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期末论文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脉络
社会福利:通常被理解为有关改善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的一切举措。在社会工作专业领域里,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古典经济学是在重商主义衰落之后,作为欧洲国家的新兴的产业资产阶级意识,而继起的统治经济思想。经济自由主义是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基础。国家契约论的首创者是孟德斯鸠,卢梭和洛克。国家契约论者认为国家或社会只是个人的总和,人类文明进化,集居逐渐形成了群体组织,终于成为社会。个人为达到某些公共生活的目的,主动地同意限制自己的天赋权利,把它交给国家,于是构成国家与个人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这关系是自由的契约关系。在这契约关系中,主体是个人而不是国家。而个人主义以个人为主体,个人的第一,特点是利己。人类一切的活动都可最终归结为自我保存。利己成为人类一切行为的动机。
功利主义及其社会福利思想
功利主义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它产生于近代英国,是伴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形成和发展的。该学说最早萌芽于培根和霍布斯的伦理学说中,18世纪的哈里森·孟德威尔和斯密对其都有一定的发展,至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边沁和密尔最终将其建立成一种系统的有严格论证的伦理思想体系。
功利主义的福利思想:
1、在最大幸福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勒福利最大化的主张。
2、为了保证福利最大化,并使功利原则成为社会的基本原则,边沁提出了立法改革的需要。
3、密尔(穆勒)将人的价值看做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的方面,并认为要平等的对待自己的幸福和别人的幸福。
4、功利主义是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重要基石。社会民主主义的福利思想
民主不只是个人的自由,也同时包含免于被歧视的自由、和免于被控制了生产工具的资本家滥用政治权力的自由。平等和社会正义不只是在法律前人人平等,也包含在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平等,同时也要给予身心残障和其他社会条件不佳的人平等的机会。团结一致,要团结起来同情那些遭受不公正和不平等待遇的人。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这样一种国家和社会制度的原则,在这种制度下,所有的人在一切生活领域的平等的自由将能通过团结互助和社会组织而得到实现。建立一套管理体制管理民营企业以确保劳工、消费者和中小企业的利益。建立广泛的社会福利体制,尤其要缓和贫穷人口,并且为人民投保以避免人民受疾病或失业的影响而失去收入。由政府持有或者由政府补助,为所有人民提供教育、医疗系统、孩童照顾等服务。支持民主的外交政策,并保护人权。如果可能的话,支持有效的国际多边主义。
费边社会主义认为福利国家某种程度是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它具有消除贫困和促进平等等重要社会目标。费边社会主义者普遍认同福利国家,认同社会福利发挥消除贫困、社会资源再分配、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个人才能、促进社会整合、鼓励社会中的利他主义,不附带任何歧视和促进社会团结,以及消除个人非福利状况等诸多不可或缺和积极性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功能与作用。福利经济学及其社会福利思想
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边沁把资产阶级利益说成是社会的普遍利益,把资产阶级趋利避害的伦理原则说成是所有人的功利原则,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
帕累托的“最优状态”概念和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按照这一规定,一项改变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增进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进而其他的人福利不减少,这种改变就有利;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加而另一些人福利减少,这种改变就不利。马歇尔从消费者剩余概念推导出政策结论:政府对收益递减的商品征税,得到的税额将大于失去的消费者剩余,用其中部分税额补贴收益递增的商品,得到的消费者剩余将大于所支付的补贴。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概念和政策结论对福利经济学也起了重要作用。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1、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凯恩斯认为,克服经济危机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国家需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由国家直接进行投资和消费,以保持和提高社会有效需求的水平,从而保持充分就业水平。他主张政府举办公共工程承担老年救济和失业保险等社会责任。
2、通过实行累进税调节国民收入。凯恩斯认为,贫富差距扩大不利于提高人们的消费倾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他主张通过累进税修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缩小收入差距,增加消费需求,提高就业,增加公共收入。
3、以生产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的福利价值取向。福利国家的福利理论
贝弗里奇报告是一个关于全方位福利问题的报告,基本宗旨是消除贫困。它从人们的需要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福利体系。报告设计了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提出国家将为每个公民提供9种社会保险待遇,还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康复服务,并根据本人经济状况提供国民救助。新自由主义及其社会福利思想
1.伦敦学派
伦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哈耶克。哈耶克不仅明确主张自由化,强调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而且坚持认为私有制是自由的根本前提。他认为,“只是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许多个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才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我们才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如果所有的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在名义上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 2.现代货币学派
这一学派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为主要政策主张,强调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对产出量具有更大效应,货币供应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源。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和其他商品、其他金融资产是一样的资产。人们保留商品、债券、股票没有区别,彼此之间可以互相替代。3.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是理性的,总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由于经济变量的未来情况事关自己的选择和利益,个人会调用自己的智力和资源,对它进行尽可能准确的推测。人们会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可得的信息,按照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经济变量的未来情况做出预期。由于理性预期的作用,市场机制能确保充分就业均衡,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要么归于无效,要么加剧经济波动,因此是不必要的。
第二篇: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选择 例如:
1、世界上第一部《劳工法》出现在哪个国家 英国
2、人类思想史上大胆抨击私有制的第一人是谁 托马斯·莫尔
3、傅立叶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称为什么
和谐制度
4、最早把“福利”作广义和狭义区分的经济学家是谁 马克思
5、认为“储蓄过度是帝国主义的经济根源”的经济学家是谁 霍布森 6.英:1601年《济贫法》;1795斯宾汉姆制,根据食品价格决定基本工资标准,对不能达到这一工资标准者,政府给予补贴;1911《国民健康保险法》。德:俾斯麦政府1883制定世界第一部《疾病保险法》1884《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老年与残疾保险法》使德国成了第一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险法律体系的国家。通过立法德国构建了一个保证社会安全和经济持续均衡发展的高级社会安全网。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和意外事故保险;二是社会救济,救济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三是社会照顾,对象是意外突发事件而陷入困境的人。瑞典:1962年《国家保险法》实施后逐渐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他的主要项目包括,年金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与工伤保险、社会救济、家庭补助、免费教育、和住房补贴等。
7.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具体方法有哪些:①阶段法(古代、中世纪、近代、现代、当代);②国别法(古希腊、古罗马、中国、美国);③学派法(历史学派、制度学派、福利经学派); ④人物法(欧文、李嘉图、马克思、凯恩斯);⑤文献法(《管子》
《资本论》
《通论》)
名词解释:
1.福利:为改善全体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各种条件
2.社会福利: 广义的,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的政策、制度和各种社会服务的措施与项目。狭义的,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无偿帮助和服务。
3.社会福利制度:是人类社会为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某种制度设置,或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的组织)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集体责任”。分类:残补型,与慈善救济事业联系在一起,属于济贫服务范畴,指那些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制度型,是面向全体国民并且是把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策目标来推行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福利的范围从针对少数人的反贫困方案扩展到全民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和收入保障等政策措施和服务上,从而维护人民的生活安定幸福。
4.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区别:1社保的重点在于保护人们的生活安全,即从物质福利的方面给予人们生活保障,福利的不仅仅关注物质生活幸福,也关注精神生活幸福。2社保注重操作性制度层面的东西,归结为一些具体和现实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带有更多的行政取向安排。社福更是理论与价值观的引导,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政策和制度理想追求,为社保提供理念支持。3社保是从现实人们物质生活的安全保障方面着眼,强调预防和保护的功能,社福还着眼于发展人民的福利,提升生活品质和人的精神境界,增加人民的总体幸福和社会的福祉。
5.社会福利思想:就是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表述。
4.公共福利: 广义上,指一个政府为其公民提供的所有商品和服务,尤其是那些旨在提高公民 生活质量的商品和服务。如对教育、房产抵押和收入等的补贴、公共建筑以及其他改进公民生活质量的活动等,都是公共福利的形式。狭义上,是指那些为无力支付的穷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政府计划。
5.社会福利制度:一定形态下的社会,根据福利思想和统治需要,到达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制定的制度和政策。
5.社会福利思想: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表述。供解释现象的理论和方法,助人形成社会福利需求的立场和态度,确立解决此问题的道德和原则,促使人按一定意识形态建构福利体系,制度表现出特定的倾向性。
6.福利国家: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制度,这种制度把福利看做是国家的最主要特性,强调国家要为国民的福利负责,国家必须具备基本的福利功能并作为其目的发挥作用。它强调国家应当承担满足国民基本教育、健康照顾、经济和社会安全需要。
7.福利多元主义: 福利多元主义主张政府不再是社会福利的唯一提供者,社会福利可以由公共部门、盈利组织、非盈利组织、家庭和社区共同负担,政府角色转变为福利服务的规范 者、福利服务的购买者、物品管理的仲裁者以及促进其他部门从事服务供给的角色,其中两个最主要的方面是参与和分权。
8.帕累托最优:在不降低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的前提下,如果一旦无法提高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水平,那么社会福利水平就处于最优状态,即不能进一步实行帕累托改进即为帕累托最优。
9.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阿罗认为,社会福利函数必须在已知社会成员的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程序把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归纳成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才能从社会偏好次序中确定最优社会位置。阿罗的结论是,不可能从个人偏好次序达到社会偏好次序,也就是不可能得出包括社会经济所有方面的社会福利函数。
10.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所揭示的福利理念及所勾画的福利国家蓝图,代表了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普遍理性化的具体实践,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它不仅为英国福利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也成为西欧福利国家制度建立的重要政策基础。它的福利理念以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来完善国家的功能,把社会福利的发展看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手段。
11.制度学派: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诞生在美国的一个经济学派别制度学派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内部观点统一的经济学派。制度学派以研究“制度”而得名,根据凡勃伦的定义,制度是“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是本身有着进化的过程。因此制度学派所研究的内容,在经济的市场的因素之外,还包括法律的、社会的、伦理的、历史的各种因素。他们更强调非市场因素,强调制度分析方法或结构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和社会文化分析方法。他们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以克服市场经济所造成的弊端和缺陷。新制度学派——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这个学派一方面继承了制度学派的传统,以制度分析、结构分析为标榜,并主张在资本主义现存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又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新的政治经济条件,比过去的制度学派更加注意资本主义的现实总是批判资本主义的缺陷,提出更为具体的政策建议。
12.历史学派: 新历史学派——德国19世纪40年代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普遍性经济规律,鼓吹国家的超阶级性,宣扬阶级利益调和,主张社会改良主义,在不触动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逐步实现社会主义。13.《济贫法》:标志着社福制度由古代向近现代福利制度转变的开始。内容:1将贫民分为三类,并根据其不同特点给予他们不同的救助2在所有这些救助行为中,政府主要是提供法律服务和监督,而具体的实施则是由地方教会组织实施,教会向其所辖教区居民征收济贫税3救助分为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救济对象是在教区内居住满三年的人,而且是不能从其家庭或亲人那里得到帮助的人。
14.第三条道路:是西方左派为了把自己与传统左派(即新自由主义)相区别,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冷战结束后西方政治多元化发展的形势,标明自己的理论实践创新并重振社会民主主义的政治声望和号召力而作的自我标签。
简答论述:
社会福利的特征
① 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
② 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
③ 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
④ 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⑤ 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特征:①意识形态。社会福利思想总是围绕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社会理想谁更有价值或者说应该以哪一个为出发点阐述自己的福利观;
②与社会变迁和重大社会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现代社会福利思想都是一定社会阶段和阶层利益的表达,社会的经济生活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福利需要,并引起人们的福利观的变化;
③对现实福利制度的批判与反思。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从总体上说,是一种批判性的思想,它总是从批判性社会理想出发,反对现实福利制度和政策的不合理,并把纠正它们的偏差当作自己的责任,由此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社会福利思想; ④阐述自由与平等的价值观和社会理想。无论是持自由主义观点的思想家,还是主张福利集体主义的福利学家,他们的思想和理论总是围绕着人平等和自由的实现,表达自己对社会福利的看法,对发展积极的社会福利政策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问题:1围绕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对社福的政治道德属性展开讨论2围绕着公平和效率谁更优先的问题,探讨社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问题,以及社福在什么程度上才能起到维护社会的平等和正义3社福是作为促进人的发展与自由的手段加以实施还是仅仅作为社会矛盾的工具和社会改良的措施。现代社福思想的理论特点:1意识形态性2与社会变迁和重大社会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3对现实福利制度的批判与反思
研究社福思想的意义:1奠定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2提供认知社福的思想方法3用反思、批判的态度对待各种福利思想的争论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特征与产生的背景
①工业革命的到来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失业问题、贫困问题、童工和女工问题、工厂工作条件问题。
