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的急救与护理

时间:2019-05-15 02:4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脏骤停的急救与护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脏骤停的急救与护理》。

第一篇:心脏骤停的急救与护理

心脏骤停的急救与护理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心脏突然丧失泵血功能,导致循环完全停止。常见原因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药物中毒与过敏、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手术与麻醉意外,以及电击、溺水、窒息等,其中以冠心病为最多见。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必须迅速进行心肺脑复苏(CPCR)。严密的组织与分工可减少人为的浪费时间,使心肺复苏在最快的时间得到有序的贯彻实施,大脑对缺氧的时间只能耐受4~6min,因此抢救时必须争分夺秒。

临床资料

临床表现:①先兆症状:心脏骤停发生前可无任何先兆症状,仅部分病人发病当日有心绞痛、胸闷和极度疲乏感。②意识丧失。③颈动脉、股动脉等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④呼吸断续,如不能紧急恢复血液循环,很快就呼吸停止。⑤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以至消失。⑥心电图表现:心室颤动或扑动约占91%;心电—机械分离,有宽而畸形、低振幅的QRS,频率20~30次/min,不产生心肌机械性收缩;心室静止,呈无电波的一条直线,或仅见心房波。心室颤动超过4min仍未复律,几乎均转为心室静止。

抢救要点

心脏骤停常迅速伴有呼吸骤停,因此一般应心肺复苏同时进行。即首先是建立人工循环,再疏通气道以及人工呼吸。如有条件还应再加上电除颤,理由是心脏骤停大多数是心室颤动,除颤是最积极的心脏复苏手段。

2.1 恢复有效血循环:①胸外心脏按压,先拳击前胸2~3次,如无心跳立即胸外心脏按压。要点是:病人仰卧,背置地面或垫硬板,术者双掌重叠,双肘直,用肩部力量以掌根垂直按压病人胸骨中、下1/3交界处,使胸骨下段下陷4cm左右,频率70~80次/min。②心电监测,若是心室颤动,即行直流电非同步除颤。③肾上腺素:首先静注,如来不及建立静脉通道则可心内注射或气管注入。④如一时难以电除颤,或电除颤一次不复律,可选用利多卡因75~100mg、或溴苄胺250mg、或普鲁卡因胺100~200mg静注,药物除颤与电除颤同时交替使用,能提高复苏成功率。⑤如心电监测是心室静止,可加用异丙肾上腺素0.5~lmg静注,3min后可重复。⑥如心室静止用药无效,尽快行胸外心脏起搏,或经静脉心内临时起搏。⑦复苏20min仍无效,应开胸心脏按压,并继续用药,直到无望。

2.2 呼吸停止时立即疏通气道及人工呼吸:①将病人头后仰,抬高下颏,清除口腔异物。②紧接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时要捏住病人鼻孔,如病人牙关紧闭,可口对鼻吹气,使病人胸部隆起为有效,吹气12~16次/min,人工呼吸要与胸外心脏按压以1∶5或2∶10交替进行。③吸氧。④15min仍不恢复自动呼吸,应尽快气管插管使用机械通气,而不提倡用呼吸兴奋剂,以免增加大脑氧耗或引起抽搐惊厥。

2.3 纠正酸中毒:过去常规早期大量使用碳酸氢钠,而现代主张使用原则是:宁迟勿早,宁少勿多,宁欠勿过。如果10min仍不复苏,而且血气pH<7.20时,可小量用5%碳酸氢钠100ml缓慢静注,15min后可重复半量,维持pH≥7.25即可,不必过度。

2.4 院外发生心脏骤的处理:如果心脏骤停患者发生在院外现场,应先就地进行徒手复苏操作,并尽快设法边急救边护送至附近医疗单位作二期复苏。

复苏后期处理

3.1 维持循环功能:心脏复苏后常有低血压或休克,应适当补容并用血管活性药,维护血压在正常水平。

3.2 积极进行脑复苏:如心肺复苏时间较长,大脑功能会有不同程度损害,表现为意识障碍,遗留智力与活动能力障碍,甚至形成植物人,因此脑复苏是后期的重点。①如意识障碍伴发热,应头部冰帽降温;如血压稳定还可人工冬眠,常用氯丙嗪和异丙嗪各25mg,静脉滴注或肌注。②防治脑水肿:酌用脱水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白蛋白等。③改善脑细胞代谢药:如ATP、辅酶A、脑活素、胞二磷胆碱等。④氧自由基清除剂。⑤高压氧舱治疗。

3.3 维持有效通气功能:继续吸氧,如自主呼吸尚未恢复,可继续用人工呼吸机;如自主呼吸恢复但不健全稳定,可酌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山梗莱碱或回苏灵肌注或静脉滴注;还要积极防治呼吸系统感染。

3.4 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酌情处理。

3.5 保护肾功能:密切观察尿量及血肌酐,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

3.6 加强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形态、生命体征,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及血气分析结果。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营养。预防压疮、呼吸系统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护理体会

4.1 制定抢救预案,平时加强演练:心脏骤停由于事发突然,情况紧急,在抢救过程中往往比较混乱,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平时要加强培训,制定详细的抢救预案并强化演练。病人发病时由护士长或主管护士指挥,护士各负其责,冷静应对,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尽可能减少人为的浪费时间,提高抢救效果。

4.2 快速实施抢救措施:按4R序列进行心肺脑复苏。4R指快速接近、快速CPR、快速除颤和快速高级生命支持,四者紧密结合,使心肺脑复苏的各项措施在最快的时间内得以同步实施。尽快用人工恢复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功能,迅速接上心电图和建立静脉输液和给药通道。

