投资国家中,作为积极福利的福利开支不在完全由政府来创造和分配,而是由政府和其他各种机构包括企业之间共同合作来提供,福利社会不仅仅是国家,还延伸到国家之上和国家之下。

其次,在社会投资型国家中,个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自主与自我发展将成为重中之重,社会福利制度不仅关注富人更关注穷人。再次,在社会投资国家中,自上而下分配福利资金的做法应当让位于更加地方化的分配体制。最后,在社会投资国家中,社会保障观念要发生积极的变化。

第三篇:社会福利思想

中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启示

【摘要】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由政府举办或自主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而社会福利思想是伴随着人类的社会福利实践而不断发展的,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不同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不同的福利制度,也形成了不同的福利思想。本文通过对某些中西方社会福利思想进行介绍分析,并从中得出对现代社会福利以及对中国社会福利实施的一些启示。【关键字】社会福利;大同社会论;理想国;功利主义

一、社会福利思想

所谓社会福利思想就是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也是人们对什么是好的生活和如何实现好的生活的哲学思考。围绕着关于社会福利的价值论和社会理想的争论,就形成了各种社会福利思想,各国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社会福利制度。而在每种社会福利思想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因此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福利思想,才能让它们有利于则甚的发展,还有社会的发展。接下来主要介绍三中社会福利思想,分别为中国古代孔子的“大同社会论”、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及功利主义福利思想。

(一)孔子“大同社会论”

大同社会论,这是中国古代关于理想社会建构的有代表性并有深远的思想,产生于公元前500多年前,是中国的乌托邦思想。孔子在《礼记.礼运》中曾这样说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各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天下为公”不仅是儒家的社会理想,也是儒家确立政治公平思想的一个理论前提。这里的天,随着学者们的论述,也多被替换成了民意与正义,孔子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观念革命,其实包含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包括孟子后来的“天民合一”观,都是在这个体系中说的,而这一政治思想也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中国传统的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的,长幼有序,亲疏有别。而大同社会的提出则是提倡要突破原有的社会伦理关系的局限,以实行公有制为大同社会的最高理想;政治上则主张社会民主,选贤任能;经济上主张社会财富归全体人民所共有,生活上实现社会统筹,各得其所。在生产方面则是人人尽力去劳动,所以的社会成员均有保障。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大同社会的理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并没有变为现实,因此被称为是中国社会的“乌托邦”思想。

(二)柏拉图的“理想国”

《理想国》的宗旨是要建立一个整体幸福,社会和谐的完善国家。这个完善的国家就是正义城邦。正义是理想国家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理想国》一书自始至终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柏拉图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理想都是围绕着正义来展开论述的。

在他看来,一个社会是否合乎正义与公道,衡量标准之一,就是看它对贫富悬殊是否过大。他在《理想国》中提出的解决办法是按不同等级实行不同的财产所有制度,也就是按各自的等级拥有相应数量的私有财产,他认为不同登记实行一定程度财产私有更有利于消除冲突。为了探讨真正的正义是什么?柏拉图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城邦。柏拉图认为城邦起源于社会分工,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动力。柏拉图首先认识到了人的生活具有物质性,人要生存就必须解决衣食住等问题。在柏拉图看来个人是无法单靠自己达到自足的,这就需要人们共同生活在一起,建立起最初的城邦。居住在同一城邦的人们按自己的性格进行分工,干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技艺,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换产品,互相提供服务,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生活需要。柏拉图认识到社会分工有两大好处:一是“一个人分一点东西给别人,或者从别人那里得来一点东西,每个人都觉得这样有进有出对他们自己有好处。二是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更多的东西养活更多的人,只要每个人在恰当的时候干适合他性格的工作,放弃其他的事情专搞一行,这样就会每种东西生产得有多有好”而柏拉图显然是根据每个人天赋才能的不同来进行社会分工的。柏拉图认为人的天赋才能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只从事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做得最好,城邦才能有序健康地发展。

(三)功利主义福利思想

功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阐述个人主义的利己主义幸福论和功利主义的幸福观,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功利主义原则是从心理学的联想原理和伦理学的最大幸福出发,把人对幸福的追求看作是受人的心理感受支配所引起的心里联想。

边沁提出最大幸福原理,提出福利最大化原理,认为社会利益就是个人利益的集合,每个人利益的实现就是社会利益的实现,而个人幸福的总和就是社会的最大福利。为了保证福利最大化,并使功利原则成为社会的基本原则,边沁提出了立法改革的要求。在他看来,趋利避苦既是一个基本的道德原则,也是立法的原则。要通过立法来增进人类的幸福;公益是立法的基础,立法的任务是计算苦乐,而立法的目的则是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而穆勒则强调人的个性自由、独立的发展,并且认为只有个性的充分发展,个人对自己、对他人才更有价值。他与边沁不同,他认为功利主义主张行为者要平等地看待自己的幸福和别人的幸福。因此,每个人都要为增加社会幸福的总量而做出牺牲。这样就能调节个人利益与全体利益的关系,是每一个人的幸福与公共幸福结合起来。

