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乾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乾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党的治水方针,高度重视饮水安全工作,立足县情,科学规划,紧紧围绕“政府兴办,社会参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管并重”的农村饮水工作发展思路,坚持以联乡联村工程为骨干,采取大小型工程相结合,国家投资与群众投劳相结合的办法,加强管理,又快又好的解决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今年,县委县政府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作为“民生八大工程”重点项目,计划争取项目资金1576万元,其中中省投资1180万元,实施工程20处,解决28个村3.8万人的饮水安全,彻底解决我县北部缺水区饮水困难。目前2007年第一批饮水安全国债项目(7处)正在实施,已完成新打水源井11眼,在建水源工程3眼,完成调蓄构筑物1座,在建3座,政府采购提水设备3套,采购管材27公里。为保证工程建好管好,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组织管理务实工作责任。局里年初成立了饮水工程领导小组,加强了人员配备,由局长担任组长,主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下设综合组,设计组、质量监督组、工程管理组,细化工作职能,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二是,严格执行《咸阳市农村饮水项目管理细则》。在工程建设中,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实行法人负责制,1
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政府集中采购制。特别是对国投50万元以下项目参照招标项目程序办事,由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考察专业施工队伍进行议标,按照资质审查——业绩考核——预算报价——报价审核——签订合同的程序选择施工队伍;在施工过程中,由质监组派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检查工程质量,严把重要环节,并委托市水利质量监督站进行质量监督;对工程主要材料、设备实行政府集中采购。
三是制定规章制度。项目建设完成后,由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成员单位和专业人员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明确管理体制,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供水、水费计收、水源保护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工程发挥效益。
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实行项目公示制。对工程资金管理设立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确保专款专用;对工程项目计划实行公示,特别是对乡村两级,让群众知道这个项目有多少钱,项目建设内容包涵哪些,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接受各级部门及群众监督;对群众自筹部分资金,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出资。
今后,我县将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学习先进经验,并以以下几方面着重改进:一是规划设计先行,做好年度工程的规划设计,及时与上级部门沟通,做好设计的上报和审批工作的衔接,工程计划下达后即可按设计实施;二
是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工作,由于各种原因,我县已成供水工程有县管、乡管、村管、个人承包等模式,管理水平良莠不齐,农村供水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今年开始由专门机构和人员依照一定模式和制度指导管理农村供水工程,使工程管理规范化,使工程长久发挥效益;三是加强规模供水示范工程建设,带动全县供水工程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工作总结
“十五”期间,x旗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我局以农牧区工作为重点,以解决农牧民饮水困难,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改善农牧民健康状况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配置水资源,坚持把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同经济发展、产业开发、农牧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在“十五”?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本着“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加强领导,明确目标,通力合作,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真正成为利民、富民工程,为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奠定基础。现将2000---2008年我旗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旗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总面积3415平方公里,辖有4个镇,1个乡,1个苏木,有178个行政村,537个自然村,19个嘎查。总人口202244人,其中:农业人口164481人,牧业人口2967人。
