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常规
常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常规
(修订稿)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规范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行为,切实加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颁发修订后的教学工作常规。
一、基本教学原则
1、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则
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个学生,确立对学生负责,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尽心尽力地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须管教管导,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实现教书育人。
教师应从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目标出发,把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师要充分认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意义,要发扬教学民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和善于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按照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组织教学;要把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 结构结合起来,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地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与技能;要把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让先学的知识、技能较好地为新授知识、技能服务。
4、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次提出教学要求,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要尽力做好转化差生和培养优生的工作,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面要向社会,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为目标,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能力的培养,正确处理好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要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要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抓好实训、实习,努力实现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
6、基础知识教学为专业课教学服务的原则
教师在文化课传授过程中,必须考虑与专业课教学的有机结合。文化课教学内容在完成学历教育必修内容外,其余内容应根据专业课教学的需要进行选定。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必须为培养专业技能打好基础。
7、面向实际与面向未来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要开阔视野,把面向实际与面向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当前当地的实际出发,按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设计和开展教学;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计划管理
1、落实专业教学计划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职业标准》以及《常德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安排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规范。学校要根据开设专业的要求,先制定反映学校特色的相应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要严格按计划开齐课程,并开足课时。
2、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课程教学大纲(含技能训练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教学。有些尚无统一教学大纲的课程,学校要参照相关专业的教学大纲,组织专业教研组(或年级组)人员自己编写教学参考提纲,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3、使用规定的教材
教师要依据教学计划和大纲,使用上级规定的或准许的教材;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按照教材的基本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开展教学;对需要调整和补充的教材或教学内容,教师应提出可行性建议并由学校统一安排。提倡学校根据专业岗位人才要求,编写适应性强的校本教材。
4、制订学科学期教学方案
教师要根据教务处、实习处和教研组期初提出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研究专业教学计划,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课程教学在完成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在通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制订出学科教学方案。其内容为:教学任务与目标,教材内容与学生基础的分析;教学进度(包括实训操作安排),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措施,教学改革的设想(包括专业教学设备、设施的要求)。方案制订后,交教务处或教研组备查。
三、教学环节管理
1、备课
(1)、个人备课要认真
教师要深入钻研大纲、教材和参考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在写好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基础上,认真写好课时计划(教案)。教师在备课时,应在加强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以及指导学生学习等方面大胆探索,寻求行之有效的途径。专业课教师都应加强实践操作备课。
(2)、集体备课要经常
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要积极参加同专业、同学科的集体备课,也可参与不同专业备课的研讨。讨论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探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等问题。
(3)、教案编写要规范
教师的教案要做到书写工整,内容力求规范符合要求。理论课教案内容一般包括:课题、目的(含思想教育和知识目标)、重点、难点、课型、教学过程(含组织上课、检查复习、讲授新课、授课小结、作业布置等)、教学方法、教具、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实训操作、教学实习教案应写出目的要求,实训所需器材、操作训练规程、操作工艺、技术要点、示范操作、评分标准、学生组织、文明安全生产等。
编写教案要突出专业性及学科特点,讲究实用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原则上要提前一周写好教案,严禁无教案上课。
2、上课(1)、目的要明确
在实施课时计划(即教案)时,目的要明确,要紧扣主题,不偏离教学目的,要做到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内容要准确
授课内容要强调科学性、系统性;讲授时重点难点的处理要得当,教学容量要适度。
(3)、方法要得当
上课使用的方法要考虑到学科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和教师个人的特点,充分利用图表,模型等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三个方面的教育目的。
(4)、基本功要扎实
要讲究语言艺术,提倡用普通话教学,板书设计、书写要科学、规范;要做到教态亲切,感情真挚,仪表端庄;要能熟练地使用各类教具和教学设备;提倡教师利用计算机备课(电子备课),提倡教师自制教学多媒体课件,要求教师熟练地使用教学多媒体课件。专业操作训练课教师要熟悉专业实训室设备设施;要提前完成整个训练内容全过程练习;操作要熟练,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
(5)、组织要严谨
要按时上课、下课;要做到教学过程的进展有序;要把全班学生组织到教学活动中来;要严格课堂纪律,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既要使教学生动活泼,又要使教学秩序井然,活而不乱。
(6)、质量要保证 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训练重点,让学生乐学、会学、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3、实训、实习(1)实训
1充分保证实训课 ○实训是巩固基础知识、培养技能的基础,必须按照技能训练大纲的要求,开齐训练项目,开足训练课时。
2实训准备要充分 ○教师要提前三天向实训室送交实训通知单;上课前须清点好实训用的仪器设备、材料等,熟悉仪器性能;对实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案考虑周密。实训开始前应将学生合理分组,选好组长;讲清实训目的、实训步骤与方法,强调实训纪律及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做好实训准备。
3实训要认真 ○实训开始后,要提醒学生注意实训规范、技巧,纠正学生操作的错误,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操作练习;实训结束后,要指导学生书写实训报告,对学生的实训报告要认真批改。每次实训练习,教师要填写好实训记录(实训详细内容、设备设施使用情况、训练的效果等)。教师不得离开实训室,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④仪器设备设施要及时归还
实训教学完毕, 教师应及时归还实训工具、仪器设备等;如有损坏、遗失,应及时说明情况,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⑵、实习
