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菜市场专项布局规划
第一部分 文 本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1 第二章 规划建设指引.............................2 第三章 菜市场布局规划...........................4 第四章第五章
实施措施................................12附 则................................13
淮北市中心城区菜市场布局规划(2009—2020年)
文
本
淮北市中心城区菜市场布局规划
文 本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落实深化《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适应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更有效地指导淮北市菜市场建设,特编制本规划。文本中带下划线的条文为强制性规划内容。
第二条 本规划所指菜市场是指在居民居住区内以摊位、专间形式零售主副食品的经营场所,主要经营蔬菜、水果、肉禽蛋及其制品、水产品、乳制品、豆制品、干货食品、调味品、粮油及其制品等(超市净菜柜台作为菜市场的补充,不参与规划指标)。第三条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是《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主要由相山、烈山、杜集三区的建成区和周边因城市发展需要实施控制的地区组成,不包括濉溪县城的行政管辖范围。东至龙脊山,西至刘河沟,西南以濉溪县城的行政范围线为界,南至青龙山的山脊线,北至北外环路,面积约285平方公里。(东部新城规划正在编制,因此本规划没有对该片区进行布局)。第四条 规划原则
坚持与城市建设同步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均衡布局、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可行性原则。
淮北市中心城区菜市场布局规划(2009—2020年)
文
本
第五条 规划依据
规划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有关已批准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其它相关法规。第六条 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9—2015年; 远期为2016—2020年。第七条 规划目标
至2015年菜市场每千人经营建筑面积达到120平方米以上,每处服务半径800~1000米。
至2020年菜市场每千人经营建筑面积达到160平方米以上,每处服务半径500~800米。
规划期末,菜市场达到“环境整洁、布局合理、服务规范、食品安全、群众满意”的目标。
第二章 规划建设指引
第八条 选址原则
1、菜市场选址应符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商业网点规划的要求;
2、菜市场场地附近应具有满足市场使用的电源、给排水、消防安全和交通等条件,并与城区改造、居住区和社区商业建设相结合;
3、以菜市场外墙为界,直线距离1km以内,不宜有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等的污染源,不应有生产或贮存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
淮北市中心城区菜市场布局规划(2009—2020年)
文
本
品的场所;
4、新区开发建设的菜市场宜独立设置或与公共服务建筑连体设置,不应与住宅建筑连体设置;旧城改造建设的菜市场,根据用地条件可以采用与公共服务建筑连体设置的形式为主;严禁占用城市道路或其它用地建设菜市场。
5、交通便利,有利于交通组织,方便运输,但不应布置在主干道沿线,以免引起交通阻塞。第九条 建设规模
按照菜市场的经营面积和经营设施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市场:建筑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的菜市场;重点建设在周边条件好、人口密集、且适合补充周边菜市场功能的区域,经营门类齐全,包含部分特色小吃,并有独立的生禽宰杀场所,功能分区明确,内部经营、配套设施完善。
二级市场:建筑面积大于2000平方米菜市场,小于3000平方米,重点建设在周边条件较好、人口密集的区域,经营门类较齐全,并有生禽宰杀场所,功能分区明确,内部经营设施完善。
三级市场:建筑面积大于1000,小于2000平方米的菜市场,可作为较大菜市场周边的功能补充的市场。
新建居住区、小区应按照要求配建的菜市场面积不得低于1000平方米。
第十条 建设形式
菜市场建筑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类:独立式室内菜市场(指在独立地块内建设的室内菜市场)二类:连体式室内菜市场(指与其他建筑结合而建的室内菜市场)
淮北市中心城区菜市场布局规划(2009—2020年)
文
本
三类:棚顶式菜市场(指在独立用地内建设的、以棚顶覆盖的、四周无围护设施的菜市场)
第十一条 菜市场停车面积标准及形式
停车场可独立设置,亦可与其它公建共用停车场。市场停车面积按每百平方米建筑面积自行车≥7.5辆、机动车≥0.6辆的标准配置。其中自行车按每辆1-2平方米,机动车按每辆20-35平方米计算。菜市场机动车停车形式可采用地面、地下车位等综合方式;非机动车库宜采用地面停车的形式。
第三章 菜市场布局规划
第十二条 人口规模
2015年末人口为88.9万人,2020年规模控制在94万人。第十三条 建设与整改模式
规划菜市场建设与整改模式分为以下三种:
1、新建——在规划的新址上进行建设,菜市场形式老城区以连体式为主,建设规模上宜为中小型,新城区以独立式为主,建设规模上宜为大中型,经营方式上部分可采用超市化经营。
2、改造——选址与规划相同的,但其内部设施及外部环境较差,对其采取改造的方式,使其在原址建设与规划要求相一致的菜市场。
3、撤销——露天菜市场。环境质量差、对周围影响大的露天菜市场,规划中予以撤销。
淮北市中心城区菜市场布局规划(2009—2020年)
文
本
第十四条 具体措施
规划至2020年共有62座菜市场,其中新建39座,标准化改造23座、撤销9座,总建筑面积162100平方米。详见下表
淮北市中心城区菜市场布局规划(2009—2020年)
文
本
淮北市中心城区菜市场规划一栏表
(一)现 状图纸编号123456远期规划建筑面措施积(平建筑形式方米)撤销改造改造撤销改造改造标准化改造,改善购物及周边环境内部标准化改造,拆除室外设施,疏通周边道路3200结合其北侧的花鸟市场统一独立式室改造,采用地上地下相结合内一层的停车方式标准化改造,改善购物及周边环境名称位置主要服务范围刘庄、启明、濉河等社区情况说明占道经营,环境、交通影响大分区不合理、设施简陋设施简陋,管理混杂,分区不明确占道经营,对周边居民卫生、安全影响较大分区基本合理,设施需更新,内部利用率低,室外有柜台,设施需更新,占道经营,卫生缺乏保障对交通以及居住环境影响很大分区不合理,管理混乱,卫生条件差占道经营,卫生缺乏保障对交通以及居住环境影响很大分区基本合理,设施需更新,分区不合理,卫生条件差、内部交通不畅,占道经营,对周边居住影占道经营、分区混乱、对周边居住环境影响很分区基本合理、摊位利用率低,设施简陋建筑面积(平建筑形方米)式沿抗战路280露天米800300独立顶棚式独立顶棚式备注抗战路集贸市场抗战路渠沟路菜市场海宫菜市场春秋巷市场惠黎路菜市场鹰山路菜市场濉溪路西、渠沟刘庄、启明社区路北海宫路南、翠峰海宫、春秋社区路西春秋、鹰南、安春秋巷内康社区惠黎路北、洪山安康、鹰南、杏路东林社区鹰山路西、蓝宇春秋、鹰南、安广场南康社区淮海路北、科委鹰山、建安社区西沿春秋巷200露天米独立顶5000棚式连体式2500室内一层沿道路160米露天连体式室内一层7电厂菜市街撤销标准化改造,改善购物及周边环境8淮海路北、洪山洪山路综合市场教育、永安社区路西五号工地居民区利民、教育、永五号工地菜市街内安社区相山路菜市场长山路菜市场桃李巷菜市街特凿菜市场相山路东,党校新华、花园、供对面电、幸福社区铁路、闸河、八长山路西、古城号桥、供电社区路北等东山路西、附中桃李、机厂、建南国社区东山路东、学院东山、新村社区路南
5000改造910111213沿居住道路经露天营25003500沿路160米2000独立式棚顶连体式室内一层露天连体式室内一层撤销改造改造撤销改造标准化改造,改善购物及周边环境标准化改造,改善购物及周边环境标准化改造,改善购物及周边环境 6
淮北市中心城区菜市场布局规划(2009—2020年)
文
本
淮北市中心城区菜市场规划一栏表
(二)现 状图纸编号名称位置主要服务范围情况说明建筑面积(平建筑形方米)式独立顶棚式独立顶棚式独立顶棚式独立顶棚式露天连体式室内一层独立式室内一层连体式室内一层露天连体式室内一层连体式室内一层连体式室内一层远期规划建筑面措施积(平建筑形式方米)改造1000备注14九一○市场东山路东、博山博山、祥和社区路北高岳路北,少年方顶、周庄社区文武校对面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环境较差,基础设施缺乏分区不合理,交通混乱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占道经营,对周边居民卫生、安全影响较大分区基本合理,存在占道经营情况,设施简陋分区混乱、环境较差,设施需更新摊位利用率低、缺乏管理、分区不明确设施简陋,环境差,空摊较多,内部设施简陋空摊较多,内部设施简陋分区不合理分区基本合理,规模偏小7 100015东黎批发市场5000改造350016水果、水果等日东岗楼综合批发高岳路北,东岗杂用品批发,服市场楼立交桥东务全市淮北市任圩综合任圩镇政府西,余庄、园林社区批发市场第六中学对面黎苑菜市街黎苑菜市场惠苑路南,苏果黎苑、相阳、桓超市东谭社区等周边黎院新村东北角黎苑社区惠苑路南,相阳中城、相阳社区路西口子小区东北角西城、中城社区相阳路翠峰路之职大、技术学院间,职大北家属区等董庄路南、濉溪朱庄、纺织、董路东庄社区13000改造80001718193000沿路经营1200改造撤销改造2000标准化改造,改善购物及周独立式室边环境,用地不小于1500平内一层方米结合旧城改造,标准化配建独立式室菜市场,合理分区,用地不内一层小于5000平方米结合旧城改造,标准化配建独立式室菜市场,合理分区,用地不内一层小于13000平方米结合旧城改造,标准化配建独立式室菜市场,合理分区,用地不内一层小于3000平方米标准化改造,改善购物及周边环境标准化改造,改善购物及周边环境标准化改造,改善购物及周边环境20南黎商贸菜市场2100改造212223翠峰路菜市场丁楼社区菜市街纺织苑菜市场2500沿路300米3000改造撤销改造标准化改造,改善购物环境2425 淮纺西路亿嘉园淮纺西路北、虎虎山北路、口子菜市场山路西社区帝景翰园菜市场相山路东,梅苑帝景翰园等周边路北小区 3200600改造改造标准化改造,改善购物环境标准化改造,改善购物及周边环境
淮北市中心城区菜市场布局规划(2009—2020年)
文
本
淮北市中心城区菜市场规划一栏表
(三)图纸编号262728现 状名称位置主要服务范围情况说明分区不合理,利用率低,设施简陋,管理不规范分区不合理,利用率低,设施简陋,管理不分区不合理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占用铁路防护用地、在编组站附近,对周边的干扰较大设施简陋,环境差缺乏管理分区混乱、环境较差,设施需更新空摊较多,内部设施简陋建筑面积(平建筑形方米)式40007002800独立式棚顶独立式棚顶独立式棚顶独立式棚顶独立式棚顶独立式棚顶独立式棚顶远期规划建筑面措施积(平建筑形式方米)改造撤销就近改造撤销3000道路穿越该市场,在该市场独立式室西新建一座,用地不小于内一层5000平方米。总体规划中的防护绿地上结合周边地块的开发,新建独立式室一座,用地不小于3000平方内一层米标准化改造,改善购物及周边环境标准化改造,改善购物及周边环境独立式室用地不小于5000平方米内一层连体式室结合商业服务用房设置内一层独立式室用地不小于4000平方米内一层独立式室水果蔬菜的批发,占地10000内一层平方米。连体式室结合商业服务用房设置用地内一层独立式室结合旧城改造设置,用地不内一层小于3000平方米独立式室结合旧城改造设置,用地不内一层小于4000平方米连体式室结合电厂宿舍改造设置,同内一层时取消现状的菜市街 2500备注南黎农贸交易市张寨路东、董庄农民新村及周边场路南小区南湖路菜市场南湖路西,南湖农民新村及周边路小学对面小区结合旧城改造,标准化配建独立式室菜市场,用地不小于4000平内一层方米矿山集路南、双朱庄矿、张庄矿矿山集农贸市场龙小学东200米居住区岱河矿菜市场岱河东、铁路编岱河矿周边小区组站西储备粮库南、东水泥厂周边小区山路东洪发路北、长山南路西农贸路西、望阳路南淮海西路北、西山路西淮海西路南滨河花园内西山路东,渠沟路北人民路以南、新濉河以西人民路南,董庄路西濉河路东,南黎路北濉溪路东、梅苑路南洪发社区周边小区杨庄矿周边小区凤凰城等周边小区滨河小区旧城改造形成的居住小区农民新村及周边小区濉河小区纺织居住片区292000303***54555657 水泥厂菜市场洪发菜市场农贸路菜市场凤凰城菜市场滨河花园菜市场西山南路菜市场国正农产品批发市场濉河小区菜市场纺织片区菜市场梅苑西路菜市场***0改造改造改造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001500巴黎印象等周边小区电厂等周边居住电厂小区菜市场淮海路北,科委西区
