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走进新课堂
初中数学走进新课堂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有着许多不足,为了适应21世纪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数学课堂教学逐步走入了新课程。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改进,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念和做法进行重新审视。
【】:数学,传统教学,新课堂
一、新课改要求教师教学转换角色,改变传统中已有的教学行为
新课程标准从形式到内容上都做了较大变化,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更新旧观念,树立新意识,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是学生自己学习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化境。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为学生创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如:在“七巧板”一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副七巧板,并拼凑图形。学生对动手操作和感兴趣,不少同学设计出别出心裁的“七巧板”,并拼出了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己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教师应变知识的传播者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传统教法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法设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思维活动完全受教师的支配,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在理解到有理数的乘法意义和小学所学一样时,对议一议能较快算出,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一个因数减小1时,积怎样变化?从而让他们自主探索,再通过与小组的交流总结得出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在教学许多新知识时教师都要先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这样得到知识才真正是学生自己的,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合作探究,因而合作学习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不过在平时的课堂大部分的合作都流于形式,如问题不适宜、规则不当和分组不科学等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笔者在很长一段教学经历中从没有体会到合作学习对学生能有多大的帮助。有一次在课堂教学中准备了一个细小的环节:“请同学们讨论‘一直角边及另一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是真命题吗?”先让学生自己画图。学生画出了两种图形。“讨论谁是谁非?”找出正确图形。然后问“那你能判断问题的真假吗?”学生继续讨论。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表象的非常积极,反应非常强烈,这让我都不忍心打断他们,他们那自信的表情让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当我最后收集意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时,认为是假命题的同学突然发现自己的坚持是因为忽视了已知条件而得到了错误的结论,立刻进行了自我反思,已经不用老师再进行讲解了,学生已经解了。这样让学生体验到实践的快乐,有自己学习的乐趣,而不是通过听老师空洞的、抽象的讲解而了解。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距离无法缩短,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感情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气氛无法形成。要改变这种形式,教师应该主动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去”,是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以交流、合作、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这样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主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也很难创造性的理解、开发教材、新课标下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在课上,同学们就会踊跃地展开自己的调查结果,引出学生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更会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更会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
三、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科学的评价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守纪律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年的话成为历史。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量下去。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中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地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真正的目的。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应该尽快成站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尽快投入到数学活动,使数学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枯燥,从而拉近数学与实践生活的距离,这充分体现课改精神,体现在“教中学”的新理念。
四、易于操作的评价也是数学课堂上必不可却上的,以往的数学教学评价是以考试、测验为核心的,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通过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升学考试等方式实现。而这些考试又多以知识技能为核心,重点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技能的熟练程度。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中对评价问题提吃了新的理念与方式。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其对知识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变化和发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这个领域中需要教学总结,无本之木,只能昙花一现;无源之水,只能激荡须臾。21世纪的新型象教师一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以便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第二篇: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
浅谈让初中数学课堂走进生活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第三中学余琴
