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知识产权谈判案例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纪实
2010-02-01 来源:书摘(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吴海民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
闻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第一次把知识产权列为主题之一。l988年8月美国出台所谓的“特殊301条款”,推行“以我为主”的强权政策,三次将中国打入“不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或者不给予美国知识产权企业市场准入的国家”的黑名单,要求中国通过为期6个月的谈判改善立法和执法,否则将实施贸易报复,对我国几十类
向美国出口的商品征收100%惩罚性关税、价值数十亿美元。
20世纪90年代,我国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尚在起步阶段,法律体系的健全、执法经验的积累、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社会观念的转变,存在大片历史空白。这期间美国代表团赴我国各地“访问”,抓住局部地区存在光盘地下生产线和街头巷尾零售盗版光盘的案例,肆意放大,要求我国关闭十多家中国音像制品生产企业,允许美国公司取而代之,在中国发行以及进口电影和音像制品,占领最具潜力的中国出版市场。
如何处理中美知识产权尖锐分歧,为我国“复关”、“入世”创造条件,既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承认差距,接受外部世界提出的合理规范和先进管理制度,又旗帜鲜明地阐明我国坚决反对在知识产权领域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严正立场,坚持平等磋商,避免一场对双方都代价昂贵的贸易大战,中国代表团与美方经历了激烈交锋。
惹起了风暴的激光唱片
李森智(以下简称李)在谈判桌前坐定,把随身携带的公文包摆到桌面上,掏出来一张光盘和一盘录像带。
“请看吧,这就是中国的盗版产品!”
中方代表互相传着看了,录像带是《乱世佳人》,光盘是《侏罗纪公园》。不过,光盘封面上注明是外国一家公司生产制作的。
高凌翰(以下简称高)提出疑问:“这不是明明写着××国的公司制作吗?”
李:“我们美国的电影公司根本没有授权给任何其他国家复制光盘。在我们控制范围内的国家里,也不会有人敢于复制。”
高:“世界如此之大,一定是中国厂家复制的吗?”
李:“这是肯定的,小偷就在中国!复制者就是你们的深飞!”
“深飞”是深圳深飞激光光学系统有限公司。它是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唱片复制厂家,也是唯一一家国营激光唱片复制厂家。
中方一时显得有些被动了。激光唱片业在中国刚刚兴起,政府有关部门对这个领域的情况还未掌握,而这时,美国人抓住激光唱片大做文章。中央要求新闻出版署立即就激光唱片问题写一份调查报告。
随后,由中央和国家机关7个部委联合组成的调查组飞赴广东。
到达广州后,调查组的所有同志都大吃一惊:一年前,这里还是盒式磁带一统天下,而今,鳞次栉比的音像摊档全部在销售激光唱片和视盘。
混乱的市场背后,是混乱的激光唱片生产线。计算机监控,机器手操作,一台精密机器里,每4秒钟就能吐出一张金光闪闪的激光唱片。一张唱片的复制加工费是l0元左右,一条生产线的年产值是3 000多万元,难怪有人说激光唱片生产线简直就是印钞机。
美方代表把关闭生产线作为谈判中的一项主要要价。
然而,生产线混乱的责任并不完全在中国。背后往往有国际犯罪分子的操纵,其中也包括美国盗版分子。如海南的安美公司、南京的达利公司和珠海的金镭联公司等,都是中美合资的企业。此外,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迫于美国“特殊301条款”的压力,加重了对盗版行为的惩处,一些投机商转而把目光也投向中国大陆。他们或是以合作者的面目出现,将侵权母盘和伪造证件提供给大陆的不法分子;或是以订户面目出现,手持虚假版权证明,以委托加工的名义让大陆的生产厂家复制其盗版唱片;再就是以投资者的名义,将激光唱片生产线搬到大陆合资建厂,大量生产盗版制品。
调查组从广东回到北京,赶紧给中央写一份报告,并提出应该立即对混乱的局面采取果断措施。
谈判桌上的一场“数字战”
李首先提出这样一个数字:“中国的盗版唱片和盗版软件,每年给美国公民版权造成的损失达到了8亿美元。”
对这样一个数字,中方代表并不感到突然。一个时期以来,美国国会和新闻舆论已经就这个数字进行了大肆渲染。美国在知识产权上对中国展开的攻势,很大程度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些数字之上的。它不仅成了美国将中国列入“黑名单”的根据,也成了美国制定对中国贸易报复具体数额的根据。
中方对李的这种指责早有准备。
高:“不久前你们讲损失了4亿,才过了几个月,就增加了一倍,变戏法似地成了8亿,而你们的坎特代表在别的场合又讲l0亿。请问,美国人信口开河,是不是在玩数字游戏?”
中方死死抓住这显然是夸大了的数字,批倒了这些数字,就等于釜底抽薪,拆掉了美国对中国进行所谓调查和报复的基础。
美方则死死抱住这个数字不放。不能证明这些数字,就无法证明中国侵犯版权问题严重,就无法解释为什么要对中国大动干戈。
李:“就是这么一个数字,你们爱听不听。”
高:“这不是爱听不爱听的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你这8亿美元。先说唱片,你们提出的唱片损失是3亿多美元,就是30亿人民币。一张唱片的价格按三十多元算,就是l亿张唱片。而我们现有的全部激光唱片生产线加足马力拼命干,一年也就生产1亿张。事实上,许多生产线没有满负荷,有的没有订单,处于半停产状态。退一步说,即使生产了1亿张唱片,难道这1亿张全部是盗版?全部是盗了美国的版?”
李:“反正,你们的唱片盗版问题是很严重的。”
高:“说问题严重,我也不反对。但说给美国造成了那么多损失,就显得很荒唐了。其实,受损失最严重的并不是美国,而是我们国家自己的唱片公司。当然,也有外国的公司,如欧洲的。美国在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中只占一家,即使有3亿美元的损失,你最多只能占五分之一。所以,你们的这个数字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李:“在图书方面,中国的盗版也给美国造成了1亿美元的损失。”
高:“这更是开玩笑了。中国影印外文图书的业务已经停止,1992年谈判协议达成后,中国履行协议关闭了从事影印业务的出版社。”
李:“既然已经停止影印,为什么你们通过版权贸易购买美国图书和杂志的数量并没有大的增加?”
高:“是否购买与是否盗版,这完全是两个概念,请不要混淆起来。据我了解,外文书的出版数量确实没有大的增加,但这并非由于盗版。美国没有购买多少中国的图书和杂志,难道原因也是美国在从事盗版吗?”
