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建设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建设 1 总 则
1.0.1 根据《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要求,为加强和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站、室,以下统称“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制定本导则。1.0.2 本导则适用于水质检测中心的建设。1.0.3 水质检测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对本区域内规模较大集中式供水工程开展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自检,对区域内设计供水规模20m3/d以下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进行水质巡检,为供水单位和农村饮水安全专管机构提供技术支撑,保障供水水质安全。
1.0.4本导则的引用标准主要有: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水利质量检测机构计量认证评审准则》(SL309-2007)
1.0.5 水质检测中心的建设,除考虑本导则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水质检测机构布设
2.0.1 各地水质检测中心建设以省为单位统筹规划布局实施,具体建设方式和地域单元根据各区域农村供水工程和现有相关水质检测能力分布、拟建水质检测中心检测任务和服务范围等合理确定。
2.0.2 水质检测中心可依托规模较大水厂化验室组建,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管机构指导和管理;也可依托卫生、水利、环保、城市供水等部门的现有水质检测、监测机构合作共建,接受各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管理,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管机构等提供技术服务。3 水质检测要求 3.1 检测指标和频次
3.1.1 各水质检测中心的水质检验项目和频率根据原水水质、净水工艺、供水规模等合理确定。在选择检测指标时,应根据当地实际,重点关注对饮用者健康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在饮水中有一定浓度且有可能常检出的污染物质。必要时,可在进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106项指标全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筛选确定水质检测指标。3.1.2 设计供水规模20m3/d及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定期水质检测:
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水质检测指标一般应包括《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的42项水质常规指标,并根据下列情况增减指标:
(1)微生物指标中一般检测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两项指标,当检出总大肠菌群时,需进一步检测耐热大肠菌群或大肠埃希氏菌。
(2)常规指标中当地确实不存在超标风险的指标可不检测,如:从来未遇到过放射性指标超标的地区,可不检测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两项指标;没有臭氧消毒的工程,可不检测甲醛、溴酸盐和臭氧三项指标;没有氯胺消毒的工程,可不检测总氯等。
(3)非常规指标中在本县已存在超标的指标和确实存在超标风险的指标,应纳入检测能力建设范围之内。如地表水源存在生活污染风险时,应增加氨氮指标的检测,以船舶行驶的江河为水源时应增加石油类指标的检测。
(4)部分不具备条件的县,至少应检测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消毒剂余量指标(余氯、二氧化氯等)、感官指标(浑浊度、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等)、一般化学指标(pH、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和毒理学指标(氟化物、砷和硝酸盐)等。水源水水质检测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的有关规定执行。水质检测频次应符合表3.1.2的要求:
表3.1.2
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定期水质检测指标和频次 工程类型
水源水,主要检测污染指标
出厂水,主要检测确定的常规检测指标+重点非常规指标 管网末梢水,主要检测感官指标、消毒剂余量和微生物指标 日供水大于等于1000m3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
地表水每年至少在丰、枯水期各监测1次,地下水每年不少于1次 常规指标每个季度不少于1次
每年至少在丰、枯水期各监测1次 1000~200m3/d集中供水工程
地表水每年至少在水质不利情况下(丰水期或枯水期)监测1次,地下水每年不少于1次 每年至少在丰、枯水期各监测1次 每年至少在丰、枯水期各监测1次 20~200m3/d集中供水工程
每年至少在丰、枯水期各监测1次;工程数量较多时每年分类抽检不少于50%的工程 每年至少在水质不利情况下(丰水期或枯水期)监测1次
注:常规检测指标:根据3.1.2确定的水质指标
污染指标是指:氨氮、硝酸盐、CODMn等
感官指标:浑浊度、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
消毒剂余量:余氯、二氧化氯等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3.1.3 设计供水规模20m3/d及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工程日常现场水质检测:
出厂水主要检测:浑浊度、色度、pH、消毒剂余量、特殊水处理指标(如铁、锰、氨氮、氟化物等)等。
末梢水主要检测:浑浊度、色度、pH、消毒剂余量等。
每个月应对区域内20%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现场水质巡测。
3.1.4 设计供水规模20m3/d以下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的水质抽检应根据水源类型、水质及水处理情况进行分类,各类工程选择不少于2个有代表性的工程,每年进行1次主要常规指标和部分非常规指标分析,以确定本地区需要检测的常规指标和重点非常规指标,并加强区域内分散式供水工程供水水质状况巡检。