x旗海拔高度1325~1802m之间,属中温带亚干旱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寒冷期长,无霜期短,大风日多,降雨量少,多年平均气温1.4℃,多年平均无霜期96天,多年平均降雨量387.76mm,而多年平均蒸发量1844.4毫米。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加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入渗系数小,河川径流少,境内没有地表河流。水资源总量为13019.31万m3/年,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102.02万m3/年,地下水资源量9917.29万m3/年。地下水可开采量6444.90万m3/年。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用水以开采地下水为主,农牧区大部分人畜饮水以开采浅层水为主,水质硬度高,缺碘,含氟量高。近几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快速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幅增加,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使一些地区农牧民生活饮用水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近年干旱少雨气候频繁发生,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传统的以开采浅层水为主的筒井取水形式已不能满足需水要求,严重缺水困扰着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因此解决农牧区饮水困难问题,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牧民身体健康水平,已迫在眉睫。
二、2000——2008年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完成情况
1、人畜饮水解困工程项目批复情况
2000-2008年自治区共批复人畜饮水及防氟改水工程62处,分布在62个自然村,拟解决3.56万人,4.10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和改水问题。其中:防氟改水工程1处,拟解决2100人,1600头只牲畜的改水问题;自来水工程?22??处,拟解决?1.676万人、1.648?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集中供水点40处,拟解决1.884万人,2.452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批复工程总投资130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80万元,地方及群众自筹522万元。
国家投资实际到位756万元。(盟从2001年第一批人畜饮水工程费中扣除全盟水资源普查费10万元,扣盟农研所种薯场工程费6万元,从第二批工程费中扣盟农业局万寿滩良种场工程费8万元,三项共计24万元)。分批复资金计划详见附表1。
2、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根据自治区2000-2008年人畜饮水工程批复计划和资金到位情况,我旗2000-2008年共解决60个自然村,3.28万人,3.87万头(只)牲畜的缺水和改水问题。解决缺水自然村60个,解决3.08万人,3.63万头只牲畜的缺水问题;解决改水自然村1个,解决0.21万人,0.24万头只牲畜饮用高氟水问题。共建自来水供水工程16处,使23个自然村,1.63万人饮用上了自来水;建集中供水点工程37处,使37个自然村的1.65万人结束了从村外拉水吃的历史。
2000-2008年完成人畜饮水水源工程:共打深机井41眼,总进尺4088米,建地表拦蓄工程1处;配套安装深井潜水电泵46台套,功率250.9千瓦,安装调频供水设备9台套,功率109.5千瓦;铺设输水主管道37.20千米,支管道37.89千米,入户管道39.16千米,入户1996户;建检修井61眼,消防井10眼,建机井管理房52间758.62平方米,砌筑院墙360延长米,架设高低压线路3.02千米。共完成土方48.28万立方米,石方3.77万立方米,浆砌石体195.84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176.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96.08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以劳代资480.16万元。
2008年自治区批复我旗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共解决2个自然村2700人,3400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批复投资9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0万元,群众自筹38万元。该项工程目前尚未完工。分计划完成情况详见附表2。
三、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具体做法
?“十五”期间,旗委、政府对国家实施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十分重视,把解决农村饮水,保障农牧民基本生存和身体健康做为全旗农牧区重点工作来抓。我们按照自治区下达人畜饮水解困工程项目实施要求,为顺利、保质、保量完成工程的实施及工程建后的良好运行和管理工作,在建设管理过程中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
1、行政领导责任制
为逐步改善干旱地区农牧民的饮水、改水问题,加强农牧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设施体系,旗委政府把该项工作列为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在项目建设前期,旗政府成立了以旗长任组长,分管旗长任副组长,水利、财政、计划、卫生、审计、乡镇领导为成员的“太仆寺旗人畜饮水解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旗的人畜饮水解困项目管理工作。同时,在水务局下设专门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从旗到乡镇到村,层层签定责任书,形成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组织保障体系。工程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工程现场了解指导工程进展情况,监督检查工程质量,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各成员单位全力以赴,积极配合,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1][2][3]下一页