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是职业中学(中专)区别于普通中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培养职中学生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要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要求,认真制定每次实习计划。学校要把校内实习场所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当作一件关系职中生存的头等大事来抓,尽可能为学生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① 要搞好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一种现场实践教学,分为教师示范、学生实际操作、教师指导、训练总结(评价)四个阶段。教学实习应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学生操作指导的时间应占每次教学实习的三分之二以上。教师的示范要规范,应边操作,边讲清程序和要领,指导操作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学际,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每一阶段的教学实习结束后,实习指导教师要认真进行总结,指导学生按时完成实习报告,并积极协助实习处对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对未达要求的学生,要采取个别辅导形式,使其掌握本专业(工种)的操作技能。
(2)要抓好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生产实习是一种学生在实习指导教师指导下的顶岗实习,是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实现产教结合、适应岗位就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在学生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学校要根据学生生产实习的具体岗位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实习内容,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实习处要周密安排、认真落实好实习工作并督促检查。
在实习过程中,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纪律和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坚决服从实习单位的领导;虚心接受领导教师或带班师傅的指教;熟练 掌握实习规定的技术技能,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实习结束时,实习指导教师应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实习总结,同时对每个学生的实习情况要写出实习鉴定,并按优、良、及格,不及格评定学生的实习等级。学生的实习总结和实习鉴定表交教务处和实习处存档。
4、作业
(1)、作业要精选
作业要有典型性和实用性,既要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又要有利于能力的发展。根据专业、学科特点,既要布置书面作业,也要布置技能训练、科技推广应用、社会调查等旨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实践性作业。对于个别作业不配套的科目,教师还应自己补充作业。(2)、数量要适度
作业布置的份量要以既能巩固课堂知识和培养技能,又不加重学生负担为原则,在同时考虑数量与难度的前提下,一般学生的课外书面作业应控制在每天每科30分钟以内,实践性作业可适当放宽。
(3)、要求要严格
要严格要求学生独立、按时、规范地完成作业或操作,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或操作习惯。
(4)、批改要及时
要及时批改全部作业,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调整教学过程。对作业一是要全批全改,严禁学生代批代改。二是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要及时进行讲评,并要求学生予以更正。
5、辅导
(1)、对象要明确
差生是辅导的重点,既要帮助他们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进行查漏补缺,又要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同时对优生也应从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辅导,引导他们参加有关的专业竞赛,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
(2)、方法要得当
辅导应以个别辅导为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不得把辅导搞成集体补课。辅导时要热心,有耐心,要通过辅导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时间要保证
辅导要充分利用早、晚自习进行,每周每科进行1~2次,每次不得少于30分钟。
6、考试(考核、考查)(1)考试要及时
对各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必要的考试或考核考查。文化课、专业基础课每期一般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或考查,专业技能操作课要视教学进度适时考核。严禁只教不考或不查。(2)、命题要适中
命题要根据培养目标,紧扣大纲和教材,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考查学生的技能水平,要促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试题要难易适度,面向多数学生。(3)、考前要复习考前要系统地组织全面复习,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复习要注重基础,抓住重点,照顾全局,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操作运用能力,提高学习、应用兴趣。(4)、组考严密
试题要注意保密,监考要尽职尽责,要严肃考纪,端正考风。阅卷标准要统一,试卷分析要及时。(5)、评定要客观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分为基础知识(含文化和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包括教学和生产实习)二大部分,比例为4:6,实际操作中教学实习占40%,生产实习占60%,基础知识由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和单元测验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比例为3:3:4。学生专业技能等级证明的考试成绩,都作为该科的结业成绩。
四、教研管理
1、健全组织
学校要设立相应的教研机构(如:教科室、专业教研组、学科备课组等)。各教研组织要做到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各项活动要有安排、记录、总结。
2、认真总结教学经验
每期结束时,教师要及时认真完成并上交书面教学总结。其内容为:教学任务完成情况;主要经验和体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设想。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的教研活动,通过参加教研课、观摩课、质量分析课、教学和技能比武等来提高业务水平。要积极参与教法和学法的探讨和 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要加强教学理论学习,经常阅读专业书刊,拜能者为师,自觉参加进修活动,努力完成继续教育的任务。学校要尽可能的安排教师参加实际生产见习和实践,提高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操作能力。
4、主动承担课题研究
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科研活动,主动承担适宜自己的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勇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撰写科研论文,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二○○六年六月十七日
第二篇: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
绥芬河市职教中心教学工作规范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逐步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特制定以下常规要求。
一、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1、任何教师都要在备好课的前提下上课,如果不备好课上课应视为渎职行为,对不认真备课而上课的教师应予以批评与处罚(如果无教案上课即视为不认真备课)(由教导处及值班领导按月检查或随时抽查)。
2、备课应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个人备课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手段,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写好教案。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教法,统一教学目标,统一作业、统一测试内容。集体备课应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重点发言人,各备课组每周应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做好记录,并在备课组内所有教师教案附记中标记。
3、开学前一周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教师要根据大纲要求,先阅读全教材,了解教材全貌,按单元进行备课,明确章、节、单元教学目的,弄清“双基”具体内容。制定学期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
4、教学目的分为知识目的、能力目的、德育目的(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找出具体的重点、难点、关键,明确它们在全单元、全书中的地位与内在联系,确定教学方法,重视板书设计等。
5、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兴趣需要、知识基础、知识缺陷、接受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潜力生学习的困难和问题。
6、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包括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教学语言、教具的使用、提问的内容、板书的安排和技能的训练、实习的程序、作业的选择布置等。
7、教学中的教具使用,尽可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要提高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要提倡每人自己设计教学软件,提高使用计算机教学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8、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老师备课时应先做一遍,做出标准答案;专 业课应做的实验实习,备课时老师应亲自操作一遍,准备好必要的备品。
二、教案书写
