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一把先让孩子快乐[5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2:1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赌一把先让孩子快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赌一把先让孩子快乐》。

第一篇:赌一把先让孩子快乐

赌一把,先让孩子快乐(1)

恐怕没有哪个时代能够像今天的父母对孩子投注如此多的期待。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不成功,父母如何承受得起。

我们也是一样。这个小生命如期的到来,给全家带来很多欢乐,同时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她培养成一个成功的人。

怎样才是成功的人呢?我们当时能想到的是思维敏捷、出口成章,还得多才多艺,当然在学校的成绩得出类拔萃。标准一出即得到全家人的响应,除了那个要被塑造的人以外,没有想过要理会她的意见,因为这似乎就是社会标准,哪家有这样的孩子都让其他父母们羡慕的不行,谁会质疑这标准有什么问题呢? 于是墙上贴着挂图,床框上贴着不干胶字,五颜六色的玩具,录音机里播放着童谣,姥姥哄着孩子睡觉嘴里都念念有词,あいうえお...。

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孩子两岁半时就被送到小小班,哭喊着不肯进学校,我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转身走了。下午姥姥去接孩子,看到孩子哭成的小花脸,不知何时尿湿的裤子,再也不肯送孩子去了。第一次的学校经历一天结束。

过了三个月,又忍不住把孩子送到另一家幼儿园。孩子的哭闹轻微了一些,本以为这次成功了,没想到周末时老师找到孩子爸爸,说你们还是把孩子领回去吧,孩子在幼儿园虽然不哭不闹,但是不吃不喝的,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可担不起责任。结果第二次上学经历一周宣告结束。

从此我们打消了让孩子提前上学的想法,不是不想,是不敢这样做了。

上了幼儿园后又开始了各种兴趣班的学习,钢琴、舞蹈、美术,周末、假期安排得满满的,像赶场一样穿梭于教室和老师的家。妈妈没空,爸爸上。爸爸也没空,姥姥上。3:1的结果孩子成了家里最忙的人,这种忙碌的日子孩子居然没烦,现在想来都有些奇怪。科目是她自己选的,是因为喜欢而乐此不疲?还是只有这时才能跟父母在一起满足了对亲情的渴望?还是因为父母的热情高 涨做出的配合?或许还有父母忙于工作此时无暇干涉控制的原因存在。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但是随着女儿上小学,快乐就越来越少了。我开始关注孩子学了什么,学得怎样,为什么退步了,怎样学得更好。于是家里经常传出我呵斥孩子的声音,写作业为什么不能快一点?!怎么又马虎了?!分数下降为什么?名次下降为什么? 面对我的指责,女儿经常回应的话是还有很多人不如我呢。我就更生气了,这么没志气的孩子,怎么不跟好的同学比,偏偏跟后边的同学比,真是没出息。记得有一个中午,孩子回家吃饭,把期末考试卷子拿回来。一进门就说,妈妈我怎么这么没用呢?怎么能这么马虎?怎么能考得这么差呢?说完就大声痛哭起来。看到这架势,我倒有些不知所措了。原来是考了班级第十名,比上次退步一名。她用对自己的猛烈攻击换来我的休战。这种生存智慧让人心酸。

有一次出去旅游,大家要表演节目,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唱歌,讲故事,我女儿不敢上去。明明会唱很多歌,但是如果在下面不能把一首歌完整地顺下来,说什么也不会上去。即使曲调歌词顺下来了,勉强上去,也非常紧张,生怕出错。

以前我把学习看得很重要,认为只有成绩好,才有未来。所以孩子想要的都变成我的筹码,达标就达成愿望,不达标,不管是孩子多喜欢的东西坚决不买,甚至告诉孩子,不是父母不给你买,而是你自己不够努力。每一次需要家长签字对女儿来说都是充满恐惧的一关。于是在孩子的作文里我是一个可怕的母老虎,孩子的性格变得内向、退缩胆怯、冷漠,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远。我感觉到了孩子的变化,心里非常痛苦,扪心自问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成才,为什么孩子却变成了这个样?孩子不开心,我也不快乐,问题出在哪里?

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为了我的孩子,我愿意去寻找那个答案。于是踏上心理健康,心灵成长学习探索的道路。明白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需要的是父母无条件的爱,孩子的天赋、特质与父母未必完全相同,且不同成长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和表达方式,健康快乐的心情有助于孩子潜能的发挥。于是下定决心做个知行合一的母亲,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用无条件的爱,协助孩子找回内在 的快乐。心里仍然忐忑,不知道自己的这种转变会在孩子身上带来怎样的变化?也担心当学习、成绩不再成为自己关注的焦点时,孩子的成绩是否会滑落?在快乐与成绩的纠结,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学业有成,哪个父母又会愿意孩子失去了快乐呢?当学习成绩似乎已经与快乐心情产生冲突时,我宁愿孩子快乐,以赌一把的心态做出了选择。这个决心形成不易啊,调动了自己最大的勇气,准备好面对可能产生的任何后果。

孩子的初中阶段是我们这个家庭转折期。女儿从抗拒、冷漠、关闭心门,慢慢地放松下来,尝试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到可以敞开心扉与我们无话不谈。三年中成绩有起伏,名次经常变化,遭遇成长过程中一些烦恼,但是轻松快乐始终伴随着她学习成长,中考以优异成绩进入名校实验班。而我呢,从开始的不知所措,小心谨慎,不断地调整自己,观察体会变化的趋势,到越来越坚信这条路的正确,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放松和从容。回想孩子青春期前段的种种经历,快乐回归的过程这是感慨良多啊。

二、转变从改变自己,进入孩子世界开始。

以前总想通过努力工作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往往是把工作排在第一位,挤占了与孩子在一起和游戏的时间。有一次孩子戚戚地说,妈妈的工作比我重要。即使跟孩子在一起,也是想着工作的事,人在心不在。没有心思听孩子说,更没耐心听她把话说完,自以为是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教、评判、指责都出来了,后来孩子根本就不想说了。多年的习惯要改掉太难了,虽然经常提醒自己,也时不时地重蹈覆辙。有一段时间没话说了,为了不再唠叨做无用功,同时表达诚意,就跟孩子约定不说重复的话,一旦有重复,她只要说“说过了”,我就要立即停下来。结果你一定能想象得到“说过了”“说过了”不绝于耳,噎得我说话的兴致全无。这才知道平时自己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天天讲道理,不知重复多少遍,真难为孩子了。不能说重复的话,突然发现不知该说什么了,实在憋得难受想到一个办法——转移方向,让孩子说。慢慢的,她讲话的时候越来越多了;慢慢的,我听得越来越多;慢慢的,我感受到一个完全不同于成人的,属于孩子的世界,领悟到与孩子的冲突常常是来自成人世 界与孩子世界,两个世界的隔空对话;慢慢的,我选择进入孩子世界,以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以孩子的方式嬉戏娱乐,以孩子的角度体会感受。

