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县中医医院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方案
xxx中医医院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
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紧密结合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质量与安全为核心,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行业精神,利用现代医院管理方式与信息化手段,构建医院质量效益型的精细化管理机制与服务模式,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感受,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主要内容
(一)改善就诊区环境,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
1.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医院结合门急诊患者病种的特点,在遵循国家制订的门急诊工作规范的前提下,以减少患者挂号、缴费排队次数和缩短候诊时间为目标,不断优化服务流程。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合并或简化挂号、划价、缴费等环节,推行费用预付结算模式。要科学调配门急诊出诊医生,弹性安排门诊时间。开设老年人门诊,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要按照诊疗与检验检查时间衔接的最佳方案,调整诊室与医技检查室分布,合理配置医技检查设备,通过错峰预约检查等途径,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
2.保持就诊区环境整洁。加强就诊区环境卫生管理,结合门急诊就诊患者流量,配备足够数量的保洁人员。在醒目位置公示保洁人员的职责、清扫频率和职能部门检查结果,规范保洁人员的防护着装,按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统一规范保洁用具的清洗消毒和位置摆放。加强卫生间等基础环境管理,要设置醒目的卫生间指示牌、引导牌,卫生间保持清洁卫生、整洁有序,设施设备齐全完好、使用正常。严格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要求。
3.保证标识标牌醒目准确。医院的标识标牌的用语、文字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门急诊、住院楼等区域大厅应设置本建筑楼层平面图、科室分布图和区域多向指示标识,门诊各楼层应有挂号、收费、划价、药房、检验检查、诊室等指引标识,各级导向标识应根据功能不同,放置在相应的醒目位置,标识设置完整、清晰、明了、准确,色彩整体统一。急诊科按功能设置分区标识和导向地标。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消防设施标识符合规定要求。
4.提供便民设施与服务。进一步完善导诊服务,在门诊大厅设立导诊台,配备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担任导诊员,完善无障碍设施,对危重、行走不便的无助患者提供主动导诊服务。配备与患者流量相适应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打印等服务设备设施,为患者提供免费饮水、应急电话、纸、笔、轮椅、担架车等便民服务与设施。对需更衣实施放射、超声检查的诊室应为患者提供保护隐私条件的更衣场所与设施,对接受射线检查的患者,应提供符合规范的放射防护设施。
(二)实行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 5.普遍开展预约诊疗。根据本院和本地患者就医的需求,开展不同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使患者可选择不同的就诊预约方式,合理安排就诊时间。开展窗口、诊间和病区预约诊疗服务。到2017年底,二级医院门诊患者诊间、住院患者出院后月平均复诊预约率≥xxx,口腔科、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查等月平均复诊预约率≥xxx。
6.积极推进双向转诊。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全面实行“转诊预约优先”制度,对基层医院预约转诊的患者实行“三优先”(专家诊疗、住院床位、大型检查优先)。
7.逐步实现分时预约。全面推行住院分时段检查预约,合理安排门诊、住院患者的就诊、检查时间,实现错峰检查,缩短患者等候时间。至2017年底,住院患者分时段预约检查比例达到100%。
(三)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 8.加强资源的合理调配。根据门急诊患者就诊病种的峰值时间,科学安排各专业出诊医师的数量与出诊时间。对超过工作负荷的专家,要采取安排助手、合理控制号源等方式保证专家的诊查时间。根据门急诊患者检验检查的峰值,合理调整检验检查的时间安排和人力配备,推行预约检查,尽量做到按预约时间安排患者检查,逐步缩短检查等候和检查报告出具时间,要根据中医诊疗特点优化服务流程,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
9.逐步推行日间手术。医院在微创外科和麻醉支持的条件下,选择既往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明确单
一、临床路径清晰、风险可控的中、小型择期手术,逐步推行日间手术,提高周转率,缩短患者住院等候时间。
10.加强急重患者救治。加强急诊与院前急救的信息共享与服务衔接,实行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建立急危重症预供血机制,确保临床抢救用血。根据急诊需求变化规律,合理调配急诊人力资源,在急诊患者量多的夏季和冬季,配备急诊加强班(医、护、技)。落实应急救助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急危重伤患者,防止发生突破道德底线的社会影响恶劣事件。加强急诊与临床科室间的衔接,畅通急诊住院绿色通道,需住院患者能及时收入院治疗。
(四)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11.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医院信息化建设应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促进信息资源在临床医疗工作和医院管理中的高效利用,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要进一步完善与区域信息平台衔接,实现医院内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统一集成、资源整合和高效运转,充分发挥信息在临床决策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监管和绩效考核中的作用,提高医疗行为的监管效率。逐步建立互联互通的大数据信息库,提供诊疗信息、费用结算、信息查询等服务,有条件的医院药房推行自动(自助)发药,降低发药错误。
12.充分发挥信息引导作用。医院要积极开发信息系统应用手段,通过新媒体、微平台等途径告知医院就诊时段分布信息,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对等候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和门诊预约诊疗、手术前后的患者,通过新媒体、微平台、告知单等多种形式提供告知提醒服务。通过诊室内记账、诊间结算、手机等移动设备支付,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挂号、缴费、取药排队时间。
13.提供自助打印与信息查询服务。医院在保障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在门诊、住院病区为患者提供自助打印检验检查报告和影像胶片的服务,并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手机信息、电话告知、网络查询等多种形式的检查检验结果查询服务。
(五)完善住院服务流程,提高服务内涵质量 14.完善入、出、转院服务流程。医院应进一步优化入、出、转院(科)的流程,告知相关注意事项,明确门诊接诊医师与病区责任护士为患者入、出院、转院(科)事项门诊告知或者床边告知的责任人,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医院实行入、出院手续办理及结算时间预约安排,病区应设置提前通知设施,尽量避免患者及其家属在结算处等候。加强转院(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实现转院(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