边沁与穆勒对功利主义思想的阐述,对幸福的问题和如何实现幸福做了较为深刻的探讨。他们对个人利益与社会福利的关系的探讨、对政府只能及小政府、大社会的论述,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福利问题,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二、对现代社会福利以及中国社会福利的启示 现代社会福利的目标是追求社会公正,以人的独立和自由作为前提条件。中国传统福利思想和制度与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和制度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如注重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建构,将社会福利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手段等。我国尚处于社会转型期,广大的农村仍存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传统农业社会部分特点,因此,古代社会的一些做法,如赈灾、救济等仍在一定范围内适用。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迫切需要建立起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平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西方福利国家最先开拓现代福利思想和制度,积累了众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本国的国情,汲取以往的优良传统和做法,而不是全面照搬,全盘西化。因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迥异等因素,我们绝不能照搬西方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面面临着众多的机遇和挑战,在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之路上要立足城乡二元结构、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化等基本国情下,开拓思想、创新方法,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关注民生的中国特色社会福利之路。在以上古代福利思想的基础上,对于中国社会福利的实施可得出以下启示:

(一)提高社会福利的社会化程度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内在要求时改变过去投资主体单一的状况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社会福利,实现从政府包办社会福利到政府与社会共同兴办社会福利的转变。所以要开辟国家、集体、社会组织、个人按比例共同负担社会福利资金的多元投资渠道。

(二)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公众监督

作为政府,应该大力加强法制建设,通过出台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和行业发展规划等形式,建立健全福利事业发展政策法规体系,创新福利事业体制和工作机制,促进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同时,作为社会福利机构和非营利事业单位,应接受大众监督,实行财务公开,杜绝一切以权谋私、中饱私囊的行为,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而作为公众和捐赠人的我们,也有义务和权利了解捐助资金的用途和动向。

(三)政府支持福利事业的发展

首先,对社会力量投资创办社会福利机构,各项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和优惠。其次,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和规范,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财税政策等从经济上给予民间组织支持和鼓励。通过政策扶持、社会动员、组织引导和市场机制驱动,优化社会力量举办养老福利事业的政策环境。同时,把社会福利事业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动员、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举办社会福利事业。

(四)提高社会福利的专业水平

结合我国目前情况,我国社会福利服务队伍的建设理应抓好以下的工作:不断充实人员,扩大专业服务队伍,保持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骨干队伍,使社会福利服务逐渐职业化和专业化。

(五)注重发展社会福利理论

社会福利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实践过程有着一定的关联与影响:社会福利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源泉;社会福利制度框架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环境;社会工作理论中的基本假设、基本概念和方法都离不开具体的福利思想;社会工作制度建设需要符合社会福利制度的总体安排,福利思想可以通过既定的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工作施加影响;社会福利思想中追求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等理念直接影响这社会工作的实践过程。因此应注重在实践中发展、创新社会福利理论,同时用先进理论指导实践。

三、总结

上述的社会福利思想和理论观点对于现代社会福利及中国社会福利的实施都存在一定的可取之处,并对其产生了一定影响,且在新的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近年来我国社会福利制度体系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社会福利制度体系在未来的发展中仍存在严重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面临着转变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挑战、全球化国际经济竞争新格局下社会福利与国家经济竞争力矛盾和协调的挑战、人口老龄化和流动人口持续增加的挑战、民众对社会公平和社会权利诉求不断提升的挑战,以及社会群体之间社会福利需求和利益多样化对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的挑战等等。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要求我们持续不断地加强社会福利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功课社会福利理论的难题,创新社会福利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2】陈立周.当代西方社会福利理论的演变及其本质[M].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3】黄慧.浅析西方国家福利制度及其对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启示[J].传承,2009,(06).

第四篇:社会福利 复习资料 讲义

第一章

社会福利概述

福利是指一种好的生活状态或满意的生活质量,它是个体或群体追求的一个理想目标。社会福利是有关项目、利益及服务的国家体系。这种体系可以帮助人们满足其社会、经济、教育和健康的需要,这种满足了的需要对干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社会福利的特征

第一,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 第二,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 第三,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 第四,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专业,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社会福利的发展与完善会使福利资源增加,同时有利于专业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因此,它将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发展,又可以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改善社会福利的管理和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使社会福利制度本身得到完善。

世界社会福利的简要发展历程

1、剩余型社会福利:

是指社会福利制度只扮演常态社会结构——家庭和市场功能失败后的补救角色。带有“蒙羞”的社会标签。

2、制度型社会福利:

是指社会福利服务为现代工业社会承担常态第一线的功能,当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参与一般社会、经济、政治、教育制度的活动时,就很自然地享受该制度与体系的福利功能与服务。是公民正当的社会权利。

3、福利国家

4、福利国家危机

5、福利多元化和发展型社会福利

提供社会福利三个途径:专业化的社会福利,职业化的职业福利和社区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世界社会福利发展进程给中国的启示

1、社会福利的推进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2、社会福利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由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团体来为社会成员提供广泛的服务,已经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代社会福利事业的一大特征。

