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肺脑复苏急救培训方案[大全]
温州康宁医院
心肺脑复苏培训实施方案
一、目的及指导思想
医院始终秉承“敬佑生命、谦卑服务”的办院宗旨,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办院思路,为进一步广泛深入开展医护人员“三基三严”训练,着力强化全院急诊急救意识,不断提高急诊急救技能特别是心肺脑复苏水平,并以全员心肺复苏培训为载体,创新并完善急诊急救技能与流程,完善各种突发和应急预案及处置机制,根据医院2016年医务科工作计划,特制定本培训方案。
二、主讲人员
1、理论课:袁国栋、王谦
2、操作课:汪英杰、王辉
二、培训要求
1各级各类人员以科室为单位分2批参加培训,保证全员参加。二批培训时间内,院内所有医技人员,应在二次内培训完成,培训率达到100%。2要求掌握《2010版CPR指南》(AHA标准)的精髓。3理论课2学时,操作课半学时。
4理论考试1学时,操作考试20m。是职业医生的考理论(CPR、除颤、心电图)、操作;是医技人员的只考操作。5考试合格者发合格证书。6考试成绩记入个人技术档案。
三、实施步骤与方法
(一)理论培训1(2016年4月中旬)
由温州市急救学会主任委员业院副院长(王谦)亲自主持,袁国栋主任医师主讲,承担全院师资培训任务,培训内容: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AHA)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AED培训, 2015版与2010版的区别。
第一批:不参加值班的医技人员。包括精神科、综合科医生,放射科、检验科、特检科、药剂科。
(二)理论培训2(2016年4月中旬)
第二批。第一批培训期间值班没有参加的人员。
四、考试
理论课授完后,即时进行考试,操作课练习完后,即进行考核操作。试卷及操作考核标准由医务科制定。
五、发结业证书
培训人员经理论、操作考试合格的发给结业证书。结业证书样式由医务科制定,业务院长审查通过后实施。
附件:心肺复苏流程
发现病人: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倒地(呼吸和心跳骤停)1.判断意识。
呼吸轻拍患者,判断有误意识,如无反应立即大声呼救并请求他人协助抢救。2.安置体位。
呼救同时将患者去枕平仰于坚硬的平面上(卧于软床患者,其肩背下应垫心脏按压板),并检查头、颈、背部有无损伤,如头颅、脊柱外伤者不宜抬颈或搬动,以免脊 2 髓损伤。
3.开放气道
松开衣领及腰带;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或异物,并取下义齿,以免将污物等吹入气道深部,或影响人工呼吸效果 仰面抬颌法:(开放气道首选此法,对解除舌后坠效果佳)。操作者跪于(或立于)患者一侧肩部,一手置患者前额,手掌向后下方施工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手指置患者的下颌骨下方,将颌部向前抬起 仰面抬颈法:(头、颈不损伤者禁用)。操作者跪于(或立于)患者一侧肩部,一手置患者颈部,另一手以小鱼际肌侧下按患者前额,使其头后仰,颈部抬起。
托下颌法:(用于颈部损伤者)。操作者双肘置于患者头部两侧,将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放在患者下颌角后方,向前抬起下颌,双拇指推开患者口唇,用手掌根部及腕部使头后仰。
4.人工呼吸
①(通过“一听、二看、三感觉”完成)。操作者用耳贴近患者口鼻,头侧向患者胸部,听其呼吸道有无气流声;看胸部有无起伏;感觉患者呼吸道有无气体,10s完成。②起初吹起:如无反应立即吹气,每次持续时间1s以上。
③随后吹气:每次吹气量500~600mL,成人频率10~12次/min,0~8岁儿童及婴儿10~20次/min
口对口:操作者用保持患者头后仰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孔,用纱布覆盖其口部,双唇包住患者口部不留空隙(防吹气时气体从口鼻逸出)吹气,观察胸廓抬起即可。吹气毕,松开患者鼻孔,护士立即将头侧向一边。
口对鼻:(用于口腔严重损伤或牙关紧闭患者)。操作者一手将患者口唇紧闭,双唇包住患者鼻部吹气(防止吹气时气体由口唇逸出),吹气时间要长,用劲要大(以克服鼻腔阻力)
口对口鼻:(用于婴幼儿)。操作者双唇包住患者口鼻部吹气,吹气时时间要短,用劲要小(防止吹气时气体由口鼻逸出,以防吹气过猛过大);有效指标为患者胸部起伏,且呼气时听到或感到有气体逸出;有条件时尽快进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即 3 可减少气体无效腔和呼吸阻力,又易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人工呼吸