3.1.5 当检验结果超出水质指标限值时,应立即复测,增加检验频率。水质检验结果连续超标时,应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必要时应启动供水应急预案。
3.1.6 当发生影响水质的突发事件时,应对受影响的供水单位适当增加检测频率。3.1.7 在建立水质检测制度时,水质检测中心应详细掌握区域内每个供水规模在20m3/d及以上集中供水工程的供水规模、水源类型、水处理及消毒工艺、水厂的检测能力。巡查时应详细了解水源保护情况、水处理及消毒设施的运行情况、水厂的日常水质检测情况。对检测发现的水质问题,应及时通知供水单位并监督其及时整改。水质检测中心同时负责对小型供水单位水质检测人员培训及检测仪器操作维护的指导。3.2检测方法
3.2.1 水样的采集、保存、运输和检测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确定。水质检验也可采用国家质量监督部门、卫生部门认可的简便设备和方法。4 建设标准
4.1 工作场所建设
4.1.1 水质检测中心应选择在无震动、灰尘、烟雾、噪音和电磁等干扰的地方进行建设。4.1.2 水质检测中心应区分化验室和办公区,化验室一般包括天平室、药剂室、理化室、微生物室、分析仪器室、放射室(若不检测总α、总β放射性,可不设放射室)、水样储存间等,办公区一般包括办公室、资料室、更衣室、会议室、车库等。4.1.3 化验室宜相对独立,各类化验室宜设独立房间,空间应满足仪器设备安装和操作等需要(天平室不宜小于8平方米,药剂室不宜小于10平方米,理化室不宜小于30平方米,微生物室不宜小于20平方米,大型分析仪器室面积根据仪器种类和数量确定,不宜小于20平方米,放射室不宜小于20平方米)。
4.1.4 化验室应采用耐火或不易燃材料建造,隔断、顶棚和门窗应考虑防火性能,地面应耐酸碱及溶剂腐蚀、防滑、防水。
4.1.5 化验室应确保用电安全,应有防雷接地系统,电线应尽量避免外露,电源接口应靠近仪器设备,精密检测仪器设备应配备不间断电源。4.1.6 化验室应确保用气安全,大型分析仪器的压缩气体钢瓶应放在阴凉的地方储存与使用,不能靠近火源,必须固定;应根据设备运行需要设排气设施,废气排放口宜设在房顶。4.1.7 化验室温度夏季不宜超过30℃、冬季不宜低于15℃,湿度不宜超过70%。有条件时应尽可能恒温恒湿,寒冷地区应有采暖设施,潮湿地区应安装空调(水样储存间除外)。4.1.8 理化室应设上下水和洗涤设施。
4.1.9 化验室应根据需要配置设备台、操作台、器皿柜(架)等,设备台和操作台应防水、耐酸碱及溶剂腐蚀。
4.1.10 微生物室应设无菌操作台,配备紫外灭菌灯。4.1.11 化验室应设置有害废液储存设施。4.1.12 化验室应配置灭火器。4.2 人员配备
4.2.1 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前,应先行落实水质检测专业技术人员,水质检测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水质检测中心设计和建设。
4.2.2 具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20项以上常规指标检测能力的水质检测中心通常应配备专门水质检测人员3人,具备42项常规指标检测能力的水质检测中心通常应配备专门水质检测人员6人,具体检测人数由各地根据检测任务确定。检测人员应有中专以上学历并掌握水环境分析、化学检验等相应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经培训取得岗位证书。
4.2.3 检测人员均应通过岗前操作考试后才能正式上岗,岗前操作考试应包括微生物指标、消毒剂余量、感官性状、以及溶解性总固体、CODMn、氨氮、重金属等指标检测考试。4.3 仪器设备配备
4.3.1 仪器设备的配备,应首先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的规定,结合本地区的水源水质、水处理和消毒工艺,以及水质检测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条件等情况合理确定。
4.3.2 仪器设备的配备,应具有一定的实验室化验能力和现场检测能力。4.3.3 化验室的水质检测仪器设备和材料应包括:水样处理、试剂配置需要的仪器设备和分析仪器,药剂、试剂和标样等。具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42项常规指标检测能力的水质检测中心化验室仪器设备具体配置参考表4.3.3。
表4.3.3
化验室配备的仪器设备(参考)化验室名称
主要仪器设备配备 备注 天平室
万分之一电子天平(配置标准试剂、重量分析等,1台套)必配
理化室(试剂配置、水样处理和物理化学分析)
普通电子天平,超纯水机、蒸馏器、搅拌器、马弗炉、电热恒温水浴锅、电恒温干燥箱、离心机、真空泵、超声波清洗器等 必配
玻璃仪器:量筒、漏斗、容量瓶、烧杯、锥形瓶、滴定管、碘量瓶、过滤器、吸管、微量注射器、洗瓶、试管、移液管、搅拌棒等 必配
小型检测仪器:具塞比色管,酸度计,温度计,电导仪,散射浊度仪,以及余氯、二氧化氯和臭氧等指标的便携式测定仪 必配 药剂室
药剂、试剂和标样:根据检测项目、方法、分析仪器等确定 必配 微生物室
冰箱、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箱、培养箱、菌落计数器、显微镜、培养皿、超净工作台等(各1台)必配
大型水质分析仪器室(可多个房间)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用于氯、二氧化氯、臭氧、甲醛、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氟化物、硝酸盐、硫酸盐、、氰化物、铝、铁、锰、铜、锌、砷、硒、铬(六价)、以及氨氮、和石油类等指标检测,1台)
必配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用于镉、铅、铝、铁、锰、铜、锌等检测,1台套,含乙炔、氩气、冷却循环水系统、空压机、电脑等配件)
必配
原子荧光光度计(用于汞、砷、硒、镉、铅等检测,1台套)必配
高锰酸盐滴定法COD测定仪,1台 宜配
气相色谱仪(用于四氯化碳、三卤甲烷等指标检测,1台套)氯消毒较多时必配,无氯消毒时可不配
离子色谱仪(用于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氟化物、溴酸盐、氯酸盐、亚氯酸盐等检测,1台套)必配 放射室
低本底总αβ测量系统(总α、总β放射性的检测,1台套)一般不配
4.3.4 现场采样及水质检测车的配备应包括:车辆、采样容器、水样冷藏箱和便携式检测仪器箱等,基本要求见表4.3.4。
表4.3.4
现场采样及检测所需仪器设备(参考)主要仪器设备 基本要求 用途 车辆
能平稳宽松地放置水样冷藏箱、便携式水质检测仪器箱 ①采样
②巡查监督时的现场检测 ③应急供水时的现场检测 采样容器
无色和棕色玻璃瓶、聚乙烯瓶、塑料桶等
水样冷藏箱
2-3个,总有效容积不小于30L
便携式水质检测仪器箱
浊度、色度、余氯、二氧化氯、臭氧、pH、电导率、温度以及微生物等指标的便携式检测仪及其检测试剂、移液器、量筒、烧杯等
照相机 记录现场用
4.3.5 仪器设备的质量要求:
(1)计量设备和分析仪器应有国家质量监督部门的认证许可。
(2)采购的计量设备和分析仪器应在当地质量监督部门确认并备案。