3、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不完全是国家、政府或单位

第二章社会福利理论

需要:是被人感受到的一定的生活和发展条件的必要性。它是个体对延续和发展自身的稳定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具有无限性

多样性

社会性 需要理论的种类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2)阿德佛的需要理论---

E(exsistence)、R(relatedness)、G(grouth)理论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的论述

社会福利理论渊源 一.西方的理论渊源(1)宗教思想

一是奠定并强化了社会公平与社会互助等道德基础。二是提供了制度安排最初的方法示范。三是补充着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安排的不足。(2)空想社会论

1、早期乌托邦的空想社会主义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所表达是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没有阶级剥削和等级差

别、人人平等的福利社会。

特马索·康帕内拉《太阳城》它把消灭私有制、消除贫富对立、实现社会平等当作

改造社会的目标,阐述了一个美好的社会和幸福生活的理想 2、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福利思想

梅叶《遗书》、摩莱里和马布利等三位法国思想家为代表他们继承文艺复兴时期乌托邦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进一步从揭露和批判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出发,以消灭剥削阶级和私有制为目的,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 3.19世纪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福利思想

19世纪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成为最有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圣西门的“实业社会”:资本主义不是最终社会形态,它最终要由未来的“实业社会”取代。傅立叶的和谐制度 : 它是一个生产性的组织,它的基层组织叫“法郎吉”,它是一种有组

织的生产消费合作结构,用它来克服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所导致的无序竞争和盲目

性,消除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

欧文的“合作公社:是一个实现财产公有制和实行按需分配的社会

二、中国的理论渊源

(l)大同社会论:孔子《礼记·礼运篇》 洪秀全《原道醒世训》康有为《大同书》

孙中山(2)社会互助论 它是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共济,是有余力余财者帮助无劳动能力或贫困或遭灾的社会成员避免生存危机的社会思想

(3)社会救济论 所谓赈济说,即是主张用实物(主要是粮食与衣服布帛等)和货币救济遭受灾害或生活极端困难无以生存的社会成员,以保障其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的一种福利思想(4 仓储后备论

仓储后备论是一种主张建立谷物积蓄以备灾荒并济贫民的社会思想。

三、西方社会福利理论 1.历史学派

(1)旧历史学派

代表人物罗歇尔、希尔布兰德和克尼斯等,奠基人罗歇尔。主要观点

1反对古典经济学,主张从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入手,找到适应自己需要的经济原理和 2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3美化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辩护;鼓吹阶级调和,反对工人运动和各种社义学说 4宣扬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性(2)新历史学派

主要观点

1反对古典经济学的普遍性经济规律,鼓吹国家的超阶级性,宣扬阶级利益调和 2主张社会改良主义,在不触动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逐步实现“社会主义” 3新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古斯塔夫·施穆勒、威尔纳·桑巴特等。

2、福利经济学

(1)早期(旧)福利经济学

1、重视经济福利

2、在效用论上主张基数效用,并把计量的方法用于对经济福利的测量

3、主要代表人物:庇古 庇古的主要思想

1、福利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增进一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福利”

2、基数效用论:一国中人们的满足或效用是可以比较并用数字表示出来的

3、边际效用论: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

4、缩小贫富差距的办法:一是自愿转移,即富人捐助;另一是强制性转移,政府税收。穷人得到资助的途径:一是政府举办社会保险和兴建社会服务设施;二是政府对必要的生产部门进行补贴

5、但转移不是无止境的,前提是不影响生产。因此他反对施舍性的救济

6、强调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福利经济学的特点

1、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研究福利和效用

2、以边际效用基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平等

3、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国家干预

(2)新福利经济学

1、促进国家财富:政府应增加穷人的收入而不减少富人的既得利益

2、强调效率

3、社会福利领域的“补偿原则论”,主张国家对垄断和不完成竞争的商品价格进行调控(3)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1、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2、通过实施累进税调节国民收入

3、以生产为导向、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1、就业一般理论

1、充分就业均衡的假设

2肯定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非自愿失

3非自愿失业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2、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如果没有国家调节经济,资本主义会呈现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

3、经济危机理论

1、市场不稳定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

2、只有扩大政府职能,加强国家干预才能避免经济危机

4、政府干预理论

1、赤字财政政策:增加政府购买能力和转移支付能力

2、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增发货币、发行公债

3、刺激消费甚至是奢侈浪费性消费

4、降低分配不公:高额累进税、降低利息率

5、对外经济扩张(4)福利国家论

(5)新自由主义思潮中的社会福利思想

1、极力主张私有制,反对公有制。

2、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

3、提出“自然失业率”理论,反对工会组织。

4、坚持健全财政原则,反对通货膨胀。

5、宣扬自由贸易,鼓吹经济全球化。

第三章

社会福利价值

社会福利价值:社会福利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效用。或者是社会福利满足人类和社会需要的有用性。是指对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具有积极意义的一切东西。

社会福利的功能

1稳定

2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3、调节经济活动,推动经济的发展

4、促进社会公平

5、保障了基本人权,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

社会福利水平: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福利的高低程度。社会福利水平的制约因素

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社会结构 制度年龄与人口结构 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

