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辩论意见

时间:2019-05-15 11:2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诉讼辩论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诉讼辩论意见》。

第一篇:行政诉讼辩论意见

行政诉讼辩论意见

尊敬的审判长:

通过今天的庭审活动,我们已经完全弄清了本案的基本事实和法律关系。我认为被告的处罚决定依法应予撤销。具体观点和理由如下:

一、认定事实不清。被告认为我公司豫R54668客车涉嫌“没有取得许可证明”或“许可证明失效”,因此给予相应处罚。事实上我们既不属于无证经营行为,更不属于使用失效证明违法经营。早在该车许可证明到期前一个多月我公司就依法向地方交通行政许可机关即淅川县运管局递交了延续经营申请,淅川县运管局不仅依法受理了我们的申请,而且按照程序呈报南阳市运管局,南阳市运管局也于2015年12月3日向新乡市运管局发出《征询函》。至此,我们已经完全履行了运输企业依法应当完成的任务。但是在法定期限内,交通行政部门既没有作出许可决定,也没有作出不予许可决定。由于逾期未作决定,作为企业我们有理由按照《行政许可法》第50条第2款的规定“视为准予延续。”这一观点《道路运输条例》第14条及其释义与《行政许可法》第50条及其释义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和解释。更重要的是该班线最终得到了行政部门的延续许可,但被告依然坚持认为我们属于“违法经营行为”,不仅与客观事实不符,而且与上级查明的“能够依法经营”准予延续的许可结论相悖。从证据来看,被告出具了淅川县运管局的《抄告函》和驾驶员金建洲的询问笔录,这些均没有任何意义,都不能证明我公司存在违法经营行为。淅川县运管局受理并向上级交通行政部门呈报了我们的申请,怎么能说“没有申请延续”?没有他们签字盖章南阳市运管局又如何会向新乡市方面发函?金建洲只是一个驾驶员,车辆经营的主体是宛运淅川分公司,他的承认或否认没有任何意义,更不能代表客观事实。可以说被告根本没有弄清事实与法律的关系。

二、案件定性不准。我们都知道:许可证有效期是由法律、法规明确加以规定的,现行法律并未对延续期间的情况作出特别规定。从语义学的角度,“延续”是指“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行政许可延续”就是指在外观上完全相同的两个行政许可前后相继、不间断地持续存在。就本案来说,没有任何法律规定申请延续期间必须停止运行。“法无禁止即可为”,这是基本常识。李克强总理2014年2月24日在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对市场主体而言“法无禁止即可为”,对公权力来说“法无授权不可为”。作为公民或经营主体,不但可以大胆地运用自己的权力(也就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自由),还可以勇敢地监督政府(法无授权你不能这么做)。对政府而言,不但要谨慎运用手中每一份权力,还必须尊重公民每一份权利。那么既然不违反法律,何来违法行为之说?由此可见被告绝对不明白申请延续期间的经营行为究竟属于违法还是违规,亦或是既不违法也不违规?

三、处罚程序违法。6月28日我们取得了延续经营许可,次日(29日)被告将我公司正在运行的班车予以扣押,7月7日,被告又给我们下达了《违法行为通知书》,告知我们违反《道路运输条例》第8条,“涉嫌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属于“严重违法行为”,“违反《道路运输条例》第64条”,“拟作出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决定,同时告知我们可以选择陈述申辩或申请听证。为此,我们于7月9日递交了听证申请书。被告于7月16日下午组织举行了听证会。本次听证会存在重大违法事项:一是主持人由安心太副局长主持,而安心太就是本案调查的直接领导人和参与人;二是主持人过度情绪化,严重干扰我们发言,不准陈述申辩,不准出示证据和质证;三是听证没有结束就中途停止。当我们明确指出程序严重违反《行政处罚法》时,主持人恼羞成怒,立即宣布“不开球了”,终止了听证,并把话筒打落一边(请法庭调取听证会视频资料即可证实)。被告今天只提交其它证据,最为重要的听证会笔录和视频资料为什么不提交?因为程序违法。听证会无效依法应当重新组织听证,遗憾的是被告竟然在没有重新组织听证的情况下直接作出行政处罚,明显属于严重的程序违法。

