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喜庆在烟花爆竹雾霾下黯然无光

时间:2019-05-15 11:4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春节喜庆在烟花爆竹雾霾下黯然无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春节喜庆在烟花爆竹雾霾下黯然无光》。

第一篇:春节喜庆在烟花爆竹雾霾下黯然无光

春节喜庆在烟花爆竹灰霾下黯然无光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最传统的节日之一,作为华夏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习俗,燃放烟花爆竹无疑是老百姓表达喜庆、欢快心情的一种形式。殊不知,在一声声一阵阵,烟花爆竹震耳欲聋的巨响后面,又藏有多少道不出的负面苦衷。

要知道,近距离燃放鞭炮将可能造成耳膜的永久性伤害,特别是现在市场上的鞭炮大多违规使用白火药(高氯酸钾),爆炸威力和响度都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应当使用的黑火药。即使不用我们讲,燃放烟花爆竹噪声扰民,又极其容易引起火灾和伤人事故,但对于污染空气和城市环境,我们就不得不提及了。

有人说,烟花爆竹燃放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物气体和各种金属氧化物的粉尘,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刺激性和腐蚀性极强的酸性氧化物,大量燃放鞭炮时,如果适逢无风或低气压的天气,一时无法飘散,就会强烈地刺激人的呼吸,使人咳嗽,引起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烟花爆竹燃放后的碎片、残留物影响城市的市容环境。

有关监测数据表明,每年春节期间,我国绝大部分大中城市的空气质量都等于或差于轻微污染,其中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为“重污染”“中重度污染”,这些污染部分可归因于燃放烟花爆竹。很显然,烟花燃烧产生的烟气是严重的空气污染,其产生的粉尘和残留物含有大量有害化学物质,其中就有砷(砒霜的主要成分),经雨水冲刷流入下水道还将污染我们的江河湖海。现在,城市的雨水和污水管道是分开的,雨水是不经过污水处理厂而直接排入河流的,因此,在马路上随意倒污水的人和在阳台上装洗衣机将污水直接排入雨水落水管的人是非常可恶的。

在国人心目中,似乎只有燃放烟花爆竹才足以把欢乐推向高潮。殊不知,伴随着滚滚的硝烟和“噼噼啪啪”的爆响,悲剧也同时拉开了沉重的帷幕。于是有人说,作为中华民族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它在很早以前就载入青史。然而,发明者在研制这一人间“尤物”之时,绝未想到如此伟大发明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会被后人做成烟花爆竹引来各种灾难,烟花爆竹在扮演着“天使”和“吉祥”角色的同时,也充当了无情的“杀手”。

每年到了春节,急诊医生和消防人员是最忙的——医院的急诊室外伤病例骤增,几乎全是被鞭炮炸伤、灼伤眼睛或肢体的病人。“119”火警电话人们并不陌生,春节期间,“119”电话成了热线,让消防卫士应接不暇。

1992年春节期间,天津市发生火灾50多起,祸首皆为烟花爆竹;1993年增加到80余起。1994年正月初五晚,天津眼科医院有7人就诊,其中2人眼球被鞭炮炸破,晶状体外流,且这两名患者均为芳龄18岁的姑娘。1993年1月22日除夕夜,上海市发生251起火灾,均为烟花爆竹引起。由于4400多名消防卫士快速反应及时扑救,未酿成大灾,但仍有58人被鞭炮灼伤炸伤。春节前后,在以治疗烧伤著名的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15天内收治烟花爆竹灼伤炸伤患者多达424人。初五那天,烧伤科门诊居然出现了100多人排队看病的奇观。北京同仁医院在1980~1990年间,接受因鞭炮致伤患者达2000多人次,60余人因伤势严重做了眼球摘除手术。1993年除夕夜,收治48名受伤者,摘除了5个眼球。公安部门的一份情况通报表明,1993年春节前后,仅上海、北京、武汉等10大城市就发生因烟花爆竹致灾事件万余起,炸伤1.7万多人,其中炸断手指的有1503人,炸伤眼睛的5000多例,死亡171人。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全国平均每年春节火灾4万多起,致火原因乃烟花爆竹首当其冲。我国有600多个城市,2000多个县,每年因燃放鞭炮所造成的人力、物力、财产损失,尚无总的确切数字,但肯定是骇人听闻的。一幕幕人为的惨剧,一串串带血的数字昭示我们,对于烟花爆竹,现已到了改变传统习惯的时候了。

进入90年代之后,海内外华人聚集的香港、新加坡,国内走在改革开放前列的广州、深圳等城市先后毅然决然地挥挥手——与鞭炮告别。1993年7月28日,北京市通过了《北京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上海、天津、济南、杭州、福州、武汉、南京、石家庄、珠海、佛山等大中城市也纷纷遥相呼应,先后采取了禁止生产、销售和燃放鞭炮的措施,违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北京、广州等地曾进行过民意测验,结果表明:75%以上的公民欢迎禁放鞭炮,约10%的人觉得无所谓,不同意禁放的仅占15%。现实生活中,多数市民都反对燃放烟花爆竹,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是封建落后的习俗,与现代文明社不协调,会污染环境、损害人们的健康,会危及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浪费大量的社会财富。于是禁止燃放鞭炮这一举措已开始在华夏大地上逐步推展开来。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彻底告别危险的鞭炮,在平安、祥和、文明、温馨的氛围中享受生活的乐趣,领悟人生的真谛。