②18、19世纪的阶级产生以及阶级斗争: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和工人阶级不断的斗争,迫使欧洲各国的资本家和政府认识到在经济上提高工人阶级经济及福利待遇,以及在政治上建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确保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欧洲各国政府不断扩大社会民主,并开始了一系列的福利立法。对当代世界社会福利思想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③各国早期的社会实践:英国的新、旧《济贫法》、德国俾斯麦政府《疾病保险法》、瑞典《国家保险法》、美国罗斯福《社会保障法》
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
威廉·配第:对最低工资规律的论述和关于资源和劳动力的利用的主张,对古典经济学的福利思想的发展有极高的价值。最低工资理论:工资的确定,要考虑劳动者为了生存、劳动和传宗接代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工人的工资等于最低生活资料价值。工资与利润是对立的,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会拼命压低工人的工资,而工人为了生存,也会尽力争取高的工资,解决这两者间的对立,就必须按照最低工资的规律,保证劳动者的基本工资收入。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劳动力的问题上:建议产业的设置应尽量靠近资源丰富而价格低廉的地方,以降低生产成本;尽量减少非生产性人员,以提高生产效率;运用税收和其他经济手段促进投资,促进资本的集中,扩大生产;要将那些无业游民集中起来,组织他们兴建公共设施,以增进社会财富。
亚当·斯密提出自由经济,崇尚市场经济和“看不见的手”,提出“经济人”假设。(经济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概念,指每个人在市场活动中,是自私的。同时每个人在市场活动中,都要计算成本和收益,追求利益最大化。但由于市场的调节,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会尊重他人的利益,从而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即实现社会的利益。概括起来说,经济人认为人是利己的和理性的。所谓理性是指计算成本和收益,追求利益最大化。)政府职能:保护国家不受外敌侵犯、通过严格公正的司法制度保护公民权利、举办对私营企业无利可图的公共福利事业。基本观点:他的放任自由主义把自由竞争当作实现社会福利的最有效方法,反对国家和政府干预市场。强调整体幸福,整体幸福应优于个人幸福,当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不一致时,个人幸福要服从于集体幸福。他认为应该关心劳动者的福利,要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要制定最低工资率,保证工人自己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保证劳动力的供应能持续;同时根据国民财富的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调整工资率,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工人的工资,使劳动者能够分享经济繁荣的成果。重视普通人民的基础教育国家应当鼓励全体人民接受基本的教育。
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边沁、穆勒)
(功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它以心理学为基础,从趋乐避苦的人性假设出发,阐述个人主义的利己主义幸福论和功利主义的幸福观,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功利主义是一个人主义的利己主义幸福论和功利主义的福利观,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边沁的功利主义:功利主义观点,一种行为对与错取决于人们认为其结果是善还是恶,而所谓的善就是指它能给人带来快乐,恶是指它给人带来痛苦。功利主义原则:判断一种事态是否符合功利,一种行为和一种政策是否正当,根本的标准就是他们是否增加个人或社会的幸福,并且这些增加幸福的趋势大于引起人们痛苦的趋势。最大幸福原理:首先对简单的乐苦和复杂的乐苦加以区分,能够使我们精确的计算他们的比例,使我们能够把握幸福的趋势,将所能得到的幸福最大化。对社会来说,所追求的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集合,因而每个人的利益的实现就是社会利益的实现,而个人幸福的总和就等于社会的最大福利。立法改革思想:为了保证福利最大化,使功利原则成为社会的基本原则。1趋乐避苦是立法的原则2通过立法来增进人类的幸福;3公益是立法的基础,立法的任务是计算苦乐,4立法的目的是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5通过立法来保障人们的身体、名誉、财产和职业安全,实现社会的富裕、平等和安全6通过法律来确立公民的权利和义务。7法律不能繁琐,因为法律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法律太多,人们承担的义务就越多,会使人感到痛苦。8改革立法从根本上看,就是要看他是否符合功利原则,是否增进人的幸福。穆勒:强调人的个性自由、独立的发展,并且认为只有个性的充分发展,个人对自己、对他人才更有价值。他与边沁不同,他认为功利主义主张行为者要平等的看待自己的幸福和别人的幸福。因此,每个人都要为增加社会幸福的总量而做出牺牲。这样就能调节个人利益与全体利益的关系,使每一个人的幸福与公共幸福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1.对资本主义的人道主义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 2.对社会福利问题的分析
3.马克思社会福利观的方法论意义:①创立了一种理解社会福利的社会历史理论,一种把对处境最不幸阶级和人群的道德关怀和对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进行政治批判结合起来的哲学。②社会福利不再是局限于缓解个人不幸或生活中困难的措施,也是关乎人的尊严和自由。③一种从根本上消除了妨碍人成长,将人从不得不委身于金钱和权力,以换取个人的名望、地位、幸福及较好生活条件的奴役状态中解放出来的理想。④他赋予了社会福利以批判地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贫穷以及其他种种的不合理现象,并从更高价值观的意义来阐明社会福利的内涵的可能性。
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 1.人道主义思想 2.民主主义精神
3.以自由、平等和团结互助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原则 4.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理论的修订 5.实现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社会民主主义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1.由于社会民主主义者对政治民主的追求,通过工人阶级的有组织的努力,积极推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包括对公民权利意识的宣传和在扩大公民选举权方面的努力。
2.基于社会主义的平等原则,在社会福利思想中推进了平等的意识和以普遍主义原则来提供社会福利的思想和实践。伴随着着一些社会民主党逐渐把自己的阶级基础从传统的工人阶级扩大到其他中下层社会成员,并且把自己塑造为“人民党”,也推广了一种全民福利的思想。
3.在社会民主主义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中,最突出的是依据拉萨尔提出的通过促进国家承担责任、发挥作用来改善社会经济状况的思想观念,这在推动资本主义国家承担社会福利的责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动国家把一些特殊行业中的企业变为国有企业,使之为整个社会服务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4.总之,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推动各种改良性质的社会政策如最低工资法、义务教育、社会保险、累进税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德国社会保险政策
德国历史学派及其社会福利主张。德国历史学派社会福利主张的背景(1)在快速工业化推动下的统一紧迫性问题;(2)统一目标凝聚下而形成的主要力量联盟:
自由主义者的妥协;作为统一承担者的普鲁士;作为统一具体实践者的俾斯麦;(3)统一之影响: 经济上:工业革命突飞猛进;阶级关系上:形成组织化与反抗力强大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组织;政治权力依然掌握在贵族统治者手中;资产阶级面临夺权和维稳的双重压力;(4)耦合:在社会结构碎片化、社会问题尖锐化的社会背景下,以真理自居的知识分子和作为超阶级代表的官僚之间在政治意愿上达成了一致; 具体表现为:历史学派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软化劳工反抗意志的社会福利主张得到了以俾斯麦为代表的统治集团的认同及其采纳;
2、以社会政策为导向的社会福利主张 1872年施穆勒、瓦格纳等人创立了“社会政策协会”;其成员大多是大学教师,故,被人称为“讲坛社会主义者”;其福利主张的实质为:“通过社会政策的方法安抚劳工阶级的反感”,是针对德国社会劳资现实矛盾、为平息劳工反抗和斗争而提出的经验性的政策主张;劳工面临的主要威胁:失业问题、贫困问题、老龄化,以及工伤事故,等;瓦格纳思想:何谓社会问题?何谓社会政策?(p.82);个人主义和社会主要相结合的“国家社会主义”;改革的动力源自“上层阶级的道义反省”,以国家权力为主体,让劳工被动地成为国家社会主义的受益者;部分社会主义;施穆勒思想:对“工资铁律”的再解释,加入基于道义关系的道德情感;对课税客体的界定是财产而非劳动;
德国社会保险立法的意义:
最突出的意义是国家承担了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责任。对保护劳工的利益具有积极作用,而且社会保险立法中体现的风险分担的原则也是科学的,为后来的社会政策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而且在当时,它在缓和社会矛盾的功效也是明显的,即使不能说他增进了社会团结,至少也是是当时德国内部的社会紧张状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三、德国社会保险政策的颁布
1、俾斯麦与德国社会保险法案
对劳工运动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镇压与恩典并举;以立法和行政手段实施之;在19世纪70-80年代,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的社会保险制度;
2、德国社会保险立法的意义
①首创以社会保险的方式来保护劳工; ②国家承担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责任; ③体现了风险分担原则
费边主义的基本福利主张
费边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1.生产资料共同所有;2.实现国民生活最低标准;3.坚持社会民主;4.主张渐进实现社会主义;5.剩余价值归社会所有。费边社还有一系列的政策主张,如“八小时工作法案”,建立“防止贫困全国委员会”等。
费边社对欧洲各国社会政策的影响有哪些
①以宣传改良思想影响社会; ②对英国各政党实施“渗透”政策; ③推动英国社会福利的实施。
新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①富分配中福利问题;
②消费者剩余与社会福利的增量。马歇尔明确的使用了消费者剩余的说法。消费者剩余指的是一个人愿意得到而不愿放弃某种商品所支付的价格,决不能超过和很少能接近由此购买所得到的满足,故由此购买所得到的满足总是超过其实际支付的价格,此种超额的满足可称为消费者剩余; ③政府的福利责任。
福利经济学是如何论述个人福利与社会福利的
①福利经济学通过“福利”和“效用”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来试图解释并说明个人动机和社会选择之间可能实现的利益均衡。
②在福利经济学领域内,个人福利是基于经济因素的个人需要的满足水平,它是正负效用之和。社会福利的界定就是在一个社会中所有个体福利的总和。
个人利益与社会选择
(一)个人利益与自利行为
(二)社会选择:人类在社会制度中做出的有关利益和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很多时候它是政治过程(如投票、选举)的结果。
市场和投票是两种最常见的社会选择形式。
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总体来说,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福利经济学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决策,尤其是在社会福利领域的制度安排有明显的影响2对民主制度和政治过程的相关研究拓宽了人们对社会福利的认识3推动了政府和学界对公平和效率关系的深入认识4使得人们更日益重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质量与公平问题,认识到不同经济政策中存在的伦理难题。福利经济学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影响:1对社会政策理念的影响:(1)从新认识国家在社会福利资源分配与传递中的作用以及从新认识福利国家与社会正义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2)政府在制定和推行社会政策时,要考虑到解决社会问题的公平与正义的社会目标,也要把福利资源配置的效率放在重要位置来对待。(3)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来减少不平等和贫困,满足社会需要(4)对一个国家来说,追求经济发展的效率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伦理与道德问题,比如近年来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在努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收入不平等与贫富差距问题,加强改善穷人的生活状况与就业机会,从而促进社会平等等目标的实现。(5)政府的政策目标存在优先性排序和资源有效的前提下,社会政策的理念随着这些前提而做出调整。(6)当前社会政策的理念一方面表现出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的关注,另一方面明显强调福利资源分配的效率,尤其在社会保障领域更是如此,许多福利国家对社会救助申请资格和期限做出了改革,从而符合避免福利滥用和福利依赖的问题。2对社会福利服务提供效率的认识:推动了人们对福利服务效率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非国有部门,特别是非政府组织在提供社会福利服务方面的效率和创新。3对社会保障政策与实践的启发:(1)对社会保险制度在各国的发展与实践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中的核心问题时制度安排中的个人自由与政府承担责任所带来的风险。(2)在退休金制度、贫困救助、健康照顾与住房政策等方面福利经济学的影响一方面表现为政府更加强调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另一方面也通过上述政策的安排来实现必要
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P128)好好看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
特点:这次危机在程度上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危机;这次危机在范围上特别广泛,不仅影响到工农业和商业,而且波及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流通等领域;这次危机持续时间他别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改变: 二:新古典经济学的衰落:
(一)大萧条之前的经济学理论(1)重商主义(2)古典政治经济学(3)新古典经济学
(二)“萨伊定律”的破产 萨伊定律: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因此,不会产生全面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摩擦性失业:暂时的技术或结构上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自愿性失业:由于立法,社会习俗、集体议价、对情况变化的反应缓慢、固执己见等原因,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低工资而造成的失业。
(三)自由放任主义的失败新古典经济学家倡导“自由竞争”“自动调节”和“自由放任”在经济大危机面前完全失灵。
(四)微观经济学的局限微观经济学无法论证在不改变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结构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积极地国家干预政策,来消除生产过剩和大规模失业。
凯恩斯社会福利思想:1经济危机的分析:有效需求理论(1)有效需求是指市场上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它是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相等时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人们天生就有爱好储蓄的心理倾向,因此,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虽然也会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及收入的增加多。(3)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4)流动偏好规律2客服经济危机的对策:有效需求管理的政策主张(1)政策的重心:赤字财政政策(2)辅助政策: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3)主张奢侈消费和降低分配不公的观点。凯恩斯的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有效需求理论”的提出:提出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规律,并对其分析诊断,指出主要得控制资本边际效率的降低,提出要由政府干预这个方面的经济。提出克服经济危机的对策(进行有效需求管理):①必须摒弃经济自由主义和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采取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等一系列措施,扩大政府职能;②摒弃传统的节约原则,设法提高消费倾向,以便扩大消费;③增加投资,弥补由于消费需求不足所留下的缺口/④设法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或降低利息率,以便扩大投资;⑤实行扩大财政开支、发行公债、推行赤字财政和增发货币的“半通货膨胀”政策,促使物价温和上涨,增加有效需求,刺激经济,达到并保持充分就业;⑥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凯恩斯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p143 1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的影响(1)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社会福利思想(2)实施累进税调节国民收入的思想(3)以生产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的福利价值取向2对战后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1)对英美国家政策的影响(2)对西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3.对西方福利国家的积极影响 4.对西方福利国家的消极影响 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①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社会福利思想。客服经济危机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国家需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由国家直接进行投资或消费,以弥补私人消费和投资的不足,这可以保持和提高社会有效需求的水平,从而保持充分就业水平,维护经济增长,最终提高国民收入;
②通过实施累进税调节国民收入的思想。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前提下,政府如果能够通过一定的政策修正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使富有阶层的财富向贫困者阶层转移,那么就可能促进社会消费上升,从而刺激总需求; ③以生产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的福利价值取向。凯恩斯主义首先是一种经济理论,其根本目的是要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现象、原因和克服的对策,其福利思想只是其经济理论的附属品,是为其反危机的经济大目标服务的。以该理论为指导的社会福利思想和社会保障体系,属于有限责任的社会保障,强调个人责任,政府负担较轻;(④对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罗斯福的社会保障理念是凯恩斯理论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充分体现;⑤凯恩斯主义以其政府干预和有限保障的理念,为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理论基础。)
简述“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内容
①英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提出了批评。首先是制度设计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其次是社会保障覆盖人口范围太小,最后就是保险标准太低,不一致,并且保障的时间太短