李:“问题是,私下里的复印行为并没有停止。”
高:“这方面的情况很难进行统计。即使有,我认为也是正常的。据我所知,在你们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图书资料也是可以复印的。其他国家也是如此。我曾专门看了英国图书馆的资料中心,里面订了世界上上万种刊物,需要什么可以打电话或写信,图书馆复印后给用户寄去或传真,只要付一定费用就行。他们一年提供的资料有好几百万份。属于个人学习研究需要的资料,可以复印。” 李觉得再继续争论下去也占不了什么便宜,就把矛头对准了计算机软件。这是他在这场“数字战”中要打出的最后一张牌。
在李看来,其他领域的盗版给美国造成的损失不好计算,但在软件上,美国有充分证据,美国行业组织提供的数字应该最准确。
李显得胜券在握:“中国的软件盗版很普遍,每年给我国的计算机行业造成多达4亿美元的损失。这个领域的问题,你们应该认账吧。”
他的目光逼视着高。也许他认为,高长期从事图书等文字版权的管理,在计算机问题上肯定是外行。但他想错了。高虽然算不上电脑专家,却是一个业余“电脑迷”,这方面的问题难不倒他。
高:“你说的这个数字也是夸大了的,是没有根据的。”
李:“我们的根据是,中国市场上的软件,94%到98%属于盗版。”
高:“这种根据本身就缺乏根据。我们承认,软件市场上的盗版情况比较严重,这也是我们中国的管理机关所忧虑的。但是,提出94%到98%这样一个吓人的比例,是很不严肃,很不负责任的。它有什么根据?”
李拿不出根据。他只是把美国行业组织提供的数字简单地摆在了谈判桌上,至于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却讲不出个所以然。他才是一个真正的计算机软件外行,没有资格谈这个问题。其实,这个数字来源于一种国际统一的计算方法,即一台计算机至少运用4种应用软件,把一个国家的进口硬件数乘以4,再与实际进口的应用软件数相比,就可以得出软件盗版的比例。
高:“你们统计的数字太伤人,大大伤害了合法经营的计算机公司。既伤害了中国的公司,也伤害了你们美国自己的公司。” 高的话使李不禁一愣。李口口声声是来为美国公司说话的,怎么反倒会伤害了美国自己的公司呢?
高:“中国一些大的计算机企业几年前就与美国计算机公司签订有协议,用户可在购买硬件的时候随机购买DOS软件系统。目前,国内大公司的销售额已经占了市场相当大的份额,仅联想一家,就占到10%。按照你们所讲的比例,中国的大公司岂不全部包括在内?难道他们与美国公司的合作都成了非法行为? 美国的康柏、苹果、IBM等在中国卖的机器中本身就有DOS软件,有的还配有Windows软件。按照94%到98%的比例,说明美国公司本身就在搞盗版。否则就不会有如此之高的盗版比例。李先生,你要为自己的这种污蔑负责。”
李显然没有想到这一层。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在中国的计算机市场上,美国产品占有绝对优势。美国人不仅卖硬件,同时也在卖软件,而且软件一定比硬件多得多。
高:“中国市场上计算机合法渠道销售的软件收入,每年可达20亿人民币,如果这20亿仅占2%到6%,整个软件的收入就会是一个天文数字,那实在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既然有这20亿的收入,就说明在中国通过合法渠道是可以赚钱的,这也是美国一些大型企业来华经营的原因。”
李:“但由于盗版问题严重,我们赚的钱不够多,我们要求中国完全消除软件盗版现象。”
高:“完全消除?这种愿望是好的,但是,你们美国自己做到了吗?按你们自己公布的数字,美国每年盗版计算机软件造成的损失达16亿美元。请问,美国什么时候能够完全消除盗版?”
这句话问得李哑口无言。
在一场“数字战”中,中方显然占了上风。
高继续讲计算机软件问题。他讲一段,让身边的翻译翻一段,翻译翻得不准确的地方,他用英文纠正。
李突然制止了翻译,说:“不要翻译了。我能听懂。”
他这种做法是很不礼貌的。不让翻译,等于是剥夺了其他代表聆听中方发言的权利。
李又说:“不要翻了,时间不多了。”
其实还有时间,但李已显得坐立不安。看得出来,他由于在“数字战”中败了阵而老羞成怒,如果大家都听懂了,对他不利。
中方的底牌没有用完
美国人一直等待着对深飞的处理。他们从谈判一开始就要求中国关闭所有光盘生产厂,后来知道根本不可能,就把矛头集中对准了深飞。坎特在华盛顿曾多次扬言:不关闭深飞,谈判就不可能达成协议。
巴尔舍夫斯基(以下简称巴)非常着急。深飞问题美国舆论已经把它炒得很凶,甚至夸大成中美知识产权谈判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标志。而深飞问题没有解决,她的中国之行也将难以交账。
如何处理深飞,成了中方手里的一张大牌。其实,一个星期前,宣布对深飞停业整顿的决定就已经拟好。2月26日,中国各主要报纸刊登了这条消息,香港、台湾地区和美国的报纸在突出位置转载。
中国没有按照美方的要求彻底关闭深飞,仅仅是宣布对其进行停业整顿。巴尽管对此很不满意,但还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巴坚持要在中国建立美国的出版社、音像公司,包括独资的和合资的,从事音像等产品的出版发行业务。
中方在这个问题上坚决顶住不肯松口,成立独资的出版机构绝对不行,复制可以搞合资,但出版、发行不能搞。
美方眼下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是:要不要接受中方的一张“虚牌”――允许在音像复制领域建立合资企业。巴知道,这根本算不上中方的让步,因为中国现有的29家激光唱片复制企业中,除了深飞之外,其他28家本来就是合资企业,而且,其中有好几家是中美合资企业。这时她最担心的,是能不能向国内交账。李和莱尔建议她接受中方这张“虚牌”,因为在国内可以把“虚牌”当做“实牌”打,国会和企业界并不太明白出版与复制这两个概念在中国的真正区别,许多人以为允许复制就等于允许出版。当即,他们和华盛顿通了电话,并征得了同意。
于是,美国人放弃了在中国创办出版社、音像制品公司和计算机软件公司的独资企业要求,放弃了合资企业从事出版、发行、销售和放映音像制品的要求。协议中写进了这么一条: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从事音像制品复制的中外合资企业,但其产品的销售要通过与中国出版社签订合同进行。
这个大难题按照中方的意愿解决了。
孙振宇对巴说:“你要我们关深飞,我们采取了行动;你要市场准入,我们允许在音像复制中合资,现在,该你们作出让步了。”
紧接着,中方开始一条一条地删美国人塞进协议里的“私货”,如要求中国国家版权局搜查国家机关等公共部门使用的计算机软件,限期将侵权软件更换为合法软件;中方必须按季度向美国提供国家机关的计算机软件采购清单;准予美国侦探机构在我国设立知识产权私人侦探所和办事机构等许多无理要求。
美国人有一句俗语叫做“魔鬼在细节”。美方在谈判的最后阶段一再重复这句话,要在文本的细节问题上与中方较真儿。中方也一改重视原则忽视细节的传统,对具体细节死抠。
一个艰难而圆满的句号
1995年2月26日,按原定计划,协议草签仪式将在这天上午举行。对中美两国来说,再拖延,两国海关将对贸易报复清单上的商品自动征收l00%关税,这意味着一场影响世界的贸易大战真正爆发。
到了下午4点,仍然没有动静。
华盛顿也很紧张。白宫开了好几次会议,克林顿指示坎特必须达成协议,不能因为知识产权干扰了中美关系大局。起码,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大方向上两国没有根本分歧。再说,中国离不开美国市场,美国也舍不得放弃中国的大市场。谁也不想真的打一场贸易战。
谈判厅里,双方代表还在紧张工作。要把长达30页的英文文本翻译成中文文本,还要逐句逐字进行核对,这在正常情况下就得整整忙上一天。更何况,美方又不断地制造出一些新的麻烦,在核对文本的时候,中方发现有不少地方被搞了鬼。为此,双方一次次地展开激烈的争论。
这天正好是星期天。周末观念非常牢固的美国人已经买好了回国的飞机票,准备一离开谈判厅就马上直奔机场,他们已经有点熬不下去了。
穷极无聊的美国人唱起歌来了,是一首美国歌曲的调子,但歌词是临时填上的:“什么时候/才能回到纽约/我的家乡/什么时候/才能离开外经贸部/这个监狱……”
夜里11点,签字大厅的门终于敞开了,白宫和中南海都在屏住呼吸注视着这个地方。中方在谈判的最后一刻查处了深飞等3家光盘生产厂,美国取消了根据“特殊301条款”对中国贸易进行调查的决定,还同意为中国提供技术援助,两国同意合作,增加其他有竞争力的外国产品进入市场的机会。这项协议有助于中国尽快加入新的世界贸易组织。
半个月后的3月11日,坎特飞抵北京。他是来参加中美知识产权协议的正式签字仪式的。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摘自《大国的较量――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纪实》,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10月版,定价:28.00元)
第二篇: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中方谈判方案
