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脏复苏急救教学设计
《胸外心脏复苏急救》教学设计
丰月莲
授课类型: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9计划学时:1学时
授课地点: 综合实践活动室(2)授课时间 : 2017、10 授课对象:3至6六年级 授课题目:胸外心脏复苏急救 目的要求:掌握心脏急救的方法与步骤 重点、难点:掌握心脏急救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提问法 教具:视频教学、教案、黑板、粉笔 教学步骤: 导入:
上课前,我想问大家:在你身边如果有人突然晕倒,你该怎么办呢?你该如何去判断这个病人心跳是否停止你该采取哪些抢救措施,今天我们学习心脏复苏急救。
一、心脏骤停原因
心脏骤停是指患者的心脏在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如急性心肌缺血、电击、急性中毒等致使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
猝死是指平索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中的患者突然发生意料之外的循环呼吸停止在发病6小时内死亡由心血管病变引发的猝死又称心源性猝死。
二、心脏复苏急救的步骤:
(一)判定心博骤停 首先轻摇或轻拍打病人肩部,同时呼叫其姓名或高声喊叫:“喂!你怎样啦?”,如无反应即可判断为意识丧失;然后马上以手指触摸其双颈动脉(搏动触点在甲状软骨旁胸锁乳突肌沟肉),若意识丧失同时伴有颈动脉搏动消失,即可判定为心博骤停,应立即开始现场复苏抢救,并紧急呼救以取得他人协助。
(二)安置复苏体位
正确的复苏体位是仰卧位,应在呼救的同时小心放置病人仰卧在坚实平地上,转动时应一手托住病人颈部,令一手扶着他的肩部,使病人沿其躯体纵轴整体地翻转到仰卧位。(三)开放气道(A)心博骤停后,全身肌肉松弛,可发生舌根后坠,使气道受阻,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采用仰头抬颊法,也可采用仰头举颈法(对有颈椎损伤者不宜)或双手托额法。注意在开放气道的同时应用手指挖出病人口中异物或呕吐物,有假牙者应取出假牙。(四)判断有无自主呼吸
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方法判断病人有无自主呼吸,即观察病人胸部有无起伏;用耳及面部贴近病人口鼻,分别听和感觉病人呼吸道有无气流声及气体呼出,如无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五)重建呼吸(B)口对口人工呼吸是借助抢救者用力呼气的力量,使气体被动吹入肺泡,通过肺的间歇性膨胀,以达到维持肺泡通气和氧合作用,从而减轻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方法为:保持病人仰头抬颏,抢救者以右手拇指和示指捏紧病人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后,用自己的双唇把病人的口完全包绕,然后用力吹气1~1.5s,使胸廓扩张,吹气毕,抢救者松开捏鼻孔的手,让病人的胸廓及肺依靠其弹性自主回缩呼气。以上步骤再重复一次。(六)重建循环(C)触摸颈动脉,如无搏动,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如下:使病人仰卧于平地上或用心脏按压板垫于其肩背下,抢救者可采用踏脚凳或跪式等不同体位,用靠近病人足侧的手的示指和中指置于胸骨下切迹上方,用别一手的掌根部紧靠前一手示指,放于胸骨下1/3,掌根部长轴与胸骨长轴重合然后将前一手置于另一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其不接触胸壁按压深度为3.5~5cm,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各占50%,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以免按压点移位(图4)。这一方法于1960年提出后曾一直认为胸部按压于胸骨和脊柱之间的心脏受到挤压,引起心室内压力的增加和房室瓣的关闭,从而促使血液流向肺动脉和主动脉,按压放松时,心脏则“舒张”而再度充盈,此即为“心泵机制”。但这一概念在1980年以后受到“胸泵机制”的严重挑战,后者认为按压胸部时胸内压增高并平均地传递至胸腔内所有腔室和大血管,由于动脉不萎陷,血液由胸腔内流向周围,而静脉由于萎陷及单向静脉瓣的阻挡,压力不能传向胸腔外静脉,即静脉内并无血液返流;按压放松时,胸内压减少,当胸内压低于静脉压时,静脉血回流至心脏,使心室充盈,如此反复。不论“心泵机制”或“胸泵机制”,均可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七)单人或双人复苏
1.单人操作 由同一抢救者顺次轮番完成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数与胸部按压数为2:15 2.双人操作 一人先作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另一人作胸外心脏压5次,以后人工呼吸数与胸部按压数为1:5,如此反复进行。操作过程中,除须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外,通气不能与按压同时进行,双人轮换抢救位置时,可在完成一轮通气与按压后的间歇中进行,不应中断抢救时间大于5秒以上。
三、学生开始动手实践:(用仿真人体模型进行模拟操作)七八个人一小组:一个人操作,其他几个在旁边看操作是否正确,如果有不对的地方,可以及时补充。教师在旁巡视,指导。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胸外心脏复苏急救的方法与步骤)?你会了吗?对于意识丧失的,你必须首先却判断病人是否心跳呼吸是否已经停止,否则很容易遗漏、贻误有抢救价值的病人的抢救时机。
第二篇:急救与心脏复苏安全培训体会
急救与心脏复苏安全培训体会
通过参加我园举办的急救与心脏复苏安全培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遇到突发事件及意外伤害情况时应该采取的卫生急救方法,让我明白了现场急救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懂得了急救知识与操作是工作生活中一种必要的保障。更使我意识到假如当自己遇到紧急情况或意外伤害时却不懂得如何进行现场急救,便无法使事故伤害减到最低,可能会因此导致更严重的伤害或死亡。在此情况下,无论从责任层面上还是从道德层面上讲,自己的心理都会感到愧疚和不安。
