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能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是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信息技术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化解知识难点、促进学生敏捷思维、培养学生辩异能力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等五个方面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现代网络虚拟技术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要使学生理解性地接受、消化,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的传授是不可能的。这就迫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探索教学技巧。我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一、创设“亲身经历”情境,了解知识的重难点
时代要求我们,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而网络技术以其资源的丰富性、交互性等优势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儿童仿佛“身临其境”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掌握知识的要点,了解知识难点,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网络进入课堂,能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带入课堂,创设虚拟的真实情境,体现生活数学的教学理念。如,一位教师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节约用水”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测量、绘制等知识,还从网上了解到了有关我国水资源的概况等,真正体会到一滴水的价值,受到了良好的养成习惯教育和国情教育,可谓受益匪浅。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老师的辅导,因材施教也就落到了实处,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而信息技术正好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最有效工具,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尽可能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学生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三、创设“对比”情境,培养学生辩异能力
形近而实异的数学知识,常常困绕着小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不能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那些看似相同,实际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理解上的迷茫处,通过有针对性的观察、对比辨析,能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五、创设应用情境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创设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多媒体计算机却有模拟性强的功能,能很好的创设一个虚拟应用情境。
综上可知,教师创设情境的途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只要创设的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符合学生与教材的实际,都能使课堂收到良好的效果。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还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只有充分的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教育教学规律有机的、合理的结合起来,情境教学之路才会更加辉煌,素质教育才会真正落到实处,教育教学改革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诚然,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和推广在各级主管部门的督促和指导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应用和推广的过程中也碰到了许多问题,很多都是表面现象,虚有其表,要真正做到全面推广、全面应用、全面落实,的确是有很大的困难,这首先需要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学校领导机构的关注,毕竟,信息技术教育的推行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的,除了政策,我们更需要的是对策,把握好素质教育这片广阔的沃土,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从根本上解决一些现存和实际的问题,尽而采取必要的改善和补救措施,来维持信息技术创新教育工程行之有效的发展,让其落地生根,迎着朝阳和甘露茁壮成长。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让教师收获成效,让学生得到实惠,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得到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篇: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教学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整个社会生活越来越“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提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对象不再限于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大量的动画等视频资料。
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语文教学,促进改革进程,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多种局限。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巨大力量是不言而喻的。而多媒体的引入,就像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魔术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较之教师的抽象讲解、有限的板书更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地、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一)积极导入、激发求知的催化剂
一堂课巧妙的开头设计,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在这个环节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导入新课时,适时利用多媒体手段是语文老师首要考虑的。例如:我在教学《草原》这一课时,首先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草原》,并滚动播放草原美景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氛围、渲染情感的添加剂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种让我们教师十分尴尬的场面:一篇情深意切的文章,教师早已入情入境了,可是学生大多十分冷漠,无动于衷,对情感的体验出现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而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帮助我们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往往会产生“未有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例如:我在教学《七律长征》时,开始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三)有声有色,激情朗读的强化剂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课文无声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激发朗读愿望。像《桂林山水》这样充满色彩美的课文,在文字的显示条件下,课文美感的展现绝对受到约束。但是,多媒体的介入,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改善: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的桂林山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在阳光的照耀下,倒印水中,如诗如画。画面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回到课文中,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促生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此时,可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怀着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进入朗读课文的教学环节。由于学生已经成功进入文字描述的情境中,被桂林山水的神奇和美丽所感染,朗读激情随之而生。
