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气线路的火灾原因及预防措施
电气线路的火灾原因及预防措施
线路由于架设不正确或安装和使用时违反安全规程,随时有可能形成短路、导线过负荷或局部接触电阻过大,以致产生电火花或高温,造成线路火灾。
电气线路发生火灾,主要是由于线路的短路、过载或接触电阻过大等原因,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引起电线、电缆过热,从而造成火灾。
一、短路
(一)定义:电气线路中的导线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地线)的连接,在回路中引起电流的瞬间骤然增大的现象叫短路。
根据欧姆定律,短路时由于电阻突然减小则电流将突然增大。因此,线路短路时在极短的时间内会发出很大的热量,这个热量不仅能使绝缘层燃烧,而且能使金属熔化,引起邻近的易燃、可燃物质燃烧,从而造成火灾。
(二)短路的形式
相线之间相接叫相间短路;相线与零线(地线)相接叫直接接地短路;相线与接地导体相接叫间接接地短路。
(三)电气线路发生短路的主要原因有:
1.使用绝缘电线、电缆时,没有按具体环境选用,使绝缘受高温、潮湿或腐蚀等作用,失去了绝缘能力。
2.线路年久失修,绝缘层陈旧老化或受损,使线芯裸露。3.电源过电压,使电线绝缘被击穿。
4.安装、修理人员接错线路,或带电作业时造成人为碰线短路。
5.裸电线安装太低,金属物不慎碰在电线上;线路上有金属物件或小动物跌落,发生电线之间的跨接。
6.架空线路电线间距太小,档距过大,电线松弛,有可能发生两线相碰;架空电线与建筑物、树木距离太近,使电线与建筑物或树木接触。
7.电线机械强度不够,导致电线断落接触大地,或断落在另一根电线上。8.不按规定要求私拉乱接,管理不善,维护不当造成短路。9.高压架空线路的绝缘子耐压程度过低,引起线路的对地短路。
(四)防止短路的措施
1.按照环境特点安装导线,应考虑潮湿、化学腐蚀、高温场所和额定电压的要求。2.导线与导线、墙壁、顶棚、金属构件之间,以及固定导线的绝缘子、瓷瓶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
3.距地面2m以及穿过楼板和墙壁的导线,均应有保护绝缘的措施,以防损伤。4.绝缘导线切忌用 铁丝捆扎和铁钉搭挂。5.定期对绝缘电阻进行测定。6.安装线路应为持证电工安装。7.安装相应的保险器或自动开关。
二、过载(超负荷)
(一)定义:电气线路中允许连续通过而不致于使电线过热的电流量,称为安全载流量或安全电流。如导线流过的电流超过安全电流值,就叫导线过载。电线过载,一般在不考虑电压降的情况下,以温升为标准。
一般导线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为65度。当过载时,导线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值,会使绝缘加速老化,甚至损坏,引起短路火灾事故。
(二)发生过载的主要原因有:
1.导线截面积选择不当,实际负载超过了导线的安全载流量。
2.在线路中接入了过多或功率过大的电气设备,超过了配电线路的负载能力。
(三)防止过载的措施 1.合理选用导线截面。
2.切忌乱拉电线和过多的接入负载。3.定期检查线路负载与设备增减情况。4.安装相应的保险或自动开关。
三、接触电阻过大
(一)定义:导体连接时,在接触面上形成的电阻称为接触电阻。接头处理良好,则接触电阻小;连接不牢或其他原因,使接头接触不良,则会导致局部接触电阻过大,产生高温,使金属变色甚至熔化,引起绝缘材料中可燃物燃烧。
(二)发生接触电阻过大的主要原因有:
1.安装质量差,造成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气设备连接点连接不牢。2.导线的连接处沾有杂质,如氧化层、泥土、油污等。3.连接点由于长期震动或冷热变化,使接头松动。4.铜铝混接时,由于接头处理不当,在电腐蚀作用下接触电阻会很快增大。
大家知道,线路接通电源之后,电流通过电线、接头和设备就会发热,这是正常现象。接头做得好,接触电阻不大,连接点的发热量就小,可以保持正常温度。如果接头接得不好,接触电阻就会增大,同时产生的热量也就多。在一定电流下,电阻越大发热量就越多。因此,有较大接触电阻的线段就会强烈发热,使温度急剧升高引起导线绝缘层的燃烧,以致引起附近电线上的粉尘、纤维等物质燃烧起来,若处理不当就会引起火灾。如棉纺厂的电动机振动时,就有可能使接头松动,产生接触电阻过大,因局部温度升高引燃棉尘或飞絮发生火灾。
(三)防止接触电阻过大的措施:
1.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头,对于必不可少的接头,必须紧密结合,牢固可靠。2.铜芯导线采用绞接时,应尽量再进行锡焊处理,一般应采用焊接和压接。3.铜铝相接应采用铜铝接头,并用压接法连接。4.经常进行检查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为了防止或减少配电线路事故的发生,必须按照电气安全技术规程进行设计,安装使用时要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维护管理,及时消除隐患,保障用电安全。
