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个过程,是教师研究自己如何教,研究学生如何学的一个过程,在教中学,在学中教的一个过程。
一、用心体会,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实现“教学反思”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如何使这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二、悉心沟通,尝试改进
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如果缺乏沟通,即使发现问题,也较难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例如,“生态系统”的功能中能量流动是教学中的难点,但难点的成因却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是由于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不清,因比对能量流动的过程理解较差,有的学生是由于对呼吸作用的实质理解不清,因而不易理解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逐级减少。因此,同样是难点,解决的方法却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悉心与学生沟通。
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发现新的问题,谨慎地追寻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它改进措施。
实践表明,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教师的监控能力不断得以提高,面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可以应对自如。
第二篇:浅谈教学考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试
浅谈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迎园中学 沈桂英
摘要: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改进教学方法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教学反思主要集中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研究学生如何学的一个过程。它能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关键词: 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
运用
一、教学反思的含义
何谓“教学反思”?概而言之,教学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教学中的重要过程,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学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3、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4、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满堂电”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5、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6、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反思的运用
教学反思是一个过程。是教师研究自己如何教,研究学生如何学的一个过程。在教中学,在学中教的一个过程。
1、用心体会,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实现“教学反思”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例如,“绿色开花植物双受精过程”一节的教学,有的学生掌握得非常好,但有的学生却认为抽象、掌握不了。如何使这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例如,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兴趣的、愿意接受的知识,就是容易学会的知识;而不感兴趣的、不愿意接受的知识,就是不易学会的知识。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先复习雌蕊的结构,熟悉各部分结构名称,然后再学习双受精的过程,沿着这种思路进行授课,教学效果、学习氛围都比较理想。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2、悉心沟通,尝试改进
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如果缺乏沟通,即使发现问题,也较难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例如,“生态系统”的功能中能量流动是教学中的难点,但难点的成因却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是由于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不清,因此对能量流动的过程理解较差,有的学生是由于对呼吸作用的实质理解不清,因而不易理解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逐级减少。因此,同样是难点,解决的方法却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悉心与学生沟通。
师生间沟通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例如,在讲授遗传学知识的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和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等,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对形状、显(隐)性基因、显(隐)性形状、基因控制形状等知识,进而可以对教学进程作出正确的评价,同时有意识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说,课堂教学中,言语与非言语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确教学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同时,通过教师的言语与非言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一发现沟通过程中的问题,就立即想法去纠正。
3、潜心研究,调整反思
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发现新的问题,谨慎地追寻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它改进措施。例如,在学习“人体各器官在体内的分布”一节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缺乏联系自身的观点,将人体各器官与自身分裂开来,所以在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教学时,要联系实际、结合学生自己的身体来学。例如,认识胃在腹腔中的部位,不能直接提问,应该提醒学生“当你吃饭以后,哪里有饱腹感?指给老师看看。这个部位是在腹腔的哪里?”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较容易接受,也愿意积极参与。所以要成功地调整反思,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而且还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
实践表明,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教师的监控能力不断得以提高,面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可以应对自如。
总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参考资料
1、《德化教育信息网》
2、《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张立昌
3、《反思性教育是落实创新教育的一把钥匙》刘济臣 李文献
4、《化学教师如何在教学反思中改变自己》朱增华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2、突破生活的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二、正确的心理认知
1、认清人生的价值
社会的价值并不被所有的人等同接受“人云亦云”并不等于自我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权力价值、回馈价值、审美价值、理论价 值。
2、超越既有的得失每个人都很努力,但成就并不等同。后悔与抱怨对未来无济于事,自我陶醉则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
人生如运动场上的竞技,当下难以断输赢。
3、以万变应万变
任何的执着都是一种“阻滞”前途的行为想想“流水”的启示“学非所用”是真理
三、剖析自我的现状
1、个人部份健康情形:身体是否有病痛?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否有影响健康的活动?生活是否正常?有没有养生之道?自我充实:是否有专长?经常阅读和收集资料吗?是否正在培养其他技能?休闲管理:是否有固定的休闲活动?有助于身心和工作吗?是否有休闲计划?
