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创设阶段性总结

时间:2019-05-13 03:4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情境创设阶段性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情境创设阶段性总结》。

第一篇:小学数学情境创设阶段性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课题

阶段性总结

育 英 小 学

2011年10月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课题

阶段性总结

我校组织开展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课题是尧都区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实施的课题。一年多来,课题组按照总课题方案,在做到领导到位,人员落实,经费保障的前提下,认真组织开展研究活动,重点对在小学数学中如何运用教材情境和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行了研究,在小学数学情境运用和创设的有效性方面探索了一点可借鉴和推广的经验。我校课题组按期完成了实验任务,现将实验情况作一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措施

1、领导重视,举措得力。该课题组领导高度重视,尧都区教研室闫红云老师亲自指导该课题研究活动,亲自主持该课题研究,并多次听取课题研究情况汇报;学校校长、教学副校长也亲自参加该课题研究活动。学校保证了该课题的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和实验教师的到位,还积极承办区域性该课题研究活动,在校内还建立了一些激励机制,如:建立科研基金,重奖实验取得成绩的实验教师;采用了一系列倾斜实验教师的得力措施,如减轻一些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在外出学习、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科研活动和在职务晋升、评先、加级等方面优先考虑等等。

2、加强学习,提升水平。课题成员静心学习,品味书中的滋味,研究教育的内涵。注重扩大视野,博采众长,延展知识,积“小流”以成“江海”,不断的厚积拓展课题成员的教育文化视野,增加了底蕴。我们采取了灵活读书形式,自学、集中辅导学、区教研员指导学相结合。学习中,课题成员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围绕研究主题网上学习。学校还定期聘请闫红云老师、市教研室柴林喜主任等专家来校讲座,介绍教改动态,以开阔教师视野,拓展知识面,为课题研究获得了良好的理论支撑。建立了互动式反思沙龙对话。每一个课题成员带着感悟、困惑和疑问,作为研究者来参加沙龙。在这里能够自由地进行交流与思维碰撞,在交流碰撞中发现更深刻更精彩的见解,从而建立更高层次的共识,推动课题研究。

课堂实践注重:①课前集体备课——挖掘教材的内涵。备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学生--思考如何从学生的学出发,教给学习方法;备教师自己,思考对相关知识的拥有量。②课中和谐教学——展示天地课堂。课堂实践中,课题成员充分认识到:只有课堂实践注重“把整个世界当作课程”,即关注儿童,关注儿童的经验、兴趣爱好,把课程内容和生活结合起来,就能体验课堂的丰富多彩,体现叶澜提出来的“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③课后反思教学——直面课堂中的不足。每一次教学实践后,我们总是组织课题成员进行反思评价,先组员交流反思评价,再请有经验的专家和领导做总结评价。有“同课异构”案例反思、课题重点问题研究反思。反思评价时,课题成员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不足。许多中肯的意见在反思评价中不断传出,促进了课题实践的良性循环。

3、课题活动,丰富多彩。在一年多的课题试验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组织开展实验教师有关课题论文、教案比赛活动;组织开展了实验教师情境运用和创设情境案例搜集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了数学口笔算竞赛、数学小报展示等学科活动。

二、研究成果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教材中教学情境的研究,在如何有效的应用主题图和练习中的情境图方面提供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通过一年多的扎实研究,课题组在小学数学情境运用和创设方面探索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些收获:

(一)正确有效地使用教材的主题情景图

新教材呈现的内容,形式新颖,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它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生动活泼的主题图。这些主题图色彩鲜艳,富有情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观察,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那么,怎样才能合理的利用主题图情境呢?有以下几点策略:

1、深入领会内涵,理解主题图情境的意义,把握教学目标。

主题图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深入地钻研主题图,切实把握主题图的含义是使用好主题图的前提。“主题图”教学要突出数学的特点,充分挖掘“主题图”中有利于三维目标实现的教学资源。只有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才能创设生动的主题情境,组织有效的主题活动,课堂才是有效的、精彩的。

如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乍一看,主题图展示的是手工书上做风车的步骤,但结合单元教学,从数学的角度仔细推敲,不难发现,主题图所展示的各个环节就是一个图形变换的过程,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变换过程。理解了这个深意,我们的教学就这样组织:课前让学生在家里做风车,并提出要求,即注意观察自己在做风车过程中图形有什么变化;课堂上,学生边描述,教师边演示。描述时要引导学生从图形变换的角度讲解,例如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把一个角的两条边对折成两个三角形,并把多余的长方形部分剪去,展开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由于圆形的变化比较隐蔽,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风车玩耍,引导学生观察风车转动的运动轨迹,进而总结各种图形是可以互相变换的,这样的教学才是符合主题深意的,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掌握知识,才是真正达成了教学目标。我们只有深刻地理解并正确把握了“主题图”的意图,才能有效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挖掘主题图情境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以主题图的方式设计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这些情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然而,刚入学的小学生,他们的想法还很天真,他们关注的往往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而忽略场景中的数学信息。因此,教师在运用主题图时一定注意把握好图中的数学价值。

如第二册 “老鹰捉小鸡游戏图”,让学生根据图提供的条件和问题“12只小鸡,我已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填算式进行计算。教学时我们是这样进行的:先出示这幅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你们玩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吗?喜欢玩这样的游戏吗?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一听到要说说自己喜欢玩的游戏,孩子们兴趣可高了,他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一个人当老鹰,一个人当鸡妈妈,其余的都当小鸡。”“鸡妈妈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小鸡,不让老鹰捉到。”“老鹰要想尽一切办法抓到小鸡”……接着我告诉小朋友:“你们喜欢玩的这个游戏中有好多的数学问题呢!瞧!书上的扮演老鹰的小朋友正在想一个数学问题呢,她在想什么数学问题呢?”小朋友们积极地告诉我:“她在想„12只小鸡,我已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我们会解决她的问题,12-5=7。”然后我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扮演老鹰的小朋友,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比一比谁想到的问题最多、最好!”

生1:“12只小鸡,我如果捉住7只,还有几只?”

生2:“12只小鸡,我如果捉住9只,还有几只?”

生3:“12只小鸡,我如果捉住12只,还有几只?”

生4:“有12只小鸡,1只鸡妈妈、1只老鹰,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参加这个游戏?”

生5:“一共有14个 小朋友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1个当鸡妈妈,1个当老鹰,有几个小朋友当小鸡?

……

一幅图中,学生提出了好几个数学问题,列出了算式。如果没有教材的开放性设计,如果教师不去充分挖掘情境题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如果没有教师将新理念落实到每一节课,哪里会有孩子们如此之多的思维火花迸发?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给他阳光、雨露,就会发芽。

3、选择恰当的时机呈现,创造性的使用主题图情境。

教材在主题图的设计中,尽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信息,为教学的多样性,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可能。我们在教学中要仔细钻研教材,对主题图的出现时机需要再三斟酌,选择最有利于教学的时机呈现主题图,使它发挥应有的效用。如一年级下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百羊图”为例,黄芳老师做了如下教学:

师:(课件展示少于10的小花)这里有几朵花?你是怎样数的?

生:这里有8朵花,我是这样数的1、2、3、……8。

师:你是1朵1朵数的。还可以怎么数呢?

生:还可以两朵两朵地数。

师:课件展示几十朵花,问现在你能很快数出一共有几朵花吗?怎么数?

生 :可以5朵5朵数。

生:还可以10朵10朵地数。

师:小朋友说得很好,在数量较少时我们可以一个一个,两个两个地数。数量较多时可以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我们下面就十个十个地来数数这里一共有几朵花。

课件演示10个合成一堆,全班一起数出一共有76朵小花。

师:7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生:……

师:你们才100里面会有几个十呢?

生:100里面会有10个十。

师:请大家翻开书,找到这群羊,10只10只圈一圈,数出这里共有几只羊?

生:(活动后汇报)一共有100只羊。

师:100里面有几个十?一起数一数。(验证100里面有10个十。)

这样的教学使主题图不仅仅是导课的“敲门砖”,而成为了既能让学生联系圈十数数,又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观赶至100里面有10个十,使主题图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又如彭昱老师上“合理安排时间”,由于小学生比较常见熟悉的沏茶这一生活现象作为教材入手,调整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先为客人沏茶再为客人吃烙饼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着给李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4、改变呈现的方式,发挥主题图情境的潜能,促进有效教学。

(1)从静态转向动态。如一年级上册 “连加连减”的主题图展示的是一个小男孩在喂鸡,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来了2只,又来了1只,现在有几只?静止的画面利用多媒体变成动态的过程,学生就更能深入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

(2)将主题图分层展示。挖掘出主题图中的隐含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基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将学生一下子置于非常复杂的情境中,会让他们东拉一句西扯一句,无所适从。如聂道琴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P2“解决问题”主题图孕含了“看戏、跷跷板、丢沙包、买面包”四个情景问题。教师按各个场景分批出示,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老师的合理安排,主题图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探索过程提供思维表象,激励学生探究的热情,促使学生生活经验不断数学化。

(3)用故事串起主题图。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新鲜、好奇、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如陈晓华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P.29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

师:今天是小猴的生日,猴妈妈要送给猴宝宝一件礼物,你们猜这件礼物是什么?