第二篇:电气发生火灾原因及预防措施
电气线路发生火灾,主要是由于线路的短路、过载或接触电阻过大等原因,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引起电线、电缆过热,从而造成火灾。
一、短路
(一)定义:电气线路中的导线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地线)的连接,在回路中引起电流的瞬间骤然增大的现象叫短路。根据欧姆定律,短路时由于电阻突然减小则电流将突然增大。因此,线路短路时在极短的时间内会发出很大的热量,这个热量不仅能使绝缘层燃烧,而且能使金属熔化,引起邻近的易燃、可燃物质燃烧,从而造成火灾。
(二)短路的形式
相线之间相接叫相间短路;相线与零线(地线)相接叫直接接地短路;相线与接地导体相接叫间接接地短路。
(三)电气线路发生短路的主要原因有:
1.使用绝缘电线、电缆时,没有按具体环境选用,使绝缘受高温、潮湿或腐蚀等作用,失去了绝缘能力。
2.线路年久失修,绝缘层陈旧老化或受损,使线芯裸露。
3.电源过电压,使电线绝缘被击穿。
4.安装、修理人员接错线路,或带电作业时造成人为碰线短路。
5.裸电线安装太低,金属物不慎碰在电线上;线路上有金属物件或小动物跌落,发生电线之间的跨接。
6.架空线路电线间距太小,档距过大,电线松弛,有可能发生两线相碰;架空电线与建筑物、树木距离太近,使电线与建筑物或树木接触。
7.电线机械强度不够,导致电线断落接触大地,或断落在另一根电线上。
8.不按规定要求私拉乱接,管理不善,维护不当造成短路。
9.高压架空线路的绝缘子耐压程度过低,引起线路的对地短路。
(四)防止短路的措施
1.按照环境特点安装导线,应考虑潮湿、化学腐蚀、高温场所和额定电压的要求。
2.导线与导线、墙壁、顶棚、金属构件之间,以及固定导线的绝缘子、瓷瓶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
3.距地面2m以及穿过楼板和墙壁的导线,均应有保护绝缘的措施,以防损伤。
4.绝缘导线切忌用 铁丝捆扎和铁钉搭挂。
5.定期对绝缘电阻进行测定。
6.安装线路应为持证电工安装。
7.安装相应的保险器或自动开关。
二、过载(超负荷)
(一)定义:电气线路中允许连续通过而不致于使电线过热的电流量,称为安全载流量或安
全电流。如导线流过的电流超过安全电流值,就叫导线过载。电线过载,一般在不考虑电压降的情况下,以温升为标准。
一般导线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为65度。当过载时,导线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值,会使绝缘加速老化,甚至损坏,引起短路火灾事故。
(二)发生过载的主要原因有:
1.导线截面积选择不当,实际负载超过了导线的安全载流量。
2.在线路中接入了过多或功率过大的电气设备,超过了配电线路的负载能力。
(三)防止过载的措施
1.合理选用导线截面。
2.切忌乱拉电线和过多的接入负载。
3.定期检查线路负载与设备增减情况。
4.安装相应的保险或自动开关。
三、接触电阻过大
(一)定义:导体连接时,在接触面上形成的电阻称为接触电阻。接头处理良好,则接触电阻小;连接不牢或其他原因,使接头接触不良,则会导致局部接触电阻过大,产生高温,使金属变色甚至熔化,引起绝缘材料中可燃物燃烧。
(二)发生接触电阻过大的主要原因有:
1.安装质量差,造成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气设备连接点连接不牢。
2.导线的连接处沾有杂质,如氧化层、泥土、油污等。
3.连接点由于长期震动或冷热变化,使接头松动。
4.铜铝混接时,由于接头处理不当,在电腐蚀作用下接触电阻会很快增大。
大家知道,线路接通电源之后,电流通过电线、接头和设备就会发热,这是正常现象。接头做得好,接触电阻不大,连接点的发热量就小,可以保持正常温度。如果接头接得不好,接触电阻就会增大,同时产生的热量也就多。在一定电流下,电阻越大发热量就越多。因此,有较大接触电阻的线段就会强烈发热,使温度急剧升高引起导线绝缘层的燃烧,以致引起附近电线上的粉尘、纤维等物质燃烧起来,若处理不当就会引起火灾。如棉纺厂的电动机振动时,就有可能使接头松动,产生接触电阻过大,因局部温度升高引燃棉尘或飞絮发生火灾。
(三)防止接触电阻过大的措施:
1.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头,对于必不可少的接头,必须紧密结合,牢固可靠。
2.铜芯导线采用绞接时,应尽量再进行锡焊处理,一般应采用焊接和压接。
3.铜铝相接应采用铜铝接头,并用压接法连接。
4.经常进行检查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为了防止或减少配电线路事故的发生,必须按照电气安全技术规程进行设计,安装使用时要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维护管理,及时消除隐患,保障用电安全。
