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污染防治执法监管采取的措施和存在问题
水污染防治执法监管采取的措施和存在问题
一、水污染防治执法监管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1、采取日常检查与专项行动相结合的监管方式对国省控重点污染源进行监管。根据国家环保部及省环保厅工作要求,对国控重点污染源开展每月一查、省控重点污染源每季度一查;同时,不定期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的专项督查检查行动,重点加强对造纸、化工、重金属、制革、电镀、漂染行业和以排放氨氮、总磷等为主要污染物的工业项目的监督力度,防止重大污染事件发生确保重点污染源环保设施正常运行。
2、采取监督性监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的监管方式,根据监测站提供的重点行业企业排放的水污染物监测结果及信息中心提供的在线监测数据,对排放污染物监测数据超标的企业,依法进行立案查处。
3、建立重点流域巡查制度,通过开展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重点围绕污染较严重、污染源较集中、涉及跨界污染问题的流域,加大巡查力度,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或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及时下达限期整改措施,并跟踪督促整改落实。
4、认真开展重点流域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监控工作。为保证重点流域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监控装置正常,根据省政府和省环保厅文件要求,对未落实最小下泄流量的水电站依法进行查处,对监控装置运行不正常的水电站责令限期修复。同时,督促辖区内水电站执行最小下泄流量要求,确保流域水环境安全。
5、推进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督促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加大禁养、禁建区的养殖场的关闭拆除力度,对配套环保设施不完善的养殖场要求限期整改。
6、强化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监管工作。定期对中心城区饮用水源地进行巡查,并组织开展了全市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专项督查检查行动,对检查、排查出的饮用水环境污染问题,及时发函致当地政府或下达限期整改措施,并跟踪督促整改落实,确保我市饮用水环境安全。
二、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执法监管的角度而言,无非是人员配备和合理分工的问题,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加强重点风险污染源的检查力度,在重点风险污染源分布尚为合理的情况下,环境容量还能满足纳污要求。然而,在一些工业集中区,基础综合配套设施未建成的情况下,尽管个体排污均能符合国家标准,但不同行业的工业废水势必会造成水体污染因子的富集和组合,造成排污口外的次生污染,在监管这个环节就存在缺失。
2、现场执法监管存在监管与监测脱钩的情况。执法人员在现场监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应用到污染物的监测数据,但目前监测站的职能除满足于自身接受委托监测之外,还承担监督性监测的重任,无法保障现场执法监管中频繁的监测需求。
三、工作建议
1、以科学合理的环境容量论证为前置条件,应避免造成不同行业的污染因子在排污口外的组合而产生新生污染物。
2、合理分工,保障日常监管的执法力量,并从监测站中分属一部分人员作为监管执法中取样检测的常备力量,充实整合现场执法力量。
第二篇: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于洪军
社会安全保障,是人民的生命财产正常存在的最基本条件,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安全生产是文明进步的基本前提,如果没有了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就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随即带来的是家庭的破裂、社会的不安定因素随之伴生。安全生产是党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也是加快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之一。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讲话不仅是统一全党思想的宣言是;同时也是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动员令。这说明了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高度负责,以及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把安全生产纳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全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意义重大。
一、目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企业是安全投入,隐患治理整改的主体,及时排查治理隐患有效防范事故,是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职责,但现实中有的企业、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安全投入不足、对长期存在的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没有排查治理和没有登记建档,没有监测监控,没有组建应急队伍,也没有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更是无从谈起;有的企业、单位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不顾安全生产条件和能力,违法违规生产,隐患四伏;有的企业采用落后淘汰的生产工艺,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2、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我局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存在两个“不适应”,即少数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与安全发展理念不相适应;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力量配备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不相适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肩负着同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指导、协调监督同级其它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指导和监督基层单位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依法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负责工商贸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的监督检查工作;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建设工程项目“三同时”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在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和考核等工作职责。