(3)供应商应负责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并通过标样测试。4.3.6 仪器设备的采购,可由省级水利部门对主要仪器设备分批次、分品种进行统一招标,具体办法可参考本省(区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材料设备集中招标采购办法,以保障设备仪器质量,便于检测人员培训、设备维修等售后服务工作。5 水质检测管理制度和数据质量控制 5.0.1 人员管理
(1)根据设备、质量、环境、安全、信息等管理要求建立岗位责任制。
(2)检测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检测和管理水平。5.0.2 设备管理
(1)应明确每个化验室及其设备的管理人。
(2)建立对计量设备和分析仪器进行定期检定/校准制度。
(3)仪器设备的购置、检定/校准、维护等应建档。
(4)仪器设备应实行标识管理。仪器设备的状态标识分为“合格”、“准用”和“停用”。每台仪器设备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流程图。5.0.3 质量管理
(1)建立试剂配制、采样、各项检测指标检测的方法及其需要的仪器设备、药剂/试剂、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2)明确试剂配制、采样、各项检测指标检测的质量负责人。
(3)质量控制措施应包括空白试验、平行样分析、加标分析、比对分析、标准曲线核查、留样复测、质量控制考核等。
(4)做好采样和检测过程记录。
(5)明确检测报告质量审核人,经审核人逐项指标审核后才能盖章生效。5.0.4 环境及安全管理
(1)检测区域应在显著位置张贴警示标识。
(2)化验室应保持清洁和良好的照明条件。
(3)每个化验室应有温度、湿度监测及记录。
(4)微生物室每天应用紫外线消毒后才能使用。
(5)排风设施检查完好后才能进行相关实验。
(6)建立化验室的用电、用气、废液处理、消防等安全制度。5.0.5 信息管理
(1)对仪器设备、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等信息应进行归档管理。
(2)化验室档案资料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删改和撤档。查阅、复印档案资料,必须履行登记手续。
(3)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应至少保存5年。
(4)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信息共享平台,按规定范围报送水质检测成果。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对外发布水质检测信息和扩大送达范围。5.0.6 检测报告编写要求
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应当对水样检测结果出具完整、符合规范的检测报告,检测结果应当准确、清晰、明确、客观。报告应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名称;
B.实验室名称,地址或检测地点;
C.报告唯一识别号,每页序数,总页数;
D.需要时,委托人姓名,地址;
E.样品特性和有关情况;
F.样品接收日期,完成检测的日期和报告日期;
G.检测方法描述;
H.如果报告中包含委托方所进行的检测结果,则应明确地标明;
I.对报告内容负责的人的签字和签发日期;
J.在适用时,结果仅对被检测的样品有效的声明;
K.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报告(全复制除外)的声明。5.0.7 能力认证
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应按规定参加水质检验能力验证和资质认定工作,逐步取得相关计量认证资质,保障水质检测质量和检测数据的公信力。6 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6.1 管理体制
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管理体制应按以下要求设置:
(1)依托规模较大农村供水水厂或供水管理机构建设的水质检测中心,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管机构负责指导和管理,同时接受其他部门的业务指导;
(2)依托卫生、水利、环保、城市供水等部门水质监测机构合作共建的水质检测中心,由其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同时接受其他部门的业务指导,为农村饮水安全专管机构提供技术服务;
(3)依托城乡供水一体化大型供水企业组建的水质检测中心,由相应的供水企业负责运行管理,接受相关市、县水行政主管等相关部门指导和管理,为其供水覆盖的区域提供水质检测技术服务。
6.2 运行机制
水质检测中心的运行管理经费来源主要由水费收入和社会服务收费等解决,不足部分应由本级财政通过现有资金渠道给予必要支持。
6..3 经费测算
水质检测中心的年运行费用主要包括人员费、巡查及现场采样的交通费、检测药剂和试剂费、仪器设备及交通车的维护费、办公费(包括水、电、暖、纸张等管理费用)和不可预见费(包括应急供水的检测费用,小型水厂的义务检测服务费用)等,可根据以下要求确定:
(1)人员费用可按当地助理工程师或工程师(考虑发展和人员稳定)的标准估算。
(2)交通费可根据当地的集中水厂数量及分布、巡查及现场采样频率等估算。
(3)检测药剂和试剂费可根据年检测指标和频次等估算。
(4)仪器设备年运行维护费按相关规定估算。7 水质检测结果报送
7.0.1 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的水质检测结果应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自检数据定期报送当地水利、卫生计生、环保、发展改革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必要时,有关数据可经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7.0.2 对各水厂的水质检测报告原则上应主送水厂负责人,分析汇总的区域总报告主送区域农村供水专管机构负责人。
湖南源生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湖南省源生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编制
网址: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管理制度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管理制度
为加强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管理,提高供水质量,保证供水安全,提高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农村饮用水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水厂,制定本制度。
