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贵州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复习题(西方政治学说史)西方政治学说史(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11:1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贵州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复习题(西方政治学说史)西方政治学说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贵州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复习题(西方政治学说史)西方政治学说史》。

第一篇:2014年贵州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复习题(西方政治学说史)西方政治学说史

西方政治学说史复习题及答案

一、简述西方政治学说史的分期原则和具体依据,请划分出西方政治学说史的发展阶段并分别确定其起始点及其代表著作。

答:西方政治学说史分期原则:西方政治学说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样就使政治学说史的分期有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之处。具体说,政治学说的发展,如同任何社会意识的发展一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联系。它“不仅由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所决定,而且还受前人思想的影响”。因此,西方政治学说史与西方社会通史的发展阶段“并不是完全同步的”。这就是所谓的“大体上同步,又不完全同步”的观点。

西方政治学说史分期具体依据:给西方政治学说史分期,只需以一种与主导观念存在根本性差异且对后来社会产生重大与持久影响的新政治学说的诞生为依据。这里强调的是“一种新政治学说的诞生”。所谓“新”,就在于与原有的主导观念存在着根本性的而且不是一般性的、具体性的差异,就是在于能引起理论基础、基本观念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由此可以把西方政治学说史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与现代四个阶段。1.古代政治学的起点是柏拉图政治学说。其代表作是《理想国》。

2.中世纪政治学说的起点是奥古斯丁政治学说。其代表作是《上帝之城》。3.现代政治学说的起点是马基雅维利政治学说。其代表作是《君主论》。

4.现代政治学说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其代表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二、简述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

答:柏拉图把人的品德看成政治的基础,他认为一个城邦的好坏,有赖于人的品性。他认为,维护城邦制度,建立理想国家,光有等级制度和法律是不够的,还必须保持公民的完美的品性。在他看来,要做到这一点,只有赖于哲学家。柏拉图把哲学家看成是“真正完善的人”,其原因在于哲学家有知识,哲学家是知识最高深的人,也是品性最优秀的人。柏拉图认为,把知识、美德和权力结合起来,集于一身,才能治理好国家。柏拉图提出:“除非哲学家们当上王。。否则国家是永无宁日的。。”这就是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

三、亚里士多德的政制(政体)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亚里士多德把政制按两种不同的标准各分为三类:第一种标准是以德性的高下分配权力,也称为正宗政体,计有:一是由一人掌握最高权力的称为君主政体;二是由少数掌握最高权力的称为贵族政体;三是由多数人掌握最高权力则称为共和政体(民主政体)。第二种方式以财富多少为标准,也称为非正宗政体(或称变态政体),计有:一是僭主政体,为贵族政体的变态,只照顾僭主的利益;二是寡头政体,为贵族政体的变态,只照顾少数寡头的利益;三是平民政体,为共和政体的变态,只照顾多数穷人的利益。亚里士多德认为,三种变态政体都是不良的政体,对任何社会都不适宜。至于三种正宗政体,亚里士多德则主张要视社会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四、简述波利比乌斯的混合政体学说。

答:为了防止国家的腐化、保证国家安全、波利比乌斯提出了混合政体的主张。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正常政治形势的因素和优点。他认为罗马的政治制度就是一种混合政体的典型,罗马的制度从来不是单纯建筑在某一种政体因素的基础上的,而是包含了三种政体的要素,各要素都平等地具有各自的最高权力。他认为罗马的制度中存在着一种各个权力相互制约、防止对方无限扩张的关系。波利比乌斯赞扬这种独特的政治形式,认为它持续的保证了罗马国家的强大和稳定。他断言,如果国家由各种权力互相帮助、互相牵制,那么无论在什么危急的时候,都可以成为一种很坚固的团体。除了这种体制外,再也不能找到更好的体质。在他看来,任何单一形式的政体都容易趋于极端,从而走向腐败,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巩固。因此,只有做到以权力牵制权力,在君主制里加上“人民”这个因素,以避免权力专横和蜕变的趋向,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

五、西塞罗的自然法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西塞罗认为,组织国家的目的,就是要挽救人类的堕落,使人类归于自然善良状态。人类法所依据的准则就是永恒的自然法。人类法的“正义”体现出自然法的“永恒正义”。西塞罗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就是把自然法、神法、人类法以及表现在法律里面的正义混为一谈,并把这些概念最后统一理性。人的共同性和共同理性是西塞罗法律思想的基础。其政治目的和他的国家学说一样,不过是要给奴隶主阶级的法以一个神圣的地位和理性的依据,力图通过它来调节奴隶主阶级各阶层之间的关系。

六、简述奥古斯丁的“双城之说”。

答:奥古斯丁认为,人类,像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划分许多城邦和民族,但圣经则将人类区分为两种社会,所有的人在所有的时代都属于这两个社会,也就是上帝的城邦和世俗的城邦。称它们为城邦只不过是比喻。他认为上帝的城邦是这样的一种社会,即“它在上帝意志的安排下。。。已经具有最优秀的权威,并在其一切善行方面都是完备无缺的”。世俗的城邦就是世俗的国家。奥古斯丁从人的精神和肉体的对立出发,讨论了两种城邦的起源、性质和目的。由于两者的起源、性质和目的的不同。他认为上帝之城高于世俗之城,精神高于肉体。在世俗之城只有相对正义,在上帝之城才有永恒的、普遍的正义。也由于两种城邦的目的不同,天上和低下的和平也不相同。

七、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学说对后世有何影响?

答:阿奎那政治学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摆脱基督教危机,阿奎那力图将亚里士多德主义与基督教融合起来,使信仰和理性都找到了各自的归宿。这一温和的、调和色彩的理论,奠定了阿奎那在西方思想史上的权威地位。阿奎那不仅在中世纪具有崇高的地位,而且到20世纪,在西方兴起的“新托马斯主义”中,再次显示了托马斯主义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八、马基雅维利人性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注重实际,从人的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出发,研究政治问题是马基雅维利政治学说的一个特点。与其他人文主义者一样,人性论是马基雅维利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础。他正是从人性恶说出发,构筑他的政治学说大厦的。他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私自利、见利忘义的,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私的欲望.从古至今,所有的人都是无一例外地收到利欲驱使,毫无社会道德可言。人类既然自私自利,当然有欲望,而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因此,他认为欲望为人类一切行动的动机。马基雅维利将人类政治生活的心里基础看成是物欲。

九、简述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答:对于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学说,无论是褒是贬,有一点却毋庸臵疑,即他是政治学说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他对政治学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使政治与道德分离,拒绝用道德解释政治变革,而强调政治的本质是权力;二是他使政治与宗教分离,拒绝用神学束缚政治观念,而强调从人、人性出发研究政治。正因如此,马基雅维利与古代、中世纪的传统政治观念划清界线,成了近代政治学的奠基人。

十、布丹的主权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布丹从人类的历史经验出发,解释国家和主权问题,他承袭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国家是从家庭发展而来的。国家的最高权力和家长的权力等同,一家之中,家长占统治地位,一个国家也必须具有至少无上的主权。他第一次确定了“国家”和“主权”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将主权看成是国家最本质的特征,是超乎公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布丹认为主权具有绝对性、永久性和不可分割性三种特性。主权的绝对性是指他的至高无上、不受限制,主权高于任何权利,不受法律的限制,不仅不受前人制定的法律限制,也不受主权者自己制定的法律的限制。主权的永久性是指他不受时间、任期的限制。主权的不可分割性是指主权的完整性,一国之内的主权只能完整地存在于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手中。

十一、格劳秀斯是怎样发展主权理论的?

答:格劳秀斯是在研究国际法中讨论国家和主权学说的,为了建立主权理论,格劳秀斯首先阐述了国家起源问题。他提出双重原因:一是人类对社会生活的天然要求;二是人们各自处于自利动机,在理性的昭示下,自愿订立契约,组成国家。格劳秀斯认为:“所谓主权,就是说它的行为不受另外一个权力的限制,所以它的行为不是任何意志可以任意视为无效的”。主权包括颁布法律、司法、任命公职人员,征收捐税,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缔结国际条约等权力。由于他是在国际法范围内研究主权问题,因此他又把主权的对内最高权力和对外独立两种特性交错在一起。既要解释对内主权,又要解释对外主权。

十二、简述格劳秀斯的国际法理论。

答:阐述国际法理论是格劳秀斯学术研究的主要任务。他同样把自然法说成是国际政治的基础,认为应该按自然法的原则处理国家间的关系。国际法存在的前提是国家主权。其主权学说的重点在于,认为主权原则主要用于调整国家间关系。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相互交际的法律”,是维护各个国家的共同利益的法律,它的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正如“一国的法律,目的在于谋求一国的利益,所以国与国之间,也必然有其法律,其所谋取的非任何国家的利益,而是各国共同的利益。这种法,我们称之为国际法”。国际法不一定是一切民族共同承认和遵守的,往往是一部分民族承认,另一部分民族还不承认,但由许多民族共同承认和遵守是适当的。只有国际法才能规范各国间的关系,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

十三、简述斯宾诺莎的自由观。

答:斯宾诺莎认为,人们缔结契约组成国家时,必须放弃部分自然权利,但交出的只是部分权利,没有人会愿意或被迫把他的天赋的自由思考判断之权转让与他人的。因此,想法子控制人心的政府,是暴虐的政府。“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斯宾诺莎 在呼吁思想自由和信仰自由的同时,强调必须给予这种自由相当大的限度,而不危及国家的安宁或统治者的权威。一方面,他指出公民自由不包括煽动颠覆国家的言论;另一方面,他区分了自由行动之权和自由思想之权,斯宾诺莎提出思想自由,行动守法。他的自由观是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出发点,以抽象推理的方法论证其政治观点。十四、十七世纪英国政治学说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答:十七世纪英国政治学说的贡献有三点:(1)摧毁了封建神权对知识的垄断,建立了以理性为核心的现代观念体系;(2)财产权成为了斗争的核心,私有制被确认为不可动摇的社会基础;(3)国王与议会的斗争为思考新的政治模式提供了天然的参考。

十五、哈林顿关于选举法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哈林顿希望通过轮流执政的方式把平等带到主权的行使之中,从而保证了权威。选举法要保证层层选举,并实行秘密投票的选举制度。他主张建立两院制的代议制政府,上院负责提出议案,下院表决,两院都没有完全的立法权。哈林顿的上述主张对于后来的分权思想,以及欧美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都有积极的影响。

十六、简述霍布斯的国家学说。

答:霍布斯的国家起源说以人性恶论为前提,以契约为形式,确立起人造国家的原理。在他看来,国家是充满艺术性的创造,是“人造的人”。他觉得人造的构造和国家的构造是相似的:主权是灵魂,官员是关节,赏罚是神经,资产是财富和实力,人民安全是事业,公平与法律是理智和意志,和睦是健康,**是疾病,内战是死亡等等。“人造国家”的提出破除了“神造国家”的迷信。在强调国家的人为性的同时,他还使国家成为道德世俗至高权力的象征。既然国家是必然选择、唯一出路,因而也成了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在国家之前,没有所谓善恶、正义和非正义的概念,国家是道德的基础;国家也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国家产生之后,代表主权的人或集体成为主权者后,其余的人就都成为了臣民。霍布斯的国家起源说基本上奠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法理基础。

十七、霍布斯在主权学说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霍布斯规定的主权者的义务:(1)主权者不得让渡自己的权力,以保障权力的完整;(2)主权者要教育人民不要见异思迁,使人民正确了解这些基本权利的根据和理由,不要不尊敬或不服从主权者,甚至不能有不义的企图;(3)主权者要制定良法,正确执行惩罚;(4)要平等施法;(5)要甄选良好的参议员。

十八、洛克的政治学说对后世有何影响?

