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制度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小论文:论制度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论制度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16秋会计专业 茹作海
摘要:创新是国家、民族进步不竭的动力,所有创新活动都有赖于制度创新的积淀和持续激励,通过制度创新得以固化,并以制度化的方式持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正是从制度创新入手,全面创新我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制度创新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关键字:创新 市场经济 “一带一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而制度创新,是指在一定制度框架内对选择集或规范系统进行革新和创造的过程。所有创新活动都有赖于制度创新的积淀和持续激励,通过制度创新得以固化,并以制度化的方式持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正是从制度创新入手,全面创新我国的经济、政治体制。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逐渐产生、形成,并不断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轨。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逐渐形成。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
小论文:论制度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为主线,在所有制结构、企业制度、市场体系、收入分配、对外经济关系、宏观调控、经济增长和发展等方面有了许多理论发展与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这是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更是制度创新的伟大胜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小民营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小民营企业也是配合大型企业改革和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蕴藏着极大发展潜力。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最为活跃的力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我国对政治体制也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从1980年8月中央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起,到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支策。”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并一直把发展经济做为中国的首要任务,对保证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
小论文:论制度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国际战略正式开始实施。“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承包工程项目突破3000个,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18.2%。2015年,我国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78.3亿美元,执行金额121.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6%和23.45%。2016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881列,其中回程502列,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70亿美元。2016年6月起,中欧班列穿上了统一的“制服”,深蓝色的集装箱格外醒目,品牌标志以红、黑为主色调,以奔驰的列车和飘扬的丝绸为造型,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蓬勃发展的最好代言与象征。
2015年11月和2016年1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和第十二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即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一年多时间以来,-3-
小论文:论制度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改革带来的红利显而易见,三去一降一补初见成效,去产能任务提前超额完成,不少相关企业扭亏为盈,煤炭企业的利润也明显增长。同时,市场化债转股和企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实体经济成本有所下降,重点领域补短板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制度创新是不可分割的,当制度创新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时,经济就会实现飞跃式发展,当制度创新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时,就会拖累经济发展,甚至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所以说,制度创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第二篇:论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浅析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创新其实是个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不创新,则死亡: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时代赋予了创业中心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秉承“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思想,拓展新思路,开辟新境界,时刻高举创新的大旗,紧跟发展跳动的脉搏。熊彼特(J·A·Schumpeter)曾经说过“企业家精神的真谛就是创新,创新是一种管理职能。”
职业发展可以是任何人在一段时期内不同的工作经历。在这个定义里,强调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可以讲什么样的技能带到你所从事的工作中。这些东西都是一种全新的定义,是一种在你的职业发展规划中所应该涉及到得东西。而要想对这些东西有一个全新的,适合自己的规划。并且这个规划又能够使得自己在未知的将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那么我们就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创新。
所以,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职业发展的真谛即是创新,创新是一种发展的原动力,是进行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
一、创新的本质特征
1.创新与环境
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消极防御型创新与积极攻击型创新。防御型创新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系统的存在和运行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威胁,为了避免威胁或由此造成的系统损失扩大,系统在内部展开的局部或全局性调整;攻击型创新是在观察外部世界运动的过程中,敏锐地预测到未来环境可能提供的某种有利机会,从而主动地调整系统的战略和技术,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这种机会,谋求系统的发展。
2.创新的时期
从创新发生的时期来看,可将其分为系统初建期的创新和运行中的创新。系统的组建本身就是社会的一项创新活动。系统的创建者在一张白纸上绘制系统的目标、结构、运行规划等蓝图,这本身就要求有创新的思想和意识,创造一个全然不同于现有社会(经济组织)的新系统,寻找最满意的方案,取得最优秀的要素,并以最合理方式组合,使系统进行活动。但是“创业难,守业更难”,在动荡的环境中“守业”,必然要求积极的以攻为守,要求不断地创新。创新活动更大量地存在于系统组建完毕开始运转以后。系统的管理者要不断地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寻找、发现和利用新的创业机会,更新系统的活动内容,调整系统的结构,扩展系统的规模。
