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管理办法(草案)

时间:2019-05-15 02:5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管理办法(草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管理办法(草案)》。

第一篇: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管理办法(草案)

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草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区域的生活垃圾投放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基本原则)

本市生活垃圾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

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分步推进的原则。

第四条(管理职责)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负责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重大事项的综合协调。

市和区(县)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本市商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资源利用的指导和管理。本市环保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生活垃圾中有害垃圾处置的指导和管理。第五条(区县政府和乡镇、街道职责)

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组织实施。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区(县)人民政府的部署,负责所辖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推进落实。

第六条(目标与计划)

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编制本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阶段性目标和年度工作推进计划。

本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阶段性目标应当包括全市生活垃圾处置阶段性总量控制指标以及区(县)分解指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实施区域、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措施等内容。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阶段性目标和年度工作推进计划,组织制定本区(县)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七条(单位和个人的义务)

本市各单位负有依法组织本单位的人员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社会责任;所有公民负有依法履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义务。

第八条(清洁生产)

本市鼓励通过研发清洁生产技术、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促进清洁生产。

第九条(绿色流通)

本市采取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标准化菜场净菜上市、果蔬菜皮就近就地处理等措施,推进绿色流通。

第十条(低碳消费)

本市通过旅馆、餐饮等经营单位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提示并指导消费者合理消费,鼓励单位和个人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资源化利用产品以及其他有利于生活垃圾减量的措施,推进低碳消费。

第十一条(绿色采购)

本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先行实行绿色办公。政府采购应当将可循环利用物品、资源化利用产品列入采购目录,并予以优先采购。

第十二条(配套政策和标准)

市发展改革、财政、经济信息化、建设交通、商务、旅游、农业、住房保障房屋管理、水务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制定配套文件和技术标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落实。

第二章 分类标准和分类投放要求

第十三条(分类实施区域)

本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实施区域,由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四条(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本市生活垃圾的基本分类为:

(一)可回收物,是指纳入本市再生资源回收指导目录、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塑料、废纸、废玻璃等废弃物;

(二)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具有危险特性、必须专门处置的废药品、废荧光灯管、废镍镉电池、废氧化汞电池等废弃物;

(三)湿垃圾,又称厨余垃圾,是指易腐性的菜叶、果壳、食物残渣等食品废弃物;

(四)干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外,不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生活废弃物。

前款规定中的餐厨垃圾、餐厨废弃油脂、装修垃圾、大件生活垃圾等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单独投放和收集。

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商务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市再生资源回收指导目录制定本市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的具体目录,并向社会公布。

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环保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制定本市生活垃圾中有害垃圾具体名录,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分类责任人制度)本市实行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制度。本市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业主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住宅小区和非住宅物业,物业服务企业为责任人;

(二)由业主自行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和非住宅物业,业主为责任人;

(三)未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区(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确定责任人;

(四)公园、广场、道路、机场、客运站、轨道交通等公共场所,其公共服务单位或者管理单位为责任人。

按照前款规定无法确定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的建筑和场所,由所在地的区(县)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确定责任人。

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时,应当约定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服务内容及收费标准。

住房保障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物业服务企业的垃圾分类服务工作予以监督和指导。

第十六条(分类收集容器和堆放场所设置要求)

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应当按照本市生活垃圾基本分类标准和以下规定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并按照便利投放、兼顾环境卫生等要求确定堆放场所:

(一)住宅小区应当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4类收集容器;

(二)非住宅物业应当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包含干垃圾和湿垃圾)3类收集容器;

(三)公共场所应当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包含干垃圾和湿垃圾)2类收集容器。

对于产生果蔬菜皮较多的单位,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其增设湿垃圾收集容器。

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细化分类品种,并增设相应的分类收集容器。

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本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堆放场所的设置规范和分类标识,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分类投放要求)

单位和个人应当根据本市垃圾基本分类,按照下列规定投放生活垃圾:

(一)有害垃圾投放至有害垃圾收集容器,不得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二)可回收物投放至可回收物收集容器;

(三)湿垃圾、干垃圾投放至相应的垃圾收集容器,但垃圾收集容器上注明可以混合投放的除外。

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增设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细化分类要求,将生活垃圾投放至相应的分类收集容器。

住宅小区业主大会应当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行为规范纳入住宅小区管理规约。

本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行为规范,由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八条(分类投放管理职责)

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应当按照区(县)人民政府的组织实施要求,建立责任范围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制度,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行为进行宣传、指导,对不符合分类投放要求的行为予以劝告、制止;对屡次违反生活垃圾投放行为规范,且制止无效的,可告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区(县)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应当在责任范围内,将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分类驳运至垃圾箱房或者垃圾小型压缩收集站。

第十九条(分拣员辅助分类)

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责任范围内已经投放的生活垃圾不符合相应的分类标准或者分类投放要求的,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可以安排生活垃圾分拣员进行辅助分类。

生活垃圾分拣员进行辅助分类作业时,应当保持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周边环境的卫生、整洁。

第二十条(分类责任人违规行为的公布)

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未按照要求履行分类投放管理义务的,生活垃圾收运作业服务单位应当将有关情况及时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收到上报情况后,应当及时核实并要求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进行限期整改;经整改后仍未达到要求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以及所在区(县)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该分类责任人违反要求的相关情况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 激励、约束和考评制度

