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练习题

时间:2019-05-15 11:2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醉翁亭记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醉翁亭记练习题》。

第一篇:醉翁亭记练习题

<醉翁亭记>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__代____家。字____,自号____,又号____,著有(2)本文是作者被贬为____时所写,它的姊妹篇是《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奠定全文抒情墓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环滁(chú)林壑(hè)蔚然(wèi)琅琊(yá)B.翼然(yì)辄醉(zhé)酿泉(nibng)繁阴(fán)C.酒洌(1iè)野蔌(shù)伛偻(yǐ lǚ)觥筹(gōng)D.颓然(tuí)苍颜(cāng)提携(xié)喧哗(xuān)3.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翼然临于泉上(靠近)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C.野芳发而幽香(香花)D.佳木秀而繁阴(秀美)4.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1)杂然而前陈者()A.摆开 B.陈列 C.姓氏 D.陈旧(2)觥筹交错()A.酒筹 B.筹略 C.统筹 D.谋划(3)负者歌于途()A.背着 B.拿着 C.带着 D.拉着 5.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课内阅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翼然临于泉上()(2)饮少辄醉()(3)太守自谓()(4)醉翁之意不在酒()2.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是什么? 3.选文中包含的一个常用成语是_____,它的常用意义是_____。4.选文写景,首先写_____,其次写_____,最后写_____。5.本文写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1)宋 文学 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 《欧阳修散文选集》(2)滁州知州 《丰乐亭记》(3)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4)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5)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6)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2.C 3.D 4,(1)A(2)A(3)A 5,(1)比喻(2)设问(3)对偶(4)设问

二、1.略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3.醉翁之意不在酒 本意不在此或别有用心 4.山 泉 亭 5.以美景寄寓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课外自测

一、基础知识(共38分)1.填空。(10分)(1)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能体现滁人欢乐情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明太守宴是就地取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众宾客欢乐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

(7)写游人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8分)环滁()林壑()蔚然()琅琊()()潺潺()酿泉()辄醉()晦明()野蔌()酒洌()山肴()伛偻()()弈者()觥筹()颓然()阴翳()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0分)(1)环滁(()(2)蔚然()(3)得之心而寓之酒()(4)风霜高洁()(5)宴酣之乐()(6)非丝非竹()()(7)苍颜白发()(8)颓然乎其间()(9)树林阴翳()

参考答案:

一、1.(1)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3)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4)临溪而渔„„山肴野蔌(5)射者中„„起坐而喧哗者(6)醉能同其乐(7)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8)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2.略 3.略

二、1.(1)估计(2)逃跑(3)骗 2.(1)到了南郑,路上逃跑的将领有几十人。(2)大王你如果只想做汉中王,就用不着用韩信这样的人才;如果想夺天下,除了韩信之外没有能同你共谋大事的人了。3.(1)上不我用。(2)国士无双。4.(1)韩信:才华出众,择明主而栖。(2)萧何:能识人荐人的伯乐。5.国士无双。在国家有才能的人中,找不出第二个,形容人很有才华。1.这篇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楚。试根据你的理解在下边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话。(已附答案,下同)

(1)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亭的 环境;后一层介绍亭名由来。

(2)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1层写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第2层写人游琅琊山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然后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和太守醉四项内容。

(3)结尾部分也分两层,第1层写游人去,禽鸟乐;第2层写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

2.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句尾。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的“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

①表示判断的语气:(A、G)

②表示解释的语气:(B、F)

③表示肯定的语气:(C、D)

④ 表示结住一层意思:(E)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弯转,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张开的鸟翅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了。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水山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然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4.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环滁皆山也”5个字。对于这5个字,有下面几种议论,选出不确切的一项。

A 这5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

 这5个字省却许多文字,而意未尝不尽。

 这5个字虽则简洁,但意犹未尽。

 这5个字言简意赅,鸟瞰全景,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答()

5.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选出分析恰当的几项。

A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B “太守之乐其乐”是衬托前面的“山林之乐”和“人之乐”的。

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被贬滁州后一种苦闷抑郁的扭曲反映,作者是以乐写哀 《醉翁亭记》练习题 200810

一、比较阅读:

(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此:指滁州。②掇:拾取,采取。③上:皇上。④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佳木秀而繁阴。秀:

②遂书以名其亭焉。名: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4.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5.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最能说明醉翁亭命名之意的一句话是:。