社会福利水平特点 粘性或者刚性特点 动态性特点 适度性特点 动态性 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的普救方式

道德影响:全面的福利制度会削减人们自我照顾的程度和范围;会潜在的削弱非正式福利网的作用;会减少人们自愿帮助他人的次数。

经济影响:能够保障个人享受一定水准的生活,起到事前预防作用并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最大化机会,但国家投入费用高,以高税收为支撑,社会福利的选择性方式

道德影响:资格确定给人羞辱感或不自在感,降低穷人利用社会福利的愿望,削减了社会对社会福利的整体认同感,在某种程度上使纳税人对选择性福利产生抵触情绪

经济影响:需要资格确定,能帮助真正的贫困者,使有效性提高;国家投入费用低,但怎样确定资格存在难题

第四章老年社会福利

老年人社会福利:是根据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和老年人自身特点,以改善老年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目的,由政府和其他各种社会组织所提供的福利项目、设施和服务的总称

老年人社会福利产生原因

1人口老龄化

2家庭结构与家庭养老功能的变化 3社会转型:由农业走向工业化

二、老年人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

(一)老年人收入福利 :

老年人津贴”或“补充保障收入”。

(二)老年人医疗保健福利1.开展老年医学研究与教育。2.实施医疗保健计划和医疗保

险计划。3.完善医疗保健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三)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 :

院舍服务和社区照顾

(四)老年人发展性福利

(五)社会优待

第五章 妇女儿童社会福利

妇女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提供福利设施和有关津贴,以满足妇女生理和职业的特殊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儿童社会福利是以所有的家庭和儿童为对象,所提供的福利惠及所有的儿童,并不单纯局限在处于不利境地的儿童群体。由国家或社会为儿童提供的福利是指保证儿童正常生活和全面健康发展的津贴与服务。

妇女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

1生育福利:生育津贴,育儿假和育儿津贴

2就业福利:平等的就业权利平等的就业服务权利。不因生育和抚养子女而受到歧视或者侵害或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3相应的社会服务等内容。男女同工同酬男女平等合理安排女职工的工种和工作

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福利

残疾人社会福利是通过国家立法保证残疾人在遇到各种生活困难的情况下,能够从国家和社会获得足够物质帮助而建立起来的特定的援助制度。

二、建立残疾人社会福利的基本理念

供养理念:家人或社会通过对残疾人的供养来表示对残疾人的责任和关爱。

回归社会理念:让残疾人回到他们熟悉的社区中去接受照顾,社区照顾是使残疾人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

增能理念:以人的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关注人的价值的实现。恢复失去的功能,进入正常生活

新的完整的残疾人观:平等、参与、共享

四、残疾人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

1残疾预防2残疾康复3劳动就业4残疾人教育5残疾人文化6生活无障碍环境

第七章 公共社会福利制度

公共社会福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及精神生活需要而兴办的公益性设施和提供的相关服务。

公共社会福利的基本特性 :

外部性特征

公共物品特性

社会性

供求的非均衡性

第八章 贫困与社会福利

一 衡量贫困的指标(1)--洛伦兹曲线

洛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它离开45度线越远,表示社会分配越不公平;越近,则越公平。

二 衡量贫困的指标(2)--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从洛伦兹曲线推导出来的,用数值表示洛伦兹曲线背离完全平均状况的程度,表明不均等的比率(G)。

基尼系数就是A与A+B的比率,即 G=A/(A+B)。

A----不平等面积

A+B----完全不平等面积

三 衡量贫困的指标(3)---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判定人们生活水平高低或贫富差距的指标。恩格尔系数是人们全年的食品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率。

恩格尔系数(E)=全年食品支出/全年消费性支出。

四 衡量贫困的指标(4)--贫困发生率

贫困发生率又称绝对贫困指标,是指贫困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H贫困发生率,N

全部人口,Q贫困人口,那么: H=Q/N 五

衡量贫困的指标(5)--贫困缺口率

贫困缺口率又称相对贫困指标,是每个贫困人口的平均纯收入与贫困线收入的差距除以贫困线收入所得出的比率。

贫困缺口率为I,平均收入为U,贫困线收入为L,那么: I=1-U/L。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纳克斯)贫困产生于贫困,贫困又带来了贫困。这样就形成了贫困的恶性循环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和缓解贫困的方法

1.经济总增长.2.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3.社会救助

城镇贫困问题突显的原因分析:

(1)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城市贫困的突显,首先是收入差距过于悬殊的结果。(2)下岗失业问题严重。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取决于就业状况。

(3)在职低收入也是导致城市贫困问题突显的重要原因。

(4)社会保障制度滞后,也是城镇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

城市反贫困政策

1、贫困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失业保险/救济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保护弱势群体的就业及收入权利(如反就业歧视法规、最低工资制度等)

3、提高贫困者利用就业机会的能力(通过为贫困者提供必要的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等)