一、任务
水质管理的任务是加强水质管理,提高供水质量,做到取水 规范,检测数据准确、真实;积累水质资料;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降低生产成本,确保水质达标,满足用户的需要。
二、组织领导
1、县水利局为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管理的主管单位,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站水质检测中心直接负责水质管理,认真做好水质管理工作。
2、检测中心具体负责水质的统计、分析、抽查、督导等工作。
三、监测范围
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
四、监测内容及频次
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T)和《水利质量检测机构计量认证评审准则》(SL309),对各供水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和居民经常用水点及管网末梢取水进行水质检测。可结合当地实际适当增加水质指标。按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规定限值进行分析评价。
五、质量控制
1、建立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对实验室所用仪器、器械和标准进行定期校准。
2、除定期的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外,各监测实验室要进行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
3、建立监测数据的审核检查制度,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现场资料审查。
六、有关单位、部门的分工与职责
1、水质检测中心负责贯彻落实并向有关单位传达国家有关水质标准及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2、水质检测中心定期派遣车辆巡检、取样,并督促各供水水厂取样、送样。
3、水质检测中心负责对各供水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末稍水的水质进行全分析检测及代检工作;对水质状况做出统计,分析和评估,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到各供水水厂,用于指导生产,结果纳入各供水水厂出厂水质指标考核中。
4、水质检测中心负责对水源污染和水质事故的调查分析。调查原因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并提出处理的方案。
5、水质检测中心负责定期主持召开水质分析会,及时分析水质变化情况,把好水质关,并研究分析水质检验中的有关问题,制定有效措施,保证各供水水厂出厂水水质合格。
6、定期对水质检测中心全体员工及各供水水厂员工进行有关水质管理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引导员工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全体员工都有权力和义务保护、监督、供水全过程的水质管理工作。
7、各供水水厂要服从水质检测中心统一安排,具体落实有关水质管理的措施,严格执行水质检测中心水质管理工作流程,努力做好本部门的水质管理工作。
8、各供水水厂要严格按照水质标准和管理的有关规定,按时对本厂的源水、出厂水、净水过程中各作业工序控制点的水质进行检测,做到检测及时、数值准确、记录真实。
9、各供水水厂必须遵循“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做好水源防护和厂区的环境卫生工作。
10、各供水水厂对本厂出现的水质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如发现问题,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或将事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点。
11、各水厂的加氯和加药人员要进行专门培训,做到定员、定岗,严守岗位职责,确保出厂水浑浊度、余氯量及细菌含量合格,并做好测试记录。班组化验人员要按时真实地做好检测记录。
七、责任与处罚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各有关部门及员工应明确责任,如因不负责任而违犯以下规定的,职能部门应按检测中心有关规定对违规者酌情给予记过,处分等处罚。
1、化验员在进行化验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并真实填报检测数据。如若抽查过程中发现记录与事实不符的。
2、所有化验分析报表要做到及时准确,报表超过规定期限的。
3、各水厂对本厂出现的水质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如发现汇报不及时或隐瞒不报的。
4、新安装、改装及修复后的管道投产前要进行冲洗、消毒,经检验合格后方能通水。若没有进行消毒处理或消毒处理不合要求就通水,或消毒处理后检验不及时的。
八、其它有关事项
1、对化验室的药具管理依据实验室管理制度办法执行。
2、直接从事供水工作的人员,必须建立健康档案。每年查体一次,如发现有传染病或带病菌者,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3、建立水质公告制度,及时接受公众的监督。确保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和“满意水”。
4、建立水质事故应急预案,尽最大努力确保群众用水安全,如自来水水质突然出现异常、水源水质突然出现被污染的情况,应在30分钟内启动安全饮水应急预案。
水质检测中心化验员岗位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水质标准,对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负责;按时完成检验任务,确保生产任务顺利进行。
二、积极参加各类考核,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公正性;认真填写检验原始记录,保证数字准确,字迹清晰。
三、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做好使用记录及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保持检测室内及周围环境的整洁。
四、发现重大质量问题立即向主管领导反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如遇突发事件和客服热线,接受指令及时出现场进行检测。
五、配合内审组的内审工作,对内审组提出的纠正措施应予以落实整改。
六、应对本站检测过程中各种记录即技术情况进行保密。
七、配合室主任提供仪器设备、耗材的购置计划。
八、对实验时产生的废渣、废液、废弃培养基及有毒有害物品应按有关规定处理。