答:洛克的政治学说成为近代西方政府理论的基础,他的天赋人权观、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治原则、人民主权等成为基本的政府原理。洛克政治学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深刻,具体表现在:(1)规范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道德,奠定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2)设计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整体模式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十九、简述伏尔泰的社会改良思想。

答:伏尔泰在反对教权的同时,也对专制权力进行批判。但在社会发展观上他不主张暴力革命和激进的变革,而是主张通过自上而下的社会改良实现对政治与社会的改造。他反对国内政治**,为英国革命辩护,这反映了伏尔泰在法国建立开明君主 制思想。但对赋有正义使命,能够引导社会走向健康方向发展的政治革命,他又持肯定态度。这反映了伏尔泰开明君主论中的时代进步倾向。

二十、孟德斯鸠对三权分立和分权抗衡的政治制度是如何设计的?

答:孟德斯鸠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三种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如果把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到一个人或一个机构手中,自由就不复存在;同样,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自由也不复存在,而三种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机构手中,则一切都完了。因此,必须将国家的三种权力分别臵于不同的机构中,由不同的人分别行使。孟德斯鸠极力反对一国之中一个人或一个机构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他认为只有把政府权力分散到不同机构和阶层的手中,并通过彼此的渗透和相互制约,才会产生宪政与自由。对于三种权力的归属及其内在关系是:(1)立法权由全体人民掌握;(2)行政权应该掌握在国王的手中;(3)司法权应该独立。三者间不仅分立,而且相互渗透,实现权力对权力的制约。

二十一、孟德斯鸠的政治学说对后世有何影响?

答:孟德斯鸠政治学说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影响同等重要:(1)在研究方法上。他的历史主义和整体主义研究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比较政治研究和思路,至今仍有指导意义;(2)在自由主义政治理论上,他把自由与政治相关联,提出现代宪政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在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发展中功不可没;(3)在分权与制衡理论上,对近代以来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二十二、简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答:卢梭的社会政治哲学的出发点是自然状态。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下,原始人之间是不易发生危险和争执的,但是随着人的独立生活变得日益困难,人们将改变原始自然的生存方式,通过缔结某种契约而共同生活在一起,用共同的力量来护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由于通过这种契约的结合而与全体相联系的个人,不过是在服从自己,因而不至于丧失个人的自由与独立。卢梭认为这就是国家的起源,也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契约的条款决定了社会契约的性质和内容,尽管这些契约没有被正式宣布过,但它们是被默许的。

二十三、简述卢梭的主要政治理论成就及其大致内容。

答:卢梭的政治学说的成就是多方面的:(1)社会平等观。平等思想是卢梭政治学说的核心。他揭示了社会不平等产生的根源,提出消除不平等的种种办法,并且详尽阐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2)社会契约论。(3)人民主权论。卢梭在近代西方政治学说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民主权说。他坚持人民主权是完全绝对的,完全神圣,完全不可侵犯的。

二十四、潘恩是怎样认识政府与社会的?

答:潘恩将政府与社会区分开来,然后探讨政府产生的问题。他认为,人民在自然状态中寻求幸福就必须组成社会,但由于人性的弱点使社会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就需要成立政府来克服社会危害。因此,政府的产生是人们邪恶所致。潘恩认为一个理想政府应该是:(1)主权属于人民的政府;(2)形式上代议民主制政府;(3)“积极”的政府。

二十五、杰斐逊关于民主共和国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杰斐逊民主共和国理论:首先,共和国应该是一个有限政府;其次,除保持联邦政府三权分立外,还要保持联邦和州及地方政府的纵向分权;第三,发展教育事业,推动人民监督的实现;第四,完善选举法制度,体现民治政府的原则;最后,对当时美国还提出了其他一些很重要的政治原则,如军权服从文权。

二十六、汉密尔顿和麦迪逊关于联邦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联邦派认为只有成立统一强大的联邦政府,才能发展工商业和统一国内市场,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联邦党人通过代议民主制找到了解决疆域与民主政体之间矛盾的办法。他们还强调建立一个既强大同时又体现共和国原则的政府:首先,从必须建立一个限权政府出发,阐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其次,他们认为,原来联邦中行政首长的权力太小,而且缺乏实现的必要手段;第四,三权中最弱的,而且最易受到损害的权力是司法权。综上所述,联邦从代议民主政体出发勾画了即将要建立的美国联邦政府基本权力构架。其目的是通过三权分立这一基本政体形式来实现一个有限政府。

二十七、康德关于非暴力反抗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首先,康德将原始契约视为一项理性的观念,是对组织国家的程序合法化的说明,而否认原始契约的发生乃是一个历史事实;其次,他认为更改有缺陷的国家宪法是很有必要的,但只能通过改良的方式,而不是革命的方式去完成;第三,康德的着眼点是以进化代替革命。

二十八、简述黑格尔的国家学说。

答:黑格尔认为国家哲学的任务在于探索国家的本质。他区分了社会和国家,指出契约论的根本缺陷或错误,在于混淆了国家同社会的根本区别,并指出契约论所建立的共同体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政治国家”,而是“市民社会”。这样,契约论不可能把国家的本质揭示出来。他认为构成国家本质的东西是“国家政权力量”。国家作为一个有机体存在的合理性。个人可以要求权利和法律上的平等,但应以不损害国家及其代理人的权威为前提,他认为国家是一种机体,在现实中反映了政治制度。这种制度与国家的本质紧密相连,国家制度不是任意出现和创造的,而是由国家的本质所决定的。政治制度首先是国家组织和国家内部关系的有机生命过程。应当把国家权力划分为三个部分:(1)立法权;(2)行政权(包括司法权);(3)王权。

二十九、伯克政治学说的内容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答:伯克政治学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有三点:(1)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这是伯克政治学说的基础、起点和重要内容。“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这一否定式定义包含了深邃的智慧,并被现代人认为是人类知识的基础。因为只有这样,个人才会充分的理由独立作出判断,从而获得自由;(2)传统社会纽带家庭、伦理、宗教具有恒久的价值。当社会、物质主义已经不能概况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追求天然情感,即去家庭、社区和所属的阶层中去寻找生活中的天然联系;(3)社会演进的方式必然通过革命吗?伯克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革命的方式不是必然的,改良的方式也不失为良策。后世的理论在构建社会演进的模式时愈来愈力不从心,因为社会证明它是一个巨大复杂的工程,渐进的方式也许更符合理性要求。

十、边沁政治学说的特点是什么?其学说对后世有何影响?

答:边沁政治学说的特点是功利主义理论。边沁的功利主义是一种把个人利益看作人类一切行为的依据和社会发展的动力的哲学理论学说。他把一切现存的社会关系 和政治关系都归结为功利关系,并从属于功利关系。最大幸福、功利计算、虚构说和后果原则构成了边沁功利主义的主要观点。

对后世的影响:边沁使功利主义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应用于社会批判和改革的社会理论,这是他的最重要的贡献。在边沁之后,奥斯丁创立的分析法学派完全继承了边沁的功利思想。尽管功利主义有理论上的不足,但这种思想潮流却迅速地影响了欧洲思想界,并推进了社会的改革。

十一、简述贡斯当的自由观和宪政观。

答:贡斯当认为,只有就是一切,并将只有看作现代社会的一个成果,他确信立宪制度能够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安全和思想自由,保障对所有权的尊重和避免任何独断专行。贡斯当对宪法高度信任,他认为,宪法是从非法制度向合法制度过渡的政治工具,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确定分权,赋予政权以合法性及保障自由的手段。

十二、密尔关于代议制政府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密尔认为,人民存在一个从奴役到自治的过程。最好的政府就是在于它能提供必要条件,以教育人民做好这一过渡。他认为,代议制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这是因为它维护个人权利,并促使人民最高的道德和智力的发展。在大国中,最近似的民治政府就是代议民主制。密尔认为,政府的职能是需要高度技能的活动,因此需要有经验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来从事这些活动,民众没有资格选择这些人,但每一个政府都有一个“最终控制权”,这一权力在民主制中必须掌握在人民自己手中。但人民不能直接运用这一权力,而是通过定期选举的代表来控制政府的运作,使其为公众利益服务,议会在密尔眼中成为了一个协商机构,是一个反映人民要求的机关,也就是有公共事务的所有意见进行辩论的地方。

十三、托克维尔关于“新专制主义”的特征是什么? 答:托克维尔的“新专制主义”两个特征:(1)在这种专制下,存在着无数相同和平等的人,每个人都离群索居,只关心自己及家人,对他人和国家漠不关心;(2)在这群人之上,耸立着一个只负责保证他们的享乐和照顾他们一生的权力极大的监护性当局。它类似一种父权,指挥公民的几乎所有活动并形成新的专制。

一、论述题

1、西方国家的政体是什么?