2、写出出自本文段的两个成语:、。

3、下列句“然”字的解释有别于其他三句的是()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B吴广以为然。C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D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4、下列各句画线字全能作“都”“全部”解释的一项是()

①环滁皆山也。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百废具兴。④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⑤问所从来,具答之。⑥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⑦其文理皆有可观者。A①③⑥⑦ B ①②⑤⑦ C②④⑥⑦ D②③④⑥

5、本段文字可分为两层,用“‖”在原文中标出,并简要归纳层意。

6、介绍醉翁亭,先介绍什么?后介绍什么?其中的哪两句与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拊贿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页。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

2、翻译(4分)

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作者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2分)

四、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⒈解释加点词:

⑴云归而岩穴暝

⑵野芳发而幽香

⑶佳木秀而繁阴

⒉翻译句子: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本节作者写景先写早晚之景,后写四时之景,那么写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概括此节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同《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在写景上有两点相同,一是从时间早晚变化写,二是_________。⒍上边的文字中有一句子已演化为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__。

五、理解填空:

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答)

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㈠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于:_____

名:______ 得:______

寓:_______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下面加点的词应重读的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⒋下面两道题,任选一题。(如两题都答按第(1)小题计分)⑴本段说亭名由来,旨在引出_________一句。

⑵本段文字选自哪篇课文?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⑴①名之者谁

名:

②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⑵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意:

⑶①山之僧智仙也

之: ②名之者谁

之:

③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之:

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之:

⑤悍吏之来吾乡

之:

㈢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大守醉也。⒈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⑴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

⑵射者中,弈者胜 弈:

⑶觥筹交错

觥:

⑷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

⑸觥筹交错

觥:

⑹颓然乎其间者

乎:

⑺临溪而渔

临: 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⑴①行者休于树

于:

② 告之于帝

于:

③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于:

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于:

⑵①酿泉为酒

为: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

为: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

⑶①弈者胜

胜: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

③高处不胜寒

胜:

⑷①往来而不绝者

绝: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

⑸①颓然乎其间者

乎:

②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乎:

⑹①把酒临风

临:

②临溪而渔

临:

⒊“太守醉也”的“醉”应如何理解? ⒋欧阳修在本段中以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请找出来,抄在下面。

答:

⒌与《醉翁亭记》同样,《桃花源记》也是篇以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和美好情感的文章,请写出《桃花源记》中反映桃源人社会风尚的语句。⒍回答下列问题:

⑴文中有两处用借代修辞手法,找出来后,并说明指代什么?

⑵滁人能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段文字写了太守之乐,是通过文中的“___”字表现出来的。文中的“________”这个句子,表现了太守与众宾出游,不事铺张,不事排场。

⑷此段文字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当时滁州的_______景象,表达了作者____的政治理想。

㈣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⒈解释加点词:

⑴树林阴翳

⑵鸣声上下

⒉解释加点词:

⑴①太守谓谁

②太守自谓也

⑵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⒊这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用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再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_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心情。

⒋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

⑴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而:

⑵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而:

⑶临溪而渔

而:

⑷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而:

⑸朝而往,暮而归

而:

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

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而:

⑻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而:

二、课外阅读(共22分)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日:“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日:“韩信也。”上复骂日:“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日:“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常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1.解释下列加点字。(6分)(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2)丞相何亡()(3)追信,诈也()2.翻译下列句子。(4分)(1)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2)王必欲常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4分)(1)韩信为什么逃亡?

(2)萧何对韩信的评价如何?

4.概括韩信、萧何的特点。(4分)

5.写出源自本文的成语并释义。(4分)

【1.①滋长 ②命名 2.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②于是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水声。3.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4.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5.同: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备,精确熨帖。乙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概括秋冬之景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异:乙文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且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㈠⒈从;命名;领会;寄托。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面的,是醉翁亭。⒊B ⒋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⑵《醉翁亭记》欧阳修 宋 ⒌⑴①命名 ②说出 ⑵①情趣 ②心意 ③主旨⑶①的,助词 ②它,代词 ③它,代词 ④到,动词 ⑤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㈡⒈⑴昏暗 ⑵香花 ⑶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⒉早晨进山,晚上回家,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就没有穷尽 ⒊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⒋山间朝暮及四季的景色 ⒌从光线的明暗变化写 ⒍水落石出