3、安全事故调查阻力大,问题多。
虽然我国在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落实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现实中有些安全执法人员没有按法定程序调查处理事故,没有严格落实“四不放过”的事故处理原则。有的只要交罚款,一切就合法;有的打着“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柱子的幌子,低价处理《行政处罚决定书》,甚至有的安监管理部门用实物代替罚款,为自己和小团队捞取好处,人民的生命成为自己的交换筹码;有的安全执法人员为非法生产企业充当保护伞,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重大的事故隐患纵容包庇,导致发生恶性死亡事故;有的凭借行政权力非法干预中介活动,在安全评价和验收中,将“事故隐患”货币化、福利化,埋下重大安全隐患。
二、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有效途径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践行安全发展理念,落实生产必须安全要求,要做到几个“应当”:
1、应当弄清安全生产的本质。
安全生产本质的核心是,保护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职业健康。它是安全生产最根本、最深刻的内涵,充分诠释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导向性和目的性。它是我们党和人民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本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在安全生产领域的体现。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应当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民安全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特别是对劳动者生命和健康的尊重,应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和道德、良心底线。
2、应当依法对生产安全事故准确的定位。
生产安全事故的认定应遵循依法严格认定,坚持从实际出发,有利于保护事故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落实,消灭监管“盲点”,促进生产安全形势好转的原则。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列》所称的生产经营单位,是指从事生产活动或者经营活动的基本单元,既包括企业法人,也包括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经营单位、个人合伙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等其它生产经营主体;既包括合法的基本单元,也包括非法的基本单元。生产经营活动,既包括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非法的生产经营活动。
3、应当深刻分析事故多发的原因,明确工作的方向和措施。
目前事故主要集中在交通、矿石、建筑、电力、农机、烟花爆竹等几大高危行业,发生事故原因,除客观因素外,一些主观因素不得不深思。如有的单位发生死亡事故,经调查,基本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都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有的地方竟然存在个别企业无证生产多年,有些部门只收取费用不管理,并发生致人伤残事故,除了企业负责人的主体责任末落实外,折射出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的越位、错位和不到位。我认为应该实施三大措施:一是在安全生产监管主体,即政府层面,把加强安全生产,实现安全发展,保护劳动者安全和职业健康,最大限度地给予法律保障、体制保障和政策支持,建立隐患治理和应急救援长效机制。二是在安全责任主体,即企业层面,把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和职业健康作为企业生命和发展的根本,最大限度地实施科技兴安,做到责任到位、培训到位、管理到位、技术到位和投入到位。三是增加安监机构人员并应该是独立机构。安监机构如果不独立设置,就不能成为行政执法主体,不能行使执法监管职能。安监机构挂靠在其它部门,既不是政府直属机构,也不是政府组成部门,不具备独立执法主体资格,无法独立实施日常的安全检查、执法和事故调查处理。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关键在基层,具体工作都在基层,没有腿怎么走路?没有队伍怎么抓工作?所以,必须加强安监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安监机构班子和专业执法工作人员,不能把安监机构作为安置干部的渠道来
对待。我局配有安监人员2名(其中一名是社会化用工),负责辖区365家工、农企业、商铺、机械加工企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数量多,大量事故调查处理、摸底上报和监管工作都要由我们基层的安监机构承担,基层安监监管人员常年处于“白加黑”和“五加二”状态,安全监管任务繁重,压力巨大,但仍然存在监管盲区和死角。
4、应当依法行政,加大政府的安全培训、安全文化宣传投入力度,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加大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引导执法人员树立正确的“三关”,确保依法行政。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安全投入力度,特别是尽快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安全培训中心,场地、人员(包括培训讲师)、设施要到位。红兴隆局直是人口多、面积大,建设项目多,经济发展快,农民工就业压力大,个人安全防范意识差,安全培训任务重。安全培训教育,既能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又能给他们增加一技之长,使就业压力变为经济发展的优势。既要培训执法对象,更要培训执法主体;既要培训员工,又要培训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使之职业培训和资格培训有机结合。对特殊群体(劳教人员)和弱势群体(农民工、老弱病残人员)应该零成本培训教育。既要扩大培训范围,增加培训数量,更要注重培训质量。特别是应通过对安监执法人员的培训,实行持资格证上岗制度,从根本上杜绝“法盲执法”、执法犯法现象,使安全培训工作由量的扩张达到质的飞跃。
5、应当形成专家参与事故调查的制度,做到事故调查与事故处理相分离。
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是一项专业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各行