2、论述国家学说是什么?

3、1、三:

四、选择题

1、

第二篇:西方行政学说史

1,什么是法约尔跳板?

“法约尔跳板”原理:即执行等级路线与保持行动迅速相结合的方法。这一原理旨在保持命令统一的情况下,迅速而及时地解决一般事务,从而使组织最上层得以专注于一些重大问题.2,什么是政治行政二分法

古德诺明确指出,在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这两种功能分别称之为“政治”与“行政”。古德诺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贡献,并是不在于他提出了这个“政治-行政二分法”本身有什么新意,而是在于他通过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进一步阐释第一次澄清了由这种“二分”的提法而容易造成的一种误解:认为一种政府功能只存在于一种政府机构之中;在于他第一次指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分权原则的极端形式不能作为任何具体政治组织的基础。因为这一原则要求存在分立的政府机构,每一机构只限于行使一种被分开的政府功能。然而,实际政治的需要却要求国家意志的表达与执行之间协调一致。”很明显,古德诺在此表现出的兴趣,主要已不是在于政治与行政的“分离”,而是在于二者的“协调”。3,什么是组织平衡论组织平衡论(存续论)(1)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在于使组织成员获得一种贡献与满足之间的平衡。

•贡献:指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做的工作或付出的代价; •组织成员的满足:来自于组织为成员提供的诱因,即能够满足成员的个人动机或需要的东西;

•贡献与诱因这二者要达到平衡,组织就可以生存和发展,否则就会衰弱或消亡。

(2)诱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 经济的与非经济的(3)组织的平衡是不稳定的:

• 外部环境恶化造成诱因来源不足;

• 组织成员的需求标准总在慢慢提高,由此破坏平衡;• 组织必须通过不断地发展壮大来增加组织所掌握的诱因;4,什么是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原理:无论政府工作量增加、减少甚至无事可做,政府机构及人员的数量总是按同一速度增长,官僚机构及官僚按“经济人”模式行事(自身利益最大化),追求升官、高薪、轻松的工作,各种附加的权力,这可以通过扩大机构的规模及增加人员来实现

主要内容: a、凡行政首长与主管都有一种特殊的癖好,即增加下属人员与机构,以显示自己的权势,每年约以5%-6%的速度发展,从而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b、行政首长与主管对所增加的下属,都喜欢用比自己能力低的人

c、行政首长与主管采用委员会制决定问题,凡事关重大的问题,决议时间较短

d、凡采用委员会制决定问题,委员人数越多,效率就越低

e、行政效率越低的机关,越注重机关外观的装饰、豪华f、行政效率越低的机关,行政首长和主管越会人为地“制造工作”,并且越会提前花掉预算金,以便来年增加预算.5,什么是彼得定律?彼得原理:基于人事晋升制度的缺点和行政首长的偏心,专爱提升阿谀依附的人员,从而导致行政组织人员才能递减法则和反才能病态。6,什么是企业家理论?

奥斯本认为,所谓政府,它“是我们用来作出公共决策的一种机制”,他不赞成历史上曾有过的一种“把政府视作一种不得不忍受的邪恶”的错误观点。在他看来,政府可以向我们大家提供有益服务的方式。政府是我们解决共同问题的方式。他认为,对于一切文明社会来说,政府都必不可少,他对政府充满信心。

奥斯本所提的企业家政府的本质含义指的是公营部门的机构,不断地以新的方式运用其资源来提高其效率和效能。这一概念,实际上是试图把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些成功方法移植到政府中来,使政府这类公共组织能象私人企业那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行政效率。

7,什么是政府失败说?所谓“政府的失败”,是指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布坎南认为,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是指所执行的政策不是最佳政策,这种政策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佳配置。

布坎南认为,导致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竞争机制。

2、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3、政府机构自我膨胀。

8,西方行政学说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1、提出与创立时期:1887-1918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威尔逊:行政学创始人,《行政学研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学科;古德诺:美行政学家,《政治与行政》,对政治与行政的分离理论作了进一步发挥;泰勒:美管理学者,《科学管理原理》,倡导科学管理;法约尔:法管理学者,〈一般管理原理〉,提出了一般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十四管理原则)

2、西方行政学的正统时期:1919-1941年这一时期的行政学家继承了早期行政学的基本信念,认为“真正的民主与真正的效率是统一的”,经济和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此时期将官僚制度及其组织和管理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力图通过对行政现象的科学分析,发现行政管理的原则和规律,并尝试着为行政学确立一个基本的理论模式和学科体系。代表人物、著作与观点:德社科学家韦伯,官僚制理论的奠基人,〈论官僚制〉;美行政学家怀特:撰写第一本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美古利克:从分工与整合、全体与部分关系入手提出了分工的局限性和工作协调的重要性,对公共行政作综合研究,提出了一体化行政思想;英厄威尔:对行政管理的原则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概括,与古利克合著〈行政科学论文集〉;美国女政治哲学家福莱特:创立了动态管理理论,为正统行政学向行为主义行政学的过渡架设了桥梁。

3、转变与批评时期:1941-1959二战及以后各国行政管理(体制、权力、职能)随社会、经济等变革而发生了根本变化,正统行政学的理论原则和基本观点无法适应变革,受到怀疑和批评。主要代表人物和观点:美巴纳德:最早运用系统观点对行政组织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行政组织学说;美西蒙:对正统行政学的行政原则进行猛烈抨击,率先将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和决策概念引入行政管理研究,建立起一种较为完整的决策理论体系;美行政学者沃尔多:对行政学的历史发展和内容范围进行了全面探讨并对西方行政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美行政理论家帕金森:对官僚组织的弊病进行了精辟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帕金森定律;美麦格雷戈:对人事管理的传统观点 — X 理论进行了总结与批评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新观点— Y 理论;

美林德布罗姆:以渐进调适的观点对行政决策的过程、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建立了渐进决策模式。

4、应用与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技术的发展对行政科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行政学摆脱了对政治学的过分依赖,由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成为一门融合多学科理论方法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学科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这一时期行政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表现在:A、应用学科‘政策分析’的兴起。(以帮助政府解决如何改进政策制定质量和怎样提高政策执行效果等实际政策问题为宗旨)。B、行政生态学的兴起和发展。代表性人物:以德罗尔:现代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推动政策科学突破性发展;美彼得:对官僚组织的特征作了进一步分析,提出“彼得原理”;美里格斯:借用生态学方法研究行政系统与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生态系统的模拟来研究行政生态系统。

5、挑战与创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挑战:70年代,众多的社会政治问题使公众丧失对政府的信心,现实对行政学理论提出挑战。人们纷纷提出所谓的“新模式”以取代“旧的传统理论”(如:美青年学者:“新公共行政学”运动;英学者:提出重视行政道德规范和社会需要的“社区服务模式”)。此时行政学更加注重政府行政的社会和政治

意义。创新:系统论、控制论等管理实践中广泛且成功的应用为西方行政学的进一步创新奠定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新的管理学派相继诞生,且目标管理理论、权变学说在政府行政管理实践中得到直接应用,为创新提供现实可能性。主要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森:美新公共行政学者,对传统公共行政学理论进行全面反思与批判,用新方法、新视角研究公共行政;美管理学家菲德勒:将权变管理理论应用于领导科学领域并提出著名的权变领导模式;美学者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理论。

6、总结与探索时期:20世纪80年代80年代:西方行政学作为一门学科与专业的地位虽已完全得到巩固,但仍缺乏一个公认的、明确的中心和体系。此时期行政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本学科的历史发展进行回顾和反思;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兴起;政策科学的繁荣;并成为政治学与行政学研究的主流之一;公共选择理论影响深远;公众参与、政府间关系(尤其是中央与地方关系)、行政文化 和行政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也进一步为理论界所重视。代表人物:美政策分析家奎罗:系统阐述政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布坎南:以经济学方法探讨政府行政问题;美学者奥斯本/盖布勒等:倡导用‘企业家精神’来克服政府官僚主义,为政府改革开出了十种药方。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罗森布鲁姆的多元公共行政观 9,威尔逊认为行政学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关于行政学研究的目标与任务

目标有二个:(1)弄清楚政府能够适当且成功地承担的是什么任务

— 即:明确政府的职能和任务范围,明确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 — 强调“适当性”: 凡公共事务该由政府管理,政府承担其他社会组织所不能承担的,即为“适当”;若政府承担一切,或该管而不管,即为“不适当”

(2)弄清楚政府怎样才能够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和尽可能少的金钱或人力上的消耗来 完成这些专门任务。

— 即:用什么方式、什么方法进行管理,才能提高效率,完成任务。这应该是行

政学各部门的具体研究内容。— 特别强调:行政学研究不能仅限于“纯粹技术细节的那种单调内容之上”,而应

对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开展研究,使行政学理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形成较

高深的理论。

行政管理学的目的:总结行政管理经验,加强其理论性——把行政方法从经验实践的混

乱和浪费中拯救出来,并使它们深深植要于稳定的原理之上。10,古德诺认为政治和行政如何进行协调?

古德诺在指出了政治与行政必须取得某种协调之后,着重探讨了如何取得这种协调:

(1)这种协调的基础便是政治必须对行政取得某种形式的控制。(2)协调不仅取决于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问题,而且还取决于行政权力的必要集中问题。

(3)美国走向政治与行政协调的独特道路-----法外调节。美国政府体制得以顺利运行所必不可少的“适度控制”和“必要行政集权”全来自于一种法定体制外的调节功能---政党。

(4)美国加强民主与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政府体制的改革。11,泰罗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什么是管理的五要素?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在于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实行标准化原理;

(4)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

(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来一次“精神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

科学工作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管理定义为这五个要素正是法约尔最主要的贡献之一。计划:根据情况预测来制定工作计划。

组织:确立企业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的结构。

指挥:运用领导艺术以推动组织业务,减少无效耗费的功能。协调:使事情和行动都有合适的比例,使方法适应于目的。控制:对各项工作能否按计划进行随时作出反应。12,什么是官僚制?人类社会的三种组织类型是什么?