第三篇:实施方案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日益扩大。建构主义理论非常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把它与“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并称为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中学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学生的素质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落后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了抑制的、逆反的心理状态。为改变这种状况,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在学生与课文内容之间搭设一座桥梁,以弥补学生生活经验、思想感情与审美观的不足。创设和谐的“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从形、声、色、光等诸方面感知事物,是教学活动从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向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转变。多媒体情境教学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更好地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深入理解文学作品,进而提高学生的感悟、鉴赏能力,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研究意义
心理学家认为情境对人具有直接刺激作用。情境是指引起人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所谓“情境”,即“情景”,它们是同义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境地。
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或主题)创设出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新式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渲染气氛,可以把抽象的思想、模糊的道德标准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在学习中易于接受。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创设出多姿多彩的教学情景,可以避免空洞乏味的说教,寓教于乐,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行为,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把潜藏在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自觉地发掘出来。这样既利于教材内容的丰富,又利于学生情感的陶冶,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教学效益达到最优化。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情境教学并不是现代教学的产物,我国古代的教育就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孟母断织教子”说的是孟子厌学归来,孟母割断了自己辛勤织成的丝绢,在孟子的惊恐中,母亲晓之以理“子之废学,若吾断丝织矣!”这正是我国古代情境教学的典型范例。
国外不少教育家也对情境教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杜威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改革实验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大自然多姿多彩的情境中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我国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和教师对情境教学做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从60年代起就长期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创造、构建了“情境教学”的理论体系,并将该理论应用于识字、阅读、作文教学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利于学生轻松求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一)、预期目标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强大的媒体功能,应用各种教学软件对各种文字、图像、语音进行优化组合,甚至可运用仿真模拟现实的手法来创设情景。通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的表达,与学生的视、听、做相结合,为教学提供逼真的情景效果,拓宽学生的感知空间和时间,使得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于教学活动中,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尽可能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求教与学的效益最优化。
(二)、研究内容
1、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的语文教学情境;
2、利用多媒体创设多层次的语文教学情境;
3、利用多媒体创设自主探究的语文教学情境;
4、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5、利用多媒体创设激起学生创作激情的语文教学情境;(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主,辅之以学生行为观察、文献调查研究、学生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多种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1、创设情境,集中注意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这就是说,人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也就是在感觉、记忆、思维或想象着什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将学生的注意最大限度的集中到课堂上来,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用情体验,激发动机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多媒体及电化教学具有的形象直观的优点,将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优秀的品德等内容,融合在教学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道德情感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动态画面的逼真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创设情境,诱发想象 在教学中创造条件,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观察的机会,并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形、声、色、光结合,形象而生动地展示事物,使学生获得充足的、正确的表象材料,进而引导学生将这些旧的表象,重新组合成新的事物形象,这就是想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观察机会,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为学生开辟驰骋想象的天地,诱发他们的想象,既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创设情境,加深记忆 运用影视教学,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象来学习,获得的知识新鲜实在。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采取反复播放的形式,让学生在美丽的画面、恰当的解说、优美的音乐、具体情境的综合影响下,可加强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实践证明,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渲染气氛,可以把抽象的思想、模糊的道德标准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在学习中易于接受。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创设出多姿多彩的教学情景,可以避免空洞乏味的说教,寓教于乐,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行为,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把潜藏在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自觉地发掘出来。这样既利于教材内容的丰富,又利于学生情感的陶冶,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教学效益达到最优化。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本课题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5—2013.6)