第二十一条(绿色帐户激励制度)

本市建立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绿色帐户激励制度,对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单位和个人建立绿色帐户,对符合分类投放要求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积分,并以积分兑换方式予以物质、精神奖励。

本市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相关规定设立管理机构,成立公益基金会,募集绿色帐户激励制度运作的资金,并负责绿色帐户资金的使用和日常管理。鼓励单位和个人向公益基金捐赠和资助。

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绿色帐户激励制度工作方案和绿色帐户积分奖励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区(县)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绿色帐户激励制度工作方案。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绿色帐户激励制度的实施给予支持。第二十二条(环境补偿资金征收要求)

本市实行生活垃圾跨区域处理环境补偿制度,生活垃圾处置导出区应当向生活垃圾处置导入区支付环境补偿费。

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逐步完善环境补偿资金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补偿标准。

第二十三条(精神文明创建评选)

本市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城区等精神文明创建评选项目应当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纳入评选标准。

相关单位、组织或者行业参与本市精神文明创建评选的,应当将本单位、组织或者行业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实施情况作为评选测评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表彰奖励)

市、区(县)人民政府对于在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五条(考评)

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区(县)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考评,并将考评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六条(分类计量和统计)

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商务、环保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计量称重工作制度,逐步对本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实行重量统计。

前款规定的重量统计信息,应当作为本区(县)生活垃圾处置量控制分解指标完成情况和调整环境补偿标准的基础数据。

第二十七条(信息系统)

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信息系统,用于记录、统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投放等信息,并逐步与商务、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第四章 社会动员和公众参与

第二十八条(社会参与)

本市鼓励单位、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宣传、教育、推广、实施及监督活动。

第二十九条(社会宣传和动员)

绿化市容、环保、商务、旅游、文广影视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众团体应当做好垃圾分类减量的宣传和动员工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宣传、动员单位和个人积极参加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第三十条(政府购买服务)

区(县)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组织非营利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活动。

第三十一条(教育培训)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垃圾分类减量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知识纳入学校、幼儿园教育内容,组织青少年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和实践等活动。

第三十二条(行业协会)

本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旅游行业协会、连锁经营协会、再生资源回收利

用行业协会、装饰装修行业协会、市容环卫行业协会等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开展本行业内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评价和培训工作,引导、督促会员单位遵守本办法的相关规定。

第三十三条(投诉和举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有权向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投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接到举报、投诉后,应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予以反馈;对于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及时移交有权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违反规定行为的处理)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单位未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个人未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未将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分类驳运的,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行政责任)

违反本办法规定,市和区(县)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城管执法部门以及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并可以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一)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生活垃圾分类指导、监督职责的;

(二)未依法处理发现或者告知、投诉、举报的生活垃圾违规投放、收集行为的;

(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二篇: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职责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条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罚款:

(一)未按规定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进行指导的,处3000元罚款;

(二)未公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时间或者地点的,处2000元罚款;

(三)未记录或者未如实记录责任范围内生活垃圾排放情况的,处2000元罚款;

(四)未按规定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处3000元罚款;

(五)未将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交由符合规定的单位分类收集、运输的,处5000元罚款。

第四十一条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未分类投放或者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5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元罚款;对单位处1000元罚款。

个人受到罚款处罚的,可以申请参加主管部门安排的社会服务以抵扣罚款。

第四十二条

生活垃圾收集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混合收集已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的,由主管部门处10000元罚款。

第四十三条

生活垃圾运输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主管部门处以罚款:

(一)运输车辆未标示明显的生活垃圾分类标识的,处2000元罚款;

(二)运输车辆未保持密闭、整洁、完好的,处3000元罚款;

(三)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随意倾倒、丢弃、堆放、遗漏生活垃圾或者滴漏污水的,处5000元罚款;

(四)混合运输已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的,处10000元罚款。

第四十四条

生活垃圾处理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违法处理其他垃圾或者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产生二次污染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30000元罚款。累计处罚3次或者3次以上的,取消其生活垃圾处理资格。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生活垃圾处理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违法处理有害垃圾的,由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篇:课题:生活垃圾分类减量

节能减量合理分类,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效能

一、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施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过快导入,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迅速增加。日益严重的城市垃圾问题预示着传统模式(填埋和焚烧)面临极大的困难。垃圾管理模式的转变已跃然纸上,垃圾分类减量势在必行。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尤其是关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建议,更是体现出当下做好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奉贤区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重视下,自2011年正式启动,围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正逐步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探索属于自己的合理模式。当下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状况主要表现在:

(一)居民源头分类参与度不高,短时间内难达到分类较高水平。居民现有生活习惯已多年养成,彻底改变居民分类意识和行为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因此目前居民源头分类仍不高。

(二)各部门垃圾分类工作进展不统一,效果参差不齐。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工作模式需要各部门的全力推进才能有效落实。但在实际过程中效果并不很理想,缺乏有力的管理措施和必要手段。

(三)垃圾流转过程中收运能力稍显不足。现阶段收运作业车辆配备较少、作业量大、收运时间短、作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因此缺少在源头上的确切收运数据,收运能力稍显不足。

