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超声科质量安全管理重点措施与持续改进计划
超声科质量安全管理重点措施与持续改进计划
一、科室管理
1、科主任负责科室人员出勤、请假及调度科内工作安排。
2、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义务人员医德规范》为标准,规范员工职业行为,文明服务,达到服务满意度95%以上。
二、重点管理——医疗质量与指标
1、根据科室情况,有计划分批对各类人员系统培养,如:送出学习,科内组织学习讲座,详情见人才培养及学习计划。
2、科主任组织科内质量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检查科室各项医疗服务质量及专业诊断水平。
3、领导小组对全科人员的月、季工作效率、经济效益、服务质量、诊断水平全面考核评定。
4、每季度上机人员进行岗位责任制,操作常规考核,不合格者停止上机工作。
5、领导小组可随时检查科室人员对医疗,诊断及服务质量等的情况,争取达到诊断阳性率70%以上,符合正确率90%以上;对误诊、诊断失误的病例及时纠正,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三、持续改进方案:
1、加强对年轻医生培养。
2、积极与临床医生联系征求意见。
3、科内会诊,共同研究解决。
4、疑难病例与临床会诊,共同研究解决。
第二篇:超声室质量控制持续改进措施
超声室质量控制持续改进措施
1自查:日常工作中,根据指控活动的八项指标约束自己的诊疗过程,结合工作实际,发现自身不足,及时改正。2 互查平时我们科一个检查室都是两位医师,一个做检查,另一个打报告,打报告的医师在完成正常工作之于就可以对做检查的医师进行督查尤其是着重自己或他人曾经犯错的环节,予以重点观察,对不足之处及时提醒,同事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报告前发前曾设一道关卡,防患于未然.3 质控员查:质控员按照质控方案定期开展质控活动,注意资料整理。科主任查:定期指控至少30%质控员指控过的报告;不定期抽查任意医师、任意报告、任意环节,发现问题根据是否为质控员曾经发现的问题给予不同方式的处理。
第三篇:超声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超声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组长:XXX(科主任)质量管理员:XXX(科副主任)成员:XXX、XXX、XXX、XXX 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专业二级组: 心血管组组长:XXX 妇科、产科组组长:XXX
腹部、小器官组组长:XXX(科主任代)
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二级专项组:
“三基三严”培训考核管理组:XXX、XXX、XXX、XXX 不良事件管理组:XXX、XXX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管理组:XXX、XXX、XXXX 超声图像与质量评价小组:XXX、XXX、XXX、XXX
第四篇:医学影像(超声检查)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七、医学影像(超声检查)管理与持续改进
4.17.1 医学影像(超声检查)部门布置、布局、设施合理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24小时急诊影像服务。.4.17.1.1 医学影像(超声检查)科通过医疗结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可登记,符合(超声检查)取得《大型设备使用上岗证》。提供诊疗服务满足临床需要。
【c】
4.17.1.1.1.医学影像(超声检查)科通过医疗结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可登记,符号合(超声检查)取得《大型设备使用上岗证》。
4.17.1.1..2提供医学影像(超声检查)服务项目与医学功能任务一致。能满足临床需要。
4.17.1.1.3超声检查提供24小时x7天的急诊(包括床边急诊)检查服务。
【B】符合“C”并
4.17.1.1.1有明确的服务项目。时限规定并公示。普通项目当日完成检查并出具报告。
4.17.1.1.2超声检查提供24小时x7天的急诊检查服务。【A】符合“B”并
4.17.1.1.1各类检查统一编码,一人一个唯一编码管理。4.17.1.1.2 医院设有PACS系统。运行良好。图像清晰。3年以上离线存储功能(缺)。4.17.1.1.3 医生工作站调阅,三年在线查询。4.17.1.2
根据医院规模和任务配备医疗技术人员,人员梯队结构合理。【C】
4.17.1.2.1医师、技术人员和护士配备符合相关规定,满足工作需要。各级各类人员具备相应资质和执业资格。4.17.1.2.1 【B】符号“C”并
根据医院功能任务与设备的种类设若干专业组,人员梯队结构合理。【A】符号 ”B”。
科主任为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 4.17.1.3
科室有必要的紧急意外抢救用的药品器材,相关人员经过培训,具备紧急意外抢救的能力。有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4.17.1.3 【C】
科室有紧急意外抢救预案,有必要的紧急意外抢救用的药品器材。
【B】符号“C”并
4.17.1.3.1科室人员熟悉紧急意外抢救预案流程,相关人员经过培训,具备紧急意外抢救的能力。
4.17.1.3.2有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A】符号“B”并
4.17.1.3.1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应急管理,有演练,急救用药品器材具有可及性和质量保证。
4.17.1.3.2患者发生紧急意外事件时能够迅速开展紧急抢救,并对抢救过程有记录和讨论。
4.17.2.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执行技术操作规范,提供规范服务保护患者隐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
4.17.2.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落实岗位职责,开展质量控制。【C】
4.17.2.1.1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4.17.2.1.2 有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4.17.2.1.3有质量控制指标。【B】符合“C”并
员工知晓各项规章制度和本人岗位职责,掌握岗位相关的技术操作规范,并能够认真遵守和执行。【A】符合“B”,并
