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语名句

时间:2019-05-15 11:3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出自国语名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出自国语名句》。

第一篇:出自国语名句

出自《国语》的成语

进旅退旅释义: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出处:《礼记·乐记》:“今夫古乐,进旅退旅。”《国语·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九原可作释义: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称墓地;作:起,兴起。设想死者再生。出处:《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君辱臣死释义:封建礼教认为,帝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出处:《国语·越语下》:“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

如火如荼释义:荼:茅草的白花。象火那样红,象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出处:《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缯,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缯,望之如火。”

劳思逸淫 释义 逸:安逸。指参加实际劳动,才能想到爱惜物力,知道节俭;贪图安逸就容易放荡堕落。出处 《国语·鲁语》:“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时不再来 释义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出处 《国语·越语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引以为戒 释义 引:用;戒:鉴戒。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作为警戒,避免重犯。出处 《国语·楚语下》:“人之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

众口铄金 释义 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出处 《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众志成城 释义 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出处 《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不知所终 释义 终:最后,结局。不知道结局或下落。

出处 《国语·越语下》:“遂乘扁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后汉书·逸民传》:“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道路以目释义 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出处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出自《国语》的名句

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

《国语·晋语一》。基:基础,根本。这两句大意是:消灭祸乱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铲除,必然再次产生祸乱。《国语·晋语一》:“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砍伐树木不从根本上砍,日后必然复生;堵塞水流不从源头上堵,日后必然重新泛滥;消灭祸乱也是这样,不铲除祸根,日后必然再生祸患。这两句多用来告诫人们消灭祸乱必须从铲除祸根着手。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国语·越语》。怠:疏忽懈怠。这两句大意是:得逢时机不可疏忽懈怠,因为时机失掉后就永不再来。这本是范蠡劝谏越王勾践的话,后来用作劝戒人们珍惜光明,抓紧造就的名句。好像一个和蔼的长者,语重心长,直言相劝,词风娓娓,虽是警示却含而不露,使人容易接受。此名句的千古流传,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与它本身异有的格言式的理性与权威的力量分不开。战国末年,李斯就根据这句名言,不失时机地“西说秦王”,辅佐秦王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史记·李斯列传》载:“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鹫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将西说秦王矣”。李斯后来终成秦王朝的开国大臣。可以此规劝人们抓紧时机,奋发有为。善有章,虽贱赏也;恶有衅,虽贵罚也。

《国语·鲁语上》。章:彰。衅:事端。这几句大意是:有明显的善行,即使是地位低下,也一定要奖赏;有罪恶的事端,即使是达官显贵,也一定要惩罚。这几句是从法治的角度谈善恶之举。在作者看来,凡是善举,均应受到表彰奖赏,而不必考虑其地位如何。只有这样,人人才能“见善若饥渴”。而对于有恶行者,即使是贵族,也应严惩不贷。只有这样,才能杀一儆百,防患于未然。这符合韩非“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遣匹夫”(见《韩非子·有度》)的法治思想。可用于说明赏善惩恶不分等级。民不堪命矣。

《国语·周语上》。不堪:忍受不了。命:政令。本句大意是:人民以经忍受不了(你的)暴虐的政令了。这句是周厉王的卿士邵穆公(名虎)向周厉王反映民情时说的话。周厉王暴虐无道,为政苛酷,人民不堪其苦,怨声载道。邵穆公面谏厉王,直言相告:“~。”独夫民贼周厉王闻过则怒,不但不知悔悟,反而召来卫匪监视国人,杀死敢于议论他的人,搞得“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在公元前八四一年起义。把周厉王赶跑到彘(今山西霍县)。“民不堪命”言简意赅,已成为形容政令苛虐,人民无法忍受的千古名句。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国语·周语下》。铄(shuò硕):熔化金属。这两句大意是:万众一心,可以成为坚固的城堡;众口所毁,可以把金子熔化。前一句比喻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后一句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说,明众人毁谤的可怕。后“众心成城”多引作“众志成城”。

第二篇:出自古诗中的138个名句

出自古诗中的名句

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 岑参《逢入京使》)2.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宋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之一)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 卢梅坡《雪梅》二首之一)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南朝· 沈约《别范安成》)4.靡不有初,鲜(xiǎn)克有终。(先秦 《诗经·大雅·荡》)5.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宋王安石《题舫子》)6.明月出天山,苍茫去海间。(唐 李白《关山月》)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8.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宋 范仲淹《苏幕遮》)9.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11.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之一)1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魏 曹植《七哀》)13.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宋谢灵运《岁暮》)14.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清 袁枚《春日杂诗》)1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1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 李清照《醉花阴》)17.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18.莫道终身作鱼蠹,尔来书外有功夫。(宋 陆游《解嘲》)1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出自古诗中的名句

20.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 /易《琵琶行》)

21.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2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23.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唐王维《积雨辋川作》)2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绝句》)26.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唐 杜甫《绝句二首》之一)27.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宋杨璞《七夕》)28.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29.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宋姜夔《扬州慢》)30.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 贾岛《题李凝幽居》)31.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3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 杨炯《从军行》)33.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宋潘阆《酒泉子·忆余杭》)34.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 屈原《九歌·湘夫人》)35.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36.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唐 王昌龄《从军行》)37.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抒怀》)38.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宋 李朴《中秋》)39.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唐李白《菩萨蛮》)

出自古诗中的名句

40.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宋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41.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唐杨敬之《赠项斯》)42.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宋 欧阳修《朝中措》)43.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宋欧阳修《踏莎行》)44.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唐 曹松《己亥岁》)4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唐王翰《凉州词》)4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晋陶渊明《咏荆轲》)4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 陶渊明《移居》)48.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魏 刘桢《赠从弟》)4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0.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唐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5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52.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 出自古诗中的名句

57.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唐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二)5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59.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 王安石《元日》)60.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唐白居易《琵琶行》)6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62.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 齐己《早梅》)63.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唐杜甫《春日江村五首》之一)6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涣《凉州词》)65.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范仲淹《渔家傲》)66.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 王安石《梅花》)

67.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6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先秦《诗经·卫风·硕人》)69.巧言虽美,用之必灭。(魏曹植《矫志诗》)70.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唐 孟郊《去妇》)71.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宋陆游《醉中出西门偶书》)72.青山横北廓,白水绕东城。(唐 李白《送友人》)73.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74.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唐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75.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唐王昌龄《送柴侍御》)76.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77.青山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出自古诗中的名句

7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魏 曹操《短歌行》)79.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明于谦《入京》)8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 杜牧《清明》)8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放夜郎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82.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唐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83.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唐 李白《金陵酒肆离别》)84.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85.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 曹丕《燕歌行》)86.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8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88.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89.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唐 王维《过香积寺》)9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西》)91.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唐 杜秋娘《杂诗》)9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93.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唐 杜甫《咏怀古迹》)9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晋王羲之《兰亭集序》)95.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 薛道衡《人日思归》)

出自古诗中的名句

96.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97.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唐末五代 韦庄《菩萨蛮》)98.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99.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唐 李白《将进酒》)100.101.102.10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唐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xiàn)山》)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宋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游》)104.105.106.107.108.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宋 李觏gòu《乡思》)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宋苏轼《洗儿》)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109.110.111.112.113.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唐杜荀鹤《山中寡妇》)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唐 杜甫《登岳阳楼》)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唐杜甫《客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元无名氏《包待制陈州粜米杂剧》)

出自古诗中的名句 114.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南朝·齐 谢脁《和徐都曹出新亭渚》)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 文嘉《明日歌》)荣名秽人身,高位多灾难。(魏嵇康《与阮德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宋 秦观《鹊桥仙》)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唐刘禹锡《浪淘沙》)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先秦 《诗经·小雅·小旻》)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先秦《诗经·卫风·淇奥yǜ》)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 陆游《示子遹yù》)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宋王观《卜算子》)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宋 苏轼《琴诗》)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书愤》)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 范仲淹《渔家傲》)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唐柳中庸《征人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唐 杜甫《蜀相》)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 刘禹锡《陋室铭》)131.132.13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唐 李白《送友人入蜀》)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出自古诗中的名句 134.135.136.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宋 王安石《游钟山》)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唐无名氏《断句》)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qiáo门。(宋 秦观《满庭芳》)13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138.山色不厌远,我行随处深。(唐 钱起《游辋川至南山寄谷口王十六》)

第三篇:出自寓言故事

篇一: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狐假虎威鹬蚌相争 画蛇添足 井底之蛙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守株待兔 螳螂捕蝉,惊弓之鸟,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画蛇添足,南辕北辙,唇亡齿寒,黔驴技穷,揠苗助长,叶公好龙,画龙点睛,画蛇添足,买椟还珠,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守是 守候、等候 的意思,“株”是指 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守候在树旁,等着捡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篇二: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拔苗助长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

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郑人买履 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鹬蚌相争

一只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飞过来,伸出长长的嘴巴来啄食它的肉。蚌一下子合住双壳,把鹬鸟的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把你干死!蚌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

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这时,一个打鱼的老人走过来,一下子把它们都捉走了。寓意:争狠斗气,往往造成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结果。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说明:羊丢了,把羊圈修补起来,剩下的羊就不会再丢。: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画蛇添足

楚国有个人搞祭祀活动。祭祀完了以后,取出一壶酒来赏给门人们喝。

门人们见只有一壶酒,就互相约定说:这壶酒几个人一起喝,肯定不够喝;如果一个人喝,才会有点剩余。我们可以一起在地上画蛇,谁先把蛇画好,这壶酒就归谁喝。于是,大家找来树枝和瓦片,飞快地在地上画了起来。

有个人先画好了蛇,端起酒来正准备喝,发现别人都还没有画好,就一手端着酒壶,一手又接着画,并且一边画一边得意洋洋地说:我还可以给蛇添几只脚呢!

还没等他把蛇的脚画好,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了,他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说罢,他仰起脖子,咕嘟咕嘟地把酒喝光了。那个给蛇添脚的人楞楞地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失去了一次喝酒的机会。

寓意:把功夫用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就会失去宝贵的机会。

南橘北枳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左右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如今到来我国,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办法好?

有个大臣献计说:他来了以后,请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他是哪里的人?回答说:是楚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的罪。楚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晏婴来到楚国,楚王用酒招待他。宾主正喝到兴头上,两名小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故意问:这捆着的是个什么人?