从中国气象局2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入冬以来,中东部大部地区雾霾频发,雾霾日数普遍在5天以上。气象专家表示,造成近期雾霾天气偏多、偏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1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较常年偏弱,风速小,中东部大部地区稳定类大气条件出现频率明显偏多,尤其是华北地区高达64.5%,为近10年最高,易造成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聚,从而导致雾霾天气多发;二是我国冬季气溶胶背景浓度高,有利于催生雾霾形成;三是雾霾天气会使近地层大气更加稳定,会加剧雾霾发展、加重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形成既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有关,建议进一步加大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多部门会商联动,完善静稳天气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应急减排方案,以防范和控制重污染天气的出现。

据悉,入冬以来,河北南部、北京、山西东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大部、广东西部、广西东部及四川和云南局部等地有10~20天,其中江苏大部在20天以上。相比于常年同期,河北南部、北京、天津、山东、河南北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广西东部等地偏多在1天以上,其中北京、天津、安徽大部、上海等地偏多3~8天,山东北部、安徽东北部、江苏大部、浙江北部及广东南部偏多超过8天。华北南部及江苏中部、四川东部、重庆西南部、贵州西部等地有8~15天能见度不足1000米,河北南部、山东西北部、四川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5~12天能见度不足500米。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科学院近日公布了该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的最新研究结果,研究认为,最近的强雾霾事件,是异常天气形势造成中东部大气稳定、人为污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次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事件。研究认为,人类污染物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内因,可以说是“主谋”。专家说,空气污染物中的可溶性成分遇到浮尘矿物质凝结核后会迅速包裹,形成混合颗粒,再遇到较大的空气相对湿度后,就会很快发生吸湿增长,颗粒的粒径增长2倍至3倍,消光系数增加8倍至9倍,也就是能见度下降为原来的八分之一至九分之一。通俗地讲,空气中原本存在的较小颗粒的污染物遭遇水汽后变成人们肉眼可见的大颗粒物,随即发生灰霾事件。

中国科学院分布在京津冀区域的15个PM2.5监测站的监测数据统计显示,1月份京津冀5次强霾污染分别发生在1月6日至8日、9日至15日、17日至19日、22日至23日、25日至31日。这5次都少不了陈良富所说的水汽做“帮凶”。

有人说,本次席卷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强霾污染物化学组成,是英国伦敦1952年烟雾事件和上世纪40-50年代开始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污染物的混合体,并叠加了中国特色的沙尘气溶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在该污染事件中,共有800余人丧生。美国政府在后来的调查中称,石油挥发物(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的有机化合物,这个过程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就是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在京津冀雾霾天气的专项研究中,专项组检出了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这在王跃思看来是“最危险的信号”,因为这就是“洛杉矶上世纪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经过源解析技术,这些包括含氮有机颗粒物在内的有机物被识别出了4类有机组分:氧化型有机颗粒物,主要来自于北京周边;油烟型有机物,主要来自局地烹饪源排放;氮富集有机物,一种化学产物;还有烃类有机颗粒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和燃煤。其中氧化型有机颗粒物在整个污染过程所占比例最大,为44%,其余三个组分别占21%、17%和18%。专项组将这些因素归结为“人为粗放式排放和自然生态被破坏的直接后果”。

回想欢乐的时光,我们本应在欢庆祥和的气氛下度过春节,可是在烟花爆竹璀璨下,我们看不到春节所带来的快乐,而是在灰霾袭击弥漫下,春节的每一天似乎都是黯然无光。然而,回想到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得不再重复,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这对于我们人类讲是多么的重要。

第二篇:燃放烟花爆竹与雾霾天气的关系调查报告3篇

燃放烟花爆竹与雾霾天气的关系调查报告3篇

由于烟花爆竹在燃放过程中会生成一定的烟雾和气体,引发了很多媒体夸大报道烟花爆竹燃放将产生大量的PM2.5,严重污染了环境,甚至被认为是造成近期全国各地出现连续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之一。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燃放烟花爆竹与雾霾天气的关系调查报告,仅供参考。

燃放烟花爆竹与雾霾天气的关系调查报告篇一:

党的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强调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由于近来我国受雾霾天气影响严重,环保迫在眉睫。因此利用寒假,我们展开了关于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情况的调研。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有几个方面,总共有三点:

第一,对社会人身财产造成危害

燃放烟花爆竹不当是导致火灾发生的主要因素。节日期间,街头巷尾,马路边、小区街道、草坪、绿化带„„随处可见大量的烟花纸屑和燃放后的墩座。尽管有关部门没有提供具体数字,但据一些环卫工人表示,除夕一夜之间,至少产生很多此类垃圾。为了清理垃圾,保证城区清洁,环卫工人不得不比平时提前一个多小时上班。烟花爆竹不仅给城市卫生带来了尴尬,还带来了安全隐患。由于许多人随地燃放鞭炮,之后第二天才能被环卫工人清理完。一旦火苗未熄,在当前北方地区长时间的干旱情况下,极其容易引燃干透了的树木和草,发生火灾。

第二,严重污染环境

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特别是除夕夜,从夜幕降临开始,神州大地就鞭炮齐鸣。爆竹、烟花带来的“声色”刺激,让过年的喜庆气氛更加浓重,同时也带来了消防安全隐患和大量的垃圾。硝烟弥漫的场景只有两个地方可以大规模的看到,一个是战场,一个是中国春节的大街小巷。作为我们当代这批青年是没有经历过,所以那种真正意义硝烟弥漫的场景也就没有见到过,只有在电视电影里看到过。而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在中国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燃放烟花爆竹的现象。烟雾弥漫于空中,刺鼻的味道充斥着空气中。燃放烟花的人赏心悦目的欣赏着烟花的美感,燃放爆竹的人躲得远远的窥视着爆竹燃放的进程,有的甚至捂着耳朵,看都不看。曾经在某年禁止过燃放烟花爆竹,但后来又解禁了。春节期间到底是否需要燃放烟花爆竹我们暂且不论,先谈谈燃放烟花爆竹对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直接影响。鞭炮和烟花燃放时会释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或有毒气体,并产生碳粒、金属氧化物等颗粒烟尘,这些气体和烟尘弥漫于空气中,使空气浑浊,令人窒息,同时还刺激人的呼吸道粘膜,伤害肺组织,以致诱发呼吸道疾病。据了解,当硝烟弥漫时,这些气体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对眼睛也有刺激作用,有的则会对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或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三,大量浪费钱财

