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龙井茶艺解说词
【龙井茶艺】
天下名茶数龙井、龙井上品在狮峰
我们选用玻璃杯来沏泡龙井茶。也以便我们更好的观察茶汤。
1、鉴赏佳茗。现在为大家展示的为狮峰龙井。狮峰龙井:外形光滑扁平匀直,似剑片状, 绿中隐黄,俗称糙米色, 具有淡淡的嫩栗香或豆香。滋味甘醇鲜爽,幽雅清高,汤色碧绿黄莹。
2、春回大地(温杯)。“春回大地”在于提高杯子的温度,以便更好的散发茶香。温杯时晶莹剔透的杯子犹如早春初苏的大地迎来温暖的阳光。用玻璃杯冲泡绿茶有三种方法:分别是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根据龙井的特征。所采用的沏泡方法是下投法。
3、清宫佳人。将茶叶轻轻的拨至杯中。苏东坡曾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他把好茶喻为一见倾心的绝代佳人。
4、温润莲心。润茶。先注入少许热水,使茶与水尽快融合,静静的苏展。
双手捧起茶杯轻轻摇动,使茶叶在杯中浮动嫩芽渐渐的吸水,自然的苏展,还原,活现。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5、凤凰三点头:茶敬八分满。透过玻璃杯看着上下沉浮的茶叶,看着碧绿的清汤,娇嫩的茶芽,龙井茶仿佛是一曲春天的歌,一幅春天的画,一首春天的诗。让人置身在一派浓浓的春色里,生机盎然、心旷神怡。
7、春兰初绽。杯中赏茶舞。在清碧澄静的茶水中,慢慢舒展开来的茶芽宛如春兰初绽,随波晃动,好似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
8、绿云飘香。闻香。龙井茶香气清幽淡雅,须品茶之人用心灵去感悟,才能体会到大自然的气息
9、品啜奇茗。品茶。清代茶人陆次云曾赞曰:“龙井茶,真者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轮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10、敬杯谢茶。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今天我们在此共饮清茶就是缘分。谢谢大家!
第二篇:龙井茶艺表演解说词
西湖龙井(下投法)
1、点香——焚香静心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首先要平生静气。“焚香静心”即通过点燃这枝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并达到驱除妄念,心静气和的目的。
2、赏茶——初识仙姿
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享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盛誉。优质龙井茶,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为最好,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稍逊,称为雨前茶,而谷雨之后的就非上品了。明人田艺衡曾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语。
(赏茶——开启茶样罐,端于客人前,双手奉上,稍欠身,供客人观赏闻香)
3、赏泉——再赏甘霖
“龙井茶、虎跑水”是举世闻名的西湖双绝,冲泡龙井茶最好用虎跑泉水,如此才能茶水交融,相得益彰。虎跑泉的泉水是从砂岩、石英砂中渗出,现在将硬币轻轻置于盛满虎跑泉水的赏泉杯中,硬币置于水上而不下沉,水面高于杯口而不外溢,表明该水水分子密度高、表面张力大,碳酸钙含量低。请来宾品赏这甘霖清冽的佳泉。
4、洗杯——洗涤凡尘
茶是至清至洁,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洗涤凡尘”,即用开水再烫洗一遍本来就是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冲泡高档龙井茶要用透明无花的玻璃杯,以更好地欣赏茶叶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仙姿,观赏碧绿的汤色、细嫩的茸毫,领略清新的茶香。现在,将水注入将用的玻璃杯,一来清洁杯子,二来为杯子增温。茶是圣洁之物,泡茶人要有一颗圣洁之心。
5、凉汤——玉壶太和
龙井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芽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所以在冲泡高级龙井茶时,只宜用80℃左右的开水。“玉壶太和”即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80℃左右,用这样的水泡茶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泡出的茶色香味俱佳。
6、投茶——清宫佳人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他把优质茶比喻成让人一见倾心的绝代佳人。“清宫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叶投入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茶滋于水,水籍于器。”茶与水的比例适宜,冲泡出来的茶才能不失茶性,并充分展示茶的特色。一般来说,茶叶与水的比例为1:50,即100毫升容量的杯子放入2克茶叶。现将茶叶从茶罐中轻轻取出,每杯用茶2-3克。置茶要心态平静,茶叶勿掉在杯外。敬茶惜茶,是茶人应有的修养。
(投茶——将原先倒置的茶杯翻转,使其口沿向上,一字摆开。然后,将茶罐打开,用茶匙将所需茶叶拨入茶荷,并将茶叶一一拨入茶杯中待泡)
7、润茶——润莲心
好的龙井茶外观嫩如莲心,清代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润心莲即在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采用“回旋斟水法”向杯中注入少许,以1/4杯为宜,温润的目的是浸润茶芽,使干茶吸水舒展,为将要进行的冲泡打好基础。