各业、方方面面的技术知识,这就要求事故调查成员必须有该行业的专家型人才。特别是事故调查组组长应该是安全生产领域内的复合性人才,从而有效指挥、协调事故调查工作。在具体是事故处理中,坚持“四不放过”,做到“四个公开”,即事故的基本情况要公开(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伤亡情况、当事人的情况),事故调查处理的执法人员要公开,事故的处理决定(批复)要公开,事故的处理决定的落实情况要公开。使事故的处理过程在阳光下操作。各个单位要建立安全事故台账,做到立案审批,案件处理备案审查。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职责,法定时限,准确、灵活运用有关法律法规,做到程序合法、实体合法。
总之,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安全生产是永不竣工的工
程,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既需要政府的重视,又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更需要广大安全生产战线执法人员用生命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精神。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起步年,各级政府及安全监管部门按照“专家查隐患、企业抓整改、部门抓督查、政府抓督办”,建立和完善隐患排查整改和危险源监控的工作机制,加强监管,很抓落实。建设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在执法实践过程中既要合法,更要合情、合理,慎重把握手中的自由裁量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规则,注重细节,超前预防,令行禁止敢管理,细针密线保平安,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抓好安全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让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让安全生产常
识家喻户晓,让安全生产成果共建共享,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扬弃,才能为安全发展的和谐社会奠定基础,确保家乡一方幸福平安。
(作者单位: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局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分局)
第三篇:浅谈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引言强化企业的会计监管,应该被看作是规范企业工作的前提和首要保证。会计工作在企业范围内属于基础性工作,一方面肩负起了企业效益的核算,总结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另一方面也对企业的业务发展前景起了一定的预测作用,是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管理的重要保证。此外,会计监管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其具体内容涉及企业业务管理和运营的方方面面,健康有序的会计监管工作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从具体的企业会计监管工作来讲,一部分企业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一些会计监管违法违规的情况,内部会计监管体系的不健全,财务收支状况的可靠度不够,一方面会对国家利益造成损害,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正常的管理运营工作带来了困难。2会计监管的内涵以及必要性会计监管主要是指监管主体通过相关标准对监管客体的经济活动和结果开展再监督和管理工作。完善合理的会计监管能够维护会计市场的运行稳定、内部市场和国家市场的经济秩序的构建。财政部门作为会计监管的主要机构,积极的发挥财政部门在会计监管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既是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对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又是财政部门自身优化和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我国当今的会计监管工作中还存在着违章操作、有法不依等违规行为,企事业单位通常都不太程度的面对这些问题。违规行为对会计工作造成了十分大的困扰和危害。近年来不仅出现了许多气影响范围广泛的经济案件,更出现了一批造成大量国家税收损失的反面事例。所以在企业中推行全面、完善的会计监管工作,就想的尤为必要了。3会计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会计监管意识淡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会计监管职能部门监管力度和主动性,造成了实际的监管工作职责划分混乱。此外,会计监管部门人员并不具备良好的监管意识,许多本部门的监管职能和权利被其他部门使用和掌握,无法完全的发挥出会计监管工作的实际作用。
(2)会计监管队伍的普遍素质不够,降低了监管部门的行政效率。财政监管工作中,对与会计监管队伍的综合素质给予了更严格的要求,然而基层财政的会计监管队伍建设常常跟不上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需求,无法适应企业的变化和改革。会计监管队伍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会计监管队伍素质偏低的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因为既具备扎实的财政会计功底和业务能力,又掌握信息化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十分缺乏;其次是因为工作原因,常常将综合素质好的会计监管人员充实到高级的监管部门中,这也造成了会
成都网站设计19fb.com ydl
第四篇:防治职业病存在五个问题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卫生部部长陈竺日前在保护农民工健康高层论坛上演讲时指出,由于中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职业病危害问题也日益突出,当前职业病危害形势十分严峻。
一是严重职业病危害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我国正处在职业病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尘肺、急性职业中毒等重点职业病发病居高不下。截至2008年底,各地累计报告职业病70多万例,其中尘肺病累计发病近64万例。近几年,平均每年报告新发尘肺病1万例左右,同时尘肺病发病工龄明显缩短,急、慢性职业中毒呈上升趋势。由于一些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职业健康体检率低,再加上职业病具有迟发性和隐匿性的特点,我国每年实际新发职业病情况要远高于现有报告数字。据专家估计,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职业病发病总数还将继续呈上升趋势。
二是农民工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目前,我国有近2亿5千万农民工。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民工在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中小企业工作。工资偏低,劳动时间长、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等等。由于劳动关系不固定,流动性大,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情况十分复杂,其健康影响难以准确估计。近年来,在一些地区,群发性职业病危害事件时有发生。如河北省高碑店市农民工苯中毒事件,福建省仙游县、安徽省无为县、云南省水富县农民工患尘肺病事件等。由于尘肺病和慢性职业中毒的潜伏期较长,往往不受重视,而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愈,病死率高。在一些地方农民工家庭因职业病致贫、返贫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工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公共卫生问题和严重社会问题。
