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管理办法(未完成)剖析
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及时准确调查处理生产安全事故,严肃追究事故责任,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升,根据公司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明确了发生事故上报流程、事故调查处理及责任追究等相关管理要求。
第三条 术语解释
四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不放过。
第四条 本办法适应于公司各部门、分公司。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五条 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安全副总经理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组员的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下设事故调查办公室、事故应急值守办公室,事故调查办公室设在安全技术部、事故应急值守办公室设在运输管理部。
第六条 事故调查办公室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
(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第七条 事故应急值守办公室职责
(一)负责接收来自公司各部门及分公司上报的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二)负责详细了解事故情况,并及时向值班领导及分管领导汇报;
(三)根据上级指示,及时下达事故救援指令,并协调组织事故救援。
第三章 事故等级
第八条 依据《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事故:
(一)造成30人以上死亡。
(二)造成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
(三)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四)繁忙干线货运列车脱轨60辆以上并中断铁路行车48小时以上。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事故:
(一)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
(二)造成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三)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四)货运列车脱轨60辆以上。
(五)货运列车脱轨6辆以上60辆以下,并中断繁忙干线铁路行车24小时以上或者中断其他线路铁路行车48小时以上。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事故:
(一)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二)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三)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四)货运列车脱轨6辆以上60辆以下。
(五)中断繁忙干线铁路行车6小时以上。
(六)中断其他线路铁路行车10小时以上。
第十二条 一般事故分为:一般A类事故、一般B类事故、一般C类事故、一般D类事故。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未构成较大以上事故的,为一般A类事故:
A1.造成2人死亡。
A2.造成5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
A3.造成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A4.列车及调车作业中发生冲突、脱轨、火灾、爆炸、相撞,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
A4.1繁忙干线双线之一线或单线行车中断3小时以上6小时以下,双线行车中断2小时以上6小时以下。
A4.2其他线路双线之一线或单线行车中断6小时以上10小时以下,双线行车中断3小时以上10小时以下。
A4.3机车大破1台以上。
A4.4货运列车脱轨4辆以上6辆以下。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未构成一般A类以上事故的,为一般B类事故:
B1.造成1人死亡。
B2.造成5人以下重伤。
B3.造成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B4.列车及调车作业中发生冲突、脱轨、火灾、爆炸、相撞,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
B4.1繁忙干线行车中断1小时以上。
B4.2其他线路行车中断2小时以上。
B4.3货运列车脱轨2辆以上4辆以下。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未构成一般B类以上事故的,为一般C类事故:
C1.列车冲突。
C2.货运列车脱轨。
C3.列车火灾。
C4.列车爆炸。
C5.列车相撞。
C6.机车车辆溜入区间或站内。
C7.列车中机车车辆断轴,车轮崩裂,制动梁、下拉杆、交叉杆等部件脱落。
C8.列车运行中碰撞轻型车辆、小车、施工机械、机具、防护栅栏等设备设施或路料、坍体、落石。
C9.关闭折角塞门发出列车或运行中关闭折角塞门。
C10.列车运行中刮坏行车设备设施。
C11.列车运行中设备设施、装载货物(包括行包、邮件)、装载加固材料(或装置)超限(含按超限货物办理超过电报批准尺寸的)或坠落。
C12.电气化区段攀爬车顶耽误列车。
C13.发生冲突、脱轨的机车车辆未按规定检查鉴定编入列车。
C14.无调度命令施工,超范围施工,超范围维修作业。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未构成一般C类以上事故的,为一般D类事故:
D1.调车冲突。
D2.调车脱轨。
D3.挤道岔。
D4.调车相撞。
D5.调车作业碰轧脱轨器、防护信号,或未撤防护信号动车。
D6.货运列车分离。
D7.施工、检修、清扫设备耽误列车。
D8.作业人员违反劳动纪律、作业纪律耽误列车。
D9.滥用紧急制动阀耽误列车。
D10.错误操纵、使用行车设备耽误列车。
D11.使用轻型车辆、小车及施工机械耽误列车。
第十七条 因事故死亡、重伤人数7日内发生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变化的,相应改变事故等级。
第四章 事故报告
第十八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分公司应急值守办公室应当立即向公司应急值守办公室报告。
运输管理部、调度员或者相关负责人报告。有关部门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将事故情况向公司值班领导、分管领导和事故发生地分公司安全责任部门报告,安全监察值班人员按规定向安全技术部负责人报告。
第十九条 运输管理部调度员要认真填写《铁路交通事故(设备故障)概况表》(安监报1),分别向事故发生地调度中心报告。
事故发生地调度中心调度员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填写《铁路交通事故基本情况表》(安监报3),并向安全技术部值班人员报告。报告后要进一步了解事故情况,及时补报“安监报3。”
第二十条 调度员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及时收取或填写“安监报1,”并立即向值班领导和安全技术部负责人报告;值班领导、安全技术部负责人,按规定分别向公司总经理、分管领导报告,事故涉及其他部门时,由运输管理部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
第二十一条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由公司负责向神华集团安监局报告。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或者有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由公司运输管理部向事故发生地的调度中心、安全技术部通报。