(浸润泡——向杯中倾入适当温度的开水,用水量为杯容量的1/4至1/5。放下水壶,提杯向逆时方向转动数圈,目的在于使茶浸润,吸水膨胀,便于内含物质浸出。时间掌握在1分钟以内。)
8、冲水——凤凰三点头
冲泡龙井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在向嘉宾们三点头致意。温润的茶芽已经散发出一缕清香,这时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这一冲泡手法,雅称凤凰三点头。凤凰三点头不仅为了泡茶本身的需要,为了显示冲泡者的姿态优美,更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体现。三点头像是对客人鞠躬行礼,是对客人表示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茶的敬意。
(冲泡——提壶冲水入杯,通常用凤凰三点头法冲泡,水至茶杯总容量的七成满为止,这种冲泡方法叫下投法。但对一些外形紧结重实的细嫩名优绿茶,诸如蒙顶甘露、庐山云雾等可采用上投法冲泡。
即杯中先冲上七分满的水,再取茶投入,茶叶就会徐徐下沉,逐渐舒展。)
9、奉茶——观音捧玉瓶
客来敬茶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也是茶人所遵从的茶训。将精心泡制的清茶与新朋老友共赏,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共同领略这大自然赐予的绿色精灵。
佛教故事传说观音菩萨常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除病,救苦救难。茶艺小姐把沏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瓶”,意在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奉茶——要面带微笑,双手欠身奉茶。茶杯摆放的位置,以方便客人取饮为原则。茶放好后,应向客人伸手掌示意,说声“请品茶!”)
10、赏茶——春波展旗枪
这道程序是龙井茶艺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二叶的称为“雀舌”,直直的茶芽称为“针”,弯曲的茶芽称为“眉”。在品龙井茶之前,先观察在清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好像有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
11、闻茶——辩香识茶韵
品龙井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了“春波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龙井茶与花茶和乌龙茶不同,它的香气更加清幽淡雅,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得到龙井茶那种春天的气息,以及清纯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评定一杯茶的优劣,必从色、形、香、味入手。龙井是茶中珍品,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佳茗之称。其色澄清碧绿,其形一旗一枪,交错相映,上下沉浮。通常采摘茶叶时,只采嫩芽称“莲心”;一芽一叶,叶似旗、芽似枪,则称为“旗枪”;一芽两叶,叶形卷曲,形似雀舌,故称“雀舌”。闻其香,则是香气清新醇厚,无浓冽之感,细品慢啜,体会齿颊留芳、甘泽润喉的感觉。
12、品茶——淡中品至味
龙井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醉人,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从淡淡的龙井茶汤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龙井茶大多冲泡三次,第二泡的色香味最佳。因此当客人杯中茶水见少时,要及时添注热水。龙井茶初品时会感清淡,需细细体会,慢慢领悟。正如清代茶人陆次云所说:“龙井茶,真者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也。”品尝龙井茶,像是观赏一件艺术品。透过玻璃杯看着上下沉浮的茶叶,看着青绿的清汤,娇嫩的茶芽,龙井茶仿佛是一曲春天的歌、一幅春天的画、一首春天的诗。让人置身在一派浓浓的春色里,生机盎然,心旷神怡。
13、谢茶——有缘再聚
品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置身于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寰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二曰“对品得趣”,即两个知心的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倾诉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矣。”众人相聚品茶,相互沟通,相互启迪,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这同样是一大乐事。在品了头道茶之后,请嘉宾自己泡茶,以便通过亲自实践,从茶事活动中去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穷乐趣。
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今天我们在此共饮清茶也是一种缘分,“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愿有缘再次相聚,谢谢大家。
第三篇:龙井茶艺表演解说词