(四)分类减量工作投入仍显不足,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目前对分类收运、处置的设施设备的投入还存在一定缺口,对试点的激励、考核机制很不完善,没有长效体制。

综合各类因素目前我区对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程,如何长效管理,如何从源头上控制垃圾分类投放,都需要我们深入探究摸索。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以创新垃圾分类工作机制未重点,继续深化推进、研究解决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减量体系。

二、工作措施

(一)把握好工作重心,推进工作进展。

相关责任单位要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十分重要任务,进一步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到思想统一,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各相关职能条线部门对各自范畴内的工作应加强指导作用,有效形成合力,仅仅靠市容环卫部门对各镇(开发区)进行督促和监管是远远不够的,要依靠各相关职能部门做到垃圾分门别类,什么垃圾什么去向。

(二)完善“大分流”管理措施,推进试点“小分流”进程 落实和完善好各镇(开发区)的建筑垃圾填埋场、绿色垃圾资源化场所以及工业垃圾处理点严禁垃圾混装,加大对填埋场的管理,设施配置的投入,杜绝生活垃圾混入指定垃圾填埋场所。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末端处置新出路,现阶段考虑到各镇(开发区)菜场垃圾产量较多,下一步将设想将菜场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将菜场垃圾中的菜皮、果皮等分离作为厨余垃圾统一纳入到餐厨垃圾收运系统。

巩固完善好2011年各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以此为基础归纳经验、总结成果,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逐步推广到全区各镇(开发区)。

(三)加强垃圾分类巡查、监督、考核机制

加大对生活垃圾流向的监管力度,定期对设置的各类垃圾填埋场进行跟踪检查,切实掌握各类垃圾流向。加大对“三站一码头”的日常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定期复查,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有效落实;重点加强考核评比机制的建立完善,将各镇、开发区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进行通报,对积极性不高、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得力的单位或个人纳入效能监察范围。

(四)持续财政投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完善激励制度 垃圾分类作为一项集作业和管理为一体的工作,为使广大居民对分类收集方式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就需要反复宣传、经常教育、专项运作。在这一系列环节上,都离不开经费支撑。目前二次分拣主要依靠各试点小区保洁员,要加大对各作业人员的投入,充分提高积极性,重点研究促进居民源头分类的工作机制和方法,确保垃圾分类

减量工作的实施效果。

(五)强化宣传工作的深入性和持久性

重点在宣传模式与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宣传内容上要在冲击力和感染力上下功夫;制作垃圾分类主题宣传片;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做好中小学垃圾分类减量知识普及工作;组织全区开展垃圾正确投放日活动;宣传报道垃圾分类工作的典型做法和工作机制等等,多渠道、多角度、多方式宣传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三、实施步骤

(一)根据市委、市府文件精神,以2011年为基础,继续推进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末端处置“大分流”系统,确保达到2012全年生活垃圾人均减量5%的目标要求。

(二)在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同时,针对末端处置出路,对各镇(开发区)的菜场垃圾进行分类统计。将菜场垃圾中的菜皮、果皮等湿垃圾统一收运,纳入厨余垃圾末端处置系统。同时探索绿化垃圾、农业垃圾综合处置利用方法。

(三)在2011年各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实施成功的基础上,以各镇(开发区)自身特点,指定各自小区,继续逐步推广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扩大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范围,提高居民分类意识。预计新增8个居住区作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

(四)根据“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市政府实事项

目的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使广大市民树立“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文明理念。持续财政投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完善激励制度,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新举措、新方式。

垃圾问题不是小问题,它涉及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展望未来,我区将在深化推进全区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基础上,研究细化长效管理办法、规范和标准,使我区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迈向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发展轨道。

第四篇:德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草案)

德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三章 规划、建设及管理 第四章 分类标准和分类投放 第五章 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置 第六章 保障与监督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及依据】 为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和《德阳市城市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工业废物、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按照国家、省和本市有关规定管理。第三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生活垃圾,是指单位和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法律、法规视为规定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

第四条【总体原则】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遵循政府主导、全市统筹、属地负责、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的原则。

第五条【分类智能化】

鼓励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投放设备等先进技术和设施,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

支持社会资金投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循环利用以及相关科技研发。

第六条【参与主体】

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组织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活垃圾治理体系。

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活动。第七条【全民参与】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承担生活垃圾分类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在其服务和管理的范围内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引导等工作。

第八条【举报投诉】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举报的违法线索经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或者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核查属实的,依法予以奖励。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九条【政府职责】

生活垃圾分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施。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建立相应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协调解决重大事项。

乡(镇)、街道办事处负责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普及活动,动员、组织辖区内单位和个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活动。

第十条【主管部门职责】

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负责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综合协调、检查指导和监督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二)组织制订生活垃圾分类目标,建立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等行为的检查和指导,定期公布监督检查结果;

(三)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指引,确定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和分类设施配置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四)会同相关部门建立生活垃圾监督管理和执法工作的协调配合机制;

(五)建立并公布举报投诉渠道,依法处理违反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行为;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十一条【相关部门职责】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关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发展和改革主管部门负责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扶持相关企业发展,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等重大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负责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政策等相关工作;