九、认真参加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十、完成领导交代的其他任务。
水质检测中心化验员工作流程
一、样品的检测分析流程
相关检测室领取水样后,按照检测任务单的项目,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T)、《水利质量检测机构计量认证评审准则》(SL30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等国家、行业、部颁标准方法对所承担的项目进行样品分析,检测时按《记录和数据控制程序》要求填写所检项目的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并签名后交中心主任,中心主任审核后交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站负责人。
二、现场检测分析流程
首先对现场使用的药品、标准样、器具做好准备工作;其次,按照本中心对应的水质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最后审核检测结果,发出报告,填写出现场记录。
第三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 管理亟待加强和健全
丽水市水利局 胡雄光 饶鸿来 吴达青
自2003年全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特别是2007年省政府提出“两年完成、三年扫尾”的新3年工作目标以来,丽水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截至2008年底,全市已完成饮用水项目186个,投入资金11.20亿元,受益行政村2100个,受益人口131.98万人。随着大量饮水安全工程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强建后管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健康良性运行已非常迫切。
建后管理现状
(一)主管部门情况。为做好丽水市饮用水工程建设,丽水市成立了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日常主要工作由水利局水政水资源处承担。各县(市、区)也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设在水利部门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莲都设在区爱卫办),日常主要工作除龙泉和遂昌水利局由供水站承担外,其他县由建设科、水管站等科室承担该项任务。
(二)管理模式情况。按建设模式的不同,一般分3类。
一是城市管网延伸工程。该种模式工程的建设和建后管理,一般由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实行“同源、同网、同质、同价”。这种管理模式管理规范、专业,水量、水质、水压和维修都有保障。缺点是水价比较高。
二是集中式供水工程。第一种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兴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由项目所在乡镇供水站或水利局下属供水站管理等方式。第二种是股份制集中式供水工程,按各方投资比例确定股份,明晰工程产权,国家投资所占股份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持股,共同制定管理章程。以私人投资或股份制修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由业主负责管理,如青田永泉自来水厂。
三是联村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联村供水工程采用供水站或承包管理等模式。松阳大东坝镇石仓片和三都乡安溪两个区域集中供水工程,组建饮用水安全管理协会负责。分散式供水工程一般由工程受益范围内的村委会负责组织管理或承包管理(市场经营)两种模式。景宁县村委管理的供水分站辖属乡镇供水站,由村委落实专职维护管理人员,建立相应制度,水价由乡镇供水站确定并报县物价局审批,收取的水费上交乡镇供水站,实行工资和维护费用统一管理。市场管理模式的水费、管理制度和运行制度由乡镇供水站统一确定,通过市场投标确定管理维护人员。
按行政管理模式,目前我市饮用水建后管理主要有4种模式:
一是龙泉管理模式。龙泉市乡镇供水站为饮用水工程建后管理机构,市水利局采取与流域水利管理站相结合下设4个基层供水站,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对有条件、积极性高的乡镇由水利局收购建设集中式供水站,由乡镇供水站作为业主,实行企业化管理,财务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对小片区、分散式供水乡村,由工程受益村村委负责管理,水利及所在乡镇(街道)进行指导和监督。
二是景宁管理模式。景宁县设立了农村饮用水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和建后管理,指导乡(镇)供水站维护等工作。采用设立乡镇供水站管理模式,在乡镇政府建立相应机构和制度,落实专职人员,专人管理、维护和收取水费。供水站均配备监测、消毒、维修设备,统一收缴、管理水费,并对各村提供技术指导。各村落实具体管理人员,在该机构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饮用水管网修理和维护以及农户户内的水表和水龙头的修理等日常工作。对于建立供水站并实行有偿收费制度的农村饮用水,县财政每年从水建资金中补助农村饮用水10元/人〃年的专项维护费(预期每年140万元),以保障农村饮用水正常的维护和修理。
三是遂昌管理模式。遂昌县水利局设立乡镇供水管理总站,由供水总站负责全县的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后管理。与流域水管站相结合设立了5个供水管理分站,由供水分站具体负责辖区内的农村供水工程的技术指导和监督,帮助农村做好供水工程的建后正常运行。对以财政投资为主新建的规模较大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组建遂昌县乡镇水务有限公司,具体负责集中式供水工程建后运行管理的日常工作,公司性质属国有独资,实行企业化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四是莲都管理模式。莲都区成立了区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爱卫办,主要负责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新建的规模较大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在乡镇政府建立自来水厂,落实专职人员,专人管理、维护和收取水费,实行企业化管理,财务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分散式饮用水工程,工程产权在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后归属受益村,由受益村负责工程维护管理。