生:(很有兴趣地猜)

师:(展示盘里有2个桃)盘里有几个桃?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

(演示小猴吃桃)现在盘里还有几个桃子?又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继续演示小猴吃桃)小猴可喜欢吃桃子了,一下子就吃完了。现在盘里有几个桃子?还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老师在这节课上用小猴子过生日的故事串起了三幅图,吸引学生极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深刻理解了0的含义。

5、充分挖掘主题图情境中所隐涵的人文因素,使学生感受数学有情有趣。

数学情境的创设既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使数学题成为学生与知识、情境,师生对话、心灵交汇、情感交流的载体。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到人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在教学时把各种人文因素优化组合、滋润渗透,可以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智慧,使学生徜徉在浓浓的人文氛围中,潜移默化,形成一定的人文修养。所以要充分挖掘练习情境题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情境题中的人文因素,使学生体验科学的数学知识所蕴藏着的巨大的人文力量。

如在教学二册“十几减9”后(的练习中有一道情境题,在情景图中通过小白兔、小灰兔对话给出信息,小白兔说:“咱俩共收了16个萝卜。分给你9个。”小灰兔说:“你剩的太少了。”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选择信息计算。练习时我们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用“十几减9”的计算解决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最后,我们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是小灰兔,你会对小白兔说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谢谢你!”“小白兔你真善良!”“小白兔你的心太好了,自己剩的少,给我的多!”“小白兔还给你一个吧,这样我们就一样多了。”……孩子们说得多好啊!本题中蕴含的一种人文哲理,给了学生一次无声的人格教育。这样的数学情境挖掘给数学增添了许多人情味,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好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中“主题图”这一特色,理解其意义和它的价值所在,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合理安排主题图出现的时机与方式,让“主题图”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编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与“融合”,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通过教学实践,从在新课引入时、在新知的探究中、在知识巩固上、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创设不同的情境。有以下几点策略:

1、在新课引入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产生学习愿望。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创设达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趣”中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要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中,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关系,同时又表示结果,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认知难点,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动画出示一个魔盒,学生只要输入一个数,这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出来的便是另一个数,如输入的是7,出来的是17;输入的是12,出来的是22……生跃跃欲试,经过几次尝试后,发现奥秘:魔盒是按一定的关系式来加工数的。于是,输入“20”,出来“20+10”;,输入“78”,出来“78+10”;,输入“1.5”,出来“1.5+10”;输入字母“b”,便出来“b+10”。

这里,通过魔盒,创设输入„b‟出来„b+10‟”这一情境,从而让学生深切体会出来的 “b+10”就是结果。而在进入的数与出来的数的不断变化中,却又存在着不变:出来的数总是进入的数加10,魔盒是按“b+10”的关系式进行加工的,即“b+10”又表示一种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情绪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到建构的效果。这里“魔盒”情境的创设,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呈现出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当然,魔盒只是个“道具”,而这一道具更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解决了认知的难点:出来的数 “b+10”是一个结果,加工的关系式也是“b+10”。可见,教师选择“魔盒”这一情境,能比较顺利地让学生接纳了这种典型的代数思维方式,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困难,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2)创设“真诚的情境”,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体验

我们的数学课堂期待着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真诚的情境”,那么什么是“真诚的情境”?所谓“真诚的情境”是指在教学中创设的情境真实诚恳,没有半点虚假。比如:李海峡老师在上《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手托一个透明的容器,内装了许多幸运星。师:希望得到幸运星的同学请举手,伸进去感受一下,估计幸运星的颗数。生1:大约450颗;生2:大约380颗;生2:我觉得它特别多,我也估计不了……。师:有办法知道它有多少颗吗?生4:数一数。师:一颗一颗地数吗?生考虑一会,提出:这些幸运星太多了,一颗一颗数耽误我们上课的时间。师:如何较快地数出这么多的幸运星?我为每一组都准备了一份与我同样多的幸运星,不同的是,你们的每10颗装了一袋。组员分工,用最快的速度数出幸运星的颗数。哪一组方法好,数的正确,幸运星就送给你们,于是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数数……学生兴高采烈地投入到动手操作中,在课的最后这位老师肯定了这节课同学们的学习成果,也共同分享了成功后的喜悦——把幸运星分给了学生。每位学生在顺境中体验快乐,在逆境中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得了丰富情感体验。

(3)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

“真实的情境”是指教学中创设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现实生活中的规律,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比如,陈晓华老师在上“美丽的对称”一课时,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啊?(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动物城画面,并配合音乐)一只蝴蝶在动物城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小蜻蜓飞过来说:“小蝴蝶,咱们一起玩吧。”小蝴蝶说:“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能在一起玩呢?”小蜻蜓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其实就是一家的,另外,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呢,不信我领你去看……”,(课件展示飞的过程)师说:“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还看见了许多动物,有美丽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虫……”,师说:“小朋友们,它们美吗?”生自由回答……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是一家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在此情境中,教师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熟悉的小动物为原型展开图形对称的学习研究,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学生是乐于接受的。

又如,石志刚在教学“乘法估算”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引新课。

师:你们知不知道刚才大家精彩的表现吸引来了一个小伙伴,快看,他来了!(课件出示小精灵聪聪:大家好,我是聪聪。今天我将和4个小朋友一起到三峡大坝游玩。你们愿意一起去吗?(愿意)这里有三种车,选那种呢?

课件出示3辆车:豪华轿车 97元依维柯 68元 普通客车 42元)

师:如果让你选,你会选择哪种车?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选依维柯,因为它开的比较快,价格又不贵。

生2:我选豪华轿车,因为它开得很快,坐起来很舒服。

生3:我选普通客车因为它最便宜。

师:看来你们都有了自己的选择,很好。那就根据你们的选择,估计一下,聪聪5个人大约需要多少钱呢?(出示问题)你是怎样列式的?又是怎么估计的?(生思考并汇报估算结果。)

97×5 把97看成100,5个100大约500元

68×5 把68看成70,5个70大约350元

42×5 把42看成40,5个40大约200元

此时,学生完全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明显的、有效的。可见,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地被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

(三)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过程。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

小学阶段数学概念主要可分为发生式概念和属差式概念两类。所谓发生式概念是指这一数学概念是动态生成的。属差式概念是通过种概念与属概念差异来界定概念的内涵的。强化实践操作,开放学生“全脑”,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动态生成,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如分数就是一个发生式概念,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分一分、折一折、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过程明确“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又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教师选取许多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先让学生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是软的,有的说是硬的,还有的说是圆的,还有的说是有角的……这样,让学生在看不到的情况下通过动作进行体验。然后,又让学生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拍一拍,放一放、闻一闻、推一推、滚一滚,充分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之后,设计了一组游戏活动──用各种形状的物体搭东西。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有的一个人搭,有的几个人一起搭,结果搭出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物体。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也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特征,使情感体验在感悟中获得发展。

(四)在知识巩固上,创设竞争情境,培养合作意识。

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采用竞赛等方法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加、减运算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必须反复练,而反复练又显得单调枯燥,于是可在练习中采用“首尾相接”、“找朋友”、“夺红旗”、“摘苹果”“送信”等方法进行。这些游戏是小学生最乐意做的,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巩固知识,而且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当学生探究了计算方法后,我便设计小组接力赛——首尾相接的游戏。老师先说明比赛规则,各组做好准备。随着“开始”一声口令,各组每个接到卡片的学生,用上一个同学的得数接下去编一道算式(加、减法都可以),然后传给下一位学生,各组学生同心协力争第一。首尾相接游戏,学生非常感兴趣,活动效果好,这个游戏给学生提供了熟练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机会,也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老师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创设“真诚”、“开放”、“真实”的数学课堂学习情境,符合课改的要求,能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不仅给人以新颖奇异之感,而且使人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能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还能有效地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毅力,它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灵性飞扬的磁场,能使学生身心获得和谐充分地发展。教师要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创设各种情境,以“真实性”为前提条件,“数学味”为实质内容,“问题性” 为价值导向,而“自主性”为发展需求,结合四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了,让数学课更加原汁原味。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实践证明,情境教学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实际效果

1、通过课题研究、实践初步构建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一般模式。我们把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一般分为:创设生活化的问题 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应用于生活)。

2、不同层次的教师得到了不同的发展。经过三年多的课题研究中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师生之间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学意识有了改变,方法有了提升:教师除了要熟悉教材的内在结构和地位作用外,还要不断摸索情境创设的方法和策略,改变自己已经习惯了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我校全体实验教师的专业水平。

3、有效地创设情境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合理有效地运用和创设情境,更大程度上促进了数学问题的理解,提升了数学思维品质,活跃了数学智力的开发,加速了数学能力的形成。

(1)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学生对数学课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在课堂上,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欲望很强烈,多数学生性情活泼好动,乐于参与数学活动。家长反馈来的信息是学生喜爱数学,并且学得十分轻松。

(2)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特性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仅仅是把我们大家认为是最好的一种或两种方法教给学生,学生也就不会有过多的想法了,这实际上就剥夺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机会。如今,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思路更加开阔,他们不再是等待教师下结论,而是主动地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培养了耐心倾听的习惯。

倾听别人发言、理解别人是与人产生动态互动的前提。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就是学生理解别人的时候,也是学生把别人与自己比较、对照的时候。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鼓励学生在吸取他人好的方法的同时,结合自我的认识,生成新的意见和见解。因此,课堂中在一位学生发言之后,经常叫另一学生复述别人的发言、概括别人的发言、结合自己的研究提炼补充别人的发言,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②培养了善于表达的能力。