3.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对原有秩序的破坏。原有秩序之所以要打破,是因为其内部存在着或出现了某种不协调的现象。这些不协调对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会或造成了某种不利的威胁。创新活动正是从发现和利用旧秩序内部的这些不协调现象开始的。不协调为创新提供了契机。因此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更何况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的任何一次突发性的变化都有可能打破组织内部创新的程序。所以,作为一个创新者,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二、创新的方式
促进创新的最好方法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创新,激发创新,树立“无功便是有-1-
过”的新观念,使每一个人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跃跃欲试、大胆尝试。要造成一种人人谈创新、时时想创新、无处不创新的组织氛围,使那些无创新欲望或有创新欲望却无创造行动、从而无所作为者自己感觉到在组织中无立身之处,使每个人都认识到组织聘用自己的目的,不是要自己简单地用既定的方式重复那也许重复了许多次的操作,而是希望自己去探索新的方法,找出新的程序,只有不断地去探索、去尝试才有继续留在组织中的资格。
1、思维创新
对何谓创新思维,或创造性思维,理应有个比较严谨的定义,不过,在理论界目前对这方面的定义又难求一致。但当人们谈到创新思维时,大致都把它作为一种思维过程、思维方式、思维活动,而这种过程、方式、活动又有别于一般重复性、通常性的思维。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创新其实是个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不创新,则死亡: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
邓小平认为,创新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其对创新的思想先导、创新主体的精神要素和创新活动的系统结构等的科学规定和系统阐发上。综观邓小平的创新思想、创新实践以及支配其创新行为的思维方式.我们清晰地看到:解放思想是创新的思想先导;胆识和勇气、策略和方法是创新主体所必须具备的精神要素。
2、环境创新
环境是职业发展的土壤,同时也制约着职业发展。职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是单纯地去适应,而是在适应的同时去改造、去引导、甚至去创造。环境创新不是指职业发展为适应外界变化而调整内部结构或活动,而是指通过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去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职业发展的方向变化。例如,通过公关活动,影响政策的制定;通过技术创新,影响技术进步的方向等等。
3、技术创新
熊彼特(J·A·Schumpeter)在1912年《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的组合包括①引进新产品;②引用新技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③开辟新的市场(以前不曾进入); ④控制原材料新的来源,不管这种来源是否已经存在,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⑤实现任何一种工业新的组织,例如生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技术创新就是要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
三、职业发展的定义
对职业生涯的定义是:任何人在一段时期内不同的工作经历。在这个定义里,强调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可以讲什么样的技能带到你所从事的工作中。
显然人们的职业发展和许多因素相关,如体力、脑力状况、个人兴趣、个性特征、家庭环境、所处的大环境、就业市场、能力、技能、教育以及性别等等。但个性在职业发展确实提供了不同个性类型的人擅长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个性类型的人需要不同的工作氛围使他们的工作富有成效,并且开心愉快。对于不同的人有着决定不同职业发展的因素,对于组织也有着不同的决定因素。在个人和组织中也有着对职业发展的相应阐述。
1.组织单元
职业发展是组织用来帮助员工获取目前及将来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的一种方法。实际上,职业发展是组织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
性培训、教育等活动。是通过整合企业内部各个岗位,设置多条职业发展系列并搭建职业发展阶梯;然后,通过岗位能级映射,探测岗位间的关联,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如行政序列、技术序列、销售序列、管理发展序列等。
2.个人单元
职业发展就是在自己选定的领域里,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成为最好的专家。所谓专家并不一定是研究开发人员或技术顾问。专家是在某一领域有深入和广泛的经验,对该领域有深刻而独到的认知的人。至于行政管理能力、员工培养能力、团队建设能力、规划和沟通能力等,是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培养的能力要素,它们是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但不是职业发展的目标。
职业发展管理是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的基础条件之一,是通过整合企业内部各个岗位,设置多条职业发展系列并搭建职业发展阶梯;然后,通过岗位能级映射,探测岗位间的关联,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如行政序列、技术序列、销售序列、管理发展序列等。
四、职业发展的必要性
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大部分人不知道他们的优势何在。如果你问他们,他们就会呆呆地看着你,或文不对题地大谈自己的具体知识。事实证明,即使在德鲁克如此断言的几十年后人们对自己的认识仍然很茫然。
1.组织单元
从组织的观点看,职业发展能降低员工流动带来的成本。如果企业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计划,这些计划可能与组织密切相连,因此,员工就不大可能离开。热心于员工的职业发展同样能鼓舞士气,提高生产率,并帮助组织变得更有效率。事实上组织对员工的职业发展感兴趣对员工也有积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员工认为企业把它们看作是整体计划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些数字。通过职业道路引导,为员工带来一系列包括正式与非正式教育、培训及工作体验的开发活动,这些开发活动有助于员工能够从事更高一级的职位。职业道路引导指明了组织内员工可能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机会,组织内每一个员工可能沿着本组织的职业道路变换工作岗位。重视职业发展对员工看待他们的工作和雇主的方式也有积极的影响。
2.个人单元
因为人们的职业发展和许多因素相关,如体力、脑力状况、个人兴趣、个性特征、家庭环境、所处的大环境、就业市场、能力、技能、教育以及性别等等。所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并且符合自身的性格的职业发展计划就变得更加的必不可少。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式可以使得自己对于自己不再茫然,对于自身从事的职业也不茫然,并且可以提高自身能力以及在这个行业中的待遇等。
五、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任何人在一段时期内不同的工作经历。在这个定义里,强调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可以讲什么样的技能带到你所从事的工作中。这些东西都是一种全新的定义,是一种在你的职业发展规划中所应该涉及到得东西。而要想对这些东西有一个全新的,适合自己的规划。并且这个规划又能够使得自己在未知的将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那么我们就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创新。
1.案例:小天鹅的“末日管理”
无锡小天鹅公司是一个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几年来,在企业内
部推行“末日管理”,以建立全球性“横向比较”的信息体系手段,以全员化、立体化、规范化的营销管理体系为支柱,以强有力的人才开发机制为保证,从追求卓越到追求完善,小天鹅人的危机意识已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意识。