5.胸外心脏按压
①检查脉搏:触摸颈动脉搏动:操作者以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边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触摸颈动脉搏动;判断时间不超过10s。
②按压: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30次
按压部位:胸骨下半段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也可用中指、食指触及肋下缘,向上滑动到剑突再向上移动两横指。部位应准确,过高 可伤及大血管,过低可伤及腹部脏器或引起胃内容物反流。
按压方法:操作者或跪于患者一侧,一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另一手掌平行重叠与该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并拢翘起,不能触及患者胸壁。操作者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确保按压力垂直作用于患者胸骨,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按压深度:胸骨下陷5cm,而后立即放松,反复进行(压/放时间大致相等)。压力适当,过重易造成损伤;过轻起不到应有作用。
为小儿按压时,用一手掌根即可(胸骨下陷2~3cm);若为婴儿,则用拇指或2~3个手指即可(胸骨下陷1~2cm)按压频率:100次/min。6.循环操作
吹气与按压连续操作5个循环;成人按压与呼吸比例单双人操作位30:2;操作中途换人应该在按压及吹气间隙进行,抢救中断时间不能超过5s。
7.观察判断
5个循环后判断10s,患者有反应、自主呼吸、打动脉搏动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位。
8.整理记录
复苏成功后撤去按压板,纱布放入医用垃圾桶内,头下垫枕,取舒适体位;观察病情,作好记录。
医务科、科教科 2016-2-28 5
第二篇:_心肺脑复苏(讲稿)
心肺脑复苏
心搏骤停(suddenly cardiac arrest,SCA)是指心脏机械活动停止,收缩功能衰竭导致心脏突然丧失有效的射血功能而致血液循环停止的病理生理状态。
“猝死”是指突然、意外的临床死亡。
心搏骤停的病因、类型和诊断
一、心搏骤停的病因
引起心搏骤停的病因可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
(一)心源性
约80%的心搏骤停患者是由于冠心病所致,尤其是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
(二)非心源性
包括①溺水和窒息②电击和雷击③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④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⑤药物过敏或中毒等
二、心搏骤停的类型
根据心电图(ECG)监测结果,心搏骤停可表现为三种形式: 1.心室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而又不协调的蠕动,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以连续而快慢不规则、振幅不一的蠕动波,频率为200~500/min,此时心脏不能搏血。凡张力弱,蠕动幅度小者为“细纤颤”;张力强,幅度大者为“粗纤颤”。
2.心搏停止(asystole,AS)或称心室停顿(ventricular standstill)心脏大多数处于舒张状态,心肌张力低,无任何动作,ECG房室均无激动波,描记呈一直线。
3.心电机械分离(electric mechanical dissociation,EMD)心脏仍有生物电活动,断续出现慢、极微弱且常不完整的收缩,ECG仍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低幅的QRS波群,频率在20~40/min以下,而此时心脏并无有效的泵血功能,血压及心音均测不到。
三、心搏骤停的诊断
①清醒的患者意识突然丧失,呼之不应;②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③测不到血压,心音消失;④自主呼吸在挣扎一两次后随即停止;⑤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其中①患者意识突然丧失和②摸不到大动脉最为重要,凭此即可确诊心搏骤停的发生。
