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所日常巡查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时间:2019-05-12 13:1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商所日常巡查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商所日常巡查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第一篇:工商所日常巡查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工商所日常巡查监管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基层工商所的日常巡查是按照 “工商所辖区监管责任制”来进行的,“工商所辖区监管责任责任制”作为一种以划分片区、落实责任为基础的新兴监管模式,较好解决了“谁去管、怎么管”的问题,切实提高了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效率。经我所近段时间的实践,并积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也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按照 “工商所辖区监管责任制”来进行的日常巡查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发现在日常巡查中还是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现对这些实际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我所的基本情况。

我所现有工作人员13人,管辖面积1.05平方公里,共有各类经济组织2322户,其中内资企业219户,私营企业895户,外资企业55户,个体工商户1173户,各类市场10个。在分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指导下,在辖区经营业户的全力支持下,我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以服务辖区经济为己任,认真履行工商职能,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标侵权、无照经营等经济违法行为,推动辖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二.日常巡查监管中遇到的问题。

我所坚持把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当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服务辖区经济的宗旨写进监管执法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里,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促进辖区经济不断健康发展。日常巡查是工商所开展工作的重要形式,各个段管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了一些问题:1.会遇到不在职能内的事情。在巡查中,段管员会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工商所可以处理的,那么段管员就会把发现的相关情况汇报给相关人员,由工商所相关人员自己处理。但是如果遇到一些不属于自己职能范围但是又极度影响我们工作的问题,我们只能把相关问题函告相关部门,请求相关部门给与处理。比如,我所辖区内有几个农贸市场,在农贸市场的周边有一些走鬼。我们段管员按照职能范围就只能管理市场内的业户,市场外的走鬼属于城管管理范围。如果我们对不属于我们职能内的走鬼视而不见,只是加强对市场内的业户的管理,长久下去,市场内的业户就会觉得我们不公正,也会觉得他们在市场内既有营业执照,要上税,还要听从我们的管理,而市场外的走鬼却什么都不用,这样严重的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对段管员对我们工商所产生不满的情绪。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我们所的周门市场.东方街市.幸福市场.彩虹市场,这四个市场的周边都存在走鬼,市场内的业户也是多次对我们的段管员表达了不满的意见。而我们在接到群众的意见后及时的在我们的职能范围内

采取了措施,我们把市场周边的走鬼的情况进行了拍照,并把相关情况向领导汇报,也把情况向城管部门进行了函告。在我们采取了上述措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直到现在市场周边的走鬼现象仍然存在,市场内的业户对我们段管员对我们工商所的意见也存在,并且市场内的业户见周边走鬼现象没有得到解决,有一部分业户已经自行的把在市场内的物品放在市场外进行摆卖。2.会遇到一些实际情况和法律的矛盾。段管员在日常巡查中,会经常遇到一些违反法律的事情,对于这些事情一般都是按照法律来解决的。但是,有时会遇到实际的特别的情况。比如,在巡查中就遇到过一个特别的情况,有一个开了一个理发店的中年妇女,她家只有她和她的儿子共2个人,而且她的儿子也是一个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全家的生活就靠这个理发店来生活。但是这个理发店的房间由于客观原因不满足办理营业执照的条件,不能办理营业执照。按照法律的规定,这个理发店既然是无照经营并且也不可能办理到营业执照,那么就应该责令她关门停止营业,但是如果一旦关门停止营业那么她们全家的生活来源就没有了。这就产生了一个实际生存需要的情况和法律规定之间的矛盾。