4、增能:提高贫困者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5、为贫困者提供其他必要的社会服务

中国农村与城市贫困问题的比较

(一)致贫原因比较:个人原因,普遍性贫困,结构性贫困

(二)经济特征比较:区域特征,经济结构特征,贫困程度

(三)社会特征比较:阶层性特征,社会影响的范围与程度

二、缓解贫困的主要社会福利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1、养老保险

2、医疗保险

3、社会救助

(二)促进就业

(三)其他社会福利: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等

第九章

社会福利社会化

社会福利社会化:是指在政府的倡导下、组织、支持和必要的资助下,动员社会力量建设社会福利设施,开展社会福利服务,满足社会对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实践困境

(一)主体困境:社会化的合作机制难以形成

1.政府“缺位”与“越位”并存 2.第三部门发育迟缓

3.相关服务市场化有余、福利性不足 4.社区力量动员不足

(二)经费困境:社会化的筹资渠道匮乏

1.福利服务经费来源以自营收入为主 2.政府投入有限

3.社会筹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三)人力资源困境:社会化的福利服务队伍成长缓慢

1.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远未形成规模

2.福利服务工作人员专业性水平有待提高

3.志愿服务呈现浅层化、运动化和队伍单一化特征,远未形成长效机制

第十章 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国外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经验:

1、社会福利资金的特殊性

2、社会福利内容的层次性

3、社会福利范围的拓展性 教训:

1、过高的社会福利开支,容易引发失业危机和财政危机

2、过高的社会福利容易造成全社会的惰性,引发社会危机

3、社会福利制度的全面建设容易造成行政的低效和结构的不合理 各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方式

1.解决财政困难的措施。

(1)采取经济措施,刺激经济增长。(2)改革社会保障基金制度。(3)减少公共支出。

2.针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采取的措施。3.针对家庭结构的变化采取的措施 改革重点:

一是增加社会福利的财政收入,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二是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私人化”,“资本化”

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二)应该根据“供给”还是“需求来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问题”

(三)如何改进公共行政部门的低效率问题

当前中国社会福利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福利运行模式单一,国家和企业包揽过多,负担过重

2、社会福利事业目标定位阻碍了社会福利外延的适度扩展

3、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深入实施尚未到位

4、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5、社会福利事业总量供给不足,结构、布局不够合理

6、社会福利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各国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1.必须认真协调好制约社会福利制度的几个关系;

2.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经济市场化要求相适应; 3.“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国参考和借鉴 4.社会福利的国际化趋势要求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具有灵活性。

第五篇: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1、社会福利定义:它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与结果,是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立法途径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筹集和发放社会福利基金,从而对国民因各种社会原因或特殊个人原因所导致的无收入或收入中断情况提供生活保障。

2.不同阶段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多样性

19c中期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存在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出现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19c末-20c初的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思想是激进自由主义与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大萧条时期,主流思想是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奥地利学派、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20c中期资本主义稳定发展时期,主流思想是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兴起。

20c70年代的资本主义改革时期,主流思想是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社会民主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20c9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选择时期,主流思想是“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3、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发展变化:其变化经历三阶段

第一阶段 15、16c—19c中期: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个人的责任而不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福利应依靠个人自助)

第二阶段 19c末—20c70年代: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国家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是社会或国家的责任,社会福利应该依靠国家保障)

第三阶段 20c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社会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国家、社会与个人共同责任理念正成为主导当代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的基本理念)

4、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与社会冲突:

其认为中产阶级对于一种思想政体的建立极其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中产阶级具有重要地位的社会只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现实社会中很难达到这样的一种社会状态,他同时指出中间性质的混合形式政体很难成立,或者至多在少数城邦中偶尔成立。

其认为平等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冲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不平等,(这种社会不公平不公道主要变现在对财富、名位及荣誉的不合理分配)正义包括事物和应该接受事物的人两个因素。(平等+自由+社会合作=公正)防止社会冲突的十大措施:

5、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1)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2)具有世俗性与政治性;(3)表现出预防与救助并重的特点;(4)具有明显的伦理性。

6、宗教改革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宗教改革是近代西方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将人民从传统宗教的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树立一种仅凭个人的内心信仰及勤奋与笃诚即可得到上帝认同的朴素简单的宗教观,他将宗教从传统的核心与支配地位转变为附属于世俗生活的地位,它阐明了在以人为核心的世俗社会中宗教的低位及其功能,从而进一步确立了人文主义的核心地位。宗教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是宗教世俗化的社会。它促进了西方社会的世俗化,也有利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

7、启蒙运动时期的天赋人权学说:天赋人权理论的提出奠定了近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基础。

(1)格劳修斯(荷兰政治思想家)第一个运用近代自然法理论提出天赋人权学说。强调自然法的理性和道德的一面,它既不依靠权威更与强制不相容。财产权已经成为人的主要的自然权利。

(2)霍布斯(英国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强调人的平等权利。

(3)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发展了天赋人权的思想和内容,在其思想中,生命权利、自由权利、财产权利和惩罚权利已经成为人的天赋权利的主要内容。