1、整理课题申报的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的申报、立项。
2、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做好实验准备。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3.9—2014.5)
1、收集国内外有关的“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研究论文及实践资料。
2、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开展课例研究。
3、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性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5—2014.6)
1、总结、提炼实验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2、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组织: 课题组组长∶罗佳 课题组成员:罗佳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1.1问题提出
1.1.1数学情境引发数学问题
新数学知识的获取以数学问题的提出为基础,这是为数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
程所证明的客观事实。希尔伯特指出,“数学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数学问题产
生于数学情境。数学情境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人们通
过对数学情境中数学信息的观察、分析,产生疑虑、困惑,逐步发现、形成问题。
因而设置教学情境是实施数学教学的必要环节。
1.1.2小学数学的特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让数学与生活结合,在真实 的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是小学数学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复杂的逻辑思维对于他们仿佛是高不可攀的入云高塔,怎样将已经从实际生活中
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再还原到当时的情境中去,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它们的必要
性,从而牢牢的掌握它们,并在生活中乐于运用它们,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的。
1.1.3小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更加需要形象化具体化,他们最容易理解的是自己身边的数
学,教材中每一个新元素的引入必然伴随其相应的生活情境。像小数的学习,教
材会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的并不都是整数,如量长度不够整米
数的情况,买东西不够整元数的情况等等,所有的例子都指向一个结论,整数在
生活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这时小数的产生便顺理成章。但是引出小
数后学生仅仅从认识上知道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并没有把它?与自己的生活联系
起来,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它并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运用它呢?为此,我创设了一
个微型的小超市,让学生充当收银员和顾客,在热烈的买卖情境中,学生们积极 的报价付款并检查对错,在不知不觉中,小数已经融入了他们原有的知识系统,成为了他们知识的一部分。之所以选取超市的情境而不是度量的情境完全是因为
考虑到在生活中,前者更容易出现,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
通过这次实践,我萌生出了一个想法,是不是每节数学课都可以按照这样一个创
设情境的模式译展;五去^从而达到i:!:教师一味的讲学生被动的学这样的教学模式
更好的效果呢?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
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
狭溢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活”起来。
这也是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的。
1.1.4《数学课程标准》对情境教学有高度的要求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情境教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为创设情境教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挥想象思维的作用,培养创新能
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取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对学生在接受知识和理解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促
进作用。
小学数学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标根据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对数 学情境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提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第二学段提出:要创设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在情境中体验
和理解数学;第三学段提出:数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
21.6% 61.61% 17.6%
通过以上调查发现本校四年级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人数虽然占了半数以上,但是他们的兴趣来源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学习成绩,少部分可能是迫于家长 的压力不得不学,基于这种情况,我不禁担忧起来,小学数学的内容相对来说比
较容易,计算类的题目占据了分数的25?30%,考查计算能力的题目占了80%以
上,也就是说他们的好成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小学数学考试要求的数学能力
比较低,但是随着知识的加深和能力要求的提高,他们中会有人因为成绩的下降 且缺乏对数学本身的兴趣以及由此导致的缺乏攻克数学难点的耐心与信心从而
引起数学兴趣逐渐下降。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才能成为求知道路上最好的
原动力,兴趣当然也会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那么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就至关重要。
3.1.1借助“生活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借助“生活背景”创设情境就是将符合课程内容的孩子们可以理解并乐于参
(5)设置情境时,没有把握好“度”,也就是没有掌控好教学的时间,没有
提前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做充分的估计,有的教师设置的情境过多,在
教学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难免显得节奏过快,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理解、分析情
境的时间,虽然情境设置的很恰当,但是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的教师设置 的情境过少,在很快完成教学任务之后,便只有用习题来充斥课堂,显得课堂比
较单薄。这都是因为没把握好“度”的关系。
那么纵观以上几个案例,我们发现,好的情境引入必然是符合学生的认知与
生活规律,把复杂、枯燥的数学概念与规律从理论中剥离出来,将它们附着在实
际生活当中,用通俗有趣的生活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等来生动的展现它们、演泽它们,从而更好的理解它们、掌握它们。相反,不甚成功的情境教学必然是
超出了学生的生活与认知范围,情境的引入无法将他们的生活实践与数学理论联
系起来,那么这个情境反而会成为整堂课的负担与学生学习的障碍。诸如上诉几
个案例,不恰当的情境引入将学生引入了理解误区,这种误区一但在学生学习开
始就植入学生的大脑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是很难纠正过来的,并且会对以后的进