摘要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美两国关于知识产权的谈判进入关键时期。美国认为由于外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良状态,不仅致使美国的发明者和制造者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使美国的经济成本增加。同时在贸易方面的逆差导致美国的制造业和就业受到影响。其他国家“坐享其成”损人利己的行为致使美国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保护知识产权来作为提高世界市场份额方面的竞争力和改善贸易逆差的手段。美国在1988年的301特别条款中,提出了一个重点考察国家名单和定期考察国家名单,其中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低中国就是301特别条款的制裁对象。想要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并维持它在信息和高科技领域的统治地位,就必须谨防中国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而想让中国不再“盗版”,必经途径之一就是让中国签署知识产权保护协定。本谈判方案是在中美市场准入谈判和复关谈判的背景下,针对中国准备在年底前完成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目的的而制定的。本谈判方案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谈判方案,在我方既定的谈判目标和谈判原则、对策的基础上中制定了三个方案。
方案一的目标是与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达成协议,中国政府必须承诺同意对侵犯出版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的行为进行打击,保护我方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利益。策略是主动出击,态度强硬,在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方面不给中方讨价还价的余地,运用谈判实力理论,从一开始就让中方适应我方的大目标,建立并加强自己的谈判实力。
方案二的目标是互利共赢。要求中方进一步开放市场,并减少对美国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在知识产权得到保护的基础上改善美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策略是以退为进,因势利导。
方案三的目标是避免贸易战,同时拒绝承认中国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拒绝按照给中国在较长时间内逐步消减关税和解除贸易保护性限制的优惠条款。策略是在准许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的情况下,提出附加条款。
目录
1,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强弱态势分析。..................................................3 2,谈判方案的具体方案内容..................................................................4 3,对谈判方案的基本控制和分析说明..................................................5
1,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强弱态势分析。
中美关于知识产权的谈判已经持续了近20个月,在前七轮谈判中由于我方强硬的实力与态势导致谈判僵化,最终破裂。1994年底时,我方首席谈判代表明确表示,如果中方拒绝我方的要求,我方将阻止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同时还将采取措施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在这个阶段我方处于谈判强势,中方处于谈判弱势。原因①在此次谈判前我方了解到中国正全力以赴争取在年底前加入关贸总协定,在此之前中国一直想加入关贸总协定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包括中国政府已在全国过了大量的工作,并采取了许多断然措施改革了经济和法律体系。此时的中国需要关贸总协定,需要美国的同意。谈判的双方是以权利为基础的,我方拥有决定是否让中国通过的权利,因此我方就拥有谈判的筹码,而相对应的中方则是有求于我方。原因②我方采取了惩罚的措施,通过自己的行为使对方遭受损失。我方代表提出的经济制裁将会减少对中国的进口,使中国遭受经济损失。因此在此轮谈判中我方处于有利的谈判地位,中方处于不利的谈判地位。
1995年1月18日,美国和中国重新开始谈判,2月4号美国谈判代表公布了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的最终裁制清单。在这一阶段我方由谈判强势转为弱势,中方由谈判弱势转为强势。我方公布了对中方的最终出口制裁清单,但与第一份清单相比,这份清单在制裁的项目和价值上都有所减少。然而中方对我方的制裁清单没有任何改变,并且报复性清单也将于同一天生效。美国与中国本来就存在贸易逆差,中方对我方的报复性清单不利于美国的出口,将会使贸易逆差扩大,并且贸易战对双方都有损失,而我方更是不愿放弃中国的巨大市场。我方希望中国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是为了美国更好的进入中国市场,更好的在中国攫取更大的利益。而即将到来的贸易战不利于我国在中国市场上分羹。
1995年2月26日晚,中国与美国重新谈判。美国与中国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达成一致协议。在这一阶段我方由谈判弱势转为强势,中方由谈判强势转为弱势。在这一阶段中国同意了我方的要求,毫无个性的听从了美国的意见。
2,谈判方案的具体方案内容
方案一
目标:与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达成协议,中国政府必须承诺同意对侵犯出版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的行为进行打击,保护我方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利益。
策略:主动出击,态度强硬,在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方面不给中方讨价还价的余地,运用谈判实力理论,从一开始就让中方适应我方的大目标,建立并加强自己的谈判实力。
方案二
目标:互利共赢。要求中方进一步开放市场,并减少对美国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在知识产权得到保护的基础上改善美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
策略:以退为进,因势利导。
方案三
目标:解决知识产权问题,避免贸易战。同意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同时提出附加条款。
策略:在准许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的情况下,拒绝承认中国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拒绝按照给中国在较长时间内逐步消减关税和解除贸易保护性限制的优惠条款。
3,对谈判方案的基本控制和分析说明 对方案一基本控制与分析
谈判程序:
1,强调由于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不到位而给美国造成的损失,仅仅在音乐制造方面,由于中国的盗版行为使得我国在中国音乐市场中损失了30多亿。
2,维持我方态势的基础上,要求中方同意我方的要求。谈判原则: 1,把握我方立场,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不做退让
2,在维持现状的原则下,就中美知识产权问题达成协议 谈判策略:
1,运用谈判实力理论,主动出击,态度强硬,在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方面不给中方讨价还价的余地,从一开始就让中方适应我方的大目标,建立并加强自己的谈判实力。我方在谈判开始就应说明我方的立场,强调中方必须解决好知识产权问题才能与我方再进一步谈判。
