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时间:2019-05-14 00:4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一篇: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作者: 熊婕 单位: 重庆新兴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新经济建设 人民群众 小康社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求真务实的着力点,用求真务实的作风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一个总体的战略性的发展观。

一、我国实现社会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国取得了让世人,包括曾经反对我们的一些西方国家政要们的惊诧、瞩目和赞叹的伟大成就。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比较,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GDP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增长了58倍,从世界的第15位上升到第4位,前面是美国、日本和德国。美国从1929年实现同样的增长倍数用了62年,日本从1955年开始用了43年。我国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国际形象和地位不断攀升,其基本经验如下: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根本着眼点。我国的改革开放,始终围绕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设计方案,不搞花架子,不搞一刀切,不刮一阵风,注重切实效果,有重点、有步骤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20世纪80年代,我国紧紧抓住发展乡镇企业这一历史机遇,快速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进入90年代,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进入21世纪,把加快现代化建设与调整生产力布局结合起来,努力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作为重要发展方向。

2、坚持市场化的基本方向,不断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我国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市场经济的思想和办法来解决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设计推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把所有制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重组作为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以此推进市场化进程,改变资源配置方式,提高资源运行效益。

3、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方法,认真处理各种关系,提高社会经济整体水平。注重处理好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农村和城市、工业和农业、经济和环境等各种关系。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强调环境保护,尤其是近年来重视和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合理利用资源,针对我国实际,注重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4、坚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基本观点,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全社会形成改革进取的良好氛围。20年来,我国基层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许许多多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好形式和好经验,全国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及时发现和总结群众实践中创造的典型经验,为群众办实事,妥善处理全局和局部、长期利益和近期利益的关系,努力使各项决策符合群众的利益、意志和愿望,有效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即支持鼓励一些地区发展个体私营及混合所有制等非公有制经济形式,民营经济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和竞争力也由此不断增强。

二、新经济发展阶段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实践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国政府坚持邓小平同志改革发展理论,以解放思想为强大武器,从改革创新着手,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发展的新举措。

1、新型工业化

工业是我国经济的主体。我国要确立竞争的比较优势,关键的一条就是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此,我国把引进资本引进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布局,来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一是加快重点企业发展,积极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二是加快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同时运用先进技术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层次,三是按照沿江,沿路,沿湖的发展战略。合理规划和调整生产力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

2、国际化

在新一轮利用外资过程中,一是以形成产业链和产业基地为着眼点,以开发区建设为主要载体,瞄准重点国家和地区,强攻知名跨国公司和龙头型企业,建设产业集聚地和科技“孵化器”,构筑产业链延伸的较高平台;二是引导企业进一步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扩大对外贸易;三是引导实力较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建办境外非贸易企业,以此带动技术和产品贸易发展。3 市场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自主性骨干企业集团;二是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壮大民营经济,重点支持一批私营企业集团和民营科技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加快政府职能转换。重新定位政府职能,改变以经济总量论英雄的政府考核体系,加强公共职能,推进全国整体全面协调发展。4 城市化

以打造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大我国”为目标。研究城市,发展城市,针对我国经济基础好,城乡差别不大的特点,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环境,统筹城乡就业,统筹城乡保障。一是以城市现代化为主导,切实加强区域发展总体规划;二是推动城镇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吸引力、集聚力、辐射力的重点中心镇,以此带动整个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三是以交通建设为重点,构筑四通八达的大交通网络,增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三、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思考

国家要强盛,必须坚定不移的抓发展。现在席卷全世界的金融海啸、可能到来的经济危机,我们国家之所以可以从容应对,可以当“东道主”,就在于我们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完成盛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任务;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前进;才能更好地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应付各种挑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因此,结合科学发展观发展我国经济,要特别注意重视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深化改革、靠体制创新,以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来赢得各项事业的新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改革不到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针对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我们党提出要在发展方式上实现重大转变。即把原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论断。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总书记强调,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今年,胡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这是我们党对世界经济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和指导方针。这也表明党中央要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信心。经济发展方式要比我们过去讲的经济增长方式包含的内容丰富、科学,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要涉及到诸如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经济效益、质量的提高和优化,经济体制、制度的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优化,摆脱贫困、公平分配及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新内容。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党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的发展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3、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技进步作为推进我国增长的主动力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减缓,人多地少,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薄弱。这种资源环境特征决定了今后我国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因此,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投入,切实提高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同时要利用经济国际化程度高这一特征,强化国际科技合作,在全球范围内集成技术创新资源,提升技术创新水平。