陈竺指出,当前,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用人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劳动者的健康保护。二是一些地方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引进建设项目时把关不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严重职业病危害。三是职业病防治监管没有形成合力,存在监管不力甚至缺位的问题。四是职业病防治监管和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另外,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机构数量少、分布不均,而且长期以来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工作重点没有放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上,不能适应当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需要。五是职业病防治工作还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第五篇:行政执法存在问题思考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代表国家执行法律、法规的行政行为,是使法律、法规、规章得以正确实施的保障,是行政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整个执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依法治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它以维护国家政令畅通、维护社会公正公平秩序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为基本宗旨。近年来,随着依法治理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全面推行依法行
政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行政执法工作得到了很大加强。但是,依法行政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当前,我国行政执法中仍然存在种种不可忽视的问题,不仅成为依法治国征程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而且直接侵犯了行政相对人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
当前我国行政执法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笔者经过调研,认为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立法不具体、不明确、含糊、笼统,法律责任不清,执行中不好操作、无所适从,是行政执法中遇到的首要问题。
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无论是行政实体法还是行政程序法都有不少空白;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有些则过于粗疏,对法律责任规定得过于笼统、抽象,缺乏可操作性。这些,造成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法时理不直、气不壮,不好操作甚至因为心中无数而无所适从。如行政处罚问题,特别是罚款问题,可以说是当前人民群众议论最多的问题。一些法律、法规对行政处罚的规定或是弹性太强、幅度过大,缺乏具体的标准;或者根本就没有具体的处罚规定,只笼统地说“给予必要的经济制裁”,至于对什么性质的行为分别给予多少量的经济制裁,没有一个具体杠杠。这种空泛的、不加区别的、没有量化的条文,既不利于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导致大量处罚不当情况的发生,又给某些执法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渎职失职等以可乘之机,也使法律、法规的规范性本身受到严重影响。
行政执法机关的职能相互交叉,权责划分不明,加之利益驱动等原因,导致有的事没人管,有的事争着管,是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另一问题。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些问题仅靠一个部门孤军作战是不行的,需要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但现在的情况是,由于体制、立法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一些执法部门职能相互交叉,权责划分不明,导致执法中“撞车”或扯皮拉筋。如房屋室内装修问题,经贸部门所属的轻工协会依照有关法规有监督管理权,规划建设部门依据《建筑法》的规定也有监督管理权;而当发生问题时,两个部门往往又互相推诿。又如食品和药品的监督管理,属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但这方面的广告又归工商部门管理;一旦出现食品药品的虚假广告,消费者受了欺骗而找主管部门时,也容易发生“两不管”的情况。另外,由于部门利益驱动等原因,实际执法中不时发生这样的情况:有些领域的事没人管,出现“执法空白地带”;而在另一些领域或场所,则有许多执法部门争着去管,又出现“执法密集地带”。如有一家矿泉水企业,每年都要受到食品卫生部门、防疫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部门抽检,其中不少项目是相同的,抽检结果完全可以互相利用。但这些部门以抽检方式和标准不一样为由,互不承认对方的检测结果,一次又一次地上门抽检。每个部门抽检一次,企业就要交一笔不少的抽检费用。
一些行政执法人员道德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公权意识差,表现出种种乱作为或不作为,是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第三个问题。
行政执法人员是行政规范的最终实施者。执法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行政执法的公平和效率。但在目前的行政执法队伍中,却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文化程度不高,也未受过系统的业务培训,特别是缺乏法律专业出身的知法懂法人员,造成执法人员良莠不齐,整体素质低下;个别部门甚至将社会闲散人员弄进执法队伍;还有一些执法人员特权思想严重,公权意识差,往往把手中的行政执法权力特殊化、私利化。这些人员在行政执法中出现种种不正常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主要表现为:一是无视执法程序和裁量标准,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为标准随意执法。二是乱收乱罚,搞“服务就是收费,管理就是罚款”,或者搭车收费、强行摊派,有的甚至为了小集体或个人利益不惜损害或牺牲群众利益。三是只讲权利,不讲责任,服务意识淡薄,“四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严重,甚至漠视群众、敷衍塞责、失职渎职。四是态度横蛮,作风粗暴,耍特权,逞威风,在群众面前颐指气指,甚至作威作福、欺压群众。笔者曾亲眼看见几个城管执法人员对一位在街头买柿子的农民大耍威风,先是用脚将农民竹筐里的柿子踹得稀乱,后又将柿筐掀翻,让没踹坏的柿子滚得满地都是,活生生一种土匪行径。五是执法犯法、徇私枉法、吃拿卡要、中饱私囊。