写好教学设计(教案)是备好课的具体标志,是上好课的必要前提,是教师把可能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教案应完整有序、及时撰写。教案详略应视教师对教材熟悉的程度和基本素养而定。但10年以下教师应写详案,无论详略都应反映出一堂课的主要内容: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法设想,教法学法,导入形式,问题设计,师生互动的时间的分配,板书设计、作业内容、讲评要点。辅助资料,教后感。教案书写具体要求如下:
1、目标准确:提出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要求既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又要有德育目标。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2、重点突出:要吃透教材,准确地体现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关键。
3、内容正确:主要指导教学内容必须符合科学性、思想性,不允许出现知识上的错误。
4、教法得当:适用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既紧张又生动活泼。如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法、练习法、作业法等。注重知识技能的呈现方式与学生学习的方式的转变。
5、课型明确:结合教学的主要任务划清课型(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习课、检查课、综合课)。
6、过程完整:教学过程简明、系统、实用、课后有附记。
7、时间分配: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时间安排适当,防止教学中的随意性。
8、书写工整:无论详案简案,基本环节不能缺,文字书写要条理清楚,字迹工整。
9、改革创新:有创新之处,富有特色。(可以借鉴学习课改后的新的教案形式)
10、每周授课前写好三天的教学设计(教案),教务处定期检查。
11、任课教师不能以课本、资料的评注圈点来代替教案。
12、教学附记书写的内容与要求:(1)设计教法时可做为经验或教训积累下来的;(2)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3)教学过程中经验或失误;(4)教学改进的措施;(5)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运用或体现的教育学、心理学、新课改理论;(6)突发事件的处理。
13、每月学校教导处对教师教案进行检查。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在学校检查之外,应不定期对本组教师的教案进行检查。
三、上课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按课表上课或调课,课程调动权属教导处。不得擅自占用其它学科时间,不得随意将课让给其它学科。教师不得擅自停课或私自调课、代课、丢课,如需调课或代课时应提前1天或更长时间向教导处请示。私自调课、代课、丢课者按教学事故处理。
2、上课前十分钟应准备好教材、资料、备课本、书写工具、演示仪器等教具。教师一经进入教室,不许在课中令学生出课堂为教师提取教学用品。
3、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课堂规则,上课预备时应走出办公室,上课铃响之前到教室,按时下课不拖堂,不能在下课铃声响之前让学生走出教室或解散。
4、上课开始应先对班级人数进行认真清点,填写学生出勤情况表。如出现学生无故缺课的现象,应及时与班主任联系沟通。
5、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教师上课时不得开手机,中途不离开教室,不做和不说与上课无关的事情和课题。不准学生在上课时在教室外罚站或停课。如果有特殊情况须经政教处酌情批准。
6、教师讲课必须用普通话,努力达到下列要求:①表述清楚,有条理、有逻辑;②知识讲授正确;③重点突出;④难点突破;⑤实效性强。
7、言谈举止文明,穿着打扮大方,仪表端正。在课堂内不准吸烟,不坐着讲课(特殊情况例外),不挖苦、讽刺学生。男教师不得穿背心、短裤、不留长发;女教师不能穿坦胸露背或无袖衣服,不得化浓妆。
8、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9、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全班同学动脑、动手、动口,运 用多种感官获取知识,增长专业技能。
10、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1、教书育人,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12、教师以身作则,教态自然,板书规范、醒目,条理清楚。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目的。
13、实施反思性教学,教师授课后必须进行认真的教学反思,力争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并将反思结果及时记录整理,以保证教学的持续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作业
布置好学生的课外作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
1、要求各学科讲新课必须布置作业或留思考题。
2、布置作业要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并且难易适当,数量适宜。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检查批改作业,指导学生做好练习题。
3、各学科要按以下数量布置作业,要求数学、语文、外语每周批改至少3次,语文作文每学期留8次,至少批改6次。
各专业专业课课后必须留思考题或训练题。
体育课每讲完一项教材内容测验一次,有计划的完成“体育锻炼标准”,争取 95%<以上学生达到“体育合格标准”。
4、高三各科要根据教学进度安排练习和测试。
5、教师要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杜绝不布置作业、布置作业不批改和作业光批不改的现象,提倡教师给学生作业书写鼓励性词语。
五、实习实训
各专业课教师要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标准》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学期实习计划,学期末进行实习总结。实习要加强针对性,做到有计划、有标准、有教案、有报告、有考核、有总结、有实效。学生生产实习应由招生就业办开具学生实习通知单。
六、辅导制度
课外辅导是培养优秀学生和帮助后进学生的重要措施。
1、教师对优秀学生的培养要做到有目标、有计划,对后进生的帮助要做到多启发、多鼓励、多诱导,要有针对性。
2、学生的课外辅导应注意把握,不要搞得面太大,也不要使学生负担过重。
3、学校教务处安排的自习课或自习时间辅导和解答学生疑难问题时教师要按时到班级维护秩序进行辅导,并要坚守岗位,不得中途离岗。因事不能到岗者必须及时向教务处请假,否则按教学事故处理。
4、任课教师有课外辅导和学科竞赛指导的义务。
七、考试
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检阅自己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教师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考试各环节,不能事先暗示考试内容,不得弄虚作假。
1、考试前认真组织好学生复习,特别是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的指导。考试前原则上不给复时间,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2、考试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内容的要求,注意知识和技能,不出偏题和怪题,基础知识要占70%—80%。
3、进行期中、期末考试时,由教导处安排时间后教研组长统一安排专人负责命题,并亲自进行把关。高三年级视教学进度情况安排训练和测试,由教务处安排统一考试。
4、考试后要经流水作业的形式认真评卷,任课教师要做质量分析,从卷面成绩、试题的正误等方面分析教与学的情况,查出教学中的成败。切实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和辅导措施。评卷结束后一周内将质量分析表送交教务处。班主任将本班成绩汇总排榜后上交;学年组长负责组织同学年、同专业学生排联榜;每次考试后第二周学校统一组织质量分析;各班级根据本班实际在每次质量分析后召开家长会。
八、监考制度
1、监考教师应在考前做好考试的一切准备工作,应提前10分钟到教导处领取试题,提前5分钟进入考场在正式考前向学生宣布考试纪律。
2、在考场内,监考教师应忠于职守、认真监考,不看报、不看书、不做与监考工作无关的事、不翻阅试卷或试题、不随意离开考场。
3、考试结束前十五分钟,监考教师向学生报时,考试时间终止应令学 生立即停笔,逐个收齐考生试卷。对不按时交卷的考生,监考人员有权对该门课程按违纪处理。
4、考试终了监考教师清点试卷,装订好交给教导处。
九、教科研活动
每周要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有目的的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研活动应保证时间、保证人数、保证质量,体现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与形式多样性,并认真做好教研记录。
教师应每学期按学校科研课题要求认真进行研究,积极实践探索,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按时完成学校的课题任务。认真做好科研记录。
十、听课
校长每月听课6节,教学校长、教导处主任每月听课10节,其他中层领导每月听课4节,教师每月听课4节。听课应认真书写听课笔记,听课应与出课教师交换意见,写出评议。
十一、材料
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及管理任务的同时,应注意经验的总结与材料积累,并按规定时间上交。各种材料的规格要求如下:
材料规格要求
1、标题:黑体二号字。
2、正文:宋体三号字,每段开头空2个字符。
3、格式:
************(标题居中)
* *学第*学期 姓名
********************** * *****************。(正文)
第三篇: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
一、培养目标与教学基本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他们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规律,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学活动与生产经营、技术应用、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应认真贯彻以下基本要求:
(一)改进和加强德育课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要重视德育,把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和各项管理中。德育课教学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德育课教学内容和要求,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愚昧、腐朽思想的侵蚀。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团结协作精神、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要结合行业特点和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艰苦创业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服务思想、敬业精神、劳动观念和质量意识。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和劳动就业和生活观念。要加强美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加强和改革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文化基础教育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改革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学校要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0]2号)和有关规定开设文化基础课程,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适应专业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既要注意克服随意降低教学要求,忽视文化基础教育的倾向,又要防止盲目加大文化基础教育比重,片面追求对口升学的做法。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教育要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实验和社会实践环节。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根本特色在于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学校要多渠道增加对实验、实习设施和设备的经费投入,切实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努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教学内容应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应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对于完成专业学习,且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要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的规范建设,切实加强实验、实习、职业技能训练等实践性课程和教学环节,认真安排,从严要求,严格考核检查,确保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要求。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密切与企业的联系,鼓励学生深入生产实际,开展技术推广和技术革新等创新和实践活动。要认真执行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拓宽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要创造条件开设培养学生创业与经营能力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积极改进教学及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改进教学及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学校应积极采用适应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现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要积极探索、总结和推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勇于实践的能力。要改进考试考核方法,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校要组织力量,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研究,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信息网络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
(五)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实行灵活的教学制度
学校应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教学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部分时间教育相结合,允许成年学员和有实际需要的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要进一步改革职业学校招生和学籍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适当放宽招生年龄限制,多种形式招收应届和往届初中毕业生,并允许接受其他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可以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个人愿望和条件以及就业需要再确定专业方向。
二、教学基本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应当是对自然和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准确无误的揭示和反映,是对长期职业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代表着当代科学技术成就;教师在设计、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采取符合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的方法。
(二)可接受性原则。教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教学的方法以及教学的组织形式等,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文化知识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
(三)直观性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利用实物、模型、标本、图表、音像、微机等各种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媒体,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减少认知过程中的困难,从而更准确、深刻地掌握所学内容。
(四)目标性原则。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科学地确定各种层次的学习目标,特别是单元(模块、项目、阶段)学习目标和课时学习目标,并依此来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在教学中要对既定的学习目标进行控制,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并对学习目标的达成进行检测和评价。
(五)实践性原则。教师要围绕所教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生产实际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组织教学,并按照专业的发展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生活实际补充教材,选择教法。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场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学生不仅具备在模拟工作环境中的经验,而且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
(六)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中,既要根据学生的共性特征,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实际出发,做到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措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七)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组织并指导学生直接参加生产、经营、服务、科技推广、技术应用等活动,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三、教学机构与教学管理
(一)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机构,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教研能力的专职人员,负责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育评价、师资培训和教改实验等方面的工作。各级教研机构还可根据需要聘请兼教研员,广泛开展职教教研工作。
(二)学校应有一名校长分管教学工作,并设立专业教研组(或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教研组长应选定教学业务水平较高、有一定威信的教师担任,负责教研组的全面工作。
(三)积极建立教学与生产劳动、经营管理、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教学体制,以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生产实习、勤工俭学活动和就业指导。
(四)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重视教学基础建设,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为深化教学改革创造必要的条件。积极聘请经济界、产业界专家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发挥他们在设置专业和确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培养骨干教师,提高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并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任教,加快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六)有计划地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教育理论学习和教研活动,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验。经常组织公开课、教学竞赛、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组织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参加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和各项竞赛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七)建立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为教师继续教育、学术交流等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实行竞争上岗,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对教学改革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