(4)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观更强调人的自由权利、平等权利和反抗的权力。他认为人生来平等,平等权是人的自然权利。他认为私有财产的出现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论述了人类不平等的三个发展阶段,这就是财富不平等导致的政治不平等进而出现暴君统治下的最不平等。他还指出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平等权利,人们可以使用一切手段包括暴力手段。反抗的权力是卢梭天赋人权学说的一大特征。

8、圣西门的社会福利思想中的“实业体系”的社会蓝图:

“实业体系”是指在圣西门设计的实业制度下由实业者、学者掌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社会唯一的目的是尽善尽美地运用科学、艺术和工艺的现有知识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尤其满足大多数贫困阶级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人人都要劳动,按计划发展经济,个人收入与其才能和贡献成正比,将权力交给人民,人民领袖由人民选举产生,实业制度的领导者只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管理人员,未来社会的人民和领袖是平等的。

“实业体系”的评价:(1)其设想无比诱人,但他同时不主张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并把这样的社会寄托在国王和资产阶级,这就使之脱离实际,沦为纸上的乌托邦。(2)圣西门认识到人类社会是进步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只是旧的封建社会和未来社会中间的过度社会,当资本主义社会阻碍社会发展时,就无存在的必要。

9、傅立叶的劳动协作与“法郎吉”:

(1)为了消除工业文明制度带来的种种弊端,以便使全人类获得真正的幸福,傅里叶根据自己的社会运动理论,提出建立劳动协作组织的基本主张,这种劳动协作组织就是“法郎吉”。劳动协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劳动引力,比例分配,人口平衡。

(2)傅里叶认为协作制度是一个全方位的协作,真正的协作是社会方面和经济方面的新世界。(3)他认为,人类社会要想摆脱贫困与灾难的状态,必须实现两个条件:第一,要创造大规模的生产与高度发展的科学和艺术,这些是建立于贫困和愚昧水火不容的协作制度所必须的,这个已经做到;第二,发明与分散经营相反的协作结构,即经济的新世界。这个条件还没有做到。

(4)他也指出了法郎吉具有的各方面的优点:在经济上;在社会方面;在政治方面。

10、如何评价欧文的社会福利思想的空想性:

(1)欧文把人类的性格问题与社会制度混为一谈,企图把社会制度改革寄托在教育上。

(2)欧文还把建设新的社会制度的希望寄托于雇主的合作方面,并处处考虑如何使雇主的利益不受损害。

(3)欧文提出的一些改革办法具有不现实性。

11、温斯坦莱的“共和管理制度”:

(1)是依靠统治者的恩惠来实现共和管理制度,并使贫民实现土地占有。

(2)共和管理制度真正的自由是自由的使用土地,每个人都有使用土地、耕种土地、在土地上建筑房屋的自由以及不受任何限制地享用土地果实的自由,土地由每一个家庭统一协作进行耕种和收获,土地的果实和工业者的所有产品都要送进公共仓库,按需发给每家。

(3)土地使用自有的前提是人人必须参加劳动。(4)土地公有的使用自由并不意味着家庭财产使用自有。

12、马尔萨斯的贫困理论包括:

(1)人口增值力与土地生产力不平等,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所能允许的范围时,就必然出现贫困,这是一个自然的法则,这一法则制约着整个生物界,(2)人口的增加必然受生活资料的限制,当生活资料增加时,人口总是增加的,较强的人口增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实际人口同生活资料保持平衡。

(3)贫困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是有用的。

13、边沁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他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幸福是正确与错误的衡量标准,他把幸福分为生存、充裕、平等和安全四个具体的目标。

(1)他认为人类应该努力做好自己的各种事情,并积极探求实现幸福的办法。

(2)他还认为应该对现存事物进行不断的批判,同时进行社会改革,这是实现人类幸福的重要途径。

(3)他指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存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全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为了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就应该注意协调好个人利益与全体利益,社会要关心个人利益,个人利益要服从社会利益。

(4)其还指出为了更好地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国家政府尤其是法律是必不可少的,是实现幸福的四个具体目标的重要保证。

14、斯宾塞的幸福观的条件:

(1)要获得更大数量的幸福,必须使个人能在他自己的活动范围内得到完全的幸福,而不减少其他人为获得幸福需要的活动范围。(即公平)

(2)个人不以任何直接或间接方式使别人感到不幸福。(消极的善行)(3)每个人都能够由其余人的幸福中得到幸福。(积极的善行)

(4)每个人都采取为使他自己的私人幸福达到最充分限度所需采取的行动。(即最大限度追求自己的幸福)

15、霍布森的“人民宪章”的主张:(其主张有较其他激进自由主义者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解决贫困问题的“人民宪章”也是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层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道路。)

即解决贫困问题的六项主张:(1)土地归人民所有,土地产生的价值归人民所有。(2)国家对公路、铁路、运河的公有。(3)对信用、保险的公共控制。(4)充分自由的教育,所有的人都有平等获取文化知识的权利,社区有权保护人们最好最充分的发挥其才能,有权强令要求父母将子女送入学校。(5)公共法律面前的平等。(6)确认国家有权对任何垄断及不平等征税或施以控制。