1.竞争就是争取消费者。小天鹅运用特殊的比较法参与竞争,将传统的“纵比’’改为“横比”,比出了“危机”:其一,与国际名牌比,找出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争创国际品牌;其二,与国内同行比,学习兄弟企业的长处,保持国内领先;其三,与市场的需求比,目光紧紧瞄准用户,把握市场命脉;其四,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努力避免一得自矜,警钟长鸣。
2.参与竞争就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既是企业成功的条件,又是企业成功的标志。占有了市场就是争取了消费者。小天鹅认为,企业出产不仅仅是产品,是质量和信誉,而且是广大消费者给我们发了工资和奖金。今天的小天鹅不仅完成了这个观念上的转变,而且已经实现按订单生产,成了“无仓库企业”。小天鹅又提出“24小时,365天运行才是正真经营”的经营理念。实行双班制生产,推行24小时热线服务,进一步提高小天鹅的市场应变能力和效率,确保了市场占有率。
3.建立面对市场的全员化、立体化、规范化的营销管理体系。全员化就是多让职工参与营销。立体化就是企业内部在生产、科技、营销、人事等方面面对市场发扬团队精神,参与市场竞争;规范化就是把行之有效的营销方式制度化,这包括:(1)小天鹅的企业精神:“为国贡献,团结拼搏,进取敬业,全心服务,文明礼貌。”(2)小天鹅的规范管理:人事管理推行《职工就业规则》,对职工的权利和义务都作了详尽而明确的规定;财务管理实行《裁决顺序和签字原则》,明确总经理、副总经理和部长的权限,对公司日常事项的决定作了详细的规定。(3)实行成品零库存的制度,如果产品三天卖不掉,宁可停产。
4.注重服务。小天鹅在服务上推出了“金奖产品信誉卡”的承诺,将服务监督权交给用户,把服务公约公布于众,坚持做到“1,2,3,4,5”的特色服务,即“上门服务带一双鞋,进门二句话,带好三块布(一块修机布,一块垫机布,一块擦机布),做到四不准(不准抽用户一根烟,不准喝水,不准乱收费,不拿用户礼品),五年保修,随叫随到,如有逾期甘愿受罚”,并为用户办理了责任保险。并坚持“名品进名店”,与全国经联会、贸联会、新联会、华联和交电系统的一百多家商界台柱子商场建立正常友好的业务往来。
5.实施名牌战略,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竞争力。经营只是今天,创新才是明天,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末日管理又有了新的拓展,推行战略联盟,壮大销售同盟军,也壮大了小天鹅自己。为实现自己的“旭日目标”,小天鹅的做法是:(1)
与同行联盟。小天鹅只有波轮全自动,没有滚筒,也没有双缸,从这点看,小天鹅要抢占市场份额,确有难度,偏偏上海惠而浦、长春罗兰、宁波新乐有设备,有产品也乐于接受定牌,扩大批量,小天鹅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与他们成功地进行战略联盟,达到了双赢。(2)与相关产品联盟。洗衣机和洗衣粉休戚相关,小天鹅与广州宝洁公司建立了伙伴式的营销联盟。宝洁公司在他们生产的“碧浪”洗衣粉包装袋上印上了“一流产品推荐”的字样,并标明了小天鹅的商标。小天鹅洗衣机在他们的产品为宝洁公司分发碧浪洗衣粉试用样品。(3)与国外大公司联盟。小天鹅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双方投资,组建了博西威家电有限公司生产滚筒洗衣机,又与松下公司合资生产绿色冰箱,与MOTOROIA、NEC分别结盟成立实验室,使小天鹅的产品始终与世界先进技术保持同步。
2.分析:
a.对于企业和个人在思维上的创新
小天鹅公司是一个国有资产企业,前世始建于1958年,作为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出来的企业“大锅饭”已经成为那个年代特有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很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很难真正的使员工将自身和企业进行有效地联系,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其一,从“小天鹅人的危机意识已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意识。”不难看出小天鹅的“末日管理”是从思维上的创新推动员工的对企业的重视,树立危机意识,使得员工知道企业对于自己和自已对于企业同样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员工认为企业把它们看作是整体计划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些数字。员工就不大可能离开。员工自身热爱企业,那在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中就会想着企业为自己带来的利益,建立属于自己的以企业为中心的职业发展通道。
其二,小天鹅的企业精神:“为国贡献,团结拼搏,进取敬业,全心服务,文明礼貌。”通过建立全新的企业精神,改变企业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得企业在思想上得以发展,也使员工的思想产生一定的转变。建立全员化的的体系让员工参与营销,让员工觉得企业重视自己,也是自己忠实于企业和产品。同时,无形中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指出了一个方向,通过职业道路引导指明了组织内员工可能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机会,热心于员工的职业发展同样能鼓舞士气,提高生产率,并帮助组织变得更有效率。
b.对于企业和个人在环境上的创新
“小天鹅运用特殊的比较法参与竞争,将传统的“纵比“改为“横比”,比出了“危机”,与国际名牌比,找出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争创国际品牌。”从观念上改变了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改变了在职业发展中企业所提供的环境,改变了员工对于自身在企业环境中的定位,使得自己不再是一个受拘束者,使员工自己的工作成果都有着与国际名牌竞争舞台。提高员工对于自身的定位,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其一,将企业置于可与国际名牌相比的环境,在找出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争创国际品牌。同时,让企业去适应一个新的环境,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环境。将企业深化改革,国家改革开放将要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正式提上日程。为企业以后的发展中,所要面临国际化这个大的市场环境时一些可能的危机敲响警钟。为企业将来的职业规划做提前的安排,提高了企业的生命周期,和生命力。
其二,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变,表示着企业内部体系结构的调整。使得企业内部环境完成一次更新,使内部环境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员工在新的环境中去工作,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抬高员工的视野。企业发展的同时让员工认识到,自身职业发展与新的环境的互斥性。弥补自身的缺陷性,修正职业发展规划,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个全新的生命形式。
c.对于企业和个人在技术上的创新
“建立面对市场的全员化、立体化、规范化的营销管理体系。引用新技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并且与同行结盟开辟新的市场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采用联合攻关的方式。充分利用新旧技术不连续发展的机会,创造条件,集中力量对一些重点领域的先导技术进行模仿创新,实现跳跃性发展。,改变了单一企业的垄断形式,以联盟的方式进军国内或国际上的市场。
注重服务和事实名牌战略都是属于技术创新的范畴。注重服务,提出全新的服务模式等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产品,并用这种产品来拉拢消费者。就好像如今的一些国际化的大型企业,产品质量虽好但是却并不是值得支付昂贵的费用,然而却有许多消费者购买,就是因为卖的是服务。通过名牌效应,可以去实现任何一种工业新的组织,例如生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即使这种效应并不能真正的建立一个垄断地位,但是确实可以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以员工的角度来说,做好职业发展的计划,并且这个计划是以企业为中心,创新为灵魂的,那么一个企业的提高也就是员工自身的提高也就是在职业发展中的目标的实现。
3.总结:
创造积极的声音和形象。是企业摧毁“消极自我”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积极的鼓励去代替它。要想向“我是一个失败者”这个判断挑战。建立创新的思维,建立创新的环境,建立创新的技术。企业培养创造性,消除头脑中消极的声音,很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的环境,这意味着要发现或营造有益于创新表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此外,企业也应该充分地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计划,这些计划可能与组织密切相连,因此,员工就不大可能离开。降低员工流动带来的成本。同时使员工能“看”到自己在工作中干得很出色,与他人相处得很融洽,在自己参与或主持的活动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如果企业努力地去创造这些积极的声音和形象,员工就会将企业变为自己思考中自然的组成部分。既然积极的思考会导致积极的结果,那么,上述努力将成为企业取得成功的宣告书。