2、工程规划建卡制
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农牧区饮水解困工程规划,是解决农牧区饮水问题的前提条件。为此,我旗聘请专家对全旗地下水资源状况进行评估调查,摸清了地下水资源量,由卫生部门对全旗饮用水水质状况进行化验分析,结合全旗实际情况,组织专业人员编制完成了《太仆寺旗‘十五’人畜饮水解困项目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项目管理建卡制度,由水务、卫生部门派专人在乡村负责人的配合下,逐村逐户摸清饮用水的水质水量,建档立卡,明确工程措施,投资规模,效益户数人口数,为分期分批逐年解决饮水困难问题提供依据。
3、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
项目工程建设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施工、材料采购等全部实行招投标制,增加了透明度,确保了工程质量并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工程项目全部实行合同管理制,对项目施工,设备材料采购,建后管护等各个环节均签定合同,用项目合同制约当事人的责任、权力、义务。在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过程中,监理人员按作业程序即时跟班到位进行监督检查,对水源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水泵、管材等材料物资质量、价格进行监督、检查,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弥补工作中的漏洞,起到了很好的督查作用。
4、项目资金实行“三专一封闭”制
在饮水解困工程项目资金使用上,严格执行“三专一封闭”制,做到专项资金专人管理,专项使用,保证资金使用合理、规范,也保证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顺利实施。
5、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制
各项饮水解困工程完工后,由有关部门组成验收组,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及各有关技术规程要求、标准进行检查初验,实地核实各种数据,建立档案台帐,并提交验收申请和验收报告,从而保证了各项工程的工程质量。
四、饮水解困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十五”期间,为不断完善我旗农牧区饮水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克服“重建轻管”的思想,真正使工程发挥长期效益,我们以保障农牧民生活用水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积极探索建立责、权、利明晰的管理体制和精简、高效、低成本的运行机制。
1、管理体制
工程竣工后,我们及时与项目受益村签定《人饮解困工程移交书》、《人饮解困工程管护责任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工程管护责任到人,对各项工程设施进行保护、维修,确保安全运行。明确了以国家投资为主体建设的单个受益村工程产权归集体所有,受益村村委会或用水户协会负责管理的管理体制;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修建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和跨村工程,其产权归集体所有,工程由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工程委员会由县级水行政部门或委托乡镇水利管理站负责组建,成员由水利部门,受益乡和村代表组成,村级代表要通过用水户大会选举产生;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饮水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其产权归个人所有。
2、运行机制
工程建后运行中,由村管理委员会或用水户合作组织行使工程管理职能,由专人负责,同时在水务部门的指导下,就水源保护,工程运行等方面知识进行集中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对供水设施管护,严格操作规程,确保安全供水,降低运行成本。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水费收缴,财务收支帐目定期公布,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创造良好的运行机制。
集中式供水工程经营管理方式分两种:
一是集中供水点采用以自然村成立用水合作组,协商解决出工、出资及水费计收的方法,供水管理人员1~2名,收费标准:以供水的管理人员工资+机电费用和维修费,收费一般1.5~2.5元/吨。
二是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兴建的乡、镇苏木所在地和跨村自来水供水工程。供水管理人员2~3名,收费标准2元/吨,用水少的地区适当增加。
3、水源保护
加强水源地保护,是保证工程持久发挥效益的重要环节。首先加强水源地周边地区的环境保护,限制有害化肥,农药的使用,杜绝有害物品堆放,加强污水排放管理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供水水源污染;其次要由卫生部门人员,对水源地水质进行定期检测化验,保证工程受益范围内生活饮用水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要求。上一页[1][2][3]下一页
五、饮水解困工程成果