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炮竹的费用,偌大个中国一个春节就要起码上百亿用来燃放掉,我们经常说的烧钱可能也不过如此吧?如果这批钱用来环保建设和帮助那些贫困灾区又是有多么大的意义。真的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思考的问题。过年是需要有喜洋洋的气氛,但我们的家园地球真的不堪重负了,环境污染越来越恶化,而且开始和我们反馈了,欠下多少债是都需要偿还的,我们对自然所做的,对环境所做的,都会得到相应的反馈。不难想象,燃放烟花爆竹对健康也是莫大的杀手。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人延续千年的习俗,春节临近之际,我市市民对雾霾天气与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的叠加充满了担忧。

进入新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旷日持久且影响范围甚广的雾霾天气。尽管我们的城市没有“很受伤”,但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的市民,我们对充斥荧屏的“呼吸之痛”感同身受。我们深知,污染是流动的,伤害是“无差别”的。每个人都是环境的消费者,也是环境恶化的成本支付者。保护环境,无人可以置身事外。同在一片天空下,我们理应与身处“霾伏”中的人们“同呼吸,共责任”。

于是我们就今年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一事在社会中展开调研。昨天,我们在市区一个鞭炮零售点看到,虽然马上就要过年,但是买鞭炮的人并不多,像往年畅销的一万响的鞭炮很少有人买,偶尔有家长带着孩子买一些小型烟花。采访中,多数市民表示,今年打算少放炮或者不放炮,市民刘先生说:今年雾霾天气太严重了,所以想想今年过年不放炮了,这样能稍微减少污染空气的东西。老边区某鞭炮零售点摊主告诉我:

摊主:比起往年我觉得不太好卖。

本人:大概销量比往年下降有多少?

摊主:我觉得下降有一半。

本人:哪种卖的稍微好一点?

摊主:还是环保炮。像以前那种鞭炮,基本上一说的话,不要,它不环保。往年这种大炮快,今年看人了,可多人都不放了。

23日中午,本人在城区老边大市场一家烟花爆竹临时销售点发现,近一个小时内都没市民来购买。“今年生意跟去年比差多了,去年一出摊就卖了三四百块钱的鞭炮,今年出摊到现在连个生意都没有。”摊主介绍说,“一开始我以为是路段选得不行,我一打听才知道,其他摊点销量也不行。”

截至26日下午,本人走访市区十余个烟花爆竹临时销售点了解到,今年鞭炮销售情况遭遇寒流。“往年还有饭店或者单位来批发,今年来买的全是个人,最多的也就花两百块钱。”东地路上一家临时销售点的老板苦闷地说,“连续三天我才卖了不到五百块钱的货,去年都卖一千多了!”

步行街一家临时摊位的老板告诉我,今年市场最大的特点是问的多买的少,“一上午来问的有三四十人,但真正买的也就一两个人,销量比去年少了近一半。”不少烟花爆竹摊主表示,他们把销量的“宝”都压在了春节前的一两天。

小年一到,过年也就进入了倒计时。在不少地方小年还有送灶王爷的习俗,每到这天点挂鞭炮吃盘饺子是不可缺少的习俗。而今年,不少市民发现,往年热闹的鞭炮声居然听不见了。23日,龙山小区一名清洁工人告诉记者,今年小年是他“最轻松”的一年,“往年这条街上很多沿街门市都会放鞭炮庆祝一下,我们第二天扫鞭炮纸屑非常麻烦,但今年鞭炮纸屑几乎没有。”锦绣苑小区居民张女士表示:“往年过小年的时候,早早就能听到外面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但今年没听见有放的。”山水文苑小区居民孙女士说:“现在雾霾天气比较严重,今年我就不买鞭炮了!”

本人随机采访了30名市民,有27名市民表示还没购买鞭炮。“放鞭炮会污染空气,大家又得面对雾霾天气,影响身体健康,但不放又觉得没年味,年底买上一两挂意思意思就行了!”一名市民说。这也代表了大多数受访者的想法。在采访中,也有摊主担心,今年鞭炮市场不景气,那销售后剩余的鞭炮会如何处理呢?会不会有安全隐患呢?一临时销售点老板说:“去年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在申请烟花爆竹零售点时,就已经和相关烟花爆竹批发公司协定,到达零售期限后没卖完的烟花爆竹就交给批发公司保管,如果产品没过期,就等到下一年接着卖。”

当下,对于保护环境,缺的不是共识,缺的是行动和从我做起的自觉。为此,我们倡议,所有市民行动起来,从力所能及的生活小事做起,从春节不放少放烟花爆竹减少自身的污染排放开始,从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开始,身体力行,呵护家园。

一、尽量不放烟花爆竹。燃放烟花爆竹会向大气中释放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气体及烟尘、硫化钾、金属氧化物和碳粒等颗粒物,导致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尤其是PM2.5浓度大幅度上升。而且,这些污染物进入空气中,往往在短时期内难以得到彻底净化。尤其是在雾霾天气下,大量烟花爆竹燃放后的有害物质更难以扩散,会加重空气的污染程度。