4.3 降温保护脑细胞:发生心脏骤停后,在心肺脑复苏的同时即可上冰帽、冰袋,落实降温要早、快的原则,减低脑耗氧,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增加脑复苏几率,体温降至32~34℃较合适。

4.4 密切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有的患者虽经抢救复苏后恢复心跳呼吸,但如果治疗措施与护理不当,仍有再度发生心搏骤停的危险,因此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十分关键。应有专人负责记录患者每分钟的生命体征、用药种类、剂量、用药后的生命体征变化等,为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4.5 做好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与沟通:心脏骤停的患者病情较重,患者家属心情往往比较急切,医护人员更应与家属保持交流和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使抢救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实施。

结论

心脏骤停是一种非常危急的病症,抢救有效时间只有4~6min,医护人员及时积极的抢救,可使半数以上的心脏骤停患者成功获得心肺复苏。应强调有关抢救队伍的建立和培训,平时加强演练,以提高急救效果。

第二篇:心脏骤停的处理

心脏骤停的处理

心脏骤停的生存率很低,根据不同的情况,其生存率在5%~60%之间。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心肺复苏又分初级心肺复苏和高级心肺复苏,可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一)识别心脏骤停

当患者意外发生意识丧失时,首先需要判断患者的反应,观察皮肤颜色,有无呼吸运动,可以拍打或摇动患者,并大声问“你还好吗?”。如判断患者无反应时,应立即开始初级心肺复苏,并以最短时间判断有无脉搏(10秒钟内完成)。确立心脏骤停的诊断。

(二)呼救

在不延缓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应设法(打电话或呼叫他人打电话)通知急救医疗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ySTem,EMS)。

(三)初级心肺复苏

即基础生命活动的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一旦确立心脏骤停的诊断,应立即进行。其主要措施包括开通气道、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按压,被简称为ABC(airway,breathing,circulation)三步曲。首先应该保持正确的体位,仰卧在坚固的平面上,在患者的一侧进行复苏。

1.开通气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成功复苏的重要一步,可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方法是:术者将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示、中两指抬起下颏,使下颌尖、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呈垂直状态,以通畅气道。应清除患者口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患者义齿松动应取下。

2.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后,先将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鼻附近,感觉有无气息,再观察胸部有无起伏动作,最后仔细听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若无上述体征可确定无呼吸,应立即实施人工通气,判断及评价时间不应超过10秒。首先进行两次人工呼吸,每次持续吹气时间1秒以上,保证足够的潮气量使胸廓起伏。无论是否有胸廓起伏,两次人工通气后应该立即胸外按压。气管内插管是建立人工通气的最好方法。当时间或条件不允许时,可以采用口对口、口对鼻或口对通气防护装置呼吸。口对口呼吸是一种快捷有效的通气方法,施救者呼出气体中的氧气足以满足患者需求,但首先要确保气道通畅。术者用置于患者前额的手拇指与示指捏住患者鼻孔,吸一口气,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然后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以上,确保呼吸时有胸廓起伏(图3-4-1)。施救者实施人工呼吸前,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无论是单人还是双人进行心肺复苏时,按压和通气的比例为30:2,交替进行。上述通气方式只是临时性抢救措施,应争取马上气管内插管,以人工气囊挤压或人工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与输氧,纠正低氧血症。

3.胸外按压 是建立人工循环的主要方法,胸外按压时,血流产生的原理比较复杂,主要是基于胸泵机制和心泵机制。通过胸外按压可以使胸内压力升高和直接按压心脏而维持一定的血液流动,配合人工呼吸可为心脏和脑等重要器官提供一定含氧的血流,为进一步复苏创造条件。

人工胸外按压时,患者应仰卧平躺于硬质平面,救助者跪在其旁。若胸外按压在床上进行,应在患者背部垫以硬板。胸外按压的部位是胸骨下半部,双乳头之间。用一只手掌根部放在胸部正中双乳头之间的胸骨上,另一手平行重叠压在手背上,保证手掌根部横轴与胸骨长轴方向一致,保证手掌用力在胸骨上,避免发生肋骨骨折,不要按压剑突。按压时肘关节伸直,依靠肩部和背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胸骨的幅度为大约3~5cm,按压后使胸廓恢复原来位置,按压和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图3-4-2)。放松时双手不要开胸壁,按压频率为100次/分。在胸外按压中应努力减少中断,尽量不超过10秒钟,除外一些特殊操作,如建立人工气道或者进行除颤。胸外按压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肋骨骨折、心包积血或心脏压塞、气胸、血胸、肺挫伤、肝脾撕裂伤和脂肪栓塞。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尽量避免并发症发生。

不推荐进行胸前叩击,有可能使心律恶化,如使VT加快,VT转为VF,或转为完全性心脏阻滞,或引起心脏停搏。

4.除颤 心脏体外电除颤是利用除颤仪在瞬间释放高压电流经胸壁到心脏,使得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终止导致心律失常的异常折返或异位兴奋灶,从而恢复窦性心律。由于室颤是非创伤心跳骤停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在EMS到达之前,进行一段时间CPR(例如5个循环或者大约2分钟)后。如果具备AED自动电除颤仪,应该联合应用CPR和AED。由于AED便于携带、容易操作,能自动识别心电图并提示进行除颤,非专业人员也可以操作。

(四)高级心肺复苏

即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lapport,ALS),是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特殊技术等建立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运循环,主要措施包括气管插管建立通气、除颤转复心律成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律、建立静脉通路并应用必要的药物维持已恢复的循环。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测定等必须持续监测,必要时还需要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如动脉血气分析、动脉压、中心动脉压、肺动脉压等。