四、适用法律错误。不管被告使用《道路运输条例》第63条还是《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第74条等条款,都不能对原告进行准确定性,也不能与《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处罚法》相抵触,更重要的是被告使用的都是法律责任中的处罚条款,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能够准确定性的具体条款。而这些处罚条款指的是根本就没有取得行政许可或许可失效等情形(比如黑车参运、不提出延续申请造成过期失效等),我们不是“没有取得许可证明”,也不是“许可证明失效”,更不是“无证经营”。请问被告:第63条和第74条都说的是违反本条例或本规定才进行处罚,我们违反了《条例》和《规定》中能够准确定性的哪一条哪一款?从开始认为我们违反《道路运输条例》第8条,拟根据该条例第64条进行处罚到最终不提第8条又使用第63条和《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第74条作出处罚决定,就完全证明被告适用法律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最终错误地适用了法律。

综上所述,我认为淅川县交通执法局所作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事实不清、定性不准、处罚程序违法且适用法律错误,恳请依法予以撤销!

以上意见请合议庭予以采纳。此致

西峡县人民法院

二〇一六年九月九日

第二篇:辩论意见

辩论意见

一、合同的约定:

1、合同第二条第二项:该房处于抵押状态,卖方应于签署本合同之日起9内还清贷款,办妥解除低押登记手续,并将房地产权证原件托管于经纪方作为办理产权转移登记手续之用。合同签订时间2010年10月1日。

2、诉争标的物成交价428000元。

3付款方式:

① 买卖双方经协商一致可选择一次性付款或按揭付款方式履行本协议。无论采取何种付款方式,买方均须于签署本协议时缴纳定金人民币大定30000.00元(¥30000.00元)予经纪方,卖方签署本协议并对上述款项以定金名义签收后,买方所交诚意金自动转为定金,在此期间,买方不得要求退回诚意金(若卖方未能签署本协议,则经纪方原数退还买方已付诚意金,买方不得要求赔偿)。30000元定金是2010年10月1日支付的,这进一步说明诚意金转化为定金再转化为购房款的事实。

② 买方一次性付款的约定

A、按本条第一款的约定,该诚意金转为定金后,该笔定金将 在产权转移登记时,作为买方向卖方支付的第一部份房款,B、买方须于签订本协议后卖方解押当日,交付人民币92000元整

予经纪方,由经纪方代买方向卖方支付第二部房款和尾款,而买方支付第一笔款项2万元给经纪方(含6000定金)是2010年9月26日,合同约定92000元,而不是98000元,并经三方签字确认,说明卖方已经得到该笔款项,而且解押前买方支付了92000元以及6000元定金,卖方也未提出任何意异,证明卖方已经认可收到该6000元的事实。合同本身也约定由经纪方代买方向卖方支付第二部份房款和尾款,否则被上诉人不会签字确认该合同。

4、买方按揭的约定:

买方已通过银行审批按揭,一审法院已提交该证据,且已查明该事实。

5、相关约定:

1、买方按约定交清全款或首付款后,在买房已通过银行贷款审批的情况下,买卖双方按经纪方要求在30日内到房交所现场办理该房屋产权转移登记手续,而一审法院已查明双方去过房产登记中心的事实。

2、双方到交易登记中心,因房屋涨价的原因,卖方拒绝过户。

二、违约责任,本合同约定:

1、如因卖方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另行出售此房屋、权属不清晰、未能取得共有人同意、价格变动等)导致本协议书不能履行,则视为卖方违约,卖方应向买方支付违约金人民币陆万元整(¥60000.00元)。

2、如因买方原因(包括但不限于购买意图改变、延迟付款、不履行合同约定等)导致本协议书不能履行,则视为买方违约,买方应向卖方支付违约金人民币陆万元整(¥60000.00元),该约定系对等原则。

三、备注:

卖方净收肆拾贰万捌仟元整(428000.00元)买方以壹万肆仟元整(14000.00元)予介绍方周超(***612),办理房屋按揭、过户等房屋相关费用,但不包括物业管,经纪方只负责签合同,不承担经济责任。说明经纪方收取14000元,系办理诉争房屋按揭、过户等房屋相关费用,上诉方支付的是2万元,含有6000元房款,且在签定合同前支付的,即定金转为购房款。综上所述,上诉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合同全部义务,而被上诉人未按合同规定办理权属转移登记,属违约行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新证据:

1、无房证明:证明2011年1月10日上诉人、被上诉人、经纪方到交易中心过户的事实,经纪方出示该无房证明,被上诉人未提出任何上诉人有违约方面的事实。

2、证人……

第三篇: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的概念

行政诉讼是指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领域发生纠纷后,依法向人

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对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

司法裁判的活动。

行政诉讼的性质

1、一种司法审查制度

2、一种行政法律救济制度。“无救济即无权利”

3、国家诉讼制度的一部分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指由行政诉讼法调整的,以行政诉讼主体的诉讼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种社会关系。

一、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指行政诉讼权利和义务的承担者。

1、人民法院。

在行政诉讼中拥有指挥权、审理权、裁判权。

2、行政诉讼参加人

①原告

②被告

③共同诉讼人

④第三人

⑤代理人

3、其他参与人

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翻译人员等。

二、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

1、法院与诉讼当事人之间的行政诉讼法律关系客体是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2、法院与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政诉讼法律关系客体是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

三、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

指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诉讼过程中的权利义务。

⑴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①权利:受理权、调查取证权、审理权、裁判权、排除诉讼障碍权、执行权。

②义务:依法保护诉讼当事人的诉权,对行政案件依法受理、公正审理和公正做出裁判。

⑵行政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①权利:起诉权、辩论权、上诉权、委托代理权、申请回避权、申请执行权、原告、第三人请求赔偿权等。

②义务:依法提供证据,不得实施妨碍行政诉讼活动的行为,执行生效的判决、裁定等、⑶其他行政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翻译参加行政诉讼活动享有的权利:依法作证,依法鉴定、勘验

和如实提供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义务则更多的是基于公民的义务,协助法院查明事实。

行政诉讼基本原则一、三大诉讼共有原则

1、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2、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原则

3、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原则

4、当事人诉讼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5、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

6、辩论原则

7、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进行法律监督的原则

行政诉讼特有原则

1、行政诉讼客体限于具体行政行为。

2、法院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一般情况下不审查其合理性。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一、概念

指法律所规定的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或者说是人民法院解决行政争议的范围和权限。

二、功能

1、确定司法权(人民法院行政审判权)对行政权监督和制约的程度;

2、决定行政相对人向人民法院提出司法救济的权利范围;

3、决定行政终局裁决权的范围。

一)对受案范围的总体划定

《行政诉讼法》第2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若干问题解释》第1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二)对受案范围的正面列举

《行政诉讼法》第11条

1、行政处罚

2、行政强制措施

3、认为侵犯法定经营自主权的行为

4、行政许可

5、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法定职责的行为

6、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费)行为

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行为

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行为(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检查、行政合同)

9、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其他案件。

三)对不可诉行为的排除

《行政诉讼法》第12条

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2、抽象行政行为

3、内部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对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4、法律规定的行政终局裁决行为

《若干问题解释》第1条第二款(六类)

1、刑事司法行为

2、行政调解

3、行政仲裁

4、行政指导(不具有强制力)

5、重复处理行为

6、对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行政诉讼管辖

概念: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职权分工。

法律功能:

1、法院管辖权的内部分工,防止管辖权的冲突;

2、确定当事人到哪个法院起诉或应诉,增强诉讼管辖的可预见性。

行政管辖的种类:

1、法定管辖①级别管辖②地域管辖

2、裁定管辖①移送管辖②指定管辖③管辖权的转移

行政诉讼管辖的原则

1、原告就被告原则

2、被告住所地(此时被告与法院共属一地区)