我们的课堂资源,除了教材、教师、外有媒介等,还有一个很中的部分就是来自于学生本身。而这些学生所创造的资源的取得及效果如何,表达得清晰、生动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明白发言的过程是跟全班同学交流的过程,所以都说得很清楚、明白而且生动。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从有条理到简洁再到有感情地表达,从而真正达到了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

③培养了善于反省的习惯和能力。

由于学生存在着比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因此生成的资源也不尽相同,在听取和接纳别人的看法见解之后,学生会反省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一个真实的思想过程,有利于学生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扬长避短。

四、思考与展望

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创设情境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强师资培训,特别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跟踪指导,把握课改的脉搏,进一步推陈出新,力争摸索出一套较为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具体策略,让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环境下健康成长。

2011.10

第二篇:小学数学情境创设阶段性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课题

阶段性总结

印 江 实 验 小 学

2016年7月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课题

阶段性总结

一年多来,课题组按照总课题方案,在做到领导到位,人员落实,经费保障的前提下,认真组织开展研究活动,重点对在小学数学中如何运用教材情境和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行了研究,在小学数学情境运用和创设的有效性方面探索了一点可借鉴和推广的经验。我校课题组按期完成了实验任务,现将实验情况作一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措施

1、领导重视,举措得力。该课题组领导高度重视,尧都区教研室闫红云老师亲自指导该课题研究活动,亲自主持该课题研究,并多次听取课题研究情况汇报;研究时间和实验教师的到位,还积极承办区域性该课题研究活动,在校内还建立了一些激励机制,如:建立科研基金,重奖实验取得成绩的实验教师;采用了一系列倾斜实验教师的得力措施,如减轻一些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在外出学习、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科研活动和在职务晋升、评先、加级等方面优先考虑等等。

2、加强学习,提升水平。课题成员静心学习,品味书中的滋味,研究教育的内涵。注重扩大视野,博采众长,延展知识,积‚小流‛以成‚江海‛,不断的厚积拓展课题成员的教育文化视野,增加了底蕴。我们采取了灵活读书形式,自学、集中辅导学、区教研员指导学相结合。学习中,课题成员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围绕研究主题网上学习。建立了互动式反思对话。每一个课题成员带着感悟、困惑和疑问,作为研究者来参加课题研究。在这里能够自由地进行交流与思维碰撞,在交流碰撞中发现更深刻更精彩的见解,从而建立更高层次的共识,推动课题研究。

课堂实践注重:①课前集体备课——挖掘教材的内涵。备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学生--思考如何从学生的学出发,教给学习方法;备教师自己,思考对相关知识的拥有量。②课中和谐教学——展示天地课堂。课堂实践中,课题成员充分认识到:只有课堂实践注重‚把整个世界当作课程‛,即关注儿童,关注儿童的经验、兴趣爱好,把课程内容和生活结合起来,就能体验课堂的丰富多彩,体现‚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③课后反思教学——直面课堂中的不足。每一次教学实践后,我们总是组织课题成员进行反思评价,先组员交流反思评价,再请有经验的专家和领导做总结评价。有‚同课异构‛案例反思、课题重点问题研究反思。反思评价时,课题成员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不足。许多中肯的意见在反思评价中不断传出,促进了课题实践的良性循环。

3、课题活动,丰富多彩。在一年多的课题试验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组织开展实验教师有关课题论文、教案比赛活动;组织开展了实验教师情境运用和创设情境案例搜集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了数学口笔算竞赛、数学小报展示等学科活动。

二、研究成果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教材中教学情境的研究,在如何有效的应用主题图和练习中的情境图方面提供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通过一年多的扎实研究,课题组在小学数学情境运用和创设方面探索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些收获:

(一)正确有效地使用教材的主题情景图 新教材呈现的内容,形式新颖,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它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生动活泼的主题图。这些主题图色彩鲜艳,富有情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观察,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那么,怎样才能合理的利用主题图情境呢?有以下几点策略:

1、深入领会内涵,理解主题图情境的意义,把握教学目标。

主题图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深入地钻研主题图,切实把握主题图的含义是使用好主题图的前提。‚主题图‛教学要突出数学的特点,充分挖掘‚主题图‛中有利于三维目标实现的教学资源。只有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才能创设生动的主题情境,组织有效的主题活动,课堂才是有效的、精彩的。

如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乍一看,主题图展示的是手工书上做风车的步骤,但结合单元教学,从数学的角度仔细推敲,不难发现,主题图所展示的各个环节就是一个图形变换的过程,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变换过程。理解了这个深意,我们的教学就这样组织:课前让学生在家里做风车,并提出要求,即注意观察自己在做风车过程中图形有什么变化;课堂上,学生边描述,教师边演示。描述时要引导学生从图形变换的角度讲解,例如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把一个角的两条边对折成两个三角形,并把多余的长方形部分剪去,展开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由于圆形的变化比较隐蔽,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风车玩耍,引导学生观察风车转动的运动轨迹,进而总结各种图形是可以互相变换的,这样的教学才是符合主题深意的,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掌握知识,才是真正达成了教学目标。我们只有深刻地理解并正确把握了‚主题图‛的意图,才能有效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挖掘主题图情境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材以主题图的方式设计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这些情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然而,刚入学的小学生,他们的想法还很天真,他们关注的往往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而忽略场景中的数学信息。因此,教师在运用主题图时一定注意把握好图中的数学价值。

如第二册 ‚老鹰捉小鸡游戏图‛,让学生根据图提供的条件和问题‚12只小鸡,我已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填算式进行计算。教学时我们是这样进行的:先出示这幅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你们玩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吗?喜欢玩这样的游戏吗?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一听到要说说自己喜欢玩的游戏,孩子们兴趣可高了,他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一个人当老鹰,一个人当鸡妈妈,其余的都当小鸡。‛‚鸡妈妈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小鸡,不让老鹰捉到。‛‚老鹰要想尽一切办法抓到小鸡‛……接着我告诉小朋友:‚你们喜欢玩的这个游戏中有好多的数学问题呢!瞧!书上的扮演老鹰的小朋友正在想一个数学问题呢,她在想什么数学问题呢?‛小朋友们积极地告诉我:‚她在想‘12只小鸡,我已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我们会解决她的问题,12-5=7。‛然后我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扮演老鹰的小朋友,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比一比谁想到的问题最多、最好!‛ 生1:‚12只小鸡,我如果捉住7只,还有几只?‛ 生2:‚12只小鸡,我如果捉住9只,还有几只?‛ 生3:‚12只小鸡,我如果捉住12只,还有几只?‛ 生4:‚有12只小鸡,1只鸡妈妈、1只老鹰,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参加这个游戏?‛

生5:‚一共有14个 小朋友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1个当鸡妈妈,1个当老鹰,有几个小朋友当小鸡?

一幅图中,学生提出了好几个数学问题,列出了算式。如果没有教材的开放性设计,如果教师不去充分挖掘情境题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如果没有教师将新理念落实到每一节课,哪里会有孩子们如此之多的思维火花迸发?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给他阳光、雨露,就会发芽。

3、选择恰当的时机呈现,创造性的使用主题图情境。

教材在主题图的设计中,尽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信息,为教学的多样性,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可能。我们在教学中要仔细钻研教材,对主题图的出现时机需要再三斟酌,选择最有利于教学的时机呈现主题图,使它发挥应有的效用。如一年级下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百羊图‛为例,黄芳老师做了如下教学:

师:(课件展示少于10的小花)这里有几朵花?你是怎样数的? 生:这里有8朵花,我是这样数的1、2、3、……8。师:你是1朵1朵数的。还可以怎么数呢? 生:还可以两朵两朵地数。

师:课件展示几十朵花,问现在你能很快数出一共有几朵花吗?怎么数?

生 :可以5朵5朵数。生:还可以10朵10朵地数。

师:小朋友说得很好,在数量较少时我们可以一个一个,两个两个地数。数量较多时可以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我们下面就十个十个地来数数这里一共有几朵花。

课件演示10个合成一堆,全班一起数出一共有76朵小花。师:7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生:……

师:你们才100里面会有几个十呢? 生:100里面会有10个十。

师:请大家翻开书,找到这群羊,10只10只圈一圈,数出这里共有几只羊? 生:(活动后汇报)一共有100只羊。师:100里面有几个十?一起数一数。(验证100里面有10个十。)

这样的教学使主题图不仅仅是导课的‚敲门砖‛,而成为了既能让学生联系圈十数数,又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观赶至100里面有10个十,使主题图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又如彭昱老师上‚合理安排时间‛,由于小学生比较常见熟悉的沏茶这一生活现象作为教材入手,调整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先为客人沏茶再为客人吃烙饼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着给李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4、改变呈现的方式,发挥主题图情境的潜能,促进有效教学。

(1)从静态转向动态。如一年级上册 ‚连加连减‛的主题图展示的是一个小男孩在喂鸡,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来了2只,又来了1只,现在有几只?静止的画面利用多媒体变成动态的过程,学生就更能深入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2)将主题图分层展示。挖掘出主题图中的隐含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基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将学生一下子臵于非常复杂的情境中,会让他们东拉一句西扯一句,无所适从。如聂道琴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P2‚解决问题‛主题图孕含了‚看戏、跷跷板、丢沙包、买面包‛四个情景问题。教师按各个场景分批出示,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老师的合理安排,主题图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探索过程提供思维表象,激励学生探究的热情,促使学生生活经验不断数学化。(3)用故事串起主题图。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新鲜、好奇、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如陈晓华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P.29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师:今天是小猴的生日,猴妈妈要送给猴宝宝一件礼物,你们猜这件礼物是什么?