三.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

发现了问题,我们就要去分析问题,去想办法解决问题。针对上述存在的一些实际的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1.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在日常巡查中遇到的不在自己职能范围内的事情却影响我们工作的,比如市场周边的走鬼问题,走鬼不属于我们的职能范围,我们虽然已经把相关问题向领导进行了汇报,向相关部门进行了函告,但是最后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按照相关的规定,我们工商所的责任已经尽到了,虽然我们的责任已经尽到了,但是由于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业户仍然会对我们产生误解。我们应该在把相关的情况函告相关部门,一段时间后问题没有解决,那么我们还可以向领导汇报情况,请求领导牵头,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协调会谈,通过会谈来督促他们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还可以把我们应对问题采取的措施,我们的职能范围等情况向业户公开,争取业户的理解。最好应该是我们工商所和辖区的党委政府多沟通,遇到在我们职权范围外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把情况向党委政府反映,请辖区的党委政府协调相关部门。2.加强执法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我们在日常巡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一旦遇到上述的那种的实际生存需要的情况和法律规定之间的矛盾的情况,那么我们应该既要坚持执法的原则性,也要把握执法的灵活性。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的巡查和执法的根本点就是为人民服务。遇到那种情况,不能单纯的坚持法律的原则性,不能把业户维持生活的唯一来源给一关了事,让她关门停业虽然是我们执法应该采取的措施,但是一旦关门停业,就会断掉业户唯一的生活来源,就会产生很多更大的问题。针对这一个个例,我们应该一方面了解该店店主的实际情况,了解

不能办理营业执照的原因,并且把她的情况及时的向相关部门反映,为她争取一些优惠政策,同时我们也要在我们的职权范围内对该店做好档案整理工作。针对可能遇到的这一类型的情况,这类情况是极少数的,有一些无照经营的关门了也不会断掉他的生活来源,而这种情况则是一旦关门则无法生活。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在坚持执法的原则性的时候,也要适当的考虑灵活性。要积极的通过谈话.走访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查看是否符合办理证照的条件,如果不符合应该怎么改正,并且在整理档案后可以给与时间办理相关证照,在办理证照期间可以不关门。无论采取什么措施,我们都要让业户让群众感受到我们真诚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服务的态度。

工商所日常巡查是我们工商部门开展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积极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方式,在日常巡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的问题,遇到问题我们就要努力去分析问题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认真开展巡查工作,切实解决群众问题,是我们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工商形象的重要方式。

刘湘

2009年9月7日

第二篇:工商所企业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全省工商系统企业登记管理暨

第十二届理论研讨会论文

浅谈工商所企业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七台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袁 发

工商管理所全面实行“经济户口”管理和“巡查制”监管模式以来,工商行政管理将监督检查的重心下移至工商所,工商所在辖区内对市场主体及其经营行为依法检查具有广泛性。从经营主体上看,工商所可以对辖区内各类性质的市场主体进行检查;从经营场所看,可以对集贸市场、农村集市、街市、企业内部进行检查;从职责看,既可以对市场准入、退出行为进行检查,也可以对经营行为的多种情形进行检查;从形式上看,可以对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进行监督检查,所以说工商行政管理监管工作主要由工商所承担,笔者根据在基层工商所多年的工作实践粗浅的谈一谈当前工商所企业监管工作(含私营企业监管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抛砖引玉,供同志们参考。

当前工商所在企业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人员缺乏企业监管的法律法规知识和相关知识,工商所的企业监管工作难以向纵深开展,严重制约了企业监管执法的广度。

一名合格企业监管人员必须掌握涉及企业登记管理四部法律、八个法规和十六个规章(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网站统计),同时要掌握大量的国家、省工商局的规范性文件和行政解释以及相关规定,还

1要具有一定的财务会计知识等其他知识。笔者认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监管人员决不是几次培训考试就能实现的,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学习实践培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监管人员。

建立巡查制,实行综合执法,一方面要求基层执法人员对各类经营主体监督管理,另一方面要求基层执法人员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这就造成基层人员不仅要掌握企业登记监管方面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同时还要掌握对其他经营者的主体资格的确定和市场经营行为监管的法律法规(具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截止到二00六年六月三十日,与工商行政管理有关的现行有效法律 99件,行政法规258件,行政规章(包括联合规章)101件,总计458件,如含省级法规规章及其相关规定的话要上千件)。长期以来,大部分基层管理人员从事市场管理和个体管理工作一方面缺乏企业监管法律知识与经验,另一方面需要掌握的其他法律知识更多。大部分同志监管工作按照个体和市场管理工作经验的思维方式来管理,比如在巡查中查验营业执照是否悬挂,是否参加企业年检,是否擅自变更登记事项等内容。造成企业监管工作开展停留在浅层次上。