淮北市中心城区菜市场布局规划(2009—2020年)
文
本
淮北市中心城区菜市场规划一栏表
(四)图纸编号******73
现 状名称位置主要服务范围情况说明建筑面积(平建筑形方米)式远期规划建筑面措施积(平建筑形式方米)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020004000******00250030002000备注机厂菜市场栗苑路菜市场淮海路北、机厂机厂、煤师院等路东周边居住区青岛花园等周边新建小区龙溪水岸等周边小区周边新建小区旧区改造形成的周边小区大华新家园等周边小区湖畔御景、蓝湖绿城小区等张寨、翡翠岛等周边小区翡翠岛等周边新建小区温哥华一期、二期等周边居民温哥华四期、五期等周边小区周边新建小区南湖路东、栗苑路南龙山路西、栗苑龙溪水岸菜市场路北龙山路东、学院学院路菜市场路南长山路西、桓谭桓谭路菜市场路路北长山路东、惠苑相城农贸市场路南张寨路东、桓谭湖畔御景菜市场路南张寨路西、人民张寨菜市场路北方安路与南湖路方安路菜市场之间、人民路北人民路北、东相温哥华菜市场阳沟东梅苑路北、东相温哥华四期菜市场阳沟东南湖路东、董庄前任庄菜市场路南长山路西、南黎长山南路菜市场路北相山庭院,梅苑等周边小区宏发半岛、香舍相阳路西、梅苑金冠玻璃菜市场花都、御林雅苑路北等居住小区。董庄路南、翠峰技术学院等周边董庄路菜市场路西小区相山路东、跃进相山南路菜市场周边新建小区沟南
结合机厂退城入园,对该片连体式室区改造,并结合商业服务用内一层房设置独立式室新区居住区建设配套,用地内一层不小于4000平方米连体式室结合商业服务用房设置内一层独立式室新区居住区建设配套,用地内一层不小于4000平方米连体式室结合该片区旧房改造,与商内一层业服务用房一并设置连体式室已建,惠苑路东段的开通,内一层该市场即可使用连体式室结合商业服务用房设置内一层连体式室结合商业服务用房设置内一层独立式室结合城中村改造设置,用地内一层不小于4000平方米连体式室已建,温哥华居住区配套项内一层目,近期投入使用连体式室结合商业服务用房设置内一层独立式室用地不小于5000平方米,新内一层区配到设施独立式室用地不小于4000平方米内一层结合工业退城入园,对该片连体式室区改造,并结合商业服务用内一层房设置独立式室用地面积不小于5000平方米内一层独立式室用地不小于3000平方米内一层
淮北市中心城区菜市场布局规划(2009—2020年)
文
本
淮北市中心城区菜市场规划一栏表
(五)现 状图纸编号74757677远期规划建筑面措施积(平建筑形式方米)连体式室新建5000内一层独立式室新建2500内一层独立式室新建2000内一层新建2500名称仁和菜市场人民路菜市场龙湖菜市场蒋台菜市场位置相山路西、西流河北人民路南、东外环西东外环西、龙湖路南龙河以南、原东外环以东,蒋台村西主要服务范围仁和小区等周边周边新建小区周边新建小区蒋台村周边新建小区情况说明建筑面积(平建筑形方米)式备注结合商业服务用房设置新区居住区建设配套用地面积不小于4000平方米新区居住区建设配套用地面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独立式室新区居住区建设配套用地面内一层积不小于4000平方米随着张庄矿煤炭资源枯竭,连体式室对该片区开发结合商业服务内一层用房设置菜市场连体式室随着该片区的居住区开发结内一层合商业服务用房设置菜市场独立式室新区居住区建设配套用地面内一层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独立式室新区居住区建设配套用地面内一层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连体式室随着该片区的居住区开发结内一层合商业服务用房设置菜市场独立式室新区居住区建设配套用地面内一层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独立式室新区居住区建设配套用地面内一层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连体式室随着该片区的居住区开发结内一层合商业服务用房设置菜市场连体式室随着该片区的居住区开发结内一层合商业服务用房设置菜市场独立式室新区居住区建设配套用地面内一层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独立式室新区居住区建设配套用地面内一层积不小于4000平方米 7879808***8788张庄路菜市场岱河菜市场韩楼菜市场王庄菜市场洪庄菜市场二廊庙菜市场土楼菜市场友谊路菜市场新北菜市场新蔡菜市场花山菜市场东湖路以南、张周边新建小区庄路路以东岱河以西、东湖路以北青年路以南、岱河以北青年路南、岱河西、东山路东相阳南路以西、铁路专用线北二廊庙新村南、烈山敬老院西雷河以东、长山南路以西况青路以南、友谊路以西况青路以北、闸河以西闸河以东、沱河路以南沱河路以南、花山以西岱河矿周边新建小区韩楼周边新建小区王庄周边新建小区洪庄周边新建小区二郎庙周边新建小区土楼村周边小区周边新建小区周边新建小区周边新建小区周边新建小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00300020002500
淮北市中心城区菜市场布局规划(2009—2020年)
文
本
第十五条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规划新建18座菜市场,建筑面积47500平方米,改造14座菜市场,建筑面积42400平方米,保留10座,面积22200平方米,撤销8座菜市场(街)。2015年末,规划范围内有42座菜市场,总建筑面积114100平方米。
规划近期撤销菜市场8座,包括抗战路集贸市场、春秋巷菜市场、电厂菜市街、五号工地菜市街、桃李巷菜市街、黎苑菜市街、丁楼社区菜市街、南湖路菜市场。
规划近期保留的菜市场10座,包括九一o市场、南黎商贸菜市场、翠峰路菜市场、纺织苑菜市场、淮纺西路亿嘉园菜市场、帝景翰园菜市场、水泥厂菜市场,矿山集农贸市场、岱河矿菜市场、农贸路菜市场,保留面积22200平方米。
规划近期改造的菜市场14座,包括渠沟路菜市场、海宫菜市场、惠黎路菜市场、鹰山路菜市场、洪山路综合市场、相山路菜市场、长山路菜市场、特凿菜市场、东黎批发市场、东岗楼综合批发市场、淮北市任圩综合批发市场、黎苑菜市场、南黎商贸菜市场、洪发菜市场,改造面积42400平方米。
新建设配置的菜市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据规划的居住区按标准配建相应的菜市场;另一种是撤销原有的占道菜市街、规模小的菜市场,在邻近周边地段兴建新的菜市场。规划近期新建菜市场共18座,建筑面积49500平方米,详见下表:
淮北市中心城区菜市场布局规划(2009—2020年)
文
本
图纸编号51名称位置主要服务范措施围新建近期规划建筑面积建筑形(平方米)式2000连体式室内一层独立式室内一层连体式室内一层连体式室内一层连体式室内一层独立式室内一层连体式室内一层连体式室内一层连体式室内一层连体式室内一层连体式室内一层独立式室内一层连体式室内一层独立式室内一层连体式室内一层独立式室内一层连体式室内一层独立式室内一层备注滨河花园菜市场国正农产品批发市场濉河小区菜市场淮海西路南滨河滨河小区花园内结合商业服务用房设置水果蔬菜的批发,占地10000平方米。结合商业服务用房设置用地结合电厂宿舍改造设置,同时取消现状的菜市街结合机厂退城入园,对该片区改造,并结合商业服务用房设置新区居住区建设配套,用地不小于4000平方米结合商业服务用房设置结合该片区旧房改造,与商业服务用房一并设置已建,惠苑路东段的开通,该市场即可使用结合商业服务用房设置53人民路以南、新农民新村及周边新建濉河以西小区人民路南,董庄濉河小区路西新建600054200057电厂小区菜市场电厂等周边居住淮海路北,科委西新建区淮海路北、机厂机厂、煤师院等新建路东周边居住区南湖路东、栗苑青岛花园等周边新建路南新建小区龙山路西、栗苑龙溪水岸等周边新建路北小区长山路西、桓谭旧区改造形成的新建路路北周边小区长山路东、惠苑大华新家园等周新建路南边小区张寨路东、桓谭湖畔御景、蓝湖新建路南绿城小区等张寨路西、黎苑张寨、翡翠岛等新建路南周边小区方安路与南湖路翡翠岛等周边新新建之间、人民路北建小区人民路北、东相温哥华一期、二新建阳沟东期等周边居民长山路西、南黎相山庭院,梅苑新建路北等周边小区宏发半岛、香舍相阳路西、梅苑花都、御林雅苑新建路北等居住小区。董庄路南、翠峰技术学院等周边新建路西小区相山路西、西流仁和小区等周边新建河北人民路南、东外周边新建小区环西新建150058机厂菜市场300059栗苑路菜市场250060龙溪水岸菜市场250062桓谭路菜市场200063相城农贸市场400064湖畔御景菜市场150065张寨菜市场2000结合商业服务用房设置结合城中村改造设置,用地不小于4000平方米已建,温哥华居住区配套项目,近期投入使用用地不小于4000平方米结合工业退城入园,对该片区改造,并结合商业服务用房设置用地面积不小于5000平方米结合商业服务用房设置新区居住区建设配套用地面积不小于4000平方米66方安路菜市场250067温哥华菜市场300070长山南路菜市场250071金冠玻璃菜市场250072董庄路菜市场300074仁和菜市场500075人民路菜市场2500
淮北市中心城区菜市场布局规划(2009—2020年)
文
本
第四章 实施措施
第十六条
应严格按照《淮北市城中心城区菜市场布局规划(2009年--2020年)》规定的要求进行菜市场市场的新建、改建或扩建,保证菜市场的科学布局、建设标准、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第十七条
进一步明确菜市场规划、建设、经营过程中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和要求,或者成立专门的部门加强菜市场规划、建设、经营过程中的管理,保证菜市场的科学管理、健康发展。
第十八条 菜市场的建设必须和城市建设同步实施。规划确定的菜市场用地,未经市政府相关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作他用。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侵占、破坏菜市场的场地和设施。确实需要调整的,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经规划批准部门批准后按要求实施。
第十九条 城市新建住宅区和旧城改造,必须按本规划配建相应菜市场;菜市场必须按照有关建设标准及国家的相关规范进行设计、施工。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淮北市中心城区菜市场布局规划(2009--2020年)》由文本、图则、说明书组成。文本、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说明书是文本和图则的说明性文件。
淮北市中心城区菜市场布局规划(2009—2020年)
文
本
第二十一条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调整以及东部新城规划的编制,本规划在进行相应调整时,须报淮北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二条 《淮北市中心城区菜市场布局规划(2009--2020年)》经淮北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本规划的解释权属于淮北市商务局。
第二篇:网站布局规划设计
网站布局规划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练习用布局模式和表格布局网页
【教学参考】
《 Dreamweaver 精彩设计百例》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DreamweaverCS3商业应用篇》 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设备】
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
【教学目的】
1、掌握用表格布局网页基本操作
2、掌握用布局模式布局网页基本操作
3、比较表格和布局模式的优劣
【教学重点】
1、用表格布局网页
2.、用布局模式布局网页
【教学难点】
布局模式布局网页
【教学方法】、项目工程互动式教学法、“讲、学、练”相结合:大量采用演示、讲解和练习等方式
【教学设计】
向学生讲解表格和布局模式的基本概念,演示 2 个项目的制作过程和效果图,分析这 2 个网页中表格的设计及相关属性的设置,布局表格及布局单元格的设计及相关属性的设置。讲解、示范操作完毕后布置课后作业。
第一步:表格概说及示范操作
第二步:用表格布局网页元素
第三步:教师示范操作范例 1、答疑
第四步:布局模式概说
第五步:展示项目 2 效果图,并分析布局单元格属性
第六步:教师示范操作、答疑
第七步:比较表格和布局模式的异同
第八步: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见讲义 【小结】
本次课,主要讲解用表格布局网页和用布局模式布局网页的方法。
【作业】
思考题:用表格布局和用布局模式布局网页有何优劣?