科层制,又称官僚制,是指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具有专业化综合化的设层分职能的行政组织制度。这种组织能有效地完成组织与管理工作,完成组织目标。合法合理的等级制与职能制相结合,是这一组织的基本框架。科层制组织的特点

1、层级结构中的每一个职位都是构成一个完整的组织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2、有明确的分工制度,每一职位都有相应的法定权力

3、各种工作决定有一定的记录在案的法定公式

4、行政权与立法权分离,行政人员只是具有管理专长的管理者,而非立法者

5、每一层级的行政人员必须具有特殊的才能和经过特殊的训练

6、人员的选拔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进行

7、每一职位都必须规定明确的职责范围

8、职位不属私人所有

1.超凡权威与神秘化组织(个人魅力型正当统治)超凡魅力: 来源于别人的崇拜和追随;神秘化组织(chrismatic): 这种组织行使权威的基础是基于统治者个人的人格, 它以对个人的崇拜迷信为基础;统治者个人的人格特征: 超自然/ 超人的力量或品质, 因而具有人格魅力, 如宗教先知, 智者, 战争英雄, 救世主, 政治领袖。2.传统权威与传统型组织传统型权威: 基于传统习惯或世袭得来;两种形式: 世袭制与封建制;3.法定权威与合理化—合法化组织(法理型)法定权威: 由理性和法律规定的权力;合理—合法化组织: 即以理性和法律规定为基础行使权威(统治)的组织;在该组织中:–权威的基础是组织内部逻辑一致的各种法律规则以及得到法律授权的管理人员所发布的命令,人们对权威的服从是由于依法建立的等级体系,是对组织规则的服从,与领导者个人的品质,能力,学识关系不大.不依赖于与个人有关的身份或属性,是一种非人格的权威统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在法律上地位平等,都受组织规则的约束;13,古里克认为政府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1)关于政府存在的必要性:

“ 政府是任性、坚强且自私的人们能够协作共生的手段” ; 当基于自身利益且由市场所支配的私人行为被证明是不适当的时候,政府活动的必要性就产生了。

(2)关于政府工作的目的:

对过度的自由行为施加必要的控制;提供(公私)合作的社区服务; 表现对弱者的公平的人类同情心(促进社会公平);(3)关于政府的工作方式:

不应单方面发挥作用,而应与私人部门合作,尤其是在制定计划上;政府制定的计划指标不能绝对化,要留有余地,有弹性;(4)主张限制政府的作用,防止政府膨胀:

u 政府机构的日益膨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市场失败会导致政府增长;

– 热心公益者、政府官僚、政治家也致力于推动预算增长;u 应该限制国家(政府)的作用

– 未来变化无常,政府同样不能确切地了解未来;

– 政府中的领导者可能缺乏智慧、经验、知识和高尚品质;– 缺乏行政技能与方法;

– 综合行动要涉及到众多变量;

– 行政集权体制缺乏开发新思想和新方案的有序方法;u 但是政府的作用不应受到固定限制;(5)重新划分和配置政府内部职能

14,何谓西蒙的价值命题与事实命题?事实与价值的区分 A、理论的区分:

–价值命题是关于偏好的表达,应然问题,规范性陈述,;

–事实命题是关于客观世界上可观察的事物及其运作方式的陈述,是然问题,描述性陈述; B、实践的辨别

–之一:手段与目的的区别;

–之二:可供选择的行为与行为的后果的区别;

C、以事实与价值的区分来区分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从而界定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政策问题:价值因素居重; –行政问题:事实居重;

15,什么是逆境及其应付逆境的政策原则?

含义:德罗尔认为,所谓“逆境”,它是指由不同原因造成的,难以消除的各种社会紧张状态。逆境产生的原因:逆境可能是统治机制中内生的,即政治制度本身特征中固有的;也可能是外生的,与政治制度以外的乃至超社会的现象有关,即是由所考察的社会及其范围之外的各种因素造成的。” 应付逆境的政策原则

A.社会改造原则(核心是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B.达到临界质量的原则 C.有选择的激进主义原则

D.准备承担风险同时避免万一的原则 E.产出价值优先原则

F.积极性强制干预的原则

16,什么是行政生态学和里格斯的三大行政模式?

行政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行政管理与其周围环境的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各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等因素对公共行政的影响以及公共行政对该国社会变迁与发展的影响

三大行政模式:

1、融合型行政模式(Fused Model)是农业社会的行政生态 其特征是: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力,土地的分配和管理是政府的重要事务;官僚的职位重于行政政策;政治与经济不分,权力来源于君主,行政官吏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自成特殊的阶级;政府与民众较少沟通;行政活动以地域或土地为基础,行政的主要问题是维持行政的一致和统一

2、衍射型行政模式(Diffracted Model)是工业社会的行政生态其特征是:经济基础是美国式的自由经济或苏联式的管制经济;民众有影响政府决策的渠道,政府与民众关系密切;行政风范体现平等主义、成就导向和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沟通渠道发达;行政的主要问题是谋求专业化基础上的协调和统一

3、棱柱型行政模式(Prismatic Model)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的行政生态特征:既具有融合型的一些特征,又具有衍射型的一些特征,具体说就是政府的制度、法规不能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形式上虽已抛弃了传统社会中的行政特性,实际上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呈现异质的行政制度、行政风范和行政行为;传统结构与现代结构重叠出17,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理论主张是什么? 课本

18,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思想来源是什么?

1、民主公民权理论

2、社区与公民社会的理论

3、组织人本主义与新公共行政 4、后现代公共行政

19,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领导者与企业领导者的行为动机不同。企业领导者的行为冬季是获取利润;而政府领导者的行为动机则是再次被选上连任。第二,政府与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和方式不同。企业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其顾客,它往往是通过其顾客自由挑选勾连其商品和劳务来挣得收入的;而政府的大部分收入则来自其纳税人,政府是通过征税取得其主要收入的。奥斯本说:“这就是为什么广大公众的注意力如此强烈集中在政府服务的成本上的原因,从而不断地产生要求实施控制的欲望——规定官僚们在每个项目上花多少钱,一次来避免官僚们可能浪费,滥用或者侵吞广大纳税人的钱。”

第三,政府与企业的动力不同。政府的动力往往来自于种种垄断,而企业的动力则通常来自于竞争。

第四,政府部门与企业组织对其成员的考核标准不同。政府部门对其成员进行考核的一条最根本的标准是看其是否能讨好当选的政客;而企业组织对其过程原进行考核的根本标准则是看其是否能够出产品或获得利润。奥斯本指出:“由于政客们倾向于受到利益集团的驾驭,政府的管理者与他们私营企业中的通航不一样,必须在每一个关系中考虑到利益集团的因素。”

第五,政府雇员与企业雇员对风险和报酬的看法不同。对此,奥斯本引用福特基金会的卢·温尼克的话解释说:“在政府中,一切激励因素是以不犯错误为定向。你取得了九十九个成功也没有人注意,但只要犯一个错误你就完蛋了。公司企业激励雇员的标准手段在这种政府中效果不佳。”

此外,奥斯本认为政府与企业“还有许多其他的不同。政府是民主的和开放式的,所以它的行动比公司企业缓慢,而公司企业的经理们可以关起门来迅速作出决定。政府的基本使命是‘办好事’,而不是挣钱,所以企业中的成本小以计算到了公营部门就变成了道德的绝对准则。政府必须常常替每个人平等服务,不管这个人制度的能力和对服务的需要如何,于是政府也就做不到公司企业那样的市场效率。” 20,为什么要推行渐进决策模式?

采用渐进决策的原因

林德布洛姆不仅提出了渐进决策的基本原则,而且还进一步分析了推行渐进决策的原因。在他看来,政策分析之所以不能进行理性化的周密分析,而要采用渐进分析,是因为决策与政策的制定必然要受到政治、技术和现行计划的制约,它们决定着决策必然成为渐进过程,他分别从上述这三个方面对推行渐进决策的原因做了分析。

(1)决策的渐进性是由政治的一致性所决定的(现实的政治如此)。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政治上所推行的是一种多党制,政府决策必然要受到多个党派的影响,必然成为各个党派折衷调和的产物,或者说,决策主体是多元的。然而,各个政党和政治领袖对基本政策的看法往往是一致的,因此,政治总是朝着一个统一的目标逐渐前进。各个政党之间虽然也有矛盾和斗争,但是由于其阶级利益的一致性,所以其政治利益常常也是一致的。一般来说,不会因为政党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而导致政治的剧烈变化。因此,林德布洛姆断言,西方国家所推行的实质上是一种渐进的政治,各个政党在竞选时仅仅对每项政策提出渐进的修改;政党自身的政策也是渐进地改变的。与此相一致,政府的决策过程必然地是一个渐进的决策过程。

(2)决策的渐进性也是由技术上的困难造成的。在他看来,任何一项决策的作出必然要与时间、信息等因素相关,而决策的正确程度则直接受制于决策者的决策备选方案及其后果等信息的了解程度,决策者对决策备选方案及其后果了解的越深入,有足够的时间和智慧或其他手段了解所有的决策备选方案,洞悉每一项决策备选方案的后果,或者说,决策者在技术上不可能对决策的所有备选方案都做到深入、透彻,决策正确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亦然。然而,决策者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智慧或者其他手段了解所有的备选方案。洞悉每一项决策备选方案的后果,或者说,决策者在技术上不可能对决策的所有备选方案都做到深入、透彻的了解。因此,林德布洛姆认为,决策者不可能等到对决策的每一个备选方案及其后果都深入、透彻地了解后再做决策,而必须在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就做决策,然后边执行边修正。这就是他所谓决策过程中的“修修补补”。

(3)决策的渐进性是由现行计划的连续性所决定的。在他看来,任何一项新的决策都不得不考虑原有决策的影响,因为原来决策已造成了一个既成事实——这就是现行计划。而现行计划可能已经投下了巨大的资本和精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巨变,否则便会带来一系列组织结构、心理倾向、行为习惯的振荡和财政困难。因此,林德布洛姆指出,为了保证现行计划的连续性,决策过程也只能是渐进的

第三篇:西方行政学说史—读书笔记

《西方行政学说史》读书随想

姜永熹

我所读的是丁煌在2004年重新修订的《西方行政学说史》,颇有所感,故将一些想法记下与大家分享。丁煌从西方行政学的提出开始,按照发展的时间顺序将西方行政学分为“提出与创立时期”、“正统时期”、“批评与转变时期”、“应用与发展时期”、“挑战与创新时期”和“总结与探索时期”,也就是从1887年提出至今的114年的发展历程。

正如丁煌所言,“行政管理和行政思想古已有之”。近代行政学包含于政治学之中。1865—1968年,德国学者斯坦因首次提出了“行政学”一词。1887年威尔逊在《行政学研究》一文中首次将“行政”与“政治”分离,将“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那么,一个明显的问题——为何要将政治与行政分离?