第二十三条 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区间(线名、公里、米)、线路条件、事故相关单位和人员。
(二)发生事故的列车种类、车次、机车型号、部位、牵引辆数、吨数、计长及运行速度。
(三)伤亡人数、性别、年龄以及救助情况,是否涉及境外人员伤亡。
(四)货物品名、装载情况,易燃、易爆等危险货物情况。
(五)机车车辆脱轨辆数、线路设备损坏程度等情况。
(六)对铁路行车的影响情况。
(七)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八)应当立即报告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四条 事故报告后,人员伤亡、脱轨辆数、设备损坏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补报。
第五章 事故调查
第二十五条 特别重大事故按《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二十六条 重大事故由神华集团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二十九条 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由公司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三十条 《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概况。
(二)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三)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四)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五)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
(六)与事故有关的证明材料。
第三十一条 事故调查组应在下列期限内向上级提交《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一)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期限为60日。
(二)重大事故的调查期限为30日。
(三)较大事故的调查期限为20日。
(四)一般事故的调查期限为10日。
事故调查期限自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第六章 事故处理
第三十二条 发生事故后,要严格按“四不放过”(即: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对事故责任单位和直接责任者及负有管理责任的领导干部进行责任追究,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触犯法律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罚款由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者全额承担(涉及两个及以上单位时按责任比例负担)。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责任单位按责任比例罚款,对责任人按集团考核办法执行:
(一)发生责任事故,一次事故死亡3人(含3人)以上的;
(二)发生责任非伤亡特大事故(行业规定)。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责任单位按责任比例罚款,对责任人按集团考核办法执行:
(一)发生责任事故,一次事故死亡1人或一次重伤3人以上的;
(二)发生一次行业规定的非伤亡重大、大事故;
(三)发生特大设备事故;
(四)发生特大火灾事故;
(五)发生特大交通责任事故。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责任单位按责任比例罚款,并对责任单位正职及分管领导给予记过或警告处分:
(一)发生责任事故,一次事故重伤1-2人的;
(二)发生一次行业规定的非伤亡险性事故;
(三)发生重大设备事故;
(四)发生重大、大火灾事故;
(五)发生重大、交通责任事故;
(六)发生起重运输、压力容器及其它特种设备责任事故。第三十七条 发生行车、设备、火灾、交通责任一般事故、人身轻伤事故,每件次对责任单位罚款。
第三十八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执行上述规定外,对事故责任单位罚款1万元—5万元,并对责任单位正职及分管领导给予记过或警告处分:
(一)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未经批准延期上报事故处理报告的;
(二)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事故发生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四不放过”的原则,互相扯皮、推卸责任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三)单位由于采取预防措施不力,致使事故重复发生的。第三十九条 对事故直接责任者处罚:
(一)对造成一般C类以上的直接责任者(负全部或主要责任),给予警告、记过、降职、撤职等行政处分,下岗培训,并处以罚款;对造成险性事故负重要责任、次要责任、一定责任的直接责任者,视其情况给予低于全部责任者的行政处分、经济处罚(下同);
(二)对行车、设备、火灾、交通责任一般事故、人身轻伤事故的直接责任者(负全部或主要责任),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离岗培训学习,并处以罚款。
第四十条 负有管理责任的领导干部处罚:
(一)发生大事故及以上事故的处罚,由上级或公司讨论决定;
(二)每发生一件责任C类以上事故(职工重伤事故):按集团公司规定进行考核。
第四十一条 事故发生存在以下原因的,加倍执行处罚:
(一)发生事故当月,管理干部(包括段领导、机关管理人员)未按要求到事故责任车间、班组检查,或检查不认真,应付差事;
(二)隐患未得到及时整改造成事故;
(三)“三违”查处不力,习惯性违章严重造成事故;
(四)拖延上报事故或隐瞒事故;
(五)未及时组织事故救援,擅离职守;
(六)对职工不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就安排其上岗操作造成事故的;
(七)其它认为特别严重的问题。
第七章 责任追究
第四十二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追究公司领导及基层单位领导责任:
(一)各单位一年内重复发生重大及重大以上事故的;
(二)各单位一年内重复发生重大及重大以上人员伤亡责任事故的;
(三)因官僚主义失职,忽视安全生产工作,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和整改不力,致使发生重、特大事故的;
(四)发生重、特大事故,各单位负责人未及时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或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四十三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造成伤亡事故和严重后果的,追究事故单位及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不严格执行或违反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二)安全机构不健全,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
(三)未经安全教育、培训安排职工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安全技术培训,安排无证上岗;
(四)管理混乱、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五)只重视生产和效益,忽视安全生产且连续发生伤亡事故。
第四十四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追究有关安全监督部门及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不及时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和要求;
(二)违反国家安全生产法规、规程、规范,执法违法;