二、如果一时难舍“爆竹辞岁”的旧传统,那请尽量少买些,少放些。尽量选择购买少味、轻烟、残留物少的环保烟花和电子鞭炮。自觉不购买、不燃放个头大、药量足、震耳欲聋的违禁烟花爆竹。在除夕夜等燃放烟花爆竹的高峰时段,请尽量远离居民楼房,以减轻污染对老年人、儿童、孕妇和有呼吸系统疾病等高危人群的伤害。

三、节后上班第一天,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不放“开门炮”,节后开业第一天,沿街的银行、宾馆、饭店等商家门脸不燃放“招财炮”。同时,各主管部门要负起责任,加强监管,为改变陋习倡导文明多做工作。

曾经,我们在朦胧的薄雾中作浪漫的遐思;而今,我们却要在浓厚的雾霾里痛苦地呼吸。今年以来,持续性、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已经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引发了人们对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的沉痛反思。

造成雾霾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工业排放、矿山开采、建筑扬尘、汽车尾气、城市采暖等等,都是重要根源。因此,治理雾霾也要采取综合性措施。但是,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燃放烟花爆竹同样是雾霾的诱因之一。

集中燃放烟花爆竹会释放大量的烟尘,对空气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据环境监测机构的保守估计,燃放烟花爆竹可以使当时、当地的空气污染指数上升10倍以上。如果说,导致今年以来很多地方雾霾笼罩的始作俑者并非烟花爆竹,那么,到了春节期间,在大量工业企业休假、建筑工地休工、大型车辆停运的情况下,集中而高强度地燃放烟花爆竹,就是形成或加重雾霾的罪魁祸首了。

难道我们真的乐意在重度污染的空气中度过春节吗?难道我们真的愿意因为营造一些年味而大肆制造烟尘吗?难道我们真的喜欢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笼罩在雾霾之中吗?就在这个蛇年,就从这个春节,我们可否不放烟花爆竹了?或者,我们可否有所节制,“意思意思”就收手呢?

其实,春节的民俗绝非仅仅是燃放烟花爆竹,有意义、有情趣,文明健康,和谐欢乐的活动还有很多。春节美好的内涵决不在于“听几声响”,春节优秀的传统也不仅仅是“放几挂鞭”。在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我们认为既要注意保护和坚守那些优秀的传统习俗,也要重视推陈出新,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的民俗,开发出新的“年味”。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呼吁——文明健康过年,从低碳减排做起;共同守护蓝天,从不放烟花爆竹做起。让我们都来当个“弃炮族”,不做“吸尘器”!

燃放烟花爆竹与雾霾天气的关系调查报告篇二:

I.研究目的:

燃放烟花爆竹时中华民族持续了两千多年的习俗,有着深刻的意义,不仅有辞旧迎新和庆贺的意义,更有另一传统文化意义邪避鬼。既然烟花爆竹在中国人心中是春节的标志物,承载着许多春节的文化意义,呢么缺了它,这些文化意义就得不到充分展现,春节也就显得普通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那么喜欢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所在了。烟花爆竹虽然可以为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利益,但是它所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安全事故依然是层出不穷。这些事故发生后不断引起广大群众对燃放烟花爆竹的议论。

此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家对“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看法,通过具体的数据给人们准确直观的了解烟花爆竹燃放情况。

II.研究内容:

选取紫御东郡、田庄社区、山大第四宿舍等小区作为研究样本,对春节期间(腊月23至正月十五)烟花爆竹燃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究烟花爆竹燃放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III.研究方法:

1、实地考察法。

2、调查访问法。

3、网络查询法。

IV.研究步骤:

1、设计研究方案。

2、进行具体研究。

3、整理计算数据。

4、得出研究结论。

5、提出意见建议。

V.研究报告:

1.课题的缘起:尽管由于放鞭炮而带来的伤害甚至灾难屡有报道,然而,喜

庆佳节,作为中华民族欢度节日的一种传统——鞭炮,放还是不放?确实是个问题。禁放令要不要严格地、一如既往地执行下去?我们怎样才能既快乐、又安全地度过一个个节日和庆典?这个最近网上吵得十分火热的问题就是研究报告的缘起我将通过这份研究报告来说明燃放鞭炮的利与弊。

2.实地考察:

通过对各个小区的调查,虽然每天都有清洁工打扫,但地上仍有大量的爆竹纸屑。

3.计算分析:

增加气氛其他 娱乐传统

4.研究结论和建议:综合以上分析面的重视以及思考燃放烟花爆竹是否对环境和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就以上情况,我提出以下建议:1.希望政府部门不要禁止“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而是要制定相关法规,加强管理,可以开辟一些场所供市民燃放烟花爆竹。2.春节期间,广大市民朋友购买烟花爆竹要适量,燃放时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3.烟花爆竹制造商要确保烟花爆竹的质量,杜绝劣质品上市,要不断研制低消耗、低污染、高安全性能的产品

5.主题标语:

依法燃放烟花爆竹是您的权利,文明燃放烟花爆竹是您的义务。

燃放烟花爆竹与雾霾天气的关系调查报告篇三:

调查背景:

最近一周以来,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已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覆盖了中国将近一半的国土。气象台预计,从昨夜到今晨,江苏中西部、安徽中东部、浙江中北部、江西东北部等地有大雾,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500米的浓雾。昨天夜间,江苏、安徽中东部、浙江中北部、山东南部、河南东部等地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达4~5级,局地可达6级,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上述大部地区有中度霾,其中江苏西南部、浙江北部、安徽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

关键词:健康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未来,我们每个人必须高度重视。前 言

实践时间:2013年寒假

实践地点:中国浙江省绍兴县齐贤镇

实践人员:初三12班 朱晓娜

实践内容:调查绍兴雾霾天气日益严重的原因、现状、危害及政府的解决措施。

实践方式:关注新闻媒体、走访有关部门、向有经验的前辈询问.了解、自己观察登记

一、什么是“雾霾”