我旗农牧区饮水解困工程经过五年的努力,共建成各类饮水工程52处,改水工程1处,完成总投资1176.2万元,使3.28万农牧民彻底摆脱了缺水、饮高氟水的历史,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再一次解放了劳动力,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缺水贫困地区的群众从此结束了祖祖辈辈拉水驮水的历史,大批青壮劳动力从找水担水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增加了经济收入。“昔日吃水贵如油,今日吃水拧龙头”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受益项目区群众摆脱吃水难问题,也摆脱氟斑病、骨质疏松、骨变形等疾病的困绕,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人们的生活富裕了,文化生活丰富了,邻里和睦,庭院整洁,村容村貌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受益项目区在解决了群众吃水问题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发展庭院经济,各家各户满院绿色,房前屋后种满了蔬菜瓜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存在的问题
1、近年来,随着我旗经济的快速增长,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旗政府所在地宝昌镇城区扩建工作,根据城镇建设规划已呈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趋势。以旗行政中心为主体的新的办公区域座落在宝昌镇南部,以宝龙小区为代表的各类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在宝昌镇落成,以沃尔图薯业深加工生产基地为主的各类加工业落户宝昌镇周边,商业网点、餐饮、住宿服务业发展迅速,使宝昌镇镇区面积由原来的???km2,发展到???km2,宝昌镇周边的城北村、东明村、西坡村、菜园村、宝胜村已出现机关单位、城镇居民和村民混居的局面,原已有的人饮工程出现使用范围不明确的现象。只有跨村社建设供水管网,并入城镇供水系统,才能彻底解决这种现状。
2、我旗大部处于低山丘陵区,自然村落的形成大都是依山而居。山坡下地下水埋深较浅,便于开采,可利用筒井、压水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同时还可以进行庭院灌溉;而在坡上居住的村民却无法用筒井、压水井等取水设施解决吃水问题,只能到坡下拉水、担水。同时,由于我旗自然条件恶劣,常常是十年九旱,旱年地下水位下降严重,靠开采浅层水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此,依靠国家人畜饮水解困项目,打深井建蓄水池或在人口密度大的村建自来水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是唯一途径,一劳永逸。
3、随着国家小城镇建设、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实施,出现了举家搬迁,大量劳动力外流的现象,尤其是干旱缺水,没有水浇地的村都是近50%的人口外流,使得已解决人引工程的村出现使用人口减少现象。
4、近几年,我旗以西芹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种植业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农民千方百计发展小型水浇地,种植高产高效蔬菜作物,这种情况下,有各别的人饮深机井改变用途成为灌溉井。
七、今后发展思路
针对我旗经济社会、自然状况,总结“十五”期间实施人饮解困工程建设经验,在“十一五”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我们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为目标,依托国家人饮项目扶持,结合全旗扶贫移民规划,着重解决严重缺水和饮水水质不达标的问题,力争打破乡镇、村社界限,集中连片,成规模发展供水工程。
1、千斤沟镇台头沟、葫芦峪?个行政村,位于千斤沟镇东沟小流域,该区域严重缺水,群众反映强烈,饮水困难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以上游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社建设自来水工程,解决人、???畜的饮水问题。
2、千斤沟镇十号、七号、二联、头号、西坡5个行政村位于千斤沟镇中沟小流域,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是我旗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人饮水以庭院小筒井取水为主,已面临污染的威胁。建设以七号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社的自来水工程,可解决2080户、7420人、(头)只?畜的饮水问题。
3、红旗镇卫国、红卫、红喜、红义、光荣?5个行政村10个自然村地处我旗西北部,同白旗接壤,地下水资源贫乏。该地居住相对集中,地形较平坦,适合建集中联片的自来水工程,可解决1131户4229人?(头)只畜的饮水问题。
4、结合移民工程建供水工程2处,骆驼山镇后山椅子有村民75户,由于该村自然条件、地理条件差,经济十分落后,旗政府移民工程规划把该村迁移到五间房、骆驼山围子两个村落户,我们计划建两处供水工程。
5、在旗境内边远偏僻的地区,人畜饮水困难的,自然条件、地理条件又不适于集中连片的村社还需深机井,建集中供水点解决集中供水问题。
迫切需要解决的有,红旗镇:庙地村、后庙地村、新合村永全场、五亮村大井、赵家沟、狐家沟;骆驼山镇:黑山庙、小南营、第五师;幸福乡:张喜营子、五星村、永久村徐家营子。上一页[1][2][3]
第三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 管理亟待加强和健全
丽水市水利局 胡雄光 饶鸿来 吴达青
自2003年全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特别是2007年省政府提出“两年完成、三年扫尾”的新3年工作目标以来,丽水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截至2008年底,全市已完成饮用水项目186个,投入资金11.20亿元,受益行政村2100个,受益人口131.98万人。随着大量饮水安全工程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强建后管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健康良性运行已非常迫切。
建后管理现状