(三)工作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第四十五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及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违反规定迟报、漏报事故或隐瞒不报的;
(二)改变事故性质或庇护事故责任者的。
第四十六条 对发生上述情形之一的各单位,均应受到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并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下达安全通报。
第四十七条 对被下达安全通报的单位及被追究安全生产责任的,公司、分公司级安委会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及时会同纪检、人事、工会等部门进行研究,按照有关规定对被追究对象的责任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情况,涉及责任金缴纳和经济处罚的,由安委会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规定办理;涉及行政处分的由安全技术部提出处分建议,并报公司决定。
第四十八条 凡被公司和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下达安全通报的责任单位,公司及有关部门等要对其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在当年内取消被评为文明、先进、红旗、模范等各种荣誉称号的资格;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当年不得晋升职务,推迟一年晋升工资档次,当年内取消本人评先授奖的资格;受到行政处分的,处分期间不得授奖、晋级、升职。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解释。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XXXX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一、总则
1、根据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和调查处理条例》,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落实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2、公司及各部门在出现任何事故和安全隐患都必须及时报告,及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或整改措施,以达到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目的。
3、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二、相关名词的定义
(1)迟报: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
(2)谎报: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
(3)瞒报:对于超出规定时限24小时不上报,或超过规定时限后公司通过其他渠道首先了解到事故的情况。
三、事故
(一)XXX部为事故归口管理部门。主管各类事故的汇总、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有责任对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情况进行监督,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有权要求责任部门重新上报处理意见。对不按规定严肃追究事故责任人的部门,XXX部有权提出处理意见。
(二)事故的确定与分类
1、人身事故的定义:人员在工作关联的环境或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将人身事故划分为以下四类:
(1)轻微伤事故:指员工受伤,但伤情甚微,未造成歇工或歇工不超过三个工作日,无需住院治疗的事故。
(2)轻伤事故:是指造成员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失,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一般指员工负伤后需要住院治疗,或虽未住院治疗,但歇工超过四个工作日,但未达到重伤程度的失能伤害。
(3)重伤事故:是指造成员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或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4)死亡事故:工作关联导致的人员死亡。
2、设备事故的定义: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意外突发事件,由于事故通常会造成停产、减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使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断,称为设备事故。设备事故根据事故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或者造成人员伤害的程度,可分为以下等级:(1)小设备事故:
a、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费1000元以下的事故。(2)一般设备事故:
a、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费达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事故。b、经济损失虽未达到上述金额,但造成员工轻微伤。c、主要生产设备发生事故,使生产系统停产8小时以上,16小时以下。
(3)大设备事故:
a、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费达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事故 b、经济损失虽未达到上述金额,但造成员工轻伤。
c、主要生产设备发生人为事故致使联动机组或生产系统停产16小时以上,32小时以下。(4)重大设备事故:
a、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费达3万元以上。
b、经济损失虽未达到上述金额,但性质严重,情节恶劣的事故(火灾、爆炸等)。
c、造成员工重伤及以上伤害。
d、主要生产设备发生人为事故致使生产系统停机32小时以上。(5)若有下列情况的,不列为设备事故: a、因生产工艺造成的停产(设备未损坏)。b、因设备技术状况不好而安排的临时检修。c、凡计划检修和“点检”发现问题而安排的检修。
d、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正常动作和安全件损坏使生产中断者。
e、生产线上建(构)筑物因使用长久,自然损坏危及生产或迫使停产者。
f、生产工具损坏迫使生产中断者。g、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设备损坏,迫使生产中断者。
3、未遂事故定义:是指由设备或人为差错等各种原因,已构成事故发生条件,足以酿成事故,幸亏及时发现得到挽救,或幸运避免,侥幸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四、事故上报流程
1、各部门内部组织上报
(1)对于小设备事故,事发部门必须在事发当班完成事故记录,并由部门主管领导每周五将事故发生情况汇总报公司设备员备案。(2)对于轻微伤事故或未遂事故或一般设备事故,事发部门必须在事发当班完成事故记录,并由部门主管领导在当天书面或电话上报公司安全员或设备员备案,由安全员或设备员向安全主管领导汇报。(3)对于轻伤事故或大设备事故及其以上的,事故发生部门主管领导必须在事故发生后20分钟内将事故的概况书面或电话上报公司安全员、设备员和安全主管领导,安全主管领导应在30分钟内向公司分管领导报告事故的概况,涉及到重伤、死亡及重大设备事故的,由分管领导在30分钟内向公司总经理汇报。
2、公司外部上报
发生重伤或死亡事故,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当于1小时内向XX市安监局和XX乡安办报告,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时,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五、事故救援