②阐述了社会保障的基本范畴和目标。包括失业、疾病、事故、年老而退休、生育、死亡、婚假目标是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形成一个覆盖全体国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领域的社会安全网
③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三项原则。不应限于局部利益的考虑,是一种革命性的变革,社会保险在整个社会政策中,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成为综合的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必须通过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合作来实现。
④社会保障的三种主要途径。社会保险、国民救济、志愿(自愿)保险
⑤提出了社会保险制度应该实行的六个基本原则。社会保险津贴统一标准原则,社会保险缴费统一标准原则社会保障统一管理原则,社会保险津贴发放时间与数量合理原则,社会保障综合性原则与国民救济制度及志愿保险制度结合社会保障需求分类原则
贝弗里奇发展社会保障计划的三个指导性原则1任何一个针对未来的计划,都必须广泛借鉴过去的经验,但是又不要为过去的经验所约束。2社会保险是消除贫困的最有效武器,而贫困与疾病、愚昧、污秽、懒惰并称为社会的五恶,是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3实施社会保障计划的总体原则,是社会福利是集体的责任,实现社会保障的目标有赖于政府和个人的合作。
贝弗里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1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不是局部利益的调整,而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不能局限与以往的经验,也不能就事论事地作局部的考虑,应该着眼于全局,面向未来,用发展的眼光处理相关制度的改革。2社会保险在整个社会政策的发展中,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成为综合的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3社会保险及各种相关的社会服务是一项全民性的社会福利,必须由政府与个人的合作来实现,当国家为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提供保障时,不能因此而取消个人自由行动的空间;相反,国家也应该保证在实施各种社会福利措施的时候,不会使个人生活动机受到抑制,要让个人有充足的自愿行动空间,以保持社会和个人追求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使个人愿意为自己及其家庭承担更多的责任。社会保险基本原则:1.保险给付一律平等的原则
2.缴纳的保险费一律平等的原则
3.统一管理的原则
4.保险给付要符合受益人的基本需求的原则
5.社会保险的全面性原则
6.社会保险的分类原则
马歇尔的公民权利理论:马歇尔按照社会发展历史将公民权利划分为三种:即民事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民事权利,他是个人作为独立个体自由地支配自己所必需拥有的权利。政治权利,意旨参与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利,作为带有政治权威的团体的一名成员,或者是作为这样一个团体成员的选举者。社会权利,意旨从少量的经济福利和保障的案例,到完全分享社会遗产,并且根据社会中流行标准过一种文明生活的权利的所有范围。三者关系:民事权利保证了每个公民有充分的自由来处理个人事务,而自由作为民事要素要能够发挥作用,必须有平等的政治权利来保障公民能够参与到政治事务中去,社会权利是保障性的权利,关系到由民事权利和政治权利规定的个人权利能否实现的问题。
评价:1揭示了公民权利的社会福利观追求普遍平等和人的自由的实质和价值2是社会福利思想的重要历史发展标志3把人道主义为基础的福利思想提高到以权利和人的需要为基础的福利思想,使社会福利的性质,由安抚性的救济和策略性的社会控制与统治手段,变成了人们值得为之奋斗的幸福事业和社会政治追求的基本目标。
福利国家危机:1首先是福利国家的财政危机2财政危机导致了经济危机3失业危机4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了福利国家的危机。5普选制度成了福利国家改革中最大的障碍,高额的福利支出要求有高额的税收作保证,而高额的税收造成的资本转移又减少了福利国家的税源,造成了更大的困难。
新自由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1.凯恩斯主义面临挑战 2.全球经济联系的增强 3.社会结构的变化 4.福利国家面临困境 新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
(一)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新自由主义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的首要性;新自由主义者大都坚持消极的自由观。个人主义对个人自由的肯定是以对个人理性思考能力的信任为基础的。
(二)反功利主义的个人权利论:
功利主义否定先于法律权利的自然权利,以结果和效益来论证个人自由的必要性,追求“最大幸福”的观点后演变成“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损害了某些人的利益,上海了个人权利,新自由主义强调个人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个人的权利和社会效益相比,权利第一位。
(三)对经济不平等的辩护:坚持私人财产权和市场经济是个人自由的唯一坚实的基础。个人在先天能力,后天努力和个人动机方面都是不同的,因此必然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人为改变市场分配反而会损害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四)必须限制国家的作用:自由主义一方面承认国家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又认为国家是用来保障个人自由的手段,国家必须受限制,不能威胁个人自由。国家是“必要的恶”。新自由主义赞同自由主义但又有不同见解,主张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不是靠国家,而是依靠市民社会。
哈耶克社会福利观:1有限度的保障,大家都能够得到,不是特权,是人们可以期望的正当目标,是为了防止严重的物质匮乏的保障,确保每个人维持生计的最低需要。绝对保障,是某种生活水准的保障,是一个人或集团相对于其他人或集团的地位的保障。2必须限制政府在社会福利领域中的作用方式,强调要用自由主义的一般性原则来解决社会福利的问题。
全球化的特征与趋势:1.作为一个过程的全球化(全球化既联合又分化)2.各种全球化观点:全球村的观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观点;现代性的制度扩张的观点;文化全球化的观点;世界体系论的观点。3.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是由各种所谓的全球化趋势构成的;全球化是一个在现代性的条件下,人类的活动同时在多重生存领域展开的多层面的过程,它不仅存在于经济、金融、市场、技术、通信和政治的层面,而且也在文化的层面展开;全球化既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冲突的过程;全球化也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某些重大负面影响的过程,造成激烈的竞争,不平等、加剧贫困、扩大贫富差距等
全球化对社会福利发展的积极影响
①经济的繁荣为保障人们生活的安全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全球化激发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社会福利问题的关注,并使这一问题变成了各国政府必须考虑的政治、道德议题并上升为全球性的话语,进入到社会政治领域;
③全球化的发展对克服市场封闭的低效率和政治腐败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全球化对社会福利发展的消极影响
①在资本自由流动和贸易自由化的全球化过程中,全球化的成功总是以牺牲人民的福利为前提;
②全球化是一个贫困与富裕、无权与强权的两极化过程; ③全球化在将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联系为一个整体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民族—国家和地方社会传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福利网络;
④全球化还使传统的国家治理模式失效,削弱了许多国家的政府履行其对人民承担福利责任的能力。
第三条道路提出及产生的社会背景
1.首先,由于国际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消失,以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为基准的思考问题的方式逐渐被以解决问题为基准的思考方式代替。
2.其次,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在促使全球社会形成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全球性问题,如跨国资本流动带来的金融投机、全球不平等和贫困的发展;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劳动者权益和人权保护;全球不平等带来的民族和国家、本国人和外来者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冲突日益加深,国际犯罪和恐怖主义日益加剧。
3.再次,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引起了产业结构的根本变革,传统的经济资本主宰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面被符号资本为象征的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所取代,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4.最后,由于上述变化,建立在凯恩斯主义基础上的传统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与建立在新自由主义基础上的反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和政策,都不能解决西方社会面临的巨大社会问题和新的社会福利需求。必须要跳出传统福利模式,寻求新的方案,通过改变政治策略,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去争取公众的支持,重新恢复社会民主主义的形象。
“第三条道路”(政治策略)对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归结为三个方面 ①以新左派的面目出现,并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思维将自己区别于老派的社会民主主义,同时又力图纠正新右派在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上极端的个人主义、放任自由主义的偏见,以恢复社会民主主义在政治思想上的感召力。
②通过重构社会民主党或左派的选民基础或社会基础,根据变化了的社会结构和阶级、阶层划分的变化,克服两极化的对立区分政治力量的偏见,争取中间力量,以扩大社会支持范围,从而将自己置于政治生活的中心地位。
③以积极的思维思考国内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用多元化的方法全面解决这些问题,用不同于主张国家干预和实施全面社会福利制度的老社会民主主义与笃信市场调节、强调个人本位的新自由主义的新思路去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的全面而深刻的社会经济问题,从而克服西方社会变革中发生的各种矛盾,促进社会的团结和繁荣。
评价:“第三条道路”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在欧洲和北美帮助社会民主党和工党在大选中获得了胜利,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西方社会民主理论实现了凤凰涅槃式的再生,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这一方面,吉登斯对“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建构,为当代的欧洲左派坚持其政治立场提供了知识基础,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在当代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建立积极新型的民主国家与积极的公民社会 1.创建合作包容的新型社会 2.改革现有的政党和政治制度 3.培育积极的公民社会
4.建立作为“风险管理者”的政府 5.用积极的福利社会取代福利国家
第三篇: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修改版)
社会福利思想期末考试试题(修改版)
一(选择题部分)
1.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剩余型的福利制度和()的福利制度()
A 残补型 B 制度型 C 服务型 D 功利型 答案:B„„P5 2下列哪项不是社会福利的特征()A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 B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 C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 D仁爱思想的普遍适用 答案:D„„P6~7 3在社会福利的发展史上,()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社会福利制度由古代向近现代福利制度的转变的开始。A《济贫法》 B《国民保险法》 C《疾病保险法》 D《工伤事故保险法》 答案:A„„p18 4请选出是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特点的选项()
①意识形态性 ②与社会变迁和重大社会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③对现实福利制度的批判与反思 ④阐述自由与平等的价值观和社会理想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P25 5社会福利包括理念意识形态的层面和()的层面 A实际服务 B制度理想 C实践奉献 D实务指导 答案:A„„P2 出题人:杨静 0918124001
6.德国统一后颁布的法律中与保护劳工无关的是()
A.《疾病保险法》 B.《陆海军人保险法》 C.《工伤事故保险法》 D.《老年与残疾保险法》 答案:B „„P84 7.费边主义思想来源的总体特征表现为()A.功利主义 B.集体主义 C.折中主义 D.独立主义 答案:C„„P89 8.旧福利经济学的诞生标志是()A.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的产生
B.帕累托提出并论证了“帕累托最优”的理论
C.卡尔多发表《经济学的福利命题和个人之间的效用比较》 D.庇古出版《福利经济学》一书 答案:D„„P113 9.凯恩斯建议的主要对策中不包括()A.力主消费支出,甚至是奢侈性的消费支出 B.实行高额累进税政策,以进行收入再分配 C.减少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D.降低利息率,消灭“食利阶层” 答案:C„„P159 10.下列关于福利国家的内容中不正确的是()A.福利国家的出现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直接关系
B.丘吉尔首先提出用“福利国家”反对纳粹主义的“战争国家”的政治构想 C.《贝弗里奇报告》重新设计了英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成为福利国家的基础 D.福利国家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和国民补助 答案:D„„P165;169;172 出题人:冯杨紫 0918124002
11.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福利经济学,二者都关注两个基本问题:()A.个人需要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B.福利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 C.福利的界定和效用的定义 D.福利的界定和意义 答案:.C„„p105 12.效用的基本内涵就是指人(消费者)从物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种()A.精神满足 B.心理满足 C.物质满足 D.价值满足 答案: B„„p107 13.凯恩斯就业理论和经济学说的核心,也被认为是凯恩斯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最大贡献所在的是()。
A.有效需求理论 B.三大心理规律 C.经济危机理论 D.政府干预理论 答案:A.„„p147 14.下列哪个选项的内容是贝弗里奇提出的。()
A.福利国家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社会保险、国民补助、自愿保险。B.个人主义价值观 C.公共的比赛规则 D.教育凭单计划 答案:A„„p172 15.提出“全球村”的观点的是()。A.贝弗里奇 B.埃利亚斯 C.吉登斯 D.马歇尔.麦克卢汉 答案:D.„„p274 出题人:王泽慧 0918124003
16、是什么促使英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A、工业革命
B、失业问题使工人阶级地位进一步恶化,贫困日益加剧 C、18、19世纪因果的阶级斗争 D、英国圈地运动 答案:A
17、批判宗教神学的虚伪性和欺诈性,认为宗教是反动统治者用以压迫、奴役人民,维护不平等制度的精神武器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及代表作是什么?()A、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 B、马索·康帕内拉 《太阳城》 C、梅叶 《遗书》 D、摩莱里 《自然法典》 答案:C
18、亚当斯密的福利思想是-------()A、认为消除贫困的方法只能是通过抑制人口增值
B、放任自由主义把自由竞争当做实现社会福利的最有效方法,反对国家和政府干预经济
C、提出关于合理的财富增长和平衡生产与人的需要的思想 D、财产公有和按需分配,消除城乡差别 答案:B
19、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是--------()A、个别企业生产的高度组织性和整个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B、贫富两极分化使社会矛盾加剧
C、劳动异化导致劳动成了痛苦的主要根源 D、严厉的阶级统治和人民的阶级反抗情绪 答案:A 20、“所有人都可以平等的参与政治决策过程,每个问题的决定都是由多数人承担责任,在多数人的觉悟和经验允许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最广泛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基于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那种观点()A、人道主义思想 B、民主主义精神
C、以自由、平等和团结互助为组织大河会的基本原则 D平等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答案:B 出题人:周莉莉 0918124004
21.()的理论具有劫贫济富的性质,它否定了向贫民提供救济的政策,为惩罚性的扶贫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A马尔萨斯 B霍布森
C边沁 D庇古
答案:A
P13 22.威伦斯基提出,“福利国家”除了要保证公民的最低收入标准外,还要为()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A老年人 B残疾人 C年轻人 D女性
答案:C
P25 23加尔布雷斯在《丰裕社会》一书中指出,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失业、经济危机,而是在收入不断()的趋势下,一些人随意支配自己的收入造成的后果。A下降 B增加 C均等化 D差异化
答案:C P33 24.“马太效应”是指纯粹的市场机制有利于实现效率,却会导致()。A经济繁荣 B劳动需求扩大 C劳动力供给过剩 D两极分化 答案:D
P65 25哈耶克终其一生都在维护自由主义信条,他认为福利国家破坏了经济效率。哈耶克是()的旗手。A边沁主义 B 新自由主义 C公共选择学派 D新福利经济学 答案:B
P30 出题人:吉军辉 0918124005
26.下列不属于福利国家论思想渊源的是()A 英国费边主义 B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 C 霍布森最大社会福利思想 D 贝弗里奇报告中的社会福利思想
答案 :C„„P23 27.下列哪项不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福利改革实践 A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B 城镇职工医保改革 C 住房制度改革 D 教育体质改革
答案 :A„„P345 28.下列不属于社会福利管理体系的是()A 政府直接管理 B 分权管理)(C 政府和公法机构共同管理 D 工会管理
答案 :B„„P58 29.有关社会福利制度发展趋势的下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减少退休年龄
B 提高政府对社会福利的责任 C 增加收入
D 改善社会福利管理
答案 :D„„P55 30.下列有关社会福利基金投资原则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安全性 B 收益性 C 多样性 D 固定性
答案 :D „„P107 出题人:史小琳 0918124006
31.新福利经济学派是以()的不可能定理为标志的。A 阿瑟.庇古 B 肯尼思.阿罗 C 亚当.斯密 D 帕累托 答案:B„„P105 32.()标志着西方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A 凯恩斯主义的产生 B 重商主义的出现 C 边际效用理论的诞生 D 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诞生 答案:A„„P138 33.萨伊定律的中心思想是()A 全面的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危机 B 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社会危机 C 供给会创造它自身的需求 D 消费不足引发部分人群失业 答案:C„„P142 34.微观经济理论体系以()为中心。A 均衡价格论 B 市场机制 C 有效需求理论 D 个体经济