4、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保持社会结构的均衡发展

随着人们的就业方式,生活方式,思想方式进一步多样化,以及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客观存在,社会结构均衡将是一个全新的突出的课题。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一方面要重视经济增长使全体人民收入同步增加,保护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社会结构均衡的问题,培育和发展中间收入阶层,积极探索和发挥各种中介组织和民间组织缓冲压力,化解矛盾的职能和作用,形成多元的社会稳定均衡机制。

综上所述:我们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考文献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3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4 3 薛汉伟 时代发展与中国特色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第二篇:罗斯福新政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1237890

罗斯福新政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世界各大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无尽恐慌,纷纷找寻解除危难的良方。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 罗斯福1的“新政”,作为一名优秀的改革家,他把危难中的美国带出了大危机的泥沼,同时为世界各国的经济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世界的和平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最为重要的是“罗斯福新政”拉开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序幕。

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惊的成绩,有人说“我们用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用一百年完成任务”,创造出了“中国速度”。但是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遇到的问题也愈加多了起来,金融市场的不规范、工农业生产的不合理以及社会问题增多等问题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事情。

一、资本主义世界的福音——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一场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崩溃,国内局势不稳的糟糕局面,政权岌岌可危。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他的上台给“病危”的美国打上了一只强心剂,挽救了处于崩溃边缘的美国政治。

富兰克林·罗斯福,一位果断而刚毅的政治家。在胡佛政府反危机失败之后,在面对政局的动荡不安以及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的情况下,以自己实干家的个人魅力以及过人的才华,给美国民众带去信心,成功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32任美国总统。

美国经济危机的情况

1929年10月,当美国民众还沉浸在繁荣的美丽景象中时,发生于股票市场的大崩溃而引起的经济危机已经以迅雷之势席卷美国。10月24日,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它带来的恐慌令那一代美国人生不如死,造成了美国经济的严重倒退。股票市场的大量抛售,导致美国金融机构纷纷倒闭。在大危机的影响下,美国农业出现巨大问题,农产品挤压过多,人们不得不烧毁大量农作物,将牛奶倒入河流,水果烂在树上。工业方面,工厂纷纷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美国的街头处处都是一副萧条的场面。大危机造成的破坏还在随着时间的向前,在不断扩大。

由金融领域引起的经济危机,不仅使银行、股票等金融机构倒闭破产,而且对社会的影响也是毁灭性的。整个社会处于萧条状态,街道上满是找工作的人们,流浪汉满满皆是,到处充斥着饥饿、绝望,据不完全统计当时美国至少由800万人以上死于饥饿。当时美国人丢掉了他们的尊严,忘记了他们的骄傲,如同乞丐一样去捡资本家扔掉的垃圾。当时美国的社会出现一种这样的状况,大量的生活用品,食物堆积如山,但是民众没有相应的购买力,致使当时商业活动个非常的低迷。为了削弱生产过剩的不良影响,资本家只能将牛奶倒入河流,将玉米烧在田地,这样的举动是社会一度陷入混乱,民众情绪及其不稳。

这一场危机不仅是对于美国的经济是一场灾难,对于美国的社会也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人口锐减,道德沦丧,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社会治安混乱。这样的状况直到“新政”的到来才有了很大的改善。

危机的解决

罗斯福在竞选演说中提出:“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发现或开采自然资源,或者更多的商品,而是„„按照消费调整生产,更公平合理地分配社会财富和产品,使现存经济组织适应为人民服务的需要。开明政治的时代已经到来。”

“新政”是是一个概括。它主要指的是美国政府在那个艰难的岁月所实施的一系列紧急措施。按照施行目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35年之前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复兴;1935-1939年为第二阶段,主要是改革和救济。

对于美国当时糟糕的局面,罗斯福毅然放弃以前政府遵循的“自由主义”,他调动国家的力量实施紧急措施,及时颁布法律,让一切行动合法化,在金融、农业工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推行一系列改革。