15.改善住院环境条件。加强病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完善多人病房患者隐私保护措施(床间设置布帘、临时屏风等),原则上普通病房同一房间内非特殊情况不得安排不同性别患者。严格执行探视和陪护制度,尽可能为患者创造安静、整洁、安全的住院环境。医院设立专门的住院服务机构,为行动不便的住院患者提供陪检等服务。根据患者病情与个性化饮食习惯,提供临床营养服务,改善患者膳食质量,提供送餐服务。
16.做好出院患者随访。医院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出院患者随访的方式、频次、内容与记录规范,并将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作为随防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分类为重要患者与一般患者,对重要患者应制订随访计划定期上门,一般患者可利用电话、电子邮件、信函和必要的面谈等形式开展随访。医院应明确具体职能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出院患者的意见与建议,分类提出改进措施,及时整改,不断提高住院服务内涵质量。医院可根据实际,借鉴银行满意度测评的做法和经验,在门诊窗口或者办理出院手续时开展即时满意度评价。
(六)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 17.加强护理力量。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xxx。普通病房实际护床比不低于xxxxx,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为xxxx,新生儿监护病房护患比为xxxxx。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根据门(急)诊量、治疗量、手术量等综合因素合理配置护士。
18.落实优质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在扩大覆盖面基础上重在提质、增内涵,要结合科室实际,充分体现专科特色。二级医院中80%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重点科室要实行全覆盖。有条件的医院可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所负责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七)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19.落实患者安全措施。医院应以落实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为重点,将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提高患者识别准确性,有效改进医务人员之间沟通。术前标记手术部位,执行术前核查程序,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操作正确、患者正确。加强手卫生,减少医疗相关感染风险。建立相关评估制度,设置防滑、防跌倒设施,降低患者跌倒风险。
20.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医院要对符合路径管理的病种实行临床路径管理,提高诊疗行为透明度,实现患者明明白白就诊。按照临床路径管理的出院病例数占出院总病例数的比例应≥xxx。
21.强化临床合理用药。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运用处方负面清单管理、处方点评、授权监督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至2017年底,医院按规定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xxx,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xxxxx,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的作用,规范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辅助用药临床应用,加强临床使用干预,推行个体化用药指导,降低患者用药损害。
22.积极推进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医联体内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同级医院和有条件的上下级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鼓励设置独立的检验、病理诊断、影像检查机构,利用远程医疗手段为基层医院和就诊患者提供检验检查服务。
23.诚信诊疗收费。在门诊、住院大厅醒目位置公示诊疗、检查、药品收费项目与价格,缴费单据的收费项目和收取金额详细、清晰。患者及家属可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或者其他信息化手段,查询诊疗项目、药品耗材、检查检验的单价与总费用等价格收费信息。逐步扩大实施单病种支付范围,规范收费标准,降低患者费用负担。
(八)注重医学人文关怀,促进社工志愿服务 24.加强素养风貌。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实习、进修人员)工作时间须佩戴胸卡,着装整洁、规范,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职业风貌。
25.注重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主动服务意识。为患者实施诊疗服务时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及时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变化,做好宣教、解释和沟通。对手术或重症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有效缓解患者不安情绪。实施有创诊疗操作时采取措施舒缓患者情绪。
26.保护患者隐私。执行“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多人病房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
(九)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7.推进“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建设。公开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和流程,积极引导患者依法维权,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纠纷。大力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建立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为主体,医疗纠纷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与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机制相衔接的医疗纠纷处理体系。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保障机制,提高人民调解成功率。至2017年底,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覆盖100%。完善医疗责任保险有关制度,提高医疗责任保险覆盖面。积极建立以医疗责任保险为主、医疗意外险等为补充的医疗责任风险分担形式,至2017年底,二级及以上医院医疗责任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28.规范院内投诉管理。提供有效途径方便患者投诉,有统一受理的部门和专职人员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对于患者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应及时处理并限时反馈,对于患者反映集中的问题有督促整改及改进效果评估。
(十)转变服务理念,营造良好氛围
29.转变服务理念。医院要发掘兢兢业业为病人服务的医务人员作为示范典型,通过典型的带动、示范作用,使医务人员进一步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时时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行业精神。医院要将贯彻执行“九不准”作为转变服务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制订落实“九不准”的具体要求,建立对医务人员执行“九不准”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更便于操作的检查考核指标体系,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标准、严明的纪律抓好“九不准”的贯彻执行。