所以,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职业发展的真谛即是创新,创新是一种发展的原动力,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 杨爱梅 模仿创新与民营企业创新战略选择 【革与战略】NO.10.2006
2. 李东芝 邓小平创新思想研究
3. 德鲁克 MBTI对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的意义
4. 孙锐薪酬、授权、培训、职业发展与组织创新关系研究【科研管理】
2010年02期
5.张锐创新创业与职业发展:如何挖到人生第一桶金
第三篇: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以及未来我国创新
发展的着力点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创新已成为一国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之源,科技与经济的互动、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科技经济一体化,既是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世界各国竞相追求的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如何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来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未来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关键字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动力 源泉 途径 创新发展 着力点 【正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经验证明,科技在应对经济危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带来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产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来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可见,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以来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从紧闭国门到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经济格局。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1、科技创新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科技创新可以缓解资源的稀缺性程度: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尽可能向生产可能性边界靠近;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使几年前还难以想象其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成为今天宝贵的资源,这为人类突破资源供给的限制带来了希望。我国的资源状况决定了经济发展不可能走高耗、浪费、粗放经营的路子,而必须选择低耗、节约、集约经营的道路。虽然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是有限的,但技术创新则是无限的,所以,经济增长不仅要靠要素投入增加,更加需要科技创新推动的来实现。
2、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经济增长是人类赖以不断改善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劳动、资本、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通过科技创新实施的。一项成果的科技创新,通过大面积的技术扩散,必然会导致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外贸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同时又牵动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如此循环往复,就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取之不尽的源泉。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呈现递增趋势。
3、科技创新是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力量
各国工业化的进程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都依赖于该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意味着高技术的产业化,传统技术得到适当的更替和改造;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和产出投入比例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升级,以科技创新为前提和动因,因为每当有科技创新出现和创新不断扩散到生产领域的各个方面,劳动对象、生产手段、生产结果都会发生质的变化,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都要重新组合,其结果会进一步形成积累效应,必然造就、培育出新的高新技术组合,或者取代某些传统部门,从而使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趋于高级化。
5.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张和经济增长的累积,以粗放经营为主的增长方式带来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矛盾愈显突出。这就客观上要求增长方式由原来的外延式增长,转向主要通过具有高效率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而实现内涵式的增长,而这种转变主要取决于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技术创新可以通过提高在经济增长率中的贡献份额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集约化。因此,科技进步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还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助推器。6.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
从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讲,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在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不同的科技革命,但相同的是,每一次科技革命给人类所带来的都是经济发展的大步前进,而这种进步是其它任何革命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变化,推动国际经济格局大幅度调整,同时也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重视和强化以科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审时度势,采取措施,以新的竞争优势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两大困境。一是资源供需矛盾的制约。二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创新驱动发展是破解我国经济发展困境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正处在中后期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由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才能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创新潜能,走上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以上存在的问题、困境和机遇昭示我们,面向未来,要胸怀世界眼光,立足中国国情,汲取借鉴国外经验和教训,有针对性地着力探索新方法、新举措、新途径,切实发挥好创新驱动的原动力作用,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速培育创新人才,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第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推进原始创新,取得一批在世界科学前沿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突破一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重大技术瓶颈,推广一批对产业升级改造和持续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关键技术。二是推进应用创新,激活现有科技资源,大力推广和应用高新技术、适用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推进高端创新,集中力量在信息技术领域、材料科技领域、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领域等高技术领域里,增强国家高技术持续创新能力。