【 四 电气火灾如何扑救呢? 】
要根据用电情况,要配置相适应的二氧化碳、干粉1211等灭电火的消防器材,当电气火灾一旦发生的时候,立即使有效的扑灭电气火灾。扑救电气火灾首先要切断电源,然后根据火灾现场情况采取确当方法扑救火灾。如果因特殊情况,必须带电灭火时应该注意,对初起 的电气火灾可用灭电火的灭火剂和灭火器灭火,为了保证灭火人员和车辆的安全,应当使人体与带电体之间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如电压为110千伏时,最小安全距离为一米,电压为330千伏时,最小安全距离位2.4米。有些单位设有固定式或半固定式灭火装置,可以迅速启动,扑灭电气设备火灾。用水带电灭火,最好用喷雾水枪,也可以用直流水枪打点射灭火。
【五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为防止各类用电事故的发生,学生的安全与健康,在校住宿学生安全用电始终是一个必须时刻引起高度重视的课题
每一位在校学生都必须做到: 严禁乱拉乱接电线,严禁在宿舍使用电热棒,电炉等电器,严禁在寝室使用蜡烛等明火。大功率用电器轻则造成跳闸,损坏电器或者电力设施,重则引发火灾或触电,学校的制度并无不妥。学生应自觉节约用电,不使用时要随时随手关闭电源注意用电安全,不得乱接电源,各种充电器材要在有人监护时使用,使用完毕后尽快拿下。
第三篇:电气线路火灾原因及预防
电气线路火灾原因及预防
来源:安全管理网
更新日期:2011年03月29日
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条规定:“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和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消防安全技术规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用电量也日趋增长,电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电气火灾大量发生。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电气火灾占火灾发生次数的35%左右,给国家和个人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电气线路不规范则是引发电气火灾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此笔者仅对电气线路火灾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浅抒己见。
一、电气线路发生火灾的因素 1.电气线路的选型不当。
根据国家有消防安全技术规定,电气线路的安装和选材必须根据不同的场所、不同的电器设备选用不同的电气线路。但在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中尤其是建筑工程验收中,经常发现一些单位在购买电气线路时只图电气线路的价格便宜,而购买一些没有质量保证、“三无”、甚至是假冒伪劣电气线路产品,不能满足消防安全使用要求。
2、电气线路的安装、施工存在违章操作及无证操作现象。
大量的火灾事实表明,一些场所和单位在对电气线路安装和施工时,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和要求,随意增加用电设备,导致用电负荷长期超过设计容量,从而引发火灾。特别是在宾馆、超市、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一些业主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擅自做主,随意拉接临时线路,由此而引发的火灾十分普遍。同时,一些从事电焊等特殊工种业人员业务技术素质不高,有的甚至未经任何有关部门专业培训,无证上岗作业,这类从业人员由于缺乏基本的电气安装知识,无法严格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作业,留下许多先天性火灾隐患。
3、电气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管理不善。
一些单位对电气线路不能按规定及时进行检查和维护,当线路出现故障和问题时不能及时发现和整改,一些线路由于检查维护不到位,特别是因电气线路老化引发火灾的概率相当突出。尤其是一些老建筑平时缺乏必要的检修和更换,加之电气设备的高负荷运行,导致电气线路破坏、漏电等,久而久之造成电气线路打火短路而发生火灾。同时,一些用户与供电部门在用电过程中缺乏配合协调,造成日常用电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漏洞。