一步学习产生影响,可以说是贻害颇深。所以,在设计情境教学之初就要尽量避 免这种情况的产生,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就要反复斟酌考虑情
境的合理性,以避免单纯追求教学形式切合教学大纲而不顾及教学效果这种错误
思路。
内兼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与其中的生活经验作为情境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能够通过该情境迅速理解教学
内容并借助情境牢固的掌握知识和灵活的运用知识。
孩子们的很多知识都是来自于他们的生活经验,生活是他们吸取知识的大环
境,好多孩子他们所认识的第一个字第一个数字也许是来自马路边的一块广告牌
或是一个告示牌,也极有可能是街边他最爱吃的小吃招牌,正因为它们在他的生
活中出现并且影响了他的生活,他才对它们印象深刻。所以,利用他们的“生活
背景”创设情境无疑成为了情境教学的首选,当然这也是符合建构主义观点的,在孩子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去建构新的知识框架,并将它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才
能让知识掌握的牢靠扎实。而且小学数学的内容绝大部分是生活中可以用到的数
学,如四则运算、分数初步、小数的认识与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及体积计算等
都是生活中所必需的知识,这给利用生活创设情境提供了很多的素材,学习小数
可以创设小超市的情境,正负数可以创设买进卖出、零上零下的情境,学习面积
和表面积可以创设给礼品盒包包装纸的情境等等,可以说每个老师只要看见一节
新课首先考虑的必然是从生活中选取原型创设情境。
3.1.2借助游戏活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借助游戏活动创设情境顾名思义当然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的环节,这个
游戏可以为引入新课做铺垫也可以成为讲授知识的手段,当然也可以二者合一, 这在上诉的案例中有所体现。
但凡提到做游戏,无论游戏的内容是什么孩子都会将热情毫无保留的展现出
来,每当看到这种情形,我都在心里暗自感叹:爱玩真是孩子的天性啊,要是每
节课都能让他们在老师设计的游戏中快乐的汲取知识,那该是多么有成就的一件
事情。游戏,毫无疑问可以最大的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而切合教学内容的游戏除
了可以偷悦孩子的身心还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这是培养儿
童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孩子的好胜心理极强,他们为了在老师设计的游戏中获
胜可以绞尽脑汁寻求方法,殊不知正是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他们掌握了游戏的规
律也就是知识的内容,在与对手的竞争中他们运用了己经学到的知识,也就是达
到了熟练运用,一节课下来没有老师的声晰力竭,也没有学生的不胜其烦,有的
只是他们的热情参与和积极探索,学习不再是他们的负担,问题也不再使他们惧
怕。这种知识的获取途径与掌握的深刻程度远胜于老师在课堂一遍一遍的告诫学
生什么是重点难点必须记住,什么是考点必须掌握。当然,这种游戏情境对老师 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首先老师要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游戏,设计游戏远不如
从生活中取材那么手到枯来,生活情境毕竟是现实存在的,老师只需要筛选合适 的情境即可,而游戏却需要老师借鉴甚至独创,并且游戏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内容, 20
第三章情境教学的主要手段及有效策略
3.2.1情境教学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
我们所创设的数学情境可以取材于生活当中的实际,但是在取材的时候,我
们一定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充分挖掘课本,选取与课本相关的生活情境,可以针对一课选取多个 情境,在反复的筛选与比较中保留最合适的一个情境作为自己试讲时的情境,并
在试讲之前充分预知情境可能带来的对课堂有帮助的地方和它可能引起的阻碍
学生理解新知的情况,只有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情况有充分的预测,才有可能在
课堂上更好的处理突发状况。
(二)充分估计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生活经验和知
识迁移的能力,记得好多老师在去别的学校或地区进行讲课比赛时,就是因为没
有提前做好这些工作,导致他所设计的情境引入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整堂课在
开始的时候就是他一个人不得不唱独角戏,这会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带来非常严重 的负面影响,开始不顺利会影响老师的心理,他会对接下来的教学缺乏信心从而
降低他的应变能力,整堂课他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担心这堂课的效果上面,使一
节课上得紧张局促且死板,更别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了。一般
来说,对于生活的情境引入大多是在课堂开始的时候,也就是说它会作为你讲课 的第一个环节,成功的开场情境会拉近你与学生的距离,消除你们之间的陌生感,为以后的开展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所以,在选取情境时要慎之又慎,必
要时可以在全班提前做一个调査,做到心中有数。
3.2.2情境教学要注重趣味性和数学味
如果孩子们都能感受到“数学很有趣”,就一定会喜欢上数学。兴趣是孩子
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在探索实践活动中发
生发展起来的。它是认识的欲望,是学习者参加学习的直接动力,也是自觉能动
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上课时让学生保持兴趣,才可以让他持久的集中注意
力,.保持清晰的感知与灵活的头脑,才能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所引
入的情境,首要注意的当然是这个情境的内容,看它是否符合教学内容,这是每 一个老师都能做到的事情。其次是看所选取的教学情境是否具有很高的趣味性,正如张奠宙教授所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产生于实际需要。但是,数学又被认为
是人发明创造出来的思想体系,具有抽象的特点。形式化的数学呈现方式成为数
学的主流,公理化的体系成为其追求的目标,即由一组公式出发,使用逻辑方法
定义概念,按照逻辑语言组成命题形式,然后按照逻辑模式证明这些命题是否成
立。如果成立,称之为定理。所有的公理、定义、定理、推论形成数学体系,并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清晰性)三个特性(统称为认知结构变量)来具体影响有意义学习的
行直和效果。所谓可利用性是指: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具有用来对新知识起固定
作用的旧知识,没有这种旧知识,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同化)就失去了落脚
点,学习便只能是机械进行的。例如:学生如果没有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和“整
数的乘法法则”,那么他是不可能对小数乘法这一内容进行有效学习的。所谓可
辨别性是指: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可分离程度和差异程度,只有他们清晰的分
辨出“小数乘法”与他们之前学习的“整数乘法”的不同即新知与旧知的不同时,他们才能对新知产生不同于旧知的深刻认识。所谓稳定性和清晰性是指:原有起
固定作用的旧知本身的牢固度和清晰度。稳定性为学习新知提供同化的固定点,清晰性则为学习新知提供同化的方位点。如果学生没有熟练牢固的掌握“整数的
乘法法则”,那么他们是谈不上去学习“小数的乘法”的,这也是人们所说的数
学是环环相扣的学问。具体来说,在讲授“小数乘法”时,教师首先要复习积的
变化规律与整数的乘法法则,让学生说出算理,其次让大家观察小数乘法与整数
乘法的不同之处,通过知识的迁移,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新的算理,增 加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乐于发现知识的变化从而去探索新的知识。利用好新旧
知识之间的转化,巧妙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把握一个个的知识链而不是一个一
个零碎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去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为他们将来更好的纳入新 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
目前,越来越多的地区都提倡情境教学,正如李吉林老师所说:语文源于生
活,数学不也源于生活吗?因为生活或生产的需要,才产生了数学。但现在的数
学都是远离孩子生活的,抽象而无法捉摸,而且也过于烦琐,许多的数学术语,把原来不复杂的小学数学搞复杂化了。孩子觉得数学难而无趣,也是很自然的事
情。因此数学的情境教学才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样创设情境才能让孩子走进数学 的世界,让孩子亲近数学?怎么样创设情境才能让情境发挥它的最大功效,即达
到在表象上简化数学概念和数学理论,但是在内容上却能达到深化的作用,也就