(二)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将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相关内容纳入城乡规划,预留和控制相应的设施用地;

(三)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用地保障;

(四)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按照规划要求,组织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和移交;

(五)财政主管部门负责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与运行资金投入的监督管理,参与相关收费政策的制定和修改;

(六)商务主管部门负责生活垃圾中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管理工作,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

(七)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环境影响评价,监管污染物排放和有害垃圾的处置;

(八)公安机关负责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依法查处利用生活垃圾加工的油脂等危害环境与人身健康的犯罪行为;

(九)文广新主管部门负责生活垃圾分类的公益宣传,引导媒体普及生活垃圾分类常识;

(十)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推进净菜和洁净农副产品进城、指导乡镇易腐垃圾就地生态处理;

(十一)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旅游景区、星级宾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引导游客分类投放;

(十二)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学校课程和课外读物,指导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和实践等活动;

(十三)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负责党政机关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法定职责,协同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第三章 规划、建设及管理

第十二条【规划实施】

市、县(市、区)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和改革、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主管部门,编制相关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配套生活垃圾分类相关设施的建设标准,经有关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将建设工程配套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纳入建设项目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规划项目许可审查时,应当就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的配套建设征求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用地要求】

纳入本市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用地,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

第十四条【建设要求】

市、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的要求,建设工程配套的生活垃圾分类相关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标准配套建设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单位工程项目设计方案应当包括配套生活垃圾分类相关设施的用地平面图并标明用地面积、位置和功能,并予以公示。新建住宅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销售场所公示配套生活垃圾分类相关设施的位置、功能等内容。

第十五条【公共场所设施建设】

码头、车站、港口、公园、商场等公共设施、场所,应当按照标准建设生活垃圾分类设施。

第十六条【分类设施要求】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建设应当符合有关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标准,采取密闭、渗沥液处理、防臭、防渗、防尘、防噪声等污染防控措施。

建设生活垃圾转运、处置设施,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定环境保护措施。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设置应当符合《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的要求,容器表面应当具有符合国家《生活垃圾分类标志》规定的标志,便于识别和投放。

第十七条【设施用途改变要求】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迁移、改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或者改变其用途。确需拆除、迁移、改建或者改变其用途的,应当经所在地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核准,并按照规定先行重建、补建或者提供替代设施,同时采取措施防止环境污染。

第四章 分类标准和分类投放

第十八条【分类标准】

本市生活垃圾按照以下标准分为四类:

(一)可回收物

主要品种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包装物、废旧纺织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玻璃、废纸塑铝复合包装等。

(二)易腐垃圾

主要品种包括:家庭中产生的菜帮菜叶、瓜果皮核、剩菜剩饭、废弃食物等易腐性垃圾、以及食品加工、餐饮服务、集体供餐中产生的食物残余,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产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腐肉、肉碎骨、蛋壳、畜禽产品内脏等。

(三)有害垃圾

主要品种包括:废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相纸等。

(四)其他收垃圾:是指以上分类类别以外的所有垃圾。包括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以及其他混杂、污染、难分类的塑料类、玻璃类、纸类、布类、木类、金属类等生活垃圾。

建筑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大件垃圾实行单独分类。第十九条【分类投放】

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抛洒、倾倒或者堆放生活垃圾,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分类投放:

(一)可回收物投放至可回收物收集容器或者交售给经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

(二)易腐垃圾投放至易腐垃圾收集容器;

(三)有害垃圾投放至有害垃圾收集容器;

(四)其他收垃圾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其中废旧家具等大件废弃物品按照规定单独堆放;

(五)国家、省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的其他规定。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本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向社会公布,并适时修订。

第二十条【责任区制度】

本市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区制度,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的责任区范围及责任人与《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及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环境卫生责任区范围及责任人相同。

责任人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城市居住区,实行物业服务的,物业服务单位为责任人;单位自管的,自管单位为责任人。农村居住区,村民委员会为责任人;

(二)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的办公管理区域,本单位为责任人;

(三)公共建筑,所有权人为责任人;所有权人委托管理的,管理单位为责任人;

(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施工单位为责任人;

(五)集贸市场、商场、展览展销、商铺等经营场所,经营单位为责任人;

(六)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公交场站、轨道交通车站、码头港口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为责任人;河道、湖泊及其管理范围,管理单位为责任人;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景点,管理单位为责任人;

(七)城市道路、公路及其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下过街通道等附属设施,清扫保洁单位为责任人。

按照前款规定不能确定责任人的,由所在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居(村)民委员会予以确定。

第二十一条【责任人义务】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责任人履行下列义务:

(一)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二)在责任范围内开展相关知识宣传,指导、监督单位和个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三)设置并保持收集容器完好、整洁;出现破旧、污损或者数量不足的,及时维修、更换、清洗或者补设;

(四)明确不同种类生活垃圾的投放时间、地点;

(五)将生活垃圾交由有资质的单位收集、运输;

(六)及时制止翻拣、混合已分类生活垃圾的行为;

(七)国家、省和本市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二条【责任人报告义务】

责任人应当建立管理台账,记录生活垃圾种类、数量和运输等情况,定期向所在地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住宅区分类投放要求】