小吏回答:是个齐国人。因为盗窃犯了罪。

楚王转过头来望着晏婴说:齐国人生来就喜欢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结橘子,如果生长在淮河以北,就会结出枳子。橘子和枳子,叶子差不多,但果实的味道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水土不同啊。现在捉到的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没有盗窃的行为,来到楚国以后却偷盗起来,难道是因为楚国的水土容易使人变成小偷吗? 楚王听了,尴尬地笑着说:圣贤的人是不可戏弄呀!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寓意: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良好的环境可以让人学好,不好的环境可以使人变坏。井底之蛙

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来自东海的巨鳖夸耀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乐呀!高兴时,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栏干上,尽情地蹦跳玩耍。玩累了,就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的窟窿里,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时,井水仅仅浸没我的两腋,轻轻地托住下巴;稀泥刚刚没过双脚,软软的很舒适。看看周围的那些小虾呀、螃蟹呀、蝌蚪呀,谁也没有我快乐。而且我独占一井水,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样的生活真是美极了。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巨鳖接受了井蛙的邀请,准备到井里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腿已被井的栏干绊住了,只好慢慢地退回去,站在井旁边给青蛙讲述海的奇观:海有多大呢?即使用千里之遥的距离来形容也表达不了它的壮阔,用千丈之高的大山来比喻,也比不上它的深度。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下大雨,大水泛滥成灾,海面不见丝毫增高;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天大旱,土地都裂了缝,海岸也丝毫不见降低。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

井蛙听了,吃惊得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它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么渺小。

寓意: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篇三: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成语-养虎遗患 作者/王宝琪 [释义] 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受其害。[故事] 森林里有只小老鼠,可怜兮兮的,随时都有可能被大动物吃掉。有个法师便产生了怜悯之心,就把它变成了一只猫。后来法师还觉得猫还是很可怜,仍然不能抵挡大动物的侵袭,就又把它变成一只老虎。哪知这只老虎想张口把法师吃掉。法师气愤地说:“好你个忘恩负义的东西!”就又把它变回了小老鼠,终于免受被吃掉的后果。[典故]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有一次,双方以鸿沟为界停战,项羽带着兵向东而去,刘邦也想带军队向西方去。张良、陈平对刘邦说:“项羽的兵马已十分疲乏,粮食也吃完了,是消灭他们的最好时机,此时让他们回去,就养虎自遗患了。”张良、陈平说的话很有道理,当时楚汉相争,刘邦想成就霸业,项羽是主要障碍。这时经过长期征战,项羽已元气大伤。于是刘邦于是采用了张良、陈平的计策,不出两个月,组织了韩信、彭越、英布三路人马,由韩信统领,追击项羽。楚、汉双方一场最后决.战就开始了。兵力强大的刘邦将项羽重重包围于垓下,弹尽粮绝、四面楚歌的项羽“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在乌江拔剑自刎。楚汉之争以刘邦的胜利而结束,重新归于统一的中国建 立了西汉王朝。终于没有造成“养虎遗患”的后果。这个成语故事,经验就常被后人吸取 [感悟] 法师出于仁慈,先把老鼠变成猫,再把猫变成老虎,老虎反而要吃他,这就是养虎遗患的后果。还好,他有把老虎变回老鼠的本事,否则就成了老虎口中之食了。哪像刘邦,有军师为他出谋划策,根本不等项羽这只“老虎”羽翼丰满,就把他拿下了,成就了千秋霸业。由此可见,凡事不能只凭主观感情,必须认清其客观实质,理智地去处理.才能获得最好的结果。篇四: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开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发百中 · 捕风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贵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时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药 · 别开生面 · 不可同日而语 · 不伦不类 · 伯乐相马 · 班门弄斧 · 白面书生 · 八面威风 · 不名一钱 · 拔苗助长

· 不屈不挠 · 不求甚解 · 髀肉复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举鼎 · 博士买驴 · 冰山难靠 · 背水一战 · 半途而废 · 不贪为宝 · 白头如新

· 百闻不如一见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标新立异 · 不学无术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远千里 · 不因人热 · 别有天地 · 不遗余力 · 百折不挠 · 百丈竿头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云 · 宾至如归 · 拔帜易帜 · 残杯冷炙 · 寸草春晖 · 草船借箭 · 乘风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沧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门立雪 · 长驱直入 · 车水马龙 · 乘兴而来 · 沉鱼落雁 · 乘人之危 · 车载斗量 · 大笔如椽 · 打草惊蛇 · 雕虫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无私 · 当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当务之急 · 开诚布公

· 不得要领 · 抛砖引玉 · 二桃杀三士 · 尔虞我诈· 罚不当罪 · 奋不顾身 · 分崩离析 · 风吹草动

· 覆巢无完卵 · 分道扬镳 · 奉公守法 · 负荆请罪 · 发奸擿伏 · 返老还童 · 发蒙振落 · 风声鹤唳

· 覆水难收 · 赴汤蹈火 · 分庭抗礼 · 防微杜渐 · 负隅顽抗 · 感恩图报 · 高枕无忧 · 狐假虎威 · 后起之秀 · 间不容发 · 见猎心喜 · 举一反三 · 克己奉公 · 开门揖盗 · 困兽犹斗 · 刻舟求剑 · 两败俱伤 · 论功行赏 · 老生常谈 · 狼子野心 · 门可罗雀 负重致远 过河拆桥 各自为政 汗流浃背 后生可畏 井底之蛙 鸡鸣狗盗 开诚布公 开卷有益 空前绝后 开天辟地 脍炙人口 乐不思蜀 老马识途 梁上君子 芒刺在背 名落孙山 管鲍之交 刮目相看 华而不实 后来居上 火树银花 鸡口牛后 九牛一毛 空洞无物 侃侃而谈 克勤克俭 口若悬河 狼狈不堪 老当益壮 老牛舐犊 蓝田生玉 买椟还珠 孟母三迁 各得其所瓜田李下好好先生合浦珠还坚壁清野江郎才尽胶漆相投沆瀣—气口蜜腹剑旷日持久空中楼阁力不从心劳而无功老妪能解滥竽充数马革裹尸马首是瞻 ·· ··· ··· ··· ··· ··· ··· ··· ··· ··· ··· ··· ··· ··· ··· ··· ··· ·· 毛遂自荐 · 门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鸡

· 怒发冲冠 · 鸟尽弓藏 · 南柯一梦 · 弄巧成拙

· 穷兵黩武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难兄难弟 · 南辕北辙 · 天真料漫 · 千变万化 · 七步之才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尽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钧一发

· 千里鹅毛 · 黔驴技穷 · 千虑一得 · 巧取豪夺 · 七擒七纵 · 杞人忧天 · 曲突徙薪 · 千万买邻 · 犬牙交错 · 千人所指 · 千载难逢 · 气壮山河

· 日不暇给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人给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杰地灵 · 日暮途穷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弃我取 · 忍辱负重 · 任人为贤 · 人人自危 · 如释重负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鱼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释卷 · 士别三日 · 死不旋踵 · 师出无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伤风败俗 · 三顾茅庐 · 双管齐下 · 死灰复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内皆兄弟 · 尸居余气 · 司空见惯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迁之教 · 三人成虎 · 杀身成仁 · 水深火热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三生有幸 · 尸位素餐 · 塞翁失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随月读书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敌忾 · 同仇敌忾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同甘共苦 · 同工异曲 · 天经地义· 天下无双 · 天涯海角 · 天衣无缝 · 一夔已足

· 穷兵黩武 · 庄周梦蝶 · 曾参杀人 · 以强凌弱 · 完壁归赵 · 韦编三绝 · 无出其右 · 为虎作伥 · 刎颈之交 · 无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万死不辞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五色无主 · 亡羊补牢 · 未雨绸缪 · 妄自尊大 · 下笔成章

· 下车泣罪 · 先发制人 · 兴高采烈 · 心旷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关 · 先声夺人 · 小巫见大巫 · 小时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败涂地 · 有备无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众咻 · 一傅众咻 · 以强凌弱 · 饮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发千钧 · 约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叶公好龙 · 以管窥天 · 言过其实 · 一国三公 · 以规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气 · 一挥而就 · 与虎谋皮 · 异军突起 · 有脚阳春 · 以卵击石 · 以邻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鸣惊人 · 一木难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丰 · 有名无实 · 一诺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窍不通 · 一钱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里

阿 堵 物 矮子看戏 安步当车 暗箭伤人 拔苗助长 拔山举鼎 百发百中 百闻不如一见 败军之将 班门弄斧 半途而废 包藏祸心 抱 佛 脚 抱瓮灌畦 杯弓蛇影 杯水车薪 比肩接踵 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闭门造车 筚路蓝缕 别开生面 别无长物 宾至如归 兵不血刃 兵不厌诈 病入膏肓 伯乐识马 不耻下问 不觉技痒 不求甚解 不屈不挠 不入虎穴 不甚了了 不学无术 不自量力 才高八斗 沧海桑田 差强人意 巢毁卵破 朝三暮四 车载斗量 沉鱼落雁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乘风破浪 痴人说梦 赤膊上阵 出尔反尔 初出茅庐

唇亡齿寒 此地无银三百两 从善如流 打草惊蛇 大材小用 大公无私 呆若木鸡 单者易折 倒履相迎 倒行逆施 道听途说 得过且过 得其所哉 登 徒 子 东山再起 东施效颦 东食西宿 洞见症结 短兵相接 对牛弹琴 对症下药 尔虞我诈 二桃杀三士 墦间乞余 方寸之地 飞鸟惊蛇 非驴非马 吠形吠声 佛头着粪 斧 正 负荆请罪 腹 稿 覆水难收 改过自新 刚愎自用 高山流水 高枕无忧 割席分座 各自为政 耕前锄后 功亏一篑 狗尾续貂 诟如不闻 孤注一掷 顾曲周郎 瓜代有期 瓜田李下 刮目相看

解铃还需系铃人 管中窥豹 归马放牛 过河拆桥 过门不入 害群之马 含沙射影 邯郸学步 汗马功劳 汗牛充栋 好逸恶劳 合浦还珠 涸辙之鲋 鹤立鸡群 侯门如海 后顾之忧 后来居上 后生可畏 囫囵吞枣 狐假虎威 狐疑不决 虎口余生 华而不实 画饼充饥 画荻教子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机不可失 鸡口牛后 鸡鸣狗盗 积羽沉舟 疾风知劲草 家徒四壁 家喻户晓 坚壁清野 见卵求鸡 渐入佳境 江郎才尽 金石为开 蕉鹿自欺 嗟来之食 捷足先得 竭泽而渔 挂 羊 头