第三篇: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前言
沿海港口的布局与经济社会、城市发展、资源利用、人民生活质量、生存环境等密切相关。港口作为交通基础设施之一,是实现我区及西南腹地经济、社会和外贸发展目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合理布局沿海港口对提升我区港口综合竞争力、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区正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积极推动“一轴两翼”M型区域经济合作等重大新兴发展机遇,沿海港口正日益在政治、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沿海港口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防城港为主,钦州港、北海港共同发展的格局,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在港口布局、规划建设、安全运营等方面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区域合作的需要,岸线、环境、土地等资源亦呈现日益紧张的局面。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沿海港口发展方向及功能定位,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有限的港口岸线资源,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的需要,逐步完善综合运输网络,使沿海港口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的要求,特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本规划范围为广西沿海港口。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2020年。
一、港口发展与布局的现状
(一)港口建设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央提出要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我区沿海港口建设步伐加快,防城港、钦州、北海三港公用码头和商贸、企业专用码头并重的总体格局初步形成,防城港作为西南地区重要出海口的战略地位得到初步确立。进入21世纪,中央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沿海港口发展,我区沿海港口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深水码头及航道建设成绩显著,吞吐量快速增长。2006年底,全区沿海港口吞吐能力4120万吨,港口泊位171个,其中万吨级泊位28个;2006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950万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480万吨,占总货物吞吐量的70%,集装箱21万TEU;旅客吞吐量约100万人次。沿海港口的快速发展对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促进重大产业布局和临海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我区及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广西出海通道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二)港口布局状况
防城港、钦州、北海三港同处北部湾,位置邻近,建港条件相似,集疏运通道一致,都有发展深水港的条件,具有相同的经济腹地。腹地经济发展水平、国际政治环境、港口集疏运体系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港口布局和功能定位。改革开放前,建有防城港和北海两港,总体规模较小,商贸功能较弱,但战备功能突出。20世纪80年代,沿海港口规模有所扩大,防城港在国家及地区政治经济战略部署中的重要地位及对外开放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港口规模迅速扩大,初步确立了广西沿海枢纽港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逐步形成以防城港为枢纽港,钦州、北海港共同发展的格局。进入21世纪,沿海港口规模进一步扩大,沿海三港在发展公用码头的同时,积极发展服务于临港工业的专用码头,港口功能日趋多样化。防城港已确立了综合性枢纽港的地位,2006年末,防城港生产性泊位数、深水泊位数、通过能力都占到全区沿海港口的一半左右,实际完成货物吞吐量、外贸吞吐量分别占全区沿海港口的51%和64%,承担着大宗物资的主要转运功能,为广西以外腹地转运的货物占吞吐量比重已达60%以上。钦州港初步形成企业专用码头、公用码头共同发展的局面。北海港以商贸旅游功能为主。
(三)综合评价
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成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1990~2006年,我区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迅速,年均增长19%,外贸吞吐量年均增长18%,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57%的货物吞吐量服务于我区经济发展,90%以上的煤炭、铁矿石、油气品等物资和70%左右的外贸进出口货物通过沿海港口完成。
以大宗散货运输为主,是西南地区能源、原材料和非金属矿石等大宗物资转运的重要枢纽。“十五”以来,金属矿石、煤炭、非金属矿石、石油等大宗散货占总吞吐量的比重一直在60%以上;西南地区进口铁矿石、煤炭、石油等大宗原材料以及出口磷矿石、重晶石、膨润土等非金属矿石和煤炭等矿产品约占沿海港口吞吐量的43%。
临港产业发展迅猛,港口对产业布局调整和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区沿海地区重大产业逐步壮大,防城港、钦州、北海三市按照“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培育了电力、冶金、石化、粮油加工、林浆纸一体化等大型临港工业,南北钦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GDP从2000年的598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439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升至15%。
港口建设和经营日趋多元化。我区沿海港口建设改变了过去以国家和自治区投入为主、投资渠道单一的局面,依托自身优势吸引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港口建设和经营,港口建设投资主体和渠道日趋多元化。
(四)存在问题
港口功能定位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原三港功能定位在指导港口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腹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港口发展趋势,不利于整合港口资源、拓展港口功能、提高港口综合竞争能力。
港口岸线资源有限,利用不充分。沿海港口岸线资源有限,岸线利用存在功能混杂、布局零散、货主企业多占少用岸线等现象,部分港口岸线资源利用不合理。
港口服务功能单一,结构性矛盾突出。港口仍以传统的装卸、储存、转运为主,功能较单一,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缺少分拣、包装等增值服务,港口的运输组织、物流服务功能较弱,远没有达到专业化、网络化、标准化、信息化的要求。港口规模、通过能力、现代化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万吨级以上泊位所占比重低于全国沿海平均水平;专业化泊位较少、通过能力较小;现有进港航道尚不适应海运船舶大型化的趋势。
港口集疏运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铁路输送能力已成为制约港口发展的因素,南昆、黔桂、湘桂三条铁路出省通道存在限制口,进出港铁路运量不平衡;疏港公路通道有待完善,港口与铁路、公路及场站之间衔接不畅、效率不高,未能发挥综合交通的整体效益。
二、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
(一)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港口的需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直接带动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本世纪头20年是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区将全面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强与全国各省区市及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根据我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2020年全区GDP比2000年翻2.5番,人均水平达到3000美元,城镇化水平达到50%。经济总量增长、经济水平整体提高将直接带动沿海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
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港口强化西南大通道出海口的作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和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是推进西南地区开发、建设南贵昆经济走廊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我区沿海港口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南地区通往国内外市场的重要出海口,不仅吸引产业向沿海集聚,还将承担大量的能源、原材料及工业制成品的对外运输任务。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要求港口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建立,将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积极深化投资合作、不断提高经济技术合作水平。我区地处西南经济圈、华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门户和前沿,沿海港口将成为我国对东盟国家海上贸易、人员往来的重要枢纽。
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要求完善港口综合运输枢纽功能。我区将积极参与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加强与区域内各省市在交通、电力、煤炭、矿产资源开发、旅游等方面的合作,承接产业转移。沿海港口将在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的铁矿石、原油、煤炭、集装箱接卸及成品油运输、琼州海峡滚装运输等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综合运输网络的重要枢纽、现代物流的重要结点。
全面实施“工业兴桂”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对沿海港口提出了更高要求。实施“工业兴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资源开发型工业逐步向重化工业和现代制造业转变,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必须依托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加工贸易升级,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鼓励短缺资源的进口,提高先进技术装备进口的比重。这些都将产生巨大的能源、原材料及外贸物资海运需求。
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促进广西沿海地区经济飞跃需要沿海港口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开放开发,沿海地区钢铁、石化、电力等大型工业迅速发展,形成沿海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出口加工基地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性物流中心。凭借良好的岸线、土地和淡水资源及不断完善的公路铁路等集疏运通道,南北钦防城市群将加快发展临海产业,成为广西对外开放的龙头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
根据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港口的需求,结合国民经济、城镇体系、综合交通、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等规划,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预测2010年、2020年广西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为1亿吨和3亿吨,外贸吞吐量分别为7000万吨、19000万吨;旅客吞吐量分别为100万人次和200万人次。
三、港口发展战略目标
(一)港口战略定位
从经济社会、对外贸易、改革开放、产业布局、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等要求出发,为适应腹地经济社会及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结合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体方案布局,广西沿海港口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战略资源;加快以西南地区为主的港口腹地对外开放、全面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平台。
(二)港口总体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速度、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以国际、国内航运市场为导向,优化布局,整合资源,逐步形成以防城港为主要港口,钦州港、北海港共同协调发展,满足腹地经济及临港产业对以矿石、石油、煤炭、集装箱等大宗型货物为主的货物运输需求,具备综合运输枢纽、现代物流、临港工业、商贸服务和现代信息服务等功能,机制顺畅、能力充分、布局合理、资源集约、环境友好、服务高效的现代化港口群。
四、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一)岸线资源评价
我区海岸线东起粤桂交界的英罗港洗米河口,西至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1595km,岛屿624个、岸线长325km,其中防城港市大陆海岸线长580km;钦州市大陆海岸线长518km;北海市大陆海岸线长497km,岛屿岸线长32km。我区沿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形成较多港口岸线资源,但相对我国沿海其他省市,港口岸线的总量不大,优良港口岸线有限;受外海波浪的影响较小,潮差大,台风影响相对较轻,陆源泥沙少,港湾淤积轻,港池航道较为稳定,建港条件良好。
(二)港口岸线利用现状评价
我区海岸线开发利用主要分为公用港口、临港工业、渔业、旅游、养殖业、保护区及其他等。工业开发程度不高,港口和临港工业占用岸线约17.2km,约占全区大陆海岸线的1.1%,其中深水码头岸线9.5km,占港口和临港工业岸线的55.2%,现有及在建电厂3个,占用岸线约5.3km。另有渔港12个,码头长约8.7km。沿海未进行工业开发的岸段多数为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所利用。港口岸线主要集中在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的现有港区。
(三)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遵循适应性、协调性、整体性、备择性、可持续发展、合理性的原则,把沿海港口岸线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岸线利用,坚持深水深用,鼓励专用码头与公用码头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力求充分利用岸线,避免重复建设,保证港口可持续发展。
全区规划港口岸线(包括现已开发利用的岸线、近期开发的重点岸线及远期预留的岸线)228km,其中大陆岸线224km、岛屿岸线4km,分别占全区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长的14.0%和1.2%;深水港口岸线160.4km,占规划港口岸线的70.4%。全区沿海港口岸线利用规划总体情况见表4.1,沿海港口岸线布局规划情况见表4.2及附图。