2、事业部份
财富所得:薪资多少?有储蓄吗?有动产、有价证券吗?有不动产吗?价值多少?有外快吗?社会阶层:现在的职位是什么?还有升迁的机会吗?是否有升迁的准备呢?内外在的人际关系如何?自我实现:喜欢现在的工作吗?理由是什么?有完成人生理想的准备吗?
3、家庭部份
生活品质:居家环境如何?有没有计划换房子?家庭的布置和设备如何?有心灵或精神文化的生活吗?小孩、夫妻、父母有学习计划吗?家庭关系:夫妻和谐吗?是否拥有共同的发展目标?是否有共同或个别的创业计划?父母子女与父母、与公婆、与姑叔、与岳家的关系如何?是否常与家人相处、沟通、活动、旅游?家人健康:家里有小孩吗?小孩多大?健康吗?需要托人照顾吗?配偶的健康如何?家里有老人吗?有需要你照顾的家人吗?
四、人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1、友伴条件:朋友要多量化、多样化、且有能力。
2、生存条件:要有储蓄、发展基金、不动产。
3、配偶条件:个性要相投、社会态度要相同、要有共同的家庭目标。
4、行业条件:注意社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行业,注意市场占有率。
5、企业条件:要稳定,则在大中型企业;要创业,则在小企业。公司有改革计划吗?公司需要什么人才?
6、地区条件:视行业和企业而定。
7、国家(社会)条件:注意政治、法律、经济(资源、品质)、社会与文化、教育等条件,该社会的特性及潜在的市场条件。
8、世界条件:注意全球正在发展的行业,用“世界观”发展事业。
五、人生成就的三大资源
1、人脉:家族关系、姻亲关系、同事(同学)关系、社会关系。
[解决方案]沟通与自我推销
2、金脉:薪资所得、有价证券、基金、外币、定期存款、财产(动产、不动产)、信用(与为人和职位有关)。
[解决方案]储蓄、理财有方、夫妻合作、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条件及职位。
3、知脉:知识力、技术力、咨讯力、企划力、预测(洞察)力、敏锐力。[解决方案]做好时间管理、安排学习计划、上课、听讲座、进修、组织内轮调、多做事、反复练习、经常做笔记、做模拟计划。
第三篇:Craczy浅谈教育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A优势:网站平台可以深度本土化、运营本土化,这一点口碑网会受到很多制约。
宜宾网络发展比较成熟,几家同类网站发展情况不理想,查看口碑网用户最新点评论时间为2007年6月29日。可以看竞争类网站发展不够理想。
宜宾地区虽然有几家类似网站,但是在用户们的记忆是非常模糊的,***可以打出宜宾生活消费第一门户品牌口号,迅速强占市场,使宜宾人在心理知道宜宾最大的生活消费门户网是***,这样同类网站就失去的竞争力
B劣势:缺乏网络产品的运营经验,对市场了解不够深入得不到精确的数据,对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没有管理统筹经验,完全没有市场控制能力 项目外部因素
A机会:同类网站虽然有几家,但是却都出现疲软情况,即使强大的口碑网也做的并不是很好,前面的那些网站培养的用户和企业用户的习惯。现在缺少的就是真正有实力的网站来运营这个市场。同过网站和传统媒体的整合实现项目、个人用户、企业用户三赢的局面。
B 威胁:只要一个网站成功、周围同行就会全部模仿其模式、持久的价格站抢夺市场,这对我们本来缺少资金的情况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在同时竞争过程中,对手可能研究创新出新的
产品和服务体系。最近中国十七大问题,对互联网整治非常严格,如果政策变动对产品和服务开始进行征税。
浅谈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迎园中学 沈桂英
摘要: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改进教学方法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教学反思主要集中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研究学生如何学的一个过程。它能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关键词: 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
运用
一、教学反思的含义
何谓“教学反思”?概而言之,教学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教学中的重要过程,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学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
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3、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4、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满堂电”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5、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6、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反思的运用
教学反思是一个过程。是教师研究自己如何教,研究学生如何学的一个过程。在教中学,在学中教的一个过程。
1、用心体会,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实现“教学反思”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
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例如,“绿色开花植物双受精过程”一节的教学,有的学生掌握得非常好,但有的学生却认为抽象、掌握不了。如何使这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例如,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兴趣的、愿意接受的知识,就是容易学会的知识;而不感兴趣的、不愿意接受的知识,就是不易学会的知识。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先复习雌蕊的结构,熟悉各部分结构名称,然后再学习双受精的过程,沿着这种思路进行授课,教学效果、学习氛围都比较理想。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2、悉心沟通,尝试改进
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如果缺乏沟通,即使发现问题,也较难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例如,“生态系统”的功能中能量流动是教学中的难点,但难点的成因却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是由于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不清,因此对能量流动的过程理解较差,有的学生是由于对呼吸作用的实质理解不清,因而不易理解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逐级减少。因此,同样是难点,解决的方法却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悉心与学生沟通。
师生间沟通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例如,在讲授遗传学知识的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和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等,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对形状、显(隐)性基因、显(隐)性形状、基因控制形状等知识,进而可以对教学进程作出正确的评价,同时有意识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说,课堂教学中,言语与非言语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确教学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同时,通过教师的言语与非言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一发现沟通过程中的问题,就立即想法去纠正。
3、潜心研究,调整反思