按照西方传统对于权力划分的体系,国家权力被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方面。其实也就是在法律的基础之上,按照法律的制订、执行、监督三个相互联系而又彼此独立的系统进行权力划分。也就说,大前提就是国家权力的运行需要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中国古代社会的组织规则是个人意志,也就是君主权力。那么权力独揽的君主制下也就不可能存在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方面的权力的制衡。这种行政生态之下,也就不可能衍生出西方的政治抑或行政思想。在任何时候如果社会的组织规则不是建立在法律之上,那么也就不会存在权力的制衡。之所以在文章开始提出这一观点,就是想首先请读者明晰为何西方的理论在中国社会现实中南辕北辙、变形走样的根本原因。也请诸位读者在阅读本书中理论的过程中仔细思考其中差异,切勿生硬套入中国现实。

行政学的肇始便是将这三分转变为“政治—行政”二分。依威尔逊之言,“政治是‘在重在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而在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因此,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动范围,而行政管理则是技术性职员的事情。”也就是说,政治是在处理国家权力及主体间的关系,而行政则是在执行这种关系意志(国家意志)的结果。那么在这种分割方法之下,政体的核心构建就是围绕行政权力而构建。所谓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实际上就是行政一权的分割。这样的假设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中社会舆论掌握行政权力者重视有加而对其他的部门视而不见的根本回应。无论是“委托立法”还是“司法权力的先天不足”都是这个根源的表象而已。那么也就回应了,无论人们如何费尽心机的进行权力分割,权力总是向行政权集中的现象。

因此,行政就是对国家的管理。此处的国家包含政府也包括其他的正式组织。“管理”

就是为了提高效率。因此“管理”更多的是出现在存在竞争的经济领域。因此,最初行政学所引入的“科学管理”“一般管理”等都是最先从经济领域发端的。由此可见,布坎南并不是首次将经济学视角带入行政学的人。但是二者的根本却别在于,最初的行政学更多的是将视角放在了提高政府效率上,并不是完整的在审视行政学。而布坎南以及今天从经济学角度观察行政学的学者却是从政府自身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行政。否定了政府的完全公利性,承认政府也有自己的利益。突破了原有人们的认知,也就能更好地理解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与泰勒和法约尔不同,韦伯所提出的科层制是基于其在德国军队中服役后的经验。众所周知,军队是必须有着极高效率的组织。因此,在韦伯创立科层制之后,行政方法也就逐渐适用一切组织。但是,军队的高效来自组织成员直接面对死亡的心理威慑和紧急情况下的万众一心。在生活中这种情况无法复制,也就不可能出现韦伯所设想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了。

中国古人讲“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政治—行政”的清晰的二元分割随着学科的发展也被遭到质疑。巴纳德和西蒙等都将目光聚焦到了行政中最核心的一环——组织。他们认为在实际操作中,有严格的“政治—行政”区分,在组织的运行过程中“决策”无时不在。但是在组织中的决策是微观意义上的决策,与国家决策有着本质区别。

但是,无论如何变化仔细梳理行政学这100余年的发展就会发现,其所探讨的内容无非围绕着“理论—应用”这个核心。在行政学初创的时期,学者们探讨行政如何从政治中分离出来,为行政梳理自己的价值。“工具”也罢,“理性”也罢,都是对行政的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其后,在专业或者按照丁煌的说法叫“正统”时期,学者们脱离了历史与现实的宏观视野,将行政研究推向具体、微观的方向。大家围绕着“人”、“单位”(组织)、“流程”(结构)等执行过程中的基本因素,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力求通过更严谨和科学的方式来得出普适性的结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进步。社会环境的变迁又催生着对于行政学新的理论探讨。科层制(官僚制)为基础的建立在一种自上而下进行管理的理念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国家面临着新的合法性的危机。在这样的背景形势下,人们对于行政的宿命又提出的了新的看法和认识。“从统治到治理”、“从管理到服务”,首次将政府或可说是一切行政性组织对公权力的拥有打破。表面上看是行政学开始融合法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诸多因素,实际上,是行政学的核心价值开始转变,就是走向大众,走向公民。这一切都体现了当代公民社会复兴的背景和国家权力削弱的现实。

第四篇:西方行政学说史1

第一章 威尔逊的现代行政学理论

一、选择题、填空题

1、现代行政学开创和形成的时期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2、古典时期有影响的公共行政和管理理论家有威尔逊、泰罗、法约尔、韦伯、古立克。

3、古典时期行政学理论研究的目标是经济和效率;范围是组织、行为程序和 行政原理;这一研究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种静态的研究;在方法论上采用的是 规范方法。

4、行政学的创始人是威尔逊,在1887年,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了《行政 学研究》,标志着行政学的诞生。

5、威尔逊第二本著作是《国家》,阐明了达尔文的社会变化是一个逐渐进化 过程的观点。

6、威尔逊“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的思想主要受益于德国政治学家布隆赤里。

7、美国文官制度改革要从公务人员要公开招聘、择优录取;提高政府官员的 专业素养;克服官僚主义作风三方面着手。

8、19世纪末,美国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案,对原有的政党分赃制进行改 革,实行“功绩制”文官制度。

9、威尔逊认为,政府行政职能能够顺利实施和行政权力能够合理控制的重要 保证是公共舆论。

10、西方国家将舆论监督称为“第四权力机关”。

11、舆论监督的内容包括公共御林监督应具有社会权威性;公共舆论监督应具 有相对独立性;公共舆论监督应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和适当性。

二、名词解释

1、政治学:政治学主要研究国家的性质、政府的“构成方式”、主权的本质 和地位、政治权力、政治制度等有关国家的根本制度的基本理论。

2、行政学:行政学侧重于研究政府组织、政府行为等行政现象,研究如何设 置合理的组织体系,如何确定正确的组织目标和如何有效地达到目标。

三、简答题

1、简述威尔逊研究行政学的方法

(1)历史研究法

(2)比较研究法

2、论述威尔逊对行政学的贡献?(练习册P10)

(1)他最早张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科学,开启了行政学的研究。

(2)他提出的政治与行政分离的思想为现代文官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3)他深刻揭示出公共舆论在监督现代政府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未公共 舆论监督构建了一系列的运作原则。

第二章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一、选择题、填空题

1、泰罗在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的原理》,奠定了他科学管理之父的地位。

2、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工时(即时间与动作)研究;工资刺激系统; 职能性组织。

3、任务和奖金构成了科学管理结构上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4、进行职能工长制变革的好处是:一是能在较短时间内训练出一批工头,他 们可以真正而充分地执行其职务责任;二是这一新体制无论对于工长还是对于 工人,都完全适用于四项主要的管理原则。

5、科学管理要求在工人和管理层两方面进行一场“思想革命”。

6、泰罗把科学管理下的组织看作是一种互利的交换体系。

7、泰罗认为等级制依然是组织内控制和协调的主要机制。

8、作为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鼓吹者是吉尔布雷斯,他的夫人认为成功的管理 在于人而不是工作。

9、吉尔布雷斯的夫人认为历史上有三种管理方式:传统方式;过渡方式;科 学方式。

10、传统方式也称“驱赶式”或者叫“昆斯伯里侯爵式”的管理。这种管理采 取单一的直线指挥,其特点是中央集权。

二、名词解释

1、工时研究:顾名思义,就是对完成一件工作应该用的时间进行精心的研究。。。(而不是)对完成工作的实际时间进行研究,仅仅对一个工人完 成一件规定任务的时间作出统计,这并不是工时研究。

2、工资刺激系统:泰罗指出,任务和奖金构成了科学管理结构上的两个最重 要的因素。泰罗的刺激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过时间和动作的研究,事先确 定工作表现的标准,这使得泰罗认为奖励的实际方法--不管是计时还是计件--相对就不那么重要。

3、差别工资:是将刺激建立在工作表现的事先确定的标准上,对每一个工人 在个人基础上奖励,奖励当即兑现的具体支付制度。

4、职能工长:把计划工作和执行工作作一区分。在职能制下,原有制度中的 一个人的职能被八个人取代。进行职能工长制变革的好处是:一是能在较短时 间内训练出一批工头,他们可以真正而充分地执行其职务责任;二是这一新体 制无论对于工长还是对于工人,都完全适用于四项主要的管理原则。

三、简答题

1、简述泰罗的刺激方法?P28-29

(1)首先,给工人一个有明确指示的确定的任务,以及每一个工作因素确定 的时间标准。

(2)泰罗反对收入分享计划。

(3)在泰罗的刺激统中,成功收到高支付的奖励,而失败则收到物质损失 的惩罚。

(4)在泰罗的刺激系统中,还有一个高工资和低劳动成本概念

2、简述泰罗的思想革命的内容?P33-35

(1)泰罗确实指出了劳资之间的“亲密合作”是科学管理反映的思想革命的 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虽然泰罗提倡工厂中劳资双方的合作,但是权力是不能由劳资共享的。

(3)泰罗把科学管理下的组织看作是一种互利的交换体系。

(4)泰罗的时代是美国多种改革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除了与科学管理有关 的社会改革运动,泰罗对其他的一些运动不抱什么热情。

3、泰罗的贡献和局限?P40-42

贡献:

(1)强调劳动方法的标准化。

(2)建立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3)科学地培训工人,改变凭经验选择作业方法和师傅带徒弟的方法。

(4)管理职能的专业化,职能工长制则是这一专业化的表现。

(5)劳资双方的合作,双方将注意力从对现有利益的分配转向把利益做大。

局限:

(1)泰罗的科学管理建立在经济人的人性假设上。

(2)泰罗的科学管理只考虑组织内的因素,因而忽略了外在因素对组织的影 响。

(3)泰罗的科学管理注意对效率标准的追求,忽略了为社会服务的道德观念。

(4)泰罗的科学管理本身有些内容的“科学性”也是有问题的。

第三章 法约尔的管理织思想

一、选择题、填空题

1、法约尔最主要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2、法约尔思考的管理问题及关注的焦点是整个组织。他本人被称为“一般行 政管理理论家”,他的管理理论被成为“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3、法约尔是在20世纪初在欧洲发展起来的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