在成人世界里要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换位思考,父母们或许还能做得到,但是在对待孩子时,有多少父母能认识到孩子意识、认知、行为、能力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并愿意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所需要的理解、认同、支持和引导呢?多少父母把成人世界的标准、规范强加在孩子头上,一旦未被达成就横加指责,强行将孩子童年从她的人生中抹掉。一旦孩子不能按她的年龄阶段去游戏、感知、思考、表达、行为,她就会永远失去那个阶段应有的一切。没有春天的生机,何来夏日的灿烂,秋天能有何收成,冬天是懊恼曾经错过的遗憾还是警醒来年的把握?人生不能从来,错过了就永远地过去了,我感谢女儿用她的童年换来我的觉醒,不再错过她的青春期,让我自己的生命变得不同。

三、选择信任,有空间孩子才能成长

有一次女儿问我,妈妈你真的好久都不说快点快点了?经她提醒才意识到这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口头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以前的情景是早晨起床就“快点快点”地催她起床,“快点快点”地催她吃饭,“快点快点”催她上学,回到家来“快点快点”催她写作业,“快点快点”催她洗漱睡觉。只要跟她有关的事都离不开“快点快点”,因我总嫌她动作慢,总觉得可以更有效率。喊了好多年的“快点快点”,终于发现她的节奏被程序化了一样没有变化的事实,非常沮丧,终于放弃了想改变她“快点快点”的努力。心里愤愤不平地想着,这些都是她自己的事,我干嘛比她还急?如果没问题,我不需要急;如果有问题,她自己知道急。于是有一天我对女儿说,以后不再说“快点快点”催她了,让她自己安排好时间。结果发现孩子非常清楚什么时间该做什么,自己设好闹钟到时很自觉做要做的事。以前不断地催促,她自己误了时间还发脾气,后来时间来不及了,背着书包就往外冲,没有半点怨言。我尝到了放手的轻松,女儿体会到被信任的喜悦。我可以安心地做自己的事了,明白自己以前的忙碌并不是孩子需要的,而是自己找的。给了她一点空间,她却回报我一个大惊喜。我发现自己真的不了解这个孩子,带着好奇的眼光观察,再观察。

QQ的快乐农场引发了全国性的偷菜热潮,女儿也是浩浩大军中一员。暑假没事就坐在电脑前种啊,收啊,偷啊,眼看着田地一块块增加,播种品质越来越丰富特别开心。晚上收完最后一个可能,常常12点睡觉,早晨6:30就起床,就是怕自己的菜被偷,同时还能享受到几乎到每个人那里都有收获的快感,即使被看菜园的狗咬了也热情不减。有事要出门就千叮咛万嘱咐地叫我帮她收菜,同时还要创收,我也被她拉近进来,成了她的帮手,乐此不疲,那段时间真有点疯狂。

快开学了,她说不玩快乐农场了,说停下来马上就停下来了,没有半点迟疑。那时经常有新闻报道哪家公司因为员工迷恋农场卸载了QQ,哪个教授痴迷农场导致家庭破裂。女儿的表现让我瞠目结舌,问她为何?她说偷菜很辛苦,再说了偷有什么好?!在她看来就这么简单,这不是原因的原因让她潇洒地退出了。疑惑之余倍感欣慰,不干涉、不压制,选择信任,吃饱了,自然会离开饭桌。

班级有位男同学,经常给她发短信,语言体贴呵护,善解人意,女儿把他当成不错的朋友。一次男同学突然恶言相向,火气很大,像仇人一样。女儿不明就里,回家哭诉,很伤心。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默默地陪着她。现在的初中学生虽然比他们的父辈们初中阶段男女同学间交流多了很多,但是在青春期激素的作用下,好奇与敏感,爱慕与矜持交织作用着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无法敞开沟通。之后发现女儿似乎平静了,没有指责抱怨,没有自怨自艾,以为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也就没放在心上。过了一段时间,女儿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他跟她打招呼了。看到女儿这么高兴,知道她还在乎这个友谊。好奇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孩子告诉我,她主动发短信给这个男生,说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生气。结果男生道歉说误会了,从此冰释前嫌。女儿自己解决了这个冲突,我惊讶于她的冷静,理智和不执着、不猜忌、不怨恨,勇于面对的智慧和勇气。何止是惊讶呀,我现在进行的修炼女儿已经做到了,敬佩啊!

这样的事例何止一两件啊!选择信任意味着放手。意味着尊重孩子的个性,以她需要的方式和节奏协助她成长。意味着父母要收回自己的目标、原则、标准和方式,收起自己的翅膀,让孩子自己站立在天地之间,经受大自然的风热暑湿燥寒。意味着父母坦然接受孩子犯错,允许孩子犯错,并把犯错视为孩子积累人生经验历练人生智慧的途径。意味着父母已经意识到孩子成长阶段的不同,改变应对方式,协助孩子走向良好的自我认知、独立意识和能力发展之路。

父母都希望孩子好,都在为孩子的好做出种种努力。真的需要睁开眼睛看看我们的孩子,他们好吗?仍然有些蛛丝马迹帮助我们去觉察,孩子能表达自己的需求吗?他内心平静而喜悦吗?他有学习的主动性吗?如果不确定,问问孩子吧,只要他愿意他会告诉你这个答案。对于好不好这个结果,社会说的不算、父母说的不算,只有孩子觉得好才是真正的好。

四、了解孩子需求,给她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父母常常把自己认为好的给孩子,不管孩子是不是接受,是不是愿意。“我都是为你好”是孩子们经常听到,非常理解,非常反感,非常无奈的一句话。知道是为自己好,应该按照父母的指引去做,但是不知为什么就是心里不情愿接受,顺着父母,自己太委屈;斗胆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惹父母生气,自己很自责。太纠结了,又有什么办法,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代沟吗?青春期的孩子经常陷入这样的困境,内在的力量在萌动着、冲动着、压抑着中发展,压抑的结果主见没了,兴趣没了,学习的动力也没了,最终要么失去力量变得唯唯诺诺,要么积蓄力量一发后果不可收拾;冲动的结果走进叛逆,凡是父母拥护的就坚决反对,凡是父母反对的就坚决去做,即使也知道父母其实是对的,好像只有反对才能显示自己的力量,才能得到应有的关注一样。压抑也好,冲动也罢最终没有赢家,而最受伤的是孩子。一旦伤了,可能要付出一生快乐的代价,可能几代人要为此买单,太沉重了。顺着父母,是孩子对父母的爱;了解孩子成长的需求,顺着孩子,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

初二的时候女儿对街舞特别有兴趣,兴致勃勃地说班级五位同学暑假结伴去学街舞。我听到了只是应一下,并没有往心里去,心里想小孩子三分钟热血,离假期还有几个月,到时也许兴趣又转移了。

放假了,女儿垂头丧气,哭着说,不能去学街舞了。

“为什么?”我好奇发生了什么事。

“她们四个都不能出来了。”

“啊,都不能出来?”