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发现新的问题,谨慎地追寻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它改进措施。例如,在学习“人体各器官在体内的分布”一节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缺乏联系自身的观点,将人体各器官与自身分裂开来,所以在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教学时,要联系实际、结合学生自己的身体来学。例如,认识胃在腹腔中的部位,不能直接提问,应该提醒学生“当你吃饭以后,哪里有饱腹感?指给老师看看。这个部位是在腹腔的哪里?”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较容易接受,也愿意积极参与。所以要成功地调整反思,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而且还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
实践表明,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
这样,教师的监控能力不断得以提高,面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可以应对自如。
总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参考资料
1、《德化教育信息网》
2、《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张立昌
3、《反思性教育是落实创新教育的一把钥匙》刘济臣 李文献
4、《化学教师如何在教学反思中改变自己》朱增华
第四篇:1101001浅谈综合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迎园中学 沈桂英
摘要: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改进教学方法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教学反思主要集中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研究学生如何学的一个过程。它能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关键词: 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
运用
一、教学反思的含义
何谓“教学反思”?概而言之,教学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教学中的重要过程,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学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3、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4、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满堂电”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5、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6、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反思的运用
教学反思是一个过程。是教师研究自己如何教,研究学生如何学的一个过程。在教中学,在学中教的一个过程。
1、用心体会,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实现“教学反思”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例如,“绿色开花植物双受精过程”一节的教学,有的学生掌握得非常好,但有的学生却认为抽象、掌握不了。如何使这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例如,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兴趣的、愿意接受的知识,就是容易学会的知识;而不感兴趣的、不愿意接受的知识,就是不易学会的知识。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先复习雌蕊的结构,熟悉各部分结构名称,然后再学习双受精的过程,沿着这种思路进行授课,教学效果、学习氛围都比较理想。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2、悉心沟通,尝试改进
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如果缺乏沟通,即使发现问题,也较难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例如,“生态系统”的功能中能量流动是教学中的难点,但难点的成因却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是由于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不清,因此对能量流动的过程理解较差,有的学生是由于对呼吸作用的实质理解不清,因而不易理解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逐级减少。因此,同样是难点,解决的方法却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悉心与学生沟通。
师生间沟通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例如,在讲授遗传学知识的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和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等,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对形状、显(隐)性基因、显(隐)性形状、基因控制形状等知识,进而可以对教学进程作出正确的评价,同时有意识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说,课堂教学中,言语与非言语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确教学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同时,通过教师的言语与非言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一发现沟通过程中的问题,就立即想法去纠正。
3、潜心研究,调整反思
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发现新的问题,谨慎地追寻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它改进措施。例如,在学习“人体各器官在体内的分布”一节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缺乏联系自身的观点,将人体各器官与自身分裂开来,所以在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教学时,要联系实际、结合学生自己的身体来学。例如,认识胃在腹腔中的部位,不能直接提问,应该提醒学生“当你吃饭以后,哪里有饱腹感?指给老师看看。这个部位是在腹腔的哪里?”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较容易接受,也愿意积极参与。所以要成功地调整反思,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而且还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
实践表明,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教师的监控能力不断得以提高,面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可以应对自如。
总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参考资料
1、《德化教育信息网》
2、《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张立昌
3、《反思性教育是落实创新教育的一把钥匙》刘济臣 李文献
4、《化学教师如何在教学反思中改变自己》朱增华