4、泰罗注重基层人员的工作方式的改进,而法约尔却注重管理人员的管理方 式的讲究。

5、劳动分工实际是一种职能专业化思想,法约尔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劳 动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从而提高效率

6、权力是指挥和要求别人服从的权利。权力和责任首先应该规定责任范围,然后制定奖惩标准。

7、制定和维持纪律最有的办法是:一,各级好的领导;二,尽可能明确而 又公平的协定;三,合理执行惩罚。

8、对报酬的方式,人们通常希望:一,它能保证报酬公平;二,它能奖励有 益的努力和激发热情;三,它不应导致超过合理限度的合理的报酬。

9、法约尔管理论的核心是等级制度。

10、法约尔认为完善的秩序还要求位置适合于人,人也适合于他的位置。

11、法约尔认为,首创精神能激发组织成员的活力。

12、法约尔认为,一般组织的形态由组织人员的数目决定。管理层次的设置一 般坚持“2~5”原则。

二、名词解释

1、法约尔法则:法约尔将管理看作是平行于一般技术专业等的另一种特殊专 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管理职能专业化”思想的反映,但管理职能并非是只 属于管理人员的职能,它是由从企业的最高领导到一般工人的各个成员分担的。从这一基本假设出发,法约尔讨论了组成企业人员才能的各方面能力的相对 重要性,形成了有名的“法约尔法则”。

2、纪律:在法约尔看来,纪律是一种“协定”、一种规范,在实质上表现为 和企业及其下属人员之间的协定相一致的服从、勤勉、积极的举止一级尊敬的 态度。

3、等级制度:即层级制度,就是从最高权力机构直至低层管理人员的领导系 列。等级制度是法约尔管理论的核心。

4、跳板法则:在遇到一些需要快速办理的事情时,为提高办事效率,需要跳 过原有的管理路径,在平行的两者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渠道,即建立跳板或天 桥;若两者无法协调,再报告上级,由上级协调。这一情况下称作管理过程中 的跳板法则。法约尔“跳板”理论旨在保持命令统一的情况下,迅速而及时地 解决一般事务,从而使组织最上层得以从繁杂的事务中摆脱出来,专注于一些 重大问题。

5、管理职能: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三、简答题

1、法约尔管理组织理论的特征?

(1)法约尔试图给管理规定特有的概念范围;

(2)在法约尔的理论中,组织和管理的概念是密切相关的;

(3)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更似于一种论述组织的有效形成和维持的理论;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只是考虑了组织的内在因素,没有考察组织同它的周 围环境的关系,因此缺乏具体性。

2、法约尔的贡献?

(1)管理是可以应用于各种形式团体活动的一套独立的知识--管理的普遍 性。

(2)能够应用于所有各种工作的第一个全面和综合的管理理论。

(3)在学院和大学中开设管理课程的思想。

第四章 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一、填空题、选择题

1、韦伯提出的“理想的官僚制”理论是行政学发展史中重要的里程碑,为此,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

2、韦伯现代理论的核心是官僚制理论,他认为行政管理体系向官僚科层制发 展的程度,给现代化政府提供了决定性的尺度。

3、官僚制的形成与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和经济为前提。

4、韦伯认为,货币经济对于官僚制产生及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5、韦伯发现,官僚制的行政管理职生在属于法理型统治的理性国家

6、官僚制主要是指在知识的基础上,以行政效率为目标的一种科学、理性的 现代行政管理体制。

7、官僚等级制的显著特点是专业分工。

8、明确的程序、规章和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个人的主观因素

9、现代官僚制区别于传统家长制与世袭制的重要特征是训练有素、专业精深 的行政官员。

10、理想的官僚体制是通过等级结构进行控制和管理的。

11、等级结构体系是完全按照专业化的标准加以确定的。

12、传统统治最为普遍的形式是世袭制。

13、个人魅力统治是一种以人格取向的权威,法理型统治则是一种制度取向的 权威。

二、名词解释

1、官僚制:就是建立于法理型统治基础上的一种现代社会所特有的、具有专 业化功能以及固定规章制度、设科分层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形式,是一种理性地 设计出来的,以协调众多个人活动,从而有效地完成大规模管理工作,实现以 组织目标为功能的合理等级制组织。

2、传统型统治:如果一种统治的合法性是建立在遗传下来的(历史就存在的)制度和统治权力的神圣的基础之上,并且也被相信是这样的,那么这种统治 就是传统型的。

3、个人魅力型统治:个人魅力即“卡里斯马”,在这里用它来表示统治者的 人格特征:“他被认为天分过人,具有超自然的或者超人的、或者特别非凡的、任何其他人无法企及的力量或素质,或者被视为神灵差遣的,或者被视为楷 模,因此为被视为领袖。它的合法性基础在于:英雄人物所具有的吸引追随者 和信徒们的神力,以及后者对于前者自愿的服从和虔诚的信仰。

4、常规化:个人魅力型统治的结果是:权力要么转变为一种更为传统的类型,要么开始呈现官僚政治的特征。这些因素都促使产生于社会激烈动荡和变革 过程中的卡里斯马型统治向其他形式转化,这就是韦伯所称的”常规化“问题。

三、简答题

1、简述官僚制的特征及评价?

特征:(1)等级制

(2)专业分工

(3)行政管理档案系统原则

(4)明确的程序、规章和制度

(5)专业培训

(6)采用固定的薪金及按照资历、政绩晋升

评价

优点:(1)组织的严密性

(2)管理的非人格化

(3)技术的稿效率

(4)统治的知识

缺点(负面功能):

(1)官僚组织体系庞大、行动缓慢,容易造成组织效率低下

(2)官僚制与官僚主义密切相连,具有官僚主义的种种弊端。

(3)现代官僚制同样具有”非理性“的一面,它不断使人的本质发生异化

2、法理型权威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1)传统型统治的管理一切均按照惯例、习俗行事,但是缺乏效率

(2)个人魅力型统治的管理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它纯粹依靠信仰和感情而 否定理性

(3)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即”官僚制“则是以法理型权威为基础,行政人 员的公物行为必须按照理性原则进行,必须合理、合法,不允许带有任何偏见 和私人感情,对所有人都平等看待,而不管他们的社会等级和个人身份。简言 之,它要求人们服从的不是作为个人的管理者,而是作为一种非人格化的秩序 和规范。

(4)因此,法理型权威能够充分保持行政管理的持续性、稳定性和高效率,它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大规模组织管理不可或缺的基础

第五章 古立克的行政组织理论

一、填空题、选择题

1、古立克在1935-1937年,和厄威克合作编辑出版了《行政科学论文集》。该 书是美国行政科学发展过程一个重要标志。

2、结合的要素之一是把组织内部类似的任务组合起来。

3、古立克将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如何具体安排工作归纳为四个途径:目的、过 程、人员和地点。

4、领导是通过权威进行协调的关键。

5、市政研究局成立于1906年,当年领导班子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经济和效率,同时也注意如何教育民众,建立一个负责的、对新问题能及时作出反应的政府。

6、古立克把市政研究局称作为效率运动的”发电厂和思想库“。

7、市政研究局达到效率的目的,靠的是两条:一是政府的调查报告;二是公 务员培训学校。

8、古立克本人的主要兴趣在三方面:公共财政、人事管理和大都会政府。

9、大都会政府怎么去管,古立克始终认为,一要按照职能的各个方面把责任 下放给各级政府,二是要依靠那些和具体问题直接打交道的最小的政府单位。

10、古立克认为,都市问题最终解决办法必须是各级政府共同行动。这个共同 行动既包括联邦政府的参与和总统的领导,也要求每一级政府都认真地处理自 己管辖范围内的事务。

11、古立克提出了一系列著名理论,在学术和行政部门的杰出贡献证明了他被 誉为”公共行政学的元老“是当之无愧的。

二、名词解释

1、由下而上:古立克注意组织内部的分工和组合,并称之为”由下而上“的 作法,这种作法强调了同一性的原则,但是它也有缺点,那就是忽视了控制和 协调的必要性。

2、由上而下:其着眼点在控制和协,实施这种作法,主要靠二条:一是建 立一个权威结构;二是突出组织的目的。

3、正面职业终身制:提拔新人,开诚布公,严格要求,公正对待。换句话说,政府工作人员要从年轻人里面挑选,从基层见习干起,逐步熟悉业务。与此 同时,把不称职、不胜任的人员果断淘汰。

4、POSDCORB:古立克将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概括为如今广为流传的”八 字方针“,由英文的八个字母(POSDCORB)代表着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执行的七 项重要功能,即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协调、汇报、预算。

三、简答题

1、简述政府的作用?

(1)在古立克看来,政府实际上提供了一种手段,使往往自私自利、独断专 行的人有可能和睦共处、携手合作。

(2)政府的运作是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而对人们的行为加以控制。

(3)政府的行为是为了提供合作性的社区服务,也就是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 可以更好、更经济、更令人满意地完成的活动。

2、行政改革的原则?

(1)相关的工作应安排在同一单位

(2)精简部门,多余重叠的机构或予以取消,或予以合并。

(3)各具体单位实现一元化领导,由有能力、懂技术、富经验、敢挑担的人 掌舵。

(4)有责有权,权责相当。

(5)一把手要指定专人负责整个部门的工作鉴定。

(6)整个部门的每项职能都要指派专人具体负责。

(7)削减民选官员的人数

(8)各种理事会、委员会只有准立法、准司法的职能,不宜介入行政工作

(9)整个部门的所有行政工作必须置于一元化的行政首长领导。

(10)行政首长必须有权任命、解雇和指挥属下部门主管。

(11)行政首长必须有一套研究班子,负责总结汇报,以及探索新的路子。

简言之,行政部门应该融合成一个整体,组建坚强、能干的行政领导班子,并 配备一位有职有权、能够监督行政全过程的首席行政官。

3、市政研究局称为”效率运动的发电厂和思想库“的目的是什么?