是让概念与理论潜移默化于孩子的大脑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它们并灵活 的运用它们,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最大化。这样的情境教学才
能成为有效的情境教学,那么该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针对前面所提过的
教学手段,有效的教学情境应该满足以下几点。
游戏的规律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实质,这无疑又加大了难度。其次,就是老师要预
测游戏的可行度,既要保证绝大多数同学参与其中(因为有的游戏课堂参与人数
比较有限,大多数同学都是空有热情却轮不到自己展示,未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几轮下来举手的人数就会减少,也会幵始有人走思了),又要保持课堂的纪律,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也就是老师始终还是课堂的掌控者,不能让课堂因为太活跃 而失控导致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我认为游戏情境的引入虽然表面上看学生是课
堂的主体,其实其中起牵引串联作用的仍然是老师,并且它对老师的课前准备工
作要求比较大,好的游戏情境应该是经过多次预想与试讲磨合出来的,教学时间
越久,尝试的次数越多,对这种情境教学的掌握才能越熟练,经验与素材也越丰
J、§ 0
数学故事无疑是数学知识的很好的载体,又因为其有故事性,很符合小学生 的课堂需要。很多数学中的发现都有着精彩的故事,如从最早的结绳记事到数字 的产生,数字0的由来,鸡兔同笼的故事,阿基米德由一次洗浴发现了排水法计
算体积等等,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精彩纷呈的数学故事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
学,让故事情境来调动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满,而不
是只有枯燥的数学公式与定理。当然根据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少且学
生的年龄特点的情况,我们还可以自己编排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有趣的小故事,这
在教材上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比如小数点的移动与小数的大小关系一节教
材就编排了一个孙悟空用金箍棒打妖精的故事,随着小数点向后一位、两位、三
位的移动,金箍棒不断的变大,妖精显得越来越小,这时学生就会主动在头脑中
产生疑问:难道小数点的移动会导致小数的变化吗?生动的画面,精彩的内容使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了故事当中去,那么在探索故事内容的同时,他
们也就明白了故事所要讲授的知识,寓教于乐,事半功倍。当然,如何编排有效 的故事情境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尝试,故事的内容要精彩,故事所隐含的
知识要明确,故事要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课堂的新知识,如果
可以的话在一堂课中能够形成一个故事链效果会更明显,切不可用只图热闹而占 用课堂时间的无效的故事情境。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就针对教学内容多思考,多留
心。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的数学故事,李敏佩老师编著的《数学学习
故事》和《数学王国》就是很好的故事素材。
3.1.3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新知识的获取往往都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新知要么是旧知的提升,要
么是旧知的补充,所以旧知是学习新知最直接最常用的认知停靠点。美国教育心
理学家奥苏伯尔的研究进一步提出,旧知是通过它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
第三章情境教学的主要手段及有效策略
3.2.4创设情境要有连贯性
这里所指的连贯性是针对一节课而言,在一节数学课上我们不可能只创设一
个情境,我们必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引入多个阐明问题的情境,这时,切忌引入 的情境过于凌乱,热闹有余,实用不足。在听过的很多公开课上经常会遇到这种
情况,学生准备了很多的工具,摆了满满一桌子,这也充分体现了老师对这节课 的重视和准备的充分,但是他却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思维会有一
个惯性,在他们已经习惯了其中一个情境的时候是很难被打断去完成老师另一个
情景所布置的任务的。于是一节课就是老师不停要求学生做这做那,稍微快一点、头脑灵活一点的学生勉强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而其余大部分学生都在为了配合
老师手忙脚乱的摆弄自己的工具,甚至有的学生因为干脆跟不上老师也不明白老
师的意图何在竟然幵始走神,老师让准备的工具正好成为了他们走神的好玩具,一节课显得杂乱无章,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师走到东大家就茫然的跟到东,老
师走到西大家也尾随到西,根本谈不上思维的发展与创新的培养。整堂课虽然热 闹但是没有思维的碰撞与升华,可以说这样的数学课时效性很差。而成功的课堂
情境应该是像剥洋葱一样,实质内容应该层层展现,本质问题应该被个个击破,学生的思维会随着情境的开展而层层提高,当最后直指核心问题时,学生的思维
活跃度应该达到顶点,这节课所要阐述的内容呼之欲出。这就要求老师设置的情
境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要有自己的连贯性,这样它所体现的问题才能有连贯
性,那么学生的思维才不会被一个个跳跃的环境所打断,才能体现出知识的整体
性和内在联系,才能保证整堂课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发展
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2.5情境教学的内容要有时代性、新颖性
这个要求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处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老师的形象再也不能
是严肃、古板的代言人了,我们不能耳目闭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
书。所有的小学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叹就是现在的孩子和他们以前甚至是以前
教过的孩子截然不同了,他们的思维活跃复杂,对任何事物都敢于发问,不再是
上课时对老师敬若神明的“乖”孩子了。这种变化是时代赋予他们的,网络的高
度发达让他们的眼界极度开阔,已经超出了老师和家长队他们的认识范围,这种
变化是好的,让小学老师不再认为他们还是不懂事的孩子而感觉代沟极大,无法
沟通。本人上课是时就有这种感觉,我所带的年级是四年级,上课时丝毫没有与
他们年龄相差很远的感觉,他们的知识面与理解力和创造力常常让人瞠目结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仍然将他们当做懵懂无知的少年,仍然采取陈旧的上课方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按照一定的数学结构加以陈述。这种呈现方式,称为数学的形式化。但是小学数 学却禾龍11去傲厂厂学至丽年藤特点和他们的认知水平决定他们所学习的数学
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在教材编排上也有所体现,小学数学编排了日常生活所
需的所有知识,如计算、度量和基本的现实问题,可以说只要学习了小学的数学
知识,在社会上生存大致不会出现问题,虽然上述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是
教材在编排的时候还是很注重内容的趣味性,生活情境、游戏活动、故事导入无
一不是体现了这一目的。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让数学有趣,让孩子乐于学习
数学。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讲授数学的时候应好好体会教材编排的目的与意图,最大程度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学趣味数学,用趣味数学。再次,前面也已
经说过,数学毕竟还是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数
学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当小学生达到四年级时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
我们的情境在体现趣味性的同时还要能够层层激发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
们在有趣的情境中去探索知识的区别于联系,逐渐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让
自己的知识不断的积累,思维不断的发展。
3.2.3情境教学的内容应体现问题性
我们所创设的情境应该有一定的预知能力,即在创设情境之初就要考虑到哪
些情境能够很好的展示教学内容中的问题,把问题体现在情境中,利用情境来解
决问题。比如前面所举过的关于扩大分数认识的一节课,对于一个有经验的老师
来说,在讲课之初他就会意识到学生会把分母本来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误认为是整
体的个数,这在以往的教学中曾多次遇到,所以就要针对这一问题创设有利于解
决该问题的情境,或者改变整体的个数让它与份数有所区别,或者暂时不展示整