㈢⒈⑴背

⑵下棋 ⑶酒杯 ⑷醉醺醺的样子 ⑸觥;酒杯。

⑹乎:于,在。

⑺靠近。⒉⑴于:①在 ②向 ③从 ④到,在 ⑵①酿造;②被;③对、向。⑶①赢;②优美的(好);③禁得住(忍受)⑷①断 ②与世隔绝 ⑸①于,在 ②语气词,吧 ⑹①面对 ②靠近⒊陶醉。表面是酒醉,为滁州百姓的幸福生活而乐才是实质。⒋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也,太守醉也 ⒌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⒍⑴①伛偻提携,指老人小孩 ②丝、竹,指音乐 ⑵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 ⑶醉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⑷政治清明

与民同乐

第二篇:《醉翁亭记》练习题

《醉翁亭记》练习题

一.填空。

1.文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

2.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3.奠定全文抒情墓调的句子是:。

4.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

5.选文中包含的一个常用成语是_,它的常用意义是 :

6.选文写景,首先写,其次写_,最后写_。

7.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8.全文的主旨句是:。

9.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意在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答。)

10.《醉翁亭记》一文从文体上看,文中有一句话流传至今,它

是。

11.《醉翁亭记》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和()自然结合。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三.解释词语

1.临溪而渔临:2.宴酣之乐之:

3.环滁皆山也环: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5.野芳发而幽香发:6.云归而岩穴暝暝:

7.杂然而前陈者陈:8.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

9.而乐亦无穷也穷:1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

四.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五.选择题。

1、关于本文写景的作用有下边几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是主要的?()

A、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这间也”这句话作铺垫,表现作者的山水之乐。

B、表现琅琊山的胜景。

C、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2、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环滁皆山也。B、太守自谓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4、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六.回答问题。

1.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是什么?

2.“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

3.本文写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6.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7.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醉翁亭记》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

1.文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奠定全文抒情墓调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选文中包含的一个常用成语是_醉翁之意不在酒,它的常用意义是 本意不在此或别有用心。

6.选文写景,首先写山,其次写泉_,最后写亭_。

7.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8.全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

9.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答。)

10.《醉翁亭记》一文从文体上看散文,文中有一句话流传至今,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1.《醉翁亭记》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写景)和(抒情)自然结合。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弯转,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张开的鸟翅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了。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水山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然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三.解释词语

1.临溪而渔临:到、靠近2.宴酣之乐之:的3.环滁皆山也环:围绕(环绕)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意趣、兴趣)

5.野芳发而幽香发:开放6.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

7.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8.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快乐

9.而乐亦无穷也穷:穷尽1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贫穷

四.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亭子)起名(题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称它(命名)的。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3.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树木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五.选择题。

1、关于本文写景的作用有下边几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是主要的?(C)

A、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这间也”这句话作铺垫,表现作者的山水之乐。

B、表现琅琊山的胜景。

C、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2、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B)

A、环滁皆山也。B、太守自谓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C)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4、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A)

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六.回答问题。

1.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是什么?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

描写的季节是冬季。“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3.本文写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以美景寄寓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4.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5.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

6.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寄情山水(热爱自然),与民同乐。

7.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第三篇: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桃花源记练习题

初三()班姓名:

《醉翁亭记》练习题

一、解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临:)

3、饮少辄醉()

4、醉翁之意..不在酒()

5、云归而岩穴螟()

6、晦明变化者()

7、野芳发而幽香(野芳:)(发:)

8、佳木秀而繁阴(秀:)

9、伛偻提携()(伛偻:)(提携:....)

10、泉香而酒洌(酒洌:)(洌:)..

11、山肴野蔌(肴:)(蔌:)

12、宴酣之乐(酣:)...

13、觥筹交错()(觥:)....

14、颓然乎其间者()

15、树林阴翳()...

16、至于负者歌于途()

17、鸣声上下()...

二、对课文第三自然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B、“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C、“至于负者歌于途”中的“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写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三、先出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命名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

C、野芳发而幽香:香气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

四、填空:

1、课后最后一段,紧扣一个“乐”字来写,用游人之乐衬托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句中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

五、翻译句子:

1、峰加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

《岳阳楼记》

一、解词:

1、政通人和()

2、百废具兴(........)(具:)(兴:)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予观夫巴陵胜状()...

5、浩浩汤汤()

6、朝晖夕阴(........)(晖:)

7、岳阳楼之大观也()..

8、南极潇湘()

9、迁客骚人().....

10、浊浪排空()

11、日星隐曜()(曜:)....

12、山岳潜形()

13、樯倾楫摧()......

14、薄暮冥冥()

15、忧谗畏讥(........)