二、电气线路火灾的预防
1.加大对施工、用电过程总电气线路的检查、检测力度。
公安消防机构监督人员在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中应当严格按照《消防法》和有关的国家有关的消防安全技术规定,对有关单位与场所安装和使用的电气线路要加强管理,组织检测。新建、改建、扩建和内部装修工程,应加强电气线路施工过程的监督,在工程验收时,用电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电气检测资质的中介组织进行电气线路用电检测,并将检测报告和电气线路的有关合格证明送公安消防机构备案,公安消防机构根据检测报告下发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由于公共聚集场所用电量大,电器功率普遍较高,公众聚集场所应建立定期的电气安全检测制度,公共聚集场所应当配置专(兼)职电工,进行定期的检测,这样既能及时发现并整改电气线路的老化、损坏、乱拉乱接等现象,又能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2.规范电气线路的产品选择、施工安装。
业主应当依法购买正规的厂家生产的电气线路,在购买时应查看产品型号、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确认产品的出厂检测报告、合格证明书,以免上当受骗。同时,公安消防机构应积极配合工商、质检等部门加强电气线路生产、销售市场的检查工作,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电气线路进入安装、使用环节。在施工环节上要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凡是从事电焊、气焊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依法经培训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同时,加强对零、散装修队伍资质监督,凡不具备相关资质的人员不得从事电气行业的操作,防止不具备装修资格的人员违章进行电气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对电气线路的选型应符合场所和设备的要求,根据不同功率的设备选择线径的大小,根据不同的场所选择防爆型、防水型等电气线路,保证线路的正常运行,预防线路的绝缘老化,在电气线路敷设过程中,隐蔽敷设或闷顶内有可燃材料时配电线路必须穿金属管保护,在必须使用铜芯线的场所不得使用铝芯线。
3.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用电单位对已经安装的电气线路不能随意改变原有的设计、敷设功能,对需要更改的用电线路应与供电部门取得联系,征得供电部门的同意后方可更改,同时一旦发现存在火灾隐患火灾存在安全隐患的用电线路,应当立即向公安消防机构报告,以便及时修复,消除安全隐患。对于供电部门来说,应严格按照有关用电规定进行电气线路的安装施工、维护保养,并要认真履行合同或协议中的条款内容,定期对公共线路进行检查、维护,同时提供抢险服务,确保一旦出现险情,及时予以消除,从而减少双方在用电管理中的责任纠纷。用电单位应选用责任心强、技术全面的人员作为本单位专(兼)职电工操作人员,公安消防机构加强对用电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尤其是对公共场所,检查单位是否落实有关用电安全制度,督促单位履行对用电线路的日常维修,对发现的电气线路火灾隐患应责令单位立即或限期整改。公安消防机构应加强对辖区内供电部门的监督,督促其在电气线路安装敷设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关消防安全规定,以免遗留先天隐患。
第四篇:电气火灾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电气火灾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电能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也是决定其发展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用电量大幅度增加,电作为一种潜在的点火源,为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服务的同时,如果使用、管理或维护不当,就会形成火灾,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带来巨大损失。据2002年《中国火灾统计年鉴》公布,1978,2001年,我国主要城市所发生的火灾当中,电气火灾已从占火灾总数的5.7%上升到27.9%。2001年,全国火灾总损失94246.9万元,电气火灾造成的损失达37681.2万元,占总损失的39.98%;造成人员伤亡共6115人,其中电气火灾造成的伤亡1245人,占20.36%。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友谊馆火灾、河南焦作市天堂音像俱乐部火灾等重特大群死群伤恶性火灾均为电气火灾。因此,预防和减少电气火灾的发生,已成为当前消防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建筑电气火灾形成的主要原因