第四篇:国语读后感

齐 语

1、鲍叔让相位于管仲

这个事重在说明自知、知人。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2、桓公迎管仲

当你想得到某物时,别人不想让你得到。齐桓公对鲁说:我要亲手杀了管仲。于是鲁送回管仲。

3、管仲对桓公以社会划分

管子根本上是法家,但是又不同于韩非子的法家,阳光明脆而没有韩非的术、势那么阴险而为世人所诟病。

管仲建议国家一方面立法规范民众,一方面选举贤德,也就是好人好事,为世人的榜样。这样人民就安定了。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赏善罚恶。

这四个字是一切政府的基本责任。无论美国、中国、日本、苏联,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服务式政府、还是家长式政府,赏善罚恶乃是一个政府的根本,如果一个政府做不到这一点,离结束也就不远了。

具体怎么执行,各个政府有不同的做法。管仲认为:要把百姓分居。士工家商各有一片地方,互相之间少交流,可以使社会稳定。农民看不到商人的赚钱与轻松,也就愿意在土地上踏实的干活了;商人看不到工人的生活充满乐趣、稳定,也就以自己的财富为得意了;工人看不到土族的高雅也就以为自己的生活算完美了;而士族以为自己高高在上,谈论一些思想、玄妙的话题,就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逍遥的人了。

农民似乎在社会的最底层,但是在管仲的设计里,商人的后代永远是商人,工人的后代永远是工人,但是农民的后代纯朴,没有沾染不良习气,那些能当官的优秀者一定值得信赖。有关官员见到这样的人才不予推荐,要受到五刑的处罚。他们必须推荐贤才,才可谓之称职。

4、管仲对桓公如何速霸

想称霸就要有军队,但是你有训练军队的时候其它大国看到了肯定也不会闲着;小国诸侯也会有所防备。要想迅速称霸,做事情就要隐蔽,把战备寄寓在政令里。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全民皆兵”,和管仲的差不多。基本上是各个村几成几个小生产队,生产队的人天天在一起,生产劳作、军事训练都在一块。由于非常熟悉,夜间打仗一说话就知道谁是谁。白天一看身形就知道谁是谁。这样的人打倒时能够拼死互助,战死时大家都很哀伤。所以,防守就坚固不移,作战就英勇顽强。

“你若能拥有三万名这样的兵士,率领他们横行天下,讨伐无道,保卫王室,天下的大国诸侯还有谁能与你对抗”。

5、管仲让齐国铠甲和兵器充足

齐国的铠甲和武器不够,怎么筹备呢?一般的思路是国家召集人日夜加班赶制。管仲的思路是:罪犯可以用铠甲来赎罪。犯普通小过的罚钱。

这种惩罚措施现在还在用。而以罚钱而最为普遍。因为钱能间接的做到一切。任何事,多考虑一下都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出现。

6、霸道与王道的区别

秦统一六国的策略人所共知,即“远交近攻”。而管仲为齐桓公制定的称霸诸侯的策略是和睦邻国,征伐那些腐败、不安分的国家。

向南以鲁国为军事中转基地。西则为卫国,北方为燕国。

令人惊诧的是,齐国的军队向西一直进攻到西河,既后来吴起替魏国防守秦国之所在。并向北渡过黄河、穿越太行山,征讨了流沙和西吴。

总计齐桓公执政期间,共组织过有阅兵仪式的盟会六次,乘车举行盟会三次。

7、面对领导、上级应持的态度

葵丘之会,天子对齐桓公说:你呀,为人谦虚谨慎,劳苦功高,又是我的伯舅,所以你不必对我下拜了!桓公问管仲怎么办?听还是不听呢?管仲说: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为君者不讲君威,为臣者不讲臣礼,这是造成祸乱的本源啊。)

齐桓公很恐惧,马上出来行了礼。别的诸侯都认为桓公的行动顺乎礼仪。(诸侯称顺)。虽然有时同上级交往的时候感觉客套什么的很虚伪,但是如果人人对领导不敬,又怎么管理呢?公司、组织不就乱了吗?即使你到了齐桓公的地位,请记住你的身份,你仍然只是个诸侯,而不是天子。

8、霸主的迷失

齐桓公称霸了。“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国诸侯既许桓公,莫之敢背”。如同现在的国际形势一样,经济活动始终默默的发挥着作用。在建立了国际格局之后,国家在相对和平的局面下,增加自己的实力,形成自身的良性循环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将来这一平衡被打破以后,将又是一次实力的对抗。

而齐之所以霸的原因是:唯能用管夷吾、宁戚、隰朋、宾胥无、鲍叔牙之属而伯功立。

晋语一

1、栾共子

人要为自己做的事找个理由。死也要有理由。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那些没有为自己所做的事找好足够理由就去做的人可称为莽夫。栾共子的理由 :“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从君而贰,君焉用之?

2、史苏、郭偃、士偃

预知祸害,无力制止,但提前防备,总能将祸害减到最少。

史苏占卜,见口而惧,意思是人言不可不畏!舆论是事变的前奏。现代社会的情报司,主要的工作就是搜集民众的议论,媒体的舆论。

战胜骊戎,俘获的晋献公罚史苏----只能喝酒,不许吃菜。在愉快心情下,对下属做的搞笑式惩罚。看来人在心情愉快时,确实会相对的宽宏大量一些。同所有历史名人一样,史苏接受惩罚后,说了一顿理由,义正辞严:我只是按照卦象做的实事求是的解释。

看到献公此行,史苏出来后对士大夫们发了一通议论,援引历史上因女人亡国的事例,似乎晋国已大难临头!

郭偃根据晋国的实际形势说,晋只是一个小国,旁边有秦、齐等大国,国君不行的话,国内大臣和邻国都会教训他。会用新君代替旧君,而不会亡国。

郭偃一眼看出那个骊姬是个笨蛋。空有闭月羞花的美貌,但是大脑空空如也。大夫士偃说:“与其告诫不如预作准备,有了准备一旦出事就好对付了。” 后来,果然。

2、知本

骊姬生奚奇,请晋公让太子去沃,夷吾去屈,而奚奇留在国都。史苏说:乱本生矣!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

君子们都说:史苏洞察了灾难的根源。

3、献公伐翟柤

郤叔虎先以床第之事刺探,探明晋献给公的真实意图。出来碰见士蒍,对他说献公肯定是想伐翟。并做了合情合理的分析,让士蒍向献公进言。士蒍对献公讲了,有点模糊的是士蒍在报告过程中有没有提到郤叔虎?在攻城的时候,郤叔虎身先士卒,事后被封为子爵!为后来在晋国很有权势的郤氏的始祖。

郤叔虎留在史册上的人有这一件事。推测士蒍应该没有在献公前提到郤叔虎,因为郤叔虎最后说:“既无老谋,而又无壮事,何以事君?”。意思是又怎么能让国君提拔自己呢?而他明明是有谋的。

结论可能是士蒍在这一件事上占了郤叔虎的光,肯定在献公面前替郤叔虎说了好话;而郤叔虎又知必攻翟,所以事先准备,文称“被羽先升,遂克之”,其中的‘羽’可能就是事先精心准备的。

4、太子申生

申生也算一个有才能的太子吧。带兵打仗基本都能胜利。可以称得上一个勇字。优施也说他十分聪明,爱护自己的名声,为人沉稳持重;但是在拥有这些人人想有而难以具有的优点的同时,他又有些太过小心,可以说小胆;而且受不得侮辱(开不起玩笑?);稳重但是不灵活;不忍心害人(必然被人忍)---不够狠?。

最后,献公已经很明显不立他为太子的时候,他也只是认命。做人不应该以申生为借鉴吗?

也许上天佑晋国吧,献公虽然为女色所迷,但是三个儿子却一个比一个聪明。而且在外流亡19年的重耳,在生活的磨砺下,终于具有了使晋国称霸的品质。如果献公不犯错误的话,历史岂不是变得没有晋文公了吗?

晋语二

一、申生的师父

申生的师父在死之前对托人转告太子说:我才能不行,没有看出主公要废了你的太子之位;吾闻君子不去情,不反谗,谗行身死可也。。孺子勉之!死必遗爱,死民之思,不亦可乎?”申生许诺。真是有其师必有其徒啊。

可惜夷吾、重耳不是这样,不然骊姬真是要得逞了!

二、重耳出奔

重耳逃离晋国,去哪呢?决定抛硬币决定去齐还是楚。狐偃说:不用占卜,哪个都不能去。齐楚不仅路途遥远,而且两个国家奢望都很大。去了日后肯定有很多要求你的地方。在困厄中投奔他们肯定会后悔。还是去狄国吧,他与晋有仇,所以献公不会去那里抓人,而且有共同的仇人---晋国,更容易帮助。

于是去了狄国。

下面是夷吾,做为弟弟,晚一年逃离晋国。本想也去狄国,和哥哥在一起增加安全感。他的师傅冀芮不同意,说:两人在一起有合谋的嫌疑,而且两人的性格不合,处久了肯定会闹矛盾。不如去梁国。梁国离秦国近,骊姬会害怕我们向秦国求助,这样一来,我们也就有了免罪的可能了。

这一步,整体来说是比重耳高明的。为什么不直接去秦国呢?因为秦和齐、楚一样,都是大国。等将来有朝一日,你当了晋国皇帝,这些大国会跟你翻旧账,说当年怎么怎么的,你应该怎么怎么报答我。你如果不做点实际回报,他可以名正言顺的征伐你。这样就很危险。

而在小国就不一样了。等你当了国君以后,以金钱和盟约表示感谢就已经足够了,即使心存怨言,他们也没有征伐的力量。

虽然最后名垂青史的是重耳,但是开始是夷吾占上风的。好比象棋,开局走好了,但是中残局没走好,结果输了。笑到最后才是好笑,诚然。

三、虢国国君之梦

梦是虢国国君心里有所忧才出现的。但是又害怕别人看出自己的忧虑,所以死不承认。但是这样,却失去了民心。有些掩耳盗铃的意思。

那时候的小国国君就像现在的一个乡长、县长一样,管没多大点地方,又没多大才能。除了享受就是害怕。

说是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不知道天下人包不包括那些无才无德的人?