16、充分就业理论:

(1)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他认为充分就业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不存在非自愿性失业;另一种情况是指社会就业量达到一种饱和状态。

(2)如何扩大社会需求并增加新投资量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要实现扩大社会需求并增加新投资量的目标,①应该通过收入再分配政策措施提高消费倾向。②应该降低利率,刺激消费。③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政策,依靠和实行政府干预。

17、《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内容:

1)社会保障的基本范畴。对因失业、疾病或事故造成的收入中断提供保障;对因年老而退休提供收入保障;对另一个人的去世而带来的失去生活依靠提供保障;对诸如生育、死亡以及婚嫁相关的额外开支提供保障。

2)社会保障的基本方式。社会保险(三种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国民救济(即今天的社会救济)、志愿保险(即慈善事业)

3)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津贴统一标准原则;缴费统一标准原则;统一管理原则;津贴发放的时间与数量应该合理的原则;综合性原则;分类原则。

18、社会主义修正公式:

社会主义=凯恩斯思想+福利国家+平等+混合经济

19、蒂特马斯理论是什么:

其核心价值(1)社会平等与自由;(2)国家在福利发展中扮演不可或缺的积极角色;(3)集体主义文化与社会责任感;(4)福利发展受到来自于政治目标、国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理念的重大影响。

20、简答汉森的“人民之家”:

(1)“人民之家”的基本概念:其将国家比喻为家庭,号召把国家建设成为好的家庭那样,没有特权或剥削制度,只哟偶平等、关怀、合作与互助。

(2)汉森指出了“人民之家”的实质:为民众提供有效的生活保障。(3)其强调福利就是社会主义。

(4)提出实现“人民之家”的目标与途径,途径是各种社会力量的合作而不是对抗。

21、哈耶克对国家保障与福利的批判体现在哪些方面:

(1)哈耶克对由国家统一控制和实施的社会保障体制提出尖锐批评。(2)其反对实行由国家垄断的养老金制度。(3)同样反对实行国家单一控制的健康保险制度。

(4)关于失业保险制度,哈耶克指出,我们有理由在任何可行的地方推行失业保险制度,在这种保险制度中,各行各业的不同风险应体现在投保人所支付的保险费中。【福利批判的原因:

(1)福利国家具有短视、低效倾向,认为一切不受竞争挑战的垄断都将随时间的流逝而导致低效,政府以排他性权力提供的服务会造成福利供给的过剩或不足。

(2)福利国家构成了对个人自由的威胁,政府运用自己的强制性权力迫使人们得到权威人士认为他们所需求的东西,这就威胁了自由。

(3)福利国家对经济发展具有破坏力,它抑制了自由市场竞争,高水平的福利政策助长了懒汉倾向,破坏了经济发展所需动力和竞争力,也破坏了自立自足和个人责任,而这些都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因素。】了解

22、弗里德曼的养老金制度包括哪些:

(1)关于再分配手段的养老金制度。(2)关于养老金管理机构的国有化。(3)关于强制性购买养老金。

23、艾哈德的社会保障的个人责任:

(1)他指出,集体福利不利于个人自立意识与进取精神的发展。他认为争取和保障各项福利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竞争。

(2)为了避免集体福利与国家福利所带来的弊端,他极力提倡个人自助的作用和地位。

(3)他指出,自愿、自由并自我负责的克服生活风险,是自由经济与社会制度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4)他还强调社会保障必须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劳动和自己的努力得来的。社会保障不等于全民的社会保险、不等于将个人的责任转嫁给任何一个集体。开始时必须实行个人负责,只有当个人负责还不够或者必须停止时,国家和社会的义务才发挥作用。

24、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基本特点:

(1)打破传统的左右两级化政治思维方式,确立团结各种政治力量的政治理念。(2)建立合作包容型的社会关系。

(3)建立新型“混合经济”模式,谋求生态平衡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4)改革福利制度,建立积极的福利国家。(5)由管理型政府向治理型政府转变。

25、吉登斯的积极福利是什么:

(1)积极福利实质性步骤:将福利转向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为有工作能力的人提供工作,为无工作能力的人提供保障。公正在保障中享有权利的同时,还应该成为促进个人因素发展的动力因素,这种动力因素不是绝对的社会公平,而是一种一定程度的不平等,一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底层人民生活的功能性不平等,同时个人责任的健全是社会的基石。每个公民在获得机会、权力平等时,也要积极承担社会的风险和义务。

(2)积极福利的特点:①注重人力资本②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有权力向责任制转化③福利制度有机制性向补偿型转变④福利改革注重福利的多元化(多元化表现在投入、责任承担制、福利目标的多元化)

26、杰文斯的边际效用理论:

(1)他首先论述了效用的问题。他认为效用决定的商品的价值,提出了关于效用的理论。他指出效用就是一种物品作为一种商品能够为人们提供的服务,即效用是物品依某种方法服务于人类的能力。他还指出凡是能够引起快乐或者避免痛苦的东西都可以有效用。