建筑电气火灾的形成从根本上分析,主要有短路、过载、接触电阻过大、泄漏电流等。1.1短路
电气线路发生短路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1.1相间短路
(1)安装、接线疏忽引起相间短路。断路器进线接线端子的连接螺钉钮短成未达到国家标准规定值、连接松弛(特别是有振动的场所),使接触电阻增大,时间过长便爆出火花,进而引起相间短路。因为电流短路发生在断路器前面,不流过断路器,故断路器无法保护;而有些短路电流值又未达到上一级保护断路器的动作整定值,上一级断路器不动作(如仅为上一级断路器额定电流的7倍,属于延时范围,动作时间为7s左右),即在上一级断路器跳闸之前导线已被烧毁,导致电气火灾;
(2)裸电线安装太低,金属物不慎碰在电线上;线路上有金属物件或小动物跌落,发生电线之间的跨接;
(3)安装断路器的场所严重潮湿,断路器虽未合闸,但其上的刀开关因疏忽被合上,则在断路器电源端的相间(如连接为裸铜排)因布满水汽,引起相间击穿而短路,致使配电箱被烧,楼房建筑物起火;
(4)架空线路电线间距太小、档距过大、电线松弛,有可能发生两线相碰;架空电线与建筑物、树木距离太近,使电线与建筑物或树木接触;电线机械强度不够,导致电线断落接触大地,或断落在另一根电线上;
(5)安装、修理人员接错线路,或带电作业时造成人为碰线,引起相间短路。1.1.2电线绝缘层失效
使用绝缘电线、电缆时,没有按具体环境选用,使绝缘受高温、潮湿或腐蚀等影响,失去了绝缘能力;线路年久失修,绝缘层陈旧老化或受损,使线芯裸露;电源过电压使电线绝缘被击穿。
1.1.3单相接地故障
对于rrI系统,相线碰外壳或金属管道等引起的短路,通常受接地电阻的限制,短路的电流约15.7A,多数熔断器或断路器无法在如此小的电流下熔断或跳闸,就会引起打火或接弧;TN系统的PE线端子和接头发生接触不良,不易察觉,一旦发生磁壳等接地故障,将进发高阻抗的电火花或拉电弧,限制了短路电流,使保护电器不能及时动作,而电弧、电火花的局部高温将使 易燃物起火。1.2过载(超负荷)
一般导线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为65。,过载时导线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值,会使绝缘加速老化,甚至损坏,引起火灾事故。发生过载的主要原因有:
(1)导线截面积选择不当,实际负载超过了导线的安全载流量;
(2)在线路中接入了过多或功率过大的电气设备,超过了配电线路的负载能力;
(3)由于设计时选择的断路器(熔断器)额定电流比线路的允许持续载流量、配电保护整定值大很多,当发生过载时,断路器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动作,线路就长期处于过载状态,对绝缘、接线端子和周围物体形成损害;
(4)线路实际载流量超过设计载流量,其断路器频繁跳闸,无法用电。如强行使用(如用铜丝代替熔丝或拆除断路器),就会因过载引起火灾;
(5)三相负载不平衡
对于大量的单相设备,由于三相负载不平衡,引起某相电压升高,严重时将烧毁单相用电设备,导致起火。如以下三种形式:
①负载阻抗大小相等而功率因数不相等,则某相出现过电压,严重时可达1.27倍额定电压;
②负载阻抗大小不等而功率因数相等,负载阻抗大的一相电压最高,最大值可达1.73倍额定电压;
③如果三相负载阻抗和功率因数都不相等,最大相的负载过电压有可能达2.36倍额定电压。
1.3接触电阻过大
发生接触电阻过大的主要原因有:
(1)安装质量差,造成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气设备连接点连接不牢;
(2)导线的连接处沾有杂质,如氧化层、泥土、油污等;
(3)接点由于长期震动或冷热变化,使接头松动;
(4)铜铝混接时,由于接头处理不当,在电腐蚀作用下接触电阻会很快增大。
线路接通电源之后,电流通过电线、接头和设备就会发热,这是正常现象。接头做得好,接触电阻不大,连接点的发热量就小,可以保持正常温度。如果接头接得不好,接触电阻就会增大,同时产生的热量也就多。在一定电流下,电阻越大,发热量就越多,因此有较大接触电阻的线段就会强烈发热,使温度急剧升高引起导线绝缘层燃烧并引燃附近电线上的粉尘、纤维等物质,造成火灾。如棉纺厂的电动机振动时,就有可能使接头松动,产生接触电阻过大,因局部温度升高引燃棉尘或飞絮发生火灾。1.4泄漏电流
