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科学发展观对法律监督的意义(定稿)
谈谈科学发展观对法律监督的意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们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维护人民利益是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是做好政法工作的目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检察工作,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
一、正确认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检察机关作为保障民生、促进和谐建设的一支重要的保障力量和建设力量,在保障民生、促进和谐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检察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
1、民生问题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之基础。“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老百姓的意思。《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孙中山语:“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何为民生?笔者认为:就是与民众生命、生存、生活最密切相关的问题。当今,我国进入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积极化解和应对经济运行中积累的矛盾的重要时期。民生问题正是这个时期面临的最大问题。它不仅事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发展的大局。因此说:和谐社会,民生为本。解决民生问题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之基础。
2、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就是保障民生。检察工作之于民生,一方面是为百姓民生提供具体的司法保障,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履行检察职能,创造一种有利于民生发展的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民生问题得到重视和保障,有赖于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而这一切的实现都必须依赖于法治保障。宪法规定了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保证法律统一正确实施,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是检察机关的职责所在,也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能的最高价值追求,是检察机关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根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就是保障民生,二者是一致的。
3、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增强民生意识。坚持司法为民,关注民生是司法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根据这一要求,必须在检察工作中始终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和立脚点。笔者认为,曹建明检察长关于“更加自觉的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的指示,既是检察机关密切联系群众的新要求,也是检察机关优良传统的新发展,是检察事业在新世纪全面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又一新的理论命题。增强民生意识,服务工作大局,一定要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前进中的决定作用和根本力量,充分认识解决民生问题对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对于整个国家改革发展大局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认识检察机关在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职责,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在执法办案中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方式和途径,真正把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融入执法办案的全过程,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努力营造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和谐关系。要把增强检察干警的宗旨观念、强化民生意识作为基础性工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二、检察机关在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新作为
1、认真履行打击、预防刑事犯罪职能,全力以赴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稳定是民生之盾”,“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稳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保持社会稳定,是依法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检察机关要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检察机关“严打”工作机制。特别是要根据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具体实际,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严惩危害农村稳定、侵犯农民利益的黑恶势力犯罪。加快完善有利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工作机制和考评机制。大力推进简易程序和简化审理的适用、改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案方式、建立快速处理轻微刑事案件工作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加强不批捕、不起诉案件的答疑说理工作。积极商有关部门就宽严标准、加强配合等问题达成共识,联合制订相关规范性文件,促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顺利实施,最大限度的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
2、认真履行惩治、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能,保护和谐社会关系。贪污腐败、渎职滥权一直是人民群众最痛恨、对国家和社会危害最严重的犯罪行为。贾春旺检察长有过这样精辟的分析,“一个社会要保持活力,必须保证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发展、竞争和创造的机会。但是少数国家工作人员的腐败行为,以及一些与此相关联的商业贿赂问题,造成机会不均等,竞争不公平,损害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抑制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他进而指出:“反贪工作是顺民心、平民怨的重要工作,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是一项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重要工作。”笔者认为,依法严惩职务犯罪正是检察机关履行宪法职责、保障民生的根本所在。检察机关的每一个干警一定要深刻认识腐败犯罪的严重危害和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以对党和人民的利益负责、对国家法律负责的坚定立场,把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集中力量查办大案和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着力查办和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领域的职务犯罪。通过对犯罪行为的惩罚修补遭受损伤的社会关系,保护和谐社会关系。
在工作中,还要认真落实“三个体现、四个严格、五个注重”。“三个体现”:一是正确运用刑事政策,体现打击与保护相结合,依法保护合法主体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是注重工作方法,体现执法水平;三是加强人权保护,体现人文关怀。严格执行权利、义务告知程序,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切实保护律师在侦查阶段依法执业的权利。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公民和单位举报,鼓励犯罪嫌疑人自首。“四个严格”:一是严格遵守诉讼程序,程序、手续合法、规范;二是对各种强制措施的适用严格依法进行;三是严格执行高检院关于扣押款物的规定,扣押、冻结合法,手续完备,处理及时;四是严格工作程序,加强请示汇报。“五个注重”:一是注重协调配合,理顺内外工作关系,增强工作合力;二是注重打防并举,结合办案,做好预防和堵漏工作;三是注重建立科学考评制度,强化办案督察工作,完善队伍规范化管理;四是注重人才培养和改善侦查技术装备并举,实现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深入开展;五是注重学习,进一步提高检察队伍综合素质。