(八)充分发挥教研组职能。教研组应积极组织本专业(学科)教师贯彻上级教研部门和学校教学工作意见,认真学习和执行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认真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教研组业务活动至少每两周进行一次。
(九)组织教学业务活动应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实注重实效。对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包括学制、教学体制和模式、教材、教学、内容、实习及考核等),要积极慎重,一般应经过科学论证。重大改革措施应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四、教师
(一)职业学校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人才的重任,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学生道德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教师应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懂得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具有本专业或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相关学科或专业知识,有广博的知识面、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较强的组织教学和管理学生的能力以及科研、教改意识和能力,教师应善于吸收新知识,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素质,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三)文化课教师应具备本学科大学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明确培养目标,熟悉所作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任教班级(专业)的相关课程知识,教学中注意与专业课相沟通。
(四)专业课教师应具备大学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应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熟练的专业技术,努力成为“双师型”的教师。专业课教师必须经常深入对口企业和部门,参加专业实践活动,了解新知识和信息,补充和教学内容。实习指导教师还应具备实验仪器和实习设备使用维护和维修能力,熟知本专业岗位操作规程和考核标准,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并运用到实习指导中去。
(五)教师应积极承担教学的各项工作。教学工作量一般为每周12~16课时。教师应认真备课和组织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师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注重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参与课程改革,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教师要不断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并针对专业与学科教学需要,积极开发现代教学媒体和课件。
(七)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
五、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规定了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体系及其思想政治方向,是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表现形式,是学校教育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
(一)认真执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学校按照培养目标开展教学工作的方案,是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学校应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各专业教学计划,对教学,实习,考核,生产劳动和假期进行全面安排,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二)学校应依据国家、地方或行业部门颁发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在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的前提下,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学校可根据市场需求与变化情况,适当对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三)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课时比例一般为4 : 6,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比例一般为50%,综合实习一般安排一学期,选修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不少于10%,对文化基础要求较高或对职业技能要求较强的专业,可根据需要对课时比例作适当的调整。实行弹性学习制度的学校(专业),以及招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学员或采用远程教育手段的学校(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活动时间。
(四)文化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德育课、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和体育为必修课;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为选修课(根据专业特点,个别课程也可作为必修课)。专业课程要保证学生达到从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学校还应根据需要,开设关于美育、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人口、资源、环境、法制、管理、心理健康、职业指导与立业创业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或举办专题讲座(活动)。
(五)认真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处理教材和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根本依据。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已下达的教学大纲,应认真学习、掌握教学大纲内容和要求,在教学中贯彻执行;尚未下达的,学校应制定暂行教学大纲使用。
(六)加强教材建设,规范使用教材。教材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它为教和学提供具体的内容。学校要重视教材的建设和管理。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应首选教育部推荐并经国家或省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的教材。原则上,文化课教材由省统一确定使用版本,专业课教材由市(地)统一确定使用版本。各地、各校还可自编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补充教材或讲义,以充实教学内容,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七)认真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专业组)和教师均应根据上级的教学工作意见以及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等,分别制定具体的学年(或某学科的整个学段)、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一般应在开学前制定。教研组、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应报送学校教务(导)处审定。
(八)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本专业、学科教学工作分析;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分析;学年、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技能训练、实验、学习及成绩考核等安排意见;改进教学的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等。
(九)对教学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学校要进行经常的检查,期末或学年末作全面总结。
六、备课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一)教师备课,要认真研究本专业(学科)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了解专业特点和生产实际,要把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认真研究技能形成与训练教学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还要把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作为重点,并准备好各种教学课件、直观教具、实验器材、仪器设备和训练场地等。
(二)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切实按照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程度和实际接受能力,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进度、深度和教学方法。
(三)认真编写课时计划(教案)。在全面掌握教学大纲,熟练地掌握教材和学生认知规律,广泛涉猎有关教学参考资料的基础上,认真编写课时计划。课时计划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内容和步骤、教学方法、作业或实践练习等。课后应作授课小结,便于检验教学效果,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
(四)加强集体备课。各市(地)、县(市、区)教研部门要积极组织校际间集体备课。学校应加强同专业、同学科(或相近学科)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一般每学期1~2次或每单元一次。
(五)提倡备课改革。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积极探索更有效的备课方法。教案讲究实用,不搞形式主义。