16、满目萧然()..

17、春和景明()(景:)

18、沙鸥翔集(....)(集:)

19、长烟一空().

20、宠辱偕忘()

2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2、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庙堂:)(江湖:)..

23、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归:)..

二、一词多义:

此乐何极()

1、极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予观夫巴陵胜状()

2、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或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译句: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常有高猿啸,属引凄异()

4、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三、“而或长烟一空”的“或”和“一”的意思分别是和,下面加点词中它们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一无所有 ..

B、或异二者之为一视同仁 ..

C、或告之曰一蹴而就 ..

D、或多或少一心一意 ....

四、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照应的句式是:和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B、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C、去国怀乡,忧谗畏讥D、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五、“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中的“斯人”的指代对象是。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B、找不到知己而惆怅

C、希望人们学习“古仁人”D、对“以物喜、以己悲”的迁家骚人的慨叹

六、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吾谁与归:归附B、锦鳞游泳:鱼的美称 ...

C、薄暮冥冥:和“厚”相对D、是进亦忧:文中指在朝廷中做官 ..

七、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 ..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积于今六十岁矣 ..

C、前人之述备矣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D、感极而悲者矣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八、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这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6、微斯人!吾谁与归。

《桃花源记》

一、解词:

1、缘溪行()

2、落英缤纷(英:)(缤纷:)....

3、欲穷其林()

4、才通人()

5、豁然开朗......(豁然:)(开朗:)

6、屋舍俨然()..

7、阡陌交通(阡陌:)(交通:)....

8、便要还家()

9、咸来问讯(咸:)(问讯:)....

10、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无论魏、晋()....

1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4、便扶向路(扶:)(向:)

15、处处志之()...

16、欣然规往()

17、寻病终()

18、问津().....

二、一词多义:

1、寻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2、率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3、缘缘溪行()

前守缘贡()

三、古今异义:

1、阡陌交通古义:今义: ..

2、咸来问讯古义:今义: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 ..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 ..

四、翻译: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夹岸数百度,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参考答案:

《醉翁亭记》

一、(答案略,课本词语解释中有,读熟后,默写下来就OK了。)

二、B

三、C

四、1、禽鸟太守;

2、仕途失意,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排遣内心郁闷;但壮志未酬,不禁发出游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慨叹。

五、(答案略,译文中有)

《岳阳楼记》

一、(答案略,课本词语解释中有,读熟后,默写下来就OK了。)

二、极:极点,尽头 /尽,直到尽头/ 到极点,极度

观:看 /景象/察看,视察

或:有时/ 或者

属:连续,连缀 / 通“嘱”,嘱咐,嘱托 / 类

三、有时 / 全,完全 /A(学生易错的D中的“或多或少”的“或”是“或者”的意思。)

四、DC

五、古仁人,藤子京及像作者这样的人

六、C

七、D

《桃花源记》

一、(答案略,课本词语解释中有,读熟后,默写下来就OK了。)

二、寻: 寻找 /不久

率:率领 / 大都

缘:沿着 / 趁着

三、(答案略,见课后练习题)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醉翁亭记练习题

1、解释加点的词。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临:到、靠近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之:的

环滁皆山也 环:围绕(环绕)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意趣、兴趣)野芳发而幽香 发:开放(开)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临溪而渔 渔:捕鱼(钓鱼)杂然而前陈者 陈:摆开(陈列)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以„„为快乐

2、分别写出“穷”字的意思。(2分)(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穷:穷尽、完结(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贫穷(穷困)

3、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文:给它(亭子)起名(题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称它(命名)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文: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文:树木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5、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介绍了“西南诸峰”、“ 琅琊(山)”“ 酿泉 ”、“醉翁亭”等景物。

6、概括文章第②段的内容。(2分)答: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7、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3分)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记]指《醉翁亨记》。②[商贾]商人。③[关征]查税征税。答:《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

8、《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3分)提示: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

9、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B.朝而往,暮而归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D.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E.而乐亦无穷也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都在洞庭湖之中。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2分)

“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季节是冬季。“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基本意思对即可。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分)