3、要抓住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加大法律监督力度,服务社会公平正义。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检察机关在保障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必须有更大作为。要更加着眼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不公问题,强化监督意识,完善监督机制,拓展监督领域,加强薄弱环节,全面开展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同时,还要把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与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坚决依法查办执法和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案件,严肃追究徇私枉法、失职、渎职等行为的法律责任,维护司法廉洁,促进司法公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4、要树立和谐执法的理念,全力促进社会和谐。要树立和谐执法的理念,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真正把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融入执法办案的全过程,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力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努力实现思想认识的和谐,相互利益关系的和谐,权力和义务的和谐,最终促进社会和谐。在具体工作中,一是要充分发挥控申部门的“窗口”作用,畅通“信访服务渠道”,努力创新便民信访方式。把群众诉求作为工作的“晴雨表”,树立“大窗口”、“大首办”意识,在做好信访接待、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上,人人都是第一责任人。二是以“文明接待室”创建工作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三是认真做好息诉罢访工作。注重运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引导群众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通过合法手段、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是积极主动的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及时发现涉及全局、影响稳定的苗头性问题,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调研服务,给有关部门及时发出《检察建议》。五是大力开展检察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活动,充分利用“举报宣传周”、乡镇赶集日和重大庆典、重要节假日等机会,广泛深入的宣传党的政策、宣传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政策观念、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社会根基。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对法律监督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法律监督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当前我国社会已进入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和冲突易发多发,无论是依法治国的方略或社会主义和谐的本质属性都对法治建设及法律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当前法律监督工作存在着一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地方,如监督观念陈旧落后、监督方式途径简单机械片面、监督效果体现不明显、监督能力不足等,这些因素制约着法律监督工作的发展。为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检察机关必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对法律监督工作的深刻指导意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法律监督的具体实践中。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新法律监督理念。检察机关的宗旨是“立检为公、执法为民”,这与科学发展观是内在契合的。要做好法律监督工作,首先要把法律监督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认识到发展是第一要义,法律监督工作是为发展这个大局服务的,时时虑发展。其次要把法律监督工作体现在具体的执法行动中,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检察机关执法也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不能搞官僚主义,不能有特权思想和霸道作风,而是要用平等尊重的态度文明执法、规范执法,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处处为人民。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进监督方式机制。过去受主客观条件限制,检察机关在监督方式途径上,存在重打击轻预防、重实体轻程序等一些不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要注重统筹兼顾,建立协调全面的监督机制,要积极响应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积极探索刑事和解、检调对接等机制,重视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从而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检查反思监督工作。应当把发展与和谐作为法律监督工作追求的最终目标效果,作为衡量法律监督工作的最高标准,借开展回头看、案件评查等活动之机反思、检查自身工作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将科学发展观落到了实处。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监督队伍建设。从实践来看,现有检察队伍存在专业水平不高、监督能力不足、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等一些问题,甚至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应当积极构建一个风清气正的监督环境,并通过业务培训、岗位练兵等活动提高检察干警的监督能力,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高素质监督队伍,为法律监督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驾护航。
第三篇:浅谈科学发展观对法律监督工作的意义(模版)
浅谈科学发展观对法律监督工作的意义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风雨历程中,法律对社会管理的影响日趋明显,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亟待法治蓝图的建立,法律监督作为法治进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亦逐渐受到重视。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法律监督的重要职能,然而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我们的思想认识、工作方式及方法亦存在局限与不足。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应运而生,是为解决新时期下新的问题与新的矛盾而适时提出的正确的科学的指导理论,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是经验的总结,理论的升华;是实践的呼唤,现实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出发,从以下三个方面浅析科学发展观理念对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其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改革开放以来直至当前的工作中心,是检察工作需要为之服务的大局。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思路,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科学、和谐、长远的发展理念正是法律监督工作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法律监督作用正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其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宗旨是为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崇高的宗旨正是检察机关实施法律监督的效果所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法律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维护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就必须将检察监督权力系至于民、用之于民,这样方能将法律监督职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方能将法律监督置于阳光之中,置于人民心中。