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和工作需要,及时对各项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完善和修订。4.17.2.2定期校正超声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并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C】
定期对超声设备及相关设备进行校正和维护,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 【B】符合“C”,并
4.17.2.2.1 有专职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定期校正和维护,并有记录。
4.17.2.2.2 每件设备的定期校正和维护均落实到人。【A】符合“B”,并
设备运行完好率在95%以上。
4.17.2.3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图像质量评价活动。【C】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图像质量评价活动。【B】符合“C”,并
4.17.2.3.1 有图像质量评价小组,定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4.17.2.3.2 将图像质量评价的结果纳入对部门服务质量与相关人员技术能力评价的内容。【A】符合“B”,并
有评价结果分析与持续改进措施,提高影像图像质量。4.17.3 及时提供规范的医学超声诊断报告,严格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4.17.3.1医学超声诊断报告及时、规范,有审核制度与流程。【C】
4.17.3.1.1 科室有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与流程。4.17.3.1.2 超声报告由具备资质的医学超声诊断专业医师出具。
4.17.3.1.3 有提供超声报告时限要求。
4.17.3.1.4 每份报告书有精确的报告时间,普通报告精确到“时”,急诊报告精确到“分”。
4.17.3.1.5 诊断报告按照流程经过审核,有审核医师签名。【B】符合“C”,并
科室每月对诊断报告质量进行检查,总结分析,落实改进措施。【A】符合“B”,并
职能部门有监督检查,追踪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对科室服务质量与诊断医师技术能力评价内容。
4.17.3.2 有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C】
4.17.3.2.1 有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相关制度。
4.17.3.2.2 有专人负责并定期召开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4.17.3.2.3 有临床医师参加的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由科主任主持并记录。【B】符合“C”,并 有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疑难病例分析读片会的完整资料。【A】符合“B”,并
4.17.3.2.1 通过重点病例随访分析评价,改进诊断工作,提高诊断质量。
4.17.3.2.2 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参加人员覆盖科室80%人员。
4.17.4 有医学超声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防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4.17.4.1 有医学超声设备定期检测、放射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医学超声科通过环境评估。【C】
4.17.4.1.1 有超声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与落实措施。
4.17.4.1.2 有医学影像设备、场所定期检测制度与落实措施。4.17.4.1.3 有超声废物处理的相关规定并按规定执行。4.17.4.1.4 在影像检查室门口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4.17.4.1.5 医学超声科通过环境评估。【B】符合“C”,并
4.17.4.1.1有定期放射设备、场所检测报告并对超过标准的设备或场所及时处理的完整资料。
4.17.4.1.2 有放射废物处理登记和监管记录。4.17.4.1.3 有医学影像科通过环境评估的环评报告。4.17.4.1.4 有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4.17.4.1.5 有落实相关制度的具体措施。【A】符合“B”,并
有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至少每季度有一次常规安全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持续改进安全管理。4.17.4.2有受检者和工作人员防护措施。【C】
4.17.4.2.1有完整的放射防护器材与个人防护用品,保障医疗防护需要。
4.17.4.2.2 有受检者的防护措施,对受检者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
4.17.4.2.3 影像科人员按照规定佩戴个人放射剂量计。4.17.4.2.4 影像科人员按照规定每年进行健康体检。【B】符合“C”,并
4.17.4.2.1影像检查前医务人员主动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指导受检者进行防护。
4.17.4.2.2 有对新员工进行放射防护器材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培训。
4.17.4.2.3 有专人负责对放射剂量计进行收集、发放和监测结果反馈、登记工作。
4.17.4.2.4 有员工放射剂量监测数据分析和针对超标原因的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4.17.4.2.1 有员工定期进行放射安全防护培训证书和资料。4.17.4.2.2 有完整的放射人员放射防护档案与健康档案。4.17.4.2.3 无放射安全(不良)事件。
4.17.4.3制定放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C】
4.17.4.3.1 有放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4.17.4.3.2 有辐射损伤的具体处置流程和规范。