住宅区内的生活垃圾,实行定时定点相对集中分类投放。

前款规定的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由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确定,并在住宅区内显著位置公示告知。

第二十四条【环保要求】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编制生活垃圾减量化实施计划,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和绿色办公,鼓励商品减量化包装、餐饮适当消费、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燃煤使用、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推动生活垃圾减量。

第五章 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置

第二十五条【禁止规定】

生活垃圾应当分类收集,禁止将已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混合收集。

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定期收集,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定时收集。具体时间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门确定并公布。

第二十六条【分类运输】

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应当分类运输,禁止将已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混合运输。可回收物运输至经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的再生资源回收单位。

有害垃圾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运输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指定的贮存点。

易腐垃圾和其他收垃圾按照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和要求,运输至符合规定的处置场所。

第二十七条【农村垃圾分类】

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建立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专门队伍,或者通过招标等公开竞争方式委托具备专业技术条件的单位,负责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

第二十八条【收集运输单位要求】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根据生活垃圾收集量、分类方法、作业时间等,配备压缩式收集设备以及符合要求的人员;

(二)按时、分类收集生活垃圾并分类运输至规定的转运站或者处置场所,不得混装混运、随意倾倒、丢弃、遗洒、堆放,不得接收未分类的生活垃圾;

(三)收集、运输车辆保持密闭、完好和整洁,必须具有垃圾分类的标识;

(四)保持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和周边环境干净整洁;

(五)建立管理台账,记录生活垃圾来源、种类、数量、去向等,并向所在地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报告;

(六)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应急方案,报所在地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备案;

(七)国家、省和本市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九条【处置单位要求】

生活垃圾处置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处理生活垃圾,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规定配置处置设施以及合格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二)建立处置台账,记录每日生活垃圾的运输单位、种类、数量,并按照规定报送数据、报表等;

(三)按照规定处理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粉尘等,定期进行水、气、噪声、土壤等环境影响监测,防止周边环境污染;

(四)按照要求建设在线监测系统,并将数据传送至生活垃圾管理信息系统;

(五)制定生活垃圾处置应急方案,报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备案;

(六)未经批准,不得停业、歇业或停产检修。确需停业、歇业或停产检修的,应当提前3个月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并征得其同意;

(七)国家、省、本市的其他规定。

第三十条【专项垃圾处置】

建筑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大件垃圾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第六章 保障与监督

第三十一条【补贴与收费制度】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予以补贴。补贴方式与标准,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会同市、县(市、区)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建立价格激励机制,按照谁产生、谁付费,多排放多付费、少排放少付费,混合垃圾多付费、分类垃圾少付费的原则,适时建立生活垃圾按质计价、按量收费制度。具体收费项目和标准,按照财政、物价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促进措施】

鼓励生产者、销售者采取以旧换新等措施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及包装物进行回收、再利用。

鼓励废弃织物进行资源性回收再造。

第三十三条【宣传教育】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纳入“节能周”“全国低碳日”等环保活动的宣传内容,集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的宣传推广。

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宣传教育计划,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

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应当根据相关规定,适时在黄金时段或者显著版面进行普及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知识的公益宣传。

第三十四条【目标考核】

市人民政府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情况纳入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考核指标,并定期公布结果。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本辖区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制度,制定相应考核办法和标准。

第三十五条【企业评价制度】 本市建立生活垃圾服务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服务企业的从业条件、作业实施、履行协议、台账和数据报送,以及分类收集和处置的设施运营状况和处置效果进行评议。评议结果纳入企业信用档案,作为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收集、运输和处置作业服务企业招标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六条【监督员制度】

本市实行生活垃圾处置社会监督员制度。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聘请生活垃圾处置社会监督员,参与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社会监督员中应当有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周边居民代表。

社会监督员有权监督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运行,进入相关场所,了解污染防控措施的实施和相关安全管理规范的遵守情况,查阅环境监测数据。处置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协助。

第三十七条【突发事件处置】

因突发性事件等原因,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或者处置服务企业无法正常作业的,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有关单位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生活垃圾。

第三十八条【不良记录】

单位和个人拒不履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义务并被行政处罚的,城市管理及有关部门应当作为不良行为记录,并将记录纳入征信系统。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处罚指引】

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规章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条【管理部门及个人责任追究】

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职责的,由有权机关责令限期纠正,并按照管理权限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单位和个人处罚】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不履行义务,责任区的容貌秩序、环境卫生未达到有关标准的,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对个人处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建议其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及其主管人员给予处分。

第四十二条【单位处罚】

违反本办法规定,对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进行混合收集、混合运输的,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单位和个人处罚】 违反本办法规定,随意倾倒、抛洒或者堆放生活垃圾的,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对个人处二百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的,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第八章本办法自 则

月日起施行。附

第五篇:深圳市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深圳市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草案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加强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的减量、分类及相关管理活动。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餐厨垃圾、建筑废弃物、危险废物等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生活垃圾,是指单位和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在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本办法所称生活垃圾减量,是指在产品设计、制造、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采用合理措施减少废物量。

本办法所称生活垃圾分类,是指按生活垃圾的属性、成份、利用价值、处置方式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分成若干种类。

第四条[基本原则] 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工作(以下简称减量分类工作),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辖区负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的社会服务体系。