四、宰周公论齐侯好示

当初看齐语的时候,就对齐桓公称霸以后的那些政策有些怀疑。诸侯拿些薄礼来,他送厚礼让他们回去。这不是削弱自己么?

在这里宰周公详细论述了这样做的错误所在。“齐桓公喜欢向别人施舍,以表现自己崇高的美德(很多人都是这样)。致力于武功而不修德——这话有点不通,桓公其它这也叫修德,桓公真正没修的是长远发展之道。有管仲在时,农业发展良好,各种经济贸易持续顺差。但是没有这些基础以后,靠给别人东西来拉拢人心,就没有基础了。‘吾闻之,惠难遍也,施难报也。不遍不报,卒于怨仇。’这也是普遍规律吧。靠小恩小惠,怎么能长久呢?在曹刿论战那一篇里,曹刿也说到了这个问题。

五、秦穆公定晋君

里克为人无甚远见,一开始是听取史苏、郭偃等的意见,对晋国未来走向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他的执行力很强,当他知道走向的时候,他知道怎么做。但是他不会自己判断走向,所以当史苏等大夫纷纷离世的时候,他就犯错了。连杀二君,逼死荀息,让人对他爱不起来。

后来诛杀里克的夷吾,有远见吗?还有他的师傅,开始很清醒。当面临可能做国君的巨大诱惑时,一下子见钱眼开,只见美食,而不知道陷阱就在旁边。相比重耳,显得猥琐,卑鄙。通过贿赂的方法想换得国君的位置。唉。。

近朱者赤!重耳身边的人都是品行高洁,智谋深远的人。他们看出来,现在回去肯定不能稳,因为根基不稳,甚至可以说没有根基。而且会把悲当做喜,因为在父亲死的时候,你得到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会喜欢乱而讨厌和平,因为**使得你做上了王位。!透彻!

公子絷也算是知人高手。“絷敏且知礼,敬以知微。敏能窜谋,知礼可使;敬不坠命,微知可否。”

晋语三

1、郭偃的感叹

对于晋惠公,说不出来是什么感情。没有兑现当王公以前的诺言,似乎不信。但是之所以不兑现,又主要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怕后世子民骂他丧失土地。错就错在当初太想当晋公了,可怜!

郭偃最后总结道:夫众口祸福之门。是以君子省众而动,监戒而谋,谋度而行,故无不济。内谋外度,考省不倦,日考而习,戒备毕矣。”

意思是:有见识的人体察民众的愿望后才行动,了解民众的舆论后才谋划,谋划的事经过揣度后才实施,所以没有不成功的。谋划于心而揣度于外,不倦地思考比较,每天反复研究,警戒防备之道就全在于此了。”

2、惠公改葬共世子

惠公把共世子改葬,就是以前的太子申生。但是尸体有臭味。为民众恶评,并开始怀念重耳。郭偃说:好事难做啊!“夫人美于中,必播于外,而越于民,民实戴之;恶亦如之。故行不可不慎也。”

何止行动,言亦不可不慎;何止言语,心亦不可不慎。

3、惠公毁杀里克

惠公既杀里克而悔之,曰:“芮也,使寡人过杀我社稷之镇。”冀芮啊,你让我杀了国家的栋梁之臣!

郭偃说:不经过谋虑就进谏的就冀芮;不经过思考就轻易杀人的是国君自己。不谋而谏,不忠。不图而杀,不祥。

后来重耳回国时,冀芮被秦人杀死。做事情,果断与三思,如何抉择,完全是个人的能力了。有人说果断是说一个人的性格,现在我更认为果断属于一个人的能力范畴。三思也是。

4、杀丕郑

冀芮也算一个聪明人。丕郑去秦国时礼物菲薄,而回来时秦使却礼物丰厚。什么原因呢?肯定是在引诱我们。所以先下手为强,杀了丕郑。

如果不顺应天道,聪明有什么用呢?不应该做国君,却偏要做,恐怕孔明、姜尚再世也有难度吧!具体到这件事,所谓的天道指什么呢?大概就是民意吧。人民心里普遍归于重耳,又何必强求呢?

老谋深算的秦穆公。丕豹去秦国说晋国杀了里克等大臣,已经大失民心了。秦穆公说:足者不处,处者不足,胜败若化。胜负在不断转化。晋惠公的罪还没有激起民愤,只是激起了老世族的不满罢了。

把个人的不满,当做所有人的不满,全社会的不满,这是丕豹被仇恨冲昏头了吧。穆公说:慢慢来。从长计议。

5、秦晋借粮

当我上高中的时候读史记,看到这一情节的时候,感觉秦穆公真是一个敦厚的人,堂堂正正,难怪为五霸之一。“我憎恶晋国的国君,但是他的人民有什么罪呢?”扶危救困,是天下大道,我不能违反道啊。

公孙枝也建议说:如果秦国不借粮,那么本来对国君背信不满的人,愤怒也会平息,因为秦国真的不是好东西。这样晋国君也有了借口可以解释。而借粮,就更加重了晋国君的恶行。民众也会更加责备他。况且晋国缺粮也只是暂时的,并没到亡国的地步,即使不帮上天也会让它度过难关,不如帮助!

相反到秦向晋借粮的时候,晋国却不答应。因为即使借粮也不会减轻秦对晋的怨恨。虽有人反对,但惠公决心已定。

通过这一事件,常常令我思考:是单纯的利益重要,还是获得名声,获得人心更重要?虽说没有永远的朋友,永恒的只有利益。但是由这里看出,利益退而居其次了。

直到看到《列子》后,才有所明白:真正的好人往往不会得到好名声。“实无名,名无实;名者,伪而已矣!”

老子曰:大奸似忠!

6、秦俘晋惠公

秦俘虏了晋惠公。然后呢?杀了他?还是怎么处置?秦国考虑了很久,放回去,而让他的儿子做人质呆在秦国。公孙枝(很高明):“羞辱了一国的将士,又说我立有道的国君来管理你们,恐怕行不通吧?倘若行不通,必定被诸侯嘲笑。战胜大国却被诸侯嘲笑,不可以说是威武。杀弟弟而立他的哥哥,哥哥假如感德于我却忘了他的亲人,不可以说是仁义。假如不忘亲人,就是再次施恩而不成功,不可以说是明智。”

7、惠公归晋

虽然大方向已定,但是如何实施的漂亮还是个问题。欲学习执行技艺、言语磨合者,必看此篇。

8、庆郑之死

庆郑确实该死!但是再大的仇恨也要转化成义正辞严的理由才行。由法官宣判,名正言顺。以法治国,理该如此。

晋语四

1、重耳自狄适齐

重耳的舅舅狐偃----重大决定往往出自他的决定。舅舅不就是母亲的兄弟吗?重耳和夷吾不是一母所生?何以跟重耳而不跟夷吾呢?对自己的行为有清晰的判断,这是著之史册的人的共同点。

狐偃认为:当初为什么来狄国呢?“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奔而易达,困而有资,休以择利,可以戾也”,戾的意思是停留居住的意思。

“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著滞淫,谁能兴之?盍速行乎?”这段话对人生很有启示意义。当你弱小时,为了找个地方安身,只求活命。时间久了,形势变化了,如果还是呆在一个地方,整天无所事事,就会停止不前,停止不前再加苟且荒废,怎么还能振作有为呢?

人啊,还是出去走走吧。不为别的,只为刺激自己的脑细胞。使自己不至于荒废。狐偃再分析现在的齐国也已经不是当年的齐国了。桓公老了,管仲去世了。当年称霸的气候已经衰落了。不能武力征服,又还怀念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就会欢迎远方的诸侯国来投奔。借以搞好关系。而且即使以后重耳当政,齐国也没有什么资本来要胁了。

2、途中遇野人献土

这件事在一篇高中课文里学过。当时并不知道那个贵族公子就是晋文公。觉得挺SB一个人。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如果不是流亡途中遇到这么多打击,就不会成就日后的晋文公。以后再面对类似的刺激时,晋文公学会了冷静的处理。

如何化解尴尬,是人生必学的一堂课。

生活中很多这样的时刻,别人开玩笑,你生气显得你没胸怀;你不反驳又显得你没能力,被人看不起。伟人的言行中通常都有这方面的典型事例,通过尴尬来显示自己的机智。所谓福祸相依。

3、重耳耽于安乐

到齐国后,桓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重耳,还给了他二十辆豪华轿车(二十乘)。重耳说:人生不就是为了这些东西吗?以后还想什么呢?

重耳的想法很正常。看如今13亿国人,有几人不是如此想法。国家领导人也把“住有其居,老有所养”当成自己的使命。但是重耳的身份决定的,他不能就此打住。他负的晋国复兴的使命。

狐偃又开始忧虑了。怎么办呢?他和其他人在桑树下商量这件事。准备离开齐国。但是被一个采桑女听到了,报告给了齐姜,齐国的太后,桓公的老婆。齐姜竟然把她杀了。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重耳。劝他走。反复对重耳说:不可以有二心。不能鱼与熊掌兼得啊。“子必从之,不可以贰,贰无成命。”但是重耳冷冰冰的说:我只是想老死在这里。想想那时重耳年龄也不小了吧。40多岁?

畏威知疾,民之上也。从怀如流,民之下也。见怀思威,民之中也。齐姜这段话把人分为三等。上等人敬畏天威,该做什么做什么。下等人呢,就只是跟随自己的欲望,贪恋逸乐。中等人呢,在享受的时候,会想起来上天的威严。不至于太过堕落。齐姜说自己可以称得上中等人,管仲绝对上等人。而你如果继续贪恋下去,那就不算人了。但是重耳还是不听。

最后重耳被手下强行带离齐国。唉,战胜自己真的很难啊!

4、论以礼相待

卫文公因为邢人、狄人入侵过他,就迁怒于重耳。因重耳在狄国呆了12年。但是宁庄子建议卫文公以礼待之。不仅礼是国家的纲纪,更重要的是重耳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哪里得罪的起啊!