3、不动产所在地(便于法院行使审判权,利于判决执行)

4、行为发生地

行政行为发生地:“被限制人身自由地”;

违法行为发生地

5、被告就原告原则:保护原告利益

原告住所地、居住地

行政诉讼参加人

概念:依法参加行政诉讼活动,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并且与诉讼争议或诉讼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

类型: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共同原告和共同被告)、第三人、代理人

行政诉讼当事人

概念:以自己名义参加行政诉讼,与案件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利害关系,并直接受法院裁判拘束的行政诉讼参加人。

特征:

1、以自己名义参加行政诉讼,区分诉讼代理人

2、与案件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利害关系,与其他诉讼参与人区分: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

3、直接受法院裁判拘束

行政诉讼原告

概念:一切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自然人、法人、非法人)。

核心:行政诉权

即“起诉权”或“诉讼请求权”: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保护其合法权益并提供法律救济的权利。

具有行政诉权,即具有原告资格。

第四篇:行政诉讼

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

[摘 要]抽象行政行为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过程中制定和发布普遍性文件的行为,包括制定法规、规章和发布决定、命令。随着行政管理的需要,抽象行政行为的日益增多,伴随着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又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法院受案范围之外。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越小,司法审查的空白就越大,不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本文将抽象行政行为可诉的范围划定在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并从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两部分进行论述,强调抽象行政行为的现实必要性和司法审查的可行性。

关键词: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探讨

1、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抽象行政行为并非一个法律术语,而是理论研究上的一个概念。对抽象行政行为在学术界的不同的表述,有的人认为所谓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对象制定和以及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有的人认为所谓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单方面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行为,即制定行政规则的行为。有的人认为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制定法规、规章和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笔者认为所谓抽象行政行为,是指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过程中制定和发布普遍性文件的行为,包括制定法规、规章和发布决定、命令。

我国行政诉讼法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人民法院行政案件的受理之外,但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的弊端越来越突出,抽象行政行为比具体行政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更深、更广,更为严重的是它杜绝了行政相对人的司法救济途径,这极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这就需要我们对抽象性行政行为的可诉性问题进行探讨,进一步扩大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中,以保证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2、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依据

笔者认为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司法审查范围应从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的理论基础、现实必要性与司法审查的可行性这几个方面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2.1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的理论基础

2.11宪政基础。从表面上看,现行宪法没有直接规定以诉讼的方式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审查,也没有将此审查权赋予人民法院,但是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只能规定一些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上看它实际上蕴涵了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审查的依据。首先,从民主的角度上看,我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或者检举的权利。”这里的“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显然包括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这里的“违法失职行为”也应包括行政机关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这一法条的宪法精神在于它没有否定公民对行政机关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其次,现行《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各企事业单位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显然,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如果违反宪法和法律,必须依法加以追究。这一宪法原则的意义就在于排除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不受法律控制的可能性,为以后对抽象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提供了依据。最后,宪法的内容并非都是抽象的原则,许多内容如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规定都具有较强的司法适用性

2.12、抽象行政行为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可诉性。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权行使的必然结果,从这种公权力本身的属性上看,它是一种凭借物质力量在一个有序结构中运行的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的强制力,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扩张性,这种扩张性就决定了,如果不给这种权力在法律上设定边际,它将很容易发生膨胀。从而导致权力无法控制的滥用,必然将成为社会秩序的最大障碍。“不受制约的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行政权正确地实现自身的目标是的有条件的,而非无条件的,这就让我们在对待公权力和其控制之下的行为的时候,与其假定它们是正确的,不如假定它们是错误的,基于此种假定,我们就不得不

寻求一个与之独立的权力去制约这一权力的发展。

2.2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的必要性

从“有权力就有救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平等的权利受平等的保护,这种平等既包括实体权利享有的平等,也包括实体权利受保护的平等。这是宪法与其它法律所确立的一项原则。作为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来讲,法律给它们设定了相同的权利与义务,我们就没有理由为这种权利在受到同样侵害时实施不同的保护手段。