其三,公平正义是人们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则是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责。一个充满公平正义的民族才能团结一致,一个洋溢公平正义的社会才能和谐有序,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内涵,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能的目的所在,法律监督意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打造有序有理的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是迷途中的向导,是混沌中的亮光,其先进的理念、深刻的内涵是法律监督工作始终围绕的指导方针,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检察机关的自身特点,深刻认识、把握检察工作规律,创造性地开展检察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推动检察事业不断前进。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要求、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心得体会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重要篇幅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该内涵,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解决复杂矛盾,应对各种风险和重大危机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和实践方法。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才能使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更加坚定科学发展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表述和高度概括。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完整理论体系。在这几个关系中,我认为要特别着重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内涵。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和最终归宿,是核心和本质。“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础和深厚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我们党深刻的执政理念。
一、“民本思想”即是哲学的范畴更是哲学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就有“民有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提出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要求提高人的地位,维护人的尊严,肯定人的现世幸福生活,真正开始了人的自我觉悟和自我发现,形成了后来的人道主义。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真实本质,对以人为本思想作了最根本的规定和最有力的理解。他在《黑格尔的哲学批判》中写道:“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之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社会的一切发展,离开人就无从谈起,社会的一切进步,离开人都无法实现,在唯物史观的科学体系中,人的发展是其理论的核心,以人的发展为尺度考察社会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所以“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科学原理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重要标准,就是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利益,把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度统一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的重要贡献。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以人为本”既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体现,也是概括了党在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由此可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同人类的发展史,同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史都密切相关,一脉相承,有着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
二、“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综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发展面临很多新机遇新挑战,也面临很多新课题新矛盾。这些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重视和解决。这就是提出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市场经济的发展本身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马克思曾经批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消极事物在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一定程度的存在,金钱至上主义,“以物为本”主义等等,造成了人的被异化和物化,社会道德的败坏以及人对人的剥削与压迫。
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出现了发展不平衡问题,一方面是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出现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加剧,阶层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持续扩大,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明显,社会弱势群众生活困难等现象。另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失衡,关注GDP增长,“效率优先”成为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出现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社会公益性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滞后于经济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制约了人的全面发展。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对前一个时期一些地方不尊重经济社会协调发观客观规律,不尊重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反思中提出的一种发展观念,把“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执政施政的各项活动中去,落实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目标中去,从而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三、“以人为本”理念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的执政党的深刻理念。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人的尊严和权利不断得到重视和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站在历史发展的新高度来面对新的挑战,树立经济、政治、文化与环境全面发展的标准,以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着眼于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和长远需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科学内涵。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也是代表全中国人民利益的执政党。“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党各个时期形成的执政理念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首先以人为本与党的执政建设的目的一致。追求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既是对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功能的全面开发,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这与无产阶段与其政党的奋斗目标和历程是一致的。其次,“以人为本”与党的执政建设的任务的一致。党提出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不但揭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也提出了党完成执政任务的路程。