基础生命支持
1.判断患者反应 当目击者发现患者无呼吸、不咳嗽、对刺激无任何反应(如眨眼或肢体移动等),即可判定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并立即开始CPR。
2.启动EMS 拔打急救电话后立即开始CPR。3.体位 让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地)面上。4.开放气道(1)仰头抬颏法(2)托颌法 5 循环支持(1)脉搏检查 10s内完成脉搏检查。(2)检查循环体征(3)胸外按压
406(4)单人或双人CPR 6.电除颤
早期电除颤的理由:①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致命心律失常是VF,占心跳骤停患者的80%;②VF最有效的治疗是电除颤;③除颤成功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或消失,除颤每延迟1min,成功率将下降7% ~ 10%;相反,如果同时实施心肺复苏术,则患者生存率比前者更高(平均下降3%到4%);④VF可能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止。因此,尽早快速除颤是生存链中最关键的一环。
高级生命支持(ALS)
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通常在医院内或转运途中进行,是指利用药物和机械手段提高重要器官的灌注压和血供,处理心律失常,进而促进自主循环恢复。
一、通气与氧供
通气:面罩、球囊、气管插管
二、循环支持
有许多改良的循环支持方法,包括插入性腹部加压CPR、高频CPR、主动加压一减压CPR、充气背心CPR、机械(活塞)CPR、同步通气CPR,交替胸腹加压一减压CPR和一些有创CPR,这些方法的使用限于医院内。
三、药物治疗
心肺复苏时用药的主要目的在于:①提高心脏按压效果,激发心脏复跳和增强心肌收缩力;②提高心脑灌注压,增加心肌和脑的血液灌注量;③降低除颤阈值,有利于电除颤和防止室颤复发;④减轻酸血症和纠正电解质失衡,有助于发挥心血管活性药物的效应。
(一)心肺复苏时的用药途径
1.静脉内给药 静脉给药安全、可靠,为首选给药途径。2.气管内滴入法:碳酸氢钠注射液、钙剂及去甲肾上腺素禁止从气管滴入
(二)常用复苏与心血管活性药物
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氨力农和米力农、碳酸氢钠、利尿剂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
1.利多卡因 2.胺碘酮 3.阿托品
脑复苏
在心搏和自主呼吸恢复后,CPR初步成功,脑复苏就成为后续处理的重点目标。继20世纪50年代对肺(呼吸)复苏成功后,60年代又取得心脏复苏的突破,但目前脑复苏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故心跳骤停后病人脑功能是否恢复已成为复苏成败的关键。
脑的重量虽仅占体重的2%,但它却接受15%的心排血量,其静息耗氧量约占人体总耗氧量的20%,且脑组织无后备毛细血管供血,故一旦脑血流停止,脑组织将较其他脏器更易遭受缺血缺氧性损害。
一、急性全脑缺血的病理生理
407
(一)脑缺血时组织病理学改变
脑缺血后神经细胞损害存在区域性和时相性差异,其受损程度并非一致。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凡是越进化、越高级的脑组织越易受损;越原始、越低级的脑组织对脑缺血的耐受性越好。按脑内细胞对缺血敏感性的差异可排序如下: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状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二)全脑缺血期间的病理生理
1.能量代谢障碍 脑内糖原和能量贮备均很少,一旦发生心跳骤停,脑血流中断,氧和葡萄糖的供应即断绝,氧贮备在10s内耗竭,PaO2降至30mmHg以下,低于电衰竭阈(threshold of electric failure),即导致意识丧失,脑电图由慢波转为平线。
2.脑生化代谢方面的紊乱 脑缺血后能量代谢障碍,ATP缺乏,细胞膜的钠钾泵和钙泵功能受损,造成细胞内K+外流,Na+、C1—、Ca2+内流而致神经元和间质水肿。
3.乳酸酸中毒 酸中毒在脑缺血和再灌注阶段均可产生。脑缺血时葡萄糖无氧代谢导致的乳酸产生过多及CPR期间肝肾缺血致对乳酸的清除能力降低,是引起乳酸酸中毒的主要原因。