(2)他对效用的计量进行了论证,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的思想。他指出效用是由一个人的幸福的增加来计量的,或者说效用是一个人的幸福的增加。他还指出效用程度是经济问题上最重要的点,效用程度随商品量而变化,其量增加,其效用程度结局会减少。

(3)他还对效用进行了更深的论述,这就是有关反效用与等效用的思想。

27、庇古(“福利经济学之父”)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实现:

(1)首先区分了私人边际成本(收益)与社会边际成本(收益)。又提出了私人净边际产品和私人净边际产品的价值的概念。

(2)他认为,当私人净边际产品和社会净边际产值发生背离时,应该通过政府的干预来实现私人边际成本(收益)和社会边际成本(收益)的趋同,具体的措施是通过使用税收、补贴或法律管制的方法。

28、新福利经济学------与就福利经济学相比,新福利经济学更偏重于偏好的不同。(自己在课本上把这一节看一下)

29、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按照“大多数规则”,无法由个人偏好次序得出合理的社会偏好次序,换句话说,也就是不存在社会福利函数。即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这就是著名的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30、奥肯的漏桶理论:是说明收入从富人向穷人转移好比通过一个漏桶,穷人并未得到富人给予的全部收入,有一部分已经在转移的过程中漏掉了。从而来说明公平与效率应该协调。其中漏掉的原因一是富人们被无端夺取资本,其积极性降低;另一方面是穷人们被免费给予,减少了自身本该创造的社会财富。

31、奥肯的平等与效率协调关系的实现:

(1)缩小补贴范围,降低补贴标准。

(2)降低所得税税率,提高消费税率,降低对富人的损害。(3)增加国家对教育的支出,可增加对穷人的帮助。

32、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是什么?

(1)一切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就是鸡肋的方法,而积累的每一次扩大又反过来成为发展这些方法的手段。

(2)提出了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的概念。

相对贫困:无产阶级可以得到物质和享受,虽然比以前增加了,但比起资本家增加的程度,比起一般社会发展水平,无产阶级得到的社会满足程度反而降低了。

绝对贫困:是无产阶级生产资料的一无所有,劳动力是其唯一可以出卖的商品,只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就会有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

33、马克思的六项扣除理论:

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三个部分:(1)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2)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3)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主要是指商业保险基金)。

从剩余的社会总产品扣除三项:(1)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2)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和各种保健设施等(3)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基金。

34、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1)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福利思想的革命性。

(2)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福利思想的批判性。其福利思想是以服务于唤起和鼓动无产阶级进行革命为目标,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当时的资产阶级政府的社会福利措施,甚至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工人阶级提出的一些社会福利要求与主张。体现在对资产阶级采取的改善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措施提出批评、最低工资问题、工作日问题、济贫法等社会立法。

35、无产阶级国家保险理论的阐述:

(1)列宁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雇佣工人以工资的形式取得的一部分自己创造的财富非常少,仅能满足最迫切的生活需要,无产阶级不可能从工资中拿出一些钱储蓄,以备在伤残、疾病、年老、残废丧失劳动能力时以及失业时的需要。

(2)列宁还阐述了关于无产阶级国家保险的基本原则。①实施范围,工人在下列场合(伤残、老年、残疾;女工还有怀孕和生育;养育着死后所遗寡妇和孤儿的抚恤)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失业失掉工资时国家保险都给工人以保障。②保险对象,包括一切雇佣劳动者及家属。③待遇,对一切保险者都要按照补助全部工资的原则给予补助,同时一切保险费都由企业和国家承担。④组织管理,各种保险都由统一的保险组织办理,这种组织应该按区域或被保险者完全自理的原则建立。

论述:1.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决定》关于社会事业建设、社保、社会福利有关内容。

下载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选择 例如: 1、世界上第一部《劳工法》出现在哪个国家 英国2、人类思想史上大胆抨击私有制的第一人是谁 托马斯·莫尔3、傅立叶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称为什么和谐制度4、......

    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思想 [摘要]中国传统的福利思想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天子的“德政”和民间的“宗法”制度是传福利制度的两大基础。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福......

    社会福利思想简答

    凯恩斯学派与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论货币改革》和《货币论》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对自由、平等的看法:自由应该是积极的自由;对......

    社会福利思想A卷

    《社会福利思想》A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阐述其整体幸福与社会和谐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 A ) A.《理想国》 B.《......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绪论

    绪论: 第一节: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 一:社会福利的概念: 1. 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假设不虞匮乏,充分就业,安全,健康,快乐,受教育社会平 等及有序的生活等有关人类幸福的事项的实现......

    社会福利思想期末复习

    社会福利思想期末复习【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题(5×4=20%) 二、简答题(5×8=40%) 三、论述题(1×20=20%) 四、材料题(1×20=20%) 【考试时间】120分钟 【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题] 1......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梁雅方 学号2013077030 通过这一学期对社会福利思想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世界上的各种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

    社会福利思想考试内容(5篇)

    一 、简答题(20分,4个题) 1.社会福利以及社会福利三个层面的关系 (1)社会福利是什么?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