西湖龙井(下投法)
1、点香——焚香静心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首先要平生静气。“焚香静心”即通过点燃这枝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并达到驱除妄念,心静气和的目的。
2、赏茶——初识仙姿
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享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盛誉。优质龙井茶,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为最好,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稍逊,称为雨前茶,而谷雨之后的就非上品了。明人田艺衡曾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语。
(赏茶——开启茶样罐,端于客人前,双手奉上,稍欠身,供客人观赏闻香)
3、赏泉——再赏甘霖
“龙井茶、虎跑水”是举世闻名的西湖双绝,冲泡龙井茶最好用虎跑泉水,如此才能茶水交融,相得益彰。虎跑泉的泉水是从砂岩、石英砂中渗出,现在将硬币轻轻置于盛满虎跑泉水的赏泉杯中,硬币置于水上而不下沉,水面高于杯口而不外溢,表明该水水分子密度高、表面张力大,碳酸钙含量低。请来宾品赏这甘霖清冽的佳泉。
4、洗杯——洗涤凡尘 茶是至清至洁,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洗涤凡尘”,即用开水再烫洗一遍本来就是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冲泡高档龙井茶要用透明无花的玻璃杯,以更好地欣赏茶叶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仙姿,观赏碧绿的汤色、细嫩的茸毫,领略清新的茶香。现在,将水注入将用的玻璃杯,一来清洁杯子,二来为杯子增温。茶是圣洁之物,泡茶人要有一颗圣洁之心。
5、凉汤——玉壶太和
龙井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芽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所以在冲泡高级龙井茶时,只宜用80℃左右的开水。“玉壶太和”即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80℃左右,用这样的水泡茶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泡出的茶色香味俱佳。
6、投茶——清宫佳人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他把优质茶比喻成让人一见倾心的绝代佳人。“清宫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叶投入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茶滋于水,水籍于器。”茶与水的比例适宜,冲泡出来的茶才能不失茶性,并充分展示茶的特色。一般来说,茶叶与水的比例为1:50,即100毫升容量的杯子放入2克茶叶。现将茶叶从茶罐中轻轻取出,每杯用茶2-3克。置茶要心态平静,茶叶勿掉在杯外。敬茶惜茶,是茶人应有的修养。
(投茶——将原先倒置的茶杯翻转,使其口沿向上,一字摆开。然后,将茶罐打开,用茶匙将所需茶叶拨入茶荷,并将茶叶一一拨入茶杯中待泡)
7、润茶——润莲心
好的龙井茶外观嫩如莲心,清代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润心莲即在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采用“回旋斟水法”向杯中注入少许,以1/4杯为宜,温润的目的是浸润茶芽,使干茶吸水舒展,为将要进行的冲泡打好基础。
(浸润泡——向杯中倾入适当温度的开水,用水量为杯容量的1/4至1/5。放下水壶,提杯向逆时方向转动数圈,目的在于使茶浸润,吸水膨胀,便于内含物质浸出。时间掌握在1分钟以内。)
8、冲水——凤凰三点头 冲泡龙井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在向嘉宾们三点头致意。温润的茶芽已经散发出一缕清香,这时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这一冲泡手法,雅称凤凰三点头。凤凰三点头不仅为了泡茶本身的需要,为了显示冲泡者的姿态优美,更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体现。三点头像是对客人鞠躬行礼,是对客人表示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茶的敬意。
(冲泡——提壶冲水入杯,通常用凤凰三点头法冲泡,水至茶杯总容量的七成满为止,这种冲泡方法叫下投法。但对一些外形紧结重实的细嫩名优绿茶,诸如蒙顶甘露、庐山云雾等可采用上投法冲泡。即杯中先冲上七分满的水,再取茶投入,茶叶就会徐徐下沉,逐渐舒展。)
9、奉茶——观音捧玉瓶 客来敬茶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也是茶人所遵从的茶训。将精心泡制的清茶与新朋老友共赏,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共同领略这大自然赐予的绿色精灵。
佛教故事传说观音菩萨常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除病,救苦救难。茶艺小姐把沏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瓶”,意在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奉茶——要面带微笑,双手欠身奉茶。茶杯摆放的位置,以方便客人取饮为原则。茶放好后,应向客人伸手掌示意,说声“请品茶!”)