“她们父母不让她们出来,一个因为考得不好,另外三个连原因都没有。” “你很想学街舞?”

“那当然了,都想了一学期了,她们怎么说话不算数?!呜呜”

“哦,别难过,我们再想想办法。”

“还有什么办法?我给她们都打过电话了,没有一个能出来。”

我沉默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内心对街舞没什么好印象,还有担心恐惧。嘈杂的音乐,露肩露背肥大奇异的穿着,散乱的头发,迷离的眼神,性感的动作,影视节目中的街舞画面怎么看也不像我心目中健康阳光的学生形象,女儿跟这样一些人混在一起会不会有危险?我能理解其他父母的疑虑,但是看到孩子的渴望,暂时放下评判的冲动。

第二天打了几个电话,向几个有同龄孩子的朋友打听他们孩子对街舞的看法,反馈惊人地一致,孩子们都很喜欢。我又沉默了,原以为是女儿的特立独行,没想到在孩子们眼中街舞是年轻人的时尚。调整想法后再看街舞,看到了年轻人追求自由,挥洒激情,活力四射的青春风采,街舞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恐怖。还是担心学员中有不良青年,于是再次打电话给朋友们建议为我们的孩子组织街舞学习班,学员:朋友的孩子,老师:我们挑选。马上得到积极响应,街舞班立即开班。当把这个消息告诉女儿,假期她仍然可以学习街舞时,女儿拉着我又蹦又跳,高兴极了。撒娇地说,妈妈,妈妈,你真是我的好妈妈!继而又感慨地说,别的同学的父母怎么不去学点心理学啊? 女儿挥汗如雨,坚持不懈,练得很认真。那个假期女儿很开心,主动做作业,身体匀称健康,精力充沛。之后带领班级参加全校的啦啦操比赛获得第二 名,到高中参加学校圣诞晚会表演,还成为班级音乐广场表演主力。街舞满足女儿兴趣需求,给她带来快乐,健康和自信,还有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可是什么是最好的呢?与其绞尽脑汁,费尽心思,还不如关注孩子需求。从街舞事件中我明白孩子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有时我会发自内心地喜悦,因为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我体会感受到了新的青春岁月。生命的延续不仅仅因为你有了一个孩子,而是因为你的生命能与她以同一个频率跳动。不仅是延续,更有丰富和精彩,只要父母们愿意关注孩子的需求。

五、学习不是唯一,成绩不代表成功,平衡才能快乐成长

有一个初一学生对我说,在他父母心里只有他的学习,其它方面父母根本不关心,所以不想跟他们说什么,说了也白说,弄不好还找一顿骂,有什么事只好压在心里。不开心,学习时也静不下心来。成绩一旦下滑,父母的脸色就很难看,我越解释他们的话越难听,他们只在乎成绩根本不在乎我。

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忽视孩子成长的其它方面的确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结果父母掉进孩子学习的漩涡焦虑、恐惧、痛苦挣扎;孩子要么成为木偶,任凭家长、老师摆弄,要么成为问题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个结果不是大家想看到的,但在家庭中屡屡上演。走出这个怪圈,家长是关键。

首先要看清的真相是学习成绩的意义是什么?

08年走出校门二十年后同学再次聚首。人生有几个二十年啊,大学毕业后已经有个别同学英年早逝,大家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相聚。海外的、国内各地的同学纷纷赶来,20年前80个毕业生,20年后的同学聚会来了60个。同为天之骄子结束求学生涯后,走向社会历经20年的发展变化,人生际遇有很大不同。感慨万千之际,发现当年成绩优异同学大都继续在专业领域专研,其他同学分化很大。有在专业领域的,有在非专业领域的,有企业的老板、公务员、职业 8 经理人、自由职业者,专职家庭主妇。有的事业有成,财富地位显赫,有的还在拼搏努力,也有与世无争过着随遇而安的日子。

再看看身边的人,似乎同样在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人生是一场全能比赛,有很多不同的项目,一个项目的成功不代表着最终赢得这场比赛,一个项目成绩平平也不代表着输掉全局,各项目相互影响构成全局,但是项目影响各不相同,输掉小项目影响一时,输掉大项目毁掉一生。

曾经知识还记得多少?曾经的学历还有多大的作用?而现在对我们产生巨大影响的甚至左右自己人生轨迹是什么?来自哪里?

我们看到成绩在求学阶段是重要因素,但是就一生来讲学习成绩的影响实在微乎其微,而在长达一二十年的时间里,如果我们让孩子花很多时间精力在未来很少用的知识上,即使取得了好成绩,但是如果所做的孩子并不喜欢,这条路上又能坚持多久?而且孩子已经习惯了被安排,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即使有一天他有了选择的权利,除了在迷茫中徘徊,他能为自己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或者孩子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而在上学阶段父母从来没有去关注和给机会培养他的学习力、领导力、沟通能力和健康的心态,当孩子可以为自己做主的时候,他又拿什么去面对新的挑战呢?又凭什么取得自己满意的成果呢?当一些父母只关注孩子的成绩时,是该考虑一下自己关注的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所作所为是孩子成长的助力,还是一不小心变成了阻力,这实在是一个值得看清楚的问题。

第二,要明白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汶川地震时我有幸成为福建省第一批赴灾区青少年心理康复援助队成员,那段经历成了我人生的转折点。看到失去孩子的父母痛不欲生,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孩子的名字,说我不再打你了,不再骂你了,不再要求你成绩怎样,只要你活在;失去学生的老师内疚、自责,痛苦万分,她对死去的学生说,我知道你是一个有很多优点的学生,你善良、热情、喜欢帮助别人、有礼貌,可是我总因为你成绩不好批评你,惩罚你。有一次在路上,你特地赶上来向我问好,我知道你理解老师,不记恨老师,可是我再也没有机会表扬你、关心你,对你说其实除了成绩,你是一个非常棒的孩子了。那一幕幕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曾经以为死亡在遥远的某处等待,年轻的生命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使用,有遗憾没关系,还有未来,还有机会。但在灾区看到当死亡来临,并不以一个人在世上的时间长短为标准带走那个生命,突然感受到死亡就在身边,它可以随时终结一个人生命,让我明白生命无常,而幸存者的痛苦在未了的心愿中的绵延,告诉我要把握最重要的,活在当下,不要留下任何遗憾。于是内心有个重要决定善待自己,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活在当下,做想做的事,快乐地生活。不留遗憾,就可以坦然面对明天发生的一切。

当我们面对健康,面对生死的时候,是否学习还是唯一?是否成绩还是那么重要?是否还有更值得我们关注的因素呢?相信智慧的父母们清楚自己的选择。

第三,平衡才能快乐成长

阴阳不平衡,人就会生病;生态不平衡,地球就会产生灾难。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被关注的那个部分有可能就是影响学习状态的因素。

为了女儿的健康成长,我下决心打开视野,关注更重要的,关注能关注到的。

健康很重要,缺乏健康的保障,那会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呢?