二、“新政”之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当前我们面对的国内经济形势与“新政”时期的美国有很多相似之处,社会主义改革进入深水区,前方的道路迷雾重重,如何能够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是我当前所面的首要问题。“新政”我们撇开其本质,“新政”的一些措施做法,对于经历了三十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是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的速度被世界震惊,创造了“中国速度”,人民安居乐业。但是在这样高速发展状况下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有很多:贫富差距悬殊的加剧、就业压力的增加、官员腐败等。反观当时的美国所遇到的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还有就是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如就业问题、生活环境问题等。我们都需要政府的力量对这些问题进行整合,通过国家的力量解决着问题。

1、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完善和改革金融体系。

1923年美国经济危机首先就是在金融领域爆发的,为克服金融危机,罗斯福上任之后,就开始了对银行业的整顿。《紧急银行法》,该法规定禁止黄金兑换和出口黄金,命令银行增大钞票发行量,缓解市场上的资金短缺问题,为了对全国银行的进行管理和监督,国会宣布成立联邦储备银行。对于银行方面增加了信心,银行的业务也是渐渐回暖。在“新政”中,为应对经济危机的蔓延,还有就是挽救金融业的崩溃局面,罗斯福还采取了财政赤字的方法稳住了岌岌可危的美国经济局势。

通过“新政”内容对于应对金融界得危机,我国应加强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预防金融界的风险。自2001年12月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的密切,是机遇,也是挑战。纵观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不难发现经济危机的爆发总是始于金融界的混乱。现代金融政策对于国民经济具有很大的调节作用,所以对于金融界的监管不能掉以轻心。2012年的经济危机波及全球,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失业下岗人数增加,股市出现泡沫甚至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不小的危害。虽然东南亚的经济危机影响到我国,但是由于我国大环境的良好态势,保持了金融市场和人民币的汇率稳定。虽然是有惊无险的度过了2012年的经济危机,但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采取积极的措施,尽全力应对各方面的挑战以及国内出现的问题。同时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当前社会出现的不法社会融资行为进行制止,防止其破坏国内的投资环境,预防“泡沫经济”的出现。

“新政”在应对危机过程中第一步就是对于金融秩序和体系的修复以及改革,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并不是特别发达,一些法律法规并不是很健全,这样就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趁之机。近几年我国在银行业发生很多金融案件以及民间融资问题的出现,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正常的金融秩序,所以对于金融秩序的建设刻不容缓,也有利于我国抵抗经济危机的能力。

2、调整经济结构,合理发展工农业

“罗斯福新政”改革农业,调整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使农业辅助工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必需的劳动力与原材料。对于美国这一个现代化国家,农业也是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农业可以说是成就美国工业发展。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对于农民的处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增加了农民补助,这样做同时控制住了农业生产的数量,减轻生产过剩带来的影响,也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政府通过成立农业调整署,对农业市场,农业生产进行了规范的调节,维护了农户的利益,对于农业经济的复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建国后,我们的国家百废待兴,自古我们是以农业为主,造成了我们工业方面的薄弱,所以当时的发展战略是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所有的资源都向工业方面倾斜,致使我们的农业发展一度停滞,对当时国民经济也造成一定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后,引进市场经济之后,农业曾一度崛起,但是同时造成农业生产结构的混乱,经济作物占很大比重。而且当时社会的天平倾向沿海与城市,致使农村经济发展极度缓慢,造成城乡两极化,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稳定.。近些年,我们对农业的重视,农业经济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之前造成的严重影响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地方政府过分干预地区农业结构造成农产品挤压不好销售,还有不合时宜的瞎指挥,不分章法的乱干预给农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大量耕地荒废,大量劳动力浪费流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这些农村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农业未来的发展。所以说无论出于哪个角度我们必须出台更为合理合情的政策对农业、农民、农村进行扶持、帮助,实现农村经济的腾飞。