1.通气与氧供 如果患者自主呼吸没有恢复应尽早行气管插管,充分通气的目的是纠正低氧血症,予吸入氧浓度100%。院外患者通常用面罩、简易球囊维持通气,医院内的患者常用呼吸机,潮气量为6~7ml/kg或500~600ml,然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调整。

2.电除颤、复律与起搏治疗: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及时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虽可部分维持心脑功能,但极少能将室颤转为正常心律,而迅速恢复有效的心律是复苏成功至关重要的一步。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时间是治疗室颤的关键,每延迟除颤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

心脏停搏与无脉电活动电除颤均无益。

除颤电极的位置:放在患者裸胸的胸骨外缘前外侧部。右侧电极板放在患者右锁骨下方,左电极板放在与左乳头齐平的左胸下外侧部。其他位置还有左右外侧旁线处的下胸壁,或者左电极放在标准位置,其他电极放在左右背部上方。如采用双向波电除颤可以选择150~200J,如使用单项波电除颤应选择360J。一次电击无效应继续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5个周期的CRP后(约2分钟)再次分析心律,必要时再次除颤(表3-4-1)。

心脏骤停后电除颤的时间是心肺复苏成功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电除颤虽然列为高级复苏的手段,但如有条件应越早进行越好,并不拘泥于复苏的阶段,提倡在初级心肺复苏中即行电复律治疗。

起搏治疗:对心搏停止患者不推荐使用起搏治疗,而对有症状心动过缓患者则考虑起搏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症状,尤其是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在希氏束以下时,则应该立即施行起搏治疗。如果患者对经皮起搏没有反应,则需要进行经静脉起搏治疗。

3.药物治疗 心脏骤停患者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尽早开通静脉通道。周围静脉通常选用肘前静脉或颈外静脉,手部或下肢静脉效果较差尽量不用。中心静脉可选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如果静脉穿刺无法完成,某些复苏药物可经气管给予。

肾上腺素是CPR的首选药物。可用于电击无效的室颤及无脉室速、心脏停搏或无脉性电生理活动。常规给药方法是静脉推注1mg,每3~5分钟重复1次,可逐渐增加剂量至5mg。血管升压素与肾上腺素作用相同,也可以作为一线药物,只推荐使用一次40U静脉注射。严重低血压可以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复苏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性酸中毒通过改善通气常可得到改善,不应过分积极补充碳酸氢盐纠正。心脏骤停或复苏时间过长者,或早已存在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患者可适当补充碳酸氢钠,初始剂量1mmol/kg,在持续心肺复苏过程中每15分钟重复1/2量,最好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整补给量,防止产生碱中毒。

给予2~3次除颤加CPR及肾上腺素之后仍然是室颤/无脉室速,考虑给予抗心律失常药(表3-4-1)。常用药物胺碘酮,可考虑用利多卡因。利多卡因,给予1~1.5mg/kg静脉注射,如无效可每3~5分钟重复一次,如果总剂量达到3mg/kg仍不能成功除颤,下一步可给予胺碘酮或溴苄胺治疗。胺碘酮首次150mg缓慢静脉注射(大于10分钟),如无效,可重复给药总量达500mg,随后10mg/(kg·d)维持静脉滴注;或者先按1mg/min持续静滴6小时,然后可0.5mg/min持续静滴,每日总量可达2g,根据需要可维持数天。

对于一些难治性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快速单形性室速或室扑(频率>260次/分)及难治性心室颤动,可试用静脉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每隔5min,每次5mg静脉注射,直至总剂量15mg;艾司洛尔0.5mg/kg静脉注射(1分钟),继以50~300μg/min静脉维持。由急性高钾血症触发的难治性室颤的患者可给予10%的葡萄糖酸钙5~20ml,注射速率为2~4ml/min。异丙肾上腺素或心室起搏可能有效终止心动过缓和药物诱导的TDP。当VF/无脉VT心脏骤停与长QT间期的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相关时,可以1~2g硫酸镁,稀释推注5~20分钟,或1~2g硫酸镁加入50~100ml液体中滴注。

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室停顿的处理不同于室颤(表3-4-2)。给予基础生命支持后,应尽力设法稳定自主心律,或设法起搏心脏。常用药物为肾上腺素每隔3~5分钟静注1mg及阿托品1~2mg静脉注射。在未建立静脉通道时,可选择气管内给药,2mg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心脏停搏或慢性无脉性电活动患者,考虑阿托品,用量为1mg iv,可每3~5分钟重复使用(最大总量为3次或3mg)。若有条件,缓慢性心律失常施行临时性人工心脏起搏,例如体外心脏起搏或床旁经静脉心内膜起搏等。上述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寻找可能存在的可逆性病因,如低血容量、低氧血症、心脏压塞、张力性气胸、药物过量、低体温及高钾血症等,并给予相应治疗。

经过心肺复苏使心脏节律恢复后,应着重维持稳定的心电与血流动力学状态。儿茶酚胺不仅能较好地稳定心脏电活动,而且具有良好的正性肌力和外周血管作用。其中。肾上腺素为首选药,升压时最初剂量1μg/min,根据血流动力学调整,剂量范围1~10μg/min。去甲肾上腺素明显减少肾和肠系膜血流,现已较少应用。当不需要肾上腺素的变时效应时,可考虑使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多巴胺建议剂量范围5~20μg/(kg·min),剂量大于10μg/(kg·min)时可出现体循环及腹腔脏器血管收缩;多巴酚丁胺是一较强的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无明显血管收缩作用,剂量范围5~20μg/(kg·min)。心脏骤停时纤溶治疗的作用不确定,但怀疑肺栓塞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复苏后处理】