对适于开发主要货类专业化码头或作业区的岸线规划为:防城港的蝴蝶岭岸线、钦州的三墩岸线、北海的涠洲岛岸线,作为15万吨级及以上原油码头的岸线;防城港的第四港区岸线、企沙半岛西岸线的南段,钦州的果子山岸线、鹰岭岸线、大榄坪岸线、大榄坪南岸线、三墩岸线,北海的铁山港岸线,作为建设10~20万吨级干散货码头的岸线;防城港的第二港区和第三港区岸线,钦州的勒沟岸线、大榄坪南岸线、大环岸线,北海的石步岭岸线、铁山港岸线,作为建设5万吨级及以上集装箱码头岸线;防城港的蝴蝶岭岸线和渔漫半岛东岸线,钦州的鹰岭岸线,北海的铁山港岸线、涠洲岛岸线,作为建设5~10万吨级成品油或液化气码头的岸线。
各地除根据本规划确定的港口岸线安排港口、码头建设外,应对其余仍可用于港口建设、尚未列入规划的岸线予以有效保护,经必要的论证后适时纳入规划。
各级相关政府部门在布局沿海产业和岸线规划、管理、开发过程中,应重视对相关水陆域特别是陆域纵深的保护和控制,条件允许时要在规划港口岸线后方预留足够的陆域空间作为港口生产区,以保障港口的正常生产和运营。
表4.1
港口岸线利用规划汇总表 单位:km
地区大陆岸线总长规划港口岸线其中:深水港口岸线 防城港市 580 85.1 54.9 钦州市 518 86.1 54.5 北海市 497 56.8 51.0
全区合计 1595 228 160.4
表4.2
广西沿海港口岸线规划表 单位:m
地区
名称岸线
名称岸线起迄点规划利用 岸线长度其中:
深水岸线已利用岸线长度其中:
深水岸线利用状况规划用途
全区合计
227980 160390 17232 9493
防
城
港
市
小计
85100 54900 8489 5129
牛头岭岸线牛头岭~马鞍岭 4000 4000 0 0 未开发预留港口岸线、公用码头
马鞍岭岸线马鞍岭附近1500 1400 100 0 已建油气码头1个临港工业
老港区岸线老港区北端~暗埠江南口 6200 6200 4359 4359已建各类码头24个综合性港区 渔漫半岛
东岸线渔漫半岛南端~葫芦岭 7600 7600 770 770已填海,油气码头1个公用码头和临港工业
企沙岸线企沙港西侧 6700 0 400 0 已建小型码头综合性港区 企沙半岛
西岸线康熙岭~独山 4700 0 0 0 未开发公用、支持系统码头 港中墩~老鸦墩~盐田 6500 5500 0 0 未开发公用码头和临港工业 云约江口门南侧 2300 0 0 0 未开发临港工业
赤沙岸线赤沙~石龟头 6600 6600 0 0 未开发预留港口岸线 蝴蝶岭岸线石龟头~蝴蝶岭~堂角 6000 6000 0 0 未开发临港工业 大小冬瓜岸线龙门港南侧 3600 3600 0 0 未开发预留港口岸线 红沙沥岸线红沙沥~揽埠 6000 6000 0 0 未开发预留港口岸线 企沙半岛
东岸线榄埠港口门南侧~企沙港口门东南 8000 8000 0 0 未开发临港工业
白龙岸线白龙尾半岛西侧南部 3500 0 200 0 已建小型码头1个边贸、通用码头 小型码头岸线★ 11900 0 2660 0 各段均建有小型码头边贸、通用码头
钦
州
市小计
86080 54490 5285 2534
樟木环岸线七十二泾南侧 2230 2230 0 0 未开发预留港口岸线
勒沟岸线勒沟西侧 4350 2450 2450 1050 已建1~5万吨级码头通用、集装箱
果子山岸线果子山港区 2400 1200 1359 290 在建天盛等2千~7万吨级码头8个大宗散杂货 鹰岭岸线金鼓江河口西侧 3300 3300 1194 1194已建油气码头、在建电厂码头危险品、散货 金鼓江岸线金鼓江 9650 6060 0 0 未开发危险品、通用、临港工业 大榄坪岸线中港区南侧人工填海 9800 6600 0 0 未开发通用、集装箱、临港工业
大榄坪南岸线大榄坪以南 10350 10350 0 0 未开发多用途及大型临港工业
大环岸线东港区南侧,人工填海 5600 5600 0 0 未开发集装箱、通用码头 三墩岸线东港区南侧,人工填海 3200 3200 0 0 未开发预留大型散货、30万吨级原油码头岸线
龙门岸线龙门港附近1800 0 112 0 已建地方小型码头通用码头 观音堂岸线龙门岛四周 4200 2500 0 0 未开发预留港口岸线 大风江西岸线大风江河口西岸 15300 11000 0 0 未开发预留港口岸线 那丽岸线大风江沙良角至急水港 5200 0 0 0 未开发港口预留岸线 小港岸线东场、茅岭、沙井等 8700 0 170 0 已建小型码头小型码头
北
海
市小计
56800 51000 3458 1830
铁山港岸线彬塘~雷田 25000 25000 1180 1180已建5千~5万吨级码头3个公用码头、散货、集装箱、液体化工及临港工业
沙田岸线沙田港 2000 0 70 0 已建300~500码头3个公用码头 榄根岸线铁山港东侧中部 3000 3000 0 0 未开发公用码头
老港岸线内港航道~捕捞公司 800 0 500 0 已建千吨级码头公用码头
石步岭岸线地角~冠头角 4000 4000 650 650已建5千~3.5万吨码头5个集装箱、通用及国际邮轮码头
侨港岸线侨港湾内 2000 0 480 0 已有客运码头3个及渔港国际客运码头区
涠洲岛岸线梓桐木~大岭北 4000 4000 0 0 已建2千吨级油气码头及客货滚装码头2个液体散货、轮渡
大风江东岸线大风江口东侧 15000 15000 0 0 未开发预留港口岸线 小港岸线涠洲岛南、西部 1000 0 578 0 客货、客滚码头3个公用码头
★:小型码头岸线包括潭吉、京岛、竹山、白龙、茅岭、潭油和市边贸岸线等七段岸线,主要从事杂货和对越南的边境贸易。
五、港口布局规划
(一)布局原则
1.以《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为指导,适应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对外贸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适应西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发挥资源优势、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均衡布局,协调发展。
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港口间的分工合作,整合资源,坚持合理、有序、高效地开发利用港口岸线资源,注重港城协调发展,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
3.贯彻以综合运输为主轴的交通运输业发展总方针和交通部编制的“三主一支持”的长远发展规划设想,强化广西沿海港口在西南出海大通道中的作用和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枢纽作用。
4.以发展现代化港口为目标,紧密结合国内外经济和航运发展的新形势,布局大型专业化枢纽港区,为港口拓展现代物流、临港工业功能留有空间。
5.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有关规划相协调。
(二)分层次港口布局规划
以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为指导,遵循我区沿海港口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综合考虑港口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规划防城港为主要港口,北海港、钦州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逐步形成沿海港口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分层次发展格局(参见附图)。
沿海三港功能定位如下:
防城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防城港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依托,是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加快广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我国西南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连接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是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的重要口岸之一。随着腹地经济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完善,防城港将以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加快发展集装箱运输,逐步成为具有运输组织、装卸储运、中转换装、临港工业、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及保税、加工、配送等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口。
钦州港是服务临港工业为主的地区性重要港口,近期主要依托临港工业开发,形成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港区;远期发展成以服务临港工业为主,兼顾为港口腹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服务的多功能现代化港口。
北海港是以商贸和旅游服务、临港工业为主的地区性重要港口。石步岭港区以商贸和旅游服务为主,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和旅游业,形成以商贸旅游和清洁型物资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港口;铁山港区发展成为以服务临港工业为主,兼顾大宗散货中转运输及物流、保税、加工等多功能的现代化港口。
(三)主要货类码头布局规划
1.矿石
以防城港为主,布局20万吨级以上大型铁矿石接卸码头,为广西及西南地区钢厂所需的矿石运输服务。
非金属矿码头以防城港为主,布局5~7万吨级通用散货码头,主要为西南地区磷矿、重晶石等出口服务。
2.石油
配合钦州千万吨级大型石油炼厂的需要,相应布局大型原油接卸码头,具体选址待进一步论证确定。
油气码头布局应结合油气品消费情况和石化企业的布点、生产规模及产品的流量、流向,在钦州港、北海港和防城港,整合现有油气码头资源,集中布置、适度扩建和新建成品油及液体化工泊位,满足沿海地区和腹地油气品运输需要。
3.煤炭
未来广西煤炭消费以工业用煤为主,沿海电力、钢铁工业发展将使煤炭海运调入量大幅增长,进口煤炭以秦皇岛、青岛等北方港口来煤和东盟外贸进口煤炭为主。在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布局7~10万吨级大型煤炭接卸码头,为沿海电力、钢铁工业及腹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4.集装箱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建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沿海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广西沿海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及货物箱化率将有所提高,外贸集装箱生成量将进一步增加;与华南、华东和北方沿海省份的货物贸易及内贸箱量也将快速增长。集装箱运输以防城港为主,在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布局建设集装箱码头。防城港应大力发展集装箱远洋干线运输,适时建设大型专业化集装箱码头。
(四)港口集疏运系统规划
以建设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为目标,建设从广西沿海港口通往东盟、华南、中南及西南经济区的集疏运通道。集疏运通道以铁路、公路为主,形成以南昆、黔桂、南防、黎钦、钦北铁路和南北、钦防、水南、南百高速公路为主线,连接我区沿海港口与云南、贵州等西南腹地的综合运输通道;以南宁~玉林、南宁~广州铁路和南宁~湛江、南宁~梧州公路为主线,形成通往广东及港澳地区的运输通道;以焦柳、湘桂、黎湛等铁路和桂海高速公路等为主线,形成通往湖南及华中地区的运输通道;以南宁~凭祥铁路和南宁~友谊关、防城港~东兴等公路与越南相连,形成通往东盟的国际陆路通道。加强港区铁路、公路规划,使港区交通网络与周边铁路、公路干线及城市交通顺畅衔接,形成高效、便捷、安全、畅通的港口集疏运系统。
六、环境保护
贯彻科学发展观,集约化、规模化开展港口布局,最大限度、有效利用有限的港口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发展专业化大型码头以及集装箱运输,减少货物在装卸、堆放和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在发展规模化的新港区时,要重视对邻近城区的老港区进行城市化改造或功能调整和资源整合,提高港口的现代化水平,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各市在编制各港的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各港口和港区规划的功能,在岸线和水陆域布局方案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在实施港口项目建设时,必须严格按国家规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标准;在港口生产运营过程中,应加强环境质量监测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并适时对港口环境保护进行全面评估。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管理、创新模式、合理开发岸线,提高岸线资源利用效率。
港口岸线的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岸线利用规划,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岸线利用审批程序。创新管理模式,通过技术改造、资产转让、联合经营、资源有偿使用等方式整合港口资源,鼓励多家企业联合建设、共同使用或经营企业专用码头。对于水运需求不大、投资强度和产出率较低的生产企业,要求远离港区、集中布置、成片发展,通过建设公用码头、港口物流中心满足其物资运输需求;钢铁、石化、电力等有稳定、大宗货源的大型企业需要自建码头的,应充分发挥码头能力,厂区布置要力求向陆域纵深发展,尽量少占用岸线。
(二)处理好区域发展和地区发展对港口需求的关系。
港口岸线和土地资源总量有限,实施港口规划需要统筹区域和地区发展的需求,在服从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港口综合运输、现代物流、临港工业、商贸服务和现代信息服务等功能,合理安排岸线资源开发规模、时序,满足腹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深化港口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港口资源整合,提升港口整体竞争力。
要结合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新形势、新要求,深化港口行政体制改革,从行政体制、政策措施、规划建设、资金筹措等方面加强管理和指导,加快沿海港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化港口资源整合,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避免低水平竞争和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发挥沿海港口的整体优势,实现沿海港口一体化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实力。
(四)加大集疏运通道建设力度,完善集疏运系统。
要加快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的建设步伐,提高港口集疏运通道的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化港口对腹地经济的辐射作用。完善港区铁路系统,适时建设新港区的支线铁路,适应大宗物资集疏运的需要,逐步开展长距离铁路集装箱集疏运。
(五)抓紧完成沿海三港总体规划相关工作。
以本规划为指导,抓紧编制防城港企沙半岛港区总体规划,相应完善防城港总体规划;抓紧编制钦州港、北海港总体规划。各港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尽快上报审批,确保港口建设按规划、环保等要求有序进行。
第四篇:辽宁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印发辽宁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的通知
辽政办发〔2008〕21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辽宁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五月四日
辽宁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一、港口发展与布局现状
(一)港口发展现状
我省共有大陆海岸线2292公里,岛屿海岸线628公里,是我国岸线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港口的建设与发展,沿海港口布局不断优化,港口通过能力和吞吐量规模持续增长,港口设施大型化、专业化的步伐也显著加快。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省沿海先后扩建或新建了大连港香炉礁港区、和尚岛港区、大窑湾港区,营口港鲅鱼圈港区和丹东港大东港区;同时,继葫芦岛港转为军民合用后,还开工兴建了锦州港。截至2006年年底,全省沿海港口共有各类生产性泊位29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24个),码头岸线总长48272米,综合通过能力2.85亿吨;此外还拥有尚未正式竣工验收的已建成泊位5个(全部为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能力2000万吨。与1980年相比,全省沿海港口共新增码头泊位223个(含尚未正式竣工验收的泊位,下同),其中深水泊位105个,新增码头能力2.68亿吨。