30.营造良好氛围。医院要加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工作成效的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明确职能部门与专门人员定期对科室各项措施落实与执行情况进行督导与检查,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通过社会评价检验工作成效。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指导,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各科室要结合本院实际,进一步创新、完善改善医疗服务措施,制订的工作方案与措施要有可落实、可操作性、可执行。要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医务人员主动性,鼓励医务人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二)助力改革,形成工作合力。各科室要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与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同步推进,通过落实行动计划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成效。要通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分级诊疗等改革措施,改善医疗服务条件,增强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使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与公立医院改革互相助力、互相促进,形成工作合力。
(三)加强宣传,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加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工作成效的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医院将注意发掘、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形成全体医务人员主动积极参与、全社会大力支持的局面。
xxxx县中医医院 2015年10月
第二篇: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活动方案
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
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进医疗服务流程,方便看病就医,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根据新形势下医疗服务需求变化,根据无锡市卫生局、医管中心《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市“改善医疗服务24条具体措施”和《无锡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服务规范》的具体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国家卫生计生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为统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创新思路方法举措,改善医疗服务环境、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加强医患沟通协调、建立健全机制、依靠科技支撑,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自2016起至2018年底,利用3年时间,努力实现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二、落实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从病人的需求出发,认真梳理、分析、解决在医疗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1—
切实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努力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医务人员积极性,使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二)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针对我院布局、流程、设施、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不合理、不科学、不方便的问题,在自我排查的基础上,细化并落实改进举措,让患者实实在在感受得到改善医疗服务的成效。
(三)坚持改革创新。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维推动行动计划深入落实。大胆改革传统的服务体系、服务流程、资源配置、服务模式等。敢于创新管理方式、服务举措,注重信息化、网络化手段的运用,使医疗服务管理更加先进、流程更加科学、就医更加便捷。
(四)坚持质量优先。在改善医疗服务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和基本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五)坚持持续改进。密切跟踪关注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及时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不断推出新方法、新举措。努力从体系、体制、机制、制度等出发,分析深层次原因、寻找治本之策,持续改进医疗服务,促进医疗事业持续发展。
三、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改善门诊服务
—2—
1.优化诊室布局流程。优化门诊“一站式”服务和导医服务。争取开设简易门诊及与之配套的取药窗口,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简化就诊流程,减少患者排队缴费的等候时间。(门诊部)
2.保持环境整洁舒适。做好候诊、就诊区域及各楼层环境卫生保洁,加强卫生间等基础环境管理,保持就医、诊疗环境干净、整洁、安全、舒适。加强提醒和疏导,努力创造安静、有序、安全的诊疗环境。严格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要求。(门诊部、后勤、保洁、办公室)
3.设置标识清晰醒目。门诊大厅、各楼层就诊区域、楼梯间、电梯间等醒目位置设置建筑平面图、科室分布图,完善就诊流程引导系统,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企划部)
4.改善便民服务设施。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放射检查时为患者提供更衣条件和符合规范的放射防护。(门诊部)
5.深入推进预约诊疗。落实“预约优先”,对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优先安排就诊和入院。积极推进窗口、诊间、出院、电话、短信、网络等多种预约方式,方便患者预约,加强预约诊疗管理,确保预约成功率。(信息科、门诊部)
6.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根据患者就诊量,科学安排各专业出诊医师数量,实行门诊服务窗口和诊室弹性排班及科室医师门
—3—
诊备班制度,保证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保证有足够的医师为患者提供服务。合理安排检验检查设备和人力资源,努力缩短检查等候时间和出具检查报告时间。全面推行检验检查报告及时发放制度,能即时出结果的,即时发放;能当天出结果的,当天发放。(医务科)
7.安排好节假日服务。合理安排好节假日门急诊和住院医疗服务,提前向社会公布节假日门诊开放时间,满足患者需求,确保医疗安全。(医务科、护理部、办公室)
8.着力规范窗口服务。落实《江苏省医疗机构主要窗口服务规范》,实行首问、首接负责制,改善服务态度,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窗口工作人员提前10分钟以上挂牌上岗,确保患者及时就诊。(各临床、医技科室,收费处)
(二)进一步改善急诊服务
9.完善急诊科室建设。进一步按照标准完善急诊科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引进人才,完善急诊科队伍建设,确保有一支24小时生命救援队,配齐相应的抢救设施,实行全天候待命,对患者及时实施救治。(医务科、人力资源部、临床科室)