(一)主管部门情况。为做好丽水市饮用水工程建设,丽水市成立了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日常主要工作由水利局水政水资源处承担。各县(市、区)也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设在水利部门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莲都设在区爱卫办),日常主要工作除龙泉和遂昌水利局由供水站承担外,其他县由建设科、水管站等科室承担该项任务。
(二)管理模式情况。按建设模式的不同,一般分3类。
一是城市管网延伸工程。该种模式工程的建设和建后管理,一般由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实行“同源、同网、同质、同价”。这种管理模式管理规范、专业,水量、水质、水压和维修都有保障。缺点是水价比较高。
二是集中式供水工程。第一种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兴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由项目所在乡镇供水站或水利局下属供水站管理等方式。第二种是股份制集中式供水工程,按各方投资比例确定股份,明晰工程产权,国家投资所占股份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持股,共同制定管理章程。以私人投资或股份制修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由业主负责管理,如青田永泉自来水厂。
三是联村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联村供水工程采用供水站或承包管理等模式。松阳大东坝镇石仓片和三都乡安溪两个区域集中供水工程,组建饮用水安全管理协会负责。分散式供水工程一般由工程受益范围内的村委会负责组织管理或承包管理(市场经营)两种模式。景宁县村委管理的供水分站辖属乡镇供水站,由村委落实专职维护管理人员,建立相应制度,水价由乡镇供水站确定并报县物价局审批,收取的水费上交乡镇供水站,实行工资和维护费用统一管理。市场管理模式的水费、管理制度和运行制度由乡镇供水站统一确定,通过市场投标确定管理维护人员。
按行政管理模式,目前我市饮用水建后管理主要有4种模式:
一是龙泉管理模式。龙泉市乡镇供水站为饮用水工程建后管理机构,市水利局采取与流域水利管理站相结合下设4个基层供水站,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对有条件、积极性高的乡镇由水利局收购建设集中式供水站,由乡镇供水站作为业主,实行企业化管理,财务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对小片区、分散式供水乡村,由工程受益村村委负责管理,水利及所在乡镇(街道)进行指导和监督。
二是景宁管理模式。景宁县设立了农村饮用水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和建后管理,指导乡(镇)供水站维护等工作。采用设立乡镇供水站管理模式,在乡镇政府建立相应机构和制度,落实专职人员,专人管理、维护和收取水费。供水站均配备监测、消毒、维修设备,统一收缴、管理水费,并对各村提供技术指导。各村落实具体管理人员,在该机构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饮用水管网修理和维护以及农户户内的水表和水龙头的修理等日常工作。对于建立供水站并实行有偿收费制度的农村饮用水,县财政每年从水建资金中补助农村饮用水10元/人〃年的专项维护费(预期每年140万元),以保障农村饮用水正常的维护和修理。
三是遂昌管理模式。遂昌县水利局设立乡镇供水管理总站,由供水总站负责全县的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后管理。与流域水管站相结合设立了5个供水管理分站,由供水分站具体负责辖区内的农村供水工程的技术指导和监督,帮助农村做好供水工程的建后正常运行。对以财政投资为主新建的规模较大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组建遂昌县乡镇水务有限公司,具体负责集中式供水工程建后运行管理的日常工作,公司性质属国有独资,实行企业化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四是莲都管理模式。莲都区成立了区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爱卫办,主要负责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新建的规模较大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在乡镇政府建立自来水厂,落实专职人员,专人管理、维护和收取水费,实行企业化管理,财务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分散式饮用水工程,工程产权在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后归属受益村,由受益村负责工程维护管理。
(三)管理制度情况。目前大部分县(市、区)尚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不能完全落实管理责任和维护经费。龙泉、景宁、遂昌已制定出台了管理办法,其他县市尚在拟定中。
(四)专项资金落实情况。大部分县尚未设立饮用水长效管理专项资金。景宁县财政每年补助农村饮用水10元/人的专项维护费用,人员数以饮用水项目建设时所收取的自筹资金农户名单人数为准,用于水厂的工作经费、水源地保护、水质监测和考核奖励等方面,以保障饮用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五)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各县均落实了省政府办公厅提出的“农村自来水管网入户之日起10年内,农村生活用水不收取水资源费、城市建设维护费、教育附加费等,运行电费给予优惠”等政策。
(六)供水价格情况。各县(市、区)集中式供水工程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按照“计量供水、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供水价格。对于分散式供水工程兼顾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给予优惠倾斜。景宁县明确规定农村饮用水价不低于城镇供水价的1/3,一般为0.8~1.0元/吨。云和县城市管网延伸工程的供水价格与县城用水同网同价1.85元/吨,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由用水户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集中式水价在0.5~1.0元/吨,分散式水价在0.3~0.5元/吨,水费收取费率为70%左右。其他县(市、区)情况大致相同,城市管网延伸工程与县城用水同网同价,集中和分散式供水工程在0.5~1.0元/吨。也有少数村到目前为止没有确定水价,也没有征收水费。