体的个数,让大家在对分母表示的意义达成充分的共识之后再引导大家解决这个
问题,而不是明知学生会在这里出现对知识的误解却还要将他们引入误区。对问 题的预知能力,这对老师来说是个很高的要求,它要求老师有充分的教学经验和
足够多的平时积累,也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只有多思考、多比较、多尝试才能将这种预知能力在需要的时候发挥出来,从而达到课堂的良
好效果。我们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一定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切忌为了达到
课堂的表面成效而有意的回避问题,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阻碍学生对
于更深层知识的理解与获取,并且误区一旦在最初形成是很难再进行纠正的,所
以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发现问题、预知问题并利用教学情境体现问题才能更好的解
决问题。
A
第三章情境教学的主要手段及有效策略
3.2.4创设情境要有连贯性
这里所指的连贯性是针对一节课而言,在一节数学课上我们不可能只创设一
个情境,我们必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引入多个阐明问题的情境,这时,切忌引入 的情境过于凌乱,热闹有余,实用不足。在听过的很多公开课上经常会遇到这种
情况,学生准备了很多的工具,摆了满满一桌子,这也充分体现了老师对这节课 的重视和准备的充分,但是他却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思维会有一
个惯性,在他们已经习惯了其中一个情境的时候是很难被打断去完成老师另一个
情景所布置的任务的。于是一节课就是老师不停要求学生做这做那,稍微快一点、头脑灵活一点的学生勉强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而其余大部分学生都在为了配合
老师手忙脚乱的摆弄自己的工具,甚至有的学生因为干脆跟不上老师也不明白老
师的意图何在竟然幵始走神,老师让准备的工具正好成为了他们走神的好玩具, 一节课显得杂乱无章,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师走到东大家就茫然的跟到东,老
师走到西大家也尾随到西,根本谈不上思维的发展与创新的培养。整堂课虽然热
闹但是没有思维的碰撞与升华,可以说这样的数学课时效性很差。而成功的课堂
情境应该是像剥洋葱一样,实质内容应该层层展现,本质问题应该被个个击破,学生的思维会随着情境的开展而层层提高,当最后直指核心问题时,学生的思维
活跃度应该达到顶点,这节课所要阐述的内容呼之欲出。这就要求老师设置的情
境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要有自己的连贯性,这样它所体现的问题才能有连贯
性,那么学生的思维才不会被一个个跳跃的环境所打断,才能体现出知识的整体
性和内在联系,才能保证整堂课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发展
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2.5情境教学的内容要有时代性、新颖性
这个要求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处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老师的形象再也不能
是严肃、古板的代言人了,我们不能耳目闭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
书。所有的小学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叹就是现在的孩子和他们以前甚至是以前
教过的孩子截然不同了,他们的思维活跃复杂,对任何事物都敢于发问,不再是
上课时对老师敬若神明的“乖”孩子了。这种变化是时代赋予他们的,网络的高
度发达让他们的眼界极度开阔,已经超出了老师和家长队他们的认识范围,这种
变化是好的,让小学老师不再认为他们还是不懂事的孩子而感觉代沟极大,无法
沟通。本人上课是时就有这种感觉,我所带的年级是四年级,上课时丝毫没有与
他们年龄相差很远的感觉,他们的知识面与理解力和创造力常常让人瞠目结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仍然将他们当做懵懂无知的少年,仍然采取陈旧的上课方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式,课堂毫无新意的话,他们会毫不客气的对你表现出嗤之以鼻,你的课堂会很
难顺利的进行下去的。但相反,如果你的课堂能够根据他们的需要花样百出、精
彩纷呈的话,他们又会毫无保留的幵发自己的思维来配合你,这样才能是一场成
功的数学课。比如在讲授统计图时,他们对书上的城乡人口统计所表现出来的热
情肯定不如哪种漫画更受欢迎的统计;他们对阿基米德验证王冠的故事肯定比乌
鸦喝水的故事要更觉得有挑战性;由俄罗斯方块引入平移和小树的移动来阐述平
移相比较肯定前者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等等。运用多媒
体展现教学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它的生动、形象决定多媒体是激发学生兴趣 的很好的工具,在引入情境时可以充分的利用这点。以上种种的例子都说明,一
成不变的情境引入是很难长久的被利用下去的,只有不断的汲取新的内容,让它
们更符合孩子们的兴趣所在,时时处处体现它们的新颖性和时代性,才能让自己 的情境教学不断的取得完善与进步。
3.2.6要把握好情景设置的尺度
即使是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把握情境的量,有的
教师担心一节课的内容太少,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情况,如果是公开课还有
教学内容不够饱满的担心,于是在课堂中设置了大量的情境,这样在上课时就会
出现顾虑时间是否足够的问题,也就很难随着课堂的变化随机挖掘情境可能出现 的更深层的问题,无法足够的发挥情境的作用。这样的情境设置反而成为了教师 的束缚,而不是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的得力手段。相反,有的教师则担心教学内容
太多,学生“吃不了”,当所准备的情境内容顺利完成后还会剩余大量的时间,于是只好上演“课不够,习题凑”的老路子,让课堂显得无比的单调。其实,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还在于老师对学生的学情不是特别的了
解,课前没有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情况和思维能力做充分的分析,只是自
己单方面在考虑课堂的效果,这样设置的情境很难达到有效。因此,想要把握好
情境设置的尺度,就要求教师提前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做充分的了解,才能在设置情境时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的情境才会是教师教学时的得力依靠,而
不会成为教学效率的障碍。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4-1实验班的问卷调查结果
圏
°-81 1 j 1, o7tz iri I J 1 I I I r
■选项A
0.5 一■— ?-I J 1 | "I | I ——■选项B 0.4--
—I 1~~-S—I 1 1 1 1 * 选项 C 03 I LbI II I I I
士 IH444f4 °.:i— “ 』ii 1 ':/!::!.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问题5问题5问题7问题8问题9间题10问题li问题12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及分析表明学生对现在数学课堂的满意度很高,并对发
现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兴趣。
在现代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最终还是为了提高孩子的
成绩,成绩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你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我所带的试验班的成绩 不但明显高于对比班并且还远远高于其他几个同年级的班级,这很明显的体现出
了情境教学的优越性。以下是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成绩对比:
表4一 2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成绩对比图表
SQ '―'
-94 HH
■ m实验班 爾对比班
: ‘ :广 t.■ ■;: rW, W W 四年级期末
五年级期末
六年级期末
4.2情境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由于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与成绩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这也增强了他们学
好数学的信心,反应在课堂上即是学生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努力思考老师提出的问
第四章情境教学的实际运用效果
4情境教学的实际运用效果
4.1情境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成绩
我所教学的两个班,其中一个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比班,通过三年的
对比试验,实验班的上课积极性明显要高于对比班,并且独立思维的能力及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明显的提高。我对实验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 的学习数学的兴趣。问卷调查题目如下:
1.你喜欢现在的数学课堂么?