雾: 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霾: 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雾霾: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

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二、雾霾的危害

1.雾霾天气极易使哮喘复发。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和变异性咳嗽闷气、呼吸不畅等哮喘症状。人们每次呼吸,往肺部深处吸入大约50万个微粒,可是在受到污染的空气中,吸入的微粒比这多100倍。

2.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专家指出,之所以说雾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是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3.事实上,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并不是今年的新现象。近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国内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遭遇类似的情况,当中虽有一定的气象因素,但最主要还是粗放式无序发展带来的恶果。应该看到,雾霾并非一般空气污染,它可能对公众生活和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952年伦敦大雾中,据官方统计就有逾4000人丧生,有环保专家分析,灰霾很可能取代吸烟成为肺癌头号致病“杀手”。

4.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另外,浓雾天气压比较低,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再一方面雾天往往气温较低,一些高血压、冠心 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热胀冷缩,也可使血压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心脑血病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小心应对。专家指出,持续大雾天对人的心理和身体都有影响,从心理上说,大雾天会给人造成沉闷、压抑的感受,会刺激或者加剧心理抑郁的状态。此外,由于雾天光线 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

四、中国的雾霾

中央电视台《新闻1+1》1月15日报道,我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截至14日零时,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监测站点,检测数据都超过了300,这意味着这些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严重污染。雾霾天气导致道路管制、企业停工、机场关闭、港口停运,并使得市民的工作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不仅如此,在多地的医院,患上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在大幅增加,北京部分中小学的体育课甚至改在了室内进行。这样的天气下,很多人希望空气净化器和品种繁多的口罩能带来一些帮助。中新网1月13日电综合报道,连日来,中国中东部地区因雾霾天气造成重度空气污染的现象,引发了港台媒体和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香港《南华早报》形容北京遭遇的浓密雾霾“令人窒息”,空气质量的污染程度达到了“危险”的水平。近期,由于冷空气较弱,多地气温回升,雾霾天气大范围伺机而入,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受到影响,而大雾给这些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显示,12日,北京、河北、山东等多地空气质量达严重污染,PM2.5指数直逼最大值。截至13日零时,在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空气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北京城区PM2.5值甚至一度逼近1000。中央气象台13日6时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预计今天早晨到上午,京津地区、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江苏中北部、四川盆地、重庆西部、湖南中南部、贵州南部、云南东南部、广西中北部地有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

五、怎么预防雾霾带来的危害

防大雾疾病方法:

1、外出戴口罩

如果外出可以戴上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口罩以棉质口罩最好,因为一些人对无纺布过敏,而棉质口罩一般人都不过敏,而且易清洗。

2、饮食清淡多喝水

雾天的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食品。

3、雾霾天气少开窗

很多人习惯开窗通风。可如果雾霾一整天不散,是该开窗通风还是紧闭门窗呢?李智指出,雾霾天气里,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最好等太阳出来再开窗通。

4、适量补充维生素D

这个季节雾多、日照少,由于紫外线照射不足,人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有些人还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等现象,必要时可补充一些维生素D。

雾霾天气的成因

1.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2.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3.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4.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5.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6.焚烧秸秆。

7.燃放烟花爆竹等污染颗粒物排放增加。

第三篇:民法视角下的雾霾天气研究

民法视角下的雾霾天气研究

一、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与民法的关系

雾霾天气形成原因:首先是汽车尾气排放的细颗粒物,包括小型车、公交车、单位班车,以及大型运输货车等。其次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例如火力发电厂、冶金和工业烟囱等排放的废气。接着是北方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最后是道路交通和建筑工地产生的扬尘等因素。

从上述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得知,雾霾天气已经不是自然现象而是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社会现象。这就为我们运用法律来调整人们的行为来避免或消除雾霾天气提供了法理基础。雾霾天气会对我们的人身和财产产生伤害,而我国《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我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所以,民法是减轻或消除雾霾天气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雾霾天气与民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包含民事权利能力平等,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和民事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这里主要是指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民法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犯。民法保护大家平等地拥有小汽车,开车出行,冬天采暖,建房等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因此我们不能因为雾霾天气而限制一部分人买车的权利等。

诚实信用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即当事人在民事行为中不隐瞒真相,不做假,不欺诈,恪守诺言,履行义务等。这要求加油站不能以次充好、降低燃油的质量标准;排污企业不得偷偷排污,要正常启用排污设备等。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比如火力发电厂,我们不能说他有生产的权利而任意的排污,这是一种权利的滥用。火力发电厂应该在不影响他人的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使用自己的合法权利。这就要求火力发电厂进一步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等。

公序良俗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因此,生产排污企业不得违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

三、雾霾天气与民法主体

民法主体包含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雾霾天气的不良后果已经影响到包括一切民法主体在内。我国的公民、法人公司或企业和非法人生产组织既是民法的主体也是雾霾天气的受害者。所以民法主体有义务有责任去关注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去降低或消灭雾霾天气。

四、雾霾天气与民法客体

民法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物、有价证券、智力成果、权利和非物质利益等。民法客体与雾霾天气联系紧密。如雾霾天气会造成人们动产或不动产的损害,影响到非物质利益中公众的身体健康,阻碍降低减少排污的专利技术的发展等。

五、治理雾霾天气的民法作用

合同的作用:合同是民法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合同的本质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平等的民事主体根据意思自治就某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达成共同一致意见。合同特别强调契约自由的精神。例如,对于污染排放超标的公司企业,可以根据环境法中著名的科斯定理,与排污少的公司企业在平