2006年,沿海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3.57亿吨,其中外贸吞吐量9982万吨,与1990年相比年均递增速度分别达到了13%和6%;其中2000年以来的年均递增速度分别达到了17%和12%,呈现出加速增长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腹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高速增长,从1990年的13万标准箱增长到2006年的468万标准箱,年均递增速度高达25%,是同期沿海港口增长速度最快的货类之一。
受腹地经济和产业结构特点的影响,我省沿海的货物运输以煤炭、原油、成品油、金属矿石、钢铁、粮食等大宗能源、原材料物资和集装箱货物为主。2006年上述7大货类共完成吞吐量2.25亿吨,占到了沿海港口全部货物吞吐量的63%。
(二)港口布局状况
目前,全省沿海共有大连、营口、锦州、丹东、葫芦岛、盘锦等6个港口;拥有大连港寺儿沟港区、大港港区、黑咀子港区、香炉礁港区、甘井子港区、大石化港区、和尚岛西区、和尚岛东区、北良港区、散矿中转港区、鲇鱼湾港区、大窑湾港区,营口港鲅鱼圈港区,锦州港东部港区,丹东港大东港区和葫芦岛港绥中港区等16处规模化港区;并基本形成了以大连港和营口港为主的发展格局。
截至2006年年底,大连港共有各类生产性泊位195个,通过能力2.08亿吨,分别占全省相应总量的65%和68%;营口港共有生产性泊位57个,通过能力5166万吨,分别占全省的19%和17%。2006年大连港和营口港分别完成货物吞吐量2.0亿吨和9477万吨,分别占全省货物总吞吐量的56%和27%。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321万标准箱和101万标准箱,分别占全省总量的69%和22%,并初步形成了外贸集装箱运输以大连港为主,内贸集装箱运输以营口港为主的发展格局。
(三)现状综合评价
目前,我省沿海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大连港和营口港为主,锦州港和丹东港为辅,葫芦岛港和盘锦港为补充的发展格局。沿海港口规划、建设和运营状况良好,总体上呈持续、健康、较快的发展态势。当前沿海港口发展的主要特点与作用是:
1.吞吐量持续较快增长,是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与东北地区经济保持了同步较快增长的发展趋势,二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79,属于密切相关,沿海港口已经成为了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和重要基础。同时,依托港口优势,沿海大连、营口、锦州、丹东、葫芦岛和盘锦等6市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总量高速增长,其经济总量、利用外资额和外贸进出额占全省的比重均达到了50%以上,港口经济正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2.外贸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是东北地区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沿海港口外贸吞吐量也随之迅速增长,2006年达到了9982万吨,比2000年增加了99%。目前,我省沿海港口已经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海运航线,东北地区75%左右的外贸物资都是通过我省沿海港口运输的。沿海港口已经成为了东北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参与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重要战略资源。
3.港口运输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为主,是东北重化工业和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沿海港口不仅承担了东北地区绝大部分外贸物资的运输任务,而且也是腹地石化、钢铁等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现经我省沿海进口的原油、铁矿石已经占到了东北地区石化、钢铁等产业所需原料的30%左右;下水的成品油和钢材等货物占腹地相关产品产量的50%左右;粮食装船量占腹地全部粮食外运量的40%左右。
4.港口产业加快发展,是东北地区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托。历史上,东北地区的主要产业、特别是工业主导产业是以资源导向为主布局的。近年来,由于腹地经济发展对国内、外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各种产业、特别是对运输需求较大的工业向港口及周边区域聚集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大连、营口等港口周边已经出现了一批以石化、冶金、电力、造船等为主的产业聚集区,沿海港口在优化产业布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四)存在问题
1.港口发展不均衡,整体布局有待完善。受自然条件、开发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全省沿海码头布局主要集中在大连、营口两港,而东西两翼的锦州、丹东、葫芦岛和盘锦等港口规模相对较小,设施也不尽完备。这种港口布局虽然客观反映了当前沿海地区经济、产业和综合交通的实际特点,但难以适应未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后应在继续巩固大连、营口等主要港口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结合各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当加快东西两翼港口的发展步伐。
2.港口岸线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不尽合理。我省宜港岸线资源丰富,但空间分布很不均衡。首先,沿海宜港岸线80%以上都集中在大连市,其他地区的港口岸线资源分布相对较少。其次,经过多年的建设,除大连港外的其他地区成规模的未利用深水岸线资源已经非常稀缺,全省沿海港口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约束。同时,在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个别地区仍然存在抢占、乱占、多占港口资源的现象,养殖、捕捞、旅游等一些海洋产业在土地、水域的使用中与港口争夺岸线的问题也尚未完全解决。
3.港口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根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省沿海港口通过能力与实际吞吐量相比的能力缺口达到了5000万吨左右,总体能力不足仍是当前港口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沿海大型深水泊位偏少的结构性矛盾也比较突出。目前全省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共有129个,占泊位总数的43%;其中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深水泊位仅有43个,占泊位总数的14%。由于缺少大型深水码头,部分远洋货物只能由小船运输或在其他港口中转,造成货物综合物流成本增加。
4.现状存在的其他问题。首先,在航道、防波堤等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投入不足和筹资渠道不畅的问题突出,已经成为了制约港口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港口后方集疏运通道能力不足、与港口联系不畅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第三,港口的功能单一,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腹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
(一)港口发展面临的形势
1.东北振兴将推动港口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未来腹地经济将保持持续、较快的发展势头,预计2010年前东北地区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0%以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包括沿海港口在内的交通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依靠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这势必带动港口外贸货物,特别是大宗能源、原材料物资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
2.东北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要求全面提高港口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继续加快的大环境下,振兴东北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技术和市场,同时也必须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新的发展形势要求交通运输,特别是沿海港口要在提高总体运输能力的同时,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首先要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第二要积极拓展港口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使各类客、货运输更加高效、便捷,为提升本地区的整体经济竞争力水平发挥更大作用。
3.大型产业基地的建设要求提高港口现代化、集约化水平。根据东北地区的资源条件和产业特点,中央提出了建设石化、冶金、能源、装备制造等大型产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相关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要求与其配套的运输服务也要实现集约化和规模化。就港口而言,关键是要根据腹地产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以原油、铁矿石等大宗物资及集装箱运输为重点,发展大型的集约化、专业化港区。
4.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要求加快发展临港工业。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凭借优越的交通条件,港口及周边地区具有发展重化工业以及来料加工制造业的突出优势。同时,我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也要求沿海港口在满足传统运输需求的同时,为临港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和支持,积极吸引并促进临港工业的发展。
(二)港口吞吐量预测根据腹地经济社会、对外贸易,以及能源、冶金、石化等主要产业的发展规划,并综合考虑未来东北地区综合运输的发展趋势,预测到2010年、2020年我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将分别达到6亿吨和11亿吨左右,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将分别达到2.3亿吨和4.65亿吨左右。
预计2010年和2020年大连港货物吞吐量将分别达到3.3亿吨和5.6亿吨左右;营口港将达到1.5亿吨和3.0亿吨左右;锦州港将达到5600万吨和1亿吨左右;丹东港将达到3700万吨和6000万吨左右;葫芦岛港将达到2500万吨和7500万吨左右;盘锦港将达到200万吨和500万吨左右。
未来主要货类吞吐量预测结果如下:
1.煤炭:我省是东北地区的煤炭主要消费地和调入地,沿海煤炭运输以进口为主。随着未来经济社会和沿海电力、冶金等产业的发展,全省煤炭消费量和调入量将持续增长,而煤炭下水量将保持稳步发展的趋势。预测到2010、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煤炭吞吐量将分别达到3800万吨和8900万吨左右;其中进口量分别为1850万吨、3550万吨;出口量分别为1950万吨和5350万吨。
2.原油: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原油生产和加工基地,由于腹地主要油田都已先后进入开采的中晚期,而原油加工能力仍将不断提高,腹地对外贸进口原油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预测到2010、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原油吞吐量将分别达到5500万吨和8600万吨左右,其中外贸进口量分别为4050万吨、7200万吨。
3.成品油: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化工业基地和成品油调出地,而沿海港口一直是本地区成品油调运的重要通道。随着未来腹地石化产业的发展,沿海成品油调出量仍将持续增长。预测到2010、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成品油吞吐量将分别达到5150万吨和7700万吨左右,其中出口量分别为4400万吨、6600万吨。
4.金属矿石: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冶金工业基地,随着未来腹地钢铁产业的发展,以外贸进口铁矿石为主的港口金属矿石吞吐量将快速增长。预测到2010、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金属矿石吞吐量将分别达到5300万吨和7500万吨左右,其中外贸进口量分别为4050万吨、6600万吨。
5.钢铁:钢铁行业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其钢材产量除满足本地消费外,还大量外运。随着未来腹地钢材基地的建设,沿海港口钢铁运输规模将不断扩大。预测到2010、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钢铁吞吐量将分别达到3600万吨和5600万吨左右,其中出口量分别为2870万吨、4250万吨。
6.粮食: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和调出基地,每年均有大量粮食下水,但考虑到腹地粮食加工业对粮食需求的增加,未来调出粮食的增幅将趋于减少;同时,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和临港粮食加工产业的发展,未来粮食调入量也将呈增长趋势。预测到2010、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粮食吞吐量将分别达到3000万吨和4400万吨左右,其中出口量分别为2700万吨、3350万吨。
7.集装箱:随着未来东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腹地对港口集装箱运输的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预测到2010、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分别达到1250万标准箱和2800万标准箱左右。
8.汽车滚装:沿海滚装运输主要包括跨海峡运输、近洋国际航线运输、陆岛运输和商品汽车运输等几部分。未来随着腹地经济与国内、外联系的日益密切,海上汽车滚装运输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预测到2010、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滚装吞吐量将分别达到150万辆和250万辆左右。
9.旅客:我省沿海旅客运输以跨海峡旅客运输为主,并有部分近洋国际航线客运。随着未来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各地间的人员往来将更加频繁;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将推动沿海旅游客运的快速发展。预测2010、2020年港口旅客吞吐量将分别达到750万人次和1000万人次左右。
具体吞吐量预测结果参见附表1~附表2。
三、港口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港口的战略定位根据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进一步加快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根据我省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和“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以及“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构想,未来沿海港口发展的战略定位:
是东北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整个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东北地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重要依托;是我省努力发展成为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完善我国沿海港口布局和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基础。
(二)总体发展目标
21世纪,国内和国际社会、经济、贸易、科技和交通运输等各方面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我省沿海港口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挑战。依据《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和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我省沿海港口的要求,未来辽宁沿海港口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在优化港口布局和结构的基础上,适度加快港口建设步伐,逐步建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备、信息畅通、优质安全、便捷高效、文明环保的现代化沿海港口群;积极推进大连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进一步发挥港口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促进作用,充分满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辽宁沿海港口的要求,为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岸线利用规划
(一)岸线资源评价
辽宁省大陆岸线东起东鸭绿江口,西至辽冀分界线,全长2292公里,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13%;沿海有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266个,岛屿岸线长628公里。根据成因、形态和物质组成,全省海岸可大致分为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等3大类型,其中基岩与砂砾质海岸冬季基本不冻。从沿海各地市的情况看,我省沿海岸线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全省大陆海岸线的60%以及几乎全部的基岩海岸都集中在大连市,其他地市多以砂砾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为主。不同类型岸线资源基本情况如下:
基岩海岸占全省大陆岸线的30%左右,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东海岸的城山头至黄龙尾和平岛至东咀子岸段。其主要特征是岸线曲折,港湾众多,水域较深,湾内水面宽阔,泥沙来源少,淤积较轻,是优良的建港岸线。
砂砾质海岸占全省岸线的40%左右,主要分布于辽东湾东岸的黄龙尾至平岛和东咀子至盖州角,西岸的小凌河口至辽、冀分界处。其主要特征是沙滩平缓,水体含沙量低,泥沙淤积并不重,许多岸段水深条件良好。从建港条件分析,此类岸线虽不如基岩岸线,但如采用一定的疏浚等工程措施,可成为较好的港口岸线。
淤泥质海岸集中分布于黄海北部东段和辽东湾顶部,即鸭绿江至老鹰咀和辽东湾盖州角至小凌河口一带。其主要特征是岸线平直,滩面宽阔,泥沙运动活跃,水域较浅,自然港址贫乏,但港址选在河口稳定的深槽和潮汐通道较深处,可取得较好效果。
(二)港口岸线利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港口的较快发展,沿海宜港岸线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相继新建了大连港大窑湾港区、营口鲅鱼圈港区、丹东港大东港区、锦州港、旅顺新港和绥中港,葫芦岛港柳条沟港区正在建设中,占用了大量的深水岸线。同时,沿海的盘锦港、庄河港、皮口港、长山群岛及沿海的主要岛屿还建设了大量的中小型泊位,占用的一般为浅水岸线。目前,全省沿海已利用的港口岸线51.1公里,占全省大陆海岸线总长的2.2%。
(三)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根据我省沿海岸线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需要,按照深水深用、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综合考虑沿海相关临海产业的发展要求,共规划港口岸线523.5公里(包括已开发利用岸线、近期开发的重点岸线和远期预留岸线),其中大陆海岸线421.5公里,岛屿岸线102公里,分别占全省大陆海岸线和岛屿岸线总长的18%和16%;规划港口深水岸线长278.2公里,占全部港口岸线的53%。
沿海各市港口岸线规划情况如下:大连港规划岸线长384.5公里,其中深水岸线204.9公里;营口港规划岸线长75.1公里,其中深水岸线25.5公里;锦州港规划岸线长7.3公里,其中深水岸线4.4公里;丹东港规划岸线长28.8公里,其中深水岸线17.8公里;葫芦岛港规划岸线长20.5公里,全部为深水岸线;盘锦港规划港口岸线长7.3公里,其中深水岸线5.1公里。
辽宁沿海中大连港的鲇鱼湾、大孤山、长兴岛,营口港的鲅鱼圈和仙人岛,以及锦州港等段岸线可供建设大型散货码头;大连港的大窑湾、长兴岛,营口港的鲅鱼圈,锦州港和丹东港大东港区等岸线可发展深水集装箱码头。
根据对相关规划的分析,港口岸线规划中的部分内容与所在区域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规划以及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需要进一步协调。考虑到港口岸线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港口发展预留空间,并不表示所规划的岸线都将成为港口,本次规划的港口岸线的具体功能还需要在下一层次的单港总体规划中进一步明确,并可在后续规划和项目实施中同相关部门和规划进一步协调,以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全省沿海港口岸线规划情况详见表1。
五、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一)规划的原则
本规划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对港口的要求为导向,全面提升港口的发展质量和整体竞争力,完善以大连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为核心的港口布局,推进全省沿海港口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充分发挥沿海港口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环渤海地区开发开放提供良好的支撑与保障。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本规划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与腹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符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加快环渤海地区开发开放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港口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
——遵循以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的交通业总方针,充分发挥港口在综合交通中的枢纽作用;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突出重点、注重效益,正确处理与周边港口之间及大、中、小港口之间的关系;
——有效利用港口资源,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
——与国土开发、城市、海洋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二)分层次布局规划
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布局、岸线资源利用以及各港的现状和特点,与《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确定的层次相对应,规划全省沿海港口分为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
规划未来辽宁沿海港口将形成以大连港、营口港为主要港口,锦州港、丹东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葫芦岛港、盘锦港为一般港口的分层次布局。其中大连港为全省沿海的中心港口,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要求,将逐步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载体。沿海各港口的功能定位如下:
1.大连港
大连港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黄、渤海分界点上,处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位置,后方陆域交通主动脉以“V”字形分别在黄海与渤海两侧,服务范围涵盖了东北全境。
大连港的性质和功能定位是: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港口之一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辽宁省、大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链、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支撑;是东北地区、辽宁省和大连市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联接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建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把大连建设成为区域性经济、贸易、金融中心、全面提升大连市城市功能的重要基础;是我国沿海集装箱运输的干线港、区域能源和原材料运输的主要中转港和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港口。大连港将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重点,全面发展石油、矿石、散粮、商品汽车等大宗货物中转运输,加快拓展和完善口岸、物流、保税、信息、商贸和国际海上旅游服务;在加快现有港区发展的同时,根据辽宁形成“五点一线”临海产业集聚区的要求,积极推进长兴岛的开发和建设。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高效、效益显著、文明环保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2.营口港
营口港位居辽东湾东部,西临渤海,是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最近的出海口,也是东北三省及内蒙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门户。营口港的直接依托是营口市,直接腹地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主,间接腹地主要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
营口港的性质和功能定位是: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港口之一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东北地区优化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支撑;是东北地区、辽宁省和营口市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联接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是辽宁省、营口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东北地区能源、原材料运输的重要转运港和集装箱支线港,是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口港将以集装箱、铁矿石、石油和钢材运输为重点,全面发展粮食、杂货等中转运输,大力拓展现代化的港口服务和口岸功能,根据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发展需要,积极拓展临港产业功能,成为客货兼顾、内外贸结合、商工贸并举的多功能、综合性港口,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海运口岸和地区性物流中心。
3.锦州港
锦州港位于渤海湾西北部的锦州湾北岸,地处关内外交通要冲——辽西走廊的咽喉。锦州港不仅是锦州市的海上门户,也是辽西地区和内蒙古赤峰等地最便捷的出海口岸。锦州港的直接依托是锦州市,港口经济腹地以辽西五市和内蒙古的赤峰、通辽等地为主,同时还服务于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吉林两省西部部分地区。
锦州港的性质和功能定位是:是辽宁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之一和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辽西地区及内蒙古赤峰和通辽等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是辽西地区和锦州市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支撑;是辽西地区和锦州市参与经济全球化、连接国际国内市场、提升腹地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是黑龙江、吉林两省西部和内蒙古东部等部分地区便捷的出海口岸;是辽宁省沿海的集装箱支线港之
一、腹地大宗物资运输的重要口岸之一。锦州港将以石油、煤炭、粮食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并重点发展和完善口岸、物流、商贸、临港工业等相关功能,依托辽西锦州湾临港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发展成为内外贸结合、工商运并举的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4.丹东港
丹东港位于辽东半岛东北部,鸭绿江入海口西岸,是东北经济区通向韩国、朝鲜和日本最为便捷的出海口。丹东港的直接依托为丹东市,港口经济腹地以辽宁东部地区为主,随着未来港口后方集疏运通道的建设,还能够有效覆盖吉林和黑龙江东部地区。
丹东港的性质和功能定位是:是辽宁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之一和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东北东部部分地区和丹东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是辽东地区和丹东市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支撑;是辽东地区和丹东市参与经济全球化、连接国际国内市场、提升腹地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是辽宁省沿海的集装箱支线港之一。丹东港的发展方向将以杂货、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积极发展和完善口岸、物流、商贸、临港工业等相关功能,逐步成为客货兼顾、内外贸结合的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5.葫芦岛港
葫芦岛港位于渤海湾西北部的锦州湾南岸,北与锦州港相邻,同处于辽西走廊的北端的咽喉地带。葫芦岛港现状规模较小,主要服务于本市经济发展需要。但葫芦岛市的港口岸线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港口的优越条件和潜力,将成为今后辽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
葫芦岛港的性质和功能定位是:是辽宁沿海的一般港口和葫芦岛市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葫芦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葫芦岛港的发展将以石油、煤炭、粮食等大宗散货和杂货运输为主,因地制宜积极拓展口岸、商贸、物流等相关功能。同时,根据开发建设辽西锦州湾临港产业集聚区的要求,加快港口岸线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进一步增强对临港产业的集聚作用,扩大港口的规模和服务范围,逐步发展成为内外贸结合、工商运并举的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6.盘锦港