(七)水质监测情况。大部分县尚未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未实行定时水质监测。
(八)水源地保护情况。县城水源基本已划定水源保护区并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如云和的雾溪水库。但大部分饮用水工程目前尚未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未划定水源地保护区,未建立巡查制度、信息监测报送制度和应急反应机制等。景宁县水源地保护区范围的划分,巡查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和应急机制等正在与卫生、环保部门协商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部分县建后运行主管部门未明确。大部分县明确建设期间主管部门为水利部门,但随着饮用水工程的建成投产,饮用水工程主要工作由工程建设转为建后管护、水质监测、水源保护等内容。建后运行管理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工作面广量大,又涉及千千万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集体健康,迫切需要加强管理力量。目前除龙泉、景宁、莲都、遂昌外,其他县包括市本级尚未明确饮用水建后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也没有落实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和编制。
(二)大部分县建后运行管理资金未落实。我市地处山区,以分散式供水工程为主,工程的责任主体是行政村,居住较为分散,受益村人口较少,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劳动力一般都外出务工,平时用水量相对少,规模效益难形成。农村供水水价低,所征收的水费不足以维持饮用水工程的运行费、维护费,不能实现良性运行,迫切需要当地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补助乡镇(村),专项用于农村饮用水工程日常运行管理。目前除龙泉市通过市场化动作,企业化管理实现自负盈亏,景宁明确每人每年10元的财政补助外,其他县都未设立饮用水长效管理专项资金。
(三)管护队伍难建立。维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供水站和村委会确定的管理维护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较低,不能适应日常的管道维护和饮水安全管理的要求。
(四)消毒设备不齐全。我市城市管网延伸工程和集中式供水工程设有消毒设备外,大部分分散式供水工程均未设臵消毒设备,特别是2007年以前的饮用水工程基本没有消毒设备。当供水水源水质恶化时难以保证水质安全。
(五)水源保护较粗放。目前县城水源基本已划定水源保护区并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工程大多没有划定水源保护范围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尚没有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影响农村水源的因素复杂,水质受农田农药、人畜粪便、生活生产污水排放等污染的影响,水源保护较为困难,安全保障率还较低。
(六)运行安全存在隐患。农民饮用水工程标准不如城市水厂,没有正规的厂区,蓄水池安全防范设施也极为简陋,易被极端分子所利用,运行安全存在隐患。
加强长效管理的建议
在缙云召开的全市千万农民饮用水现场会上,我市提出了4年任务3年完成,与全省同步基本提前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的工作目标。能否与全省同步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农民饮用水安全的工作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县(市、区)要进一步明确目标,攻坚克难,确保完成任务。
——明确主管部门。应当明确各级水行政部门为农村饮用水工程建后运行管理主管部门,水利局增设管理科室和落实专职人员。同时,要明确卫生部门为水质监测的责任部门,环保部门为供水水源保护的责任部门。
——落实管理主体。农民饮用水工程的管理根据工程投资渠道、工程规模等实行不同的管理体制,做到产权清晰,管理主体明确,责任落实,权利和义务清楚。除较大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包括组团式供水工程)由乡镇政府落实机构管理外,其他单村工程或由单村工程延伸的工程应由村委会管理。
——建立管理队伍。由市水利局或各县(市、区)水利局组织举办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方面的培训班,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统一发放饮用水管理和维护人员上岗证,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指导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的安全饮水。
——出台管理办法。建议市里尽快出台《丽水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为各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提供指导意见。各县(市、区)结合各地的实际拟定出台农民饮用水运行管理办法,以保证饮水工程安全、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安排专项管护资金。由于有部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成本高,运行费用高,按完全成本收费农民负担重,不按成本收费建成的供水工程难以良性运行。建议市财政和各县(市、区)财政部门设立农村饮用水专项管护资金,用于管理运行维护,财政专项管护资金每人每年应不少于10元。