二、工商所人员少、事务多、任务重,企业监管难以形成合力,严重制约了企业监管执法的力度。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管理所人员少,既要受理个体营业执照的申请办理,完善“经济户口”建设,坚持日常巡查工作,查处各类违法行为,还要完成上级部署的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对企业全面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全面掌握企业的登记办照材料,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其次要坚持巡查掌

握企业的经营情况,了解企业经营行为,第三能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会处理企业的违法行为。做到上述三方面,在时间上、在经费上、在人员上必须有保障,否则就做不到对企业进行全面监管。现实企业监管工作中,管理员做到一是看住企业营业执照是否悬挂,是否参加企业年检,是否擅自变更登记事项,是否超范经营等,二是管好企业是否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是否有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是否有合同欺诈行为等。工商所对执法成本低、风险小的一般违反登记事项的行为敢抓敢管,对执法成本高、风险高的严重违反登记事项的行为一是没能力发现,二是由于人力、经费和时间的困难,此类案件采取移交处理。造成对企业监管缺乏执法力度。

三、全局网上企业资料没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工作没有形成上下互动,影响工商所企业监管执法向深度发展。

企业监管工作是企业登记工作的的延续,保障企业登记事项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确立工商部门企业登记的权威性。企业监管活动主要是围绕企业登记内容对企业进行监管的,离开企业登记,企业监管就是无源之水,因此,要求企业监管必须掌握企业登记的第一手材料。工商所对企业监管的实现主要是建立在“经济户口”和“巡查制”之上的一种管理活动。《行政许可法》实施以来,取消了工商所对企业的登记初审权,因此,全面掌握企业第一手材料就成了企业监管的重中之重了。

现实工作中,我省工商所管理软件企业登记内容卡片式,内容过于简单,工商所无法通过工商所管理软件全面详细了解企业

情况。我省工商行政管理综合软件,管理所又无对企业登记内容的查询权。两个软件信息资源不共享,都没有互动功能,更无智能管理的能力。严重制约了工商所信息的来源,制约了建立预警防范机制,快速查处机制。

完善工商所当前企业监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一支精英型的专职企业监管队伍,重点培养企业监管人材,充实工商所企业监管人员,提高工商所企业监管能力。

建立一支精英型的专职企业监管队伍的目的是:通过典型案例指导工商所企业监管工作的开展,解决工商所企业监管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补充工商所企业监管难点弱项,形成合力,发挥整体优势,全面提高企业监管执法能力,重点培养企业监管人材,改善工商所企业监管人员短缺现状。

建立一支精英型的专职企业监管队伍的具体办法是:在全局通过考核选出具有较高的企业监管知识和相关知识人员,从工商所选派人员组成企业监督执法队,开展执法活动,重点查处企业登记中严重违法行为,通过帮教一是树立工商所人员企业监管意识,二是提高工商所人员企业监管能力和执法能力,通过实战培训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人员返回工商所从事企业监管工作,全局上下经过连续不断的培训和专项重点培训,工商所一定会提高企业监管执法能力。

二、有计划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和研讨活动,锻练工商所企业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工商所企业监督执法水平。

发挥专职企业监管队伍作用,一是指导全局工商所有针对性的开展拉练式的专项整治活动,通过言传身教,传授执法技能,规范执法行为,带动工商所开展企业监督执法活动;二是针对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开展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深入学习法律知识和相关知识,总结经验,统一思想,明确是非,树立正确执法理念。

三、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及时为工商所提供企业第一手材料,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上下连动,建立预警防范机制,快速查处机制,促进工商所企业监管工作的开展。

首先,将企业登记信息全面上网实现网上信息共享,使工商所有针对性地对开展企业监督执法活动,做到巡查有重点,工作有目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其次,建议省局尽快实现软件的智能管理,对定期回访,重点企业的巡查,登记重点内容等方面建立预警防范机制,指导监督管理所巡查工作的开展,促进企业监管工作常抓不懈。