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基本意思对即可。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1)本文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著有《欧阳修散文选集》(2)本文是作者被贬为滁州知州时所写,它的姊妹篇是《丰乐亭记》(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5)奠定全文抒情墓调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6)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C)A.环滁(chú)林壑(hè)蔚然(wèi)琅琊(yá)B.翼然(yì)辄醉(zhé)酿泉(nibng)繁阴(fán)C.酒洌(1iè)野蔌(shù)伛偻(yǐ lǚ)觥筹(gōng)D.颓然(tuí)苍颜(cāng)提携(xié)喧哗(xuān)3.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D)A.翼然临于泉上(靠近)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C.野芳发而幽香(香花)D.佳木秀而繁阴(秀美)4.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1)杂然而前陈者(A)A.摆开 B.陈列 C.姓氏 D.陈旧(2)觥筹交错(A)A.酒筹 B.筹略 C.统筹 D.谋划(3)负者歌于途(A)A.背着 B.拿着 C.带着 D.拉着 5.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比喻)(2)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设问)(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对偶)(4)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设问)

二、课内阅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是什么?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选文中包含的一个常用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它的常用意义是本意不在此或别有用心。

3、选文写景,首先写山,其次写泉,最后写亭。

4、本文写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以美景寄寓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醉翁亭记》课外自测

一、基础知识(共38分)1.填空。(10分)(2)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3)最能体现滁人欢乐情状的句子是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4)表明太守宴是就地取材的句子是临溪而渔„„山肴野蔌。(5)描写众宾客欢乐的景象的句子是射者中„„起坐而喧哗者。(6)全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

(7)写游人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8)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的句子是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8分)环滁()林壑()蔚然()琅琊()()潺潺()酿泉()辄醉()晦明()野蔌()酒洌()山肴()伛偻()()弈者()觥筹()颓然()阴翳()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0分)(1)环滁(环绕)(2)蔚然(草木繁茂的样子)(3)得之心而寓之酒(寄托)(4)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5)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6)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7)苍颜白发(脸色苍白)(8)颓然乎其间(醉醺醺的样子)(9)树林阴翳(遮盖)

补充练习题一

1.这篇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楚。试根据你的理解在下边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话。

(1)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亭的环境;后一层介绍亭名由来。

(2)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1层写山间朝暮,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第2层写人游琅琊山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然后依次写了四季不同景色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和太守醉四项内容。

(3)结尾部分也分两层,第1层写游人去,禽鸟乐;第2层写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

2.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句尾。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的“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B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C 环滁皆山也。

D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E 而乐亦无穷也。F „„故自号曰醉翁也。G 庐陵欧阳修也。①表示判断的语气:(A、G)②表示解释的语气:(B、F)③表示肯定的语气:(C、D)④ 表示结住一层意思:(E)

4.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环滁皆山也”5个字。对于这5个字,有下面几种议论,选出不确切的一项。(B)A 这5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B 这5个字省却许多文字,而意未尝不尽。C 这5个字虽则简洁,但意犹未尽。

D 这5个字言简意赅,鸟瞰全景,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5.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选出分析恰当的几项。(D)

A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B “太守之乐其乐”是衬托前面的“山林之乐”和“人之乐”的。C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D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被贬滁州后一种苦闷抑郁的扭曲反映,作者是以乐写哀

补充练习题二

1、关于本文写景的作用有下边几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是主要的?(C)

A、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这间也”这句话作铺垫,表现作者的山水之乐。B、表现琅琊山的胜景。

C、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2、填空:

②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答。)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④《醉翁亭记》一文从文体上看散文,文中有一句话流传至今,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⑥《醉翁亭记》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写景)和(抒情)自然结合。

⑦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B)A、环滁皆山也。B、太守自谓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C)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B、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A)

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7、下面各句中“而”字应重读的一句是(D)

A、朝而往,暮而归。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C、北山愚公者,面山而居。D、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8—12题

①环滁皆山也。②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③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④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⑤作亭者谁?⑥山之僧智仙也。⑦名之者谁?⑧太守自谓也。⑨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这段文字属于景物描写的句子有①—④从大到小句。写景的顺序是从俯到仰,由面到点,自远而近。

9、这段文字写景的角度有视觉,听觉。

10、这段景物描写,总写琅琊山和酿泉,是为了引出下文对醉翁亭自然风光的描写,为下文写人的活动布置好环境。

11、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乐”字这一全文的主线。

12、用“∥”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提示可分为二层)①第一层(①—④)交代醉翁亭的环境 ②第二层(⑤—)写醉翁亭命名的由来。

第五篇:《醉翁亭记》同步训练练习题

《醉翁亭记》同步训练练习题

(一)“环滁皆山也……得知心而寓之酒也”