心肺复苏后的处理原则和措施包括维持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功能,特别是脑灌注,预防再次心脏骤停,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治脑水肿、急性肾衰竭和继发感染等,其中重点是脑复苏,开始有关提高长期生存和神经功能恢复治疗。

(一)维持有效循环

应进行全面的心血管系统及相关因素的评价,仔细寻找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尤其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及电解质紊乱存在,并作及时处理。如果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则需要评估全身循环血容量状况和心室功能。对危重患者常需放置肺动脉漂浮导管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为保证血压、心脏指数和全身灌注,输液,并使用血管活性药(如去甲肾上腺素)、正性肌力药(多巴酚丁胺)和增强心肌收缩力(米力农)等。

(二)维持呼吸 自主循环恢复后,忠者可有小同程度的呼吸系统功能障碍,一些患者可能仍然需要机械通气和吸氧治疗。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肺功能不全合并左心衰的患者可能很有帮助,但需注意此时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临床上可以依据动脉血气结果和/或无创监测来调节吸氧浓度、PEEP值和每分通气量。持续性低碳酸血症(低PCO2)可加重脑缺血,因此应避免常规使用高通气治疗。

(三)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

亦称脑复苏。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最后成功的关键。在缺氧状态下,脑血流的自主调节功能丧失,肭血流的维持l主要依赖脑灌注压,仟何导致颅内压升高或体循环平均动脉压降低的凶紊均叮减低脑灌注乐。从而进一步减少脑fIlL流。对昏迷患者应维持正常的或轻微增高的平均动脉胝,降低增高的颅内压,以保证良好的脑灌注。

主要措施包括:①降温:复苏后的高代谢状态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体温增高可导致脑组织氧供需关系的明显失衡,从而加重脑损伤。所以心跳骤停复苏后,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积极采取降温退热措施。体温以33~34℃为宜。②脱水:应用渗透性利尿剂配合降温处理,以减轻脑组织水肿和降低颅压,有助于大腑功能恢复。通常选用20%甘露醇(1~2g)、25%山梨醇(1~2g)或30%尿素(0.5~1g)快速静脉滴注(2~4次/日)。联合使用呋寨米(首次20~40mg,必要时增加至100~200mg静脉注射)、25%白蛋白(20~40ml静滴)或地塞米松(5~10mg,每6~12小时静注)有助于避免或减轻渗透性利尿导致的“反跳现象”。在脱水治疗时,应注意防止过度脱水,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难以维持血压的稳定。③防治抽搐:通过应用冬眠药物控制缺氧性脑损害引起的四肢抽搐以及降温过程的寒战反应。但无需预防性应用抗惊厥药物。可选用二氢麦角碱0.6mg、异丙嗪50mg稀释于5%葡萄糖100ml内静脉滴注;亦可应用地西泮10mg静脉注射。④高压氧治疗:通过增加血氧含量及弥散,提高脑组织氧分压,改善脑缺氧,降低颅内压。有条件者应早期应用。⑤促进早期脑血流灌注:抗凝以疏通微循环,用钙拮抗剂解除脑血管痉挛。

(四)防治急性肾衰竭

如果心脏骤停时间较长或复苏后持续低血压,则易发生急性肾衰竭。原有肾脏病变的老年患者尤为多见。心肺复苏早期出现的肾衰竭多为急性肾缺血所敛,其恢复时间较肾毒性者长。由于通常已使用大剂量脱水剂和利尿剂,临床可表现为尿量正常甚至增多,但血肌酐升高(非少球型急性肾衰竭)。

防治急性肾衰竭时应沣意维持有效的心脏和循环功能,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若注射吠塞米后仍然无尿或少尿,则提示急性肾衰竭。此时应按急性肾衰竭处理.(五)其他

及时发现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防治继发感染。对于肠鸣音消失和机械通气伴有意识障碍患者,应该留置胃管,并尽早地应用胃肠道营养。【心脏骤停的预后】

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的患者,及时地评估左心室的功能非常重要。和左心室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左心室功能减退的患者心脏骤停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反应较差,死亡率较高。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原发性心室颤动,为非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者,经及时除颤易获复律成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所致的心脏骤停,预后良好。相反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或室内阻滞引起的心脏骤停,预后往往不良。

继发于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心脏骤停,即时死亡率高达59%~89%,心脏复苏往往不易成功。即使复苏成功,亦难以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很关键的一步是识别出高危人群。鉴于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存冠心病患者,减轻心肌缺血、预防心肌梗死或缩小梗死范围等措施应能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β受体阻滞剂能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后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对扩张型心肌病、长QT综合征、儿茶酚胺依赖性多形性室速及心肌桥患者,β受体阻滞剂亦有预防心脏性猝死的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猝死的发生可能有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主要基于两个假没:频繁的室性期前收缩作为触发机制,可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药物通过改善心电不稳定性而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胺碘酮没有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对心肌梗死后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的患者能显著减少心律失常导致的死亡,但对总死亡率无明显影响。胺碘酮在心脏性猝死的二级预防中优于传统的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抗心律失常的外科手术治疗通常包括电生理标测下的室壁瘤切除术、心室心内膜切除术及冷冻消融技术,在预防心脏性猝死方面的作用有限。长QT综合征患者,经β受体阻滞剂足量治疗后仍有晕厥发作或不能依从约物治疗的患者,可行左侧颈胸交感神经切断术,对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有一定作用。导管射频消融术对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或心脏骤停存活者,其预防心脏性猝死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近年的研究已证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能改善一些有高度猝死危险患者的预后。伴无症状性非持续性室速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及非一过性或可逆性原因引起的室颤或室速所所致心脏骤停的存活者、持续性室速及明确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患者,ICD较其他方法能更好地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第三篇:1例心脏骤停患者超长心肺复苏成功的护理体会