——科学制定水价。集中式供水工程应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供水水价;对于分散式供水工程以保证工程日常运行、维修和更新为前提,按照供水成本计收水费,由受益村村委会或用水户协会按“一事一议”方式自主管理。经济困难的地方成本水价一时不能到位的,应确保运行费和维修费,采取乡村集体经济补贴和政府财政补助的措施,以确保饮用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加强水质监测和运行安全保护。水质监测应由建后管理部门承担,避免“多头管水”,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要落实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选择、检测和建后水质的经常性检测措施,公开、透明发布水质信息,保证农村饮用水的绝对安全。对集中供水的工程,以规模较大的自来水公司为依托,分区域设臵监测点,加强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的监测;对分散供水工程,分区域定期检测水质,对简易供水工程,进行定期检测,确保水质优良。在饮用水入户前端设臵生物监测设施,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异常,保障饮水安全。建立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一旦发生饮用水安全重大事件,保证组织、技术、物资等方面形成快速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
——强化水源保护。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与环保、卫生等有关部门根据水源类型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保护区内严禁存在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和污染源。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落实必要的防护措施,并落实专人巡查。同时制定供水处臵突发性事故应急预案和供水水质保护应急预案。根据农村实际,在水源保护区或管护范围,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农药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同时加强水源区森林资源保护,充分发挥森林水源涵养作用。
——建立考核奖励制度。建议市财政每年安排考核奖励资金,对饮用水管理成效显著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各县(市、区)财政也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农民饮用水建后管理的考核奖励。
第四篇:农村饮水安全改造工程建设方案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无极县农村饮水安全综合改造工程已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实施。项目总投资2.5亿元,主要包括:
1、新建规模日供水2.5万吨地表水厂工程。
2、更换原有井用潜水泵7台。
3、规划总长度100.06公里的配水管网工程。
4、更新整个供水系统内6个自然村7500户的水表。
5、配水管网的相关道路施工及恢复工程。项目融资及建设由河北协昌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建设期限为二年。为做好我县农村饮水安全综合改造工程建设工作,确保顺利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项目跑办。发改、水务等部门要加大领导和跑办力度,进一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综合改造工程建设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有关部门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土地、环评、立项、设计等工作。发改部门负责项目审批申报,国土部门负责项目土地预审,住建部门负责项目选址,建筑工程用地、规划、施工许可证,环保部门负责环评,财政部门和河北协昌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落实项目资本金。
三、积极筹措资金。在确保项目资本金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多形式、多渠道解决好资金问题,保障工程建设需要。
四、确保工程质量。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建立严密的质量控制体系,认真履行建设程序,把握节点,严格管理,确保工程优质、安全、高效。
第五篇: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运行费用情况调查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运行费用情况调查
按照水利部农水司《关于开展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和运行费用情况调查的通知》((2007)农水供函字第01号)文件要求,我局抽派技术人员组成3个调查组,于2月1日至10日深入到乐山、眉山、成都等市的8个县对30多处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费用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程建设费用情况
1、工程建设费用的构成
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费用主要由建筑及安装工程费、设备费、建设管理费、生产准备费、科研勘测设计费、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费、工程预备费等构成。
2、各项税费的总量及占工程建设费用的比例
在工程建设总费用中,工程费约占95.13%,独立费约占3.39%,预备费约占1.48%。在工程费中,设备费占工程建设总费用的47.40%,建筑及安装工程费占养总费用的47.73%。税金中主要是营业税约占工程建设总费用的3%左右。在独立费中,建设管理费中各种费用与工程建设总费用的比例为:建设管理费为0.33%,生产准备费为0.35%,科研勘测设计费为1%,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费为1.67%。
二、农村饮水工程运营费用情况