每天坚持六点钟起床,为孩子准备早餐。按照养生的原则早要吃好。米、面、鱼肉和时令蔬菜水果变着花样做,营养均衡丰富,容易消化。同时针对坤卦的先天体质,适当多补充莲子、木耳、蘑菇等坤卦食物。另外根据季节的风热暑湿燥寒调整烹调方式和饮食结构。女儿很满足,说每天都能享用六星级早餐。其实家常便饭,日用食材,只要用心就能让孩子有不一般的感受。

良好的生活规律是健康的保证。春发夏长秋收冬藏。晚上保证睡眠,中午小憩。夏不贪凉,冬季保暖。经常泡脚,促进气血通畅,保证睡眠质量。

经常性的运动,提升了孩子的体质。街舞、跆拳道、跳绳、仰卧起坐、摸高、背背等孩子喜欢的项目、中考考试的项目以及家庭亲子游戏项目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下经常玩耍游戏,不知不觉中女儿体质增强了。运动成绩向来一般,初二时800米居然全班跑第一,中考体育成绩13分(满分15分)。

用音乐营造舒适的感受。早晨起来用节奏感强劲的鼓声音乐,激发身体阳气上升,保证快速进入状态;晚上放舒缓音乐,放松身心,卸下一天疲惫。

用蹬背、捏脊、按摩等中医经络保健方法,让孩子正气充盈,邪不可干,远离疾病。多少年了,女儿几乎没有去过医院。

其实最关心的还是女儿的心情。听女儿讲学校的新鲜事,听她的烦恼、困惑,分享她的快乐喜悦。一起欣赏动漫的魔幻、一起发癫快乐大本营的嬉戏、一起品味心理访谈的五味人生。虽然初中阶段女儿经历了不认同老师的的困扰,遭遇不同性格行为表达的冲突,面临情感驿动的好奇与迷茫,以及初三错过进入A班的打击,这些事件让女儿的心智逐渐变得成熟起来,理解、接纳、自信、有勇气,心态平和坚定,最后在普通中学普通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名校的实验班。这些事情做起来并不困难,一些父母没有做到,只是没有引起重视。我也不清楚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到底哪个因素发挥了支持作用,但是我知道点点滴滴的付出都是爱的传递,多些内在支撑一定可以让孩子更有力量。

学习不是孩子生活中的唯一值得关注的事件,成绩只是折射出孩子生活状态的一面镜子。当父母们愿意深入探讨时会发现孩子上课心不在焉、学习没动力、成绩不佳常常跟智力因素无关,也就是说,不是孩子听不懂、学不会,而是孩子学不进去或者不想学。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情绪上、学习状态上、未来的发展上,解除困扰孩子学习的因素,成绩的提升一定不是个问题。

第二篇:快乐孩子

快乐孩子

—— 写给黄海

走进福利院,第一眼看到那些智障的大孩子们,我感到害怕。一种莫名的恐惧涌上心头。在我眼里这些人是被上帝忽略的,在他们出生时上帝忘了给他们智慧。想到这,我的心情由恐惧变到同情。我们被组长分成两组,我被分配到二楼,那里住着一群智障的女孩。我拍了拍胸脯,鼓起勇气走进去。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她们很热情的和我笑和我握手。我心里遗留的顾虑一下子都烟消云散。我也笑着同她们握手。我特意带了牛皮筋,女孩子多多少少会跳一些。结果,这却成了我最后悔的事情。

刚开始时,我用拍手的方式来吸引她们的注意。我以为会有很多人会很热情的来一起玩,可事实上,她们是很热情,可大多数人都腿脚不便,能和我们一起跳的人就只有一个。是我大意了,我只想到她们有智障,却没考虑到她们有可能腿脚不便。

看到她们有些人眼干巴巴的看着我们跳绳,我只能勉强笑着和那位叫小红的女孩跳。我不知道以她们的思维方式会去怎么想,如果是我,我想我心里会很难受,我不容许我有任何的不足,为什么她可以跳绳,而我却要干巴巴的看着,我会很努力的练习直到我也可以跳绳为止,即便,会跳绳这一目标不是我迫切需要的。

可是她们却没有我这么傻,她们的注意力很快被别的地方吸引去了。她们不会伤心,因为智障,所以容易满足。

黄海,这是一位一直傻笑着看我的女孩,我走进她,她就叫我姐姐。我傻傻的应者,又问了她几岁了,她憨憨的回答说二十,我傻傻的说我也二十,叫我文静姐姐吧。

她拉我到一旁坐下,我们便聊开了。我发现她手上带着一条手镯,问她哪里来的,她笑笑说姐姐送的。“很漂亮!”我恭维到,我喜欢用“恭维”这词,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习惯了恭维。

她很认真的笑,很认真的说“姐姐漂亮。”我很开心,因为不撒谎的人能说我漂亮。“那黄海喜不喜欢文静姐姐哩?”她说“喜欢啊喜欢啊,姐姐常来看我吧。”我笑着答应,才发现我回答得那么没有力气。这种活动是别人组织的,我不知道再次来看她会是什么时候。我不知道她会不会知道等待,会不会知道正常人常有的失落,会不会因为没等到而心伤。

她拿了纸给我,要我把名字写在上面。我看了看上面的名字,我不知道那些留在她纸上的名字的人,那些拥有在这纸上写名字的权利的人,会有多少是像我一样,没有把握实现诺言。

和她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是我第二件后悔的事,我傻到只能想到这一首童歌,傻到要求没父母的小孩同我一起唱。我的叟主意提出来后我才意识到不对,可是她很乐意的说她会唱,很开心的和我一起唱。

我想上帝还是公平的,虽然她们没有正常人的智慧,可是她们也少了正常人的苦恼。快乐很容易在她们的心上生根发芽,在脸上笑出花来。

第三篇:给孩子一把成功的钥匙

给孩子一把成功的钥匙

——自信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的本性。”人这个神奇的生灵,从呱呱落地起,就开始对大千世界充满了积极探索,可以说,每一个孩子生来就对学习充满了热情。可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他们在课堂上懒得思考,懒得动脑,懒得动口,懒得动手。究其根源,是学生失去了兴趣,失去了自信。成功只有一把钥匙------自信。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呢?