第三,建立上下连动机制,发挥专职监管队伍的指导作用,针对工商所巡查记录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具有指导性,建设性的意见,发挥工商所的作用,完善监管工作,努力实现工商所企业监管的全面发展。

总之,笔者在企业监管工作中遇到的上述问题一直困绕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建议还十分不成熟,希望供同志们讨论,不对的地方请同志们斧正。

第三篇:工商所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立案调查不及时。通过举报、检查等发现案源后,有的所未办理立案手续就着手调查取证,甚至有的案件到调查终结时才提请立案,使立案审批、案件核审、行政处罚同时进行。

(二)实施检查不严肃。根据《行政处罚法》37条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向被调查人出示证件。有的所由于管辖区域广、人员少,不按执法办案规定,不出示证件,或由一名工商干部“个别”进行,又问又记,或由一名工商干部、一名非正式人员“搭配”进行,或混着工商制服进行检查,损害了执法办案的严肃性、合法性。

(三)证据提取不全面。(1)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未提取或提取不充分,不能全面反映当事人违法事实。如:对当事人已办理的许可证、合同等未提取,使证据孤单;对违法行为的起始时间、经营项目、经营地址、经营额等未调查清查,造成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使简单的案情复杂化,不能及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2)提取的证据缺乏证据效力。如:在提取的复制证据中,未注明“经核对与原件无误”字样及调查人员签名;询问笔录中重要证据有涂改之处;有的证据未得到提供人的确认;有的当事人签字为雇工签字,没有说明雇工的自然情况。(3)提取的证据不具有关联性,证据与其所证明的案件事实没有内在的联系。(4)对非法所得的计算,仅以当事人陈述获利多少作为处理证据,缺少必要的证人、证物作为旁证。(5)在询问调查过程中,不动脑筋,盲目地问,对不同种类的违法案件,千篇一律,对一些关键性问题未能问得清,说得明,定得准。(6)做询问笔录时,存在着办案人员说得多,当事人说得少;办案人员直接指出的问题多,当事人主动陈述问题少;直接定性的多,用证据证明违法事实的少。

(四)实施强制措施不规范。(1)采取强制措施及解除行政强制措施不履行审批程序。未经局长审批先斩后奏,先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后向局长报告;或因特殊情况未及时补办批准手续;结案后不及时解除行政强制措施。(2)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时适用法律错误。(3)在扣留(封存)物品财物清单上未将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型号、特征等填写清楚,并未经当事人签章确认。(4)只应对与违法事实相关的物品采取强制措施。如:超范围经营电缆,不能把当事人合法经营的其他物品进行封存。

(五)文书制作不严谨。(1)现场检查笔录作为主要证据之一,没有真实地记录现场情况。如:现场的地理位置、大概面积;涉案物品的品种、形状、数量、大小;现场经营状况;人员活动情况、对话等。(2)询问笔录中,对要求填写的项目不填全;笔录有开始时间无终结时间;涂改处无当事人盖章或摁手印。(3)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未能准确、清楚、明了地表述案由、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事实、认定及处罚依据、处罚建议。(4)处罚决定书叙述的文字不精练、准确、严谨,逻辑性不强。

(六)自由裁量不公正。有的办案人员或个别所在作出处罚决定时,凭感觉、凭关系、凭态度作为裁量标准,而不是以违法事实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作依据。同一类型的案件,经营一年和经营几天的处罚相同,出现“时轻时重”的现象。当事人积极配合调查,老实交待的往往吃亏,从而未能较好的体现“教育与处罚相结合”、“过罚相当”的原则。

(七)违法主体不清楚。(1)必须核实谁是当事人,否则处罚主体错误。要查清营业执照性质;无照经营的查清经营单位投资来源,是国有、集体、还是个人出资以及合伙经营。(2)现场检查、调查询问,采取强制措施当事人(企业负责人)不到场的未记录在卷,非当事人在有关材料上签字的,未注明身份情况及与当事人的关系;