10.及时救治危重患者。进一步完善急诊绿色通道,强化病情分级分类处置原则,建立院内会诊危重病人救治预案,确保急救绿色通道畅通,先救治、后缴费。加强急诊与临床科室间衔接,需住院患者及时收入院治疗。(医务科、急诊科、各临床科室)
11.落实应急救助制度。对需要紧急救治,但无法查明身份—4—
或身份明确却无力缴费的患者,应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治制度的实施意见》(锡政办发„2014‟174号)精神,“进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实施及时救助,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医务科、临床科室)
12.强化院前急救服务。完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调度指挥,接到呼救信息后,救护车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规范实施救治、转运。保证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医疗信息畅通,与医疗服务无缝衔接,不推诿、拒诊急诊患者。(医务科、院前急救、急诊科)
(三)进一步改善住院服务
13.改善住院保障条件。加强病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和陪护制度,为住院患者创造整洁、安宁、安全的住院环境。为行动不便的住院患者提供陪检等服务。(医务科、护理部、后勤)
14.完善入出院及转院(科)流程。制定并做好入、出院患者指引,入、出院事项实行门诊告知或床边告知。做好入、出院手续办理及结算安排,减少患者等候。建立医院统一的住院床位管理制度,由医务科管理、分配、协调住院床位,确保危急重症患者能够及时住院。加强转院(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实现转院(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医务科、财务科)
15.提升出院随访内涵。落实完善出院患者随访制度,利用
—5—
电话、短信、微信、信函及必要的面谈等多种形式开展随访。提升随访的内涵和水平,了解患者健康状况,指导患者服药、就医,开展健康教育,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诉求。由护理部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患者意见建议,根据患者随访结果,及时改进住院服务。做到出院患者一周内随访率分别达到80%。(护理部、医务科)
(四)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
16.强化护理人力配备。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理岗位人员,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各护理单元配备护士基数达到《江苏省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苏卫医„2013‟23号)要求。普通病房实际床护比平均不低于1︰0.4(特、一级护理比例超过30%的病房不低于1︰0.5),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达2.5—3︰1,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根据门(急)诊量、手术量等综合因素合理配备护士。(人力资源部、护理部)
17.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科室覆盖率达100%,且充分体现专科特色。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继续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训,提升年轻护士技术操作能力和人性化服务水平。(护理部)
(五)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
18.落实患者安全措施。提高患者识别准确性,有效改进医—6—
务人员之间的沟通。术前标记手术部位,执行术前核查程序,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操作正确、患者正确。加强手卫生,减少医疗相关感染风险。建立相关评估制度,设置防滑、防跌倒设施,降低患者跌倒风险。(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科)
19.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继续推行临床路径,提高诊疗行为透明度,规范检查和治疗行为,实现患者明白就医,努力控制医疗费用。(医务科、各临床科室)
20.落实“三合理”规范。进一步落实省卫生计生委制定的《部分常见病、多发病“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试行规范》,强化合理检查、合理使用高值医用耗材,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倡导减少门诊输液,减少用药不良反应,促进合理用药。运用处方负面清单、处方点评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规范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辅助用药临床应用,加强临床使用干预,推行个体化用药,降低患者用药损害。(医务科、临床科室)
21.推广检查同城互认。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只要检验检查结果可靠、临床确认不需再次检验检查的项目在全市范围内二级以上医院间实行互认。(医务科、临床科室)
22.诚信医疗服务收费。规范实施院务公开,切实维护患者的知情权,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服务项目、药品及价格应在大厅醒目位置公示。缴费单据的收费项目、收取金额详细、清晰,实现明白、合规收费。(经管科、财务科、信息科)
—7—
23.坚决拒收红包和回扣。坚持廉洁行医,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操,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落实医德医风考评、医师定期考核等制度,宣传先进典型,严肃查处红包、回扣等行为。通过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使广大医务人员形成拒收红包、回扣良好风尚。(办公室、医务科、企划部)
(六)进一步发挥信息优势
24.注重加强信息引导。通过新媒体、微平台等途径告知医院就诊时段分布信息,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对门诊候诊、预约诊疗、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和手术前后的患者,通过新媒体、微平台、告知单等多种形式提供告知服务。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实时传输门诊和入院患者相关信息,提前做好服务,通过诊室内记账、诊间结算、手机等移动设备支付,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患者门诊检查、缴费、取药和办理住院手续排队时间。挂号、取药等候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信息科、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办)
25.强化患者身份识别。运用信息手段,加强对患者的身份识别。为首次就诊患者建立规范的电子档案,以便再次就诊时及时识别,及时查阅相关门诊或住院病历资料,及时、详细了解病史和治疗情况,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信息科、医务科、护理部)
26.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扩大优质—8—
资源的覆盖面,造福患者。(信息科、医务科)
27.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在保障患者隐私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检验检查结果查询方式,提供自助打印、手机短信、微信平台、电话告知、网络查询等多种形式的查询服务。(信息科)
28.切实加强信息管理。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善医疗服务。推行电子病历(2016年底),建立互联互通的大数据信息库,提供诊疗信息、费用结算、信息查询、身份识别等服务。(信息科)
(七)进一步注重人文关怀
29.展现良好精神风貌。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实习、进修人员、研究生以及服务外包工作人员等)着装整洁、规范,统一佩戴胸卡(牌),易于患者识别。医务人员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的医德医风。(人力资源部)