当用电器或电源插座内部的灰尘增多并遇到雷雨天气或气候潮湿时,因绝缘受损或线路对地电容大,相对产生泄漏电流。如泄漏电流达300mA(对额定电流为40A的线路,泄漏电流是100mA),故障处的消耗功率约为20W,时间延续2h,将使绝缘进一步遭损,而造成相对地短路(若不使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CD,而使用熔断器或小型断路器动作),时间略长,引起火花放电,酿成火灾。2建筑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
电气火灾虽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完全可以减少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2,1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计,提高安装施工质量
设计院应将建筑电气作为一个设计重点,成立鉴定组认真审核;各地公安消防部门应严格把关,监督到位;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提高安装、操作者的技术(业务)水平;在成套电器产品出厂和安装完毕送电的时候,严加检查,在运行后定期维护保养;要特别注意三相负载的平衡和N线、PE线截面的正确设计与选用。2.2监督单位应加大对电气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力度,使用者应选用合格产品。
各级主管部门和工商、技术监督、机械、轻工、建筑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类电气产品的质量监督,提高电气产品的安全系数。对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厂家,要依法严厉打击。使用者在使用前应向有关单位咨询,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2.3对早期建筑的电气线路进行改造
由于近年家用电器使用量剧增,早期的民用建筑电气线路不仅老化而且不能满足新增负荷要求,应对其布线进行改造。如果有困难,应由供电部门对住户的用电进行适当的限制。2.4大量推广、使用RCD
我国现行的国家电气规范和标准主要着眼于人身触电安全保护和作接地短路保护的辅助措施,而对防止线路受过电流、机械损伤、绝缘陈旧老化等可能引起的火灾目前未作强制的、全面规范性的保护规定(仅有《漏电保护器农村安装运行规程》)。接地故障电流实际上是一种很大的对地泄漏电流,在产生单相接地大电流之前,往往有较小的漏电流先兆,其破坏绝缘,常常引导大的单相接地电流的发生,因此推广、使用RCD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目前,国内使用的RCD产品主要有以下几个品种:
(1)带有过载、短路、漏电保护的RCD(习惯称漏电断路器),不带过载、短路仅有漏电保护的RCD(习惯称漏电开关)以及漏电继电器(漏电时不断开保护器,仅作报警用,它也可与接触器、断路器组装为漏电断路器或漏电开关);
(2)目前国内市场供应的智能型万能式(框架式)断路器如DW45系列、HSWl型、CWl型和DWl6、DW40等万能式断路器,都有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保护的功能;
(3)国外的产品(如ABB公司的SACE),在其S系列塑壳式断路器上派生出漏电保护器。2.5 应用红外线测温、超声波控测等技术对电气火灾隐患进行诊断
通常,人们用肉眼无法看到建筑内电气存在的火灾隐患,而通过红外线测温、超声波控测等技术定期进行电气消防安全检测,能够及时发现电气火灾隐患。公安消防部门应将电气检测作为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的前置条件,并积极督促各单位进行电气检测。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公众聚集场所应定期进行电气消防安全检测,对发现的电气火灾隐患及时予以整改。2.6采用电气火灾早期报警产品
目前,电气火灾隐患的早期报警技术属于新兴学科,但已经引起了国内科研、生产部门的高度重视。防火漏电监控设备在漏电监控方面属于先期预报警系统。与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同的是电气火灾早期报警是为了避免损失,而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为了减少损失,所以已经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单位,仍需要安装防火漏电报警系统。以日本为例,日本从1989年开始强制安装防火漏电报警装置,每年电气火灾数量占全部火灾数量的比例低于13%,而日本的人均用电量是中国的8倍多,可见安装防火漏电报警装置以后,可以有效消除电气火灾隐患,减少电气火灾的发生。
第五篇:24电气发生火灾原因及预防措施[范文]
电气发生火灾原因及预防措施
2011-08-23