1、接到事故报告后,XXX部应立即启动事故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和财产损失。
2、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继发事故,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将受伤或中毒人员用适当的方法和器具搬运出危险地带,并根据具体情况施行急救措施。
3、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部门、现场人员要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和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散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现场人员要做出标志、绘制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有拍照或录象工具的还要进行拍照或录像,便于调查分析。
六、事故调查
1、事故调查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在轻微伤事故或未遂事故或一般设备事故发生后,事发部门负责人应组织内部相关人员成立事故调查组,在48小时内完成事故的调查分析报告,形成纠正预防措施,并在72小时内将事故分析报告报公司安全员或设备员备案。
3、对于轻伤事故或大设备事故及其以上事故发生后,当班人员、现场作业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在下班离开事故现场前分别如实提供现场情况并写出事故的原始材料。轻伤事故或大设备事故由XXX部组织相关人员成立调查小组,在事发10日内完成事故调查分析,形成纠正预防措施,重伤事故或重大设备事故及其以上事故由公司安全领导小组组织成立调查小组,在事发15日内完成事故调查分析,形成纠正预防措施。
4、事故调查组应根据事故调查的事实,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事故发生的主要责任者、次要责任者、事故扩大的责任者,形成事故处理意见。
5、事故调查报告由事故调查组负责提出。事故调查报告、事故报告和事故通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部门;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发生的原因、事故的性质;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后期的整改措施;
(6)事故调查组的人员名单,内容包括姓名、职务、职称、部门等;(7)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七、对于事故上报的考核
为了确保事故上报渠道的畅通,公司将按照对上报的违规现象处罚力度大于因发生安全事故所做处罚的原则执行。具体如下:
1、针对重伤、死亡或重大设备事故,存在事故迟报现象,处罚责任部门1000元;存在事故谎报或瞒报现象,按照发生相应安全事故处罚额度的两倍或两倍以上执行考核,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针对轻伤事故或大设备事故,存在事故迟报现象,处罚责任部门500元;存在谎报或瞒报现象的部门,处罚责任部门2000元。
3、针对轻微伤事故或未遂事故或一般设备事故,存在事故迟报现象,在全公司进行通报批评;存在事故谎报或瞒报现象,处罚责任部门200元;不按规定上报事故分析报告,处罚责任部门200元。
4、针对小设备事故,存在迟报、谎报或瞒报现象,在全公司进行通报批评;出现第二次迟报、谎报或瞒报现象,处罚责任部门100元。
八、法律责任
1、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生事故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或者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迟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由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相应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经济处罚或开除;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打击报复的,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或开除;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XXXXX公司 2015年10月20日
第三篇: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做好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维护企业的利益,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制度。
一、事故的分类与等级
1.火灾事故:指因失火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火灾事故分为:重大火灾事故、特大火灾事故。
重大火灾事故:一次死亡2人以上(含2人);重伤10人以上(含10人);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
特大火灾事故:一次死亡5人以上(含5人);重伤20人以上(含20人);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
2.因工伤亡事故: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等事故。因工伤亡事故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特大伤亡事故。
轻伤事故:受伤者损失一个工作日以内的伤害事故。
(1)重伤事故:按劳动部《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执行。
(2)死亡事故:一次死亡1人以上(含1人)的事故。
(3)重大伤亡事故:一次死亡、重伤5人以上(含5人)的事故。
(4)特大伤亡事故:一次死亡、重伤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
3.交通事故:指造成车辆损坏、人身伤亡或货物损失的事故。交通事故分为:重大交通事故、特大交通事故。
(1)重大交通事故:一次造成死亡1-2人;重伤3-10人;财产损失3-6万元。
(2)特大交通事故: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含3人);重伤11人以上(含11人);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含8人);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含5人);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含6万元)的事故。
4.设备事故:生产装置、动力设备、电气、管道等发生故障、损坏造成经济损失或停产的事故。
二、事故报告和事故调查
1、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当事人或最先发现者应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汇报,部门负责人应立即向厂领导汇报,并及时组织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调查组经过充分的调查取证,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确定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的有关人员应如实提供证据、证言,不得拒绝。事故单位应尽可能地为事故调查组提供方便,不得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3、事故档案由安全管理部门统一保管,包括事故现场检查纪律、旁证材料、影像资料、技术鉴定、化验分析材料、仪表记录、调查材料、会议记录、登记表及事故报告书等。