随着生活普遍“数字化”,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是人在自然和社会空间中,通过享受、占有、内化并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能动活动。” 教育即生活,初中数学教育也不例外,数学中,既有“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样优美的田园风光,也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那样豪气长存的意境。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因为学生最终要走进生活、走向社会。
在数学新教材的教学中如何使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呢?我们发现可以扣紧以下三个环节实施:
1、课的导入“生活化”。
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富有艺术性,必能吸引学生,引发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大量取材于生活实际,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动画、图景、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实例制作课件,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点亮学生智慧的火光,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并热爱数学。
例如在学习用多边形拼设地板这一课时,就可以问:“同学们吃过蜂蜜吗?见过蜜蜂的蜂窝吗?可爱的小精灵筑建了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建筑师们也用磁砖铺设建造了很多雄伟美观的广场,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吗?你知道教室里地板的磁砖怎么铺而没有空隙吗?”,“你看到过的铺设地板的磁砖是什么形状的?”问题一提出,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紧接着演示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和一些用磁砖铺设的著名广场及建筑物,借此研究用多边形拼设地板的数学原理。使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本节课有了深刻的印象,又使学生能理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引导学生想象上课内容的生活背景也是一种很好的课的导入方法。即:力求把单调的数字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
2、学习过程“生活化”。
很多学生爱上数学课,是因为他们觉得上数学课好玩有趣,贴进生活且富有挑战性。而讨厌数学的同学一般是因为觉得数学枯燥繁难。为了使每个学生学好
数学,学习过程要尽量生活化。数学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而课堂教学是学习过程的关键,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生活化语言,降低了难度,擦亮智慧之火,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倍感亲切,加上与生活密切联系,所以学生记忆深刻,学得扎实。使学生不再害怕数学,不会觉得数学难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直线”这个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我就问:“大家对西游记中孙悟空拿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最有印象呢?”同学们大都问答是神奇的“金箍棒”,我就让学生把直线想象成能缩能伸的无限的“金箍棒”,学生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3、知识运用“生活化”。
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曲”。精心设计题目,提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理解、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通过知识的应用,问题的解决,可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应用意识。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设计有创意的图形或作品,同学们利用自己的巧手设计出了精美的图案,漂亮的剪纸,立意新颖的版画。更有利用牙签做的手工画,有用水果皮做的人偶。这些作品在学校的开展的学生成长展示会上受到普遍的好评,有的同学到初中毕业的时候还一直珍藏着,因为初中的数学课堂学习让他们懂得珍爱生活。
又如在统计初步的“成功与失败”“机会的均等与不均等”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投硬币”“猜红白球”和“抢30”游戏,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学习;通过计算彩票的中奖率,学会用概率解决生活中抽奖问题,学会正确对待各种促销活动。
通过确定学习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根据每人的成绩从不同角度评价学习成绩的好坏,并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又如教学生如何采用正确的调查方式收集数据来确定家底的年平均收入,鞋厂该生产哪种鞋盈利较多,学会市场调查。还通过把每学期的的课题学习围绕生活主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探究和研讨。
通过这样的一次次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实践活动,学生直接把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很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给我们带来快乐。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思南县第三中学余 琴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人类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愉快教学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把实施愉快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作为基本要求,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乐学呢?
一、利用积极有效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乐中求知
例如:在上数学统计时我向学生提出问题:“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一个同学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其他同学都羡慕地看着他,看来,我们必须学好数学,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故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关注学生的不参与是否与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怨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而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宜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体会到老师的反思很重要,能增加你课堂的魅力,吸引孩子主动参与。记得有一次,我在上课时,后面坐的一个孩子一直都没听,而且经过几次暗示都没效果,下课后,我就找这个孩子谈话,从中了解到自己讲话声音有点小,他一直听不清我说的是什么,后来就不想学只想玩了。于是,我就对这个孩子说:“对不起,这是我的疏忽,我以后上课一定要声音大点,让每一个孩子都听见。”后来,我们又订了个“秘密协定”,什么时候我的“毛病”犯了,他则举起左手做“OK”状,我就知道了。从此以后,这个孩子每次上课都是那么专注投入。
就是这样,每一节课后,我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且到孩子们中间去了解,哪些是有益于学生的,我就继续发扬,争取更好,哪些是对学生不利的,我就极力避免,努力使我们的课堂在这种反思中更趋圆满,使我们的孩子获
得更好地发展。