10、赏茶——春波展旗枪
这道程序是龙井茶艺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二叶的称为“雀舌”,直直的茶芽称为“针”,弯曲的茶芽称为“眉”。在品龙井茶之前,先观察在清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好像有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
11、闻茶——辩香识茶韵
品龙井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了“春波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龙井茶与花茶和乌龙茶不同,它的香气更加清幽淡雅,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得到龙井茶那种春天的气息,以及清纯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评定一杯茶的优劣,必从色、形、香、味入手。龙井是茶中珍品,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佳茗之称。其色澄清碧绿,其形一旗一枪,交错相映,上下沉浮。通常采摘茶叶时,只采嫩芽称“莲心”;一芽一叶,叶似旗、芽似枪,则称为“旗枪”;一芽两叶,叶形卷曲,形似雀舌,故称“雀舌”。闻其香,则是香气清新醇厚,无浓冽之感,细品慢啜,体会齿颊留芳、甘泽润喉的感觉。
12、品茶——淡中品至味
龙井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醉人,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从淡淡的龙井茶汤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龙井茶大多冲泡三次,第二泡的色香味最佳。因此当客人杯中茶水见少时,要及时添注热水。龙井茶初品时会感清淡,需细细体会,慢慢领悟。正如清代茶人陆次云所说:“龙井茶,真者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也。”品尝龙井茶,像是观赏一件艺术品。透过玻璃杯看着上下沉浮的茶叶,看着青绿的清汤,娇嫩的茶芽,龙井茶仿佛是一曲春天的歌、一幅春天的画、一首春天的诗。让人置身在一派浓浓的春色里,生机盎然,心旷神怡。
13、谢茶——有缘再聚 品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置身于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寰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二曰“对品得趣”,即两个知心的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倾诉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矣。”众人相聚品茶,相互沟通,相互启迪,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这同样是一大乐事。在品了头道茶之后,请嘉宾自己泡茶,以便通过亲自实践,从茶事活动中去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穷乐趣。
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今天我们在此共饮清茶也是一种缘分,“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愿有缘再次相聚,谢谢大家。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我是来自10级经济学(2)班的学习委,我叫张盼盼,很荣幸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担任学习委员这一职务的经验。
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着学习委员这一职务。回望这一年多,自己走过的路,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足迹,不仅充满了欢愉,也充满了淡淡的苦涩。一年多的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下面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习委员是班上的一个重要职位,在我当初当上它的时候,我就在想一定不要辜负老师及同学们我的信任和支持,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要认真负责,态度踏实,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执行能力,并且做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积极落实学校学院的具体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学习委员,要收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老师的教学动态。在很多情况下,老师无法和那么多学生直接打交道,很多老师也无暇顾及那么多的学生,特别是大家刚进入大学,很多人一时还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模式。学习委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学习委员要及时地向老师提出同学们的建议和疑问,熟悉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再次,学习委员在学习上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有优异的成绩,当同学们向我提出问题时,基本上给同学一个正确的回复。
总之,在一学年的工作之中,我懂得如何落实各项工作,如何和班委有效地分工合作,如何和同学沟通交流并且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日:有的时候得不到同学们的响应,同学们不积极主动支持我的工作;在收集同学们对自己工作意见方面做得不够,有些事情做错了,没有周围同学的提醒,自己也没有发觉等等。最严重的一次是,我没有把英语四六级报名的时间,地点通知到位,导致我们班有4名同学错过报名的时间。这次事使我懂得了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马虎。
在这次的交流会中,我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吸取一些好的经验,带动本班级的学习风气,同时也相信大家在大学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谢谢大家!