行政执法缺乏监督或监督乏力,不能有效制约行政执法权力的行使,是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第四个问题。
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行政执法权力监督体系
不完善,监督手段虚化、弱化,既是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又是造成行政执法中其他问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行政执法机关的内部监督来看。一些地方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比较薄弱,基本上是“手心”监督“手背”,监督制度虚化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执法部门内部由于形成了追求利益的价值观或不正之风,收费
罚款形成攀比之势,部门内部的监督仅剩形式,无实质内容;二是单位内部监督出现“互相礼让”现象,形成“真管不行,不管不行,抹平才行”的情况,三是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政治责任感,对身边或下属工作人员的违纪违规行为不闻不问。
从行政执法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来看。由于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身处行政管理活动的第一线,加之行政执法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专门监督机关包括人大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等,其监督往往滞后,不能把握监督最佳时机,监督手段也跟不上,无法及时有效地制约行政执法权力的行使,因此导致监督权威实际上的弱化。
从群众监督来看。一些被处罚当事人因慑于行政执法人员的权威,不敢向专门监督机关举报;一些当事人因行政执法人员有时对其处罚偏轻、有“照顾”之意,不愿向有关部门反映;还有一些当事人因缺乏法律观念、维权意识淡薄,压根就没想到把行政执法人员的“乱作为”捅出去。因此,群众监督实际上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新闻舆论的监督看。虽然一些新闻媒体不乏负有正义感、敢为百姓鼓与呼的记者,也不时刊播一些行政执法监督方面的报道,但由于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许多行政执法中的“乱行为”要么披露、曝光时留面子、不点名,不疼不痒,要么该披露的不披露,该曝光的没曝光。笔者就熟知这样一件事情:某派出所一新提拔没几天的副所长,在某餐馆收治安管理费时与店主发生矛盾,不仅耍特权、逞威风,掀了店主的饭桌,还当众鸣枪,吓唬百姓,造成很坏影响。一家报社记者得知此情后立即前往采访,打算让这一事件曝光。但这个事件最终也没有在报纸上曝光,至今仍是内部新闻。原因很简单:派出所的上级单位——某公安分局领导出面请报社有关人员吃饭,而报社有关人员也觉得不宜得罪公安部门,还是给面子为上策,于是双方在觥筹交错中“私了”了这件事。
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处理违纪违法案件时过分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甚至搞“保护主义”是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第五个问题。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四句话十六个字是我国依法治国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法治国家的一项基本要求。这四句口号在我国已经提出好多年了。但客观地讲,到目前,这四句话只有第一句话做得较好,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制定和颁布了大量法律、法规和规章,早已结束了过去那种无法可依的历史,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而后三句话,还要做很大努力,还存在大量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有法难依、执法难严、违法难究现象。许多地方和部门在处理违纪违法案件时,总是过分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或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任意变通执行法规制度;有的甚至出面干预,搞保护主义,致使一些违纪违法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如在一些地方,行政处罚特别是罚款,对全民所有制企业就难于执行,即使执行了也收不到处罚的效果。因为对这些企业的罚款会影响地方的财政收入,于是当地有关方面甚至有的政府领导往往出面干预、保护。同时,对企业的罚款也触及不到厂长、经理个人的经济利益,因而达不到处罚的效果;即使对厂长、经理罚了款,企业也会通过各种形式予以补偿。这是行政罚款中经济遇到的一个难题。
行政执法机关缺乏必要的强制执行权力和手段,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障,是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第六个问题。
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不可缺少的行政手段。目前在我国的立法中,虽然不少法律、法规都有行政强制执行的规定,但是还没有一部统一的行政执行法。在实际工作中,行政机关常常感到缺乏必要的权力和手段,不敢用、不能用或找不到必要的强制手段,因而遇到违法事件束手无策、软弱无力,影响了执法工作的效率。据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透露,每年我国都有数以万计的环保案件要处理;但另一方面,却是环保执法者一直面临着“腰杆子不硬”的尴尬:20多年来,我国以破坏环境罪定案的环保案件只有3件!一位十届人大代表就“大企业综合症”深发感慨:“这些大企业往往垄断或支撑着一个地方的财政税收命脉,敢于凌驾于地方政府之上,不把环保部门放在眼里,扛着‘省管’、‘中央直管’等招牌我行我素……”不仅如此,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被围攻殴打的事件也屡有发生,有的甚至触目惊心。
上述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虽然只发生在少数部门和少数执法人员的身上,但由于行政执法活动涉及国家一切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问题必然会在社会上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是直接侵犯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二是破坏了经济发展环境;三是背离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四是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并从体制上、立法上、机制上、监督上以及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切实防止和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