第五条[分类制度] 生活垃圾根据末端处理技术情况,遵循科学分类、充分回收、有效利用、妥善处理的原则建立

分类制度,并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第六条[政府职责] 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将减量分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设施规划布局,制定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保障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的资金投入。

区人民政府(含新区管委会,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建立相应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

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区人民政府的部署,指导和督促辖区内单位、社区、市民开展减量分类活动,并配合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第七条[主管部门职责]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是全市减量分类工作的主管部门,制定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目标,负责减量分类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和监督考核。

区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减量分类管理目标,确定专门机构负责辖区内减量分类工作的实施、指导和督促。

第八条[其他部门职责] 经贸信息部门负责生活垃圾分类后可回收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以及清洁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

财政部门负责减量分类工作资金的监督、管理和落实,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循环经济产品(服务)政府采购目录并组

织实施。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生活垃圾分类后有害垃圾收集、贮存和处理的监督管理。

住房和建设部门负责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履行减量分类工作责任。

教育部门负责学校、幼儿园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和推广工作,将减量分类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

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商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严格限塑令、落实净菜进城。

其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本办法规定,做好减量分类工作。

第九条[社团组织职责] 妇联、团委(义工联)、工会应当积极发挥组织作用,宣传减量分类知识,参与减量分类工作。

清洁卫生协会、食品行业协会、餐饮业服务行业协会、装饰装修行业协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协会、电子行业协会、服装行业协会等应当制定本行业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方案,倡导、督促会员单位落实减量分类的相关要求。

第十条[单位和个人职责]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带头践行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

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市减量分类的管理规定,依法承担生活垃圾产生者的责任,履行减量和分类义务,减少生活垃圾产生,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第十一条[社会监督员制度] 实行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社会监督员制度。

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选择一定数量的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社会监督员参与减量分类工作,协助、指导单位或者个人履行减量分类义务,开展减量分类工作的培训、宣传和推广,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投诉,具体办法由市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章 宣传教育

第十二条[政府宣传]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减量分类纳入每年6月“节能周”和6月17日“全国低碳日”的宣传内容,集中开展生减量分类的宣传推广。

第十三条[宣传计划] 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制定减量分类宣传教育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

第十四条[教育先行] 学校、幼儿园应当结合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宣传画、案例教学、演讲比赛、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宣传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

第十五条[职业规范宣传]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当将减量分类纳入本单位职业规范要求和入职培训、岗位培训的内容。

第十六条[媒体宣传] 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网络等新闻媒体应当根据相关规定,适时在黄金时段或者显著版面免费安排减量分类宣传内容。

第十七条[社会组织宣传] 妇联、团委(义工联)、工会、科协等团体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减量分类宣传教育,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全社会、各阶层参与减量分类工作。

鼓励非政府组织、公益基金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减量分类培训、推广和督导活动,政府可以按照规定给予资金支持。

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站等组织及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在其服务区域内开展减量分类宣传教育。

第十八条[志愿者宣传] 鼓励、支持志愿者组织开展下列活动:

(一)开展减量分类宣传教育;

(二)劝阻不进行减量分类行为,对不听劝阻的,可以向有关部门报告;

(三)协助单位和个人开展减量分类工作。

主管部门应当为志愿者组织开展减量分类活动进行指导和支持。

第三章 源头减量

第十九条[设计环节减量] 产品及包装物的设计,应当按照减少资源消耗和垃圾产生的要求,优先采用可循环再生、可重复使用、可生物降解、简便易行的设计方案和材料,并符合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

第二十条[生产销售减量] 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对限制产品过度包装的标准和要求,减少一次性包装材料的使用。

第二十一条[废旧产品强制回收] 实行废旧产品强制回收制度。

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应当采取押金返还、以旧换新等措施对所销售的下列废旧产品及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

(一)超市、商场和药店,应当回收废旧电池、废旧灯管、弃置药品、废杀虫剂、废油漆、废旧日用化学品、废水银产品、废旧小家电产品等;

(二)体育馆、公园、电影院、音乐厅、图书馆、机场、客运站、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市政路灯照明设施管理者、学校、医院等,应当回收废旧灯管;

(三)电冰箱、电视机、空调、微波炉、消毒柜、洗衣机、煤气灶等家用电器销售者,应当回收运输包装;生产者有义务接受销售者返回的运输包装,在重复供货的情形下,可以在下一次供货时使用;

(四)农副产品销售者应当确保净菜进城,并设置餐厨垃圾收集容器。

废旧产品强制回收目录及回收场所、设施的管理,由经贸信息部门会同市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二条[废旧产品循环利用] 鼓励和支持废旧产品依法进入二手市场进行再流通,减少资源消耗和垃圾产生;无法销售的,应当再利用或者再生利用;不能再利用或者再生利用的,应当进行热回收。

废旧产品不能再利用、再生利用或者热回收的,应当依法妥善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第二十三条[绿色采购]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应当优先采购列入循环经济产品(服务)政府采购目录的产品,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

第二十四条[消费减量一]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厉行节约,低碳消费,从源头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

鼓励单位和个人减少或者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优先使用循环再生利用产品。

第二十五条[消费减量二]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食堂应当在明显位置张贴宣传标语或者宣传画、摆放提示牌,提醒适量取餐,做到按用餐人数采购、配餐,避免浪费。