(三)再灌注期的病理生理
在恢复循环后,脑组织虽又重新获得血流灌注和氧供应,但各种功能和生化代谢过程并不能同步恢复到正常状态,已经启动的脑缺血性损伤可能进一步加重而造成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在系统灌注恢复后还可持续2h~12h。
一、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由于心搏骤停后,脑病理生理改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单一治疗手段很难起到脑缺血后神经保护作用,而是需要多种措施。脑复苏的成败关键在于三方面:①尽量缩短脑循环停止的绝对时间;②采取切实有效的支持治疗措施,为脑复苏创造良好的颅外环境;③在降低颅内压、减低脑代谢和改善脑循环的基础上,采取特异性脑复苏措施阻止或打断病理生理进程,促进脑功能恢复。
(一)施行有效的CPR,缩短脑循环停止的绝对时间
(二)采取有效的支持措施,为脑复苏创造良好的全身生理环境
(三)维持良好的颅内内环境
1)低血压 脑复苏后积极防治低血压有助于脑血流的改善,因此应针对低血压的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
2)MAP 提高MAP确实可提高CPP,但血压过度增高可明显增加心脏后负荷,诱发心肌缺血。若应用过度扩容的方法提高MAP,有加剧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危险。目前仍主张维持血压于缺血前水平或稍高于缺血前水平。
3)颅内压 脱水减轻脑细胞内水肿是降低颅内压的有效方法之一。近来最常用的脱水药为20%甘露醇,有毒性小、对组织刺激少、不易产生“反搏”现象及一过性血容量扩充等优点
(2)改善脑微循环 山莨菪碱等有助于改善脑血流。
(3)提高血液氧浓度 充分给氧,保证最佳氧气供应,使PaO2大于100mmHg,408 以保证充分的组织氧合作用。
2.控制高血糖 血糖浓度增高可增加脑缺血期间乳酸产生而加剧脑损伤。因此目前主张在脑复苏期间,无论何种原因(糖尿病、输糖过多、应激反应、应用皮质类固醇等)引起的高血糖,均应予以控制。
3.防止脑缺血后体温升高 脑缺血后体温升高有增加脑代谢率、加重脑缺氧。
(四)特异性脑复苏措施 1.低温(与脱水)综合疗法 低温综合疗法的实施要点
1)及早降温 优先和重点降低脑温。2)以头部为主的降温
3)足够降温 降温持续时间长短视病人中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而定。4)脱水疗法 及早足量脱水,这是降温的重要辅助措施。5)控制抽搐和寒战
409
第三篇:放射科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演练
放射科心肺复苏急救演练预案
一、演练目的
为提高对心肺复苏的掌握程度,保障医疗安全,加强放射科各成员紧急意外抢救能力,结合医院实际,现特开展一场心肺复苏急救演练。
二、成立演练指挥部
(一)领导小组
指挥长: 王庆华 赵平副指挥长:彭小军 王发玉 参加科室: 放射科 急诊科
(二)指挥部下设演练组
组长:覃焱
副组长:席阳
成员:放射科全体成员
演练时间 :2015年8月 21日16时30分
地点:放射科CT室
(三)观摩团团长:方焱明
副团长:艾云涛 郝光成 赵俊 江必珍 罗宇航 成员:王燕妮 李艳玲 温海 吴久海 阮友松 郑玉高
刘礼雄 赵成 刘锦华 陈明智 覃焱 张迎梅 杨万宏 临床各科护士长
三、演练过程:
1.职责分工
覃焱主任:负责医疗抢救的指挥 陈强医生: 实施现场徒手心肺复苏 席阳主任:组织急诊科医生实施抢救
熊继新医生:通知相关人员(科内当班人员及急诊科)协助抢救
冯娟:协助急诊科护士执行抢救各项医嘱
李志强医生:维护现场秩序,疏导围观群众,安抚家属 朱双医生:扮演患者李明
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2015年8月 18日16:00时放射科分组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应急演练,放射科覃主任及急诊科席主任现场指导和总结。模拟医生陈强正在为一名男性患者在 CT室进行检查时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呼之不应,考虑为心脏骤停。1.陈强立即停止检查、(对家属说:请您暂时回避一下,)保证抢救环境安全,跑进CT室轻拍双肩并大声呼叫病人,病人无反应判定意识丧失,同时快速检查患者已无呼吸(熊医生:赶快通知急诊科,病人需要急救),记录时间为下午4点。
2、熊继新医生快速通知急诊科医生席主任予以支援。放射科当班成员立即展开抢救工作。