生:(很有兴趣地猜)

师:(展示盘里有2个桃)盘里有几个桃?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演示小猴吃桃)现在盘里还有几个桃子?又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继续演示小猴吃桃)小猴可喜欢吃桃子了,一下子就吃完了。现在盘里有几个桃子?还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老师在这节课上用小猴子过生日的故事串起了三幅图,吸引学生极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深刻理解了0的含义。

5、充分挖掘主题图情境中所隐涵的人文因素,使学生感受数学有情有趣。数学情境的创设既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使数学题成为学生与知识、情境,师生对话、心灵交汇、情感交流的载体。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到人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在教学时把各种人文因素优化组合、滋润渗透,可以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智慧,使学生徜徉在浓浓的人文氛围中,潜移默化,形成一定的人文修养。所以要充分挖掘练习情境题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情境题中的人文因素,使学生体验科学的数学知识所蕴藏着的巨大的人文力量。

如在教学二册‚十几减9‛后(的练习中有一道情境题,在情景图中通过小白兔、小灰兔对话给出信息,小白兔说:‚咱俩共收了16个萝卜。分给你9个。‛小灰兔说:‚你剩的太少了。‛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选择信息计算。练习时我们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用‚十几减9‛的计算解决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最后,我们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是小灰兔,你会对小白兔说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谢谢你!‛‚小白兔你真善良!‛‚小白兔你的心太好了,自己剩的少,给我的多!‛‚小白兔还给你一个吧,这样我们就一样多了。‛……孩子们说得多好啊!本题中蕴含的一种人文哲理,给了学生一次无声的人格教育。这样的数学情境挖掘给数学增添了许多人情味,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好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中‚主题图‛这一特色,理解其意义和它的价值所在,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合理安排主题图出现的时机与方式,让‚主题图‛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编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与‚融合‛,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通过教学实践,从在新课引入时、在新知的探究中、在知识巩固上、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创设不同的情境。有以下几点策略:

1、在新课引入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产生学习愿望。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创设达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趣‛中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要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中,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关系,同时又表示结果,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认知难点,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动画出示一个魔盒,学生只要输入一个数,这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出来的便是另一个数,如输入的是7,出来的是17;输入的是12,出来的是22……生跃跃欲试,经过几次尝试后,发现奥秘:魔盒是按一定的关系式来加工数的。于是,输入‚20‛,出来‚20+10‛;,输入‚78‛,出来‚78+10‛;,输入‚1.5‛,出来‚1.5+10‛;输入字母‚b‛,便出来‚b+10‛。

这里,通过魔盒,创设输入‘b’出来‘b+10’‛这一情境,从而让学生深切体会出来的 ‚b+10‛就是结果。而在进入的数与出来的数的不断变化中,却又存在着不变:出来的数总是进入的数加10,魔盒是按‚b+10‛的关系式进行加工的,即‚b+10‛又表示一种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情绪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到建构的效果。这里‚魔盒‛情境的创设,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呈现出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当然,魔盒只是个‚道具‛,而这一道具更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解决了认知的难点:出来的数 ‚b+10‛是一个结果,加工的关系式也是‚b+10‛。可见,教师选择‚魔盒‛这一情境,能比较顺利地让学生接纳了这种典型的代数思维方式,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困难,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2)创设‚真诚的情境‛,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体验

我们的数学课堂期待着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真诚的情境‛,那么什么是‚真诚的情境‛?所谓‚真诚的情境‛是指在教学中创设的情境真实诚恳,没有半点虚假。比如:李海峡老师在上《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手托一个透明的容器,内装了许多幸运星。师:希望得到幸运星的同学请举手,伸进去感受一下,估计幸运星的颗数。生1:大约450颗;生2:大约380颗;生2:我觉得它特别多,我也估计不了……。师:有办法知道它有多少颗吗?生4:数一数。师:一颗一颗地数吗?生考虑一会,提出:这些幸运星太多了,一颗一颗数耽误我们上课的时间。师:如何较快地数出这么多的幸运星?我为每一组都准备了一份与我同样多的幸运星,不同的是,你们的每10颗装了一袋。组员分工,用最快的速度数出幸运星的颗数。哪一组方法好,数的正确,幸运星就送给你们,于是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数数……学生兴高采烈地投入到动手操作中,在课的最后这位老师肯定了这节课同学们的学习成果,也共同分享了成功后的喜悦——把幸运星分给了学生。每位学生在顺境中体验快乐,在逆境中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得了丰富情感体验。

(3)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

‚真实的情境‛是指教学中创设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现实生活中的规律,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比如,陈晓华老师在上‚美丽的对称‛一课时,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啊?(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动物城画面,并配合音乐)一只蝴蝶在动物城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小蜻蜓飞过来说:‚小蝴蝶,咱们一起玩吧。‛小蝴蝶说:‚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能在一起玩呢?‛小蜻蜓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其实就是一家的,另外,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呢,不信我领你去看……‛,(课件展示飞的过程)师说:‚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还看见了许多动物,有美丽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虫……‛,师说:‚小朋友们,它们美吗?‛生自由回答……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是一家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在此情境中,教师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熟悉的小动物为原型展开图形对称的学习研究,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学生是乐于接受的。

又如,石志刚在教学‚乘法估算‛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引新课。

师:你们知不知道刚才大家精彩的表现吸引来了一个小伙伴,快看,他来了!(课件出示小精灵聪聪:大家好,我是聪聪。今天我将和4个小朋友一起到三峡大坝游玩。你们愿意一起去吗?(愿意)这里有三种车,选那种呢?

课件出示3辆车:豪华轿车 97元依维柯 68元 普通客车 42元)

师:如果让你选,你会选择哪种车?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选依维柯,因为它开的比较快,价格又不贵。

生2:我选豪华轿车,因为它开得很快,坐起来很舒服。

生3:我选普通客车因为它最便宜。

师:看来你们都有了自己的选择,很好。那就根据你们的选择,估计一下,聪聪5个人大约需要多少钱呢?(出示问题)你是怎样列式的?又是怎么估计的?(生思考并汇报估算结果。)

97×5 把97看成100,5个100大约500元

68×5 把68看成70,5个70大约350元

42×5 把42看成40,5个40大约200元

此时,学生完全臵身于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明显的、有效的。可见,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地被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

(三)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过程。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臵‚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

小学阶段数学概念主要可分为发生式概念和属差式概念两类。所谓发生式概念是指这一数学概念是动态生成的。属差式概念是通过种概念与属概念差异来界定概念的内涵的。强化实践操作,开放学生‚全脑‛,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动态生成,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如分数就是一个发生式概念,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分一分、折一折、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过程明确‚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又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教师选取许多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先让学生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是软的,有的说是硬的,还有的说是圆的,还有的说是有角的……这样,让学生在看不到的情况下通过动作进行体验。然后,又让学生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拍一拍,放一放、闻一闻、推一推、滚一滚,充分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之后,设计了一组游戏活动──用各种形状的物体搭东西。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有的一个人搭,有的几个人一起搭,结果搭出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物体。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也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特征,使情感体验在感悟中获得发展。

(四)在知识巩固上,创设竞争情境,培养合作意识。

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采用竞赛等方法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加、减运算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必须反复练,而反复练又显得单调枯燥,于是可在练习中采用‚首尾相接‛、‚找朋友‛、‚夺红旗‛、‚摘苹果‛‚送信‛等方法进行。这些游戏是小学生最乐意做的,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巩固知识,而且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当学生探究了计算方法后,我便设计小组接力赛——首尾相接的游戏。老师先说明比赛规则,各组做好准备。随着‚开始‛一声口令,各组每个接到卡片的学生,用上一个同学的得数接下去编一道算式(加、减法都可以),然后传给下一位学生,各组学生同心协力争第一。首尾相接游戏,学生非常感兴趣,活动效果好,这个游戏给学生提供了熟练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机会,也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老师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创设‚真诚‛、‚开放‛、‚真实‛的数学课堂学习情境,符合课改的要求,能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不仅给人以新颖奇异之感,而且使人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能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还能有效地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毅力,它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灵性飞扬的磁场,能使学生身心获得和谐充分地发展。教师要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创设各种情境,以‚真实性‛为前提条件,‚数学味‛为实质内容,‚问题性‛ 为价值导向,而‚自主性‛为发展需求,结合四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了,让数学课更加原汁原味。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实践证明,情境教学为学生留有探索

付飞 2016.7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浅谈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浅谈

[信息员:平利县教研室1 | 作者:平利县长安镇中心小学 吕蒙 | 日期:2011年1月11日 | 浏览962 次]

字体:[大 中 小]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领略到数学的无穷奥妙,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逐步建构起数学思想。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习惯于用“讲解—识记—练习”的模式,更多的倾向于算理的分析和逻辑的推理,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充斥课堂,课堂上,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抹杀了学生的独创精神,数学知识成为严重的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基础的“纯数学”,从而导致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索然无味,高不可攀。而这种依赖于学生重复识记产生的瞬时记忆基础薄弱,教学效果差,教学效益低。