答案:A„„P143
35.有效需求管理的政策主张是克服经济危机的有效对策,该政策的中心是()A 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B 赤字财政政策
C 主张奢侈消费和降低分配不公的观点 D 刺激消费 答案:B„„P157 出题人:高新利 0918124007
36.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以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来完善国家功能的是(A)A.《贝弗里奇报告》 B《济贫法》 C《公民权利与社会阶级》 D《自然法典》 答案:A„„P169 37.贝弗里奇所设计的福利国家制度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D)A社会保险 B国民救助 C自愿保险 D财政福利 答案:D„„ P172 38德国颁布劳工星期日休息的法令以及限制童工及女子的最长工作时间的法令是在什么时期(B)
A普鲁士 B俾斯麦 C瓦格纳 D费边 答案:B„„P84 39.第一个推出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A)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瑞士 答案:A„„P84 40.边际效用理论的提出者是(C)A边沁 B蒂特马斯 C马歇尔 D罗尔斯 答案:C„„P97 出题人:高勇杰 0918124008
41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① 就业一般理论 ② 有效需求理论 ③ 经济危机理论 ④ 政府干预理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D 42凯恩斯认为,失业源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包括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两个方面,而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又是由三个心理规律引起的,其中不属于这三个心理规律的是()A 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B 消费倾向递增规律 C 资本边际效率规律 D 流动偏好规律
答案 B 4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贝弗里奇报告》中确定的实施社会保障的方法的是()A 公平原则
B 社会保险基本原则 C 国民补助 D 自愿保险
答案 A 44 凯恩斯主义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的影响()
① ② 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社会福利思想 ③ 通过实施累进税调节国民收入的思想 ④ 以生产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的福利价值取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 C 4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社会福利的组成部分的是()A 公共福利 B 财政福利 C 职业福利 D 商业保险
答案 D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⑴ 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
②社会公正是市场经济的理论追求的基本目标
③ 放开企业,实行私有化是德国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措施
④将公共和私人制度安排相结合是德国市场经济理论的出发点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A
《社会福利思想》
雷洪
P258 44 凯恩斯主义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的影响()
①有效地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分配不合理性
② 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社会福利思想 ③ 通过实施累进税调节国民收入的思想 ④ 以生产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的福利价值取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 C 《社会福利思想》 钱宁
P160—161 41 《社会福利思想》 钱宁
P147—148 43《社会福利思想》 钱宁
P172 45 《社会福利思想》 钱宁
P181
出题人:陆盼盼 0918124009
46.福利国家(二战之后)的主旨是(A)
A.消灭贫困 B.消灭失业 C.消灭贫富差距 D.消灭不幸 答案:A„„P193 47.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主张的效用论是(A)
A.基数效用 B.序数效用 C.边际效用 D.客观效用 答案:A„„P114 48.市场失灵的观点是哪个学者或学派的主张?(D)
A.新供给学派 B.亚当·斯密 C.布坎南 D.凯恩斯 答案:D„„P148 49.凯恩斯的经济社会主张认为(C)A.充分就业就是指不存在自愿性失业 B.充分就业的实现依赖于市场机制
C.通过收入再分配政策措施可以提高消费倾向 D.让社会大部分经济生活包罗在政府权限之内 答案:C„„P159 50.在社会福利制度上,蒂特马斯主张(A)
A.普遍型社会福利服务 B.选择型社会福利服务 C.剩余型社会福利服务 D.自愿型社会福利服务 答案:A„„P184 出题人:张一博 0918124010
51贝弗里奇所设计的福利国家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国民补助,自愿保险,_________ A 公共福利 B社会保障 C社会保险 D 社会福利 答案:C社会保险
52下列选项中,对康帕内拉的空想社会主义福利思想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具有时代的局限性
②把消灭私有制,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平等当做改造社会的目标 ③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④注重通过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来保证人们的基本需要的满足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53对新旧《济贫法》的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_ A 旧《济贫法》对改变社会不平等起积极作用 B 旧《济贫法》在某种程度上,发展了社会不平等
C 新《济贫法》放弃了对工资体系的干预,也放弃了对自由的市场
经济力量的干预
D新《济贫法》强调了人人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利的原则 答案:B
54“每个人应当追求现在和将来所有众生的幸福的最大净值,如果必要的话,假如普遍幸福能够有一点点的提高,他也应当牺牲自己的任何数量的幸福”。这句话属于______ A功利主义 B利己的快乐主义 C直觉主义 D帕累托改进 答案:A 55资本主义国家克服市场缺陷,对付经济危机,制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理论依据是_________ A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再生产和政策主张 B刺激需求,保护主义,政策主张 C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的理论与政策主张 D强调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理论流派 答案:C
下列属于新福利经济学家的有________ ①蒂博尔·西托夫斯基
②肯尼思·阿罗
③阿玛蒂亚· 森 ④阿巴·勒纳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正解:C
出题人:王宗 0918124011
56英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强调为残疾人的就业创造条件,以便残疾人能与正常人一样独立生活。《残疾人就业法》规定,凡雇用()人以上的企业,有义务雇用企业职工总数的()%的残疾人。
A.20 2% B.20 3% C.50 3% D.50 2% 57.以下不属于中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是()A.残疾人社会福利服务水平低,供需矛盾突出 B.残疾人社会福利实施中依然存在较严重的歧视现象
C.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的筹资渠道单一,保障基金的管理和运用较为混乱 D.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尚未走上规范化与法制化的轨道 58.为了适应员工紧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单位给员工提供的一些方便员工生活的福利中,不包括()
A.免费午餐 B.班车 C.联欢会 D.低价购买本单位产品 59.职业福利的设计原则不包括()A.一切以职工利益为根本 B.为单位发展战略服务原则 C.激励性原则 D.适度性原则
60.()不是衡量贫困的指标。A.恩格尔系数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实际生活质量指标 D.洛伦兹曲线
答案:B„„ P191 B„„P206 C„„P219 A„„P221 D„„P249 出题人:李优优 0918124012
61.“最大多数人的幸福是正确与错误的衡量标准”,这是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观点?(A)
A.边沁 B.亚当·斯密 C.马尔萨斯 D.斯宾塞 答案解析:
如何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边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他看来,幸福并不是个别人的幸福,而是全体社会大多数人的幸福。他把幸福分为四个具体的目标,这就是生存、充裕、平等、安全。而亚当·斯密、马尔萨斯、斯宾塞的观点中都没有涉及到这一点。
62.下列属于瑞典学派与凯恩斯学派观点相同的是(C)A.国家干预是实现消费倾向增强与投资增加的唯一途径 B.用一种动态的方法分析失业问题 C.应实行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有效干预 D.强调一种长时段的分析 答案解析:
A.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他认为这也是避免资本主义经济毁灭的必要条件。B.尽管两派都提出了有关失业的问题,但此项是瑞典学派的观点,它比较强调累积分析,强调事前预期和事后分析之间的区别,强调一种长时段的分析,并对个人家庭的希望与计划表示十分关注。
C.两派在主要观点方面有共同点。都认为应该通过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有效干预,以便通过国家干预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D.见B项分析。
63.古典经济学的哪个学说奠定了现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经济学基础?(D)A.社会有机体学说 B.“最大多数人的最大效率“说 C.劳动价值学说 D.边际效用理论 答案解析:
A.斯宾塞社会思想的基础是社会有机体学说,它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特别是对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出现产生了重要影响。
B.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庇古对如何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进行了论述,并且区分了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
C.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劳动价值学说是其经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D.杰文斯是19世纪末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它的边际效用理论为福利经济学奠定基础。因此此项正确。
64.强调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重要地位的社会福利思想流派是(B)A.自由主义 B.新历史学派 C.激进自由主义 D.凯恩斯主义 答案解析: A.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古典政治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功利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以及洪堡和西蒙斯蒂的社会福利思想,都没有提及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B.新历史学派强调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其代表人物师穆勒认为经济问题只有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才能得以解决。因此此项符合题意。C.激进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认为这种理论既应该避免社会主义色彩,也要躲开保守主义道路,并对实用的集体主义加以理智的预防。
D.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社会主张实现充分就业,并实行国家干预,而这种干预是有限度的。
65.奥肯对“平等”和”效率”的论述是(D)A.平等和效率无法达成妥协
B.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来促进较大的平等 C.收入再分配过程不存在固有效率的损失
D.通过“负所得税”的手段来协调平等和效率的关系 答案解析:
A.奥肯认为平等与效率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妥协的关系,要兼顾“平等”和“效率”,既维护市场机制,又能以必要的干预消除收入差距。
B.市场竞争只会使穷人更穷,富人更富,贫富差距拉大,无法实现公平,奥肯的观点中并没有这一点。
C.奥肯以“漏桶实验”来说明收入从富人向穷人转移好比通过一个漏桶,穷人并未得到富人给予的全部收入,有一部分已经在转移的过程中漏掉了。D.奥肯举“负所得税”或者实行所谓“有限工资津贴”等例子意在达到不仅可以扩大平等,而且可以增加效率的目地。所以此项正确。出题人:尚新娟 0918124013
66.下列关于“第三条道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谓第三条道路的构想,实际上是现代西方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张力过度而产生的;
B.1994年,著名社会学家米勒出版了对“第三条道路”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的《超越左与右》;
C.“第三条道路”新民主主义的出现,代表着西方右派在新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变动的形势下做出的顺应历史潮流的调整;
D.“第三条道路”的政治理论是一种阐述持左中立场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67.下列关于社会投资型国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投资型国家是吉登斯为了落实积极福利社会的理念而提出的政策导向和福利制度类型;
B.社会投资型国家是一个全面摆脱生产主义的社会;
C.社会投资型国家是一种社会政策,它主张社会福利投资的多元化和民主化; D.社会投资型国家是一种福利制度类型的建构和社会投资事业的机制。68.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福利制度与思想的发展不包括()
A..比较广泛的民间慈善事业; B.洪秀全的社会福利思想; C.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引入; D.民国时期的社会福利制度。
69.下列关于孙中山民生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本要义是希望国家为公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B.基本要点是要以平等化的财富分配制度为基础,以促进生产发展为目标; C.它认为解决社会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财富平均分配,从而使民生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D.特点是:兼顾发展与公平,对当时的经济与社会基础分析得当。70.中国传统社会福利的政治理念基础()
A..仁政理念; B.整体主义; C.民本主义 D.大同思想 答案: 66题,选D。
详解:选项A,应该是二元化(P.300第一段中间);
选项B,应该社会学家吉登斯(P.301最后一段);
选项C,应该为左派(P.301第三段);
选项D.(P.303第一段)。67题,选B。
详解:选项A(P.311最后一段第一句);
选项B(P.310第二段)叙述的是关于“积极的社会福利”的内容;
选项C(P312第一段第一句); 选项D(P312第二段第一句)。
68题,选A。
详解:选项A不属于中国近代社会福利制度与思想的发展的内容;
选项BCD(P.320—321小标题)。69题,选C。
详解:选项A(P320)正确叙述为:基本要义是希望国家通过干预而为公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选项B(P320)正确叙述为:其基本要点是要以平等化的财富分配制度为基础,以促进产业发展为主导,以改善民众生活为目标;
选项C(P321第一段最后一句);
选项D(P321第四段)孙中山社会福利思想对当时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基础分析不够得当,过分理想化。70题,选C。
详解:选项A(P322)仁政理念是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的社会伦理基础之一;
选项B(P323)整体主义是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的价值目标;
选项C(P.322大标题)选项D(P333)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的社会理想基础。出题人:张亚杰 0918124014
7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B)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C.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D.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B„„P51 72.是谁提出了反对任何国家干预经济的自由经济理论?C A.威廉 配第 B.大卫 李嘉图 C.亚当 斯密D.西斯蒙第 答案:C„„P52 73.下面不属于凯恩斯理论中三个心理规律的是D A.消费倾向递减规律B.资本边际效率规律c流动偏好规律D.投资边际效率规律 答案:D„„P155 74.非《贝弗里奇报告》中确定的社会保险基本原则的是()C A 保险给付一律平等原则B 缴纳保险费一律平等原则C 分散管理原则D 保险给付 要符合受益人的基本要求原则 答案:C„„P174 75 谁构建了新型福利社会蓝图?()A A 吉登斯B 庇古C 沃尔泽D 俾斯麦 答案:A„„P306 关于社会福利的投资组合,下面选项不属于其内容的是()
A 投资组合工具 B 投资期限组合 C 投资区域组合D 投资分散组合选自社会福利第二版
出题人:宋婧婧 0918124015
76贫困的特点()A.不协调性 B.普遍性 C.不完整性 D.单一性 答案:C„„
77.提出以公民权利为基础的社会福利理论的是()A.马歇尔 B.贝弗里奇 C.蒂特马斯 D.皮尔森 答案:A„„
78.以下哪个是哈耶克的社会福利观念()A.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不可替代论 B.必须限制政府在社会福利领域的作用方式 C.教育凭单计划
D.用“经济人”的动机推动公共利益 答案:B„„
79.社区的构成要素()
A.社会心理因素 B.环境因素 C.政策因素 D.日常生活因素 答案:A„„
80.我国社会福利转型的内容,下面表述错误的是()A.社会运行机制的变化 B.社会福利水平的变化 C.社会政策基本目标的转变 D.照搬西方成功的模式 答案:D„„
出题人:冯超超 0918124016
二名词解释
关询(0918124017 1-2题)
1、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是以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经济学说为基础,主张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和有效需求管理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学说。
2、社群主义:社群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也是一种社会理论,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益高涨的全球化的回应,试图通过恢复西方社会古老的共同体传统来克服新自由主义鼓吹的个人主义倾向和道德利己主义,并用社群和地方性力量来抗衡全球化对人类生活的 破坏
梁兰兰(0918124018 3-4题):
3、什么是财政福利
答案:所谓财政福利是指在分别管理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下,直接支付现金以满足应该由集体负责的特殊要求。由于这些现金支付来源于政府的直接中央账户,所以亦被看作是“社会服务”支出。
4、什么是自愿保险?