【阅读训练】

1、文中最能说明醉翁亭命名之意的一句话是“ ”。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之’与“名之者谁”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两狼之并驱如故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写出文段中的两个成语、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本语段的中心句是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⑴泻出于两山之间也 泻 ⑵有亭翼然 翼 ⑶饮少辄醉 辄

3、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哪两句话进一步说明“醉翁“二字的深意,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太守醉也”。

【阅读训练】

1、写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一段中写春夏秋冬景色的原句。

春: 夏: 秋: 冬:

2、联系全文,可以从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一种()

A、被贬之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3、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 和。

4、语段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也具有范仲淹《岳阳楼记

》一文中所抒发的 的旷达胸襟。/ 7

5、下列各组语句中叫横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⑴往来而不绝者 ⑵帅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⑴临溪而渔 ⑵把酒临风

C、⑴宴酣之乐 ⑵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⑴宴酣之乐 ⑵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下列各组中加横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⑴非丝非竹 ⑵无丝竹之乱耳 B、⑴往来而不绝者 ⑵以为妙绝

C、⑴行者休于树 ⑵捕蛇者说 D、⑴杂然而前陈者 ⑵其一犬坐于前

7、“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8、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拓展比较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若夫阴雨霏霏……感极而悲者矣”

〔乙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⑵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⑶日出而林霏开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水落而石出者 A、黑质而白章 B、云归而岩穴暝 C、学而不思则罔 D、吾恂恂而起

3、把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甲乙两段文言文都是写景的名段,却表达了作者不同的心境。

甲段写了 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乙段写了 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此:指滁州。②掇:拾取,采取 ③上:皇上 ④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佳木秀而繁阴 秀: ⑵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 / 7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⑵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

回答)

4、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思想?

5、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附参考答案:

(一)【阅读训练】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B

3、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

4、⑴有座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张开翅膀一样,高居在泉水的上边。⑵醉翁的情趣不在酒,而是在于山水之间。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⑴泻:倾泻 ⑵翼:象鸟张开翅膀 ⑶辄:就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知心而寓之酒也。

(二)【阅读训练】

1、春:野芳发而幽香 夏:佳木秀而繁阴 秋:风霜高洁 冬:水落而石出者

2、B

3、美丽的山水景色 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D

6、B

7、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也说明太守治理有方。

【拓展比较阅读】

(一)1、⑴隐没,隐藏 ⑵离开 ⑶散开,消失

2、B

3、野花开了,散发着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4、阴雨连绵 悲(悲伤、忧伤); 朝暮四季 乐(喜悦、欢乐)

(二)1、⑴开花,这里是滋长的意思 ⑵离开

2、⑴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⑵于是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仰头望山,低头听泉声。日:“每天”不现实,应当为“经常”。

3、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

4、与民同乐

5、相同点: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⑴甲文以“秀”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具备,精确熨帖。⑵乙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概括秋冬之景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不同点:乙文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且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醉翁亭记/ 7

》同步训练练习题 ]相关文章:/ 7 / 7 / 7 / 7

下载醉翁亭记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醉翁亭记练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5篇

    《醉翁亭记》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代__ __家。字___,自号__ __,又号__ __,著有 《》 本文是作者被贬为_ ___时所写,它的姊妹篇是《》 文中描写......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练习题

    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共5篇)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代__ __家。字_ ___,自号__ __,又号__ __,著有 《》 本文是作者被贬为_ ___时所写,它的姊妹篇是《 》 文中......

    《醉翁亭记》中考练习题及答案(5篇)

    《醉翁亭记》中考练习题及答案(一)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D (2分)A.环滁/皆山也 B.而乐/亦无穷也C.负者/歌于途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

    《醉翁亭记》

    文言文复习笔记整理:李景堂 《醉翁亭记》 一、作者:欧阳修.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其他作品有《朋党论》......

    《醉翁亭记》

    28 《醉翁亭记》 一、重点字词 [环]环绕[蔚然]茂盛的样子 [临]靠近[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名]取名,命名[意]情趣 [寓]寄托[开]散开 [暝]昏暗[芳]香花 [秀]繁茂[伛偻]提携 [......

    醉翁亭记读后感

    醉翁亭记读后感 醉翁亭记读后感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多优美的词句呀!这出自于大作家欧阳修之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爱山水之甚深,名......

    醉翁亭记问答题

    1、开篇从滁州城周围的景色写起,有何作用? 写了滁州城周围山水的秀美,层层推进,引人入胜,既交代了醉翁亭的方位,也引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主题思想。 2、作者是如何表现山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