第二,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一是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加快制定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落实重点任务,明晰推进线路和时间节点,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实现。二是要着力从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两个方面同步发力,改革深化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和激励政策,强化政产学研合作,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科技创新的经济社会价值充分发挥。三,是要着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落实到现代化建设整个进程和各个方面。
第三,加速培养创新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关键是人才。为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速创新人才的培养。比如,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在全社会营造讲科学、爱科学的浓厚氛围,着力夯实人才基础,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提供人才源泉和环境动力;;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支持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向产业流动,推进大中小型企业人才结构科学合理分布,等等。
与此同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要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必要载体。通过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构建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从而全面提高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四篇:展望仿真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展望仿真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仿真技术也得到迅速的推动,并在高技术的发展中越显其重要作用。本文着重研究在知识经济环境中仿真技术发展的方向、内容和特点;预测推动仿真技术产业化的策略;力争在知识经济中找对地位。因此,作者从仿真技术定义的丰富和变化,仿真技术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分析,仿真技术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其对软科学的推动、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仿真技术在知识经济中角色等方面进行论述,从而得出仿真技术大有可为的结论。
【关键词】 仿真技术 高技术 产业化 知识经济
引言
尽管仿真技术已经很快发展,但在若干问题上仍然存在不同的见解。
比如,有人说仿真技术是要花费很多钱,所以它的成果只是荣誉性的。这种看法与当今把每台核电站仿真机以1000多万美金,飞机仿真机以1500~2000万美金的价格从美国、加拿大引进到中国的现实相矛盾,也具体说明了仿真技术的成果仍然形成了一个高价位的高科技产品和产业。
又如,有人说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仿真技术的产值搞不大,相关的市场在萎缩;也有人认为仿真技术是21世纪战略性技术,仿真技术肯定会大发展。
当前,一场以高技术为中心的新的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世界的经济向知识(智力)经济过渡,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与知识经济来临之际,对仿真技术将有什么作用,仿真技术将会有什么地位,如何迎接机遇,都应尽快考虑,这是业界的大事。
鉴于上述,作者经过几年的反复观察、研究、分析和思考写下本文。
1.从仿真技术定义变化中考查
自从仿真概念出现以来,仿真的定义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不断深化。
比如,牛津英文字典中初期的仿真定义是:“To imitate conditions of situation with a model for convenience or training”。后来变为:“The technique of imitating thebehavior of some situation or system(economic, mechanical, etc.)by means of an analogous model,situation, or apparatus, either to gain information more conveniently or to train personnel”。
1993年7月,国内在《火炬计划基本概念及相关名词术语解释》中,对仿真技术作了很详细的定义,见参考文献[7]。关于仿真技术的定义,到目前为止,就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作了描述,可归纳如下几点:
● 仿真技术是出自对系统的研究,是通过用系统模型对真实系统或设计中的系统进行试验,以达到分析、研究和设计该系统的目的;
● 仿真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基础,计算机能力提高了,仿真技术水平也提高,使之有能力去描述更复杂的系统;
● 仿真技术随需求发展,提出了大量共同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问题,致使仿真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 仿真技术已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 仿真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无孔不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通信、船舶、交通运输、军事、化工、生物、医学、社会经济系统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其重要性已广为人知;
● 仿真技术用于揭示已知对象和未知对象的内在特性、分系统之间的关系和运作规律,以研究已知和预测未知;
● 仿真技术是高技术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2.仿真技术主要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分析
2.1 仿真技术主要研究的内容
仿真技术虽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但也有其自身作为一门专有技术的研究内容,有问题和难点,也有发展方向和规律,形成了仿真技术的主体技术。这些技术又在广泛而丰富的需求中深化和发展。仿真技术的研究内容最少应包括总体技术、仿真支撑软件技术与工具、建模技术和应用技术,表1归纳了这些仿真技术的研究内容:
表1:仿真技术的研究内容 总体技术 ①学科的理论研究;②仿真技术的发展与开拓;③仿真技术与支撑技术的关系;④系统的分析与划分;⑤仿真技术在信息技术和产业中的地位研究;⑥大型仿真系统研究
仿真支撑软件技术与工具 ①支撑软件理论与方法;②仿真支撑软件技术;③面向对象支撑技术;④面向各项领域的共性工具软件;⑤专用的工具软件;⑥软件系统结构;⑦实时数据库
建模技术 ①仿真对象与系统分析;②建模理论与方法;③仿真算法与语言;④验证方法与标准
应用技术 ①应用领域开拓研究;②应用软件系统;③应用的相关技术;④应用系统实现方法