答案:自愿保险是在由国家组织的对国民生存收入提供基本保障基础上,为人们获取较高水平的生活保障提供的服务。它包括(1)通过增加强制保险的数目,使保险的赔付高于贫困线以抵御一般风险;(2)人们所面对的风险和需求常常并不包括在强制保险之中,而自愿保险则要求这些风险和需求。
名词解释:
傅里叶的“和谐制度”。
答:“和谐制度”是以普通的协作为特征来组织生产、生活以客服资本主义社会竞争条件下的无政府状态,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弊端,是人们摆脱贫困、痛苦、灾难和不幸,充分满足自己的情欲,得到最大的幸福,从而实现普遍的和谐。(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钱宁主编 P46)
李盼盼 0918124020 5-6 7:职业福利: 答案:职业福利是指以职业为基础的货币以外的各种福利提供。(p183——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钱宁主编)
6、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在对古典自由主义所强调的政治上的个人自主,经济上的自由放任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正,从理论上论证了国家或政府在维护个人需求,保障社会经济秩序方面的必要作用。
党广龙(0918124021 7-8题)
7、功利主义: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
8、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是指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 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 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
张玮(0918124022 9-10题)
9.社区社会福利服务:社区社会福利服务实在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有街道,居委会向社区全体居民提供的福利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陈红霞主编《社会福利思想》 P13 10.福利国家:是指国家有意识地运用政治权力和组织管理的能力,在某些领域,主要是分配领域中,减缓市场机制作用的范围,矫正市场机制在对无劳动能力者分配方面无能为力的缺陷,从而为一部分特殊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生活帮助。..............陈红霞主编《社会福利思想》 P21
卢哲(0918124023 11-12题)
11、社会权利:指从少量的经济福利和保障的案例,到完全分享社会财产,并且根据社会中流行标准过一种文明生活的权利的所有范围。
12、整体主义:指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以社会整体的目标和利益为重,它强调个人的目标要服从社会整体的目标,当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强调以牺牲个人利益来保全社会整体的利益。
张银杰(0918124024 13-14题)
13、解释什么是广义的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什么是生育社会福利?
什么是生育社会福利是政府和社会为怀孕的妇女提供物质帮助和产假,以保证母亲和孩子的基本生活及孕产期的医疗保健需要方面的福利。
侯佳佳(0918124025 15-16题)
福利需求
是指人们在所处的环境中,经过客观比较和主观感受,察觉在某些方面有所匮乏并产生危机感,但又缺乏通过经济解决的能力,因此需要政府或组织进行特定的行动干预,提供他们必须的物质或服务,以解决困难、摆脱困境、恢恢复或增进福利。社会选择
是人类在社会制度中作出的有关利益和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很多时候它是政治过程的结果。
范伟(0918124027 17—18题)
17、什么是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是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研究来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题
什么是职业福利?
职业福利是指以职业为基础的货币工资以外的各种福利提供。主要包括为雇员,妻子及亲属提供的年金,儿童津贴,死亡给付,健康和福利服务等。
路冬超(0918124028 19-20题)
19、萨伊定律:也称作萨依市场定律,一种自19世纪初流行至今的经济思想。萨依定律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
20、讲坛社会主义:以“社会主义”作为幌子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19世纪60-70年代起开始在德国流行。因其代表人物瓦格纳、施穆勒等多为大学教授,他们在大学讲坛上宣扬这一思想,故名。他们主张在不触动资本家利益的条件下,逐步实现“社会主义”。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出现消费不足。
安娅芳(0918124029 21-22题)
选自钱宁的《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1、边沁的“功利原则”:判断一种事态是否符合功利,一种行为和一项政策是否正当,根本的标准就是它们是否增加个人或社会的幸福,并且这些增大幸福的趋势大于引起人们痛苦的趋势,这就是功利原则。(Pa58)
2、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对某物品(或服务)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量所增加的心理满足程度。(Pa108)
3、自愿性失业:是指由于立法、社会习俗、集体议价、对情况变化的反应缓慢、固执己见等原因,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低工资而造成的失业。(Pa142)
4、萨缪尔逊的“混合经济”:就是国家机构和私人机构共同对经济实施控制,也就是国家调节和市场经济并存、垄断和竞争并存的经济制度和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的结合。(Pa151)
王彦雷(0918124030 23-24题)
23、帕累托最优:在不降低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的前提下,如果一旦无法提高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水平,那么社会福利就处于最优状态,这时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23、社会投资型国家
1)就是政府、企业和个人都要在社会福利事业上承担责任,共同作为福利事业的投资者,作为福利事业的投入者。从而使福利受益人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社会福利的投资者。例如养老金制度,由三方共同承担责任。
2)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使福利不但有利于受益人,而且有利于经济发展。例如企业办一定的福利事业,既帮助了职工,又激励了职工的积极性,会给企业增加利润。重要内容:振兴教育,包括高质量的教育和终身教育。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时是美国各州里面,教育搞得最好的州长,他主张让美国人民接受世界最好的教育。
3)定位,主张用它来代替福利国家。
温高亚(0918124031 25-26题)
25:效用:
26:边际需求价格递减规律: 答案
:25 效用:指消费者在心理方面获得的满足,它被经济学家用来说明商品的价值或消费者获得的满足水平。(p105——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钱宁主编)
26:边际需求价格递减规律: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一个人拥有的某一物品的数量越多,为再购买此物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低。(p97倒数第四行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钱宁主编)
谢晓磊(0918124032 27-28题)
2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单位时间内,连续消费某一物品,新增加的效用逐渐减少。物品的边际效用不仅会递减,如果过量,应该还会起反作用,产生负效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
28、凯恩斯革命:以30年代经济危机为时代背景,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迫切需要,创建以需求管理的政府干预为中心思想的收入分析宏观经济学。
萨伊定律: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所以不会发生全面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冯彩华(0918124033 29-30题)29.什么是“新右派”?
新右派是建立在经济学以及关于个人主义和自由市场的思想基础之上,它有别于建立在政治哲学和关于传统与等级划分的思想基础之上的右派。新右派是这样一个由三种思想成分组成的混合体:传统的放任自由的既有经济学、极端的自由意志论和哈姆皮特与哈耶克为代表的反社会主义的奥地利经济学思想,这一思潮的鼓吹者既有自由主义的思想家,也有主张“重新界定国家、市场与市场体制之间的关系”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各国政要。。30.什么是世界体系论?
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体系必须是以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为基础,并且在政治上形成“多重国家体系”,既没有一个固定的政治中心,而是在不断变动的国际关系中形成新的国家政治关系和国际秩序,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从欧洲向世界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当代资本主义文明。王浩(0918124034 31-32题)
31、边沁的功利主义社会思想中的功利主义原则指的是什么?
功利主义原则是从心理学的联想理论和伦理学的最大幸福原理出发,把人对幸福的追求看作是受人的心理感受支配所引起的心理联想。
32、解释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答:“有效需求理论”是凯恩斯就业理论和经济学说的核心,也被认为是凯恩斯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最大贡献所在。“有效需求理论”的内容包括对有效需求的解释和对影响收入转变为需求的“三大心理规律”的阐述。具体而言,其基本思路是:社会就业水平取决于社会有效需求的会平;失业源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又源于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而消费和投资需求的不足则是由三大心理规律所致。这三大心理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他们对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影响深远。
三简答题
刘永强 0918124035
1、贝弗里奇所阐述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消除基本需求的匮乏需要对英国的社会保证体系进行改革、为此贝弗里奇阐述了改革的三项原则:
(1)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是局部利益的调整,而是一次革命性改革。(2)社会保险在整个社会政策的发展中,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成为综合的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
(3)社会保险及各种相关的社会服务是一项全民性社会福利,必须由政府与个人的合作来实现。
2.凯尔斯主义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思想中,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思想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凯恩斯主义为大危机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二战后洗发膏福利国家思想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系统的、宏观层次的经济学理论的支持,其影响主要有:
(1)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社会福利思想。(2)通过实施累进税调节国民收入的思想。
(3)以生产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的福利价值取向。
王子桐 0918124036 3.请简述社区服务功能(《社会福利》第二版,主编:陈银娥,299—300页)答案:a.社区服务对于实现社会福利具有重要作用
b.社区服务在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社区服务对于改善与提高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d.社区服务有助于扩大就业渠道
e.社区服务的发展有助于带动社区建设,推动社会文明发展 4.社会福利基金管理的目标与原则(《社会福利》第二版,主编:陈银娥,95—96页)
答案:目标:a.确保基金的完整与安全,b.防止基金贬值,实现基金保值,争取基金增值,c.满足给付需要,避免发生给付危机,d.保持高效率
原则:a.依法管理,一切以法律法规 政策为依据
b.规范运行,必须按照规范的程序与方式来管理基金,管理者不能擅自做主
c.坚持“收支两条线”征收系统与支出系统应该保持分离。以便各司其职
d.实现预算管理,即各种社会福利基金均需要根据一定的社会福利政策与目标来组织筹集,同时按照既定的社会福利政策与目标来提供相应的社会福利待遇从而需要编制与中,长期收支预算
e.杜绝漏洞,严格社会福利基金的收支手续与责任制度,这不仅是维护基金安全的基本要求,也是追求高效率的具体体现。
赵佳梅 学号:0918124037 简答题:
1.简述:福利国家制度是欧洲发达国家颇引以为自豪的创造,但近年来欧洲的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严重危机,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辉煌之后,福利国家陷入了全面的危机之中。请简述福利国家的危机有哪些表现。
答:首先是福利国家的财政危机。第二个福利国家危机的表现是财政危机直接导致的经济危机。福利国家危机的第三个表现是失业危机。2.简述《贝弗里奇报告》确定的社会保险基本原则。答:(1)保险给付一律平等的原则(2)缴纳保险费一律平等的原则(3)统一管理的原则
(4)保险费给付要符合受益人的基本需求的原则(5)社会保险的全面性的原则(6)社会保险的原则。
简述德国社会保险立法的意义。
答:从社会政策立法的历史来看,保护劳工的有关立法是开端于英国,但是采用社会保险的方式,却是德国首创。德国政府制定的社会保险立法最突出的意义是国家承担了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责任,而且不像《济贫法》那样的事后性质的、被动的承担责任,而是事先的组织和管理。德国社会保险立法的颁布毫无疑问对保护劳工的利益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且社会保险法中体现的风险分担的原则也是科学的,为为后来的社会政策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而且在当时,它缓和社会矛盾方面的功效也是明显的,即使不能说它增进了社会团结,至少也是使当时的德国内部的社会紧张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钱宁主编 P84-85)
姚林茹:0918124039 一,马克思社会福利思想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
在对待社会福利问题的态度上,马克思的社会福利观具有根本的方法论意义。1,他提出了对社会福利将终极目标的看法,。
2,运用乌托邦战略处理社会福利与社会改革的关系,把对社会福利的认识提高到了改造世界的高度分析,用一种否定性的福利观——即把现实的社会福利要求看作是对应该推翻的社会秩序的强化措施——为未来社会开辟道路,把我们关于社会福利的理念,引导到创造新社会会的追求中去。
3,马克思福利观的真正的方法论意义是,创造了一种理解社会福利的社会历史理论,一种把对处境最不幸的阶级和人群的道德关怀和对社会制度的不理解进行政治批判相结合起来的哲学。
二,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基本观点 1,人道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其基本观点中仍然包含着许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包含的人道主义传统成为社会主义的思想核心。2,民主义精神
社会主义者把民主制度是为卫衣能够实行人道之一的政体。民主即所有人在政治上都有同等的发言权。民主主义者认为,民主本身就有价值,它既不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也不是在必须经历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阶段之后才能考虑的事情,民主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构成的要素,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把民主扩展到社会的一切领域。3,以自由、平等和要团结互助为主治社会的基本原则
受自由主义思想传统的影响,社会民主主义同样认为自由对所有人都是重要的,是个人的权利。自由意味着人人平等的拥有权力。而平等同时包括通过实行累进税和社会福利供给等方式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财富占有上的差距。同时,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传统。
4,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理论的“修订”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单个企业生产的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这既是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原因,也是阻碍生产发展的原因。但是,一战之前和一战之后,一些经济学家论证后发现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有一个政府即做买主又做卖主的情况下,物品的价格无法确定的。社会主义者给予这类的理论讨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观点进行了一定长度的调整。例如,提出了给各个企业的经理人员更大的自主权„..5,实现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社会主义民主主义者认识到了资本主义不可能很快垮台,社会这一的是现实一个漫长的过程。
胡亚灵
学号:0918124040
1、简述现代社会福利的特征:
(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2、简述费边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1)生产资料共同所有(2)实现国民生活最低标准(3)坚持社会民主(4)主张渐进实现社会主义(5)剩余价值归社会所有
曹瑞阳 学号:0918124041 1.《贝弗里奇报告》产生的政治基础及实施的基本原则
《贝弗里奇报告》的产生具有深厚的政治基础和历史根源的,首先,贫困在英国成为首要的社会问题;再者,是社会政治的变化,19世纪后半叶,面对国家竞争力的下降,贫困问题日趋严重的现实,自由党的“自由放任”的政策越来越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保守党在选举中获胜;最后,国家干预思潮兴起,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时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当前经济,使国家干预主义受到重视。
实施基本原则;《贝弗里奇报告》确定了社会保险的六大基本原则,即保险给付一律平等;缴纳保费一律平等;统一管理;保险给付要符合受益人的基本需要;社会保险的全面性;社会保险的分类原则。《贝弗里奇报告》设计的国民补助的政策主要内容是政府直接以行政化得方式管理,进行补助时要进行统一的资产调查,另外,还确定了自愿保险的原则。
2,全球化的后果及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全球化是现代社会对人类生活产生全面影响的重大现象,它无孔不入地深入到个人家庭社区等,对每一个社会构成单位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独立性的冲击;从经济活动方面看,所谓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就是工业的跨国化自由贸易以及世界贸易等各种经济组织的活动,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为一个相互依赖的体系。全球化使民族国家或国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陷入到一种两难的境地。(2)全球化对社会福利的积极影响;首先,经济的繁荣为保障人们的生活的安全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全球化也激发了世界各国政府的人民对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视。最后,全球化的发展对克服市场封闭的低效率和政治的腐败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全球化对社会福利发展的消极影响。首先,全球化是一个贫困与富裕,无权与强权的两极分化过程。其次,全球化在将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联系为一个整体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民族的整体性。最后,全球化还使传统的国家治理模式失效,削弱了许多国家的政府履行对其人民承担福利和责任的能力。简述;世界福利发展进程对中国的启示
1,社会福利的推进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不切实际的高福利不仅在发展中国家没有经济基础,而且在发达国家也同样难以实现。
2,社会福利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就社会福利的两大主要内容社会津贴和福利服务来说,资金保障已经不像原来那样重要了,福利服务上升为制度的主体。
3,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不完全是国家政府或单位;从世界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福利发展成为责任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服务体系多层次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
选自陈红霞版的《社会福利思想》p28——29
吴晓丽 0918124043
简述弗里德曼的负所得税主张及其对发展社会福利的价值和意义。
答:主张:划定一条收入线,收入高于这条线的人,高出部分按照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税;低于这条线的人,差额部分按一定比例从政府的到补贴。
价值和意义:1)它可以使公共资金集中与穷人,还可以减少耗费;2)它将贫穷的人当做认真尽责的人对待,而不是当做无能的、受国家保护的人对待;3)它是穷人有自主的动力;4)可以避免那些累赘的、代价高的福利机构的介入,避免这些官僚机构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扩大和滥用社会福利资金;5)避免政党拿社会福利进行政治贿赂。
徐照照1.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特点?