(八)适用法律不准确。当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需要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定性时,办案人员往往先考虑哪个法条罚款数额多便引用哪部法律、法规,并不是准确地选择所适用的法律,造成定性不准确,处罚不当。

(九)办案程序不合法。(1)办案文书法定的自然时间顺序先后颠倒。如:先询问、调查取证、采取强制措施,后立案审批;先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后下达告知书等。(2)不告知当事人陈述、申辨、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诉讼的权利。(3)先下达告知书,后经局长审批;先开据罚没收据,后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思想认识再提高。目前,一些办案人员思想上存在“追求办案数量及罚没款金额,忽视办案质量”、“只要处罚结果正确,程序是否合法无关紧要”、“违反程序规定不算违法”、“只要收集到证据,手段在所不惜”、“大案局里办、小案所里办”等错误认识,这些想法和做法损害了工商执法办案的权威和形象,一定要坚决纠正。要切实树立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意识,加强责任心,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授予的权限,切实履行好职责。同时,上级局要帮助基层办案人员拓展办案领域,走出只对个体工商户监管的思维模式,逐渐向商标、广告、商品质量、不正当竞争等办案领域拓宽。

(二)综合素质再加强。(1)加强政治学习。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工商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坚定政治信念,树立做人民公仆、廉洁自律的思想和道德品质。(2)加强业务培训。集中组织基层工商所法制员、一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针对不同的对象,培训不同内容,学习与工商行政执法相关的公共法律、专业法律,重点学习公司法、外资企业法、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商标法、广告管理条例、商标法实施条例、河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等。(3)开展案例研讨活动。对一些针对性比较强,所里未曾办理过的案子,聘请权威人士,就案说法,以实际案例为范本,进行解剖和分析,使办案人员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办案技巧,熟悉法律法规,增长实际操作的法律素养。此外,交流探讨一些疑难案例,对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进行“通报亮相”,指出问题和错误所在,进一步推动执法办案工作。(4)实行跟班办案制度。针对执法办案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各基层所、队办案力量分布不均的现状,抽调各单位业务骨干到办案先进单位,与办案人员共同深入现场“跟班办案”,通过实地巡查、取证,参与整个案件的办理过程,了解以往未涉足的办案领域和应适用的法律法规,掌握办案技巧,积累办案经验。通过一段时间的“特殊培训”,使这些人员办案知识得到充实,回到本单位后,充分发挥学习的优势,在实际办案工作中真正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把基层所办案的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

(三)考核力度再加大。严格遵守《行政处罚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工商所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督,规范各项执法行为。一要加大执法监督考核力度,与各基层执法单位签订《行政执法责任状》,依照“双错追究办法”追究具体责任人的责任。二要加大案件核审力度,把重点放在案件核审这个环节上,核审法律法规的适用,核审执法办案程序,努力实现结案率100%,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

第四篇:上市公司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的证券市场出现了一系列上市公司违规事件。例如,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广夏”)为了达到粉饰会计报表、哄抬股价之目的,仅在1999年和2000年两年之内就通过伪造购销合同等非法手段,虚构利润高达7.45亿元。而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负责审计签字的注册会计师受利益的驱使,置职业道德于不顾,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管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使我国刚起步不久的证券市场快速、健康地发展,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进行改进已刻不容缓。为此,笔者拟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监管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一、上市公司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期,证券市场扩容速度明显加快,上市公司数量急剧增加,但上市公司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措施却未能及时调整,致使上市公司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管法规不完善

监管法规是上市公司规范化运作的前提,同时也是监管者进行监管的依据。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监管法规主要包括《证券法》和《公司法》,此外,还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及《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等。监管法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主体资格的认定标准太单

一、上市公司经营过程的监管措施不健全,以及上市公司违规的处罚较轻等方面。

(二)自身监管不到位

自身监管不到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对相关监管法规的学习、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是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对相关财经法规的学习、认识不到位。这两个方面的不到位是上市公司非故意违规行为滋生的土壤和温床。