餐饮经营单位应当积极引导消费者节约用餐,在显著位置张贴或者摆放节约食物、杜绝浪费的宣传画或者提示牌,餐前引导适量点餐,餐后主动帮助打包,不得设置最低消费额。

第四章 分类投放

第二十六条[分类标准] 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鼓励有条件的场所进一步将其他垃圾细分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适用餐厨垃圾管理的相关规定;厨余垃圾纳入餐厨垃圾的收运、处理系统进行收运和处理。

市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生活垃圾管理实际,适时调整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七条[分类投放规定]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可回收物投放至可回收物收集容器或者交售给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

(二)有害垃圾投放至有害垃圾收集容器;

(三)其他垃圾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四)国家、省和本市有关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其他规定。

市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八条[分类收集容器配置规定]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按照下列规定设置:

(一)住宅区,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类收集容器;

(二)宾馆、酒楼、单位食堂等餐饮场所,设置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收集容器;农贸市场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收集容器;

(三)其他场所,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类收集容器。

市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根据生活垃圾分类的需要,及时制定收集设施设置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九条[住宅区投放要求] 住宅区内的生活垃圾,实行定时定点相对集中分类投放。

第三十条[分类管理责任人的确定]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住宅区,全体业主为责任人;实行物业服务的,由全体业主或者业主委员会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具体承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

(二)党政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

组织的办公和生产场所,本单位为责任人,实行物业服务的,物业服务企业为责任人,单位自管的,自管单位为责任人;

(三)道路、广场、公园、公共绿地等公共场所,其管理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公共服务单位为责任人;

(四)机场、客运站、轨道交通以及旅游、文化、体育、娱乐、商业等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为责任人。

按照前款规定无法确定责任人的,由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为责任人。

第三十一条[分类管理责任人义务]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减量分类知识培训,在责任区内开展减量分类知识宣传;

(二)按照规定设置分类收集容器,并保持分类收集容器完好、整洁,出现破旧、污损或者数量不足的,应及时维修、更换、清洗或者补设;

(三)公示生活垃圾投放时间和地点;

(四)对分类投放工作进行指导,对不符合分类投放要求的行为予以劝告、制止;

(五)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和收集管理台账,记录责任范围内产生的生活垃圾种类、数量、运输者、去向等情况,并定期向辖区街道办事处报送数据;

(六)按规定将生活垃圾交由有资质的单位收集、运输。第三十二条[物业服务企业特别义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动员和督促业主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

实行清扫保洁卫生外包的物业,应当将减量分类要求纳

入清扫保洁服务合同,并监督实施。

物业管理协会应当将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有关要求纳入物业服务企业评级考核、物业管理示范、优秀住宅小区标准及评分细则,住房和建设部门予以指导。

第三十三条 [单位和个人义务] 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公示的时间、地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不得随意丢弃、抛撒或者堆放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应对不符合分类投放要求的单位和个人提出整改意见,拒不改正的,可报告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章 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第三十四条[收运设施建设和处理企业确定] 各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到垃圾收运规模运营和区域全覆盖。

鼓励通过公开招标等公平竞争方式确定符合条件的企业承担生活垃圾处理服务,并向社会公布服务企业的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五条[分类收集] 生活垃圾收集企业应当按下列规定分类收集各类生活垃圾,禁止混合收集已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

(一)承担可回收物收运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按照可回收物管理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收集可回收物;

(二)承担有害垃圾收运的服务企业应当按照危险废物管理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定期收集有害垃圾;

(三)其他垃圾的收集,应当做到日产日清。第三十六条[分类运输] 生活垃圾运输企业应当分类运输各类生活垃圾,禁止混合运输已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

可回收物运输至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有害垃圾运输至有资质的有害垃圾处置单位或者环境保护部门指定的贮存场所,其他垃圾运输至主管部门指定的场所处置,不得混装混运。

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应当密闭、整洁、完好,标示明显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在运输过程中,不得随意倾倒、丢弃、堆放、遗漏垃圾以及滴漏污水。

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应当持证上路,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车辆的日常监督管理,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应当加强对车辆的执法检查。

第三十七条[分类处理] 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的生活垃圾应当采用分类处理技术,妥善处置。

我市重点发展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方式,积极发展生物处理方式,合理统筹填埋处理方式。

生活垃圾处理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处理生活垃圾。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八条[政府考核]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的综合考核制度,并将对相关部门、区人民政府的考核结果按规定程序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第三十九条[监督检查] 市主管部门应当制订全市生活

垃圾减量分类管理目标,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制定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运营规范;并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区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减量分类管理目标制订实施计划并报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对辖区内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企业执行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条 [收费原则] 实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应当遵循“谁产生、谁付费”,“多排放多付费、少排放少付费”的原则。

生活垃圾处理费应当专项用于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不得挪作他用。

发展改革部门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实际,适时调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四十一条[补偿机制] 实行辖区生活垃圾限量排放和跨区域处理环境补偿制度。