1例心脏骤停患者超长心肺复苏成功的护理体会

肖娟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吉安 343000)

【摘要】 总结了1例3小时内2次心脏骤停患者予以超长心肺复苏成功的护理体会,采取心肺复苏仪,除颤,气管插管及药物生命支持等抢救。护理的关键在于复苏过程中需要进行连续的按压,且要保证按压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心肺复苏机能保证恒定、连续、力量不变的按压,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循环,从而提高心肺复苏有效率以及抢救成功率。本例患者抢救成功,住院11天康复出院。【关键词】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护理

心跳骤停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搏,射血功能终止,导致全身血液供应中断,脉搏消失,呼吸停止,意识丧失,是临床上最危急的急症,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必须争分夺秒进行心肺复苏[1]。抢救成效主要取决于反应的速度,特别是2min内开始实施抢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2]。研究表明对心脏停博时间≤ 12 min,经常规CPR未成功者, 实施超长CPR能进一步提高患者存活率[3]。复苏过程中需要进行连续的按压,且要保证按压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心肺复苏机能保证恒定、连续、力量不变的按压[4],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循环,从而提高心肺复苏有效率以及抢救成功率。我科于2016年11月17日收治1例3小时内2次心脏骤停予以超长心肺复苏的患者,成功救治。现将患者护理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0岁,小学文化,已婚,退休职工,无既往史,无家族史,于2016年11月17日下午出现腹部不适,11月18日上午腹部疼痛加重,9:15到急诊就诊,拒绝心电图检查。既往有胃病史,考虑为急性胃肠炎,给予抗炎护胃等对症治疗。于9:40在输注NS100ml+奥美拉唑40mg时,突发神志不清,伴抽搐,口吐白沫,嘴唇紫绀,呼之不应,呈叹息样呼吸,6次/分,大动脉搏动消失,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2mm,对光反射消失,急诊以“心脏骤停”急救入院。入科时患者昏迷,P:0次/分,R:6次/分,Spo2:52%,电脑血糖13.6mmol,血压未测到。立即给予心肺复苏,360焦耳单相波除颤,气管插管,吸痰,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机通气模式为A/C模式,呼吸频率为12次/分,潮气量为450ml,氧浓度为100%。反复多次给予肾上腺素、利多卡因、胺碘酮、碳酸氢钠、25%硫酸镁静脉注射。并给予右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11:09 患者神志仍昏迷,恢复窦性心律,P52次/分。11:23 再次出现心跳骤停,电脑血糖25mmol/L,继续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反复多次给予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芬丁胺、去甲肾上腺素静脉给药。12:15 患者恢复窦性心律,P54次/分,CVP为22cmh2o,14:10 患者昏迷,呼吸机辅助呼吸,T35.6℃,P108次/分,BP98/55mmHg,Spo2 95%,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大约4.5mm,对光反射消失。经全院大会诊后于14:20由医护人员经口气管插管接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安全转运至ICU继续治疗,第8天患者神志清楚,第11天转普通病房,第13天患者康复出院。

2抢救与护理 2.1 一般护理

立即将患者安置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并立 刻 给予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心电监护、急诊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建立中心静脉通道。2.2 心肺复苏的护理

立即把患者放置在硬板床上给予徒手心肺复苏,5分钟后换心肺复苏仪,将背板齐肩放置在患者背部,将按摩垫放在患者胸骨中下1/3处,按压深度为5cm,人工气道建立前使用30:2复苏模式,人工气道建立后使用CCV复苏模式。胸外按压2小时余,直至心跳恢复。早期除颤[5],给予了3次双向波200J除颤。除颤与心肺复苏联合应用。除颤时,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未造成皮肤灼伤。2.3 气管插管的护理

胸外心脏按压同时给予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尽快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气管插管深度距门齿约23cm,3M胶带蝶形妥善固定,做好标识。呼吸机通气模式为A/C模式,呼吸频率为12次/分,潮气量为450ml,氧浓度为100%。根据血气分析调整氧浓度。2.4 药物抢救的护理

建立两条静脉通路,给予中心静脉置管以便于抢救用药,在没有开通深静脉之前,也可选用气管内给药。遵医嘱给予盐酸肾上腺素1mg,每3分钟一次,至恢复窦性心律,并遵医嘱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胺碘酮、碳酸氢钠、氯化钾、硫酸镁等药物治疗。2.5 病情观察的护理

首先要动态评估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心电变化,能在出现心律失常或再次心跳骤停时及时抢救。观察呼吸机的各种参数,出现报警,及时处理,遵医嘱采血做心梗三项、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及其它生化检查并及时复查,完成心电图,B超等辅助检查,由高年资护士专人护理,做好详细记录。3 结果

经过积极抢救,2016月11月17日14:10 患者昏迷,呼吸机辅助呼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大约4.5mm,对光反射消失。于14:20由医护人员经口气管插管接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安全转运至ICU继续治疗,入院第8天患者神志清楚,T36.6℃,P78次/分,R19次/分,BP11876mmHg,Spo2 98%。入院第11天转普通病房,第13天患者康复出院。4 讨论