第四篇:西湖龙井茶艺表演解说词
西湖龙井茶艺学习和表演
西湖龙井是我国的第一名茶,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品号,现在统称为西湖龙井茶。同时西湖龙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下面就关于西湖龙井茶文化做一介绍。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泡一杯龙井茶,喝出的却是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
早在北宋时期,龙井茶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列为贡品。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归隐故地,也是当年与苏东坡等文豪在龙井狮峰山脚下寿圣寺品茗吟诗之处,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至今尚存寿圣寺胡公庙、十八棵御茶园中狮峰山脚的悬岩上。到了南宋,杭州成了国都,茶叶生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元代,龙井附近所产之茶开始露面,有爱茶人虞伯生始作《游龙井》饮茶诗,诗中曰:“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詹卜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可见当时僧人居士看中龙井一带风光幽静,又有好泉好茶,故结伴前来饮茶赏景。
到了明代,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名声逐渐远播,开始走出寺院,为平常百姓所饮用。明嘉靖年间的《浙江匾志》记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 明万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之说。万历年《钱塘县志》又记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此时的龙井茶已被列为中国之名茶。明代黄一正收录的名茶录及江南才子徐文长辑录的全国名茶中,都有龙井茶。
如果说在明代龙井茶还介于诸名茶之间的话,到了清代,龙井茶则立于众名茶的前茅了。清代学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龙井,江南之芥片,闽之武夷云。”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还被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驰名中外,问茶者络绎不绝。近人徐珂称:“各省所产之绿茶,鲜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龙井,色深碧。茶之他处皆蜷曲而圆,唯杭之龙井扁且直。”民国期间,著名的龙井茶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积极扶持龙井茶的发展,龙井茶被列为国家外交礼品茶。茶区人民在政府的关怀下,改旧式柴锅为电锅,选育新的龙井茶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栽培采制技术,建立龙井茶分级质量标准,使龙井茶生产走上了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
从龙井茶的历史演变看,龙井茶之所以能成名并发扬光大,一则是龙井茶品质好,二则离不开龙井茶本身的历史文化渊源。所以龙井茶不仅仅是茶的价值,也是一种文化艺术的价值,里面蕴藏着较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以上就是关于西湖龙井茶文化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西湖龙井的文化有所帮助。龙井茶,虎跑水”,是闻名中外的杭州双绝。今天很荣幸为大家冲泡一杯润如莲心的龙井茶。
1、冰心去凡尘
茶是至清至洁,天涵地育的灵物,所以泡茶所用的器皿也须至清至洁。泡茶前我们用清水把本来就洁净的玻璃杯再烫洗一遍,以示对嘉宾的尊敬。
2、凉汤——玉壶养太和。
绿茶茶芽极其细嫩,若直接用开水冲泡,会烫熟了茶芽造成熟汤失味。所以要将烧沸的热水凉至80度左右再用来冲茶。这样不温不火,恰到好处的水泡出的茶才色香味俱美。