二、以良好的教学面貌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一切适宜的手段,通过多种策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获取一种数学结果,远远比不上他获取这个过程重要。怎么样让我们的孩子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就在于他研究知识的过程是否有思考,是否经过自己本身积极地探究发现了数学结论,如果是这样,他对数学的体验是幸福而自信的。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学数学,这是我们教师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
三、展开适宜的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意识
真正的快乐莫过于希望的实现和努力的成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体验学习过程中艰辛劳苦的同时,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更持久的学习动
(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自己的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比如:新教材中的派车问题:即30人去机场,面包车坐8人,小轿车坐3人,你怎么派车让这30人都能去机场?这道题,放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要求设计出本组的派车方案。思维活跃的孩子设计出好几种方案:①可以派4辆面包车,②可以派10辆小轿车,③3辆面包车,2 辆小轿车;④可以派2辆面包车和5辆小轿车等,而那些不爱表现自己的孩子,也在小组内积极设计方案,至少他是在思考同伴设计的方案是否合理,这就留给了他思考的空间,最后,经过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推出本组成员认为最佳的方案参加全班的交流。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大家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
(2)在质疑中放手让学生学数学
放手让学生学数学,有很多种方法,如给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等,这都是放手让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一环,我觉得,让学生在课堂中互相质疑,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质疑,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也是有利的,而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是多向的,如怎样去倾听别人的意见,怎样组织自己的语言去质疑等。
四、重视学生的数学体验
及时了解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以增进师生情感,丰富数学内容以往的教师在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时,作业干净、认真、题都做对了,就是好学生,一节课后的评价,关注更多的是这种类型的题是否会做了,往往忽略学生的学习体验。而在我们课堂中,关注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从而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
五、培养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1、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语言是交流的基础,交流的工具。数学语言是在一般语言的现成结构和逻辑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句法和成语去交流,去认识世界。”数学语言是数学交流的基础和工具。而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象语言这三种数学语言在表达数学时,常常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因此,加强数学语言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他们对三种语言的互译能力,使他们学会数学地交流,这是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应该注意的问题。
2、组织适当的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通常是由教师给出一个中心议题或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围绕议题发表见解、互相讨论。课堂讨论为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在讨论中,学生可以提问、反驳、论证、收集资料、统计数据等多种活动,同时也学会用数学语言,将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清晰地表达出来,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思想,进行比较,以达到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课堂讨论不仅适合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知识的理解。为使课堂讨论发挥积极作用,应注意:(1)教师要设计高质量的议题。既符合学生的水平,又能激发讨论的欲望。
(2)创设一个利于讨论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体现出民主、自由、开放、愉悦、激励等特点,为此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3)同学之间的合作、融洽与平等的关系对讨论的有效开展也很重要。
3、进行“说数学”的练习
为了专门训练学生的听说数学的能力与数学交流能力,可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所谓说数学,就是让学生把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等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借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他人表达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练习既可以在师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而且还包括了“听”与“说”两种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函数应用的教学中,有大量问题可以用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如如何交纳个人所得税问题、人口增长问题、产品的市场调查等问题的。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函数表达式的特点和图象的特点设计几个问题进行说的练习,从而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创设“写数学”的机会
所谓写数学,就是让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进行交流,借此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探索研究能力。具体可以有下面几种形式:(1)写知识小结。
(2)写解题反思。(3)阅读课本,写读书笔记。(4)写调查报告或数学小论文等。这些形式都可以培养学生准确、简明、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从而提高其数学交流的能力。总之,我们只要充分认识到数学交流的价值,并在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就可以发挥数学交流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过程中既有着重要的意义,又担负了相对独立的任务。真正的情感教育会使学生在逆境中扬帆而起,正如: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从泉眼里流出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富有感情的教师的教学里涌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无与伦比!