曹公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同样对重耳没有礼遇。怎么国家越小,实力越弱就越是对人不敬呢? 不以礼待人,不搞好关系,最后是要完蛋的啊。

宋国表现的很不错。对重耳非常友好。送豪华车二十辆。公孙固对宁襄公解释的时候,重要一条就是重耳对手下的三们贤人:狐偃、赵衰、贾佗。非常尊敬,谦虚。看来人不可有傲气啊!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仅凭一己之力,能做什么事呢?

郑国也不礼。但是出来了一个狠角色,叔詹。他提出了四条意见,应该礼遇重耳。郑文公不听。叔詹又建议:不礼遇,就杀了他!免得将来报复。郑文公还是不听。

看到这一幕,想起了公叔挫向魏文候举荐卫鞅,也是先劝重用之,不听,又进言说,不重用请杀之。

说起卫鞅,总是不免想起管仲。这类人和另一类人单襄公,都属于极端聪明人,但是又高出许多。单襄公一类擅长预言某个人,某个国家的兴衰,谈论得失很在行;但似乎缺乏大的规划,具体的执行办法。

卫鞅和管仲,虽对这类事情论述不多,但是能使国家从根本上强盛。单襄公一类人应该属于能言之但不能行之;卫鞅和管仲属于不言而行之的人。有时候我看看自己的情况,很悲哀,我属于襄公一类的。如重耳一样,安逸的太久了,应该出去走走了?

楚成王以周礼迎接诸侯的规格对待重耳。重耳一下子接受不了,狐偃说:你家准备了,你就接受吧。不接受是在指责成王事情办错了。况且,这也可能是上天的意志吧!楚成王果然不安好心,无事献殷勤。“子若克复晋国,何以报我?”重耳大概早就预感到了这个问题了吧。没有什么可报答的,晋国有的楚国都有了。相比夷吾,高出太多了。

这个时候,晋惠公死了,他的儿子怀公回到晋国。秦国派使者来楚国邀请重耳。

5、秦穆公做错事了?

到秦国后,穆公把自己的五个女儿嫁给重耳。其中有怀赢,曾经嫁给过晋怀公。所以重耳对其他意见,但是怀赢一生气,重耳又害怕了,怕穆公生气。但是秦穆公说:恐怕是以前她嫁给你侄子的缘故吧。名声不好,但是有才能,我比较喜欢她。这件事的责任都在我啊。怎么处置你看着办吧。没关系!

重耳不想要。毕竟名声不好,娶了自己侄子的老婆。但是其它人说:没关系。你现在都要夺取他的国家了,她的女人自然也是你的。只管听从秦的命令吧。赵衰更是指出这是一桩政治联姻。不娶以后就不好借助秦国办事。

于是正式结婚。《礼志》有之曰:‘将有请于人,必先有入焉。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欲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无德于人,而求用于人,罪也。’

6、吃饭的学问

历史上很多事,都是在饭桌上谈成的。

秦穆公设宴款待重耳,重耳对子犯说:咱俩一块去吧。子犯说:论会说话,赵衰无人可比,还是让他去吧。于是赵衰陪重耳一块去赴宴。

中间说了什么,没记载,但是结束时候,秦穆公竟然做了如下总结::“为礼而不终,耻也。中不胜貌,耻也。华而不实,耻也。不度而施,耻也。施而不济,耻也。耻门不闭,不可以封。非此,用师则无所矣。二三子敬乎!”

穆公的意思,我们一定有始有终,不会半途而废,你们请放心。

中国人办事讲究含蓄,这是含蓄的典型。大家都没有明说承诺,明说请求;但是已经有了承诺,已经有了请求。

第二天,又是一块吃饭。双方通过念诵诗经里的诗,重新加深了这种约定。中间又有繁琐的礼仪。

很多情况下,对方是通过细节观察一个人。所以对日常琐事也不能不在意。

7、开创基业

晋文公初登君位。干什么事能尽快恢复晋国的地位呢?

机会只会和认识它的人做伴。当机会来临时,你必须能辨认出它是机会,你才能拥有机会。

周襄王在外避难。(避难的原因是皇后与弟弟昭叔私通,王废后,狄人攻周)。同时派人向晋、秦求助。子犯说:“民亲而未知义也,君盍纳王以教之义。若不纳,秦将纳之,则失周矣,何以求诸侯?不能修身而又不能宗人,人将焉依?继文之业,定武之功,启土安疆,于此乎在矣,君其务之!”

很多人在苦苦追求,创立基业的机会,但是很可能机会来临时,他根本不认识。公元前635年,晋文公杀昭叔,迎周王于郑。自以为牛B的晋文公竟然请求周襄王允许他用隧葬。这是只有周天子才可以用的葬礼。周襄王说:国家不可以有两个天子。你不能用这种规格。但是可以赏给你田邑。

这些田邑中有阳樊,但是这里的人不愿意归晋,而仍愿意属于周天子。晋文公就攻打。其中一个叫仓葛:你安定周室,却又屠杀周室人民。这样合乎道德吗?

8、文公讲诚信

晋文公攻打原,言三日攻下。三日未下,撤退,别人说再有一日就打下了。文公说不能失信。

9、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有名的战役。

这一战先轸锋芒毕露。城濮之战的全盘计划都是出自他。首先晋国的处境很棘手,不救宋,宋会仇恨晋国;请楚停止进攻,肯定不可能有结果;直接攻打楚国,齐、秦会有意见。先轸说:让宋使请齐、秦去请楚国。我把曹、卫分给宋。楚国舍不得曹、卫,必然不答应齐、秦,这样齐、秦就会怨恨楚国。然后让齐、秦出战就会很勇猛了。

楚国派令尹子玉来见晋,请恢复曹、卫。楚国将宋围。子犯说楚国得到两个好处,而晋国只有一个不答应。先轸说:应该答应。如果不答应等于不允许解除宋国的包围,宋投降了楚,只会增大楚国的实力。是楚一言而有三施,子一言而有三怨。楚国一句话,等于给三个国家了好处,而你一句话等于得罪了三个国家。怨恨多了,打击人就会没有力气。不如私下允许恢复曹、卫两国,以离间他们,然后逮捕宛春来激怒楚国,等战争打起来之后再作打算。”晋文公很高兴,于是把宛春囚禁在卫国。这样一来,愤怒的楚国就把矛头对准了晋国。然后晋以兑现承诺为由,后退九十里。楚军因此都主张停止战事,因为感觉有些过分吧。结果子玉不肯,到了城濮,楚军大败。

由城濮之战可以看出,如何激励士气,是战争指挥者必须注意的。

9、叔詹之幸

郑国的叔詹曾建议郑文公礼遇重耳,否则杀了重耳。在晋文公来报仇,要将叔詹烹了。叔詹于临死前大喊:自今以往,知忠以事君者,与詹同。文公放了他,因为不能杀忠臣。叔詹也算幸运了吧。

10、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

文公任贤出于国家、也考虑到人的资历、名望等。赵衰让贤出于国家,主要还是考虑到能力问题。

赵衰的能力真的很一般,论谋不及先轸那是肯定的,论忠贞谨慎不及栾枝,论见多识广不及胥臣。文公任命赵衰可能主要还是考虑到威望。

能够理智的看到自己的足与不足,可谓明智。

11、郭偃论治国之难易

文公问于郭偃曰:“始也,吾以治国为易,今也难。”对曰:“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

郭偃终于又出现了。高人啊!

12、胥臣论教育

文公问:胥臣让阳处虎做欢的老师怎么样?

胥臣说:主要在于学生,而不是老师。瞎子不能看东西,矮子不能攀高。再教也没什么用。周文王从小就知道替别人着想,不让父母操心;没人教不也很好么?

文公问:那教育就没什么用了吗?

胥臣说:胡为文,益其质。故人生而学,非学不入。教育是为了让本质更加美好。所以人一生下来就要学习,不学习就不能步入人生大道。

文公问:那你前面说的8种人怎么办呢?

胥臣说:因才使用罢了。驼背的用来敲钟,矮子用来演杂技,瞎子用来演奏音乐。教育,就是根据他内在的性能、本质加以因势利导,就像河川有它的源头,迎它到江河里然后让它汇成大流。

对比现在的教育,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很多大学生不是高分低能么?但是矮子不一定非得用来演杂技啊,我的身高也很低,但是也有一份正常的工作啊。

13、文公称霸

子犯谋划的称霸步骤:先向世人显示自己的义(辅助周室,迎归周襄王);显示自己的信(攻原三日而归);显示自己的知礼(举行盛大阅兵式)。然后于城濮一役中,战败楚国,称霸。

但是,子犯在城濮之战中的表现很没有水准。要不是先轸制止,几乎要一言而结三怨了。

中国的史书,似乎都喜欢这样。某某一策划,然后几年后成功了。这样让看史书的人易于把握,比较吸引人;但是也会造成事情的简单化,造成后来的腐儒以为自己谋划一番就能安邦定国。但是事实很复杂。

西方的蝴蝶效应比较能解释这种现象。

晋语五

1、臼季荐冀缺

冀缺是冀芮的儿子,冀芮就是夷吾的老师。因为心术不正,智力有限,最后下场很惨。臼季见他待妻子很尊敬。就向文公进荐。文公,其父有罪,可以吗?臼季说可以,以前禹的父亲有罪,管仲也曾有罪。文公问:你怎么知道他贤呢?臼季说:臣见其不忘敬也!敬是品德的根源啊。

平常人讲话的时候经常忘乎所以,忘记对人尊敬。而时刻记着尊敬别人,认为别人像自己一样有自尊心,那就会少冒犯人。所以敬是一切德行的根源和保证啊。

2、旅店老板论言与情

不知道古时候的旅店什么规格,有没有营业执照。但是古代人大概没把旅店当成什么大事业,就是农活之外的兼职吧。

话说晋国的一位旅店老板,内心是一个充满渴望的人,渴望改变自己的处境,想提高自己的境界。所谓老板只是他的外表,其实他真正的职业是一个研究生。研究什么呢?研究人们的外貌与言语。

有一天阳子晚上在他的旅店住宿。店老板很高兴,对自己的老婆说:我今天终于等到贤人了。之后就跟着阳子走了。可是不久,他又一个回来了。老婆很不解:你不是张于碰见贤人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啊,不舍得我啊。。

店老板说:不是。我看阳子的外貌很吸引我,但是他的言辞又让我厌恶。外貌是人性情的表露。言语则是外貌的关键。言语如果与外表一致,办事就能成功;否则,互相背离就会出毛病。。言语是用来表明自己的诚信的,应当非常看重它,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而不能去亵渎它。现在的阳子,内心是有水平的,外貌也很合乎他的内心,这掩盖了他的缺点;他性情刚愎,自以为才能超群,不本着仁义办事,就会触犯别人,招致众人的怨恨。我担心跟着他不但不能有所进益,恐怕还要受连累。

第二年,由于阳处父惹怒了狐偃的儿子贾季,被杀。

3、赵盾论比与党

赵盾说:自己推荐的人如果为了报答自己而做违反法令的事,那就有为私的嫌疑,可称为党。反之称为比。

4、赵盾鸣钟攻宋

宋人弑其君,赵盾伐之。准备钟鼓几个,弟弟赵同问:怎么回事?战前应该安抚人民,悄悄的进行啊!赵盾说:大罪讨伐,小罪威吓它。偷袭、入侵这类行动是欺凌别人,而现在是要讨伐。就是现在,我还怕别人听不到呢!