患者此次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为心肌梗死,而反复心跳骤停且复苏时间长达一个小时的相对罕见,该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是其在院治疗,第一时间在医生指导下得到了救治,通过心肺复苏机给予持续、高效、恒定的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术是建立人工通气的最可靠途径,它便于呼吸管理或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有利于迅速纠正机体缺氧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本次抢救中急诊科医师迅速有效地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及时的缓解了患者缺氧状态为抢救成功及降低多重要器官缺氧损伤争取到宝贵机会,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早期除颤,予以深静脉置管并给予维持血压、纠正心律及电解质紊乱的早期深切治疗。心肺复苏成功后要给予重症监护,密切观察,并给予抗凝融栓,积极消除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本病例在发病时间后第一时间得到了救治,实施了心肺复苏及早期深切治疗,复苏成功后转运至重症监护室行密切监护,至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综上所述,反复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紧急救治,早期心肺复苏,而呼吸心跳骤停最大的特点是情况紧急,抢救就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及时、准确实行高质量的CPR流程更是抢救是否成功的关键。在超长CPR过程中,恒定高质量的胸外按压不可能由人工完成,机械装置辅助的胸外按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同时抢救时需要高效的团队协作,科室要定期组织医护配合、定位协作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培训与演练,明确抢救过程中各自的分工,增进合作默契,有利于提高抢救效率。

参考文献

[1]吴莹.成功抢救一例多次室颤患者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5:155-156.

[2]黄超莹.1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护理[J].当代护士,2015,15(1):109-110.[3]何光辉,梁彦平,刘丽疆,等.超长心肺复苏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7(10):118-119.[4]李小燕.心肺复苏机用于超长心肺复苏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9):1076-1077.[5]曹志宇.早期电除颤在心肺复苏中的重要意义[J].实用医药,2012,4(11):66-67.

第四篇: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技术

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技术

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是医疗护理工作中重要任务,在抢救过程中需要争分夺秒。因此,必须在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技术上做好充分准备,并且需要常备不懈,只有这样才能在遇有急危重病人时,当机立断、全力以赴,积极进行抢救,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心脏骤停是指病人的心脏在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致使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如果4分钟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存活率可达50%,超过10分钟,生存渺茫。复苏越早,成功率越高。

心肺复苏是指心跳和(或)呼吸骤停者在开放气道下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将带有新鲜空气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部,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其主要目标是对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养,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的时间。包括胸外心脏按压(circulation C)、开放气道(airway A)、人工呼吸(breathing B)三个步骤。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

许多原因可以引起心脏骤停,常见原因可以分为两类:

1、心源性心脏骤停:由心脏本身病变引起的。如心肌梗塞、病毒性心肌炎、传导阻滞等。

2、非心源性心脏骤停:因其他疾患或因素影响到心脏所致。非心源性原因可以分为:(1)、呼吸停止(2)、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3)、药物中毒或过敏(4)、电击、雷击或溺水

(5)、麻醉和手术意外

(6)、其他:某些诊断性操作如冠脉造影、心导管检查。不论原因如何,最终通过以下环节彼此影响而导致心脏骤停。

1、心肌收缩力减弱

2、冠脉灌注不足

3、心输出血量降低

4、心律失常

(二)、心脏骤停的类型

1、心室颤动:又称为室颤。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为200-400次/分。

2、心脏停搏:又称为心电静止。心电图上房室均无激动波可见,呈一条直线,或偶见P波。

3、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呈缓慢、矮小、宽大畸形的心室自主节律,但无心搏出量。

以上三种类型,虽在心电和心脏活动方面各有特点,但共同的结果是心脏丧失有效收缩和排血功能,使血液循环停止而引起相通的临床表现。其中以室颤最为常见。

(三)、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当心脏骤停后,血流运行立即停止。由于脑组织对缺氧最为敏感,临床上以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症状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

1、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

2、脉搏触及不到,血压测不出

3、心音消失

4、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骤停后30秒内

5、瞳孔散大

6、面色苍白兼有青紫

诊断最可靠而出现较早的临床征象是意识丧失伴以大动脉搏动消失。大动脉通常检查颈动脉搏动,时间不超过10秒。切勿依靠听诊器反复听诊,更不应寻找检测仪器来判断而延误时间。因为心脏骤停后复苏开始的迟早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必须分秒必争。

(四)、心脏骤停处理

针对心脏骤停的抢救,在20世纪50、60年代逐步形成了现代的心肺复苏方法。挽救了众多呼吸、心跳停止的生命。美国心脏协会先后发布了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版的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现在我们学习的是2015版的心肺复苏指南。

完整的心脑肺复苏是指对心脏骤停病人采取的使其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并尽早加强脑保护措施的紧急医疗救治措施。它包括基础生命支持BLS,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和延续生命支持PLS三部分组成。心脑肺复苏的成功率与抢救是否及时、有效有关。今天我们重点将基础生命支持。在心脏骤停病人发病现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即CPCR中第一个阶段的CAB三步。BLS又称为初步复苏处理或现场急救。主要目标是向心脑及全身重要脏器供氧,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时间。通常4分钟之内。BLS包括心跳呼吸停止的判定,建立有效的循环C,畅通呼吸道A、人工呼吸B和转运等环节,概括为CPR的CAB步骤。如果现场有除颤仪,应尽早除颤。

(五)心肺复苏(CPR)步骤

1、安全评估:如果我们发现有人倒地,作为第一目击者,首先要评估环境的安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施救。观察环境、确认安全、做好自我防护。