在这种局势下,2005年中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第一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第二是加强农业方面的立法工作逐步加强,在增强农民自身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农村的法制建设。让农民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三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最后,建立健全农村的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关注“三农”问题,关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如今如火如荼的“家电下乡”、正在进行的“村村通”、“农村医疗保险”等等一系列惠民政策,解决了老百姓最为关心基本生活问题。还有就是最为重要的土地问题我们也是做出了很大的调整,农田的水利建设既节约了水资源,也减少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一举两得。还有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我们也进行了妥善的解决,发展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和谐社会

罗斯福总统作为改革家是聪明的,他获得了民心,获得全美国民众的支持,所以他颁布的一系列措施可以顺利实行。在“新政”中,对于社会保障的建设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失业的民众,罗斯福并没有一味的救济,而是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现状。1933年,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政府通过拨款的方式对地方进行救助,采取以工代赈的方法,改善人民的生活。各州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吸收青壮年劳力,进一步解决了就业问题。他们对林地,耕地等进行改造,还有一些筑路工作,大大改善了民众的生活水平。政府方面最为著名的工程就是田纳西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吸收了大量的待业人员,很大的缓解了当时糟糕的局面。(这项工程对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区起到了很好改善作用,当地就业问题,人民生活环境、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变,缓解了因经济危机带来的紧张局势,对于整个美国社会局势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罗斯福在施行新政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劳动人民的状况。1935年,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严格规定了保护劳工的法规,确定劳工的权益不受侵犯,详细的罗列了劳工的基本权益。如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禁止雇佣童工等。这一项措施,深得民心,同时缓和了当时美国紧张的社会矛盾。在“新政”内容中除了恢复经济的措施外,还有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1935年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其中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了非常大的关注,规定实行养老金和社会保险制度。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大大加强民众对政府信任,以及对未来的生活憧憬,对于社会安定团结,全国经济的复苏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改变了我们落后的面貌,增强了我们的综合国力,但是它所带来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也不会回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们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带给我们的成果是客观的,但他所造成的问题是令所有人头疼的,“下岗”一词从此进入人们视野。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当时工人就业模式、就业制度方面存在很大问题;还有就是国有企业固有的盲目、自大的性格,企业的管理不善,用人不当,造成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在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对社会的安定造成很大的危害,当时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助法》,对失业民众进行失业补贴,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维护了当时社会的安稳。

由于当时我国急于发展经济,导致当时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是很健全,造成当时下岗职工情况很糟糕。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解决不了,对于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党、政府根据当时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制定了一系列保障下岗职工的权益以及再就业的措施,1984年我国对退休金制度进行了改革的探索、1998年我们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1988年我国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等等诸多保险制度的建立体现我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

在解决危机过程中,对于失业的民众,罗斯福并没有一味的救济,而是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现状。1933年,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政府通过拨款的方式对地方进行救助,采取以工代赈的方法,改善人民的生活。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田纳西河流域治理,这项工程对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区起到了很好改善作用,当地就业问题,人民生活环境、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变,缓解了因经济危机带来的紧张局势,对于整个美国社会局势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为解决受国际经济影响而产生的事业人员,我们同样也是采取“以工代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三峡大坝的修建以及承办2008年奥运会等等,国家启动的这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顺利解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的问题。随着我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城市的水利、文化、交通等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健全,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稳固基石。

加强对落后地区的开发力度,保持各地区协调发展。“新政”中最为著名的落后地区开发政策就是田纳西河的开发政策。该项措施的实施对该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作用,同时为美国提供大量的电力供应,对本地区的交通,供水,环境等也有很大的改善。我国前些年的开发西部、振兴中部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对于地区经济的发挥发展起到了很大积极作用,对于我国整体经济构架也起到了协调作用。西气东输战略拉动我国东西两大区域的经济增长,同时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促进了资源的汇通,实现共赢。

5、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各项改革保驾护航

“新政”内容中颁布了诸多法律,如《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 《联邦紧急救助法》《社会保障法案》《工资工时法》等。这些法律的颁布保证了改革措施的合法化,对于措施实行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我国,我们常常遇到一些不法分子投机取巧,钻法律空子的现象。随着改革深入,我们感觉到法治的改革迫在眉睫,只有法律的健全我们才能维护我们自身合法的权益。对于失业的人们,有了健全社会保障就不会在迷茫,他们对未来还有希望,只有这样我们的改革才能长远,只有用法律保护的社会才会有秩序,只有用法律保护的市场经济才有前进的动力。在执法过程我们执法人员必须做到严格,公正,这样才可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杜绝暴力执法,这样才能够使人民的权益得到保护。