新课程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学习必须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才能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闪耀出人性的光芒。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就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才能拉近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历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进行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是切实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浑然天成,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颖别致的的导课,能给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的感觉,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强烈愿望,使学生迅速进入“愤悱”的最佳状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尤为重要,新教材在编排上为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留有很大空间,在这个环节,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注意问题的梯度,有一定的挑战性,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二是要注意知识的迁移,与新授内容联系紧密,自然流畅,避免牵强附会,峰回路转。三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耳熟能详的生活场景,寓教于乐,消除生活与课堂的壁垒。

二、活用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生进行有效数学学习的主阵地,探究新知环节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新知识的呈现方式不同,收到的教学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单一的呈现方式很容易使数学学习陷入枯燥的困境。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追求知识呈现方式的多元化,把无形的知识生动化,具体化,建立知识载体,为学生合作学习搭建平台,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无形”为“有形”的效果。体现数学学习的生活性,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成为可能。在探究新知环节要将数学的知识点具体到情境问题中,避免数学学习方式单一化,程式化,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操作等方式探究新知,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不仅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准确把握,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参与。例如我在教学《秒的认识》一课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秒作为一个计时单位和时间单位的进率,更要设计多个游戏环节让学生亲身感受一秒,把知识内容生活化。更例如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一课时,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归纳、总结、推理得出6的乘法口诀。

在探究新知环节创设教学情境,组织有效教学,要做到三个“活”:一是要灵活处理教材,要力求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寻求突破,避免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割裂开来;二是要灵活选择学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好学生学习主体作用,采取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等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和论证的过程;三是激活学生的精神状态,情境创设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善用情境巩固练习

新知识的练习是对知识的应用和强化,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在本环节,要善于创设情境,加强课内外联系,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把学生的思维迁移到生活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帮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构建数学思想,同时,可根据教学情况,适度拔高要求,为学生课余时间探究新知识留有空间。

诚然,情境创设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必要手段,它要求教师在课前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前置分析,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情景创设上,要始终本着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力求与教学流程完美契合,防止过多过滥,繁琐复杂,人为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和知识难度,我们期待学生在精妙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有效,有趣的数学学习。

第四篇:浅谈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浅谈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摘 要 任何教育都存在于各种活动之中,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活动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活动教学的关键,在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活动因素,保证儿童有自己真正的活动,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活动情境。文章从如何创设游戏情境、操作情境、问题情境等几个方面阐述,旨在通过情境的创设,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等诸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活动 情境 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0052-02

现代教育理论明确指出,任何教育都存在于各种活动之中,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活动教学的关键,在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活动因素,保证儿童有自己真正的活动,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动眼,使教学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那么,如何在数学活动教学中创设情境呢?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对任何事物都怀有好奇、求趣、喜新的心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一种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数学情境,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喜爱这门功课,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在教退位减法“十几减几”时,课前先准备四件标价都是8元的商品:童伞、书包、文具盒、童鞋。在课上给四名学生分发人民币15元、13元、11元、16元(均有一张整10元币),依次到柜台前买一件商品。教师提问: “你们刚才看到顾客各拿出多少元?找回多少元?”学生很容易答出:都是拿出10元,找回2元。接着问:“四位顾客各剩多少元?你们是怎样想的?”学生积极发言,如第一个顾客原来有15元,拿出一张10元,用了8元,找回2元,还剩7元。即15-8=(),想10-8=2,2+5=7,从而得出规律:计算十几减几,先用10减几,再用减得的数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就可以得到差。这一游戏化解了退位减法的难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取了知识,并且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内部的活动过程。要教会学生学习,按照学生的“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等思维特点来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是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方式。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数学课上,必须加强操作活动,使学生人人动手。思维也会在动手过程中随之展开,这很容易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概念记得更清晰,更容易保持记忆和提取。我在教学“得数是6的加法”这一课时,首先出现一道富有思考性、挑战性比较强的题目,H+H=6,接着让学生拿出6个圆片在桌上操作,摆一次写一道算式,如摆出HHHHH+H=6,便写出5+1=6,然后把圆形依次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再写算式,直到全班学生把算式1+5=6、5+1=6、2+4=6、4+2=6、3+3=6、0+6=6都摆出来,教师再结合书上的示意图,组织学生讨论每道题的意义。这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操作,自己练习,自己讨论意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学得轻松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活动教学的过程实质是师生之间协同展开的探索活动,共同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学习内容中的新知识,转化为问题,隐伏于一系列的情境中,让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或新旧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而促使学生不断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再经过积极思考、探讨去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我们可通过层层设计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研究:

(1)怎样才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揭下商标纸的方法由学生思考讨论自己想出来)

(2)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什么形状?(由学生任意展开成各种几何形状)

(3)展开的图形面积怎样求?(让学生去找计算各种几何形体需要的条件)

(4)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不管是什么图形,最后得到的都是用底面周长乘以高)最后让学生体验到:展开侧面只是为了推导计算方法,实际计算时并不都要把侧面展开。

这样的教学,老师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探索的空间,学生在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中,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会逐步得到提高。《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因素,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促进学生真正自主探索和创新至关重要。

四、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活动教学中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通过学生自做,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一种合作民主的氛围。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在集体合作中展示自己,创造个性。

比如教学两位数的口算加法57+38,我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由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同学间的相互启发,于是出现了许多种方法:

(1)57+30=87 87+8=95(2)50+38=88 88+7=95

(3)57+40=97 97-2=95(4)60+38=98 98-3=95

(5)55+35=90 90+2+3=95(6)50+30=80 80+7+8=95

然后通过分析、比较、优选,让同学们选择得出第一种是最佳的方法。

在这里,我通过小组集体合作的形式,不仅促进个人的思维在集体智慧中得到发展,而且同学间的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通过讨论、争论、辩论取得1+1>2的效果。心理学研究指出,在班上没有朋友的儿童比其他儿童更容易出现逃学之类的行为问题,产生孤僻、退缩、压抑等心理问题。所以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五、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生活情境必须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儿童往往会主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情境的引入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因而让“生活”走向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即能使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所以,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生活情境,采取让学生体验生活原型,再现生活事实,唤醒生活经验和解决生活问题方式,使学生把理性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如在学习“利息”这一内容后,可先让学生到附近的银行去查查现在的利率是多少,并把自己的储蓄罐的钱存进银行当一回小小的存款员。课上,让学生汇报存款经过,学生知道了存户生取款时要交20%的利息税以及提前支取和延后支取的计算方法等等。还让他们算算把自己的压岁钱存定期三年的与连续三次存定期一年的哪种存法合算?学生解决这样的题,就会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确信课堂学到的知识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件或者现象补充教材的内容,一方面保证了教学内容与教材专题内容的一致性,避免话题选择的随意性、训练安排的无序性,另一方面,使情境变得“具体”,教学内容更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王坤庆.现代教育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1.1问题提出

1.1.1数学情境引发数学问题

新数学知识的获取以数学问题的提出为基础,这是为数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

程所证明的客观事实。希尔伯特指出,“数学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数学问题产

生于数学情境。数学情境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人们通

过对数学情境中数学信息的观察、分析,产生疑虑、困惑,逐步发现、形成问题。

因而设置教学情境是实施数学教学的必要环节。

1.1.2小学数学的特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让数学与生活结合,在真实 的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是小学数学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复杂的逻辑思维对于他们仿佛是高不可攀的入云高塔,怎样将已经从实际生活中

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再还原到当时的情境中去,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它们的必要

性,从而牢牢的掌握它们,并在生活中乐于运用它们,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的。

1.1.3小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更加需要形象化具体化,他们最容易理解的是自己身边的数

学,教材中每一个新元素的引入必然伴随其相应的生活情境。像小数的学习,教

材会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的并不都是整数,如量长度不够整米

数的情况,买东西不够整元数的情况等等,所有的例子都指向一个结论,整数在

生活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这时小数的产生便顺理成章。但是引出小

数后学生仅仅从认识上知道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并没有把它?与自己的生活联系

起来,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它并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运用它呢?为此,我创设了一

个微型的小超市,让学生充当收银员和顾客,在热烈的买卖情境中,学生们积极 的报价付款并检查对错,在不知不觉中,小数已经融入了他们原有的知识系统,成为了他们知识的一部分。之所以选取超市的情境而不是度量的情境完全是因为

考虑到在生活中,前者更容易出现,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

通过这次实践,我萌生出了一个想法,是不是每节数学课都可以按照这样一个创

设情境的模式译展;五去^从而达到i:!:教师一味的讲学生被动的学这样的教学模式

更好的效果呢?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

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

狭溢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活”起来。

这也是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的。

1.1.4《数学课程标准》对情境教学有高度的要求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情境教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为创设情境教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挥想象思维的作用,培养创新能

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取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对学生在接受知识和理解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促

进作用。

小学数学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标根据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对数 学情境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提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第二学段提出:要创设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在情境中体验

和理解数学;第三学段提出:数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

21.6% 61.61% 17.6%

通过以上调查发现本校四年级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人数虽然占了半数以上,但是他们的兴趣来源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学习成绩,少部分可能是迫于家长 的压力不得不学,基于这种情况,我不禁担忧起来,小学数学的内容相对来说比