一、允许学生出错犯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作为一个从教多年的教师,就会发现学生似乎有打不完的小报告,闯不完的“祸”,弄得教师往往觉得他们挺烦,于是常常搪塞他们或听而不闻。甚至,有时孩子的淘气举动还会招致教师的斥责,甚至大动干戈。出错犯规,其实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印记”,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他们的权利(原则性的错误除外)。不论是过去、现在,抑或将来,任何一个学校和班级,都会出现一些特别好动、调皮的孩子,特别容易闯祸的孩子。

前段时间看过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的小主人公小豆豆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感,且因胆子特别大而显得特别幼稚、与众不同。她初到学校因为好奇学校课桌的抽屉,每写一个字都要将自己的文具一样一样从抽屉里拿出来又放进去,一节课能够这样反复上百次,课堂上她可以毫无顾忌地招呼窗外的广告宣传员为她演出,她还可以大声地与空中的小燕子对话,这在一般的教师眼里是无法容忍的,因此她被学校很有理由地退学了。而小豆豆后来所上的巴学园则在各个方面都正好迎合了小豆豆的这种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性,那儿以电车为教室,由学生自己决定坐哪个座位和上什么课,特别是这所学校里从校长到老师都从心底里深深地爱着这些与众不同的孩子,特别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总是采取各种巧妙的办法对她们加以引导和教育。校长第一次与小豆豆见面,竟静静地坐着听这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女孩唠唠叨叨说了四个小时;一次,当校长看到小豆豆因为寻找自己掉进茅坑里的一个小玩艺儿而将茅坑的脏物全都掏出来堆成了小山时,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然后轻轻的说道“找完了可要将这些东西都送回原处哦!”在这样一个宽松自在、充满乐趣的环境里,小豆豆生活得自由自在,好奇心得到了最大的发挥。虽然因为战争的原因她们在这里只生活了短短的两年时光,但这段时间对在这里学习过的所有孩子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她们一个个充满了自信,为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就连小豆豆这个别人眼里的怪孩子、一进校门就被退学了的小女孩后来却成为了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社会福利法人小豆豆基金”理事长、“日本文学俱乐部”会员、“世界自然保护基金”日本理事、“岩崎画册美术馆”馆长,她的名字叫黑柳彻子。

好奇、好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应该加以爱护,并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大胆地去想象。即使产生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也不能盲目否定,而应采取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耐心解答,共同讨论,或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继续思索。同时,要关心他们那些在大人看来是“错误”的行为。要善于发现他们“误”中的创造成分,帮助他们选用适宜的方法,继续展示出来,及时肯定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以保证他们自由探索的空间。在保护想象、创造的热情的基础上,教师、家长还需不断扩充这个空间,尽量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材料,鼓励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继续探索,及时肯定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这个保护好奇--支持探索--培养自信的过程,犹如在孩子好奇心的背后,架起一座有利于他们自己探索、感受成功的桥梁。当然,这里所说的成功,不是大人眼中的成果,而是他们大胆尝试,包括尝试错误(避免危险、伤害)而产生的快乐,继续探索的兴趣和再创新的信心。教师要学会宽容和保护,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保护学生的幻想和好奇。叶圣陶先生说过: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我们的职责是多么的神圣,我们的一言一行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小孩子经常会问这问那,摸这摸那,有时还会做出一些大人无法理解甚至意想不到的事情来,但这正是他们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世界,探个究竟的表现,这正是一种可贵的主动学习、敢于创造的精神的体现,所以我们应该加以保护,正确引导,自信就是从这种创造、探索中来的。

二、注重学生心理的个性差异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说,这个学生很聪明,那个学生比较迟钝;这个学生善于思考,那个学生有音乐才能,那个学生绘画很出色;这个学生活泼好动,善于交际;那个学生沉默寡言,喜欢深思。这里说的,就是人们之间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个别差异。一个人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的特殊性称为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同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学生,虽然他们有着大体相同的心理特点,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心理特点总是带有个人的特色。孔子要求对每个学生的差异进行详细的观察:“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退而省其私”。每个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既是教育的结果,也是教育的一种条件。只有针对学生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因材施教”。材就是指教育对象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他的兴趣、性格、能力等心理上的特点。“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差异,重视差异,在教育或教学上,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按不同的条件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认识到了个性差异,我们再试问自己,对那些后进生我们照顾到他们的差异了吗?我们忽视过他们吗?我们给过他们冷眼吗?我们伤害过他们的自尊吗?我们给过他们多少自信呢?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在《哈佛家训》一书上读到的一个故事。在新泽西州市郊的一座小镇上,一个由26个孩子组成的班级被安排在最里面一间光线昏暗的教室里。他们中所有的人都有过不光彩的历史:有的吸过毒、有人进过管教所、有一个女孩甚至在一年之内堕过三次胎。家长拿他们没办法,老师和学校也几乎放弃了他们。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菲拉的女教师担任了这个班的辅导老师。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天,菲拉没有像以前的老师那样,首先对这些孩子进行一顿训斥,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而是为大家出了一道题: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1公升的白兰地,而且曾经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C曾经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热爱艺术,偶尔喝点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菲拉的问题是:如果我告诉你们,在这3个人中,有一人会成为众人敬仰的伟人,你们认为会是谁?猜想一下,这3个人将来各自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对于第一个问题,毋庸置疑,孩子们都选择了C;对于第二个问题,大家的推论也几乎一致辞:A和B将来的命运肯定不妙,要么成为罪犯,要么就是需要社会照顾的废物。而C呢,一定是一个高尚的人,一定会成为精英。然而,菲拉的答案却让人大吃一惊。“孩子们,你们的结论也许符合一般的判断,但事实是,你们都错了。这3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他们是二战时期的3个著名的人物——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他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美国总统;B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C的名字大家也很熟悉,他叫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支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元首。”学生们都呆呆地瞅着菲拉,他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孩子们,”菲拉接着说,“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以往的过错和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每个人都不是完人,连伟人也有过错。从过去的阴影里走出来吧,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将成为了不起的优秀的人才„„”菲拉的这番话改变了26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如今这些孩子都已经成人,他们中有的做了心理医生,有的做了法官,有的做了飞机驾驶员。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班里那个个子最矮也最爱捣乱的学生罗伯特·哈里森,后来成了华尔街上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人。其实,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世界都是一个无比宽阔的海洋,做老师的,就是要善于走进孩子的心海里。对待学生,尤其是对待所谓差生,要给予更多的爱,给他们增添一份自信。这犹如在大山里呼喊一样,你用多大力气发声,山谷的回音就会有多大。教师对孩子付出了多少关爱,孩子就会回报多少自信。