4.17.4.3.3 各相关科室和人员熟悉应急预案,相关流程以及本部门、本科室和本人职责。【B】符合“C”,并
对于放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进行综合演练。【A】符合“B”,并
有演练或安全事件的总结分析,有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4.17.5 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规定开展质量控制,并有记录。
4.17.5.1 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够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科室医疗质量。【C】
4.17.5.1.1 有科主任、护士长及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4.17.5.1.2 有科室质量管理员,负责本科室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具体工作。
4.17.5.1.3 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教育、培训计划、质量与安全指标。
4.17.5.1.4 有质量控制相关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操作常规。
4.17.5.1.5 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
4.17.5.1.6 有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与报告、检查、处置规范和流程。【B】符合“C”,并
4.17.5.1.1 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落实相关措施。
4.17.5.1.2 大型X线设备检查阳性率≥50%,CT检查阳性率≥60%.4.17.5.1.3 有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统计与分析,符合率≥90%。
【A】符合“B”,并
4.17.5.1.1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现持续改进。
4.17.5.1.2 质量与安全管理考核结果应用于科室和个人考核。
第五篇:医学影像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医学影像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检查标准1:贯彻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等。
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
1、加强对科室工作人员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建立员工培训及教育档案。
2、人员资质符合岗位要求,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3、每月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讲评、改进并备案。
检查标准2: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
考核方法:检查专业设置、设施服务情况以及常规、急诊医学影像专业服务清单。
改进措施:
1、加强医学影像科能力建设,做到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2、具备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急诊需求。
检查标准3: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质量控制,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考核方法:查看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质量控制标准文件、质量控制记录、随访记录、医护人员学习、培训和考核档案。
改进措施:
1、科室有质量管理组织;有质量管理标准;有图像资料保存使用流程与制度;有质量失控处理改进措施。
2、加强专业人员对技术操作规范的学习,建立员工教育和培训档案,定期考核,做到熟练掌握,正确使用。
3、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如常规X线与手术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4、每天科主任直接主持常规X线诊断统一读片。
检查标准4:保证医学影像资料质量,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
1、坚持集体阅片制度,对特殊的阳性发现与阴性有上级医师的复核、更正报告及签字制度。对错误的诊断报告,有上级医师的更正重新报告及签字制度。
2、定期组织影像专业人员的业务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保证医学影像资料的质量。完成检查阳性率、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均≥70%的质量指标。
3、科室质控小组定期对诊断报告单书写是否符合规范,表述是否清楚,出具是否及时进行自查自纠并备案,保证检查项目自检查完成后急诊报告时间≤30分钟,平诊≤2小时的服务质量指标。
检查标准5:环境保护、操作人员与患者个人防护达到标准要求。
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
1、健全卫生、环保部门对环境与设备监测报告备案。
2、环境防护要达到标准,有明显的科室导医、射线有害标识。
3、加强影像专业人员的防护意识的教育和培训,高度注意射线防护及患者安全。严格进行定期健康检查,个人防护要达标。
检查标准6: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
考核方法:查看科室满意度档案。
改进措施:
1、建立收集意见渠道,建立科室满意度调查档案,对投诉有调查结果、有反馈、有考核整改措施。
2、加强医学影像专业人员服务意识教育,定期组织学习,不断提高窗口人员的服务水平,使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部门的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
3、每半年召开一次与临床科室的联席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讲评、改进并备案。