3、清官迎佳人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他把优质的绿茶比喻成让人一见倾心的绝代佳人。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享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盛誉。“清宫迎佳人”即用茶匙把茶叶投入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4、甘露润莲心
向杯中注入约l/3容量的热水,可以起到润茶的作用。
5、凤凰三点头
冲泡绿茶讲究高冲水。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而水流不断,好似凤凰盘旋点头致意,也代表我们向评委老师点头致意。
6、观音捧玉瓶
佛教故事中传说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常捧着一个白玉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在这里我们借助这杯清茶祝福各位评委老师——健康平安。
7、春波展旗枪
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这就是龙井茶特有的茶相“旗枪”,茶人们称这个特色程序为“杯中观茶舞”,十分生动有趣。
8、慧心悟茶香
龙井茶香郁如兰而胜于兰,乾隆皇帝形容其香好比是“古梅对我吹幽芬”。现在让我们细细地闻一闻这龙井之香,看看能不能找到这种茶香袭人的感觉。
9、淡中品至昧
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冽,饮过之后,似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10、自斟乐无穷
品茶之乐,乐在闲适,乐在恰然自得。希望这清凉去火的龙井茶能为您带来一丝夏日的凉爽,谢谢。
第五篇:茶艺解说词
普洱茶,她来自崇山峻岭,经历了马背的蹉跎,苦涩中散发了悠悠兰香。回甘里洋溢着原始森林中野性阳刚之美,岁月的磨砺后,她变得圆融,平和,经历了沧桑,她却依旧是那么美丽,那么自然。不知道她的生命中,积淀了多少风霜酷暑,但她却永远是那么新鲜,那么年轻。
1、焚香通灵:我国茶人认为,茶须静品,香能通灵,在泡茶之前,首先点燃这只香,来营造详和的气氛。希望这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您的心会随着悠悠渺渺的香烟升华到高雅宁静而有神气的境界。
2、孔雀开屏: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这道程序向大家展示这典雅名贵而又工艺精湛的茶具。
3、初展仙姿:普洱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她产自云南思茅等多个地区。国她有着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不同的收藏方法而驰名中外受到世人的好评和喜爱。她选自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泼水堆积发酵等多种工艺制作,所以她有这么独特而诱人的沉香。
4、冰心去凡尘:又称之为:“涤尽凡尘心自清”品茶的过程是自己澡雪自己心灵的过程,烹茶涤器,不仅是涤净茶具上的尘埃,更重要的是澡雪茶人的灵魂。
5、风吹浮云:茶中难免会有杂质,水一冲,杂质就会浮在水面。用杯盖轻轻刮去冲水时泛起的白色泡沫,使杯中的茶汤更加洁净。
6、洗净沧桑:因普洱茶经过独特的渥堆发酵和多年的陈化,所以在冲泡时头两道洗茶的茶汤是不喝的,应及时倒掉,否则会影响到下一道茶汤的滋味。
7、瓯里酝香:有人说:人生有许多风景,最美的无过在风中的等待,品茶的过程也是相似的道理,冲泡时间太短,色香味难以显示,太久则会熟汤失味。
8、平分秋色:这道程序代表洒满敬人,茶满欺人,茶到七分满,留三分为人情,所谓茶友间不厚此薄彼,斟茶时每杯要浓淡一致,多少均等。
9、麻姑祝寿:麻姑是我们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在东汉时期得道与江西南城县麻姑山,她的道后常用仙泉煮茶待客,喝了这种茶,凡人可延长寿命,神仙可增加道行,借助这道程序祝大家健康长寿。
10、时光倒流:普洱茶的汤色红艳靓丽,表面上有一层淡淡的薄雾,乳白朦胧,令人浮想联翩,普洱茶的香气和汤色随着冲泡的次数在不段的变化。会把你带回到逝去的岁月,让你感悟到人世间的沧海桑田的变化。
11、品味历史:普洱茶的陈香,陈韵,和茶气滋味在你口中慢慢弥散,你一定能品悟出历史的厚重,感悟到逝者如斯的道理。
12、自斟乐无穷:普洱茶茶艺表演已接近尾声,请大家慢慢品味这独特的陈香。
云南景外景,民风古朴传万里,普洱茶中茶,饮情依旧留千年。普洱茶是神奇的茶,是诱人的茶,就让我们细心品味着普洱茶给我们带来难以言传的生命之乡。
乌龙茶:各位嘉宾大家好!