30.深入开展医患沟通。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增强医患沟通意识和能力,完善沟通内容,创新沟通方式,规范、深入开展医患沟通工作,充分尊重患方的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各项医疗服务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注重心理疏导,及时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变化,做好宣教、解释。对手术、有创诊疗操作、重症患者等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采取措施舒缓患者紧张、恐惧、不安的情绪。建立医患沟通责任人制度。住院患者主要由责任医师、责任护士负责沟通。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由主刀医师亲自沟通。重视门(急)诊患者的沟通。(医务科、护理
—9—
部、各临床科室)
31.注重保护患者隐私。执行“一医一患一室”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多人病房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不在住院患者床头卡写入院诊断,除监护病房外杜绝男、女患者同室现象。(院部)
32.加强志愿者服务。认真落实《江苏省“志愿者医院服务”活动实施方案》(苏卫医„2010‟24号),建立医院志愿者队伍,加强医院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完善志愿者服务,提升志愿服务内涵。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办公室、门诊办、企划部)
(八)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
33.积极推行日间手术。落实《贯彻实施省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收付费试点工作的通知》(锡人社发„2013‟152号)精神,推进开展日间手术。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在具备微创外科和麻醉支持的条件下,扩大选择既往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明确单
一、临床路径清晰、风险可控的中、小型择期手术,推行日间手术,提高床位周转率,缩短住院手术等候时间。(医务科、各临床科室)
34.实行专家基层坐诊制度。继续深化对口支援,在普外与新安社区对口支援的基础上,积极与其他社区联系合作,派驻我院专家去社区坐诊,一周1-2次。(医务科)
—10—
35.重视健康教育和康复服务。在医院门诊和病房普遍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高度重视康复医疗服务,建立康复处方制度,加强对门诊慢性病患者、住院康复期患者的康复指导。(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临床科室)
(九)进一步促进医患和谐
36.推进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建设。公开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和流程,积极引导患者依法维权,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纠纷。大力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建立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为主体、医疗纠纷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与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机制相衔接的医疗纠纷处理体系。(医务科)
37.规范院内投诉管理。进一步规范院内医患沟通中心建设,提供有效途径方便患者投诉,有医务科专人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并在显著位置公布统一的投诉电话,落实岗位责任,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建立和完善投诉接待和处置程序,对患者反应强烈的问题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处理并反馈,对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有督促整改、持续改进。(医务科)
五、落实行动计划时间表
(一)动员部署(2016年初)。根据无锡市卫生局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全面掌握我院医疗服务现状,认真排查梳理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制定细化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总体目标及阶段性目标。
—11—
(二)组织实施(2016年1月—2018年12月)。按照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工作,创新途径和方法,做到事事有安排,件件有落实,真正让老百姓得到便利。
(三)督查评价。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对照任务目标进行认真梳理、客观评价,找出差距和不足,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措施,坚持持续改进。
(四)总结提高。每年认真总结本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突出的亮点及存在的问题等,按要求上报上级行政部门。
六、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负责,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各项任务和要求分解落实到部门,明确具体承办人,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人负责、有人落实。
(二)认真组织实施。要在制定细化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按照计划,圆满完成改善医疗服务各项任务目标,努力做到有创新、有特色、有提高,要采取措施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通过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三)广泛宣传发动。创新宣传形式,通过院报、网站、宣传展板等途径,把本单位的特色服务、承诺服务向社会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及时上报典型事迹、先进人物,形成“比学赶超”—12—
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参与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认真总结提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有力的整改措施,及时整改提升服务。不断经验总结,对进典型、先进经验、有效措施加以推广,逐步建立改善医疗服务行动长效工作机制,使这项行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2016年6月27日
—13—
第三篇: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2018年1月3日,国家卫计委发布“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下称《计划》)。
健康界通过梳理发现,此次《计划》具备两大重点:一是要求在总结过去三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改善医疗服务的有效举措,将其固化为医院工作制度;二是突出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10个方面创新开展医疗服务
《计划》要求各地“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医疗安全”,重点在10个方面创新医疗服务,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一、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器官疾病等,医疗机构可以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可以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将多学科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并对中医医疗机构开设MDT作出要求。