七、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必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一)按照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要针对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和要求,正确运用教学方法,有效地控制教学进程,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教学指导思想端正,教学目的明确。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积极探索、总结和推行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和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勇于实践的能力。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应积极采用适应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
(四)加强直观、形象教学,搞好现场教学。重视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各类直观教具和实验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开发、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教学媒体和课件,充分利用各类专业实验室、模拟室和生产实习基地,搞好专业技能训练和现场教学。
(五)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师教学应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简练、生动,板书规范、条理、醒目,演示正确、有序、清楚,教态亲切自然,仪表端庄大方,课堂偶发事件处理得当。
八、实验教学与技能训练
实验教学与技能训练是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学校、教师应充分重视,把加强实验教学与技能训练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来抓。
(一)重视实验室与实训室建设。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配备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各种实验室与实训室,配齐相应的设施、器材,努力提高实验、实训室的利用率。
(二)根据培养目标、教学设施和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和技能训练计划。技能训练目标、要求应与行业、部门制定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相沟通。
(三)认真做好实验、实训准备工作。学期初,任课教师应将实验、实训教学计划报教务(导)处。计划内容应包括:实验实训时间、内容、目的要求、所需器材等。每次实验、实训课都要写好教案,并提前一周通知实验、实训室做好准备工作。
(四)实验、实训要贴近经济和部门行业的生产实际,积极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并在训练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要让学生感受知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要通过实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职业习惯的培养,提高分析和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
(五)做到实验、实训教学规范化。学生进行实验、实训时,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或训练结果,还要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使学生在会做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较熟练的程度。实验、实训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出实验、实训报告,并给予认真批阅,评定成绩,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讲评。教师还应认真填写有关实验和实训记录,详细记录实验、实训情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六)配齐管理人员,健全规章制度。实验、实训室应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要认真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和各学科教学大纲、教材对实验、实训教学的要求,做好实验、实训的准备和统计,掌握实验仪器、设备及实训器材、设施的性能、使用和操作方法,做好仪器、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维修工作。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九、实习教学
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主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和培养职业意识、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实习教学,切实保证实习效果。
(一)加强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学校应按照专业教学需要建设好与相关专业对口的厂、场、店等生产实习基地,不断充实设备的先进性,努力改善实习条件。同时要采取各种形式,建立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要鼓励和帮助农村学生建立家庭生产实习基地。
(二)认真制定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应于实习前一个月制定好,并做到目的明确,组织严密,内容具体,措施得力。应成立由学校领导、实习单位领导及有关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实习工作。实习计划一般由任课教师、教研组、教务(导)处(或生产实习处)会同有关单位拟定,由主管校长审定。根据教学需要和专业特点,实习可以分段进行。综合实习一般安排一个学期。
(三)精心组织实习教学。实习前,应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教育和必要的技术指导,使学生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及职业道德、纪律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做好实习准备。实习过程要有专人负责,实习指导教师到岗指导。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和生产规范要求,对学生从严训练,认真考核。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习教学,使学生逐步达到技术、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基础训练要求和技术工人上岗前应有的技术等级和岗位要求。
(五)提高实习教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在保证完成实习任务的前提下,可组织学生开展生产经营、科技推广服务和劳务承包等活动,使学生以自己的智力和技术直接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发挥实习基地的多种功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村职业学校应安排一定的时间在搞好校内外生产实习的同时,搞好家庭生产实习,为学校挂村联户搞好科技推广和促进农民致富提供保证。
(六)搞好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总结,写出实习报告。实习指导教师要给学生评定实习成绩,写出实习鉴定。学校要写出总结报告,把实习工作情况、主要成绩、经验做法及存在的问题、今后改进意见全面反映出来,作为今后实习工作的借鉴。要利用生产实习的机会,广泛听取行业、单位对学校教学的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学校教育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
十、作业与辅导
作业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进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各科教师均应根据实际需要适量布置作业,认真进行辅导。
(一)布置作业目的明确。作业设计要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和提高专业技能、技巧。
(二)作业难度适宜、份量适当。作业内容符合大纲和教材要求,能找准关键,具有启发性、典型性、针对性和代表性。要指导学生先复习后做作业,养成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三)根据专业、学科特点,既要布置书面作业,也要重视布置技能训练、科技推广应用、社会调查等旨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实践性作业。完成作业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有的可由学生自由组合,集体完成。
(四)认真检查、批改作业。作业可采用全批全改、重点批改、当面批改、相互检查批改、小组(或全班)交流等形式,要讲求实效。教师对学生作业情况应认真记录,客观分析,反馈于教学。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中订正,要重视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进行指导与评价。
(五)搞好课外辅导。课外辅导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要与课堂教学、实习教学紧密结合,着重进行学习方法、练习方法和实践应用的指导。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十一、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
组织好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搞好体育课外活动。学校应认真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组织好学校田径运动会、体育竞赛及其他体育活动,要使学生每天能进行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含体育课在内)。
(二)开展各项文艺活动,加强美育工作。学校应根据实际条件和专业特点,积极组织各种文学、艺术兴趣小(社团),经常举办文艺演出、诗歌朗诵及书法、绘画、摄影等比赛活动,鼓励并指导学生创办各种刊物,开展其他美育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发挥特长。