三、不让失败定格

有个小女孩在公园滑滑梯时不慎一脚踏空摔了一跤,它哭了起来,立刻抱住妈妈说:“不玩了,回家。”可这位妈妈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鼓励女儿再试试,并且有妈妈保护。女儿又玩了起来,不是一次,而是好几次。当她们离开公园时,小女孩的心里装满了兴奋和自信。试想在课堂上,学生数学题做不出来,你开始和风细雨,耐心讲解,可一次两次,该生还是不会,恐怕你的声调就会逐渐提高,三次四次,他还不会,你大概就会暴跳如雷,不教了吧,算了吧。可是就在你的叹息声中,学生失去了自信,增添了自卑。再看老舍的三女儿回忆说:“有次珠算考试,我得了40分,哭红了鼻子不敢告诉母亲。我爸却安慰我说:‘我小时候比你还差,连30分都考不到。’我听后,破涕为笑。其实他算术很棒,我当时是小孩,信以为真。”老舍这句话不仅把孩子沉重的心理压力解除了,而且还包含在这样的潜台词:“你能行!”短短一句话,让稚嫩的孩子在失败面前重建了自信。心灵靠心灵去启迪,情感靠情感去激发,智力靠智力去培育,自信靠自信去添加。事实正是如此,如果我们给学生以粗暴,以冷眼,以歧视,以偏爱,那么,收获到的可能就是厌烦、乖张、懒惰、违逆。孩子最初不懂得失败,他还没有因失败引起懊丧的体验,他的懊丧一定程度上是我们教师教给的。我们该多给孩子的是真挚、宽容、细微的爱心,我们应该教给学生的是继续努力必定会成功的信念。一旦我们走进了学生的心海里,就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十分可爱的,都是有向上的潜能。

四、停止电击

不妨让我们先向您介绍一个著名的心理学试验。实验是用一只饥饿的小狗来做的。第一天实验者把小狗领进实验室时,实验室有两块按板,按A板就能得到肉孔子作为奖赏,按B板就会被电击作为处罚。饥饿的小狗一进到实验室,就到处乱碰,希望能找到吃的,他偶然地按了一下A板,结果得到一个肉丸子,他又很偶然地按了一下B板,结果被电击了一下,多次尝试之后,小狗终于学会了只按A板,才可以每次都能得到吃的。

第二天把小狗领进实验室时,实验室仍然有A和B两块按板,但是它们的功能已经被调换了。现在按A板会被电击,按B板才能得到肉丸子,小狗刚开始当然是不断地按A板,可是每次都得到电击,于是小狗尝试按一下B板,咦,居然得到了肉丸子。多次尝试后,小狗终于学会了只按B板不按A板,就可得到吃的而不被电击。

第三天把小狗领进实验室时,情况又发生了变化,这次两块板都有电,无论按A还是B,都会被电击,不会有肉丸子。小狗开始时还是很努力的尝试,按一下A板,不行,有电!再按一下B板,不行,还是有电!多次尝试之后,小狗终于学“乖”了,趴在地上哪里也不动了。

第四天,饥饿的小狗又被领进了实验室,这一次,情况又发生了变化,现在两块按板都没有电,随便按哪一个都能得到吃的。实验者等了又等,可是,学“乖”了的小狗却不肯作任问尝试了,最后实验者甚至把肉丸子放到它的脚边,小狗也懒得去碰它。

这个实验叫做“习惯性无助”。小狗什么都不愿意尝试的状态就叫做“无助”的状态,但这种无助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处于无助状态的小狗是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的,它不知道什么才是被鼓励的行为,所以他毫无自信可言。

这个实验让我们明白了,小狗是怎样变得不自信的,也就是说它是怎样学会了什么都不要去尝试的。这个道理也可以让我们反省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天生就是积极的,勤快的,他一张开眼睛,就尝试到处看看,当他能控制自己的动作时,他喜欢到处爬,到处摸,什么都拿起来咬,大人做什么,他也模仿着做什么,当然,因为很多事情他是第一次做,所以很容易出错,如果每次尝试大人都报以厉声呵斥“不准„„”或大惊小怪的惊呼“危险!不要„„”时,孩子就好像被电击了一样,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乖”了,哪也不能碰,不准摸,不可以试,那就不碰,不摸,不试,他认为这样才是大人眼中的好孩子。再长大一点,孩子就渐渐变成该做的事情也懒得去做了。亲爱的老师.您现在明白孩子是怎么学会懒惰而不思进取的了吗?了解到要让孩子变得不自信是多么容易了吗?如果您的孩子不幸已经没有自信并且变得懒惰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停止对他进行“电击”,也就是说要停止对他所做的事情挑毛病、指责或者是表示不满意,而是多给“肉丸子”。

亲爱的老师和家长们,让我们给孩子一把成功的钥匙吧!

第四篇:《快乐就是帮人一把》参考教案

快乐就是帮人一把

[教材分析]

《快乐就是帮人一把》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下设第四个活动主题“快乐其实很简单”的一部分内容。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成长环境使他们容易形成自私、霸道、狭隘、嫉妒等不良个性,因此,培养他们“学会欣赏、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心胸宽阔、分享快乐”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尤为重要。本单元从心灵上净化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引导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懂得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并自觉地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能较好地与人交往,并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能自主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会了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根据活动的需要整理资料;同伴间的分工、合作更和谐、更默契,对于突发事件也能较灵活地处理。另外,五年级的学生较有思想、有主见,对事物的理解更快,但主观判断还不够成熟、自我约束还不够到位,特别需要正确的启发和引导。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活动中体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快乐,形成良好的生活理念。

2、通过调查了解体会生活中的快乐无处不在,懂得快乐其实很简单。

3、通过思考快乐的含义,领悟快乐的本质,认识快乐就是帮人一把。[活动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快乐就是帮人一把,明白“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2、通过活动自觉形成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主动伸出友爱之手。

[活动准备]

1、学生采访调查不同人眼中的快乐含义,做好记录,准备汇报;

2、教师搜集素材,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快乐助人

/ 4

1、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段DV,DV里有个快乐的小伙子,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2、观看央视公益广告《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3、引导:他们脸上为何荡漾着这样快乐的笑?(引导结合广告内容说清楚;注意助人者与受助者的快乐。)

4、小结:DV里小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你有困难的时候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是一件快乐之事,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能伸手帮忙一把也是极为快乐的事。(板书:助人为乐)