盘锦港位于辽河入海口,面临渤海,背靠辽河三角洲,是盘锦市综合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腹地以盘锦市为主。
盘锦港的性质和功能定位是:是辽宁沿海的一般港口和盘锦市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盘锦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盘锦港的发展将首先立足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因地制宜积极拓展口岸、商贸、临港工业、物流等相关功能。
(三)分系统布局规划
1.集装箱
沿海集装箱运输主要为东北地区的国际、国内贸易服务。规划辽宁沿海集装箱干线港为大连港,主要功能是以远洋干线集装箱运输为主,兼顾近洋和内贸集装箱运输;集装箱支线港为营口港、锦州港和丹东港,主要功能是开辟内贸和近洋航线,同时也承担向周边集装箱干线港的喂给运输。
2.煤炭运输系统
沿海煤炭运输主要包括接卸和装船两部分。其中煤炭接卸运输规划将形成以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葫芦岛港等港口为主,主要为沿海电厂等相关企业服务,其他港口为补充的港口布局;煤炭装船运输规划以辽西沿海港口为主,并应根据蒙东地区煤炭外运的发展需要和相关规划,选择适宜港口布局建设专业化煤炭装船码头。
3.外贸进口原油
沿海原油运输以外贸进口为主,规划形成以大连港为主、营口港和锦州港为辅的外贸进口原油接卸港布局。其中:大连港主要为本市以及东北地区石化企业和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计划服务,同时承担东北地区进口原油中转运输任务;营口港主要为辽宁中部城市群及港口后方的临港石化产业服务;锦州港主要为辽西地区的石化企业服务。远期可根据东北地区石化产业布局和发展需求,在沿海选择合适的深水港址,与大型石化项目配套建设大型原油接卸码头。
4.成品油
沿海成品油运输以装船为主,规划形成以大连港为主,营口港和锦州港为辅的成品油装船港布局,并应根据沿海成品油运输格局和需求的发展变化情况,对相关建设项目实施严格管理,合理把握成品油码头布局和能力建设。
5.铁矿石
沿海铁矿石运输以外贸进口为主,规划形成以大连港和营口港为主的大型矿石接卸码头布局,锦州港和丹东港为辅助接卸港。其中,大连港和营口港共同为东北地区冶金企业服务,依托良好的自然条件,主要承担远洋大型船舶直达运输的接卸任务;锦州港主要为辽西地区的冶金企业服务,以小船直达或二次接卸为主;丹东港主要为辽宁省东部地区的冶金企业服务,以小船直达或二次接卸为主,远期随着后方铁路集疏运条件的改善,也可为东北东部地区的冶金企业提供海铁中转服务。
6.散粮
沿海粮食运输以下水为主;并由少量进口,主要是为临港的粮食加工企业和周边地区服务。在沿海粮食下水运输中,规划形成以大连港为主,营口港、锦州港为辅的粮食装船港布局;在沿海粮食进口运输中,应根据沿海粮食加工工业的布局和发展需要,在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和丹东港等相应布局粮食接卸设施。
7.液化天然气(LNG)
根据港口资源条件、LNG消费市场分布和大型石化企业的初步意向,近期规划在大连港布局LNG接卸码头。未来其他地区可根据今后辽宁沿海LNG接收点的布局需要,选择合适港址配套建设LNG接卸码头。
8.滚装运输
沿海滚装运输以跨海峡运输、陆岛运输、商品汽车运输和近洋国际航线运输为主。规划形成以大连港为主的跨海峡和商品汽车滚装运输码头布局;形成以大连港和葫芦岛港为主的陆岛滚装运输码头布局;形成以大连港、营口港和丹东港为主的近洋国际航线滚装运输码头布局。
六、环境保护
根据《2005年辽宁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辽宁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但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缓解。
分析认为,本规划对于合理利用和开发沿海港口岸线资源,提高岸线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港口建设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等具有积极影响。同时,本规划对于建设和发展大型专业化码头具有重要意义,可进一步提高港口运输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从而有效减少货物装卸、堆存、转运中对环境的污染。
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规避禁止开发区,集约利用土地、淡水和岸线等紧缺资源,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在编制单港总体规划和具体港口项目建设时,必须严格按国家规定开展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标准和规定;尽可能提高岸线、土地等资源的利用率;加强环境质量监测和环境保护管理,建立并完善环境风险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机制;使港口更加安全、清洁、环保。
七、实施前景和保障措施
(一)规划实施前景
1.2010年规划目标
到2010年,港口适应度(通过能力/吞吐量)达到1∶1左右,沿海港口总体通过能力和大型专业化码头能力不足的问题明显缓解;沿海港口集装箱码头能力超过1000万标准箱,大连集装箱干线港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支线港的专业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以20万吨级以上大型接卸码头为主,10—15万吨级码头为辅的外贸进口原油、铁矿石运输系统;形成现代化的散粮储运系统;港口出海航道基本满足船舶大型化发展需要;港口与公路、铁路、管道等运输方式的衔接更加通畅,主要集疏运通道能力基本适应港口发展需要。
2.2020年规划目标
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群;港口适应度达到1.2∶1左右,适当超前于腹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沿海港口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可充分满足实际运输需要;形成便捷、高效、现代化的集装箱、外贸进口原油和铁矿石、散粮运输体系和现代化的物流服务网络,充分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港口的要求;以大连港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形成;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临港工业基地,港口在拉动腹地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保障措施
1.依法严格执行规划 辽宁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沿海港口发展的重要文件,也是沿海各港进行总体规划修编和各级政府实施宏观管理的主要依据。根据《港口法》的要求,各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依据本规划,制定并完善各港的总体规划,建立有效的港口规划管理体系,采取切实措施保障规划的实施。
2.合理利用和保护港口岸线资源
岸线资源是港口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应进一步提高对港口重要性的认识,依据规划,积极协调相关临海产业发展与港口的关系,实现港口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加强对港口规划岸线和相关资源的保护。
3.协调港口与城市的发展关系
各级地方政府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应优先考虑港口发展需要,统筹考虑港口与临海工业、各类园区和海上养殖等的发展关系,为港口的发展提供支持并预留空间;同时,应积极利用港口优势,加强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加快沿海经济带和临港产业基地的形成,推进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4.大力发展公用码头
针对我省港口岸线资源,特别是大型深水岸线资源日益稀缺的特点,各级政府与港口管理部门应优先支持和鼓励发展公用码头,提高岸线资源的使用效率。
第五篇: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
(作者:中国民航总局,来源:中国民航总局,2008-3-6)
前 言
机场作为航空运输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机场体系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其余省会和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众多干、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为保证我国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及完善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加强国防建设、增进民族团结、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社会文明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机场总量不足、体系结构和功能定位不尽合理等问题仍比较突出,难以满足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机场布局和适度增加机场总量已成为未来时期我国机场发展的重要课题。
机场布局规划主要解决民用机场空间布局及功能结构问题,通过统筹兼顾、科学布局、完善结构、合理定位来指导机场的建设和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增强我国民航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民用航空是系统性、关联性和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在机场属地化管理、建设主体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编制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也是加强民航业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结合未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特制定《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不含通用航空机场),规划期限至2020 年。在实施过程中,将根据民航运输内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对本规划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调整。
一、现状及评价
(一)机场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机场总量初具规模,机场密度逐渐加大,机场服务能力逐步提高,现代化程度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庆、西安、乌鲁木齐、深圳、杭州、武汉、沈阳、大连等省会或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其他城市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我国民用运输机场体系初步建立。截至2006 年底,我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民航运输机场147 个,其中军民合用机场 45个,全国机场平均密度为每10 万平方公里1.53 个;按飞行区等级划分,4E 级机场25 个、4D 级机场35 个、4C 级机场58 个、3C级机场29 个;按经济地理分布,东部地区41 个、中部地区25个、西部地区69 个、东北地区12 个;按地区划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6 个地区的机场数量分别为12 个、18个、37 个、25 个、31 个和24 个,以每10 万平方公里计,密度分别为1.51 个、1.16 个、4.67 个、2.57 个、1.53 个和0.81 个。
(二)基本评价
1、机场总体布局基本合理。绝大多数机场的建设和发展是以航空运输市场需求为基础,初步形成了与我国国情国力相适应的机场体系,为促进和引导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防建设和保障国家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若以地面交通100 公里或1.5 小时车程为机场服务半径指标,既有机场可为52%的县级行政单元提供航空服务,服务区域的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的61%、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国总量的82%。
2、机场区域布局与经济地理格局基本适应。机场区域分布的数量规模和密度与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地理格局基本适应,民用机场呈区域化发展趋势,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为主的北方(华北、东北)机场群、以上海为主的华东机场群、以广州为主的中南机场群三大区域机场群体,以成都、重庆和昆明为主的西南机场群和以西安、乌鲁木齐为主的西北机场群两大区域机场群体雏形正在形成,机场集群效应得以逐步体现,对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城市发展潜力和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3、机场体系的功能层次日趋清晰。我国民航运输基于机场空间布局的中枢轮辐式与城市对相结合的航线网络逐步形成,机场体系的功能层次日趋清晰、结构日趋合理,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一批主要机场的综合功能逐步完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枢纽机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昆明、成都、西安、乌鲁木齐、沈阳、武汉、重庆、大连、哈尔滨、杭州、深圳等省会或重要城市机场的骨干作用进一步增强,尤其是昆明、成都、重庆、西安、乌鲁木齐等机场分别在西南、西北区域内的中心作用逐步显现,诸多中小城市机场发挥着重要的网络拓展作用。
4、航空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以机场布局规模不断扩大和航空网络逐步拓展完善为基础,航空运输以其快捷、方便、舒适和安全的比较优势,在我国中长途旅客运输、国际间客货运输、城际间快速运输及特定区域运输方面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对促进国际间人员交往、对外贸易和出入境旅游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期间民航运输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和飞机起降架次分别年均增长16.3%、9.6%和11.7%,2006 年旅客吞吐量达3.32 亿人次,是2000 年的2.5 倍,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 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共有7 个(其中:北京首都机场4875 万人次、上海浦东机场2679 万人次、上海虹桥机场1933万人次、广州白云机场2622 万人次),占全国机场总旅客吞吐量的52%。民航客运量、客运周转量在全社会客运总量和客运总周转量的比重从1985 年的0.12%、2.64%提高到2006 年的0.8%和12.3%,航空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三)存在问题
机场布局上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机场数量较少、地域服务范围不广,难以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东密西疏”的格局与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与增进民族团结、开发旅游资源等的矛盾比较突出;二是民航机场体系内部未能充分协调,区域内各机场间缺乏合理定位和明确分工,机场对干、支航空运输协调发展的合理引导作用薄弱,参与全球竞争的国际枢纽尚未形成,难以有效配置资源和充分发挥民用航空资源整体优势和作用;三是部分机场的建设和发展与其所在城市规划、军航规划以及其他运输方式规划缺乏有效衔接,尤其是军民航空域使用矛盾日益尖锐,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航的发展,与国防交通的需要也有较大差距;四是大部分中型以上机场容量已饱和或接近饱和、综合功能不健全,与提高航空安全保障能力和运输服务质量水平的客观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指导思想、目标、原则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基础,通过优化机场布局结构和增加机场数量规模,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完善功能定位,扩大服务范围和提高服务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和民航事业的发展,到2020 年初步形成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民用机场体系。