三、“新政”给我们的启示

如今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怎样能继续迅猛的发展,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解读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改革是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还有对未来的信心,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如今的社会瞬息万变,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所以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我们就更应该时刻警惕,市场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抓住机遇争取取得更大成功。

相对于胡佛政府的无作为,罗斯福通过路边谈话等一系列的亲民措施,与下层群众沟通交流,拉近了政府与人民的距离,增强了人民度过难关的信心。虽然罗斯福新政的一些政策令人诟病,但是在当时对整个社会以及美国政局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于胡佛的放任自由,罗斯福的做法无疑使非常正确的。所以说改革者“做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相对集中的权利是政策实施的重要前提。在改革过程中罗斯福知道改革阻力会非常大,所以他通过对最高法院以及国会的调整,扩大了总统的权利,使他颁布的各项措施得以顺利实施。但是过度集中的权利容易造成专断,但是这也是非常时期的非常选择。反观我国的改革,应该加强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增强企业自主改革的积极性,对于政府方面适当的加强自己的权利,防止地方出现“瞎指挥”的错误行为。

改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者应该拥有大无畏的精神,才能克服种种困难。罗斯福在施行“新政”过程中就经常遇到政策被认为是“违宪”,但是罗斯福从来没有退缩畏惧,而是靠他坚韧的性格以及过人的性格克服了这些困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改革开放也是困难重重,在农业、工业以及企业改革方面的阻力比三十代的美国还要大,但是靠着我们领导人的大无畏的精神,勇往直前,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初步复兴。

第三篇:浅谈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从世情、国情、党情变化谈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内容提要:中共十八大圆满落幕,会议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这 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使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更加完善、更加严谨。本文就从当代大学生角度谈论了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关键词: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 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顺应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要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这一历史性决策的重大意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社会大众认为,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体现了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觉”和“自信”。而十八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增加了最新、最鲜活的科学理论成果,这对于全党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意义。我们都知道,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成果,回答了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怎样发展的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处于承前和深化、发展的重要地位。

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都有着深刻变化情况下,又是怎样去对待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的呢?我觉得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能够提高我们大学生的觉悟,指导我们大学生进行自身建设。

第一,科学发展关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对立统一的发展观,这要求我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统一起来,在个人发展的同时,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以本,我们重视每个公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强调每一个人的发展是其他人发展的前提,因此要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要克服极端的个人主义,更多地为他人着想,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中去,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二,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知识结构完善的人。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协调的发展自己,要求我们有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由此观之,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人。

第三,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取得学业的成功,而且要求其人格健全,做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当代大学生要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培养自己的集体主义感、敬业奉献和诚实信用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摈弃自我中心、功利主义、虚伪欺诈、懒散依赖等不良人格品质,并且用自己优良的人格品质感染他人,教育他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做到言行一致,意志坚定;遇到挫折不气馁,愈挫愈奋;成功时不骄傲,谦虚谨慎;别人有困难时乐于帮扶;遵规守约,积极向上;讲求合作团结,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同学间竞争求胜求发展的“双赢”。

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代大学生可以有效的实现自身和谐健康的成长,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大学生是21世纪国家的主人,也是党的后备力量的重要来源,并将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所以我们要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要求、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心得体会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重要篇幅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该内涵,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解决复杂矛盾,应对各种风险和重大危机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和实践方法。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才能使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更加坚定科学发展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表述和高度概括。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完整理论体系。在这几个关系中,我认为要特别着重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内涵。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和最终归宿,是核心和本质。“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础和深厚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我们党深刻的执政理念。