因此,“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我党深刻的执政核心理念。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新高度来面对新的挑战,超越单纯的经济眼光,树立经济、政治、文化与环境全面发展标准的发展观,也是着眼于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和长远需要的发展观。党中面提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对党执政理念的战略思考,是自我警醒和激发活力的根本需要,必将引领我国各族人民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我觉得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能够提高我们大学生的觉悟,指导我们大学生进行自身建设。第一,科学发展关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置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个人发展的同时,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以本,我们重视每个公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强调每一个人的发展是其他人发展的前提,因此要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一生奋斗,全身心的投入到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事业,他的一句深情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道出了有志于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人士的心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要克服极端的个人主义,更多地为他人着想,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中去,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第二,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知识结构完善的人.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协调的发展自己,要求我们有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我们全面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有利于全面的发展我们的综合能力。目前,存在的重理轻文、重技术轻人文的偏向亟需纠正。其他学科学的再好,没有世界观和人文素养还是不够的。由此观之,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人。第三,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取得学业的成功,而且要求其人格健全,做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人格健全就是指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当代大学生要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培养自己的集体主义感、敬业奉献和诚实信用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摈弃自我中心、功利主义、虚伪欺诈、懒散依赖等不良人格品质;并且用自己优良的人格品质感染他人,教育他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做到言行一致,意志坚定。遇到挫折不气馁,愈挫愈奋;成功时不骄傲,谦虚谨慎;别人有困难时,乐于帮扶;遵规守约,积极向上。讲求合作团结,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同学间竞争求胜求发展的“双赢”。
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于当代大学生自身成长,可以有效的实现做学问与做人、理论思想与社会实践、宽广知识和较强能力、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健康身体与心理等有机结合,实现自身和谐健康的成长,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
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需要顺应了广大人民心愿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大思想武器当代大学生要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断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性和坚定性学前面、用前面
社会和经济建设真正起
示范和推动作用 联系实际真正贯彻学习、生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学生社会责任大学生要肩负起时代赋予历史使命成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才硬道理
活跃因素
必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发展科学内涵充分利用现有优越环境和良好学习条件刻苦学习各种知
人
本、人全面发展目标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识和技能进行技术创新掌握和发展第生产力实践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素质专门人才做科学发展观坚定践行者
三、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准确把握大学生全面发展主要内容大学生全面发展包括价值观念、知识结
价值观念方面
当代国
包含科学发展观内社会构和能力系统三方面内容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主要、崇高价值观追求文化代表国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值得
知识能力
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人生观我们应该树立人生观结构方面要坚持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结合坚持专业知识和般知识结合系统方面包括般智力和专业技术两要素主要培养创造能力包括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技能和创造性人格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正确处理好影响大学生全面发展若干关系
实际行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人与社会关系
社会主义条件下
人、集体、社会之间没有根本利益冲
主突当代大学生方面要断扩大自我生活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人
人民、国家利益重动融入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另
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
实现
方面要社会允许条件下充分发挥性人价值创造丰富多彩生活方式把聪明才智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发展
——思想政治素质与文化业务素质关系思想政治素质人灵魂决定人发展大方向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基础
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激发大学生掌握科学技术、钻研业务、贡献社会、造福人类积极性弥补智力方面、文化业务基础方面足良好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能使大学生科学态度按照科学方法遵循客观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获得佳效益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今天大学生尤其要求进步同学要断增强对党信念认同感、与人民亲切感和对社会责任感努力成先进生产力开拓者、先进文化弘扬者、广大人民利益维护者
——知识与能力、素质
关系
当代大学生要自觉热爱科学、热爱学习培养强烈求知欲望和探索真理、刻苦钻研精神养成认真严谨学习习惯用人类优秀文化成充实自己打下广博、深厚知识基础形成合理知识结构真理科学立场、观点、方法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掌握探索、发现思维品质增强理论联系
及自
能力特别要培养独立思想、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学能力、协作交往能力等通过学习把知识转化自身素质、能力进而转化改造世界力量
——生理与心理关系身体生活、事业本钱健康身体会使人精神饱满生活轻松愉快大学生应当珍惜自己生命和健康尽能地爱护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同时现代心理否健康已成衡量健康
标准大学生要有健康心理有自尊、独立、平等、自信、自强、自知、自律、坚强、宽容、乐观等良好心理品质大学生要向身心健康努力既要科学地生活、锻炼
断提高生活质量又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塑造美好心灵