5、听故事,回答问题。

这个星期,老师布置的作文很特别:最快乐的笑。为了把作文写好,周敏和王江两位好朋友决定先去寻找最快乐的笑容.......他俩来到大街上,在过斑马线时,周敏看见一位提着菜篮的白发老奶奶颤颤巍巍,预行又止。周敏径直走过去,很有礼貌的像老人伸出手,老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子全都舒展开了,呵呵直笑着让他扶着过马路。王江赶紧跑上前,接过老奶奶手中的菜篮子,他发现周敏脸上挂满了灿烂的笑容。

一会儿,他俩来到一家商场,王江掀起门帘,让周敏先进去,自己刚要进去,发现后面还跟着一位抱小孩的阿姨,他就一直掀着门帘,让阿姨轻松进了大门。阿姨脸上笑开了花,一个劲的夸她是个好孩子!周敏回头看到王江脸红扑扑的,满是笑容。

出了商场,他们想去公园划船。两人来到了租船处,排进了长长的购票队伍。队伍向蜗牛一样向前移动着,排在队尾的一个小弟弟向妈妈哭闹着要划船,听口音就知道是外地游客。终于轮到他俩买票了,小弟弟却越哭越厉害。周敏说:“我们是当地人,来划船的机会很多,小弟弟来一趟不容易.......”话还没说完,王江就拉起她的手走到小弟弟面前,将票递给了小弟弟。看到小弟弟破涕为笑,周敏和王江回心的笑了......晚上,周敏在作文中写到:“就在王江掀起门帘的那一刹那,我发现了他那张最美的笑脸......”王江的作文 最后一句是:最快乐的笑容写在了周敏的脸上。

3、启发:很多时候像这样举手之劳的小事,看上去很小,但能给受到帮助

/ 4

的人带来方便、带来快乐,你自己也会非常的快乐。你们认为,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的哪些地方或哪些时候可以帮人一把呢?

4、学生畅所欲言

5、小结:很多时候、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帮助别人。你的一个小小的助人举动能温暖对方,也能快乐自己。快乐就是帮人一把(板书:快乐就是帮人一把)。

(设计意图:把可利用的资源进行了开发,并最大限度地进行了巧利用,使学生更直观地受到思想的启迪,把学生从认识到“快乐其实很简单”这第一层次的快乐中逐渐引到“快乐就是帮人一把”的第二层次的快乐中。真是“润物细无声”。)

四、活动3--快乐启迪

1、填写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及反思自我。

问卷调查

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并对A、B进行计数:

1、在校园里,当你看到低年级的小同学摔倒了,你会主动地扶起他吗?

A有这样想过,但没做()B做到了()

2、在你同桌忘记带书或学用品时,你是否会主动出借你的学用品?

A有这样想过,但没做()B做到了()

3、过马路时,看到腿脚不便的老人你会主动搀扶他过马路吗?

A有这样想过,但没做()B做到了()

4、乘座电梯时,看到他人双手提物,你会主动询问他到达的楼层并为其摁电梯按纽吗?

A有这样想过,但没做()B做到了()

5、小区内,看到邻家小男孩的皮球掉在灌木丛捡不到时,你会主动帮助他吗?

A有这样想过,但没做()B做到了()统 计: A()个 B()个

思考:从统计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1、汇报分析结果及发现的问题

2、组织就新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对于这些问题,你们认为该怎么解决?

/ 4

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3、反馈讨论结果

4、师小结,引导学生更自觉地把“帮助别人”从常挂口头变成付绪于行动,并把 “帮人一把”的范围从学校引到社会。

(设计意图:在活动设计前对学生的沟通中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说得容易做得难”甚至还有做好事被误解的事,此环节的安排就旨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本已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发挥品社的德育功能,真正引导学生与社会相融。)

五、拓展作业--快乐延伸

1、用实际行动帮人一把、传递快乐,并记录在“快乐珍藏卡”里(可参考课文第19页);

2、师小结:首先要让我们自己快乐起来,然后尽能力去帮助别人,享受快乐,到那一天,我们这个世界会充满爱、充满快乐。(板书:乐满世界)

(设计意图:课堂延伸的活动实践中要求学生“用实际行动帮人一把”,其一是使活动更鲜明地立足于“社会”这一基点,促进了学生情感、意志、行为、品德等方面的社会化;其二是使德育真正落实于实际行动的指导中。真是“环环未忽宜,处处育其德”。)

六、活动总结--快乐永恒

时间过得真快,快要下课了,这节课老师有个快乐的发现,我觉得(摸摸一个同学的头)这位同学是个快乐的人,刚才上课时,他„„,这位同学也是个快乐的人,他„„,XX同学也找到了他的快乐,刚才„„,你瞧,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最后,衷心地祝愿快乐与你相伴!

/ 4

第五篇:《快乐就是帮人一把》参考教案

快乐就是帮人一把

[教材分析]

《快乐就是帮人一把》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下设第四个活动主题“快乐其实很简单”的一部分内容。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成长环境使他们容易形成自私、霸道、狭隘、嫉妒等不良个性,因此,培养他们“学会欣赏、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心胸宽阔、分享快乐”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尤为重要。本单元从心灵上净化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引导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懂得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并自觉地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能较好地与人交往,并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能自主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会了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根据活动的需要整理资料;同伴间的分工、合作更和谐、更默契,对于突发事件也能较灵活地处理。另外,五年级的学生较有思想、有主见,对事物的理解更快,但主观判断还不够成熟、自我约束还不够到位,特别需要正确的启发和引导。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活动中体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快乐,形成良好的生活理念。

2、通过调查了解体会生活中的快乐无处不在,懂得快乐其实很简单。

3、通过思考快乐的含义,领悟快乐的本质,认识快乐就是帮人一把。[活动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快乐就是帮人一把,明白“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2、通过活动自觉形成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主动伸出友爱之手。

[活动准备]

1、学生采访调查不同人眼中的快乐含义,做好记录,准备汇报;

2、教师搜集素材,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快乐启航

/ 5

1、播放向同学征集的快乐表情照片。

2、师:刚才我发现同学们看照片的时候笑得很开心,能说说你为什么笑吗?

3、一组普通的照片就让我们如此的快乐,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让你快乐呢?

4、现场调查:你眼中的快乐是什么?

5、师小结:同学们,你们能发现生活中这么多能让自己快乐的源泉,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快乐,祝贺你们,你们都是一群善于发现快乐和创造快乐的人。那么别人眼里的快乐又是什么呢?