第三篇:走进新课堂心得体会
走进新课堂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要提高课堂教学效路必须改进教学方与法和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有 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导致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不高,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学生的学习中,同时使用视觉,听觉,能明显地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由于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图形,声音,语言等交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编制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光盘,并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可以解决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它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课堂,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谈一些自己运用模式一的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小学生生性好动,自控能力差,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创新能力难以提高,而多媒体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这些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爱听故事,看动画片,并参与其中。在教学认识10时,张老师是这样说的:“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你们好,你们喜欢听故事吗?想,星期天,数学乐园里许来了多数宝宝,看1来了,2也来了,一下来了这么多0、3、4、5、6、7、8、9都下了大轿车,数字9走到数字 1前面说,你只表示一个。讥笑它太小,数字9得意洋洋的又走到数字0前面数说,你更小,你呢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真没用。这时1和0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大家猜一猜1和0想出了什么办法呢?是呀1和0想了什么办法呢?指明学生回答,学生说1和0想的是他俩可以组成10,是不是这样呢?一起去看看,1和0走在了一起,动画片10跳出来了,于是9垂头丧气的走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学生一下子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性很高。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再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心理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愿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能事半功倍,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能缓解疲劳,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幼儿为5分钟,成人为20分钟,任何人的注意力不能以同样强度维持20分钟以上,但如果持续工作和学习10---20分钟之后,松弛几分钟,那么注意的稳定性就可以保持数小时之久,数学教学中穿插生动有趣的媒体信息,能缓解学生的疲劳,提高教学效果。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一节枯燥的“数的分解与组成”,通过有趣的卡通动画,形象生动的彩色、图案,学生很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再也不会为给数字的递增递减“ 排队”而犯愁了。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数学教学更接近生活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生活化。这不仅需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更需要体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生活化。又如张老师在讲认识10时,问到小朋友,你们在那里见到过10呢?学生抢着答到,我在尺子上见到过10,我在门牌号上见到过10,我在数学书上见到过10,我在钟表上见到过1 0,我在日历上见到过10,学生轻松的认识了10。数学来源于生活用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学好数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解决一些现实生活问题。数学教学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数学,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用运多媒体教学正好就是在其过程中,让学生看到其思维运作的结果,这样才能使学生越来越热爱数学。
自从我在新课堂教学以来,各方面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我不再为制作一些图片、课件等教具浪费时间,而是通过有机调整,课前看光盘熟悉教材,针对具体情况备课,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其次我掌握了多媒体器材的操作技巧,上课能得心应手,切准作用点,突出关键,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视听结合,收集到许多与课堂有关的信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坎中心校:李岩
2011-5-4
第四篇: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
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
摘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许多的优点,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等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标志着数学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数字化时代,给数学课堂教学以生机和活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了广阔前景,注入了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在活力。新课程、新标准、新理念给教师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挑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学习兴趣,课堂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是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有以下优点: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在没有信息技术之前,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用得最多的工具是小黑板。教师往把课堂中要用的例题,习题事先抄在小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对一般的同学来说,都会感到枯燥,无味。然而用多媒体上课可以给学生一个舒畅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模板可以选择一些背景,这些背景可以使学生感觉比较舒服。比起传统的黑白世界,用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大脑会兴奋许多,进而也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多媒体技术可以变静为动,如在教七年级上册《相反数》这一节时,新课的引入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夏日的午后,一只乌龟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小路边的一棵大树下睡觉,醒来后就沿着小路出发寻找食物,它的速度是3米每分钟,2分钟后找到食物,请问食物在什么位置?