2.2 从仿真技术的成果分析
近几年来,国内外仿真技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体现出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的成果例举如下:
2.2.1 仿真支撑系统的发展
70年代末,国际上一些国家在实现仿真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强化了仿真支持系统的概念。因此,仿真支撑系统已经不仅是仿真领域关键的技术之一,而且是“解放”仿真系统开发者和使用者的最重要手段。它不仅赋予仿真系统以生命力,同时也是实现仿真技术产业化的基础。在应用过程中,它是实现仿真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概括和总结,它支撑了仿真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对仿真对象分析、仿真模型的表达、仿真模型的生成和运行、仿真过程的调试和修改、实时运行、仿真数据的存储、恢复及跨平台的联合运行。因此,近几年来,国内外已经十分重视对仿真支撑系统的研究,也出现了不少成果。从科技进步角度来分析,主要表现为:
(1)开放性和构件概念,包括:构件命名服务(Component Name Services)、构 件对象服务(Component Object Services)等为构件客户服务。
(2)提供通用数据表示方法,让集成工具之间共享信息。
(3)支撑范围扩大,表示在支撑仿真应用在网络上的实现。
(4)支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仿真系统的人机界面得以改善。
2.2.2 面向对象的仿真技术
近十几年来,面向对象仿真(Object Oriented Simulation,简称OOS)研究、开 发和应用有很大的进展,在广泛的领域里,各种各样的模型是由OOS语言(或称编程工具)和开
发环境中出现。由于OOS为系统建模提供了灵活的方法,它的基本特性使之不同于传统的仿真方法,而且适用于大型的更为复杂更分散的仿真系统,以及基于网络的仿真系统。而且,支撑OOS的工具已不少实现商品化了。例如:
(1)由于国际间多国合作的出现,对共享仿真环境的需求扩大,网络仿真技术被用在基于共享的仿真环境,如虚拟工厂教学系统,它允许学生单独工作或组成虚拟的队、建造工厂、预测产品需求、计划生产、制定日程进度等
(2)面向对象仿真在处理复杂系统模型时,是一个极好的工具。将这类模型分成几个子模型,做到仿真程序结构与真实系统结构相似。如解决互相联系的异步电动机组的仿真控制问题等。
3.仿真技术应用领域的快速扩大
近几年世界上应用仿真技术去解决科技、生产、社会各方面问题的事例层出不穷,使仿真技术的应用能力拓展,渗透性增加,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例举几项:
(1)仿真技术在工业系统的多种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利用仿真技术来模拟人们不断增加对海港、船舶的到达方式,海港运作方式的变化需求,用于实现海港现代化管理或新建海港选择和投资考察;
(3)应用质量工程及仿真提高巨型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性能评估在计算机的设计、开发、配置、调节中是一个重要环节,应用质量工程和仿真技术来提高巨型计算机系统性能;
(4)应用仿真技术,开展语言系统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5)仿真技术在制造业中应用和发展近几年来在国内也取得很好的成果,仿真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是从产品设计到制造,以至测试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计算机仿真技术贯穿始终;
(6)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大。它在医疗领域中开始应用,虚拟教学、虚拟会议系统等取得一定效果,虚拟现实技术与娱乐的结合更有广泛市场。
4.从软科学技术发展展望仿真技术的作为
软科学技术是为管理和决策服务的科学技术,或者可以定义为帮助人更直接、有效、全面和系统地使用迅速发展的各类科学技术知识,并进行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科学。从软科学技术的应用性表现来说,如果说科学的研究是基础研究的话,软科学技术则是应用研究,产生的专家系统则是技术开发。
医学和工程领域管理决策的专家系统的研究成果几年后将被投入使用。例如美国许多大公司都开始用代理人软件,帮助做许多种经营工作。这意味着类似“仿真脑”的系列产品将要出现,仿真技术在管理和决策方面的应用将推向各个领域。在仿真各种管理与决策系统的过程中,仿真技术将快速发展,产业化的步伐将加快。
软科学技术是有前途的。在人类知识每5年翻一番的情况下,任何人如果不*电脑处理事务,也就是说不*“看不见的头”,是无法妥善、有效处理的。如果说软科学技术会成为21世纪的先导和骨干高科技,推动软科学技术发展的仿真技术也是分析复杂问题,提示相互关系,仿真人脑管理和决策的骨干高科技之一。5.仿真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近几年,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与传感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为仿真技术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仿真技术的发展将出现新概念、新应用和新的地位。由目前发展情况分析,有如下值得注意的特点:
(1)仿真技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它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只要计算机技术在飞快地发展,仿真技术就一定随之快速发展;
(2)仿真技术作为信息技术族内的成员,它不仅自身发展快,而且与信息技术各项发展结合也快,它们永远面对新问题、组织新技术、形成新的系统工程。因此,仿真技术是不断研究新现象、分析新规律、揭示相关系统、找出解决方法的强有力工具;
(3)在知识经济来临、知识管理的形成和发展中,仿真技术是最好的工具。它将被更多人了解和掌握。美国很多大公司开始用“代理人软件”代替人类做多种经营工作。预计类同“仿真脑”系列的产品将会被成批生产,用以代替人们进行管理和决策;
(4)仿真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在信息技术发展中,将出现独特的地位;
(5)目前,在全世界软件产业快速进展的环境中,仿真支撑软件,各种工具软件(包括专用仿真语言),乃至于通用的应用软件、商品化的周期缩短;
(6)面向对象的技术和应用发展较快,一方面推动仿真概念变化,另一方面适应复杂、非线性应用的能力增大;
(7)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异地、异国应用提供了可能,将对仿真技术提出新的挑战,也推动了发展。预计仿真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将出现新的概念,并扩大应用范围;
(8)仿真技术在培训领域中已有了丰硕的成果,比如:核电站、飞机的仿真机等都是培训所必需的仿真系统产品。
6.知识经济的特征和仿真技术的地位
人类在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后,正迎接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1997年,人们第一次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大家认为它是建筑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的经济;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知识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国内外学者对此也有各种说法。如: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又如:知识经济所要表述的是一种新的复杂的经济状态,它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它有丰富的内涵和明显的特征。只有通过对其内涵和特征的分析并与仿真技术及其应用、产业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比较,才能充分看到仿真技术在知识经济环境中的地位。
(1)知识经济特征与仿真技术特点的切合。
(2)仿真技术是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
(3)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形成知识产品和服务,以及产业化的效益推动知识经济的增长。
7.结论
通过考察和分析,我们看到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给仿真业界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仿真技术将因自身的特点而在知识经济环境中快速发展,反之也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仿真技术与软科学及其它相关技术的结合将加快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化进程,给整个社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仿真技术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游景玉,实时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珠海出版社,1997年