2、判断意识:急救人员在病人身旁快速判断有无损伤,是否有反应。

用手轻轻拍病人的肩部,口对着耳朵呼喊:“喂,你怎么了!”如果病人没有任何反应则说明病人意识丧失。

3、快速呼救:启动EMSS。一旦判定病人意识丧失,应立即呼救,呼喊附近的人参与抢救或帮忙拨打急救电话。准备抢救物品。

4、摆放体位:为便于抢救,使病人处于水平仰卧位;如果病人面朝下时,应将病人整体翻转,即头、肩、躯干同时转动,避免躯干扭曲,头颈部应与躯干始终保持在同一个轴面上。将上肢放置于身体两侧。如病人在软垫床上,则在背部要垫上一块硬板。

5、判断颈动脉:检查方法: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喉结部位),近侧旁开两指处

判断时间: <10秒。

6、C(circulation)胸外心脏按压: 用人工的方法促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使氧气运送到全身各脏器。主要方法就是胸外心脏按压

(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快速判断:两乳头连线的重点与胸骨交界处。

(2)按压手法:抢救者站或跪在病人侧,左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右手掌重叠压在右手背上,十指交叉,双肘关节伸直,垂直用力向下按压。

(3)按压的深度:至少5cm,婴儿至少4cm(4)按压的频率:100次/分(5)按压和放松时间比为1:2

7、清除异物:病人仰卧,如病人无颈部损伤,可将病人头偏向一侧,观察口腔内有无异物及分泌物,用指套或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的液体分泌物,动作轻柔。

8、A(airway)开放气道:

仰头举颏法:把一只手放在病人前额,用手掌的小鱼际把额头往后推,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指放在靠近颏部的下颌骨下方,向上抬颏,使牙关紧闭,下颏向上抬动。勿用力压迫下颌部软组织,否则可能造成气道梗阻,避免用拇指抬下颌。

托颌法:对于头颈部创伤病人,此法更安全,不会因为颈部动作加重颈部损伤。把手放在病人病人头部两侧,肘部支撑在病人躺的平面上,握紧下颌角,用力向上托下颌。

9、B(breathing)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是一种快捷有效的通气方法。人工呼吸时要保持气道通常。捏住病人的鼻孔,防止漏气。急救者用口唇把病人的口全部罩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确保病人胸廓起伏。(1)口对鼻人工呼吸:病人不能经口呼吸时,推荐口对鼻人工呼吸。(2)吹气时间:1秒钟(3)吹气量:500-600ml(4)吹气频率:10-12次/分钟

(5)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为30:2(6)换人应在连续做五个周期(大约2分钟)后进行,中断时间<10秒

10、判断复苏成效的有效指标:

(1)大动脉搏动恢复,收缩压在60mgHg以上(2)自主呼吸恢复

(3)皮肤、黏膜色泽转为红润(4)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出现(5)神经反射出现

11、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1)、胸外心脏按压时肩、肘、腕在一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2)、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每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的时间,中断时间<10秒。(3)、如怀疑患者有颈椎损伤,开放气道时应采用双手托下颌法。(4)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引起患者胃部胀气。

如果心肺复苏成功后,应尽快进入ACLS和PLS部分,进一步进行救治。

第五篇:【单元习题】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心血管系统:心脏骤停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单元习题】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心血管系统:心脏骤停

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12月9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一、A1

1、胸外心脏按压时手掌的正确部位是

A、左锁骨中线第四肋间

B、剑突与胸骨交界处

C、胸骨中下1/3交界处

D、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E、心脏前方的胸壁

2、心肺复苏心脏按压时,按压与放松时间之比应为

A、70%:30%

B、60%:40%

C、50%:50%

D、40%:60%

E、30%:70%

3、在心肺复苏期间,对于难治性室速和室颤,建议应用

A、肾上腺素(0.5~1.0mg)

B、阿托品(0.6~2.0mg)

C、利多卡因

D、10%葡萄糖酸钙5~10ml静注

E、异丙基肾上腺素(15~20ug/min)

二、A2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1、男,72岁,排便时突然跌倒,意识丧失,呼吸断续,有陈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病史,无高血压病史,诊断为心脏骤停。该患者既往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异常,其心脏骤停最可能的原因是

A、冠心病

B、预激综合征

C、主动脉狭窄

D、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E、主动脉夹层

2、女,36岁。患风心病10年,近来心悸、胸闷痛、气短、下肢水肿、尿少。数分钟前突然晕倒,意识丧失,皮肤苍白,唇绀,大动脉搏动扪不到,呼吸停止,其原因是

A、脑栓塞

B、急性左心衰竭

C、癫痫大发作

D、心脏性猝死

E、急性右心衰竭

3、患者女性,38 岁。患风心病10余年,近来心悸、胸闷痛、气短、下肢水肿、尿少。数分钟前突然晕倒,意识丧失,皮肤苍白,唇绀,大动脉搏动扪不到,呼吸停止,最可能的原因是

A、癫痫大发作

B、急性左心衰竭

C、急性右心衰竭

D、脑栓塞

E、心脏性猝死 4、48岁,男性,胸痛,气促,心电图诊断:AMI(广泛前壁)伴房室传导阻滞,血压50/40mmHg,临床诊断为心源性休克,最好的治疗方法是

A、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B、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基肾上腺素

D、苄胺唑啉

E、多巴胺

三、A3/A4

1、患者女性,26岁,于2000年4月20日因“出血性休克、宫外孕”急诊手术。入手术室时,神志清,T 37.2℃,P 92次/分,BP 100/60mmHg,硬膜外麻醉成功后,突然出现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口唇四肢末梢严重发绀,脉搏、心音、血压均测不出,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至20%。