若乌龟爬了半分钟找到食物,请问食物在什么位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用动画演示,学生的兴趣一下子上来了,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变得积极起来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使大部分的学生对信息技术也充满了好奇心,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于是暗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为将来适应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打下基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计算机辅助教学走进课堂,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直观感觉、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以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的动态演示增强了学生的直观印象,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手段。在教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节中,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了大量的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利用动态演示,把这些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看看这些图形是否完全重合。尤其是对一些疑难问题的判断,学生一下子无法想清楚时,用计算机演示,学生的疑惑顿时解开,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立体抽象思维。例如教学《三视图》时,七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尚停留在感知上,而要让学生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由实物想像出几何图形,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难度很大。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模拟演示,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想像、比较、综合、抽象分析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的空间观念由感知上升为一种可以把握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或高的延长线、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是否是个别现象?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里,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有了更好更深的理解。
3、提高课堂效率
上数学课总是离不开画图,这些作图中有些部分是机械的重复,有时还相当烦琐并且有时作图本身对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大,手工画图既费时,又费力。如果用计算机就可以很快地完成。又如“图形的平移,旋转,缩放,分割,取截面,表面展开”在平面上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而用计算机则可以轻松解决,并且学生理解起来轻松彻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同时教师也可以节省不少时间,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思考,想象,巩固深化,使课堂时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随之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4、便于信息的展示 在上几何部分时,每节课要用到的图形很多,传统的做法往往事先准备在小黑板上,上课之前老师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准备。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相关的网站找到许多有用的图形,也可以自己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有用的信息还可以资源共享,用幻灯片显示图形的效果比小黑板清晰。在上《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整堂课要显示的信息和图象很多,如果把这些信息和图象准备在小黑板上,那一节课的内容教师将要准备很长的时间,而有些信息无法用传统的方式来展示,而用计算机来显示这些内容的话是非常简单而又节省时间的,这样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而学生在幻灯片上看这些信息和图象会很清晰,这样有助于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统计部分的学习往往离不开画图,手工制图既费时 又费力,有时还精确度不高,效果不理想,而用计算机制图既快又准确还方便。
信息技术的选择和使用,其目的是为数学教学服务,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贪求形式多样华丽,而不顾及教学效果,不能只顾重视课件的开发,而忽视了课件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和要解决的问题,喧宾夺主,将数学教学变成了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一定要紧扣教学ȉ ā耀लȀ؈P؈ȁ@܁脅䀂 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去选择,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并非每堂课都用计算机来教学,对教学的内容要进行适当的选择,对一些用传统方式来教,效果一样或更好的,我们还是选择用传统方式来教比较好,一方面,课件的制作并不简单,另一方面经常用多媒体来上课学生的新鲜感将失去。
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挑战,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也要进行调整,即在学习已有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硬件、软件知识以及开发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不断更新充电,不断自我完善。教师只有在熟练进行信息技术操作的前提下,才能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教学策略,从而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势不可挡,我们只有迎难而上,不断探索、研究,注重实效,优化整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3、王鹏远.对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wwwl.yyz.net.4、陶维林.《几何画板实用范例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下王镇中学
俞永萍
***
第五篇:让作文走进新课堂
让作文走进新课堂
我校经过快速创新写作教学法的研究与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教师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我在2004年9月26、27日到重庆参加首届全国中学“新课堂”作文教学大赛及作文教学研讨会,感触颇深。下面的文字是当时的一些感悟。
“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滔白浪的打鱼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这段话比喻、排比的运用,令人心醉,独特的表达展示了作者的个性。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有个性、有真情、有思想的人。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个性,体现文章的价值、自身的价值。9月25日、26日在重庆举行的首届全国中学“新课堂”作文教学大赛及作文教学研讨会,对作文课堂教学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该次大赛13堂作文课充分展示了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告别了陈旧的作文教学课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出题、学生写的枯燥单一的模式,开启了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尊重学生个性、体验,师生互动,生动活泼,打开了作文教学的窗口,赢得了专家和听课教师的好评,为作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师生关系融洽,是作文教学走进新课堂的前提。这九位教师来自全国各地,与三中学生彼此陌生,但这些老师善于利用课前准备,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感情,缓解学生压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如第九节陕西的黄琳昭老师用歌曲《朋友》引入新课——《这就是我——希望你永远是我的朋友》,学生在熟悉的歌声中得到美的享受,消除了紧张情绪。并要求学生可以随便向自己提问,教师作答。学生向她提出了“姓什么”,“来自何方”,“性格、爱好如何”等问题,老师一一作了回答。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因此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中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不断鼓励学生多思考问题,给每一个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允许学生犯错误,无论观点正确与否,教师决不随意肯定或否定,同学之间也不要嘲笑、挖苦,学生在求知写作活动中真正获得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写作动机才能得到充分的激活。最使我难忘的是黄琳昭老师的这堂课,学生推选一个比较差的男生来作自我介绍,该生说话缓慢,只介绍了几句:“我的爱好是打乒乓球,爱玩电脑游戏。”虽然介绍得很差,老师却表扬道:“说得很好,介绍了自己的爱好,如果还介绍一下自己的性格就好了。”同学们由嘲笑他变为鼓励他。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该生大胆发言,一次比一次好,顺利掌握了自我介绍的写法。这充分