各区生活垃圾排放超出限量排放指标的,每年超出部分按照“地域统筹、设施共享”和遵循“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生活垃圾导出区应当向生活垃圾处置导入区支付环境补偿资金,具体办法由市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十二条[设立专项资金] 市人民政府设立生活垃圾减量分类专项资金,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财政资金、环境补偿资金、社会资金。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贴低回收价值可回收物的资源综合利用、有害垃圾收运处理以及奖励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成绩突出的企业。

第四十三条[全过程监管制度]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全过程监管制度,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并与经贸信息、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台账,汇总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报送的相关数据,并按规定向区主管部门报送。

第四十四条[经贸信息部门的监管] 经贸信息部门应当加强对可回收物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制定强制回收目录并向社会公布,建立低价值可回收物的的价格补贴及监管机制。

第四十五条[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管] 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强对有害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监督管理,核实收运、处理企业的资质,确保有害垃圾的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理符合规定的要求。

第四十六条[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 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的监督管理,落实本办法有关产品及包装物设计、销售及强制回收的要求。

第四十七条[联动机制] 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经贸信息、环境保护、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公安等有关部门建立生活垃圾监督管理和执法工作的协调机制,定期通报情况,加强监督管理。

第四十八条[举报投诉] 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生活垃圾举报、投诉的方式、处理流程和时限,依法处理举报和投诉,并公示结果。

单位和个人发现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均有权向主管部门举报、投诉。

鼓励新闻媒体参与社会监督,构建平台,曝光违反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的行为。

举报经查证属实的,对举报人给予奖励,具体办法由市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十九条[诚信约束] 单位和个人拒不履行减量分类义务的,主管部门、经贸信息、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当作不良行为记录,并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第五十条[表扬补贴] 减量分类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社区、家庭和个人,可以给予表扬和补贴,具体办法由市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部门不履行职责的法律责任]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减量分类管理职责的,由其上级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二条[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规定,单位和个人不分类投放或者不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个人第一次处50元罚款,第二次处100元罚款,第三次及以上的,处200元罚款;对单位每次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分类管理责任人违反义务的法律责任] 生

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罚款:

(一)未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和收集管理台账的,处1000元罚款;

(二)未记录或者未如实记录责任范围内生活垃圾排放情况的,处200元罚款;

(三)未按相关标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处5000元罚款;

(四)未按规定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宣传、指导的,处200元罚款;

(五)未公示生活垃圾投放时间或者地点的,处2000元罚款。

第五十四条[收集、运输企业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罚款:

(一)人员或者设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处1万元罚款;(二)不分类收集、运输生活垃圾或者混装混运的,处5000元罚款;

(三)收运车辆未标示明显生活垃圾分类标志的,处2000元罚款。

第五十五条[未履行强制回收义务的法律责任] 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或者包装物的生产或者销售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履行回收其生产的废弃产品或者包装物义务,经辖区经贸信息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罚款。

有害垃圾收运、处理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违法收运、处理有害垃圾的,由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处理。

产品及包装物的设计、生产及销售违法本办法规定的,由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十六条[权利救济] 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依照本办法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七条[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定义]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可回收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者经过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包括废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织物类等;

(二)有害垃圾,是指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包括废充电电池、废扣式电池、废灯管、弃置药品、废杀虫剂、废油漆、废日用化学品、废水银产品等;

(三)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之外的其他废弃物。包括废弃食品袋(盒)、废弃保鲜膜(袋)、废弃纸巾、废弃瓶罐、灰土、烟头、宠物粪便等;

(四)厨余垃圾,是指家庭生活中在食品加工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剩饭剩菜、菜帮菜叶、瓜果皮核、废弃食物、废弃食用油脂等易腐的垃圾。

第五十八条[以上、以下之界定] 本办法中的“以上”、“以下”,均包含本数。

第五十九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 行。

下载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管理办法(草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管理办法(草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厦门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方案

    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方案 为扎实有效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

    垃圾分类、减量环保、低碳生活

    垃圾分类、减量环保、低碳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我们身边的环境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现在城市居民的家庭每天都会产生的生活垃圾越来......

    垃圾分类减量的方案

    关于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减量的方案 一、现状 据了解,目前XX镇在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中的做法是将“干”“湿”垃圾分类处理。 (1)“湿”垃圾、其它垃圾定时定点收运。居民区生......

    卫生院垃圾分类减量措施

    卫生院生活垃圾减量化措施为实现我院产生不必要的生活垃圾,实现生活垃圾减量,特制订如下措施:领导小组要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除自身进行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外,还......

    城乡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方案

    城乡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方案 自今年3月份以来,我市城乡生活垃圾日收运处理量由1500吨骤增至1900吨以上,最高日垃圾量达2085吨,大大超过我市焚烧厂的处理能力,给我市生活垃圾的正常......

    “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主题班会(推荐)

    华龙学校四(4)班 “垃圾分类和减量”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知道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性、紧迫性。 2、懂得垃圾可分成的大类 ,并养成自觉分类的习惯,、为环保出力。 3......

    2016关于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演讲稿

    2016关于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演讲稿 2016关于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演讲稿(一)第一位踏上月亮的宇航员俯瞰地球时曾感慨:多么美丽,可爱的星球啊!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而校园,则是......

    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江苏省 【发布文号】南京市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292号 【发布日期】2013-04-05 【生效日期】2013-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