2.21、实现行政诉讼法与国家赔偿法相衔接的法制的统一。《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造成损害的,有权请求赔偿。”也就是说,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侵害是由具体行政行为以外的行政行为造成的,则不得提起行政侵权赔偿之诉。《国家赔偿法》第二条则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2.22、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从法治所追求的目标来说,任何实质上或事实上非法权益,都应当由国家有关机关通过民事的、行政的或刑事的手段加以否定。抽象行政行为制定公布后即具有约束力,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无法与之对抗。该抽象行政行为即使违法并通过具体行政行为对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法院也无权对其效力加以否定,由此容易助长行政机关滥用职权的现象,相对人的权益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护。而且为逃避法院的监督,行政机关有可能采取以抽象行政行为代替具体行政行为的方式侵害相对人的权益,法院却无法介入。

2.3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可行性

根据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制建设的发展,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针对不将其纳入司法审查范围的弊端产生的不利于法治建设的问题提出的解决途径,即对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后政府、社会将面对的行政执法问题。

2.31、关于原告主体资格的问题。有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总是针对特定的对象作出的,因此,这个“特定的对象”如果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可以提起诉讼。而抽象行政行为则不同,它是针对特定的对象作出的,那么究竟谁有权起诉则难以确立。○6 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内,必须对原告的主体资格加以确认。首先,原告必须是与抽象行政行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相对人,即行政诉讼的原告与行政诉讼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而不应把原告主体资格仅限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中,否则就会歪曲立法本意,不利于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也无法解释实践中出现的各种诉讼。随着行政审判的发展,在原告资格界定问题上,“管理相对人说”已逐渐被“直接利害关系说”所代替,即行政诉讼的原告与行政行为有直接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原告主体资格作适当扩大,行政行为受司法审查的机率相应提高,已成为当今各国的通行标准。其次,必须是原告认为其权利“可能”受到损害。

2.32、行政机关的适应问题。对于把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有人提出,把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使得行政机关的行为几乎全部置于司法监督下,有碍行政效率的提高和行政目标的实现,将会使行政机关感到无所适从。这是片面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活动当然要追求效率,但这个效率的提高应当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的,如果抽象行政行为偏离了这一前提,难以想像其所追赶求的效率还有何意义。行政管理的实现与抽象行政行为接受人民法院司法审查,使得行政机关的行为几乎全部置于司法监督下,有碍行政效率的提高和行政目标的实现,将会使行政机关感到无所适从。这是片面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活动当然要追求效率,但这个效率的提高应当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的,如果抽象行政行为偏离了这一前提,难以想像其所追赶求的效率还有何意义。行政管理的实现与抽象行政行为接受人民法院司法审查并不矛盾,相反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的范围,能更好地实现行政管理的目标。对于合法、合理的行政行为,能很好地运用司法权力予以维护。

2.33、人民法院的承受能力。有司法实践中,有很多人会有这样的顾虑:行政诉讼的开展使人民法院遇到了前所未有考验,而且几年来的司法实践也反映了人民法院所遇到的阻力重重;如果再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不仅加重了人民法院的负担,而且有可能破坏现已取得的成绩和开创的局面。笔者认为,多年的行政诉讼司法实践让人民法院积累了丰富的审判经验,行政审判人员的专业水平较行政诉讼初期有了很大的提高。再加上我国几年大量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为人民法院审查抽象行政行为合法与否提供了立法依据上的有利条件。引起行政纠纷的抽象行政行为,往往与被管理者的相对人的权益有直接利害关系,在规范性文件中往往设定、变更或消灭相对人的权益,其合法性有待探讨。我国的国家机关授予了审判机关具有独立审判权,必然要秉着公正、公平的原则审理诉讼案件,不能因为有可能会加重负担而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人民法院受案范围之外。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人民法院必然要经过一个适应的过程,总不能因为惧怕适应而使国家的法制建设停滞不前。

四、构建我国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制度的思路及设想。

参考文献 :