5、赵盾恭敬

赵盾天天进谏,灵公烦的要死。就派人去刺杀他。但是刺客见到赵盾早早起来上朝,因为时间早,坐在那里闭目养神。觉得真是国家栋梁啊。不忍心下手,又不能违抗君命,于是自杀了。后来又想杀赵盾,赵盾的弟弟赵穿,把灵公杀了。

敬!真可谓人的第一修养要务啊。

6、对事情考虑的深厚

郤克是个跛子,出使齐国,被妇人嘲笑。回来请示伐齐。范武子回家对儿子说:“触犯了别人的愤怒,肯定会获得报复。夫郤子之怒甚矣,不逞于齐,必发诸晋国。不得政,何以逞怒?余将致政焉,以成其怒,无以内易外也。尔勉从二三子,以承君命,唯敬。”。

人有了愤怒必然要发泄。如果不能报复当初惹怒他的那个人,他会把怒气发在其它地方。小心不要撞在枪头上。

给他机会让他发泄,让他消消火,整个世界就和谐了。

7、老子打儿子

范武子见儿子范文子下朝很晚才回来,武子问:怎么回来这么晚啊?

文子说:有个秦国人在朝中出了三个谜语,大家都不知道,我三个都猜出来了。呵呵!

武子说:其它人不是不能,而是出于对长辈父兄的谦让。你还是个小孩,却在朝中三次抢先,掩盖了他人的光芒。如果不是看我的面子,你早就遭殃了。说着说着,武子忍不住用手里的拐棍打起来文子了,把他帽子上的簪子都打断了。

俗话说:不打不成器。后来文子果然很历害,当了晋国的上大夫。

8、郤克分谤

韩厥将按军法处置一个人,郤克赶来求情,但是晚了一步。然后他命令陈尸示众。旁人问,你不是要救他吗?他说既然救不了,我不能让韩长官一人接受骂名啊。

处理同事关系要时时注意啊。

9、郤克的司机

就是这次战役,郤克受伤了,以司机小张说:不行了,我喘不过气来了。张司机说:不行,现在三军都看着我们的车子,忍一忍吧。军人即使牺牲生命也要战斗到底。于是继续猛进,打败了晋军。

10、文子学会了礼让

靡笄之役,胜利回来,范文子最后入城。武子说:你不知道我天天盼你早点回来呀。

文子说:军队是郤克率领的军队,胜利属于他。如果我过早回来,别人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我身上。所以我不敢这样做。

武子说:不枉费我当初打你呀。现在可以免祸了。

11、郤献子等推功

战胜归来,晋景公说:这次胜仗都是你出的力吧。三人都说:我只是传达命令,然后士兵听命罢了。我哪里有什么功劳啊

值得学习的榜样啊。

12、郤献子不知礼

靡笄之役,是郤克为报当年羞辱发动的。战后,齐顷公来朝,郤克用对待被俘国君的礼仪来接待。同时对齐顷公说:回去好好整顿你的宫中。

苗棼皇说:“郤子勇而不知礼,矜其伐而耻国君,其与几何!” 能文能武,考虑长远,才能长久啊。

13、伯宗之妻

伯宗喜气洋洋的回了家,他老婆问,今天什么事这么高兴啊。伯宗说:今天在朝廷上大家都夸我机智善辩像阳处父一样。

伯宗之妻说:阳子华而不实,善于辩论而没有谋略,最终被杀了。你高兴什么呢? 伯宗说:回来我请大夫们来家里喝酒,你看看就知道了。酒宴过后,老婆说你确实历害别人都比不上你。但是一直以来人们都不会拥戴比他们高明的贤者。灾难必然会降临到你的头上。你还是物色一个人来保护你的儿子吧。

鲁成公十五年(前576)晋国的“三郤”即郤锜、郤犨和郤至谋杀栾弗忌,那些大夫们妬恨伯宗,将他谋害处死。毕阳把伯宗的儿子伯州犁护送到了楚国。

晋语六

1、赵武的成人礼

《赵氏孤儿》里的那个孤儿名叫赵武,在他二十岁那年,晋历公发现赵氏还有后代,作为对他父亲、爷爷做的贡献的报答,重新任用他,并举行了盛大的成人礼。举行了成人礼,表明赵武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可以做官了。

但是晋国的几个大卿势力都不小。在成人礼这一天,他还要一一拜会他们。

首先是栾武子:美啊。以前你父亲华而不实,希望你以后能务实。光外表好是没用的。中行宣子:美啊!可惜我老了。(言外之意:可惜我不能帮你了,以后靠你自己了。)范文子:以后年龄大了,要学会警戒啊。不要再像孩子那样随意了。贤人在别人宠爱自己的时候会更加戒惧,而一般人会在受宠爱时变得骄傲。。历代先王最痛恨的毛病就是骄傲。郤驹伯:美啊!但是壮年人也有很多地方不如老年人。

韩献子:要谨慎警戒啊,这就叫做成人。成人的关键在一开始就要亲近善人。一开始就亲近善人,善人再推荐善人,那么,不善的人就没法到自己身边了。一开始就亲近不善的人,不善的人又引进不善的人,那么,善人也就没法到自己身边了。这就好像草木的生长一样,各以其类聚在一起。人戴上冠冕,就如同宫室有了墙屋,只是去除污秽、保持清洁罢了,其他还有什么可增益的呢?”

去见智武子,武子说:“你好好努力吧!作为赵成子、宣子的后代,老大了还在做大夫,这不是耻辱吗!成子的文才,宣子的忠心,难道可以忘记吗!成子通晓前代的典章,用来辅佐文公,精通法令而终于执政,这能说不是文吗!宣子在襄公、灵公时尽心谏诤,由于强谏而被灵公所憎恨,还是冒死进谏,这能说不是忠吗!你好好努力吧,有宣子的忠心,同时加上成子的文才,事奉君王就一定能成功。”

去见苦成叔子郤犨,叔子说:“年少而当官的人很多,我怎么安排你呢?” 去见温季子郤至,季子说:“你比不上别人,那么可以退而求其次。”

去见张老,把各位卿大夫的话告诉了他。张孟说:“好呀,听从栾伯的话,可以使自己不断进步;听范叔的教诲,可以恢弘自己的德行;听韩子的告诫,有助于你成就事业。条件都具备了,能否做到就要看你自己的志向了。至于三郤的话,是使人丧气的言论,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智子的话说得对呀,是先人的恩泽庇护滋润着你啊。”

各位大卿共同着重强调的是:警戒!成人与小孩的区别就是戒与不戒。

2、范文子不欲伐郑

做事要看自己的实力。皇上做的事,大臣不一定能做得。没有土地还想富有,可能吗?

3、晋败楚师于鄢陵

战争胜利了。但是栾书开始怨恨郤至。看晋国的大臣和文公手下那班人真是没法比啊。这到底是怪郤至太嚣张呢,还是栾书气量狭小。

5、郤至勇而知礼

郤至在打倒的时候,追击楚成王,每当快追上的时候就下车。这在君子看来是知礼。在晋国人看来就是造反了。

6、范文子内睦而后图外

这同蒋先生当年的攘外必行安内是一个意思。但是蒋先生纯粹是教条主义的死搬硬套。这句话的潜台词是顺应民心。如果内部民心不安,又怎么能对外呢?但是当日抗日战争时期,在大家一致对外抗日的时候,哪里来的安内呢?

这也是老蒋失民心的所在。

7、范文子论内忧外患

由于晋国内法律执行的不行,小民犯罪从严处理,而大夫犯罪基本没有受过惩罚。国内尚且有刑罚不到的地方,何况外国呢?战争,是一种惩罚的手段。过错是由大臣造成的,而怨恨来自一般小民,因此要用恩惠来消除小民的怨恨,下狠心禁止大臣的过错。小民没有怨恨,大臣不犯过失,然后可以用兵,去惩罚国外那些不顺服的人。如今我国的刑罚施加不到大臣,却下狠心来对付小民,那么,想靠谁来振作军威呢?军威不振而打胜仗,只是一种侥幸。依靠侥幸成功来治理国家,一定会有内忧。况且只有圣人才能做到既无外患,又无内忧,如果不是圣人,必然只有偏于一头才行。如果偏失的一头在国外,那还可以补救,如果毛病在国内发生,那就难于应付了。我们何不姑且撇开楚国和郑国,把它们作为外患呢。”

这是孟子的思想!国无内忧外患者,国恒亡!

8、范文子论胜楚必有内忧

范文子说: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福者众,必自伤也。能力和品德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人,定然会伤害到自己。就像有人无故得了500万一样,反而会害了自己。

如果战争胜利了,晋历公就会认为自己文武双全,对人民疏于教化而横征暴敛。增加宠臣俸禄,分给爱妾田地。这些东西从哪里来呢?肯定要从其它大臣那里得到。大臣有人愿意白白交出来么,结果必然社会混乱。

栾武子不听。结果果然这样。胜利真是失败之母啊!