(三)监督体系不完备

监督体系是指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的各个方面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监督体系不完备是指监督体系中还存在某些监督的缺位。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督体系中,明显存在着社会公众监督的缺位。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的监督缺乏的不是监督意识,而是监管平台。

(四)违规处罚不及时、不严厉

违规处罚包括故意违规处罚和非故意违规处罚两种情况。上市公司一旦被发现违规,有处罚权力的监管主体就应该及时查明原因,立即对其做出恰当处罚。只有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尤其是对故意违规行为的处罚及时、严厉,才能树立法规的威严,从而使潜在的违规者望而却步。

二、解决上市公司监管问题的主要对策

目前,新上市的公司明显具有规模大(如代码为“600050”的中国联通上市募集的资金就高达50亿元)、业务范围广、业务复杂等特点。针对证券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和上市公司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进行改进:

(一)完善上市公司的监管法规体系

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因此上市公司的监管法规体系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任何法律和法规的出台都必然有其现实基础和历史必然性。

1.完善上市公司主体资格认定的法规。目前《公司法》对上市公司主体资格的认定标准比较单一,比如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要申请股票上市,其注册资本总额不得少于人民币5 000万元,这一规定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规模缺乏层次性,从而也影响了资本的流动性,把一大批确有发展前景但其注册资本总额又达不到法定要求的公司拒之门外。这不仅不利于民间资本充分发挥作用,而且也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公司法》对上市公司主体资格的认定标准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适当增加上市公司注册资金法定总额的梯度和层次。如上市公司的注册资本总额可以设置1 000万元至3 000万元、3 000万元至5 000万元及5 000万元以上三个档次。其次,地方性资本市场的主体资格应该在《公司法》中给予确认,以增加资本市场的层次性。

2.完善上市公司经营过程的监管法规。在上市公司经营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经营决策权。从表面上看,经营决策权在股东大会,但实质上在董事会和经理层。因此,对上市公司经营过程的监管,主要就是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相关决策进行监管。

《公司法》第一百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由监事会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第一百二十四条又规定,监事会成员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职工代表组成。但由于在《公司法》中对监事会成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没有做出具体规定,所以很多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并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权。如曾经出现的银鸽投资(代码为“600069”)斥资1.2亿元于“银广夏”,仅这一决策就给其带来近一个亿的损失,而监事会并没有能够对董事会的这一决策进行有效监督。为此,笔者建议,在《公司法》第一百二十四条或其相关的实施细则及补充规定中,应当明确规定,监事会成员中至少要有一名注册会计师和一名律师。因为他们可以弥补大多数股东和职工代表专业知识的不足,从而真正保证监事会有效地行使监督权。

经营监管的另一主要问题,就是对其相关重要信息的披露要求不完善。如目前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仅要求其公开披露财务报表、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而这些信息多是历史信息,笔者认为还应要求其披露更多的前瞻性信息,以便各利益相关者充分衡量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所以对信息披露要求的法规和细则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完善上市公司违规处罚的法规。由于上市公司存在着趋利行为,这就诱使一部分上市公司不惜铤而走险,违法违规。它们为什么敢于这么做?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其违规成本太小。因此,加重违规处罚势在必行。如《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若上市公司不按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对财务会计报告做虚假记载,或有重大违法行为的,证监会将暂停其股票交易。笔者以为这一处罚规定太轻,也太单一。因此,在《公司法》中应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处罚规定,如可增加对其处以罚金(金额可设置几个档次),以及制造虚假信息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的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等规定。

(二)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法规的学习

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守法。为了减少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违规行为,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法规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笔者认为,应由证监会或其授权的部门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上市公司监管法规学习班,时间约两周左右。学习班除进行有关财经法规和具体业务处理规范的学习外,同时还应增设政治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课程。这样做可使上市公司的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革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

近些年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争论都比较激烈,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由于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差、会计准则不完善等,更大程度上则是取决于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会计人员都是由公司直接聘任,会计人员的续聘或解聘以及薪水的高低也都是由公司决定。这一体制就必然带来会计人员的工作独立性差,难以摆脱公司管理当局的不利影响等问题。因此,要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改革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笔者认为,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试行的会计人员委派制,应该成为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如果能将其借鉴到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中去,相信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