3、覃主任立即到场,现场指挥,李志强医生维护现场秩序并对家属进行安慰,询问熊继新医师急诊科人员是否通知到位。
4、李志强医生维护现场秩序,将病人家属带至CT室门外,并对家属进行安慰。
5、(2—4步骤同时)陈强在CT室紧张抢救,摆放体位并注意保护颈椎,使病人仰卧于CT检查床上,头颈、躯干成一整体无扭曲,双手放于两侧躯干旁,陈医生站在病人右侧肩颈旁,解开病人领扣解开上衣,松裤带。
6、判断患者颈动脉已无搏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应立即给于胸外按压。(在5-10秒内完成)。
7、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同时口头计数。
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两乳头连线中点;
2)按压手法:抢救者站病人右侧;一手掌根部置于病人按压部位,另一手掌压在前手手背上;双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重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手掌根不离开患者胸壁。
3)按压深度:8岁以上按成人胸骨下陷至少5cm。
4)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
5)按压与放松时间之比为1:1,每次放松应确保胸口充分回弹。
6)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30:
2。
8、迅速开放气道:
1)查看患者口鼻腔有无分泌物或异物并清除。
2)畅通气道(以仰头提颌法为例:)一手置于患者前额,手掌向后下方施力,使头充分后仰。另一手食指、中指将颏部向前抬起,使耳垂与下颌角连线与地面垂直。
9、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①用压额之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鼻子。正常吸一口气,用嘴唇包住病人的口。
②缓慢吹气两次,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左右。(复苏者每次吹气量以明显看到胸部起伏即可。不可吹气过大。)
10、重复上述步骤,做完五个循环后,复苏有效,将患者头偏向一侧进入下一步高级生命支持。(自主呼吸恢复;能触摸大动脉搏动;瞳孔由大变小;面色、口唇由紫绀为红润;有眼球活动或睫毛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出现,表示复苏成功。)
11.急诊科医护人员已迅速到达抢救现场,覃焱主任马上向急诊科席主任介绍患者病情及抢救情况,请急诊科席主任主持抢救。急诊科护士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席主任口头医嘱静脉注射肾
上腺素 1mg,护士马上遵医嘱给予静脉推注注射肾上腺素 1mg,并及时记录;席主任检查患者生命体征,病人李明恢复了自主心跳和呼吸,由席主任告知家属患者病情,随后协助急诊科医护人员将病人转入急诊科进一步治疗。
演练总结:
抢救过程中,各部门人员协调有序,忙而不乱,在全体放射科及急诊抢救人员的积极配合下,这名患者生命体征逐渐恢复平稳。鼓励患者,坚定信心,战胜困难;与家属沟通,获得理解和支持。通过演练,放射科个别人操作不够规范,步骤不够流畅,配合有欠缺,应事后大家加强操作练习,要求放射科每位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岗位对照演练脚本,掌握所在岗位应该承担的职责。通过这场演练,进一步加强了医护人员的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放射科、急诊科工作人员抢救病人的实际处理能力,保障急救患者的医疗安全。
参演人员:
心肺复苏急救流程:
立即抢救 → 胸外按压→气管插管 → 快速输液 → 遵医嘱用药 → 密切配合 → 对症处理 → 转运患者至急诊科→ 及时记录
第四篇:放射科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演练
融安县人民医院
放射科心肺复苏急救演练脚本
为提高对心肺复苏的掌握程度,保障医疗安全,加强放射科各成员紧急意外抢救能力,结合医院实际,现放射科特开展一次心肺复苏急救演练。
一、演练项目:放射科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演练
二、演练时间:2016年8月15日18时00分
三、演练地点:放射科CT室
四、演练目的:
为提高对心肺复苏的掌握程度,加强放射科各成员紧急意外抢救能力。