(二)布局原则
1、机场总体布局应与国民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和航空市场需求相适应,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国土资源均衡开发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
2、机场区域布局应与区域经济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符合、促进区域内航空资源优化配置、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城市功能提升完善。
3、机场布局应与其他运输方式布局相衔接,促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和网络结构优化,并充分发挥航空运输比较优势,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整体效率和效益。
4、机场布局应与航线网络结构优化、空管建设、机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等民航系统内部各要素相协调,增强机场集群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民用航空运输整体协调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5、机场布局应与加强国防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及开发旅游等资源相结合。重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新兴旅游地区机场的布局和建设,拓展航空运输服务范围,增强机场的国防功能。同时考虑充分有效利用航空资源,条件许可时优先合用军用机场或新增布局军民合用机场。
6、机场布局应与节约土地、能源等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充分利用和整合既有机场资源,合理确定新增布局数量与建设规模,注重功能科学划分,避免无序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功能定位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作为民用航空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外开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体现国家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发展航空运输的意志,明确政府的政策导向,指导民用机场设施有序建设,优化航空运输资源配置,并作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和投资管理的依据,促进民航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布局方案
根据布局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依据已形成的机场布局,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民航区域管理体制现状,按照“加强资源整合、完善功能定位、扩大服务范围、优化体系结构”的布局思路,重点培育国际枢纽、区域中心和门户机场,完善干线机场功能,适度增加支线机场布点,构筑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北方(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大区域机场群。通过新增布点机场的分期建设和既有机场的改扩建,以及各区域内航空资源的有效整合,机场群整体功能实现枢纽、干线和支线有机衔接,客、货航空运输全面协调,大、中、小规模合理的发展格局,并与铁路、公路、水运以及相关城市交通相衔接,搞好集疏运,共同构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至2020 年,布局规划民用机场总数达244 个,其中新增机场97 个(详见附表1)。具体是:
北方机场群:布局规划机场总数54 个,其中新增24 个。
北方机场群由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各机场构成。在既有30个机场的基础上,布局规划新增北京第二机场、邯郸、五台山、阿尔山、长白山、漠河、抚远等24 个机场,机场总数达到54 个,为促进华北、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东北亚经济合作和对外开放提供有力的航空运输保障。在此机场群中,重点培育北京首都机场为国际枢纽机场,进一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提升和发挥天津、沈阳机场分别在滨海新区发展和东北振兴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完善哈尔滨、大连、长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等机场在区域中的干线机场功能,稳步发展阿尔山、长白山、漠河、大庆等区域内支线机场。
华东机场群:布局规划机场总数49 个,其中新增12 个。
华东机场群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7 个省(直辖市)内各机场构成。在既有37 个机场基础上,布局规划新增苏中、丽水、芜湖、三明、赣东、济宁等12 个机场,机场总数达到49 个,以满足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开放和对台“三通”的交通需要。在此机场群中,重点培育上海浦东机场为国际枢纽,增强其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上海虹桥、杭州、厦门、南京、福州、济南、青岛、南昌、合肥等机场的干线机场功能;稳步发展苏中、三明、宜春、济宁等区域内支线机场。
中南机场群:布局规划机场总数39 个,其中新增14 个。
中南机场群由广东、广西、海南、河南、湖北、湖南6 省(自治区)内各机场构成。在既有25 个机场基础上,布局规划新增信阳、岳阳、衡阳、邵东、河池等14 个机场,机场总数达到39 个,以满足中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东南亚经济合作、泛珠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对外开放。在此机场群中,重点培育广州白云机场为国际枢纽,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提升武汉、郑州机场在中部崛起中的地位;完善长沙、南宁、海口、三亚、深圳、桂林等机场在区域中的干线机场功能;进一步稳步发展河池、神农架等区域内支线机场。
西南机场群:布局规划机场总数52 个,其中新增21 个。
西南机场群由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5 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各机场构成。在既有31 个机场的基础上,布局规划新增黔江、康定、腾冲、六盘水等21 个机场,机场总数达到52 个,以适应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发展,以及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交通保障。在此机场群中,重点培育昆明机场成为连接南亚和东南亚的门户机场,强化成都、重庆机场的枢纽功能,发挥其在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作用;完善贵阳、拉萨等机场功能;稳步发展黔江、康定、腾冲、六盘水等其他支线机场。
西北机场群:布局规划机场总数50 个,其中新增26 个。
西北机场群由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5 省(自治区)内各机场构成。在既有24 个机场的基础上,布局规划新增天水、陇南、玉树、喀纳斯等26 个机场,机场总数达到50 个,以满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中国-中亚地区贸易的发展,以及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供航空运输保障。在此机场群中,重点加快培育乌鲁木齐机场为连接中亚的西北门户机场,提升西安机场在区域内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完善兰州、银川、西宁等机场的功能;稳步发展天水、固原、玉树、喀纳斯等区域内支线机场。
五、近期实施方案
2010 年前,主要通过部分新增机场的建设和既有机场的改扩建,逐步完善各区域机场体系,近期完成北京、浦东、广州、太原、呼和浩特、九寨沟等机场扩建及鄂尔多斯、阿尔山、长白山、腾冲、康定、荔波、喀纳斯等机场新建;实施天津、虹桥、杭州、南昌、深圳、长沙、南宁、成都、乌鲁木齐、西安、银川、西宁等既有机场的改扩建,昆明、合肥、汕头、库车等机场的迁建及三明、河池、阿里、玉树等机场的新建;积极推进沈阳、哈尔滨、南京、厦门、海口、重庆、兰州等机场扩建及北京第二机场、苏中、亚丁、六盘水、夏河等新建机场项目的前期工作并适时开工建设,新设良乡、济宁、日喀则等军民合用机场。至2010 年机场总数预计达到190 个左右,其中军民合用机场达到55个,五大区域机场群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满足我国航空运输发展需求,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其建设和发展重点为:
(一)北方机场群
完成北京、太原、呼和浩特等机场扩建以及新建鄂尔多斯、长白山、漠河、鸡西机场等一批工程;实施天津、大连等机场扩建工程及阿尔山、二连浩特、大庆、伊春等新建机场项目;积极推进沈阳、哈尔滨、包头、延吉等机场扩建项目及北京第二、白城、吕梁等新建机场项目的前期工作,并适时开工建设;新设良乡等军民合用机场。
(二)华东机场群
完成上海浦东、杭州机场扩建工程;实施虹桥、南昌、无锡、温州等机场扩建工程,合肥机场迁建及三明、宜春等新建机场项目;积极推进南京、厦门、青岛、常州、晋江、舟山、武夷山等机场扩建项目及淮安、苏中、九华山等新建机场的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新设济宁等军民合用机场。
(三)中南机场群
完成广州、深圳机场扩建工程;实施长沙、南宁、张家界等机场扩建工程,汕头机场迁建及新建河池机场项目;积极推进海口、桂林、湛江、三亚改扩建工程及新建神农架机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
(四)西南机场群
完成九寨沟机场扩建以及荔波、康定、黔江、腾冲等机场新建;实施成都、重庆、丽江、大理等机场扩建工程,迁建昆明机场及新建阿里机场等项目;积极推进贵阳等机场扩建工程及六盘水、亚丁等新建机场项目的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新设日喀则、红河等军民合用机场。
(五)西北机场群
完成新建喀纳斯机场、银川机场扩建工程;实施乌鲁木齐、西安等机场扩建工程、库车迁建及新建固原、中卫、玉树机场以及天水、哈密等军民合用机场项目;积极推进西宁、兰州机场扩建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
六、实施效果
上述布局规划实施后,全国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主要开放城市、重要旅游地区、交通不便地区以及重要军事要地均有机场连接,逐步形成北方、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大机场群,形成功能完善的枢纽、干线、支线机场网络体系,大、中、小层次清晰的机场结构,航空运输整体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机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更加紧密,与城市发展更加协调,与军航发展相互促进;社会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到2010 年,全国75%的县级行政单元能够在地面交通100 公里或1.5 小时的车程内享受到航空服务(现状为52%),服务的总人口达到全国总人口的78%(现状为61%),上述区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全国总量的 93%(现状为82%);到2020年全国80%以上的县级行政单元能够在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 小时车程内享受到航空服务,所服务区域的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82%、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国总量的96%,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七、保障措施
(一)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深化机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机场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积极推进机场收费机制改革,调整机场收费结构。加大利用外资力度,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民航设施建设。
(二)加强政策引导、拓宽融资渠道、保障资金投入。继续加强对民航专项基金的征管,稳定中央资金来源,在稳定和加大中央及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基础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创新民航机场建设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多方筹集资金投入机场设施建设。
(三)完善制度、加强监管。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和市场监督体系,建立和维护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健全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规范机场的建设与经营行为,促进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
(四)依靠技术进步,加快实现航空运输现代化。加强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管理和推广机制,加大机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关键技术与装备、系统集成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加强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我国机场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
(五)注重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运营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采取有效措施,在机场规划和建设中体现环境友好要求,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实现土地、空域等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效率,推进民航可持续发展。
(六)抓好机场集疏运系统建设。为充分发挥民航机场枢纽功能,提高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安全性、可靠性与整体效率,应注重加强机场枢纽的集疏运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尤其是吞吐量达到相当规模的机场枢纽,进一步与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和高速公路以及铁路等优化衔接,增强机场枢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七)注重军用机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空域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军民航协同发展。坚持平战结合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研究解决好相关问题,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鼓励和优先考虑利用既有的军用机场资源,加强军民合用机场的建设和军队报废机场的合理利用,继续推进空中交通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军民航二者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