1、工程运营费用的构成
集中供水工程的运行费用一般包括水资源费、能源动力费(电费)、药剂费、水质检测费、管理人员工资、维修费、办公费、大修费、折旧费、管理费、税费等。自流引水工程不包括电费;规模较小、引用水质良好的地下水或泉水的供水工程不计药剂费。
2、各项税费的总量及占工程运营费用的比例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是为民办实事的公益性事业,而目前的水价又低(大多为1.5元/m3),经营根本无任何利润可言。在这次调查中发现,部分县市的行政部门对农村的集中供水工程要收取各种税费,如金堂县的云合集中供水工程,每年所交税费占其年运行成本的14.6%,这对已经举步唯艰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
通过对工程运行费用的分析得出,单方水供水成本中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能源动力费(电费)、管理人员工资、设备维护费、管理费等。电费约占40%,人工费约占25%,设备维修费约占11%,管理费约占10%。例如:大邑县青霞集中供水工程2004年开始运行时,电价为0.6元/千瓦时,电费所占比重占供水成本的40%,水厂运行在不计折旧费和没有交纳水资源费和税费的情况下还略有赢余,2005年电价涨到近0.9元/千瓦时(按非普通工业用电),单方水供水电费就超过1.3元(现行水价为1.5元/方),电费所占比重超过供水成本的51.4%,在不计管理人员工资的情况下水厂也连连亏损,水厂的运行进行的非常困难。
三、减免各项税费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属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各级政府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征地、用电、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或减免。许多地方对供水成本过高的问题对政府提出过一些优惠的请求,可是却进展甚微。在调查中,只有蒲江县的农村集中供水经县水利局的争取,对全县的农村供水电价已有了一些优惠,目前全县农村供水执行的电价为0.66元/度,可是这个价格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仍然是很大的负担,在不支付管理人员工资的情况下,刚能使水厂正常运行。
四、意见和建议
保障饮水安全是当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国家加大了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和投入力度,更多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将投入运行。应高度重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只有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供水工程的可持续运转,才能真正保障农民的饮水安全。
1、出台优惠政策,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正常运行。以目前农村的经济状况来确定供水价格,不能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更不能实现良性运转,政府还得“扶上马再送上一程”。应出台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在用电、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或减免,有效降低供水成本。如国家统一出具政策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电价执行农灌电价格标准;减免农村供水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税费;将农村供水管理人员全部或部分纳入财政供给;在供水成本较高的地方对供水企业或贫困用水户实行水价补贴等。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能够提取折旧费和大修费,并能保证日常维修,实现真正的“保本微利”经营。
2、建立完善水质检测体系,降低检测成本,使农村饮水水质检测日常化。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水质检测是关键环节。目前农村供水工程的水质检测费用较高,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检测网络和监测体系。虽然大部分供水工程都对出厂水质进行了检验,但次数较少、周期较长,监测力度不够。应当建立完善饮水水质检测网络和监测体系,将水质检测作为行政监测手段,检测费用不由供水企业承担。缩短水质检测周期,增加检测次数,使水质检测规范化、日常化,确保群众饮用水质安全。
3、优化饮用水资源的配置和开发,规范供水行业的监督和管理。由于参与农村饮水建设的部门和单位较多,而相互间没有很好地协调和勾通,一些地方在农村集中供水的区域内重复打井或建设其它供水工程,既增加了投资又削减了集中供水工程的供区,增大了运行成本,扩大了供需矛盾。对供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按照统一的规划执行。同时要加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供水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加强对农户分散打井的规范管理,防止无序开采饮水资源。要科学确定供水规模,既要有前瞻性,又不能盲目求大。要考虑供区内现有水量的利用,对供区内的加工厂、养殖场等企业的用水量,要进行充分论证。
4、运用科学技术和方法,加强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经营管理,提高供水企业的效益。积极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设备,减少能耗和运行成本。如平昌县坦溪供水站使用新型防滴漏水表后,使提水量和电费减少的同时,水费收入却大幅度增加。仁寿县清水供水站实行窗口收费,使收费工作简单快捷,精减了管理人员,而且水费收缴率达到了100%。同时要加强对供水企业的财务监管,提倡节约,减压开支;增强供水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推行素质化管理,为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