A.喜欢
B.—般 C.没有想法
2.一节课后,你觉得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么? A.有
B.没有
C.需要与同学讨论
3.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你是否联想数学知识去解决? A.能
B.不能
C.有时能
4.上课时,你喜欢发言么?
A.喜欢
B.不喜欢 C.看老师是否叫我
5.你喜欢怎样的数学作业?
A.计算题
B.简单题 C.解决问题
6.遇到难题你会怎么做?
A.放弃不管 B.找父母、老师或者同学C.查资料自己解决
7.你想听数学知识讲座么?
A.喜欢
B.不喜欢 C.随便
8.你曾经在数学上的困难是什么引起的?
A.老师讲课方式B.不注意听课 C.对数学没有兴趣
9.你会主动预习未学知识么? A.会
B.不会
C.看老师的布置
10.你害伯数学考试么?
A.不会
B.会
C.看题目难易程度
11.你对自己现在的数学成绩满意么?
A.满意
B.不满意 C.还行
12.你觉得现在的数学课堂如何?
A.有趣 B.有些浅显 C.没有兴趣
表4-1显示了在实验班的调查结果: 27
第四章情境教学的实际运用效果
题并踊跃发言,这无形中就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几乎每一节课都能有足够的
时间巩固当堂所学知识,适当为下一节课做铺垫,达到了课堂的一个良性循环。
同时由于学生的思维的不断提升,他已经能够充分领会老师设置的情境,有时甚
至会提出连老师都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极大提升,也是课
堂效率的保证。
4.3情境教学在运用中的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本人开展本课题是从四年级开始到六年级结束,1——3年级属
于空白,影响了情境教学的连贯性。其次,有些课程内容所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达 到预期效果,但因只有一个实验班,无法在磨课中达到完善,有点美中不足。再
次,因为研究时可对比班级有限(仅限于本学校本年级),对所取得的成绩分析
难免有些片面。
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大家已经从教材内容中体会到了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
学中的重要性,基于这种情况,基本上每节数学课大家都能运用到情境教学,情
境教学的运用频率较以前大幅增加。这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上课 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为了更好的实施情
境教学,让其在课堂上更好的体现数学的问题性和趣味性的作用,我所在年级的
数学老师自发组成情境教学小组,为每一个情境都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而不断的
磨课、试讲,争取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无形中就提高了组内老师的情境教学水平,也总结了一些情境教学的经验。同时为了达到情境教学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环环
相扣,大家还主动模拟其他年级的情境教学,为情境教学的连贯性打下了基础。
虽然情境教学的研究在国内外开展的都比较早,在国内的许多地区也取得了
很大的成绩,但是在本人所在的学校关于情境教学的研究还不够系统、透彻,虽
然很多人也在运用这一模式,但大部分教师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应对一些公开课或
是教学比赛,很少有教师对于平时的家常课去认真琢磨情境的应用,使得情境教
学仍然停留在比较肤浅的阶段,难有更深的突破。
在以后的情境教学研究中,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更熟练、有效的在课堂
上运用情境教学,使它不再是课堂上的一个点缀,而应该成为整个教学中必不可
少,使课堂能够层层深入的手段,能够借助情境更好的体现数学的问题性和趣味
性,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教学不再是流于表面而形成真正有效的
情境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参考文献
[1]李秀伟.唤醒情感一情境体验教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P45-6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P112-156
[3]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P36-47
[4]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P5-16
[5]黄爱华.黄爱华活的数学课堂[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P36-49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P79-103
[7]任代文.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P59-72
[8]梁志.教育实践中国[M].北京: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P93-107
[9]张秀娟,赵鸥.儿童的感觉教育[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P11-16
[10]霍静.浅析情境教学理论的内在应用价值[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6〕社会科学
版)2004(1).P19-32
[11]杨晓萍.自由教育和感官教育[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
(2).P79-86
[12]刘文,林红霞.情境教学模式中国化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
(6).P52-75
[13]杨莉君.试论情境教育方案的现代化与中国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5(5).P70-89
[14]烨子.情境教学与中国孩子的教育[J].新华出版社2002(6).P19-26
[15](瑞)让?皮亚杰.儿童的语言与思维[M].北京:文化出版社2001.P17-29
[16](瑞)让?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吴福元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P36-52
[17]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6.P3-5
[18]赵振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P26-37
[19]李毓佩.李毓佩数学学习故事[M].北京:海豚出版社2007.P17-29
[20](苏)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P103-109
[21]王红宇.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3.P35-72
[22]李毓佩.后现代主义课程观[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1.P16-70
[2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P79-87
[24]袁振.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P37-89 31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5]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P36-82
[26]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王红宇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P97-116
[27]严元章.中国教育思想源流[M].北京:新世纪图书出版社1992.P46-92
第五篇: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作者:李红霞
单位:宝坻区马家店初级中学
关键词:创设情境 合理运用 摘要:
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一、创设轻松地“课间五分钟”情境,活跃教学氛围。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培养合作意识。
五、创设师生亲身体验合作情境,营造创新氛围,共同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六、结尾烘托气氛,营造情境。
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整合优化政治课教学中还需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1.应注意与时事材料或客观事例相结合。2.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特点。3.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4.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实现各种教学情境的优势互补。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在中学课程中,思想政治是一门理论性、思想性强,而且是比较抽象的课程 对学生来说,政治课往往学起来很枯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始终是思想政治教师一个必需面对的课题。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与现实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容量和效果,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轻松地“课间五分钟”情境,活跃教学氛围。