(三)开展具有专业特点的课外活动。学校要根据专业特点,结合教学,组织各种专业技能训练队、科技小组等,也可通过举办科技讲座、学术讨论会、职业道德教育报告会、演讲会,组织职业技能观摩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四)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经常举办各种政治教育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科技推广、社会服务、勤工俭学和开展环境保护、人口政策宣传、扶贫助残等社会公益活动,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
(五)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各项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都应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要有相应的教师辅导,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和计划,并保证必要的活动场地和设备,使之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十二、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学校应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积极探索科学的考核方法,认真组织学生成绩考核。
(一)成绩考核主要采取考查、考试、技术等级考核鉴定等方式。凡按教学计划所开设的科目均应进行考核,评定成绩。每学期一般安排3~5门考试课,其余为考查课。
(二)重视平时考查。平时考查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经常性检查,主要通过课堂提问、作业、书面测验、实际操作、技能测试等形式进行。每个学科都应有平时考查,并记录成绩。
(三)认真组织考试。考试分期末考试、结业考试和毕业考试,考试方式有口试、笔试和实践操作等。采取何种方式,应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及考试内容和具体要求灵活掌握。组织考试要安排好复习、命题、监考、评定成绩、试卷分析等环节,严格执行考试制度和标准,树立良好考风。
(四)加强专业技能考核。各专业都应积极创造条件,组织进行专业技术等级考核或岗位技术合格考核。要重视把专业岗位技术等级标准中应知、应会的要求列入考核内容中去,明确规定技能训练各阶段的目标,分阶段组织考核。
(五)积极开展学分制试验。要积极推进以实行学分制为重点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要建立校际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分相互承认的机制,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校选择课程。对于从其他高中阶段学校转入的学生,应承认其相应的学习经历或学分。对招收已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生,经考核认定,可将其已有的工作经验转换为相应的学分。
(六)积极推行两种证书制度,学校应主动协同有关部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等级考核鉴定,合格者发给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或岗位技术合格证书。
(七)严格组织毕业考试。毕业考试科目应以学生所学专业课为主,既要考核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程度和应用能力,又要注意考核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验、实训教学占重要地位的课程,要单独考核实验、实训成绩。实习成绩应列入学生毕业成绩,并要有实习鉴定。
毕业考试中出现不及格者,应由学校组织一次性补考,补考成绩记为及格、不及格。
(八)各地可适当组织文化课、专业课会考和技能测试。提倡根据专业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例如毕业设计、答辩、实践操作等),以达到科学考评学生学业成绩的目的。
第四篇:淮滨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一日常规
学生一日常规
一、起床
1.起床铃向后,立即起床整理床上用品。
2.值日生打扫寝室,锁好门窗。
二、上课
1.注意仪表,衣服整洁,按时到班,有事请假。
2.备好学习用品,静候老师上课。
3.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做好笔记。
4.不迟到,不旷课,不随便离座。
5.上(下)课要起立,待老师回礼后方坐下(离开)
三、课外活动
1.积极参加文、体、劳等活动。
2.不喧哗,不起哄,不追逐,不打骂。
四、自习课
1.认真完成当日作业,温习功课,预习新课。
2.保持安静,不讨论,不下位,不出室。
五、放学
遵守交通规则,严防事故,及时回家。
六、就寝
1.按时入寝,即使洗刷,有事请假,不点蜡,不喧哗。
2.关好门窗,注意安全。
淮滨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明礼貌准则
1、衣服整洁、朴素大方,合乎学生身份,不佩戴饰物,女生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男生不留长发,不染发,教学区内不能穿拖鞋,不能穿背心、裤头。
2、养成使用礼貌用语习惯,尤其是用“您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对长辈、老师要用谦称,不能直呼其名。
3、尊敬老师,见面要主动问候,回答老师问话应起立,接受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要诚恳。
4、老师上课时要起立致敬,迟到喊“报告”,进老师办
公室要喊“报告”。
5、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相互谅解谦让,不故意寻衅,3、故意在墙上印脚印、乱写、乱画、随地大小便者; 不恶语伤人,不辱骂他人。
4、随便泼水、吐痰、倒垃圾、扔废纸果皮等杂物者;
6、校内不高声喧哗,不大声喊叫,不吹口哨,不追逐
5、破坏学校公共设施,花木草坪,造成10元以上100打闹,上、下楼梯不推拉,尽量靠右边走。元以下损失者;
7、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第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记过,皮,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记大过处分。
8、拾金不昧,不贪占便宜,不受利诱,爱惜名誉,不
1、在受警告、严重警告之后,又犯适用于第二条错误者; 失人格。
2、考试作弊未造成重大影响者;
9、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不动用他人物品,不拆
3、与人发生争执动手打人,但未造成伤害者; 看他人信件,不看他人日记。
4、抽烟、喝酒、赌博初犯者;
10、不要随意打断别人讲话,不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
5、住校生在宿舍打闹或带校外人员在宿舍玩耍,在集体休息,妨碍别人要道歉。场所起哄者;
11、观看演出和比赛时,要做文明观众,不起哄滋扰,6、住校生在宿舍私接电源,乱拉电线者; 不高声大叫,结束时鼓掌致意。
7、不服从学校管理、顶撞老师及其他管理人员,能主动
12、遵守公共秩序,购买东西自觉排队,乘坐公共汽车认错者; 要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及师长让路让座,不争第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情节轻重留校察看或开抢座位。除学籍处分。
1、在受记过处分后,又犯适用于警告以上错误者;
2、打架使用器械,未造成伤害者;
3、严重违犯住宿规定、夜不归宿者; 淮滨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处罚条例摘要
4、纠集校外人员威胁、恐吓学生者;
5、看淫秽书刊、黄色录像者;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
6、多次吸烟、喝酒经教育不改者; 行为规范》,严格学校的常规管理,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校
7、携带凶器入校者; 风、班风、学风,现根据我校情况,特制定本条例:(本
8、在校内翻窗户、越围墙、攀登楼顶者; 条例从2012年1月1日执行)第五条:有下列情况这一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第一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全校通报批评。的处分。
1、无故不参加学校及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者;
1、在受留校察看处分之后,又犯有适用警告以上错误者;
2、穿奇装异服,男生蓄长发、留下怪发,配戴装饰物,2、纠集、指使他人在校内外打架者; 女生戴耳环、戒指、项链者;
3、殴打他人或双方对打者;
3、不按要求打扫卫生,住校生不整理内务者;
4、参与盗窃、敲诈、骗取、勒索他人财物者;
4、出入校门不下车、检查不出示证件者;
5、不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顶撞辱骂老师者;
5、违犯自行车管理规定和门卫制度者;
6、参与非法团伙违反法律者; 第二条:有下列行为一者,视情节轻重,分别警告、严 重警告处分。
1、在受通报批评之后又重犯错误适用于第一条错误者;
2、无故不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者;
第五篇: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方法刍议
钱灿兴
论文摘要: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王作。要想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交导作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回时要注重养成教育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管理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 科学 文化素质,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随着普高热和大学不断扩招,中职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这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如何搞好学生管理管理工作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难点。
论文 关键词:学生管理 班主任 自我 教育自我管理 养成教育
一、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
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管理模式。“自我教育”是指学生有意识地根据学校的要求和自我定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教育活动,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自我。“自我教育”的核心体现在学生自身理想、信念的教育和树立方面,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自立、自尊、自强。“自我管理”就是学生对自身的约束和引导。自我管理主要体现在倡导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管理好自身的行为和思想,把“管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同和支持,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学生自我管理主要包括:(1)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即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教导作用,教给学生如何学习。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班干部、班集体的多重作用,组织各种活动以端正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树立榜样,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2)业余文化生活的自我管理,即通过学生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调节业余生活,满