2,运用谈判需求理论,我方再谈判之前就认识到中方的需求:中国早已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其确立世界经济强国地位的一个目标。这属于国与国之间的谈判,因此,我方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去改变中方的动机,使中方服从自身的需要。我方开始并不想并不想中国顺利加入世贸组织,可以用知识产权问题为要挟,要求中方必须以我方为主,给中方心里压力,体现了获取实力为主的思维方式。
谈判时间:1994年12月14日
对方案二基本控制与分析
谈判程序:
1,听取中方在知识产权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对我方的反驳。同时我方应该做好准备随时回应中方,不让中方钻空子。
2,把握好谈判态势,要求中方进一步扩大市场,并减少对美国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谈判原则: 1,求同存异,可在在双方互相进入对方市场方面多做探讨 2,在中美知识产权问题达成协议的基础上互惠互利,谋求双赢。谈判策略:
1,以退为进。基于中方在贸易方面给我方施加的压力,我方的可以先改变态度,以退为进。给予中方心理上更多的满足感来增强谈判的吸引力。
2,采取因势利导的思维方式。做出友善的姿态倾听中方陈述,找出双方共同点并以此为谈判基础。
3,谈判各方必须做出适当的让步,在谈判过程中把握灵活性和原则。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让步,在非原则问题上可以灵活处理,并采取“色拉米香肠”的理论,小步实施让步,并大肆渲染。
谈判时间:1995年1月18日
对方案三基本控制与分析
谈判程序:
1,对贸易战要谨慎小心,在这个问题上要与中方说明厉害关系。
2,在中方承若就知识产权问题做出处理之后再与中方协商其他事宜。在中方做出承若之后,我方也可做出让步,支持中方加入关贸总协定。谈判原则: 1,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不做退让,在保证我方利益的基础上,可考虑中方的利益。
2,尽量避免贸易战的发生。谈判策略:
1,运用谈判实力理论的逻辑循环谈判法则。当中方申诉他们在知识产权方面所做的努力后,我方可继续提出在贸易方面的不平衡问题,在中方申诉贸易方面的问题时,我方可转移到其他问题。总之,在中方未能在知识产权问题与我方达成协议之前,不能让中方占优势。
2,运用谈判技巧理论。可以让对方提出条件,见机行事,寻求谈判各方都能接受的、折中的谈判方针。同时稳定双方情绪,缓和气氛。谈判时间:1995年2月26日
第三篇: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美方方案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美方方
案
制定人:甲方四组
时间:2013年10月22日
摘要:本谈判方案是在背景为中国在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之后,经济发展迅速,与我国的贸易差额越来越大,而我国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由于国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利,我方每年约损失240亿美元,这些国家中就包括中国。我方从70年代起制造业方面的贸易就呈现巨额逆差,服务业处于顺差,这样,我国处于由产业经济为主的结构向以信息和高科技经济为主的经济转型。处于经济转型期,我方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护我方的知识产权,以保护我方在信息和高科技领域的统治地位,从而达到在市场上的统治。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维护上不能达到我方的要求。但是中国坚持认为中国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谈判陷入僵局,中美双方贸易战一触即发的局面下制定的。由此,制定了三个目标:
1.最高目标:让中国以发达国家的身份加入WTO,按照与发达国家相同的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标准来保护美方的知识产权所有者利益。2.可接受目标:同意中国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WTO,但是迫使中国在市场准入上做出重大让步,对相关法律进行制定以及提高其保护标准。将我方的法律体系和文化价值观念进一步推向中国,为今后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奠定基础。
3.最低目标:同意中国以发展中国家加入WTO,但是要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改变,但是可以适当降低整改标准和速度。在此背景条件下,制订了以下三套方案。
方案一:主动出击,先进后退。
谈判策略:1.先给出最高目标,阐述我方的利益以及我方因为中方在知识产权上保护不利收到的损害。
2.以中国迫切要加入WTO为筹码,指出加入WTO均对知识产权保护有要求。这是在乌拉圭谈判中已经将知识产权保护确定在关贸总协定的议程中。所以此要求并不是我方一意孤行,而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要求。
3.指出双方在贸易上我方对中方有巨额的贸易逆差,我方在贸易方面给了中方许多优惠政策,并没有因为双方的经济差距和贸易差额就限制中方,我方要求中国以发达国家的身份加入WTO是有根据的。4.指出我方对中方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高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方本身知识产权保护的进程,这对中方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谈判原则:重利益原则。要着眼于我方的利益,因为在现在已经发生的谈判中我方处于优势地位,中方迫切的想加入WTO并为之做出了许多努力,这时中国放弃谈判的可能性不大,求人者势必弱,所以我方可以用我方掌握的优势来最大程度的保护我方利益。
方案二:以退为进,谋求共赢
谈判策略:1.阐述一旦发生贸易战,这对双方都是共输的结果,这样此前中方所做出的努力和让步就会变得没有意义,这样对中方来说,不能达到谈判的基本目标,也就是加入WTO,这对中方来说谈判就是彻底失败的。而在国际社会上来说,对中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美国,虽然说是共输,但是中国是失败结果的主要承担者。
2.指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不足之处,中国在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上从一开始就与发达工业国家一致,这样提高其标准是比较容易达到的,所以中方有义务在加入WTO后进一步保护知识产权,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承诺同意让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说明我方已经做出了巨大让步,但是这样必须是以中国在市场准入原则上做出重大让步,修改相关法律为前提。
4.进一步推行我方的法律体系和文化价值观念。
谈判原则:坚持共赢,寻找共同利益在保证己方的利益下,让渡一部分自己的利益,以达到共同胜利。提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方案三:保证底线,不可退让
谈判策略:1.坚守我方的最低底线,即要求中方对相关法律进行修改,更大强度的保护我方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益。由于我方的巨额贸易差额需要通过服务业,其中包括高科技产业和信息产业来弥补,所以在这部分的利益不能进行商讨,否则就伤害了我方的基本利益,也对今后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造成了威胁。就不能答应中方加入WTO。
2.阐述我方已经做出的重大让步,让对方明确这已经是我方的最低要求,没有商量的余地。
3.必要的时候可以停止谈判,向中方施加压力,以静制动。此时贸易战可以作为一个筹码,阐述如果中方不能满足我方的最低要求,那么贸易战也就无可避免。虽然这是我方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作为我方的最低利益不能得到满足时,我方将被迫进行贸易战。
谈判原则:在核心问题上没有商量余地,一定保证我方利益,不能为了达成谈判的胜利而损害我方利益。
第四篇:知识产权案例
案例分析测试题
一、某画家创作了一幅美术作品,画家将美术作品原件出售给了某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幅美术作品的著作权属于画家还是属于某甲?