较容易,计算类的题目占据了分数的25?30%,考查计算能力的题目占了80%以

上,也就是说他们的好成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小学数学考试要求的数学能力

比较低,但是随着知识的加深和能力要求的提高,他们中会有人因为成绩的下降 且缺乏对数学本身的兴趣以及由此导致的缺乏攻克数学难点的耐心与信心从而

引起数学兴趣逐渐下降。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才能成为求知道路上最好的

原动力,兴趣当然也会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那么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就至关重要。

3.1.1借助“生活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借助“生活背景”创设情境就是将符合课程内容的孩子们可以理解并乐于参

(5)设置情境时,没有把握好“度”,也就是没有掌控好教学的时间,没有

提前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做充分的估计,有的教师设置的情境过多,在

教学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难免显得节奏过快,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理解、分析情

境的时间,虽然情境设置的很恰当,但是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的教师设置 的情境过少,在很快完成教学任务之后,便只有用习题来充斥课堂,显得课堂比

较单薄。这都是因为没把握好“度”的关系。

那么纵观以上几个案例,我们发现,好的情境引入必然是符合学生的认知与

生活规律,把复杂、枯燥的数学概念与规律从理论中剥离出来,将它们附着在实

际生活当中,用通俗有趣的生活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等来生动的展现它们、演泽它们,从而更好的理解它们、掌握它们。相反,不甚成功的情境教学必然是

超出了学生的生活与认知范围,情境的引入无法将他们的生活实践与数学理论联

系起来,那么这个情境反而会成为整堂课的负担与学生学习的障碍。诸如上诉几

个案例,不恰当的情境引入将学生引入了理解误区,这种误区一但在学生学习开

始就植入学生的大脑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是很难纠正过来的,并且会对以后的进

一步学习产生影响,可以说是贻害颇深。所以,在设计情境教学之初就要尽量避 免这种情况的产生,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就要反复斟酌考虑情

境的合理性,以避免单纯追求教学形式切合教学大纲而不顾及教学效果这种错误

思路。

内兼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与其中的生活经验作为情境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能够通过该情境迅速理解教学

内容并借助情境牢固的掌握知识和灵活的运用知识。

孩子们的很多知识都是来自于他们的生活经验,生活是他们吸取知识的大环

境,好多孩子他们所认识的第一个字第一个数字也许是来自马路边的一块广告牌

或是一个告示牌,也极有可能是街边他最爱吃的小吃招牌,正因为它们在他的生

活中出现并且影响了他的生活,他才对它们印象深刻。所以,利用他们的“生活

背景”创设情境无疑成为了情境教学的首选,当然这也是符合建构主义观点的,在孩子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去建构新的知识框架,并将它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才

能让知识掌握的牢靠扎实。而且小学数学的内容绝大部分是生活中可以用到的数

学,如四则运算、分数初步、小数的认识与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及体积计算等

都是生活中所必需的知识,这给利用生活创设情境提供了很多的素材,学习小数

可以创设小超市的情境,正负数可以创设买进卖出、零上零下的情境,学习面积

和表面积可以创设给礼品盒包包装纸的情境等等,可以说每个老师只要看见一节

新课首先考虑的必然是从生活中选取原型创设情境。

3.1.2借助游戏活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借助游戏活动创设情境顾名思义当然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的环节,这个

游戏可以为引入新课做铺垫也可以成为讲授知识的手段,当然也可以二者合一, 这在上诉的案例中有所体现。

但凡提到做游戏,无论游戏的内容是什么孩子都会将热情毫无保留的展现出

来,每当看到这种情形,我都在心里暗自感叹:爱玩真是孩子的天性啊,要是每

节课都能让他们在老师设计的游戏中快乐的汲取知识,那该是多么有成就的一件

事情。游戏,毫无疑问可以最大的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而切合教学内容的游戏除

了可以偷悦孩子的身心还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这是培养儿

童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孩子的好胜心理极强,他们为了在老师设计的游戏中获

胜可以绞尽脑汁寻求方法,殊不知正是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他们掌握了游戏的规

律也就是知识的内容,在与对手的竞争中他们运用了己经学到的知识,也就是达

到了熟练运用,一节课下来没有老师的声晰力竭,也没有学生的不胜其烦,有的

只是他们的热情参与和积极探索,学习不再是他们的负担,问题也不再使他们惧

怕。这种知识的获取途径与掌握的深刻程度远胜于老师在课堂一遍一遍的告诫学

生什么是重点难点必须记住,什么是考点必须掌握。当然,这种游戏情境对老师 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首先老师要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游戏,设计游戏远不如

从生活中取材那么手到枯来,生活情境毕竟是现实存在的,老师只需要筛选合适 的情境即可,而游戏却需要老师借鉴甚至独创,并且游戏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内容, 20

第三章情境教学的主要手段及有效策略

3.2.1情境教学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

我们所创设的数学情境可以取材于生活当中的实际,但是在取材的时候,我

们一定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充分挖掘课本,选取与课本相关的生活情境,可以针对一课选取多个 情境,在反复的筛选与比较中保留最合适的一个情境作为自己试讲时的情境,并

在试讲之前充分预知情境可能带来的对课堂有帮助的地方和它可能引起的阻碍

学生理解新知的情况,只有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情况有充分的预测,才有可能在

课堂上更好的处理突发状况。

(二)充分估计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生活经验和知

识迁移的能力,记得好多老师在去别的学校或地区进行讲课比赛时,就是因为没

有提前做好这些工作,导致他所设计的情境引入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整堂课在

开始的时候就是他一个人不得不唱独角戏,这会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带来非常严重 的负面影响,开始不顺利会影响老师的心理,他会对接下来的教学缺乏信心从而

降低他的应变能力,整堂课他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担心这堂课的效果上面,使一

节课上得紧张局促且死板,更别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了。一般

来说,对于生活的情境引入大多是在课堂开始的时候,也就是说它会作为你讲课 的第一个环节,成功的开场情境会拉近你与学生的距离,消除你们之间的陌生感,为以后的开展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所以,在选取情境时要慎之又慎,必

要时可以在全班提前做一个调査,做到心中有数。

3.2.2情境教学要注重趣味性和数学味

如果孩子们都能感受到“数学很有趣”,就一定会喜欢上数学。兴趣是孩子

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在探索实践活动中发

生发展起来的。它是认识的欲望,是学习者参加学习的直接动力,也是自觉能动

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上课时让学生保持兴趣,才可以让他持久的集中注意

力,.保持清晰的感知与灵活的头脑,才能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所引

入的情境,首要注意的当然是这个情境的内容,看它是否符合教学内容,这是每 一个老师都能做到的事情。其次是看所选取的教学情境是否具有很高的趣味性,正如张奠宙教授所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产生于实际需要。但是,数学又被认为

是人发明创造出来的思想体系,具有抽象的特点。形式化的数学呈现方式成为数

学的主流,公理化的体系成为其追求的目标,即由一组公式出发,使用逻辑方法

定义概念,按照逻辑语言组成命题形式,然后按照逻辑模式证明这些命题是否成

立。如果成立,称之为定理。所有的公理、定义、定理、推论形成数学体系,并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清晰性)三个特性(统称为认知结构变量)来具体影响有意义学习的

行直和效果。所谓可利用性是指: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具有用来对新知识起固定

作用的旧知识,没有这种旧知识,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同化)就失去了落脚

点,学习便只能是机械进行的。例如:学生如果没有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和“整

数的乘法法则”,那么他是不可能对小数乘法这一内容进行有效学习的。所谓可

辨别性是指: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可分离程度和差异程度,只有他们清晰的分

辨出“小数乘法”与他们之前学习的“整数乘法”的不同即新知与旧知的不同时,他们才能对新知产生不同于旧知的深刻认识。所谓稳定性和清晰性是指:原有起

固定作用的旧知本身的牢固度和清晰度。稳定性为学习新知提供同化的固定点,清晰性则为学习新知提供同化的方位点。如果学生没有熟练牢固的掌握“整数的

乘法法则”,那么他们是谈不上去学习“小数的乘法”的,这也是人们所说的数

学是环环相扣的学问。具体来说,在讲授“小数乘法”时,教师首先要复习积的

变化规律与整数的乘法法则,让学生说出算理,其次让大家观察小数乘法与整数

乘法的不同之处,通过知识的迁移,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新的算理,增 加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乐于发现知识的变化从而去探索新的知识。利用好新旧

知识之间的转化,巧妙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把握一个个的知识链而不是一个一

个零碎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去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为他们将来更好的纳入新 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

目前,越来越多的地区都提倡情境教学,正如李吉林老师所说:语文源于生

活,数学不也源于生活吗?因为生活或生产的需要,才产生了数学。但现在的数

学都是远离孩子生活的,抽象而无法捉摸,而且也过于烦琐,许多的数学术语,把原来不复杂的小学数学搞复杂化了。孩子觉得数学难而无趣,也是很自然的事

情。因此数学的情境教学才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样创设情境才能让孩子走进数学 的世界,让孩子亲近数学?怎么样创设情境才能让情境发挥它的最大功效,即达

到在表象上简化数学概念和数学理论,但是在内容上却能达到深化的作用,也就

是让概念与理论潜移默化于孩子的大脑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它们并灵活 的运用它们,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最大化。这样的情境教学才

能成为有效的情境教学,那么该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针对前面所提过的

教学手段,有效的教学情境应该满足以下几点。

游戏的规律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实质,这无疑又加大了难度。其次,就是老师要预

测游戏的可行度,既要保证绝大多数同学参与其中(因为有的游戏课堂参与人数

比较有限,大多数同学都是空有热情却轮不到自己展示,未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几轮下来举手的人数就会减少,也会幵始有人走思了),又要保持课堂的纪律,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也就是老师始终还是课堂的掌控者,不能让课堂因为太活跃 而失控导致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我认为游戏情境的引入虽然表面上看学生是课