答:1,民本主义:中国传统社会福利的政治理念基础 2.仁爱精神与仁政理念: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的社会伦理基础。3.大同思想:理想基础 4:整体主义:价值目标 5:孝道:家庭伦理基础。
2.贝弗里奇所涉及的福利国家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贝弗里奇报告确定的社会保险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答:社会保险,国民补助,自愿保险; 保险给付一律平等,缴纳保险费一律平等,统一管理,保险给付要符合受益人的基本需求,全面性,社会保险的分类原则。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特点? 1.意识形态性。
2.与社会变迁和重大社会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3.对现实福利制度的批判和反思。4.阐述自由与平等的价值观和社会思想。
高红梅 简述现行济贫法制度的弊端
1、济贫法往往使人口趋于增长,而养活人口的食物却不见增长。济贫院的人一般都不是最有价值的社会成员,但他们所消费的食物将会迫使更多的人依赖救济为主。
济贫法制度助长了一些人的浪费行为,不利于勤俭节约意识的发展。济贫法制度影响人们自立意识的发挥。济贫法制度对民众自由构成影响。
2、简述17世纪以来不同阶段西方主流派别的社会福利思想
17世纪世纪到19世纪,以强调个人责任为内容与基本特征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社会福利思想。
19世纪到20世纪初,以体现国家干预为核心内容与基本特征的激进自由主义与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社会福利思想。
两次世界大战间,以强调政府宏观政策为核心内容与基本特征的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社会福利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以强调充分的国家责任、全面的国家福利为核心内容与基本特征的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社会福利思想。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强调市场的机制和作用,减少政府干预为核心内容与基本特征的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社会福利思想。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强调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的协调,提倡国家、个人与社会共同责任为核心内容与突出特点的“第三条道路” 社会福利思想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社会福利思想。
林炯
1、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
1、就业一般理论。凯恩斯的就业理论的目的是阐明失业的原因及解决的有效途径。他试图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下,寻求解决危机和达到充分就业的理论。
2、有效需求理论。“有效需求理论”是凯恩斯就业理论和经济学说的核心,也被认为是凯恩斯主义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最大贡献所在。“有效需求理论”的内容包括对有效需求的解释和对影响收入转变为需求的“三大心理规律”的阐述。
3、经济危机理论。在对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一现象上,传统西方经济学家根据萨伊“供给=需求”理论,从根本上否认资本主义存在的普遍意义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
4、政府干预理论。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和失业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但如果社会失业严重,仅凭市场价格制度无法将社会经济调节到充分就业水平,必须由政府出面干预。
2、庇古所建立的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
1、第一,对福利的分类,庇古认为福利包括广义和狭义两方面,一类是指“社会福利”,另一类是指“福利经济”。在他看来,经济福利对社会福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社会福利难以计量,而经济福利可通过货币计算。
2、第二,庇古认为个人的福利是可以计量的,主张基数效率论。人们追求的最大效率的满足是物的效用,而效用可以通过单位商品的价格进行计量。
3、把经济福利同国民收入等同起来。
4、坚持正义的原则,强调收入的均等化,认为并主张富人的一部分货币应该转移给穷人,这样将会增加效用,从而增加国民收入量,因为他认为实际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5、主张最适合的配置生产效率,使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达到最大值。
0918124046 曾勇
一、请简述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答:
(一)积极作用:
1.刺激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促进了经济增长。2.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增加了就业机会。
3.在一定程度上速效了贫富差距,促进了社会公平。4.促进了社会安定与政治稳定。
(二)消极影响:
1、支出日益增加,财政负担过重,财政预算严重失衡。
2、减少了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储备,损害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3、扩大了劳动成本,使国家竞争力下降。
4、刺激了通货膨胀,促使物价上涨,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5、社会福利制度的推行也导致政府增加雇用大量公职人员,纳税人负担加重。
二、简述我国老人社会福利改革的基本思路。答:
1、加强老年福利立法,推进社会福利制度化建设。
2、推行多元筹资方略。
3、发展和壮大社会公共福利组织。
4、构建官督民办的新型社会福利运行机制。
5、构建城乡兼顾,全方位的社会为老服务体系。
6、培训专业社会工作者。
丁丽 学号:0918124048 1.简述职业福利的特点 社会福利第二版(陈银娥主编)214页(1)职业福利以业缘关系为标志
(2)职业福利以普遍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向员工提供
(3)职业福利具有功利性(4)职业福利受多种因素影响
2.简述社会福利水平适度的测定标准 社会福利第二版(陈银娥主编)79页 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适度与否,除用社会福利水平测定模型来进行测定外,还可以用下列几个具体标准进行测定:-(1)既保证社会稳定,又促进经济发展
(2)既有利于社会公平,又有助于提高效率(3)既保证公民基本生活,又激励公民积极劳动
(4)既能提高公民素质,又能促进社会进步
贡娜 简答题
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 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国家——企业的运行模式;
普遍主义的福利模式和福利供给的梯次差异
2、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的国家福利理论 家庭保障责任和社会互助精神
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基础上的社会福利理论 社会分配中“必要扣除”理论
平等主义与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公平观和社会主义福利分配理论 自力更生与无私奉献的理想境界
四论述题
1.姓名:李振 学号:0918124049 试论述吉登斯“积极性福利”的思想
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思想均在不同的时期显现出各自的弊端,两种理论的弊端使得另一种主张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这便是以吉登斯为代表“第三条道路”或超越“左与右”的理论,吉登斯认为新的变革不是保守主义式的,也不是自由主义式的,它应该是两者的“超越”或者结合,即形成“积极福利”的观念。所谓积极的社会福利,就是指“我们应当倡导一种积极的福利,公民个人和政府以外的其他机构也应当为这种福利做出贡献,而且,它还将有助于财富的创造。„„福利制度还必须在关注经济利益的同时关注心理利益的培育”。具体的讲,积极的福利社会首先是一个全面摆脱生产主义的社会。它反对物质第一的福利主义,把激发人的自主性与能动性看作是实现人幸福的更重要的条件。其次,积极的福利社会是一个把克服人为风险、鼓励人们发挥性当作实现人的生活幸福的首要条件的社会。再次,积极的福利社会也是强调责任和权利相统一、鼓励人们参与的社会。最后,积极的福利社会是一个积极解决“集体厄运”促进全球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福利社会的含义就是把发展福利的责任和权力交给人民,使他们在实现自己的福利过程中不仅今年达到一定生活水平,而是实现明确的生活价值。
社会投资型国家是为了落实积极福利社会的理念而提出的政策导向和福利制度类型,也是一种福利制度类型的建构和社会投资事业的机制。在这样的观念变革的基础上,第一,应把对养老金的发放由过去单纯由福利国家资金负担变成国家资金和私人资金相结合。第二,对人力资源投资,使其成为一种社会行为,实现失业者再就业。第三,政府应该鼓励家庭般亲密的工作环境,帮助人们在工作生活之间寻求和谐。第四,改变扶贫方式,加强社区建设,减少对穷人的伤害。
总体来说,吉登斯对积极福利的描述可归纳为:在人为风险占主导的环境下,必须采取积极的事先预防的方法,发挥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从解放政治转移到提供多种机会的生活政治,采取三方高度参与、共担风险的积极福利政策,建立一种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基础的经济与福利良性发展的社会投资国家。
2.姓名:李颖 学号:0918124050 论述: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社会福利体制
答:1:总体上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核心,以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初步覆盖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养老和伤残等领域的社会福利体制和救济,救助制度。
2:新中国社会福利体制创立时期:(1):其动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解决当时城市中严重的社会问题;建立和发展社会公有制和城市工业化体制的需要。(2):制度上,并没有明显的社会福利思想和制度的创新。城市的劳动保险制度基本上来源于西方的脾斯卖社会保险模式,城市社会救助制度基本上采用国内过去长期实行的救助制度,而农村的救灾救济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救荒制度。
3: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城市社会福利体制:(1):首先,20世纪50年代中期粮食系统制度形成后,对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定量低价供给制度也相应形成建立起来,这使得在计划经济时代城市居民能较为公平的得到粮油棉布等基本生活用品。
(2):其次,50年代后期城市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以后,随着整个城市公有制程度的提高,企业越来越被赋予了解决就业问题的社会的职能。
(3)再次,虽然城市的国营企业的劳动保险制度早在50年代初就建立起来了,但在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一大二公”的发展,劳动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4)最后,从5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城市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公共教育体系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4: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1)首先,集体经济的建立为 所有农民提供了基本的就业保障和基本资料保障。这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新型的“集体土地保障模式”。
(2)其次,当集体保障暂时失效时,国家救济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3)但是,农村的经济基础太薄弱,加之自然经济的分散性,中国农村的社会福利发展长期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的阶段。与城市的社会福利模式相比,其保障水平和范围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总之,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城乡中都建立了多层次的社会福利体制。
3.姓名:郭辉 学号:0918124051 请论述西方社会福利实践模式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在19世纪末以前,由于西方社会福利基本理念是自助理念,这就使得这个时期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实践比较强调个人自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家庭保障成为这一时期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社会慈善机构提供的各种救助成为家庭保障的重要补充。
(2)第二个阶段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西方社会福利理念是国家福利理念,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实践十分强调国家福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国家为主体的各种福利制度成为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核心内容,建立“福利国家”成为西方许多国家争相追求的目标。(国家保障)
(3)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自助、互助和国家保障的社会福利理念的影响下,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实践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这就是追求社会福利中国家责任、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的协调和平衡,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进行大规模、深层次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共同责任观念—社会保障)
4.姓名:马魁 学号:0918124052 简述福利国家中著名的马歇尔的公民权利理论?