在此次急救培训中,我学习到以下几项主要的急救知识与方法:
一、拨打急救电话的重要性及求救电话的主要注意事项: 在我们不懂得如何进行急救或者现场环境较危险而致使无法进行急救时,拨打急救电话便是最有效且最重要的急救方法,同样也可以为伤者争取治疗的机会与时间,从而提高生命存活的几率。在拨打急救电话时,要特别注意:
1、告诉接线员伤者的主要病症与具体诱因。如果不知道具体诱因,也要尽量向接线员说明我们所了解到的伤者发病的过程。
2、准备的说出伤者的具体位置,最好是说明周围的一些标志性建筑物,以便于救护人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伤者的位置。
3、告诉接线员自己的姓名与联系电话,以保证救护人员在途中可以随时与我们联系,从而提高救护效率。
4、准备的说明受伤的人数,以确保救护中心派遣足够的救护人员到现场参与急救。
5、一定要切记在接线员挂线后,报警者才可挂线,以确保接线员得到了所有的必要信息。
二、主要的急救方法:心肺复苏术(英文简称:CPR)的适用症与操作流程:心肺复苏术主要适用于以下症状:当患者突然出现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的情况时。通常情况下,急病、创伤、溺水、中毒、触电、雷击等都可导致人们出现无呼吸、心脏骤停的症状。在出现这些症状时,急救人员需要对伤者进行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流程如下:
1、现场环境的安全评估:首先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才可对伤者进行急救。
2、判断伤者有无意识、有无呼吸:可通过叫、拍伤者的方法来判断伤者是否清醒,同时还要通过观察伤者的胸扩与肚子有无起伏来判断伤者是否有呼吸。在确认伤者无意识无呼吸的同时,要高声呼救,以引起周围人群的注意,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急救中,可指定某人帮忙拨打急救电话。
3、当伤者的姿势不是平躺着时,需先摆正伤者的体位,才可进行下一步的急救。
4、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术:首先做胸外按压,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按压胸部正中央处30次;接着观察伤者口中是否有异物,若有异物,须先清理伤者口中的异物;然后打开伤者的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在5-6秒的时间内吹气两次。
5、在完成五个循环的心肺复苏术后,需观察伤者是否恢复呼吸、心跳,若仍无呼吸、心跳,需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术,直至专业救护人员到达现场。
培训结束后,我深刻地感受到急救虽然是件简单易做的事情,它却在现场抢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为抢救生命争取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急救的重要性体现出了开展急救培训课程的必要性,因为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总是伴随着很多不可预测不可避免的紧急情况或意外事故。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在遇到突发的意外事故时,我们都可以把培训中的理论与实践转化为冷静的应急反应,在最短的时间做最出正确且及时的救护处理方法,为保障安全与生命争取最大的机会。
陈茜
第三篇:教学设计——心脏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的内容之后,顺理成章地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另外,这种编排也为第五章的教学作铺垫。
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本章用三节分别介绍血液、血管和心脏,显得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对
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 的、清晰的认识。其中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动力结构,所以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重点是识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以更好的来理解“血液循环”。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3)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能力培养:
识图能力: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解剖图及结合血液循环图理顺血液循环途径,培养学生的识
图能力。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
合作自学能力:在学习心脏解剖结构及理顺血液循环途径时,均是以问题为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
结合手头资料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合作自学能力。
3思想教育:
理想教育:通过有关内容的教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
卫生保健教育: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4教学重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5教学难点:(1)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三、教学方法:
配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观察、对比和综合的方法,采用问题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实现图、文相统一。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示生物体,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问题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血管如同四通八达的管道将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是大家是否想过血液流动的动力从何而来呢?(生:心脏)很好,是心脏,那么你了解心脏的内部结构吗?你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吗?(生摇头)那么你想知道吗?(生:想)好!那就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探索过程:
(一)心脏的内部结构
慧眼识图:学生结合课本第68页的心脏解剖图认识心脏的各结构名称
(同桌之间可相互指认),后找同学介绍右图中1-9的结构名称。
想一想:1 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见心脏有何功能?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看看哪个腔壁最厚?
[10]、[11]分别是何结构?有何作用?(突出强调心脏瓣膜的位置和作用)
一起回忆心脏的结构:(重点问题反复练,使学生印象深刻,能够举一反三)
(二)心脏工作状态
同桌两人共同合作探究心脏的工作情况,力争做到看到心脏不同工作状态图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请问当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时,心脏处于什么状态呢?
2只要人活着,心脏就不断地跳动。因此有人说: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
3请问左右心室是同时收缩还是交替收缩呢?(及时反馈学生对于心脏工作状态的理解程度)
(三)血液循环途径
1认识血液循环过程中经过的各结构名称。(强调肺部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2分别理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及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分开认识两循环旨在化复杂为简单,利于学生整理所学的知识)3出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让学生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化抽象为直观,一目了然地展示出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
4解决实际问题:
(1)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来到医院挂上了吊瓶,我就纳闷了:“消炎药怎么从手上的血管到达牙龈的呢?”
(2)假如你是一个氧分子,请讲一讲你在人体的旅行过程吧!
(以不同的形式反复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真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在此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四)扩展知识
1冠脉循环
2心率和血压
(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向医学界发展,攻克疑难病症,造福人类。
阐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五)谈收获找疑惑(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同时查缺补漏)
(六)迎接挑战
(将所学的知识在练习中得到运用,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七)结束语
同学们,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不知不觉该下课了。那么,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让世界更加美好!
第四篇:心脏和血管 教学设计
心脏和血管
-------脉搏与什么有关
教学设计意图
本课让学生在做下蹲活动中,感受心脏跳动和血管的搏动,然后在逐一对心脏的血管进行初步认识基础上,对比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促进学生血液在全身循环的概念的建构.教学目标
1、知道心脏、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能够测量自己心跳和脉搏的次数;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与关系。
3.初步感知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流动;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重点难点
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初步体验,找找心脏和血管跳动 1.放松活动:原地自由跳。
2.学生跳1分钟,汇报现在身体上什么地方跳动得最厉害。
二、探究过程
(一)心脏跳动
1.师:出示心脏模型。心脏形状像一个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成人的心脏重量在300克左右,和一个大鸡腿的重量差不多。
2.心脏通常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在左胸腔第二肋骨至第五肋骨之间。请各位同学将右手掌平伸,放在胸部左侧第二肋骨至第五肋骨之间,紧贴心脏的部位,有什么感觉?