二、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在地级市和县的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医疗机构内部实现各中心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计划》要求,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各中心形成网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危急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三、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医联体内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医疗机构间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明确分工协作任务,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医疗服务,完整记录健康信息。《计划》特别强调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尤其是医联体连续医疗服务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控制,并对医联体内应用信息化手段作出要求。
四、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符合条件的三级医院稳步开展日间手术,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新生儿日间蓝光照射治疗等日间服务。要求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的患者提供随访等后续服务。
五、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医疗机构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扩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提供与其诊疗科目相一致的、适宜的医疗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应用可穿戴设备为签约患者和重点随访患者提供远程监测和远程指导。《计划》要求,医疗机构加强以门诊和住院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提高医疗质量,规范诊疗行为,优化服务流程,提高诊疗效率,保障患者安全。
六、以“一卡通”为目标,实现就诊信息互联互通。基于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强居民健康卡、医保卡等应用,实现地市级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患者使用统一的就诊卡可以在任一医疗机构就诊。鼓励有条件的省级行政区域实现患者就诊“一卡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就诊卡整合就诊、结算、支付、查询、挂号等功能。
七、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远程等方式,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八、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二级以上医院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临床药师利用信息化手段,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审核,实现药学服务下沉。《计划》鼓励临床药师通过现场指导或者远程方式,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和签约慢病患者合理用药。
九、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弘扬卫生计生崇高职业精神,医疗机构建立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的服务用语和服务行为规范。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在关键区域和关键部门完善私密性保护设施。《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探索开展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临床科室与精神科、心理科的协作,为患者同时提供诊疗服务和心理指导。
十、以后勤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医疗机构不断改善设施环境,标识清晰,布局合理。加强后勤服务管理,重点提升膳食质量和卫生间洁净状况。《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公共区域为候诊患者提供网络、阅读、餐饮等舒缓情绪服务,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治疗饮食。
医院要建立预约诊疗等五项制度
《计划》称,在总结2015-2017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经验成效的基础上,自2018年起,医疗机构要建立预约诊疗制度、远程医疗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等五项制度。
一、预约诊疗制度。三级医院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预约时段精确到1小时。三级医院优先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预约诊疗号源。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有条件的医院逐步完善住院床位、日间手术预约服务,探索提供预约停车等延伸服务。
二、远程医疗制度。全国所有医联体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
三、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有条件的医联体内可以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各地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全覆盖。医疗机构通过省级、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五、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撑等服务。有条件的三级医院可以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工,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医疗机构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改革改善同步推进
《计划》要求,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改善医疗服务与深化医改同部署、同推进,坚持改革改善两手抓。要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医疗机构改善医疗服务创造条件。要将行动计划中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固化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保障效果可持续。要加快实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薪酬制度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状态投身改善医疗服务工作。
《计划》特别强调,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升患者满意度。要求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充分发挥健康中国建设主力军作用。各级领导都要主动深入医疗卫生一线,与医务人员交朋友,做到精神上鼓励、工作上帮助、事业上支持、生活上保障,让他们舒心、顺心、安心地为患者精心服务。要下气力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后勤保障,促进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共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成果。