(三)管理制度情况。目前大部分县(市、区)尚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不能完全落实管理责任和维护经费。龙泉、景宁、遂昌已制定出台了管理办法,其他县市尚在拟定中。
(四)专项资金落实情况。大部分县尚未设立饮用水长效管理专项资金。景宁县财政每年补助农村饮用水10元/人的专项维护费用,人员数以饮用水项目建设时所收取的自筹资金农户名单人数为准,用于水厂的工作经费、水源地保护、水质监测和考核奖励等方面,以保障饮用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五)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各县均落实了省政府办公厅提出的“农村自来水管网入户之日起10年内,农村生活用水不收取水资源费、城市建设维护费、教育附加费等,运行电费给予优惠”等政策。
(六)供水价格情况。各县(市、区)集中式供水工程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按照“计量供水、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供水价格。对于分散式供水工程兼顾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给予优惠倾斜。景宁县明确规定农村饮用水价不低于城镇供水价的1/3,一般为0.8~1.0元/吨。云和县城市管网延伸工程的供水价格与县城用水同网同价1.85元/吨,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由用水户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集中式水价在0.5~1.0元/吨,分散式水价在0.3~0.5元/吨,水费收取费率为70%左右。其他县(市、区)情况大致相同,城市管网延伸工程与县城用水同网同价,集中和分散式供水工程在0.5~1.0元/吨。也有少数村到目前为止没有确定水价,也没有征收水费。
(七)水质监测情况。大部分县尚未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未实行定时水质监测。
(八)水源地保护情况。县城水源基本已划定水源保护区并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如云和的雾溪水库。但大部分饮用水工程目前尚未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未划定水源地保护区,未建立巡查制度、信息监测报送制度和应急反应机制等。景宁县水源地保护区范围的划分,巡查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和应急机制等正在与卫生、环保部门协商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部分县建后运行主管部门未明确。大部分县明确建设期间主管部门为水利部门,但随着饮用水工程的建成投产,饮用水工程主要工作由工程建设转为建后管护、水质监测、水源保护等内容。建后运行管理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工作面广量大,又涉及千千万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集体健康,迫切需要加强管理力量。目前除龙泉、景宁、莲都、遂昌外,其他县包括市本级尚未明确饮用水建后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也没有落实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和编制。
(二)大部分县建后运行管理资金未落实。我市地处山区,以分散式供水工程为主,工程的责任主体是行政村,居住较为分散,受益村人口较少,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劳动力一般都外出务工,平时用水量相对少,规模效益难形成。农村供水水价低,所征收的水费不足以维持饮用水工程的运行费、维护费,不能实现良性运行,迫切需要当地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补助乡镇(村),专项用于农村饮用水工程日常运行管理。目前除龙泉市通过市场化动作,企业化管理实现自负盈亏,景宁明确每人每年10元的财政补助外,其他县都未设立饮用水长效管理专项资金。
(三)管护队伍难建立。维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供水站和村委会确定的管理维护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较低,不能适应日常的管道维护和饮水安全管理的要求。
(四)消毒设备不齐全。我市城市管网延伸工程和集中式供水工程设有消毒设备外,大部分分散式供水工程均未设臵消毒设备,特别是2007年以前的饮用水工程基本没有消毒设备。当供水水源水质恶化时难以保证水质安全。
(五)水源保护较粗放。目前县城水源基本已划定水源保护区并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工程大多没有划定水源保护范围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尚没有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影响农村水源的因素复杂,水质受农田农药、人畜粪便、生活生产污水排放等污染的影响,水源保护较为困难,安全保障率还较低。
(六)运行安全存在隐患。农民饮用水工程标准不如城市水厂,没有正规的厂区,蓄水池安全防范设施也极为简陋,易被极端分子所利用,运行安全存在隐患。
加强长效管理的建议
在缙云召开的全市千万农民饮用水现场会上,我市提出了4年任务3年完成,与全省同步基本提前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的工作目标。能否与全省同步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农民饮用水安全的工作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县(市、区)要进一步明确目标,攻坚克难,确保完成任务。
——明确主管部门。应当明确各级水行政部门为农村饮用水工程建后运行管理主管部门,水利局增设管理科室和落实专职人员。同时,要明确卫生部门为水质监测的责任部门,环保部门为供水水源保护的责任部门。
——落实管理主体。农民饮用水工程的管理根据工程投资渠道、工程规模等实行不同的管理体制,做到产权清晰,管理主体明确,责任落实,权利和义务清楚。除较大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包括组团式供水工程)由乡镇政府落实机构管理外,其他单村工程或由单村工程延伸的工程应由村委会管理。