等自愿的基础上签署排污指标转让合同,以支付一定的金钱作为补偿,同时也促使双方公司企业更好的减少污染的排放,为治理雾霾天气做出应有的贡献等。

专利的作用:专利也是民法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人们越来越关注雾霾天气,在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的情况下,势必使防止污染,节能减排等技术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从而使这方面的专利技术越来越多。最终,通过民法的调整使这些治理雾霾天气的专利技术得到最好的发挥等。

六、雾霾天气与民法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因此,雾霾天气给人们人身和财产带来的损害也理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当然,为了彻底消除雾霾天气,除了运用民法外,还需要与行政法、环境法等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配套措施形成合力,共同打出一套组合拳,才能将雾霾天气击散。

第四篇:环境政治学视野下的“雾霾之困”

环境政治学视野下的“雾霾之困”

“十八大”报告关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阐述,不仅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未来蓝图的愿景描绘,更是党和政府向人民群众所作出的庄严政治承诺和面向全国各族人民的绿色政治动员。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是建设“美丽中国”还是实现绿色“中国梦”,都需要我们全民上下基于一种崭新政治认知与政治共识的切实行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应只是关涉少部分人的道德高尚举止,而且必须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正确与正当行为。在笔者看来,对这一点的最好注脚就是因2013年春节前后肆虐华东大部分地区的严重雾霾而迅速升温的大众“呼吸关切”。只是这种“雾霾政治学”所包含的哲理或意蕴要远远超出大多数人的理解,值得更充分的讨论。

(一)毋庸置疑,雾霾在当今中国已远非只是由于工业生产(尤其是能源和原材料的低效利用)和居民消费(比如私家车)等造成的大气污染,即一种有害人体健康的物理与化学现象,还同时呈现为敏感的社会民生问题和发展问题。作为一种社会民生问题,频繁发生的严重污染甚至毒化的天气,已经在明显影响着相关区域特别是大中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大范围内造成了一种公众的“呼吸关切”。网上广泛传播的各种戏说调侃尽管有些言辞尖刻,但归根结底反映的还是人民群众对于自身环境权益的申辩和吁求。作为一种发展问题,越来越多的公众相信,当今中国的环境难题是由发展的阶段性、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共同造成的,也就是一种“发展(本身的)问题”,不能再简单凭借一句“发展中的问题只能依靠进一步发展来解决”加以辩护。1可以明确的是,发展本身并不是目的,更不能简化为经济单向度甚至是GDP指标的扩张扩大,而是应服务服从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正改善;同样,经济增长有着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容限意义上的边界,我们绝不能长期无视这种界限。雾霾频发以及积重难返的江河湖海污染和土壤污染,使越来越多的民众对于狭隘而粗俗的发展观念或举措产生了焦虑或质疑――如果都不能做到“自由的呼吸”,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呢?换句话说,“发展是硬道理”固然没有错,但“有尊严的呼吸”显然是更硬的道理,因为它关乎我们及子孙后代的生存。

雾霾现象作为单纯的环境难题本身并不一定构成政治议题和政治活动,但当它同时成为社会民生问题与发展问题并为公众所主动意识到时,则几乎肯定会演变为一种现实政治,而这正是当下中国所悄然发生着的变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公众倾向于从环境权益和环境参与权利的角度来理解环境难题的性质、成因与解决出路,从而溢生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与政治民主压力;另一方面,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所遭遇的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瓶颈约束,也迫使党和政府必须采取一种具有明确环境伦理与生态文明意涵的发展新思维,从而构成一种日渐强大的倒逼式动力。2正因为如此,可以说,如今的“雾霾议题”及其应对已经演变为一种鲜活生动的“环境政治”。

与我们传统理解的政治不同,“雾霾政治”并不等同于政府(执政党)政治或自上而下的权力政治。事实上,像其他环境难题一样,“雾霾之困”的有效破解将同时取决于如下三个层面上的主体行动:党和政府、企业、个体。其一,党和政府的领导性角色。从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贯彻实施,到人、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规划与战略部署,甚至到环境友好企业和生态个体的培育,都离不开一个强权而高效的“环境国家”。但需要强调的是,一方面,多年来被新自由主义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奉为铁律的“小政府、大社会”似乎并不适用于生态环境议题领域,相反,环境权益与公共产品保障正日益成为国家职权扩张的“话语理由”(或可称之为公民与国家之间不断扩展着的“绿色契约”3);另一方面,绝不能因此就简单地认为,党和政府的强制性权力行使本身或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便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环境难题,包括雾霾或交通拥堵。

其二,企业的主动性角色。从表面上看,过多而密集的高消耗重污染工业企业,至少在现阶段是我国东部地区严重雾霾现象的主因(三大三角洲地区是全国污染物排放平均水平的5倍),而真正令人忧虑的则是无原则追逐利润背后垄断性的“资本霸权”或“资本逻辑”。但是,环境伦理层面上的谴责与批判代替不了积极出路的探寻。依据“生态现代化”思维与战略1,“雾霾之困”的破解之道是造就一大批代表着中国(世界)未来的绿色企业,从而使工商业从被动的“生态环境破坏者”变成主动的“可持续发展友好伙伴”,而这样一种“华丽转身”的实现,离不开强大的“环境国家”和生态自觉的环境公民社会。