答:该幅美术作品的著作权属于画家,这是因为画家将美术作品的原件出售给某甲时,只是将其作品的原件的物权转让给某甲,并未将其著作权一并转让,美术作品原件的转移不等于其著作权转移。
(2)该美术作品出版后,原件不慎毁坏,画家是否还享有该美术作品的著作权?
答:画家仍享有该美术作品的著作权。这是因为,该美术作品原件的灭失,不等于美术作品著作权的丧失,也就是说,著作权的保护期是法定的,著作权的存在,不以作品的原件物质载体的存在为前提。
(3)如果画家将该美术作品的著作权(经济权利)转让给了某画院,是否需要将原件一并移交给画院?如果不移交,是否意味着著作权(经济权利)未转让?
答:不一定。这是因为著作权的转移,不意味着作品原件物权的转移,如同画家将美术作品原件,出售给某甲后,其物权的转移不等于著作权的转移一样,所以美术作品原件不移交,并不意味著作权未转让。
二、知识产权:甲报社从《走向二十一世纪„》画册中,复制了林某的摄影作品用于其编辑出版的杂志的封面用图,并在照片画面中显著位置配写了“一个缉毒警察的腐败之路”、“更年期危机”、“娱乐圈秘史”等文字标题。之后又将该作品用于其杂志征订广告宣传品上散发。
问:请结合知识产权专有性特点,分析本案应当如何处理?
答:我国《著作权法》第12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林某作为摄影作品的作者享有该作品的著作权。著作权作为一种知识产权,是权利人对知识产品为排他性利用的专有权利。具体而言,著作权人有权控制他人对作品的利用,禁止未经许可对作品的复制、表演、广播、翻译等行为。由于作品被视为权利人人格的延伸,著作权尚具有人身性的特点,这意味着,即使经过权利人许可使用其作品,仍应当尊重权利人的署名权,并且保护作品的完整性。首先甲报未经林某许可,在其编辑出版的刊物封面及广告页上使用该作品,侵犯了林某对作品享有的复制权和出版权;其次,甲报社在作品画面中配印了与作品主题相反的文字,歪曲林某的作品内容,侵犯了林某的保护作品完整权;最后,甲报社未在摄影作品上标明作者姓名,其行为侵犯了林某对作品的署名权。因此甲报社应当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
三、地域性案例:2005年8月24日,深圳海关根据美A公司的申请,扣留了B公司报关出口的NOVA商标男衬衫,A公司认为,NOVA是该公司在中国注册的商标,B行为侵犯了其涉案商标专用权。
问:本案如何解决?
答:被告B虽在 西班牙注册了NOVA商标,但未在中国注册相应商标,因此该商标在中国不能作为注册商标作为保护。而A公司先于B公司在中国注册了NOVA商标,因此受到中国法律保护。B公司在中国生产印有NOVA商标的服装属侵权行为。由于B公司不了解知识产权地域性,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四、地域性案例:某日本公司与中国某企业谈技术合作,合同约定使用1件日本专利(已获得批准并在有效期内),该项技术未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申请专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照该专利生产的产品在中国销售,中国企业是否需要向日本公司支付这件日本专利的许可使用费? 答:不需要,根据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原则,在中国没申请专利,在中国就不受专利权保护,所以不用必支付
(2)依照该专利生产的产品如果返销日本,中国企业是否需要向日本公司支付这件日本专利的许可使用费? 答:需要,根据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原则,在日本已经申请专利,在日本就受专利权保护,所以需要支付。
(3)依照该专利生产的产品如果在日本以外的国家和地区销售,中国企业是否需要向晶日本公司支付这件日本专利的许可使用费?
答:不需要。根据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原则,未在中国及其他国家申请专利,就不受专利权保护,所以不用必支付
(4)该专利有效期满后,该项技术是否还有使用价值?
答:该件专利有效期满后,该项技术仍然可能具有使用价值。这是因为,专利权的失效,意味着权利人的权利失去了法律保护和该项技术进入了公有领域,并不意味着该技术本身失效。依据其技术生产的产品只要市场需要,该项技术仍然具有使用价值,只是不需要再支付专利许可使用费。
五、时间性案例:1990年11月5日,李某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了名称为旗帜吹飘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1991年8月21日专利机关授予李某实用新型专利。2003年5月,A公司应某市政府委托,完成该市国庆会场国旗旗杆安装任务,也用到了旗帜吹飘装置,李某认为A公司侵权,遂起诉。
问:利用知识产权的时间性特点解释此案例。
答:知识产品理应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但其创造者往往为了追求个人私利,稳秘其创新成果,只供某个人使用,这便不利于社会整体进步。而知识产权创设的初衷在于使用国家与知识产品的所有人签订契约,国家以赋予知识产品的创造者一定期限的垄断利益为代价,换取其向公众公开知识产品。根据我国《专利法》第42条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均自申请之日起计算”。即李某只有在该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日起十年内享有专利权,本案中,李某申请专利的时间为1990年11月5日,其权利保护期应当至2000年11月6日届止,而A公司使用装置的时间为2003年5月,此时李某专利保护期早已届满,该实用新型已 1
进入公有领域,任何人均可自由使用,因此A公司未侵犯。
六、我国的《著作权法》对一般文字作品的保护期是作者有生之年和去世后50年,德国的《版权法》对一般文字作品的保护期是作者有生之年和去世后70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某德国作者已去世60年,我国一出版社拟在我国翻译出版该作品,是否需要征得德国作者的继承人的许可,方可在我国出版发行?
答:在此种情况下,我国出版社不需要征得德国作者继承的许可,即可在我国出版发行该德国作者的作品。这是因为,按照《伯尔尼公约》的规定,一个成员国给予其他成员国作品的版权保护期,应按照该成员国版权法的规定,依照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该德国作者的作品已经超过法定版权保护期,不再受到版权保护。因此,出版社不需要征得德国作者继承人的许可,即可在我国出版发行该德国作者的作品。
(2)如果我国出版社将该翻译作品,未征得德国作者继承人的许可销售到德国,是否构成侵权?
答:如果将该翻译出版作品未征得德国作者继承人的许可销售到德国,已构成侵权。这是因为,德国的《版权法》规定的作品的版权保护期是作者有生之年和去世后70年,作者去世60年,作品的保护期尚未超过,所以,我国出版社若将该翻译出版作品,未征得德国作者继承人的许可销售到德国,构成侵权。
(3)某中国作者已去世60年,一德国出版社拟在德国翻译出版其作品,是否需要征得中国作者的继承人的许可,方可在德国出版发行?