第四篇: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方案
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医药管理局为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的成效,下达了《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号),广西卫生计生委和中医药管理局根据文件精神制定和下发了《广西医疗卫生系统“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桂卫医发[2015]13号);县卫生局根据文件精神,推选我院作为全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示范医院;我院结合医改和等级医院复审工作开展的情况,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活动要求:在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同时,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版)》的要求,通过采取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改善就医环境、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患沟通等措施,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活动目标:与上级部门文件要求同步,在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活动的时间内,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让人民群众感受医疗服务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患关系和谐。1
三、具体措施:
(一)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由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为此项活动的组织机构,负责制定活动方案,将活动任务进行分工,监管活动方案的实施。
(二)推选“畅通绿色通道”为我院此项活动示范项目。1.加强急诊力量。增加2-3名医师到急诊室,缓解门急诊高峰时段、节假日、晚间门诊的压力。保证急诊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
2.启用门诊输液室。将一楼急诊室为急诊输液病人和手足口病人输液;二楼门诊输液室为门诊病人输液。缓解了门诊输液病人无座位输液和长时间等候的现象。
3.实施急慢分治。加强急诊分诊,急危重症患者与一般急诊患者分区救治,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4.加强急诊住院和手术的“绿色通道”。加强创伤、农药中毒、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高危妊娠孕产妇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继续实行先救治后结账;对需要紧急救治,但无法查明身份或身份明确无力缴费的患者,给予及时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防止发生突破道德底线情况。
(三)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 1.优化诊室布局。根据门急诊患者病种排序及其常规诊 2 查流程,合理分布各专业诊室和医技检查室,分别在门诊三楼、一楼设置缴费窗口,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
2.保持环境整洁。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卫生间等基础环境管理,保持干净、整洁、安全、舒适。严格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要求。
3.设置醒目标识。在门诊楼前设置就诊区域建筑平面图、科室分布图,全院重新设置清晰、明了的指示标识;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
4.提供便民设施。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放射检查时为患者提供更衣条件和符合规范的放射防护。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四)改善住院服务流程,实行优质护理服务 1.完善入、出、转院服务流程。做好入、出院患者指引,入、出院事项实行门诊告知或者床边告知。做好入、出院手续办理;加强转院(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2.改善住院条件。加强病区规范化管理,为住院患者创造安静、整洁、安全的住院环境。为住院患者提供陪检等服务。改善患者膳食质量,努力提供临床营养服务。3 3.开展患者随访。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重要患者随访,利用电话、必要的面谈等形式开展随访。根据患者随访结果,及时改进住院服务。在门诊窗口或者办理出院手续时开展满意度调查。
(五)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1.落实患者安全措施。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术前标记手术部位,执行术前核查程序,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操作正确、患者正确。加强手卫生,减少医疗相关感染风险。建立相关评估制度,设置防滑、防跌倒、防坠床等设施,降低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
2.加强合理用药,特殊药物的管理。运用处方清单、处方点评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标识”,提高用药安全。
3.检查结果互认。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推进上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认可和同城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利用远程医疗手段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就诊患者提供检查检验服务。
4.诚信诊疗收费。在门诊大厅、住院部大厅等醒目位置公示诊疗项目、药品及价格,为患者提供就诊项目、药品、单价、总费用等查询服务,实现明白、合理收费。逐步扩大实施单病种支付范围,降低患者费用负担。4
(六)注重人文关怀,促进医患沟通
1.体现良好风貌。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实习、进修人员)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卡,易于患者识别。医务人员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的职业风貌。
2.注重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各项诊疗服务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及时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变化,做好宣教、解释和沟通。对手术或重症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有效缓解患者不安情绪。实施有创诊疗操作时采取措施舒缓患者的情绪。
3.保护患者隐私。在门诊诊室、治疗室、多人病房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不在住院患者床头卡写入院诊断。
4.加强医院志愿者服务。加强医院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逐步完善志愿者服务机制。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6月至7月30日)动员部署阶段:落实活动责任部门,进行宣传发动,推选示范项目,制定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2015年8月1日—2017年12月30日)组织实施阶段:根据活动要求分解任务,各科室部门和责任人落实各项内容,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医疗规范,强化“三基 5 三严”,充实示范项目。年终考核检查,针对普遍问题、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并向全院反馈检查结果。各科室和各部门根据检查反馈结果,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根据整改意见,提出本科室和部门的具体整改措施并加以整改。