师:心脏的跳动主要是心脏上面的心肌不断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心跳是每分钟60~100次。请同学们伸出左手,握成一个小拳头,用力握紧,这就相当于心脏的收缩,再张开这就相当于心脏的舒张,正是这一收缩和舒张,使心脏里面的血液流出去,又流进来.(二)脉搏
1.师: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血管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我们把血管有节奏的博动叫做脉搏,我们哪些地
?(腕部(中医把脉的部位)、颈部、太阳穴等)。2.猜一猜:为什么很多地方都能摸到脉搏呢? 3.学生猜。
4.师:出示人体挂图:“脉”就是我们身体内部的血管。它遍布我们的全身。同学们看到的由红蓝色画出的这一个网络,就是我们身上的主要血管,他们遍布全身,形成了一个血管网,把血液传递到全身各处.血管遍布我们的身体,它们有的粗,有的却很细,最细的毛细血管10根合起来才有一根头发粗,如果把一个人全身的血管连起来,足足有9.6万多千米。
3.师: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
方法指导: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
学生自我尝试后,再摸一摸同桌手腕上的脉搏。4.猜一猜:脉搏与什么有关 5师:脉搏是否与心脏有关? 6.请同学们读P9研究计划,明晰研究计划的内容方法步骤 师:读了研究计划,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7.介绍测量方法:
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一人测量自己的心跳次数,另一人帮助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并马上作好记录。
8.小组活动:分组测量。第二次测完之后进行自由跳,自由跳后再进行第三次测量。
(三)分析、整理数据 1.测量后完成:
(1)两人一组算平均数,完成研究记录的表格。
(2)两人一组阅读活动记录表,比较一下测量的这三组数据,有什么发现?
2..4--6人为1大组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把脉搏与什么有关的研究结果写在书上。
3.交流研究结果。(板书:脉搏与心脏跳动有关)
4.总结: 一般情况下, 心脏的跳动次数和脉搏的跳动次数是一致的。而人在情绪激动、从事体力劳动、参加体育运动时,心跳会明显加快。若人体某一器官发生病变,也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的变化。
三、课堂总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心脏是人体的泵,它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遍布全身的血管里循环流动。所以心脏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第五篇:放射科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演练
放射科心肺复苏急救演练预案
一、演练目的
为提高对心肺复苏的掌握程度,保障医疗安全,加强放射科各成员紧急意外抢救能力,结合医院实际,现特开展一场心肺复苏急救演练。
二、成立演练指挥部
(一)领导小组
指挥长: 王庆华 赵平副指挥长:彭小军 王发玉 参加科室: 放射科 急诊科
(二)指挥部下设演练组
组长:覃焱
副组长:席阳
成员:放射科全体成员
演练时间 :2015年8月 21日16时30分
地点:放射科CT室
(三)观摩团团长:方焱明
副团长:艾云涛 郝光成 赵俊 江必珍 罗宇航 成员:王燕妮 李艳玲 温海 吴久海 阮友松 郑玉高
刘礼雄 赵成 刘锦华 陈明智 覃焱 张迎梅 杨万宏 临床各科护士长
三、演练过程:
1.职责分工
覃焱主任:负责医疗抢救的指挥 陈强医生: 实施现场徒手心肺复苏 席阳主任:组织急诊科医生实施抢救
熊继新医生:通知相关人员(科内当班人员及急诊科)协助抢救
冯娟:协助急诊科护士执行抢救各项医嘱
李志强医生:维护现场秩序,疏导围观群众,安抚家属 朱双医生:扮演患者李明