答:不需要。这是因为,按照《伯尔尼公约》的规定,一成员国给予其他成员国作品的保护期,一般不多于其来源国的版权保护期。我国的《著作权法》对一般文字作品的保护期是作者有生之和去世后50年,该作者已去世60年,超过了我国《著作权法》对一般文字作品的保护期,在德国也不再受版权保护,所以德国出版社不需要征得中国作者继承人的许可,即可在德国出版发行该中国作者的作品。
七、可复制案例:2001年9月,A市民郭某向市政府书面呈文提出,在中山公园打造全国第一尊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双人铜像,其后,郭某以笔名“郭宝忠”将其雕塑广场创意的文字作品和双人雕塑模型在省版权局办理了版权登记。2009年2月,郭某从媒体获悉“孙与宋双人雕像”于10月前进驻中山公园,设计方案由A市园林雕塑院实施,郭某就把A市政府、园林雕塑院告上法庭。
问:本案中郭某的构思为何不能作为知识产权受到保护?
答:著作权的客体,或者说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是作品,作品是对思想观念的表达形式。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是只保护对思想观念的表达,而不保护思想观念本身,以免钳制思想,阴碍社会进步。本案中原先郭某称,被告照搬了其创意,所谓创意,即制作的意图,是指文艺创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属于思想观念本身范畴,不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即使被告真的照搬了其创意,也不构成侵权。
八、商标案例:某工商执法人员根据举报依法对某公司检查,在检查现场,执法人发现该公司堆放的MP3播放器成品、半成品及包装上均标有与苹果图形相近似的标志,经查证,苹果图形为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在第九类商品上注册的商标,而该公司使用的标志与苹果公司的注册商标极为近似,且未经过注册人的许可。
问:本案中苹果图形属于哪一类商标,该公司是否构成商标侵权?
答:商标是一种用于标示商品或服务的经营标志,按其外在特征的不同,一般分为文字商标,图形商标和组合商标等,本案中的苹果图案即属于图形商标,本案中苹果图形为美国苹果电脑有限公司在第九类商品上注册的商标,且该商标在有效期限内,苹果公司享有该商标的专用权,某公司未经注册商标专用权人许可,在类似商品即MP3播放器上使用与苹果图形注册商标相近似的图形商标行为,构成了《商标法》第52条第一款规定的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九、立体商标案例:甲饮料公司称,其申请注册的“芬特”饮料瓶下半部有密集的环绕棱纹,商标图形为瓶型三维标志。该设计产生了独特效果,同时他们认为,“芬特”瓶型商标已在多个国家获得注册,充分证明该商标具有显著性,应与核准注册。但商标评审委员会认为“芬特”饮料瓶的设计比较简单,整体缺乏显著性和独创性,不符合我国商标法中相关规定,另外,根据地域原则,申请商标在别国获准注册不能成为在中国必然获准注册的理由,决定予以驳回,不予初步审定公告。
问:如何让判定立体商标是否具有显著性?
答:具有显著性是商标发挥其指示商品或服务特定来源功能的必然要求,否则就会造成消费者的混淆和误认,本案中甲饮料公司欲注册的“芬特”饮料瓶体可以看成是一种三维标志,应当属于我国《商标法》规定的立体商标。《商标法》第12条为防止不适当注册,对用三维标志申请注册的商标又进行了一些限制。这些限制规定为:(1)仅有商品自身性质产生形状不得注册;(2)为获得技术效果而需有的商品形状不得注册;(3)使商品具有实质性价值的形状不得注册。本案中,甲公司欲以“芬特”饮料瓶体的三维标志申请注册立体商标,使该瓶体在形状或外观上缺乏辨识度,在实际上无法使一般消费者将“芬特”商品与其他同类商品区分开来。且该瓶体与其他饮料瓶体相比,在设计上缺乏商标应具备的显著性,商标评审委员会驳回申请是妥当的。
十、注册商标:某果汁厂虽刚起步,但产品已在当地颇受欢迎,有人建议早日将果汁商标注册,厂长认为等企业发展壮大了也不迟,几年后,企业越做越大,厂长决定办理商标注册,但发现,该厂使用的商标早已被某食品公司注册为果汁饮品商标,商标被抢注,使果汁厂不得不更改商标,这一行为造成很多包装及宣传成本的损失,突然改换商标,客户不认同,销量锐减。
问:1.未注册商标是否完全不受法律保护?
答:我国《商标法》第4条明确规定,自然人、法人对生产、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当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从该条文义来看,商标只有经过注册,方产生商标专用权。但在本条所体现的原则之外,我国基于多种考虑尚通过《商标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作出了多个例外规定,因此,全面地看,若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件,商标即使未注册仍能得到一定的保护。但保护强度不高,保护手段与保护注册商标的也不同。
2.若该商标注册人明知果汁厂已经使用该商标,果汁厂是否可请求撤销该商标?
答:未注册商标是否能阻止他人抢先注册的考量要素,是该商标是否属于驰名商标,本案中果汁厂所使用的商标由于使用时间较短,广告宣传不够,尚未形成一定影响,难以构成驰名商标,所以,即使他人明知果汁厂使用在先,由于商标不属于驰名商标,仍然无法受到法律保护。
十一、显著性案例:A公司研制出一种新型材料,在特定低温环境下呈现电阻为零的“超导态”。A公司随后向商标局提出“超导”商标的注册申请,商标局发给申请人《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申请人以为万无一失,便随即花费大量成本,完成了商品包装及宣传材料的设计工作。
答:“超导”一词的本意是指某物质在特定低温环境下呈现电阻为零的“超导态”本案中,商标注册申请人所产生的商品正是具备该特性的特殊材料。一方面,由于该词反映了产品的功能与用途,其他同类商品免不了也需要以“超导”自称,若允许其注册,那么其竞争者就再也不能称自己的产品具有“超导”特性了,显然这是与公共利益相悖的;另一方面“超导”一词难以使相关公众将产品与特定经营者联系起来,消费者看到“超导”商标,只知道这是具备“超导”特性的材料,但绝不会想到该产品是由A公司生产,综上所述,“超导”一词不能在这种产品上作为商标注册。
十二、广西某公司在第3类牙膏及洗发液等商品上向商标局提出“田七”商标的注册申请,被商标局以该文字只表示原料特点为由驳回,申请人不服,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委员会认为,“田七”作为商标已与申请人简历了特定对应的联系,能够起到区别作用,获准注册。但其他商品(肥牙膏)驳回其部分申请。
问:为何商标评审委员会允许该公司在牙膏类商品上注册表示商品原料特征的“田七”商标?