上课前,我们分小队调查了“人们眼中的快乐是什么?”,你们的调查有结果了吗?赶快把你们的快乐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设计意图:“快乐是什么”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虽简单却泛广的一个矛盾问题,活动以学生自己的快乐的生活照片导入,既让他们飞扬起快乐的心情,又让他们发现快乐在自己的身边,紧接着的现场采访把这份快乐与这份发现放大与深入,此乃“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活动1--快乐采访

1、各小队汇报调查结果--不同人群对快乐的理解:

汇报方式据各小队里队员们的特长自由地选择;

汇报前先呼各自的小队名称及口号,小队长介绍自己小组如何分工、去哪采访,后再汇报调查结果。

2、师于小队汇报中灵活地点评,引导学生们意识到“快乐其实很简单”。

3、师小结:谢谢同学们的快乐采访,你们不仅能关注自己家庭、身边伙伴的快乐,也能走进社会,关注到社会中各行各业人们的快乐,你们非常了不起。是呀,不管你是老是少,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板书:自己快乐),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设计意图:指导同学们分小队进行“快乐采访”目的有三:一是在调查中进一步培养学生与人交往能力、采集及整理信息能力、小组间合作协调能力及处理好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就社会中各行各业人眼中的快乐进行了调查,帮助他们在活动中走进社会;三是充分地利用了社会这一大资源,丰富活动的开展。可谓“一枝一叶总关情”)

三、活动2--快乐助人

/ 5

1、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段DV,DV里有个快乐的小伙子,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2、观看央视公益广告《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3、引导:他们脸上为何荡漾着这样快乐的笑?(引导结合广告内容说清楚;注意助人者与受助者的快乐。)

4、小结:DV里小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你有困难的时候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是一件快乐之事,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能伸手帮忙一把也是极为快乐的事。(板书:助人为乐)

3、启发:很多时候像这样举手之劳的小事,看上去很小,但能给受到帮助的人带来方便、带来快乐,你自己也会非常的快乐。你们认为,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的哪些地方或哪些时候可以帮人一把呢?

4、学生畅所欲言

5、小结:很多时候、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帮助别人。你的一个小小的助人举动能温暖对方,也能快乐自己。快乐就是帮人一把(板书:快乐就是帮人一把)。

(设计意图:把可利用的资源进行了开发,并最大限度地进行了巧利用,使学生更直观地受到思想的启迪,把学生从认识到“快乐其实很简单”这第一层次的快乐中逐渐引到“快乐就是帮人一把”的第二层次的快乐中。真是“润物细无声”。)

四、活动3--快乐启迪

1、填写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及反思自我。

问卷调查

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并对A、B进行计数:

1、在校园里,当你看到低年级的小同学摔倒了,你会主动地扶起他吗?

A有这样想过,但没做()B做到了()

2、在你同桌忘记带书或学用品时,你是否会主动出借你的学用品?

A有这样想过,但没做()B做到了()

3、过马路时,看到腿脚不便的老人你会主动搀扶他过马路吗?

A有这样想过,但没做()B做到了()

4、乘座电梯时,看到他人双手提物,你会主动询问他到达的楼层并为其摁

/ 5

电梯按纽吗?

A有这样想过,但没做()B做到了()

5、小区内,看到邻家小男孩的皮球掉在灌木丛捡不到时,你会主动帮助他吗?

A有这样想过,但没做()B做到了()统 计: A()个 B()个

思考:从统计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1、汇报分析结果及发现的问题

2、组织就新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对于这些问题,你们认为该怎么解决?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3、反馈讨论结果

4、师小结,引导学生更自觉地把“帮助别人”从常挂口头变成付绪于行动,并把 “帮人一把”的范围从学校引到社会。

(设计意图:在活动设计前对学生的沟通中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说得容易做得难”甚至还有做好事被误解的事,此环节的安排就旨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本已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发挥品社的德育功能,真正引导学生与社会相融。)

五、拓展作业--快乐延伸

1、用实际行动帮人一把、传递快乐,并记录在“快乐珍藏卡”里(可参考课文第19页);

2、寻找身边人们帮助别人时“最快乐的笑”,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也可参考课文第18页);;

3、师小结:首先要让我们自己快乐起来,然后尽能力去帮助别人,享受快乐,到那一天,我们这个世界会充满爱、充满快乐。(板书:乐满世界)

(设计意图:课堂延伸的活动实践中要求学生“用实际行动帮人一把”,其一是使活动更鲜明地立足于“社会”这一基点,促进了学生情感、意志、行为、品德等方面的社会化;其二是使德育真正落实于实际行动的指导中。真是“环环未忽宜,处处育其德”。)

六、活动总结--快乐永恒

/ 5

时间过得真快,快要下课了,这节课老师有个快乐的发现,我觉得(摸摸一个同学的头)这位同学是个快乐的人,刚才上课时,他……,这位同学也是个快乐的人,他……,XX同学也找到了他的快乐,刚才……,你瞧,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最后,衷心地祝愿快乐与你相伴!

/ 5

下载赌一把先让孩子快乐[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赌一把先让孩子快乐[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孩子快乐读书

    让孩子快乐读书 ——谈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明确指出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特别是低段学生,激发阅读兴趣尤其重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

    让孩子快乐成长

    让孩子快乐成长 在和孩子们的相处中,我发现有的学生会不经意间的犯许多小错误。如随手扔废纸,把铅笔橡皮放在嘴里等等。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呢?我想出了一个好办......

    让孩子快乐读书

    “哇,这里好多书啊!有我喜欢的《白雪公主》,还有《安徒生童话》。”9月8日,小林月走进长青社区阅览室,被这里丰富的图书所吸引。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当日,来我社区的小学生......

    父母给孩子快乐

    父母给孩子快乐,并不是要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更不是放纵孩子去为所欲为,而在于意识到孩子还是孩子。正如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孩子与成年人的不同“犹如白天与黑夜”,孩子自有孩子的......

    让孩子快乐成长[★]

    让孩子快乐成长 小二班灵灵的父母忙于生意,所以每天很早送宝贝来幼儿园,很晚来接宝贝回家。在老师们眼中灵灵是个漂亮、乖巧的小女孩,不论是在班上还是在家中,她的表现一直很好,......

    把快乐舞蹈还给孩子

    把快乐舞蹈还给孩子 姓名:顾晶 教龄:22年 职务:教师 职称:中学高级 单位:东台市幼儿园 【摘要】幼儿舞蹈应该是源自幼儿自由快乐的心灵表达。考察我们的舞蹈教学,仍然散发着浓浓的......

    让孩子快乐高效学习

    让孩子快乐高效学习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1. 读书看报:虽然现在网络电视很发达,但是阅读可以让人思考,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进取方式。我反对太早写字,因为孩子的手指不一定发育成熟,但......

    陪孩子快乐时光朋友圈

    陪孩子快乐时光朋友圈 1、周日了,祝愿朋友们天天开心,身体健康!2、周一周一来的真急,周末轻松还未离去,闹铃响起不敢不起,不能迟到起床脸洗,如若不然工作丢弃,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