[2] 游景玉,论文“论仿真技术及其产业化”,珠海出版社,1999年
[3] 游景玉 吴芳辉,论文“仿真支撑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珠海出版社,1999年
[4] 游景玉 吴芳辉,论文“新世纪仿真技术展望”,珠海出版社,1999年
[5] 游景玉,论文“论仿真技术在高技术发展中的地位”,珠海出版社,1999年
[6] 游景玉 周维长,论文“输运网络系统的仿真与应用”,珠海出版社,1999年
[7] 国家科委火炬办,火炬计划基本概念及相关名词术语解释,1995年
第五篇: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h
浅析创新在职业发
展中的作用
系别:工程技术系
班级:电信0702班
姓名:陈春光
学号:0700040227
日期:2010/5/17
论文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其核心在于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性已得到各界人士的认同。世界各国都在以创新为中心,构建自己的国家创新体系。而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个高科技行业,技术创新在产业增长中的作用变得日益凸显,在电子信息工程及其相关行业中,技术和知识的密集度非常的高,这就要求从业者必须要有很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创新对于电子信息产业及其相关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因此,积极培养创新意识,发挥自身优势,树立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地位,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今后获得职业成功和实现社会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创新的认识:
要讨论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就先要对创新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对创新有了一个明确和清醒的认识,才能有正确的方向,才能有职业发展的成功。
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熊彼特的理论一开始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1934年他的作品用英文出版后,才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把创新一词引入了科技界,形成了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等各种提法,进而发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创新的说法几乎无处不在。
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创新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打破思想禁锢,打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创新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就是要学会辩证的继承,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大胆的去喊出自己的声音。创新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
《伊索寓言》里的一个小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形象的解释:
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
“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
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这个可怜人,这时请厨娘给他一口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
“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就答应了。穷人于是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
“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给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
当然,您也许能猜到,这个可怜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如果这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什么结果呢?结果是十分明显的,这就是创新的力量!因此,伊索在故事结尾处总结道:“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能成功。”。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一定有了很长时间的积累,一定具备了一定的实力才能成功。很多人都奇怪郭德钢的红,认为他的运气太好了,笔者曾去听过他的相声,领略了他
功底,唱戏的功底、绕口令的功底„„笔者也听到了他曾经经历的落魄、艰辛,郭德钢的成功是必然的,是他多年付出、执著、努力的结果。所以,认准了自己的目标,一定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放弃,同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其实,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如果能够像故事中的穷人一样,特立独行,坚持不懈,善于创新,勇于创新,用发展的眼光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就可能再今后的择业、就业以及未来职业发展中拥有意象不到的收获。
二、对创新的重要性的认识:
在社会发展中,任何新的制度的确立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古城,创新在大学生思想中确立亦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就我国当前的历史阶段而言,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是:多年来传统教育倚重于知识的传承,把传承性教学置于中心位置,忽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欠缺批判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这正是我国当前教育的致命弱点,这种状况与二十一世纪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对创新人才的强烈需求形成尖锐矛盾,正是这种矛盾的存在,才使得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突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现在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约500万篇;登记注册的专利每年超过30万件,人类知识总量的倍增周期和知识物化的周期大大缩短,这是一个从知识大爆炸到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面对这样的现实任何不进行知识创新和创造力开发的民族或国家都要落伍,都要被淘汰,都要挨打。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开发和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非常有必要。
国家教育部对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十分的重视。为贯彻落实党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指导和服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