其三,个体的主人翁角色。研究表明2,北京等大城市中雾霾气体或颗粒的贡献率超过1/4来自个体消费。而随着我国逐渐进入一个以内需为主的大众消费社会,可以想见,个体消费对于雾霾天气和其他环境难题的影响还会进一步加大。这意味着,离开个体消费理念与风格的实质性绿化,包括雾霾在内的环境难题恐怕很难得到有效解决。正因为如此,欧美学者往往将环境政治称为“私生活政治”(相对于公共领域政治)或“个人政治”(相对于集体政治)3。也就是说,与传统政治不同的是,环境政治的重要指向或“战场”是个体价值观念与生活风格的“深绿”转变,或者说从“资本主义消费世界的汪洋大海”中的渐趋超越和脱离。由此也就不难理解,“环境公民”概念在欧美国家中的一种更主流性阐释是公民(尤其是作为地球和世界公民)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4,而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环境权益与权利。

至少从欧美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撇开其他方面的诸多影响因素不论(比如产业转移和科技进步),一种相对有效或成功的环境政治有赖于上述三个方面要素的有机结合:政府积极引导、企业热情跟进、个体主动参与。正因为如此,包括英国20世纪50年代“伦敦雾”在内的诸多严重环境污染难题,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后得到了初步克服。反观我国面临着的“雾霾之困”,“十八大”报告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宣示和国务院随后推出的重大举措,可以理解为党和政府层面上的“主动应战”,但同样极具挑战性的是,我们如何才能切实促成企业和个体层面上的实质性响应与跟进?客观而言,这方面还存在太多的制度性、机制性难题有待破解,比如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培育引领和对严重畸形化的大众消费文化的规约疏导。鉴于我们独特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党和政府在这些方面无疑担负着不容推卸的设计、引领与践行职责。“勿让雾霾遮望眼”,可以肯定的是,直到“政府、企业、个体”之间形成一种历史性合力之前,目前已变得颇为棘手的“雾霾之困”很难真正转化成中国发展升级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过度依赖政府的行政命令或简单指责个体消费的非理性都是片面之举。

(二)如果上述所论成立,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读与评价过去一年多的“雾霾政治”呢?一方面,不断蔓延与常态化的雾霾天气正在更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的传媒舆论和政治氛围,或者说,“雾霾中国”已成为最具大众动员潜能的民生政治议题。如果说2013年10月下旬的那场严重雾霾天气彻底改变了雾霾的京津冀或华东的区域性标签,那么,2014年2月下旬的北京雾霾天气,则在范围、持续时间和强度等方面创下了新的纪录(连续四天达到了北京市的橙色预警级别)。与毫无生机可言的一座座城市相并行的,是一种全社会――从官府到百姓――的“灰色”心态:我们究竟何时和如何才能告别这挥之不去的“雾霾”?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我们应从雾霾中看到什么(虽然网友常说的是很难看清什么,比如北京的中央电视台新大楼或天安门城楼),又能够做什么?

另一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大众的政治回应显然尚未达到一种适当的水平。在政府层面上,国务院于2013年9月推出了未来五年左右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各相关省份也随之跟进,作出自己的空气污染物削减时刻表“承诺”。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经过多方利益反复较量之后的“政治妥协”(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1),而真正迫使政治高层下决心的恐怕还是同年夏天的那几次雾霾天气,因为夏天就开始出现的雾霾带有太多的不利象征意味。然而,迄今为止的政府应对举措依然存在着两个明显问题:一是如何严格落实各级政府的相关指标承诺,目前的年均削减比例目标仍有不够明确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一年后、五年后相关指标未能落实,中央政府将如何惩处相关机构的负责人?二是目前的应对计划仍有着太多的“经济主义”倾向,总量数万亿的治理投资恐怕还有个如何分配使用的问题(且不说如此大规模中央政府投资的区域间公正性与正义性考量)。比如,如果大量用于地区的经济结构产业升级,那么,未必能够解决当下面临的紧迫问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各级政府不能再简单把雾霾问题归结为一个“发展阶段问题”,同样,各级政府也不能再把治理雾霾简单理解为又一个“发展机遇”。

在民众层面上,迄今为止我们的人民恐怕连真正的“知情人”都算不上,更不用说是治理雾霾的“主动参与者”。据专家解释,2013年10月下旬的东北地区雾霾成因有三个2:气象条件、城市燃煤和秸秆焚烧。第一个原因是最自然但也是最荒唐的理由,也就是所谓的“天气不好”;第二个原因是指我们的生活习惯,但这个习惯好像已很多年了,而这之前似乎并没有听说过雾霾(当然不能说它绝对不存在);第三个原因是农民的“错误”,过去几年是影响飞机起飞,如今则成了影响城市人的生活与生存了。笔者认为,这三个原因好像都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我们那么多的科技专家、那么多的重大攻关项目,难道就弄不清楚这些烟雾从何而来?3而且,即便就是上述这些原因,我们恐怕也要更多地思考气象条件为什么越来越不好,不好的气象条件为什么现在会产生有严重危害性的空中毒雾?煤炭燃烧为什么就不能采取更加洁净的技术和方式?为什么农民非要焚烧那些似乎有着更多用处的秸秆?如此等等。相比之下,更应该谴责的也许是那些在如此雾霾天气中仍在驾驶公车、私车出行的公务员、城市居民?当然,他们心中恐怕也有着说不出的无奈和抱怨。问题是,我们都做不到让老百姓知道现状的严重性与危害,又如何能够要求农民与城市人、公民与政府在雾霾中“同呼吸、共命运”呢?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就像把“雾”、“霾”放在一起作为一个组合词使用本身,就多少有些舆论(政治)误导的成分一样,目前的所谓雾霾应对(应急)说得好听些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说得实在些是“自我安慰”(尽管这也许可以增加一些地方官员的政绩,而一线工人群众的确很辛苦,而且有些健康风险)。