五、演练模式:模拟演练
六、演练领导组织:
(一)演练领导小组:
组长:周安
放射科主任
(***)
成员: 吕宗勋
急诊科主任
(***)
何海花
急诊科护士长(***)
(二)参演成员: 放射科医生组:覃建格
放射科技术组:韦继成 农献强
放射科护理组:葛正云 张继连
急诊科医师组:潘钟立
急诊科护理组:周丽婵
(三)观摩人员:
余继文、闭昌望、程伟德、温志坚、杨新超、韦梦林、韦小平、韦加明、李芝、刘博博、范博玲
(四)职责分工
吕宗勋(急诊科主任):负责演练前心肺复苏知识培训。潘钟立(急诊科医师):负责实施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演练。何海花(急诊科护士长):主要负责执行抢救各项医嘱。周丽婵:协助急诊科护士执行抢救各项医嘱。
周安(放射科主任):负责在急诊科达到前指挥心肺复苏演练。韦继成、覃建格:负责在急诊科达到前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张继连护士:通知相关科室及人员协助抢救。
葛正云:负责准备抢救药品、器材,给患者监测生命征。农献强技师:扮演患者张三
七、演练过程:
(一)心肺复苏培训: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8月15日下午16:00首先由急诊科吕宗勋主任对放射科及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了心肺复苏知识的培训。吕宗勋主任详细讲解了呼吸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步骤,并按规范现场操作演示。放射科医师及技师分别进行了心肺复苏操作练习。
(二)培训完成后,下午18点15分放射科周安主任宣布演练开始。
八、背景设置:
2016年8月15日18时15分,韦继成技师为一名门诊男性患者张三(农献强技师饰)在CT室进行颅脑扫描时,患者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呼之不应,呼吸停止、心脏骤停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场景一:
韦继成技师立即停止检查,立即跑进CT室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叫病人(张三),病人无反应,判定意识丧失,同时快速检查患者已无呼吸、心跳。韦继成对家属说:患者出现休克,我们需给他进行抢救,请您暂时回避一下,保证抢救环境安全。场景二:
韦继成技师对CT室张继连护士:小张,请你赶快通知急诊科,CT室病人需要紧急抢救,并通知周安主任,并记录时间为下午18时16分。场景三:
(1)张继连拨打急诊科电话(120):你好急诊科,我CT室有一检查患者出现休克,需要抢救,请你们立即赶赴CT室进行抢救。
(2)张继连拨打周安主任电话(***):喂,周主任,CT室检查患者出现休克,需要抢救,请你立即赶赴CT室。
场景四:
周安主任通知白班人员:覃建格、葛正云你们立即赶到CT协助抢救。
(周安主任、覃建格、葛正云立即赶赴CT室。)场景五:
(潘钟立医师、何海花科护士长、周丽婵护师接到电话后火速赶赴CT室。)场景六:
周安主任、覃建格医师、葛正云护师(15秒内已到场)
周安主任到场,现场指挥,并问:韦继成是否通知急诊科人员到位? 韦继成回答:已经及时通知。
场景七:覃建格医师、葛正云护师入场协助抢救。立即展开抢救工作。
韦继成技师在打电话时同时,已开始给患者实施抢救:
首先正确摆放患者体位,并注意保护颈椎,使病人仰卧于CT检查床上,头颈、躯干成一整体无扭曲,双手放于两侧躯干旁,站在病人右侧肩颈旁,解开病人领扣解开上衣,松裤带。
场景八:
韦继成技师、覃建格医师:两人配合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葛正云护师:负责准备抢救药品、器材,给患者监测生命征。
(一)迅速开放气道:(韦继成技师操作)
1.查看患者口鼻腔有无分泌物或异物并清除
2.畅通气道(以仰头提颌法为例:)一手置于患者前额,手掌向后下方施力,使头充分后仰。另一手食指、中指将颏部向前抬起,使耳垂与下颌角连线与地面垂直。
(二)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同时口头计数。(覃建格操作)
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两乳头连线中点;
2.按压手法:抢救者站病人右侧;一手掌根部置于病人按压部位,另一手掌压在前手手背上;双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重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手掌根不离开患者胸壁。