4、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各类事故的统计,并主管、协调、监督各类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确保该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事故处理
1、事故处理应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凡属责任事故,均要追究责任。
2、事故责任者的认定应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对照本厂安全责任制进行分析,一起事故涉及各方面责任时,则分清主次轻重,分别予以追究。
3、凡是违章操作,玩忽职守,违反安全责任制和劳动纪律,擅自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本人或他人轻伤,根据情况轻重,分别给予责任者罚款或纪律处分。
4、凡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部门职工轻伤或重伤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部门负责人(包括安全员、班组长)扣发奖金、罚款和纪律处分:
(1)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职工不会操作或不懂安全操作规程;
(2)违章指挥,强迫职工违章作业;
(3)设备有缺陷,作业环境不安全,安全装置不齐全;
(4)对已发现的隐患既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又不上报予以及时解决。
5、凡是发布违反劳动保护法规的指示、决定和规章制度,无视安全部门的警告,未及时消除隐患或管理混乱而酿成重大或重大以上伤亡事故的,追究厂领导者的责任。
6、对于重大以上事故的责任者或其他有关人员,如果有毁灭、伪造证据,破坏、伪造现场,干扰调查工作或者嫁祸于人的,利用职权隐
瞒事故、虚报情况或故意拖延不报的,对如实反映事故情况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从重处罚。
第四篇: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1.工伤保险
企业按国家规定为所有从业人员参加以上事故率控制指标为0。
2.事故报告
2.1发生事故后,负伤者、职业中毒受害者本人或事故现场员工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领导和企业安全环保部,必要时应按企业《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和本单位应急预案进行事故现场扑救和抢救人员,把事故规模、事故损失、人员伤亡程度降到最低程度。同时应保护事故现场并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护或送医院处置。
2.2企业安全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视事故情况会同企业安全环保部报告上级主管及当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公安、工会组织等。
3.事故分类及调查、分析
3.1事故按严重程度通常分为:(1)轻伤事故;(2)重伤事故;(3)死亡事故;(4)重大伤亡事故;(5)特大伤亡事故;(6)特别重大伤亡事故。
3.2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公正、公开和“四不放过”的原则。
3.3重伤事故由公司主要领导组织技术、生产、安全、工会等有关部门成立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分析,并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
3.4死亡事故由企业、企业主管部门会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等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3.5重大伤亡及其以上事故企业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及有关部门等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4.事故处理
4.1事故主要责任者和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行政或经济处罚按企业规定执行。
4.2重、特大伤亡事故的责任处罚,按国家或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4.3对事故调查组提出的防范措施,企业主管领导组织审核后,由事故单位负责全面落实,预防同类事故的发生。
5.事故伤亡人员处理
5.1由人力资源部会同工会对死亡人员按国家工伤保险标准赔偿并做好善后工作。
5.2受伤人员由医院出具诊断证明,到安全部门开具工伤休假证明和工伤治疗证明,受伤人员需人员陪护时,由事故发生单位安排。
5.3公出外地发生工伤事故人员的差族费、补助费由财务部按文件规定执行。
5.4工伤人员的伤残评定,由本人提出申请,人力资源部按国家规定报请伤残鉴定。
6.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记录、分析记录、现场图、报告书、处理决定、防范措施和落实情况等内容资料,安全环保部应进行归档妥善保存。
第五篇: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1]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条第七款
[2]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安监总局15号令)第六十七条第一款
[3]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第二条
[4]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安监总局30号令)
[5]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
[6] 《青岛市安全生产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第四项
[7] 《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
[8] 《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
[9] 《青岛市安全生产条例》第二十一条
[10] 《青岛市安全生产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第三项
[11] 《安全生产法》第四条
[12] 《青岛市安全生产条例》第八条第一款
[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
[14] 《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
[15] 《安全生产法》第八十六条第一款
[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第一款
[17] 《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五条第一款
[18]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安监总局13号令)第三条
[19]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第二条第一项
[20]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第三条第一款第四项
[21]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第三十七条第一款
[22] 《安全生产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3]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第三条第一款第四项
[24]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第三十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