9、范文子论德为福之基

鄢之役,楚军逼进晋军,晋军陷入恐惧之中。范文子的儿子范匄说:楚军填灶平井,是撤退的表现。范文子斥责道:你一个小孩懂什么,况且又没有让你发言,应该把你杀头。

击败楚军以后,晋军要吃楚军留下来的粮食。范文子说:我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上天陷害晋,而在勉励楚国呢?大家要戒备啊。德是福的根基。没有深厚的德行,而享受到大福,就好像地基没有打好,而在上面盖起高墙一样,不知道哪一天它就倒塌了。

10、栾书发难

三郤之死,源于栾书。中间又有晋历公的私心。三郤也算是忠心,但是做人有问题。做人难啊。

11、长鱼矫

长鱼矫杀了三郤之后,同时胁持了栾、中行。对晋历公说如果不把他们杀了,必有内乱。历公说:一天之内已经死了三个了,还要杀吗?长鱼矫说:治内乱靠的是德,治外乱靠的是刑。但是现在历公你即无德,又无刑。这样内乱外乱会一起发生。我没什么才能,不敢在晋国呆下去了。

长鱼矫逃到狄国。三个月后,历公被栾书杀死。

对什么事怎么处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啊。

12、韩献子不从栾书

栾书、中行偃把历公围在一大臣家中后,召见韩献子,意思是大家一起行动。韩献子说:通过杀害国君来立威,这种事我不会做。做事得到好处,但是却落个恶名声,这种事我不会做。

中行偃一听,决定攻打韩献子,栾书说:不行。韩厥办事果断,说话有道理。有道理办事没有行不通的,办事果断没有达不到目的的。违犯了道理不吉祥,讨伐果断的人不会成功。他果断而又顺理行事,百姓不会违犯他,我们虽然想进攻他,能办得到吗?”于是便取消讨伐。

能过这段历史,可以学习学习韩厥的为人。

晋语七

1、悼公立

悼公就是单襄公预言必当晋国君的孙周。《中国官场学》曾讲新官上任第一天很重要,以后很多事能不能施行第一天就已经订下了基调。

晋悼公继位时才十四岁。他对大臣说:命令不合理,是我的过错。但是如果接受了命令又不执行那就是你们的过错。如果我不成器,你们废掉我,我能怨谁呢?但是如果国君贤明而你们又专横的对待他,那就是你们太蛮横了。

若欲奉元以济大义,将在今日;若欲暴虐以离百姓,反易民常,亦在今日。图之进退,愿由今日。

上面段话的意思是,你们要废我,还是拥戴我,就在今天。不要等我干了几天后又不满意。你们今天表个态吧,不表态,我不敢当这个领导。

大臣们都说服从。

与人初次交往,宁可威严一点。放纵溺爱必然引起无穷的仇恨。

2、祁奚推荐自己的儿子

祁奚在推荐自己的儿子的时候,不是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而是当做一个合适人选择来看待。后来证明了,他的儿子确实称职。

3、韩穆子推辞

韩穆子说:没有功劳,不可以身居高位。论智、仁、勇都没什么出众的表现,所以不敢做。悼公说:虽然没什么功劳,但是谦让也是应该奖赏的。

没有功劳,没有才能,尚且贪恋高位,只会让别人心生怨恨,引起混乱。不如不做,对已,对国家都有好处。

4、悼公奖励魏绛

悼公说:没有你我不会怀柔戎、狄,没有你我不会渡过黄河讨伐郑国。请接受这些礼物吧。

君子说:悼公记得别人的好处。

不忘记别人的好处,给予奖励,是鼓励别人,也是免得别人灰心。

晋 语 八

1、栾氏之灭

栾氏覆灭的根本原因是不尊重皇权。而皇帝如果没有了威严,国家就会乱。不灭栾氏国家就会乱。

凡事找其根本。做事情也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触动了事物的根基。万一触动根基,要么进行到底,要么出逃。不然早晚会死。

像各个王朝的最后,权臣和皇上始终都像敌人一样,互相防备。

2、范氏的家教

范氏从范武子开始兴旺,武子教导文子,文子也为正卿,后来文子教导宣子,宣子也成了正卿,而且晋国发展的也不错;宣子之后又教导献子。教导的内容大概就是谦虚,不自以为是。这样虽不一定能成功业,但可以免祸。

不过范氏子孙的能力确实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宣子对献子说:我看你一个人做事不行,但是商量的人又没有,怎么办呢?

3、叔向进谏

晋平公射鹌鹑,没射死。让宫里小臣襄去捉,也没有捉住。平公十分生气,决定把襄杀掉。叔向知道了,对平公说:以前先君唐叔可以射死犀牛,所以被封于晋国。现在您继承了君位,射鹌鹑没射死,捉也没捉到,这可是耻辱啊。一定要赶紧杀了他。

平公一脸羞愧,放了竖襄。

4、子朱与叔向斗力

晋平公听了很高兴,说晋国要大治了吧,大臣们争的都是国家大事。师旷说:公室的地位恐怕要衰落了,因为这两位大臣是斗力不斗智。

以现人来看,师旷说的也不对,不能同心同德,怎么能谈的上国家大治呢?

5、忠信而本固

忠诚出自内心,信义来自自身。只要自己做好了这两点,还怕什么呢?

晋军自始至终,都只是简单设防,随意驻扎。楚军反而不敢进攻。

明白得失,所以胸有成竹。

6、务德与不争先

盟会之时,楚国代表要求领先歃血。叔向对赵文子说:歃血谁先都无所谓,关键是德行。如果德行不好,即使争得一时之先,诸侯也会背叛的。

有时候不要拘泥于形式,而是要看本质。

‘善人在患,弗救不祥;恶人在位,不去亦不祥。

7、赵文子称贤随武子

有时候看一个人推崇什么人,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如何,甚至他的将来如何。因为推崇一个人,势必要以他为榜样而去努力。

叔向说了两个人,一个阳子,一个舅犯。阳子不说了,一个傲慢的知识分子吧,死非其所。舅犯我还是挺看好的,当初和文公一起时出了不少主意。但是文子说他有时候只顾自己利益而忘记了国家的利益。

赵文子最推崇的是范武子。“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事君不援而进,不

阿而退。”

8、越武之死

秦后子说他整天苟且偷安,旷废时日。大概将要死了。

另有说赵武虽费尽心力,但还是不能挽回晋国颓败的趋势。所以日渐消极了。

9、一种病

晋平公远男而近女。惑矣。惑以丧志!

直不辅曲,明不规闇,拱木不生危,松柏不生埤。

10、叔向均禄

秦国公子、楚国公子都因逃难来晋国做官。但是秦国公子富有,楚国公子贫穷。韩宣子两个人工资标准不应该一样,因为二人本来贫富不一样。

叔向说:首都的富人金很珠宝多的时,但是国家不会因此而发给他们傣禄。同样,也不会秦国公子富有就多给他俸禄。

做人即不要偏袒弱者,更不要顺从富贵者。

叔向忧德不忧贫。贫穷固然使人发愁,但是没什么危险。但是没有德行,却是可能会有杀身之祸的啊。

晋语九

1、叔向论罪

叔鱼贪赃枉法,雍子用女儿收买法官,邢侯不是法官而干与刑法。以奸邪出卖国家的法律,和弃绝亲人来换得胜诉,与不是法官而擅自杀人,其罪状都是相同的。

有时候感觉一个人哪里出错了,却又模糊的说不清楚。这是一个人分辨能力的问题。看事情要看主线。

2、范献子论学

一个人有学问,就像树干有了枝叶。树有了枝叶可以让人遮阳乘凉,更何况是君子有学问呢?而况君子之学乎?

3、董叔欲为系援

这个故事说起来更像一个笑话。

董叔想通过婚姻往上升。叔向劝他说算了吧,范家太富有了。董叔不听。一次,董叔的老婆回去跟自己的哥哥范献子说董叔不尊敬自己,于是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树上。正好,这时候叔向经过。董叔让他替自己求情。

叔向说:你求系,现在已经系上了;想攀援现在也攀援上了,还请求什么呢?

4、魏献子不受贿

有人向魏献子行贿。阎没,叔宽准备进谏。退朝后留下来没走。

吃饭的时候,魏献子看他们还没走就让他们陪自己一块吃饭。中间两个人三次叹息。

饭毕,魏献子问:人常说“唯食可以忘忧”,你们为什么叹气呢?

两个人说:饭刚上来的时候,我们害怕不够吃,所以叹气;吃到一半的时候,觉得怎么可能上的不够吃呢,所以又叹气;饭吃完了,我们想但愿小人的胃口,像君子的心思一样,只要吃饱就知足了。

魏献子说:好。于是拒绝了贿赂。

5、赵简子以晋阳为保障

赵简子派尹铎治理晋阳。尹铎请示说:“是让晋阳提供赋税呢?还是使它成为您可靠的保障?”简子说:“当然是保障!”尹铎便减少了户税的数目。简子告诫他的儿子襄子说:“晋国一旦发生了祸乱,请你不要认为尹铎年轻,也不要嫌晋阳距这里太远,一定要前往投奔。”

做人做事,是得利还是得民心呢?与其得利而失民心,不如舍利而求民心。

6、人天天都在发生变化

赵简子叹曰:“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淮为蜃。鼋鼍鱼鳖,莫不能化,唯人不能。哀夫!”窦犨侍,曰:“臣闻之:君子哀无人,不哀无贿;哀无德,不哀无宠;哀名之不令,不哀年之不登。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人之化也,何日之有!”

7、不为侥幸而快乐

赵襄子说:德不纯而福禄并至,谓之幸。夫幸非福,非德不当雍,雍不为幸,吾以是惧。和睦快乐不是靠侥幸获得的,我因此感到恐惧。

8、智果论长处

通常我们认为一个人的优点多是好事。但是在智果看来,一个人的优点太多对别人是一种压力,甚至是一种欺凌。如果内心再不仁厚,必然覆灭。

智果是我佩服的一个人,预言极准。他说智伯有五大贤于人之处:高大威猛,力大武功高,多才多艺,巧文辩惠,强毅果敢。但只有一个缺点就把这个五个长处变成了致命伤: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9、张狂的智伯

蓝台宴会时,智伯不仅对弄了韩康子,还侮辱了段规。智伯国听说后,对智伯说:主人如果不防备,大祸将临头。

《周书》说,怨恨没有大小。君子注意小事情,因此没有大的祸患。?连蚊子、蚂蚁、黄蜂、蝎子都能害人,更何况是君主、国相呢!

做人要注意细节啊。不要让别人积怨!