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2015年8月 18日16:00时放射科分组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应急演练,放射科覃主任及急诊科席主任现场指导和总结。模拟医生陈强正在为一名男性患者在 CT室进行检查时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呼之不应,考虑为心脏骤停。1.陈强立即停止检查、(对家属说:请您暂时回避一下,)保证抢救环境安全,跑进CT室轻拍双肩并大声呼叫病人,病人无反应判定意识丧失,同时快速检查患者已无呼吸(熊医生:赶快通知急诊科,病人需要急救),记录时间为下午4点。
2、熊继新医生快速通知急诊科医生席主任予以支援。放射科当班成员立即展开抢救工作。
3、覃主任立即到场,现场指挥,李志强医生维护现场秩序并对家属进行安慰,询问熊继新医师急诊科人员是否通知到位。
4、李志强医生维护现场秩序,将病人家属带至CT室门外,并对家属进行安慰。
5、(2—4步骤同时)陈强在CT室紧张抢救,摆放体位并注意保护颈椎,使病人仰卧于CT检查床上,头颈、躯干成一整体无扭曲,双手放于两侧躯干旁,陈医生站在病人右侧肩颈旁,解开病人领扣解开上衣,松裤带。
6、判断患者颈动脉已无搏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应立即给于胸外按压。(在5-10秒内完成)。
7、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同时口头计数。
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两乳头连线中点;
2)按压手法:抢救者站病人右侧;一手掌根部置于病人按压部位,另一手掌压在前手手背上;双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重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手掌根不离开患者胸壁。
3)按压深度:8岁以上按成人胸骨下陷至少5cm。
4)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
5)按压与放松时间之比为1:1,每次放松应确保胸口充分回弹。
6)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30:
2。
8、迅速开放气道:
1)查看患者口鼻腔有无分泌物或异物并清除。
2)畅通气道(以仰头提颌法为例:)一手置于患者前额,手掌向后下方施力,使头充分后仰。另一手食指、中指将颏部向前抬起,使耳垂与下颌角连线与地面垂直。
9、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①用压额之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鼻子。正常吸一口气,用嘴唇包住病人的口。
②缓慢吹气两次,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左右。(复苏者每次吹气量以明显看到胸部起伏即可。不可吹气过大。)
10、重复上述步骤,做完五个循环后,复苏有效,将患者头偏向一侧进入下一步高级生命支持。(自主呼吸恢复;能触摸大动脉搏动;瞳孔由大变小;面色、口唇由紫绀为红润;有眼球活动或睫毛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出现,表示复苏成功。)
11.急诊科医护人员已迅速到达抢救现场,覃焱主任马上向急诊科席主任介绍患者病情及抢救情况,请急诊科席主任主持抢救。急诊科护士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席主任口头医嘱静脉注射肾
上腺素 1mg,护士马上遵医嘱给予静脉推注注射肾上腺素 1mg,并及时记录;席主任检查患者生命体征,病人李明恢复了自主心跳和呼吸,由席主任告知家属患者病情,随后协助急诊科医护人员将病人转入急诊科进一步治疗。
演练总结:
抢救过程中,各部门人员协调有序,忙而不乱,在全体放射科及急诊抢救人员的积极配合下,这名患者生命体征逐渐恢复平稳。鼓励患者,坚定信心,战胜困难;与家属沟通,获得理解和支持。通过演练,放射科个别人操作不够规范,步骤不够流畅,配合有欠缺,应事后大家加强操作练习,要求放射科每位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岗位对照演练脚本,掌握所在岗位应该承担的职责。通过这场演练,进一步加强了医护人员的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放射科、急诊科工作人员抢救病人的实际处理能力,保障急救患者的医疗安全。
参演人员:
心肺复苏急救流程:
立即抢救 → 胸外按压→气管插管 → 快速输液 → 遵医嘱用药 → 密切配合 → 对症处理 → 转运患者至急诊科→ 及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