说明了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信任你,喜欢你,学生才能“信其师,方能信其道”;也只有你信任学生,才能使课上得生动有趣。
二、新课堂作文教学内容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富于时代气息。作文首先应是人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人的一种心灵和情感释放的需要。教学内容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作文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充分展示个性。如第七节福建林璇老师教学的内容是《师法自然写心曲》,引导学生用心来观察身边这块热土,调动口、耳、鼻、舌、手等器官来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去描绘心中最美的景物。由于是写自己最熟悉的有感情的景物,因而学生写作激情很高。很多学生写出了优美的句子,如“我喜欢金刀峡流下来的水,叮叮咚咚,它在歌唱,它在欢笑。“重庆的山真美啊!云雾缭绕,像仙境一样”。有一位学生还将苏轼的诗改为“不识高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山城中”。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他的《沉思录》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张开你的眼睛!就像一只活的长笛感受音乐的气息吹切它的全身那样,感受领略这个世界吧!在你生存的壮丽中与晨光相会吧,你在那儿会同合为一体的。”说真话,诉真情,核心是真。如新疆杨晓红老师教学的内容是《感悟亲情》,引导学生写自己的亲情故事,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写出来的文章真实感人。本次大赛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7—9年级的写作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且在其它部分,“感受”和“体验”的字眼也随时跳入我们的眼帘。
三、新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作文课堂的主人。我进行了四年的快速创新教学法研究与实验,虽形成了“基础训练——技能训练——创新训练”的阶段性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减轻了学生和老师的负担,但课堂教学不生动,一般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读例文——出题——写作——评改”的课堂结构;虽也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学习方式,但学生活动时间较少,特别是未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九堂作文课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运用创新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引起师生感情的共鸣,从而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如新疆的杨晓红老师所授《感悟亲情》这节课,先用《爱德华临终前的三个电话》引入新课,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世上最大的爱是亲情,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接着读美文《一碗混饨》,让学生领悟亲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三,小组学生讲心中最想说的亲情故事,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请学生讲故事时,老师读了自己写的例文《红鸡蛋》,指导学生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将故事写得更生动,更感人。第四,学生写作,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这十三堂作文课真正做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以“诗情教育”给学生“授之以渔”,让学生终身受用。
四、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使用,使作文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十三位教师有十二位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含高中组)。她们在屏幕上展示教学过程,展
示图片,展示例文,展示问题,学生一目了然。如获得特等奖的胡蓉老师所上的《学习人物描写》,在屏幕上展示了刘翔跨栏短跑的画面,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效果很好。如学生写到“刘祥紧绷的大腿,像待发的弹簧,随时准备冲击”,“刘祥昂着头,非常有自信”。多媒体教学直观、容量大,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因而效果好。
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上好新课堂作文的关键。该次参赛的十三位教师(含高中组),自身素质好,教学基本功强,文学素养深厚,妙笔生花,随机应变能力强,课堂充满了笑声和掌声,令听课老师刮目相待。如新疆的杨晓红老师写的例文《红鸡蛋》,真实感人,语言优美,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全国语文报刊协会作文评估委员会副秘书长、青少年写作研究会常务理事长张伯华在大会闭幕式上强调,“要上好作文课,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练兵,要能写范文,妙笔生花,口若悬河,课堂教学要有艺术”。全国中语会理事长陈金明在闭幕式上强调,“要重视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可以提高教师素质,可以提高教师品味,可以提高教师创新能力”。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怎么学?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张大千先生说过:“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教师,必须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教师之职。
六、学生良好的文学底蕴是新课堂作文教学成功的保证。中语会理事长陈金明在闭幕式上说:“本次大赛的成功一半来自当地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语文素养高。”所上的九堂作文课学生思维活跃,表达能力强,文学功底深厚。这正是三中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他们提出“作文就是激活;作文就是生活;作文应是精品的生活;作文应是审美;作文是积累的过程;作文是可以被培养的”的理念。具体的做法是:
1、让学生喜欢作文,鼓励学生发表作品。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作文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文香拾书,一部分是读书随感。老师给学生本子封面的赠言是:“读书使我儒雅写作使我智慧”。
2、让学生去阅读。每个班一个图书角,学生每天读2000字。
3、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将课内练笔和课外练笔结合起来。正因为如此,学生素质和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这次作文大赛给我们的启示很多,相信经过我们全体语文老师的努力,在作文教学园地上,定会开满灿烂的鲜花,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