10、晋阳之围

晋阳没有其他地方有钱,城墙高大,但是得民心。那些有钱的地方,钱都是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城墙高大的都是强迫人民修的。表面没什么的地方,却是人民最忠诚的地方。

看现在的国家,国富民穷,不也危险吗?

郑语

朝代和国家的兴衰或许是客观规律,人类也有兴衰吗?

一个个王朝起来又倒下,一个个国家强大又衰落,然而整个人类而却似乎没有倒退过。从山顶洞人到现在的高楼大厦里的现代文明人,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电子时代,核时代。

从悲惨的奴隶制到封建制,再到现在的民主制度。人类不是越来越自由、越来越聪明了吗?

历史上数不清的朝代和国家,还有领导人,都为这些进步做了贡献。虽然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但是社会发展是残酷的,那些不能带动社会进步的朝代和国家必将死去,换上一个新的能胜任的。马克思的社会进化学说就是这个意思吧。

人类进步的原因在于不断的新陈代谢。那些落后的,衰落的死掉未必不是件好事。

虽然如此,但任何人都惧怕看到自己的衰落,就像惧怕看到自己的死亡一样。

所以做为一个被人永恒关注的话题,兴衰的关键在于是否对社会有益。

所以要想保持长盛不衰必须保持自己旺盛的创造力,生产力。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一直在忧虑自己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生产能力的根本原因。

如果有一天在我已经无力为社会做贡献,我会欣然接受我的死去。但是如果某天某个政党、某个政府已经不被社会和人民接受的时候,他会不会安然的接受自己的退场。

就像前苏联共产党悄悄地,他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看看利比亚。

卡扎菲应该衰落吗?

反对派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吗?

美国代表先进的文明,代表自由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赞成卡扎菲安静的退出。

何必呢,打打杀杀,死那么多人,有什么意思呢?

但是做为身处其中的人,我们都看不清,似乎他们的动机真的只是那点石油。

那点石油真的有那么大威力吗?

整个郑语谈论的是西周末年,西周为什么衰败的问题,及哪个诸侯将要兴盛的问题。论调玄虚,似乎没有触及本质。古代人看问题还是有局限的。不过预测基本是对的,古代人对于哪里兴哪里衰似乎很敏感。

楚语上

1、申叔时论教太子

这里论述了古代教导太子的一般方法。

历史、世、诗经、礼、乐、令、语、故志、训典。

如果这还不行,就要讽谏、找良臣辅助,经常阐明道理。

如果这样还教不好,说明太子确实是个笨蛋、废物。等太子继位的时候就可以告退了,教不好也没办法,但是尽力了,也可做到问心无愧。

2、定谥号

楚恭王自己认为自己的谥号定为‘灵’或‘历’比较合适。但是子囊认为:定谥号应该先从善。楚王还是做出一定成绩的,并且能明确知道自己的过失,不失为一个明君,所以名为恭。

做人都有得失。何必抓住别人的过失不放,冷静的看看别人的事迹与成功之处,也是一种德行啊。

3、以法为先

父亲喜欢吃菱角。嘱咐说死后祭奠用菱角。但是儿子认为屈建认为,祭奠用什么国家有法律规定,而且这法律还是自己父亲定的。怎么能依着自己的嗜好,而违反法令呢?

从这一个小事,可以看出楚国兴旺的原因。

4、楚材晋用

楚国由于内乱,自己的人才都跑到晋国那边去了。所以晋楚之争,楚国多败。

蔡声子一番话很透彻。

后代也多有此类事情发生,自己人投降到对方,对自己的危害最大。

所以不能不防止此类事情发生,搞好内部团结很重要。

5、何为美

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

6、沉默

殷高宗武丁敬慎德行,三年沉默不语,思考治国的道理。

7、尊道而行

司马子期想把妾立为正妻,问于左史倚相。

倚相说:以前大夫子囊不执行楚恭王遗命要用的谥号,子夕喜欢吃菱角,子木用羊祭祀而不用菱角。君子说:这违反命令却符合道义。谷阳竖心痛子反的辛劳,献给他酒喝,结果子反死在鄢地;芋尹申亥顺从楚灵王的欲望,结果灵王死在乾溪。君子说:这是顺从却违背道理。

‘君子之行,欲其道也,故进退周旋,唯道是从。’

子木能够违背子夕的欲望,以符合道义而不用菱角,您经营楚国的政事,却想如同用菱角祭祀那样违犯道义,可以吗?”于是子期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楚语下

楚语下

1、根据别人的谈话推测

人的话是从内心发出的。有时候迂远不知所以的话,细细品味,才能发现说话人的内心。

令尹子常,问关且子如何积聚财富和马匹,关且子知道楚国将乱,或者子常不免于难。

2、不要忘记失败

昭王失败时,蓝子不载其过河。意在儆。昭王回来时,蓝子见王,观察王是否吸取了失败的教训。

普通人也是如此啊。不要忘记自己失败的教训。当时时默念之!

3、叹息

子西叹于朝,蓝尹亹曰:“吾闻君子唯独居思念前世之崇替,与哀殡丧,于是有叹,其余则否。

(君子不轻易叹息吗?轻易叹息,容易影响别人的情绪吗?)

君子临政思义,饮食思礼,同宴思乐,在乐思善,无有叹焉。今吾子临政而叹,何也?” 子西曰:“阖庐能败吾师。阖庐即世,吾闻其嗣又甚焉。吾是以叹。”

对曰:“子患政德之不修,无患吴矣。夫阖庐口不贪嘉味,耳不乐逸声,目不淫于色,身不怀于安,朝夕勤志,恤民之羸,闻一善若惊,得一士若赏,有过必悛,有不善必惧,是故得民以济其志。今吾闻夫差好罢民力以成私好,纵过而翳谏,一夕之宿,台榭陂池必成,六畜玩好必从。夫差先自败也已,焉能败人。子修德以待吴,吴将毙矣。”

4、何为宝?

王孙圉:“圉闻国之宝六而已。明王圣人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观察一个人看重什么,基本可以知道他能做什么。

5、知人之明

叶高。怎么那么了解王孙胜呢?靠的是平时细心观察吧。

知人能力的获得,在于自己平时的留心观察。天长日久,想不知人都难。

吴语

1、勾践听大夫种之论不与吴战

对勾践这个人没有好感,虽然他最后是个成功者。大夫种劝他不要硬来,硬来不一定赢。而且几乎是必输。没有把握就不要冒险玩命。于是勾践求和。送一女一子于夫差。

2、轻信的夫差上当了

夫差这个人挺可爱的,其实也是一老实人。但是老实人往往被人骗的很惨。一个老实的笨蛋,成为了很多人的反面教材。

越国连个盟约都没立,只是口头说一下,他就信了。

3、申胥

申胥是伍子胥吧。很历害的一个人。肯定是伍子胥。

可惜,再聪明的人也帮助不了一个笨蛋。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

4、勉强称霸

晋国董褐善于察言观色。一看就知道夫差有大忧。高

5、论战争

申包胥说:战争最重要的是智谋,仁义次之,勇又次之。没有智谋,就不会知道民心的向背,也就不会衡量双方的力量对比;不仁义,就不会和三军将士共同分担饥饿劳累的痛苦;不勇敢,就不会果断排除疑难以决定大计。

越语上

本篇所讲的正是那个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勾践复国的故事。此处略去1000字!

越语下

1、范蠡

国家之事,无非三点:持盈、定倾、节事。

强索者不祥,得时不成,反受其殃。

范蠡谓人事与天地相参乃可以成功——这句话的意思用孟子来解释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第五篇:国语学习制度

托格拉克艾格勒小学

国 家 通 用 语 言 文 字 教 学 制 度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制度

提高教师队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教育”整体水平,是新形式下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各个组织建设常抓不懈和保持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强化我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教育”培训活动,促进我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现制定如下学习制度:

1、每周二、四晚上20:30至22:30共四小时、每周六下午15:30至19:30共四小时;为全体教职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教育”学习时间。以上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2、坚持每天记五句话,十个字词,并在每次上课之前巩固上次学习内容,进行默写并打分,每次成绩与考试挂钩,学习结束后,安排布置作业,于下周将作业交给老师,由老师进行批改,作业完成情况占每次考试成绩的30%

3、全体教师参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全体教师(包括领导在内)在单位自行学习或自愿参加培训;

4、培训由中心小学领导研究决定指定专人进行授课,授课材料:以初级汉语教程(修订版)》、《MHK最新模拟试题集上.下册》为主。

5、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指定专人出考试卷,于每月进行考试,成绩公布并存档。对考试不及格人员将在全体教师进行通报批评。考试两次不及格者在全年干部考核中将不能评优。

6、培训教师将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六,定期组织进行演讲练习。

下载出自国语名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出自国语名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语心得体会

    如何强化师生国语培训 抓好国家通用语言教育质量心得体会 为深入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全面提升双语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少数民族教师和幼儿的国语水平,自治区通过支教......

    国语总结

    “教师学习国语一小时”活动总结 自从上个星期欣然接受塔校长邀请,给大家当汉语老师,就不断被维吾尔族老师们学汉语的热情打动。也越来越感觉到这件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当初马......

    伟大出自平凡

    伟大出自平凡——雷锋 三(二)班张馨春指导老师 刘金芳 “学习雷锋,好榜样”。每当唱起这首歌时,我就想起了帮助别人,而牺牲自己的雷锋叔叔,他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

    出自 陌上桑 汉乐府

    出自 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

    无间道(国语)歌词

    无间道(国语版) 作 曲 : 伍乐城 作 词 : 林夕 演唱:刘德华 梁朝伟 (伟)不 我不愿意结束我还没有结束 无止境的旅途(华)看著我 没停下的脚步已经忘了身在何处 (伟)谁能改变 人......

    读《国语》有感

    捧着我国第一部国别体的历史著作《国语》,忽然时间倒退到2000年前的春秋时期,置身于那个动荡多变,战火硝烟的时代,金戈铁马呼啸而过,而那些发人深省的哲理却在耳边回荡,盘旋。历史......

    国语成绩总结报告

    高二年级国语成绩总结报告 新的一期水平测试考试已经结束了,在众生的期待与阅卷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学生的各项成绩已经出炉。 我作为学校高二年级的国语教师,现对学校高二年级......

    国语训练计划

    xx市第xx小学 国语强化训练计划 为切实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我校用国语授课。特制订我校国语强化训练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