<1>、该患者可能发生了以下哪种情况

A、心脏骤停

B、出血性休克

C、呼吸衰竭

D、心源性休克

E、窒息

<2>、对该患者的诊断依据是

A、意识丧失,脉搏、心音、血压均测不出

B、面色苍白

C、口唇四肢末梢严重发绀

D、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至20%

E、意识丧失

2、患者女性,75岁。排便时突然跌倒,意识丧失,呼吸断续,有陈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病史,无高血压病史,诊断为心搏骤停。心电图示心搏停顿

<1>、此时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肾上腺素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B、普罗帕酮

C、碳酸氢钠

D、胺碘酮

E、普鲁卡因酰胺

<2>、该药物最佳的给药途径是

A、肌内注射

B、心内注射

C、气管内给药

D、静脉注射

E、皮下注射 答案部分

一、A1

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胸外按压:胸外按压可通过增加胸腔内压和直接压迫心脏产生血流,将血液和氧气输送到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在心肺复苏期间有效的胸外按压对提供血流至关重要,因此所有心脏骤停患者均应接受胸外按压。实施胸外按压时,患者应置于坚实平面上。施救者跪在患者身边(院外复苏)或站在患者床旁(院内复苏)。若胸外按压在床上进行,一般推荐在患者背部垫一硬板。胸外按压的正确部位是在胸部中央。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胸部中央(胸骨下半部分),另一手掌根重叠放在这只手背上,手掌根部横轴与胸骨长轴确保方向一致,两手平行,手指不要接触胸壁。按压时肘关节伸直,依靠肩部和背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按下幅度至少5cm,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按压和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分。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中断,若中断也应将中断控制在10秒内。

2、【正确答案】 C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答案解析】 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患者必须平卧。按压与松开的时间比为1 : 1时心排出量最大,按压频率以80-100次/分为佳。

3、【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心肺复苏时用药通常首选药物是肾上腺素。

二、A2

1、【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患者有心肌梗死、糖尿病史,糖尿病不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因此最可能的原因为心肌梗死,而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即为冠心病,冠心病及其并发症也是心脏骤停的最常见病因。

2、【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大动脉搏动消失为诊断心脏骤停的金标准,心脏骤停即为心脏性猝死。

3、【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扪不到为心脏性猝死的表现。

4、【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动脉气囊反搏(IABP)是利用“反搏(counterpulsation)”的原理与心脏的心动周期同步运行,使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加和心脏的后负荷下降的装置。将有一个气囊的导管植入降主动脉近心端,在心脏收缩期,气囊内气体迅速放空,造成主动脉压力瞬间下降,心脏射血阻力降低,心脏后负荷下降,心脏排血量增加,心肌耗氧量减少。舒张期主动脉瓣关闭同时气囊迅速充盈向主动脉远近两侧驱血,使主动脉根部舒张压增高,增加了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氧供,全身灌注增加。

三、A3/A4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1、【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心脏骤停的主要临床表现为:①意识丧失或伴短阵抽搐;②心音、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③呼吸断续或停止;④瞳孔散大;⑤皮肤苍白或发绀。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心脏骤停的主要临床表现为:①意识丧失或伴短阵抽搐;②心音、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③呼吸断续或停止;④瞳孔散大;⑤皮肤苍白或发绀。

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AD主要作用于心脏的β1受体,使心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作用于α受体使皮肤、粘膜及肾脏等小动脉收缩,作用于β2受体,使冠状动脉、骨骼肌及肝脏的小动脉舒张,结果总外周阻力略减小;血压升高,并以收缩压升高较为明显。可用于心搏停顿。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心脏性猝死中约80%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而这些冠心病患者中约75%有心肌梗死病史。心搏骤停时应立即给予1mg肾上腺素静脉注射。

下载心脏骤停的急救与护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脏骤停的急救与护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抢救心搏骤停要素

    抢救心搏骤停要素 丁香园作者:冯庚 对于心搏骤停,抢救应刻不容缓。而往往很多人给予的无效抢救,却让患者的死亡在劫难逃。 高质量心肺复苏是患者能否存活的关键 那么何为高质量......

    心跳呼吸骤停应急演练

    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的应急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提高护士对于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组织及处理应变能力,对各种抢救设备、药品使用,心肺复苏掌握程度。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护士能做......

    急救与心脏复苏安全培训体会

    急救与心脏复苏安全培训体会 通过参加我园举办的急救与心脏复苏安全培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遇到突发事件及意外伤害情况时应该采取的卫生急救方法,让我明白了现场急救在工作生......

    河南省2015年上半年临床助理执业医师内科学:心脏骤停紧急处理试题

    河南省2015年上半年临床助理执业医师内科学:心脏骤停紧急处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我国肝癌最常见的病因是 A.乙型肝炎B.丙型肝......

    护理急救

    院外急救:广义:指伤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和行为的总称。狭义:专指有通讯、运输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病......

    急救护理

    A型题 1. emergency medicine是(D ) A. 院前急救 B. 重症监护 C. 急诊科 D. 急诊医学 E. 急救护理学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B ) A. emergency medicine B. emergency medicine s......

    心脏复苏急救教学设计

    《胸外心脏复苏急救》教学设计 丰月莲 授课类型: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9计划学时:1学时 授课地点: 综合实践活动室(2) 授课时间 : 2017、10 授课对象:3至6六年级 授课题目:胸外心脏复......

    多科室联合护理查房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应用(五篇范例)

    摘要:总结采用多科室联合护理查房在1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应用。针对性提出护理措施,护理要点包括:合适体位、重视各种管道护理、提高皮肤护理技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