第三阶段(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整改提高阶段:根据上级部门检查反馈情况,进一步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本科室部门具体的整改措施并加以整改。重点是持续不断改进。
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2015年6月18日 6
第五篇:五华县中医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工作阶段小结
五华县中医医院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工作阶段小结
为贯彻“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安排,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平安医院”建设,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院制订了活动方案,成立了五华县中医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逐条明确分工,责任到科室和分管领导。
一、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1、健全并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临床用血制度、转诊制度等。
2、严格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管理,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并进行考核。
3、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重点是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建立了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机制。对全院医疗人员进行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
4、加强科室能力建设,做到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实现急诊会诊迅速到位,急诊科、入院、手术“绿
色通道”畅通,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5、合理用血,保证血液安全,杜绝非法自采自供血液。
6、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7、医院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会议,积极整改落实各级质量检查发现的问题,做好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工作。并坚持每周一、三、四的行政交班查房制度。
二、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方便病人就医。
1、对医院服务流程进行优化,简化环节,让功能科室布局更加合理,方便患者就医。
2、统一制作了科室标识,使其规范、清楚、醒目。
3、医院为病人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做到有导诊服务,有咨询台、有便民门诊,有候诊椅,有饮水设施、有轮椅、有电话等。
4、提供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
三、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
1、医护人员自觉维护病人的权利,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检查服务用语使用,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
3、临床科室建立了医患沟通制度,主动与病人交流,耐心向病人交待或解释病情,要求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4、建立、完善病人投诉处理机制,公布投诉电话号码,有专门
机构及时受理、处理病人投诉。
5、通过出院患者电话回访,问卷调查,聘请社会监督员等方式定期收集病人及社会等方面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并及时改进提高。
四、严格医药费用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
1、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严格执行取消药物加成。禁止在国家规定之外擅自设立新的收费项目,严禁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和重复收费。
2、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完善价格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设立自动查询台,向患者提供费用查询服务,及时处理患者对违规收费的投诉。
3、主动接受社会和病人对医疗费用的监督,减少医疗收费投诉。
五、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医德医风
1、在医务人员中开展创先评优活动。使广大职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坚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2、我院以多种形式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和制度教育,让医务人员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新风尚,并与执业医师考核、护士执业证书再次注册相结合。
3、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索要病人及其家属的“红包”和其他馈赠;按国家卫计委要求,与住院患者签订不收、不送红包协议。严禁医务人员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4、我院对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报告及其他特殊检查等实行零
提成,不向科室或个人下达创收指标。
5、做好正确的舆论宣传,不发布虚假医疗广告误导患者,欺骗群众。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一系列活动中,我院把活动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落实“三严三实”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先进性教育”和“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活动两不误,两促进。通过“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活动,解决了短板和瓶颈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保证了医疗安全,改进和优化了医疗服务流程,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同时也总结和树立一批管理好、服务好、社会反映好、经济效益好的先进典型科室。为今后继续加强医疗质量的可持续提高奠定基础。
6、医院加快信息化建设,在门诊大厅设立费用查询系统,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7、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每天为患者提供咨询、导诊、协助等服务。
六、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对照方案查找不足,力争完善,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服务体系,改善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强内部培训与考核,使医院整体服务功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〇一五年七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