堂的主体,其实其中起牵引串联作用的仍然是老师,并且它对老师的课前准备工

作要求比较大,好的游戏情境应该是经过多次预想与试讲磨合出来的,教学时间

越久,尝试的次数越多,对这种情境教学的掌握才能越熟练,经验与素材也越丰

J、§ 0

数学故事无疑是数学知识的很好的载体,又因为其有故事性,很符合小学生 的课堂需要。很多数学中的发现都有着精彩的故事,如从最早的结绳记事到数字 的产生,数字0的由来,鸡兔同笼的故事,阿基米德由一次洗浴发现了排水法计

算体积等等,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精彩纷呈的数学故事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

学,让故事情境来调动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满,而不

是只有枯燥的数学公式与定理。当然根据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少且学

生的年龄特点的情况,我们还可以自己编排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有趣的小故事,这

在教材上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比如小数点的移动与小数的大小关系一节教

材就编排了一个孙悟空用金箍棒打妖精的故事,随着小数点向后一位、两位、三

位的移动,金箍棒不断的变大,妖精显得越来越小,这时学生就会主动在头脑中

产生疑问:难道小数点的移动会导致小数的变化吗?生动的画面,精彩的内容使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了故事当中去,那么在探索故事内容的同时,他

们也就明白了故事所要讲授的知识,寓教于乐,事半功倍。当然,如何编排有效 的故事情境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尝试,故事的内容要精彩,故事所隐含的

知识要明确,故事要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课堂的新知识,如果

可以的话在一堂课中能够形成一个故事链效果会更明显,切不可用只图热闹而占 用课堂时间的无效的故事情境。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就针对教学内容多思考,多留

心。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的数学故事,李敏佩老师编著的《数学学习

故事》和《数学王国》就是很好的故事素材。

3.1.3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新知识的获取往往都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新知要么是旧知的提升,要

么是旧知的补充,所以旧知是学习新知最直接最常用的认知停靠点。美国教育心

理学家奥苏伯尔的研究进一步提出,旧知是通过它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

第三章情境教学的主要手段及有效策略

3.2.4创设情境要有连贯性

这里所指的连贯性是针对一节课而言,在一节数学课上我们不可能只创设一

个情境,我们必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引入多个阐明问题的情境,这时,切忌引入 的情境过于凌乱,热闹有余,实用不足。在听过的很多公开课上经常会遇到这种

情况,学生准备了很多的工具,摆了满满一桌子,这也充分体现了老师对这节课 的重视和准备的充分,但是他却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思维会有一

个惯性,在他们已经习惯了其中一个情境的时候是很难被打断去完成老师另一个

情景所布置的任务的。于是一节课就是老师不停要求学生做这做那,稍微快一点、头脑灵活一点的学生勉强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而其余大部分学生都在为了配合

老师手忙脚乱的摆弄自己的工具,甚至有的学生因为干脆跟不上老师也不明白老

师的意图何在竟然幵始走神,老师让准备的工具正好成为了他们走神的好玩具,一节课显得杂乱无章,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师走到东大家就茫然的跟到东,老

师走到西大家也尾随到西,根本谈不上思维的发展与创新的培养。整堂课虽然热 闹但是没有思维的碰撞与升华,可以说这样的数学课时效性很差。而成功的课堂

情境应该是像剥洋葱一样,实质内容应该层层展现,本质问题应该被个个击破,学生的思维会随着情境的开展而层层提高,当最后直指核心问题时,学生的思维

活跃度应该达到顶点,这节课所要阐述的内容呼之欲出。这就要求老师设置的情

境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要有自己的连贯性,这样它所体现的问题才能有连贯

性,那么学生的思维才不会被一个个跳跃的环境所打断,才能体现出知识的整体

性和内在联系,才能保证整堂课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发展

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2.5情境教学的内容要有时代性、新颖性

这个要求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处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老师的形象再也不能

是严肃、古板的代言人了,我们不能耳目闭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

书。所有的小学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叹就是现在的孩子和他们以前甚至是以前

教过的孩子截然不同了,他们的思维活跃复杂,对任何事物都敢于发问,不再是

上课时对老师敬若神明的“乖”孩子了。这种变化是时代赋予他们的,网络的高

度发达让他们的眼界极度开阔,已经超出了老师和家长队他们的认识范围,这种

变化是好的,让小学老师不再认为他们还是不懂事的孩子而感觉代沟极大,无法

沟通。本人上课是时就有这种感觉,我所带的年级是四年级,上课时丝毫没有与

他们年龄相差很远的感觉,他们的知识面与理解力和创造力常常让人瞠目结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仍然将他们当做懵懂无知的少年,仍然采取陈旧的上课方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按照一定的数学结构加以陈述。这种呈现方式,称为数学的形式化。但是小学数 学却禾龍11去傲厂厂学至丽年藤特点和他们的认知水平决定他们所学习的数学

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在教材编排上也有所体现,小学数学编排了日常生活所

需的所有知识,如计算、度量和基本的现实问题,可以说只要学习了小学的数学

知识,在社会上生存大致不会出现问题,虽然上述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是

教材在编排的时候还是很注重内容的趣味性,生活情境、游戏活动、故事导入无

一不是体现了这一目的。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让数学有趣,让孩子乐于学习

数学。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讲授数学的时候应好好体会教材编排的目的与意图,最大程度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学趣味数学,用趣味数学。再次,前面也已

经说过,数学毕竟还是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数

学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当小学生达到四年级时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

我们的情境在体现趣味性的同时还要能够层层激发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

们在有趣的情境中去探索知识的区别于联系,逐渐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让

自己的知识不断的积累,思维不断的发展。

3.2.3情境教学的内容应体现问题性

我们所创设的情境应该有一定的预知能力,即在创设情境之初就要考虑到哪

些情境能够很好的展示教学内容中的问题,把问题体现在情境中,利用情境来解

决问题。比如前面所举过的关于扩大分数认识的一节课,对于一个有经验的老师

来说,在讲课之初他就会意识到学生会把分母本来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误认为是整

体的个数,这在以往的教学中曾多次遇到,所以就要针对这一问题创设有利于解

决该问题的情境,或者改变整体的个数让它与份数有所区别,或者暂时不展示整

体的个数,让大家在对分母表示的意义达成充分的共识之后再引导大家解决这个

问题,而不是明知学生会在这里出现对知识的误解却还要将他们引入误区。对问 题的预知能力,这对老师来说是个很高的要求,它要求老师有充分的教学经验和

足够多的平时积累,也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只有多思考、多比较、多尝试才能将这种预知能力在需要的时候发挥出来,从而达到课堂的良

好效果。我们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一定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切忌为了达到

课堂的表面成效而有意的回避问题,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阻碍学生对

于更深层知识的理解与获取,并且误区一旦在最初形成是很难再进行纠正的,所

以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发现问题、预知问题并利用教学情境体现问题才能更好的解

决问题。

A

第三章情境教学的主要手段及有效策略

3.2.4创设情境要有连贯性

这里所指的连贯性是针对一节课而言,在一节数学课上我们不可能只创设一

个情境,我们必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引入多个阐明问题的情境,这时,切忌引入 的情境过于凌乱,热闹有余,实用不足。在听过的很多公开课上经常会遇到这种

情况,学生准备了很多的工具,摆了满满一桌子,这也充分体现了老师对这节课 的重视和准备的充分,但是他却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思维会有一

个惯性,在他们已经习惯了其中一个情境的时候是很难被打断去完成老师另一个

情景所布置的任务的。于是一节课就是老师不停要求学生做这做那,稍微快一点、头脑灵活一点的学生勉强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而其余大部分学生都在为了配合

老师手忙脚乱的摆弄自己的工具,甚至有的学生因为干脆跟不上老师也不明白老

师的意图何在竟然幵始走神,老师让准备的工具正好成为了他们走神的好玩具, 一节课显得杂乱无章,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师走到东大家就茫然的跟到东,老

师走到西大家也尾随到西,根本谈不上思维的发展与创新的培养。整堂课虽然热

闹但是没有思维的碰撞与升华,可以说这样的数学课时效性很差。而成功的课堂

情境应该是像剥洋葱一样,实质内容应该层层展现,本质问题应该被个个击破,学生的思维会随着情境的开展而层层提高,当最后直指核心问题时,学生的思维

活跃度应该达到顶点,这节课所要阐述的内容呼之欲出。这就要求老师设置的情

境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要有自己的连贯性,这样它所体现的问题才能有连贯

性,那么学生的思维才不会被一个个跳跃的环境所打断,才能体现出知识的整体

性和内在联系,才能保证整堂课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发展

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2.5情境教学的内容要有时代性、新颖性

这个要求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处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老师的形象再也不能