公民权利的构成:(1)民事权利,它是个人作为独立个体自由地支配所拥有的权利,包括人身自由,言论、思想和信仰自由,拥有财产和签署有效契约的权利,以及法律权利;(2)政治权利,意指参与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利,它通过议会和地方政府委员会实现,作用在于使所有社会成员都平等地拥有选举权;(3)社会权利,以成员资格为基础,意指从少量的经济福利和保障的案例,到完全分享社会遗产,并且根据社会中流行的标准过一种文明的权利的所有范围。
公民权利的历史演变:民事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形成的时期分别是18世纪、19世纪、20世纪。在民事权利得以实现的基础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投票和政治参与为标志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得以实现,而完整的公民权利只能在自由民主的福利国家里才能实现。
5.姓名:盛羿力 学号:0918124053 论述题:请分析福利国家危机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答:根源:
第一,是所谓的福利病,有人把它叫做“过度福利”。
第二,有人把它叫做第二种政府失灵。通常,政府在提供私人物品问题上是失灵的。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指出,政府其实在提供公共物品上也有失灵的现象。比如说许多福利国家都出现官僚化、资源浪费等现象。
第三,在发达国家,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老龄社会与移民问题的挑战。人口老龄化导致了被养的人越来越多,养人的人越来越少,原来的福利体系就变得难以维系。再有就是移民问题,移民很容易造成冲突。
第四,民主福利国家会有一种现象,百姓希望有一个权力尽量小、责任尽量大的政府。
第五,东欧国家出现了转轨过程中的困难。在民主条件下,国家的强大权利被削弱了,但是它原来承担的责任却很难被削弱。
第六,全球化造成的新挑战。进入全球化时代后,就造成一种资本外流、廉价商品大量涌入的现象。资本流出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税源减少,福利国家最基本的机制就是高税收、高福利。税源减少导致工会失去谈判能力。
第七,福利国家和现在的民族国家体系的冲突。解决途径:
第一,争取适度降低福利标准,减税、私有化等等。
第二,变“输血”为“造血”,从直接调节分配变为调节机会、影响分配。第三,针对第二种政府失灵的情况,把政府直接提供服务变成政府资助穷人去购买服务。
第四,重新树立移民壁垒、贸易壁垒来消极地阻挡全球化对福利体制的冲击。第五,积极应对全球化。也就是说。全球化要求一种超越民族国家的治理模式。6.姓名:王长娜 学号:0918124055 世界经济过几年就会出现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不同的经济学家对于经济有着自己不同的观点。请阐述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凯恩斯的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和自由放任经济学说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提出来的,以分析“有效需求不足”为中心线索,以国家干预为核心,以医治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和失业为目的。
就业一般理论。他认为充分就业是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实现就业。非充分就业是社会经济的通常状况。充分的就业均衡只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种特例,小于这种均衡则是常态,现实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这种不充分就业。
有效需求理论。包括多有效需求的解释和对影响收入转变为需求的“三大心理规律”的阐述。内容为:社会就业水平取决于社会有效需求的水平;失业源于有效需求的不足;有效需求的不足源于消费需求的不足和投资需求 的不足;而消费和投资的不足则是有三大心理规律所致。
经济危机理论。承认普遍的经济危机和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市场客观存在的,并且经济危机危及现行社会。仅仅依靠市场和私营企业不能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必须扩大政府职能,加强国家干预。
政府干预理论。采取各种措施,增加社会货币总支出,扩大多社会对消费和生产资料的需求,消除危机,实现充分就业。7.姓名:曹柯 学号:0918124056 如何理解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理论”是凯恩斯就业理论和经济学说的核心,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市场上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它是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相等时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他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起源于体系内非自愿的失业,而非自愿失业又主要缘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包括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两方面,而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又是由三个心理规律引起的,一: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人们天生就有爱好储蓄的心理倾向,因此,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虽然也会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及收入的增加多。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所谓资本边际效率就是资本家在进行新的投资时,预期新增加的每单位投资与这笔投资所可能带来的新增利润之比,亦即新增加的每单位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影响资本边际效率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投资者的心理因素,二是利息率。如果资本边际效率低于利息率,资本家就会把钱投入银行或购买债券。只有资本边际效率高于利息率时,资本家才会投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越多,生产越多,资本家的利润率就越低,资本边际效率将逐步下降。三:流动偏好效率,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收入或财富的心理动机。流动偏好的存在使得大量货币收入闲置于人们的手中,不能及时充分地转化为储蓄和投资,因而直接压低了社会总需求的水平。上述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原理使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有效需求经常低于社会总供给水平,导致就业总是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并且,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的作用处于主导地位,是造成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8.姓名:齐红星 学号:0918124057 题目:论述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答:1.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其他改革之间缺乏协调:
2.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呈现为三元结构特征:
3。企业保险负担过重:
4,医疗保险改革陷入两难境地:
5,失业保险面临困境:
6.社会福利制度的运行面临着财务上的困难。
9.姓名:张慧 学号:0918124058 简述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1.所谓有效需求,指市场上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它是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时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有效需求界定于总需求总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交点,正是这点决定着实际的就业量。
2.凯恩斯认为,资本家为了获得最大利润,需要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来考虑生产究竟应该达到什么样规律,雇佣的工人人数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当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就会解雇工人,减少产量。反之,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就会增雇工人,扩大生产。而只有当总需求价格等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才既不会解雇工人扩大生产,也不会增雇工人,减少生产,才会达到均衡状态。这种在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均衡的总需求就是凯恩斯所讲的“有效需求”。
3.凯恩斯认为,失业源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包括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两个方面,而消费需求不总和投资需求不足有是有三个心理规律引起的,即:消费需求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
10.姓名:李柯杞 学号: 0918124059 试论述:中世纪末期人文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14至16世纪西欧发生了一次资产阶级文化革命,即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旗号,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人文主义者看来,天主教的黑暗统治,教皇和僧侣的贪婪、虚伪、专制和愚蠢,严重地摧残和扼杀了人性,使人们不能过上人间的幸福生活。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应该顺从自然地发展个性,应该拥有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利,所以,他们提倡科学要为人们的现实生活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强烈要求把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智慧统统从宗教神学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提倡个性自由,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信仰自由,反对宗教桎梏”。
人文主义者认为,天主教教义要求信徒禁欲,以牺牲今生今世的幸福来达到死后能够进入天堂的目标。这种消极的世界观是违反人的本性的,它禁锢了人的思想,束缚了人的行动,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妨碍了人们对现实幸福生活的追求。所以,人文主义者要求人们冲破教会和教义的束缚,砸碎禁欲主义的枷锁,反抗现实生活中的丑恶与不公,去创造和享受幸福美好的现实生活。
在人文主义者看来,实现人们现实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是和平,而实现和平又要以国家统一为保证,这就要求权力必须集中到君主手里,但是天主教会处处干预和控制世俗社会生活,教权对王权的干涉无所不在,这都严重阻碍了人们对现实幸福生活的追求。所以,人文主义者坚决主张政教分离,要求政治自由、信仰自由和实现法治,把权力归还君主,由君主来实行统治,以保障人民的自由与和平,保障人们对现实幸福生活的追求。
应该说,人文主义思想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结晶。人文主义思潮自兴起后就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带了了巨大的影响,人类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无论是思想领域还是实践活动,无不深深打上其烙印,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也不例外。
事实上,不仅人文主义是社会福利思想的基石,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征之一,而且社会福利思想正是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实现快速发展,并逐步与此前的思想产生质的差异,越来越接近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本质。由此观之,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和天性、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对社会的进步持乐观态度等人文主义思想,既是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又是社会福利思想获得前进的动力,并使之产生质的飞跃。从这个意义上说,文艺复兴运动及人文主义思想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之大,无论怎样形容都不为过。
11.姓名: 顾超男 学号: 0918124060 论述题: 请简要论述目前我国社会福利理论探讨中的主要理论观点
答: 1.关于社会福利价值目标的理论探讨
(1)社会福利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
(2)社会福利维护社会稳定的理论
(3)以人为本的社会福利理论 2.社会福利社会化理论
(1)关于社会福利主题社会化的理论
(2)关于社会福利对象社会化的理论
(3)关于社会福利资源社会化的理论 3.社会福利与市场机制的理论 4.社会政策转型理论
第四篇: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绪论
绪论:
第一节: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
一:社会福利的概念:
1.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假设不虞匮乏,充分就业,安全,健康,快乐,受教育社会平
等及有序的生活等有关人类幸福的事项的实现是社会的正常状态。而贫困,疾病,失业,无知,懒惰和犯罪则是反福利的社会病态。
2.广义的社会福利: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
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的政策,制度和各种社会服务的措施与项目。
3.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属于社会救助)
4.狭义的社会福利存在于包括古代社会在内的一切文明社会,更确切的说是在所有形成国
家公共权利的社会。广义的社会福利是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详见P3)
二:社会福利制度:
1.含义:社会福利是一种制度,是人类社会为了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的某种制度
设置,或者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组织)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一种社会类型或政治制度决定着福利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福利的实现方式。
2.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形式:
(1)残补型的或剩余型的制度:属于济贫服务的范畴,指那些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
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
(2)制度型的福利:面向全体国民并且是把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
展作为政策目标来推行的。
3.现代社会人们对社会福利的认识从消极的救治社会病态向积极促进直接的社会福利发
展。不仅将福利作为一种道德目标,也当作一种政治目标来追求。
4.经济因素对社会福利的制度化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三:社会福利的特征与体系:
1.社会福利的特征:
(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
(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
(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成性;
(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2.社会福利体系:
(1)广义的社社会福利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1)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安全体系)(2)社会保险体系
(1)公共福利:国家提供给全体公民的福利,如教育、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的设施与服务。
其他的社会福利(2)地方公共福利和社区服务:公益性和便民性。
体系(3)职业福利:劳动安全及保障劳动力的持续使用。
(4)公司(单位)的集体福利:增强企业的的凝聚力和忠诚。)国际社会的捐助:教育、医疗、环保、救灾等。
(2)狭义的社会福利:由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构成的社会安全体系。
第二节: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历史渊源:
一:社会福利思想中的价值观问题:
基本对立:个人主义福利观与集体主义福利观的对立。
福利需要上 :功利主义和人道主义
社会物品分配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
个人主义福利观:它把福利看作是有关个人动机与需要的东西,因而反对为了平等和社会公正的目的而采取的福利措施。
集体主义:把福利看作集体的责任,认为个人在应对各种自然和人为的不测时常常是无能为力的,为了适应社会的变迁和各种新的情况,人也需要不断发展自己,而这一切都需要集体的协助。因而,需要发展社会的福利功能,以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基本社会生活需要的满足、个人能力得到应有的发展,以及公民权利的实现等方面得到公平的对待。
二:中国古代福利思想:
1.民本主义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2.民本主义的福利思想是建立在君主制的“王道”和“德政”意识的基础上。
3.以德治国原则的多重含义:
(1)统治者本身的道德修养;
(2)要求统治者必须要推行“仁政”、“德政”,行政要以“德”为本,宽厚仁慈,如此才能达到天下大治;以“德”为本就是“民为本”的民本主义;
(3)对被统治者即人民实行道德教化,要让人民按照“德”的规范严格规定自己的言行;具体的说,在中国古代,福利不被视为理想的生活状态,不被视为社会控制集团或社会全体的责任,而曾经长期被看做超社会的神灵给予社会或某一社会群体,某一社会个体的赐予。人们被动等待着这种“福利”,中国传统思想里并没有现代意义的福利概念。三:托马斯·阿奎那的社会思想和宗教福利观:
第一、他反对奥古斯丁和早期基督教将天国和尘世相对立的宗教社会观,而主张缓和二者的对立,把奥古斯丁关于来世幸福和把思想社会置于上帝之城的思想修改为尘世社会的思想,认为社会既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也是一个神性的实体;天国的等级制与现实社会的封建制是同构的。
第二、托马斯反对早期基督教关于天恩与人性相对立的原罪说和所谓赎罪的思想对人性的否定,认为“天恩不夺走人性而只会使人性完善”,即人性的需要和价值不应因有了较高的真理和价值(天国理想)而丧失其意义。
第三、自然法赋予人自我保护的自然本能,性关系和抚养后代的本能、求知的欲望和希望过社会生活的自然倾向,这使人在身上存在一种与一切实体共有的趋善向吉的自发倾向。这种倾向将人与上帝、世俗与天国联系起来,而不是分割开来。托马斯肯定世俗幸福。第四、托马斯重新提及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的和社会的动物”的论断,认为人是受神法、理性和政治权威这三重秩序的支配,人不仅需要自然本性的支配,而且要受理性支配,要具备公民道德和承担人类的使命,在实现自己的世俗目的之后,还要拯救灵魂,承担宗教的义务。所以,对于人法来说,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必须把义务看作是高于权利的东西,以公共利益,而不是个人幸福为目标,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的无上福祉。