欢迎各位品茶赏艺,很荣幸今天能为各位主泡。精美的茶具整洁的摆放犹如孔雀开屏喜迎各位嘉宾的到来,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它美丽的羽毛。
01、茶道组:又称茶道六君子
03、茶 罐:用于存放香茗。
04、公道杯:又称茶海,用来均匀茶汤。
06、赏茶荷:用来存放茶叶,鉴赏干茶。
07、茶托:用来呈放闻品杯组。
08、茶巾:用来保持整个茶式过程中的情洁。
09、茶 盘:又称茶船,上为盘、下为舱,盘用来呈放闻品杯组、紫砂壶等必备用品,舱是用来呈放废水的。
10、紫砂壶:又称孟臣壶,孟臣是古代一位制壶名匠,所以后人就将烧制的上好壶称孟臣壶。因其透气性好,保温性强,是泡制乌龙茶的上好茶具。
11、闻品杯组:高的为闻香杯,因其造型独特,拢气性好,故用来闻取茶叶的淡淡香气;低的为品茗杯,用来品茶及鉴赏汤色。
泡乌龙茶讲究温度,所以在泡茶前先把壶的温度提起来,我们把烫洗茶壶称之为孟臣沐霖。苏东坡有诗云:“戏做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他把上好的茶叶比做是让人一见倾心的佳人。
悬壶高冲:
洗茶又称温润泡,采用悬壶高冲的方式,将壶底的茶渣冲出,有利于茶叶的伸展,使茶叶处于含苞待放的状态。品茶第一道是不喝的,只用来洗茶和温杯,依次往各杯中倒入茶水,我们称之为“祥龙行雨”。
春风拂面:泡茶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是水壶有节奏的三起三落,好比凤凰盘旋在向您点头致意。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的白泡沫。用开水洗淋壶身我们称之为重洗仙颜,即清洁了壶的外表有提高了壶的温度。
若琛出浴:
若琛是清代初期著名的茶杯制作家,后人便把洗杯这道工序称之为若琛出浴。
玉液移壶:
爱茶之人通常把上好的茶汤比做是琼浆玉液。将茶汤注入公道杯中,如果直接往各杯中分茶,先倒的味淡后倒的味浓,所谓公平公道就源于此意。
斟茶:
斟茶有三斟。一斟关公巡城,二斟韩信点兵,三斟蜻蜓点水。茶斟七分满,留下三分表情意。
高屋建瓴、斗转星移:
首先将品茗杯倒扣在闻香杯上,称高屋建瓴;一只手紧握闻香杯身迅速翻转,称斗转星移。
空谷幽兰、鉴赏汤色:
品乌龙茶讲究:一闻、二看、三品香。绕品茗杯口一周,以收拢香气,称花好月圆;双手轻拢闻香杯,称喜闻幽香,一方面您可以闻取茶的淡淡香气,一方面可以促进您双手的血液循环。
一品鲜爽:
中国的品字由三个口组成,顾用三口饮下。一口为尝,二口为回,三口方为品。现在请您轻饮一小口,待茶汤入口后,在舌尖处、齿缝间稍微停留,然后由两腮慢慢咽下,待这时您就可以尝到茶的六中真味。即:酸、甜、苦、甘、涩、香。
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尊敬的宾客,今天有缘相聚在此共饮一壶上好的茶汤,希望博大的茶文化能为您洗去都市的尘埃、洗去生活的烦恼,好茶自有好滋味,请您慢慢品饮。如若还有茶缘,愿我们再次相聚!
今天的茶艺表演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