要保障一节课45分钟的效率,必要地、充足地、有效地休息是必不可少的。提前5分钟来到教室,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钢琴曲、流行曲等,并配有优美的画面。实践证明,这种轻松情境的创设,不仅潜移默化地给予了学生美的熏陶,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程度、审美修养与能力,切实保障了下节课的45分钟的效率。在讲初一政治《自己的事自己干》时,课前播放一首《男儿当自强》,不仅享受美妙的音乐,更重要的是营造激励学生自强的氛围,由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入手,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给课堂注入了活力,形成了清新、向上与激昂的教学氛围,为上课做好铺垫。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这句名言深刻的揭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浓厚的兴趣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启动有关器官处于最活跃状态,能发动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自强不懈地进行学习。由于学生普遍觉得思想政治课比较抽象和乏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外部条件,以一种新颖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而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利用它的直观情境,以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信号对学生的综合刺激,能把课本中抽象的理论和原理用直观的视、音频的形式表现出来,为学生创造学习知识的的实际情境,支持学生积极地构建知识,进行问题求解。就能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原理变得通俗易懂、形象具体,便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自己的事自己干》导入
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贴近生活实际的两幅图片,分析树和爬山虎的生长状态有何不同,画面欣赏,直观形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同学们初步体会到我们要做象树一样直立生长,自强自立,不依赖他人的人,因为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从而引出这节课的主题。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所谓教学问题情境,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某个课题而精心设置的悬念、冲突、矛盾、迷茫等心理刺激。这些刺激包含着种种实际问题,且为学生感兴趣,设置教学问题情境的主旨,就是要把学生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被实物图象或运动着的事物所吸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能清晰的展现实物图象,而且可以将社会现象以漫画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而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提高概括能力。在讲《自己的事自己干》第二个环节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两组漫画,内容分别为学生值日和新生报到的情景,图中的人物都是不能自立的表现,设计疑问:这些青少年身上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总结什么是自立?青少年要不要自立?通过青少年身上较常见的事例引发学生的相关体验,把学生要学的新知识变成他们的新问题,把疑难问题变成悬念或冲突设置出来,这样做,利用计算机提供给的问题情境,学生利用视觉、听觉等刺激进行交互式的学习和问题求解。一来“思维起疑难情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来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面临的问题产生联系,或同化、同构,或顺应、改组和重构;三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心理动力,如兴趣、情绪、毅力和接受挑战的兴致,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四、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培养合作意识。
初中时期的学生是半幼稚半成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错综复杂和矛盾交错的时期。这一时期,其感知事物的目的、记忆力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都得到显著发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是的,在崇尚自主的青少年学生精神世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融声、形、色为一体的功能,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有关政治知识的内容,不仅能启迪学生较好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而且能化难为易,帮助学生较
好的理解、掌握政治知识。在讲《自己的事自己干》“我”的自立表现时,根据课本内容提前设计了表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平时表现来完成,这样将很难的问题简单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五、创设师生亲身体验合作情境,营造创新氛围,共同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情境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特意、精心安排的,满含兴味、环节紧扣的程序中,自然地进入一个全新的认知,从而在学生不自觉中便激起参与的欲望,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而形象、直观的电教媒体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在《自己的事自己干》比拼现场调查环节的叠衣服比赛中,学生和老师一起亲临现场的比赛,贴近于生活实际,氛围轻松,使学生产生参与的需要,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体验、感受自立成功的喜悦。使学习内容由间接变直接,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深奥变浅显。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记忆牢固。
六、结尾烘托气氛,营造情境。
教学烘托气氛,营造情境,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并以此行熏陶、浸染、教化之功。它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企及的,而这也正是我们实施课程整合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在《自己的事自己干》结尾的宣告下,送上老师的祝福,加背景音乐朗诵,让学生在理解自立重要性的基础上,增强自立的信心和勇气。最后以一首《真心英雄》结束,烘托气氛,到达高潮,让学生们在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增强自信,努力成为生活的强者,自立人生,从理性上升到感性。
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整合优化政治课教学中还需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1.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在思想政治课教育中,应注意与时事材料或客观事例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必
须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真实情境。设计真实情境,有利于克服政治课教学枯燥的理论讲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把真实的情境通过动画、图形、声音的演示,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知不觉中学到新的知识,并内化到自己新的认知结构中,形成自己新的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特点。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方式,考虑在教学中如何与学生合作,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表述思想。我们在情境探究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认识到: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之间的合作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在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应该设计一些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合作和充分的讨论,提取有效信息,来发现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在实际的多媒体情境创设时,我们往往容易忽略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实际上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才能对教学情境所展现的整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作出必要的反思,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体系,从而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升华。
3.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多媒体教学的情境创设,必须在形式、内容上,都应该有相应的不同的安排,这一点虽然是我们已有的共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又往往被我们忽略。这需要我们广大政治教师,努力更新教学观念,真正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展。
4.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实现各种教学情境的优势互补。
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创设的教学情境各有各的长处,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但传统教学手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我们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决不能全盘抛
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如在复习课的时候,多媒体的大容量是有效率的,但必须注意中间的停顿,保证学生有思考和把要点记下来的时间,否则往往会适得其反,影响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机地整合,可以有力改变思想品德课枯燥、干瘪的面貌,提高学生在学习兴趣、主体意识、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水平,创设情境,切实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