电气线路发生火灾,主要是由于线路的短路、过载或接触电阻过大等原因,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引起电线、电缆过热,从而造成火灾。
一、短路
(一)定义:电气线路中的导线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地线)的连接,在回路中引起电流的瞬间骤然增大的现象叫短路。根据欧姆定律,短路时由于电阻突然减小则电流将突然增大。因此,线路短路时在极短的时间内会发出很大的热量,这个热量不仅能使绝缘层燃烧,而且能使金属熔化,引起邻近的易燃、可燃物质燃烧,从而造成火灾。
(二)短路的形式
相线之间相接叫相间短路;相线与零线(地线)相接叫直接接地短路;相线与接地导体相接叫间接接地短路。
(三)电气线路发生短路的主要原因有:
1.使用绝缘电线、电缆时,没有按具体环境选用,使绝缘受高温、潮湿或腐蚀等作用,失去了绝缘能力。
2.线路年久失修,绝缘层陈旧老化或受损,使线芯裸露。3.电源过电压,使电线绝缘被击穿。
4.安装、修理人员接错线路,或带电作业时造成人为碰线短路。
5.裸电线安装太低,金属物不慎碰在电线上;线路上有金属物件或小动物跌落,发生电线之间的跨接。
6.架空线路电线间距太小,档距过大,电线松弛,有可能发生两线相碰;架空电线与建筑物、树木距离太近,使电线与建筑物或树木接触。
7.电线机械强度不够,导致电线断落接触大地,或断落在另一根电线上。8.不按规定要求私拉乱接,管理不善,维护不当造成短路。
9.高压架空线路的绝缘子耐压程度过低,引起线路的对地短路。
(四)防止短路的措施
1.按照环境特点安装导线,应考虑潮湿、化学腐蚀、高温场所和额定电压的要求。
2.导线与导线、墙壁、顶棚、金属构件之间,以及固定导线的绝缘子、瓷瓶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
3.距地面2m以及穿过楼板和墙壁的导线,均应有保护绝缘的措施,以防损伤。4.绝缘导线切忌用 铁丝捆扎和铁钉搭挂。5.定期对绝缘电阻进行测定。6.安装线路应为持证电工安装。7.安装相应的保险器或自动开关。
二、过载(超负荷)
(一)定义:电气线路中允许连续通过而不致于使电线过热的电流量,称为安全载流量或安全电流。如导线流过的电流超过安全电流值,就叫导线过载。电线过载,一般在不考虑电压降的情况下,以温升为标准。
一般导线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为65度。当过载时,导线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值,会使绝缘加速老化,甚至损坏,引起短路火灾事故。
(二)发生过载的主要原因有:
1.导线截面积选择不当,实际负载超过了导线的安全载流量。
2.在线路中接入了过多或功率过大的电气设备,超过了配电线路的负载能力。
(三)防止过载的措施 1.合理选用导线截面。
2.切忌乱拉电线和过多的接入负载。3.定期检查线路负载与设备增减情况。4.安装相应的保险或自动开关。
三、接触电阻过大
(一)定义:导体连接时,在接触面上形成的电阻称为接触电阻。接头处理良好,则接触电阻小;连接不牢或其他原因,使接头接触不良,则会导致局部接触电阻过大,产生高温,使金属变色甚至熔化,引起绝缘材料中可燃物燃烧。
(二)发生接触电阻过大的主要原因有:
1.安装质量差,造成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气设备连接点连接不牢。2.导线的连接处沾有杂质,如氧化层、泥土、油污等。3.连接点由于长期震动或冷热变化,使接头松动。
4.铜铝混接时,由于接头处理不当,在电腐蚀作用下接触电阻会很快增大。
大家知道,线路接通电源之后,电流通过电线、接头和设备就会发热,这是正常现象。接头做得好,接触电阻不大,连接点的发热量就小,可以保持正常温度。如果接头接得不好,接触电阻就会增大,同时产生的热量也就多。在一定电流下,电阻越大发热量就越多。因此,有较大接触电阻的线段就会强烈发热,使温度急剧升高引起导线绝缘层的燃烧,以致引起附近电线上的粉尘、纤维等物质燃烧起来,若处理不当就会引起火灾。如棉纺厂的电动机振动时,就有可能使接头松动,产生接触电阻过大,因局部温度升高引燃棉尘或飞絮发生火灾。
(三)防止接触电阻过大的措施:
1.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头,对于必不可少的接头,必须紧密结合,牢固可靠。2.铜芯导线采用绞接时,应尽量再进行锡焊处理,一般应采用焊接和压接。3.铜铝相接应采用铜铝接头,并用压接法连接。4.经常进行检查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为了防止或减少配电线路事故的发生,必须按照电气安全技术规程进行设计,安装使用时要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维护管理,及时消除隐患,保障用电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