四: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
(1)规定每个教区应向地方征收济贫税;
(2)教区主办;
(3)规定有工作能力这必须参加工作,设贫民习艺所;
(4)禁止无家可归者或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立救贫所;
(5)规定人们有救济其贫穷家人和亲属的义务
(6)分类进行,将贫民分为不同的类别:体力健全者;不能工作者(老、病、残人
士)、儿童(领养或寄养)
(7)救济分为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救济人士在辖区注满三年的人。
新《济贫法》:
(1)明确济贫的责任在社区和教会,以加强对济贫对象的管理;
(2)对济贫的方法做了修订,取消院外救济,所有的受救济贫民必须关进济贫院或
贫民习艺所。
(3)受助者必须接受三个苛刻条件:承认救济是不体面的、个人的人生自由要受到
限制和失去政治权利,特别是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三节:现代社会福利的思想特征与流派
一:社会福利制度变迁的质的飞跃:
从《济贫法》到社会保险法案,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就是社会福利由资本主义早期的慈善救济阶级过渡到了现代的制度福利阶级。
1.制度化福利的特点:
第一、它把济贫时代那种临时性的和不确定的福利供应变为经常的和稳定的制度;
第二、它的服务对象是所有具有社会成员资格的公民,而不是那些被特别区分出来的社群; 第三、福利保障具有全面性,国家必须负担起保障全体国民基本生活,以免人民陷于匮乏的责任;
第四、受保障者无须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从而避免带给受助者社会烙印和歧视;
第五、社会福利的制度化使过去施舍式的慈善救助发展成公民应得的法定权利。
2.制度化福利的发展:
(1)社会福利的性质是全民的普遍性福利;
(2)社会福利把追求全体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提高当作根本目的;
(3)社会福利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项目不断增加,形成有着众多子系统的社会福利网络;
(4)社会福利的供给也在不断多元化,由单一的国家供给向社会化的福利体质发展,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分担福利责任的格局。
二: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变化:
(一)人道主义思想:
1.人道主义是关于人性的道德学说,它鼓吹人类的“自由、平等、博爱”,把同情和合作精神当作实现这种社会道德目标的主要依据,强调人士平等的、自主的个人,人有权利得到社会平等的关心和尊重
2.把福利当做是同情、宽容和善行,不能消除社会不平等,限制了社会福利的功能。在阶级社会里,人道主义甚至成为深化阶级统治和剥削的更为巧妙的手段。
(二)公民权利的观念:
1.公民权利观念的确立是社会福利思想的重大变革。它把社会福利从一般的道德要
求,提升到了政治道德的高度,使福利脱离了慈善救济的人道关怀的局限性,变成人人拥有的经济与社会权利。
2.公民权利:民事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
(三)福利国家及其局限:
1.理论上:在对公民进行普遍的福利赋权的过程中,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把国家或社会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或者保护公民的福利权放在了优先的位置,认为这样就实现了以人
为本的目标。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它并没有把人放到社会福利的主体位置上来认识公民权利的福利观,而仅仅是从消极的保护的角度看待社会福利的制度与事实,结果是公民权利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片面化和表面化了。
2.实践上:把社会福利的责任看作主要是由国家和社会的责任,首先是使福利国家的制度变成了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庞大的福利支出使福利国家的财政常常出现赤字,一旦政府财政收入发生问题,就会产生财政危机,引起整个过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动荡;其次,企业福利支出的不断增加也需要通过不断增加税收来支持,而过重的税负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最后,培养了一些等待“免费午餐”的意识,由于在一些福利国家为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人们的工作动机就受到影响,一些人因此降低了工作动机,片面地把享受福利待遇当作个人的权利而不承担福利的责任,于是产生了一些专靠福利救助为生的体健者,造成福利制度的异化。
(四)社会福利思想多元化:
(1)新自由主义:否定公民权利的福利观和福利国家制度、鼓吹市场原教旨主义。
(2)新保守主义:主张应该更多地发挥家庭和社区的福利功能、恢复传统的价值观和个人的责任意识。
(3)新社会民主主义:试图调和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对立、主张混合福利制度的所谓“第三条道路”。
(4)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坚持福利集体主义价值观、反对靠市场调节来满足人们的福利需求。
三: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问题与理论特征:
(一)问题:
(1)围绕着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对社会福利的政治道德属性展开讨论。
(2)围绕着公平与效率谁更优先的问题,探讨社会福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问题,以
及社会福利应该在什么程度上才能起到维护社会的平等和正义的作用。
(3)社会福利是作为促进人的发展与自由的手段加以实施,还是仅仅作为社会矛盾的工具和社会改良的措施。
(二)理论特点:
(1)意识形态性。
(2)与社会变迁和重大社会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3)对现实福利制度的批判与反思。
(4)阐述自由与平等的价值观和社会理想。
第五篇: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第五章[范文模版]
第五章: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
福利国家: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制度,它强调国家应该承担满足国民基本的教育,健康照顾、经济和社会安全需要。福利国家超越了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的范围而成为一种国家制度。这种制度看作是国家的最主要特性,强调国家要为国民的福利负责,国家必须具备基本的福利功能并作为其目的发挥作用。
第一节:《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制度
贝弗里奇报告地位:代表了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普遍理性化的具体实践,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它不仅为英国福利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也成为西欧福利国家制度建立的重要政策依据。
一:《贝弗里奇报告》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贝弗里奇与《社会保险及其相关服务》
贝弗里奇,生于印度,牛津大学毕业。
三个发展社会保障的指导性原则:
(1)任何一个针对未来的计划,都必须广泛借鉴过去的经验,但是不要被过去的经验所约束。
(2)社会保险是消除贫困的最有效武器,而贫困与疾病、愚昧、污秽、懒惰并陈社会五恶,是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
(3)提出他对实施社会保障计划的总体原则。即社会福利是集体的责任,实现社会保障的目
标有赖于政府与个人的合作。
(二)《贝弗里奇报告》的社会政治基础:
1、贫困成为英国首要社会问题:19世纪70年代,英国国力下降,社会问题逐渐突出,社会贫富不均。
2、社会政治的变化:英国两党轮流执政,保守党的张伯伦主张国家救济失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国家承担责任想法加强
3、国家干预主义思潮兴起:亚当斯密自由经济思想受到费边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挑战,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从经济学角度将国家干预主义进一步理论化。
二:对福利国家的制度设计:
贝弗里奇认为政府有能力,也有责任提高国家的效率、减少浪费、降低人民的不满情绪、增进个人福利。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
(1)制度设计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各种福利政策之间缺乏联系,一个政策只处理一种
社会问题,而不考虑社会问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是社会保障措施彼此没有衔接。
(2)社会保障覆盖人口范围太小,社会保障内容不完善,不能对全体国民提供有效的社
会保障服务。
(3)社会保险标准太低,不一致,并且保障的时间太短,社会保障管理混乱,机构杂乱,浪费极大。
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和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消除人们基本需求的匮乏;对那些因失业、疾病、意外变故而使他们收入中断的国民提供生活保障,对因年老而退休的国民,因抚养人的去世而使受抚养人生活失去依靠的国民,以及因生育、死亡和婚姻变故而使生活陷入困境或增加额外负担的国民,深灰保障制度必须提供基本的保障,以形成一个覆盖全体国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领域的社会安全网。
(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1. 改革的三项基本原则:
(1)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不是局部利益的调整,而是一次革命性变革。
(2)社会保险在整个社会政策的发展中,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成为综合的社会发展政策的组
成部分。
(3)社会保险及各种相关的社会服务是一项全民性社会福利,必须由政府与个人的合作来实
现。
2.按照上述原则进行的国民分类:
(1)雇员:指签订合约的受雇者
(2)其他收入者:雇主、训练师、所有独立工作者
(3)家庭主妇
(4)其他处于工作年龄而没有收入的人
(5)低于工作年龄的人
(6)超过工作年龄退休的人
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1)改善社会保险的目标,预防赚钱能力的丧失或降低;
提出改革社会保险的三个方向:
A扩大覆盖范围,把那些排斥在社会保险之外的人包括进来;
B扩大社会保险的目标,把那些排斥在社会保险之外的项目包括进来;
C提高社会保险的赔付标准;
(2)调节家庭收入。对儿童给予补贴(有收入时也补贴)
贝弗里奇报告的评价:
(1)它提出了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福利体制的构想,以取代那些零散的,分立的社会保
险项目;
(2)它提出了一项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在制度设计上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种风险包括
在社会保险之中;
(3)提出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最低保障线的设想,保证所有社会成员生活在这个水平线之
上;
三:实施社会保障的三种方法:
(一)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
(1)保险给付一律平等的原则;
(2)缴纳保险费一律平等的原则;
(3)统一管理的原则;
(4)保险给付要符合受益人的基本需求的原则;
(5)社会保险的全面性原则;
(6)社会保险的分类原则;
(二)国民补助:
国民补助是用来满足所有那些没有被包括在社会保险之中的国民需求,它与申请者是否交纳保险费无关,而是随个人需求情况及政府财政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它用来满足那些略高于基本生活水平的需求,使它看起来必须低于社会保险赔付。
国民补助的对象:
(1)不能满足缴纳社会保险保费条件的人。如:残疾人,没有工作的人
(2)不能满足社会保险赔付条件的人。如:行为不良被解雇的人
(3)有除了饥饿、照顾及其他需求以外的非正常需求的人;
(4)那些有不适合社会保险赔付需求的人
在进行国民补助时要进行资产调查。
(三)自愿保险:
自愿保险是由国家组织的对国民的生存收入提供基本保障基础上,为人们获取较高水平的生
活保障提供的服务。
范围:
(1)通过增加强制保险的数目,使保险赔付高于贫困线以抵御一般风险;
(2)人们所面对的风险和需求常常并不包括在强制保险之中,而资源保险则要处理这些
风险和需求。
(四)《贝弗里奇报告》对战后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
战后在英国掀起实施吧“贝弗里奇报告”的高潮。战后西欧福利国家制度事实上是以《贝弗里奇报告》为蓝图构造起来的。
贝弗里奇报告存在问题:
(1)设计所需经费过于庞大,造成的福利成本相当可观,而且,从长期发展的情况看,要充分实现国民领取保险给付的权利,则会使政府财政支付能力产生巨大问题。
(2)他所确定的以过去缴费为基础领取保险给付的原则,与他所主张的以人们需要为基
础的充分给付原则之间存在着基本的矛盾。
第二节:蒂特马斯与费边社会主义:
(一)蒂特马斯其人:
理查德·M.蒂特马斯,英国人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家,他既是英国和欧美国家社会政策体系与福利理论的奠基人,也是经验型社会福利政策研究的开山鼻祖,他的思想与理论体系达到了福利哲学的层次。
(二)费边社会主义的集大成者:
费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提倡以民主渐进的方式改良社会和精英主义倾向。
英国费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平等、自由、博爱、平等之子的民主参与、平等,博爱后代的人文主义。
费边社会主义者认为自由与平等是两个相互依赖的观念。
费边社会主义的自由概念与个人主义自由概念在三个方面有所不同:
(1)自有意味着关注平等,自由取决于降低不平等的状况;
(2)自由观念与工作状况密切相关,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相辅相成;
(3)自由是政府行动的结果,而不是政府不行动或无为而治的结果。
二:个人呢需求与社会需求:
(一)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需求”可以被看成是“社会性的”和“个人性的”。这二者相辅相成,并成为决定个人与整体持续存在的要素。在概念上把二者分离开来是不可能的,其中一个对另一个的影响贯穿于所有社会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二)寻求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动态平衡:
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之间是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当个人需求得到社会的认可时,社会就会尽可能的满足其需求。
满足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的机制包括:社会服务、财政福利、职业福利
(三)对自由放任主义的批评:
自由放任主义者将个人和社会简化了,人仅仅被看成是“经济人”,社会则被简化成单纯的经济活动,然而,事实上社会是复杂的,人也是复杂的。
(四)看重国家福利的作用:
国家福利体系是对市场机制所产生的对人们的福利的破坏和纠正,是把市场所削弱了的对人的社会责任和人们对社会的义务感重新恢复起来。有助于克服市场经济带来的利己主义。三:社会福利的构成及其所承担的责任:
1.公共福利:指对处于依赖状态的人们的集体干预。(依赖状态:天然的依赖:儿童、高
龄老人、儿童抚养者和身心残障人士;人为制造的:工伤、疾病、先天性障碍、失业、强制性退休等。)
2.财政福利:在分别管理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下,直接支付现金以满足应该由集体负责的特
殊需求。
3.职业福利:指以职业为基础的货币工资以外的各种福利提供。
(二)社会福利制度所承担的责任:
(1)社会服务具有分配与再分配的作用
(2)社会服务体系的第二个作用是促进社会整合和协调
(3)蒂特马斯强调在经济与社会变迁时代,社会服务更应该承担起对那下在变迁中“去福利”问题进行补偿。
(4)社会福利最主要的目标还在于增进个人和社会的福祉
(5)蒂特马斯强调社会服务支出是一种投资,而非单纯的消费
(6)蒂特马斯所设计的社会福利最后一个功能是社会福利体系能够弘扬利他主义精神 四:蒂特马斯的贡献:
(1)以社会行政为主题的广泛观点,对社会政策的学科化起了重大作用
(2)对社会科学中价值观的强调,突出了社会福利理论研究中的价值观问题的重要性,揭示了社会福利作为一种利他主义行为的意义
(3)强调实证研究的重要性,为社会福利研究的学科建设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4)毫无保留地全盘接受费边社的价值观念和立场,阐释了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在社会福利研究中的核心价值,将社会民主主义的福利思想体系统化和理论化。
特别指出的是,蒂特马斯在承认政治、经济和制度性因素对社会福利发展的重要影响之外,蒂特马斯的重要贡献是提醒人们注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在社会福利发展中的巨大影响与作用。
第三节:马歇尔的公民权利理论:
一:马歇尔简介
托马斯·汉弗莱·马歇尔,生于伦敦,《英国社会学杂志》主要创刊人,代表作:《公民权利与社会阶级》
二:公民权利的理论:
(一)公民权利的构成:
1、民事权利(市民权):个人作为独立个体自由支配自己所必须拥有的权利。
2、政治权利:指参与行使政治权力的权权利,作为带有政治权威的团体的一员,或者是这
样一个团体成员的选举者。政治权利的作用是使所有社会成员都平等地拥有了选举权。
3、社会权利:指从少量的经济福利和保障的案例,到完全分享社会的遗产,并且根据社会
中流行标准过一种文明生活的权利的所有范围。社会权利是实现民事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前提。
(二)公民权利的历史演变:
(1)古代:身份决定权利,公民权利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扩大
(2)18世纪:公民的权利的三个部分才开始,分成民事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整的公民权利只能在自由民主的福利国家中实现,因为在自由民主社会里,人民才是平等的三:以公民权利为基础的社会福利理论:
(1)含义:(1)福利不止为穷人,为了社会福利
(2)社会保险是国家公民权利责任关系的一部分
(3)福利领受不止是一种象征,而是行使公民权利的主要步骤
(2)作用:
1、推动了全民福利制度的建立,为福利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直接道德根据
2、公民应享有福利权利,不必付出尊严——公民有权利要求,国家有义务建
立过去恩赐,现在的权利。
第四节:福利国家社会福利理论分析
一:福利国家与国家的功能:
福利国家功能:
对内维护秩序:指的是保护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之不受 其他社会成员的侵害,并制止由于私人纠纷导致的公民间的暴力冲突;同时,还要镇压社会成员对国家意志表现出的超过允许限度的反抗。
对外保障国家安全:防御敌对国家的攻击以及为了国家利益而组织的对外战争。国家功能实现的关键要素:
(1)强力:保障国家安全的军事力量;
(2)权力:对内进行控制和管理的统治力量;
(3)权威:国家行使这些力量的合法因素,或政治责任;
建构国家要面对五种危机:认同性、合法性、渗透性、参与性、分配性
二:福利国家与社会需求:
福利国家的核心概念是人民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利,在公民权利理念之下,由国家为公民提供必要的福利保障,就可以使公民拥有“去商品化”的地位以及对抗市场的力量。福利国家类型:
(1)自由福利国家:以资产调查式的救助、有限的普遍性转移或有限的社会保险规划为
主。主要针对市场竞争中失败或没有能力竞争的人。在保障的同时鼓励从私人部门通过契约获取福利,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市场威胁。
(2)组合福利国家:实行强制保险,并且实施严格的资产审查。
(3)社会民主体制:追求最大程度的福利国家,提高给付水平,甚至到中产阶级水平。
福利考虑的不是需求或工作表现,而是公民的资格或是否拥有该国长期居住权。实行均一给付原则。
福利国家的三个指标:
(1)社会保险制度的确立;
(2)社会开支的增长;
(3)公民权利的扩大;
三:福利国家危机:
(1)福利国家的财政危机;
(2)福利国家的财政危机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
(3)失业危机;前两个危机导致失业危机,失业危机加强前两个危机;
(4)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了福利国家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