就前者而言,雾就像云、雨、雪等一样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现象,而最重要的是,云雾雨雪即使在极端情况下其危害仍是有限的(至少在地理范围上)。而霾则全然不同,它既没有任何意义上的好处,也在很大程度上与自然气候无关,而是我们过度与无序的工业生产和生活排放的结果。不仅如此,我们都没有听说过月亮上的雾霾,也没有听说欧美(如今)或中东、日本的雾霾,也就是说,雾霾几乎肯定是一种中国现象或中国问题。

就后者来说,我们明明知道,一旦雾霾气象形成,真正有效的办法就只有西北风劲吹,古人多少三面环山的城市选址如今都成了历史性错误,难道城市应该选在“风口浪尖”上?但我们还是采取从停产限产到绿色出行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其实际结果肯定是越来越严重(比如北京这次的PM2.5从最初几天的200左右迅速攀升至接近500),直到冷空气到来。笔者不是说这些措施没有必要,而是说,为什么我们要等到各种级别预警时才采取这些所谓的“严厉措施”?既然这么晚的应对注定是无效的,为什么我们不能提前采取一些结构性的减排减产应对举措?

按照环境政治学的一般理解,“雾霾政治”当然是一种“新政治”,但这种新政治绝不是从一种与世隔绝的真空中产生出来的。我们的政府在相当程度上依然是一种“旧政府”――在政治意识形态和政策思维的意义上,太多官员仍不愿相信,“自由呼吸”能比“穿衣吃饭”更重要、更难以满足;我们的民众在很大程度上也依然是一种“旧国民”――在利益追求和生活习惯层面上,而当利益追求(同时在手段和道德意义上)降低为一种求生本能时,本来无可争议的生活习惯就可能会成为一种野蛮的力量,至少是与现实需要相对立的力量,就像城市中无处不在的沿街烧烤――北京也只能在严重雾霾天气时才能禁止它。而当“旧政府”与“旧国民”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可能会体现为一种其乐融融的古朴式和谐,但绝不会产生我们期望并迫切需要的绿色政治。

依此而言,当代中国的环境政治还没有演进到一个历史性节点:实施“人民问责”并凝聚我们的国家意志来应对雾霾问题。需要明确的是,上至国务院下至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切实履行自己的大气(生态)质量监管、保障职责,而目前的糟糕状况无疑是一种失职(甚至渎职)表现。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发展与环境的矛盾,超出了地域间经济不平衡带来的利益冲突,而是各级政府综合规划、监管与调控上的制度与能力缺陷,而且,也远不只是一个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能够解决的问题。而令人遗憾的是,近两年来出台的法规、举措虽然数量不少,但力度明显不够,且未能像反腐败那样成为中央高层和社会各界的政治共识――总理在2014年“两会”上发出的“向大气污染宣战”的誓言,与环保部官员今春的雾霾状况与去年相比已有所改善(尽管也许是事实1)的表态,也很容易造成一种不和谐的政治解读。

雾霾总会随着不时到访的冷空气而暂时散去,但可以想见,它不久就会卷土重来,因为它并不会离我们太远。只有持续而强劲的“政治绿风”才会吹走我们心中和天空的“雾霾”,换句话说,我们必须作出一种政治抉择,使国家性应对雾霾成为即将开始的新一轮改革与发展中的“硬任务”。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2014年春河北省公民基于大气污染和雾霾治理不力起诉石家庄市环保局,这一看似平常的行政诉讼事件,其中包含着强烈的环境政治与民主政治意蕴。郇庆治:《发展的“绿化”:中国环境政治的时代主题》,《南风窗》,2012年第2期。郇庆治:《把环境压力变成政治动力》,《人民日报》,2013-04-15(第5版)。郇庆治:《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制度创新》,《学习月刊》,2013年第8期。郇庆治:《生态现代化理论:回顾与展望》,《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1期。史建磊:《研究表明燃煤与机动车是北京雾霾两大“元凶”》,《中国科学报》,2014-03-04。Andrew Dobson, Citizenship and the Environme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2003, pp.51-56.郇庆治:《环境公民权理论与绿色变革》,《文史哲》,2007年第1期。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发布十条措施》,http://,2014-03-08。也许更令人担忧的是,政府与科技部门内部对于雾霾的成因有着明显的“认识分歧”。参见章轲:《环保部、中科院就北京雾霾成因产生分歧》,《第一财经日报》,2014-01-02。

第五篇:雾霾下的露天考试考出了什么

10月9日,河北省发布霾橙色预警,邯郸有重度霾。网友@路边社爆料称,邯郸市临漳县第五小学,学生在操场上蹲着考试。发帖人为该校一名教师,称露天考试是由于学校设施问题,不想闹这么大,希望到此为止。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对此并不了解,需要调查后才能回复。(10月9日《新京报》)李英锋:在重度霾污染的环境中,小学生们露天参加考试,让人担忧,更让人心酸。不管学校是否存在教室等考试设施不足的问题,这种做法都是极不恰当的。由于小学生的抵抗力弱,长时间在重度霾环境中露天考试,势必会给小学生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张枫逸:对于老一辈人来说,或许都多少经历过自带板凳上学,趴在操场考试的日子。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人们并没有觉得不妥。不过,在改革开放30余年后的今天,依然有学校因教室不够要让一部分学生露天考试,就太不正常了。且临漳县并非贫困县,让孩子们在明亮的教室学习考试,真的就这么难吗?

高亚洲:这只不过是该校的一次月考,与防不胜防的雾霾相比,与孩子的身心健康相比,机动调整一场考试,应该成为学校方面的最优选择。雾霾下的露天考场,是一次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的错误的事。这确实是一次值得深思的考试,它考出了一个地方公共服务的短板,也考出了一所学校的育人短板。

下载春节喜庆在烟花爆竹雾霾下黯然无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春节喜庆在烟花爆竹雾霾下黯然无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