第五篇:情景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甘肃省华亭县华亭三中 744100 王晓娟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的陆续展开,情景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情景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借助情景的直观性、形象性可以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
一、创设以自然和生活为背景的情景,培养学生解释自然和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中,利用自然现象、故事、歌谣、历史和趣味知识导入课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节时,我以古诗的形式这样开始:“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同学们还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吗?同学们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我借机让同学们背诵这首诗并让学生描述这首诗的意境,这时,学生积极发言,之后我针对学生对这首诗描述的自然现象,科学的解释山寺桃花之所以开的晚是因为山上的温度比较低的原因,使学生体会环境是怎样影响生物生长的,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思维便活跃了起来,与之相关的感性知识,你一言我一语地被大家接受,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我又趁机引导,进行更深一步的知识讲解和导入。
再如:在讲《真菌》这一节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都知道蘑菇很好吃,常常在雨后或潮湿的草地、树桩上,常会有蘑菇长出。同学有没有在这些地方采过蘑菇?会不会唱与采蘑菇有关的歌?”学生听到这已经激动起来了,我让学生先唱歌再接着引入:“其实蘑菇是真菌的一种,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真菌的结构及繁殖方式”,用这样的方式导入,学生的积极性已经调动起来了,课堂的效率也可想而知了。可见创设以自然和生活为背景的情景,可以培养学生解释自然和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多媒体展现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多媒体展现情景的教学法,就是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手段,如计算机,投影仪等为学生展现比较直观的可感情景,以加深学生对实景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时,我通过多媒体分类播放海底世界的相关图片,进而营造出精美的画面,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了解各种水生动物的特点及同类型的生物。如在学习腔肠动物时,我给学生展示海葵、海蜇、珊瑚虫的视频,并伴着情景组织学生阅读课本找出腔肠动物的特点,这样学生将很容易记住其特点,且积极性特高又轻松愉快。我还利用多媒体制作幻灯片在幻灯片中插入相关图片,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和理解,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又如:我把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和结果的全过程在几分钟内从屏幕上显示出来。通过动态教学,把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激发了起来。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演示录像过程中,我还通过暂停放映,教师解释,以及边放边解释的方法,把两种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增加知识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三、采用挂图、模型、实物进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采用挂图、模型、实物进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七年级上册《种子植物》这一节时,我事先要求学生采集几种植物的种子,并说出名称、生活环境和用途,这样,学生直观的了解了种子的实物,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在讲植物细胞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细胞模式图,从而了解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细胞核、液泡、细胞质的结构、形态和功能,然后要求学生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内的细胞器存在什么异同,而这些差异性的细胞器各自有哪些功能,例如: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而动物细胞却只能从外界获取有机物,这样通过比较激发了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生物现象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创设以问题运用为背景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来增进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我巧妙的设计各种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把思维直接引向问题,从而探索更多的新问题。问题教学法运用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其基本程序是:提供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浓缩为几个主要问题,一方面便于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要求及线索,另一方面旨在“抛砖引玉”,让学生处于问题情景之中,把思维直接引向问题,从而探索更多的新问题。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所在。把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和分解教学目标,使教学和学生的行为活动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集中精力解决具体问题。这样既可以减少或避免教学活动中因偏离教学目标所做的“无用功”,还能调动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摆脱接受知识时思维的滞涩与定势,在探究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运用生物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生物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着很大的帮助,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主渠道,具有其他教学手段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学生对生物实验都很感兴趣,我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让学生人人参与实验,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不少学生认为,那一部分内容亲自动手进行了实验,那么这部分内容就易于掌握,掌握的也就越牢固。例如:在讲《观察植物细胞》这一节时,我设计成实验课,让学生自己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然后再对照课本上的植物细胞模式图观察细胞结构,这使本节课化难为易,使这一部分内容易于理解,容易掌握。而且通过观察与思考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效率得以提高。
通过实验教学还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小组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