——建立管理队伍。由市水利局或各县(市、区)水利局组织举办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方面的培训班,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统一发放饮用水管理和维护人员上岗证,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指导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的安全饮水。
——出台管理办法。建议市里尽快出台《丽水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为各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提供指导意见。各县(市、区)结合各地的实际拟定出台农民饮用水运行管理办法,以保证饮水工程安全、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安排专项管护资金。由于有部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成本高,运行费用高,按完全成本收费农民负担重,不按成本收费建成的供水工程难以良性运行。建议市财政和各县(市、区)财政部门设立农村饮用水专项管护资金,用于管理运行维护,财政专项管护资金每人每年应不少于10元。
——科学制定水价。集中式供水工程应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供水水价;对于分散式供水工程以保证工程日常运行、维修和更新为前提,按照供水成本计收水费,由受益村村委会或用水户协会按“一事一议”方式自主管理。经济困难的地方成本水价一时不能到位的,应确保运行费和维修费,采取乡村集体经济补贴和政府财政补助的措施,以确保饮用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加强水质监测和运行安全保护。水质监测应由建后管理部门承担,避免“多头管水”,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要落实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选择、检测和建后水质的经常性检测措施,公开、透明发布水质信息,保证农村饮用水的绝对安全。对集中供水的工程,以规模较大的自来水公司为依托,分区域设臵监测点,加强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的监测;对分散供水工程,分区域定期检测水质,对简易供水工程,进行定期检测,确保水质优良。在饮用水入户前端设臵生物监测设施,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异常,保障饮水安全。建立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一旦发生饮用水安全重大事件,保证组织、技术、物资等方面形成快速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
——强化水源保护。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与环保、卫生等有关部门根据水源类型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保护区内严禁存在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和污染源。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落实必要的防护措施,并落实专人巡查。同时制定供水处臵突发性事故应急预案和供水水质保护应急预案。根据农村实际,在水源保护区或管护范围,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农药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同时加强水源区森林资源保护,充分发挥森林水源涵养作用。
——建立考核奖励制度。建议市财政每年安排考核奖励资金,对饮用水管理成效显著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各县(市、区)财政也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农民饮用水建后管理的考核奖励。
第四篇:农村饮水安全改造工程建设方案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无极县农村饮水安全综合改造工程已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实施。项目总投资2.5亿元,主要包括:
1、新建规模日供水2.5万吨地表水厂工程。
2、更换原有井用潜水泵7台。
3、规划总长度100.06公里的配水管网工程。
4、更新整个供水系统内6个自然村7500户的水表。
5、配水管网的相关道路施工及恢复工程。项目融资及建设由河北协昌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建设期限为二年。为做好我县农村饮水安全综合改造工程建设工作,确保顺利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项目跑办。发改、水务等部门要加大领导和跑办力度,进一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综合改造工程建设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有关部门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土地、环评、立项、设计等工作。发改部门负责项目审批申报,国土部门负责项目土地预审,住建部门负责项目选址,建筑工程用地、规划、施工许可证,环保部门负责环评,财政部门和河北协昌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落实项目资本金。
三、积极筹措资金。在确保项目资本金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多形式、多渠道解决好资金问题,保障工程建设需要。
四、确保工程质量。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建立严密的质量控制体系,认真履行建设程序,把握节点,严格管理,确保工程优质、安全、高效。
第五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结果分析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结果分析