大学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主动参与、积极投身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断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利用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八精神、98抗洪精神等丰富红色教育资源弘扬具有地域特色客家文化、苏区文化、创业文化参与全面小康建设和和谐文明校园创建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步增强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认同感、与人民亲切感和对社会责任感大学生要热爱科学培养强烈求知欲望和探索真理、刻苦钻研精神养成认真严谨作风用人类优秀文明成充实自己形成完备知识结构大学生要积极心态和科学方法正确应对各种矛盾和困难陶冶
性健全人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自觉培养实事求、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精神;知难而进、往无前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精神切实增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引用)第四、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很多优势,比如,知识面更宽,视野更开阔,观念更开放,接触和掌握新的信息更快捷,等等。但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方面。扬其所长、补其不足,才能更好地成长进步。谈到不足,我觉得最突出的一点,是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从校门到校门,从书本到书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程缺乏了解,对国情民情缺少认知,缺少社会经验,因此最需要补的是实践这一课。从大处讲,我们对党的创新理论理解不深是因为对实践了解不够;从切身利益看,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往往输在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上。这就要求广大青年学生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把社会实践作为第二课堂,作为了解国情民意的平台,多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全党全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主题,是当前最大的实践。我认为广大青年学生应该踊跃投身这一伟大实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文化的广阔舞台上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要自觉响应党的号召,树立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要从身边做起,努力建设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自觉维护校园稳定,在创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更好地成长进步。第五、科学发展观成为大学生的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要求人、自然、社会三者在不断优化的前提下,谋求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的一种良性循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关键词,也是当代大学生的行动纲领。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过程维度上的应有状态。社会要和谐发展就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对我们从衣食住行、专业选择、课程安排到开放思想的养成、健康体魄的锻炼、独立人格的呵护,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我们应该珍惜机遇,不负众望,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健康成长。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还应自觉尊重他人的权利,谋求社会的和谐进步。2.“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是大学生思想在时间维度上的应有状态。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亟需业务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加快,这是我们参与社会建设施展个人抱负的大好时机。但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知识普及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凸显。面对机遇与挑战,唯有适者生存。我们改变不了客观形势,但我们可以提升自我。珍惜时间,利用好学校资源,深入社会、深入群众、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既要学识渊博,又要学有专长。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合作学习,终身学习。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实现个人抱负,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必须用实力说话,用本领扣门。“可持续”就是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自觉按照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做好人生定位,努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3.“全面、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又一重要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即要求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和兼顾各方。我们要学会学习,立足科学技术的学习,掌握好一套过硬的专业技能;学会做人,具有正直的人格魅力;学会选择,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会生活,具有旺盛的实践能力。我们大学生还要具有开放的胸襟,要对社会发展具有敏锐的反应力,要平等理解其他国家的文明与制度,要借鉴其中先进和有益的成分为本国的发展服务。我们还需要养成纵向思维习惯,用理性的思维去追溯历史,进行深刻反思和剖析。我们更需要将历史、现实、未来视为一个发展整体,把国家、民族的问题视为世界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偏见和狭隘观念,从而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注入活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要克服极端的个人主义,更多地为他人着想,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中去,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知识结构完善的人。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协调发展自己,要求我们有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我们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全面地发展我们的综合能力。具体学科学的再好,没有世界观和人文素养还是不够的。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其他学科,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人。
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取得学业的成功,而且要求其人格健全,做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人格健全就是指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当代大学生要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培养自己的集体主义感、敬业奉献和诚实信用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摈弃自我中心、功利主义、虚伪欺诈、懒散依赖等不良人格品质;并且用自己优良的人格品质感染他人,教育他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做到言行一致,意志坚定。遇到挫折不气馁,愈挫愈奋;成功时不骄傲,谦虚谨慎;别人有困难时,乐于帮扶;遵规守约,积极向上。讲求合作团结,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同学间竞争求胜求发展的“双赢”。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当代大学生可以有效实现做学问与做人、理论思想与社会实践、宽广知识和较强能力、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健康身体与健康心理等有机结合,实现自身和谐健康的成长,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总之,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更是年轻党员政治生涯中重要的一课。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树立服务社会的宗旨,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自觉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和时代的需要相结合,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