是严肃、古板的代言人了,我们不能耳目闭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

书。所有的小学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叹就是现在的孩子和他们以前甚至是以前

教过的孩子截然不同了,他们的思维活跃复杂,对任何事物都敢于发问,不再是

上课时对老师敬若神明的“乖”孩子了。这种变化是时代赋予他们的,网络的高

度发达让他们的眼界极度开阔,已经超出了老师和家长队他们的认识范围,这种

变化是好的,让小学老师不再认为他们还是不懂事的孩子而感觉代沟极大,无法

沟通。本人上课是时就有这种感觉,我所带的年级是四年级,上课时丝毫没有与

他们年龄相差很远的感觉,他们的知识面与理解力和创造力常常让人瞠目结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仍然将他们当做懵懂无知的少年,仍然采取陈旧的上课方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式,课堂毫无新意的话,他们会毫不客气的对你表现出嗤之以鼻,你的课堂会很

难顺利的进行下去的。但相反,如果你的课堂能够根据他们的需要花样百出、精

彩纷呈的话,他们又会毫无保留的幵发自己的思维来配合你,这样才能是一场成

功的数学课。比如在讲授统计图时,他们对书上的城乡人口统计所表现出来的热

情肯定不如哪种漫画更受欢迎的统计;他们对阿基米德验证王冠的故事肯定比乌

鸦喝水的故事要更觉得有挑战性;由俄罗斯方块引入平移和小树的移动来阐述平

移相比较肯定前者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等等。运用多媒

体展现教学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它的生动、形象决定多媒体是激发学生兴趣 的很好的工具,在引入情境时可以充分的利用这点。以上种种的例子都说明,一

成不变的情境引入是很难长久的被利用下去的,只有不断的汲取新的内容,让它

们更符合孩子们的兴趣所在,时时处处体现它们的新颖性和时代性,才能让自己 的情境教学不断的取得完善与进步。

3.2.6要把握好情景设置的尺度

即使是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把握情境的量,有的

教师担心一节课的内容太少,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情况,如果是公开课还有

教学内容不够饱满的担心,于是在课堂中设置了大量的情境,这样在上课时就会

出现顾虑时间是否足够的问题,也就很难随着课堂的变化随机挖掘情境可能出现 的更深层的问题,无法足够的发挥情境的作用。这样的情境设置反而成为了教师 的束缚,而不是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的得力手段。相反,有的教师则担心教学内容

太多,学生“吃不了”,当所准备的情境内容顺利完成后还会剩余大量的时间,于是只好上演“课不够,习题凑”的老路子,让课堂显得无比的单调。其实,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还在于老师对学生的学情不是特别的了

解,课前没有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情况和思维能力做充分的分析,只是自

己单方面在考虑课堂的效果,这样设置的情境很难达到有效。因此,想要把握好

情境设置的尺度,就要求教师提前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做充分的了解,才能在设置情境时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的情境才会是教师教学时的得力依靠,而

不会成为教学效率的障碍。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4-1实验班的问卷调查结果

°-81 1 j 1, o7tz iri I J 1 I I I r

■选项A

0.5 一■— ?-I J 1 | "I | I ——■选项B 0.4--

—I 1~~-S—I 1 1 1 1 * 选项 C 03 I LbI II I I I

士 IH444f4 °.:i— “ 』ii 1 ':/!::!.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问题5问题5问题7问题8问题9间题10问题li问题12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及分析表明学生对现在数学课堂的满意度很高,并对发

现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兴趣。

在现代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最终还是为了提高孩子的

成绩,成绩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你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我所带的试验班的成绩 不但明显高于对比班并且还远远高于其他几个同年级的班级,这很明显的体现出

了情境教学的优越性。以下是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成绩对比:

表4一 2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成绩对比图表

SQ '―'

-94 HH

■ m实验班 爾对比班

: ‘ :广 t.■ ■;: rW, W W 四年级期末

五年级期末

六年级期末

4.2情境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由于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与成绩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这也增强了他们学

好数学的信心,反应在课堂上即是学生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努力思考老师提出的问

第四章情境教学的实际运用效果

4情境教学的实际运用效果

4.1情境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成绩

我所教学的两个班,其中一个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比班,通过三年的

对比试验,实验班的上课积极性明显要高于对比班,并且独立思维的能力及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明显的提高。我对实验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 的学习数学的兴趣。问卷调查题目如下:

1.你喜欢现在的数学课堂么?

A.喜欢

B.—般 C.没有想法

2.一节课后,你觉得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么? A.有

B.没有

C.需要与同学讨论

3.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你是否联想数学知识去解决? A.能

B.不能

C.有时能

4.上课时,你喜欢发言么?

A.喜欢

B.不喜欢 C.看老师是否叫我

5.你喜欢怎样的数学作业?

A.计算题

B.简单题 C.解决问题

6.遇到难题你会怎么做?

A.放弃不管 B.找父母、老师或者同学C.查资料自己解决

7.你想听数学知识讲座么?

A.喜欢

B.不喜欢 C.随便

8.你曾经在数学上的困难是什么引起的?

A.老师讲课方式B.不注意听课 C.对数学没有兴趣

9.你会主动预习未学知识么? A.会

B.不会

C.看老师的布置

10.你害伯数学考试么?

A.不会

B.会

C.看题目难易程度

11.你对自己现在的数学成绩满意么?

A.满意

B.不满意 C.还行

12.你觉得现在的数学课堂如何?

A.有趣 B.有些浅显 C.没有兴趣

表4-1显示了在实验班的调查结果: 27

第四章情境教学的实际运用效果

题并踊跃发言,这无形中就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几乎每一节课都能有足够的

时间巩固当堂所学知识,适当为下一节课做铺垫,达到了课堂的一个良性循环。

同时由于学生的思维的不断提升,他已经能够充分领会老师设置的情境,有时甚

至会提出连老师都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极大提升,也是课

堂效率的保证。

4.3情境教学在运用中的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本人开展本课题是从四年级开始到六年级结束,1——3年级属

于空白,影响了情境教学的连贯性。其次,有些课程内容所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达 到预期效果,但因只有一个实验班,无法在磨课中达到完善,有点美中不足。再

次,因为研究时可对比班级有限(仅限于本学校本年级),对所取得的成绩分析

难免有些片面。

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大家已经从教材内容中体会到了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

学中的重要性,基于这种情况,基本上每节数学课大家都能运用到情境教学,情

境教学的运用频率较以前大幅增加。这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上课 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为了更好的实施情

境教学,让其在课堂上更好的体现数学的问题性和趣味性的作用,我所在年级的

数学老师自发组成情境教学小组,为每一个情境都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而不断的

磨课、试讲,争取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无形中就提高了组内老师的情境教学水平,也总结了一些情境教学的经验。同时为了达到情境教学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环环

相扣,大家还主动模拟其他年级的情境教学,为情境教学的连贯性打下了基础。

虽然情境教学的研究在国内外开展的都比较早,在国内的许多地区也取得了

很大的成绩,但是在本人所在的学校关于情境教学的研究还不够系统、透彻,虽

然很多人也在运用这一模式,但大部分教师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应对一些公开课或

是教学比赛,很少有教师对于平时的家常课去认真琢磨情境的应用,使得情境教

学仍然停留在比较肤浅的阶段,难有更深的突破。

在以后的情境教学研究中,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更熟练、有效的在课堂

上运用情境教学,使它不再是课堂上的一个点缀,而应该成为整个教学中必不可

少,使课堂能够层层深入的手段,能够借助情境更好的体现数学的问题性和趣味

性,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教学不再是流于表面而形成真正有效的

情境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参考文献

[1]李秀伟.唤醒情感一情境体验教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P45-6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P112-156

[3]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P36-47

[4]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P5-16

[5]黄爱华.黄爱华活的数学课堂[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P36-49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P79-103

[7]任代文.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P59-72

[8]梁志.教育实践中国[M].北京: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P93-107

[9]张秀娟,赵鸥.儿童的感觉教育[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P11-16

[10]霍静.浅析情境教学理论的内在应用价值[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6〕社会科学

版)2004(1).P19-32

[11]杨晓萍.自由教育和感官教育[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

(2).P79-86

[12]刘文,林红霞.情境教学模式中国化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

(6).P52-75

[13]杨莉君.试论情境教育方案的现代化与中国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5(5).P70-89

[14]烨子.情境教学与中国孩子的教育[J].新华出版社2002(6).P19-26

[15](瑞)让?皮亚杰.儿童的语言与思维[M].北京:文化出版社2001.P17-29

[16](瑞)让?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吴福元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P36-52

[17]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6.P3-5

[18]赵振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P26-37

[19]李毓佩.李毓佩数学学习故事[M].北京:海豚出版社2007.P17-29

[20](苏)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P103-109

[21]王红宇.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3.P35-72

[22]李毓佩.后现代主义课程观[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1.P16-70

[2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P79-87

[24]袁振.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P37-89 31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5]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P36-82

[26]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王红宇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P97-116

[27]严元章.中国教育思想源流[M].北京:新世纪图书出版社1992.P46-92

下载小学数学情境创设阶段性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情境创设阶段性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初探 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班级:08初等教育数学(3+2)专一 学生姓名:江巧巧0835150016 指导教师:金玛丽内容摘要:数学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

    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课程,结合课例谈谈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课堂目标的达成。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范文合集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是我校承担的省“十一五”重点课题《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实效性的实验与研究》的子课题。......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几点思考 本次网络培训听了南通市崇川区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顾娟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深有感触,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数......

    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

    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课程,结合课例谈谈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课堂目标的达成。 作业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2)作业内容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摘要:在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建过程中,为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检验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实践性,创造性思维。教师围绕数学问题问题,为学生创设相关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创设一、情境故事化,激发兴趣。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