答:“田七”原为中草药名称,使用在牙膏上仅可表示该商品原料中含有田七成分,按我国《商标法》第11条“禁止注册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标记”,应当依法驳回其注册申请。申请商标“田七”采用了一定独创性的书法字体,从而增强了申请商标的显著性申请人又提交了有关使用、宣传证据,可以证明申请商标在实际使用中已经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能够起到区别商品来源的作用。各国均认为,经过经营者使用行为,可以使该商标除了原有含义之外,在消费者心中出现“第二定义”,该“第二定义”的存在,被认为能够将该商标与特定商品联系起来。即该标记能够起到商标应有的功能,但是权利人的权利也要受到一定限制,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将之作为表示商品质量的说明性文字加以正当使用。
十三、“出版权”案例:甲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张MP3音乐光盘《同一首歌mp3—100首》,使用了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70位会员的54首音乐作品,却没有向这些作者支付使用费。因此,中国音乐著作协会以侵犯著作权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
问:原告是否能就mp3音乐光盘主张著作权侵权?被告“我国法律法规尚没有关于出版发行MP3光盘方面的禁止性规定,主张能否对抗著作权侵权?”作品与载体有何关系?
答: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对其所创作的作品享有的权利。作品与载体的关系问题,即是作品本身的财产权利(即著作权)与作品载体的财产权的区分问题,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著作权的无形性,也就是说,作品可以不依赖有形介质而存在,在不改变其性质的情况下,作品可以从一个载体被分离出来,并依附在另外一个载体上,故作品具有独立性,本身就是交易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无线电、网络技术的发明,不断为作品带来新型的再现形式,作品的再现形式不影响作者著作权的享有,不能以载体的变化来抗辩作品著作权的侵犯。本案中,mp3是新型物质载体,被告以载体的变化作为对著作权的侵权的抗辩,法院不予支持。
十四、“作品案例”: 5岁的顽童甲用极为初始,朴拙的手法画了一副水彩画,张贴在自己房间。后乙将该水彩画用于水彩笔的包装封画,甲父要求乙支付著作权使用费,乙则认为,甲仅5岁,没有受过任何美术训练,所作水彩画仅是随意涂鸦,偶然巧合,并不能保持创作的连续性,因此,该水彩画根本就不构成作品。
答:5岁顽童甲的水彩画构成作品。该水彩画属于文学艺术领域,就独创性而言,是其独立创作,并未抄袭他人,且反映了顽童作画时的思想感情,并具有可复制性,因此,认定构成作品。虽然顽童甲由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且年龄很小,画风较为简单、幼稚,但是独创性并不要求作品的质量一定很高或很有水平,只要是独立创作未抄袭他人即可。
十五、我国著名画家张大千,动辄以临摹画、制赝品捉弄收藏家,其赝品之逼真,令人匪夷所思。
答:张大千的临摹画不构成作品。精确临摹的成果无法作为作品进行保护。美术作品的独创性是以线条、色彩等方式表现的,精确临摹是对原作品线条、色彩的复制,追求的是与原作一模一样,从而以假乱真,这样的创作没有独创性,虽然这确实需要更高的技巧和判断。
十六、一名政治家到某大学去做演讲,记者甲用速记准确记录了该政治家的所有演讲内容,记者乙未经记者甲的许可,将该篇演讲稿刊登在报纸上,记者甲认为记者乙侵犯了自己就该演讲享有的著作权,诉讼至法院。
答:记者甲记录的演讲稿不构成作品。因为,其是对演讲者内容的完全或几乎相同的复制,其结果并没有产生与原演讲者内容有可以客观识别的、非细微的差别,因此其不符合作品独创性的要求。不构成作品。
十七、甲将朱自清知名散文《背影》翻译成英文,发表在一本英语杂志上,乙未经甲许可将该英文版《背影》刊登在自己的英文摘报上,甲认为乙侵犯了自己英文版《背影》的著作权,乙则称翻译的《背影》抄自朱自清的作品,本身不构成作品。
答:英文版的《背影》构成作品,英文版《背影》是在中文版《背影》的基础上创作的,并非中文版《背影》一对一翻译的结果。作者在英文译文的单词选择、组词以及文章语句排列上,翻译者无不以自己英文水平为基础,投入大量的智力创造性劳动,带来与原作完全不同的艺术感受,完全符合独创性的要求。
十八、后甲又将朱自清知名散文《背影》译成盲文,一家盲文出版社丙未经许可出版,甲认为丙侵犯盲文版《背影》的著作权,诉至法院。
答:盲文版《背影》不构成作品。从中文到盲文,两个语种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这儿的景色很美”转换成盲文,只对应一种盲文结果。因此,两种语言的转换之间是不包含独创性的智力劳动的。
十九、汇编作品案例:A电话公司出版了包含其服务所覆盖区域的电话号码簿。以字母顺序列有电话用户的姓名、所有城市名称及电话号码。后B公司欲出版全国电话号码簿,其他公司均愿合作,只有A公司不同意合作。B公司无奈之下聘请工作人员剔除自己不需要的电话号码后,对余下4935个号码进行核实,并增加了用户所在街道信息。但是B公司的电话号码不中仍有1309个电话与A电话簿中的一致。其中还有4个是A公司为试探抄袭有意设置的虚构号码,故A公司诉B公司侵犯其电话簿的著作权。
问:B公司有没有侵犯A公司的著作权?
答:A电话公司的号码不构成汇编作品。汇编作品要求是对已存事实、资料或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作者对这些资料进行了选择、调整或组织;作者特点的选择、调整或组织工作使得作品产生原创性。A电话公司的白页上的电话号码的挑选、调整和编排不能满足版权保护的最低标准。因为,就其内容挑选,只是每位申请人的最基本信息,不存在创新性;就其编排方面,只是按字母顺序排列了用户,该排列方式是一种古老的方法,也不具有任何创新性。所以B公司没有侵犯A公司的著作权。
二十、甲厂1996年研制出一种N型高压开关,于1997年1月向中国专利局剔除专利申请,1998年5月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权。乙厂也于1996年7月自行研制出这种N型高压开关。乙厂在1996年底前已生产了80台N型高压开关,1997年3月开始在市场销售。1997年乙方又生产了70台,甲厂发现乙厂销售行为后,遂与乙厂交涉,但乙厂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侵权。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一下问题:
乙厂是否侵犯了甲厂的专利权?为什么?
答:(1)乙厂没有侵犯甲厂的专利权。(2)我国专利法规定:“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先用权)(3)本案中,在甲厂的专利申请日以前乙厂已经开始生产N型高压开关,依法享有先用权。在甲厂获得专利权后,乙厂因享有先用权,故在原有范围内(每年生产不大于80台)生产N型高压开关并不侵犯甲厂的专利权。
二十一、2006年10月18日,张某完成了一项自行车锁具的小发明,10月30日,以“一种自行车锁”为主题向专利局提出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007年2月4日,李某也以“一种自行车锁”为主题向专利局提出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007年5月3日张某对原来的设计进行了改进,再次以“一种自行车锁”为主题向专利局提出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经查,张某改进后的技术方案与李某的方案基本相同。问:中国专利局应该将该项专利权授予谁?