(四)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监督体系

上市公司的监督,按照监督主体和上市公司的隶属关系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类。其中,内部监督主要是指内部审计监督;外部监督主要是指国家部门监督和会计师事务所监督。国家部门监督的主体,主要包括财政部门、证券监管部门、税务部门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笔者认为,在上市公司的监督体系中,应把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改为社会监督,使其平行于国家部门监督。同时,社会监督不仅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监督,还应包括社会公众监督。

内部审计监督是上市公司监督的第一道防线,在整个上市公司的监管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监督还相当薄弱。要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质量,除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外,公司管理当局还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监督。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以恰当解决,内部审计监督将一定能够得以加强,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财政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应从两个方面加强监督:首先,必须严格按照《公司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严把上市公司的入市关,坚决杜绝不合法的公司上市,这样就能从源头上堵死那些合法外包装下的非法公司的上市通道。其次,在公司上市后,财政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还必须按照《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和《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等法规的要求,对上市公司的各具体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税务部门主要是依据税法,对上市公司依法纳税申报和税款交纳等环节进行监督,在监督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其会计利润的调整和所得税计算方法的选用是否合法;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是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监督上市公司的银行存款账户及各种专用款项的合法使用,尤其要监督其大额支票开支的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切实保证上市公司的资金安全以及资金使用的合法性。

会计师事务所监督,主要是由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上市公司编制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其审查的重点是上市公司是否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财务报告,以及是否按《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准则》的要求恰当披露其相关信息等。

(五)加大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第五篇:工商所监管责任区巡查制度

* *工商所监管责任区巡查制度

第一条为了提高市场监管的效率和效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实现工商行

政管理的职能到位,按照市局统一要求,结合我所的实际,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所谓监管责任区巡查,就是为了实现“管理科学、职责明确、职能到位、运转协调”的管理目标,按照确定的监管责任区和岗位职责,以市场巡查为主,全面承担起对“监管责任区”内所有市场主体、市场交易行为等进行综合性监督的一种动态管理方式。

第三条分片分段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并对监管责任区巡查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协调督促,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每月一次进行考核。

第四条巡查对象: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责任人巡查的对象为所辖责任区内所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商品交易市场、个体工商户、中介机构。包括各种生产企业(产品质量除外)、商品流通企业、各种服务行业;各类生活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以及商业活动集中区域;各类展销活动;适宜利用巡查方式进行监管的各类经营活动。

第五条各责任区监管责任人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监管责任区内市场主体信用分级分类。首先根据责任区内经营行业风险度的高低,把经营行业为:甲、乙、丙三级风险行业。其次,根据各级风险行业内的企业、个体工商户或市场的守法经营和信用度,进一步划分为:守信类经营者、警示类经营者、失信类经营者、严重失信类经营者等四类(分别用A、B、C、D表示)。以上具体分级分类标准以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指导意见》以及省局局有关文件为准。对A类经营户执行半年巡查一次,对B类经营户执行每季度巡查一次,对C类经营户执行每月或半月巡查一次;对D 类经营户执行每天一巡、每周一巡或进行不定期巡查。巡查工作要求做到有记录、有签字、有结果。

第六条在巡查中,各责任区监管责任人要围绕以下内容开展,做到全方位监管。

市场准入:检查证照是否齐全、有效,是否按规定悬挂营业执照,亮照经营。对无照经营者,及时引导、督促办理营业执照,并视情节作出限期办照书面通知或者责令改正通知,限期满

后跟踪检查,并有结果,做到市场准入户户有落实。

建立 “经济户口”,做好各监管责任区经济户口认领工作。

企业是否按时年检,个体工商户是否按时验照。

经营行为:积极主动向经营者宣传法律法规,督促经营者遵纪守法,文明服务,诚信经营。

是否违反营业执照核定的内容经营,是否有超范围经营。

商品和标识是否符合要求,重点检查商品或检疫合格证明;中文标注和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与实际是否一致;限期使用和商品是否在显著位置清晰的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是