足学生的多方面兴趣、爱好。学生以自愿形式结成各种群团组织,定期组织开展活动,以形成有利于学生 发展 的校园文化;(3)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即通过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生活行为习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秩序。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主要抓好两方面环节:一是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广大学生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各项活动,在各项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学生干部对周围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各项活动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参与意识。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发挥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心中,班主任是“亲老师”,家长心中,班主任是学校的代表,班主任时刻都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工作是班级工作的关键。
做好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要求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学习情况、兴趣特征、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等方面,以便在管理中能够对症下药。其次,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坚强集体。班主任的思想品质、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等直接决定着班集体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的责任心、工作能力在班集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三,表扬与批评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表扬与批评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是对学生行为的评价。适时的批评和适度的表扬,对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良好的班风,起到重要的作用。第四,关爱学生,做好后进生帮教转化工作。针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班主任要精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要找出症结所在,用真情去感化他们,特别是出现一些反复的现象时,班主任对他们更要耐心、尊重、信赖,坚持不懈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帮助,使他们分清是非,端正态度,提高思想认识。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全面而又复杂的工作,只要肯动脑筋,多想办法,有耐心、恒心、决心,那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
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管理模式。“自我教育”是指学生有意识地根据学校的要求和自我定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教育活动,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自我。“自我教育”的核心体现在学生自身理想、信念的教育和树立方面,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自立、自尊、自强。“自我管理”就是学生对自身的约束和引导。自我管理主要体现在倡导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管理好自身的行为和思想,把“管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同和支持,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学生自我管理主要包括:(1)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即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教导作用,教给学生如何学习。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班干部、班集体的多重作用,组织各种活动以端正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树立榜样,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2)业余文化生活的自我管理,即通过学生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调节业余生活,满足学生的多方面兴趣、爱好。学生以自愿形式结成各种群团组织,定期组织开展活动,以形成有利于学生 发展 的校园文化;(3)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即通过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生活行为习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秩序。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主要抓好两方面环节:一是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广大学生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各项活动,在各项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学生干部对周围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各项活动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参与意识。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养成 教育 是学生管理的主要方法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多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就是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养成教育是通过日常行为规范的系统教育与管理,培养适应 现代 化 企业 发展 需要的良好行为习惯。
1、建章立制,形成养成教育的可靠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中,制定 科学 的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它既使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也是学生自觉约束行为的鞭策。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有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还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原则要求,结合学校在管理中的实际情况,比如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核方案》《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学生请假规定》《学生就业管理规定》《学生舍务管理考核细则》等,通过规章制度,使学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教育无小事、管理无死角。
2、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是培养良好行为的关键
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守规范的情况,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正确的动机并不都能产生正确的结果,知规范也不一定就能守规范,偶尔能遵守也不能叫养成习惯,而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的手段,就是长期的检查、督促与训练。在常规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管理职能部门、班主任、学生干部的督导作用,经常进行检查监督、考核评比,做到处处有人查,定时有人查,时时有抽查;做到“严、细、精、恒、实”,才能不断提高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性。
3、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能仅仅靠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更应该积极开展一些有益活动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细心组织策划学校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 艺术 节活动,培养学生创新与审美能力,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
4、教师的言传身教
教师的行为往往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而且教师行动要比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的话都是对的,教师行为是正确的,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品德的发展。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是规范的、科学的。能成为学生在人生当中的一个。因此,教师必须真正做到“身正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