[1]姬亚平。论人民法院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J],载行政法学研究,1993,3:35-40。

[2]宋功德。行政立法的均衡之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信春鹰。WTO与中国行政法制改革[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王传丽。WTO协议与司法审查[J],载中国行政法学精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22-27。

[5]郭道晖。法的时代精神[M],湖南出版社1997。

[6]王振清。行政诉讼前沿实务问题研究[M],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

[7]胡肖华。权利与权力的博弈—行政诉讼法修改纵横谈[C],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8]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M]法律出版社1985。

学院:文法学院班级:

姓名:赵健

学号:行 政 法 案 例 评 析 作 业08级法学2班 0870133207

第五篇:法庭辩论意见(房屋转让合同纠纷)

尊敬的法官: 法庭辩论意见

综合今天的法庭调查和举证质证情况,发表以下辩论意见:

一、原告没有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证据,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定,原告显然没有尽到举证义务,因为本人的确对购房合同的事情一无所知,而原告也的确未在诉讼时效内向本人提出主张,根本就不可能存在这样的证据。因此,原告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判决驳回起诉。

二、从今天庭审情况看,原告提交的证据无非证明了其与本案另一被告签订了购房合同并支付给另一被告8万元购房款,并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本人知晓、授权或追认该份合同的效力,这些证据恰恰证明了无权代理行为的存在,严格来讲,原告应当以另一被告为起诉对象,本人同购房合同以及系争事实并无法律上的关系,不是适格的当事人。因此,请求法院按照无权代理有关规定,判决驳回起诉。

综上所述,原告举证不力,无法证明诉请事项的存在,而本人有离婚协议关于房产的约定,以及房产证书,能够证明自己是产权人,依法不受他人侵害,特别是产权证书系国家机关出具的公文书证,具有公信力,证据效力明显大于原告的口头说法,请求人民法院综合考虑全案实际,维护本人合法权益,依法判决。

被告:

年月日

下载行政诉讼辩论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诉讼辩论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诉讼流程★

    行政诉讼流程: 一、行政诉讼起诉和受理 1、起诉 (1)起诉的条件。①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②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即起诉需明确指出实施......

    行政诉讼起诉书

    行政诉讼起诉书 原告:性别:出生年月:汉族,身份证号:联系电话:住址:委托代理人: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联系电话: 住址: 被告: 法定代表人: 住址: 诉讼请求: 事实及理由:此致 县人民法院具状人......

    行政诉讼代理词

    行政诉讼代理词 审判长、审判员: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北京市丰台区蓝天事务所接受本案当事人彭浩的委托,并指派我担任本案当事人彭浩的诉讼代理人。接受委托之后,本诉讼代......

    行政诉讼判决书

    XXXX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 XX(治)X行初字第X号 原告: 委托代理人:被告: 法定代表人: 住所地: 委托代理人: 第三人: 法定代表人: 住所地: 委托代理人: 原告张雅楠不服南洋省人事厅2007......

    行政诉讼判决书

     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02)慈行初字第40号原告慈吉中学,住所慈溪市浒山街道新城大道南段。 法定代表人徐娣珍,慈吉教育集团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施可群,浙江慈甬律师......

    行政诉讼起诉状

    原告:名称:____地址:______________电话:___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委托代理人:姓名:______性别:______年龄:___民族:___职务:___工作单位:_______住所: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被告:名称:____地址:______________电话:___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诉讼请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实和理由:___......

    行政诉讼起诉状

    行政诉讼起诉状 原告:地址:法定代表人:职务: 委托代理人:姓名:职务: 被告:地址:法定代表人: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此 致 人民法院份。电话: 性别:年龄:工作单位:住所:电话:职务:原告人:(盖章)法定代......

    行政诉讼起诉书

    行政诉讼起诉书行政诉讼起诉书原告:名称:____地址:______________电话:___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委托代理人:姓名:______性别:______年龄:___  民族:___职务:___工作单位:_______住所: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被告:名称:____地址:______________电话:___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诉讼请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