(1)使政府管理更加经济有效

(2)推行科学管理

(3)有建设性地提高政府的透明度

(4)收集、分类、解析,并公布所有事实

第六章 福莱特的动态管理管理

一、填空题、选择题

1、新古典时期的时间跨度一般为20世纪30年代至六七十年代。这一时期研究 的显著特点是对人尤其是团体的人以及行为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奥、福 莱特、巴纳德、西蒙、里格斯、麦格雷戈、林德布洛姆、威尔达夫斯基。

2、这一时期研究从组织的静态描述转向了研究动态的组织过程;在方法论上,这一时期的研究从规范方法转向了实证方法。

3、福莱特的处女作是在1986年问世的《众议院议长》。

4、福莱特的第二本著作是《新国度》,在1918年发表,书中她提出了群体动 力的新概念。

5、福莱特的第三本著作是《创造性的经验》,在1924年问世的全书的中心 思想是群体动力

6、群体过程的核心是创造。福莱特认为,群体过程受到两则的影响:即 ”互相渗透定律“和”整体学说“。

7、福莱特认为,解决社会冲突主要有三个途径,即一方占据上风、互相妥协、整合。她一再推崇的办法是整合。

8、福莱特认为,达到整合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圆环形的反应过程。

9、圆环形反应包括思想和活动的互相渗透,并导致互相的结合。

10、整合具体表现是达成共识,是来自经验的聚合。

11、福莱特认为,权力就是指成事的能力,控制指针对某一特定目标的权力运 用。

12、福莱特认为,国家是群体过程的逻辑延伸,是社会生活的最高表现。

13、福莱特认为,真正的民主概念包括大众的实质参与和联邦制的政治结构。

14、福莱特早年注重研究的是人事关系和群体过程,后期研究的是工业组织。

15、福莱特对企业组织情有独钟,主要原因有:第一,她和几位著名企业家关 系良好;第二,她觉得企业环境可以为她想做的分析提供一些有趣的原始素材 ;第三,更重要的是,在她看来,企业组织是一种执行重大社会功能的社会性 机

16、福莱特认为,企业不只是牟取利润,而是开辟了新的人事关。

17、福莱特认为,只有协调恰当,才能有控制有权威,而不是靠控制靠权威才 能实现协调。

18、福莱特认为,权威职能隶属于有知识有经验的人。

19、福莱特把领导分为三类:职位领导、个人领导和功能领导。

20、福莱特认为,领导应当有三大功能:协调、决定目标,以及预测

21、福莱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你加上我“和”我加上你“之间的反 应。

二、名词解释

1、群体:群体不是单纯的一群人或者一个组织成员的简单组合。群体是一个 有凝聚力的整体,可以改变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促成群体的成员间的互相配合、和睦共处。

2、互相渗透定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接触会造成分歧的综合,从而使他们之 间的结合出现新的形式,这时群体的成员实际上就成为彼此互相影响的调整力。

3、整体学说:指对一个整体的了解仅仅靠对其组成部分的分析是不行的,因 为这个整体来自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往接触,有其本身的动力。

4、圆环形反应:包括思想和活动的互相渗透,并导致互相的结合。而这种结 合则是通过我们各自从别人那里”唤出“某些东西即通过所谓的”唤起“过程 来实现的。

5、个性:是一种在整体钟找到自己的位置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与众不同。

6、自由:在福莱特看来,自由是社会性的,是”个性的和谐而自在的发挥“。

7、改造权力:就是变”踞人之上的权力“为”与人共享“的权力。

8、增加权力:就是借助群体的力量,尽可能地满足更多的个人需求,从而使 整体获得更多的权力

9、邻里群体:在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群体之中,福莱特认为,最基本的社 会群体是邻里群体。正是这些邻里群体使人们能够经常互相接触,促成他们间 的相识,进而增进彼此间的日趋了解。

10、情况定律:指的是当周围的变化和反应互相交织,不断出现时,针对这些 情况必然出现的敏感能力。

11、功能权力:工人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和他的本职功能相关的控制权。

第七章 梅奥的社会人管理理论

一、填空题、选择题

1、梅奥在1933年发表了《工业文明的人的问题》,主要研究了霍桑实验。

2、1945年,梅奥发表了《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3、1947年,梅奥发表了《工业文明的政治问题》。

4、梅奥早期主要关注一般的社会、政治和哲学问题,中期从事一些科学调查,他的天才在于激发研究小组的的智力,并对小组的活动加以整合。

5、梅奥的霍桑实验开创了一个新的人际关系学派的先河。

6、梅奥认为,巴纳德所提出的组织必须”有效率“和”有效益“,实际上是 提出了现代社会普遍适用的准则。也就是说,任何组织必须能在两方面满足其 成员的愿望:一是他们的物质要求;二是在完成多种社会职能钟实现积极的合 作和协调。

7、梅奥第一次实证研究是在费城纺织厂进行的,这次研究彻底否定了认为只 有私利才是激励和推动人工作的全部动力的假设。

8、梅奥的霍桑实验是在1927至1932年进行的,这一实验因其”社会人“的假 设,对非正式组织的揭示以及对人际关系学派的形成而载入史册。

9、梅奥进行直接观察的最后历程是研究缺勤和流动率,在南加州飞机制造业 进行的。

10、梅奥发现,缺勤率和流动率是形成工作”团队“的一种功能。

11、梅奥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领导能力,这个能力包括三个主要内容:掌握科技 知识、系统化的指挥能力、组织社会合作和协调的本领。他认为,涉及管理核 心部分的是组织社会合作和协调,也表面了梅奥的远见。

二、名词

1、群氓假设:由李嘉图提出这一说法。自然的社会由一群无组织的个人组成,每一个人都按着能达到自我保存和实现自我利益的方式行事,每一个人都尽 力按逻辑进行思考,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努力。

2、霍桑实验:霍桑是西方电器公司在芝加哥附近的一家工厂的名字,这一试 验从1927年至1932年,历时五载。这一试验因其”社会人“的假设,对非正式 组织的揭示以及人际关系学派的形成而载入史册。由梅奥主持该实验。

三、简答题

1、泰罗的科学管理与梅奥的霍桑实验的比较?

两人分别代表了解决工业问题的两种主要方法。

(1)两人载目标方面的高度相似性。两人都看到了工人和管理当局之间的冲 突,并把更多的责任归于管理当局;两人都追求工人与管理当局的和谐或利益 相关,泰罗是通过一种精神革命,而梅奥是通过人群协作。

(2)两人达到这些目标的手段却大不相同。

第一,泰罗所注意的中心是个别工人,而梅奥主义者把注意的中心放在作为团 体成员的工人身上。

第二,泰罗对人际关系不大注意,而梅奥则很关心。

第三,泰罗认为物质工作环境是影响生产率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而梅奥则认 为社会环境才是主要的。

第四,泰罗认为,只要有机会,人们就会追求最大的经济报酬;而梅奥主义者 则把金钱的诱惑放在次要地位,强调团体成员的地位。

2、对梅奥的霍桑实验的评价?(贡献、批评)

(1)霍桑研究的贡献是巨大的。

首先,它以扎实的的调查和分析指明了人的”社会性“特征,这在对人的假设 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其次,社会系统观点的提出开拓了对组织研究的视野。

最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领导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通过职工的满足度,激励 职工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2)对梅奥的哲学价值观和方法论以及霍桑实验的批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

a、梅奥出于工作场所中的各种利益的自然和谐的假设,不遣余力地去追求自 发的合作,而没有认识到社会冲突的不可避免性。

b、在梅奥看到冲突的地方,他把它归之为工人的感情态度,而非客观的工作 和社会条件。

c、霍桑实验的特征在于”大错和不完整“

第八章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组织理论

一、填空题、选择题

1、巴纳德是新古典时期的一位重要的组织理论家。他在组织理论上所作的一 系列独创性的工作至今被认为是组织理论的典

2、巴纳德独创性的工作主要体现在《经理人员的职能》的著作中。

3、巴纳德把自己的主要贡献归结为”结构性“概念和”动态性“概念。

4、结构性概念包括个人、协作体系、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和复合性正式组 织。

5、巴纳德认为,个人干不了的事情,两个人一起干,因而协作就产生了,组 织也随之产生。

6、在巴纳德看来,组织就其实质来说就是一种合作性的努力。

7、巴纳德认为,只有当一个协作体系的目的实现时,这种协作才是有效的。

8、巴纳德认为,协作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的动机而组成的。

9、协作努力的有效性与协作体系目的有关,效力与个人动机的满足有关,协 作体系的效力是体系成员个人的效力的总和。

10、效力与平衡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达到:或是改变成员的个人动机,或是把生 产成果分配给个人。

11、效力是满足的交换。协作的过程包含满足的交换工程。

12、协作的持续取决于协作的有效性和协作的效力。

13、巴纳德认为,构成组织的要素有三个:协作的意愿、目的、信息交流。

14、巴纳德对组织理论的一大贡献是提出了非正式组织。

15、巴纳德从正面肯定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尤其是它的凝聚力作用。但是他 忽略了非正式组织对政治组织来说所具有的消极一面。

16、复合性政治组织主要有四个特征:系统性、非人格化、专业化、含有非正 式组织。

17、巴纳德感到目标是专业化的首要方面。

18、组织的动态分析涉及到三方面的内容:刺激-回报的动态平衡、权威、以 及沟通和决策过程。

19、构成组织力量的人的努力和贡献是由诱因引起的,自我保存和自我满足的 利己动机是支配的力量。

20、刺激与个人动机有关,巴纳德把引诱分成特殊的和一般的两类

21、说服的含义包括三种形式:形成一种强制状态;引诱合法化;动机灌输。

22、最重要的说服方法是动机的灌输。

23、刺激系统的另一方面是地位系统。

24、巴纳德认为,只有当权威被接受,它才是有效的。

25、巴纳德看来,组织中的决策与组织的目的有关。

26、组织决策中,采用的过程取决于三个因素:决策的目标、决策所需的速度、决策者所得信息的质量。

27、巴纳德指出,管理者具有三种功能:提供一种信息交流系统;促成必要的 个人努力;提出和确定组织目标。

28、巴纳德认为,领导者具有五大特点:有活力、坚忍、有决断力、服力和 责任性、以及智慧。

29、巴纳德认为,责任性对领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责任性来自现有的道德准 则。

30、巴纳德认为,管理者的责任主要是形成组织目标。

二、名词解释

1、协作:就是一种克服由物理环境或人的生物特征所强加的一些限制的手段。

2、净满足:是指每个成员在协作体系中所得到的大于所投入的那部分。

3、非正式组织:巴纳德将非正式组织描述为暂时的、无结构形式、涉及那些 没有任何具体联系而发生的互动。用他的话来说,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没有 固定形态的、密度经常变化的集合体“。

4、均衡理论:在组织提供的诱因和个人为之作出贡献之间维持一种均衡。

三、简答题

1、简述复合性正式组织的含义?