《意见》指出,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意见》强调,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理顺领导体制,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基地建设的投入,在经费、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而我们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是怎样呢?当然我们首先应该看到建国以来创新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诸如,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卫星上天,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等等。但是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的短处: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成长,应试教育实行的是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标准答案的模式,强调整齐划一,忽视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培养出的学生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大致相同,缺乏个性和创建。尤其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及考分定高低的情况下,学生思维局限于教材和老师的标准答案而不敢有任何突破。因为只有与标准答
案,老师,教材保持一致才能的高分,而对于统一问题的求异思维及另类表达则会惨遭扣分厄运。这种统一化标准化的应试教育无情的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维,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欲望。与此同时,怎样来克服种种困难,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心理素质更显得迫在眉睫,需要我们广大师生共同来探索。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又是青少年自我成才的内在需要。但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随便的盲目的,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概括起来有四条基本原则。即:
1、遵循实践性原则,也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坚持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坚持以实践作为衡量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唯一标准。
2、个性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化就是创造性的代名词。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不同于其他人的现实存在,培养其自主的意识,独立的人格和批判精神。确立教育的个性化原则。
3、协作性,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只是跟他们的智力因素有关,非智力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创造性地发挥。而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让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在一生中涉足科学的每一方面。因此,只有科学信息共享,相互协作,才能有效地发挥个人潜能,促进文明的进步。
4、系统性,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是某个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体系,包括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等。只有在实践中遵循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才有可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能力取得一个质的飞跃,并为以后的生活及职业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创新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开拓创新,勇于竞争。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视。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每个从业人员只有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创新,敢于冲破各种束缚,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竞争,才能使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体现,才能对职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也才能使职业利益得到充分的实现。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从业人员中都要把自己锻炼成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开拓型的职业劳动者,以适应职业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以科技发展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社会的竞争也不再是知识经济的竞争,而是创造力的竞争,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利益。创新能力的开发,可以激发人的无限的潜能,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拥有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也将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拥有一个发挥和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同时我们的建设者可以自如的应对未来社会的竞争,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可以进一步使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
创新将成为决定国家和各个部门竞争力的关键,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关系到我国在经济时代持续发展、增强竞争能力的战略问题。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而创新的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科技创新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时代里,需要大量知识面广、一专多能、综合素质高的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来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和人类社会的不
断进步,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大学生作为强国兴国的主力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我们的首要职责。
在人头汹涌的人才市场,很多人带着茫然、彷徨的心情,在频繁求职中不断碰壁,焦灼的等待心仪公司的面试结果,他们经常在脑海里闪现这样一个念头:“什么时候才能由我来选择公司呢?”其实,每个人从一开始踏入职场就应该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提升职业竞争能力?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作为一个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机遇与平台也在变化,如何在不变与变化之间把握平衡点,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职业光明大道呢?我认为,除了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外,还应该注重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当今社会已经发展为一个创新型的年代,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创新能力是职业人士不可或缺的能力,它构成了职业人士的核心竞争优势。保持创新发展路线的不动摇,才能由浅入深,厚积薄发,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人在三十岁之前就要确定好自己的发展路径,在既定发展路径上,一如既往的用数年时间去积累与磨练自己的创造力,终究会形成自身的职场优势,成为稀缺的创新型人才。
总之,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每一个大学生就业所必须具有的素质,也是每一个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