总结分析2008-2009年重庆市北碚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结果,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2009年168份水样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8-2009年重庆市北碚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共检测168件水样,合格48件,合格率28.57%;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合格率高于2008年(X2=9.81,P<0.05);丰水期检测结果好于枯水期检测结果(X2=11.67,P<0.05);检测不合格指标中,占前5位的是微生物指标居多。结论 北碚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质量2009年较2008年有大幅提高,但总体合格率仍然很低。
为了解重庆市北碚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及改进情况,分别在2008、2009年的5月和7月对该区84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处采集水样,共采集168件水样进行水质卫生学监测检验,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重庆市北碚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4处,分别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即5月和7月采集水样,2年共采集168件水样,其中2008年120件(枯水期60件,丰水期60件),2009年48件(枯水期24件,丰水期24件)。
1.2 方法 采样、检测方法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1~5750.13-2006[1]中相关项目检测标准方法执行,检测结果依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2]进行评价。测得的各项指标全部符合标准的判定为合格,一份检测报告中有一个指标不符合标准的判定为不合格。
1.3 检测项目 感官指标4项: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一般化学指标9项:PH值、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毒理学指标3项:砷、氟化物、硝酸盐;微生物指标3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消毒剂指标1项:游离余氯或二氧化氯,共计20项。2 结果
2.1水质检测合格率 在2年间共检测的168件水样中,合格48件,合格率28.57%;其中2008年采集水样120件,合格26件,合格率为:21.67%;2009年采集水样48件,合格22件,合格率为45.83%;2009年水质检测结果好于200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1,P<0.01)。
2.2不同检测阶段水质合格率 2年间枯水期检测的水质样品84件,合格14件,合格率为16.67%,丰水期检测的水质样品84件,合格34件,合格率40.48%,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7,P<0.01)。
2.2.1枯水期水质合格率 2008年60件,合格6件,合格率为10%;2009年24件,合格8件,合格率为33.33%;2008年与2009年枯水期水质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2,P<0.01)。
2.2.2丰水期水质合格率 2008年60件,合格20件,合格率为33.33%;2009年24件,合格14件,合格率为58.33%,2008年与2009年丰水期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P<0.05)。
2.3指标检测不合格情况 枯水期水质检测指标中:2008年排名前5位的是:总大肠菌群、浊度、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色度;2009年排名前5位的是: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游离余氯、肉眼可见物。
丰水期水质检测指标中:2008年排名前5位的是: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肉眼可见物、浑浊度、铁;2009年排名前5位的是: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游离余氯、肉眼可见物、PH。3 讨论
重庆市北碚区2008年、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结果,水质合格率太低,2年中168件水样检测合格48件,合格率仅28.57%;2008年水质检测合格率21.67%,2009年水质检测合格率45.83%;2009年水质检测合格率大幅提高,其原因是在2008年的基础上加强了水质工程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对水质消毒措施的强化,但检测结果仍不容乐观,合格水样不足一半。丰水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的情况好于枯水期,丰水期水质检测合格率40.48%,而枯水期水质检测合格率仅为16.67%,差别很大, 2009年与2008年相比在不同阶段水质检测结果合格率虽有所提高,但仍以丰水期检测合格率高于枯水期,因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尤其要注意枯水期水质安全卫生,对水样的处理一定要到位,以提高农村饮水质量。检测指标排名,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情况严重,基本处在前5位,水质污染指标以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为主,说明水质受到温血动物粪便污染很严重[3],在调查中发现有少数饮水工程仅以简易砂滤池过滤后即注入水池,未经任何处理基本上是水源水[4],改水紧迫性明显[5,6]。而有的改水工程出厂水游离余氯指标检测不合格,说明消毒剂投放量不够,未起到消毒作用,导致微生物指标检测不合格。
以上分析提示该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还存在不足,主要问题一是管理不到位,缺乏规范和科学的操作,反映出工程点的水处理设备未有效运转,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亟待提高,二是消毒措施不完善,反映出的问题是消毒剂投放量不足,有的水处理点根本没有消毒设施。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要重视对农村饮用水水质处理设施建设和卫生管理,强化监督监测[7],确保正常有效运行,不仅解决农村地区吃水难的问题,还要不断提高饮水质量,真正发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社会服务效益,让广大农民饮用到卫生、安全、优质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