3.按压深度:8岁以上按成人胸骨下陷至少5cm。4.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
5.按压与放松时间之比为1:1,每次放松应确保胸口充分回弹。
6.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30:2。
(三)立即实施人工辅助呼吸。(韦继成操作)
使用简易人工呼吸囊辅助呼吸:
(1)选择合适面罩及简易呼吸气囊至病人身边(2)检查气道已开放,连接面罩、呼吸气囊,人工辅助呼吸囊进气端接上氧气,持续给氧。(3)病人去枕仰卧位,操作者位于病人的头侧(4)将面罩紧扣病人的口鼻部,操作者一手以CES 手法保持气道打开及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气囊(成人:10—12次/分; 儿童:12—20次/分; 新生儿:40—60次/分; 每次通气要持续1分钟)。
(四)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葛正云护师操作)
能摸到大动脉搏动、收缩压>60mmHg,发绀减退,面色、口唇、甲床及皮肤色泽由灰转红,散大的瞳孔缩小,但是尚未出现自主呼吸;表示心肺复苏操作有效。
场景九:
急诊科医护人员在已迅速到达抢救现场(1分钟内),周安主任立即请急诊科医师主持抢救。场景十:
1.急诊科潘钟立医师接替放射科医师继续心肺复苏操作。
2.急诊科护士长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潘钟立医师口头医嘱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1mg;
3.周丽婵护师:立即遵医嘱给予静脉推注注射肾上腺素 1mg,并及时记录;
4.重复以上操作5个循环,病人终于恢复了自主心跳和呼吸,复苏成功,将患者头偏向一侧进入下一步高级生命支持。(监测患者生命征:自主呼吸恢复;能触摸大动脉搏动;瞳孔由大变小;面色、口唇由紫绀为红润;有眼球活动或睫毛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出现,表示复苏成功。)场景十一:
1.潘钟立医师检查患者生命体征,病人张三恢复了自主心跳和呼吸,心肺复苏成功。
2.由周安主任告知家属患者病情,患者家属表示感谢,同意患者住院进一步治疗,随后协助急诊科医护人员将病人转入急诊科进一步治疗。
演练总结:
蓝科长最后做演练总结,蓝科长指出抢救过程中,各部门人员协调有序,忙而不乱,在全体放射科及急诊抢救人员的积极配合下,这名患者生命体征逐渐恢复平稳。鼓励患者,坚定信心,战胜困难;与家属沟通,获得理解和支持。演练过程中,发现放射科个别人员操作不够规范,步骤不够流畅,配合有欠缺,应事后大家加强操作练习,要求放射科每位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岗位对照演练脚本,掌握所在岗位应该承担的职责。通过这场演练,进一步加强了医护人员的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放射科、急诊科工作人员抢救病人的实际处理能力,保障急救患者的医疗安全。
第五篇:心肺复苏培训计划
心肺复苏培训计划
一、负责部门:护理部
二、活动名称:CPR心肺复苏培训
三、活动时间:2017年8月(具体时间待定)
四、参加人员:林泉副院长、高婷红主任、培训老师官燕娟、吴莲莲、信访局同志
五、活动目的:
培养公民急救意识,使更多的人初步掌握心肺复苏知识及操作要领,提高院前急救和珍爱生命的意识,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六、活动时间安排: 1、7月6日组织相关科室讨论、布置活动事项。2、7月10日安排培训教师,提出培训要求。3、7月17-18培训教师备课。4、7月20日院领导预检。5、7月27日对信访局同志进行心肺复苏培训。
七、活动流程
1、入场(央视心肺复苏公益广告循环播放)
2、社区心肺复苏情景演练
3、林副院长讲课《心肺复苏》(介绍心肺复苏的重要性、方法动作和注意事项)
4、将人员分两组由培训老师官燕娟、吴莲莲做心肺复苏示范。
5、经过理论知识培训和观摩示范后学员在心肺复苏模拟人上进行演练,培训老师分别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一一给予纠正。
6、互动环节:学员和老师进行交流,选出本组最优秀的同志代表进行团队比赛。
7、林副院长总结。
八、备注:
借模型两具及一次性口膜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