巴纳德认为,这一组织来自简单的正式组织增长需要创造新的单位,但总的目 标是作为复合性组织中统一的因素起作用的。复合性正式组织的特征包括以下4 个方面:系统性;非人格化;专业化;含有非正式组织。

2、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的作用

(1)信息交流

(2)通过调节人们的贡献意愿和稳定客观的权威来维持正式组织的凝聚力

(3)维持人们的个人人格、自尊心和独立的选择,而这是正式组织运作所必 需的。

3、简述巴纳德对组织理论的贡献?

(1)他用社会系统观点对组织的考察

(2)他的通过引诱或刺激在组织中维持组织和人之间的均衡

(3)他的权威来自接受的思想

(4)他的效力-效率两分法企图把经常发生冲突的组织目标和努力的经济需 求同个人的目标和满足的需求结合起来的思想

(5)他对正式组织的富有洞察力的分析以及对非正式组织的引入

(6)他对经理人员责任的明晰阐述

第九章 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

一、填空题、选择题

1、西蒙在1978年荣获最高奖,获奖的名称是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是表彰他 对经济决策研究所作的贡献。

2、西蒙第一本著作是《管理行为》,书中包含的思想有许多来自制度学派的 经济学。

3、在西蒙的兴趣中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关注人的决策,他一生的研究是对梦 寐以求的”决策真理“的追求。

4、在西蒙的论文集《人的各种模式中》,他把决策理论中的一些基本因素格 式化。

5、《管理决策的新科学》旨在探讨计算机对组织决策的影响。

6、西蒙把决策前提作为其分析的单位,他认为行政或管理就是决策。

7、他用”事实-价值“两分法取代行政学中传统的”政治-行政“两分法。

8、西蒙对决策的分析首先建立在他提出的一种新的决策人的模式上,他把这 一模式称为”满意人“模式。

9、人为什么要参加组织,西蒙采用了巴纳德的基本框架。

10、西蒙将引诱-贡献功利性称作为引诱-贡献功利量表。

11、在西蒙看来,提供决策前提的首要责任在等级制。

12、效率标准是组织决策的标准,间接地也是等级控制的手段。

13、对组织决策的理性来说,西蒙主要关心的对象之一是目标转移现象。

14、目标的转移也可能来自决策过程中使用的价值指标。

二、名词解释

1、满意人决策:决策者由于受知识和分析能力的限制,因而总是接受一些就 其向往的程度来说只是满意或充分的选择。

2、”形式推动“搜索:在问题领域搜索时,决策者可能采用任何这样一个新 的战略:只要有一个标准的反应(惯例),搜索就很少或不存在,决策者只需 要简单地使用惯例即可。如惯例不能适用,搜索就会被标准化,并建立在记忆 中储存的计算相关行动的形式和规则上,西蒙称之为”形式推动“的搜索。

3、刺激推动的搜索:它使用看得见的排队来决定先后行动。

4、目标推动的搜索:它采用一个目标和亚目标结构来决定先后的行动。

5、程序性决策:当决策刺激重复出现,组织已确立了一种对付这一状况的确 定的程序后,程序性决策就发生了。这一程序体现在西蒙所说的决定对一个任 务的反应次序的”运作程序“中。运作程序因其程度不同而异。组织惯例对运 作程序来说是最具体的,决定是参照已通过的实践而非对可供方案的优点的考 虑而作出的。

6、非程序性决策:是对新的刺激的反应,这种反应不存在结构性,因而非程 序性决策需要一些搜索活动,这一搜索将遵循可预测的和规定的形式。

三、简答题

1、简述个人决策的过程?

(1)个人决策的第一个基本因素是来自决策环境的刺激

(2)个人决策的第二个基本因素是记忆

(3)个人决策的第三个基本因素是习惯

(4)个人决策接下来的便是对问题的分析

(5)在界定了问题空间后,决策者开始扫描这一空间,以搜索有用的、可供 选择的解决方法

(6)个人决策的最后一步是选择

2、简述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的相同点?

(1)从西蒙称之的”情境界定“出发,这是一个现实模式的简化,用来减少 实际决策环境的复杂性。

(2)采用某些手段-目的形式将具体的行动与组织最终目标联系起来。

(3)决定(问题)被分解或分成几个独立的部分,并分配给组织的亚结构。

(4)在选择方案时总是以”满意"而非最佳作为标准。

(5)决策过程很可能包括了一种不确定的吸收性。

(6)组织中的决策是惯例性的,惯例性程序从程序性决策中的具体的反应到 非程序性决策中的惯例性的搜索过程。

3、简述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的不同点?

第五篇:《西方行政学说史》读后感

《西方行政学说史》读后感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我更深入的掌握了西方行政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更加系统了解各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行政学说,更深一层地了解行政管理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并从行政理论的变革和历史作用中得到启示,加深对行政活动规律的认识,把握西方行政学的发展趋势。我认为,通过该书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行政管理活动规律的认识,从而纵向地把握行政管理科学;另一方面,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行政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借鉴意义。通过理解并掌握西方行政学各个发展时期的主要行政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行政学说,把握西方行政史的整体概貌的基础上逐渐学会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鉴西方行政学的学术理论,为我国政府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提供有益的建议,能够形成自己的看法。

在这本书中,丁煌从西方行政学的提出开始,按照发展的时间顺序将西方行政学分为“提出与创立时期”、“正统时期”、“批评与转变时期”、“应用与发展时期”、“挑战与创新时期”和“总结与探索时期”,也就是从1887年提出至今的114年的发展历程。

正如丁煌所言,“行政管理和行政思想古已有之”。近代行政学包含于政治学之中。1865—1968年,德国学者斯坦因首次提出了“行政学”一词。1887年威尔逊在《行政学研究》一文中首次将“行政”与“政治”分离,将“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那么,一个明显的问题——为何要将政治与行政分离?按照西方传统对于权力划分的体系,国家权力被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方面。其实也就是在法律的基础之上,按照法律的制订、执行、监督三个相互联系而又彼此独立的系统进行权力划分。也就说,大前提就是国家权力的运行需要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中国古代社会的组织规则是个人意志,也就是君主权力。那么权力独揽的君主制下也就不可能存在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方面的权力的制衡。这种行政生态之下,也就不可能衍生出西方的政治抑或行政思想。在任何时候如果社会的组织规则不是建立在法律之上,那么也就不会存在权力的制衡。之所以在文章开始提出这一观点,就是想首先请读者明晰为何西方的理论在中国社会现实中南辕北辙、变形走样的根本原因。也请诸位读者在阅读本书中理论的过程中仔细思考其中差异,切勿生硬套入中国现实。

行政学的肇始便是将这三分转变为“政治—行政”二分。依威尔逊之言,“政治是‘在重在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而在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因此,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动范围,而行政管理则是技术性职员的事情。”也就是说,政治是在处理国家权力及主体间的关系,而行政则是在执行这种关系意志(国家意志)的结果。那么在这种分割方法之下,政体的核心构建就是围绕行政权力而构建。所谓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实际上就是行政一权的分割。这样的假设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中社会舆论掌握行政权力者重视有加而对其他的部门视而不见的根本回应。无论是“委托立法”还是“司法权力的先天不足”都是这个根源的表象而已。那么也就回应了,无论人们如何费尽心机的进行权力分割,权力总是向行政权集中的现象。

因此,行政就是对国家的管理。此处的国家包含政府也包括其他的正式组织。“管理” 暑期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精选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书评舞台艺术点评读后感就是为了提高效率。因此“管理”更多的是出现在存在竞争的经济领域。因此,最初行政学所引入的“科学管理”“一般管理”等都是最先从经济领域发端的。由此可见,布坎南并不是首次将经济学视角带入行政学的人。但是二者的根本却别在于,最初的行政学更多的是将视角放在了提高政府效率上,并不是完整的在审视行政学。而布坎南以及今天从经济学角度观察行政学的学者却是从政府自身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行政。否定了政府的完全公利性,承认政府也有自己的利益。突破了原有人们的认知,也就能更好地理解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下载2014年贵州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复习题(西方政治学说史)西方政治学说史(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贵州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复习题(西方政治学说史)西方政治学说史(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治哲学说史 读书报告

    读 三毛 有感 接触三毛是一个巧合,那天在书店偶然看到一本厚厚的上面沾满了灰尘的一本名叫三毛全集的书,当时还在诧异一本儿童书籍怎么会放在成人区中,随手将它拿下,书的封......

    论公务员的有限责任(西方行政学说史)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西方行政学说史》期末论文 题 学 专 年 学 姓 任 课成目:论公务员的有限责任 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业 行政管理专业 级 2009级 号 ***1......

    西方行政学说史试题及答案(5篇)

    西方行政学说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被西方国家称为“第四权力机......

    政治学说史复习资料(小编整理)

    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霍布斯《利维坦》《论公民》;洛克《政府论》《论宗教宽容》;狄德罗:百科全书》;伏尔泰:《哲学通信》;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罗......

    2011年全国自考西方行政学说史模拟试卷

    2011年全国自考西方行政学说史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

    政治学说史复习提纲1(优秀范文5篇)

    政治学说史复习提纲第一章 古希腊:西方政治思想的源头 一、城邦制度特点 二、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 三、柏拉图理想城邦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内容 四、亚里斯多德关于“人是天生......

    2014年贵州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英语复习题

    Increasingly,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people especially young people have become aware of 悬赏:0 答案豆 提问人:wu13wu13 提问收益:0.00答案豆 提问赚钱 568 Incr......

    2018年10月自考《西方行政学说史》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3

    2018年10月自考《西方行政学说史》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