答:
1、专利权应授予张某。
2、我国《专利法》规定:“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第一次剔除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
3、本案中,张某就“一种自行车锁”主题提出申请的申请日是2007年5月3日,在其就相同主题提出申请时,可以享有优先权,即,以前一申请的申请日为后一申请的申请日,即2006年10月30日。而李某的申请日为2007年2月4日,所以张某的申请为在先申请。专利法规定,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所以专利权应授予张某。
二十二、专利的地域性特点案例:某甲(中国)公司2000年就一项产品发明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2004年获得发明专利权。因为产品主要内销,所以没有向其他国家提出专利申请。2005年,该厂离职人员赵某移民A国,随即在当地注册成立乙公司并开始生产、销售甲公司的专利产品。2006年,赵某回国时,甲公司在当地法院起诉赵某及
乙公司按专利权,要求其赔偿损失。问:赵某及乙公司是否侵犯了甲公司的专利权?
答:
1、赵某和乙公司并没有侵犯甲公司的专利权。
2、根据《巴黎公约》的专利独立原则,专利权具有地域性特点。即一个国家依照其本国专利授予的专利权,仅在该国法律管辖范围内有效,对其他国家没有任何约束力,外国对其专利不承担保护的义务。如果一项发明创造只在我国取得专利权,那么专利权人只在我国享有专利权。如果有人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使用或销售该发明创造,则不属于侵权行为。
3、本案中,甲公司只在中国申请了专利权,其独占实施权—即自己实施同时禁止别人实施的权利—仅在中国范围内受到保护。赵某虽原为甲公司员工,但其生产、销售专利产品的行为均发生在A国,而甲公司在A国兵没有申请专利。因而在A国没有专利权。所以赵某和乙公司的行为并不侵犯甲公司的专利权。
第五篇:知识产权案例
从《春天里》事件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
“如果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 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 这春天里”。还记得这是选修课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播放的视频《春天里》里面的歌词。
“农民工版《春天里》”在网络上不胫而走,迅速爆红,并作为追捧的草根歌手登上了兔年央视春晚舞台,成为草根歌手的杰出代表。如今全国各地广告商演邀约不断。据悉,旭日阳刚每场演出费大概有3-5万,但在大量翻唱汪峰的歌的演出中,他们却并未支付过任何费用。对于这种情况汪峰经纪人已经电话通知到旭日阳刚经纪人黎冬,告诉其以后不要再唱汪峰的《春天里》。
此事一经媒体报道,立刻引起舆论哗然,舆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版权问题上。对汪峰的这个决定,旭日阳刚刚经纪人黎冬表示,“事情确实也应该如此,按照知识产权来说,这首歌本来就是人家的,人家提出这个要求也是合理的。”旭日阳刚能够唱着《春天里》走上春晚,是值得高兴的。他们的成功,让众多草根看到了希望。对于草根,我们有着一种天然的同情与体恤,但这是否就意味着草根可以无视一些规则?在这方面是应该能够形成共识的,在规则的遵守上,应该是无身份限制的,即使是草根,也应该遵守规则。而版权正是这样一种我们都应该遵守的规则。在成名前,旭日阳刚因为没有商业目的或者商业目的不强,那么唱《春天里》在情感上人们还能接受,但在其成名后,还在免费使用《春天里》就有点过分了。我们不能助长这种心理,如果放任版权侵犯于不顾,那么以后谁也不愿去搞原创,搞到最后,大家都无歌可唱无歌可听了。在对版权的保护上,我们是滞后的。虽然说这些年来对于版权的重视已经有所抬头,但我们的重视并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境地。这些年来,我们常常感慨中国制造不能走向中国创造,并分析总结出若干原因。但很少有人想到,这其实与我们对版权对原创的漠视有着极大的关系。都说创新好,但在创新的道路上充满着风险,而且创新需要大量投入。别人花费巨大,好不容易有了一点创新,如果大家都可以拿来,那么谁又去原创,谁又愿意去创新?因此,我们有必要要向鼓励创新一样,对于“拿来主义”说不。而这体现在文艺作品上,就是对版权的保护。对版权的保护不仅是对原创作者的尊敬和支持更是对经济利益的捍卫还是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表现。
中国的版权保护人士和法律专家指出,旭日阳刚未经汪峰授权演唱《春天里》违反了中国的版权保护法。有人出于道德情感的因素而容忍甚至支持这种侵权行为,折射出国人的版权保护意识还不够完善。“版权保护制度的建设是一个系统问题,尽管我们很重视,但现状不尽如人意。知识产权意识渐渐普及,但一些领域仍保持旧有观念与做法。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于世界第二,包括音乐著作权人在内的原创作者的收益如果也能与中国经济规模相匹配,才能真正兑现著作权人法律所赋予的著作权益。创新虽然在前期人力、物力、财力投资都需要大笔开支,但是一旦创造出新的成果其回报与价值是很大的。另外,支持创新与原创是广大民心所向。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没有对原创的有效保护,就不能鼓励创作,打击原创折的创作信心,不利于催生更多的原创优秀作品。但对著作权的过度保护又会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文化的繁荣,瞬息万变的社会条件下,各种新事物,新问题在著作权保护与限制方面,法律也难以面面俱到。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和强制许可,是著作权限制的三种主要形式。所谓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并不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而使用作品的合法行为。在一些著作权纠纷中,对案例性质是否侵权的认定有以下几点依据。首先,使用作品的目的。第一,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第二,不得是恶意的,如果使用作品以攻击,诽谤,侮辱原作及著作权人,则不就认定其合理性。其次,使用作品的性质。第一,必须是已经发表的作品,如作品尚未发表,很可能因为被使用而先公之于众,影响作品发行。第二,独创性越高的作品越不容易被合理使用,因其包含作者的独创性劳动更多。纪实性越强的作品,其被借用,参照,引用的可能性就越大。相比之下,事实的引用比思想性的复制侵权的可能性要小。第三,使用作品应当是少量且适当的。当然,对不同性质的作品有不同要求,影视作品有时被搬用两三秒就可认定为抄袭,但教师讲解艺术作品,须得引用整个作品,却不是侵权。其它条件不变时,被使用数量占整部作品的比重越大,侵权的可能性越大。最后,要考虑以被使用作品的市场影响。包括现实的和潜在的影响。
在科学技术急速发展的今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制度依然能够通过对在新的环境下健康发展,因为新的权利限制确保了公众对知识和信息获取的权利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满足。因此除了对《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不断做出更合时宜的解释以及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以解决事务中的法律规制缺位,立法者在制定修改有关法律时还必须正视现代给合理使用制度带来的难题,只有解决这些矛盾才能既维护作者权益又维系公平正义,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逐步深化市场经济。我们虽然建立了自己的版权制度,但制度还需要时间和实践去考验和完善它。版权制度的建立并不意味着版权问题的解决和版权观念的自然普及。我们应当提高知识产权意识,本着尊重原创与鼓励知识的合理传播的精神,依法充分利用著作权作品.。我国版权意识普及之路依然漫长和艰辛。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王利民主编,《知识产权法学》
唐德华主编,《知识产权案例实录与解析精要》
周敏著,《著作权法案例》
刘春田著,《案说著作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