一、“民本思想”即是哲学的范畴更是哲学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就有“民有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提出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要求提高人的地位,维护人的尊严,肯定人的现世幸福生活,真正开始了人的自我觉悟和自我发现,形成了后来的人道主义。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真实本质,对以人为本思想作了最根本的规定和最有力的理解。他在《黑格尔的哲学批判》中写道:“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之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社会的一切发展,离开人就无从谈起,社会的一切进步,离开人都无法实现,在唯物史观的科学体系中,人的发展是其理论的核心,以人的发展为尺度考察社会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所以“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科学原理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重要标准,就是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利益,把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度统一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的重要贡献。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以人为本”既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体现,也是概括了党在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由此可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同人类的发展史,同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史都密切相关,一脉相承,有着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

二、“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综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发展面临很多新机遇新挑战,也面临很多新课题新矛盾。这些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重视和解决。这就是提出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市场经济的发展本身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马克思曾经批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消极事物在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一定程度的存在,金钱至上主义,“以物为本”主义等等,造成了人的被异化和物化,社会道德的败坏以及人对人的剥削与压迫。

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出现了发展不平衡问题,一方面是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出现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加剧,阶层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持续扩大,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明显,社会弱势群众生活困难等现象。另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失衡,关注GDP增长,“效率优先”成为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出现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社会公益性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滞后于经济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制约了人的全面发展。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对前一个时期一些地方不尊重经济社会协调发观客观规律,不尊重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反思中提出的一种发展观念,把“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执政施政的各项活动中去,落实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目标中去,从而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三、“以人为本”理念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的执政党的深刻理念。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人的尊严和权利不断得到重视和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站在历史发展的新高度来面对新的挑战,树立经济、政治、文化与环境全面发展的标准,以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着眼于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和长远需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科学内涵。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也是代表全中国人民利益的执政党。“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党各个时期形成的执政理念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首先以人为本与党的执政建设的目的一致。追求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既是对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功能的全面开发,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这与无产阶段与其政党的奋斗目标和历程是一致的。其次,“以人为本”与党的执政建设的任务的一致。党提出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不但揭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也提出了党完成执政任务的路程。因此,“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我党深刻的执政核心理念。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新高度来面对新的挑战,超越单纯的经济眼光,树立经济、政治、文化与环境全面发展标准的发展观,也是着眼于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和长远需要的发展观。党中面提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对党执政理念的战略思考,是自我警醒和激发活力的根本需要,必将引领我国各族人民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的八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论文:科学发展观的八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众多领域的深远意义。

一是理论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汲取众多发展理论精华、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和时代要求的科学的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发展论。

二是实践意义。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实践。科学发展观建立在深入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全面回顾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发展历程、认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之上,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发源的理论。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又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过程就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过程。

三是政治意义。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确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确定为统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总的方针,这使得全党、全国人民在工作方针上形成了一致,从而有利于我们在政治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民主集中。

四是经济意义。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好字当头”,又为我国经济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提供了机遇。

五是社会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发展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在内的去全面发展,是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这有利于形成自然、人和社会的良性、协调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六是人文意义。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资文化需求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把推动人的最终发展、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发展的终极目标,坚持发展为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人文关怀,体现了人文精神。

七是国际意义。发展问题是全球问题,中国的发展既是中国内部的事,也是全球的事。中国的发展,一方面直接解决了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发展问题,构成了全球发展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还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和保障。

八是创新意义。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所实践的不同于先工业化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是对传统发展道路的创新,这一创新对于其他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乃至发达国家都有众多的借鉴意义,当然,这一创新也进一步丰富和推动了全球的发展。

下载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发展观对法律监督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法律监督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当前我国社会已进入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和冲突易发多发,无论是依法治国的方略或社会主义和谐的本......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及其措施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及其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尽管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不可否认,过去......

    简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意义

    2014-2015年第一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科目考查卷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化工卓越12—2 任课教师:卢诚 姓名:刘稳 学号:120141000505 成 绩: 简论......

    科学发展观——对于“以人为本”核心的理解

    科学发展观 ——对于“以人为本”核心的理解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正视人的地位,发挥人的作用,满足人的利益,体现人的......

    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摘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本文出发点以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基础,浅析当前我......

    加强我国县级经济发展

    加强我国县级经济发展姓名:王娜学号:0083671【摘要】县级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环节,尤其是作为一个拥有一半多农民人口的国家,县级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

    我国经济发展

    产业转移对的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当前,随着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否协调成为影响高校毕业......

    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县域经济发展

    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县域经济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