否有警示说明;

是否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说明书及其他宣传材料是否符合商品的实际状况;

是否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

是否销售经抽检不合格的商品等。

食品安全:是否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第503号令)的规定,建立健全和实施了以商品进货制度、索证索票制度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管

理制度;

对辖区食品市场巡查的主要内容是“六查六看”,即:查经营资格,看食品经营者证照是否齐全和按要求悬挂,是否出租借证照,是否超范围经营;查进货票证,看食品经营者在进货时是否履行了检查验收责任,是否索取了供货方有关资质、发货票等票证;查经销食品,看是否有质量合格证明、检验检疫证明,是否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是否为国家明令淘汰、失效、变质的食品;查包装标识,看食品标示内容是否虚假,是否有产品名称、厂名、厂址、是否标明食品主要成分和含量,是否标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查商标广告,看食品商标是否有侵权和违法使用行为,食品广告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查市场开办者责任,看食品市场开办者是否履行了对进场经营者次格审查的义务,经营场内部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和落实。

商标广告监管:是否有虚假店堂广告,户外广告是否合法、真实;是否有假(仿)冒知名商标,使用注册商标是否合法、规范、准确;是否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况。

第七条 各责任区监管责任人负责处理责任区内消费者咨询和投诉,受理、调解消费者和经

营者的一般纠纷,及时查办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案件。

第八条 各责任区责任人在巡查中发现违法违章行为,需立案查处的,应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认真查处责任区内各类违法违章行为,按时完成办案任务,各类执

法文书、案件材料填写规范, 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恰当。

第九条 各责任区责任人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巡查的各项内容要认真做好书面记录,汇总后及时反馈所法制督查室,并在三日内录入省局综合业务系统,逐步建立完整的企业信用信息动态监管数据库,以实行辖区市场主体的分类监管(严格履行 “谁登记谁录入、谁检

查谁录入、谁处罚谁录入、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第十条 责任区责任人对自己所辖责任区基本情况要熟悉并牢记,提问中做到“一口清”。监管责任区基本情况包括:责任区内有几条街道,有几个大型商场、市场;责任区内共有多少经营户,其中企业、个体分别几户,按行业划分各行业几户;主要经营户的注册登记内容。第十一条 严格落实巡查制度,工作的落实情况由考评领导小组每月考评一次,我所每半年

(或季度)一次对各片组进行考核评分。考核结果当作年终公务员考核的依据。

第十二条 各责任区责任人违反本制度,不认真履行职责,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分管领导承

当相应责任。

第十三条 本制度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下载工商所日常巡查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商所日常巡查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商所户外广告巡查监管制度[★]

    工商所户外广告巡查监管制度 一、工商所职责 1、负责受理本辖区广告违法行为的投(申)诉、举报和一般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 2、负责本辖区内广告、招牌用语用字的监督管理。 3......

    浅析市场价格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市场价格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和市场经济培育的不断成熟,相关的市场经济体制及其法律法制建设也得到不断的完善,我国的市场价格体制经过多......

    县级分中心日常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县级分中心日常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级分中心日常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城镇住房制......

    论无照经营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无照经营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无照经营是指未经工论无照经营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较为严重的违法行......

    药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

    药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 一、药品零售企业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药品经营企业日常监管和各项专项检查反馈的结果,我们发现我市部分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药品零售企业在经营......

    工商所监管责任区巡查制度[精选5篇]

    * *工商所监管责任区巡查制度 第一条 为了提高市场监管的效率和效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到位,按照市局统一要求,结合我所的实际,制订本制度......

    工商所市场主体监管巡查工作规范

    工商所市场主体监管巡查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市场主体监管巡查工作,健全监管机制,落实监管责任,提高监管效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省、市局文件规定,制定本工作......

    浅谈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引言强化企业的会计监管,应该被看作是规范企业工作的前提和首要保证。会计工作在企业范围内属于基础性工作,一方面肩负起了企业效益的核算,总结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另一方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